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4 20:1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罗米修斯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罗米修斯教学

篇1

1.理解“气急败坏、惩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学们奥运会圣火的采集源于古希腊。相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你们一定还记犹新吧,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放视频,李宁点火)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激荡着亿万人民的心,它象征着希望、和平、正义,更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取火英雄――普罗米修斯(板书课题)。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每部分的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浏览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每部分的内容,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生答。

师:你归纳的很准确,根据他的汇报,我们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谁愿意完整的说说?

生答。

师:你真会总结!文中除了出现了普罗米修斯外,还出现了几位人物?谁能试着把他们的名字与尊号连接起来?

生答。

火神赫菲斯托斯,书中并没有讲到,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答。

聪明,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几位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用简洁的语言汇报一下。

生答。

师:我们也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关系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火,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图片)看,他们只能吃血淋淋生的食物,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们呼唤着--火。

自从人类有了火,到处充满了光明和温暖,听,远处传来了人类的欢声笑语,看,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视频)然而这一切惊动了天神,他一看大事不好,人类怎么有了火,忙去报告,谁愿意当天神?

生:报告……

师:你一定注意到这段话最后的标点符号了。

生:省略号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着什么?

生:表示着还能看到更多的画面。

师:这个省略号的用法是表示内容的省略,你仿佛又看到人们在用火干什么?

生:烧水,烧兵器……

师:是啊,人们能用火做很多事,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靠的就是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给人类带来的――火。此时此刻,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爱心、舍己为人、正义、善良(板书)

师: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来读读这两个画面,人类没有火是多么悲惨,请女同学读,有了火以后人们是多么幸福,男同学读。

男女生读。

师:众神首领宙斯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什么样?文中用哪个词来描述的?

生:气急败坏。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

师:你能想象宙斯的气急败坏的样子并读出来么?

生:

师:我没听出宙斯的气急败坏啊?普罗米修斯竟敢违抗他的命令。宙斯多么愤怒,他大发雷霆,能再气急败坏些吗?

生:

师:男同学能一起加上表情再气急败坏的读读吗?

生:

师:这回我看到了生气到极点的宙斯了。

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我们来看惩罚这个词,意思是?

生:责罚。

师剖析字理。文中宙斯对普罗米修斯不仅在心灵上进行摧残,还在肉体上进行折磨。多么狠毒,多么残忍。他吩咐火神立即执行。火神找到普罗米修斯。

老师找三名学生分角色来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扮演的最好?

火神:

普罗米修斯:

宙斯:

师:谁读得最好?好在哪?

宙斯他是众神的首领,他的话应该很威严。

生再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发现了,今天我们把课文中的文字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在加上动作,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话剧,话剧最早也是起源于古希腊,我们学习的很多课文都可以改编成话剧。

英雄总是和苦难连在一起的。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来到那终年积雪的高加索山上,亲眼目睹英雄所受的折磨。这是课文中的哪一段?谁找到了,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的默读这一段,画出哪些词语或句子深深的刺痛了你的心?在旁边做上标注,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感受。

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

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说你的感受,(你体会出?)

师:能把你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吗?

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像我这样读读。

师:普罗米修斯除了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还可能遭受什么痛苦?

生:

同学们,让我们先入情,后动情,再传情,读出你们的同情和深深的遗憾吧!(配乐)

当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时……

当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

师: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狠心的宙斯也不善罢甘休,他们的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一天,宙斯来到高加索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别扮演宙斯、普罗米修斯、鹫鹰,哪组演的好到前面来表演。

宙斯:

普罗米修斯:

鹫鹰:

师:你真是一鸣惊人啊,老师很欣赏你。

同学们,当手指被针扎了一下,被刀划了一下,什么感觉?

生:

师:那是手指,而现在,凶恶的鹫鹰啄食的是普罗米修斯最娇嫩的肝脏啊,不但如此,白天被吃光,晚上又长出新的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生:生不如死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师:那是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痛,我们还可以用上这些词。(课件读词)如果这个人物是你,这种痛苦你能承受多久?

生:

师:可普罗米修斯却承受了三万年,三百个世纪啊。看着承受无限痛苦的英雄,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为他分担一点伤痛吧。端起书,第七段。

生读(配乐)

师:普罗米修斯就是这么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是什么?

生: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

师:是啊,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能换一种句式么?

生: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师:哪种语气更强烈?

生:反问句。

师:你能坚强的读读吗?

师:这坚定的回答在……

这坚定的回答在……

一百年过去了……

一千年过去了……

普罗米修斯就这么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对人类深深的――爱。(板书)

师:此时,你想对这位英雄说点什么?

生:伟大、坚强、勇敢、不屈不饶…

这就是(伟大、坚强、勇敢、不屈不饶…)的普罗米修斯,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文中抓住了语言、动作,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现品质。难道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就永远被锁在那吗?

生:大力神救了他。

五、活读,妙笔且书个中情

师: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正义终战胜邪恶。看到他重获自由,老师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写了一首小诗,抒发对他的敬佩。

师读诗

他的品质打动了你,也打动了我,我们共同为他谱写一曲赞歌吧!

今天这节课向我们打开了通往古希腊神话的大门,老师再向你们推荐两个感人的故事,同学们,让普罗米修斯这种善良、正义、坚强、勇敢的精神代代相传吧。下课!

