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改革范文
时间:2023-03-24 23:1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工资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绩效工资制度; 改革; 反思; 方略
一、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
(一)高等学校绩效工资简介
绩效工资制度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薪酬工资制度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调动了个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益。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就是以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等领域的业绩为依据来确定其薪酬的制度,以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得高等学校在增强内部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科研创新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组织目标。
(二)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的实践
——以英国、美国为例
1998年12月,工党政府发表英国教师职业现代化的绿皮书,提出要将教师和校长或主任教员的薪金与绩效挂钩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但英国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直到2004年才付诸实施。教师的工资级别通过对每所大学不同学科中教师工作业绩的抽样评估来确定,共分为5个等级。最高级别教师将依据其工龄以及额外贡献,每年都将增加工资,增加量依据教师工作业绩而定。这一工资结构正式认可了通过支付额外工资来表彰教师业绩的方式,并通过工资补贴的方式来吸引教师进入一些冷僻的学科领域开展工作。总之,教师的工资水平通过对其工作业绩的评估来决定,表明大学教师工资制度已引入了市场机制。
美国高等学校在招生、教师聘任、课程与教学各环节都有着很多市场化因素,在基金运营、经费筹措和校产开发领域更是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美国高等学校教师工资制度同样具有市场化特点,即商业管理和评估手段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制。美国高等学校制定有严格统一的薪酬定额制度,通过模式化、程序化的工作评估、岗位评估对教师业绩进行评价定级,对不同职员层级上的高绩效教师进行奖励。美国高等学校教师工资组成部分包括固定基本工资、可变工资部分和奖金红利部分。固定工资相对是稳定的,除非职位和薪级有所变化,因为美国高等学校教师工资与技术职务和任职年资相联系,整体上具有“薪级制度”特征。可变工资部分的薪额则由教师所属的学科与专业、职称、学位以及对院校的贡献量来综合决定;学科与专业归属、学位与职称从本质上说并不属于绩效工资的依据,院校贡献率才能真正体现绩效工资的本质。考量教师院校贡献一般是通过教学效果、科研水平尤其是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的。可变工资确保教师保持每年大约10%的浮动范围。在相同薪级教师中,基于绩效的可变部分工资刺激了教师主动谋求自我发展。
(三)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动议
1985年和1993年我国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工资制度改革。1993年改革方案确定高等学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教师工资由固定的技术职务工资与津贴构成。1999年后,高等学校校内津贴制进行改革,津贴细化为岗位津贴制度、绩效津贴制度以及岗位与绩效相结合的津贴制度。在实施新绩效工资制度以前,各高等学校不断探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师薪资结构和制度,高等学校教师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省内补贴+校内津贴”组成。但这种薪酬制度具有不足之处,如“科研津贴制度选择不合理”、“教师薪酬未体现学科差异”、“高等学校缺乏教师工资管理自”等,尤其是传统的薪酬制度不利于在高等学校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办学效益不高。
2006 年7月,原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要求高等学校建立以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绩效工资制。根据绩效工资改革的要求和“同步考虑,分步实施,制度入轨,逐步到位”的改革思路,高等学校在 2007 年开始工资套改,岗位工资全部按照各类岗位最低档发放,实现了初步接轨;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全国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二、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实践的困境与反思
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评价指标与指标的考量问题,遭到教师反对。在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教育与劳动委员会指出:“那些认为绩效工资制是一个廉价、快捷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全国教育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绩效工资制并不简单。”
(一)英、美等国高等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实践的困境
篇2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72-02
一、引言
电工电子是高等院校中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基础课程,涉及到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是所有理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电方面的基础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高等院校开设电工电子课程的同时,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践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多学生学习之后仅仅停留在理论计算书本上一些简单电路参数的初级阶段,对于动手连接电路,对实际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实际电路的设计和调试都存在很大问题。
二、目前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理论与实验差距较大。现在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数量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有限,造成了在理论教学中学习的很多理论知识,如元器件特性、电路原理、分析定理等,学生只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本来就很宝贵的实验教学课时却只能选择一些基础、简单的理论原理作为实验对象,无法让学生充分、全面地理解电工电子中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有限的实验时间也无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实验分析、反复的实验操作、仔细的调试电路来深入理解所对应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对电工电子的理解和掌握大打折扣。
2.实验教学效率低。由于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有限,实验室设备陈旧,数量有限,更新换代迟缓,而电工电子实验过程中元器件损耗大,无法及时大量补充,造成了高校电工电子实验资源非常紧张,学生实验教学周期较大,缺少连续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必须要老师到达现场后面对面地交流,实验报告还处于纸质手写阶段,每次实验都需要经过手写报告、人工收取报告、上交报告、人工批改报告、下发报告这几个阶段,经历周期时间长,实验报告问题反馈迟缓,不利于学生实验过程的改进和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新性实验缺乏。由于高校学生较多,实验室设备条件有限,造成了实验室只能满足学生基本实验需求,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自主性实验的需求,有些高校正在大力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更大的更多的实验室,更新更快更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成本巨大。
