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法范文
时间:2023-04-10 06:3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的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亨利·法约尔在本书中将企业内的活动分为六个大方面:技术职能、商业、金融、安全、财务、管理……主要讨论了企业管理职能方面的问题。作者对于管理的定义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职能由领导来行使,但是管理职能不等同于领导职能。
不同的公司,其规模和体量不同,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和一个几千人的大公司,同样的领导,所拥有的职能也绝对不同。小公司因为人少事多,所以每人所承担的职能是多样的。而随着企业规模逐渐增大,领导阶层的职能则变得专一化,领导阶层的主要职能变成了管理,而技术、商业、安全等职能则下放给中高层管理人员。而生产,技术职能则是工人需要掌握的。
我们深知,对于一个企业,其人员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层,对于一个企业,如何高效的发展,高效的管理。除了要使用高效的管理方式,还要使大家可以接纳该方式,那么对于员工的培训也尤为重要,所以管理者们不仅要自己拥有管理知识,更要让员工们对管理知识略知一二,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政策的执行能力。
社会组织的良好运行取决于某些条件,人们几乎不加区别的把它们称之为原理,规律或原则。作者所阐述的原则有十四条,我对其中最为感兴趣的就是“统一指挥”原则和“人员报酬”原则。无论何时,下属都应该只听从一位领导的。我也深知,如果两位领导对同一个人发号施令,而且两位领导的意见并不相同,这对于员工可谓是极大的折磨,因为两份工作是互相矛盾的,他无法同时完成。
我们再从领导的方面来思考一下这种现象:两位领导拥有一样的权力,或者在权力方面存在分歧,还有一种很奇怪的情况,就是两位领导是很好的合伙人,他们认为可以共同指挥,但对于下属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无论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双重指挥,这也是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一点。
忽然想到一句很俗的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也说明了一种现象:薪酬(可能)是决定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正确,高效的决定报酬的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将成本控制发挥到极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工人的付酬方式主要有三种:按劳动日付酬、按任务付酬、计件付酬。
对于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来说,例如BAT这些公司,其本质是按劳动日付酬,因为没有办法,也没有精力去计算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所以使用统一的按劳动日付酬方式;对于一些房地产、保险企业,按任务计酬是其主要的方式,采用基本工资加绩效的方式。完成的任务越多,报酬越高。但这种付酬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业绩好的员工可以赚到比那些业绩差的员工多好几倍的钱,员工之间可能会因为争抢业务而发生矛盾,这会加剧公司内部的不稳定性,计件付酬的方式大多被一些劳动力企业所采用,如富士康,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但是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是却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质量。对于工人来说,短时间内的计件付酬方式会提高积极性,但是时间一长,工人会变得缺乏动力,会开始“混日子”,由此看来,也不难理解为何这种付酬方式只适用于一些劳动力企业。
而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付酬方式是混合型的,这取决于每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即使是同一个车间的员工,有人是按件计酬,有人则是按劳动日付酬。
然后来探讨一下企业本身的发展。当我们个人要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好计划,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计划的真实价值,就是它能给公司带来的效用。对于企业来说,计划不宜多,一次只能执行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是包含了很多的部分,例如商业计划、财务计划、技术计划,计划之间应该是存在着关联的,用一句古话来描述,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大企业来说,遇到的情况是不可预料的,所以企业的计划不仅要包含计划之内的情况,也要尽最大可能去预料计划外的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应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大型企业的计划的绝大部分都是在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正确的预测可以使得企业快速发展,而错误的预测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例如当年如日中天的柯达,固执地认为数码相机不会成为主流,而胶片相机会继续占领市场,结果惨败,很快淡出了市场。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而一次的决策错误会在一两年内使得之前的努力化为泡影。
但是计划的制订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计划无连贯性,指导方针不断改变,这都是缺乏计划性企业受到的主要威胁,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即使是最小的影响也会使企业的发展偏离方向,而好的计划则保护了企业。
我们也遇到无数的企业存在着结构冗杂,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大型混合型企业里尤为多见,在这种企业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国资委等多种利益集团汇聚,形成了巨大的管理层。一个企业有很多的领导,这些领导都想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的发现问题,而缺乏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时,对于企业结构的精简和改革就变得尤为重要。
