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10 15:0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财经基础知识》是经济学、财税基础知识、金融基础知识、证券课程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化改革的课程,可以有效克服各自课程内容的交叉性和重叠性,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经济理论的教学而忽略其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内涵。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财经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经济学部分,主要讲述需求与供给、效用论、生产论、市场失灵、国民收入核算;二是财政部分,主要讲述财政基础知识、财政收支、财政管理等;三是金融部分,主要讲述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宏观调控等;四是证券部分,主要讲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
该课程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因而任课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应用。
枯燥的理论讲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会让授课“掉胃口”,特别是《财经基础知识》这样一门涉及众多课程的入门课,使得学生失去继续学习其他相应学科的兴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而《财经基础知识》实际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如需求与供给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股票分析等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目前《财经基础知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不够系统,未形成比较常态的实践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财经基础知识》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捕捉经济热点的的敏感度,如何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构建学生跨专业思维、跨课程思维的能力是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为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故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注重将现实的经济现象、经济信息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本课程的教学能教之有物、教有所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经济学、财税、金融和证券的理论知识,更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并能进行分析和评判,在实践性问题解决中掌握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
并且,教材及时引入了我国最新的财政制度、金融市场的运行、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实务等最新内容,使课程知识不仅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针对性。我们也在实践性教学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基本完成了适合课程内容以及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3、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对策探讨
3.1、实践性教材的改革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打破经济学、财政、税收、金融、证券学科间的界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教材体系进行大胆的设计,针对现有教材侧重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不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淡化纯理论内容的表述,强化了具备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案例,大部分案例都来自于当前财政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案例分析水平,提高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的能力和自觉性,使之具有现实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在教材中力求反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且,教材要及时引入了我国最新的财政制度、金融市场的运行、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和实务等最新内容,使课程知识不仅具有前沿性,而且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性教学领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需要完成适合课程内容以及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3.2、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设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配套实践性教学的证券、期货交易系统等软件使学生体验炒股炒期货的感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来完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向学生提供统计局、财政部、证监会等相关链接网站,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财政金融最新动态,开通BBS论坛,对财政与金融热点新闻点评,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参与讨论,营造学习氛围。
课程改革中需要开展实践性教学,注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每年暑期考虑组织学生开展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情况等调查,实现学有所用。
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入证券公司实地参观和感受证券交易的过程,并定期举办炒股大赛,营造实践性操作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随时上网上课,阅读教材,做习题,巩固知识。并把疑难问题用电子邮件发往任课教师。教学咨询辅导也实现了网络化,教师可以更及时更方便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3、扩充性实践资料的使用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有效的扩充性资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要点、案例和阅读资料等。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扩充性资料:
引导学生编辑整理有关财政、金融的典型事件和相关报道、视频,形成案例库、专题库。
依据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建立《财经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网站,把《财经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改革、教学案例、课程习题、教学成果、教学前沿等相关教学资源展示在网站上。
教师开始讲授《财经基础知识》伊始,就将上述扩充资料及其使用方法向学生讲解,在课程进行中向学生推荐相关扩充资料,对使用扩充资料有收获的同学进行表扬,其经验加以推广。
通过《财经基础知识》扩充性资料的学习使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运用能力,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接触教学科研的前沿知识,从而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阮吟晖.高职“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之浅见[J].科教文汇,2010(3).
[2]廖颖.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创新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
[3]臧良运.高职经济学教材由学科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这一条件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能够适应,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最终目标,对于本学校的教学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更加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方案自己专业方面的建设
目前,优化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极其重要的。一些职业院校建造了一种新型的多学科体系。结合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以财经知识为中心,涉及了经济、法律、文学等等多个方面。鼓励实现多个专业的相互结合,力求把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更加的重视综合性的教育。此外,这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主要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了学校里其它专业学科的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的发展。
2如何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综合素质
2.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
对于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注重实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设定综合性的实验科目,才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只有合理的、高效率的设定开放性的一些实验科目,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钻研有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性难题。只有适当的创造网络教学平台,不断的完善模拟的实验室,才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独立钻研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与生产实际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道路中,不仅仅要将理论知识以最专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最大化。
2.2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
事实上,我们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的体系以及不断的增强我们的实践基地。必须要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此外,定期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有关的科技型竞赛,对于展开学生在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使学生们能够完全的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然而,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学年制不同之处是,学分制一种学习的计量单位。更详细的说,就是根据学生们所选择的课程来取代学生的学年成绩。然而,这一种制度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建完整的教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创建完整的规章制度后,我们应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制度,力求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到最完善。然而,创建明确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则是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个科目的教学质量,可以最大化的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学的效果。有关方面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大体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实验室的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风管理等等方面。此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3.2创建有质量的教学监控系统:
为了达到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从某一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有关方面的专业性的管理工作。这些有待深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考试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等一些方面。同时,职业院校必须设置良好的资源,对待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认真,对教学实践的这一方面更应做到重视。职业院校最好能够严格的监管教师的教学的效果,并且努力提高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的质量,严格的把握好教学实践环节这一关。
3.3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从当前的形式分析,想要做到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方便化,我们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提升全方位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努力增强教学管理资源方面的信息化,进而做到教学管理的透明化以及科学化。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的科学手段,提高信息化的管理的水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当全方位的考虑学校的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财经教育理念的创新改革,谨慎的挑选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辅助。结论: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会谨慎的观察社会市场的实际的需求,全面利用好各个方位的资源优势。不仅包括了经济学、市场学还包括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如何改革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的模式。这实际生产中,我必须做到全方位的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定期的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注重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运营的流程,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职员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石丽军,刘海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华章,2014(19):125-126.
