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16:1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之家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设职工之家;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创建安全温暖文明企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近几年,扎煤汽运公司通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加强民主管理、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走上了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企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协调发展,民主政治建设迈上了规范发展轨道。
一、夯实基础,加强管理,努力使基层“职工之家和职工小家”建设转起来、活起来
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和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汽运公司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正能量作用,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我们一直秉承“建家就是建企业”的建家理念,力求建家凝心、聚力的效果。一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增强建家活力。近几年,我公司坚持做到每年召开2次职代会,认真落实职工代表提案,不断深化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并做到了落实到位,员工满意度达到100%。二是围绕企业中心积极开展建家活动。开展了以“创争”为主题的员工素质教育工程,目前学习型班组达到100%,学习型员工达95%以上,在汽运公司范围内掀起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三是实施“员工满意”工程营造温馨和谐之家。积极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汽运公司在小家建设中根据现代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变化,坚持“五结合”的建家理念。创建新思路,结合实际,努力创建学习型、维权型、服务型及高效、创新、奉献型职工小家。认真组织小家开展各项活动,使小家成为学习阵地,企业文化的传播基地,确保建家活动稳步开展。四是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文明之家。组织开展了“提高素质,岗位建功”等活动,注重培养选树先进典型。我们经常性地开展以小家为阵地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在基层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民主管理工作新方法
汽运公司坚持把推行厂务公开作为建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坚持依靠职工群众,最大限度地推行民主管理进程。汽运公司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汽运公司工会。我们将企业改革的“难点”,生产经营的“重点”、员工关心的“热点”、做为推进厂务公开的“切入点”,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职工群众关注的问题企业发展的问题,做为厂务公开的重点内容,通过开展厂务公开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强了公司工作透明度,强化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我们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做到了坚持“五个必须”:一是凡需发动和依靠职工民主参与的事必须公开;二是凡需发动和依靠职工民主监督的事必须公开;三是凡需发动和依靠职工民主管理的事必须公开;四是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职工关注热点问题必须公开;五是凡公开的内容、数字、形式、必须做到真实、准确。
三、开展多种形式建家活动,不断深化建家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把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文化生活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责任切实抓紧抓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全面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分会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职工思想座谈会,及时把握职工思想脉搏,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培养美好情趣。如元旦、春节均开展联欢晚会、篮球比赛、庆“五一”拔河比赛、乓乒球赛、扑克牌升级比赛等活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引导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工作中。二是建好“职工之家”,使职工“有家可归”。近年来,我们在基层车队逐步建成了职工综合文化娱乐室,图书、报纸阅览室,在硬件建设上花大气力,使职工在业余时间里娱乐有场所,学习有去处,读有图书资料,看有电视音像,唱有卡拉OK,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四、加强群众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促进了公司安全生产
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工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狠抓活动的内在质量,保证每次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教育意义。如:每年组织2次职工事故案例专题教育以及“征集安全警语和安全大签名”、“提安全合理化建议和写安全叮嘱语”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每年汽运公司工会都要与培训部门制定详细的生产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实际培训都超计划学时50%以上。通过培训,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健全群众劳动保护网络,促进群众安全监督。我们推行群监工作目标管理,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办法,把那些安全意识强,作风正派、敢于管理,文化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群众监督队伍。汽运公司工会与群监员分别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状,进一步健全了群监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群监工作的管理规定》,严格对照执行。每周由工会干事在群监员反馈信息中筛选整理,对反馈的信息逐条落实,汽运公司也连续实现安全生产七周年。为增强群监人员的业务素质,汽运公司工会每年都对群监员举办两期劳动安全保护培训班,参培率100%。每半年组织一次分会主席及职工代表到基层主要场所进行巡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行政,并跟踪监督落实整改情况。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活动要求和详细的考核内容,明确了奖罚标准和考核办法,并且明确规定了各分会的具体工作负责人,各分会成立了活动小组,各分会按照考核细则逐条逐项从实打分,群众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强化落实措施,创建温暖幸福之家
篇2
关键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Effectively controlengineering cost and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cost edit standard is a huge system project, finishing the construction well not only needs a sea of high quality cost engineers and cost stuff, and also matched law policy and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it will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present problems and discuss on how to enhance the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enhanc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problem,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热点、 难点问题。工程造价是指一项工程预计开支或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 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它贯穿于投资决策 、项目设计、 招标投标、 工程施工和竣工结算各阶段。
一、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计价方式落后 。以工程定额为例,目前的体制中存在着多种关于工程定额规定的标准,由于这些评价尺度不同,使得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从而产生矛盾,使得相关的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而有关的主管部门也不知该如何仲裁。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定额计价的模式也渐渐不再适应了 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得定额已经很难做到全面考虑各种信息,反而使得其滞后的时间效应和单板的内容等暴露无遗,因此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盘监控。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也越来越热,竞争的激烈也导致了在交易出现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越来越多。 盲目地将造价压低,将工期缩短,以及忽视工程质量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建设项目质量不过关 工期拖长以及支出严重超过预算等 这也使得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处于一个艰难的境地。
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
1、改变观念, 提高认识
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 设计阶段、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 建设竣工阶段,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范围之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 物力、 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 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其次,建设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造价控制,各阶段的造价控制环环相扣,我们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的计价、 审查 、确定结算、 决算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 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 。要有效地控制造价, 必须更新观念, 将造价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项目的前期阶段上来。
