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08: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管理管理

篇1

关键词:传统企业;学习型企业;企业管理;特点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是人才与技术方面,还包括企业管理方法上,从传统企业管理中可以看到过去的发展情况,从中能借鉴到许多有用的方法和经验,但社会在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变化莫测,这使传统企业管理感受到危机,学习型企业管理继承了传统企业管理,对两种管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比两种管理之间的差异,从中探寻企业管理新理念。

一、传统企业管理

1.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传统企业管理是企业初建时实行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会进行创新与完善,但是有一些企业则是直接运用初建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对其进行完善。传统企业管理根据员工职责分配设立三种部门,决策部门、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不同部门进一步划分出细小的部门。在这种形式运行之下,使企业中管理者拥有了更多权利,利用自己的本职权利对下属进行管理,对工作做出指导,但是由于管理者的权利过分集中,企业中的每一个决策都要向上级汇报,导致企业中处在中层的管理者权利几乎微乎其微。2.传统企业管理特征。2.1员工的分工特别明确,每位员工都能在自己职位上发挥出作用。2.2每一个部门都建立了非常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内部员工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每项工作都能依照规章制度有条不紊的进行。2.3管理者对每个级别、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公平对待,在工作事宜的处理上谨慎小心,所有的工作流程都有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3.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与劣势。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对员工的分工明确、细致,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者的监察,使企业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员工的考核制度也比较完善、严格,对工作事宜的处理上谨慎小心,减少出错率,避免人动,杜绝一切影响正常工作的因素。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各部门上下级间管理复杂、繁琐,任何事项都要向上级汇报,占用工作时间,影响办事效率,有时会产生多个部门同时处理一件事情的状况,如果有部门将利益突出化会导致部门之间产生分歧,导致各部门不能正常工作,人动情况增加,大大降低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传统企业管理始终实行一成不变的制度和模式,不能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长此以往导致在社会市场竞争上无法立足。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1.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管理是一种人性化且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管理模式,将企业中所有员工组织起来进行有纪律、规范性地学习,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创新思维。2.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注重合作学习,团队意识强。个体单独的进行学习,仅一人的进步带动不了整个企业发展,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提高整体员工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使员工更具有价值,团队中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学习,就能营造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督促的氛围,不断提高整体员工自身能力。在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上,也比较平等,在很多方面也都做到互帮互助,使上下级关系不再紧张。学习型企业管理不但能提高整体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能使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对工作有着更高的热情,发挥出员工创造力。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组织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员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双向学习关系,使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弱化上下级之间的紧张关系,减少矛盾与隔阂,可以当面沟通工作问题,节省了时间和沟通成本,增加了员工的自信心。学习型企业管理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员工通过不断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也为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劣势:学习型企业管理对营造学习氛围太过重视,容易忽略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考核和监管不足,这样容易导致工作程序杂乱无章,加大了企业市场竞争的风险。

三、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完善

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都各有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将两种管理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除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问题上进行调整、改进,就能更加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运用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更能适应发展需求,但是,依然要多借鉴传统企业管理方法,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方面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人力的管理,对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加力度,提高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避免人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薪资体系健全,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在企业中有归属感。同时,加大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建立企业文化特色,树立良心品牌。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工作环境进行优化,保证员工在企业下达政策时,有畅通的意见反馈通道,注重员工的思想,打消员工顾虑。

四、结语

总之,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都各有优势和劣势,通过各自特点的比较,学习型企业管理更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优化传统企业管理为基础,进一步创新思维,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蕾.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3):20-20.

[2]杨建华.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8-8,9.

[3]亮玉.传统企业管理和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特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8):123-123.

[4]黄东平.分析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J].现代企业文化,2014(24):48-48,50.

篇2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075-01

1 引言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2 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3 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4 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总之,我国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本土文化,强化知识管理,加快制度创新,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 模式现代化

一、企业管理模式与选择

(一)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模式也发展出了不同类型,包括制度化模式、情感化模式、家族式模式等,然而,这些管理模式或由于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约束力,导致员工对管理者丧失信心;或由于发展过分情感化约束了规范化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负担;或由于对企业后期的开放式发展有较大限制限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因此,随着知识管理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影响等,很多企业都开始反思和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以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1.企业管理模式化。所谓企业管理模式化指的就是企业管理层通过相关管理模式的制定,来约束企业内部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如果企业拥有一种相对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将对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正常管理运行也很有益助。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改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改进公司管理模式机械化的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需求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加强企业员工和企业的联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管理人性化。所谓企业管理模式的人性化指的就是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的企业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管理层充分的考虑到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创造一个理想的工作氛围。通过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可以极大的加强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之中,要注意把握好人性化管理的度,防止有一部分员工和企业管理层过于接近,企业管理层碍于人情,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运行。

