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险家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
一、概况
丘北县现有小型水库26座,占水库数量的92.86%。其中,小㈠型水库4座,小㈡型水库22座。这些小型水库绝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背景及技术手段的限制,相当数量水库属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大部份小型水库呈现无管理经费、无管理人员、无安全保障的“三无状态”。经过多年运行,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等缺陷,加之长期运行管理不善,每到汛期,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1954-2006年,我国发生溃坝的各类水库为3498座,其中小型水库3370座,占溃坝失事总数的96.3%。
二、小型水库病害特点
据统计,我国小型水库约95%的水库大坝为土石坝。小型水库建筑物通常包括土石坝、溢洪道和输水涵管等水工建筑物,由于小型水库建设标准低,加之管理不善,经过多年运行,普遍在渗流、结构、抗震、金属结构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小型病险水库的主要病害特点如下:
1.防洪能力不足
我国约35%的小型病险水库防洪标准偏低或泄洪设施不健全。部分水库已出现溃坝险情。防洪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低于现行规范要求;②坝顶高程不满足正常挡水要求,洪水漫顶造成溃坝事故;③泄洪设施不完善。如溢洪道断面尺寸不足、渠道淤积致使过流能力降低等。
2.渗流不安全
小型病险水库通常存在大坝坝体与坝基渗漏问题,体现在:①坝体单薄、坝体土料渗透系数偏高、下游坝脚排水棱体失效等,导致下游坝体浸润线偏高,坝坡出现散浸;② 坝体沉降变形,造成裂隙发育,渗水沿裂隙集中排出;③ 由于当时勘探技术水平落后,对坝基和岸坡的地质条件了解不够。未采取有效的截渗措施,库水经冲积层、风化岩层及透水裂隙排出,导致坝基、坝肩渗漏;④ 下游坝坡发生流土,下游坝脚出现管涌。造成坝体、坝基渗透破坏。
3.结构不安全
(1)土石坝结构安全问题
小型水库大坝经过多年运行,加之管理不善,通常存在以下结构安全问题:① 由于大坝坝坡太陡,下游坝体浸润线偏高,坝基分布含水量较高的淤泥层,经复核坝坡的抗滑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② 坝体填土固结沉降和地下水渗透作用。导致坝体变形,出现裂缝、滑坡、塌陷和护坡破坏等现象。
(2)溢洪道结构安全问题
我国小型水库通常采用开敞式溢洪道,堰型多为宽顶堰,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溢洪道多采用浆砌石结构或未衬砌保护。其病害特点主要表现在:① 未布置溢洪道,无法满足水库正常泄洪需求;② 结构布置不合理,无法发挥正常使用功能;③淤积严重,过流断面偏小,无法满足水库正常泄洪需求;④渠道未衬砌,杂草丛生,导致过流能力降低;⑤衬砌结构破坏,消能设施损毁;⑥岸坡坍塌严重。
(3)输水涵管结构安全问题
我国小型水库大多布置坝下输水涵管,以满足下游农业灌溉要求。由于涵管质量差、基础沉降变形、年久老化失修等多种原因,通常存在洞壁裂缝分布、洞身漏水、取水设施陈旧落后等病害特点。
4.抗震性能差
有些小型水库设计时对地震带来的工程影响考虑不够,未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遭遇地震时,可能导致坝基或底部坝体砂层液化、坝坡失稳等问题。
5.金属结构老化
相比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金属结构具有规模小、数量少、维护条件差等特点。对于涵管设闸门的水库,由于年久失修,闸门、埋件和启闭机等均已锈蚀老化,致使闸门启闭困难、止水失效漏水等,无法发挥其正常使用功能。
6.安全管理落后
相比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①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低,小型水库主要由乡镇分散管理,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部分水库甚至无人管理;② 小型水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水库经济条件差,日常养护与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水库长期处于带病或限制运行状态;③ 管理手段落后,大多小型水库无水库管理房,缺乏监测、交通、通信等设施,给防汛工作留下安全隐患;④跨区管理、产权不明,有些小型水库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不在一个区域,管理权与使用权不在一个部门,无法实现水库的有效管理;⑤小型水库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基础资料极少,给日常维护带来不便。
三、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
1.防洪安全加固
防洪安全加固原则是增大水库的泄洪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洪能力。针对我国小型水库特点,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①大坝加高。当坝顶实际高程稍低于计算高程时,可结合坝顶路面改造,上游侧增设高度小于1.2m的混凝土防浪墙;当大坝欠高不大,经坝体安全论证,可选择坝顶戴帽加高,一般坝顶戴帽加高控制在2~3 m以内;当坝顶实际高程远低于计算高程时,可采取坝坡培厚加高。② 提高溢洪道泄洪能力。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加大过流断面、重建溢洪道等措施。③大坝加高与提高溢洪道泄洪能力相结合。
2.渗流安全加固
小型病险水库渗流问题主要表现在土石坝坝体与坝基渗漏,针对该类问题,通常采取“上堵下排”加固措施。上堵就是沿坝轴线上游侧采取防渗措施,以增强坝体抗渗性能;下排就是做好下游坝脚的排水设施,防止土体颗粒被渗水带走。常用具体措施包括:①坝体沿轴线方向布置高压喷射灌浆、劈裂灌浆或冲抓套井回填黏土防渗墙,墙体下接基岩进行帷幕灌浆;②上游坝坡填筑黏土斜墙或铺设防渗土工膜;③改造或增设下游反滤与排水设施。由于小型水库规模较小,坝体不高,一般不宜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坝体防渗。
3.结构安全加固
(1)土石坝结构安全加固
为了解决土石坝坝坡、坝顶和坝体结构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加固措施:①针对坝体裂缝和坝体沉陷问题,可采取黏土充填灌浆处理。②对坝坡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问题。可采取帮坡、干砌石固脚等加固措施。③ 由于小型水库缺少日常维护管理,上下游护坡普遍存在破损缺失情况,有些水库甚至未采取任何坡面保护措施。为了有效保护坝体安全,对小型水库土石坝坝坡进行护坡改造非常重要,上游面可选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或块石护坡,下游面可选用草皮护坡、格构草皮护坡、块石护坡或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等,护坡形式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合理选用。④ 绝大多数小型水库坝顶为泥结石路面,路面宽度较窄,为了满足日常运行管理要求,可将坝顶适当加宽,以满通要求即可:路面建议优先采用混凝土路面,厚度可为10~15cm,可防止坝顶水流下渗,改善坝顶形象,并且有利于防汛交通。⑤其他加固措施包括坡面排水设施改造、白蚁防治等。
(2)溢洪道结构安全加固
针对溢洪道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以下加固技术:①对过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溢洪道,采取适当拓宽处理。② 经必要性论证,对过流面的溢洪道,进行清淤衬砌保护,衬砌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③优化结构布置,尽量避免陡槽段和消能段出现弯道。避免溢洪道坐落于不良地质条件地段。④根据水库运行需求,重新布置溢洪道。⑤其他加固措施,包括原衬砌破损部位修复、完善消能设施、混凝土结构缺陷处理、岸坡修复等。
(3)输水涵管结构安全加固
小型水库坝下涵管往往构成土坝安全隐患.过去涵管结构差异很大,浆砌石管、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等形式不一,坝体、坝基埋设方式各异,且一般管径小,进人困难。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此类涵管。若坝不高,一般可采用开挖重建的改造方式。
4.抗震安全加固
土石坝底部坝体或坝基分布的砂土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破坏。针对该类地震破坏问题,可对液化区域砂体采取置换、人工加密(如采取振冲、强夯等措施)、抛石压重以及设置排水减压井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四、结语
① 由于小型病险水库数量大、加固较集中,可根据地方条件和经验,在县、市级对同坝型、同类险情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展标准化设计,以利于技术的熟练运用,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加固处理效果和效率。
② 小型水库可布设水位、渗流、变形等基本监测项目,宜由县、市级统一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尽可能实现自动化监测与信息传输,以提高小型水库的安全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水利施工;存在问题;除险加固;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160-02
1 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护岸墙体出现崩塌