2、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综合管理
(1)加强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 经济决策是投资项目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前提,对投资项目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 社会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项目投资行为的准则。 决策阶段的各项技术、 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 建设地点的选择 、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的评选 、设备的选用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因此,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
工程造价经济和咨询专业人员不仅应直接参与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更应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渗透到投资决策阶段的全过程 。应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 经济、 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对拟建项目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性,合理经济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多方案评选比较,只有这样全面的了解,才能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把不确定因数控制到最低,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2)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a)推行限额优化设计。在保证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b)提高设计质量,增强设计人员的造价观念。针对目前设计人员经济意识薄弱,可建立优化设计激励机制,在与中标方签设计合同时约定,对设计单位通过优化、限额设计而节省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相反因设计原因引起超额投资的,不仅要扣减设计费,还应受到经济处罚。
(c)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审批机关认可,未经批准同意,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3)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a)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促进工程造价管理质的飞跃。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通用的计价方法,是我国计价改革的突破口。它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条件,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具体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b)加强施工管理,重视施工合同。合同订立时,必须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审核,使工程造价在竞争中实现合理确定,避免产生疏漏,造成后续索赔。
(c)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增加建设内容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d)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建设单位预算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及材料信息,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4)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该阶段是成本控制工作的最后阶段. 根据合同、 预算及费用定额、 竣工资料、 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 认真审核工程款,以政策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工程量,落实联系单签证费用,使审核后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
3、提高造价专业人员的素质
工程造价管理关键在于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建立一批高素质的“造价师”队伍,是搞好造价管理的必要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采取多渠道、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加强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管理,因为造价管理工作需有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能力,有很强的操作性 。第三,通过各种经济 、行政手段激励造价专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应通过不定期的培训,更新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
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个工程不仅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造价工程师和造价从业人员 ,还要有配套的法规政策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胡在荣. 浅析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J]. 科技传播, 2010,(06) .
[2] 蒋永枚.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J]. 价值工程, 2010,(01) .
[3] 姚世军.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0,(04) .
篇3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全过程控制
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资金的筹措难度加大,建设成本则每年以较高的增加率在递增。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固定资产的主要项目,投资逐年大幅上升,相应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搞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既可以直接控制资金、节省投资,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又可以间接地规范建设市场竞争秩序,引导建设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一名工程项目负责人,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深深感到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1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面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投资规模逐年翻番,而客观条件的限制、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更好的控制建设成本,已经成为各级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建设结算阶段实行的全过程管理。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成本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才能实现资金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2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占80%~ 90%,影响该阶段的工程造价主要是:建设规模的确定、建设标准的确定、项目所在区域的选择、项目的经济规模等。有个别工程项目在决策时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决策的经济评价,导致加大投资、减少效率,影响了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决策阶段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工程造价,其决策内容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1)编制项目投资估算的必要性。投资估算是整个项目基本建设前提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决策性的文件,它是项目进行决策、筹措资金和合理控制造价的重要依据。在项目规划、工程可靠性研究报告批准后,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并作为资金筹措及向银行贷款的依据。所以,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反映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的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2)投资估算必须是设计的真实反映,在投资估算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一个项目的设计优劣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达 75%以上,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造价至关重要,设计人员要有控制造价的意识,从工程规模、项目内容上要真实地反映设计意图,运用价值工程等理论来降低工程造价,收稿日期 : 2011-05-09文献标识码 : A保证设计方案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3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是35%~ 75%,所以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要考虑方案的优选、材料的选择、投资效果、减少施工风险和施工成本等内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方案的质量关系到是否达到国家规划、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建设项目的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在建设完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要树立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意识,重施工轻设计的观点要克服。所以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各种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篇4
