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3-04-02 23:0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评课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中语文;试卷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学教育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厌学。学生在幼儿园时应是非常好学的,小学时是比较好学的,但是到了中学高年级,尤其到了毕业班,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只剩下对某些功利的追求,而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因此人们开始倡导生本教育,生本即“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师生在教与学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自然真实,轻松和谐。那么生本课堂是否能适用于高中试题讲评呢?笔者对高中语文试题讲评课做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传统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传统讲评不分主次,没有针对性。讲评试卷教师不知道学生最想知道所以然的题目是哪些,更不知道学生作答时的思路。只好漫无目的地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喋喋不休地一直讲到最后一题。因为教师讲评试卷时只就题目而讲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不进行解题思路、方法的引导和灌输。学生需要教师重点分析的题目,教师却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老师从头讲到尾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讲评的真正目的,效果是事倍功半。
二、生本课堂试卷讲评优点多多
1.生本讲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讲评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和舞台。
2.生本讲评课堂强化学生答题意识,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生本讲评课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必然激发积极的思考,从而去关注周围得高低分学生试卷的答题特点,并总结得失及其规律,有助于强化学生答题意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生本讲评课堂具体实施
生本讲评课堂主要由小组分工、诊断剖析、学生课堂展示、教师点拨总结四部分组成。
1.第一个环节小组分工。教师把整套试卷按题型分成与班级小组数相等的几部分,将试卷各部分分工到组,各小组还可以将承担部分再细分到人。各套试卷讲评让每组分担的题型以此类推,轮流坐庄,争取一学期下来每组都能对每种题型讲评一次。
2.第二个环节诊断剖析。诊断剖析分为自我诊断和小组诊断两部分。
①个人自我诊断。
小组展示之前教师指导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认真分析试卷各题及小组分担部分得失分和“应得分”情况。“应得分”不是试卷上的满分,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数。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表现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答题时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以及考试技术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即自我评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的任何评价意见,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才能指导学生产生新的学习行为。其次,学生认真地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具体的反馈信息,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时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自我评价具有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功能,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②小组剖析诊断。
小组有针对性统计分担部分答题的得分,统计小组各题的最高分、最低分、全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一般的,若全组平均得分低于此题满分的60,则说明此种类型的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小组展示时应予重点讲评。
试卷讲评的诊断,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调整学习方法,校正复习方向;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度和效率。
3.第三个环节课堂展示。可根据分担题型特点、试题难易答题情况,学生自主选择展示形式,例如作文题一般从审题、立意、拟题、素材名句、开头、结尾、范文几方面向同学展示,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演示文稿或素材短片。
有些试题的条件隐藏、综合度大,学生往往很难判断其错误的原因,在课堂展示上要重点展示小组剖析诊断问题的详细讨论过程,包括题意的挖掘、得分点等,让学生自己领悟究竟在哪个答题环节上出了问题。
4.第四个环节教师点拨。试卷讲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讲一个题目而窥知整个类型试题的方法技巧,所以就要把各类题型的答题基本思路明晰化,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应根据课上小组同学对试题的分析和对错题的统计,尤其是根据学生在分组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要视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反应适度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补充,并归纳此类题型解题思路和要点,最后进行巩固训练。
总之,试卷讲评也是一种艺术,需要许多方法和技巧,它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本讲评课堂模式,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提问评价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提问与评价直接反映了合作的理念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承载着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与基本理念,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败,是广大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和教学突破的焦点。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够接受、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且提问的形式要科学合理,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把握住一个“度”的原则。同时有了好的提问也需要相应的评价行为,只有二者合理配合,才能达到一节课教与学的统一。
一、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高中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普遍性与代表性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师生互动,有大多数时间成了“乱动”或“不动”,这种合作学习开始变形。《语文教学通讯》中有这样一个材料: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针对此类情况,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使大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考虑提问普遍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示范性,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思维水平较高的题目,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彩的答题能产生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2、层次性与量力性
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序。按照这样一个序,教师能节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能够视不同情况,做出灵活的变动,可以重点突破,从重点问题入手,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下面就从对提问顺序的设计的角度,来谈一下教师提问应遵循的层次性与量力性。
首先,有的课文本身的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其次,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
3、和谐性与计划性
和谐性,是保证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和谐非常重要,教师提问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切不可生硬、牵强或模棱两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敢于大胆答题;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趋同性,以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乐于回答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回答,允许学生有插话的机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而且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给予肯定,相信和谐性很好的课堂教学,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要有计划性,绝不能信口设问。每堂课应当围绕教学的目标,扣紧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出一个个准确、鲜明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与层递性,每堂课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结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方法要灵活,不拘一格。
三、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课堂提问方法很重要,课堂上教师提问方法正确得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对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问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撮取几种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介绍一下。
