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范文

时间:2023-03-16 08: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考核

篇1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目的绩效改进

一、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表现

1.以考核作为评薪定级的依据

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在谈到绩效考核时,都认为考核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考核,把考核摆在了很高的位置。的确,不考核怎么知道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考核员工怎么会重视这些工作,考核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工作,为了增强考核的牵引力,就必须加大考核使用的力度,在众多的考核结果使用中,诸如末位淘汰、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和发奖金定薪酬等级,众多企业高层都偏爱把薪酬和绩效结合起来。据调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被调查企业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75.9%);检查工作完成情况(55.4%);培养员工的能力(54.5%)。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只应该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但是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75.9%的被调查企业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

2.评价员工工作情况,防止员工“偷懒”

这个考核目的是基于对员工愿意主动做好工作的怀疑,在管理理念上,这样的企业持“X”理论,认为员工是懒惰的、不愿意负责任的、只看重物质激励、必须在监督下才能完成工作。但是过于强调这一点,直接导致在实际的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管理者认为要时刻监督员工,防止其偷懒,员工绩效高低的结果胜于绩效的形成过程,热衷于判断、收集员工绩效好坏的信息,作为年终考核公平、公正的依据,对于员工为什么绩效高和业绩低下,则没有探究和观察的兴趣,更谈不上还要针对问题所在帮助员工改进。

过多的关注如何评价员工,如何让评价结果在员工中平衡,也带来一种效应和风气,就是大家都着眼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不断寻求利益的均衡,只顾回头和低头看,如何劝说和说服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忘了抬头向前看,应该关注员工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给予员工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3.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强调威慑与服从

当考核主要为了评价员工、以考核结果来给员工发薪定资时,不少主管为了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增强自己的威信,进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就在考核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时员工听从安排,工作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展开,即使最后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时也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在工作中个人主见过多的员工,哪怕最终的业绩结果很好,在主管眼中仍要大打折扣。同时,一些主管对于工作中有想法、喜欢创新的员工表面上会听之任之,甚至以他的经验来看继续这样做下去要出问题时,也不做提醒,只等最后工作果然出了大纰漏了,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严格的按照考核规定打上很低的考核等级,事后也不做绩效反馈与沟通,最好将该员工连续几次评上最低等级,按照公司规定末位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杀鸡骇猴”,以公司的考核制度作为约束员工的最好法宝,要求员工绝对的服从主管的安排,不允许任何的“试错”和创新,只有听从主管的思路和方式开展工作,做个听话的员工胜过做个有思想的员工,无形中,主管的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但是,公司的利益可能就在这种因循守旧和绝对服从中逐渐损耗。

二、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影响

1.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绩效考核目的的偏差,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简化成了绩效考核,最终绩效管理不仅没有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相反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负担。

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采用强制分布法来规定考核最终结果的分布状况,以免出现趋中效应和过宽或过严现象。由于考核等次的确定要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因此人人关注。有些主管怕伤和气,就采取或默许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如果公司把考核结果和等级和基本工资的调整挂钩的话,就更需要全面平衡,保证每位员工能获得自动调薪的机会,至少不能因为考核等级上不满足条件而错失加薪的机会。在不少主管和员工眼中,既然公司定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就应该尽可能的研究出对每个人都有利的博弈方案。只有皆大欢喜,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于,“末位淘汰”制度,只要有自动离职者,今年的末尾就非他莫属。

2.忽视绩效改进

当企业的管理者视绩效考核为惩罚和监督员工的“大棒”,自然导致主管和员工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不关心考核后绩效的改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纠正。不难看出,此时,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

3.缺少绩效沟通与反馈

不少企业实施的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认为考核只是简单地给员工评分,在考核过程中既不找员工谈话,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工作进展情况、所取得的业绩及所遇到的障碍,也不在绩效考评结束后进行绩效反馈沟通,很多员工对于自己为什么得A或D以及别人为什么得A或D莫名其妙,无形中,大家就把绩效考核的高低归为运气或人际关系,自然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性,无法确保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个绩效考核方案是否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与制定前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绩效方案制定前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取得需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公司对各部门的要求是什么,了解员工的状态和想法。并将这些要求转化为相应的指标与目标。在此过程中方案制定者不但要与各部门主管沟通,也要与各级员工沟通。通过沟通收集到了相关信息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绩效方案。如果缺少了沟通,员工没有参与感,心里有抵触甚至根本不认同单独由管理人员提出来的目标和计划。

