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4:0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天辟地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天辟地作文

篇1

传说,是一个很雄伟,很壮观的人。

氏在这个浑圆的东西中间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最后他终于像孵化了的小鸡一样破壳而出,用他自己制造了一把巨斧,开天辟地,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浑圆的东西。

这浑圆的东西经氏一劈开,就分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的那部分不断的往上升,一天能升一丈,久而之久,涿渐形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那部分不断地下降,一天能降一丈,久而之久,涿渐形成了无垠的大地。自己每天升高一丈,形成了高大无比的巨人。

氏开天辟地的故事,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天地既然是一个叫作氏的人开辟的,这不是说明了人比天地更伟大!氏开天辟地,用的是他自己制造的巨斧,这朦胧地反映了劳动创造世界的恩想因素!

篇2

他的名字,叫做炎黄。

……

他的子民,叫做梦想。

……

他的别名,叫做天堂。

……

现在,就让我们,来谱写—新的篇章……

当这个苍茫的宇宙,始归混沌,这个民族,便拥有了开天辟地的力量!

他们的信仰,是执着的篇章!

自开天,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太古之初,他们便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直至逐鹿之战!

上古之始,也撰写着灵魂的芬芳……

无论这个民族,将面临如何恐怖的憔伤。

在末日之日即将来临,他机会爆出毁灭般的力量!

无论是谁,也不可侵犯!

这是巨龙的咆哮,这是恶魔的翅膀!

犯我华夏,我必诛之!

那一抹天空中的淡黄,更像是地狱的闪光。

但是现在,庞大地帝国……

已经陨灭,残留着的,不过是失去灵魂的大卫。

永远,也逃不出,冥王的权杖。

因为,他们的信仰,已经磨灭!

而他,也必将……陨灭。

这就是时空之神的法则!

精神一灭,就是死亡!

我们需要呼唤,拯救帝国的迷惘!

他就是……愤怒的力量!

篇3

关键词:词串教学 阅读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52-02

作者简介:唐春艳(1979―),女,瑶族,广西富川人,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广西贺州市富川县第三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说到词串,我们能够自然地联想到低年级学生利用词串识字的情景,即将原本孤立的词语,通过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将各个单独的词语串联起来,能够表现某个特定的画面、意境等,让学生借助这些词串以阅读散文的形式来学习,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来识字。笔者为了让阅读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便在低年级识字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教材的特点,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

一、抓住词串,把握文章要领

在文本阅读中,我们发现有的词串能够将整篇文章的意思概括在内,是整篇文章的“纲”和“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然后再理解每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在串词的过程中,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笔者便出示下列一组词串:开天辟地和与日俱增、昏天黑地和大刀阔斧、顶天立地和变化多端、混沌不分。这时,笔者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再问大家通过读这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几个词语都带有天地;有的说这些成语都和开天辟地有关。这组词串本来是课后“读读背背”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些词语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吻合,又能够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者便巧妙地将其应用在这里。然后笔者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将整篇文章分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地将整篇文章的脉络层次理清,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简要说明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在很久很久之前,天地之间混沌不分,而且一片黑暗,于是便大刀阔斧将天地劈开,但是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便用身体顶天立地,这时他的身体也与日俱增,最后也筋疲力尽,从此倒下了。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组词串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吻合,笔者才利用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材。

二、品读词串,营造诗画意境

所谓意境,便是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意境,然后再利用词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思。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其欣赏文字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美。比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文章时,老师只需要抓住课文中描写二泉月夜的词语,然后不断朗读,便能让这些词语描绘的诗情画意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创设出优美而深邃的意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二泉映月》的创作历程。

三、紧扣词串,层层展开教学

老师让学生提炼出来的词语是与课文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具有一定关联的,因此,这样的内容便能与课文中的内容形成一种统一的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词串可以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反复使用词串,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望月》主要描写的是清丽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江面上的幽静场景。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再让学生画出文章描写景象的词语。当学生读完之后,老师看看学生画出的词语,再将自己备课的词语展示出来:“安详、吐洒、清辉、晶莹、闪烁、跳动、剪影、隐约、花边。”老师让学生对照一下自己画的词语,并提问:同学们,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些词语分别描写的是月光、江边两岸的景色”。老师说:“很对,这篇课文就是先描写江面的景色,再描写江边两岸的景色。”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再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入到课文中进行朗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词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每一部分所描写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巧用词串,构建多元的立体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朗读训练,有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便能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词串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学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些词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能够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先将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最后再采用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轮读等形式组织学生朗读。运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一次不熟悉,第二次总能够熟悉。因此,通过巩固记忆的办法能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小学生认字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是将读文和识字不断整合的结果。