板书设计:

篇2

一、颠覆:彰显爱的光辉

曾听过很多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解读,绝大多数定位在“英雄”上,因为文章最后有“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句作为印证。而且,按照东方道德至上理论,普罗米修斯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此为“道德英雄”主义,这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习惯。然而,王老师却认为这样的解读对于普罗米修斯而言,是有失偏颇的,他在《神话文本的美学解读与文化想象》中的阐述,颠覆了我们许多教师对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的建构:

《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故事,是一个关于“爱的神话”。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因为他爱人类!在古希腊神话中,人是普罗米修斯一手造出来的。正如在中国神话语境中,女娲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一样,普罗米修斯则是西方语境中人类共同的父亲……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来到人间;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看到悲惨;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下定决心;因为爱,普罗米修斯才会奋不顾身。他为人类造福是人伦之爱,更是天伦之爱,是无须推理、无须证明的真理之爱。西方谓之“博爱”,东方谓之“慈悲”。文化在这里是互通的,因为人性本无二致。

将普罗米修斯定位为“英雄”,是对天神的贬低,是对博爱的亵渎。英雄以力胜,圣父以爱成。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文化中的“圣父”,正如基督教文化中的“耶稣”。

不得不赞叹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宏大的文本解读视野,他从东西文化圆融的视角开掘了《普罗米修斯》一文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精神主题和文化传承。他对本文的解读是建立在宏大的文化背景上进行的,将文本置身于中西文化融合的立场,回望神话的源头,追究东西文学与思维的本质差异——中国人眼里的英雄是神,西方人眼里的英雄却是人,神性背后蕴含着的实质是人性。因而,他在《普罗米修斯》中看到的是真善美,看到的是 “仁爱”,看到的是熠熠生辉的人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解读,王老师的课堂围绕着“爱”,打通了希腊精神与学生的当下生活,从而在西方文化的心灵底层,“长”出为生所用的语文素养——语言的力量与精神的价值。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解读,王老师的课堂彰显着“爱”,实现了《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文本在文化语文上的诗意关怀。

二、想象:谱写爱的神话

神话是属于儿童的,神话类教材的语文课堂,应该顺应童心,让儿童享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普罗米修斯作为一个典型的神话故事中的形象,以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凸显了神话的感染力,那如何让学生们在神话这一特殊的文体语境中感受人物的神奇与神性?王老师的策略是在课堂上聚焦一个个画面,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的想象,把他们带进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场景,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走近”人物,在说、读、写的过程中“走进”形象内心,和人物进行心灵沟通,使得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有血、有肉、有声、有情,巍然矗立于学生心中。他是这样层层推进的:

(一)想象画面,追寻爱的原点

在初识了文中出现的神之后,王老师让学生找出课文开头陈述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这两个完全不同画面的语句,并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一句“只好吃生的东西”来想象吃哪些生的东西,想象天天吃生的东西的感受;从一句“无边的黑暗”来想象人类都看不见什么,想象听到野兽叫时人们内心的感受;从“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文字,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干什么。在教师的造境引导下,学生们的想象之门打开了,抽象的文本一下子还原到了历史的场景中,落脚于实际的生活,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没有火”的苦难,以及“有了火”的幸福。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分别引领学生置身于语言文字所造的境中,进一步体验不同的画面其承载的普罗米修斯的内心情感。

师:孩子们,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过着如此痛苦、如此悲惨的生活时,他的心里一定感到———

生:……

师:是的,他难过,他着急,他担忧,他心里不好受啊!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画面———

……

师:是的,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用火过上了安全的、光明的、幸福的生活, 他的心里一定又会感到——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高兴。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生:他的心里一定会感到很温暖。

师:孩子们,这样的感情就是一个字———(师用红色粉笔板书“爱”)

生:(齐读)爱。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们对普罗米修斯的情感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真切地走进“取火”前后人类不同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认同,王老师在这两个画面中打开了学生们的生命情感之门,使他们一遍遍自我感悟到“火”的重要,一遍遍跟着远古人类呼唤着“火”“火”“火”,也一遍遍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之爱的根本缘由。

(二)还原画面,直面爱的力量

按照王老师对《普罗米修斯》的解读,认为普罗米修斯“受难”情节是这一神话文本的主体,是彰显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核心,因而他在课堂中浓墨重彩地引领学生直面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两个画面:

师:是的,因为爱,因为爱人类,普罗米修斯竟然冒着生命危险触犯天条,拿取火种,带到人间,让人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正因为爱,他触犯了天条,触怒了众神之王宙斯,于是,故事的画面继续展开。接下来,你会很不情愿地看到两个画面,那是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孩子们,当你看到这两个画面的时候,请你也不要轻易放过去,你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用波浪线将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

(大屏幕呈现:默读课文第6、7 两个自然段:第一,用波浪线将这两个画面画下来;第二,圈一圈,体会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的心)

(生默读、圈画)

师:尽管我们很不愿意,但是,我们还得把这两个画面找出来。第一个画面在哪里?

生:(朗读)“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师:就是这个画面,惨不忍睹。第二个画面,又在哪里?

生:(朗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师:是的,就是这两个画面,这两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们不情愿,但是,我们必须走进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王老师带着学生们义无反顾地走入了这两个充满血腥与残忍的画面,与第一次走入“火”的画面不同的是,这次不仅凭借了学生的想象,更凭借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咀嚼,教师要求学生在读画面时“圈一圈,体会哪些细节深深地刺痛着你的心”,紧紧抓住“死死地锁”“没有尽头”“啄食肝脏”这些词语,引领学生想象“渴”“饿”“冷”“累”“困”“痛”等身体的感受以及时间漫长的跨度给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生不如死的痛苦和折磨。这样的还原过程使这一神话文本的诗意开始鲜活起来,让学生与神话主人公“心灵相遇”,催化了学生直面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普罗米修斯爱的力量。

(三)创作画面,飞扬爱的情怀

想象可以让文字变成画面,给文字注入生命,也可以让情感飞扬起来。在学生体验普罗米修斯爱的力量之后,王老师再一次引领学生深入神的内心,探究神爱的源泉。

师:孩子们,我们看—— (大屏幕呈现一组普罗米修斯受难的画面,凝重而悲怆的音乐响起)这就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被鹫鹰啄食着肝脏生不如死的普罗米修斯,这就是为人类拿取了火种却无怨无悔的普罗米修斯!