篇2
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每到录取季,考生们会焦急地等待着收到信封。所不同的是,他们除了会收到录取信,还会收到大学的拒绝信。因为美国的大学是自主录取新生,无论是否录取,都会向每个提交了申请的考生发送回信。美国的录取通知书和我国的大同小异,一个厚厚的信封里,是到该学校上学需要的资料和一封该校校长的欢迎信:“恭喜你加入。”而外表看上去薄薄的一封拒绝信,里面的内容却是各有千秋、大有看头。因为从这些拒绝信的态度、措辞里可以看出该所大学或校长本人的风格。而且会给读信的考生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不同影响。
由于报考的学校多,美国的考生们收到的拒绝信也会相应增多,他们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把这些拒绝信,在校园里张贴出来或是在网上晒出来。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学校是如何对待申请者的。
最铁面的回信
“申请我们学校的人很多,每个人都不错,可你没有排在前面。我们学校只能选择那些适合的学生录取。”
――贝茨学院
位于美国缅因州的美国贝茨学院,在全美学校中的排名不算很高,但是很有贵族气质。而该学院负责新生录取工作的领导威里・米切尔说话的口气也很冲。
关于拒绝信,威里・米切尔说:“我们只是没有通过某个人的申请,并没有把谁踢出去。怎么回信,还不都是一样?”他觉得录取新生的工作就是说YES或者NO,没有安慰申请者的必要。
读后感:
贝茨学院的拒绝信在网上被晒时,经常会招来学生们的一片怒吼。加州一个17岁的高中生迈克说:“看了这封拒绝信后,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被录取的原因,是自己太笨太糟糕。这就像是给心头压上了一块冰。”最冷酷的回信
“你没被录取。不要打电话来询问。所有的决定都是最终决定,不可能更改。”
――斯坦佛大学
斯坦佛大学今年的录取率只有7.6%,该大学录取办公室主任理查德・邵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杜绝申请人对学校决定的怀疑或起诉。
理查德说:“我们可不想官司缠身。而且就这样,还是会有人回头来找,去年有近200人试图寻求用法律解决,声称要告我们,真是麻烦透顶。”
读后感:
一个非常想进入斯坦佛大学的女生接到回信后,痛哭了好几个小时,她的母亲也陪着她一起哭。考生家长说,这样的写法很容易被理解成:“我们不想再听到你的任何消息了,你不行,不用费那个劲了。”
最乌龙的回信
“因为我们的电脑故障……所以你还是没被录取。”
――加州大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竟然向落选学生发了两次拒绝信。第一次是正常的拒绝信,可是该校在向被录取的新生发祝贺信时,一共发出了4.7万份,其中错误地包括了2.9万个未被录取的学生。结果校方只好再次更正。
读后感:
考生抱怨说:“让我们白高兴一场。但他们发拒绝信的时候,何以见得就不是电脑故障啊?”
最晕人的回信
一个厚厚的像装着录取信的信封里,却有一封拒绝信在最上层。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按照惯例,录取信里由于有学校介绍等内容,通常都是厚厚的一封信,而装拒绝信的是一封比较薄的信。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共有20个相对独立的校园,而该大学主校园在大学花园城。大学里负责新生录取的安・罗何巴克先生振振有词地解释说:“没错,我们的主校园没有收她,她还可以试试申请分校啊,寄给她分校资料并没有不对啊。”
读后感:
一个叫安的女孩收到这个厚厚的信封时,以为自己被录取了。可是打开一看,却有一封拒绝信在最上面。她数分钟内先是大喜过望,然后是冷水浇头,当即难以承受,晕倒在地。
最泄气的回信
“我们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你的家族在我校就读的传统到你这里难以为继。因为你不够入学的资格。”
――波士顿大学
波士顿大学的传统是很注重家族观念,如果考生的家里曾有长辈在该校读过书,那么这个年轻人将更受该学校的欢迎,被录取的几率相对更高。
读后感:
家长也有“罩不住”的时候。麻州17岁的罗伯・富拉何笛的爸爸年轻时就曾在波士顿大学念化学系,但今年的罗伯・富拉何笛没有上成该大学不算,学校给他的以上几句话更让他感觉无地自容,郁闷了很久。
最温暖的回信
“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学生进入哪所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未来4年中的成长。”
――哈佛大学
高等学府翘楚哈佛大学,估计今年的录取率只有7%。但是该大学历年来的拒绝信都被毕业生一致认为是最暖人心的拒绝。
读后感:
18岁的伊福琳・安娜・克露顿说:“我被哈佛拒收了,却没有感到苦涩。信中谦和甚至带着抱歉的口吻,不仅没有刺激我,反而让我觉得敢于向哈佛提出申请,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最有人情味的回信
“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你所喜欢的学校,在那里你套学习得很快乐,而该所学校会因为你的加盟而受益无穷。”
――杜克大学
该大学负责招生的克利斯多夫・古登塔格说:“我理解学生们的心情。4年前,我女儿上学前班被拒,我都很痛苦,更何况是经过各种努力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呢。所以我想我会尽力做到多一些人情味。”
读后感:
杜克大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们充满感激的赞扬。加利福尼亚州的丹尼尔・贝莱斯福特是收到杜克大学这样一封拒绝信的1.8万个学生之一。丹尼尔寄出了17份申请,收到了14封拒绝信。他说:“读了杜克大学的拒绝信后,我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申请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未被录取的学生。”
加拿大的拒绝信 很认真
“我们仔细看了你的成绩,发现你的数学有待加强,希望今后你会学得更好。”
――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
始建于1839年的加拿大蒙特爱立森大学,在今年向600位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发出的信函里,都有手写的答复。并认真逐一分析该考生的弱点和未被录取的具体理由。
这样的拒绝信让人心服口服不说。单是学校花在信上的时间和对每个申请者的关注,就足以令人起敬。
篇3
董凌霄
我有一名作文老师,她姓崔。她每个星期天都带着笑容给我们上课。她矮矮的、胖胖的身材,她虽然有一点老,但是富有童心,讲课很有趣,所以我喜欢这位老师,也爱上了她的作文课。
以前,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我对作文既害怕又反感,是她在我对作文彻底绝望的时候帮助了我。
她上课的时候,普通话虽说得不标准,但那幽默的谈吐非常有趣,这可能就是我爱上作文的原因吧!从开学以来,她教了我们作文开头、结尾的技巧,还系统地指导了读后感的写法。难怪有许多“老同学”的作文写得那么好呢?从此,我又恢复了对作文的喜爱。
篇4
