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
时间:2023-03-17 15:4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渊源,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这一道德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它师德规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尽责尽力。教师安心教育工作,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期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赞扬。“园丁”、“春蚕”、“红烛”、“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教师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职业,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的表现。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行为规范;而最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就是行为标准,老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言行、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教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也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热爱学生首先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都强调了一个“严”字。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另眼看待。孔子的“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
第四,不断学习,团结协作 学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校教育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与协作的活动。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既要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充分发挥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共同的教育目的。教师之间应该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道德实践等方面共同提高。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学习和自觉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磨练形成的。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养成职业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与知识培训 理论学习包括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其中以个人学习为主,目的是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参加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培训。系统的理论学习,可以增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还可以结合教师资格考试,业务与政治学习,以及形势教育来同时进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 教育实践是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仅有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了解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渗透到教育实践中,直接与个人职业行为结合起来,向师德楷模学习,扎实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人良好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磨练、反思与提高。时刻牢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的铭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与道德规范相一致。
再次,实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育实践同步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水平,反映在其整个的教育实践中。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并不是直线发展的,随着职业活动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总体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利益面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对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就是一个检验与考验。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经常检讨自己的行为,努力纠正错误的意识和行为,使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教育实践的发展相适应。
最后,充分发挥自觉性在个人职业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个人职业道德行为是一种自律行为。个人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虽然受到一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自觉性作为内部因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社会公德方面的某些滑坡,某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职业发展中的一些困惑,都会对个人道德意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冲击。做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性,将职业道德修养看成自身人格完善的一种需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增强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和习惯性,使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同职业发展统一起来。
篇2
一、加强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人了21世纪,国与国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其实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因为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的双重任务。这个任务的实现,呼唤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的诸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首要的素质。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其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使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的重要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就意味着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人,应该德才兼备。有德无能的教师,无法给予学生知识和获取知识,会误人子弟;有才缺德的老师,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造成不良影响,更会误人子弟。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的道德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是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敬业爱岗是教师的基本道德标准
教师的职业是塑造人类灵魂和面向未来的神圣职业,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敬业爱岗是衡量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如果不敬业爱岗,就谈不上做好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自己的辛劳站好岗,用自己的才智育好人。鲁迅先生在为人师表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把学生比作花木,把教师比作泥土。他这样写道:“譬如想要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了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只要能培养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鲁迅先生这种为了培养学生而甘做腐草的奉献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师来说,不可或缺,因为它体现了教师的高尚品德,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2.关爱学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亦是教师这个职业不可没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生活中,应“爱生如子”。对学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论是非,不能以考虑个人的利损关系搞亲疏,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其实,无论耐心的教导、不失时机的鼓励、真心的喝彩、还是善意的撒谎,无一不盈溢着教师心底那份夕情真意切的爱。有爱,就会沉下心来聆听学生的心声;有爱,就会不计报酬、不计艰辛地付出。