Abstract: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of China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total mileage of highway in China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rai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1]. From the preparatory work 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processing measure, standard, regula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from key position to each working procedure, every stag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carried 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peed on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in order to increas the project profit.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96-02
0 引言
公路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和物流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它也为完善我国的路网结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如此,加强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2]。
1 认真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1.1 加强对勘测设计工作的管理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就是设计,勘测设计是让整个过程成立的理由,是整个公路工程的源头。施工单位在委托设计时,一定要求设计单位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并且必须按照公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设计单位制定好设计方案后,必须向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然后施工单位安排专业人士及时向监理的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3]。并且,设计单位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死角,采取更详尽的、全面的、深入的现场调查,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的施工。另外也应该注意设计数据的覆盖范围,例如在设计图中画出可以同步进行的布线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优化设计,也可以使技术和经济联系起来,提高施工速度,从而增加工程效益。
1.2 加强公路工程招投标监管 加强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监管,要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公开招标投标,并且在资质预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4]。不能根据以往的成功合作经验就放松监管,也不能因为谁家的价格高就采取谁家的,一定要考虑报价的基础工程总造价是否合理,不能只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忽视技术,也不能太重视技术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在评标定标中一定要反复审核,评判定标价是否合法的依据一是造价执业者的合法性,二是造价编制依据的合法性。应当保证标价的科学合理,必须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
2 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质量的形成是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共同作用,包括经营管理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的话,就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训,加强公路施工人员“质量第一”的意识,做到爱岗敬业,有很强的责任心。另外,也要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施工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2.1 加强公路施工人员“质量第一”的意识 目前,我国的公路施工管理遇到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公路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慢的主要原因。如果整个公路施工团队都具有非常高的“质量第一”的意识,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人才队伍,那么公路工程的施工就有了后盾基础,施工质量也就有了保障。反之,如果整个团队都缺乏“质量第一”的意识,那整个公路工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了,施工的质量根本得不到保障。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公路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2.2 提高材料质量管理 采购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能做到从源头进货,择优选购,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能做到收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有用,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做出有损集体的事情。另外,采购原材料一定要广开门路,多想办法,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严格制定备料计划,选择材料本着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原则,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用在工程上,严把质量关。
3 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防控制
3.1 提高所有参与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公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具有难度大、工期紧张、地质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特点,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为主、预控第一”的观念,把质量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2 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管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生产者,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公路工程的支撑点,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拓展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也要提高自己的质量检查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力等;生产人员是公路工程的操作者,应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具备更精确的操作和精心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施工质量过硬的公路工程。
3.3 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5]。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就应及时召开质量会议,邀请包括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设计单位结构设计人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参加,要求在施工中对每道工序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员工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项目管理,验收时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业主和设计者参与,征求各方意见后验收合格,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
4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项目管理制度就是公路工程项目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搞好公路工程项目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具体表现在:①必须是科学合理的。任何一个施工项目如果没有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就等于没有管理;②项目管理组织规划不能自己唱独角戏,应该和企业施工项目的组织方案相结合,根据项目的组织方案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③项目管理制度应该是合法的,它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该符合国家的法规和企业的制度。④建立施工信息网,为了更好的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可以利用现在发展的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来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即建立施工信息网;⑤领导要充分信任员工,因为人员作为管理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最有创造性的因素,应该让员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抱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5 结语
总之,只要施工单位能认真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 加强公路工程招投标监管,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预防控制,严把质量关,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一定可以做到既提高了施工速度,又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从而达到增加工程效益的目的,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宝祥.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中国学术期刊网,2010(05).
[2]杨盛福.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2011-07-14.
[3]王贺庆.浅谈如何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网,2011-03-09.
篇5
第四条加班系指在规定工作时间外,因本身工作需要或主管指定事项,必须继续工作者,称为加班。加班分为两种:即计划加班和应急加班。正常工作日内因工作繁忙,需要在规定时间外继续工作,称为应急加班。周末或国家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称为计划加班。
第五条因工作性质特殊,司机、售后、经营、投资部工程师在正常工作日延时工作和周末继续工作一律视为正常上班,不算加班;但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五
一、十一)继续工作算加班。
第六条内勤人员(含销售部、售后部、经营部、投资部、国际部)在正常工作日因接待公司客户延时工作视为正常上班,不算加班;但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继续工作算加班。
第七条员工加班应填写《加班申请单》(附表一),经部门主管同意签字后,送交行政部审核备案,由行政部呈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加班。