曹文轩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湿润的空间。现如今,他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于是曹文轩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在1995年开始创作小说《草房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的记忆。不管你的童年的记忆是快乐的,还是悲惨的。不管你以后飞得有多高,有多远,你都无法忘记你的童年。因为童年生活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也许,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草房子》这本书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六年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事情。六年里,他经历过死亡的考验;目睹了少男少女之间纯真的友谊;感受到了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闪烁着的人格光辉。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这本书语句优美,情节跌宕起伏。读完全书的最后一个字时,就像看完一场精彩的电影一般,扣人心弦,让让人久久地回味无穷。让我最难忘的一章就是第九章:《药寮》。《药寮》讲述了桑桑在他六年级时,得了一种叫鼠疮的病。其他的医生都不知道该怎么治疗都说这病没治了。后来,就在他们一家快要失去信心时,有一个郎中告诉了他们一个信息,在省外,有一个医术高超的老医生,或许可以治好桑桑的病。
于是,桑桑和他的父亲日夜兼程,赶到了老医生的住处。结果,桑桑服了七天,就好了。让我最感动一部分,就是桑桑在生病时,在女教师温幼菊的药寮中,度过的一些日子。那段日子,是桑桑最痛苦的日子。但是,柔弱的女教师温幼菊,给了桑桑强大的力量,让他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这一章,让我感受到了,在死亡的面前,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为珍贵的。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有无限的感想。桑桑快乐的童年;油麻地镇人民的朴实,醇厚的风土人情;油麻地小学那帮纯真的孩子;以及那绿油油的稻田和哗哗的流水。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珍贵的。在人与人的关系日益疏远,情感日益冷漠的当今世界也是最珍贵的吧。就像曹文轩在最后所写的那样: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2《草房子》的作者是著名文学作家曹文轩写的。《草房子》是一本描写童年故事的书。书中的主人公桑桑是一个十足的捣蛋鬼,文章围绕它发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和友谊的美好。桑桑是油麻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
故事围绕桑桑发生,这谢小故事使桑桑接受了人生的启蒙的教育。书中有许多使人刻骨铭心,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有能够反映童真的趣事,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桑桑有一个同班同学叫陆鹤,因为他她是一个光头,所以别人都习惯叫他秃鹤。
秃鹤的光头光得透亮,白天总是闪闪发光的,所以他的同学怀疑这颗头晚上也会亮。如果想摸秃鹤的头,就得用东西来换摸的机会。渐渐的,秃鹤觉得自己的头很宝贵,就戴上帽子,谁也不让摸……
这本书里不仅有这样的趣事,更有催人泪下的故事。
其中有一件事最让我感动。在药寮中桑桑患了绝症,桑桑的爸爸桑乔为了治好桑桑的病四处寻医,看到这里我被感动了,我默默地为他祈祷。过了一段时间,桑桑的老师带着药方来给桑桑治病,没想到桑桑的病被老师治好了,桑乔非常感动,泪流满面。这一刻我又被感动了。就这样桑桑度过了六年,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捣蛋鬼了。
《草房子》这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形象地描绘了“秃鹤、纸月,白雀、艾地、红门、细马等书中的人物形象”。这种写作手法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桑桑的童年,仿佛和桑桑一起度过了他的童年,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童年是我们记忆最深的地方,也是我们快乐最多的地方。让我们好好珍惜我们的童年生活吧!让童年永驻我们心间。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3在假期,我读了一本曹文轩先生的名著——草房子。这本书反映了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我被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故事里有一位主人公叫桑桑。他曾把碗橱改成了鸽子窝,偷家里蚊帐做渔网捕鱼。
他的生活如此的拮据,但他的童年却充满了乐趣、充满着难忘的`回忆。记得他也曾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裤、戴上棉帽,成为校园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正与现在的我们成为了鲜明的对比:现在的我们渐渐失去了同去,假日里补习班排的满满。我们曾多么渴望桑桑那样的生活
还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人物就是细马。他是邱二爷和邱二妈从江南领养回来的孩子。可是他们的房子被冲走了,养父也不幸地患癌去世了,他明明有逃避这个选择,但他却艰苦奋斗,努力赚钱,给养母盖了一座房子。杜小康也是如此,他放弃读书,去和父亲放鸭子。我想,这都是因为这都是由于他们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用他们还稚嫩的肩膀扛起来家庭的重任。这让现世纪娇生惯养的我重新反省了一下我自己。
在陆鹤身上我懂得了,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最好的解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读完了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
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再次回味书中的人物,我越来越觉得羞愧。我想我应该像纸月一样拥有纯净的美、像陆鹤一样拥有执着、倔强的美、像杜小康一样拥有勇于承担,坚韧无比的美……在生活中,面对挫折不退缩、微笑着面对生活。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4《草房子》一书中,有许多经典人物,有的调皮、有的可爱、有的活泼,有的勇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孝顺的——细马。