因此,实验室的实验时间、实验设备的缺乏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实验需求正在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矛盾,如何能在有限的资源经费的情况下,最大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自主创新的实验需求成为各个高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虚拟实验的引入
针对上述各个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将采用虚拟仪器的虚拟实验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虚拟仪器,是由计算机硬件资源、模块化仪器硬件和用于数据分析、过程通讯及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组成的测控系统,是一种由计算机操纵的模块化仪器系统。它把传统仪器的专业化功能和面板控件软件化,使之与计算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台从外观到功能都完全与传统仪器一致,同时又充分享用计算机智能资源的全新仪器系统。“软件即仪器”本质地刻画出了虚拟仪器的特征[1,2]。
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是仪器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曙光[3]。
1.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建设。虚拟实验本质上是一种仿真软件,价格成本远低于购买实体仪器设备,尤其是大规模批量采购时购买软件的价格成本更加经济实惠。而在实验过程中连接线、接头、焊锡等材料的损耗也是实物实验中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更不用说实验教学中避免不了的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这些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而使用了虚拟实验的仿真软件之后,只是需要开始购买时的一次性投资,在后期几乎很少需要维护和维修,极大地节省了实验成本,十分适用于大规模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建设,符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要求。
2.使用方便,使用率高。虚拟实验的仿真软件使用方便,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安装该仿真软件即可进行虚拟实验,实物实验中的元器件的选取更换,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焊接,实验的运行,在虚拟实验时仅仅只需要点击几次鼠标即可完成,节省了学生大量时间。在虚拟实验电路运行的过程中,甚至可以进行中途的暂停,观察瞬态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瞬时多变的数据,不可谓不方便。虚拟元器件和连线等不仅可以随取随用,反复使用,数目不限,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不会有任何损坏和消耗,使用率高。
3.开放度高,教学效果好。由于虚拟实验只需要一台运行仿真软件的计算机即可实现,因此整个实验室只需要配备充足的计算机数量即可,不需要一些昂贵、复杂、笨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所以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进行实验的时间,不需要教师过多的管理,在自由灵活的环境下,在学生状态最好最适合学习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使得实验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4.种类齐全,满足学生创新性要求。虚拟实验是一种仿真软件,因此元器件、设备仪器的数量、功能等不会过多的受到购买成本的影响,可以将虚拟实验的仿真软件中设计制作足够多、足够全的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等。在学生有了一些自己的设想时,完全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感兴趣想法进行自由、自主的实验,不再受到元器件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实验仪器设备性能较差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着自己的新想法新创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的要求。
四、实物实验的必要性
有些高校已经看到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虚拟实验巨大优势,开始逐渐建设发展虚拟实验,但往往却忽略了实物实验的必要性,舍弃了实物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1.实物实验特殊性。实物实验是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进行的实验,温度、湿度、风向、灰尘、速度等参数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果,不可忽视;实物实验中元件与元件之间除了宏观上会起作用,微观领域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实验运行时其作用的因素、条件可能在已知领域,也可能发生在未知领域,其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人为设定出来的仿真软件虚拟器件所能代替,而这些都是实物实验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和条件。
2.实物实验的重要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而理论是对现实事物规律的一种抽象,是实实在在现实的东西,仿真软件中的虚拟器件和用虚拟器件进行的实验,都是在忽略了某些物理参数,理想化某些物理条件下的相对真实的器件和实验,虽然仿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实际情况相符,但无法真正代替实物实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如果学生长期习惯于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其对于真实事物的理解,真实定理理论的研究不可避免的将带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而每次理论的验证和猜想的证明只是通过简单的仿真虚拟实验进行验证,更加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实物实验是重要的、必须的和不可替代的。
五、实验教学的“虚实结合”
1.虚拟实验是催化剂。虚拟实验具有的低成本、模块化、集成化、网络化等特点,特别适合高校大规模的配置和使用,其强大的功能,完整齐全的元件设备,简单便捷的操作,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创新开放的本质,为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途径,几乎可以使在校学生每人单独一个实验平台,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想象和创造进行最具创新性的实验。虚拟实验的引入使得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可以覆盖全校每一位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见到实验现象,帮助学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理解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理论知识。最快的速度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和推论从想法阶段过渡到实验阶段,以最接近真实的实验过程验证学生设想出来的种种推论和猜想,为最终的实物实验真实可靠的验证创新性推论或猜想做好充分准备。
2.实物实验是根本。为了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作风,为了确实证明学生自己的推论或猜想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在虚拟实验仿真完成后,最终必须经过实实在在的实物实验进行验证,实物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必要过程,无论虚拟实验仿真结果多么正确,都必须要进行实物实验,只有在现实环境中的实物实验才能将现实世界中各种已知和未知因素融入实验之中,也只有在通过了实物实验验证之后,创新的想法和推论才能得到最具说服力的证明,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证明理论的正确与否,实验结果才能让人信服。
六、结论
通过“虚实结合”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更加严谨踏实的作风,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级别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瑞,程万里.高校虚拟仪器电工电子实验应用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3):57-58.