3,求真务实是教师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要精益求精地去求真理,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除了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外,还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博览群书,集众家之长;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武装自己,站在科学技术前沿去传播科技知识。作为教师,应以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4.进取创新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新时代呼唤教师应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永不满足,积极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师德”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师德的基本内涵缺乏全面的认识。2.师德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忙于搞第二职业,不安心执教,工作马虎;有的教师观念陈腐,思想滞后,接受新思想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握苗助长;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生活的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障碍,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师德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产生负面影响。3.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心罚”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平时常爱动用体罚的同时,也常用“心罚”。对犯错误的学生态度冷漠,常采用讽刺、谩骂、训斥的方法,忽视学生的感受,侮辱学生的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有位教师对两位学习欠佳的学生在姓名上故意挖苦说:李巧玲,你不巧也不灵,“刘进,你应该改为刘‘退”’,等等。这样的老师,怎能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呢? 四、新时期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措施
“德为师之本”,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者首先自己要接受教育。第一,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师德建设方面的制度、法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二,应加强学习。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教师师德的先进事迹,启迪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人观、学生观。第三,要让教师作出师德承诺。教师应向学校作出明确的师德承诺,自觉接受学校和学生的监督。对于履行较好的,学校应给予表扬,对于履行不好的,学校应给予批评。
2.加强心理疏导,优化教师的心境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许多严峻的考验,形成了许多心理乒力。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网络,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调整教师的心态,不断优化教师的心境,使他们能及时地摒弃不健康的心理,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
3.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的执教行为是“传道授业”的载体,又是实现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使其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思想水平的提高,是培养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一个途径。学校应要求教师具有端正的外表,文明的行为。比如,进课堂之前,要检查自己的着装外表,不让“把柄”给学生抓住;调节好情绪,不让失态留给学生;精神充沛,不让疲态染学生;力求文明得体,不让废话脏话影响伤害学生。一句话,就是要求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的教态完善起来,达到“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4、构建师德交流平台,推进师德教育向前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都结于经验。”在师德教育中,应该及时地总结经验并及时地进行相互交流,积极开展“师德论坛”、“师德经验交流会”、“师德论文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校园能形成“讲师德、树师表、铸师魂”的氛围,以达互相促进,使师德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5.制定师德评估标准,实行师德考评制度
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蕴含着较多的思想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较不容易把握,为此,就更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师德考核评估制度。在师德考评上,不能由几个领导说了算,而应该引人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通过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等,来评估教师的工作和师德。童真无欺,重视学生的评价,能使师德评价更真实。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在师德考核中不合格者,不能评优,不能晋级,不能拿奖金,不能评为教学能手,以此保住“师德底线”,铸造高尚的教师之魂。这样,才能促进教师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师德承诺,真正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真正使师德成为教师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篇3
关键词 学术机构 职业院校 教师 培养 督导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raining and Steering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to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ZHAO Yujing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musi, Heilongjiang 15400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s also will be increased, while the level of teachers is variable. Therefore, a teacher in vocational schools for training and supervising the work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in general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ponsibilities and supervision syste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conduct systematic research on specific issues, to discuss the academic institutions to trai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supervision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for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de reference.
Key words academic institute;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training; steering
1 学术机构的意义及培训所出现的问题
1.1 学术机构的内涵及弊端
学术机构具体是指由政府指导、社会各界支持、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专门从事高层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和对教学、教师进行培训的非营利性团体。
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其培养和督导,国家加大了财政方面的支持和力度,建立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但是,对于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学术机构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其培训内容几乎是在“补缺漏洞”,即大部分的内容都已经在职前教育中学习过,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财力、物力和时间,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①一直以来,国家对教师的职后培训非常重视,总是将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重点,然而却忽略了职前培养,这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出现,所以对于职前培养,国家也要加大力度,这是为后期的培训打下良好基础。此外,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考虑,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经过系统和长期的专业培训方可养成。但是,学术机构在对教师进行培养时总是以短期和高效为目的,违背了长期培训的根本宗旨,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企图将职教教师培训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利用短期培训来提高、解决,是一种“走捷径”的方法,并不可取。因此,政府的侧重点必须从教师的职后培训转移到职前培养中来。②
1.2 职业院校教学督导能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虽然都设有督导机构,但都形同虚设,多数都不具备完善的监督制度和具体的执行能力。学校的督导机构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咨询机构;二是行政管理机构。虽然学校会设立“督导室”,并且让其与校学术委员会、校教学委员会并列,但是实际上却因为缺乏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而变成了单纯的咨询机构,丧失了监督、教导的能力。而将督导机构设置为行政管理机构相对较好,不仅可以进行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全面监控,还可以行使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的部分职权,并履行考核中层干部的职责,但是监控力度也远远不够,相关人员仍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课程并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以便更好地管理学校。③
2 学术机构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监督体系
2.1 建立培训基地
针对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低下的情况而言,加大职教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利用专业的学术机构进行系统的培养和督导,并建立培训基地,为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培训系统开辟道路,进而提高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建立培训基地的方法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和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为载体,形成联合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使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而且还能迎合对职教教师的特殊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 确定培养对象