细马是被邱二爷买来的。在邱二爷家被洪水给冲垮时,邱二爷就得了病,细马从此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样:让羊在学校里乱跑,去骂别人、打别人……,邱二妈挑不起负担,细马便帮起了邱二妈。一天,细马又去砍树根给邱二爷治病了,这天正下着大雪,许多人都没出家门,都怕冷,唯独细马,他一个人去砍树根。桑桑跟细马是好朋友,桑桑见细马去砍树根,便也跟了过去。他俩刚到一颗树旁,结果这棵树下都结成了冰块,细马为了给邱二爷治病,便蹲在冰块的面前。
双手握住斧头,咬着牙,锁住双眉,使劲向冰块砍去,结果冰原封不动,细马便越来越使劲,可冰却只裂了一个小口,桑桑也去帮忙,但他使的力气不大,没有砸破,细马越来越着急,一不小心把手给划出了血,血好像在手里呆久了,便顺着他的手,一直流到了雪地上,把雪白的冰染成了鲜红鲜红的!桑桑叫他不要干了,不然血会越流越多的!可细马却当成了耳边风,继续砍冰,我一愣,细马怎么这么傻呢?非要去砍冰。
而且现在又是冬天,伤口碰到了冷空气一定非常非常的疼,毕竟你是小孩嘛!挖到了一根树根了后,细马又对这一根树根精挑细选,他把烂掉的削去,只要好又新鲜的,挖完了一大筐树根,我好想看见他的手都冻成冰淇淋了,他不停地发抖,外面的世界虽冷,但他却暖暖的。一回家,他便给邱二爷熬药喝,我仿佛看见,细马一手拿着药汤一手拿着勺子,他先舀了一勺药汤,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自己的嘴边,吹了一吹,再用嘴巴碰了一下,感觉不烫时,再给邱二爷喝,这样反复地做,我感觉细马好像成了一位大人一样,正照顾着生病的晚辈,希望晚辈快快康复似的……
温暖,让他们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再畏寒……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5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
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领悟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期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向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下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咱们:苦难来临时,咱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期望,微笑应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篇5
一、设计多层次性作业,突现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正是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性,认真对待个体差异,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所在。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可给学生设计如下练习:1.抄写或背诵课文中优美词句;2.模仿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绘一处景点;3.模仿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景点。这样阶梯似的作业由易到难,给了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既给一部分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尝到“跳起来摘果子”的快乐。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突现体验实效性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环境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陈至立部长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实践型作业就是旨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来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出现。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适应个性心理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们语文作业设计首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将听、说、读、写与演唱、游戏等融为一体的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的练习。
例如,学完《月光曲》,不同学生会对不同的侧重点表现出兴趣,爱好音乐的孩子会对《月光曲》这首曲子产生浓厚的兴趣,急于听一听这首中外闻名的曲子,教师可让他们自己去找贝多芬的《月光曲》来欣赏,甚至带到课堂上。而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会对盲姑娘的克服困难、向往音乐的精神产生共鸣,这些学生老师便可激发他们学习盲姑娘,写写读后感,并从现在起利用课余时间,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满足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还有的学生喜欢《月光曲》中描写的场景,觉得读起来富有感情、韵味,教师便可让他们配上《月光曲》,自己去朗读,去体会这一奇特的景象。这样的作业,各类型学生得到了满足,而他们又互相交融,潜移默化,在不经意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突现语文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性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把《只有一个地球》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把主题活动表达出来,此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拓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有的学生把自己最感触的地方背诵下来;有的撰写读后感;有的走访或上网查阅有关环保与地球知识,撰写环保倡议书;有的进行环保与地球知识绘画;有的制作宣传标语进行宣传。这样既培养的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五、设计研究性作业,突现能力拓展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实际,多设计一些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并能让他们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研究性作业。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前,为使学生情文相通,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阅读大量有关总理生前的动人事迹,达到情感的共鸣。学了《意想不到的灾害》后,让学生去探究世界上还发生过哪些意想不到的灾害,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这不正是学习语文的真谛所在吗?