篇3
一、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且紧密联系着目前实行的建筑标准、规程和规范。收集、填写、整理、归档、移交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要求传授给学生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二、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
第一,《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课程较为枯燥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力,若想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就可以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能够站在新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从而在局部内容中确定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系统的长期记忆和理解。通过先将问题导入,随后再进行讲解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这一问题,带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以《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技术性、实用性原则为基础,对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进行保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工作作为导向,与当地建设单位或城建单位进行联络,将学生组织起来,使其能够进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就现场对学生进行教学[1]。由于建筑物和项目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学生可以仔细观察现场,从而了解工程施工情况以及措施,从而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实践经验。在施工验收的过程中,应该以规范要求为依据,充分了解工程扩建、改造、维护与检查等环节,了解这些环节中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具体施工流程。这种现场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施工项目立项一直到工程竣工的每个细节和步骤进行了解和熟悉,能够充分全面地认识工程施工进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跟进工程施工,从而更加全面地进行学习。《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紧密联系着工程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将学生组织起来,在学院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实践知识和课堂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各种专业的运用有所领悟。将《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一起进行教学,尽量在课堂上联系施工课和施工资料内容,将土木工程各方面验评规范和施工工序告诉学生,并经常提及,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熟悉且掌握这一知识。
三、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保证基地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实训培养活动,进行“订单式”培养,从而通过培养使得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需要。在培训过程中,技术人员、实习设备以及场地由企业提供,学生则负责进行顶岗实训或生产性实习,直接进入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实训基地,学生需要和教师企业参与到开发产品和培训的过程中,从而对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第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获取,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其对课程的意见和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获取信息。以往的教学手段没有很好地获得学生的反馈意见,所以也没有及时更新、调整课程。将无记名问卷引入课程之后,可以一学生的要求和听课效果为依据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及时的调整,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应用就业辅导法。对于实习地点已定的资料员,需要以学生从事工程属于路桥类、水利类或房建类为依据,站在资料员的立场对学生进行辅导,使得学生学会对资料进行收集填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那些资料进行收集和填写,竣工验收后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填写。资料员还需要对施工现场没有进行归档的日常文件进行整理。辅导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资料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满足所有土木工程单位的需要,能够出色地完成资料员的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就《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使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在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将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来,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应用就业辅导法等课程改革的措施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能够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能够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对实际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原二保.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9):27-29.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电工电子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大步地迈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始终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无法胜任未来工作。因此,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现状与分析
1.实训内容落后,缺乏创新性
电工电子技术是发展很快的技术领域,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与当前技术发展速度相适应,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总体上实训内容和体系长期固定,跟不上当前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形式。例如,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是多数职业学校电子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电路板是设计好的,元器件也是配套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焊接、插件和调试,但是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伍,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制作的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是实训教材对所需仪器设备、线路连接、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均已作详细介绍,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说明去做,很容易就可完成一件仿制品。这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无法体现。
3.实训硬件设备不足,新技术引入不够
实训的硬件设备不足,套数有限,维修更新缓慢,配置不合理;对实训工具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各任课教师独自使用各自工具。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表面贴装技术等先进技术没能及时引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4.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总体上,电工电子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差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高低不均、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教师很少到企业去进行社会实践,本身创新意识就比较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往往只是忙于完成教学工作,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5.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心态,自律意识不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厌学情绪比较浓。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训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实训,这也是影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实施主讲教师责任制,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主讲教师责任制教学模式是相对于分配式教学模式而言的。是选择一名教师即主讲教师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并对教学的目标、内容、任务、进度和考核等各个环节全程负责的教学模式。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被课程教学团队公认推举,领导认可。它能够避免有的课程无人带,有的课程抢着带,并导致课程建设无法落到实处以及课程的师资配置不合理,对任课教师缺乏规范化考核,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的发生。