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2、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3、暂时搁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个灯谜,暂时不揭谜底,让猜谜之人煞费苦心地反复琢磨,给学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这样,一旦以后揭开谜底,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很长时间不会忘记此问题。
4、深挖激趣法
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如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
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
在语文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有的问题的答案要有统一的标准,有许多问题的答案不应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现在许多还未定论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我们从许多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答案有一定的期待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放任自流,而不整理不归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这种做法在许多条件下是不正确的,教师应明确:答案的虚化和不清晰并不等于多角度的理解。
对于我们现在还无定论的许多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问:“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封建礼教。”有的回答:“是祥林嫂特殊的遭遇。”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教师不应彻底否定哪一种观点。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因为中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方法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些不带任何消极感彩的中性词语。通过有效的评价,相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陈旭远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冀平 《语文教学与学业评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篇3
摘要:新课改环境中,普通高中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这样将有利于我们对当前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理论模式和实践操作状况的反思,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本文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评价 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评价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该理念能否落实和实施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于能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应该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评课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评课为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涵盖了他评(另外的老师、教育专家、行政领导等等)还有老师自评(课后反思)不同类型。课程标准非常关注教学反思及其评价,编订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评课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从评课思想方面存在着缺陷及不足。
(1)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从评课环节内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观点,也就是提问人次多多益善,部分老提问人次当成了衡量教育过程的重要指标,所以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提问,没有掌握提问时机、提问内容,造成提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问,没有为学生留下反思的余地。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问题要具备相当的深度及广度,存在明显的思考价值,并非所有学生均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应当有目的的安排思维误区,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展脑力激荡,推动学生产生系统的了解。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部分评课者制订了硬性指标,要求老师从教育过程中讲课时间应当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通常提到的“精讲”,并非时间层面“量”的定义,而是更高层面的“质”的定义。
2、评价标准上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性”问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往往将总结性评价当作重点,主要是在老师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相关评价,没有关注评价自身激励影响。
(2)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适应性”问题。国外的先进理论,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地区,所以,从评价过程应当避免全盘照搬,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改正,以提高其适应性。
(3)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情境化”问题。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情境性,所以在各个课型、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3、评课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仅仅强调听,没有强调评。部分领导频繁听课,不过无法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开展评议,同时无法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听课变作了表面工作。
(2)敷衍了事评课。通常情况下为表面评议,仅仅指出好的地方,忽略错误的地方。表扬多,指出问题少,评课中发言人少,评议过程同样非常简略,评课没有闪光点。
(3)平淡肤浅。在听课结束之后,不能发现突出的难点,在笔记中无法有效展示,仅仅粗略指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
(4)面面俱到。在评议过程中评课各个角度均有所涉及,但不具备侧重点。我们应该按照听课目的还有课型,还有学科自身明显性质进行侧重。
4、评课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1)趋中心理误区。通常提到的趋中心理主要表示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希望能够合理的控制彼此的差距,往往集中在中间水平,来产生心理平衡。
(2)从众心理误区。首先从评课过程内,绝大部分人产生了比较一致的观念,即使一些人存在其他观点不过还是选择“随大流”。其次从评课过程内因为部分专家及领导的问题,造成一些评课者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3)求全心理误区。部分评课者能够在潜意识中降低期待标准。通过这可以发现,此类“高标准”、“严要求”将不断下调课堂评价标准。
(4)成见心理误区。即为听课者原来因为展过听课活动,还有通过一些途径发现执教者原来的一些信息,产生了比较模糊的印象。所以始终通过此类成见进行评价工作,显而易见的,将明显阻碍评价水平及评价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笔者从任教学校内部开展调查研究,在化学教育活动内实施考察,同时与多位老师、学生还有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不管是评价理论的分析人员或是实际操作人员,均应在化学教学过程内不断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讨论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手段来推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所以,笔者在理论角度及操作层面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应对策略。
1、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
评价主体自身价值取向价与值观念决定了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开展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从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深层次摆脱原有的落后评价取向的束缚,从教学关、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等不同角度调整观念,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这是现阶段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重视学生心理情况。(2)重视学生彼此沟通情况。(3)重视学生实际参与情况。(4)重视学生自身思考情况。(5)重视学生落实情况。
2、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应和学校文化保持一致。老师只有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编订过程之中方可对其产生认同感。老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编订环节之中,通过这种方式方可不断增强老师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在下述不同角度营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1)师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评价文化。(2)多重角色坦诚交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3)教师之间互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创新教育的价值观可以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基础,以进一步开发学生和教
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素质作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为本质,以目标多元、标准多元和方法多样为标志的教育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策略:(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3)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黄承放,刘自红.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未来[J].文教资料-教育教学研究,2007,(7) :25-28.