(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配文字:在高高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坚定地望着大地,望着人间,他看到……)

师:但是,他却是那样坚定地站在高高的悬崖上,尽管他的双手和双脚被死死地锁着,他的目光却坚定地望着远方,望着大地,望着大地上生活的人类。孩子们,拿出你的笔,放飞你想象的翅膀,看一看,普罗米修斯看到了大地上一番怎样的情景。

(生伴随音乐开始想象写话)

师:(提示)一个画面,一段故事,无论他看到什么,我相信有一个情景一定会在他的面前不断出现,那就是——熊熊燃烧的火!一次,两次,也许更多次。

(生继续伴随音乐想象写话)

在这儿,教师创设“凝望”的情境,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普罗米修斯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无数的画面。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日夜遭受着痛苦的折磨;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坚决不向宙斯屈服,也正是这些画面,坚定着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无私、坚贞、博大的爱。因而,在这儿,想象写话并非只是语言运用这一功效,还有对文本主旨的再次眷注,对普罗米修斯爱的信念的再次体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了神话审美的通幽曲径。

三、超越:圆融爱的文化

在引领学生充分品读体验普罗米修斯爱的信念之后,课进入尾声,出乎意料的是,王老师创造性地解构了这个文本。

师:孩子们,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三万年之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罗米修斯受难,愤愤不平,一气之下,他射死鹫鹰、砸碎锁链,救了普罗米修斯。假如,故事的结尾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也是宙斯的一个儿子,也许他碍于父亲的情面,纵使愤愤不平也只能不了了之,他走开了,没有解救普罗米修斯。那么,你想一想,我们的普罗米修斯还有获救的可能和希望吗?

生(自由应答):有。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好心的天神非常多,只不过他们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再过上许多年,肯定也会有一个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的天神,敢于去拯救他,违抗宙斯的命令,维持正义。

生:我觉得就算天神没有人救他,人类也会救他的。

师:你就是人类的一分子,当你看到普罗米修斯这样受难的时候,假如你拥有无边的法力,你愿意救他吗?

生:愿意。

师:为什么?

生:普罗米修斯给了我们火,我们一定要报答他。

师:他给我们的何止是火,更是——

生:一颗爱心。

师:孩子们,是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去拯救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也一样会得到拯救,因为他是爱的化身。法国人彭沙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大屏幕呈现: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法国]彭沙尔)

师:其实,真正解救普罗米修斯的,不是大力神,也不是别的什么神,而是他自己。让我们永远牢记这样一条宇宙的法则——

生:(齐读)“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师:让我们把普罗米修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磨难写下的这一条宇宙的法则牢记在自己的心上———

生:(齐读)“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热烈的掌声)

篇3

荒凉寒冷的高加索山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链锁在悬崖峭壁上,凶恶的鹫鹰每天来啄食他的肝脏,可是,每次鹫鹰啄食以后,那肝脏又会奇迹般地复原――

如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一般,我也被推上了“凤凰语文校园行”的授课讲台,与特级教师魏星一起同课异构《普罗米修斯盗火》。和特级教师魏星同台“PK”,的确需要拿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勇气。

我不是凤凰,却愿借着“凤凰语文”的东风来一次涅,期待浴火重生。这样的过程会产生被“啄”的痛和“愈”后的乐,具有神奇的效果,我期待并愿意享受这样的过程。

初读课文,不太喜欢。觉得课文就好像是一个情商不太高的人在轻描淡写地说着一件与己无关的盗火事件。渐渐的,有了感觉,觉得文本的语言平实但值得品味,正如神话本身一样,文本语言的间隙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作者行文的姿态一如经过历练的老者一样,有了一颗淡定从容的心态,能够以优雅朴实的笔调娓娓道来,似乎在告诉你:读这样的故事,浮躁不得,需沉下心来,走到里面去,方能解得其中味。

反复研读之后,忽而又发现文中的插图有问题,人物描画得似乎有些张扬,一副救世主的味道,不太喜欢。因为大凡英雄都是卑微地活着的。书中那高擎火炬、衣袂飘飘的样子与文中“小心翼翼”也不甚相符,有点大张旗鼓的架势。于是,找到了几幅西方绘画中的精品力作,这才发现古希腊神话很了不起。它奠定了西方欧洲文明的基础,早已经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如绘画、雕塑等。

如何教学?几经斟酌,我决定“将神话当做神话来教”,首先,要以阅读神话应有的浪漫姿态来进行教学,不要以现代思维去衡量和质疑先民们原始思维的结晶。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有人说,神话是儿童的神话,而儿童是想象的天才,两者相遇,妙趣天成。

二、课中的演绎

(一)走进上古时期,了解无火之苦。

1.(出示火焰图)这是一团燃烧的火。在希腊神话中,火已被演绎成一个滚烫的名词。它和一位英雄有关,它所流传下来的故事令人震撼,这故事就是:普罗米修斯盗火(齐读)。

2.(出示读第一段)我们来静静品味这带有异域色彩和神话气息的故事。

这是一个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这里的每一个夜晚都是那样痛苦而又漫长。为什么人类只能连毛带血地吃生的东西?为什么人间黑暗又寒冷?为什么原本拥有香甜梦乡的夜晚却痛苦又漫长?

3.是的,没有火的日子有说不尽的苦,道不完的难!这样的意思全在一个省略号中了。带着对人类祖先的深切同情,再来读这段文字。

4.如果有人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他英雄。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的出场让人兴奋又紧张。(出示英雄盗火部分文字)

(二)等待太阳车,感受盗火之险与有火之乐。

1.请同学们默读,用笔圈出普罗米修斯盗火时的两个动作词(躲,插)。

2.一“躲”一“插”,干净利落,神不知鬼不觉,盗来了火种。盗取火种对人类意味着改变,对普罗米修斯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普罗米修斯知道自己面临的后果吗?