读书的同时学生也在识字,由于学生已经把生字在文章中标出,学生将词串读一次,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记忆,从而可以将单个词从词串中挑选出来并加强记忆,再将生词从字中挑选出来单独记忆,测试识字的效果。感情朗读是词串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学时可以在学生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词串所包含的意思表达出来,感受其人文精神,从而充实自己的情感。

一年级《识字5》主要描写的是海滨的美丽景色。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欣赏晚霞映照的大海、宁静的港湾、归航的渔船、飞翔的海鸥、追逐的浪花和沙滩上光着脚丫拾贝壳的孩子,再通过读文、看图进行联想,感受大海的美丽。在这个基础上,笔者不断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课文的含义,积累语言。朗读词串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为教师教学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因此,我们要不断通过领会教材编排者的意图,充分发掘教材的多重功能,然后再进行科学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总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词串就是一首欢快轻盈的乐曲,能够让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词串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整篇文章的脉络,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总之,词串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词串教学灵动起来,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

参考文献:

[1]孙晓军.低年级识字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8,(3).

篇4

关键词 复述 训练 方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18-02

在最近的作文复述训练一些课例中,我发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朗读完语言材料后,课堂一片寂静,偶尔有一两个学生在老师的“逼迫”下站起来勉强复述,有的支支吾吾、断断续续;有的则是寥寥几句概括课文内容;有的在老师的“穿针引线”下续半句补半句。复述训练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走过场”,难见实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随着课堂观察的深入,我发现,很多复述训练中,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要复述原文中的语句,只提要求,没有方法,没有策略,机械地复述使学生容易厌倦和抗拒。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复述并有实效?我认为应该从形式和方法上作改变。

一、改变复述方式

例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转换人称或者变换叙述的方式,会让学生有新鲜感。让学生融入课文角色,参与创造,进行想象,使其感兴趣,愿意说,喜欢说,并且在换位复述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如:《乡下人家》一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训练复述时,可以抓住“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大做文章。

师:“现在你就是那一颗鲜嫩的春笋,一场春雨过后,你从土里探出头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可以用文中的语言,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生:“我是一颗春笋,春雨过后,我从土里探出头来,一看!身边全是大哥哥、大姐姐。它们长得细长、挺拔。”我对他们说:“你们长得这么高,一定看得很远吧,能和我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吗?”大哥哥说:“我看到的景色可美了!前面有一条美丽的小河,鸭子们在河中戏水、觅食……”我羡慕地说:“我也要快快长大,只有长高了,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换角色进行复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例文的距离,而且能真正做到将文中的语句变成学生自己组织的语言,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其实教材里有大量这样可以做“文章”的课文。如学习《爬山虎的脚》,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爬山虎的脚”,结合课文内容自述: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我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时又一村”,转变方式,转换角色,让学生改变人称、变换叙述顺序,变机械的复述为一种创造与享受,使得学生乐于进行复述训练,真正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授予复述方法

1.关键词抽取法。用关键词抽取法指导复述,既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降低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开天地》一文,复述“开天辟地”,抽取描写动作的词语:抡起、猛劈、顶着、蹬着、上升、下降、升高、下沉。让学生紧扣词语想象画面,边看边想、扩词成句、串句成段、连段成篇、步步扩展、练习复述。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复述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2.列表填空法。列表填空法能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尤其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说更为合适,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又可以显示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短时间内理解与记忆。如: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借助表格,复述文成公主进藏时遇到的神奇的事。通过对表格的填空,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故事的内容,牢记了故事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也为后面的复述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文本扩充法。这样的复述难度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复述的同时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如: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嫦娥在蓬蒙的威逼下,是如何周旋的?课文简略了这一过程的描写。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情节扩充。抓住描写蓬蒙动作的词语,理解他的凶残、奸诈、贪婪,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在这个灵动的过程中,学生悟得了抓住人物描写烘托人物个性的写法。这样的复述训练过程既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

