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10: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篇1

1.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依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丰富工作经验、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有着清晰的“双赢目标”。首先,组织根据员工的能力、素质、兴趣等因素,结合岗位要求及职位晋升通道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明确员工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训、薪酬、建立任职资格体系等的保障机制,帮助员工成长。其次,组织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做贡献。此外,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有助于提供员工的组织承诺程度,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由此看来,职业生涯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组织的需要与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同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协同作用,确保职业生涯管理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

2.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员工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开发员工潜能。大部分员工,尤其是刚入职的新员工,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并没有很好的或者清晰的规划,企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对自我进行剖析,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结合所在单位的企业岗位需求及发展通道,制定符合个人爱好和特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实现职业规划的行动目标,帮助员工明确发展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员工流动率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到位的指标之一,也是困扰很多企业的症结所在。员工流动率过高对于企业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企业对员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通过提供全面可行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实现成长,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个人成长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职位晋升、报酬增加等激励增加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二、A企业基本情况

A企业为某国企,主营业务为啤酒麦芽。在国内拥有9家麦芽生产企业,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甘肃等沿海地区及国内大麦产区。目前A企业总产能100万吨,麦芽销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A企业集团总部共有员工60多人,一直存在人员编制过多及核心员工流失问题,部分部门存在工作负荷过重,人员缺编情况长期存在,同时部分部门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由于是国企,福利待遇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稍有优势,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职业竞争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大部分员工对未来没有规划,而核心员工,尤其是成就意识比较强烈的员工则认为待在A企业前途堪忧,通过熬资历的方式得到职位晋升不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整体上,A企业存在竞争意识不强,某种程度上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A企业也缺乏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规划相关制度,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管理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成熟的问题。

三、A企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A企业作为国企体制下的省属企业,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政治背景,A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热心,相应的制度也处于缺失状态,导致该企业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职业生涯管理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缺乏制度性规范,职业生涯管理意识淡薄。

第二,企业职业教育学院制定的培训计划具有短期性、随意性的特点,缺乏长期培训规划。原因在于培训规划不能与企业发展及员工职业发展相结合所导致的,员工培训需求的提出也仅是依据目前阶段性的工作需要。

第三,国企内部论资排辈现象普遍,个别员工通过裙带关系获得职业晋升,许多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却很少有机会得到晋升,责权利不对等。大多数员工会感受到晋升受阻,员工职业生涯出现高原现象,组织承诺度和满意度下降,主要表现在工作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或出工不出力等消极现象。

第四,A 企业由于职业生涯管理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成熟导致该企业职业培训流于形式,A企业设立的职业教育学院不能真正帮助员工提升技能、拓展知识、提高能力,而且国企内部“温水煮青蛙”效应导致员工对外缺乏走出去信心和能力,对内缺乏上进心和勇于承担的意识,“熬日子、熬资历”成为常态,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大打折扣。

四、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应将职业生涯管理与招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等相结合,并形成有效的互动,实现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方位管理。

第一,坚持战略指导的原则。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为基础和指引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只有当两者能够很好的契合时,职业生涯规划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所以,企业必须根据总体的战略目标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架构设置、岗位设置和员工晋升、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体系及任职资格体系。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离不开绩效考核,建立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的评估体系能有效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落实,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与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只有当员工绩效达到一定程度时,员工才能够获得职位晋升或者报酬增加。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绩效改进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重要配套体系,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

任职资格体系明确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并设置了对应的任职要求,员工是否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就在于是否符合岗位的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体系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路径,既能够引导员工的发展方向,又能衡量员工成长程度,使得员工的能力评价和晋升有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评价。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员工职业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培训发展计划,培训计划的设计必须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及员工个人需求制定中长期的培训规划体系。一方面通过培训帮助员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做什么和怎么做,帮助员工设定符合员工发展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技能、拓展员工知识,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四,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后,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职业通道是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和获得满意工作,或者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企业通过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结合企业组织结构体系、薪酬结构,把内部岗位分为例如管理、研究、生产、营销和服务等序列,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多元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第五,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制度。制度是企业运作的重要保障,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并形成规范性文件。

第六,开展跟踪反馈和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变化过程,企业须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的跟踪和指导,建立反馈体系,实时通过绩效评估监控员工的岗位匹配程度,定期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点评。对员工与岗位不相匹配的情况,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探讨、加以修正,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监督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五、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步骤