[2]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145-146.
[3]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58-159.
篇3
[关键词]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 关系
一、我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学科技能竞赛概况
(一)中职学校财经类学科技能竞赛开展情况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面向财经类中职学生的群众性活动,旨在结合财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系列化活动。
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是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的竞赛,主要项目分为三大类:手工操作类、理论知识类、综合实践类,2010年纳入比赛的会计、金融事务两个专业,共有6个大项目,9个小项目(2011年比赛项目有所调整),参赛代表队41个,参加学生共439人次,获奖人数266人。随着竞赛的发展,无论在竞赛的内涵上,还是在竞赛的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竞赛激励了学生学习财经知识、苦练技能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二)财经专业技能竞赛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热情
两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会财经类会计、金融事务专业培训及竞赛。竞赛机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技能实践热情,也同时焕发了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如模拟股市竞赛,引发了学生自觉钻研证券知识,在我校掀起一股投资热。
2.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
技能竞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团队,全国名师、全区名师带动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校教师还将科研和培训指导学生结合起来,编写出版了21世纪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因为竞赛的需要,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推动了中职学校实验室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的改革。新的专业技术、新的实验设备从比赛引入到教学,使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通过指导竞赛也促进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科竞赛与技能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如会计综合技能比赛使用用友8.72软件为竞赛软件,很多学校原来没开设相关课程或软件版本过时,通过参加比赛都进行了相应课程改革。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技能竞赛活动本身是一种群众性活动,它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必须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创新能力。如会计沙盘比赛,团队的取胜,完全取决于集体的智慧。
5.开拓视野,展开招生就业平台
学生们通过学术竞争和交流,既可以加强专业基础,又可以开拓知识视野,通过大赛和相关技能竞赛的锻炼,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也打开了学生就业的出路,竞赛结束,就有多家企业到我校点名要录用参赛学生。
6.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在技能竞赛活动中,搭建了经贸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师生通过同台竞技,营造出一种良性竞争局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对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科研和学术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三)竞赛存在的问题
1.竞赛受众面小,受益学生少
很多中职学校往往将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视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为了追逐竞赛成绩,许多学校专走捷径,往往只在竞赛前选择少数尖子学生,专门开小灶、进行集中培训,而对广大非参赛学生,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丝毫未受竞赛得益,这是与竞赛目的相违背的。
2.竞赛目的不明确,赛前准备仓促
很多中职学校参赛是抱着参观学习的目的而来,学校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赛前准备仓促,临时购买新设备、新软件应付比赛,有些学生甚至比赛前两周才进行训练,导致比赛成绩差距过大,比赛效果不能充分显现。
3.竞赛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容易出现问题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竞赛组委会监督人员培训不到位,赛中出现问题,导致重赛现象发生。
4.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达不到预定效果
按全区比赛的精神,比赛结束将发给参赛获奖选手职业资格证书,但财经类证书的取得有一定的特殊性,竞赛组委会没能与相关职能认证部门取得统一,为学生办理相关证书,达不到预定效果。
二、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中职学校开设的财经专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成熟专业之一,但是财经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效果并不理想。财经专业的课程虽然操作性较强,但仍需要教师讲授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设置有效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在各专业课中增加了实践技能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真实的实践环境,模拟软件与现实差距过大
目前的会计、金融教学内容很多时候还局限于理论的讲授,对于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内容,如财务管理、投资理财、保险实务等仅仅靠教师用一些文字、图片、幻灯片向学生讲授流程和步骤,学生不能体验到经营过程中竞争的激烈与收获的快乐,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学校购置了模拟实训软件,想借此模拟实践环境,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但这些模拟软件设计都有时效性和过于机械,让学生按照预定好的步骤进行操作,方法单一、内容简单,试题不能及时更新,实训环节跟企业的实际运作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仅凭这样的模拟软件是无法实现的。
(二)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培训深造机会少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课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教师,很多在任教师都是从经贸类大学毕业来的,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培训,使得他们只能穷于应付书本教学,无法更深层次地讲授,使学生容易接受。另外,由于专业课程较多,青年老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参加培训或进一步地深造,或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师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没有机会得到提高和运用,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突破。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应试思想严重
中职教育学制短,目前又执行2+1模式,学生在校二年要完成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而且根据规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职业资格证,作为证明学生能力的指标,要求双证才能毕业。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虽然与财经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比较多,但这类资格考试大部分考的是理论知识,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基本上考的都是理论,对中职学生而言,难度过大。
(四)实践考核体系不合理,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些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评价,没有标准可循,教师随意性较大,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一方面,教师容易忽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评价,由于是模拟场所的全面考核,重评价结果,学生依照实践课程指导书,按部就班地操作,容易出现学生评价成绩好,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低的现象,体现不出学生技能真实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利于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财经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实践性教学
在连续举办了两届广西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我们在育人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全面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技能竞赛意义。
(一)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水平
转变育人理念,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站在竞赛的高度、企业的角度、学生的适应度进行教学改革。但是,技能竞赛作为财经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用技能竞赛代替专业教学,但可以通过技能竞赛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指导以后的实践性教学。
