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3 15: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班主任;培养;育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94-01
教师设计教案的过程是教学艺术的创造过程,优化的教学程序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体现与教学理念的展示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领略数学思想p探求真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结构层次分明,教学各个板块的时间分配得当。尤其是导入的设计,重p难点突破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应有详细的介绍。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有思维力度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迅速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随时处于一种饱满的热情中。本文以《有理数乘法法则》为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识记:有理数乘法法则。
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建立初步的数感。
运用:能正确使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性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3、自主学习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
难点:经历法则的探索过程,加深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秀丽的风景,一列火车飞驰而去,一只可爱的小甲虫,从路标牌出发,沿东西走向的铁轨爬行让学生观察图中看到的景物,进行联想回答。
问题1:小甲虫以3mMmin的速度向东爬行2min,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学生思考、讨论,列出算式:3×2=6 m
能用数轴来表示这一事实吗?动手画一画。
问题2:小甲虫以3mMmin的速度向西爬行2min,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学生模仿问题1进行讨论和探究、交流,分析位置的方向、距离有何变化。
列出算式:(-3)×2=-6(m)
要求学生再用数轴表示该式的意义。
2、交流探讨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左边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右边得到的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由学生讨论概括出下面的一般规则: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相反数。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尝试,并通过数轴来探求和发现规律: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也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1)、试一试: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计算.
①3×(-2)=?把它与3×2=6进行比较会有什么结果?
②(-3)×(-2)=?把它与(-3)×2=-6进行比较,结果如何?
③(-3)×0=?
④0×2=?
让学生经历动手尝试和探讨的过程,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上面获得的规律来解释,并要求学生能模仿问题1和问题2设计这4个式子所能表示的实际意义,并得出后两个式子的结果,加深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
【提示】让学生经历动手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为进一步探索和概括有理数乘法法则奠定基础。引导学生运用上面发现的规律,验证和解释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和符号以及对算式的实际意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交流思维过程的能力,以及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仔细观察上面的几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讨论:怎样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有一个因数是0时结果怎样?
【提示】用“发现法”开启学生的思维,运用共同讨论、观察、探究和发现规律,学习用推理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主动寻求事物的一般规律。发现和概括出如何确定两个有理数的积的符号,从中探求规律,理解并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和巩固
(1)、学生接力赛
规则:每组先选一个代表进行扮演,做错时由本组同学改正,直至做对后再选另一个同学做第二题,又快有正确的组获胜,给予加分或扣分。
用多媒体出式练习题:教材第64页练习2中选8道题编成两组进行游戏。
(2)、抢答:用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4页练习3)
①3×(-1) ②(-5)×(-1) ③×(-1) ④0×(-1)
⑤(-6)×1 ⑥0×1 ⑦2×1 ⑧1×(-1)
观察上述结论,启发学生归纳得出结论:一个数乘-1,得到的积是什么?一个数乘1呢?
【提示】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树立辩证思维的观点,观察练习3的特点,结合想一想的问题,从特殊情况出发,探讨寻求一般规律。课堂上这种辩证思想的渗透,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4、课堂小结和回顾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引导学生把有理数乘法和加法法则进行比较,归纳异同,使知识系统化。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哪位同学在这结课中表现最优秀?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还有什么疑虑和思考?