首先,进行员工素质测评。通过素质测评手段对员工的个性特点、技能水平、职业兴趣、领导类型、个人能力的发展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员工进行沟通,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培训方案。

其次,结合企业战略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置职业发展通道。企业在进行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时应注意多渠道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给员工更多的职业发展选择。

篇2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究竟如何理解职业生涯设计包括两方面:

1、组织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根据组织现状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员工的现有素质、发展潜力与发展期望等,制订组织人才资源开发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设计落实相关计划的活动,旨在挖掘组织人力资源的潜力,同时引导、帮助员工获得最优发展。

2、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潜力、外界机遇与制约因素以及对机遇与制约因素发展变化的预测,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制订发展计划、学习计划以及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行动的具体策略与进程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其观划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素质、宽见识、年轻化、高期望值以及心智逐渐成熟等特点。

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分析

造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宏观政策、地区因素、家长因素、企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本人的因素等。本文浅谈一下学生和学校层面的因素。

1、学生缺乏基本的求职素养,缺乏对形势与职业本身的了解,就业十分盲目;

2、学生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

3、学生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学校不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大学生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分析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没有需求,而在于人与职没有实现良好的匹配。根据个性与职业匹配的有关理论,我们认为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前,至少需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正确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二是对职业进行研究,进行职业环境分析,了解职业现状、职业要求、发展趋势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匹配,调整个人的就业期望值,实现性格与职业、兴趣爱好与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以及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匹配。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估。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估,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避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内容。根据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如抗压力能力、合作能力较弱、考虑问题深度不够、文字表达能力不佳等等。

2、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发展机会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

3、职业定位。通过自我评估、职业环境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应对自己的职业或目标职业进行定位。职业定位应注意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4、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发展必须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目标的选择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因为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在对个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实现某种职业生涯目标,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生活,所以目标抉择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定应遵循利益整合原则、时间梯度原则、可行有效原则、动态创新原则。一般我们可以首先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立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成符合现实和组织需要的中期、短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实施目标,通过其效果及与环境、个人的适应性,再逐步检测修订目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引言:

职业生涯是指人的生活中与职业有关的所有行为、活动以及经历,也是人在工作中职业和职位变迁,工作理想实现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对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求学生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准确定位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好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但在我国,职业规划的实践还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优化。

一、进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1.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当前,我们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走出校园就面临着“失业”。这样的事实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在传统的学生就业指导中,主要采取的是技巧和政策指导,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帮助不是很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设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2.为了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功能我们一定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的过程。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必要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学校针对职业规划进行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职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

3.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有助于实现就业指导的系统化和全程化

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仅仅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可有些学校却将其等同于职业生涯的规划,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要充分重视对高职院校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工作的领域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当前的形势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上理解的都不够充分,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有阶段性进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

由于我国教育形式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当代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入学开始不断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首先,一年级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进行清醒的自我认识,丰富学生对市场、对世界的认识,并适当向学生讲解一些岗位知识和面试的技巧。升入二年级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已经有所丰富,这个时候,我们要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程度,培养他们在择业中的灵活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感,同时要使他们渐渐学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平衡。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就到了高职院校学习生活最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要使学生正视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学生学会在短时间内展现自身的优点,最终在面试中获得理想的岗位。

2.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的教育

从当前的一次就业率来看,许多知名度较高、教学水平领先的学校一次就业率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毕业生能够得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可见毕业生就业情况除了与就业形势有关,与学生自身的素质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把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创业的技巧,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展开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工作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课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后咨询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有一部分,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延伸。作为高职院校,应当聘请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顾问,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明确人生价值,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院校展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寻前进的方向,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学生才是职业生涯规划未来的执行者,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突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学校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让他们积极自主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使学生明白,他们所写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是一份硬性的作业,而是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展望。我们应当拨正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的心态,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工作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小组合作的内容,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团队工作中见证同伴的成长,以己度人,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自我调整。这样的课程设计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方式。

结论: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工作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够获得好的成效。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吸取国内外教师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上是笔者在进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过程中得到的领悟,希望对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希望广大高职院校再接再厉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宏楼.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2] 谭小芳.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途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18期

篇4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

Abstract: to carry out occupation career life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can guid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ective planning of" life", help them to watch for a lifetime of happiness, so that their life value can be fully developed,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embodied, the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 to do th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plores" how to guide the Enlighten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design blueprint for life", by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career personnel role transformation way.