护岸墙体出现崩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水流流经弯曲河段时,凹岸迎流对顶部造成冲击,岸脚位置的泥沙经过水流冲刷的现象逐渐严重,最终导致堤岸崩塌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当水位过高时,顶冲位置应处于凹岸的下方,在水位处于中、低程度时,其顶冲位置逐渐上移。水流对堤岸及堤脚的影响,会使堤岸出现陡立的现象,水位过高会受到水的抑制,出现岸堤崩塌的现象较少。若水位出现陡降,导致堤岸无法受到水压的支撑,通过堤岸上的水出现回渗,必将导致堤岸出现崩塌。同时,当水位过高时,河内水深逐渐提升,且风浪较大,堤身受到风浪的侵袭,对具有含土、砂料的堤岸经过风浪的作用而成为陡坎,导致堤基逐渐掏空,出现崩塌。另外,由于滩岸的含沙土量较大,且边坡较陡,当水位出现涨落较急时,容易受到河流的冲刷侵蚀,导致脚岸被掏空,而土壤中的含水量相对较大,抗剪力度较弱,使滩岸的稳定性得到丧失,也会导致堤岸出现整块崩塌。
1.2 水闸工程中较长出现的险情
①当水闸关闭以后还有漏水或渗水现象发生。在老化或年久失修的来水闸中,此类问题较长出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闸门门槛上存在水草、泡沫或布料等杂物存在,闸体渗水现象,止水橡皮出现损坏或闸口破损等因素。
②过往船只对闸室的墩墙及翼墙造成撞击,出现损坏。由于船只操作人员特别是大型动力船舶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造成闸室的墩墙出现破坏。当过往船只未能直行进入闸室,则会对墩墙造成撞击,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墙墩内部的钢筋出现,经过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钢筋出现生锈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着墙墩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过往船只的撞击也是导致翼墙出现破坏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水闸的挡水效果。
1.3 土坝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散浸。通过江水的逐渐上涨,对堤身造成浸泡,导致水分通过堤内坡或坡脚位置渗出,最终形成堤身脱皮及漏洞的现象发生。堤身单薄,且内颇较陡;堤身的土质砂构成较多,透水性能较强;堤身质量差,在进行建堤时未能对土块进行打碎,造成空隙存在,没能对堤身进行夯实;堤身内有鼠洞或杂物存在等因素,都是导致散浸出现的原因。
②内脱坡。当堤身出现严重的散浸时未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久而久之,导致堤顶、内肩或内坡出现朝坡脚的方向下挫的弧形裂缝产生。当土壤结构找到破坏以后,内坡则会整体的向下滑动,最终形成脱坡。脱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渗水而导致堤坡主体的抗剪强度得到降低。
③土坝渗漏。由于事前对设计考虑不够详细,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不够规范。以及后期蛇鼠虾等在坝体内打洞的现象都是导致土坝渗漏的关键。
2 水利工程中出险加固的措施
①护岸墙体出现崩塌的措施。由于墙移所产生的原因大不相同,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来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进行改善。若崩塌原因是由于地基的不稳定土层而造成的,会产生沿弧形裂缝逐渐向河中心滑去,针对此类现象进行处理时应采用基础换土处理或桩基技术进行处理;若由于临近护岸位置的河床被深挖而造成位移的产生,则必须对河床深挖进行停止,当出现位移的幅度较小时,可采用抢护加固措施进行改善。在抢护时其关键在于对岸脚及堤坝进行抢护,若只对护岸进行抢护,则会造成堤岸出现头重脚轻现象,仍有崩塌的危险存在。因此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对护脚采取抛石或抛笼的方法。二是对护脚采取抛枕的方法。主要通过对崩塌堤岸水上部分的土进行削减,从而使其承受的重量减少,并使内坡的堤身断面加大,从使其自身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
②土方流失现象的治理措施。墙厚土方出现流失的多数原因在于水流对地基造成掏空,所以可以采用对墙背后方设置混凝土的方式来进行防渗措施,主要是在掏空的墙背位置加设一层混凝土内帮并用粘土进行填实,从而使渗水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③水闸漏水渗水现象的治理措施。若在水闸的闸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闸门仍会有漏水现象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闸门门槛上卡的异物造成。因此通过利用水流的作用来实现障碍物排除的目的,主要是将闸门放下后再提起,通过借助水势的起降作用来使周围的水流流动加快,从而将障碍物冲走。而对于闸体出现侧向渗水现象通常是由侧向填土的质量因素造成的,可运用换土的方法来减小渗水现象的产生,或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来实现渗水控制目的。
④墙墩、翼墙出现撞击损坏的治理措施。在加固墙墩中常用的措施主要是将钢板外包与容易受传播撞击的墙面,其目的主要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部钢筋撞击后出现现象;对翼墙进行保护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若翼墙的基础未出现破损,可对撞坏的上部墙体进行清除,再将原有的翼墙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或采用在撞击面上锚固上钢板的方式来避免翼墙被船舶撞碎。
⑤土坝裂缝的治理措施。对土坝裂缝进行治理时可以采用开挖回填与灌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坝灌浆主要是使浆液利用压力的作用通经过管道或钻孔注入坝体的裂缝中,促使浆液通过压力的作用出现析水提升密实度,再进行胶结,使其裂缝得到堵塞,最终实现加固防渗的目的。在对坝体内部裂缝进行灌注处理的效果最佳。通过开挖回填与灌浆处理的相互结合,也就是对表层进行开挖回填,对深层进行灌浆的措施,促使土坝裂缝得到治理。
⑥土坝滑坡的治理措施。由于土体的滑动力超出了抗滑力而造成土坝滑坡,因此,对土坝滑坡进行处理的关键在于对其滑动力进行减少,促使抗滑能力得到提升。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改善:其一,开挖回填,滑动体开挖的程度英语滑动体量的大小进行确定,例如,当滑动体量较小时,适宜擦用全部开挖的方式。而当滑动体量较大时,应该针对松土进行开挖,并对其进行回填夯实。其二,放缓坝坡,当设计的坝坡与土体的稳定边坡相比较陡时,会出现滑坡现象,因此在对其进行处理的关键在于对坝坡进行放缓,并将原有的排水体与新坝址相接。其三,对固脚进行压重,当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时,应对滑坡段的下部进行压固措施,从而使其抗滑能力得到提升。
⑦土坝渗漏现象的治理措施。治理渗漏现象应采取“上堵下排”的方式进行治理,所谓“上堵”主要是采用抛土、粘土铺盖及粘土防渗墙的设置来进行治理。对于已成型的土坝坝基出现渗漏,进行水质防渗的方法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水层较深时,应运用粘土进行铺盖,确保施工方便及防渗效果明显。在对粘土防渗墙进行设置时,堵截坝基渗漏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咋坝基不透水层上进行设置垂直的防渗墙。而“下排”主要是指通过挖导渗沟及导渗培厚的方式来实现渗漏治理。当坝体出现严重渗漏,且散浸的面积较大,严重的对整个坝坡造成散浸时,可以看出浸润线溢出点较高,且土坝坝身单薄,通过采用导渗培厚的方式,主要是在坝坡进行铺贴砂壳的方式,再对坝身断面进行培厚,使其导渗效果得到增加,提升坝坡而定稳定性,在加固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治理措施的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从而使其渗漏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3 结 语
水利工程中存在险情的种类较多,在进行治理时应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严禁由于处理不当造成问题加剧的现象发生,从而使治理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篇3
【关键词】公路桥梁 缺陷 交通运输
一、公路桥梁的常见缺陷表现
1.桥面铺装缺陷
1.1常见的桥面铺装病害有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开裂、推移、坑槽唧浆、车辙、拥包等;
1.2连续桥面过早损坏:施工不规范、不认真,造成连续桥面有纵向或横向开裂,此类情况比较普遍;
1.3桥面混凝土纵向裂缝;
1)梁板安装有关;
2)支座不密贴、铰缝填贯不密实等;
3)桥面混凝土质量不好;
1.4复合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过早损坏;
1)沥青混凝土质量不好;
2)桥面排水不畅;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内长期积水;
1.5桥面伸缩缝不与桥面同宽;
1.6铰缝施工;
1)用高标号砂浆填塞缝宽较窄的铰缝下部;
2)用不低于梁板标号的混凝土填灌铰缝上部,并振捣密实、平整,其高度与梁板齐平;
3)在尚未浇筑桥面混凝土前,禁止汽车和筑路机械通过。
2.伸缩缝缺陷
在我国,由于伸缩缝的应用时间迟,没有成熟的施工技术及经验,盲目认为水对混凝土没有多大危害,因此以前使用的伸缩缝基本上没有防水性能,由伸缩缝处渗漏下的水往往流到梁端,再流到帽梁,对梁端和帽梁顶部混凝土产生严重的腐蚀。常见的伸缩缝病害有靠背混凝土破坏、抵拢、离骨、型钢断裂等,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破损严重,桥面水渗入梁体,导致梁体纵向钢筋锈蚀膨胀,底板沿纵向开裂;施工阶段张拉预应力过大,横向主拉应力过大所致;施工时空心板预制抽胶管时水没有排净,冬季冻胀造成板底开裂。
3.梁体混凝土裂缝缺陷