(三)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选择

1.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以社会价值创造的结果来对社会负责任,因此该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对各种社会责任进行平衡管理,综合平衡企业创造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比之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在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下需要立足发展全局,要将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中去,充分发挥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潜力,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行社会责任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企业运营的全面优化。

2.企业文化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中,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该管理模式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做到培养企业和谐的文化氛围,积极在员工之间构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员工之间的自由沟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和睦相处、互助互爱的和谐人际关系,使得企业成员彼此紧密联系,互相信任与支持;同时关心员工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晋升机制和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奖励体制;其次重视组织学习,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学习保障机制,采取例如企业内部的岗前培训、派员工出去学习等多种途径扩大员工学习的范围。而在注重企业员工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客户需求,以顾客为导向,将“用户至上”的理念融入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形象、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现代化要求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价值创造的结果来衡量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行为。首先,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立足于发展的全局,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的战略和文化,寻求企业优化配置资源潜力的充分发挥,协调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反映。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是站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批判发展起来的,是企业管理的深层体现。该管理模式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指,企业在管理模式中,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运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例如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和科学手段管理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到现代化阶段。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引人深思的同时,企业也逐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这种共识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中来,不再单一的寻求经济目标。

2.以人为本。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竞争力就是员工,因此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与其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交流沟通,还要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保障员工权利,与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持续、高效发展,变革和创新自身的管理模式以及使其现代化是必要的先行条件,而随着社会责任意识、以人为本意识、智能信息意识的深入人心,企业在转变自身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朝伟.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篇4

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二战后期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随后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她已渐渐演变为一种思维方式、交际方式、行为方式。项目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愈加广泛。近些年,项目管理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本文所说的项目管理就是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内,以科学的方法最高效的完成规定任务和满足特定要求的一种管理体系。其涵盖了执行文化所要求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计划、实施、控制、交付成果。项目管理集成了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九大知识领域,而每个知识领域都提供了大量丰富实用的技术和工具,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使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项目的“即插即用”系统。项目管理在项目成功率、项目运作效率、资源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按时交付等方面的提升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而其讲究实效、注重团队精神以及跨部门合作等更是为企业的常规管理提供很好的借鉴。

项目管理讲究实效体现在它整体理论的各个方面,它选用极具操作性的成熟的技术和工具,以其可操作提高了任务执行的实效性。在常规管理体系中,也包含计划、实施、检查等内容,但往往执行起来,不是推诿扯皮,就是脱节严重,自然效率大打折扣。而在项目管理中,从项目定义、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一直到产品交付,每一环都紧紧相扣,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领域都规定了一一对应得输入输出,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开始的条件,也就是输入。每一个环节的结束也都有可交付成果也就是输出,而这一切又在整体管理(projectintegrationmanagement)和时间管理(projecttimemanagement)的框架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像工厂的加工中心,输入程序,车铣刨磨一次成型。最大限度降低了人为的随意性,增强了过程的可控性,很好的保证了项目的按时交付。

当今社会任何活动都不再是某个个人,某个个体所能独自承担,独立完成的。团队精神就成了执行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项目管理提供很好的技术,强化、培养项目成员的团队精神。可以说,项目管理过程就是项目管理团队的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相关知识领域包含在人力资源管理(ProjectHumanResourceManagement)、沟通管理(ProjectCommunicationManagement)、职业道德(ProfessionalResponsibility)等相关知识领域。每个领域都提供了相关技术和工具及规范化模版,从人员招募到信息检索发送系统的建立,保证了项目小组以团队的精神运作。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

如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动荡不安,而中国不论是从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外汇储备等方面都能保持住每年持续增长的势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便踏上了高速发展前进的列车。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要想实现整体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赶超国际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企业的现代化既现代化管理模式、现代化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策略,这些都是企业继续前进必须完成的转变。

一、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顾名思义一般只出现在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多为企业股东,并且身居要职、高职。这种管理模式从形式上来看权力过于集中,而且企业之间的管理多掺杂着家庭伦理道德,缺少相对严厉的制度约束。除此之外,家族管理模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都是同一家族成员,利益导向是一致的,所以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通过决策时可以更加快速并且保持意见一致性,从这方面来说,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硬币有两面,同样的,这种管理模式因为具有太强的专制性也会产生致命弱点,片面性的决策一旦失败,那么遭受的损失将是不可估计的,而且家族企业只在家族中间进行人才选拔,对于聘请的外来人才通常不能十分信任,毫无疑问这是企业发展的一大弊端。

