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3 18:3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生物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生物学科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复习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业成绩。通过刚结束的高三一年的复习经验积累,我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阶段时,提前计划好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备选好学生手头资料的学生易错的练习题并可以将原来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进行改编,每节课复习过程中穿插相关习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内容结束后再做与此节知识有关的综合题从而达到将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教学中将各个小节内容复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将复习的本章内容正确区分各个调节方式,我让学生自己先做好总结再让学生完成下面试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摇?摇?摇?摇?摇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或?摇?摇?摇?摇?摇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摇?摇?摇?摇?摇。
(3)由上图可知,?摇?摇?摇?摇?摇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免疫 记忆 (2)神经递质 (3)神经―体液―免疫
而在二轮复习阶段时,将生物学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四本书的知识内容上找联系进行知识的大综合,力求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在学生完成习题和试卷的基础上,通过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落实的效果。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适当地加以改变。可以将教师讲改为学生讲之后再由教师讲;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容量大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时,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例如,在复习必修三种神经调节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出了这样一道题: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与分布的控制很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摇?摇?摇?摇?摇来实现的。
(2)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摇?摇?摇 ?摇?摇。
(3)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如何变化??摇?摇
?摇 ?摇?摇。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摇 ?摇?摇?摇 ?摇。
(4)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与静息时比较会?摇?摇?摇?摇?摇。
答案:(1)载体(或“载体蛋白”、“离子通道”)
(2)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Na通过细胞膜迅速内流
(4)增加
从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来看,得分率很低,错误出现最多的是(2)问中学生回答成“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有位坐在讲桌附近的学生还给我拿出课本询问:“动作电位产生时K通道难道不是关闭的吗?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关于动作电位在苏教版《稳态与环境》P28有如下的描述:“当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结果形成局部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对于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K如何变化没有做描述学生遇到此问题都认为在刺激神经纤维时K不会外流,他是对教材内容作出的错误的推论。实际上钾通道一直都是在开着的,也就是说K一直在向外“漏”,只不过在受刺激视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增加,而对钾的通透性增加的缓慢一些而已。这就是采用了让学生先看书再做题找到学生的缺陷从而解决问题。我相信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上的这段文字,教师提出该问题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道题的错误也就很容易避免了。
三、改变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优化课堂教学
换用另一种说法,即高效率复习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都采用教师从头至尾一讲到底,而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给学生自己加工、梳理、消化知识的时间。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知道课堂是舞台,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鼓励他们每天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传授必要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包括记忆方法、试图绘图方法、概念的区别方法等。这些对生物学学习都很重要,一旦领悟掌握了学习方法,那就如虎添翼一般就可以让生物的复习事半功倍。
篇2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3.熟悉考试说明。开始教学前,我给组员每人一份去年高考纲考,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三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高三生物本身的复习教学而言,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是按章节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阶段则可进行专题复习教学。
专题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a体系专题。例如:①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 ②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 ③生命的自我复制和进化系统; ④生物与环境系统。
b实验专题。例如: ①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c、题型专题。例如:①曲线坐标题解析能力的培养;②图形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的培养;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d、热点专题
以上专题教学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各专题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专题教学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复习阶段要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生物复习的思路的角度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X形式中无论任何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 为此我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 本学期主要进行的是第一轮复习,主要以能力的培养为主。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高三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CO中毒原因的解释、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篇3
关键词:生物复习 新课程理念 试卷讲评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72-01
进人高三,生物全面进入复习阶段,生物训练频繁每周都有训练题,所以试卷讲评课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课型之一。教师对试卷的讲评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显得非常重要,既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为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思路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老师为了省时和加快教学进度,对时间讲评课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核对一下答案、分析一下分数了事,这样就会失去了试卷讲评应起的作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是不利的,这样高三生物复习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定要抓好试卷讲评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试卷来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这是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一条高效之路。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讲评,提高讲评效率呢? 近年来,本人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对试卷讲评课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其他生物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摸索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仅以生物试卷讲评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实践。