我国公路桥梁多采用混凝土结构,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土结构最常见的病害。混凝土外观质量是混凝土密实的体现,好的外观质量不能依靠事后的装饰获得,而须与追求混凝土的内在质量相统一。裂缝宽度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加速该位置的钢筋锈蚀,锈胀作用可能致使混凝土脱落,使更多钢筋外露。同时会降低梁体的刚度,严重的会危及桥梁的使用。纵向裂缝的存在加剧了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4.上部结构横向联系缺陷
常见的上部结构横向联系病害有板梁铰缝渗水、单梁受力,T梁横隔板开裂破坏。
二、混凝土桥梁结构表层缺陷及产生原因
1).蜂窝:施工不当所致,混凝土灌注中缺乏应有的振捣,分层灌注时违反操作规程,运输时混凝土产生离析,模板缝隙不严,水泥砂浆流失等。
2).露筋:施工质量不好,如灌注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钢筋紧贴模板,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
3).麻面:施工时采用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又不够,致使构件表面混凝土内的水份被吸去。
4).空洞:结构上钢筋布置过密,施工时混凝土被卡住,又未充分振捣就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此外,严重漏浆亦能产生空洞。
5).磨损:混凝土强度不足,表层细骨料太多,车轮磨损,高速水流冲刷,水流中又夹杂大量砂石等推移质或冰凌等漂浮物。
6).锈蚀、老化、剥落:保护层太薄,结构出现裂缝,雨水浸入,钢筋锈蚀膨胀引起剥落,严寒地区冰冻及干湿交替循环作用,有侵蚀性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7).表层成块脱落:外界作用。
三、混凝土构件裂缝缺陷及产生原因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常见裂缝有网状裂缝、下缘受拉区的裂缝、腹板上的竖向裂缝、腹板上的斜向裂缝、运梁不当引起的上部裂缝、梁端上部裂缝、梁侧水平裂缝、梁底纵向裂缝。
预应力混凝土梁、悬臂梁和连接梁桥的常见裂缝有先张法梁梁端锚固处的裂缝、后张法梁梁端锚固处的裂缝、腹板收缩裂缝、悬臂梁剪切裂缝、悬臂箱梁锚固后接缝中的裂缝、底板裂缝、箱梁弯曲裂缝、连接梁弯曲裂缝、合拢浇筑段的裂缝、预应力梁下翼缘的纵向裂缝。
构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因素,如水泥的反常凝固,混凝土的离析与泛浆,水泥的反常膨胀,骨料中含有泥土,使用了反应性骨料或风化岩、混凝土干燥收缩。二是与施工有关的因素,如混合料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用泵压送时水泥量及用水量的增加,灌注顺序的差错,灌注速度太快,振捣不充分,配筋混乱,保护层厚度不够,施工缝处理不当,模板变形,漏浆,支架下沉,脱模过早,硬化前受振动和荷载作用,初期养生中急剧干燥,养生初期冻害。三是与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与湿度的变化,构件内外温度的差异,反复冻融,内部钢筋锈蚀,因火灾而使混凝土表面受高温熏烤,受盐类的化学腐蚀。四是与构造、外力有关的因素,如设计荷载以内的荷载,设计荷载以外的荷载,以地震力为主的荷载,截面尺寸及钢筋用量不足,结构物不均匀下沉。
四、桥梁墩台常见裂缝
1.墩台网状裂缝(由于混凝土收缩干燥引起或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和外部气温的温差及日气温变化影响和日照影响而产生的温度拉应力)。
2.从基础向上发展至墩台上部的裂缝(基础松软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
3.墩台身的水平裂缝(多为混凝土贯注不良所引起)
4.翼墙和前墙断裂的裂缝(往往由于墙间的填土不良。冻胀或基层承载力不足,引起下沉或外倾而产生开裂)。
5.由支承垫石从下向上发展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墩台帽在支承垫石下未布置钢筋所致或可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力)。
6.桥墩墩帽顺桥轴线横贯墩帽的水平裂缝(主要是局部应力所致,因梁和活载的作用力集中地通过支座传至桥墩,使其周围墩顶其他部位产生拉应力)。
7.双柱式桥墩下承台的竖向裂缝(由于桩基下沉不均匀或局部应力所致)。
8.支承相邻不等高的墩盖梁、雉墙上的竖向裂缝(由于局部应力所致)。
9.墩台盖梁自上而下的垂直裂缝(桩基下沉不均匀而引起盖梁上的不均匀受力)。
10.镶面石突出的裂缝(由于镶面石与墩台连接不良所引起)。
五、公路桥梁的修复、加固措施和新材料
1.“壁可”法。采用橡胶管注入器,利用其持续的恒定压力将树脂材料自动注入到缝中,注入材料粘度极低,可深入到宽仅0.02mm的细缝末端,恢复结构强度。
2.修补路面裂缝、坑洼、麻面。采用不同粘度的树脂材料对各种宽度的裂缝进行灌注,可立即开放交通。对坑洼、麻面采用树脂砂浆镘抹,材料柔韧、耐磨、抗滑,与铺层结合牢固。
3.路面防滑铺装方法。在弯道、交叉路口等重要路段铺设树脂砂浆,可取得优异的防滑效果,保证行车安全。
4.隧道、涵尚不渗漏水的治理方法。摒弃传统的堵水思想,采取引导的方法,对接缝、裂缝、衬砌面渗水均有对策。
5.桥梁结构的维修、加固方法。采用钢板贴合、增设桁梁等方法恢复或提高构件强度,增加承载力。对砼构件的肃落、缺损,用聚合物改性材料修补,以防钢筋锈蚀或进一步损坏,美化外观。
篇4
关键词:除险加固 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3km2,总库容728万m3,主要由大坝(含副坝)、溢洪道、左灌溉发电涵管、右灌溉涵管和坝后电站组成。
2进度保证的主要措施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内容多,施工交叉及相互干扰多,施工关系复杂。工期短、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实现195天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目标,工程进度经不起半点折腾,来不得丝毫放松。因此,项目部采取超常规和特事特办的办法,狠抓进度控制不放松,并狠下功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2.1组织与管理措施
2.1.1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
施工中,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进度控制工作,编制工作流程,落实进度计划的执行。经过咨询了解,施工单位组织人员精心编制了一份科学、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突出做好主体工程施工安排,重点确定了进坝公路、大坝防渗墙、灌溉发电涵管、大坝土方填筑、大坝预制砼护坡和溢洪道几项影响全局的关键项目的施工关系,解决它们的施工交叉干扰和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了它们具体的开工、完工时间和控制性进度目标。
2.1.2加强进度管理,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及时发现各主要工作环节进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比较,提出进度纠偏措施。9月上旬,检查发现,施工单位所上的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不能满足大坝防渗墙控制性进度目标要求,项目部、监理部果断决策,要求施工单位在大坝中段再增加一台机组。由于抓得早,及时采取措施,使原来认为很难按时完成的大坝防渗墙工程最后按期完工。大坝灌溉发电涵管拆除重建项目,在库水位还较高的9月中旬,就开始进行出口段后2节涵管的施工,但施工进度迟缓,检查分析表明涵管也将无法按期完工。至10月中旬,库水位基本放空时,项目部、监理部当即要求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在涵管进口段增加一个班组,增加一个作业面,同时加大模板投入,配足4套内外模板,这样两头并进,日夜奋战,抢抓进度,仅用了20天时间就完成涵管浇筑,比原计划还提前完工。及时为后续项目施工留足了工作面和交通道路。通过采取纠偏等管理措施,进度落后的情况得到及时纠正。
2.2技术措施
2.2.1优化设计,确定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原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不一致的情况,项目部专门请来省水利行业资深专家到现场召开了 “工程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研讨咨询会”,专家们重点对大坝防渗墙、坝基防渗、灌溉发电涵管和溢洪道加固等几项重大问题提出了工程设计优化意见。通过设计优化,经采纳专家意见,优化后的设计方案确定采用射水法造大坝砼防渗墙(墙厚0.35m),取消坝基帷幕灌浆,取消灌溉发电涵管挖孔桩基础,改明洞内套钢管为钢筋混凝土涵管结构、并缩小了管径(管径采用内径1.8m),溢洪道消力池位置调整至0+235~0+250,泄水渠衬砌长度调整为实施280m等。
根据部分坝段土质松散,射水造墙作业塌孔严重的情况,及时通过设计变更改为采用高压旋喷工艺方案。大坝及坝肩0+010~0+069.28(左岸管身段新填土),0+171.20~0+189.92,0+395.84~0+460.00,由于射水造墙施工作业塌孔严重,无法成孔和造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变更采用改为高压旋喷灌浆工艺。
通过优化设计和对部分工艺措施进行设计变更,确定了较为先进适用的加固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原设计方案中存在阻碍施工的几项重要技术难题,施工进度也更有了保证。
2.2.2精心施工,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精心安排施工作业,狠抓重点关键项目施工进度。为此,经认真分析,确定并采用先进合理的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如下:
大坝防渗墙施工:射水法造砼防渗墙工艺在我省水利行业使用较多,工艺较为先进、成熟。经过设计优化,在施工中采用该工艺。技术方案安排为:在总长只有160m的大坝上,布置两台射水造墙机械,从两端向中间迸进会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率高,9月初又在坝段中间增加了一台设备,这样,三台机械同时作业,确保了防渗墙按期完工。
灌溉发电涵管施工:经过设计优化,灌溉发电涵管采用内径为1.8m的钢筋混凝土圆涵结构,管轴线位置偏移老管左侧9m。考虑水库水位较高,无法实施全管段施工,采取了分段组织的施工技术方案。9月初,先安排出口段后两节管段的施工,待10月中旬,库水位放至死水位时,再在进口段填筑围堰,进行全管段施工。全管段施工时又采取上、下两端迸进的方法,施工工艺安排上,模板、钢筋、混凝土工在不同管节上穿行流水作业。