三、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目的,提高考核效果

1.绩效考核应关注企业的发展

绩效考核应该关注企业的发展,明确企业的真正需求。很多企业的需求不是谈利润和赢利,而是谈客户满意度、员工行为的有效率、管理者管理行为的有效率等,因为这些指标是可以衡量的,也是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源的配置所能实现的。利润作为企业需求的最终结果,没有哪一个员工可以单独的实现它,必须是每个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通过所有员工的工作总成果来实现利润。因此,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企业的战略、员工的行为标准等,都要给出明确的界定,没有这样的界定,绩效考核就没有依据。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作用于企业管理,它的最高阶段应该是反作用于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不能再局限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而要加大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追溯问题存在的根源。同时,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的进程,权衡考核导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一致,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的过程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是否适合当前环境和形势,探究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完善、优化和升级。

2.绩效考核应关注员工发展,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员工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考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无形中,促使员工和主管双方都认真对待工作和考核。

让绩效考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要求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时必须做足如下工夫:一是绩效考核前的培训,让员工明确绩效考核对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上要关注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注重员工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三是重视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环节,让员工能迅速改正导致不良绩效的行为;四是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用绩效考核工具把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绩效考核应单列“适宜擢升和具有较长期发展潜能”的评价,要求主管根据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能力,对安排其担任较高的适当职位作出规划,还要进一步区别员工是在目前情况下适宜擢升,还是具有今后擢升的潜能。当员工可能显示有擢升的希望,但因尚未具备必需的正式资格以及限于目前职位的工作经验等而不能保证即时就能擢升时,作出这一区别是十分必要的。另外,企业还应在绩效考核后进行职业发展面谈,由人力资源部门主持,其目的在除考评报告资料外,希望能借此面谈发现员工对事业的抱负、喜好及资质等,并与员工讨论有关事业前途、工作机会、工作计划及训练等,以期更能有效运用人员的才能及发挥其潜能。

3.绩效考核应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渗透

企业的战略、物质资源和人员素质是绩效考核运转的硬条件,而企业文化则是绩效考核运作的软环境。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动力作用决定了绩效考核必须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保持并发展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是用企业文化中的非量化因素冲淡考核的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组织员工的文化活动,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忧,以缓解绩效考核中的敌对情绪和员工的考评焦虑。

二是对于不能量化的企业文化因素,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考核者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三是根据企业文化精神,设置绩效考核外激励项目,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各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部门和公司需要,设置无需量化考核的奖励,以塑造员工的良好工作行为。

参考文献:

[1]林筠:《绩效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方振邦:《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佚名:《2004中国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调查——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篇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units, based on design units performance appraisal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time arrangements, the design unit performance appraisal ideas and the problem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proposed, and the useful design unit performance appraisal exploration at this stage is provided .

关键词:设计单位;绩效考核;研究

Key words: design un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y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63-02

0引言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单位对员工某一时段工作的检查,是指导企业评聘员工和奖惩员工的依据。但目前国内单位却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鸡肋对待,一方面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兴师动众的进行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无法做到准确、公平的考核,而且考核的结果存在很大的水分。

而国内设计单位大多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在管理模式上依然保留了事业单位的一些痕迹。因此,设计单位的绩效考核在很多方面往往比一般的企业要复杂。

1设计单位绩效考核现状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国内设计单位的绩效考核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

①考核流于形式。设计单位是一个脑力劳动密集型单位,员工大多知识水平高,往往相互之间以和为贵,谁也不愿意得罪别人,何况大家都辛苦了一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绩效考核中往往都给打高分;②主观意识占主导。由于绩效考核主要是由规定的人员对相关的员工进行打分,因此打分人员的主观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实际中往往出现考核者根据与考核者关系好坏打分,忽视其余工作只根据看重的个别工作业绩打分,道听途说不掌握全面信息就打分等现象;③利润(或收入)指标比重大。很多设计单位把设计利润(或收入)作为考核指标的大头,这样的指标体系往往带来误导,使单位员工盲目追求利润。④考核标准不恰当。很多设计单位在考核时,要么评判标准模糊,让考核者感到很难下手;要么评判标准不切实际,让被考核者感到无法实现。这些标准的不恰当,让最终的得分令人难以信服。

