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范文

时间:2023-03-14 17:5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篇1

在汉语字典中,是这样解释“传统”这个词的:“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可见,传统本身即是文化。传统文化只不过是更加强调了“过往”流传下来的文化而已。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在形象设计实践中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能够代代传承至今,足以说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其中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我们进行文化元素提炼和结晶的不竭之源。从中国当前的国情来看,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量巨大,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大市场,全世界的大企业都已经逐渐把中国这个大市场作为了主战场。而我们的企业与中国的老百姓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相同的习惯、相同的传统文化观念,要想取得他们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必定要把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元素作为企业形象设计的战略性出发点。从企业实践角度来看,中国多数企业是面向中国的市场,是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这一基本现实就决定了企业在进行形象设计与导入时文化元素的选取上要侧重于民族化。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当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精髓,需要企业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传承和创新。文化元素的民族化可以使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减少沟通障碍,从而降低推行成本。

二、现代文化是形象设计必不可少的思考路径

在现代社会,经济大繁荣,社会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概念化、快速化的“四化”特点。现代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的定义,如果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对应的话,那么所有非传统文化都可称之为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一方面是社会中新产生的一种具有现代色彩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发扬,这也是现代文化重要的文化形态。现代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背后代表的是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成为了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念,比如时尚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对时尚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在形象设计实践中很自然地运用到时尚的文化元素和时尚化的设计理念。时尚是当时流行的一种风尚,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时尚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一般来说,时尚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个性。人类对时尚的追求,促进了人类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精神的或是物质的。当人们不断地去追求时尚、向往时尚、演绎时尚、创造时尚时,这种思维和行为成为了整体社会的一种风潮,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社会就形成了时尚主义和时尚文化。一些设计师以捕捉时尚文化和流行趋势见长,能够将日韩的动漫卡通艺术设计风格运用到形象设计当中,以炫目的色彩、简洁的线条、个性化的造型形成独特的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思想和手法迎合了当下人们崇尚个性、突出另类、回归童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具体的商业形象设计实践中能够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一名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就是对现代文化的细致揣摩和深入感受,以便能够找到最佳的形象设计思考路径,在具体的形象设计实践中得心应手,出类拔萃。

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篇2

关键词:彝族传统体育;现代体育;融合

1 前言

彝族体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枝奇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已在体育界达成了共识;但作为过去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彝族传统体育现在已成了濒危历史文化遗产。从事彝族体育的体育的人口数量少之甚少,主要集中在彝族地区为数不多的彝族村寨。因此大多数彝族体育项目成了文献资料在图书馆内束之高阁。现代体育作为以其强大的游戏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几乎占领了整个现代体育市场,形成了现代体育产业,现代体育以现代的文化锐气和时代的气息,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持续发展,而彝族传统体育大多已失去了他时代的气息,逐步退出了他历史舞台。因此,挖掘和抢救彝族体育项目及其体育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体育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彝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融合

现代竞技体育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古希腊体育,古希腊体育的重要特征是在形式上追求健与力,在理念上强调勇与刚。“健、力、勇、刚”的古希腊体育精神随着欧洲社会的进步,逐步演化为“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已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家庭,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体育由于深受儒家“中庸”、“合规”和道家的“寡欲不争”、“以柔克刚”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就显现出力量、刚强、竞争有点不足。彝族传统体育既具有现代竞技体育“健、力、刚、勇”的精神(比如摔跤、赛马、斗牛等),又具有中国古代体育“柔、美、雅”的理念(比如阿细跳月、达体舞等)。尽管彝族传统体育在表现形式上与现代竞技体育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规则性和实践性。为此,在发展和弘扬现代竞技体育的同时,决不能丢弃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而应该广泛地继承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宝贵的文化财富。任何一种体育项目的存在与发展,如果丢弃本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或脱离其他体育文化的渗透,那么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只有把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协调起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才能保证我们的体育事业更加强大、更加辉煌。

3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的融合

休闲娱乐体育的现代意义可以透过奥林匹克的宗旨得以展现:这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就是勇气……你就是乐趣……你就是进步……你就是和平……”。柏拉图曾说过:“神赐予人类以两种技术:‘音乐和体育――爱智与激情’,由此达到和谐”。这就是休闲

娱乐体育的魅力,是休闲娱乐体育现代意义之所在。彝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态环境中不但创造了生产工具,而且也创造了许多娱悦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虽然早期的有些项目难免含有祈求生存的悲惨阴影,但是一旦获得生存的保障,如战争的胜利、谷畜的丰产、欲望的满足、病痛的解除、爱情的完美等,都会引发他们内心的情绪,流露出人类自身的欢悦,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并在情动于形的欢欣中,出现借以回顾艰辛历程的场面,表演各种奇异的生存技能和欢歌群舞,借此在欢快的活动中享受体育文化的裨益,感受人类生活的美好价值。人们常说“三弦响、脚板痒”,“一个歌手唱歌,能给全山寨带来欢乐”,“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休闲娱乐之魅力,同时也富有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如果把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传统娱乐体育与现代休闲娱乐体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共同发展,那么就能真正找到人类“普适性”和“永续性”的体育休闲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有价值的生活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4 彝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学校体育的融合

多年来,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一直都是蹴踌满志、举步艰难,没有找到较为精确的黄金结合点。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学校原有的达标体育项目开始受到健身娱乐体育的冲击,很多枯燥无味的竞技体育项目渐渐退出学校体育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健身性强、娱乐性高、趣味性浓的体育项目,以此达到健康的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和风格开始受到各级学校的普遍重视,但其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彝族体育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走进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中介,进行改造并完善。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彝族体育项目以及与之相关的规则、背景、历史、文化、内涵等,将其健身性、娱乐性和彝族体育文化融合在一起进行继承和发扬。这样既可以缓解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短缺、体育设备的匮乏,为民族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又可以加大彝族传统体育的普及面,为彝族体育的传承和彝族体育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彝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5 彝族传统体育与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的融合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离不开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群众体育、家庭体育离不开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与融合。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开展,现代生活型的“体育观念、体育意识”已经全面渗透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每一个家庭之中去了。彝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广大群众体育活动和每一个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中,以及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彝族传统体育由于许多项目不受时间、空间、性别、年龄、场地、器材、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故而它可以与许多现代休闲娱乐体育融合在一起进行广泛开展,广大参与者既可以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愉悦,又可以增强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在推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不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又促进和加强了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6 结束语