第二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加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非提成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加班,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按提成制度结算的销售部员工和厂部的计件员工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章加班管理规定
第八条加班人员应提前向行政部递交《加班申请单》(递交时间:工作日应急加班于当天16:00前;周末加班于加班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16:00前,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则于加班前一周。);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提交者,应由加班人员的部门主管电话通知行政部经理,在正常上班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7:30前补交。
第九条本公司人员于休假日或工作时间外因工作需要而被指派加班时,如无特殊理由不得推诿。
第十条加班时间以0.5小时作为起点记时单位。累计4小时为0.5个工作日,累计8小时为1个工作日,累计12小时为1.5个工作日……依此类推。并以此作为计算加班补贴和调休的依据。(加班时间累计或累计后的零头按四舍五入)。
第十一条已计算加班补贴或调休,奖金中不再作加班系数计算。
第十二条工作日加班时间最多计4小时/天,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加班时间最多计8小时/天,且每个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超过者按36小时计。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规定第十二条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员工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其他日常运作,必须及时抢修的;
第十四条加班调休应在当年使用完毕,未使用完按放弃处理,不累计到下一年度。
第十五条常驻公司人员的加班起止时间以打卡为准,外派人员的加班起止时间,以个人提交书面说明,部门主管签字确认为准。
第四章加班补偿标准
第十六条加班补偿方式有调休和加班补贴两种,一年内累计加班15个工作日(含15个工作日)以下,按调休处理;超过15个工作日,则根据工作紧张程度和员工本人意愿安排调休或发放加班补贴。
第十七条调休时间计算:
(一)工作日加班按1:1的比例折算调休时间;
(二)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按1:1.5的比例折算调休时间。
第十八条加班补贴计算:
(一)工作日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1.5倍计算加班补贴;
(二)周末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2倍计算工资报酬;
(三)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按正常工作日工资的3倍计算工资报酬。
第五章罚则
第十九条因工作需要而被指派加班时,无特殊理由推诿者,按旷工情节论处。
第二十条在加班期间迟到、早退者,按正常工作时间的迟到、早退情节2倍处罚。
第二十一条加班期间消极怠工,在指定加班时间内未完成交付的应完成工作者,取消加班补偿,并视情节轻重惩处。
第二十二条为获取加班补偿,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正常工作时间故意降低工作效率”、“虚增工作任务”等)取得加班机会进行加班者,一经发现并核实,取消加班补偿,并处以500元罚款。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于二零零五年四月一日,自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日起实施,此前公司颁布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本规定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篇6
关键词:危机管理;政府职能;多元主体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190-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简介:王峥嵘(1981-),男,甘肃酒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发展研究。
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有关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从理论上来看,无论是对全球化和风险社会的认知,还是对现代行政和公民社会的理解,有关危机管理的研究都必须回应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价值和理论走向。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价值取向
1.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共性。公共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危险境况或紧急状态。从对公共危机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必须关照到诸如公共安全、公共福利、公平公正等的价值和要求。而从政府存在的本质来看,对公共利益的关照和回应就是其职能、职责和合法性的表现。首先,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首要的任务与职能就是承担政治责任,维护公共安全,发挥其社会管理功能。其次,政府必须以效率、公平、发展为核心进行制度选择与安排,有效规避各种危机。再次,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观念的引领者和资源的配置者,必须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社会的整体活力。由此可知,政府作为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组织,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就是其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合法性保证。
2.公共危机管理的效能性。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府正在由权力的集中代表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这要求政府不仅要追求行政行为的高效率,更要重视其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对于政府而言,行政效能也是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当追求的核心价值,是政府职能的逻辑起点。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在危机管理中,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行政体系,不断提升政府以及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理顺政府各个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高效的危机管理行政体系。
3.公共危机管理的社会化。从理论上,普遍认为政府是危机管理主体中的核心力量,负责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危机全过程。但基于对治理有效性、合法性以及对多元化的考量,必须认识到公共危机单一治理机制的局限性。随着危机问题多样化和复杂化,公共危机难以单纯通过行政组织得以有效解决,必须要建立公共危机多元治理机制来协调各方力量,实现资源整合。由此,在现代行政体系下,有关危机的管理必须适应行政民主化的要求,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公民的民主参与应当被视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恰当且必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民主化与社会化也是提高政府和民众危机意识及危机应对能力的需要。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导向
1.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治理中,政府应当将危机管理与自身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应对多重社会风险,以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首先,从资源配置上来看,政府应当把社会发展、公共安全保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资源配置和投入,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减少风险因素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其次,从政府发展的科学性来看,政府应当强调职能履行的全面性,政府必须在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这就既是政府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方向,也是公共危机管理有效性的要求。
2.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基于危机管理要求政府要全面提高应对能力,必须通过组织整合、资源整合和行动整合,建立健全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体制建设:首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协调机构。一些国家成功的经验表明,危机管理的有效性与是否具有一个权威、高效、协调的中枢指挥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危机管理体系中的诸多行动者结合到一起,通过沟通渠道,动员和加强各方的参与和合作,协调各方的行动。其次,整合人力和组织资源。公共危机的种类繁多、影响巨大,单一的管理机构不可能对所有的危机事件都能做到高效的应对,而一些传统的政府机构如警察局、消防局、预防局等都具有相当的危机应对能力,对这样一些机构进行组织资源整合,将有效地扩展危机治理的功能,而且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再次,危机的发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等,同样,危机产生的影响也会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危机管理强调社会各个领域互动协调发展,在建立危机管理体制时应立足于社会整体,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
三、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机制的基本路向
1.建立多元主体的组织体系。在组织结构上,传统的公共危机应急系统多是条块分割的科层组织,不利于主体间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而要实现有效的危机管理,就必须建立和调适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中,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凡参与公共事务处理的主体都可能形成权力中心;无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还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平等竞争的、合作协商性的互动关系;政府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的权力关系,并彼此交换资源、持续协调以实现各自目标,最终形成参与性的危机治理结构。在危机治理中提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并不是否定政府的地位与作用,反而意味着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仍然是维护公众利益的主要角色,只是将权力与责任适度地分化于包括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和媒体等的其他主体,政府主要负责指挥控制和对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进行协调,实现危机治理的合作,以整合社会资源。政府不再是危机的管理者,而是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相互合作。在运行中,政府将减少对其他参与主体的管制,增强其规划、引导、协调、服务等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把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看做一个包括政府、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众和媒体等子系统的整合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与协作,并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广泛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以多元主体相互间的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建立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实现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和公共利益最大化。
