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13 15:5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寓言故事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拔苗助长》。
2、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里面的那句“一天、二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的迹象”。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告诉我们禾苗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长高的,要阳光和雨露才能慢慢地长大,而不是用外力去拔禾苗,让它看起来长高了。如果这样做,其实全部都会枯死的,还白费了力气。
3、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会想起我写作业时的情景。写作业的时候,我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不会写的字,总是不去查字典或看书,而是跑去问爸爸妈妈,直到弄到爸爸妈妈发脾气。每次看到他们发脾气,我心里都难过极了,总想以后写作业时要认真,多查字典和多动脑筋,可总是都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4、其实写作业也和种禾苗一样,都不能急躁,都要慢慢地做。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把急躁和懒惰这两个坏习惯从我身上拔掉,做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女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第二次龟兔赛跑》读后感
常熟市董浜中心小学四(3)班沈慕香
《龟兔赛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乌龟在比赛中靠着他的坚持不懈,靠他的愚公精神胜过了半路偷懒的兔子,从此乌龟成了人们口中赞扬的愚公。而今天我看了一本《第二次龟兔赛跑》的故事书,让我看到了其实乌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愚公一样,他也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人,看来愚公不愚!
故事中,兔子因为输掉了比赛很不服气,想方设法要和乌龟进行第二次赛跑,血洗耻辱。在比赛时,兔子可是憋足了劲地跑,可还是赢不了乌龟。因为乌龟自从第一比赛后就开始发明助跑器,为的就是让子子孙孙能够在以后的赛跑中永远得第一。兔子这回可是输得心服口服。
愚公不愚,乌龟第一次赛跑靠坚持不懈的笨方法赢得了比赛,第二次乌龟却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比赛。乌龟能够不把一时的虚荣当高帽,看不起人,而是把眼光放远,从长远利益出发,是他的子子孙孙值得学习的榜样。
动物尚且能够这样,人类呢?我们人类的头脑可是比乌龟要聪明千倍,甚至万倍,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远。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应该以学业为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将来贡献社会而努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读写结合;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38-01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以读促写”的平台,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中不断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高语法运用的正确率。“写”则是语言输出过程,学生在写作表达中可以把输入的语言知识进行优化整合,运用正确的语法规则进行语言输出。读写结合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一、读是写的基础,增强词汇积累
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声朗读可以增强语感。朗读的内容以教材文本为主,每一个单元的学习都要进行熟读背诵的积累。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的单词和句型,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利用课外阅读材料中复现率较高的句子强化课内重点句型的识记。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应该认真摘抄利于写作表达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描写比较生动的句子,丰富自己的语汇积累,为书面表达奠定基础。在学习“The lion and the mouse”时,教师设计了多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熟读文章句型,体会寓言的内涵。先是自由读,把握句子的语气和节奏,在朗读中体会狮子和老鼠的心理。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勾画文中对狮子和老鼠的特征描写,积累相应的描写语汇。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补充几篇寓言故事,学生在朗读之后发现寓言故事的共同特点是在文章的最后都有点明寓意的段落,这有利于学生写读后感。教师要借助寓言故事的趣味性,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趣味朗读。学生通过朗读中语气语调的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写是读的提升,规范语法运用
英语教材中,有一些简单短小的书面表达训练,写作难度较大。写作训练应该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任务要求,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最后用几分钟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对本课学习的总结,这能够强化词汇识记,优化语汇运用。写作训练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巧妙安排,实现学生的创新应用,提高写作能力。有的课文内容适合续写,教师就要求学生给出合理的结尾;有的文章适合仿写,教师要给出具体的要求,模仿文中的句型选择合适的时态进行仿写;有的课文适合写感悟,就要安排学生从自身情感出发,写出自己的体会,这是难度较大的写作练习。课堂实践证明,“写”是“读”的更高层次,是语法规范的实践应用。如“Summer holiday plans”一课,朗读学习之后,教师先让学生分析梳理Mike、YangLing、SuHai、LiuTao的暑假生活,然后整合文中的句子,以“My plans for the Summer Holiday”为主题写一写自己的暑假生活安排。学生的表现是计划很完美,但是用英语表达不出来。这时,教师要为学生展示几篇例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其中几个句子,再围绕中心话题进行拓展。本课所学的单词和语汇也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帮助,如“Will do+将来时间”的句子运用。学生在分析借鉴时,还可以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相得益彰。
三、读写结合互促,提高综合能力
英语教学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实现稳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安排先后顺序,先完成“读”的目标再向“写”的方向迁移。读是写的背景激活过程,学生在朗读中先形成英语思维,积累可以利用的句型语汇,让学生了解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在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所学的英语句型在情境中运用,进一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读写相结合,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灵活掌握读写训练的程度,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如“A healthy diet”一课,教师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分析,以“Healthy diet”为主题讨论自己的一日三餐是否健康,接着讨论中外饮食的不同之处,如Chinese people like drinking tea、Western people like drinking coffee.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制订出健康的饮食计划。学生对吃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也能够分清什么是健康饮食。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都可以制作一份比较合格的书面计划。计划的制作可以分条列出,避免了语法衔接问题。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运用采访的方式,调查同伴的饮食状况,重点练习“What do you often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不同要求的书面表达,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情感,正确把握文本教材的目标要求,在阅读中学会表达技巧,并实现能力的巧妙迁移,使读写互促落到实处。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拓宽阅读渠道,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迸发写作灵感,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写的英语作文要悉心评改,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指导学生从朗读的材料中汲取写作方法,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盛静,韩宝成.新读写素质研究与英语课堂教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3).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观分析
小学生是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色彩单一的群体,在他们看来,一本有趣的书一定要带有鲜艳亮丽的插画,要有具体的形象,还要有通俗易懂的故事穿插其中,这样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想去读这本书。书本中多种多样的故事也是吸引小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叙事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抒情类的小散文则是发散小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题材。对于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阅读是开展阅读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小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观。对于语文课本来说,他们认为朗诵几遍有家长的签字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课文问答题部分要求背诵或者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而不是加以理解,让背诵的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外阅读读物来说,小学生往往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有的喜欢记叙型的小故事,有的喜欢描写型的小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小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千字文》《三字经》,这种简单的凭文字就能基本理解大意的古文,如果不是新课标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植入,应该就没有那么多小学生能将《三字经》倒背如流,并能解说得头头是道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形象化