六、设计灵活性作业,追求知识发展性
1.扩展阅读。如学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这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阅读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更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有关四大名著的读书交流会或其它主题活动。我们在学习完巴金的《珍珠鸟》,可以读读他的其余作品,更可以读读其他作家的同名或同类作品,我想这其中让学生充分阅读的意义是远大的。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 ;良好;自觉习惯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good habits of self
Wang Wen-ying
【Abstract】Self-study habits are formed through repeated training an almost automated process of mental activity. Good self-study habits, it refers to thos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consistent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law and the law of self-study habit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strengthen the progressive training steps.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 Culture; Good; Conscious habits
什么是自学习惯呢?它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良好的自学习惯,则是指那些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否则,就不能圆满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改革任务。根据我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认为,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六种自学习惯。
一、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认真阅读的习惯
阅读,一般指看(或者读)作者用书面语言写出来的文章,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意义,即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这些都是以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为载体的。因此,阅读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潜心思考,透过符号理解意义。那种有口无心式地阅读是不能达到阅读目的的。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共同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开掘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它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巩固程度,它能促使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形成技能而转化为能力,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
因此,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五、及时复习的习惯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为此,及时复习是巩固知识的必然要求。
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已经遗忘了的知识,就要花费很大力气。如生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六、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篇7
2022精选关于《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总为自己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知识的重任,更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回想自己从教的十三个春秋,我经常自问:我对得起这份职业吗?对得起这些孩子们吗?听过很多教育专家的讲课,也拜读过一些教育专著,李镇西老师教育我们要做最好的老师。咋一听,似乎有点矛盾了,当我再深入的读下去的时候才明白“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读到这里,(读书笔记 )我想起了这两年来,我参加了多次镇上和教研片上的比赛活动,每次我都全力以赴,也自信的以为结果会很理想,可是偏偏别人的成绩总在我之上,我埋怨过,迷茫过, 为什么成功总是与我擦肩而过?别人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为什么我的缺点就那么让人不能接受呢?一次又一次的结果还是如此,我必须学会反思:别人不是只纠着你的缺点不放,而是你要让你的优点成为一种强大的磁场吸引他人,当然也要尽量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没有别人的成绩好就是自己还不够优秀,应从自身多找原因,少埋怨他人”!我时刻这样告戒自己。通过我自身的努力,在本学期的两次比赛活动中,虽然没有夺得冠军,但我和最优秀选手的成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甚至只差毫厘。我真实的看到了自己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就是我的成功。虽然和那些名师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多么难啊!