2.设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特别是在一个高度复杂、快速变化流动的信息社会环境中,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良好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及时的共享与沟通是政府危机管理有效性的现实要求。信息的公开和良好的沟通是政府与公众互动对话,是对民众需要诉求的回应,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在处理危机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为此,政府要确立一种制度和机制安排,让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危机发生、发展、处理的状况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等。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政府行为,以便参与到危机处理中来,这本身也是依靠公众力量救援的重要内容。否则,仅仅通过政府内部机制自下而上的传递信息,往往会造成信息失真,从而导致对客观实际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而无法作出最佳的决策。首先,政府公开公共信息要及时,要避免公众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虚假信息,使政府陷入被动;其次,政府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危机信息服务,信息要力求准确,这样才能使得公众心中有数;最后,政府要尽快制定公共信息公开的相应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共信息得以公开,使信息公开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加强危机意识,转变传统观念。任何行为都是在某种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危机意识,也就谈不上危机管理。可以说,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也是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前提。而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危机管理的效果,对一个国家而言,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危机管理的基础,树立危机意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政府进行危机管理,不只是危机发生后政府的迅速响应和对局势的全面控制,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解决社会问题,防止危机爆发的意识。危机意识是这样一种思想或观念,它要求一个组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和平、发展的时期,就抱着遭遇和应对危机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的和极度困难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预先制定对抗危机的应急方案。危机意识的确立,能将危机的发生状态和发展规律置于政府管理体系的前瞻性预测和有效防控之中,培养强烈的危机意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与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为此,可定期开展危机管理专家的讨论、汇总、分析专题会,就危机发生时的情势、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行政人员的危机意识。同时,也应该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全社会,向社会民众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树立起危机意识,提高社会的成熟度。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登哈特,珍妮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摘要】本文论证了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和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笔者认为,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核心是财务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是公司的两大工作重点;财务治理与财务控制是公司财务的两大重点任务。
一、引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使企业经营方式经历了由产品经营型向商品经营型的转变,由商品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转变,再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结果就是企业经营中越来越认识到价值的重要性及价值创造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追求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的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正逐渐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取代。以外部监督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正在向以内部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转变。这种转变的结果,使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的重要性。
在这种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处于转轨的时期,我国的企业发展还很不平衡,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以及对公司治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统一。笔者站在价值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与管理控制问题,旨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基于价值的管理
基于价值的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VBM,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VBM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VBM使公司管理决策的核心与股东的利益协调一致,这样,公司的管理活动自然而然地创造了股东价值。影响股东价值的因素有许多,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就必须明确股东价值创造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价值的管理正是对影响或决定股东价值的关键因素进行的管理,图1反映了基于价值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在VBM中,为了使投资者支持股票价格,公司需要与投资者保持有效的联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需要投资者对与其关系重大的公司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因此,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与投资者的关系,尽可能使投资者得到相关、可靠的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这些非财务信息给市场的印象对公司价值以及价值管理的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VBM中,为了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包括清晰地了解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对竞争对手的正确评价等。目的就在于开发最优战略以利于为股东创造价值。正确的战略选择必然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公司在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有持久的、长足的增长。
为达到创造最大价值的目的而选择公司战略后,接下来的管理程序就是战略的实施。这是VBM的关键一环。历史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就是在实施公司战略这一环节失败了。有效实施战略的关键之处在于贯彻实施全面业绩管理(IPM)。为了在公司经营中实施全面业绩管理,需要建立一种与全面价值管理的其他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的评估框架和信息体系。IPM的成功运用有助于确保以统一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战略意图转化为现实。
三、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
VBM的三个重要方面,实际上涉及到公司投资者、董事会和管理者三个主体的目标、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与协调。公司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目标,即创造股东价值,公司的投资者、董事会、管理层需要协调利益关系,共同努力,这正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
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公司外部索取权人与公司的契约关系,主要是财务契约关系。公司的各种索取权人之间就公司事务签订的财务契约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外部索取权人对公司实施的财务控制是他们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可见,在公司治理处理契约关系当事人利益的过程中,财务关系是各种利益关系的核心;在基于价值的公司治理中,财务治理便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
在财务治理中,各种索取权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是由财务契约确定的。这些契约通常包括与股权投资人签订的股权契约、与债权投资人签订的信贷契约、与管理者签订的报酬契约等。