灌溉涵管封堵施工:采用人工挖竖井,在井底向原涵管内浇灌混凝土填堵进行封堵。由于灌溉涵管管径小,只有60cm,人无法进入作业。我们采取先在封堵的两端用棉絮堵住,两端的棉絮之间用铁丝连接固定,再浇筑封堵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封堵质量。
2.3经济及其它措施
⑴资金优先保障。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必然加大施工资源投入及资金投入。项目部在资金供应方面,优先予以保障,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⑵通过签署“施工进度控制责任书”和制定“主要建设项目施工质量、进度目标实行奖罚的办法”,对质量、进度目标实行责任制和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也有效促进了施工进度的加快。
⑶及早安排,抢抓进度。在库水位较高、其它项目还不具备条件开工的8月初即开始大坝防渗墙施工;同样在库水位还较高的9月中旬,即开始涵管出口段后2节的施工。以上两项施工安排都打破常规,经过及早安排和抢抓进度,大坝防渗墙和灌溉发电涵管两项重要控制性关键项目的进度得到保证。
⑷妥善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尽管进度问题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但我们始终坚持工程质量第一、确保质量优良和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不变。对于因保质量而影响进度的,坚决要求采取赶工或其它措施解决,把耽误的进度赶上来,决不因为抢进度而放松质量或影响质量。妥善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某水库加固工程进度和质量均得到有效保障,进度较快、质量优良,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
3结语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能在短短的195天(不足一个枯水期)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打破了当前一般水利工程施工都拖期完工甚至严重拖期完工的惯例。在全省病险水库加固中树立了典型和样板,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我省当前大量开展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和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是领导重视。县政府成立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担任组长,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召开了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对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县政府在会上与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调度会、现场会,有力地促进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篇5
关键词: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国家虽然比较重视对中小型水库的维护,重点进行出险加固,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施工技术不够先进,质量管理不科学,同时没有进行正规的操作,就可能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水库的正常运行和中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处理好投资、进度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重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加强质量检查的力度。
一、中小型水库施工的特点
对于中小型水库来说,标准、规模和工程量都比大型水库小的多。从水库建设管理方面来说,在进行基础处理和边坡整治方面,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在工程施工规划过程中,要保证工程量,控制好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单价比较低,工期较短,投资较少,没有相应的回旋余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投资不足的情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工程施工失控的现象,就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最后,如果在山区进行施工,专业的设备和机械就很难采用,同时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工程施工人员的个人判断和经验。另外,如果资金出现断裂,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整体人员配置,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疏漏或者操作失误。在中小型水库工程承包过程中,还存在分包和隐性转包的情况,同时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分包商没有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使得质量管理监督制度很难落实。
二、中小型水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保证落实到位,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钢筋
钢筋在保证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采购钢筋过程中,要对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有产品的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后,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详细的查验,对于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钢筋不能用于施工作业,保证钢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
2、水泥
水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水泥的监督和管理。首先,采购的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规定的标准等;其次,运至施工现场的水泥,要有生产商的品质实验报告,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复验和化学分析;最后在进行水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品种、标号不能出现混杂的现象;同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泥受潮;在进行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在水泥到货后,应标明品种、标号、厂家、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留出运输通道。
3、砂、碎石
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砂石质量的检测和管理,对于进场砂石材料,要按粗细骨料分别堆放和分类,严禁与石灰等其它材料相邻堆放,以免出现混杂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对砂石严格按规定要求定期抽检和检查,避免出现质量问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去;同时还要对骨料含水率进行定期检测,对材料的配合比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
4、外加剂混凝土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外加剂的质量和数量必须符合施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具体包括品名、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等,使材料资料完整,保证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对外加剂混凝土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配合比,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做好必要的基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监理工程师在对原材料取样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实验室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对混凝土配合的审查,实验室出具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单,保证关混凝土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和设计标准,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才能进行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对于初次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详细严格的鉴定,保证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拌制前,要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有效的测定,还要根据测试结果适当的调整配料用量,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另外,要对对混凝土搅拌进行检查,具体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配合比,保证满足施工条件,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实地详细的考查,具体施工单位的技术条件,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是否有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管理台账,保证施工稳定有序的进行。