(二)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
实践教学是培养财经专业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途径,我校重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改革:职业体验、假期自我实习、校内工厂实习和专业毕业实习。在学习财经专业课初期,以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在当地选择一两家企业或银行进行观察体验,以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写出体验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写出调查和分析报告;在中专学习的第四个学期,设计综合项目,包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反复训练学生,使学生一上岗就能用;通过在学校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最终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加大对实训室资金的投入,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实践教学软件,委托企业开发相关财经软件,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教师提供了一个自助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
(三)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评价系统
中职财经课程设置必须考虑财经专业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设定一定的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如“外贸单证与函电”、“商务英语”、“房地产会计”、 “金融营销”等课程,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结合当今财经时政,编写出与教学培养目标相配套的、有显著应用性特征的技能培训教材。改革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多运用有效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学生成绩。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提升实践效果
财经专业应用性很广,企业的选择余地很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直接影响到学校,要培养合格的财经技能型人才,除了学校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企业的帮助,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企业开展人才定制,互动设置专业课程,建立相适应的、长期的学生实习基地;聘请从事财经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每学期定期派教师、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系统培训,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
(五)更新教师观念,建立实践教学队伍
中职学生的素质比较差,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另外,引进和吸引本专业优秀人才从事财经实践教学,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队伍,大力拓展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并要求所有专业老师都要参与实践技能教学,在保证主干课程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企业调研和实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培训。
(六)开辟第二课堂,构建浓厚的校园学习环境
除了课堂实践学习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第二课堂使财经专业教学从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经济小环境,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参加人数众多、渗透生活的财经学习环境。如,成立跳蚤市场、校园超市,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用于实践,提高技能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问题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和激励学生的课堂学习,学与用互相加强、互为动力。
篇4
全年CPl3.3%,GDP增速10.3%,一个看似堪称完美的数据,为过去的2010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叙述完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严峻的自然灾害等挑战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从GDP与CPI的数据来看,可以说基本达成预期目标,然而走过马建堂局长口中的“极不平凡”和“极其复杂”的2010年,却处处是挑战。
基本实现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的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细化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又是一张炫目的成绩单: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连续七年增产;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销售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
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增幅同比回落8.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6.7万亿元,增长21.2%,回落11.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4.5万亿元,增长16.7%,加快4.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9万亿元,比上年少增1.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1.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万亿元,少增1.1万亿元。
综观以上数据,除却市场物价同比上涨之外,均为积极向好的态势。
防通胀成首务
对于2010全年的关键数据,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对照一季度的2.4%和二季度的2.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3%符合预期。10.3%的GDP增速,也不意外。但左晓蕾亦称,10.3%的GDP增速仍处于潜在增长率的范围。
“我更担心的是未来,尤其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左晓蕾认为,目前地方政府过高的增长预期不利于控制通胀。她建议2011年GDP增速控制在9.5―10%之间,不需要加大投入推动过高的增长,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
左晓蕾的建议契合中科院的数据预测。在1月23日的数据中,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认为今年的GDP增速将在9.8%左右,增速较2010年略低,全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事实上,GDP和CPI的增速,都已经超出预期,经济过热与通胀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不加以调控,未来还有可能加剧。年初时,GDP增长目标为8%,CPI则是希望控制在3%以内,形诸文字则将目标定在“3%左右”。字面上看,目标基本实现,但也给未来一年增添了调控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虽然年度GDP与CPI数据均高于年初目标,但这都在市场预期之内,并不表示现在经济过热。早在2010年10月份,易宪容就曾发表言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将逐渐稳定,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将是在10%以上。
对于2011年宏观经济的调控,易宪容认为关键是要调控好房价和物价。“如果2011年房价调控不下来,CPI还保持在5%左右的增长速度的话,那经济就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长4.6%,比11月CPI增速5.1%稍有回落。对此,易宪容认为,这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并不是物价真的有所回落。如果长期依赖政府管制,会形成习惯,不利于经济发展。而针对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预期不断加强,易宪容预测,2011年有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则直言2010年GDP增速超出了预期。对于2010年全年CPI数据,程文卫分析,可能是去年最后几个月调控的结果,但是他认为年底的数据偏高将会产生翘尾影响。“GDP增速超出预期,会给今年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得压力,GDP主要还是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带动结果。”程文卫说。
审慎的观点同样出自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于全年的GDP增长大大超过年初8%的目标,她认为“不能太高兴”,这是全年的投资、信贷投放刺激的结果。二期高速增长对政府的控制力驾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调结构,现在是既要调结构又要控制政策,谭雅玲认为,这实际上是“难上加难”。
12月份CPI同比增长4.6%,较11月份5.1%的涨幅有所回落,“这说明前一段时期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谭雅玲表示,调控政策相当一部分是行政命令手段,政府调控政策应该多采用市场手段、放弃行政性干预。
12月份的回落是否意味着CPI开始从高位逐步回落呢谭雅玲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回落仅仅是间歇性的,除了调控政策起到的作用外,也因为到了年底信贷投放受全年额度约束,有所减少,投资也有所回落。而进入新年后,信贷投放、投资增速又会再度起来,CPI可能重新上探。
谭雅玲预测,2011年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7%之高,但各月之间会呈现大起大落的状态,通胀将成贯穿2011年全年的问题。
对于2011年的GDP,谭雅玲认为,政府肯定会采取政策让增速有所下降,因为速度和质量往往不可兼得,而眼下增长质量更加重要。
压力与调控
在解读未来物价走势时,马建堂亦表示,尽管各级政府调控物价的努力在12月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对于2011年的物价走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2011年消费物价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的条件。