5、延伸与拓展
(1)、选择题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是负数,积是正数,则这两个有理数是
( )
A.两个正数 B.两个负数
C.一正一负 D.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
②两个有理数的和是0,积为负数,则这两有理数是(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 有一个为0 D.两个负数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从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此外,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交流,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
一、“学、启、练”教学模式的概念
“学、启、练”教学模式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老师对学生启发环节、学生做题练习巩固的环节。其中的“学”环节具体指学生通过教师或者编写的预习知识点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不仅要熟悉知识点,还要通过发现问题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增长。“启”环节具体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根据老师的引导,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练”环节是指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启、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1.“学”在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运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环节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自学能力才刚开始被培养,所以,在这一环节,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制订计划,让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方案:首先,画出一条数轴,然后,在线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蜗牛进行标注,记为点A,如果点A在O点左边,则表示负数;在O点右边,则表示正数。现在蜗牛开始以3cm/min的速度向左边移动。那么4分钟后蜗牛会爬行到什么位置?在线段上进行标注,并写出答案。该教案中不仅涉及有理数中有关负数、整数知识,还通过小动物进行情景设定,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2.“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学”环节的知识预热,许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然而,这种学习深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在这一环节中注意控制时间,最好在15分钟之内,围绕重、难点进行启发。并且,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系统解答。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人教版“数轴”时,我让学生画出一条数轴,然后在线段中的某一位置上用蜗牛对其进行标注,记为A,如果点A在O点左边,则表示负数;在O点右边,则表示正数。问:①蜗牛以3cm/min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钟后在什么地方?②蜗牛以3cm/min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钟后在什么地方?③蜗牛以3cm/min的速度向右移动,3分钟前在什么地方?④蜗牛以3cm/min的速度向左移动,3分钟前在什么地方?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可以有效地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
3.“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安排练习题时,要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安排后续教学计划和工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人教版“数轴”时,我让学生思考以下这题:“小明家、学校、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明家在学校东面500m处,书店在学校西面200m处,小明从学校向东走了150m,又向东走了350m。你能说出小明现在的位置吗?”这道题中涉及三个地点,如果将三个地点的位置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问题就会变得很清晰。若以学校为原点,以东面为正,则家在+500m处,书店在-200m处。小明向东走了150m,到达+150m处,又向东走了-350m,即向西走了350m,到达-200m处,可以在数轴上把小明的运动轨迹画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练,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方法是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轴的建立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学、启、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可以知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渗透初中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如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包括等价转化思想与化归思想)、等量思想、不等量思想等大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有理论形成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一般化方法和抽象化方法;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坐标法、变换法等。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技能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只要在课堂教学法中认真把握,把它们融于一体、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获得这些思想方法。下面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新教材的弹性很大,其选择的材料是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的,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方法和目的,但是教师怎样设计数学情景?学生应形成怎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只做了简短的说明。但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确如灵魂一样支配着整个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把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精心设计到教案中去。例如初一代数第一册(上)的核心是字母表示数,正是因为有了字母表示数,我们才能总结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定律,才形成了代数学科,这册教材以字母表示数为主线贯穿始终,列代数式是用字母表示已知数,列方程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同时本章通过求代数式的值渗透了对应的思想,用数轴把数和形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数形结合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及绝对值、研究有理数加、减法和乘法的意义等,通过有理数、整式概念的教学,渗透了分类思想,教师只有这样去把握教材的思想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注重在知识介绍与展示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数学结论的导出过程,不是简单的再现,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的思维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尝试、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类比、假设、检验等自我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引导学生透过问题表面理解问题本质,总结出教学思想方法上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如:学习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用数的运算性质去探索式的同类运算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实现数——式的转化,也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关系。
三、点滴孕伏,不断再现,逐渐强化。
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能经历一次就能正确认识并迁移,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点点滴滴地孕伏,断断续续的再现,若隐若明的引导,日积月累的强化,使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可给下列题组:(1) -11x+24 (2) -11 +24 (3) -11(x+y)+24 (4)( +2x)2-11( +2x)+24 (5)( +2x-3)( +2x-8)+36 (6)(x-1)(x-2)(x+3)(x+4)-36由(1)题过渡到(2)(3)(4)渗透了换元的思想,(5)(6)渗透了化归思想。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使学生的转化认识、消元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再如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学会了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二学分式及其运算时,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由分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自主展开对分式的研究。
四、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