4.图片观察法。图片的出示,能使文章内容更为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文章,让冗长的文章变得简单明了。观察图片进行复述,可以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开天地》一文中,学习语段“……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升高……下沉……”时,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来复述插图的内容,图文结合,学生的复述也变得有声有色。

篇5

上联:万户鼓吹

下联:银光有焰

上联:五夜通明

下联:天开美景

上联:风清月朗

下联:灯彩星辉

上联:无边春*

下联:有庆年头

上联:光天满月

下联:火树银花

上联:月光皎洁

下联:银烛辉煌

上联:天心随律转

下联:人事逐年新

上联:启一元复始

下联:待四序更新

上联:天开新岁月

下联:人改旧乾坤

上联:庆一元肇始

下联:祝四化图新

上联:旧岁已呈彩

下联:新年始到门

上联:元旦人同乐

下联:神州地共春

上联:国历欣逢元旦节

下联:人民合唱吉祥歌

上联:载车载歌辞旧岁

下联:同心同德贺新年

上联:旧岁创千秋大业

下联:新年描四化蓝图

上联:旧岁乘风传捷报

下联:新年飞雪送征程

上联:六花喜映丰收果

下联:四化欣期大有年

上联:旧岁扬鞭已跃马

下联:新年折桂再乘龙

上联:去岁欣欣收硕果

下联:今年跃跃绘宏图

上联:天上一轮满

下联:人间万里明

上联:清光同普照

下联:秋色正平分

上联:天开清旷域

下联:人在大明宫

上联:两仪皆皎洁

下联:四海倍澄明

上联:海上生明月

下联:天涯共素风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

下联: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

下联:一轮明月两地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上联:祖国富饶,煤海粮山堆西北

下联:江山秀丽,水多泽国遍东南

上联:葛细含风,罗香叠雪

下联:钗头颤虎,屋角盘蛛

上联: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下联: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上联:龙舟竞渡,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诗台抒怀,更忆圣哲先贤

上联:日月知心,人民大团结

下联:春风得意,江山起宏图

上联:创千秋伟业,一日千里

下联:描四化蓝图,万众一心

上联:献身四化,鲸鱼跃大海

下联:实现两番,雄鹰击长空

上联:东西南北中,处处传捷报

下联:征羽宫商角,声声奏佳音

上联:辞旧岁,爆竹声声人添喜

下联:迎新春,红灯闪闪国增辉

上联:迎新年,满园春*满园锦

下联:辞旧岁,遍地鲜花遍地歌

上联:迎新年,三江春水三江酒

下联:干四化,一寸光阴一寸金

上联:一夜连双岁,岁岁花红果大

下联:五更分二年,年年月异日新

上联:万国飞花,八方齐摘丰收果

下联:九天溢彩,四海共度胜利年

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

佳节美酒佳,酒酒香,把欢酒,把酒欢

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

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下联: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岁岁惹沉醉!

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阁亮

下联:秋风扫落叶,片片相思枫叶情

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阁亮

下联:咸阳游唐陵,代代唐王李氏名

上联:一元复始,九州同庆

下联:八方和协,四季平安

上联:万里江山,增奇添彩

下联:四化图景,流翠飞红

上联: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下联:民族崛起,彪炳千秋

上联:风纪书元,人间改岁

下联: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上联:四海同心,惠风和畅

下联:万民交庆,化日舒长

上联:庆佳节,千门赞国策

下联:迎新年,万户颂党恩

上联: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下联:春暖花开,千山呈荣

上联:鞭炮齐鸣,一元复始

下联:笙簧迭奏,万象更新

上联:万户千家,齐奔现代化

下联:五湖四海,共庆胜利年

上联:万国飞花,八方齐摘丰收果

下联:九天溢彩,四海共度胜利年

上联:元超于一,一心耿耿创大业

下联:旦就是朝,朝气勃勃奔小康

上联:文明古国,励精图治新崛起

下联:东方巨人,雄姿勃发创奇功

上联:河山毓秀,古国春*耀青史

下联:岁月更新,中华雄姿震寰球

上联:老一辈开天辟地,恩泽四海

下联:新梯队启后承前,功贯千秋

上联:元超于一,一心耿耿创大业

下联:旦就是朝,朝气勃勃奔小康

上联:文明古国,励精图治新崛起

下联:东方巨人,雄姿勃发创奇功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下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