1、讲评试卷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
生物训练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试题题量非常大,我们学校每次周末训练的题量都是基本确定的,选择题有40题,非选择题有4至5题 。可以说题量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这就为试卷讲评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逐个去讲,费时又费劲,而且教学效果不好,很多学生都心不在焉。所以在讲评试卷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讲评试卷之前 ,自己要认真分析试题,做到心中有数,那些要讲,那些要详细讲,那些不用讲。然后再有生物课代表用一本专门的记录本来记录每次考试班上每位学生要求要讲的试题,这样综合起来就是这张试题的所要讲的题目,一般不超过一半,这样所讲的题目都是有代表性的试题,大大提高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2、上好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还要对试题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变式讲评。
变式训练是生物试卷讲评课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手段,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生物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获得,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一些典型题目我们不但要重点讲解,而且还要延伸,因为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而这些题目中又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律,若只是就题讲题,必定会造成多数学生在听讲评时心领神会,但是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又是一团雾水。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挑选寻找它们的合适的变式训练题目,进行训练巩固、拓展深化、整理归类,达到触类旁通、催生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下面这个试题时,我就出了两个变式训练。
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变式训练1】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变式训练2】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
A.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 B.需氧的异养细菌
C.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 D.单细胞真核生物
3、上好试卷讲评课,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来讲题
一般的试卷讲评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拼命的讲,学生在下面认真的做笔记,看似不错的课堂,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生好像是听懂了,但是下次碰到相似的题目还是会出错。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法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个人就尝试了来学生来讲题的方法,发现效果很不错。但是在学生讲题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做法:在讲课的前一天晚上,就要告诉生物课代表那些试题要学生上课来讲解,然后由课代表分配试题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做到心中有底。接着上课有学生来讲解,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非常积极,一位学生在讲,其他的学生也认真思考,主动发言,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构建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最后本人再对学生的试题进行点评,表扬可喜之处,指出不足,进行归纳和总结
4、上好试卷讲评课,还要渗透“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理念
生物学知识相对与其他学科更零散,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背了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内容,所以做起题目来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生物学科的知识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讲解生物试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相应的知识点和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方法,达到生物教学的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试卷讲评课既要从学生、试卷组成方面去分析,也要从教师自身的教法方面去做反思,这样才能作到有的放矢,以追求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过程中要摒弃不讲不放心而满堂灌的做法,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的复习。
参考文献:
[1]封其毅. “我”的课堂“我”做主―构建高效的生物评卷课 [J] .中学生物学,2009,25(10):15―16
篇4
【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率
传统复习模式首先进行概念与规律的梳理回顾,然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最后布置练习与作业。在这种“堆积式”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错位的。教师全程控制着课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重复,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探索,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生物复习模式一直是广大生物教师关注的教研课题,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将“学案导学”模式应用于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是保姆,学生是记忆的容器,课堂中教师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学生只是听众、观众,只有静态的、隐性的学习,没有独立思考的活动,在这样复习思路的引导下,学生在复习中将复杂的生物知识孤立僵化,死记硬背,缺乏知识的整合和多角度的分析问题,不善于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缺乏合乎逻辑性的思考,在面对高考全新的试题常表现为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而“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知识立交桥”。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应用
2.1 “课前活动”学案指导课前预习:首先:教师应对考纲、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并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其次: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2 “课堂活动”一学案指导课堂学习
第一、指导课堂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所遇到的问题上,此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第二、精讲与总结。绝大部分问题可以经过学生讨论而解决,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解决。一是适当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参与,适时的点拨,或是对于个别问题交由学生,教师适当点拨,这可以起到深化讨论的效果。二是精讲: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这种方法处理,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进程确定精讲内容,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触类旁通。