还要对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系统、机构设置状态,进行严格的检查。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技术合同审核、技术材料管理、混凝土鉴定检验、运输泵送、浇筑振捣相关的技术档案资料、操作规程和技术岗位责任制等。另一方方面,要加强对现场搅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设备的年检和可靠性,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
1.要严格审批混凝土浇筑方案,要确定具体的浇筑振捣面积、工程量、施工组、设备、泵送车运输、浇筑顺序以及施工缝位置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连续性,同时要建立应急预案,防止出现停电或者其他的意外,要具备的应急措施,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2.施工管理人员要预检和隐检模板、钢筋,在混凝土浇筑前要进行严格详细的检查,具体包括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等,要保证复核设计标准,保证支撑牢固,具有严密的拼缝,同时要对模板进行彻地的清理,不能存在任何的杂物;同时要正确固定钢筋位置,对出现变形的钢筋进行及时的修理。
3.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机具准备进行重点的检查,具体包括搅拌机、运输车、串筒、活塞泵以及振捣器等;另外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和养护。
(三)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浇筑对混凝土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浇筑振捣过程,要选择合理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技术,保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中,要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塌落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的混凝土或者质量达不到要求,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其次,要对振捣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不能出现漏振、过振的情况,重点检查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如果出现位移情况要进行处理,对于浇筑中出现施工缝、沉降缝要进行重点的关注,防止影响到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施工单位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同时还要控制浇筑混凝土的等级,保证满足施工质量要求,同时要有效防止低等级和高等级混凝土发生混乱的情况。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要进行彻底的清楚;在混凝土出拌合机后,就不能再加水。如果仓内出现粗骨料堆叠的情况时,应将粗骨料均匀的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能使用水泥砂浆进行覆盖,防止出现窝蜂或者裂缝的现象。在倾斜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从低处开始浇筑,同时还要保持水平。
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要避免出现泌水过多的情况,同时还要并采取措施减少泌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模。另外,监理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检查和抽测工作。对混凝土的实际入模温度监测,具体包括内外温度温差,同时还要结果的分析,施防止混凝土受冻和裂缝;最后,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蓄热覆盖防风措施的督察,确保覆盖及时到位;
(三)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的养护。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要采用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要检查和督促承包单位适时做好成型压光和覆盖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同时还要控制拆模时间,做好拆模后的保温及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主要防止出现裂缝,以免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避免出现质量通病或者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杜江鸣.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 硅谷. 2010(20)
[2] 裴增科.故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浅析[J]. 山西水利. 2013(09)
[3] 魏清民,边峰,延虎忠.论陕西省甘泉县雨岔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 北京农业. 2011(03)
[4] 林环兴,吴利东.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04)
[5] 韦初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篇6
关键词:现金分红 股价稳定机制 多元线性回归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国泰安数据库)
本论文的研究样本取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沪市交易的所有A股股票交易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同时剔除以下样本:1、因经营模式和资本结构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别的金融类企业;2、财务数据缺失的企业。3、未满足在2006-2012年间持续经营的上市公司。最终获得上市公司样本798家。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采用股票收益波动率(wvar)来反应市场稳定性。该指标为上市公司本年度1至12月股票月收益率的样本方差。
2、解释变量
(1)是否连续分红(dpon):该变量为虚拟变量。将2006-2011年均采用现金分红政策的公司分类为连续分红公司,取值1;将2006-2011年不完全采用现金分红政策的公司分类为不连续分红公司,取值0。
(2)现金分红率(dpr):采用派息比表示。
3、控制变量
(1)资产规模(asset)。选择净资产取对数后的值作为相关变量。
(2)财务杠杆(leverage)。取负债占资产的比重作为相关变量。
(3)ROE。
(4)账面市值比(bm)。即账面净资产与股票市值的比值。
二、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回归分析。股票收益波动率对是否连续分红(dpon)及分红率(dpr)的单变量回归结果显示,是否连续分红的变量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而分红率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是否连续分红与分红率双变量共同作用的回归结果,与单变量回归结果相符,说明连续分红、分红率高的公司拥有更低的股票收益波动率。引入相关控制变量后的结果显示,其中除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等变量分别在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负外,其余变量均不显著。
表1 相关性检验
在引入了相关控制变量后,是否连续分红(dpon)和分红率(dpr)的显著性水平明显下降。考虑到盈利能力与现金分红的密切关系,对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是否连续分红(dpon)及分红率(dpr)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是否连续分红(dpon)和分红率(dpr)分别满足5%和1%的显著性水平,因而认为净资产收益率(roe)与两解释变量密切相关。因此,连续稳定分红的公司具有更为稳定的股票收益率,即能稳定股价。
三、研究结论
本文对股票收益率的波动与现金分红政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