教师在课堂中要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技能融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悟到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用思想方法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技能。这样,思想方法有载体,知识、技能有灵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证明勾股定理或乘法公式时,经常由图形面积的等积变形来实现,这是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来解决的典型例子。与此相反,证明两直线垂直时,可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证明或由角的数量关系来证明,这是把图形关系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的典型例子。通过这两种转化方法的不断训练,学生才能不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精妙之处,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融于一体,才能真正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上好思想方法训练课。
小结课、复习课是系统知识,深化知识,使知识内化的最佳课型,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挖掘提炼解题指导思想,归纳总结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掌握本质,揭示规律。初中数学中有许多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知识和技能。如:1、实数的分类;2、按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求任意实数的绝对值分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三种情况讨论;4、把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关系揭示得较为清楚的方法,是把两个三角形分为相似与不相似两大类;…,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六、运用多媒体手段使数学思想方法形象化。
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22-02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严密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课堂。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策划、组织者,要引导学主动参与课堂,要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必然就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组织、课后练习巩固等三个环节。下面就从以下环节出发,谈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条件
1.备好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课前的预设,精心的课堂预设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先导,也是有效生成的前提保证。”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计划教案。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三维目标要统一,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1,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备好教学对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课前预设。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备好课堂组织方法。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只有通过课堂有效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创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实践的主体、参与的主体,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1.设计独特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数学问题有既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特性,因此,教师应设计独特的情境以引出教学内容。例如: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口算有理数的加法练习入手,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乘法的运算。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举例说明加法算式实际存在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和总结的同时,再提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
2.教师应精心设计与现实相符的模型,使数学概念和法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都能得到事实的说明。现代课程标准更突出强调有效教学,其指向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学生对这种数学学习的意义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主观意愿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模型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只是做好这些还不够,因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既要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教”,更应该掌握当今学生的心理特征,知道该让学生如何去“学”。作为一个示范者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演示一道数学题规范的、简单的、正确的解题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演示错误的、不合逻辑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对与错的比较中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三、精心有效的练习是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1.重视课堂练习。当堂训练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保障。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作业质量较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吲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采用测评卷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练习反馈环节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切不可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训练内容布置成课外作业,一定要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当堂完成。
2.重视作业纠错。作业是对数学课堂学习的检测,错题是这段时间学习的漏洞所在,及时订正、及时反思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好处。订正并不是简单地把错改对的过程,只有学生把每一次的作业订正都当作对自己学习检验和反思的机会,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行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班级大部分学生的错,可抓住题型适当变化,再集体练一练。课堂上,可以按错题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到各组去检查作业的纠错情况,并听取小组内作业错误的原因,给予指导。在数学作业纠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学生一定要把“反思”贯穿在作业纠错中,使学生在练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纠错,在纠错中提高。
总之,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改进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一、数学美的要素
1.数学美怡情
数学科学直接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成败,数学文化在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提供给人的不仅是思维模式,同时又是一种有力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武器。而数学美则始终是数学家从事探索的强大动机和动力,是数学家数学发现的突破口和科学评价的试金石。在对数学的学习和鉴赏中,人们时常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审美的愉悦或理性的惊叹。
2.数学美储善
与智育相比,德育更具生活化特性,需要个体身心情感的投入与认同,道德教育效果的改善,单靠理性的说教或简单的行为训练是不能成功的。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的自律。”如果说,德育更多地是侧重于对善的行为的逻辑判断,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那么美育则着重陶养个体的特定情感与独创性,在审美活动中美的对象以自身不可抗拒的魅力感染鉴赏者,社会的规范在审美活动中像水中盐,蜜中花一样无痕有味,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陶冶性情,数学教育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它不仅是探索真理的事业,同时还造就一种独特的人格气质。
二、数学美的特征
1.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之一。从古希腊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因为这两种形体在各个方面都是对称的,几何中的正多边形、正多面体、旋转体、圆锥曲线,代数中的多项式等都具有对称性。”
在数学的发展中,由于对称性因素和对称美的考虑而引出的新概念与新理论更是不胜枚举,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整数—分数,乘方—开方。数学中不少概念与运算都是人们对于“对称”问题的探讨派生出来的,数学中的对称美除了作为数学自身的属性外,也可看成启迪人们思维、研究问题的方法。
2.数学的简洁美
简单、清晰、明快、易懂会给人以美感。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杂乱无章的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理论,用简单、清晰的数学形式来表达,反过来再去解释、处理更多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这就是数学的简单美。数学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也是追求简单的结果,有了符号使得数学表达形式极其简洁,大大的节约了思维的时间。 转贴于
3.数学的奇异美
好奇心在科学活动中表现为求知的欲望,“天有多高”?“石头为什会从天上落下来”?这样的问题,纯粹是好奇、是求知的欲望。由于好奇心、求知欲而创造、欣赏达到满足,这是一条从科学通向美的道路。奇异是一种美,正如F?培根所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调和中有着某些奇异!”