2国内主要的绩效考核方法

目前,国内绩效考核方法很多,主要有:平衡记分卡、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全视角考核法、重要事件法、序列比较法、相对比较法、强制比例法、等级评估法等。对于设计单位,上述考核方法不能简单使用,而是针对设计单位人员、工作、组织等多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既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的组合。

3设计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在设计单位,员工主要分为两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技术人员占绝大部分。这两种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工作特点截然不同的。相应的,部门也分为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

3.1 考核方式的选择。由于设计单位人员及部门的分工和特点,我们考虑在设计单位使用多种方式的组合对设计单位人员进行考核。

①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的考核。技术人员主要从事设计工作,具有流程化的特点。虽然不同的项目在技术上、专业上不相同,但流程却完全一样,尤其是国内设计单位都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设计流程进行控制。其流程的严谨性和各阶段的独立性、顺序性使其成为对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考核最好的平台。生产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构成。

由于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的工作创造产值和收入,向客户直接提供设计成果和服务,是单位工作的主体,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单位的技术和科研以及单位的信誉、品牌等无形资产,因此,应选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但由于一年或一个设计服务周期内,同一个人员或部门的工作大小不均衡,加上生产任务紧张,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都进行考核,因此,要选择重要项目的关键指标。

②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考核。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重复性和不可量化的特点。不同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可比性,流程也不尽相同,对产值收入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对其考核必须依据其工作职责及作用进行具体设置。管理部门主要由管理人员构成。

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工作不直接创造产值,但其工作的好坏对其管理、服务的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产值和收入;同时对成本、生产效率、市场开发、资本运营等涉及单位盈利能力和效果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应选用全视角考核法进行考核。同样,由于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影响程度不一样,对于一般性事务或领导临时安排的事务可以不进行考核或比重很低,对其考核要将其工作进行目标分解,尤其对重要事情要加大比重。

③领导的考核。在管理人员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那就是高层领导。对他们的考核不能完全按照普通管理人员的考核,因为他们的决策和管理对整个单位能产生致命的影响,同时,他们的工作不可能完全公开,信息不会对称。

很多单位对领导的考核往往使用“称职”、“不称职”或“信任”、“不信任”进行考评,这种考评过于简单,起不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更容易让领导成为“老好人”。

鉴于领导的特殊性,可以选择目标管理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重要事情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考核。

3.2 考核点的设置。

①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由于设计单位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围绕ISO9000管理体系中的流程,因此,我们可以将考核也植入该流程中,在有工作交接的地方设置考核点,确定该点的考核指标,由工作接收部门的人员对交付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评价。如设计校审阶段,设计人将图纸交付给校对人员时,校对人员根据图纸的问题多少对设计人员进行评分,交付给总工审核时,总工依据图纸的技术问题多少对设计、校对人员进行评分等等。这样,一个项目完成后,不仅资料齐全了,该项目涉及人员和部门的考核工作也完成了。考核结果交考核部门留存,以备年终统计时使用。②管理人员及管理部门。由于设计单位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也有各自的工作流程,可以像技术人员和生产部门一样,将一些考核放置于这些工作的流程中,并在交接过程中进行考核。但也有些工作是无法分解的,因此在对这些工作考核时只设置一个考核点,就是工作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考核部门留存,以备年终统计时使用。③领导层。领导的工作往往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一般应在某项工作的结束后对其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考核部门留存,以备年终统计时使用。

3.3 考核周期及考核时间。设计单位生产任务和奖金发放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循环,因此考核周期也应设置为以年为周期。在每年的年末,由考核部门将年中各阶段的考核情况进行收集,对于还没有进行考核的人员和部门依据其类别统一组织一次考核。