千百年来,彝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教育性,它是彝族先民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所创造的珍贵的民族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价值。它是通过本民族传统节日、宗教、信仰、婚俗丧葬等活动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活动方式,体现出彝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民族社会心理的民族体育文化,它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现代体育的共性。如今,在“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冲击下,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巨大影响下,彝族体育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要在同现代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在保留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交融,才能在现代体育,甚至世界体育文化的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孟凡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 卢开智、赖云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互动[J],学术探讨,2006.01

*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9SB090)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装饰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空间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在传统形式和现代时尚之间的矛盾冲突之中努力的调和达到平衡与和谐。如何使室内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的结合,怎样巧妙的因地因人制宜,构造民族文化特色的个性空间设计是我们永无止境探讨和研究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发扬光大,做到形变但意在,拒绝盲目的沿袭传统。中国传统室内装饰是在特定历史时代及文化背景下的,其外在形式、自身功用、内在文化综合创新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应用

中国传统室内装饰在当代空间装饰设计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优势在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表达上的直接性,有着深深的民族情结,是室内装饰设计营造手法上的常用的处理方法。无论是直接运用传统的中式家具,艺术品工艺品,还是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的提取,都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独具魅力。

(一)传统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具有端庄、沉稳的造型特点,古朴、典雅的气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古典家具因为有优美的线条、原始的木质纹路,所以很容易与现代的家具、电器等搭配在一起。其选料考究,通常以优质木材为主,比方说紫檀木、黄花梨木、楠木等等,造型的塑造符合材料的特性,顺应天然纹理,装饰采用点缀的方法,体现文雅朴实的美感。选用传统古典家具来装饰室内空间,是文化品位的象征。新中式家具这个家具类型的出现,强调了与传统家具发展的异同,因其时代特征而特地加上了“新”,说明其源自传统,而又超脱传统。一般来说,在传统美学规范之下,运用现代的材质及工艺,去演绎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经典精髓,使家具不仅拥有典雅、端庄的中国气息,并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这样的家具就叫做新中式家具。新中式家具设计在形式上简化了许多,通过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表现物体,但它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是在古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取其精华部分、去其外在的形式并运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古代家具的现代化演变的成果。

(二)传统室内装陈艺术品

如今,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空间的文化品味也有所追求,营造有书香气有人文特色的空间氛围是多数人情感诉求。名家字画,亦或是有吉祥寓意的画作都饱含了人们对美好人生发展的追求和向往,在烘托室内艺术文化气息的同时表达了对某事某物的祝福。偏于古典的居室装饰,可以用传统的中国书画补壁。

对于中国瓷器精品,观赏者一般不会产生将它用作实用器物的念头。这种由形式感而引发的人的美感享受,是一种超功利超现实的对美的直觉,它激活人的美感欣赏力,欣赏者在这种对象面前,似乎也关照到自己本质的力量,获得对美的欣赏需求的满足。陶瓷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艺术陶瓷与字画、古玩、绿色植物等,一方面,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形式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它以实用的形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起到室内装饰和点缀环境的作用。

软装织物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誉满全球的丝绸,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的刺绣编织,这些织物布料可富丽堂皇,可清秀典雅,无论是直接用于铺陈,还是用于界面装饰,都是其他装饰品所无法取代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

(三)传统装饰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是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饱满多姿的造物思想和艺术成就。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祖先及世人经千年的造物活动中,不断融合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不断融合中国的道释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而发展起来的,其表达的寓意和思想内容寄托了人们对俗世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加入传统装饰图案的元素题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表达。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表达

将汉字元素用于室内天花墙壁地面等围合界面上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如印有汉字的壁纸装饰墙面,提升了居住者的文化品位,增添了书香气息。在天花处悬挂具“印章”形制的吊灯,传统印章雕刻工艺与文字装饰装饰元素相得益彰。汉字元素出现在室内隔断上也是一种装饰手段,带有汉字或书法艺术的屏风,一扇镂空雕刻的格栅,都具有浓浓的中国韵味。

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红色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黄色也是中国传统色彩的代表之一,黄色装饰给室内空间增添奢华感,绚丽庄重不失典雅。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丰富多变,借景、框景、对景、漏景、添景、抑景等等构景方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重视,用形似取景窗的隔断分隔卧室与过廊,形成了框景的视觉效果,能够给室内空间增添趣味,提升审美情趣。

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室内装饰元素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传统符号既有具有传统象征内涵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也有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以及传统宗教纹饰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练后都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其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我们应该用今天的设计语言诠释与重现这种完美。在当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是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运用手法有:

第一,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使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第二,符号拼贴。其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构件加以抽象、裂解或变形,使之成为某些典型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新与旧、今与古带着某种联系。

第三,移植与嫁接。即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现代设计不仅要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各方面得以运用,还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与工艺对传统装饰艺术进行延伸与拓展。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为现代室内设计提供了宝贵素材。室内设计终归是一种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行为技术,在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美的需求日趋强烈的今天,如何构建出能够表达情感诉求的空间是当代室内设计师所共同面对的课题。感怀历史,追溯传统是国人普遍存在的审美情态,更何况,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同样需要国人共同努力来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和融合是对传统文化极具实践效果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郑昭芳.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J].艺海,2012,05:104.