马建堂认为,从201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来看,压力确实存在。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两年来累积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也比较多,再加上2010年对2叭1年带来的翘尾因素有2.6个百分点左右。加之,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使得2011年中国物价确实有上涨的压力。
在马建堂看来,粮食连续七年的丰收、工业制成品供大于求、以及尤为重要的2011年底稳健货币政策,都是把今年物价上涨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有利的条件。
此外,马建堂也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问题做出了解读。在他看来,管理通胀预期和控制物价的上涨,是从不同的角度讲的,这两个提法并不矛盾。通货膨胀的预期、物价上涨的预期是指当时人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判断,控制物价上涨是指控制目前的物价变动。
篇5
【关键词】财经院校;高职;数学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数学实验课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延续;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高等数学概念、方法的必要手段;是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1]。美国从1988年雷斯勒技术学院引入数学实验课程开始,至今众多大学都开设了类似的课程,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一些本科院校也陆续开设了数学实验课。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数学课程为应用数学。数学实验是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数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应用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帮助学生学懂高等数学进而成为学好其它专业课程的必要途径。针对技能型、应用型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
财经类高职院校由于历史上学校导向和专业设置原因,开设数学实验课程面临重重困难,包括数学课时安排少、教学方式转变难、师资要求高和教学过程长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当前教学情况,提出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课程设置与实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财经类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1 数学实验课的开设需要观念的转变
波利亚说过“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2]数学发展历史上的四色定理的证明、分形理论的发展等都借助了计算机来进行理论验证和算法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实验不仅仅是数学定理的验证技术,也是科学发现重要手段。
经济模型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偏重于经济类,该类课程涉及诸多数学模型。深刻理解相关的数学模型是理解该类课程内容的第一步,很多学生经济模型理解不了,课程学不下去,关键就在于相关的数学知识不扎实。数学实验除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从问题考试建模并求解的创新能力。
对于数学实验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学校上下一致的认识。这包括两方面,首先要认识到数学实验作为基础课程,对其他课程的直接推动作用;其次是传统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1.2 数学实验课的开设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从事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具有数学建模的能力和常见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学校数学学院或者基础部的教师一般都擅长于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而对数学实验这种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模式比较陌生。因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为止,高职院校中针对这门课程的师资培训还比较缺乏。这除了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学校不重视课程改革的因素。
1.3 数学实验课的开设需要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资源
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实训室,配备有相当数量的计算机。但多用于针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与培训,很少用于数学方面的实验。很多学校实训电脑并没有安装MATLAB、Mathematic、LINGO、SPSS等数学实验常用软件,更不要说编写相关的实验教材。
2.财经类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建议
2.1 关于开课方式
对于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方式主要有两种观点。李大潜等主张将数学实验课程融入主干课程[3],成为渗透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时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但这样安排的缺点是实验课时少[4]。另一些学者建议单独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称为单独式。这种方式可以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采取这种方式。
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课,可以采取上述两种方式兼而有之的办法。首先,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基础课程中安排适当的实验课程,比如两周一次实验或者一周一次实验。通过这类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掌握基本软件操作与编程能力。其次,在基础数学的后续课程中开设专门的数学实验课,可以根据专业和需要开成选修课或必修课。这类课程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后,能够针对现实问题建模并求解。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课程也针对不同数学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关于师资培训
数学实验课程需要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进修,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这包括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建模能力、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等。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教学成果的好方法,任课老师需要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流程、参赛规则进行熟悉。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学实验课程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的状况,组织任课老师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自编教材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教材匹配度的办法。教学组老师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反复讨论认证,最终编写适合的教材。
2.3 关于教学目的
数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教师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工作。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角色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监督者、咨询者。
坚持“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体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锻炼学生在处理方法的条理性和简洁性,反思总结的批判性和概括性等思维品质方面有所收获,从而达到数学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3.总结
本文针对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开设数学实验课程上面临课时安排少、教学方式转变难、师资要求高和教学过程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渗透式和单独式并存的开始方式,并提出了以编(教材)代练的师资培训方式,在教学目的上主张学生为主的方式这对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学实验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耀力, 路国富.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重要性[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
[2][美]G.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序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篇6