[2]白纯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6, (6):18.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试卷讲评;温故知新;重点讲解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掌握优良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知识并能够高效解题。试卷讲评就是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手段,在利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不足,针对这些学习问题,对症下药。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以致用。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高中语文的试卷讲评需要结合所学的课堂知识并进行有关的拓展训练
在有关古诗词分析与训练的试题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书本中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地讲解分析。通过这样的讲解我们可以为学生系统地归纳总结语文知识。语文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在适当的总结归纳后学生可以通过类比将课堂的语文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帮助学生解答试卷。这样在试卷的讲评中练习所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语文的相关练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李白的诗词分析是学生经常能遇见的古诗词问题,而作者的作品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学习《蜀道难》一文时,对文章讲解的同时可以做刻意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分析留下印象。当我们在试卷讲评课遇到李白的诗词时就可以更好地练习这些内容了。这不仅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渗透,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点评语文试卷,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解题。
二、试卷点评要有重点地进行,对学生弱点的阅读问题重点分析
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解题中的难点,也一直是我们高中语文试卷点评中重点而核心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掌握了文章的这个中心,解决其他阅读问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学生阅读时就将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无从下手。在进行试卷点评的时候我们要针对阅读这一部分的文章主线做有关的剖析与论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当我们帮助引导学生认真剖析了课文的主题后,学生自己解决阅读问题将更容易,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相关的语文兴趣。
例如,我会在试卷讲评的时候归纳总结一些主旨相似的文章,歌颂母爱、科技类论文等。我对这些相关文章的主题加以重点剖析,当学生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引以为例,进行类似的分析阅读。这样,学生阅读时不知从何做起的难题就被很好地解决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我认为,归纳相似的主题是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后自主学习中学会这种主题式的剖析方法。
三、试卷讲评需要师生的讨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在课堂上只把答案一道题一道题地对一下,再稍作分析,学生好像改得挺认真,但是,效果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去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讲评课上,要让一些答错试题的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以及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师评讲时,也不能三言两语带过,应该找出不同分数段学生的作文,让他们将自己写作的思路及体验说出来,找出为什么改卷教师给这个分数。今后写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写作。
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采取师生讨论、与生生讨论的方式,更好地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试卷讲评时,我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总结、分析组内同学的典型问题。然后再展开师生互动的环节,将组内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地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类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我们讨论的目的。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个知识讲解与总结归纳同步进行的过程,因而我们在教学时也应当注重课堂点评课的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温故知新的习惯,在总结归纳自己理解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注重语文试卷点评,将这一环节的课堂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让试卷点评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永继.提高高中语文试卷评讲有效性的原则与方法[J].新课
程学习,2012(8).
[2]陆秋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高中语文试卷评讲课的思考[J].
教师,2011(18).