第三、训练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主要为历年的高考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选择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练习时间可控制在1c
15分钟左右,数量不宜太多。可安排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也可通过投影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然后再作简要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能力升华。
第四、课堂小结。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案进行学习小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基本的规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3 “课后活动”学案指导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为了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在本专题的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在题型设置等方面还能怎样考,怎么应考,真正将知识内化、融会贯通。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达标训练,有针对性的精选少量的习题,进行一定的检测,教师要收缴批阅。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使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做出调整。
3、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分析
笔者通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实验后实验班的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习成绩与对照班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4、启示与反思
同时笔者在实践教学应用中还体会到,要想用好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4.1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改变原有角色,变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为学生情感的反映者、学习知识的咨询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变讲为导,努力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在自学、质疑、议论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开窍,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消化知识。
篇5
[关键词] 高三生物 分块分段式 习题模块 时间段落 教学有效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生物复习课中经常使用的课型,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和运用率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法指导,进行知识的漏补缺的重要依据之一。一堂恰到好处的习题讲评课,能发挥其梳理知识、纠正错误、开阔思路、训练思维、熟练技巧、规范解答、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作用。为切实提升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效率,改变习题讲评课上普遍存在的教学设计随意、讲评结构不清,满堂讲评、盲目讲评、消极讲评等问题,笔者实践探索了“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教学范式。
一、“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的架构
(一)依据与思路
最早的分段式教学法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最先提出的,他创立的“四段教学法”,由其弟子席勒加以完善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再后来由俄国著名教育家凯洛夫将其改造,成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五步教学法”而影响世界。这种“五步教学法”最大的弊端是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致命处在于,这样的模式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是以“教为了学,教学生学”“以学定教”“学生主学”等理念为指导,将一节课所需讲评的习题进行分组整合成不同模块,将一节课45分钟按不同模块进行分段分层讲评,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问、自主纠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点拨与引导,以实现试卷讲评的有效实施,进而避免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二)概念的界定
“范式是指科学家或研究人员审视他们领域的方式及其在本领域内进行的操作活动”。根据库恩对科学领域内范式的界定,教学研究的范式被推知为:在教育共同体内,教育研究者对教学领域内公认的问题和理论本质研究所持的一种共同的信念或看法。而本研究“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中的“分块”,是指把一节习题讲评课的总教学内容(即课堂上需讲评的习题),按一定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成几小块内容进行讲评。凡是按合理的方式放在同一时间段一起讲评的习题组合,即是课堂上的习题模块。比如在一张“6+3”的生物高考模拟卷中,把与调节有关的内容组合成一起讲评,这一组合就称之为一个习题模块;把学生错误较多的内容放在一起讲评,也可以成为一个习题模块。而“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中的“分段”,是指在整节课中完成每一习题模块所需要的讲评时间,也可以理解成整堂试卷讲评课的时间结构安排。
(三)“分块分段式”讲评范式简述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分块分段式”习题
讲评范式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即模块与目标、段落与时间、方式与方法。模块与目标是指教师对精心整合或重组的每一个习题模块的讲评所需要达成的复习目标,它反映的是“讲评什么”与“要达到怎样的讲评目标”的问题。 段落与时间是指每一个习题模块安排在一堂课的哪一个时间段进行讲评,大致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它反映的是在一堂课的“哪一时间段讲评”与“讲评多少时间”的问题,体现了习题讲课的时间设计与讲评的效率如何的问题。途径与方法指的是教师事先对于各个习题讲评模块的讲评途径与方法的设计,它反映的是“怎么讲”“由谁讲”“采用什么方法讲”的问题。“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框架详见右上图。
二、“分块分段式”讲评范式的操作策略
(一)习题模块的重组策略
对于一堂习题讲评课习题模块的划分,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组合策略:
1.根据生物习题类型进行重组
如根据选择题、非选择题或图表题、实验题等题型,将需讲评的、有助于解决学生解题中一类典型问题的习题,组合到同一个习题模块中进行讲评。比如将一份试卷中会出现典型错误的几道选择题放在同一个模块进行讲评,以解决学生在解答选择题中出现的知识不实、审题不清、知识混淆、思维定势等不足。
2.根据习题涉及的知识进行重组
比如在一份高三生物综合测试卷中,可以将涉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定律、特异性免疫等习题,分别划入同一个习题模块中进行讲评,当然这具体还需根据测试范围与教学内容情况来确定。
3.根据习题的解题方法进行重组
比如为解决如何解答曲线分析类、图形信息提取类、遗传概率计算类习题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可将其中涉及同一类解题方法的题目归入一个习题模块进行讲评。比如对于生物图形分析题来说,教师可以在讲评此类习题模块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中的内容,从中获取解题信息,要善于抓住图形关键处,最终突破解题的难点。
4.根据学生解题的错误进行重组
根据学生解题错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进行划分。如学生对于涉及“免疫调节”的习题错误较多,那么就可以把涉及这块教学内容的习题组合成一个模块,或者把涉及此内容的一道习题拓展成一个模块进行讲评等。
(二)段落时间的分配策略
至于一堂试卷讲评课中时间段落的划分方法,这并无一定的规律,由于不同的习题讲评课所讲评的习题内容、班级实际、题目难易、知识目标与要求不同,因此,习题讲评课中每个时间段落的教学时间安排,必须事先有个预设。
由于试卷讲评时每一个习题模块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教学目标与要求的不同,因此每一习题模块的讲评段落所需的时间安排肯定也不同。通常一节课的一个时间段讲评一个习题模块,时间大约化费12~17分。如果习题难,学生错误率高,讲评时所需分析的知识疑点、盲点、难点多,则所需讲评的时间长,反之则短。
例:在一份《细胞分裂》专题训练卷中,根据习题类型,将该专题练习卷分成以下三个段落:
第1段 18分钟,进行细胞分裂基础知识易错部分的习题讲评。
第2段15 分钟,进行细胞分裂简答题部分的习题讲评,包括细胞分裂各期图形、曲线图形的分析与讲评。
第3段12 分钟,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设计题的评析,知识的归纳、总结与提升。
(三)讲评途径的设计策略
习题讲评的途径,通常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确立是教师先讲评,还是让学生先自主纠错再讲评,或者是边讲评边纠错,或者由学生们相互纠错与互评,这课前都必须进行预设。由于讲与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为了教学生学,因此习题讲评课上教师绝不能“以讲代学”。