友情为基础的投资合伙人模式。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一般不具有稳定性,而且通常在通过重大决议时意见相左,为了各自的利益造成关系破裂,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自身的人生经营。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博采众长,积极吸取不同声音,在短时期内也可以促进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并且能够根据员工的自身特性进行最大程度的挖掘,让他们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工作积极性高并且效率高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双赢模式。但是如果管理层不能把握好原则,过分关注员工的周边关系,可能在有些事情上会有失公允,反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制度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采取客观制度条例对员工进行约束管制,有利于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培养。但是,制度不可能做到360度无死角,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容易被员工利用这些灰色地带打球,消极怠工,而且过分的制度化管理让整个企业变得冰冷,失去血肉,从而失去向心力。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重要的转折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席卷而来,资本和商品流通更加自由,国内群众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海外市场的全面打开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最好的例子就是近几年浮现的新型代购产业。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的不断进步让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加多元化,对于一些传统文化采取保护并予以发扬,但是在经济方面,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观念落后,管理松散,纪律松弛等缺点已经不能帮助我们走出去,相反会成为走出去的绊脚石。只有进行革新,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顶住来自多方的压力。虽然说21世纪最不缺的是人才,但是在这方面人才依旧是紧缺的,只有企业发展的更好,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从而加速企业发展。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有些企业早早踏上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列车,但是却没有掌握好方法,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在进行现代化管理之前,首先要弄明白这一概念。所谓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论,系统论等,再辅以计算机从而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管理层,并且运用到管理过程中。但是问题恰恰也是出现在此,一些企业在忽略自身发展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改革,大幅度地削减了管理组织力量,还有的企业把“改制”作为唯一的追求和指标,进行股份改制,但是却忘了内部管理这块硬伤,从而走向管理不善的道路。

四、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方法

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系统,想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必须要有一套信息完备的管理系统,比如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它庞大的数据库以及高效的运作方式让它成为炽手可热的“黑科技”,如果运用到企业中去,相信它所带来的效益绝对是不可估量的。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其他不同的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建成后,再实行分口管理,但是必须要制定好统一的执行标准,切勿出现“双标”甚至“多标”现象,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健全现代化管理机构。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机构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条件。管理机构的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机构和组织两大块。首先是要进行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的管理进程中,成立机构不是一件难事,成立一个两个或者更多都是可以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它们发挥作用,如果盲目成立众多机构但是没有合理利用,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又阻碍企业发展;其次是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鲜明的文化特色,那么肯定是一个没有向心力缺乏凝聚力仅仅进行工作的场所。企业可以尽量多的组织大型公司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各个部门之间,或者是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都能对彼此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获取更多信息,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案,间接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运用。所谓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指导,以创造社会价值为衡量结果。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更能帮助企业全面发展,并且将社会责任和要求融入到自身的发展中去,紧跟社会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企业发展潜力,使企业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知识型管理模式的运用。知识型管理模式既运用先进的信息和科学技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价值进行管理运作的独特管理模式。但是在实行这一模式时,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首先员工要有国际化意识,紧跟国际潮流,其次要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学习能力能够较为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并能很快吸收。知R型管理模式需要人与知识的完美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效用。

五、企业现代化管理发展趋势

创建合作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慢慢的由竞争走向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多个企业共同合作完成某一项目,大家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使项目完成的更加高效优质。

科学的管理层。以前的企业管理组织形式更像是金字塔,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模式可以降低企业自身成本并且提高产量,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大规模生产已经慢慢失去了主导地位,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也要顺势改变回归到扁平的管理模式,这样减少管理层次,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系统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结构组织的柔性化,这对于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问题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篇6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国外先进物业管理企业的进入,中国未来物业管理行业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物业管理企业如何良性发展,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计划

创新管理计划是由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制定的,它将企业战略中具有广泛性的目标和政策转变为确定的目标和政策,并且规定了达到各种目标的确切时间。管理计划的创新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物业管理企业的高、中层管理者在制定具有创新性的计划时,应当普遍听取物业管理企业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他们是物业管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和接触者,只有他们最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

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组织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首先要创造一种创新的舆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充分熟悉组织创新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其次,要明确创新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使大家对组织创新的困难有个比较清醒的熟悉,从而做好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预备;再次,要明确创新的有利条件与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工作,以增强对创新成功的信心,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组织创新;最后要明确组织创新的目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等,以保证组织创新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平稳性。

三、物业管理企业的控制创新第一,人员配备控制

人员配备控制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员工进行选择,二是对员工进行培训。

对员工的选择主要包括任用谁、提升谁和调动谁的问题。例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猜测,以及组织机构业务发展的要求,向企业管理层提出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划,包括组织内部人员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让企业管理层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对员工的培训,既包括技术和业务方面的练习,又包括员工行为和态度方面的练习,物业管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训机构创新。物业管理企业的培训机构一般分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企业、大学以及跨企业的合作(即派本企业的员工到其它企业挂职锻炼等);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一般来讲,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的企业,当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参加培训的人员较少,缺乏规模经济效益时,可以求助于外部咨询机构。