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下联:才子佳人,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上联:少年游虞美人,相见欢花心动

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

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

上联:河山毓秀,古国春*耀青史

下联:岁月更新,中华雄姿震寰球

上联:老一辈开天辟地,恩泽四海

下联:新梯队启后承前,功贯千秋

上联:祖国富饶,煤海粮山堆西北

下联:江山秀丽,水多泽国遍东南

上联:一元复始,九州同庆

下联:八方和协,四季平安

上联:万里江山,增奇添彩

下联:四化图景,流翠飞红

上联: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下联:民族崛起,彪炳千秋

上联:风纪书元,人间改岁

下联:鸡声告旦,天下皆春

上联:四海同心,惠风和畅

下联:万民交庆,化日舒长

上联:庆佳节,千门赞国策

下联:迎新年,万户颂党恩

上联: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下联:春暖花开,千山呈荣

上联:鞭炮齐鸣,一元复始

下联:笙簧迭奏,万象更新

上联:万户千家,齐奔现代化

下联:五湖四海,共庆胜利年

上联:日月知心,人民大团结

下联:春风得意,江山起宏图

上联:创千秋伟业,一日千里

下联:描四化蓝图,万众一心

上联:献身四化,鲸鱼跃大海

下联:实现两番,雄鹰击长空

上联:东西南北中,处处传捷报

下联:征羽宫商角,声声奏佳音

上联:辞旧岁,爆竹声声人添喜

下联:迎新春,红灯闪闪国增辉

上联:迎新年,满园春*满园锦

下联:辞旧岁,遍地鲜花遍地歌

上联:迎新年,三江春水三江酒

下联:干四化,一寸光阴一寸金

上联:一夜连双岁,岁岁花红果大

下联:五更分二年,年年月异日新

上联: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石恨

下联: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上联:艾可驱邪,处处庆天中令节

下联:粽能益智,家家逢地腊祥光

上联:令节届天中,处处辉增艾绶

下联:良辰逢地腊,家家乐饮蒲觞

上联:月光照耀

下联:银蜡辉煌

上联:金吾不禁

下联:玉漏莫催

上联:星桥铁锁

下联:火树银花

篇6

想象的作文,虚构性的作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科学幻想化。写作此类文章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构”不虚,虚实结合。名篇佳作中,虚法相当普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实为实,未来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当然,此“虚构”并非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只不过不是完全重复某一件真人真事,而是按照写作要求对各种真人真事经过合理取舍加工,用艺术的笔法编写出一个崭新的故事来。如朱湘的《书》中的一段描写: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疯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地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紫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义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作者释“飙”“婚”,不是下抽象的定义,而是由生动形象的画面描写,想象中的图景印证“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虚实结合,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表现手法,使作品少了枯燥死板的介绍,变得灵动细腻起来。

二、穿越时空,虚构人物。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有时在构思时,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链接各色人物,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想象、夸张,使形象更突出更鲜明,更具有艺术魅力。如《开天辟地》中的一段文字: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这段文字,对身体的每个部位,都作了极为夸大的想象描写,实际上就是在虚构的形象,而且是一个方面接着一个方面分别进行塑造,具有肢解和分项的特点,且都有具体的物象印证、鲜明的形象展示,使得文章产生了极佳的夸张效果。

三、以奇取胜,虚构情节。构思时,若虚构时起时伏、时紧时松、时缓时急的情节,展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心理,也会深深地打动读者,引人入胜。这种虚构,想象丰富,往往体现在整篇文章之中,过程性极强,以奇取胜,以曲折多变的虚构情节赢得广大读者。这种虚构,主要适用于童话、神话和寓言故事等体裁。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以骗子织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为情节内容,而实际上,骗子的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整天在那里空忙;大臣们去看新装,什么也没有看到,可他们却赞不绝口;皇帝的身上明明什么也没有穿,可他自己却觉得是穿了最漂亮的新装在游行,他的大臣们和众多的市民们都这么夸他。按照这样的情节发展,处处有虚构,处处都在想象。如果对照现实,显然,并非是生活实有的,而是荒唐可笑的。但作者这样虚构想象,又显然是可信的。情节性的虚构效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四、多种手法,适当渲染。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事景物,往往平淡无奇,写作中,直白地叙述下来,必定让人味同嚼蜡,无法卒读。如果运用丰富的想象,或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或对所写对象选择加工、渲染,就会化平淡为奇特,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如《简・爱》中的一个片段:

篇7

由于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相距甚远,所以风俗、礼仪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对动物的引申意义上。比如在中国,狗是一种相对来说较为低级的动物。自古以来,那些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多表达了贬义。像狼心狗肺,鸡飞狗跳。而在英语国家中,狗的寓意却恰恰相反。例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Aluckydog(幸运儿)等,都体现了英语国家对狗的喜爱。若是不能熟知此类文化差异,便会产生很多翻译曲解的现象。除了动物的引申意义外,相同颜色在汉英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指代意义。例如,在汉语中,蓝色一般代表着明快、晴朗或者轻松的感觉。一提到蓝色,我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蓝天、大海和宇宙等等。而在英语表达中,蓝色一般代表忧郁和深沉。比如美国早期著名的音乐类型“BlueMusic”,既蓝调,是忧郁派风格音乐的代表。当翻译到类似这里的“Blue”时,要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中的不同风俗习惯,以免产生错误的翻译结果。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日常翻译工作中,译者要尤为注意汉英文化中的差异,避免因不熟悉对方特有的风俗习惯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甚至是错误的译文。

二、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而在英美等国家,则是信仰基督教的居多。在佛教信仰中,神仙是占据主要位置的。如老天爷、龙王和开天辟地的等等,都是拥有广大神通的各路神仙。而在基督教中,耶稣则是唯一的神。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有关的字句时,要充分了解中国和英语国家的宗教文化。例如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时,对于“观音菩萨”这个词语,应该怎样翻译为好呢?因为在英语中,并没有一个词语能够完全对应的上,若是将其直接翻译成God,则不能表达出这个宗教术语的真实含义。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采用了“音译与注解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将“观音菩萨”这个宗教术语翻译成为“Guanyin,thegoddessofmercy”。这样就既保留了“观音菩萨”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词汇的特色,又解决了汉英互译的不对称性,使得双方都能准确的理解该词汇。另外,在英语国家中,当表达对对方的祝福时,通常会说“Godblessyou”。而在汉语中,我们常说的“天佑善人”中的“天”,还能用“God”来表达吗?如果翻译成“God”的话,我们则是站在基督徒的角度了。所以在翻译汉语中的这类俗语时,选用“Heaven”这个词会更为准确。

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篇8

一、望文生义

[中考试题](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试题解析]“味同嚼蜡”是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而该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误解为“面对美味大餐有枯燥无味的感觉”,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表意矛盾

[中考试题](2011年湖北省恩施市)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小组通宵达旦工作到凌晨一点。

[试题解析]“通宵达旦”意为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既然科研小组是通宵达旦工作,那么后来就没有必要说工作到凌晨一点。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三、搭配不当

[中考试题](2011广西省桂林市)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试题解析]“巧夺天工”,语出元赵孟《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夺的意思是压倒,胜过,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这里用它来形容天然的奇山胜景,很明显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不合语境

[中考试题](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大陆观光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试题解析]“滔滔不绝”,语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话多,连续不断。该成语用在此处与整个语境不符,应改为“络绎不绝”。

五、对象错误

[中考试题](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试题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常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该句却用于描摹“树木”,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六、语意重复

[中考试题](2011年浙江省余姚市)赵本山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试题解析]“忍俊不禁”:“忍俊”,克制自己不外露;“禁”,忍住。原指热衷于某事,不能克制自己,后指忍不住要发笑。很明显,“忍俊不禁”已经包含有“笑”这层意思,这就与后面的“笑起来”重复。

七、褒贬不明

[中考试题](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气吞山河的三峡大坝在长江上作威作福,为长江流域的防灾及工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试题解析]“作威作福”是一个贬义词。原指妄自尊大,滥用权势,与后面“作出重大贡献”(褒义)感彩不一致。

八、张冠李戴

[中考试题](2011年四川省遂宁市)在王平同学上次作文时因用词不当丢了丑以后,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样的错。