Key words: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职校学生中开展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导,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随着职业职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生教育越来越引人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一生”,帮助他们守望一生的幸福,使其生命价值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将职业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得以体现,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生教育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全人”培养教育,从正视自己、珍惜自我生命价值,到肯定他人,感恩社会、体现社会价值,它涉及到多元化能力教育、终身教育、生活伦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公益教育等诸多方面教育。从狭义上理解它又是一种人生规划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享受工作。这些年对职业教育探索之路走得越远,越深刻感触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肩上的担子越沉重,我们承担的是国家教育“金字塔”的“基石教育”,应该说是与和谐社会、国力建设、全民公德素质建设息息相关的“大教育”。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就是未来的“职业人”,对这一群体的引导是十分迫切又久为人忽视的教育,人生观念的教育是这一群体在即将步入“以成年人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前必须得到“熏陶”的第一课,只有他们具备了生命意识和人生规划,才可能实现整个职场及至整体社会的和谐共存。人生观念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石,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哲学家狄尔泰说过“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职业教育之“育”原本就应以“人”为本,从人生开始,引导学生“人性向善、胸襟开阔”,能够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在当前社会和职场的影响下,职校生处于“家庭环境复杂、文化层次低、社会地位偏弱”的成长环境,生活中又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漠视”和精神家园的“人生缺失”,自我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团体意识和集体合作观念,又极度奉行“金钱至上”原则;在这种思想状况下一旦遭遇挫折或未遇指路的“明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就必然看不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最终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极不利影响。作为职业学校只有通过启迪、引导、领路,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人生、规划职业生涯,使这些未来的“职业人”能正确认识社会、热爱生命、有能力创造自身生命的辉煌,有自身“继续教育”的潜能,那将是“职业人”成为“职业人才”的客观需求。

认识到实施“人生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就要构想如何在这一群体中有效实施,我们认为,要教会职业学校的“未来职业人”理解以下四种关系:一是个人与自我的关系,教会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力、实现自我。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教会学生关注他人,善待弱者,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三是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教会学生绿色环保、亲近自然、珍惜生灵、人与天地共生存。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会学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关注社会。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德育工作中,要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强化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高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从容不迫健康向上的心态,接受职场和人生挑战。职业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职校生正处于人生花季年龄其个人的可塑性强,职业转换成本低,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效果极佳,将非常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萨珀说,“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因此,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这一人生旅程就是职业生涯。 

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因此,其上限从0岁人生起点开始。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的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至职业劳动最终结束、离开工作岗位为止。  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职业准备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在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心理、知识和体能准备以及等待就业的时期。 职业生涯设计对于人生道路具有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决策正确,则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反之,则弯路多、损失多,乃至苦恼多、教训多。作为职业学校面对这样一群体,如何引导启迪职校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蓝图呢?

首先,在学校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创设逼真的“企业情景”,学校既是企业,教室既是车间,加大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的引导,从理论上明白职场文化和创业精神,侧重对学生“诚实守信、职业操守、人际关系和谐、创新能力”等具有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内涵的渗透和熏陶。

第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探寻学校与企业与行业互动的新模式,模拟仿真企业学校、车间教室,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专家、行业“能人”请进校园,手把手教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的岗前培训提前到学校,“亲闻其声”;再让学生到企业去见习和实习,融会贯通。师傅教,徒弟学,企业氛围和职业人身份,让学生在上职业学校的第一天,就感受和改变,每天都在做上岗之前的“热身”运动。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搞职业人校园文化节。针对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化和职场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创新化,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改变每年传统的校园文化节活动样式,深度挖掘学生专业特色技能和生存技能展示与交流,使职业教育与人生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激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篇5

关键词: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模式渐渐走进大学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需要在互联网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将这一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课程规划对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介绍如下。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介绍

1.基本定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在此期间,个人需要对自身职业不断探索、不断适应及调整,并且还要对自我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在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明确职业规划目标,并为这一目标不断努力[1]。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即对目前的学习方式有效安排、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合理构想,在此期间,需要做好六项准备工作,分别为题目设定、明确职业方向、测评自身条件、分析就业形势、筛选就业路线、规划和实施[2]。