阅读并不单纯地拿着书本照念,应该是边看、边读、边思考。看的是读物上的文字、插画,读的是读本上的故事,思考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什么内容而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最多也只能到读的阶段,太深奥的情感无法直接感知,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辅助培养。讲授课文时,可以将故事形象化。画面感比较强的课文,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教学工具中。
2.增加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的课本其实只是带领他们走进阅读殿堂的初级读物,可以作为初级读本来欣赏。在其中,小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到基础的阅读技巧、语句分析,然后将课外阅读读本作为阅读能力的课外延伸。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基本题材主要是叙事、描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写作题材的书籍,让他们的兴趣不再停留在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插画上,而是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培养。比如,在班级或校园内,可以举办“你的书我来读”的周活动,每周推荐两本书是最合适的,时间规定在周三、周日,这样学生在周末也有事可做,认真阅读自己选择的读物,老师也可以将这作为一项任务,在周末大休时间里,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是改写,可以是丰富内容,可以是重新写一个新故事。那么每次推荐的书籍学生都不需要购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学生自己提供。当然,也可以班委带头,将自己收藏的认为好的图书带到班里跟同学分享,任何形式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都是可以的,然后放在教室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作为消遣。在玩中学到东西,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阅读后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后加以讨论也是提升阅读兴趣不错的一种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了组织贡献读物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同一本书,可能好多学生都读过,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太一样,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不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后不同的收获。比如,周读书活动中的读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开阅读。其实小学生有着一种热衷于分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分享,找机会让他们在人前表现。这样的阅读方式,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阅读兴趣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只是停留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喜欢的读物是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的,增加自身修养之类的教导更是很难理解。因此,对增强自身修养这个观念性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生常认为今天读了一本书,很有成就感,但是让他们讲一下这个故事,讲一下情节就很难讲出了,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深入体会。课本有时候不像一些寓言故事那样,且在结尾处会给出这则故事的启发意义。所以,这样引导性阅读的部分会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做好引导作用。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为想象是思维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想象力的发展需要以思维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想象力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充分利用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传统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讲解。先讲古诗的字词,然后讲解整句的意思,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整首诗的意思。最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记忆,最终枯燥的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游子吟》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古诗内容编成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游子即将出远门,他的母亲拿着他的衣衫进行缝补。母亲一针一针地缝补,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的破洞会更大。游子不禁感慨,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心就能够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以这样故事的形式把故事讲解出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很好地保证语文教学效率。
二、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诗歌,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于诗歌意境的体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从而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于诗歌特点进行分析。比如这首诗歌上片把“一程”二字重复使用,下片把“一更”重复使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认真研究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仿写诗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仿写新的诗歌。这样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之前学习诗歌知识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想象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三、在文章续写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结尾交代得很清楚,内容比较详细,但是有的文章结尾交代得很模糊,内容比较简单。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把文章的结尾交代得更清楚,使学生在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时候,学完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细致的讲解,那么学生可能对于文章主要讲解的内容没有清晰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写:青蛙跳出井口来,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瞬间感觉到自己的意识非常浅薄。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适当地加一些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寓言故事改写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故事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有的故事却有悲惨的结尾。人人都向往美好,所以教师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改写,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改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结尾是小女孩死了,永远地离开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结尾改写:在寒冷的夜晚,有一个善良的女人路过小女孩,询问小女孩怎么不回家。在得知小女孩的遭遇之后,这个女人把小女孩带回家了,从此小女孩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改写,使学生充分开发想象力。改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和拓展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语文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五、引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展示学生的想象力
读后感是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于文章读得越深,理解得就越深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书写读后感,让学生把自己对于书的感悟写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阐述主要观点,通过恰当的文字把内容展现出来。这样在书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结语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缺少想象力的学习,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思路闭塞,缺少创新意识。同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不到有效的激发,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会出现停滞的情况。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现更多的创意,使其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取得更迅速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琦,殷玉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02-105.