主讲教师责任制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性,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并实行教学主讲教师责任制,对于解决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有利于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有利于实训内容与体系的细化完善,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与体系。
(3)有利于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4)有利于对实训工具与设备的合理配置与管理,加强材料的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更新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中的一些定律、定理进行验证,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训方面,现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老一套,内容陈旧。而以创新为目标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则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本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如下实训内容:
(1)手工焊接技术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手工焊接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要点。
(2)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训练。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同时掌握使用万用表检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训练。我校安排了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和MF47型万用表的安装与调试实训。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同学们对收音机和万用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而且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电路原理图及安装图的读法、元器件的检测方法、手工焊接技术、电路的性能检测和维修以及简单机械部件的安装等方面的知识。
(4)表面贴装工艺训练。学生通过实践,既可以真正了解并接触到新技术和新工艺,又能够充分了解微电子产品应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5)印制线路板制作训练。可以手动制作印制线路板,使学生体验从设计图纸、热转印到腐蚀、钻孔等制作线路板的全过程,使电子产品制作实习的内容趋于完整化。
(6)触电救护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心脏进行急救的方法。
(7)PLC应用技术训练。配备了可编程控制器及与之配套的模拟设备,如十字路通灯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接近工程实际应用的环境。
3.培养实践动手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因此,如何运用手段、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我们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比如,在日光灯管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现象,简单地介绍判断灯管好坏的方法;在电容器充电与放电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首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的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然后再用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电、放电实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所学的理论课也更有兴趣。
4.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1)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用图片、声像演示等形式代替抽象的动作讲解,把微型化、难以识别的元器件和难以看清楚的操作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图像,演示分析电工电子实训中的技术要求及缺陷分析。例如,手工焊接时要求无虚焊,焊点光滑而且饱满,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领会这些要求,在焊接过程中为防止产生虚焊,往往焊点很大,既浪费焊锡,又因为焊点处加热时间过长容易烧毁元器件。为此,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演示什么样的焊点是光滑饱满、合格的焊点,什么样的焊点是虚焊,怎样操作容易导致虚焊等。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2)运用EDA技术,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EDA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EDA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电子技术实训题目所涉及的仪器多,其功能也各不相同,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种类复杂、数量大、电路涉及面广。在做每一个题目前,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设计好电路,调试好参数,做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这样,对实际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地使用仪器,出了问题又可心中有数地去检查,从而提高了实际电路制作的成功率。同时软件仿真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水平的提高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制订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教师选聘机制,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实习教学指导工作,或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2)创造条件使实习指导教师有更多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以便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为己所用。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例如,有针对性地进行焊接理论与技术、电工电子理论培训等,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可以把教师送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进修,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操作培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建设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核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前进方向和实训积极性。为此,我们建立了如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标准多样化。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实习效果方面的评价考核。例如,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制作产品的质量、自主设计内容的创新性与难度、实习报告的质量等。
(2)鼓励创新。根据学生选择实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以及是否自主设计内容进行分级考核,鼓励学生选修有一定难度的实习内容和自主设计实习内容;对于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分。
(3)考核方式多样性。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将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尤其是创新竞赛的成绩评定可由学生集体讨论确定,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及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
总之,根据职业学校的现状,加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各类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郝子强.电工电子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24(6):100-102.
[2]罗建华,邓永亮.课程主讲教师制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4(03):68-70.
[3]王东谷,张翠英,肖改萍.推行主讲教师负责新机制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5):82-83.
篇5
1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设备利用率分配不合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日渐增多,而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教师却难以大幅度增加,这对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目前实验室教学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的种类少,而同一种类的设备数量却较多,不上实验课时大量闲置,上课时却又不够用,使用率的分配较不合理。另外,在实验设备、器材配置上,大多数的院校选择了与各种课程相适应的实验箱,实验箱上提供了一些实验必备的基本配置,同时配上一些示波器、信号源等辅助设备,基本就能够完成验证型、设计型实验。目前比较先进的设备仪器因采购价格较高、维护费用不菲,还没有大范围的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提高型、科研型项目的进行。
1.2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电工电子学实验课,课前实验技术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实验器材、调试好了仪器设备,开始做实验前,老师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根据指导书上的要求连线,就能得出结果。在实验过程中,保险丝坏了不会换,接线夹子断了不会接,一切由实验教师代劳,学生盲从又被动。这种方式,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束缚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动性。