2.培训对象及方式的创新。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能力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于中层人员,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练习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适当运用模拟等方法,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加强实务操作。

第二,信息沟通渠道的控制。

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决策者正确、及时地把握与企业运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增强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与业主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外部沟通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传递,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商、设备供给商、服务供给商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物业管理企业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园林、水电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比较新奇的沟通手段有建立网络平台、举行各种与业主的联谊会等。

内部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在运作、管理上的信息传递。内部沟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水平沟通和垂直沟通。水平沟通是指信息在平行的职能部门之间、同级的管理者之间以及基层员工之间的传递。垂直沟通是企业内部具有上下级关系的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员工之间、上级员工与下级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垂直沟通按信息传递顺序可分为向下沟通和向上沟通。在内部沟通方面,一些外资企业走得比较靠前,如将微软的办公平台系统和专业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引入物业管理企业,大大简化了沟通手续、提高了沟通效率、节约了沟通成本。

四、物业管理企业的激励创新第一,目标激励

员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希望所在企业能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引导他们围绕这个目标去工作,最终达到和实现。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一定要有一个详尽的发展计划,并规定每年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创全国优秀物业管理大厦(小区),还是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只有目标明确,员工才有奋斗方向和工作动力。

第二,奖励激励。

员工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FS:PAGE]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物质奖励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公平分配原则。对企业的优秀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用奖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福利激励。

福利可为员工解除工作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现在的企业一般都会为员工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实行年终双薪、带薪休假、生日礼品、伙食补助等更丰富的形式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第四,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单位重要领导的工作能力和人格力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层和主要管理人员,一定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荣誉激励。

人的需要和追求是分层次的,当基本的工作需求和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后,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各种荣誉。因此,对工作成绩优异、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企业要将他们晋升到高级工作岗位,使工作岗位与他们的工作能力相一致;对工作突出、遵守企业管理规定、受到用户称赞的员工授予“优秀服务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将其主要事迹在有关报刊和宣传栏中大力宣传;对素质高、品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可派出考察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说明中国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希望我国的物业管理人也具有创新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特色的物业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加大了对企业管理的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管理理论、X效率理论等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激励理论蓬勃兴起,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

企业管理;激励理论;应用策略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已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管理方面。近年来,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激励理论在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潜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指的是通过采用某些有效措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调动起积极性的过程。激励以激发人的潜能、积极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个人价值为目的。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一是人的行为。动机能够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动机的充分体现。动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需求,需求影响着动机的形成,动机影响着行为的形成。二是激励的本质。经研宄发现,激励以员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措施、目标以激发员工动机,从而产生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良行为。激励的本质主要表现为:激励是满足员工需求、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建设行为等的过程。

二、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对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绩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企业在发展水平方面旗鼓相当。基于此,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员工潜能,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从而促使企业绩效全面提高。因此,在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加大将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力度,以增强企业绩效。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亦能得到激发。

(二)对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激励理论引入企业管理,有利于分工、调配人力资源,进而促进企业平稳有序发展[1]。此外,激励理论还有助于构建良性的竞争体制,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奖励和考核措施来促使员工不断昂扬奋进,进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对确保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对建设、完善企业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软实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占据市场优势。经调查发现,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联系愈发紧密,员工关系愈发和谐、融洽,企业、员工发展目标愈发接近,企业理念、员工价值观愈发相似,企业就会朝着快速、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应加大对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视力度,创设优良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上下齐心合力,实现企业及员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

三、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激励制度尚未健全

虽然,我国许多企业已将激励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模式、观念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具有很大的约束[2],激励制度尚未修正、健全,致使其存在着很多弊端,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企业员工得不到适宜的激励,导致其极度缺乏工作热情,严重影响到工作质量、效率,阻碍了企业的高效发展。

(二)员工竞争意识较为匮乏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关键原因,是企业员工竞争意识较为匮乏。企业员工薄弱的竞争意识,对有效施行激励管理工作极为不利。在这种环境下,激励理论应用的必要条件一竞争意识,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难以在企业内部全面施行。

(三)激励理论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企业没有立足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导致激励管理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与此同时,激励理论的作用、优势在企业管理中亦得不到充足的体现。在没进行科学规划之前,盲目利用激励理论只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更不会提升企业绩效。