本刊讯(记者 王欢)10月21日,农业部财务人员知识竞赛决赛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成功举行。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亲临决赛现场,并做重要讲话。他为选手们的精彩表现点赞,并对广大农业财务人员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财务工作是农业部门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依法行政、履行职能的基础和保障。“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更加离不开农业财政政策和财务工作的有力支撑,更加迫切需要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高素质财务队伍。他勉励广大农业财务人员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更高水平地做好农业财务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思路,改进财务管理方式,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三位一体”协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素质和能力。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调查研究,当好单位领导的参谋助手、行家里手,不断强化担当和风险意识;主动加强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审计等部门的联系和协作,扎实高效推动政策落地和工作落实。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各类风险;为新时期农业财务工作开创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本次竞赛由农业部财务司和农业部财会服务中心主办,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协办,农业部所属有232家单位、1152名财务人员参加。经过书面答题、网络答题、层层选拔,共有6支代表队,共18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广东省农垦总局代表队获得一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代表队、农业部财会服务中心代表队获得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代表队、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代表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本次竞赛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农业司、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审计署农林水利审计局、中国会计学会的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奖。农业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以及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市农业部门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等,共300多人观摩了决赛。决赛选手竞答激烈,竞赛气氛紧张活跃。竞赛对宣传财政制度财经法规、促进财务人员学习业务、激发广大农业系统干部学习财务知识,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发挥了有效作用。
篇7
关键词:非财经类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对于非财经类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来说,主要是为了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下企业对于通才型的人才需求。
一、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是因为有些专业特别是技术类的专业,对专业性的要求极高,专业细分也很细致,必须是高精尖的专才。但是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其使用性非常广泛,可谓是四海皆需用,而且对专业程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大型的上市公司和一个小型的运输公司,其对会计专业的要求就不在一个级别上。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取消了会计制度的行业划分,各学校自行根据学校特色、专业等把会计专业归为“通才”或是“专才”。一般而言,财经类高职院校走的就是专才的路,其会计专业划分非常细致,主要是给社会输送高精尖的会计专业精英,而非财经类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则采用通才模式,也就是除了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实践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来培养。
二、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结合工作岗位的综合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全面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化、多元化的,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对于会计专业,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财务管理技能之外,还必须结合工作岗位的综合需求,强调实训课程的开发。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都会有一些对口或者有合作的企业单位等,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业务范围设立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直接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再培训”时间,提高了学生的适应力,也间接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实力。
(二)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财经类高职院校对于财务会计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除了注重原理的理解和数学推到之外,还会涉及到大量的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相关知识,而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则相对薄弱;非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则是更倾向于将会计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注重实例应用,在普及会计常识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财务会计实践项目和综合实训时,着重于会计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并注重基础知识的链接,同时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强对财务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对于复杂生涩的数理推导以及理论探讨等则采取忽略的态度,引导学生将理论结合到实训中去,强化对其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一)加强信息化在会计专业的运用
如今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已非常普及,由于会计专业的细致、严谨、精确等特性,大量原始账单、数据汇总等对高质量的人工依赖很高。自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后,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大趋势,比如ERP系统,从原材料采购、进账、加工、产品出售、售后等全过程全部列入电脑系统,财务走向一目了然,节约了很大的人工成本;又如Excel表格,拥有强大的数据记录、处理、分析、汇总以及绘图等功能,可以为会计专业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所以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中要以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线,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在网络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正确运用与会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熟练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算、财务报表分析、利润分配等资金的营运管理。
(二)结合合作企业,奠定工作基础
非财经类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自身的优势特色,也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且会有一些合作的对口企业。比如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直接为景德镇的瓷器企业输送人才,所以该学校的会计专业也会设立瓷器相关的课程。当然不是瓷器制作、工艺等技术性课程,而是与瓷器相关的市场、经济、国际趋势、出口路线走向等与财务相关的课程,并将非保密性的企业财会资料作为课堂分析,还经常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了解瓷器企业的运作流程等等,从财会的角度去分析情况和问题,考察财务关系,了解陶瓷企业的资金活动,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三)注意教学方法,保证课堂质量
非财学校走的是通才路线,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需要教师将财务知识结合实训,融会贯通财务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项目,把握好问题的思路、范围以及深浅,掌控好与会计课程的相关程度。此外由于会计学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专业知识枯燥乏味,学生深度融入难度大,需要教师注意课堂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多积累多关注会计相关的实践新闻等;在课堂上多穿插精彩的项目实例,利用实践项目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并及时反馈和总结,多给学生创造实训的机会,观察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各方面上有不断的进步。
四、结束语