2.意义分析

首先,有利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还会合理分配课余时间,这对学生三观形成、就业素质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促进高校持续发展。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针对学生就业规划有效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而且还能扩大招生规模、树立良好形象,这对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我国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

互联网+模式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课堂教学,它不仅能够实现丰富教学资源的储存,而且还能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样性的教学课件,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在线答疑、在线互动,同时,还能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平台化管理,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全面性、客观性评价。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模式下开阔设计思路、丰富设计作品形式、提高视觉设计创造性,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有效完成、高效课堂也会被及时打造,这对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具有积极作用[3]。从互联网+课程教育现状可知,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适用性,将该模式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模式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分析

1.构建云课程平台

基于互联网+模式,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云课程,聘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视频教学,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这与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吻合,进而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视频资料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介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认知、职业发展方向分析、社会就业岗位了解、职业规划书的完善等[4]。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通过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料,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的及时消化。学生登录云平台学习视频资源后,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根据学生账号的登录频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云平台还开展了职业测评问卷调查活动,即根据学生对问卷的回答情况来了解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想法,进而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就业建议,设计专业学生在参考就业意见的基础上做足充分的就业准备、明确就业方向[5]。

2.加强课程时效性

要想提高视觉设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性,就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应对本节知识点全面总结,针对所讲内容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并鼓励学生主动到板前陈述个人职业方向、全面展示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不仅能够提升视觉设计专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在观察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作品的不足,并及时对职业规划做出调整,以此提高职业规划的匹配度[6]。

3.增设互动环节

设计专业学生在互联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能够借助云平台针对设计问题、设计方向、相关话题及时和教师在线交流,教师还能够通过邮件的方式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学生也能够对作业进行邮件上交。云平台聊天群的建立会再次扩大师生间的交流,师生交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友谊,保障了云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7]。

4.优化课程考核评估标准

互联网+模式下的云平台创新了课程考核标准,主要针对视觉设计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在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避免出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不仅有利于视觉设计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还有利于学生为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努力,这对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用互联网+模式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不仅能够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职业生涯规划习惯。此外,互联网+模式还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率,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持续进步,提高专业学生的视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古奋飞.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动态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208-209.

[2]李青青.关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职业指导课程开展与实践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49-150.

[3]唐玮.中职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周宪,孙杨.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J].艺术百家,2016(5):135-137+142.

[5]陈鸣.基于项目预约制的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2(12):107-108+114.

[6]向世前.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N].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5):35-37.

[7]刘红存,董伦红.可雇佣性开发视域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85-88.

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28-02

本文尝试构建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以“体验”作为教学策略和中心,借助互动性和开放性的体验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规划能力,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引入、创造或创设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教师选用恰当的引导语与问题,让学生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在进行点评和理论升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现状,笔者在某高校向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2份,同时对60名学生进行了个体访谈,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普及程度低,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美国在学生八年级时,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英国从九年级开始;日本从初一开始一直进行到高三。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工作远远滞后,对大一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3.1%的学生表示在课程学习后会认真考虑个人的生涯规划,而仅有28.9%的大二学生仍然会在学习和实践中考虑到职业规划。

2.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性

当前教学模式往往泛泛而谈,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也会采用案例教学,但案例来源多以网络、书本为主,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学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太强,与实际脱钩,并不能解决自己在就业、择业中的问题。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建设

该课程任课老师一般是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学科背景多样,缺乏系统性理论知识和实际指导经验,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开展就业、规划辅导,很容易变成“思想教育课”。部分高校尽管要求担任职业规划课的老师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持证上岗”,但没有系统的教材,缺乏课程教研组对课程统筹规划,更没有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很难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三、体验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生涯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引导

体验式教学模式依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创设的活动、游戏、情境或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及生涯决策全过程获得直观而深刻的领会。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保证课堂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掌握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明确活动流程。系统的活动流程和科学的引导语设定,是确保体验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对教师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涯体验活动的参与

在体验式教学方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活动要求,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各种生涯体验活动中去。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时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的言行进行观察,通过参与激发个人体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分析的能力。

(三)生涯体验活动的思考与分享

体验活动中教师以指引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观察学生的反应,提出一些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问题,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感受、见解等。教师认真聆听和记录,并对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做出赞扬,对不合理的意识及时纠正和指导。分享和反思过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生涯规划意识。

(四)生涯体验活动的内化与升华

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目的是用形象、生动,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把刻板的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规划意识,提升生涯规划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比如,到企业实习参观、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等。

通过活动引发体验、分享体会,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职业规划课的最终目的。高校要建立系统化体验式教学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教材,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郭蓉著.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2]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2.