篇4

(How rare the moon,so round and clear!/With cup in hand,I ask of the blue sky,‘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

I see the moon with its round light/Is here again for fun tonight./It seeks its playmates on the ground/For in the sky no ones around.……

(我看见圆圆的月亮,今夜又来找人玩耍.它在地面寻找伙伴,因为天上无人将它陪伴……)

融融的月光下、悠扬的古曲中,50名小学生、10名大学生以及20多名美国留学生身着汉服,用英汉双语深情朗诵着我国古代经典宋词《明月几时有》。随后,小学们又用英汉双语流利活泼地诵读了鲍勃・图克(Bob Tucker)的《月亮,我的朋友》。

标准的发音,传神的表演,让应邀来校的西南大学20多位留学生赞不绝口。留学生玛丽观后说:“中英文朗诵,让我真实地触摸到中国古文化精髓,太棒了,太感动了!”而留学生杰克逊则对东西方文化中对月亮的不同意象、不同理解感到惊叹。

这是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走进中秋”文艺晚会上的一个场景。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可以看出中山路小学――这所有着上百年书院历史文化的小学,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用心聆听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音符,深情领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魅力,探索创新出一条凝聚书院厚重历史、蕴涵现代东西文化的个性教育之道――“中西人文教育”。

聆听传统音符 谱写现代乐章

2002年夏,中山路小学那条140年历史的道路上行走来一位秀外惠中的女性――中山路小学现任校长邓薇。她在这里伫步凝视,满眼里灌注的是位居城市中心却狭小简陋,有着悠久历史却发展滞后的校园。凝视、沉思,沉思、聆听――140年历史的道路述说着看不见的百年沧桑。历史在这里驻足,未来将走向何方?邓薇校长以其敏锐的思维和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将办学目光聚焦于该校“朝阳书院文化”的传承。

中山路小学创建于清朝末年的朝阳书院,以“读书立品,讲求实学,以图上进,以益身心”为办学目标。抗战时期,作为朝阳书院分部的中山路小学,根据精神,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调整办学目标为“激发民族意识,康乐儿童身心,增进必需知能,培养国民道德”。此后的中山路小学一直贯彻“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办学理念。

纵观中山路小学的发展历史,邓校长发现:任何历史条件下,学校都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悠久的办学历史所积淀的厚重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定力,中山路小学百年来形成的人文传统必须发扬光大。为此,学校树立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育人理念,开展“国学教育”,以千年国学经典育人立品、益身治心。

历史的传承要跟上时代的足音,聆听、沉思,沉思、环视――当代教育要将视野放之全球,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此,邓校长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了“百年书院,现代校园”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提炼出了“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这一办学目标,确立了通过“双语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育能,为其未来健康幸福生活奠基这一教育重点。从此,中山路小学在“中学为体,以治身心;西学为用,以应世事”的办学理念下,奏响了“国学经典教育”和“汉英双语教学”这一传统音符和现代节奏的交响乐,“立品”、“启智”、“育能”,“健身”、“治心”成为这一现代乐章的主旋律。这种着眼学生未来发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高品质教育,正是该校传承朝阳书院“良师兴国,学子振邦”的文化精神,坚持民族根基、放眼国际视野的现代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

新调曲高和寡 中山坚守独行

“国学立人,双语达人”是中山教育人的理想追求。在“培养具有文化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办学目标导航下,学校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即将中西文化融为一体,以“国学”、“双学”为两翼,推动学校稳健发展。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双语”是学生育能、立世、生存的教育。“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的训练和发展,而是在语言训练中融入东西方文化,以文化育人,培养学生的东方文化的归属感和西方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国学”与“双语”是中西人文教育的融合,也是“办民族特色学校”和“以国际视野办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

然而双语教学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争议大、置疑多。因为它属于比较前沿的教学模式,没有现存经验和规律可循;也因为它缺少师资,推进难度大。因此,人们对中山路小学的双语实验也提出了种种质疑:一所普通小学校,能行吗?一所没有双语教师的学校能成功吗?更何况,此次中山路小学的发展目标是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将“国学教育”和“双语教学”同步推进,如同在荆棘中穿行。

但中山人有一种气魄和胆识,他们认为办学要有自己的思路,只要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学校持续发展,有效推动素质教育的,就应该坚持。要有“不管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气魄。“空白处”求生存,“缝隙”中求发展,是中山人“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要把“没有”和“不可能”变成“可能”和“精彩”。在巨大压力和众多困难面前,中山路小学坚定而高昂地唱响着“中西人文教育”之歌。在六年的不辍探索中,她们坚守信念,艰难独行,既欣赏了荆棘中难得的风景,又领略了独行有的魅力。现在中山路小学已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经典实验学校”、“全国双语教学优秀实验学校”,也是北碚区唯一一所由教委挂牌的双语实验学校。

汉英双语合奏,人文经典传唱

(一)国学经典,传唱东方文化

为弘扬“读书立品”的书院文化、传承和传播中国经典文化,中山路小学提出了“童蒙养正,涵养大气”的德育目标。

教材――与经典同行,培育文化信仰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为了让学生对久远而晦涩的经典感兴趣,让孩子们认同文化经典,培养文化信仰,中山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与高校合作编写了国学小学校本教材――《翰林小书院》(1―6年级),将古代经典诗文选录教材,并结合德育工作在教材中开设了相关链接:明镜台、我思我议话经典……古诗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起来。

诵读――与圣人同行,培育儒雅气质

学校每天开设二十分钟的读经课,全校一千多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为了激发学生读经的兴趣,师生开展了快板诵读、节奏诵读、场景表演诵读(《论语》)、游戏诵读、配乐诵读、填歌词演唱诵读等众多诵读方法。这些别开生面的诵读形式,把古老的经典演绎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为了提高诵读质量,学校还开展了大型师生国学诵读竞赛、国学背诵擂台赛、国学课间操等一系列诵读活动。