四、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对员工物质方面的激励

激励理论施行最终的基础和前提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为目标,纵观所有优秀企业,其大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忠实员工。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员工在企业建设、运营过程中的作用、价值越来越明显,企业管理层对此亦越来越重视。物质方面的奖励主要包括工资、津贴、福利、罚款等[3],其能有效刺激员工,并激发其工作潜能,提升员工工作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全面、高效发展。为最大程度地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企业还可制定切实可行的薪资管理方法、措施,以获取企业员工的高度认同,提高员工对当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从而调动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重要节假曰,企业可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给予员工适宜的过节补贴,并依据员工需求发放适宜的福利;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可适当为其加薪。这些物质激励方式,都可以激发员工潜能,使其更好地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二)注重对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

给予员工精神层面上的激励,充分认可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感、满足感。通常,精神方面的激励主要体现为信任激励、尊重激励等[4]。与物质方面激励相比较而言,其起效、收效都比较慢,但其效果会更加持久、深刻。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员工,企业应高度认可、信任员工,以促进企业内部高效交流、协作,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创设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经调查发现,企业领导对企业员工的信任、支持,对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认真踏实、坚持不懈等)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注重对员工情感方面的激励

理论上,情感激励归属为精神激励,但其更加注重情感的交流,并在心理层面与员工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中对员工“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对于企业全体人员而言,其都会不同程度的在工作中体现自身情感。因此,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层应关注员工的发展,尽力为员工排忧解难,加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如,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员工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等的时候,企业应给予适宜的关心,并帮助其高效解决问题。这种情感方面的激励,有助于安抚、稳定员工情绪,并给予其强大的安全感,进而促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奉献。

五、结语

本文在分析激励理论内涵、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以及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激励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有效策略:注重对员工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激励,以期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马莉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宁邦.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80.

[2]王华灵,郭婉莹,王欣.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商,2015,(27):27.

篇8

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如果要谈中国的企业管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实在是非个人所能为的。我们想从管理最基础的根基上找上一两个基点试探性的探讨,希望能有所启发。

“国情不同”、“本土化”、“东方文化”等言词是我们常见的对一些企业问题的解释(比如ERP的实施)。可是倒底这个文化不同是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在华的经营少有失败者。这里面可能归咎于很多的原因,比如: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资金雄厚等。

“国情和本土文化”在目前中国企业中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积极意义:

让一部份经过市场洗礼的企业,认清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从而重塑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这一点在家电业、手机等行业比较明显(比如TCL、波导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手机战)。

消极意义:

它是企业拒绝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的“挡箭牌”;这一点在企业ERP的推行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要解开这种“中国特色”这种企业文化之秘,还得从管理的最基础谈起。目前,管理学在MBA教材也好,在企业的实践中也好,更多的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比如我们常说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技术等。在大多企业管理人的心中,自觉不自觉把管理当成一门技术,或者很有艺术味的技术,从引进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TQM、6西格玛、麦肯锡7S、波士顿矩陈等等)。很多企业相信这些技术可以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

西方管理学家可以,也有精力去研究管理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渡过了管理作为人文基础的阶段,在其社会也已经形成了较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但如果中国的管理者只是在西方技术层面学习和研究的话,恐怕难以承担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任。因为中国的企业变革是在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进行的,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演进是互相作用的。中国目前还在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人文基础建设上远远没有完成,甚至处于启蒙状态。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前提。否则,技术性管理方法的跟进最终只能是形式上的跟进,换些概念而已(这些失败的案例在国内已经不少),更有甚者,将失败归咎于引进的管理技术方法上(比如对ERP的看法,在国内不太认同的情况下,而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全都成功实施了ERP)。

这种管理的人文基础的研究和推进,国外没有,外国专家也没有义务来告诉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做。这只能是中国人自己解决。

如果从中国市场经济人文社会基础的缺乏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我国企业所出现问题并不那么高级的原因了。因此,认识中国的诸多企业管理现状必须从根本的价值观念上来看,要使中国企业真正融入现代管理的大家庭,必须在价值观念上形成真正的进步。

要做到真正建设市场经济基础的企业价值观体系,首先就是要将承认管理的人文本质,从市场经济的根本价值观而不仅是从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上入手,着手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基础。

我国人文的教育的落后,在社会层面上已经出现一些恶果,现在开始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等的教育是在为人文教育的落后补课。从城市到处写着的“不准”就不难理解企业管理的难度,以及所犯错误的低水平。因此,要真正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必须认识到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文而非技术。

二、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

只所以要用“启蒙”二字,是因为在企业价值观层面上,我国的现状基本处于传统价值的笼罩下,虽然企业管理从形式上和工具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现代企业的特点,但从观念的深处,仍没有质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而掩盖了这些陈旧的观念,更有甚的是,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将一些落后陈旧的观念反而贴上了现代化的标签。