篇7

关键词:高校就业;职业生涯;管理规划;设计与解析

21世纪的信息时代为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是该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之一,而高校的就业情况首当其冲。把网络系统运用到就业管理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学生的就业状况,缓解了高校学生的压力。但是,在此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做简要分析:

一、高校的就业现状

中国普通高校一直在进行扩招,大学生已经基本上不具备什么优势了,并且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就业压力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就业问题一直到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不断地调节当中。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高校的教育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高校教育并不能将学生完整地推向社会,教会学生自身的生存技能,学生并不具备招人单位的要求,往往需要重新学习,甚至有大部分都从事着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职业,在陌生的领域里如同稚儿,一

切都必须从头学起;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人机制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很多大学生在再择业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些小企业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宣告破产,这就导致又一部分失业人员流入社会,也使学生失去了一些就业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在小一些的公司里可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培养,有更多的机会学到专业的技能来充实自己,为谋取更好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在高等院校教育不断普及的同时,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单位、学校、自身的四重压力,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二、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现状

网络的引入很大限度地改善了我国高校就业率的现状,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网络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使之能够智能化地将就业人员的信息与某单位进行匹配,从而提高社会上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1.就业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

无论对于一个刚进入社会的高校生,还是经过社会打磨以后仍在努力的求职人员,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所在城市的现状,合理科学地进行一个就业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使得就业人员在求职的海洋中不会盲目没有目标地失去自己的方向,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具备这方面潜力的人员,只要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努力,对自身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仅仅是时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就会像玉米地里的猴子一样,什么都不会落下,反而会让人觉得精疲力竭。因此,就业人员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就业管理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2.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作用

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各个院校的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单位所缺人才类型,生源信息,学生就业政策、合同签约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智能化地设计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该系统不仅仅站在学院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它还考虑了社会现状、公司规划、管理者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规划,并且不仅仅将院校学生的就业进行管理,还会针对社会和某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一个评估,对未来有一个预测,对该学生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目前缺少什么,和自身的优势,从而确定近几年内需要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向最终目标靠近,会使刚刚进入社会并不是十分了解社会的人员少走很多弯路。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系统,是因为它并不是将一大堆信息堆积在求职人员面前,而是合理、科学地对职业生涯进行长远和近期的规划。

在社会压力不断提升的现状下,高校就业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对提升高校就业率,有着明显的辅助作用,但是其系统才刚刚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国家应该加强该系统的投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使该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极限,更加有效地解决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PBL教学法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设计 实践

【项目基金】本文受深圳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研究项目“PBL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G2012026)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08-02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是针对传统教学法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培养的弊端,顺应教学模式改革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创立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1]。对PBL教学法有多种定义,其中代表性较强的一种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学生学习知识和拓展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化的真实世界情景,并为他们提供资源,给予引导和指导[2]。

PBL教学法开始主要应用于医学教学,在20世纪80年展较快。90年代以来,国内引进PBL教学理念,已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PBL教学方法。在国外,PBL教学法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教学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工作教育,从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领域逐步走向中、小学教育领域[3]。经笔者跨库检索中文期刊发现,PBL教学法在国内研究较晚,2000年之前的文献不足200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在2010年前后发表,而且绝大多数内容集中于医学卫生行业,除此之外涉及较多的领域包括教育社科、理工、电子信息类等。文献表明,由于PBL教学法引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将这种教学方法试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中。