由于很多人员和部门的考核分散到一年的各个时期,不仅节省了年终考核的人力物力,还避免了时间过久造成情况失真的现象。

3.4 考核体系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对设计单位人员和部门的考核体系要充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各项工作流程,根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依据上述方法选择必要的、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指标。

设计单位在建立考核体系时,应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①绩效考核要强调全员参与。绩效考核是关系到设计单位及各位员工、各部门利益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不是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及考核部门单独的工作。因此单位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向每一位员工进行宣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②工作分解要适当。由于设计单位的绩效考核是与其工作流程或目标分解相关联,因此各项工作的分解十分重要,不能将一个人的工作分解成几部分,也不能将几个人的工作重叠考核,更不能随心所欲乱分。③考核指标的选择要合理。绩效考核中,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能左右考核结果的有效与真实,因此设计单位要注意指标的选择,要选择对设计成果、企业信誉、产值等等重要因素影响大的指标。要认识到指标选择的目标是对工作的检验,而不是单纯的量化。④分值比重的选择要合适。分值比重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能指导员工在工作中的重心,因此对重要的指标的比重要加大。⑤加强工作透明化和信息对称化。工作透明和信息对称可以有助于绩效工作的进行,保证结果的真实和有效。⑥要注意考核结果的应用和反馈。绩效考核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评价过去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检查员工工作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让员工把企业目标与他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指导员工下一步的工作。

4结论

绩效考核一直是企业的难题,设计单位也不例外。尤其是设计单位更依赖与技术人员,因此容易对技术人员采取怀柔和宽松政策。因此,本文将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考核分开处置,避免二者考核标准强行统一造成的矛盾。对设计单位来说,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本单位的实际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卡兰普,大卫・诺顿.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丽园.论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Z].2007.

篇3

【关键词】医院 绩效考核 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99-02

绩效考核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关系到整个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和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5个环节。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并满足医院在经济全球化时展需要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管理效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1 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管理不仅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绩效考核既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客观、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有助于医院引入竞争机制,强化经营成本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和科教兴院;有助于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医院总成本,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医院在经营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主动地调整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纠正运作中的偏差,优化科室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 医院绩效考核分配原则

医院绩效分配制度应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体现了“三个衡量”的原则:

2.1 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基础。

2.2 以“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重轻”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导向。

2.3 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四个方面的各项重要指标进行全方位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依据。

3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绩效评估的方法要科学合理绩效考评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评估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考评的效果和成效。好的绩效评估可以对医院管理和医院运营效率事半功倍,满盘皆活,如果评估方法不当,也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目前比较推崇的考核方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绩效评估制度,对于科室及员工个人的绩效,可以通过不同的考核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核,如对科室考核可以包括科主任自评、科室之间互评、院领导、职能部门、病员及家属考评;对员工个人考评也应当包括个人自评、主管、同事、下属及病人考评,这样可以全方位、准确实际地考评科室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既体现了绩效考评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真实地反映科室及员工的工作业绩,也尽可能避免了绩效评估的负面影响,使这项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3.2 发挥科主任在绩效评估中的积极作用整个绩效考评是一个完整的管理链,而科主任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应努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好院、科两级管理。

另外,如何进行科室的二次分配,院部对科主任要进行指导和考核。拿出具体的科室二次分配原则,并定期对科主任的执行情况进行考评,保证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3 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尽量明确,可操作性强:医院设立关键绩效指标应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fic):指将绩效考试指标细化,且有具体的要达到的目标和考核标准,避免含糊不清;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可度量化或者行为化的,考核这些指标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并且是客观真实的;可实现(Aleainable):指绩效指标不能过高或过低,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现实性(Realistic):指目标结果可以证明和观察;有时限(Timebound):指目标制定者要注重完成指标的效率和特定期限。根据这些原则,该医院需对一些指标进行改进,如评价服务态度好坏,可以从是否有服务忌语、沟通时间长短、是否面带笑容等具体的方面进行评比打分,从而客观的评价一个职工的服务态度好坏,而不是原先的“很好”、“好”、“一般”、“不好”等笼统、模糊的指标。

篇4

前不久,在一家企业内部做访谈时,听到了一位高管十分“极端的声音”。当时,这家企业正在就“如何改进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征求意见”,而他的建议很简单――干脆彻底废除整个体系!