诵读,是一种方法。读经典意在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并以文化改变自己的言行,提升品质,从中学会做人。在诵读课中,教师们利用经典,让学生在读中顿悟思考。学校开展了“与圣人同行,伴经典飞翔”大型语言文化节、“读经典,做儒雅中山人”演讲比赛、“国学主题论坛”、“国学思想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中涵养习惯、提升品质;在《论语》、《中庸》、《大学》中提升境界、拓宽胸怀;在《老子》、《孟子》、《庄子》、《荀子》中增长智慧,提升道德素养。

交流――与文化同行,培育民族意识

中山路小学把国学经典教育当作一项“文化运动”。它不仅要求师生肩负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还让师生肩负传播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中山人与美、英、非等国留学生开展了“国学文艺节”、“走进中国传统节日”和“广场千人经典诵读”等活动。学生用英汉两种语言向外国友人传播民族经典,让他们参与英汉国学诵读表演,亲身感受我国民族经典的博大精深。在“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中,外国友人被中国文化所感染,他们争相舂糍粑、做月饼、包粽子、包饺子,学剪窗花、学写春联、学踩高跷、学编中国节……最后他们还用生硬的汉语说“中国伟大!”“节日有趣”;用不熟练的毛笔写下“伟大传统”等条幅。在文化传播中,中小师生担当起了文化使者的使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双语教学,吟唱西方文明

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发展英汉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双语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双语、双文、双能、双赢人生”。双语教学以英语为主渠道,实施学科渗透,融入中西文化,实现跨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培育人文精神。

师资――以培训为手段,保障双语教学

师资,是双语教学的瓶颈。中山路小学将研训融为一体,确立了“教研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教师相结合”、“双语教师与英语教师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成立校级双语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送青年教师到高校培训,组建了双语教学培训与研究专家顾问团。

双语教研组来自不同的学科,为了搞好双语教学研究,她们提出了“和而不同写精彩”的团队文化,通过专题研究、案例解析、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探索着双语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现在,双语教师已有5人,有2名教师在全国双语研讨会上的双语示范课获得了专家高度评价。学校2次承办了全市双语研讨活动。双语教师承载使命,努力为培养双语人才做出了贡献。

教材――以文化为基本,强化人文教育

学校在三年级以上开设了双语音乐、双语科学、双语健康课。国内无现成的教材,学校引进国外教材,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了教材的编写。目前已编写出3―6年级双语、音乐、科学、健康校本教材,经过试用修改完善,学校即将正式出版。在自编教材中,教师充分考虑了西方的人文教育内容,例如健康教材中讲授中西方人文的饮食习惯,音乐教材选取了国外许多经典的名曲民歌,通过对这些外国经典文化的学习,以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熏染不同民族的文化。

课堂――以英语为核心,学科渗透文化

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主渠道。英语课堂,是学生信息大量输入的场所;英语词汇,习惯用法的掌握,是双语学科渗透的基础。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校本教研中开展了有效英语课堂的研究。为提高输入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课题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十分注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有了强烈民族意识的前提下,英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走进西方,了解异国风情、生活习俗,进行国际礼仪教育,举行了“环球之旅”活动、中外英语童谣诵读和英语童谣韵律操等活动。如,童谣因来自于中西方不同国家,也蕴涵着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积淀。童谣源于生活,充满童趣,富有诗情画意,并且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诵读英语童谣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受到中西文化的熏染,良好的品质在童谣诵读中得到了培育。

双语教学实验,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双语学科课程,是指在非语言学科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渗透英语,教师用半英语或全英语授课,为学生拓展英语运用和学习的空间。这是全新的课程,目前在国内较少现成经验可寻。中山路小学虽然培养了一批双语师资,但双语学科渗透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因此,校长亲自挂帅,与双语教研团队共同探索。

双语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是研究的重点。在学校优秀学科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基本模式,双语课程已基本成熟,教师们的优质课还被推选为全市双语教师培训示范课、全国双语示范研讨课。当然,双语学科渗透课的研究,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研究,也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的提高。它还涉及到中西人文教育,国际教育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有国际视野和胸怀,要以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要使人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要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进行沟通和对话,学会吸取优质文化的有益成果,学会对自身文化的承续嫁接。特色,要在长期积淀的学校文化中生长出来,建设发展,又反过来表征、凸显学校文化。中山路小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建设“中西人文教育”的特色,既是该校传统经典文化沉淀的延续,又是现代教育面向世界、传唱人文精神的时代彰显。

时代正行走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教育正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中山路小学正行走在“中西人文”融合之间。我们相信,未来,一所具有民族气质和国际形象的特色学校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封面人物简介

邓薇,女,现任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科研型校长、重庆市百名精彩女性、重庆市骨干校长、重庆市“三八”红旗手。在她优雅高贵的气度、温婉有礼的举止、真诚热情的笑容中,彰显着一位知识女性的人格魅力。

邓薇校长是一位睿智而大气的女校长,更是一位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她理念先进、运筹帷幄、勇于创新、办学大气,在短短的9年中,把一所普通的学校带到了重庆市特色学校的高地上。先后吸引了全国各地二十个参观考察团来校学习。被邀在全国、全市、高校、各种校长培训班做“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报告十多次。她以开放的心态办学,以宽广的胸怀传承,将学校特色经验辐射到了全国各地。

篇5

水墨画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年人所忽视,但如果用儿童的视角来欣赏,就能发现他们的童真、童趣。在这节课的国画创作中,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教师想象不到的奇特效果,这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一、在临摹欣赏中感悟传统的魅力