1.3 针对学生上实验课,大多一视同仁、一概而论,不能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来存在着差异,以往的教学模式都将学生同等对待,同样的实验,动手能力好的同学早早的完成,而相对慢的同学却还在苦苦努力。进行下一个实验是很矛盾的,这就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能力较差者又感到吃力,实验教学目的难以达到。
1.4 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考核制度一般包括参加试验的态度、知识掌握的深度、操作能力、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比如电子焊接的水平,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能力、安装工艺质量、调试运行等都要进行考核,按照标准做好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还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来综合测评。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考核往往只进行了一部分,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定,而且也使得部分学生对此不重视,失去了实验课的目的。
2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2.1 建立全新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2.1.1 要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以仪器使用和基本课程内容为主的基础试验过渡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性和综合应用型实验,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为方向,应用计算机仿真进行辅助分析、设计。
2.1.2 在实验内容与方法上,按照实验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试验项目设置上包括: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实验的内容和方法要着眼于从人才培养体系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
2.1.3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打破理论教师只教授理论,实习教师只教授实习的现象,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进入实验室,开发新的试验项目、组建新的试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同时注重积累教学资料,经常进行教法研究,为切实提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水平,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
2.2 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工具不断更新,要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教学,灵活的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践;创新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展阶段。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和“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学习为辅”的理念,开发更多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创造力类型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锻炼的有效途径之一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主的验证实验,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甚至实验过程是由老师安排,学生只会做验证实验。学生缺乏全面的设计和创新实验项目,使学生知识狭窄,集成设计和创新能力弱,学生没有充分挖掘潜力。实验教学压制学生做实验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求知欲望,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实验评价出席的实验,实验报告完成的好坏程度,实验基于是否正确。传统的评价模型无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客观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产品,新软件需要实验教师去学习。
三、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增加实验课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主题被老师选中,相对较小的类的理论相比,学生做实验只有地址验证,因此,有必要增加实验的教训。增加设计的一致性检查,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由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材料,使实验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弥补了转移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实验教学科学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实验评估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成绩,更应注重过程评价价格审核。必须注意平时的考试和期末考试,操作理论和什么时候结合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可以,为了促进电子和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水平的学生期末考试的话题。学生通过随机问题的选择规则段时间,通过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实验中,独立实验和考核,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增加学生课余实验时间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电工电子实验都是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实验教学,时间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的实际需求。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提高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应当建立开放性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性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学风,更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这一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余实验时间,弥补了实验课时不充足的矛盾,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弹性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深化和促进了实验教学。
4、努力开拓创新,建设若干教师思想的重要保障
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努力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有深实验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双师型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师应顺应科学发展的趋势,电子技术发展,不断开拓新知识、新技术和尖端学科,发挥实验的内容教师、学生、文化、领导创新能力实现。
5、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教学
近几年来,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VI)技术在仪器仪表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教学仪器和数据作为资源和管理协同平台共同协作,使用方便、灵活,图形界面友好、直观,根据课程需要自主实验、教学和学术特点。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教学应实施以下的战线。首先,在现有计算机资源基础,购买最基本数据收集收集设备和软件LabVIEW设计了一系列电子电工实验教学部分使用虚拟仪器代替传统实验仪器,可以节省投资,优化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其次,学生在创建虚拟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基本完成,教师通过虚拟仪器来观测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实验诊断设备故障等,最后组成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系统,增加虚拟综合实验。学生自主实验的具体要求,设计软件的各种功能和定义仪表板,以各种形式表达,结果实时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
电工电子虚拟教学实验室中应该根据课程设计实验方案,包含电子电路、数字示波器、函数发生器、信号滤波器和信号调理电路等一系列虚拟仪器,才能满足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本设计是采用硬件NI-6009 多通道采集卡,LabVIEW2012版,NI-DAQmx数据采集助手等,共同设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一些常用的基于LabVIEW的虚拟实验仪器,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仪、网络分析仪等,从而构建一个虚拟化的由计算机系统和采集卡构成的虚拟实验室并应用在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当中。
四、小结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我们只有在现实实践中不断更新理念,适应电工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改革重要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和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卫宏,.电工电子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及研究[J].中国电力技术,2014(12):172-173.