记得我把这个班从学前班带入一年级时,来了个叫吴雨珊的留级生,她并不是个因调皮捣蛋或者愚笨而让我头疼的学生,每次上课发言都很积极,可是她从不做作业,每次考试都考零分或者个位数,最让我头疼的是还经常偷东西。班级成班率很高,班内锁事本来就很多,每次还要处理她的事,她还不改,刚开始确实有点心浮气躁,后来她的妈妈来学校看望她几次,每次母女俩见面都是眼泪汪汪的,问明情况之后,我才知道,她是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归父亲抚养,而爷爷奶奶对她又非常苛刻,非打即骂,也不给她零花钱。雨珊看见别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钱买各种各样的零食吃,也特别想吃,她又不敢向家里要钱,于是就学会了偷。听到了她的不幸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不管她的学习成绩如何,至少我不能让这个如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将来走上歧路,我要挽救她。于是,我每天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多找她谈心,给予她慈母般的关怀,我还建议她的妈妈存了一些钱在我这儿,让她有需要的时候计划的来取,一年多来,再也没听过有人说她偷别人东西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从前走路喜欢低着头的她,现在活像一只快乐的小鸟。爱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正如李老师所说的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我要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2022精选关于《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我人生当中一直会遇到很好的老师,他们一直鼓励着我,引领着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想倘若我没有遇见这些老师,我就一定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或许之于他们来说,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最富声名的名师名家,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对我所从事的教师这个职业多了几许浪漫的情怀,拥有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曾经有一个长者告诉我:“如果一个教师他对于自己的职业只是拥有简单的热爱,那么他永远成为不了真正优秀的教师。他应该懂得做教师的艺术,并且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当我读完《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对于长者的话豁然开朗。是的,任何一个出色的教师,他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生动的老师。
在我的记忆里,我特别喜欢我初一时候的英语老师,虽然她只是和我们相处了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要被她教过的学生就一定会对她永远难忘。她很漂亮,朝气蓬勃,应该属于时尚的女子。她的英语课特别的活泼、轻松。在那个还依然比较保守的年代,她就经常让我们在英语课堂上进行情境表演,带我们一起学唱各种各样的乡村英文歌曲,教我们学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甚至还瞒着学校悄悄地带我们出去进行野炊这样的户外活动,将我们的英语课堂搬到了公园、野外。直到今天都让我回味不已。我记得在她教我的时候对我说将来以后可以考北外。虽然,今天我没有走进北外的大门,但是我却一直非常喜欢英语学习,并且延续至今。
一个优秀的老师他一定是孩子学生年代最崇拜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感染到他的学生,甚至可以影响这个学生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他是我的哲学老师,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直到今天,我已经见识过很多很多优秀的人,但是我依然以为他是我所见过最出色的才俊。
一个师范生能够在师范学习当中被这样的老师所眷顾并不能简单地用幸运这样的字眼来概括。那个时候他经常会推荐各种各样的哲学书给我们阅读,然后我们会像朋友一般轻松地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他常常说如果将来你想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师,你就一定要懂得一点哲学。我今天之所以如此地喜爱上古典音乐也是他对我的深远影响。
他的课堂的教学永远是那么的生动和打动人心,让人觉得那就是诗,那就是画。我还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开过一堂非常感人的公开课,他坐在下面泪流满面。他告诉我一位好的教师的课堂不单要打动自己,更要打动你的学生,那才是精彩的课。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鼓励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力量。在我刚刚成为教师的时候,我就曾经被这样的力量所鼓舞,并且迅速长大。他是我的第一任校长,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辈子感动的恩师。因为没有他我一定不会对我的工作如此的自信并且热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很自卑,总是上不好课,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业。但是,他总是在我很低落的时候鼓励我,告诉我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个职业。
当我内心徘徊的时候,他就会告诉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当我出去比赛的时候,他也总是对我说无论比赛成绩如何,我都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就是这样的鼓励,让我有了对做好这份职业的信心和勇气。虽然,我早已离开了当初的学校,我们的校长也已经成为了另一个学校的校长,但是每当自己遇到困惑或者挫折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问一问我的校长,我的兄长,我的朋友,然后我总能够获得坚持的力量。
最好的老师,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但是他们却一定是生动的人,他们会用他们的激情、责任、魅力、追求……影响着我们,甚至一生,然后他们就成了我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就是我心中对最好的教师的理想!