二、PBL教学法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的优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年来我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个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职业世界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这是一门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养成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的课程。然而对于这门新兴的实践类课程,囿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授课方式大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老师制定每节课的主题,按照课程纲要,比较系统地介绍这个主题的重要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架构较为完整,传授速度较快,但大多是单向传输,师生互动不足,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对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感到不满。在该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使学习具有探索性、问题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有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PBL教学法是以具体的、有争议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如“不喜欢所学专业,该怎么办”,“毕业在即,是继续学习还是先找工作”等等,这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对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实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通过深入剖析,使用相关工具,研究解决方案。课后作业“盘点个人十大成就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体现了哪些核心技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讨论,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小组内分享,增强学生对自我的深层次认知,提高其自信度,更能增加其学习成就感,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涯规划与管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PBL教学法充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社会互动性和真实情境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讨论、互动、分享,还包含了课下的思考、练习、作业和探索,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它改变以往教学中僵化、教条的授课方式,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和无限的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对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程度更高,主动学习的热情更高,如果运用得当,他们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可用其一生,并能探索使用于其他学科,为终身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急剧增长的今日,出现了很多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强大的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高校已逐渐将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筛选、获取、鉴别、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课程设计应把重点放在“自学”原则上,而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放在“教学”原则上。而PBL教学法则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在课程的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要经过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通过多种思维和认知方式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其实就是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4]。

3.探索高校全面教育的路径

“全面教育”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General Education,是哈佛自2007年启动的一项新的教学改革。哈佛实施了30多年的核心课程教育是每位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必须先选择一些核心课,这些课可能与专业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而现在实施的全面教育是指所有课程都必须包含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内容,例如伦理、情感、态度、能力等等,它能使学生永远都处于探索和接近真知的过程中[5]。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课堂内外要完成真实案例分析、问题调研、社会调查、人物访谈、职业分析、职场人士访谈等多项任务,学生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不仅要解决问题本身,同时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例如,分析职业机会部分,课后设置的社会调查题目是:企业对本科毕业生不满意的十大理由,本科毕业生对企业不满意的十大理由。多数学生选择在网络上搜索,有的询问公司的亲朋好友,有的来自个人经验等等。其中,有一组学生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分头给我国100家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发送邮件寻求答案,虽然只得到少数回复,但无疑这些回复是极具权威性的。紧接着,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两者的不满意?现在你能做一些怎样的准备?这组学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经过思考协商,确定了独特的解决方案,并与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因而对职业世界的探索更加明晰,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重新审核自我,设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了强大的内心促动,才可能有更强的执行力。用PBL教学法设计该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生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应致力于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致力于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能推广相结合,让这种教育覆盖人的整个学习过程,全面提升人的素质。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与实践

PBL理念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该课程本身就是为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而开设,因而教师应积极渗透生涯的理念,致力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生涯、规划生涯,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当PBL教学法应用于此类实践性课程,若能设计合理现实的生涯问题交由学生探讨,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教学内容设计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教学法。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讲授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对部分章节进行PBL教学设计。

2.探索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采用PBL方式教学。第二次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索职业兴趣,研究者将根据学生选取兴趣岛(RIASEC: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的倾向,加以考虑人数、性别、专业、性格等因素,划分成不同兴趣类型的六个学习小组,每组人数八人左右。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后,由组内推选组长,并在下发的A2纸上确定小组的名称、标志图案,以及对职业生涯的各类问题、希望在这个课程上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等等。六个组推选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教师也从学生的展示中获知他们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计。从此小组的课堂座位相对固定,直至学习结束。

3.实施“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反思”的四段式PBL教学法

(1)提出问题。研究者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情况,确定要讨论的几组问题,并就问题的科学性和启发性征求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必要调整。在介绍决策风格和决策中的非理性观念时,课堂使用了火车轨与小孩的案例,通过对这个真实情境的两难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决策风格和性格,规避或转移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并且,根据这个情境问题和学生的各种答案,介绍生涯决策的casve循环,介绍帮助决策的有效工具(SWOT分析和平衡单)。此次课堂设计从PBL教学法开始,以传统的讲授教学结束,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

(2)收集资料。某项课后作业是选择一种职业作为探索对象,由组长统筹,小组成员分工,共同完成职业探索任务。那么,有三个主要内容需要完成:确定需要探索的职业(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确定收集职业信息的途径(网络、出版物、招聘会、行业展览会、专业学会、实地调研、任务访谈等),完成职业分析清单(该职业的工作内容、责任、性质,所需的教育、培训、经验,该领域典型的职业轨迹,该行业的就业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该职业人群的典型性人格特质,从业人员满意度等)。学习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分工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假设。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并认真记录。