[2]黄建龙.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5-107.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电工与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虽然其内容要求不深,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所以我校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形势要求。
1、构建电工电子学模块化课程体系。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电工电子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扩充的教学内容这一对矛盾,必须进行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将电工学课程分为5个基本知识模块(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及EDA技术)。
2、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设法让学生对电工学习产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2.1以实际例子激起学习兴趣,上好每一章的绪论课。着重讲清每章内容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电的应用时,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每堂课中都安排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模拟电子部分时,可提前让学生查找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然后在上课时告诉学生即使是传输比较精准的数字信号,它也要通过传感器对原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整理后变成数字信号。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模拟信号可以传输图像、声音等内容,这种传输是通过什么元件和电路来实现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半导体开始来了解模拟电路。”通过这种上课前布置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听课效率显著提高。
2.3把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便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意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4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沿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解电磁学基础这一章时,找了一些超导体的资料,告诉学生什么是超导体,它有什么特点,现在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同时启发学生能不能研究超导体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一个好的产品源于一个好的设计思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仅仅是讲清课本内容,同时还要启发学生去思考知识点在新的领域的应用尝试,这样才能拓宽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构建电工电子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学改革中必须特别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造。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种现代化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平台。电工与电子学实验课程是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独立开设实验课,旨在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其中电路部分的实验主要是对基本定律、定理的实验验证,要求学生搭接实验电路、调试和使用实验仪器仪表,使学生真正通过实验来理解定律和定理。熟悉实验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训练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模拟和数字技术部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开放设计性实验,只给学生设计指标要求、可选实验器件和仪器设备清单,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题目的设计。在实验中把EWB和实际调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立现代电工电子工程设计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开放式实验实现在时间上和思维上的双重开放,传统实验课是由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在规定的两节课时间内学生基本上是被动进行验证实验,且不管完成与否,到了下课时间就要结束。考核方式是选出做过的一个实验进行考试,这样灌输式的实验方式很不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开放性实验由学生选择实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电路,拟定实验方案,选择器材,独立完成实验。考核方式是根据实验的难度和创新度来决定。这样他们就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由被动验证变为主动设计,完成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验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工程性,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4、应用计算机仿真教学进行必要补充。针对电工电子学量大面广的特点必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其基础性和理论性特点,必须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仿真教学包括制作仿真型课件供课堂教学使用,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比如过渡过程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用EDA技术进行实时仿真,以解决实际信号存在时间过短的问题。仿真实验是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元器件种类齐备、先进的电子工作台,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克服实验室各种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以针对不同目的(验证、测试、设计、纠错和创新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与传统的实验方式相比,采用电子工作台进行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不仅实验效率得到提高,还能训练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熟练地使用仪器。而仿真教学的开展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改变为师生互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
5、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进行实习教学的革新。电工实习是学生步入大学的一次较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结合学生还未学习任何专业课的实际,让学生感知电子世界的奥秘,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前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精神。该课程要成为学生基本电子技术和电子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要成为学生工程实践的起步和创新精神的启蒙,也是实现对学生角色的转变、兴趣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铺垫。为此,我们将电工实习分为四个基本模块:
①电子元器件及常用仪器设备模块:主要通过教师授课、CAI课件、实验室测试及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性能指标、测试及选用原则。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用途和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课打下基础。
②焊接练习模块:我们让学生进行数字式万用表的制作与调试,并用自己的成果完成后续实习的测试工作。这样避免了学生在焊接练习中产生的枯燥乏味情绪,又迫使学生做到焊接工艺的准确和细致。调试过程出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解决,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简单电路板制作模块:我们提供多种实用电路套件,供学生自选组装和调试,使学生充分动手,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篇8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校中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部分内容。教学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讲授、实验课和后续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及电工电子实训等。近年来由于学时压缩,许多教师感觉到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传统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与教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实验课和实训课安排相对较少,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学生学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之后,只会解习题应付考试,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际脱节,并不能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慕课及翻转课堂的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近涌现出来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课程开发模式,这便是慕课。网络课程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学生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授课方法,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做例题和习题。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沈阳工业大学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彻底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把教学改革落在实处。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同时,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1]。在最近几年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改效果。3.1理论教学采用跨校修学分的翻转课堂模式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旨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如何贯彻“互联网+”的战略,创造高校课程教学发展的新生态?辽宁省教育厅从2014年开始推出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跨校修学分课程模式,顺应高校课程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被辽宁省教育厅选为跨校修学分课程,建科方是大连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团队,用课方是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每单元知识点内容介绍、典型例题、常见问题解答、知识结构、工程案例、课后作业和课后测验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优质教学资源都是建课方团队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通过注册网络课堂,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每次课前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完成视频对应内容,并且把没有理解好的知识点做记录,等到翻转课堂时,适时提问,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质量。