2022精选关于《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范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是学生惰性强,提不出问题。二是老师惰性强,即使学生提问题,老师也不愿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为这样备课难度大大增加,还不容易控制课堂,影响教学进度。所以长期以来,课改喊了很多年,课堂真正的自主学习并没真正落实,大多沿用结合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层次,不敢正在放开。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看到了“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这一章,很有启发,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说真正有用的问题应从学生中来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但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面对这种现状,第一,这就需要老师“逼”,甚至达到“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地步。老师别怕麻烦,也别嫌问题幼稚而杂乱,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会提问。第二,要教会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有些课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在看似明白晓畅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于不疑处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不疑处”多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学生如果具备了这样深入探究的思维能力,即使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的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其实就是尽可能地紧扣教材训练内容的问题。除了让学生找出有关字词句障碍,我一般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思考,进而发现问题。一般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是什么?继续对结构是怎样的?记叙的详略是怎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小说: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散文:形是怎样散的?神是怎样聚的?文章的构思如何?议论文:中心论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语言特色。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时,李老师还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这四问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篇8
一、多读。多读有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要博览群书。高尔基说:“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的书越多收获可能越大,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张学生用长假时间看“长文”――名著,平时上学期间看“短文”――杂志。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至少读一本杂志,我向学生推荐了多本杂志,学生自由选择。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利用寒假、暑假、五一、十一等几个长假时间,多看世界名著,每个长假至少看一本名著,学生已经看过的名著有《复活》 《家》《春》《秋》等。学生看的书长短结合,深浅相融,开拓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其次,要选好有益的书多读。美文要精读,精读的第一步就是要反复读几遍甚至是几十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有的文章甚至更多,我常给他们讲不读三遍不动笔。多读是基础,读得愈多了解得可能更深。
二、多批。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读书贵在有疑,有疑方是学。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有疑惑就要有探究有思索,有思索才会有获得。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多思考多品味多做批注。如:从修辞上品味语言的精彩,从写法上体会构思的精妙,从立意上揣摩思想的精髓。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边读文章边思考: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在什么时候可以借用这种优点?哪些地方不太好?你觉得该怎样改?这些思考要求学生写旁批,想到多少写多少,想不出来的存疑,再读再解惑,直到弄懂弄透为止。我常说:读书不动笔等于白读,旁批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学生刚读书的时候我做了硬性规定:杂志上的每篇短文旁批不得少于8处,名著上的旁批不得少于100处,而且旁批要分散在名著不同的地方,这些要求既可以督促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又可以检查他们的读书情况。
三、多议。古人云: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可见找合适的人进行探讨,能够集思广益,加深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要提高阅读的效果,就要多同教师和同学探讨、交流。在探讨之前,每个同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要求是:除了做好上文的旁批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尾批,这种尾批要依据文章的内容和长短的不同提不同的要求,读杂志上的短文,我要求学生至少写100字以上的尾批,尾批的内容有共性要求也要有个性的解读,共性的要求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归纳文章的主旨。读名著这一类的长文章我要求学生至少写1000字以上的读后感,读后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个性化的赏析。在做好这些准备的基础上给一个单位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
四、多记。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这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精读,细心地读,对于精华的部分要多记。多记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多摘抄,将好的段落好的文章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并进行简短地赏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二是多背诵。对于摘抄下来的内容都背诵下来,厚“记”才能薄发。记得越多吸收的营养也越多,效果也越好!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05-02
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写作这两项能力还较差,成为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针对农村学生阅读量小、面窄,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我平时注重学生的合作阅读、自主练笔,并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狠抓阅读,加强积累,为学生学习好语文铺平道路
1.从培养兴趣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改变“老师要求我读我就读,老师不要求我读我就不读”的被动状况,实现由“要我读”向“我要读”的巨大改变,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向他们讲述历史名人、文学家、诗人学习语文的动人故事,讲述当代作家们的写作历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生齐动手,最大限度地搜集阅读材料。学生有阅读的兴趣,积极性高涨,但是农村学生的阅读材料缺乏,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阅读的要求。为此,我给班级订阅了《写作导报》、《语文周报》、《创新作文》等报刊,同时要求学生每人订一份阅读材料,并在班内轮流阅读,力争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大阅读量。