非财经类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是通才模式,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实践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其培养的思路主要是:一要结合工作岗位的综合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要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在会计专业的运用,正确运用与会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为会计专业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其次要结合合作企业,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缩短工作后企业的再培训,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最后要注意教学方法,保证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基于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现在社会的高速化信息传递、全球化商业经济竞争与融合、高新化的科技发展等方面。知识经济时代里,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或组织结合自身的战略需求,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和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因此,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体现一个国家或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而我国在储备知识产权高级人才方面严重匮乏,人才结构构成不合理,很难满足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以至于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很多企业遭到越来越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总体来看,我国多数企业在纠纷中处于劣势地位,损失巨大。因此,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缺乏,亟待在相关领域大力开展人才培养。
一、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一)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知识产权纠纷必然会不断发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内外政府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并进行了相关立法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大量知识产权相关高级人才补充到司法、立法、经济管理、科研教育等领域,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广泛渗透,一部分国内外企业得到了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各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相应的管理体制,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于国外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其知识经济模式发展较早,所以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立法等较为成熟,相应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完备。而我国的企业因为长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谈不上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当与国外企业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免不了处于劣势地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求知识产权相关人才补充,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二、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知识产权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也迅速响应,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保护和发展企业知识产权体制建设,均需要大量知识产权相关人才。而纵观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主要问题体现在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工作分配不合理等。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效培养,但由于国内高校缺少相关人才培训计划,以至于每年输出的知识产权人才严重匮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等学校中学生接收相应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低于5%,在全国的1500余所高校中开设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学位的学校不足1%。截至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接受过知识产权系统培训的专业人才不过几千人,完全不能填补我国人才需求的空缺。参考国际标准,要求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配置数量应占到企业全部技术人员数量的4%。而反观我国的技术人员的拥有数量在200万左右,参考国际标准计算得到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为8万人,但在我国整个人才市场上,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只达到约1万人。因此,很难满足国家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国内高校只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培养,对于科技、外语、政治和网络等方面知识的重视不足,以至于输出的知识产权人才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三、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途径
基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参考国外培养经验,注重知识产权人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格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原则,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方向。
(一)知识产权人才高校培养
高校具有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来源。但大多数高校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计划不尽合理,一般只重视法律方面的知识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所以,应该优化高校培养单位的课程设计,强化学科建设,在强调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也要注重科技、外语、贸易、网络等方面知识的培养。另外,考虑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性质,也应当注意对人才的实践培养。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多为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
(二)知识产权人才科研院所培养
科研院所是我国知识成果的主要产出机构,每年都会涉及大量知识产权方面的事务,从而产生了大量相关方面的实践机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另外,科研院所本身也需要大量知识产权人才满足其工作需求,并且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相对明确。因此,科研院所除了通过引进相关人才来满足自身需要外,也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培养符合自身所需的知识产权人才。
(三)其他机构的培养
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部门,能最直接接触大量的知识产权方面相关事务,并且该部门由一支更专业的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群体组成。可以利用自身便利的条件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调查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要求标准,组织本部门培训人员或者邀请本领域的培训专家开展培训工作,并要建立培训毕业人才的应用性评估体系,为相关人才的培养积累专业而丰富的经验。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通过建立内部的知识产权部门,制定相应的培养制度,也可以培养适合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以应对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事务。企业可以利用绩效考核、薪资鼓励等机制,实现人才培养部门的持续更新,使其不断壮大。当然,企业人才培养部门也可与高校等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共享各自特有的教育资源,扩大自身对于培养人才所需的教育资源。经济与教育资源强大的公司企业,也可组织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在满足自身人才所需的同时,向社会输出人才资源。通过知识产权协会、交流会的形式,或者邀请知名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或机构,开设相应的培训班也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我国的知识产权研究协会就可以依据其特有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相关行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培训班、专题报告等形式的培训,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我国知识产业人才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篇9
一、对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没有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中财经管理类专业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是培养贴近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课程。现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学。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高低不均,利用此种方式会使得部分学生理解不了课堂内容。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越落越多,从而使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内容难以顺利地成为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这与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差