据该老兄介绍,过去20年里,他以各种身份接受过30多次考核。有在桌对面的、沙发上的,甚至就餐时也接受过考核,还曾在别人的陪同下,接受过一对二和一对三的考核。用他的话讲:“每次面对又长又复杂的表格时,我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虚伪的平等气息!”

老实说,这种感受我也曾有过,特别是我当员工和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当时,我总感觉自己是在玩一种尤其沉闷的猜字游戏,这种游戏与传统的室内游戏相比,没有正确答案可供猜测,且毫无乐趣可言。通常做法是一个小时令人备感折磨的谈话,其间,你要强忍着不顺耳的褒贬杂陈,提到的还都是老早以前的事情。这会让你颇为沮丧,对最基本的一个问题都会产生困惑:我工作表现好吗?之后填写的表格会存档,让你有些含糊地猜疑,尽管根据以往经验,你怀疑这份表格以后会受到多大关注?或者根本没人去看!我当时甚至认为――考核体系最险恶的一点是:它让管理层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是在管理员工。

当然,这种感觉随着我本人的身份变化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成为了一家企业的创办人之后,我每月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考核我的团队,并不断改善我们公司的考核体系。当然,由于以往的经历,让我特别重视所谓的“反馈”,力争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对此,我甚至乐此不疲,在我看来,这项工作“关乎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员工培养。”

但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美国加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塞缪尔・卡尔伯特(Samuel Culbert)就曾表示――所有考核体系都是骗人的!他比我认识的那位高管还鄙视它们。他表示,这些体系是倒退回过去那种糟糕的目标管理,之所以能延续下去,就是因为它可以让邪恶的管理者压制员工,而在收集情报方面,人力资源经理就像是以前苏联的“克格勃”。

卡尔伯特在新书《取消绩效评估》(Get Rid of the Performance Review)中,阐述了他的替代措施――老板应该和下属定期进行平等谈话,并且该这样表达:“你需要我做些什么,以实现我们双方都必须完成的目标呢?”

其实,在我自己的内心里是高度赞同这句话的。唯一的问题是,据我所知,它完全不现实;经理们不会那样说话或考虑问题。当然,当前的员工(甚至部分高管)离德鲁克所说的“人人都可以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年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最近的一次董事会上,董事们提出希望我不再承担公司绩效考评的工作,理由是――公司发展了,您应该花更多的精力关注组织的发展、人员的发展,而不是绩效考评这项具体的工作。

篇5

关键词 高校 绩效考核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需要进行衡量,在高校中如何有效进行绩效考核,是对转型期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伴随着高校绩效考核从理论、政策走向实践、实务,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绩效考核的机制和体系,然后,这些机制和体系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如何有效完善这些机制,是当下高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上述之论,本文从高校绩效考核的基本属性和价值出发,进而对高校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进而初步提出高校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高校绩效考核的基本属性

1.1评估性

高校绩效考核具有评估性,是通过对高校以及相关人员能力内在要求进行定性、定量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由常规指标(内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特色指标所组成的能力评估指标。它可以运用一个个具体的指标评估我国的高校管理能力建设,较为准确的把握一定时间内相应高校的各个部门以及这些部门之间的管理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建设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决策主体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高校能力建设的措施提供准确、恰当、科学的判断依据。

1.2导向性

高校绩效考核具有导向性,是通过考核指标的运用,借助考核指标的结果,来观察高校管理能力建设和教学水平的现状与进程,预测各高校未来建设的态势及走向,为高校实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任务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方向努力。

2我国目前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前已说明,我国众多高校为绩效考核做出了有益探索,但经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结构、指标评估体系机制、指标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等诸多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足以影响评估指标对高校绩效考核与导向功能的发挥,对这些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指标内容不完善,难以系统涵盖高绩效考核有的内容

在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内容涉及上,有人说高校绩效是一种抽象的价值理念,难以详尽量化。但事实上,在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价值体系进行细化、量化的制度设计时,虽然不可能详尽高校绩效抽象价值的全部内容,但是我们可以从静态的制度设计和动态的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因此,在设计高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当把全面性与实际性有机合理结合,在根据各个高校实际设计指标内容的同时也要把握指标的全面性,至少应当把对高校绩效建设影响较大的相关因素考虑进去。