在王老师的这节课中,一方面让儿童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国画技法和工具的介绍,启发学生采用更多样的形式进行绘画,并鼓励学生摆脱传统国画的约束,放手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作品。王老师让学生在创作时合理地安排构图和内容,运用毛笔的中锋和侧锋勾画画面,并有层次地表现水墨画的质感,临摹作品也是欣赏作品的一种方式。

在导入阶段,教师用梵高的名画《向日葵》给学生表演“魔术”进行导入,让学生回忆以前画水墨画时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并复习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在欣赏梵高素描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全盘接受。在欣赏《高更你早》这幅油画时,因为画面内容简单,并且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场景,让学生模画画面的场景,同时增加欣赏教学的趣味性,紧接着欣赏了当代画家的作品和同龄学生的作品,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能给学生一些创作启示。观看了教师的范画后,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了,这都是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想象是艺术创作的动力,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可以通过想象,把它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在创作交流中张扬现代风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是学生学好美术的关键。在《水墨变体画》这节课中先用魔术导入、欣赏学习,然后过渡到创作练习,教学方法上采取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示范讲解时,王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绘画的过程。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王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风格进行引导,专注每个学生在画面中表现的闪光点,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又让学生更自信于自己个性的创作。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能使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器重、关切和敬佩,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6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管理思想 差异 融合

管理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摊开人类发展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管理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多数是由科学的管理方法促成的,而一次失败的革命也可以从管理层面找到原因。用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一个人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管理离我们是如此之近,但是让你我来诠释管理的内涵,却又感觉无从下笔。而且,受西方科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多数都在模仿西方,难道我们就不能先哲的深邃思想中总结出一些传统的管理文化为我所用吗?答案是肯定的!下面就请让笔者为您抽丝剥茧,分析一下中国传统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

(一)人伦关系层面

我国传统的人伦关系有着鲜明的等级性与附庸性,而且传统的德治思想也有着很深的等级制度的烙印,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我国的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人们更加重视民主,更加重视人权,虽然从思想资源上来讲,我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宝贵遗产,但是我们必须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价值观层面

传统价值观带有很强的中央集权思想,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排斥以个体本位的现代管理思维,更倾向于以维护管理者权威的集体主义思维。除非是外力作用,或者是迫于生存压力的需要,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不希望跳出权威的庇护而完全暴露于公众的面前,显然这一价值观念对现代管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它必将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政治文化层面

我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精华已经与现代管理思想融为一体,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则与现代管理理念是冲突的,比如“大一统思想”、“封闭思想”等等,不利于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

(四)思维方式层面

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整体思维见长,特别是以模糊哲学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做一切事情都从整体着眼,但是却缺乏对细节的把握。在这样一种思维体系之下,是无法建立一套缜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无法催生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实验手段与机械设备,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多数是依靠经验总结,而不是推理论证。如果现代企业使用这种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的话,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企业管理者连自己企业为什么会倒闭都不知道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落后层面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摒弃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只有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解读那些经典,传统文化才能够得以发扬,经典不应该束之高阁,它应该更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样它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之间的融合

(一)竞争、合作与中庸

竞争与合作可以称得上是两个极端,在西方的管理理念中,似乎两永远也扯不上关系。但是在我国的管理学界中,很多专家学者都推崇管理学的本土化,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m理论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中庸思想。这一模式利用中国特有的中庸思维模式,将竞争与合作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两者处于一个体系之中,而且每一方都可以在特定的限度

之内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绝对不会出现一方压倒另一方的情况,这就是《中庸》这部经典中提到的“执其两端而用中”在现代管理学中的表现。

(二)德治与现代管理制度

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德治,“以德服人”更是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西方的管理制度中,最早融入传统文化的部分就是德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要具备很高的道德水平,并以此来作为员工的榜样,这也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管理者修己安人的重要部分,而柔性管理理念正是从德治这一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德治作为儒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伦理性,强调以情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过于重视德治,将会使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因此,组织采取德治必须要适度,否则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所在,它要求组织内部的领导必须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儒家文化就特别重视这一点,进而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之中无法实现,但是它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肯定人、注重人方面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尊重企业员工的价值与尊严,然后再将“使用人”提升到“发展人”的高度。最终实现民主管理,防止专制、个人崇拜情况的发生。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将人融入自然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有对立的倾向,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友好经济”正是这一思想的表现。

(四)重义轻利与效益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一些思想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实用主义,这种思想与现代管理制度讲究效益的思想是相符的。同时,我国儒家思想中,还存在着一种大于利的东西,它就是“义”。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小人将追求利作为一生的目标,而君子则把义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所谓的义就是一个人要公平、要诚信,要一诺千金,从这一层面来讲是有利于现代管理制度运行的,但是绝对不能将这种思想极端化,一旦这种思想极端化,就会出现不讲业绩、不讲效率的情况,这将会使组织的效益管理无法展开。

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其管理理念都必须要植根于其固有的文化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根、发芽,我国也是如此。我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融入现代管理思想之中,这无疑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莲梅.浅谈传统文化对我国公民意识形成的消极影响[j].消费导刊.2009(11)

[2]赵东升.东西方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6)

[3]张建武,吴临芳,张驰.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j].人大研究.2011(02)

篇7

【Abstract】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accumulation in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landscape design and so on. Among them,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ombines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a strong flavor of life.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A varie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used in modern garden architecture, which is not only full of historical atmosphere but also has a strong atmosphere of the times.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与运用;传统建筑元素

【Keywords】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127-02

1 引言

传统建筑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刻上了各种风俗文化烙印。同时,传统建筑文化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但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灵魂的延续。而在当代国际上各种建筑文化的发展下,许多传统建筑元素遭到了忽视甚至灭亡。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不但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尊重,同样也是对建筑业的创新与发扬。

2 浅析传统建筑语言

2.1 传统建筑的审美情趣

传统建筑历经多年来朝代的更替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阻挠,在今天为人类留下了各种各样宝贵的财富。传统建筑吸收了各种文化精髓及倾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通过各类传统的建筑,我们能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氛围。同时。我国精湛的建筑工艺与技术,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而传统建筑不但具有多功能特性,还具有浓烈的时代氛围及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的多种功能和特色,更是建筑史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大特色。