股权契约是股东之间就公司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用以协调股东内部的利益关系,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尤其要协调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关系。股权契约规定了股东投入股权资本后,对公司有治理权,即在董事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公司合并、分立、停业等重大决策有投票权;有出售和转让股份的权利;当公司发行新股时,有优先认购权;对公司收益有剩余索取权。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部分股东并不参与公司事务的管理。这样,公司的控制权就落入少数拥有较多股份的大股东手里,形成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大于收益权的权力结构。那么,这些大股东就有能力,也有动机,通过各种方式从其他股东向自己转移财富。处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主要表现在:(1)直接侵占;(2)关联方交易;(3)关联方借款。因此,股权契约还通过规定一些附加条款,避免控制权与收益权的不对称,以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
信贷契约是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就债务融资相关问题签订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债权人将资金投入企业后,有固定收益索取权(包括本金和利息);在企业没有按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清算担保资产,甚至迫使企业破产进而夺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由于股东与债权人在控制权与收益权上的差异,债权人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也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和管理者就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试图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这表现在:(1)资产置换;(2)策略性违约;(3)债权稀释;(4)债务悬置;(5)财富转移。因此,信贷契约除了做出一些决定信贷关系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定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以防止股东和管理者侵占债权人的利益。这些条款通常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两类,前者规定债务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后者直接限制债务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报酬契约是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者之间签订的关于高层管理者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它一般规定当管理者业绩表现良好时股东给予管理者的报酬,以及当管理者业绩表现很差时,将会受到的处罚(克扣奖金,削减工资,甚至予以解雇等)。由于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有一定的决断力,因此他在职消费是否适当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又由于管理者在信息分布中有优势,股东要验证管理者是否努力工作需要花费监督成本,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监督是不可能的。另外,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管理者能够运用大股东用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方式侵占所有股东的利益。因此,报酬契约中除了规定不同管理业绩下管理者应得的报酬之外,还要规定一些额外条款,限制管理者侵占股东利益的行为。这些条款与信贷契约的额外条款类似,可以分为承诺条款和否定条款。
四、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
公司的各种事务和运行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公司管理是公司的管理者为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为基础对公司事务进行的管理。
管理控制的主体是管理者及公司中的其他成员。管理控制亦可称为管理者对公司中各项管理活动的控制,管理者是管理控制的主力军。但是,管理控制中的管理者离不开公司中的其他成员而孤立地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主体除管理者外,对上包括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下包括代表职工利益的全体员工。
以管理者为主体的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影响公司中其他成员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过程。管理控制的目的是执行战略,从而使公司的目标得以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从公司目标确定、公司战略选择到战略执行,都以创造股东价值,实现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和导向,从而在管理控制全过程实施的价值管理。管理控制从程序看主要有五个步骤,它们都有着新的内涵。
(一)基于价值的战略目标制定与分解。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公司的目标一定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战略选择将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导向。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分解实际上是根据价值创造环节或价值链进行的。通过战略目标分解来保证短期价值目标与长期价值目标相协调,局部价值目标与整体价值目标相协调。
(二)基于价值的控制标准制定。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控制变量与控制标准的确定必须体现价值创造环节与价值目标。如将资本增值、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价值量及效率指标作为控制的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指标,将公司资本增值或股东价值创造作为控制的根本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和导向,制定全面预算体系。
(三)基于价值的管理控制报告。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管理控制报告要体现价值管理的特点,即以会计报告系统为中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经营业务报告作为管理控制报告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各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会计报告的补充与说明。
(四)基于价值的经营业绩评价。在基于价值管理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应主要体现在股东价值创造上,以是否为股东和企业创造价值为评价的根本标准。评价指标主要以价值量指标为主,包括以价值量反映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
(五)基于价值的管理者报酬。在基于价值管理情况下,对管理者的激励要与价值创造或资本增值相联系,使管理者的收益与资本增值或经济效率挂起钩来,使股东价值的增加与经营者的报酬成正比。
五、结论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基本建设投资失控突出,建设工程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困扰建筑工程投资效益。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一大难题。工程造价的结果取决于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竣工全过程,各阶段影响紧密,这些特性决定了在造价管理控制时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思路体系。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的好坏体现出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者的水平,对投资方而言,又决定着一个项目要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成败关键。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资金,可以使投资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
1、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关系。缩短建设工期能减少建设期内贷款利息支出,价格上涨支出和相对固定成本的支出,有利于工程造价的降低;但若超越客观条件允许的限度,不惜工本主观片面地抢进度,则会造成造价的大幅度提高。因此,只有实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之间的最佳结合,按合理工期组织项目建设,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2、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项目功能的关系。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建设项目必要的使用功能。片面追求功能齐全,势必增大工程造价。但若过分压低工程造价,则项目功能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不能单纯考虑减少项目投资费用,要注意正确处理项目建设造价与使用功能要求的关系,以最低的工程造价实现必要的使用功能。
3、正确处理建筑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的关系。项目建设施工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设计意图,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盲目强调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以次充好,以劣充优,造成工程质量降低,势必影响使用功能,缩短使用寿命,造成更大的浪费;但若过分提高质量标准,盲目加大保险系数,也必然会造成功能浪费,增加施工成本,提高工程造价。
二、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是建筑的龙头, 要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 要抓住方案的两个因素, 成本与规模。作为建设方, 这一过程直接会影响到以后阶段的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建设单位要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和论证, 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推行工程设计招标。在设计招标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在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投标方案的设计单位为中标人。
(2)推行限额设计。杜绝“三超”。限额设计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提出合理的限额设计指标,促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性的责任,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避免设计单位为设计工作方便或过分加大设计安全系数,提高工程造价。
(3)造价和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参与图纸会审,提前熟悉图纸,及时发现或减少设计中的错误、漏项、缺项等前后矛盾等问题,并加以解决,并要注意设计深度、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加强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如勘察钻探等,尽量减少因设计而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