由于职业院校的局限性,就职人员除本校教师外,还有许多兼职人员,虽然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批准聘用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对其有具体要求。首先,兼职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教育水平和五年以上的从业资格,以保证其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其次,聘用单位要对兼职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保证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尽职尽责;第三,还要保证兼职教师对教育事业有足够的热心,防止半途而废,造成教育资源的空缺和浪费。④在进行培养和督导期间,本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都是学术机构培养的对象。
2.3 选择合理、科学的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学术机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机构,必须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优势,肩负起培养职教专业课教师的重任。对于职教教师的培养,需要同时具备复合型和独特性,并依照职业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采取“三双”模式,即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双基地”指除招收职教师范生的学校本身以外,在校外建立职业教育教学的实习基地和企业生产实践、工程实训基地;“双导师”指除职教教师教育机构的导师以外,在校外的两类实训基地都配有相应的专业人员作为导教;“双证书”指除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外,还应具备教师职业资格证和从业资格证书,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是教师在培训期间的重点。
2.4 加强培训人员的水平和素质
在学术机构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监督体系中,培训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的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核心。在明确培训对象和培养模式后,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正确引导,那么对于职教教师的培养和督导就不会顺利进行,而国家加大财政和物力的支持力度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确保培训人员的水平和素质非常重要。在对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学历和经验,还要考虑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约束力,并确定其没有不良记录和违法行为。只有高水平的培训人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进而教育出高技能的学生,这是培养人才的“三高”准则。
2.5 加强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保证学术机构培训人员水平和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培养职教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关键。面对规模日益壮大的职业教育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相关教育部门和职教教师教育机构必须关注的重点,要求专业课教师在知识理论方面必须精通,在实践教学上,既能给学生传授原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水平。⑤也只有这样,职教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部知识教给学生,为国家培养人才。
3 总结
从教师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出发,创新对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策略意义重大。在职业院校中,教学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是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不仅对培养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为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打下基础。因此,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和督导力度非常重要,利用专业的学术机构进行系统的培训是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完整的教育督导质量监控体系。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GZB1213002
注释
① 肖莹.职教专业课教师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② 贺文瑾.论我国职教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转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2(34):55-59.
③ 桂建生.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6(5): 112-115.
篇4
论文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教学 职业道德 培养
论文摘 要:为了提高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需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实施。
卫生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是多重性的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要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再者是实践上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卫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具有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熏陶
要有意识的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卫生职业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学教育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2.医学生誓言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卫生职业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专业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语文课中的“仁”、“爱”教育,德育课中的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专业课中举例示范医家学者的高尚情操…..。医心仁爱表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因此诚信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结合临床实践
医德教育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实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杜晓梅.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途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2.
篇5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就是在以能力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观的指导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能力分析开发课程结构的过程。
一、能力本位专业课程开发主要步骤
为获取准确可操作性的职业能力必须的专业技术和基础理论,要实行多元主体参与专业课程开发,即学校要积极争取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准确把握职业岗位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使学校专业课程真正建立在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之上,并能够随着职业能力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课程。
下面以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为例,阐述其主要步骤:
第一,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要结合行业中职业的能力要求和职业标准以地区经济发展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找出本专业准确的职业面向和职业目标。如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软件程序员。
第二,确定职业目标的职业能力结构。每个职业的专门技术能力不同,职业关键能力相近,实际上,职业能力的设计主要是对专门能力的设计。
第三,确定职业工作的专业任务。即是通过一项专门技术能力和相应的关键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为依据设计一项专业教学任务,使此项专门技术能力和相应的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完成一项与实际职业工作完全相同的任务来得到训练。
第四,确定专业课程。一个专业一般由若干课程单元组成,而课程是根据所掌握的一项专门技术完成一项专业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由此知识能力转化(整合)成的课程。
第五,进行专业职业延展能力的学习分析。专业职业延展能力是在学生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其职业能力在纵向和横向上进一步延伸或提升。方法步骤与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相同。
二、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紧紧把握职业能力这条主线。从行业分析开始到课程内容目标的确定始终围绕职业能力这一主线展开,打破学科知识严格的逻辑序列,寻找知识点,以学生掌握应用技术为目标,整合重组课程,删简知识内容,设计体现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拓展专业延展能力培养,加强综合性专业课程建设。在保证实现专门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体现保证专业特征相对稳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前提下,面向整个行业和学生兴趣及爱好,开发适应和引导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通过设置课程组、课程包供学生选择,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