2.2指标评估主体相对单一,评估结果的公信力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对自己的绩效进行评估,即使有一些高校进行评估,也是自己制定评估指标,再由自己对自身的高校绩效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势必引起公众对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可信度的怀疑。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可以由高校本身制定,而评估指标的运行不能仍由制定这些指标体系的高校包办,或者是说不能完全由该高校主导。因此,应当设计一个合理的考评机制以保障评估结果真正体现高校绩效的现状。确保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考评结果公信力的关键是要赋予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考评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考评不能仅仅由高校机关或领导自己进行。

2.3指标组成结构不科学,缺乏体现各个高校具体特色的评估指标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各个高校绩效的现状和水平,加快实现高校能力建设的进程,那么作为评估标准的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组成结构就应当科学、合理。

因此,在设计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考虑到各个高校所具有的具体的情况,完善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考评对象。

2.4指标评估结果的缺乏权威性,考核评估易导致形式化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能否真正实现评估高校绩效的现状并最终实现促进高校发展,需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要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但是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其关键还在于要有一套保障其权威性的考评机制及考核评估结果的效力是否具有权威性。

3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原则

3.1科学全面性原则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是推进高校实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抓手,但实现这一目标还要在设计评估指标时要以科学性、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设计既要有考评的常规指标,又要有体现不同评估对象的专项指标和特色指标,以保障评估指标的可比性与针对性。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应以通过长期的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实践自动生成的评估指标为主,避免一些能够通过突击造假来完成的主观指标,以保障评估指标结果的客观性;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能够随着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的进程做出调整,不断充实评估指标的内容,以保障评估指标的时效性。

全面性原则要求高校教育教学能力评估指标的设计应当尽量包含高校绩效内容的各个方面,从静态的制度设计和动态的高校绩效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因此,在设计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时应当把全面性与实际性有机合理结合,在根据高校本身实际设计指标内容的同时把握指标的全面性。

3.2层次性原则

一般而言,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设计与运用应当具有统一性,因为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评估反应高校绩效建设的现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

评估指标只是促进高校绩效建设的一个手段,以评促建才是真正目的,体现在高校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上,就是评估指标要在统一俗嫉那疤嵯乱有所区分,具有层次性。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的设计应设置体现统一标准的常规指标和体现差异性的特色指标。

3.3操作性原则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是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将比较抽象、概括的高校绩效建设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量化的可操作性指标。因此,评估指标的内容结构必须做到清晰、实用,可操作性强。要保证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两个必要的两点。

(1)在设计指标的内容时要保证指标的实用性。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是评估主体根据评估指标中所设置的各级指标,从指标的一级指标入手,然后从尾级指标对被评估对象进行考评的,这要求我们在设计每一个尾级指标时所选择的内容必须能够进行实际的考评,换句话说,尾级指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可评估性能够实际运用。

(2)在设计指标内容时要保证在评估过程中指标与评估数据收集的可行性。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是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在对评估指标进行质的定性时必须保证具体、准确的量的规定性。为此,在选择指标时要协调好理论的指导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

3.4权威性原则

权威性是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得以严格落实的坚强后盾,如果缺乏权威性就难以达到通过评估指标的评估结果运用促进高校绩效建设的目标。

高校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中对考评结果运用机制的设计既要包含制约机制也要包含激励机制,既体现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绩效考核机制运行的规范,又体现对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促进和激发,例如,在指标体系中设定考核评估机制的扣分与加分,对考核评估结果优秀的对象予以奖励,不合格的对象予以惩处等。在制约与激励机制将结合的前提下,引导并激发高校提高绩效水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尹冠生,孙宾.行业特色型高校教师绩效激励制度比较与思考――以美、英两国为例[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07).

[2] 马超英,高学峰,嵇立新.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探析[J].经济论坛,2011(09).