(4)业主必须尊重科学的建设程序,杜绝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的“三边工程”。
3、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1) 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工程招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两个方面。招标文件确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的原则和程序,规范和知道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的各个环节,对建设工程从项目报建到合同签订的全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招标文件也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它是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依据,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竣工结算处理索赔的依据,按法律顺序它也排在前列。因此,招标文件的编制应当非常严密而准确,每项都要详细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及争议,也可有效地避免过多索赔时间的发生。
(2)加强工程招投标,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一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标,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二是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三是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四是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要准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过程施工过程中,努力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
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工程进度进行排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及质量,减少返修,降低费用;造价控制人员要及时收集积累有关造价调整的资料,准确预测各种动态因素(如价格、利率、汇率等),使造价动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必须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合理有效的控制变更价款。必须严格控制,做好施工处理、验收、核对和现场签证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同时对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不履行义务而遭受损失时,要力求进行索赔。同时还要加强工程建设监理。
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与否同样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这一阶段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的过程中,预算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在现行工程造价管理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甲方核实后的联系单、现场签证、隐蔽签证以及设计变更等进行认真的审核计算,同时要深入现场,对照竣工图对施工过程中是否按图纸、合同规定及工程变更工作全部完成与否进行审查,把好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最后一关。
由此可见,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从投资决策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管理,任何环节都缺一不可。为了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只有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才能达到目的。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鲁娟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4)
篇9
1.1工程中的设计变更频繁,影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影响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最为突出的因素,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其中又以技术设计阶段的影响程度最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施工单位往往忽视技术设计的重要性,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放在施工阶段或工程决算阶段。因工程设计工作没有做到位,致使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常出现一边施工一边变更的现象。
1.2建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方能实现。最近几年里,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较以往相比,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素质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缺乏高级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了我国工程管理市场上人员素质提不上来、业务能力长期低迷的局面。尽管一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纷纷创立了建设工程造价人员培训机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毕竟专业性有限,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
1.3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不到位
建筑建设工程造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由于采取何种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所以在建筑工程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施工和建筑工程与设计过程中设计图纸所包含的内容一致。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降低预算,控制项目成本,主要做法就是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做好控制,加强项目管理。在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仍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现行的制度下,管理只考虑到缩减成本,却没有考虑成本维护。价格问题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者只在乎表面文章,却没有考虑到影响价格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
1.4材料价格的浮动
实际上,建筑材料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进行调整,那么就会发生已经取消的造价项目没有及时的上报给施工管理部门,从而增加了建筑建设工程造价。且建筑市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大多数施工企业只是按照产地、材料质量、档次高低来分类,同一件材料换个地方、产地,导致了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因为材料费用在整个建设工程造价中的占比非常高,因此建设工程造价的预算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2土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要点分析
2.1保障市场监督体系完善可行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保障经济市场规律的可行性,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能够保障市场发挥更好的协调作用,使得各个施工单位能够遵法守法,公平竞争,能够更好的维护甲乙双方的共同权利。完善市场监督体系的主要方法是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从宏观上操控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造价,从而避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法性。
2.2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关键性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施工阶段的建设水平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很容易导致材料人工等一系列的波动,很容易对造价产生影响。因此,在图纸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施工质量的监测与设计,还要考虑投入资本变动对工程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造价实现动态控制,尽量降低各种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要编制施工现场的管理费标准,建立管理费用的支出与预算;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于计划外或超出的开支更要严格筛选审查。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规划好用以完成建筑工程所需要的人员、材料、设备等数量。不管是哪一方提出的修改方案,施工企业都要与原方案做详细比较,进行价值分析。
2.3提高建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是否拥有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与监督系统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预算控制水平,导致建筑工程成本超过预算也与管理人员素质有关,管理水平不达标以及监督不到位是引起成本超过预算的主要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保障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主要有以下措施。首先要拥有从业资质,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时的获取最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总结和探索优秀的建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其次还要加强考核业务,促使建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4加强土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以土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造价控制,以主动控制来实现设计的完善,进而避免设计变更的发生。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为主要模式的无标底合理低价中标方式,规范招投标行为,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减少费用变更。要重视土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的造价审核,将支出控制在真实合理的水平,对施工单位所完成且合格的建设工程造价的进行质与量的计算、复核,做到严格公平,从而保证工程结算的真实可靠,实现对各方利益的有效维护。