4.数学的应用美
应用美是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数学应用美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数学对于外部世界的完善与和谐.数学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人应用相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研究不同的事物,不相同的事物又都服从于同一数学规律,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的应用美。
三、数学美的培育
1.设计美
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但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数学大厦的美丽与壮观,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哲学的美,一种朴素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这里,数学的统一美、奇异美起到了解决问题的决定性作用。
2.语言美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出最佳的效能。
3.教态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庄重美好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势、适当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在美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这必将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4.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融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为一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产生美的思索。
5.机智美
篇6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数学教学计划700字,供大家参考。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1一、本学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相关知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定义和定理的含义与证明,掌握理解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条件,能够熟练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把认真教学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3、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5、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两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2初三学年下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胜利的基础,结合本年毕业班工作实际,对初三复习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措施
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进入冲刺状态
首先,每位初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增强“责任重于泰山,质量压倒一切”的责任感,树立“认真就是水平,负责就是能力”的观念,发扬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的拼搏精神,全力以赴,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真真正正进入冲刺状态,苦战100天,用成绩说话,坚决夺取今年中考的全面胜利。
其次,全体教师要以毕业班工作的大局为重,服从安排,听从指挥,不管是级部的安排,还是各备课组的布置,都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将落实进行到底。纪律严明,政令畅通,是工作胜利的保障。要彻底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不良作风。第三,全体教师要增强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实实在在搞好团结。团结出力量,团结出成绩。在初三这个集体内坚决反对那种意气用事,挑拨离间的行为。有意见、有矛盾当面说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困难、有问题,大家齐帮助、共协商,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2、周密计划,科学安排
各学科现已完成教学进度,学期开始即转入总复习阶段。总体时间安排是3月上旬—4月中旬45天左右为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4月下旬—5月中旬30天左右,以课外拓展为主,5月下旬—6月中考前,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三轮复习的具体思路是: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做题的目的是回扣知识提升能力)。四是确保两项常规的落实,即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
二轮复习本着“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指导思想,采取 “专题复习加综合训练”的复习模式,突出“五个强化”,即①强化时间观念;②强化研究:重点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习;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习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习,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习以“回扣、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扣做到“四化要求”,即:回扣教材提纲化、回扣基础系统化、回扣形式习题化、回扣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3、细致研究教材、考试说明、中考试题,做到有的放矢
各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学段本学科教材的通研。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托,一方面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写体例、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熟悉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教法和学法等。要在通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重新划分若干个大单元,以利系统复习。
《考试说明》或学科新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今年中考改革力度大,研究透彻《中考说明》及有关学科课程标准,是获取中考信息的捷径,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教师要明白并教学生明白中考内容的范围及试题结构,搞清“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中考试题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加强往年中考试题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平日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各科教师要在3月底研究好近3年的中考试题。要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做好研究:第一中考试题与教材、《考试说明》及学科教改要求的吻合程度,中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第二中考试题的难度分值比例和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的分值比例,题型比例和本学科各部分内容的分值比例。