笔者通常采用的试卷讲评途径,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方式:
1.教师主讲式
(新课改背景下已较少采用,在试卷题量多时也可采用),即教师按试题顺序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率高的习题分析得详细些,试题有所拓展,少量试题学生回答。
2.学生主讲式
(如“6+3”高考模拟题,题量少,且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通过采用此法),即是每道试题都先让学生讲解,讲错之处,也由学生指出,学生不能解答之处,再由教师讲解,并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
3.互动参与式
(此是一轮复习与专题复习时常用的讲评方式),习题讲评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参与完成的,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式的讲评,也可以是师生进行交互式讲评,通常先由教师简要分析试卷中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接着让学生自查,然后同学们相互讨论疑难,最后将未搞清的试题汇总,在教师点拨下与师生共同参与下进行释疑。
4.教师重点讲评式
(此是接近高考时常用的讲评方式),即是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各试题的得分率,并就其中得分率低的几道题,作详细的分析和拓展。中度失分的试题只作一般性分析,得分率高的试题未作分析,个别学生通过课后解疑解决。
(四)讲评方法的选择策略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三生物试卷讲评中,选择恰当的讲评方法,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通常一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常会用到多种教学方法 ,以下略举几种:
1.解题指导法
讲评试卷时必须依据学生们的答题情况,渗透学法指导与引导解题技巧,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排除干扰因素、深挖隐含条件、分析题型的特点等,让学生逐渐把握答题思路与技巧。
2.加强联系法
将试题内容与教材知识相的联系,将试题中涉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将相似知识、易混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将生物知识进行前后联系等,这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在纵横联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发挥试卷讲评的最大功效。
3.强化训练法
对类似于图表分析题、遗传分析题、计算题、实验题中的易错点、生疏点,采取一题多练、变式训练等灵活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三、“分块分段式”讲评范式的效果分析
经过近二年高三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以为“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具有以下优点:
(一)分块分段讲评,使习题讲评更清晰简约
“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是从学生解题实际情况出发,对已经训练与批改过的习题进行重新组合,分成不同的习题模块进行分段分层讲评,聚焦了知识的错点与疑点,使习题讲评重点突出,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诊断问题、查漏补缺、培养技巧,提升能力。“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精心考虑了讲评课的时间段落分配,使每一堂习题讲评课的任一时间段落中都能有效完成一个习题模块讲评的教学任务,使试卷讲评更关注教学时间的预设,更关注讲评课的教学时间细节,使习题讲评课更有计划性,克服了习题讲评的随意性。也就是说,分块分段讲评,使得习题讲评设计精细,内容简约,过程清晰,扎实有效。
(二)选择合适途径与方法,使习题讲评更富实效
“分段分块式”习题讲评,是在认真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基础上,对习题进行重组分块而进行的讲评,讲评时要求教师能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客观点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评析、指导与鞭策作用。讲评时重在激发思维,澄清问题正误,因而在巩固学生知识、促进查漏补缺、总结反思、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功效,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近年来笔者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积极践行“分块分段式”习题讲评范式,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避免了“炒冷饭”的枯燥与乏味,教学质量位居同类学校前茅,深受学生、家长、学校的满意与尊重。
参考文献:
篇6
一、注重考试内容设计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考试大纲》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行动纲领,点明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标准,《考试说明》为教师和学生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教师在复习考试中要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设计考试内容的针对性。
以生物教材必修一为例,教师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在考试内容中注重涉及以下内容:
1.注重考查肽键数、失水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氨基酸数目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分子结构、功能、合成和相关实验,及其与基因工程的关系。
2.注重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联系等微观功能,并联系细胞代谢和跨膜运输。
3.注重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量转换和与环境的联系。
4.注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考查,以及细胞图像、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教师在设计相关考试内容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复习中有所疏漏的地方,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考试题目设计的针对性,也便于学生有效的复习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注重试卷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混淆的知识点既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感觉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地方。因此,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反馈的难以区分相似知识点和相近内容的问题,教师可以构建图表,将相似或相关知识点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关联,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
例如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种群和物种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以如下表格的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种群和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注重考试后的分析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
考试结束后,教师要对试卷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分析。教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切忌就题论题,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孤立,也不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多方面的思考,如此题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和涉及的内容有哪些等。教师要通过这样的途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使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和反思,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知识点相互串联并加以正确的运用。