2.2 传统建筑元素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建筑中,各种各样的结构均具有不同特色的功能。例如,斗拱结构、雀替结构。这两种结构各有千秋,却都是房屋建筑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斗拱结构最原始的作用是作为一种衡量的工具,但其最重要的功能则是将其同上层结构的压力层层往下传递并最终到达地基。而雀替结构的功能如今随着时代的需求而不断转变,多为装饰作用。而凝结了众多劳动人民智慧的功能性建筑元素,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

2.3 具有历史性的传统建筑元素

传统建筑元素是各朝各代灵魂的延续、智慧的凝结,同样其也带有鲜明的各色历史痕迹。朝代的更替、民族文化的不同都会给历史建筑带来各色文化的积累和历史的传承,但同样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带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就建筑方面的斗拱结构而言,唐、宋、元三朝与清、明两朝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体积方面,唐、宋、元三朝的斗拱结构更大;但在数量方面,清、明两朝建造的比较多。

3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园林建筑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当代园林建筑设计为了能在这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不但得考虑人们的审美水平、生活习惯及社会的经济趋势等,还要在创新中打造出自己独有的特色。而倾注了人们各种智慧的传统建筑无疑是其在当代中,活出自我并打造特色的一大法宝。传统建筑富含多种文化及各类建筑技巧,当代园林建筑应当继承其特色,并在继承中创新,努力打造出低成本高价值高审美性的园林建筑。[1]

3.1 现代园林的现状与传统建筑的困境

随着国际各种建筑风格的涌入,现代园林建筑正遭受着各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的变动及各种建筑价格的改变也是影响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因素。同时,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一场传统建筑个性与特色丧失的危机悄然而至。我国建筑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而当代园林建筑也没有“幸免于难”。如一些园林建筑方面的失误:过分强调建筑造景而非植物造景;绿化面积相对减少;园林建筑与环境不协调等。

3.2 传承和创新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多种国际建筑元素争锋角逐的时代中,现代园林建筑在设计及创新发展受到了重创。同时,为了打造具有个性化、时代化的现代园林建筑,不但要在各种建筑中独具优势,还要根据社会多方因素的考察设计出低价位、高质量、高利润的园林建筑。而具有浓烈时代特性及极具个性的传统建筑则是园林建筑设计的重要武器。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建筑元素,并在继承中创新无疑是在这个波涛汹涌的年代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4 传统建筑与现代园林建筑的相互融合

在这个生产、经济发生重大改变的社会中,独具地域风格的传统建筑少之又少。而现代园林建筑在这个多国际建筑元素涌入的社会中,生存也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重中之重。同时,传统建筑在融入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不但遵循着必要的原则,同时其各类建筑元素也在现代园林建筑当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融合了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园林建筑独具特色,充满着历史文化的氛围。

4.1 传统建筑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园林建筑当中,使得其不但在实用、美观上符合时代的标准,还要在此基础上发扬我国的文化积淀优势并创造出更新的建筑元素。但在融合过程中要符合几个准则:首先,需要传承并发扬我国文化,秉承历史文人的文化精神及理念;其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同时打造新的建造理念即打破当代以经济性为主的建筑理念。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继承中发展,创造出更适应时代的现代园林建筑。

4.2 传统建筑特色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传统建筑元素分别具有功能性、历史性、装饰性,而这各类元素也在当代园林建筑设计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当然,传统建筑当中的重要人文精神也得到了重视。例如,辽宁省沈阳市的“方圆大厦”,其采用古铜币的形状为外观寓意生意兴隆四方吉祥,同时其周围景观也采用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元素,建造了各种如拱桥、流水等的传统园林风景。

5 结语

在各类国际建筑元素争芳斗艳的时代,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当代园林建筑中,无疑为其添加了巨大的羽翼。使得当代园林建筑不但充满文化的气息,还具有自己鲜明的独特个性。在未来,现代园林建筑将会更充分地发挥传统建筑的优势,努力在继承中发扬,并在继承中创造更多的新建筑元素。

篇8

关键词:传统艺术文化;唐代仕女图;笔墨肌理;造型要素

一、提取中国传统人物画经典造型意义的探索和研究

1.唐代人物画客观造型在人物画造型传统中的意义

人物画的造型无论在绘画形式上还是在理论研究上,在初唐时期已经基本完善,到了中唐以后便非常成熟。那么,它的自身价值在传统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

首先,在表现人物精神气质方面,唐代人物画延续了魏晋人物画的观念,并在画面上更加深入地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意义。对于人物精神层面的客观表现无疑已经成为人物画最重要的内容,这一点在魏晋时期还只是作为指引画家行为的理论存在,到了唐代却早已是人物画家们自然而然的行为准则了。其次,唐代人物画对自然物象客观性的描摹水平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中唐时期,魏晋传承下来的基本绘画语言、线条,也拥有了更丰富的形式,并因此拥有更广阔的情感表达空间。在仕女画中,对于人物微妙的情感刻画就是借助了简洁而关键性的语言处理和细节刻画来完成的。这样高超的造型处理在整个古代人物画中也是凤毛麟角的,及至后代,能够做到形式语言与情感表达结合到最简化的和谐程度的绘画作品也是很难再见的。可以这样说,唐代的人物画作为古代人物画造型的关键时期,本身已经完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演进过程,它呈现给后世的是相对来说非常完整、明确、清晰的结构体系,是古代人物画造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画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2.唐代人物画造型的客观性在当下的实践意义