我国是一个在一个没有商业核心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市场经济。举个例子,在诸多国有企业,至今仍把在长年在外销售人员视为对表现不好的员工的“惩罚”,往往是安排不了的员工让他跑市场去,这说明我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观念仍大有市场。在老百姓眼中,仍存在“无奸不商”的影响,一个奇怪的现象:广东是我国受商业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省,但相对而言,广东人做生意还是比较守规矩的(暂不用诚信二字),而“协议”对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地区来说,可能在观念中更多是一种商业手段而非规则。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中,做官自然有做官所遵循的规则,这个规则拿到市场经济中,可能会产生“不诚信”的误解。所以我说,中国更的企业领导可能还是以一种做官的思维在做企业。

所以建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体系,才是确保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真正融入企业的基石,才是我国与世界企业的核心差距。这个差距的弥补必须是一个痛苦和较长的过程。因此,处于刚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中国,企业管理的人文启蒙过程是任重而道远。

这里不再列举诸多处启蒙阶段的例子,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企业,即具备好的市场空间与机会,大量的聚集财富的机会,但财富的积累并不完全能代表自然的具备现代管理思想。因此,处在当今中国的企业家是即幸运的,又是最痛苦,幸运的是市场的机会,痛苦的是思想的洗礼与提升。为什么这些痛苦会落在企业家的头上,这是因为,企业家是目前中国最接近市场经济的人,是受市场价值观念挑战最大的人群。经常有各种讨论来论述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到一定的时候再以难以成长,为什么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空间总是有限。其实除开政策和体制的原因之外。企业人文思想的缺乏和市场价值观的没有确立,必须不会造就“基业长青”的企业。因此我国的企业更多的更象历史上的朝代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各领三五年”,朝代的兴衰自然系于明君的出现,而企业的兴旺也自然也系于一英明的企业领导。

这里说企业人文管理思想的启蒙,首先在于对企业中的人的如何认识,企业与员工、老板与员工究竟是什么一种关系的定位?这里不能不谈到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经典的财经理论已经告诉我们,企业是以利润为最大化为目的,争论点无非是长期利润还是短期利润。如果从社会供需均衡和企业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补充。这种观点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国家,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中国还是一个并未认可“契约社会”的社会环境。因此,这种观点在促进我国提高企业效益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影响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由于我国传统价值中人格的非独立性,和现实中企业与员工的不对等地位(对于大部分中国员工来说,工作的首要意义还是养家糊口),企业与员工不是对等的契约关系,因此,过度强调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价值取向,就造成了极端的只以利益出发的企业管理思维。这种思维与社会是以人们的幸福为发展的目标不相符。

2、我国现阶段强调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的阶段是对的,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人是没有理由永远定位在靠工资比外国人低来竞争的。国家的发展目的就是要中国人和世界上各族人一样,享受同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和成果。从世界产业格局的转移来看,成本优势迟早会各更落后的国家转移。那里我们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3、如果一个企业不行以企业的员工和股东利益的共同发展为目标,那么,企业的强大的持续的竞争力是根本无法保持。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股东的回报,也在于员工收益的提升。如果只偏重一方,至少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

因此,不论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回报来看,都有必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体系。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的启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观念的启蒙:

1、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的树立;

2、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3、 人为目的的观念的形成。

4、 法制意识的崛起。

三、企业管理的启蒙观念

1、市场与契约观念的树立

企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组织系统化运作的结果,切不可偏颇,认为只是实物生产创造的财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与客户交易,交易未完成之前价值是没有实现的,包括产成品一样,只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树立“企业价值是股东的资本投入、员工的劳动和市场的交易共同完成的”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价值的分配导向,而且价值的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树立市场的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分配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改革是难点和关键点就是分配机制的变化。而一个地区的价值分配导向也直接造成的人才的流向和经济水平发展区别。我们常说外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其实最重要一点就是带来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到目前为止,相对沿海和内地而言,最大的观念差距仍然是在分配的价值导向上。

同时,员工与企业是一种没有人身依附的契约关系,这也是正确树立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前提,至今为止,仍有不少企业以档案、户口等诸多与人身关系相关的条件在制约人员的自由流动。没有人员的自由选择和流动,自然人力资源不会向发挥最大价值的方向配置。企业和员工只有以自由选择、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为前提,才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人文环境,人的创造性和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由于我国长期的把职业与人身关系紧密结合,因此,不突破企业中人的依附关系的思维,自然不会真正的人格平等,自然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至今仍是制约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重要因素,企业在一点上犯的错误比比皆是,如果连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都突破不了,要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更是空中楼阁。我们说企业所犯的错误并不高级,正是这种不高级的错误证实了我国企业管理人文启蒙的重要性。

2、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这一点在很多企业也已经提了出来,而且写入了企业的文化纲领。市场经济的的有效性在于其交易主体的自主性,劳动者以劳动作为资源来参与市场交换时,其效率的保证的前提就是人的“独立”与“平等”。无论是从人的本身需求来说,还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企业中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创新”是当前企业常用的词汇,但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提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口头说说而已,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3、人为目的观念的形成