例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常常在N元素的作用方面出现错误,教师在分析相关题目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N元素为中心,对其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温习巩固。N元素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1、蛋白质――组成元素C、H、O、N,多含有P、S,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氨基中,氨基决定了蛋白质具有碱性,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了蛋白质分子;2、核酸――组成元素有C、H、O、N、P,N元素存在于含氮碱基中,可以形成核苷酸,进而形成核酸分子,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ATP――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含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4、组成叶绿素的主要元素之一,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总之,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考试和教学的关系,以考试将生物知识点系统化,从而帮助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应凰 高三生物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不可小觑[J].学园,2013,(02)。
篇7
为了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总结都需要用心去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三7班和8生物课,作为重点班的教师,我加倍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通过去哈几次学习,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利用白板和教室四周的黑板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选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例如:1234题考查了细胞、分子、免疫的基本知识,如第31题考查了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每次模拟考以后,根据模拟卷的特点和学生卷面的解答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五、努力做好后进生和尖子生的辅导工作。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如7班的魏元宏同学,各科成绩都不错,学年第一名,但生物成绩非常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根据每次联考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成绩89分。7班方炜同学,每次联考总是错选择题,经过分析是存在心里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有改观,最终生物以90分的满分成绩获胜。
六、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生物学科教学,作为毕业班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高三教学要出成果,因此,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于高三年级学生来说,开学初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比传授他们的学业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开学初和每周一上课前时我尤其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讲几句简单的激励性语言,同时关注他们上课听讲的状态,发现情绪不对在课上及时提醒,或者我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由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我针对学生好动的特点,将新课中的重点学习和难点突破安排在前,将训练评价和上节课的练习纠错等学生必须动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后,从激发兴趣入手,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除此以外,我运用恰当的赞语、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方法,对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
二、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电视、网络中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让学生在讨论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如教学过程时,多设计一些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让一学生代表进行评价,若还有争论,再请另一个学生进一步评价,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创新的火花和合作的习惯
4、认真制作符合学情贴近生活的课件,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
5、提前进行高考模拟题的训练。
每两周安排一套高考模拟题的训练,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以免学了必修3忘了必修1等前面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提前进行模拟训练,了解高考题型及把握考试时间和提高考试速度。
6、每节课都设计了“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
我将近两年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地的高考题中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试题分类整理到“课前小试”和“课后大练”中,让他们了解高考题型,了解高考考纲,同时通过化整为零使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并不难,因而对学习充满信心。
7、制作知识点普查表格,让学生了解自己知己知彼,并且老师从中找到该花时间和精力的方向。
由于前两年已经采用了新高考,现今有了参照,因此我根据20__年的高考考纲,将考点按照教材顺序制成表格,要求学生对照考点进行填写自己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之前我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整理并且印发给学生。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
1、鼓励参与。
高三年级的学生仍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提问、帮助回答和鼓励性点评相结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即使回答错误不要立即指出而应该通过引导启发促成其回答正确,经过多次机会学生参与的激情就有了,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
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以上是我在这学期的点滴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们乐于学生物,从而使教学相长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8)、(11)班的生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下功夫,积极探索变式教学法,使之更适合于学生,力争把高三生物教学抓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备课,完成第一轮复习。
我认为夯实基础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解题效率和分析能力不可能提高。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基础知识,把握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认真细心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用其来指导课堂教学。其次,尽量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同时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课外知识的补充,减轻学生的负担。第三、生物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总结归纳而来,应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难点知识的设计问题和解决,将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体现出来,可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要下功夫挖掘基本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其实质,可以举一反三,真正达到“源于书本,高于书本”。
二、在课堂中下功夫,提高复习课效率。
1、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重视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不一定要墨守成规,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三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 裂、减数分 裂和无丝分 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通过精选往年海南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生物术语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学生也容易在这方面丢分。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揣摩,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
2、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