(3)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各自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经过多次讨论和总结,归纳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一种方案。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对小组讨论发生的偏差进行校正,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4)总结反思。学生以小组形式把讨论结果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和工具汇报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分析难点,归纳重点,找出偏差或不足,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客观地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学生有意识地对他们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实现学习的融会贯通。

4.反映PBL教学法效果的各种评价

对学生在PBL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若情况允许,在一年后进行追踪调查。调查表应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问题。教学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对PBL的了解及评价。课程结束后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PBL的总体评价、PBL教学模式是否能提高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能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追踪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PBL模式强化自身能力的看法、今后大学课程中哪些可采用PBL教学法、学生认为PBL存在哪些优势、学生运用PBL方法学习的习惯态度等方面。从调查结果和平时的访谈中可知: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看,是否使用该教学法差别不大;但就学习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言,学生感觉PBL教学法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四、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使用PBL教学法。有些课堂活动设计是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研究者认为尽信法则不如无法,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高、有所获得、有所反思、有所行动的课堂,这要能达到这些目标,课程设计可以多种多样,在本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仅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2.建立劣构问题是PBL教学法实施成败的关键。问题是PBL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关键点,所构建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难于找到统一答案、并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并且问题最好能与现实生活挂钩,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或超出学生的研究能力,课堂讨论时可能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耗时较多,导致知识点阐述不明、偏离核心内容等问题。所以PBL教学法的“问题”应精心设计与准备。

3.关注课堂内外的学生活动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习承担责任,在整个PBL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查询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教师积极互动,并组成学习化的团队,亲身体验协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环境,是PBL教学法实施的初衷。教师应广泛宣传PBL教学法的优势,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争取其配合,持续关注他们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配合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会产生各式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维、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担当学习教练、导师、辅助者、合作者以及专家顾问等多种角色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泛的知识面,还应学习掌握调动讨论气氛的技巧。另外,教师在前几次课上应全面了解学生已获得的理念与知识、已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现实的结构不良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热情。

参考文献:

[1]牛丽江,南克勉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

[2]钱美华译.多元智慧与问题式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刘儒德.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5]王建新.浅探“全面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育人观念[J],新课程(下),2011(2).

篇9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进行规划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发展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形态,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即一个人连续从事的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追求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掌握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和职业理想,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职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个时期是个体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个体会主动参与各项班级或社团的活动,从活动的经验中尝试、检验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且寻找自己比较喜欢、觉得能胜任的职业范围,探索自己可能的就业方向,职业的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中职学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设计和教育的任务。

一、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之大势所趋。

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个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高度重视。但是,毕业生和在校生在其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在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

1、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据了解,部分中职学生就读专业存在盲目听从或顺从的现象,有的是听从父母或亲朋好友的意愿,有的“从众”人云亦云,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他们有的妄自菲薄,有的自视清高。常常不知如何面对职业选择,导致他们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存在盲目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严肃性,在对待所承担的工作缺乏职业责任感。

2、缺乏正确定位,自视过高。许多中职学生读了十几年书,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自视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结果自断门路。如有不少学生对餐饮类的普通岗位不屑一顾,但是又难以胜任秘书、会计、报关等工作,于是求职就很困难。有的学生应聘还没有成功,就急于与对方谈待遇、讲条件,结果求职失败。有的学生认为没有两千的工资,就情愿不去工作,定位过高。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跳槽”现象频繁。有的中职生怕吃苦,怕当操作工。宁可钱少一点,也要工作安逸一些。结果有的遇到辛苦一点的工作,情愿 “主动失业”或“另谋高就”。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多数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但往往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有的对生存的压力缺少实际感受,有的对“工作”和“未来”存在困惑或抵触思想,也有的过分依赖家庭,对外部环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在寻求工作方面缺少主动性,仍希望借助家长的帮助获得较好的工作。也有部分人是由于对现有工作性质或职位安排不满,采取暂时放弃工作的态度。

凡此种种,不仅说明中职生在就业前,对未来的职业岗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多方面的准备,也说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缺乏所致,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之大势所趋。。如果要真正解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在理论上指导中职学生把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点

根据中职学生就业心态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应引导他们充分考虑人、环境、专业与所企望的工作之间的关系。怎样帮助中职学生规划设计他们的职业生涯呢?