2.5完善预算编制
任何的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材料消耗与人力成本支付。所以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成本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要对后期的各项成本做出一定的说明与安排,这些就是预算。预算成本指标的定出是经过了密切分析的,预算订立的过程中,预算人员需要对各个专业额的预算定额和费用指标有清楚了解,而针对当地各种材料价格的走向和具体的工艺设计流程,预算人员需要绝对熟悉。建筑的建设工程造价因为自身的特点,包含了土木工程项目、安装工程、暖通工程等对个系统的专业化投资。所以建筑的预算人员需要有全局的掌握力,可以随时的进行技术对比以及经济效益分析。预算人员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在了解当地材料价格的基础上,以满足设计项目功能要求为目标,要将预算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可接受范围内。
2.6使用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应用到建筑施工中,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是土建造价的一项内容。建筑设备的租赁时间要科学计划,并对建筑机械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对操作过程中的设备进行控制。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才能保证建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顺利进行,使建筑企业得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工工程施工中,应该根据施工的安排对租赁的设备合理的安排,以面对造价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做好,以免设备在使用中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而对造价产生负面影响。鉴于以上措施,实际工作中,建筑施工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密切合作,在建筑工程得到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对建筑成本进行节约,从微小之处对土木工程建设造价进行管理与控制,才会使建筑企业得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结语
篇10
关键词:财政评审;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1、前言
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以来,在建设工程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合同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阶段,围绕前期费用评审、标底评审、施工图清单调整、工程变更评审、竣工结算评审等关键环节,如何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目前工作重点放在审核施工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决算的控制,侧重于事后核算,长期以来,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限额设计的造价控制。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这一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占30%―75%。
2.2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设计能否达到足够的深度,设计图纸一旦完成,项目的结构形式、装饰标准、材料设备选型等就确定了,投资额也就基本确定了。
2.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评审工作尚未深入到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评标工作,目前侧重对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进行审核,审定招标控制价(即最高报价值)。
2.4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评审机构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沟通不够,严格合同管理力度不够,对施工图清单调整、工程变更未能及时审定,工程造价控制各环节相互脱节。
2.5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送审工程基础资料质量的好坏是关键,对评审工程造价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
2.6缺乏全面建立财政投资评审治理信息系统。不利于及时把握建筑市场价格信息,不能进行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分析、维护和使用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
2.7需要更多德才兼备综合管理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财政投资评审队伍。
3、应采取的措施
3.1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以建设单位为主,财政投资评审要充分参与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在基本建设的不同阶段拓宽投资控制目标,重点前移,参与对项目决策阶段准备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建立财务评价体系统、立项后通过专家论证和招投标的方法评选最佳方案,争取从源头做好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
3.2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以建设单位为主,财政投资评审要充分参与对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设计阶段所能控制的投资量占总投资量据统计约占70%左右,搞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评审工作要参与审查拟建项目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和投资估算;审查初步设计概算,进行项目经济评价,从经济技术角度协助设计优化。评审人员要与设计人员要密切配合,要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加强进行限额设计中的动态管理,实现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动态控制管理。
3.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以建设单位为主,同时充分参与对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评标工作,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规范招标文件。招标投标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工程造价竞争中有序的一种市场行为,可以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缩短建设投资的回报周期。建设工程施行招标投标以后,工程造价进入了市场定价模式,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招标固有特点和运行规律,合理地确定招标范围,选择理想的招标方式,详细分析施工方案,充分考虑不可预见等因素,编制科学的标底或工程量清单,做好招标工作的价格计算和控制;采用合理的评标、定标的方法,优选中标单位,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
3.4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以建设单位为主,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积极参与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设计变更与索赔。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对必须变更的工程项目要做出工程量和造价增减的详细分析,计算出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同时,要正确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索赔,对索赔要有前瞻性,有效避免过多索赔事件的发生。
3.5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以财政投资评审为主。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做好项目竣工结算的审核工作,并把相关资料送财政部门评审,建设单位负责送审竣工结算资料合法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这是其可否采信和作为结算依据的重要前提;财政投资评审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办理好竣工结算的评审工作;评审工程结算一方面遵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财政投资评审质量控制办法》、各地市级财政投资项目财政管理有关规定,依据计价规范、施工合同、双方确认变更内容和工程量签证单据等原始资料、竣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另一方面还要踏勘现场,查看工程完成请况,有无工程甩项情况,另行分包情况,另行结算情况;查看施工界限,如:道路工程红线外部分,多家施工的分界线。掌握了现场情况,评审工程结算才能准确无误。
3.6建立财政投资评审治理信息系统。包括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数据处理和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共享。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许多价格信息、市场行情变化要直接从网络系统采集,进行评审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维护和使用。加快建立财政投资评审信息系统,有利于及时把握建筑市场价格信息,通过充分积累和分析工程造价资料,有效利用过去的数据来猜测未来市场变化和投资趋势,以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精度,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政府投资。
3.7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综合管理型的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趋势多元化的形势下,我国建设工程计价制度的改革,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迫切需要一批为项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高素质评审人员,做好财政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为政府把好投资关。更要具备较强的敬业责任心和高尚的行业道德。这就要求工程造价评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素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投资评审对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投资控制的管理上,始终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加强管理,使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财政投资评审积极参加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秀凤,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 上一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作文
- 下一篇:导师带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