3.双证书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是依据行业标准对岗位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一种评价和认可,是就业准入的许可证。因此,在课程设计和选择上必须体现,要将职业资格及技能等级考核内容知识有机合理融入,使就业导向真正落到职业需要的实处。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是以能力为中心实施培养过程,而区别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普通高校,因此,教学模式也有其特殊性。充分体现在下面几点:
首先,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专业名称的确定到专业教学课程及其内容的取舍,都是依据一个职业领域和与之相对应的从事职业劳动实践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以职业为轴心,从“怎样做”入手,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来选择和组合教学内容。所以,教学与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实高职所教的是职业技术方面的知识。
其次,教学方式的实践性。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必要的理论教学的知识,但职业能力的形成更需要有与工作情境相似和真实的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的磨炼得以提升,因此,实践教学是训练职业技能,实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
再次,教学组织的多样性。由于高职教育的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课程实施进程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多样性,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必须做到灵活多样,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和谐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如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选择二年或者三年学制;可采取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培养方式;也可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学习与打工的合理交替中完成学业等。
最后,教学过程多部门的参与性。调研显示,社会、生产企业和相关科研部门已逐步渗入高职院校教学的全过程。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制定上都邀请行业企业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参与课程教学工作,介入教学质量考评等,并成为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的中坚力量。企事业单位也成了学校实践教学重要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篇6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专科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一、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专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社会需求调查,认为构建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专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根据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培养经济单位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电算化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依据教育规律,科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内容创新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应主动适应考证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整、压缩理论课程教学时数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制定了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基础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课程板块整体优化、循序渐进。基础培养以公共基础课和职业基础课为主体,重在夯实职业理论基础;专业培养以职业主干课和职业能力延伸课为主体,确定专业口径,突出个性发展。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有关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整合。对“Excel2000”“数据库”等课程经过专家论证,认为与学生的就业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决定停止开设,并新开设了“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税收筹划”等课程。
三、“考证”是手段,培养动手能力才是核心
会计专科教育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教学思路,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人才。通过考证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现代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等法规,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分析等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真正的“实战”经验还是来源于各种形式的实际操作训练。实践教学采取三结合,即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业务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如果脱离企业,会计就不存在,如果学生对企业的情况不熟悉,那是很难理解会计相关概念,及其处理原理的。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模式,让学生了解熟悉公司运作,熟悉公司经济业务,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编制模拟公司概况,模拟公司经济业务。培养专业兴趣。手工操作实训中,学生明确了工作身份,由无从下手,看不懂原始凭证,到得心应手,编制记账凭证。逐渐进入会计工作状态。还有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通过加强上机操作,让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教师指导下,在完成手工账的同时,学会使用各种会计软件同步完成“证―账―表’,全盘账务的上机操作。通过模拟实训的实践,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及步骤,增加感性认识,以一套完整的会计实务账作为原始资料输入电脑,从建账、输入凭证、记账直到输出会计报表。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全面推进会计教学与考证“融合”
教师水平的高低,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应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种会计职业界与教师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保证教师投身会计实践,了解会计实际问题,掌握会计实践技能,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鼓励教师在校外从事技术兼职,以增加教师阅历和实践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税务师等兼职教师,进行实训业务指导。真正做到“教师与师傅的融合;学生与徒弟的融合;教室与车间的融合;作品与产品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学院与社会的融合”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师资队伍,促进考证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
推进会计教学与考证“融合”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实际需要,编写模拟实习讲义,革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行“三段式”(概念讲授、实际操作、交流提高)教学模式;推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各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并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各种凭证、账页、报表,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对探讨性的理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这样举一反三,使理论掌握的更为扎实。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财务公司进行业务实习;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考证模拟测验与考试分析,各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纳税意识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其品质的集中表现。纳税意识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互为贯通,互为渗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纳税意识呼吁纳税人自觉自愿地缴纳各种法定的税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遵循诚实守信的处事原则,纳税意识提倡纳税人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把公平公正放到显要的位置,纳税意识引导纳税人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遵循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就是办理会计业务讲究合理性、合法性,该向国家缴纳的税款一分钱都不能少。
在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背景下,着力培养会计人员的纳税意识,使他们高度关注纳税问题,树立一种稳固的、持久的信念。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要我缴”为“我要缴”,把纳税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血肉里去,作为企业自然的习以为常的本能和行为。构想如下:
1.结合实际,明确主题。培养纳税意识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意识可以细化为若干分支。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税收政策和企业发展的变化,在一个时期内解决一两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就确立了阶段性方向。深层次地理解纳税的基本原理和意义,明确自己对国家承担的社会义务,及时澄清形形的模糊认识。在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税源流失的情况下,围绕“不做假账”的热点议题,启迪会计人员的良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记账、算账和报账,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确保国家应征税款计算基数的完整性和选用税率的正确性。
2.实践第一,边干边学。纳税实践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纳税意识的课堂。在一般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都是利用网络申报报告期的应纳税款。软件上已经设置了纳税的计算要素,会计人员必须确立顺应软件内数字勾稽比对的潜意识,切实按照账面数录入应税基数。税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上门稽查企业纳税情况,提供了一对一培训会计人员纳税意识的机会,会计人员要以良好的素养和谦虚的态度听取税务人员善意的指点,乐于改进自己考虑不周或者犯迷糊的做法。会计人员积极参加税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活动,能够及时吸收新鲜营养,在知识应用上与时俱进。
3.案例分析,追根探源。在税收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事迹,也发生了个别违法违纪案件,为培养纳税意识提供了最现实最生动最丰富的教材。有些会计人员敢于顶住压力和私欲的诱惑,坚持廉洁清正、铁面无私,甚至不惜做出或大或小的牺牲,至始至终把国家的税法规定落到实处,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感人的形象。有些会计人员利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蓄意夸大或缩小会计数据,造成了税收秩序的混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受到了严厉的惩戒和处罚。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剖析,要从会计人员的道德境界上查找原因,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净化会计人员的灵魂。
篇8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以练促教;实训体系;国贸专业
一、构建“以练促教”实训体系的目的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发展良好职业生涯的前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逐渐从学术化知识化向实践型素质型转变,回归能力本位。因此,高等院校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专业特色和应用优势,鼓励和倡导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能力竞赛,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对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视;在此基础上,结合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竞赛的形式,通过设计不同的实训平台,构建一个全方位锻造学生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素质的实训方案,使综合实用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趋势的需要。
二、构建“以练促教”实训体系的思路
本方案在解析国贸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创建突显国贸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一核心、三层次、三平台、三支撑”的“以练促教”实训实践体系,形成集“实训、竞赛、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训方案,其构建思路为:
第一,根据实训目标,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确立国贸专业大学生“以练促教”实训实践的核心目标层,即由职业能力的三要素:职业素质培养、执业资格获取、职业生涯管理合为一体的职业能力模型。
第二,剖析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打造多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提升层,稳步取得能力提升。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由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提升至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直至具备职业生涯管理的能力,三个层次的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培养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
第三,设计“以练促教”实训实践体系的演练平台层,即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以竞赛为平台搭建实践演练平台。按照国贸专业特点及优势,结合职业能力竞赛,打造“以练促教”实践体系的核心运行内容,不同的演练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各有侧重,国贸专业学生通过这三个平台的实践,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步步提升,最终达到“以练促教”实践体系的核心目标。
第四,突出“以练促教”实践体系的系统化和社会性,搭建具有国贸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课程实训的基础保障层。需要从国贸专业的多门专业课程实训和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资源等其他方面来搭建实践体系的基础保障层,努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能力教育支持环境(支撑层)。
三、构建“以练促教”实训体系的步骤
立足国贸专业“重人文、善经营、强管理”的人才特质,设计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层、运行层和保障层,探索“一核心、三层次、三平台、三保障”的国贸专业学生“以练促教”实训演练平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探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本体系将以“能力本位”教育观为指导,旨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构将目标分为“一核心、三层次”,即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培养以“外贸知识、单证技能、社会能力、策划能力、信息能力”为主的职业素质培养、考取“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物流师、谈判师”等执业资格、运用“学习能力、经营理念、管理能力”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职业能力构成体系,明确国贸专业大学生实践体系的目标层。分层递进的目标层有助于学生逐步具备从大学到社会的过渡中各阶段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也是构建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出发点。
第二,搭建演练平台,探究演练实训影响国贸专业学生的多层次、渐进式职业能力提升的实现途径。根据国贸专业“重人文、善经营、强管理”优势,选取有代表性的职业能力竞赛打造三个演练平台,包括“外贸实务演练平台”、“商务谈判演练平台”和“商品展示演练平台”,根据不同的演练平台内容,国贸专业学生可以完成“具备职业素养-获取执业资格-职业生涯管理”三个层次的过渡。实现职业能力不同层次上的提升,使学生由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提升至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直至具备职业生涯管理的能力,最终成为具备全方位职业能力的综合实用型人才。
第三,以国贸专业的专业课程实训为支撑,构建具有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体系基础保障机制。本体系的专业课程实训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训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的,应涵盖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具体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外贸模拟操作、国际商务谈判、单证、跟单等实训内容,加上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社会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构成了职业能力教育体系的保障机制,使得本体系的构建体现出实践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高飞.谈基于技能竞赛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2(6).
[2] 张言飞.基于高职高专创新竞赛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平台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9).
篇10
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1.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2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2.3 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2.4 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
2.5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3.1 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3.2 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3 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3.4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4 教师职业道德体现
我国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份,它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5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5.1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5.2 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5.3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①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③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④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