篇6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生必读的书,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必读的书《三毛流浪记》
《稻草人》
《增广贤文》(国学)
《小哥儿俩探险记》
《安娜的新大衣》
《寓言故事三百篇》
《我是一棵树》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我的妈妈是精灵》
《凯琪的包裹》
《沙与沫》
《城南旧事》
《女儿的故事》
《论语》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鲁滨逊漂流记》
《安妮日记》
《星际信使》
阅读方法指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篇7
我好奇地问:“你觉得我们儿时哪些书好呢?”
同事理直气壮地说:“比如寓言故事,像《愚公移山》、《三个和尚》,每个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再比如经典童话,像《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看了总让人明白许多道理。”
我侧头想了想,问:“你小时候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灰姑娘》《白雪公主》《丑小鸭》……这些故事多美啊,但是它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告诉了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同事一下子答不上来,挠挠头皮笑着说:“呵呵,反正就觉得它们很动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很多父母在为孩子选故事书的时候,常常进入我同事这样的误区:目的性太强。他们选的不是故事书,而是教科书,要求既有故事性,又能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最好还能顺便学个汉字、认个数字。
父母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给孩子补充最多“能量”的心情可以理解,可他们忘了“过犹不及”这个道理:若学习的压力盖过了故事的魅力,孩子们又怎能养成汲取“能量”的兴趣呢?
“一书多用”的童书不是没有,市面上的许多绘本图册都具有上述的“综合功能”:故事一共二十几页,每一页都有几个汉字要求孩子认识;随着故事的发展,还会不时冒出几个游戏,请孩子对故事中的物品做连线或加减;到了最后,总不忘语重心长地告诉家长,这个故事告诉孩子要成为怎样怎样的人。
我不能说这样的童书有什么不妥,但我很怀疑孩子是否真的喜欢。
为此,我对女儿进行了试验——
试验一:在讲故事过程中,我严格按照书中的指导,按部就班地和女儿一起完成了所有的任务。
女儿表现:比较配合,基本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任务,但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几次主动翻书“快进”以逃避与我的问答。
完整的故事情节被几个知识点分割得七零八落,成人也许能理解,孩子却非常抵触。情节才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支离破碎的故事怎么可能有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更不要说让他们从中汲取知识了。此后,女儿再也不要求我讲这个故事,因为觉得“不好听”——我想,她也许是根本就没听明白这个故事,就选择放弃了。
试验二:我选择了同一系列套书中的另外一本,吸取教训,没有按照书中要求的步骤做,而是先把故事讲完,然后回过头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女儿表现:听故事时专注了很多,听完后基本能回答有关情节的问题,但对于识字与学数的任务非常抵触,要求继续讲其他故事。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目的非常单纯,喜欢有趣的东西,享受快乐的感觉。如果阅读这件事被附加了太多条件,那么他们宁可放弃,女儿的选择就是明证:因为故事吸引人,女儿事后又要求我讲了几遍,可是由于每次结束时我都坚持提问,结果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故事,把它列入“黑名单”。
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老师曾在博文里说:“真正好的故事,不是让孩子增加知识量,也不是让孩子复述出某个情节,而是像温暖甜蜜的泉水一样,流入孩子的内心,给他们的灵魂提供丰富的滋养。”
篇8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名人的事迹和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进行了解,阅读能力就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一项能力和素养。而小学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阶段,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地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喜欢的书籍开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开心地去阅读、投入地阅读。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书籍,有的同学喜欢战争类,有的同学喜欢阅读国外书籍,还有的同学喜欢阅读历史类的文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要从学生喜欢的书籍抓起,这样学生才会爱上阅读,不断提高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带一些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肯定会主动地进行阅读,静下心进行深入阅读。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才能推荐学生去读书,从而在不断的阅读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从小学就接触好书、有价值的书,在这些书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
二、向学生推荐书籍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小学是学生刚刚接触学习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推荐好书籍,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多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现阶段阅读的书,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生自己一个人阅读很难沉下心去,所以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在这个大环境下很好地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书籍的时候也要涵盖的全面一些,不仅要让学生接触到我国作家写的书籍,还要让学生有机会阅读到国外的文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后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给大家讲一下自己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感受,或是让学生写一份读后感,学生在自我展示的时候必须要从阅读的文章中提取到关键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互相交流或是写作的过程中就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要大量地阅读书籍,还要求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提取到关键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习题,学生可以从这些习题中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在阅读《夸父逐日》这篇小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夸父为什么要逐日?