翻转课堂采取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总结归纳对应知识点,学生互问互答,共性问题集中讲解,课堂知识点延伸,工程案例扩展等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授课效果。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3.2注重加强教学工具的使用现代教学已经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在大部分课程中都能找到合适的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单片机原理课程李芝兰,等: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电子商务对应的仿真软件有Proteus等;电子线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Protel等;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Lab-VIEW;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应的仿真软件有Multisim等;优秀的仿真软件可以在非实验室环境下对理论内容进行验证,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调试。在电路仿真任务中,教师可以讲解要仿真电路的工作原理,需要仿真的条件,理论上改变仿真参数和仿真环境时被观察参量变化趋势,最后运行仿真程序,观察结果与理论是否一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仿真效果,可以使枯燥的理论更形象生动,学生接受起来印象更深刻。3.3实验教学注重更新内容、改进项目对于传统实验内容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实验旨在立足基础,面向应用,注意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2]成功增加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如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实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形联结-三角形联结启动实验、抢答器电路设计实验等,都可以作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3.4课程设计采用真题真做和多题目设置方式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最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是课程设计和电子实训教学环节。沈阳工业大学近年来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课程设计和实训环节做了很大改革,改变以往由于实验设备和耗材不足等条件制约的“纸上谈兵”式设计,采用真题真做和多题目设置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比较广泛,让学生选取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实际动手设计并完成实物的选件、选型、焊接制作,最后完成设计报告,说明设计过程以及经验总结等。题目包括收音机整机组装与调试、电子报警器制作、八路抢答器制作、天亮报警器制作、声控延时开关制作、环境光线亮度指示器制作、循环LED彩色流水灯制作、稳压电源制作、数字电子钟制作等。在整个实物制作教学活动中,首先由师生共同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将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制订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实物制作后,进行检测、评价,整个制作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按照实际分工按工作程序共同完成。3.5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综合测评方式跨校修学分的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期末考核方法必须多样化。网络视频课程学习和网络测验网络讨论等在线成绩占有20%的比重;面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平时表现及讨论作业等占20%的比重;课内实验成绩占10%的比重;期中与期末成绩共占50%的比重。这样加大过程考核的分值,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重视每一次教学与实践环节,避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做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切实做到素质化教学。从理论课的网络资源共享翻转课堂到实验课内容的与时俱进、增加实验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教学改革贯穿于整个电工电子技术授课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凤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篇9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特殊性;绩效工资;方案设计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
一、实施绩效工资后高职教师的工资构成
岗位工资: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职级而核定的工资。
薪级工资: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资历、学历、任职年限等因素核定的工资,且每年增长一薪。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根据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编制人数采取总量控制的方式下拨的工资。
津贴补帖:是由政府统一规范发放项目和发放标准,并由各级财政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的对职工工资部分以外的额外补贴。
在上述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补帖都具有相对刚性的特点,只有绩效工资是各院校能够适当灵活掌握,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自行制定发放标准的项目,因而也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如何让绩效工资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以期达到吸引人才,留着人才,并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建设服务的目的,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思考内容。
要正确设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首先必须弄清教师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特殊性及其与人力资本绩效工资的关联性,继而确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思路。
二、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殊性与人力资本的绩效工资的关联性
(一)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种类
教师的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工作能力等多种要素的总称,又叫存量资本。存量资本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带来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叫现实资本,又叫实际资本。原则上,一个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的存量资本大于一个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的存量资本,但如果这个教授所产生的效能与一个讲师相当,那么该教授的实际资本价值也只能相当于一个讲师。理解存量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可以有效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功能,在不断积累和培育存量资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把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使其产生强大的增殖效应。
(二)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性影响着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
1.由于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具有高投入、高质量的特性,所以也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因为其稀缺性而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争夺的热点。教师个体的存量资本越大、质量越高,则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也越高。当博士生的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后所产生的效能,总体上会大于或远远大于硕士生。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引进高质量人才也正是基于对存量资本转变为现实资本能产生巨大效能的潜在预期,该预期对高职院校引进人才所愿意支付的成本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个体会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开拓创新而实现资本的增殖和再生。同时,如果存量资本长时间不能转变为现实资本,就会逐步荒废或退化。正是人力资本具有再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中,就要考虑到“及时转化存量资本”和“适时培育新资本”的相关措施,从而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的同时,加大存量资本的转化效率。
3.人是有“趋利性”的,高职院校教师也不例外,加上教师人力资本有较强的共享性,一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或者有更好的物质待遇,或者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人力资本就可能出现流动或者迁移,这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高职院校要想稳定教师队伍,留着优质的人力资本,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就必须充分体现其激励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4.教师人力资本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首先是对自己的价值以及对高职院校组织的价值进行预估,从而形成一个对高职院校组织的期望定位。同时,高职院校组织作为人力资本的使用者也要对教师的人力资本可能对高职院校产生的实际的或潜在的效用进行预估,从而形成一个期望定位。当人力资本供给者和使用者的期望达到一定平衡的时候便形成了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合约。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的供给者和使用者对双方的期望并不是随着合约的形成而永久固定,这种期望会因为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且不能形成新的平衡时,就会出现解除合约的情况。为了避免高质量人力资本可能出现的流失,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应含有调节因子,调节因子的设计是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变化因素,因而也需要设计者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增加了调节因子,就是给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赋予了灵魂,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在实施绩效工资的过程中就具有灵活性,不致于处于被动局面。