3.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先觉者”,他很清楚自己盗火的后果,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段文字,要读出心跳的感觉。

4.有了火,人间再也不是过去的模样。(出示第四自然段)

走进这段文字,就是走进人间天堂,读进去,你会发现因为有了火,这段文字里也传达出了很多东西。(指名读)

5.感受到文字里传达出的这些东西,这段文字就被你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了。带着这些感觉再来读这段文字。(齐读)

(三)仰望高加索,深切体验惩罚之重。

1.火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呢?(画面出现“电闪雷鸣”之声)

这是主神宙斯的震怒,因为有人违背了天规。猜猜看,关于火种,天规是怎么写的?八个字。即:严禁盗火,违者重罚。

在宙斯看来,此火只应天上有!人间岂能也享用?违背天规,怎能轻饶。(出示受罚一段)

2.静静地读一读这段文字,你会看到两个画面,两个惨无人道的画面。(出示第6自然段)

3.在这两个画面中,有两个字特别刺眼,这两个字也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哪两个字?(锁、啄)

“锁”的是身体,“啄”的是肝脏。被锁住了,不能动弹了,想想看,什么感觉?

是的,锁住了双手和双脚,也就是锁住了宝贵的自由。但锁不住的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4.肝脏,那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身体里最脆弱、最娇嫩的地方啊!又怎能被“啄”?!知道什么叫“啄”吗?

“啄”是扎进去,再扯出来,连着肉带着血。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这种痛苦怎么形容?(撕心裂肺、肝胆俱裂、痛不欲生……)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被啄食以后,又会奇迹般地复原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出示“惩”字:看“惩”字,上面是个“征”,下面是个“心”字。惩罚原来是要“征服心灵”,但宙斯的酷刑征服普罗米修斯的心灵了吗?

他可以征服普罗米修斯的身体,却征服不了他的心灵,这也许是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日食夜长的原因吧。

5.出示被缚图,音乐起:让我们记住这英雄受难的场景。

(1)师深情叙述:就这样,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了高加索山那个可怕的悬崖上,鹫鹰啄食着他的肝脏,铁链捆绑着他的肉身,但他的灵魂比风更自由,他的意志比岩石还坚强。(齐读:“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2)灼热的骄阳炙烤着他的皮肤,倾泻的暴雨冲刷着他的身体,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齐读)

(3)凶恶的鹫鹰撕咬着他的心肺,殷红的鲜血染满冰冷的岩石,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齐读)

(4)这就是英雄,为民造福,无怨无悔的大英雄。正是有了他们的心甘情愿和历经磨难,才有了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再一次饱含深情、铿锵有力地读一读这句话:“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5)是的,他情愿,他无悔,我们可以想象,当他深情凝望大地的时候,他一定看到了一样东西,一样让人类文明前进的东西,你们一定知道那是什么?(火。)

这一忍就是多少年,你们知道吗?三万年,三万年啊!他默默忍受,无怨无悔,他不屈不挠,心甘情愿。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谁知道,在古希腊神话中,是谁创造了人?――普罗米修斯,他是造人之神,相当于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因此,他对人类怀有一种深厚的情感――爱!只有爱才能创造奇迹,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在书上记下这句话:爱是永远的神话(板书)。

6.细读课文,我发现不写受难一般也很完整。但写了普罗米修斯受难,给你什么感觉?

是的,自古英雄多磨难。受难一段,成就了普罗米修斯,也成就了古希腊神话,若没有这段,也就不会产生如此的震撼。

(四)迎接大力神,受难英雄终被救。

1.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更可悲的!于是,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来了――音乐起(出示解救一段文字,指读:“不知过去了多少年……获得了自由。”)齐读。

2.读到这里,你振奋吗?激动吗?前面我们说不写受难,就不震撼,这里如果不写普罗米修斯获救,就会让人觉得怎样?(遗憾)

如果结果并非如此,大力神没有来,那你想想,谁会来救他?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普罗米修斯吗?

3.其实真正能解救普罗米修斯的,是他心中对人类的爱,因为,爱是永远的神话!让我们坚定地告诉自己――爱是永远的神话!

4.这就是古希腊神话,它的情节曲折动人,情感跌宕起伏,让人一会儿喜一会儿悲,真是悲喜交加。在东西方神话中,总是说神创造了人,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神都是谁创造的?(人)因此,神话世界其实就是人的世界,它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情感和愿望。

5.再现课始出现的火图,音乐起:

凝视着这团火,希腊的先民们问道:火是怎么来的呢?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普罗米修斯盗火》;在中国,我们的祖先也在问:火是怎么来的?于是,就有了什么故事呢?《燧人氏钻木取火》。创世神话就是这么诞生的。课后去读读这些神话故事,你会享受到更多神话带来的乐趣。

三、课后的释然

无火之苦―盗火之险―有火之乐―惩罚之重―终被解放,如同五幕话剧,每一幕都有鲜明的画面感。我感受到的是,语文教学,形象重于意义,兴趣大于知识,而方法不可忽略。对于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不必怀着理性的态度去探究,那样太沉重,会使神话的阅读缺乏浪漫和愉悦。走进故事中,学生会自然领悟和发现。你看,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普罗米修斯,英雄的形象已经进驻学生心间。也不必去比较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异同,毕竟学生还不具备“比较”与“鉴别”的资本与能力,学生就是读,读了喜欢,喜欢了还读,这就行了。课堂上,学生有了“入乎其内”的真实感受,在故事的边上且行且思,边读边悟,不亦乐乎。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式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84-01小学语文生成课程,是指借鉴学前教育的"生成课程"理论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它是在既定的课程内容(教材)和课程设计(教案)等因素基本预成的情况下,于特定的教学环境(主要指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在互动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兴趣和错误,以及意外的干扰因素的价值判断,打破预设计划,随机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具人文性和生长性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1.即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学加以审视,对其是否具有教育资源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对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与补充,利用这些动态信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有利于彰显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平台,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同时鼓励质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断点燃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问题或答案,进而不断生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资源。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两个"才"进行比较:"半个多钟头才……"表示时间长,表现了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才20 分钟"表示时间短,表现了战友们在精神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两个"才"有着时间长短之别。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说前一个表示时间长, 而后一个表示时间短? "教师略作思考,即时引导辨析:"两个'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 "学生经过对比发现:"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时间前表示时间短。进而,教师又临时出示"一斤苹果要5 元钱才买到"、"一斤苹果才卖5 元钱"等几个带"才"字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发现:"才"字在数量词前表示数量少,在数量词后表示数量多。这里,教师由一个质疑,及时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联系、观察、比较和辨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