唐代人物画造型的客观性是古代人物画造型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唐代人物画造型的客观性正是我们深入考察传统造型规律的一个关键入口。在今天,中国人物画的面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透过长时间以来人们不断的尝试及试验,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混乱与浮躁的状态。现代中国美术理论中长期以来多以“主观”“表现”性来评价传统人物画造型,在造型规律中,任何从事人物画实践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把所感受的情绪表现出来,是因为他能够把切身的情绪摆在某种“心理距离”以外去关照,所以,纯粹的“主观”是不存在的。而唐代兼及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家更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很理性地把个人感受放置在那个“距离”以外,从而进行画面思考、语言锤炼以更直接地表达其感受。

传统的经典在当下是很难再被超越的,经典之所以为之经典,有其存在传承的历史性,如今的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同样朴素的方式去表达对象,在经典造型下不断地突破完善,融合我们当下的艺术表达方式,重新表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而是运用综合媒材的表达和中西方造型审美文化的结合,全新诠释唐代仕女图的经典。

二、传统人物画造型要素与现代审美的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一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语言。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灵之感,以无形表达有形也在设计中被极好地利用,并不断创新,坚持灵活取用为创意原则。中国传统艺术讲究衡和内在的节律,强调变化中的均衡,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本人的毕业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的运用也屡见不鲜。而复杂到单纯,丰富到简练的提炼过程,也是我们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所造就的。

多元与凝聚、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都不要独舍一端,明白融合的要义,才能产生出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反观历史,艺术设计与架上绘画直到今天仍然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传统元素;实验影像;中国态度;观念;

中图分类号:P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各种各样的东方符号已经被当代艺术家运用了十几年。但在实验影像中的表现相对综合与复杂,它没有图片的固定性与平面化,也不像纯装置那样可以在空间中引发作用,实验影像还是用镜头的语言与人们对话。中国一些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常常带有神秘的东方色彩,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流露出浓重的中国情结,从心理层面关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变迁和状态做为始发点,中国式的命理成为中国早期实验影像艺术的主要内容。

一、形态 物

在众多的实验影片里,东方要素以物的出现尤为直接与日常,无论是在镜头中的东方元素的运用还是表达艺术家对于东方的哲学,文化及思想理念的投射,或许我们的艺术家有意无意间就会涉及到关于东方的问题。王功新是中国最受尊敬的录像艺术家之一 , 他的作品《关联――与Ya有关》是一个彩色有声的9屏影像作品 。影像里出现了竹子,京剧里人物的扮相,还有就是类似东北大秧歌里的人物,这些具有中国标志的符号在影像里承载着只是一个镜头与下一个镜头的衔接,可没能并无这些元素本身的象征意义。

二、纹样 图案 平面化

(一)文字的表现。邱志杰的《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该作在若干年后成为中国录像艺术与书法传统之间的对话的经典之作。1992年,他开始创作这个作品时,采用录像记录该过程时采用的是松散随机的方式,但第二年就重新用录像记录书写过程的前五十遍,在因重复书写而变黑的背景上,只有一只执笔书写的手在微妙地连动,录像本身具有了一种鬼魅似的气氛。之前的作品是这一书写过程的照片,但当邱志杰把它换成了影像,这个影像直接带给观众及作者虚拟中合一的超验。

(二)传统国画的表现。艺术家黄岩最近的艺术实践也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烙印,尽管他原来的艺术作品和现实社会的关联更加密切一些,但他最近挪用传统山水画和纹样而完成的作品的确值得在理论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1996年,黄岩制作了实验影像《剪花》,在这个3分45秒的录像里,艺术家将自己的脸手都画上花鸟画,然后将一盆一点点的修剪,直修剪殆尽,这是个颇有禅意的作品,画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国画形式出现在人身上还是颇为新奇,为什么黄岩最近这么热中于中国符号呢?而一般认为,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使用中国符号更为得心应手,而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并没有太多关注于传统中国符号。中国山水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优秀代表,也是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从表面上看,使用这样的文化符号代表了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文化认同,即一种显而易见的东方性。因此,在黄岩的作品中,传统文化符号的使用却具有某种反讽的味道,只是这种反讽不是犬儒主义的方式,也不是解构性的,而是将其遍平化,空洞化,标签化和泛化。

(三)传统民间剪纸的表现。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剪纸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般都出现在窗户上,喜庆的婚礼上,但艺术家宫林把这古老的民间手工带到了实验影像里,从平面化的花纹图样在流动影像里作为主要创作元素,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当代载体的一种再现。在计算机里,试图让这些花一样的人脸按照我的意图活动起来,既消解了传统剪纸的民俗意义,又保留了民间窗花的审视距离,让人们对“剪纸”的概念和造型的方式有一个重新认识。

三、环境

影像中呈现的环境,应该说是影片的场景往往对于片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在录像艺术不是那么明显和讲究的话,那么在实验电影是相当主要的一部分,这里面以杨福东的电影最为直接。以影像作品具有水墨画般的印象美而着称的杨福东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巧妙的捕捉飞速发展的中国的一个个影像。当艺术家如此这般“断章取义”的借用了中国文化中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如果我们依旧把批评的重心置于“断章”及其符号上的渊源和变形,而不去其呈现的作品中去发现艺术家所以“取义”之然,那么无疑是蠢笨的。中国人赋予“竹林七贤”的意义和由此引发的种种争议,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当代,对这一个宽袍大袖惊世骇俗或隐逸风流的群体及其象征,可谓史不绝书。自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至今的十几年时间,中国Video艺术真正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几乎在影像实验、计算机技术、装置空问等所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并逐渐在国际艺术界获得广泛关注,很主要关注我们也是因为我们的艺术家呈现的作品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注重我们独特的内心诉求,应该说在中国当代实验影像不断发展的今天,那些不同于常规叙事和单纯记录的实验影像中东方要素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荔(著)[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第1版 (2009年11月1日)同济大学出版社