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股价波动有着密切联系。连续分红的公司具有更为稳定的股票收益率,即连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能够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控制变量,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对股价波动有着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龙振,王海涛.上海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1
[2]黄祥钟.新股现金分红后长期表现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3]宋逢明,姜琪,高峰.现金分红对股票收益率波动和基本面信息相关性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0;10
[4]王立文.机构投资者、现金股利政策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来自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1;5
[5]袁晓玲,陈志平,凌宗平.中国股市交易活动与股票预期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6
[6]Campbell, J. Y., M. Lettau, B.G. Malkiel, and Y. Xu, Have individual stocks become more volatile?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idiosyncratic rish[J], Journal of Finance, 2001(56)
篇7
【关键词】灌浆施工;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应用与优化
一、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关乎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病险水库的加固处置更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现阶段,我国早期兴建的大量水库工程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病害,甚至是病险情况。通过有效的加固工程如何做到切实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保障使用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加固必要性等方面的分析,此类研究认为加固工程是一种有效延长水库及其相关工程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同时在成本与生态效应对比分析方面提出了加固工程的先进性,为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加固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第二,针对加固方式及其效果的研究。在广泛的对比现阶段可行的加固工程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此类研究普遍认为灌浆加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技术无论是在加固效果、加固成本还是在加固施工难度等多个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极具推广价值;第三,在针对水库灌浆加固施工过程与具体技术优化方面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系统的探究了在实际的灌浆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流程与具体的技术优化,为后续的相关工程实际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目前研究现状我们发现,针对病险水库的灌浆加固施工实践与具体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这一方面对具体的工程应用与技术推广造成了一定的瓶颈;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相关的理论空白,并在实践的角度上为后续的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二、病险水库灌浆施工基础
所谓的病险水库是指在结构、设计、地质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库主体结构病害。病险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使用年限的延长,地质变化与荷载应力疲劳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我国水库建设时的不遵从与技术落后等“人为”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加固处置则会形成较大规模的安全隐患,甚至在汛期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为此,必要的加固成为了必然,在加固技术方面灌浆工艺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技术,其主要能够起到如下几方面作用:
一是固化作用:在应力的作用下,原本施工原料包括水泥、混凝土以及其他建筑主材之间会存在腐蚀、风化、脱落等现象进而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结构特征,通过灌浆的方式能够通过二次化学反应的过程实现不同物料组织之间的二次粘合,进而达到加固的目的;二是压密作用:在堆石体中压入浆液时,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可以将浆液注入到一些较为细小的缝隙、孔隙,在浆液的强大作用下,压缩、挤密了这些孔隙与裂缝,确保了地层实性、力学性;三是填充作用:在堆石体中压入浆液后,可以完全填充好地层的空隙,可以有效的阻断流水,提高地层的密实性;四是粘合作用:浆液的凝胶性可以将已经松垮的、脱落的建筑物裂缝或是岩石重新黏好,可以有效的改善其承载能力。
三、病险水库灌浆施工的主要步骤
利用灌浆技术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施工是一种必然。从具体的工程技术角度来进行探究,其应用实践主要可以分为如下环节与步骤:
第一,勘探环节。该环节需要对坝体进行系统检测,应用包括红外线、超声雷达等新型检测手段探究水库表面及其内部结构的病险位点。同时,对病险等级进行评估,进而制定完善的加固方案。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对内部结构病险(裂缝)走向与类型进行判断,为后续的施工方案制定与实际施工提供基础。
第二,制孔环节。该环节需要根据加固工程设计方案对预定位置进行钻孔操作。钻孔孔径大小与后续灌浆设备相配合,同时采用先疏后密的施工原则进行合理布置。此外,在钻孔后需要对孔径内部通畅度进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清理,一面孔径堵塞而对后续加压灌浆造成影响。
第三,灌浆环节。该环节是加固施工的主体,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在该环节的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浆液的制作,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设定,以一般加固工程为例,浆液水灰比为2:1之间,温度为?±5℃(?为地温),搅拌时间为45-60min,添加剂为≤0.5%;其次,需要完成灌浆的施工。在灌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灌浆顺序、灌浆压力、灌浆时间以及灌浆完成标志等标准化施工参数。具体如下:灌浆顺序为上游-下游-中游,同一施工工段下应该采用先石体,再坝体的顺序。灌浆压力为4500-6000PSI(即30-50MPa;300-500kg/cm2);灌浆时间与完成标志以流量
第四,封孔环节。该环节主要对表面孔径进行封堵。需要在完善的质量评价之后进行。除了上述灌浆环节的检验之外,还需要对孔径内是否吃浆、冒浆等现象进行观察,此后利用混凝土对其进行封堵与表面处置,是的孔径作业后达到致密、光滑、统一。
四、病险水库灌浆施工的技术优化研究
上文对具体的病险水库灌浆加固技术应用环节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诸如冒浆、裂缝等意外情况。如果出现了上述现象则可以通过如下手段予以优化与处置:
当进行灌浆施工作业时,如果发现坝基出现冒浆状况,必须根据冒浆位置状况的差异性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坝基底部有冒浆状况出现,应与其它通道联合方式进行填堵,对单次灌浆量以及时间间隔进行控制;如果是坝坡有冒浆状况出现,则需要对坝坡进行开挖回填工作,与此同时,改变原有灌浆方式,且使用间歇或是多次的方式进行灌浆,从而确保坝坡充分的吸收浆液;而如果封孔工序中孔口出现冒浆,则表示坝基浆液已填满,结束灌浆作业就可以。
当进行坝基灌浆施工作业时,如果出现坝基裂缝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首先,观测裂缝出现的方向,并确定纵向裂缝或是横向裂缝。如是横向裂缝,应立即停止灌浆作业,及时检查、分析裂缝原因,且使用粘土回填方式对裂缝进行处理。如是纵向湿陷缝,这种现象问题不大,可以继续进行灌浆作业,暂不对裂缝进行处理。如是纵向劈裂缝,那就必须停止灌浆作业,裂缝闭合后进行灌浆作业。
五、总结
本文以灌浆施工方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技术在病险水库加固处置中的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总结了该技术的原理与作用;分析了不同施工环节下的施工目的与要点,并对具体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隐患,并结合实际经验给出了可行的优化与处置方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相关施工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徐军鸿.喷射灌浆技术在白河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Z1:39-41.