2.行动上学生要有自我能动性

在学生第一次演讲前,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些任务,了解自己周围的热点或者焦点,以及自己喜欢或者厌恶的行为习惯,以此为提纲,写成演讲稿,准备演讲。课后学生积极搜集材料,主动调查,互相交流补充。有的同学说,最看不惯有人只顾自身利益,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如河道里的黑色污水,树上的白色垃圾,街头的小广告等。有的同学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每天晚上爸爸妈妈忙"加班",每个人都要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有的则说,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了,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同学们争先恐后,都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看到此情景,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了有声有色的演讲比赛。演讲过程中,学生那直观形象的证据、多姿多彩的畅想感染了我,也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学生,学生纷纷要求,从小做起,从我做起。通过这次比赛,我认为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获得自己的社会体验,从而增加了所学的社会知识,学会了对社会上的一些行为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从而会辨别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与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捕捉错误资源,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应当允许学生犯错,错误往往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有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给学生"识错"、"思错"、"纠错"的机会,才能化"错"为"对",因势利导。

在一次温州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当学生读到"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这句话,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相差甚远,几次出现了笑声。这位教师没有批评斥责,而是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笑声",引导点拨,观看描写恶劣环境的3个场景,"烈日炙烤着普罗米修斯"、"冰雪狂打着普罗米修斯"、"鹫鹰啄食着普罗米修斯",接着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场面,读写结合,"生1:强烈的阳光把捆绑普罗米修斯的铁链烤得滚烫,灼伤了他全身每一寸皮肤,可普罗米修斯仍然默默地忍受着。生2:狂风把悬崖上的普罗米修斯吹得左右摇晃,可普罗米修斯仍然紧紧地抓着铁链,不屈服,不求饶。生3:凶狠的鹫鹰残忍地啄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啄得他鲜血淋淋,可普罗米修斯紧抿着嘴唇,不叫一声疼。"这样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在现代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动态地看,要实施生成式教学。实施生成式教学,就要注意即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使意外事件对课堂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效应;同时,要热心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考文献:

[1]B.A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5

一、 说

1. 授之以渔,让学生说得有条不紊。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说的意愿,我们就要因势利导,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说的方法。在这方面,薛法根老师教学《哪吒闹海》一课,“学会概述”板块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师:读完《哪吒闹海》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这叫概述。不管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话概述。哪三句话呢?第一句:哪吒为何闹海?第二句:如何闹海?第三句话:闹了又如何?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概述一下这个故事。(生练习概述)

师:这三句话:为何闹?是原因;如何闹?是经过。闹了又如何?是结果。把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就把这个故事说清楚了。

2. 有效引领,让学生说得声情并茂。学生语感的唤醒和培养,仅仅靠自身努力是难以达到的,教师要积极寻找感性的语言环境,引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走进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情动辞发,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自然就能够说得声情并茂。

江和平老师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设计:那一座座山岭,是无法一下子跳过、跨过的。你能想象出母亲翻山越岭的情景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走进无限的情感空间:山路崎岖……道路泥泞……骄阳似火……寒风凛冽……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儿童心理,及时捕捉恰当时机,通过想象说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训练学生“说话”,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在阅读课堂上愿说、会说、乐说。

二、 写

1. 文本空白处,挥洒自如地写。在文本中隐藏许多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就是文本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去填补空白。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悟,自由想象,一定能够实现挥洒自如地“补白”。《掌声》一课中,在教学“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句时,教师提出训练要求: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这时小英会有哪些心理斗争呢?请你想象当时小英的心理活动,用文字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走进了主人公小英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

2. 激情迸发时,酣畅淋漓地写。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我们可紧紧抓住学生思绪万千、感慨万分的契机进行写的训练,让学生心中的情感随着优美的文字自然地流泻而下。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先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受罚”这一环节,当学生们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义愤填膺,几乎要拍案而起时,教师相机出示要求:

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宙斯面前,为普罗米修斯做一场辩护,你想怎么辩护?又想对宙斯说什么呢?请你为普罗米修斯写一份“辩护书”。

此时学生心中涌动着万语千言,个个笔走如飞,很快,“辩护书”写好了:

普罗米修斯虽然没有经过同意,拿取了火种,但他是为了造福人类,他没有错!

作为神,为人类造福是天经地义的,普罗米修斯做到了这一点,宙斯,你为什么要惩罚他?

普罗米修斯拿了火种有什么错?神不就是应该为人类造福的吗?现在,普罗米修斯做到了,你不表扬奖励,反而惩罚他,真是岂有此理!