[2]爱德华 W 萨义德 (作者), 王宇根 (译)[东方学]第2版 (2007年7月1日) 三联出版社

[3]许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第1版 (2007年1月1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曹恺[纪录与实验:DV影像前史]第1版 (2005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2005年11月1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10

一、民族声乐的现状

1.概念。所谓民族声乐,指的是一种具有所属民族的文化特质的演唱艺术。所以,民族声乐具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性,因此具有丰富多样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学术界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从民族语言方面来说,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声乐是用中华民族的特定风格、语言和声乐系统来抒发民族感情和表达思想的艺术种类。从审美唱法方面来说,部分学者提出,民族声乐是从传统艺术中经过自身的不断融合逐渐发展过来的,有的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曲艺、戏曲;有的来自于民歌,因此形成了民族唱法。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说,有学者认为,民族声乐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方面:民族声乐指的是具有专属民族风格的歌唱技巧和声乐作品;广义方面:指的是说唱、戏曲、民歌等传统形式中的声乐形式和相关艺术家创作的诸多声乐作品。

2.分类。(1)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声乐艺术发展历程,没有什么不同。声乐艺术是人类最直接、最深刻、最普遍的表达感情的重要形式,歌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传统声乐有三种风格不同的表演形式,分别是说唱、戏曲和民歌。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式。例如,民歌也被称为民间歌曲,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萌芽,有山歌、号子、小调等体裁。其延长内容和表演形式非常贴近日常生活,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中国现代的声乐艺术。我国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与传统声乐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代民族声乐是在中国的近现代时期产生的,它不是单独的个体,不仅继承了我国传统声乐中的演唱精髓,同时融合了西方的声乐技巧,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3.艺术特点。(1)演唱方法系统科学。我国现代的民族声乐经历了不断的检验和实践,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运用美声唱法的时候需要打开喉咙进行吸气,共鸣腔体保持通畅,发出的声音要竖起来。(2)传承民族特色。我国的民族声乐,涵盖了多民族的演唱形式和表演特色。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几百种的演唱形式,例如蒙古族的呼麦、维吾尔族的刀郎木卡姆等等。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继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精神内涵,表达出了真挚的民族情感。(3)展现艺术之美。中国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理念。音色统一纯净,感情丰富,表现出了深刻的文化韵味。(4)时代感强烈。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经典作品。中国的民族声乐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每一次创新,都融合了时代的特征,创作出了富有时代气息的经典之作。

二、传统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的联系

1.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戏曲艺术是弘扬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元素。民族声乐在发展的的过程中,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有利因素,戏曲艺术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戏曲本身具有传统美,民族声乐在学习传统戏曲的时候,本身就推动了传统戏曲自身的变革,所以二者在相互借鉴的时候,彼此都在取长补短,促进了共同的发展。

2.在演唱中传承和发展。(1)继承与联系。我国的现代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在教育功能和审美标准上有着共同的特点。虽然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产生,但是都具有强烈的的人文特点和地域风格,呈现出了浓郁的地域性特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导致了各个地域在风俗、语言、文艺传统和审美心理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各地域人民的民族形式和审美情趣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这就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色差异。例如,陕北的秦腔,在表现形式上就体现了高原的苍凉之美。(2)发展与影响。中国传统戏曲对于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我国民歌以及戏剧的诞生和发展,继承了传统戏剧中的优秀成分。例如,在很多的歌剧中,经常会看到板式变化体,如血里火里又还魂、恨似高山仇似海等唱段。民族声乐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戏曲的身影。我国传统的戏曲在演唱技法方面为民族声乐的音乐内涵提供了充足的支撑。例如,现代很多的歌唱家,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戏曲的功底,将不同的风格融合到一体,这样不仅使传统戏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也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对于现代民族声乐的浸润

1.感染和熏陶。(1)丰富的素材支撑。用经典艺术来带动原创作品,用原创作品再现经典艺术。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作素材。很多著名的声乐唱段中,都能看到传统戏曲的创作依据。例如千古绝唱、断桥遗梦等现代民族歌曲,都有着稳定的曲调,以及丰富多彩的歌词,依曲唱词,将中国的民情、民风、民韵生动的表现出来,所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多样的形式变化。中国的传统戏曲和西方的变奏曲式不同,基本体现在表演过程中的板式变化,例如京剧中的散板、导板、西皮快板和慢原板等,这些板式的变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戏曲演唱感情更加丰富,戏剧性也更加复杂多变。现代声乐的民族歌剧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形式的变化,例如,著名歌剧《江姐》,表演人员将越剧和川剧的唱腔融合进了演唱技法中,结构和旋律也充分运用了传统戏曲表演中的板式变化体。(3)审美感染。我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标准是传情达意、中正平和、含蓄典雅。演唱者只有深刻体会这三点的内涵,才能在表演的时候更加泰然自如,将艺术完美的表演出来。作为民族声乐的艺术家,若想将艺术完美的呈现给人民,不仅需要好的乐感和嗓音,还需要注重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这样才能领会到艺术之魂。

2.演唱技巧方面的借鉴。(1)气息。人体是歌唱的载体,对于气息的完美掌握是重要的演唱因素。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现代民族声乐,都特 别注重气息的支持。现代民族声乐很好的借鉴了传统戏曲中丹田运气的方法,在演唱的过程中,合理的把握气息的运转,促进演唱技巧的不断丰富和完善。(2)语言。歌词是音乐内涵的主要寄托,优美的歌词能够让人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情操上的陶冶。传统戏曲中很多唱词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现代民族声乐完美的借鉴了这一点,才歌词创作上不断的融合各方面的元素,促进了声乐的发展。

传统戏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其深刻的文化底蕴是其他音乐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现代声乐艺术经历了传统戏曲的沁润,无论是对于传统戏曲还是对现代民族声乐本身,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的艺术表演形式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①翁葵.论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影响与借鉴[J].大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