[试题解析]“吃一堑,长一智”是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的意思,是从自己的角度说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所以用在这里很明显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

[模拟练习]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B 要把成都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环境保护是基础,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C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 广大球迷期盼的N13A季后赛终于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比赛让球迷们大饱眼福。

C 正在热播的《开天辟地》,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D “十二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它将成为中国全面推动产业战略转型的规划。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人类再不关心环境、关心地球,再不改变现状的话,“2012”就不是危言耸听。

B 小院里有棵古老的树,它身上长着好多节疤,鼓鼓囊囊的,就像一个瘦骨嶙嶙的老人。

C 奥巴马不会像布什那么激进,却有可能宽宏大量,一心想着把美国做大、做强而忽略做好、做善。

D 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潜下心来,多读经典,于己于国,都大有裨益。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作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 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 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篇9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校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遨游书海,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充实心灵,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会对哪些课外书感兴趣呢?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呢?如何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呢?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已成为我们适应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好奇心比较强,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件事。要想让他们多读课外书,就应该先让他们对课外书感兴趣。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不断的阅读,使心灵充实、思想深刻,并修身养性,熏陶气质;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打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定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提倡“师生共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读书也是最好的备课,也是真正的备课。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介绍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阅读,他们有的去图书馆借,有的去书店买,还有的在网上阅读,然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我也很生疏,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等到真正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学生们理解得很快,对于文章所蕴含的内容,也理解的很透彻。

二、利用阅读资源,培养阅读习惯

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与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阅读的评价、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倡导课外阅读理念,开辟课外阅读的阵地,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外阅读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当学生还在为盲童安静能够在花丛中穿梭、能够捕捉蝴蝶感到惊讶、佩服的时候,我便出示了海伦・凯勒的图像,向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推荐了她的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时能够从大多数的学生的眼中看出来他们急切地想读这本书,因为他们从我的介绍中知道了海伦・凯勒是残疾人,他们从心里想知道海伦凯勒利用这三天能够做什么。课下,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如何能找到、买到、读到那本书,我们班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讨论的最多的也是这本书中的内容,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丰富人生阅历,更是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就小学阶段而言,阅读是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教师们只重视字词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抄写字词,背词义,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会太低;只注重课本内的文章,在教学时的确是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但仅仅是理解此篇课文而已。并没有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运用,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别提读书了,更不要提读课外书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以后,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古代的神话故事,再到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如果哪位同学讲的故事跟老师找到的视频是一致的,在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就会放着视频,跟他一起合作。这样一来,他们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第二天,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等等,有的学生还把书拿到了学校跟同学互换着看。当然,我也费了很大功夫,找到了很多视频,跟同学们一起合作,带着他们又学到了很多。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以后我再安排类似的任务时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四、通过成果展示,培养阅读习惯

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我便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充沛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适量的、合适的文学作品阅读,然后写一写自己的读书感悟、读后感,先在班上互相传着看一看,再进行评论,把评论较好的文章报送到学校的广播室。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

篇10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体裁和风格;审美独特性

标志之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自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①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思想而钻牛角尖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达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即所谓文学的自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在这其中说的“文章”不单单仅指政治,思想,伦理方面的著作。还包括许多抒情诗的诗歌与赋,都说这是远古开天辟地到现在的第一次把文学思想与儒学列为“三不朽”之一的“立言”相提并论。这个时期的文学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审美特性开始有了自觉地追求,文学在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它独特的自觉地追求,而我们常说的文学的自觉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学与非文学的关系甚至是文学的基本性质的问题在魏晋时期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魏晋时期文章的类别日益增多,各种文体与体裁也开始区分开来,这个时候,文学的特点开始被逐渐关注。《典论・论文》中说:“诗赋欲丽。” 《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些认识都是居于不同的问题而言,看似平淡实际上意义很重大。其中《文苑列传》也是重要的标志。南朝的范晔《后汉书》,第一次在正史上设立了文苑列传,这一举措对以后的历史文化有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它与《儒林列传》并列。