篇6

一、优化组合,积累词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笔者在听课中经常看到,大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教学词语,只是简单地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罗列出来,纠正一下字音就一带而过。其实,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排列是很有讲究的,既可以按照词语的构成分类排列,又可以按照教学的侧重点排列,甚至可以重组或者拼凑。词语排列得好,有助于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有利于学生进行积累。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井底之蛙》这课时是这样教学词语的,她先把课文中的词语或摘抄或拼凑或重组,归纳为下表中的这些词语。

在读熟这些词语后,师生之间出现了美妙的对话。

师:青蛙真是乐到极点,看,用上这些词,跟老师一起说说井底之蛙的快乐生活吧。注意用上这些词。

师:井底之蛙生活在井里可真快活,高兴时――

生:跃出井外,攀缘栏杆,尽情蹦跳。

师:疲倦了,躲在――

生:井壁窟窿,安然休息。

师:跳进井水中,井水刚刚――

生:浸没两腋,托住下巴。

师:稀泥――

生:没过双脚,绵软舒适,环顾四周。

师: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快活。

师:而且,我――

生:独占一井,跨井倚栏,乐到极点。

师:赶快和我一起――

生:分享快乐。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巧加引导,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表格中的词语。通过练习,学生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涵,而且通过运用,将这些词语转化为积极词汇,使得语言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细读文本,斟酌词句

语言训练要教学生学会推敲词句,引导学生斟酌、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学生到写作的时候也能做到妙笔生花。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时,笔者发现有一个句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表述不一样,人教版的是:“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山崖上。”北师大版的是:“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使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样生活的伟大英雄,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因为听过王崧舟老师教学的人教版的《普罗米修斯》,笔者认为人教版的课文中用“锁”字比北师大版中的“拴”更能体现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难。所以笔者的课堂预设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到用“锁”这个字更加精确和缜密,然后就计划着把书上的“拴”改成“锁”。没想到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有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拴”字让我们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像动物一样被拴着,更让人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所受的屈辱。所有的学生包括笔者都被她说服了,既然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感受到不同词语所能表达的不同情感,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就不再执着于原来的教学设想,于是笔者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这个教学片段更让笔者感受到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我们不可以代替学生去思考,代替学生去感受,而应放手让学生去感悟、去品味、去思考,实现课标提出的“有创意地阅读”,从而带动有个性地表达。

三、披文入境,填补空白

教材的课文有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些地方让学生进行补白写作。如,《圆圆的沙粒》这篇文章,在沙粒钻进贝壳和沙粒变成珍珠后有一个省略号,这是绝妙的想象空间,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学生想象沙粒在这期间经历了什么。老舍先生著名的散文《草原》,最后一句话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画,想象一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我们”是怎样和蒙古族人民告别的?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笔者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师:你看,法布尔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蝴蝶飞来了,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蚂蚁爬上了他的脚,他一动不动地看着蚂蚁在他身上转圈。还有,一只蜘蛛从树上掉下来,他――

生1:他纹丝不动,看着蜘蛛一寸一寸地从天而降。

师:想得真好,能想到蜘蛛一寸一寸降下来,还有――

生2:有只蚱蜢正在抖着翅膀准备唱歌,他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蚱蜢的乐声。

生3:有只蚯蚓正在那里蠕动着,他小心翼翼,仔细观察蚯蚓是怎样钻进泥土里。

生4:有只蜻蜓飞得好低,他睁大眼睛瞪着这只蜻蜓,想看到蜻蜓身上美丽的花纹。

……

这样的补白训练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课文传达的人文精神,更让学生发展了想象力,在细致地描写事物方面得到有效的进步。

篇7

一、换一换

换,就是语言转换训练,在学习课文语言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改变评阅的表达形式,变课文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为多种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转换词语、句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如在《雾凇》中有这样的句:“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换“镀”字,比如“涂”、“贴”、“加”、“漆”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因为雾凇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是个逐渐的过程,一个“镀”字不仅体现了这一过程的特点,而且把这种很轻很薄的柔美也充分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只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能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精到之处,品味出其神韵。

二、丢一丢

丢,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范文的重点词句去掉,来训练语言,培养语感。比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训练时,我故意丢掉“就”字,让学生体会,这样丢了行不行,对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影响。经过讨论得出,去掉一个“就”字,就不能看出李时珍的那种“为了万民得福”而甘愿吃苦、只能“将就”住在破庙里之意。通过这样一“丢”,学生便从中发现了问题,找到了语言的规律,获得了“语感”。

三、比一比

有比较就有发现。进行语言训练,也应让学生通过比较,比出问题,比出规律,领会语境。

比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抓住两个词来比较:

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宙斯……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通过比较,同学们能体会到“决心”一词用得非常准确,“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的勇气。而对于统制诸神的宙斯来讲,惩罚普罗米修斯不需要请示任何人,“决定”一词表现了他的狠毒和独断专行。这样一来,同学们比出了味道,懂得了意思相近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把人物的形象铭记于心。

四、补一补

补,就是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言进行思维发散,进行语言补充,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仍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盗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没有写,又如天神宙斯是如何追查盗火者的,普罗米修斯被缚后的心理状态等等也没有写。这些空白的存在无疑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补白进行语言补充,带领学生地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恐怕不是教师的讲解所能做得到的。

五、调一调

调,即调换文章中语言的顺序,重新组合,句子里词语,一段话中的分句,有时前后调换一下并不影响意思表达,但是表达的情感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如《珍珠鸟》一文的开头是这两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两句话的顺序调整一下,让学生去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否相同。而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就能感悟出把“真好”一词放在最前面,更能表达出作者迫不及待要流露出无比喜爱珍珠鸟的感情。

六、读一读

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的魅力。因此,教师训练学生语感,就应该注意朗读指导。使读步步深入,并在计中合理穿插说与写的练习,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七、演一演

篇8

关键词:阅读教学;饱读;知情;悟情;悉情

饱读,顾名思义就是充足的阅读,早在宋代张耒就给了我们一把我们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金钥匙:“饱读兵书取卿相,不应如我老无成。”饱读不仅是学习手段,更是学习的目的。课标中指出 :“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就是读书感悟,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境、悟意、悟法。

一、饱读――引发学生清晰知“情”

课堂中许多教师都是按照文章的顺序让学生的阅读从头到尾一气呵成的读,这样的读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沟通,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本中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

饱读就像是思维导图,自始至终由一条线贯穿,再由这条主线向四面八方衍生脉络枝叶。所有的读都应该让学生围绕着这条主线来进行,教师在精心设立几个饱读点就是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处,随着不断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碰撞,学生的情感之线也随着思维导图逐渐丰满,由最初的单一阅读发展到双边、多边阅读,也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课堂上 “枝繁叶茂” 的饱读。

以苏教版第七册《九色鹿》为例:

1.在单边读中为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而埋下冲突伏笔

第一个主题单边读:九色鹿勇救调达,及体会调达的感激之情。

(1)你感悟到的调达和九色鹿分别是什么样子?