篇6

关键词: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一、引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日渐明显,销售人员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创造者和实现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销售人才目前已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公司的经管不善,没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系统支撑,企业耗费很大代价招聘、培养的销售人才纷纷跳槽,同时带走了自己的客户,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导致企业最终失去竞争力,因此留住核心销售人才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

要想留住招聘来的人才,除了要加强薪酬的竞争力外,还应加强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资料显示,销售人员跳槽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公司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希望通过不断跳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销售人才成为竞争的主要力量,公司之间互相挖墙脚已是普遍现象。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预防销售人才流失的重要措施,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前提和依据。

许多企业都在实施绩效考核,并已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未从销售人员的独特性出发,直接引用国外成熟的绩效考核方法,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未能体现绩效考核真正价值。因此在充分考虑销售人员特点及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基础上建立适合销售人员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销售人员特点

销售人员作为企业员工中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其特点主要是,工作岗位进入壁垒低,工作环境不固定,工作时间弹性自由,工作对象复杂多样,工作过程灵活独立,工作业绩不稳定等。

正是因为销售人员独立开展销售工作这一特点,管理人员无法直接监督销售人员的行为。销售人员的绩效不仅与其付出的劳动挂钩,而且与现实大小环境相联系。我们无法用行为规范来约束销售人员的行为,只能通过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引导销售人员的工作,对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使销售人员自发地研究销售工作,不断提升工作业绩及成果。

三、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销售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销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已得到广泛重视,但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考核指标制定不全面,标准不科学,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合理,指标的设置及权重不随企业战略及发展变化。并且考核指标设计上偏重销售指标的定量化,如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从而忽略定性的考核指标,导致销售人员的目标是使自己的销售量最大化,仅注重于短期的销量,忽视长期的企业效益。

第二,考核方法简单,未能体现公平性。多数企业采用上级考核下级的形式,主观因素很大,直接上级的个人偏好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而且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导致考核者本身缺乏对被考核工作过程的了解,考核信息的缺失使考核结果不客观,令人难以信服,甚至会影响上下级关系。

第三,考核重视结果但不重视对考核前中后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考核前中后的沟通,考核流于形式。对于管理者,绩效沟通使其不仅能够及时了解销售人员的工作结果,而且能够掌握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于销售人员,考核前沟通有利于销售人员对绩效指标和标准的认同,考核中沟通有利于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考核后反馈有利于改进销售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执行相应的改进策略。

第四,考核目的不明确,给销售人员错误的导向。有的企业为了惩罚而考核,而不是为了引导更好的行为,导致销售人员行为重点在于不犯错;有的企业仅仅考核销售量,销售人员的绩效是以取得的销售数量来衡量和付酬的,导致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销售量最大而忽略商品对客户的价值及企业的利益。

第五,考核的频率过高或过低。过频的考核不仅使销售人员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有抵触情绪,而且降低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频的考核使销售人员产生心理上的惰性,不能最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不利于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

第六,考核结果不能应用于实际。很多企业制定和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对考核结果却不重视,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后却不了了之。

四、导致销售人员考核现状的主要原因

第一,绩效考核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企业不能形成能够实际运用的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第二,管理者对考核的重视不够,并且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管理者认为考核仅仅是一种惩罚手段,不能利用考核不断纠正员工的行为偏差,使员工更称职,团队更优秀;有的管理者考核较为平庸,考核仅走形式,考核成绩平均主义,使绩效考核很难真正的贯彻落实。

第三,由于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企业内部管理,将精力专注于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上,不能着眼于未来,待企业绩效考核已经一团乱的时候才想到治理。

第四,考核过程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很多企业由于受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制度影响,缺少企业与员工的沟通,由考核者个人直接对员工进行考评,员工只知道考核结果,无法了解考核过程和考核者评语,更无法通过考核改进工作。

五、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思路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 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17-02

受现实不完全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绩效考核的技术和方法不科学。这些问题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影响到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成了“走过场”,在考核的过程中没有规范做法,从而没有把绩效考核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走向其对立面。因此,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企业绩效考核现状进行了一些探究,希望能对企业有所助益。

一、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了企业管理的核心,而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与关键。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帮助企业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从而维持和提高企业整体效能和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昕,在“2006中国杰出人力资源管理者年会”上称,根据多年咨询实践,他发现绩效考核是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员工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多数企业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都有不同的误区并存在一些问题,如:绩效考核与发展战略相脱节,绩效考核时间僵化,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考核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等。他提出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的绩效改革没有形成改革的基础和依据。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营造能够“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二、意义