篇5
一、整合并优化语文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复习讲评中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在整体了解、全面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在语文复习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正误和考试得失分情况。对典型的错误答案,教师要善于归类并提炼出常见的错误类型。语文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训练时,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把握重点难点、综合贯通之后,对语文知识有必要进行重组,令其形成线,串成珠,达成体系,并能循序渐进。
例如,对于文言文复习来说,学生对它感到怵得慌,但学生并不是不喜欢诗歌,故而教师讲评时,自己就需要吃点苦,做个有心人,教师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做一个整理工作,参阅课本和《汉书》《后汉书》《新唐书》《唐宋家散文》等,整理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如宰相、三司等,再整理出表示被任以官职的字词。语文复习讲评中,教师再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扩展了知识面,增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复习讲评中,要始终明白大纲规定,高考要求的选文都是以浅易文言文为主的:从文章运用的语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见词,所选文言句式都为常见的句式,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知道文言文中的实词大多为单音节词,每个字就是一个词,而文言虚词多在文中充当标点符号的作用(古时文中无标点)。在翻译时要尽可能地把它扩展成现代汉语中该词的引申词。在理解文意时要掌握文言选文的一些规律,如故事叙述的选文,多选一人多世的形式,或通过多个侧面来表现该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道德、为人处事、性格气质等,故多为节选每个侧面中的一点,以全篇不超过400字为佳,掌握这个规律,在阅读时特别要注意像前文所说的表官职变化的词如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等标志词。每个词出现之处就是表示上件事的结束,下件事的开端。而解题时还要充分了解题目所给的提示信息,如综合分析题、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德选择题、注释所给的提示。教师在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和多年高考选文特点,对所选练习加以整合,给学生以学法和信心,在此基础之上,拓展学生的练习面,学生会学有所得的。
二、优化“评”的过程,帮助学生寻找规律,触类旁通
在现在的语文学习中,有多少学生是认真听我们的语文课的呢?在高三的复习中,学生戏称语文课为休息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在于,语文复习讲评课“讲”得多,教师在复习讲评中的个性化的“评”却很少,而教师的“评”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高效率的“评”。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学生会由衷地感到老师“是在说咱中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一旦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我们何愁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呢?因此,教师应重视新授环节的教学,如同农民犁地一般,一定要深耕到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出现的问题,作“亡羊补牢”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学生此时得到的指正是来自于教师对其本人或周围同学的学习案例的生动分析,同时,伴随着老师对相关学习规律的揭示或重申,他们就会感到,这种语文学习指正是非常富有意义,因为他们对学习规律的掌握是源于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这种亲身体验将会更好地激发他们进一步寻找学习规律,产生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我又听到一些学生在语文考试后说,开考前,学生竟然紧张得拿不住笔,我不禁诧异。很显然,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的调节,忽视了我们大语文教学理论,学语文应着眼于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讲评课要结合班级学生在讲评中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要完成试卷讲评的任务,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有一句著名的话是:“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得好,且又属于机械性的试题,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果断地加以舍弃或稍纵即逝,一笔带过。教师评讲的重点始终应聚焦在学生对一些重要试题的答题亮点上,以及常见错误的解剖分析上。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动起来”,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能的互动,而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课堂热闹和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因此,讲评课要大胆地安排一定的学生活动板块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相关学科学习的得与失,进而便于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明确疑难攻关重点。所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失、谈考试体会”是关键。
例如,在现代文阅读复习讲评中,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阅读时,只注意文中大概内容,在半懂不懂中就匆忙答题,往往答非所问,或者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这时,教师就应当告诉学生,读懂文章是关键,懂了做题的准确率就高。让学生阅读文章时遵循作者的思路,把握住作者思维脉络,认真读题审题后,找准信息源,并抓住关键句、关键词。要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那些体现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带有作者感彩的词语,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反复琢磨,揣摩思考并深刻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真正懂得什么叫学语用文,从而优化了讲评课中“评”的过程,也优化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优化学生的复习心理,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希望
语文知识好教,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我认为,高中语文复习讲评中,要加强语文学习的指导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考试心理优化和调节。
其实,这种心理的出现,还是来源于对语文的忽视。这是学生中一种常见的复习方法和临阵磨枪的态度的体现,学生平时就疏于对语文的积累,拿到题目没底气,答案都是凭大概差不多就行。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针对这种情况优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进行有效的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态度的培养。
当然,光靠猜题、押题进行训练是远远不能达成语文教育教学任务的,对学生也只是促其养成依赖心理,要告知学生大学教授和知名高中语文教师是怎样出题的。这时我们就要进行高考试题的研究,在讲评中,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尽量把试卷中体现的知识点的特点和作用讲全,多角度答题,避免缺失和遗漏。
考试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而是一个永远的起点,是为了学生今后永远的发展。“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未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调整学习的重点和方法等,因此,教师在复习讲评课上要注意突出正面激励,着眼未来,向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希望,分别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原有基础好但此次考试“马失前蹄”的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希望,当整个班级考试测验成绩都不甚理想时,教师应当冷静客观地分析试卷的命题意图、命题特点、试卷内容与难点等,教学生去分析出题者是如何出题的,让学生掌握如何评改试题,掌握答题的技术要领,在掌握了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多角度地答题。在考场上,当听到《真心英雄》时脑袋一片空白的学生就会想起,自己知道出题者怎么出题、会批改试题、会多角度地答题,从而增强了信心,气定神闲地把自己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考试中。
篇6
一、课堂自主激励评价作用的发挥
1.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首要作用是诊断