这篇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是深刻地了解这篇文章,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中学生会逐渐养成提炼关键问题的习惯,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多学生都认为阅读就是看书,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方法和技巧,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阅读不是简单地看书,而要沉下心、投入到文章中,在阅读的时候发现文章的亮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才叫阅读。小学生并没有什么阅读经验,所以需要老师引导其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快速地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先大概地浏览一遍文章,在浏览的过程中大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着重地研究某一段或某一句话蕴含的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都是通过阅读了解知识的,所以说阅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师要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可以从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曾滨.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读书文摘,2015(04).
篇9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教师必须充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了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些初学阅读的孩子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怎样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1.利用故事,引发兴趣。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时,利用班队会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有趣的故事,将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2.利用活动,激发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功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如背诵古诗、朗诵诗歌、猜谜语等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并且能培养阅读乐趣。3.因势利导,诱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二、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书
1.依据年龄推荐读物。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2.依托教材推荐读物。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的书目应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读书应边读边想,读书时要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通过读思结合会收到好的读书效果。2.引导学生读与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阅读方法。当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阅读完后再把采摘的内容记于摘记本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3.引导学生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去帮助孩子解决,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定期交流阅读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10
一、为什么要把工作做到出色。
把工作做到出色是企业管理者的理想,是公司发展进步的需要,对于个人而言也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如果你专注于你的工作,将它做到最好,会换来更多的奖金,更多的晋升机会,也许你的努力付出暂时没有得到回报,但是你平时努力工作对于自己也是一种积累和锻炼。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缺少了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苦干,把工作做到出色的精神,遇到突如其来的新工作或是遇到公司裁员,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也会像那些平时混日子的人一样惶恐不安。
如果你是千里马,为何甘于普通马的工作方式和待遇,而不去施展才华,争取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也许你一直在努力工作,就一定要坚持,相信出色的工作总会为你赢得成功的机会,还会拥有灿烂丰盈的人生。
把工作做到出色,是一个双赢的行为,对个人而言获得的收益还要多,因为它改变的是你的一生。
把工作做到出色其实并不难,如同洛克菲勒,只需要把事情多做一点点,多些对工作的热爱,多些忠诚和认真,完全可以做到出色。
二、如何把工作做到出色,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1.用脑袋执行工作。
2.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
3.重燃工作激情。
4.额外付出就有额外收获。
5.魔鬼都在细节里。
6.失误时不要解释。
7.学会借力与合作。
本书还介绍了十条出色法则,如永远现在进行时,没有压力就没有活力,反向思维,诚实是一种勇气,放弃是创新的钥匙,等等。这些出色法则,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运用这些法则,我们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到出色,最终走向成功。
三、为不出色寻找的理由。指出了以下常见的理由:
1、大家都在混,我做得出色也没有什么用。
2、做这些已经对得起我的薪水了。
3、主管无能,我不能干出成绩让他风光。
4、此处困难多,不如再找一个省心点的工作。
还指出在我们的工作中还会存在以下这些偏颇思想和错误认识:调职就是否定我,以后不再努力;把上班时间占满就行;我只负责这一段,没有必要了解全局。如果这些成为混日子的依据,我们就无法把工作做到出色。摒弃这些错误认识吧,出色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也是为自己。
《把工作做到出色》提出了每一位职场中人工作是应有的标准,给出了做到出色的可行方法,并剖析了存在的偏颇思想,引导职场中人,把工作做到出色。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和口号式空乏的鼓动,语言质朴,以事说理,生动而不乏味。每个小故事都能让读者于轻松的阅读后品味到其中的道理。各个论点和驳论点从工作和生活中得来,让人感同身受,能够触动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