5.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是一种交易的对象,其使用者总是希望在交易过程中以最小的成本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而供给者即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总是希望在交易中获得与其资本价值相匹配的报酬。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是人,因而具有能动性特征,双方合约形成后,所有者的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的量必须达到合约的约定,但所有者能否更多地把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则完全受控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因此人的需求除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力资本的使用者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满足教师精神需求方面的激励因素,从而调动教师人力资本由存量资本转化为现实资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力资本的有效支出,促进产出的增加。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移,增大使用的效能。
三、高职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设计思路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等级,各等级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差异性。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的存量资本向现实资本转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因而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既要考虑各等级人力资本的特性,又要考虑资本的转化因素,从而建立基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特殊性并符合人力资本转化规律的绩效工资薪酬制度。
(一)方案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个体需求经常会随着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高职院校组织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形下对教师人力资本的需求也会发生改变。但因为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特点,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一经确定,不能随时进行修改,所以,在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增加其中的可调节因素,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从而增强绩效工资实施的灵活性。
(二)能体现薪酬表现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薪酬可以分为物质式薪酬和精神式薪酬。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的个体差异性,他们的需求偏向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为了满足人力资本的不同需求,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计中,对教师人力资本的薪酬支付不能仅包含货币形式,同时也应包含精神形式。这种精神式的薪酬并不是出现在薪酬结算时,而是贯穿于高职院校组织使用人力资本的整个过程。名誉、地位、发展平台的提供、住房、生活、子女等等都是人力资本使用者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也应纳入绩效工资方案的设计范畴。调查表明,越是高级的教师人力资本,对这种精神式的薪酬越是重视,他们对于提供良好发展平台的期望往往胜过于对物质薪酬的期望。所以,精神式的薪酬设计对于吸引和留着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尤为重要。
(三)能体现薪酬的激励性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本在未被使用之前只能是潜在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存量资本才能转化为现实资本而发挥其效能,也只有在更好的条件下才能有更多的存量资本得以转化,因而存量资本的转化量与条件的优劣呈正相关性,其中激励条件是提高转化量的主要因素。比如,根据教师人力资本的不同等级设计合理的薪酬级差可以激励较低等级的人力资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行存量资本的增殖,而成为较高等级的人力资本;通过给予相应的名誉和地位、给予生活上特殊照顾等激励方式,可以调动人力资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实现存量资本向现实资本转化,从而获得更大的效能。所以要让人力资本得以有效发挥,就须对其所有者实行有效激励。
(四)能体现利益的关联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人力资本包括存量和增量,其存量可以通过学历学位、专业的稀缺性、毕业院校的实力等因素考量其潜在价值。高职院校组织在引进人力资本时,主要以存量为依据来评估其潜在价值的大小,并预期会得到相应的效果。但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人,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和可变性,所以,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或超过预期是难以确定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组织在绩效薪酬体系设计中,要能体现教师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利益上的关联性。因为人力资本的增值主要表现在业绩上,使用者通过对其业绩的考核和评价而兑现人力资本的薪酬,但业绩的形成和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薪酬的兑现也应该是延后的。比如“年薪制”或延期支付形式,首先按时支付教师人力资本的基本薪酬,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然后以年为时间单位或规定期限对人力资本的业绩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来确定业绩薪酬或按一定标准结算薪酬。这种支付形式就是把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利益的关联性。
(五)要有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
篇10
1 电工电子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专业教材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文化知识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电工电子课属于专业知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到的知识非常少,因此学生在中职院校刚接触电工电子课时,他们更多地表现为不理解,而教材的教学内容则不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锻炼的内容。
1.2 电工电子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改革缺乏深度。虽然中职院校一直在强调教学改革,也在积极的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形成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只是进行内容结构的简单调整,这种调整会造成教学的连贯性不强;其次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课时较少,并且实践课教学内容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电工电子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此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中职院校具备此条件的教师非常少,所以“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
1.4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落后。电工电子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作为培养电工电子专业的教育部门要及时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技术,但是由于中职院校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中职院校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与社会中的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相比出现落后,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次数不高;其次用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设备比较陈旧;最后电工电子课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室内,而在实验室或者企业生产一线教学的方式不多。
2 电工电子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在进行电工电子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市场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首先教师要改变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改变以往侧重理论知识的单一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做到衔接,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操作的原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调整教材内容体系,电工电子课具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易懂,而且电工电子课的内容设置比较散,对此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将教材知识进行模块化整合,提高教学内容内在的联系性;最后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删减或者增加新内容。电工电子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课本中的知识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可能已经淘汰了,或者书本上没有最新的技术知识,为此教师要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适当地调整。
2.2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方式的改革顺利与否,教师的教学理念最为关键,因此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电工电子课教学改革的成果。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理念中,教师将理论教学放在教学的首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因此在电工电子课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师要改变过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思想,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
2.3 调整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方法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缺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依靠讲台和黑板的教学手段,积极借助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首先教师在电工电子课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现,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立体感;其次教师要积极利用实验道具进行教学,电工电子课内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如果单靠抽象学习,其理解效果不理想,而借助实验设备道具,就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实验展示出来。
2.4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个人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
- 上一篇: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 下一篇:瑜伽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