这可能是最难理解的一点,因为现实的管理教材也好,还是各种论坛会议上的精采演讲也好,已经把股东价值时时挂在了口上。“股东价值最大化”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而且也只能这样说才能博得企业股东的欢心。然而,无论是从实证的角度也好,还是从理性的分析角度也好,可以充分的证实企业管理中一个现象:“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行为淮则的企业,其生命力往往不如“以人为本”(这里的准则是指实际工作的,不是口号上的)的企业旺盛。

其实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员工是没有感情的,理性的工作者。如果其前提不成立,那么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然受到实践的挑战。于是,为了弥补这个前提,现实中诸多的培训师们又以弱化员工个人需求和情感的训练来对员工实行培训,而不是以真正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为目的。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培训市场中,“术”的东西为什么大受欢迎,而管理的真谛——对人性的尊重,却少有人提及。

4、法制观念的崛起

篇9

1.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要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业务起着掌控所有经营管理的主脉,企业开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的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会议上担当监督或者评价的职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会计领域的工作流程变化也是非常大的,现在的电算化操作取代了以往的人工入账,所以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经常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训,能够对新技术有详细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

2.加强法律风险的控制工作

每一个企业都要有其强硬的法律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管理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经济问题的发生。企业不仅仅要加强本国法律方面的学习,更要参考外国的法律战略,毕竟企业经济在逐渐的走向国际化发展。企业如果在法律管理方面不严谨,会给投资和经营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投资成本和风险,法律是具有非常强的领域性特征,企业要时常了解新的法律,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在进行更新的,企业只有跟得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的控制本企业的管理风险。

3.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掌控整个经营业绩、财务资金的关键,首先要设定正确的会计管理目标,会计管理目标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随时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更新。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要把会计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明,确立一个完整的监督体质,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及时完成自己的那部分业务,因为会计管理工作是具有连续性的,每项业务都要保证资产的安全,企业还要有正确的财务规划,节省不必要的支出成本,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信息要遵循保密的原则,但是个别企业业绩和资金流动信息需要披露给外界的除外。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资金流动效率,顺利完成资金周转工作。

4.制定解决纠纷的对策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发生了纠纷事件一定要运用合法的处理对策去解决,不可回避也不能用非法手段解决。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处理纠纷案件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需要设定专门的处理纠纷的部门,还要制定合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法律制度,并且要确定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让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都要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其次要保证案件处理的质量,在每一次上诉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和法律知识,凡是涉及到法律问题的,一定要严谨对待,在法庭时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证企业权益不受到侵害。企业要善于总结以往案件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预防纠纷。运营过程中的纠纷事件企业一定要重视起来,这关系着企业的长久发展,要加大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力度,保证企业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二、总结

篇10

1、传统业务模式仅仅依靠业务人员在各大市场中获取信息并进行业务处理,在地域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且会耗费大量业务资金。电子业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化的营销模式,能够轻易地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电子商务是国际化的,它为企业与国际交易平台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企业能够有效进行业务处理,并对市场信息及时响应,保障企业的市场范围是全球性的,客户也能够查找到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2、在业务处理手段方面,传统业务管理是通过手动分析计算出业务量、业务市场需求等内容,在决策上本身具有滞后性,无法快速、准确的针对市场上不断变动的信息做出正确业务决策。在电子业务管理中,业务团队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中往年交易信息,能够快速根据网络综合分析得出当下的市场状态,对市场上的需求量以及竞争对手展开分析,做出正确的市场决策。业务市场瞬息万变,只有通过科技的发展与电子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才能保障电子业务的顺利实施,企业管理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念,积极应用电子业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价值。

3、电子业务是企业进行业务管理在模式上的一项创新。这种创新改变了传统经营要素,超越了产品与技术的统筹范围,让企业在电子商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运用电子化手段来进行业务的处理。电子业务是企业紧跟时代的表现,也是企业在未来竞争中不被淘汰的保障。

二、电子业务管理的特征

1、电子业务具有网络化特征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公司产品到网上,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公司生产的产品,不需要进行实际销售商的推广,节省很大一笔资金。企业通过电子化的业务管理,普遍拥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这种不再通过第三方来运营的销售模式让电子业务不受到市场限制,且在销售定位上也能够针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调整。通过与顾客的直接沟通,业务在制定、修改、签订过程中能够让客户全程参与,加强与客户的交流。这种业务模式能够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让客户感受到公司对订单的诚意,加大签约的可能性。在订单生成过程中,由于一直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因此能够节约流通费用与交易产生的费用,在信息流动的同时也对产品进行了宣传,相当于做了免费的广告,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据统计,企业使用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在费用上只需要传统宣传手段的十分之一,但在宣传效果上是传统模式的几倍甚至更多。