由于学生们接受计算机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形式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计算机技术在实际财经管理类行业中的应用,仅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与专业课内容结合不起来,让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三)计算机课程实用性不高
学生们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衔接性。这就使得学生们学习知识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们吸收计算机知识的难度。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在高职教学内容接近尾声时,学生们在对计算机了解的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走向社会进行实习。许多进行完校外实习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计算机课程教授的计算机知识在实习的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应用。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软件学习的时效性。随着财经管理行业中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高职院校所学的软件版本跟不上社会中行业软件更新的速度,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进入社会的初期很难快速的投入工作状态。
二、对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对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从小学阶段就已经陆陆续进入到学生们的教育体系中。这就使得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有着一定的储备量。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储备情况来分阶段进行授课。例如,先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进行一次考核,以考核结果来分班。这样就可以针对计算机学习能力不一的同学,制定相应的计算计知识难度、教材内容,进而由浅入深的使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们。计算机教师对于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要以向导型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对“十进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导入实际,充分的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体现出来。然而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不断掌握和了解财经行业的走势,并将其以计算机的形式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新鲜的资讯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止于向学生传授教育内容,还要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高职院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计算机领域方面的知识讲座以及计算机技术最新动态,开展的一系列各式各样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活动,能强化学生们对计算机使用的认知程度。
(二)创新计算机课堂的授课方式
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对计算机课堂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多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然而财经行业发展迅速,书本上学习的内容根本做不到时效性,这使得学生对财经管理类专业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学生们对计算机技术不同的应用能力,选择相对应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机课是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核心,在此类课堂上由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提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这种授课方式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自行解决困难的能力。但在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课程之前,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寻求答案的方式。真正做到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力,以案例为教学主导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对C语言(数据库)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可以以增加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上机实验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带着问题以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的模式设计出一定数目的编程题库。其课题的完成时间灵活,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这两部分的学习环节,都将纳入到学生们对计算机课堂的成绩考核范畴。这样的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的。此外,还应建设计算机教学的专用课堂,使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一边学习一边操作的计算机教育设施。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施,给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学习场所,这种授课方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人才资源投入社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技术类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证书是影响因素之一。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是现阶段社会紧缺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专业知识过硬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内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证书等方式,来为自身的求职简历增加砝码。高职院校对于这一市场需求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
另外,可以对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这种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率。这是因为学生是根据社会财经行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程度来进行学习的,可以说实现了供与求的双赢。
总结:
篇10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财务会计
伴随着软件技术对各行各业的覆盖,互联网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从互联网时代衍生而来,是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而来的产物。大数据的出现,掀起了社会经济的一股改革潮。
一、知识经济的出现
作为一项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现有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方向,优化了现代企业数据化管理,实现了从实体到网络的伟大变革。现代社会经济市场中的各种元素都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生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时刻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考验。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互联网强势进入人们的生活,逐步蔓延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需要将企业业务与互联网相融合,发展企业新模式,以创新的方式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提升经济实力,就需要加强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不断对财务会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升软件技术与企业运营模式的联系,随着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企业管理变革,清楚财务会计的运用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在清楚财务会计定位后,对企业自身原有的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合理分配,给予财务会计相应的重视度。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日益成熟,知识经济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知识经济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财务会计管理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关联,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传统财务会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为知识与经济在发展中逐步走向统一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知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企业财务会计方面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财务会计获得了全新的变革。
二、传统会计发展问题