3.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为学生展示文学才华搭建平台。我对阅读课进行精心的设计,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朗读大赛”“成语背诵赛”“成语接龙赛”“古诗词背诵赛”等等,通过比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课真正发挥其积累、展示、交流的作用,达到以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
4.及时检查、审阅材料库。学生的自觉性是有限的,老师的检查督促必不可少。我一直倡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摘录、积累,但如果教师不检查,这项工作就会很难落实。于是笔者让小组长每月批阅一次学生的记录本,并且在评价表中填写评语。教师再进行抽查批阅,这样促进学生由被动积累向主动积累转变。此举使大部分学生积累了精美词语、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唐诗宋词,材料积累的质量较高。
5.以课本为媒介,强化课堂阅读。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由于教材课文的典范性,课堂上我将精读、速读、品读、朗读、默读、齐读、小组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熟读或熟读成诵的目的。
6.课前五分钟材料识记常抓不懈。语文日常积累包括摘录和背诵,将摘录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材料,就需要识记材料。如果教师的要求和鼓励引导到位,那么学生课前的材料识记肯定会形成习惯。
7.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阅读。语文阅读还包括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图书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在听广播、看电影的过程中注意一些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平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活动,然后再交流,以扩大阅读面,增长见识。
8.拓展迁移,创立新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创新。扩展是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者创作思路前提下的一种创作活动,一般含有延伸原文内容、谈心得体会、写读后感等;迁移,主要指阅读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包括仿句、仿段和创造性写作等训练项目,也包括比较同类内容在不同文章中的写法的异同,鉴赏吸收更高明的写法;创新要求学生不是有意识或有目的地进行模仿,而是把一切知识性的东西、技能性的东西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二、常练笔,把材料识记同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勤观察、常记录,掌握第一手的素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包括诸多方面,我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景,记录新闻信息,并用平实的语言及时记在练笔本上,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批阅,充分发挥练笔的作用。练笔是将生活素材与语言材料巧妙结合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形式优美、内容真实感人的文章。练笔本的批阅主要以教师批阅为主、小组长批改为辅的方式。通过批阅,筛选出优秀练笔,在班内宣读,鼓励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并让其他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对于练笔质量较差的学生,可先让其模仿优秀范文练习,慢慢向自主练笔过渡。
3.练笔突出个性特征。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而文章的特色也就不同。但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出现了相似之处过多的情况,对此,我大力倡导在写作中力求突出个性。我把重点放在作文指导课上,挖掘学生写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鼓励。这样,写作较好的学生更有信心,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写作的状况有所改善。
4.指导写读后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他们非常渴望自己努力的结果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来展示“才华”,如课前让学生开展“演讲”“美文欣赏会”等,如此一来,学生的练笔得到了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提高了练笔的热情。
5.课后布置练笔内容,并定时交流。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其练笔写作;给学生几个词语,让其在练笔中运用;给学生一首诗、一首歌词,让其在文中运用;给学生一句名言,让其合理运用;给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写作形式,让其模仿练
笔……然后,在下节课前抽样择优宣读,这样既加大了学生练笔次数,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篇1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黄韫彦浙江浦江县浦阳一小五(6)班
上帝赐予了我们耳朵,倾听世界的一切;上帝赐予了我们嘴巴,说出细细动听的话语;上帝赐予了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观望着所有的美景……
可是,海伦·凯勒,在她出生只有19个月时,病魔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让她的童年不同于正常人,她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寂静无声的世界。
于是她的父母请来了莎莉文老师帮忙教养这个特殊的孩子。莎莉文老师用手势传达信息,不断启发海伦学认字母,她终于明白了一些字的意义。接着,她开始凭触觉读盲文书,她把手放在凹进去的字上,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母的奥妙。她感觉到世间万物都是要靠自己感受的。
莎莉文老师教她发音,她努力扭动嘴唇却发不出一个音。经过不断地努力,她终于会说话了。虽然经常有发音不准的情况,但她还是认真地尽力发准每一个音。
就这样,在她六岁的时候,开始了漫长又艰难的学习之途。这个过程非常地艰难,但海伦·凯勒并没有放弃,坚持着学习。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海伦生命的顽强。
之后海伦学会写作了,家人常常为此兴奋不已。不久她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从此便闻名于世。
是啊,连一个又聋又哑的人都能那么顽强,那么我们又怎能懒惰,连一个残疾人都比不过?要是只给我们三天的光明,把每一天都看作是光明的最后一天,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海伦·凯勒那种顽强的上进心,值得我们学习!
指导老师王月芳
家长评语:
开头一段以排比引入,感受真切,写法新颖。一、二两段形成对比,把正常人的拥有与海轮的残缺放在一起,突出了海伦的遭遇与不幸,引出了小读者对海轮的同情,对海轮的苦难的理解。中间部分,用简洁的文字回顾了海伦的成长事迹,具体感受到了海伦的顽强,写得细致,有条理。结尾部分以反问形式强调,又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向海伦·凯勒学习的决心。文章紧紧扣牢感受“海伦·凯勒顽强的生命力”这个中心,结构严谨,主旨鲜明。本文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小读者阅读感受的真切,将正常人和残疾人的对比,就奠定了阅读者的阅读的情感基调,也使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了海伦·凯勒顽强精神的洗礼。
能读懂海伦·凯勒的顽强,作为孩子的家长,已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