语文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学生对自身学习基础和能力的检测,这些都是为了找好学习的起点,准确地诊断好“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的目标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所遇到的问题和目标的达成进行准确地诊断,为主体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指明了方向。
2.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核心作用是激励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在教学问题和情境中探索的过程,师生均需要在语文学习进程和阶段成果获得肯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效能意识。从自主学习中自主责任心的唤醒,到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中的自主发展,到验标拓展中的自主创新,自主激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可以说没有激励就没有高中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的终极作用是发展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于学生而言,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激励评价,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良性互动,在快乐轻松、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全面持续地发展。
二、把握好高中语文自主激励评价的几个环节
1.把握好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在进入新的语文学习内容以前,先对相关知识储备、能力基础进行自评,然后对照语文学习目标,搭建学习支架,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灵活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任务与难度等级,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优选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收获的体验和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教师在学生进入语文学习内容前,要积极地根据所了解的学情分等级确定好学习目标和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语文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把握学生的自学进度,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点评,表扬自学的进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提醒不认真自学的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好的小组予以表扬,按小组表现情况分等级激励评分。
2.把握好合作探究环节
学生将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预设教学重点、难点、典型习题作为探究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积极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组员之间应先充分肯定发言者的合理内容,委婉指出不足,再发表个人见解,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整合,及时记录下来,集中到全班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要起立,全部参加活动,讨论时要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声音要洪亮,气氛要活跃,讨论完毕后自动坐下,小组要配备专用的语文课堂讨论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整合讨论内容。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期间,语文教师要防止部分学生游离在讨论之外,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在方法上予以点拨,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某一个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平等地充当一个学习者,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注重观察班级的整体学习状态,对整个学习进程进行宏观调控,对讨论热烈、思路清晰、问题解决到位、答案整合优秀的小组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各小组的学习表现分等级进行激励评价。
3.把握好展示交流环节
每个语文小组均派出代表,把本小组的合作探究成果以口答、演示或板演等形式进行汇报,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答辩与点评,对于全班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竞答。学生回答问题或点评时要面向全体同学,仪态要大方、发言要大胆、声音要洪亮。各小组在点评时要依据共同的计分标准为被点评小组计好分,特别是对学困生评分要注重激励性,以调动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展示时,语文教师布置其他学生做练习或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为点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小组点评质疑时,语文教师要做好仲裁工作,教师要对学生点评时的计分进行审核和订正,并对点评小组进行评价。
4.把握好验标拓展环节
学生既可以通过紧扣学习目标的适量、适度和限时高效的课堂检测来对高中语文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可就本课的相关目标作适度的迁移性设计或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堂课的收获进行清点,写好课堂日记,由语文教师或学科组对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激励评价,小组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临近下课时,语文教师对本堂课的小组成绩进行总结,合计记入周学习小组成绩总分记录册,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表扬。课后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导学案收上来进行复查,对学生的课堂日记仔细审读,择优交流展示。
篇7
随着高中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学生学业评价已成为专家、学者、教师关注的热点。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学生学业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少学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例如,在进行语文必修、选修模块学分认定时,仍然沿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用一张试卷、一个分数进行简单评定,忽视了语文素养的丰富内涵,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长此以往将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这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削弱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不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第三,评价主体单一。被评价者仍处于消极地被评价的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学习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如果我们仍沿袭过去的评价方法,就无法实现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影响课改向纵深发展。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学业评价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作一些探讨。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发展性评价观是一种成长性评价,强调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它不仅仅看评价结果,更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及时、动态地实施评价。例如,在学年初、学年中、学年末等不同学习时段,全面搜集表明评价对象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明确努力的目标。用这种评价方法,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不断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