篇8
设计者 梁柳燕
主要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做到诚信,坦诚相对,那你与他人的合作将会是愉快的。在共同的合作中你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只有学会合作,手并肩,才能通往成功的桥梁。
教育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做到诚信,坦诚相对;
2、明白只有学会合作,才能通往成功的桥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有两位探险家历尽艰辛,在又饥又渴,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一位老人拿着一袋熟鱼和一根钓鱼竿对他们说:"你们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大海,我可以帮助你们,但你们只能从中选择一种物品去挽救自己的生命。"同学们假如是你,你选择哪样?
(让学生议论。)
2、续说故事:
第一个探险家为了活命选择先吃熟鱼再找大海,但是他吃了鱼后找到大海时却因为没有工具去钓鱼而饿死了;第二个探险家为了生存,选择了鱼竿,但是他连走带爬远远第看到大海却没有力气去钓鱼,也饿死了。
二、启发诱导
1、从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结:同学们,如果他们懂得合作,结果就会不一样。假如他们每人各选择了一种物品后,把那袋鱼在路上分着吃了,以保存体力,在找到大海后又互相帮助去钓鱼,那么他们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了。可见,这两位探险家就是因为不懂得合作,使自己饿死了。
4、板书:
合作--通往成功的桥梁
三、合作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评判评分。
四、深化主题。
1、小组讨论交流:
(1)从游戏中我们获得什么哪些启示?
(2)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
2、小组汇报共同分享。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篇9
下一站是什么?
下一站,也许是未知数,也许是个难得的机遇,也许是理想的彼岸,也许是风霜雨雪,也许是······
对于执着追求的人而言:下一站尽管是失望,但他想到未必是失望,他想到的是挫折后的收获。是一种比成功还要好的良药;下一站尽管是满路荆棘,他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因为他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下一站尽管是失败,他也要乘风破浪,因为他相信下一站是希望。
其实,下一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下一站只有执着追求的人才能拥有机会。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四个相伴而行的探险家在森林迷路了,他们走了三天三夜都走不出森林,在精疲力竭之时,他们准备放弃求生的欲望。这时,其中有一位探险家从怀里拿出一块类似手表的东西,他说:“这是我出发前的一位老前辈再三叮嘱:要在走到绝路时才能拿出来,它可以让我们重生。”他拿起这块类似手表的东西,左测测,右探探。霎那间,这位探险家惊喜若狂叫了起来:“大家打起精神来,这块指南表指明了出口就在下一站。于是,队员一鼓作气站了起来,迈开步伐向着下一站出发······
一路上,拿着指南表的探险家不知说了多少次下一站,谁也记不起来了,但队员们始终相信下一站就是出口,走着走着······终于看到生存之光,他们终于走出了下一站,当队员们争着要目睹一下这块神奇的指南表时,这位拿着指南表的探险家却坦然一笑。大家接过来一看,刹那间,大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一块普通的手表。然而,使他们得以生存的是下一站,是下一站给他们前进的动力,他们心中都怀着下一站,下一站便是生命的曙光。
篇10
关键词 既有跨度混凝土梁 改造加固 施工工艺
采用桥梁横向预应力联结加固技术对既有旧线跨度混凝土梁提速改造加固施工,经2011年、2012年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概述
兰新线西段乌西-阿拉山口间线路(以下简称乌阿线)建线时间为1985年,1991年全线开通运营。全线长456 km,建有桥梁131座,其中95%以上是跨度混凝土T形梁,该部分桥梁按照旧的规范设计,每孔梁两片梁在横隔板接触点上连接,连接断面过小。自1996年检查发现:投入运营的桥梁逐渐出现横隔板断裂、梁体裂缝等病害。部分桥梁由于梁体裂缝超限及横向刚度不足,经检定已不能满足列车运营需要。为确保铁路运营安全,对严重裂缝病害桥的梁体逐年实施了大修更换。自1996年-2005年,共大修换梁15座桥。由于更换梁体工程费用耗资巨大,自2005年-2007年开始尝试采用不换梁的方法对桥梁梁体进行加固,先后采用钢板贴合加固法、梁体横向预应力加固法对6座桥病害梁体进行加固。2007-2009年乌阿线修建复线,一些病害桥梁由于位于双绕区段被废弃或拆除,而由采用新规范设计的横向连接刚度更佳的桥梁取代,使该区段病害桥梁数量大为减少,质量状态有了很好的改观。但乌阿线全线仍有35座桥梁(跨度均在10 m及24 m间)未进行处理。2010年兰新铁路第二复线全面开工建设,该复线设计为新客线,自兰州-乌鲁木齐全程铺设高速铁路,计划将在2014年底建成开通。高速铁路运营对桥梁的技术状态、梁体横向刚度安全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乌阿线不在此次高速铁路铺设范围,但按照高速铁路建设的规划、进程及乌阿线已具备的电气化铁路条件,乌阿线铺设高速的日期,将日趋临近。基于这种考虑,经申报乌鲁木齐铁路局批准,自2011年开始,逐步安排对兰新线乌阿段35座桥既有旧跨度混凝土T形梁全面进行加固。
二、方案设计
1.以2011年加固K1985+103桥(注:新里程K2041+103)四孔普通钢筋混凝土T形梁为例。本设计是在已有常用跨度混凝土梁提速改造加固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基础上,针对既有梁的承载状况而进行的。桥梁梁体横向加固,主要是保证两片主梁成为整体结构,利于承受横向水平力及偏载等作用,提高梁体的抗扭能力。加固方案为:加厚梁两端各三块横隔板;梁两端腹板中间各增设一块横向联结板;跨中腹板上部增设横向联结板。
2.加固设计原则。(1)梁体跨中横向自振频率和横向振幅满足《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2)尽量控制新增联结重量,减小加固后梁跨中的恒载弯矩;(3)新增联结按预应力结构考虑,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加固工程的实施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5)加固工程采用的机具、设备应小型、轻便;(6)采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7)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3.主要施工材料及设备。(1)材料:混凝土:C50级,采用TGRM早强水泥砂浆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8 cm~10 cm;普通钢筋:HRB335级钢筋 16 mm、 10 mm;预应力筋: 15.24 mm、1 860级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植筋胶;锚固水泥、锚垫板;混凝土防护涂料。