从现代企业发展方向与传统会计的管理流程来看,传统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所以,研究制定新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想要制定新的管理模式,那么,就必须清楚传统会计给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问题。第一,共享性。互联网时代也被称为信息时代,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以信息为主的新时代。传统会计主要以人工的操作与数字的运算为主,是一种有顺序的业务流程,仅仅是按照不同业务对数据进行分类记录,并不进行数字运算。互联网时代之初是计算器的出现,计算器出现后很快代替了人工计算,它高效便捷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改变了企业对于财务的计算方式。如果说计算器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计算方式的话,那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企业对财务会计的管理,用全新的计算系统代替人工计算,提高了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工作效率。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对于信息管理的性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递,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闭塞问题,企业会计记录的数据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存在价值。第二,准确性。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与统计,并没有对整体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且人工计算导致企业财务会计计算的数据不能保证准确性,存在较大的误差。同时,人工计算过程繁杂,操作时间较长,不能保证计算数据的及时性,计算出的数据与现实企业运营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运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整体信息的一致性,由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运营进行的调整也不一定能改善企业运营情况。第三,同步性。企业日常的运营与财务管理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传统会计对企业财务整理数据存在一定的时差,不能及时反映企业日常的运营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金链的管理存在误差。财务会计的整理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出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存在价值,阻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
三、传统会计的变革
(一)资产概念变革
资产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类型,因为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注重有形资产,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在理论培训时注重培训有形资产,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也是重点关注企业有形资产,导致在管理中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存在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企业在进行决策管理时必须考虑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重视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无形资产纳入管理核心,随之而来的是对财务会计的革新,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时需要加入对无形资产的计算,同时还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
(二)会计实务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传统财务会计显得格格不入,传统财务会计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时效性与信息统一性都得不到满足。所以,对传统财务会计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逐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大面积覆盖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除去对财务会计数据的基本处理,减轻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计算数据准确性,还可以对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为企业各方面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逐步成为企业工作内容的重点业务之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计算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整理数据信息进行分享,实现传递信息统一化。
(三)工作内容变革
企业财务会计与时俱进,在全新的经济时代中,财务会计开始在很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传递与管理,将信息技术利用到日常财务会计的工作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化处理的会计工作将会计信息和企业运营相融合,相互交换,相互支持。在全新的发展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会计模式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企业重大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全新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出现,与之而来的是对会计人员在知识与实操方面的培训,为了保证新模式下的工作质量,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学的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操作会计处理系统,成为能够适应经济时展的会计人员,为在新经济时代下寻求发展的企业提供高效的会计信息化管理。
四、会计创新管理要求
第一,正确的理财观念。在新型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财富来源由以前的物质经济成功转型为今天的知识经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必须转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理财思想,将理财重心从曾经的物质金融资本转变成为企业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基于知识的积累发展,知识的积累发展就要求企业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以人为本,以知识为中心,重点培养企业员工在知识方面的积累,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调动企业员工学习积累的积极性。第二,新型的计量方法。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的中心从数据资源转向知识资源,想要成功转型,那么,就必须解决财务会计的计量问题。传统财务会计计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想要在新经济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将各种各样的计量方法引进自身企业的信息化会计系统,以此来满足不同的会计事项计量要求。第三,加入人力资源会计。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劳动主体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那么,对脑力劳动知识价值的评估与计算应该被纳入新经济时代下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同时,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这样的发展趋势就要求现代企业拓展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视野,重视对知识经济与时间资本的管理,以此来顺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第四,知识多元化。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想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求企业从自身知识结构出发,拓展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企业员工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新经济时代中的财务会计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工作相关知识,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来适应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整体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企业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财务会计除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提升自身的推理思维与决断分析能力。所以,新经济时代下的财务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五、总结
知识经济时代以极快的速度风靡全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在市场中拥有自身独有的竞争力,就必须学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全新的改革,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认真探究多元文化与实操技能的培养,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力度。通过对企业多方面的改革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作者:吴夏妮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丛全喜.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J].中国外资,2011,(10).
[2]刘卫红.浅议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徐祥凤.浅析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会计的若干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 上一篇:精卫填海读后感
- 下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