密切注意中考动向,注重中考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保持与教研室、中考改革先进县区、兄弟学校的密切联系,提高应试指导的科学性、时效性。
4、组织好大型考试,搞好质量分析
级部组织的综合拉练、模拟考试,要做到考务严密,分析透彻,补漏措施具体,使每一次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教师教学的里程碑,教学质量的大会诊。开好三个会:
首先,级部开好质量分析会。级部要着重对考试暴露出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改进学科教学促进班级管理的意见和措施。各备课组、各班要认真贯彻执行。
其次,备课组开好科教导会。各教师要仔细研究学生试卷,针对试卷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应试技巧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定出补救措施,找出改进办法。
第三,各班开好班教导会。班主任要对本班的班级管理措施、考试的综合成绩、四类生(特优生、优秀生、中间生、困难生)的分布及变化等班级情况作详细的总结、分析。任课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作分析说明,同时提出对班级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群策群力,掌握好学情、教情,搞好学生及班级管理。
5、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全体教师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习习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各任课教师要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注意跟上个别指导。班主任要利用一定时间,如每次考试后安排2—3名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 效。
6、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分层次教育
首先,切实贯彻“优生优培,中间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
进”的原则。全体教师要增强优生优培意识,调整优生优培策略,要特别关注各班第一名,将其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悉心培养。对本班前10名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增加升入重点高中的数量,提高本班优秀率。各科教师要注意“中程生”的各科平衡发展,尤其是加强中程生薄弱学科的特殊对待,在课堂提问、试卷批阅等环节要注意对中程生倾斜,使其尽快优化,以提高平均分,增加其升入高中的机会。对学习困难生,更要多一份耐心,要想方设法鼓舞其信心,利用复习的机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提高平均分,顺利完成学业,以此提升平均分。
第二,竞赛辅导要加大力度,迎难而上,积极主动争取初赛平均分名次有大提高。数、理、化复赛要紧抓不放,力争有更多学生获奖。
第三,实行导师制,抓好巩固率。为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育作用,有效弥补班主任工作的缺陷,任课教师(导师)要带相应数额的学生(具体学生由班主任分派),分层次进行思想教育,制定近期目标,指导学习方法。一周与学生谈话至少1次,掌握学生动态,做到导有目的,导出效果。引导学生控制三闲,静、专、思、主,聚精会神搞学习,全力以赴创优绩,使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100%的巩固率。
第四,调动家长积极性,配合做好学生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要采取家访、约见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充分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课余(如周六、周日及晚上)学生的时间安排、学习习惯的养成、交往人员等。各班务于4月底将本班学生家访一遍,后有重点地家访。各班、各任课教师可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小型家长会,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如作业完成、志愿填报、中专生报名),发挥家长的教育、监督作用。
第五,继续做好分流工作。班主任要吃透分流工作精神、要求,摸清家长及学生的真
实想法,知难而进,反复做工作,力争使分流工作在中考前取得理想的成效。中考后的夏季分流工作要克服困难,以爱心为学生创造成才之路。
第六,做好中考报名工作。中考报名,必须慎重。志愿填报,首先要切合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班主任必须拿出主导意见,不能被家长及学生左右;其次可以考虑家长、学生的意愿。要保证每一个参加中考的学生,有最大的机会升上高一级学校,提高录取率。
7、落实备考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把好集体备课关。继续加大落实集体备课力度,要求备课组长分好工,每人重点备某一部分,选好该部分的练习题,然后主备人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主讲,其他教师补充,提出建议,最后确定教案。
二是要把好材料关。初三复习过程中学生所用的复习材料必须经过各备课组长以及各任课教师严格筛选,不经过集体研究的练习题决不发给学生。在选题时要按考点进行梳理,按中考能力的要求选题,题型、题量要尽量安排得全面、条理、有序,所选题目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贴近中考,体现新情景、新材料,便于训练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控制所选题目的难度,以中、低档难度题目为主,少选难题,杜绝偏题怪题。
三是要把好阅批统计关。凡定时作业、练习、测试,必须有布置、有检查,认真批改,有查必评,有错必纠。杜绝练习、试题不批阅、不统计,凭感觉讲评的现象。
四是要把好讲评关。根据批阅统计情况,有的放矢进行讲评,要讲学生所需,切忌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多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和方法。要做到讲一题会一类,举一反三,切忌就题论题。
五是要把握好学生落实关。学生是否能够复习好,落实是关键。要留给学生自我反思、整改、消化的时间,要求学生从第一次拉练起,建立错题本,查失分,写考情分析,确立新目标,老师要做到跟踪检查,让部分学生二次过关。
初三《代数》和《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 观。
本学年我担任初三年级107、110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两班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基本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太差,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如四边形、分式、二次根式等)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就班级整体而言,107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偏下,110班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层次。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初二学年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坚持以课本为主,要求学行完成课本中的练习、习题(A组)、复习题(A组)和自我测验题,学生做完后教师讲解,少做或不做繁、难、偏的数学题目。