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书本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是必须的,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石,处理不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第一轮复习必须非常扎实。但是,复习可往往让学生感受到仅是课本知识的重新再现,出现厌学或不学的情绪,以致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不牢,到进行分析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又运用不起来。另一方面,老师也感到复习难度较大,上课没有什么新意,全是陈旧知识的累积。因此,在每月我们都有一个小的模拟考试,试题全来自于近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原创题,全都按照章节编排,通过考试和考后的精心讲评,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点,让学生能不断拓展思维。
三、积极参加市区的教研。
在教研过程中,市区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对教学方向的明确,为我教学做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及对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很好,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的恐怕就是升学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本人,从本人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本人,充分肯定本人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律地控制本人,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本人,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本人的素质。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我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把握存在一定的缺陷。
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我对高考考试的技巧仍然存在很多的困惑,这方面需要今后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理科班生物教学,作为第一次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不小。现将高三年级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高考的脉搏,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由于每年的高考理综合题都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按照一般规律来说,生物学科的试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认真研究以往的试题以及大纲和考纲的变化,对指导高三的复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高考,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材料,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了07——09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生物试题,并精选了部分试题作为考前训练题,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和对高考题的认识理解,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复习内容、进度、和教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基本上按教材的顺序,将选修内容的相关章节作为对必修知识的扩展,编排到必修相应章节内,避免学生认为一轮复习就是高二课的快速重复,产生厌烦心理。另外我们注入新的教法:课堂上以问题——知识点——典型题为主线,构建知识网。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采取学生总结讲解,集体讨论,教师点评,纠正、重点强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常规,扎实搞好高三复习工作。
加强作业批改和小考的反馈检查工作,从作业中和小考中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搞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本学期我除了与同备课组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了作业的检查和批改的力度,因为有时中间隔几天才有生物课,因此我采取每天都留一点作业的做法,量不多,但求精,重实效。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每天都复习生物课的习惯。有时我们批不过来,就着重检查学生做没做,也对学生有一个促进的作用。二是加强了小考,目的是进行滚动复习,因为学生负担较重,许多学生复习后面忘了前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备课组以小考的形式进行复习,每次课前考查的内容都是以前学过的,以便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也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几乎每天都要选题,粘贴,复印,还有就是每上一节课后都要批改小考卷,并进行讲评,以便解决小考中暴露出的问题。三是加强了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和自习期间,能够经常深入班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由于作业量的增加,学生每节内容暴露出的问题得以被及时地发现,在自习课期间,及时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四、注重联系新课标,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一个高层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学习角度作为实验题命题原则也是课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注重联系实际;二是注重培养图表分析能力。通过图表分析的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相关知识的整理联系的能力,它通过一些科学实验的数据形成相应的数据表格或绘制成数学坐标曲线图,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如何从图表图象中抽取生物信息,注意整个曲线曲线表达的生物学含义,曲线的的升降变化原因,还要注意给出的相关条件之间以及与整个题目的联系,注意区别给出对照曲线的变化含义:是增加了,降低了,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就是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新进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联想、分析、综合、迁移,理解生命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反思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反思自己半年来的高三教学工作,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加强或改进:一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调动每一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服务学生的思想理念,把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二是要及时研究高考动向。
要多关心高考,研究历年高考题,认真研究高考考纲,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搞好高考复习工作。三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在基本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四是要善于教学创新。问题的设计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设计,要善于打破常规,开阔学生的思路,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五是要始终坚持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善于用生物术语表达问题,用生物学的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0__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希望自己在新的起点上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三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学好生物其实并不难,我们如果找到行之有效方法,那就不难了。在我们的学习中我觉得至少要我们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为什么很甜?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3、学会思考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4、学会研究生物问题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调查当地环境污染的种类(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调查当地某种常见遗传病的规律,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规律、原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5、学会记笔记
篇8