要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有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做好以考试、测验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必须强化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括作业评语、作业交阅情况的记录、课堂提问、课堂发言的即时评价、早晚读学习情况的随机抽查、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指导与点评、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等方面。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督促学生扎实高效地学习,以“过程”保“结果”,强化“习惯”与“养成”,这样就夯实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学生有很多潜质值得教师去关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能使更多人取得成功。新课标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行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时,我们既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既要重视课堂语文学习的评价,也要重视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既要重视阅读、写作能力的评价,又不能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激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为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不断激励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多样化。如评价认知水平,可采用书面的语文考试;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可采用观察活动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或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方法;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可采用项目评价法、等级+评语评价法等方法。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语言评价和非语言评价,这种即时的、随机的评价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通过以上多种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凸显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个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学业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成就自己。
六,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为了把语文学业评价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激励、诊断和导向作用,要重视评价结果的使用。可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一定比例折合,划分等次,并写出评语。此结果可用于语文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学分的认定,也可记入学生学籍档案,为学生毕业、升学提供参考。
篇8
论文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
目前,迫于升学的压力,有些教师只让学生投身于题海战术之中,不但不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反而斥之为“歪门邪道”“不务正业”而横加干涉,公开宣称不准学生看课外书,对那些“以身试法”者,若被抓了现行,不是没收批评,就是撕书毁坏。久而久之,学生也因学业负担过重,加之课外阅读既耗时又不能立竿见影地产生效果,便对此不屑一顾了。特别在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对课外阅读也是既不指导又不要求,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狭隘,对许多本应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语文水平更是令人担忧。
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语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又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而且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带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武松打虎》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武松非常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借阅《水浒传》。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此外,还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教师或用几句精练贴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其求知欲,或用扣人心弦的解说为学生当好“导游”,把他们引入一个无比瑰丽的书的世界。也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活动,这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选择恰当的内容是课外阅读的关键,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伟大文学家鲁迅也说:“读书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种,要采多种花,酿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阅读的内容不可单一,越广泛越好,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广泛丰富,眼界才会更开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更有益。为此,我把教育部规定的名著,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一一推荐给学生。七年级:《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九年级:《名人传》《西游记》《水浒传》。还有近两年的畅销书,如《生命的留言》《三重门》《雨衣》等。 转贴于
在推荐好书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仿效,如浏览、精读、摘记、跳读、旁注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阅读的殿堂。
三、检查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争取让学生收益多多,让他们那美丽的少年生活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篇9
关键词:讲评课 自主学习 对策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优化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英语练习讲评课正是学生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
然而,据调查,目前高中英语讲评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新课改理念滞后,自主学习措施难以实施。
有的教师点评试题就题论题,缺乏对知识拓宽和解题思路的点拨,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的教师不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具体任务和不进行必要自主学习评价,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造成内向性格和学困生难以自主学习;更有教师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给学生独立学习留有时间和空间,讲评课满堂灌。
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反思。
有的学生缺乏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差,迫于教师压力参与讲评课中自主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总想依赖老师和他人讲评,不愿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半途而废;有的学生不善于自我反思与评价,因累遭挫折而放弃自主学习。
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讲评课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在英语讲评课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自主讲评和教师巧妙点拨等策略,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 学生自主讲评
试题作业讲评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对讲评活动包办代替,对待学生“一刀切”,更无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自主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讲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一) 讲评准备
讲评准备是指学生在讲评前自主分析失分原因,进行自我评价,自主补救。在讲评前,我组织学生填写试卷作业反馈表,引导他们对错题失分原因冷静分析和正确归因,科代表把小组长分析的数据汇总反馈给科任教师,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自主进行补救。通过上述做法,学生在课前找到了问题并及时补救,有了自主学习意识。