2、电子业务具有全面化特征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特征,且企业只需要购买相应的服务器就能够更多的在网络上资源。传统宣传、销售模式中,企业通常需要租用场地来进行宣传活动,比较耗费资金与人力资源,且由于场地限制,并不能全面的向顾客展示所有产品。这种弊端一方面会让潜在客户流失,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宣传活动之前,受资金与场地影响必定会对产品有所取舍,这些取舍需要企业宣传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耗费大量人力。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的产品,并且在交易操作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页上自主选购产品,节省了人工介绍费用。企业通过网络来进行业务处理,能够将所有产品都到网上,并标明其特征、使用方法及优势等信息,让客户一目了然。在挑选好产品之后,客户只需点击购买,就能完成订单并付款。对于客户而言,能够全面了解该公司产品,并且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一笔业务,在节省了时间的同时还有了更多的选择 ;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全方位的展示产品,在节约销售费用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宣传力度与利用率,这种让双方都满意的业务模式必将盛行。

三、电子业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内部实现电子商务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与信息化的支持,内部业务的电子化是企业进行电子化管理的基本前提。要想让企业能够走向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订单,就应该改变传统业务销售模式,摒弃传统模式中“拿着订单找客户”的局面,将其转变为“客户主动找企业”的模式。这种转变需要企业实行业务的电子化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加以改进,整合MIS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 ERP 系统(资源计划系统),来达到企业管理的电子化。通过企业内部的电子化,业务订单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来完成。企业通过建立内网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些小型会议能够通过视频会议召开,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有效沟通,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公司决策告知各部门,让各部门主管能够更合理的安排工作。通过电子业务的运用,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

2、企业间的电子业务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业务在电子商务促进下的往来通常被称为“B2B”模式,这种企业间的业务更能够有效体现电子业务的应用水平。通过电子业务量不断增大,企业能够逐渐提高业务处理水平与市场占有率,在业务渠道上也有了新的扩展。对于一些中间产品加工企业而言,应充分利用这种模式,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中间产品的销售工作,确保企业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就目前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来看,仍旧不乏一些网络化公司与传统公司的合作。因此在交易上,这些利用网络进行业务往来的公司占了很大优势,在供应商的控制上也比较完善。这种情况会使得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不懂得运用电子化发展的传统企业将被市场淘汰。企业在业务管理过程中,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其供应链上的各供应商按照企业发展模式来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来保障与其他企业间订单签订后的按时完成。通过网络营销,企业能够向贸易伙伴提供更为先进的业务签订模式,节省了双方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与客户间的电子业务

这种业务又被称为“B2C”销售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电子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浏览、购买的平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销售模式。电子业务管理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功能 :

(1)提供企业需要的信息,满足企业在业务上的需求,为业务的推广提供广阔的信息平台。

(2)通过产品介绍及推广成功吸引消费者浏览,并提高其购买欲望。

(3)吸纳更多稳定顾客,并且可以通过让客户在网站注册的方式获取客户基本信息,作为日后推广及市场调研的来源。

(4)客户在网上选购产品的时候,会对产品有一定要求,这种个性化需求企业应该尽量满足,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贴心服务,增加下次购买几率。

(5)在订单下达之后,需要网上站管理人员进行快速响应,确保及时发货。对于一个订单,需要进行实时的跟踪管理,保障产品安全送达客户手中。同时,电子业务订单并非一定要通过企业物流或是第三方物流来运送,也可进行“线上挑选、线下交易”模式,总之只要能够保障消费者能够有效、全面的了解企业产品,产生购买欲即可。

(6)网上支付功能。客户通过在企业网站上进行产品挑选,在订单下达后应在线付款,这种方式可以让企业快速收回资金,保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四、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业务管理的优化

1、创新业务模式无论是实体市场还是虚拟市场“,赢者通吃”理论都是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竞争的法则。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型企业的生产、营销模式会很快被其他企业知晓并争相模仿,让电子业务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企业在进行业务管理时要经常改进销售模式,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管理组织网络化与信息化电子商务让网上交易取代了传统销售的线下交易,让消费者更为直观的了解企业销售的产品。因此在电子业务的管理上,要求加强网络化的销售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企业形象。

3、加强物流管理现如今,各大物流企业蓬勃发展,但是企业若是想要长远发展,保障货物运输质量,最好是能够建立一支自己的物流队伍,自给自足的进行货物运送。高效的物流是顾客下次购买的推动因素,而现有物流企业常因“货物延误运输”或是“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降低顾客的满意程度。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物流队伍,为电子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