关键词:一轮复习 导学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05-01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所谓“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进行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内容一般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问题研讨、典型例题分析、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再由课堂教师精讲的方式完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1 导学案教学的优点
1.1 能增加学生复习的目的性
由于导学案是课前就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就有据可循,避免了盲目看书,不知道看什么,做什么的现象。学生可以从导学案中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上课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由于导学案的存在,学生会熟知教师教学的一些相关环节,所以复习就会有一定的目的性。
1.2 能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中会有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同时,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拾起遗忘的知识点。这样就避免高三一轮复习中学生对知识什么都不会的现象,对于教师来说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在高三复习中,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和针对性的习题,这样就更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行,提高课堂效率。
1.3 能够给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
导学案中有相关的习题,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反馈。教师在批改的同时,就能够及时知道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三复习的实效性。
2 如何设计导学案
2.1 要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三一轮复习重要的任务就是夯实基础,所以有很多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争取知识点的全面性。这样的学案很难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所以笔者认为有些知识点不一定在导学案中出现,但是学案中一定要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很好的设计。比如生长素生理作用一课的复习中要突出生长素两重性的知识重点,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根、芽、茎的曲线,并列举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两重性中的低浓度促进生长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意思。
2.2 要考虑学情,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同样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工具,它的服务对象也应该是课堂中的主体―― 学生。所以教师在高三一轮复习中设计导学案之前必须转换角色,不要关注怎么教,而是关注学生怎么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设计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学案,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在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在高三一轮复习中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复习。教师设计学案的时候常常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绘制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这样就会增加难度,学生会不知道怎么画,怎么下手。如果教师设置一定的层次学生就会觉得容易。首先可以给出几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让学生排序。其次让学生数出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和DNA数目。最后让学生根据各时期的数目绘制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无疑后者就是站在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去设计导学案,使知识的难度大大降低,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
2.3 要注重知识和技能
生物学科每年的高考题都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交代知识点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让学生知道考什么。然后要设计针对行习题,让学生知道怎么考。如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曲线(见图1、图2)。
图2是学生熟知的有丝分裂DNA的数量变化,而图1和图2只有纵坐标不同,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设计问题(1)图1AB段和图2AB段形成的原因;(2)图1CD段和图2CD段形成的原因;(3)图1CD段代表的时期。这样学生一看到这样的试题就会先看纵坐标,然后解题。巩固知识点的同事又熟知了这样题型的解题技巧。
2.4 要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
生物学科知识比较零散,系统性差。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记住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充分关注知识分类和习题的归纳总结。比如降到同位素标记法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们找出高中教材中所有用到此方法的例子。学生边找边形成认识,课堂教师归纳总结的时候,学生就会加深印象。这样的归类总结会使零散的知识比较好记忆,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复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可以用学案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归类,并且给是学生以答题技巧。这样就会使学生做题的时候能够根据题型作答,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总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够给予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帮助。当然要想设计出好的导学案,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导学案。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使其设计的导学案淋漓尽致地发挥作用,实现导学案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思考
每当步入高三,复习任务接踵而来,作为高三生物教学的同仁们都很清楚,紧张有序的大一轮复习之后的大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不但布置给学生相对比较多的作业,而且还有集中的训练、密集的考试,这样习题讲评课就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课型。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对答案时有的学生唉声叹气,有的学生兴高采烈;分析习题时,教师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学生漫不经心,懒得动脑动手;再次做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效率很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课堂教学更科学、更高效?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学经验,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以往习题课,总是按照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的顺序评讲剖析,这种方式从表面来看,似乎顾及到了全班各个层次的学生,毕竟从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不管简单还是复杂的题目,都有学生做错。某些学生发生的问题,在另一部分学生看来可能不成问题,难于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尤其难以引起哪些自以为毫无问题、作风浮躁而又学得不扎实的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讲评成为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呢?我尝试了这样一种评讲程序,在试卷评改好后的基础上,把习题课分成四部分。
第一,反思内化,自主纠正(约8分钟)课前将答案发给学生,对于出错率较低,一般知识性的错误学生可通过查阅教材、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此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错题原因,是知识没记住,还是表述不清、书写不规范引起,还是方法不对。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因为这是后面小组内讨论的重点。