6、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7、利用各种综合试卷、模拟试卷和样卷考试训练,使学生逐步适应考试,最终适应中考并考出好成绩。
8、教学中在不放松36班的同时,狠抓35班的基础部分。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工作,现初步拟定如下学年教学进度表: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转化个别后进生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3一、加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把握中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中考备考要做到:
①注重基础
②联系实际
③重视实验
④反映现代性
⑤加强学科基本观点教育。
要加强中考题型训练。
①单项选择题
②填充题
③识图作答题
④简答题。实验题分解在以上四种题型之中。
分析近几年来生物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热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使用价值、发展前景的关注,对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2、新颖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交相呼应,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新颖性是指题目编制上的不断创新,表现之一是材料背景新。这类题常常提供给考生的是未曾感知过的新事物、新情景,试题的这一特点,将使得过去那种靠猜题、押题或通过 题海战术而决定高考的可能化为乌有。
其二是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上出新招,在客观上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绝佳途径。试想一下,要在同一大题的两个小题中,做出两个完全一致的答案,没有个性、缺乏自信心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而个性和自信正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
试题的 开放性表现在新给材料信息上的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开放性(不唯一性)以及考生解题思路上的开放性(多样性)等方面。这样给考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留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考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即使所给答案与标准答案有很大出入,但只要思路正确,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均可得分,甚至是得满分。
三、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教学内容
知识范围微调:应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对照课本,明确中考不要求的内容,不但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也要清楚。力争教师不做无效功,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试卷难题、中等难题、容易题的比例为2:4:4,应以把握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为主,在教学中要抓好学科内的综合内容。
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矗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五、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1、备课:教案要进一步突出规范化、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环节齐全,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难点处理较恰当,既体现教法,也体现学法,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
在备课方面,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集体讨论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通过集体讨论,由一人先写教案,同备课组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实施的教案,做到同年级任课老师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例题作业和练习统一,测试内容统一。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进一步规范,在课堂上进一步减少水份,加大知识密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控制课堂讲授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检测,及时反溃在中考中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3、作业:作业做到当堂完成,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有益的尝试。
针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每节课都有检测作业,及时检测,有效回授,目标测试达成率高。
4、考试考查:考试命题能严格按照7:2:1的命题原则命题,试卷质量较高,覆盖面广,题型多样,方法灵活。
试卷阅卷严肃认真,严格把握标准,尽可能地进行流水作业,成绩统计及时准确。
5、辅导:能根据学校要求进行辅导,特别是对少数差生进行辅导.
6、深入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
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希望本学期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 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 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设想
1、作好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
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
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
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
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六、培优辅差计划
优生辅导计划:加大难度,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班级取前10人,每周开展活动一次。
差生辅导计划:狠抓基础,立足课本,提高信心,激发兴趣。班级取最后10名,每周辅导一次(或二次,视章节难度)。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5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图形的相似;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笫27章:二次函数;笫28章:圆。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0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