(二)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的障碍是遇到疑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孤立无援,而小组讨论营造了一个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讲评课上,我面向全体学生,给予足够时间让小组成员讨论各自的疑难,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语言能力、学习方式和材料难度,自主选择不同的讲评任务。我鼓励学困生大胆提问,引导中等生解决简单疑难,帮助他人,放心让优等生解决较难问题,增强其自信心。遇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向班上佼佼者挑战,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课堂教学优势。不同层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了自己与人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小组讨论时,有学困生提出了2010重庆卷 单选题25题(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products, we asked for suggestions _______ had used the products. A. whoever B. who C. whichever D. which),不清楚句义;中等生释义后,指出这是一个宾语从句,应该选表示人的选项,但不清楚whoever 与who的用法差异;优等生指出此题是短语ask sb. for sth.的变形,在_______ used the products宾语从句中缺少主语,并且指人, whoever,表示“任何人”=anyone who,而who表示“谁”,答案应选A。这样通过多层次学生的思考讨论,疑难很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了。
(三)学生讲评
讲评课的误区是学生讲评试卷作业抓不住讲评的重难点,耽误课堂时间,其实,学生讲评是学生代表集小组集体智慧解决其它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我在讲评课中大胆尝试,鼓励学生讲评,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允许学生对试题的命题进行评价,并进行小组评分。结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了,学习信心和团队意识增强了,乐于讲评。
如2011重庆卷 完形填空40题,( Out we set soon on the__40__ lake. Dad hadn’t sailed for years, but everything 41 well with the tiller (舵柄) in his hands. When we were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a 42 wind came all of a sudden.40. A. calm B. icy C. stormy D. thundery), 学生引导全班根据下文When we were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a 42 wind came all of a sudden.知道作者他们到了湖心,突然起风,据此分析,出发时应该是风平浪静(calm)才能够去航海,马上就该想到答案 A。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促进;写作水平
我们时常发现,高中生在写作文时,要么缺少写作素材,要么写出的语句词不达意,要么缺乏感情流露。究其原因,正是少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量的增多会使语言积累水涨船高,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大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
迫于教学压力,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偏重于课内文本教育,只以教科书为蓝本纸上谈兵,把读记教材上有限的名句名篇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方法,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课外阅读。现行的素质教育强调语文教学要从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而课外阅读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改变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我总结多年来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发现,若能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提高,以写作为目标带动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现象的有效手段。
二、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一)增加阅读量,重视语言的积累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叶圣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阅读是基础,写作是产出,两者密不可分。阅读面广、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强于常人的写作能力。反之,阅读面窄、积累少的人难以写出好文章,即便偶有佳作,也有无病之感。基于此,我强调以写作目标带动课外阅读。
语言积累是一件时间长、见效慢的事情。因此,仅仅依赖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中学生必须加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能逐步提高语言素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
(二)重视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国内书籍市场异常活跃,各种课外书籍让中学生的选择面大大加大。正因为如此,精读所有课外书籍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这时,教师就应该进行正确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精读或泛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精读。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五花八门的书籍中做出选择,或是推荐实用性强的经典书籍给学生精读。在我看来,在高中阶段,适宜精读的课外书籍应当以名家散文、小小说等短小精干的类型为主。其优势如下:一是量小质优、阅读费时少;二是言简意骇,线索明显,利于中学生理解和接受;三是选材典型,布局合理,利于学生模仿和吸收。
2.泛读。对于适合泛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应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侧重于积累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三方面。况且,对学生而言,能在快速阅读中检索信息也是未来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基于课外阅读进行写作
如果说阅读是对信息的吸收,那么写作就是对信息进行重组后的释放。信息的重组释放是要以信息吸收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学生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吕叔湘这位语言学专家也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有效而必要的。对此我认为,可以从精构框架和遣词造句两个方面进行。
(一)突显脉络,精构框架
对文章进行合理的谋篇布局是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也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相较于语言文字的锤炼,篇章结构设计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一旦学生掌握了,便能很有层次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成语“胸有成竹”的深层含义就是在强调,作者写作之前已对选取的材料有了整体的规划,并设计好了对应的框架和布局,下笔之后便自成章法。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写作中的篇章谋划能力,我提倡采用前文提及的精读课外书籍加以解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精读名家散文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长期的研读与领悟来逐渐学会构建文章篇章结构的方法与技巧。“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遣词造句,展现文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前提,而使用语言文字则是体现写作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堂中有关语法的常态教学并不能完全实现语言文字的恰当使用,它需要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对比和运用中实现。所以,语言的本质在于运用,只有明确了语言文字在运用中的异同,才能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真正含义,才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所以,教师可鼓励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多写读书笔记。具体来说,可以在阅读时把有价值、可引用、可借鉴的精彩词句抄录下来,或是把对篇章谋划方面的点滴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这样积少成多,能力便会步步高升。
有没有文采是评价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提升文采依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海量的精典词句、巧妙搭配和精美布局,从而深刻地认识各种语句的表达运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