(2)发挥想象:调达在表达这些感激之情后他还会说些什么?

(3)假如你就是被九色鹿救起的人,你真实想法是什么?同学们我们就在这个现场,见证了这个场面会怎样对调达和九色鹿说?

第二个主题饱读:九色鹿被调达出卖。

(1)我们又体会出了怎样的九色鹿,现在的调达又是什么样子?

(2)出示关键语句:“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了,就进宫告密。”看到皇榜后的调达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读出调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2.在饱读中让情感冲突得到充足的升华

(1)当我们知道了调达告密时脑海中会一下子浮现出什么画面?学生一下想到了前面的那些句子:调达的那些信誓旦旦的誓言。这样学生一下子感悟到了调达那副丑恶的嘴脸,并深刻的意识到调达的那份千恩万谢在金钱面前是多么的虚伪。

(2)此时当再读调达的那些信誓旦旦的誓言的话语时,我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会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了,太恶心了;有的学生说调达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太丑恶了!

(3)现在你又会怎样来读调达的千恩万谢时话语?有的学生说,我带着嘲笑的语气去读;有的学生说,我要用心去读好这句话,让调达听了以后感觉到害臊;也有的学生说,我要读出调达的险恶嘴脸,让九色鹿提高警惕。

饱读帮助学生正确的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情感的主线在对比中也“枝繁叶茂”起来了。当学生说出“我要用心去读好这句话,让调达听了以后感觉到害臊!”时,他们在阅读中不仅走进了文本情景、走近进了作者内心同时又感悟到了自己,不正是学生的真实情感流露吗?

二、饱读――引领学生自主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何能通过是短短的课堂让学生能有效的读,并且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中及时顿悟?如果教师担心一味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就会造成学生读到哪儿教师讲解哪里的现象,进而有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课堂上一片看似繁华的“伪热闹”,但真正能激发学生内心感悟的没有多少。所以说,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爱如茉莉》实录片断:

…………

师:妈妈刚醒吗?是什么时候醒着?从哪里语句告诉我们妈妈根本没有睡?

生:妈妈一双清醒的眸子告诉我们妈妈早就醒了。

师:是的,当女儿把茉莉花插好,一回头看到的是妈妈 “清醒的眸子”。 继续找,还有什么地方?读生:妈妈的手脚都麻木了。

师:其实在前面文中早就告诉我们了,所以要静心去读书,带着问题去读书。

生:我是从“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师:是呀,老公一直在照顾我,多幸福啊!很高兴!很欣慰!但是她不敢动,一动她老公就醒了。你看,一切都在字里行间,细心的同学才会从一句句普通的话语,一个个简洁的动作,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找到感人肺腑的场面。

师:爸爸妈妈之间相互关爱,就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尽管平淡无奇,它却洁白纯净,感人至深。所以,爱若茉莉,明白?

师:记住老师的话,课文第一要朗读,朗读感悟出作者的感情,第二是饱读,默读可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

…………

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对话,教师就是要引领学在反复阅读中,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激发他们去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动态的课堂。从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师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去探究,通过反复饱读,最终让一个似平淡无奇的场面散发出夫妻之间这浓浓的“茉莉香味”。

三、饱读――引导学生多元悉“情”

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要在追求独特体验,追求多元解读的同时主要着眼点应该放在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重中之重。学生在饱读中独特体验的产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元解读中那最重要的关键点,其余的感受都应该围绕这一点,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展多元。否则我们的阅读课堂中人文性就会有所偏颇,造性的缺失。

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

1.初读

(1)读第四小节,想象一下,当人类有了火之后,画面又不一样了,人们在干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这样的温暖和幸福靠什么,是谁带来的?我们可以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读出喜悦与开心。)

(2)读第六小节,普罗米修斯因为盗火而受到了惩罚,于是故事继续向前发展,你又会看到怎样画面?普罗米修斯遭受了怎样的痛苦?此时你的心情又是怎样?我们又应该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读出那种痛苦。)

2.饱读第四小节

(1)当你读了第一个画面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现在我们再次读这一小节会怎么去读?

有的说不会再读得那么兴高采烈,应该表达出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有的说还应该带着不公平的语气来读出一种伤心,我们人类有幸福了,可普罗米修斯却在受着痛苦,这太不公平啦!

教师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内心的感受。

3. 饱读第六小节

(1)如果你感到难过和不平的话,请读读第二幅画面,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现在还能读到什么?有的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愤怒、悲愤;有的读出普罗米修斯那撕心裂肺的痛、生不如死的痛;也有的学生说,因为人类有火了,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普罗米修斯感到非常欣慰,也可以读出一种自我安慰的语气,表达出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

篇9

1.教师要学会和文本“谈恋爱”

虽说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但在这云里雾里,语文教师全身心投入去解读文本,挖掘文本深处的韵味,这样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语文这个“千山童姥”给迷住了。因为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而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有字词的美、修辞的美、文章结构的美,还有文章内容涉及的自然美、人性美、心灵美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好好地去学习、体会。在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中,语文教师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也能为语文教学加强审美教育提供了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地融入文本,深入体会,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感染学生,帮助学生丰富美好心灵,促进学生知情统一,建构学生完美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教师如果能深入地了解文本,和它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那么你会发现诗中有歌,诗中有话,话中有情。一个“柳”字,含着多少离愁别绪,多想友人能留下来,一个“酒”字,多希望友人能留得久一些,还有当中的平仄读法,带着学生读一回,感受诗中深意,多么幸福。还有诗中的古典音乐《阳关三叠》,在忧伤的音乐声中,唱一唱诗人的离别之情,诗外引申的一首歌《送别》,听听后人对诗的感受。可以说一节课下来,老师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快乐的,教学的效果显然是高效的。