第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约14分钟)按照分好的4-6人学习讨论小组,由组长负责。讨论时,老师先提出要求,指出重点谈论的问题和时间安排。重点讨论的问题一般是:1.自查不能解决的问题。2.优秀解题方法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促进智能发展。3.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其对应的知识点;对这类题教师可组织典型错解实例“展览”。供学生比较鉴别,让学生评论争辩,在争论中澄清认识,掌握知识。4.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5.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6.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此过程中老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讨论,了解学生讨论的总体情况,尽可能全面掌握学情。
第三,精心讲评,完善自我(约8分钟)经过讨论后,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但总会有个别组的个别小题有问题,这时就让有问题小组的代表发言。发言完之后,请没有问题的小组来解决问题。如果解答问题的小组发言者不能解释清楚,则再找其他小组来解决。有时即便解答者发言清晰,解释也正确,老师也应征询一下问题组的意见,对答案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接下来就是教师的讲评,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在分析学生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借题发挥”,找出学生在理解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进行方法指导。如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等。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切题,如何才算完整的叙述、规范的表达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还要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把相关题目需要扩展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评。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创新,对某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的起点进行提问。这种训练立足基础,不刻意求难,学生感到别开生面,饶有兴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能活跃起来,课堂效果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篇10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反思档案,鼓励学生从课堂中寻找反思点,加强思维过程的反思,重视同伴交流反思,以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解决问题;学习方法;习惯培养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个体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对学生而言,反思既能帮助自我归纳总结,又是一种提升学生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也指出:学生通过反思学习,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特别是进入高三生物总复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高中生反思行为薄弱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随着年纪的变大,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学生问题意识普遍不足,造成学生反思行为薄弱;笔者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不敢提出问题。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疑惑,但怕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提问价值,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问;(2)不想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课堂没有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又缺少交流和反思,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使他们不想提问题;(3)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课堂缺乏给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不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没有反思的习惯,导致学生不会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反思行为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人们积久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以下是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反思习惯培养的一些做法:
1.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反思的档案
高中生对自身学过的内容和知识还不能做到自觉地反思。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具体的反思材料,建立学习反思的档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描述自己的反思过程。反思档案内容可根据年级而定:如高一、高二学生,可以是练习册、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反思表等与课堂有关的资料,高三学生可以是课内外收集到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自我小结、个人学习心得体会等等。学生通过建立反思档案,能促使学生平时更加重视反思。
2.鼓励学生课堂上寻找反思点
在课堂上进行反思,是反思性习惯养成的最重要一环。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的,教师要把问题提在学生需要反思处,要带着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能力的目的来创设问题情境,并结合学生的问题,逐步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反思。初中生物课,大多数学生不够重视,学生对原有知识的认知体系往往理解不深。高中生物课上,必然会涉及一些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旧知识的认识,对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把握程度等。当学生思维受阻、或认知上发生偏差,课堂上可以在关键点上给与学生引导,并在语言评价上予以激励,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进行补缺补漏。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节时,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再联系思考初中知识中还有哪些需要继续探究之处,如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如何吸收光能,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被一步步发现的,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场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并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些重要概念和重要的生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
3.鼓励学生对学习思维过程的反思
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生有疑点,才会激发反思。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生理过程时,课本介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项生理活动。接着引发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同学们的交流和探讨,学生们发现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为其他物质,二是在植物体旅游了一圈,重新回到植物体外。然后再设问,“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能吸收水分少点呢?”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如果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同伴互助交流反思,这样的反思效果会更好。交流反思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鼓励学生有意识观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习惯,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能给同伴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三挑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