(2)主要机具、设备。
表1 主要机具、设备一览表
4.施工技术要点。(1)钻孔严禁损伤既有预应力钢筋,尽量避免损伤既有普通钢筋;(2)如果孔位无法避开钢筋,可适当调整钻孔位置,移动距离不应大于50 mm;(3)成孔后,孔眼应用水清洗干净;(4)表面凿毛应采用小型凿毛机,凿毛面应清除原有灰浆层;(5)模板应与原梁可靠联结并有足够的刚度;(6)预应力筋初张拉应力为0.15 fpu;(7)混凝土须进行配合比试验,要求三天内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80%,如砂石料发生变化,应重做配合比试验;累计20孔梁须做一组弹性模量试验;(8)在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80%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终张拉,张拉控制应力为0.73 fpu;(9)预应力筋终张拉采用YQD230-100型千斤顶,先张拉至设计吨位,顶压锚固后,拉动换向阀重复张拉至设计吨位,拧紧承压螺母,以保证预应力筋回缩量小于1 mm。(10)锚垫板应用环氧砂浆粘于梁体;(1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方可拆除模板;(12)若发现混凝土外观存在缺陷时,应及时修补;(13)切割外露预应力筋必须采用手持砂轮,切口距夹片30 mm以上;(14)张拉用千斤顶必须进行标定,油表、油泵、千斤顶必须配套使用;(15)配套标定千斤顶的有效期为1个月或200次张拉作业。
三、施工步骤及流程
1.搭设作业平台。由于加固的梁为T形梁,且梁底部比腹板厚,利用梁的这种结构,在两T形梁腹板之间撑上方木,铺上木板作为作业平台。梁片外侧需要进行张拉和封锚作业,如果搭设脚手架作业平台,则搭设高度较高,搭设位置较多,且作业时间不长,移动频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梁片外侧进行张拉和封锚作业时,可采用吊篮作为作业平台,将吊篮挂在既有梁人行步板支架上。
2.测量钻孔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测量出钻预应力钢筋孔的位置,再使用电子探测仪器探测钻孔处钢筋的情况,如果钻孔的位置有钢筋,则适当调整钻孔的位置,但移动距离不宜大于50 mm。调整孔位时兼顾到两片梁对应部位的预应力钢筋孔同时移动,以保证两片梁的孔位在同一轴线上,且轴线垂直腹板。
3.钻孔。预应力筋孔位经过钢筋探测仪探测和调整后,用钻机钻预应力钢筋孔道,钻孔机用固定支架固定,钻孔中避免损伤预应力筋与主筋,并保证钻孔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同时注意使两片梁的钻孔中心在同一直线上。钻孔完成后,孔内用水清洗干净。4.钢筋绑扎、安装预应力钢筋及波纹管。在预应力钢筋孔以及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表面凿毛完成后,在梁片之间撑上方木,安装好模板底板。将保留的横隔板主筋与新梁主筋用电焊焊接,然后按照钢筋设计布置图绑扎钢筋,同时安置波纹管,然后将精轧螺纹钢安装在波纹管内,使精轧螺纹钢垂直于梁片,最后将其用螺母固定。
5.安装模板。按横隔板的设计尺寸制作定型组合模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安全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模板表面平整、接合严密并便于拆卸;立模时留天窗,便于混凝土入仓。
6.浇注混凝土。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并加入早强型减水剂,人工灌注,小型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选用5 mm~20 mm的碎石,砂子采用中粗砂,坍落度以8 cm~10 cm为宜。灌注混凝土前,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喷洒专用界面黏接剂并在模板上涂脱模剂。预留孔部位混凝土修补宜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当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7.张拉。张拉前首先进行张拉传力柱设计和制作,并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冷拉后的时效处理。张拉工艺采用一端张拉,另一端锚具垫板外旋紧螺母。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时方可张拉,张拉前应对千斤顶、油表、油泵进行配套标定(更换千斤顶、油表、油泵的配件后必须重新标定,配套标定使用期为一个月)。张拉时,先张拉跨中段,然后再张拉梁端段,每段两根预应力筋同时张拉。预应力筋张拉前,张拉缸需先顶出50 mm,张拉过程中,油泵进油要缓慢平稳,当张拉力达到预定的吨位后,锁紧螺母,即可顶压回油。
8.封锚。采用细石混凝土封锚,封锚混凝土顶面做成流水坡,与既有混凝土结合部位涂刷2~3道防水涂料。
四、质量控制
(1)凿除混凝土时,混凝土风化、脱落、裂损部分应凿除彻底。
(2).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外表要光滑、平整、无蜂窝,内部要密实、均匀。
(3)在既有桥梁上施钻预应力钢筋孔时,应确保两片T梁的孔道在同一轴线上。
(4)张拉预应力钢筋时,应严格控制张拉力,确保达到设计规定的吨位。
(5)混凝土新旧结合部位施工前喷洒专用界面黏接剂,施工后涂刷防水涂料。
(6)按规定制作混凝土、水泥浆试块及钢筋试件。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作业面进行施工操作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对所发放的安全带定期进行回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以保证安全。
(2)施工作业吊篮定期检查,作业面的周围设置安全栏杆,并挂设安全网,以防止施工人员和物资跌落。
(3)预应力钢筋张拉时,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防止预应力钢筋拉断或锚具、垫片弹出伤人。
(4)孔道压浆时,施工人员应戴防护眼镜,以免水泥浆喷伤眼睛。
(5)在施工期间必须安排专业安全防护员,防护作业必须执行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定。
(6)作业时必须设安全防护。防护员必须携带能监听列车运行的无线通讯设备,并在住站设联络员,相互间要采取有效通讯手段进行联络。
六、改造加固工程完成情况
2011年安排加固3座、2012年加固16座。经过两年的运营,桥梁使用状态良好。2012年7月,经路局桥检队对部分加固桥进行抽查检定,梁体改造后横向刚度显著增强。2013年按照路局计划,安排继续对乌阿线剩余的16座桥的梁体进行改造加固,目前正在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