2.教师要在课堂要懂得“移情”

一切的平平淡淡的讲述都是无法让学生爱上文本的。教师如何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厚感情,让学生也同时拥有呢?这就需要教师用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吸引学生求知的目光了。

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当学生兴致盎然地找出人物后,教师话锋急转:请同学们这样合上课本,说一说文中写了那些神?分别叫什么名字?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纷纷例举说出神的名字,教师继续引导: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好神,他帮人类盗取了火种,请同学们1-2段中找出两个相反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然后在一次次呼喊火中,让学生感受那种生活的疾苦,闭上眼睛闻一闻火旁的烤鸡香味,听一听、看一看人们在篝火旁唱歌跳舞的欢乐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火对于人类的重要。加深体会为什么普罗米修斯不愿意归还火种。在教学时还可以加入字理教学,如“罚”、“吩咐”四字代表法网,一旦触碰法网,轻则警告,重则处斩。吩咐有口字旁表示和口有关,一般口头传达的命令叫吩咐、嘱咐,古代皇上口头传达的命令叫口谕,写出来的呢?学生很容易说出是圣旨。在普罗米修斯受刑时可加入小练笔,在悲伤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写一写普罗米修斯想到的,看到的。加深体会,让学生体会到他的心情,最后升华主题:只有爱才是永远的神话。整节课下来荡气回肠,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3.师生关系上,要植入民主味,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有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上课认真听,在学生面前基本上都是一副皇后、容嬷嬷的模样,这样不但自己累,学生也累,整天绷紧神经线地学习多累啊!所以,语文教师要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真心真意地去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习。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我们何苦要让自己早早变成“白发魔女”,倒不如开开心心当个快快乐乐的“小燕子”。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评价语 有效运用 正能量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是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获取新知、改正错误、加深理解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课堂师生对话有效性的必要环节。下面结合切身体会,就课堂评价语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现今课堂失当的评价语

(一)正误判断型

如:“不错!”、“你讲对了!”、“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

教师用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有正确的问答,这样的评价语,势必挫伤―些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让学生不明就理,且不清楚思考方向。

(二)拷贝复制型

如:生: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男孩很喜爱麻雀。

师:是呀,小男孩很喜爱麻雀。还有谁能说?

生:我还从……看列宁也喜欢麻雀。

师:对,列宁也喜欢麻雀……

这些重复、罗嗦、费时、无效的评价语,让人心生反感。

(三)评语贫乏型

如:“太好了”、“有感情”、“棒、你真棒”、“好极了”、“真聪明”、“说得不错”等评价语陈旧不堪,老生常谈,毫无激励性与煽动性。

(四)廉价施舍型

“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读这么好。”“你的见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你是最棒的”……有时配之以奖励小红花、纪念品、摸脑袋、牵小手之类的行为。

这些评价语有小题大做之势。教育心理学认为,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过分的表扬会滋长学生骄傲情绪;过频过烂的激励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五)形式单一型

师生单线互评,缺少多向评价交流(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常说“我认为”、“我觉得”、“我很欣赏”……“决策权”牢牢掌握在教师一人手中,即使偶尔放手,也是垂帘听政,课堂是“一言堂”,不是“众议院”。这种形式的评价无视学生的自利和生命存在,泯灭学生的生命意识,剥夺了学生评价的权利。

以上这些评价形式,缺少对于新知建构的导向,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没有总结没有引导,可以说,是无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会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课堂有效的评价语

(一)幽默诙谐型

美国―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教师。”―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在执教《万里长城》的示范课上:

师:(课件呈现字幕: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难怪美国总统克林顿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1:(朗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小克林顿。(众笑)

生2:(朗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女克林顿。(众笑)

生3:(朗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害羞的克林顿。(众笑)

生4:(朗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花腔克林顿。(众笑)

师生的这段朗读指导真是幽默诙谐,精彩绝伦。老师丰富多彩的幽默评价语把课堂推向了―个高峰,一个简单的句子朗读就显得妙趣横生,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果我们也让自己成为幽默的传播者,我想课堂也会异彩纷呈,精彩无限。

(二)激励导向型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实现这一角色的转变,首先应从语言上表现出来,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导向、激励的作用,通过即时的评价引导学生使用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一位老师教学《木笛》―课时,在学生读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说“有胆量站起来就值得表扬”。可谓避重就轻,激励学生不要气馁。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来说,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文章后面找到了一处描写木笛声的句子时,老师说“这么难找都被你找到了,你有―双发现的眼睛”。以此暗示学生,读书就要细心,用心。激励的同时又教给全班学生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可见在任何时候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导评,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习方法,启迪学习思维,化解学习矛盾,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主动发展。

(三)修正提升型

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指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给予引导。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一些问题的理解是不恰当的,要么游离了主题,要么偏离了文本,要么欠深刻不全面,这就需要教师相机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正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人的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时的两个片断――

例一:

师:当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到这样无边的痛苦之时,作为受到他帮助的人,你会怎么想?

生:我愿意把火种还回去,我宁愿生活在黑暗之中。

师:你和普罗米修斯―样,有一种牺牲的精神,我敬佩你!(深化了文章主题,肯定学生的回答,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二:

师:当普罗米修斯被缚在高加索山上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折磨之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等我自由了,我一定去找宙斯报仇。

师:我感受到了你对宙斯这种做法的不满,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的不屈的精神,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应该以暴制暴。(教师认为学生此次发言,属于表达不当,因此,在评价中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表述清楚,起到了指导提高的作用)

例三:

师:故事学完了,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众生……

生(还是刚才那个学生):我想知道普罗米修斯什么时候去找宙斯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