《文心雕龙》总述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这是文笔之分的最大体现。文笔之分是指对两类文章的区分,文是韵文,笔是非韵文,而“文笔”的说法,汉朝时分出“艺文志”后就出现了,但实际上文笔之分确切的说还是在南朝。萧绎“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中就把分子分为二,再分为四。“二”者是指汉人文学,文章之分,“四”者是指文学,分为儒与学。文章分为“文与笔”,而把文笔对立起来,是颜延之开始的。在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对联是韵文还是非韵文的问题,实际上,对联是不押韵的,应该属于非韵文,然而它的源头是骈文和律诗,这两个文体属于韵文,韵文有时受到乐律和声律的约束,而非韵文丝毫不受这两者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对联又受到声律的影响,这样一看,对联的发展又开始尴尬了。前面所说的“文笔之分”是在六朝时期由阮元提出的,当时的一些作家为了更好的品评阅读诗歌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方法,其中即使有文学审美性,抒情性,娱乐性的认识,是具有强化文学本质特性认识的一种新的理论倾向,但是这种认识还具有一种局限性和单调性而非整体性的,并且它没有形成文学与非文学的自觉区分,更是没有传文学观念的产生。

标志之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魏晋时期的大多数文人,大多都是特别有文采的,可是却总是很有个性,他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不走寻常路,都努力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强烈的个性和独特性,力争表现自己的风格。例如曹操的诗大气悲凉,雄浑豪迈;曹丕的诗歌婉转悠扬,气质淡雅;阮籍的诗歌跌宕起伏,曲折不平;嵇康的诗歌清新冷峻,隽永大方,但是在诗歌的语言上,曹操写的语句是朴实的,陶渊明则是平淡自然的。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对文学作品的体裁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类辨析.“文本同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泳尚实,诗赋欲丽。”曹操第一次提出了“文本同而未异”的理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本”即一切文章的共同性。“未”指不同文体的特殊性,即文章的具体表现情态,其“本”相同,而在具体的语言形式,写作风格,表现形态等又各不相同。其“未”相异,曹丕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他们的各自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泳尚实”“诗赋欲丽”雅和丽多是形式的体现,而实和理则关注于内容的升华,这四类怒通的文体都是风格的界定。其中“丽”一方面代表着诗词的最高水平,他看出了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的审美特征。曹丕对这些文体的分类,虽然不用那么多繁重的语言,还是有很高的理论概括性,它独特的概括性以及对各种文体之间差异的论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特别重要,而是推进了以后文学体赋的进步,以及形式特点的研究。

标志之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求。

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审美特性的追求上,这同时联系了文学的本体方面的问题。上面提到过的“诗赋欲丽”和后来陆机写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表现了文章对美的追求,从审美追求到诗词创作文学体性的追求,当时的文人们都在大量的创作看似具有审美特点的作品。曹丕提出的理论在实践上也开始大量进行追求,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上,曹丕用和谐的韵调,用清新隽永的笔调来表达他的情感。同时,他开创了大量新的艺术形式,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都存在,在他仅有的四十几首诗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曹植的艺术风格也颇受重视,钟嵘在诗品中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辞采华茂”对他也是很高的赞赏,肯定了他的文章的华丽与他的文采,他吸取了清新隽丽的写作风格又加以创作,最后形成自己的文章,同时他又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陆机在《文赋》中强调“或藻思绮合,清丽千眠”。风格华美艳丽,语言又朴素走向华丽,描写由简淡而走向纷繁复杂。在文章格律方面,由散行走向押韵。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诗》中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余。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沈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②除了开头,文章整体采用对偶的形式,以上体现了文人对诗歌审美性的追求以及自由个性的渴望。

魏晋时期对审美的追求不但体现在创作上,更体现在对理论的升华上,这两个角度都很好的体现了文学的自觉性,魏晋时期的文论,陆机的《文赋》和曹丕的《典论・论文》中都体现了文学创作中对审美自觉的独特性要求。

总之,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人们有意识的来表现审美特性,来自由的进行审美抒情的时候,文学就超越了另一个高度。它在历史发展中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学习政治理论的工具,魏晋文学作为一个自觉的时代存在于历史的定格中。中国的文学自觉由魏晋南北朝始发③,由此,纯文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唐宋文学的发展也是在魏晋文学的发展之上开始的,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摘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摘自《赴洛道中作诗》

[3]摘自文学教育下本月,2008年03期

作者简介:

1那晴,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辽宁省大连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