首先,要引导他们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中职生在了解自己的目标思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价值观与自己成长的背景和客观条件以及个人获得各种信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的目标是迈向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目标,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目标。这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有关知识。中职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课程或文章书籍,争取对个人事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避害趋利,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是要了解社会上的各类职业,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尤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和趋势。了解与自己学习的专业相适应的职业和相关职业群的发展机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就业机会和工作性质、条件等。职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们常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 ”。由此可见,职业选择对人生事业发展是何等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使中职学生认识到就业不能一厢情愿,要注意可行性,从而使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生涯发展的职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确定了职业发展目标和了解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和决定,并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来确保目标的实现。生涯规划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知己”、“知彼”、“作出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通过生涯管理的无数个“三步曲”组成的。所谓生涯管理就是掌握自己与环境的现状,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使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争取最大发展机会去实现自己生涯目标的过程。“三步曲”是指“发现变化、明确需要、进行调整”。因此,考虑到社会环境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常发生变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对职业生涯设计的评估与修订也很必要。修订的内容可以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重新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

三、通过情景模拟、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和指导的补充。

1、为了使学生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例如让学生为自己设计“我的探索期生涯目标”的活动方案,指导未来3至5年的生涯行动,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涯目标,例如“抓斗大王”包起帆,知识型、专家型工人李斌等案例都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为学生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设想相适应的专业实训,增强就业能力。例如,我校在物流、会计、报关等专业开设了企业沙盘认知实训,学生参加这个体验式培训,可以亲身体验一个制造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在沙盘模拟中,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上升过程,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宝贵实践经验转化为全面的理论模型。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环境,明晰企业组织结构、认识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学会按指导操作、经营业务。通过协同训练,可以加强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认知实训使他们对职业前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认清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本学期我校安排了物流专业和报关专业、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到栋方艾胜日化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80%的学生增强了就业风险的意识,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

4、在学生职业选择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心理调适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当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后,心理上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有的对自己评价过高,进而对自己所在单位的环境、发展前景及工作条件、回报等产生疑问;有的则因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工作而惶恐不安等等。这些心理都使得参加实习的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后时间来做好工作前的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就有必要承担起这一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充实的自我,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指导,对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指导》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蒋乃平主编

篇10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改革,高职生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如何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仍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为适应就业新形势,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 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不足

所谓正确的自我认知,主要是指对个人的目标、性格、兴趣、需求、特长、能力、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规划准备。据调查,我国的高职院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高考的落榜生,相对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普遍存在不自信、低人一等的心理,容易导致自我认识不客观,很多学生只停留在主观认识阶段,对未来就业岗位的定位把控十分模糊,对未来缺少责任感,最后导致毕业之后盲目就业以及频繁跳槽的现象出现,而这也恰好印证当今高职院校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正确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

2. 专家化的师资队伍严重欠缺

与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批具有社会和文化基础、心理咨询指导、人才评估评价、职场成长和发展等知识的专业辅导人员。

然而,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经过改制而成的,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一般由思想政治教研室的教师兼任,或是由辅导员进行,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学校又没有制定相关的培训措施,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停留在进行就业指导这一浅层面上,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课程,但仅仅局限于开学之初的入学教育和大三学年的就业指导课程,并非贯穿到大学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加之现今高职院校的飞速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关注更多的是办学质量、就业率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心却不够,领导的不重视,经费严重不足,影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环境。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探析

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为规范现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是关键。首先,各个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当中,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准备;其次,高校要根据各个专业建设模式,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设置规划理论、就业指导以及素质拓展等教程;再次,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结合紧密,并具有实践操作性和前瞻性,尽可能地把学界最前沿的理论和业界最新的成果写进教科书,以帮助学生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校内与校外师资资源的结合

校内,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中心,建立一支专业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并要求该队伍具有崇高的师德,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他们通过社会实践、企业调研、学生个体考察和就业政策形势分析,结合实际问题,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校外,积极引进具有职业道德的行内专家来校做学术交流和技能培训,并建立校外专家师资库,还可以让优秀的社会人士和毕业生充实到师资库中,切实提高职业规划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校内与校外师资资源的有效结合让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有序地开展。

3. 强化社会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力度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发动社会关心高职生成长,从而形成社会支持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力。首先,政府将有关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章可循;其次,加强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再次,鼓励社会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中心或者创办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机构,以弥补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足,从而使两者合力促成整个社会关于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杜德龙.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江梅芳. 浅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J].价值工程,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