企业实行绩效考核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员工找出工作中的缺点或不足,便于更好改进,帮助员工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员工成长来实现企业成长,二者相互促进,是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加强并促进企业良性沟通,而且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和员工业绩。从组织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稳定与发展,组织结构的优化;从管理者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从员工层面来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现公平竞争,使员工获得优厚的报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员工个人绩效。[2]

目前,国内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理论研究还不够重视,对现代绩效管理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企业的绩效考核还相对简单,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其整体效能和绩效。[3]

三、国内外绩效考核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企业绩效考核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军方于1813年开始采用绩效考核,到1842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关于绩效内涵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同并赞赏的主要是Campbell等人提出的观点:绩效是员工控制自身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

对考核指标进行明确地研究是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C.E.Schneier,R.IN.Beatly,C.S.Baired(1987)等人在论述“如何建构成功的绩效考核系统”时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把握工作的本质,绩效评价的目标是减少评价时的主观性所产生的偏差。为了更加明确地澄清绩效考核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加拿大学者从可测量的角度提出了六条选择考核指标的标准,分别是确定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非污染性原则、排他性原则和可验证性原则。[4]

绩效的内涵决定了绩效考核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管理任务,所以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潜心研究企业的现状并进行有效实施。同时考核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的确定、考核的标准和程序等都是影响其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绩效考核的研究总是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其理论实践和方法研究在很多具体领域仍然是空白,依然存在着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绩效考核的发展起步较晚,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考核的标准和收入的分配没有建立科学的匹配关系,在实践和理论上,企业管理工作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毕竟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对绩效考核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不少的研究成果也只是局限于国外经验的介绍和国内企业绩效考核的初步研究,其任重而道远。

在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开始制定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考察员工的多个方面,存在指标还不够明确,尺度难以把握,重点也不突出等问题。9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用目标管理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法强调采用客观、量化的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用预定标准与员工实际工作绩效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员工业绩和组织绩效。不足之处在于目标如果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员工个人业绩和公司绩效相脱节现象。

西方绩效考核理论引入中国后,国内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明确各种考核指标的标准,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四、一般研究方法

绩效考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使绩效考核研究更具有实际导向性,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具体运用上,根据论文各部分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总体来说,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法

对于研究资料的收集,一是到企业及相关部门索取,包括统计资料、文字资料、图表资料以及典型材料等;二是结合研究问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获取第一手资料;三是利用图书报刊和相关文献查询,全面收集与绩效考核相关的资料及材料,了解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研究可以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其成果的可信度,可以在指标设计及其权重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中,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因为研究问题的模糊性和定量指标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仅靠定量方法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因此我们选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6]

(三)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相结合

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种绩效考核理论,对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对比分析,从总体上把握目标企业的绩效考核现状。在方法选择与考核内容确定研究中,主要通过比较与综合的方法,密切联系企业绩效管理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实践的基础与核心,也有人称之为核心,在实际具体操作层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它不仅关系员工评价的公正性,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是一个值得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五、意义

绩效考核,就是企业根据员工的职务说明或者根据特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的考察与评估。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其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成为落实公司战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可以监测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并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其次,绩效考核系统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考核有效。最后,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不断的进步,绩效持续改善。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挥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人员的优缺点,帮助其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个人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案,健全绩效考核的制度,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充分利用考核的结果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动态的实施管理,实现组织绩效的不断提高和组织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绩效考核不只是针对过去做的评估,重点是要解决如何能够达到目标,应该如何改善才能做得更好,如何帮助下属找出瓶颈,并改善缺点。

一个设计和联系都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结果,能够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未来招聘选择、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特定需要。同时,绩效考核系统为薪酬管理提供了基础材料,使企业薪酬管理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考核也常用于内部员工关系的决策,比如说晋升、解聘和调动等方面的决策。

总之,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对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从形式上看来,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员工工作业绩的一种考核,但实质上来看,它也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机制,它可以了解到企业中高层到中层人员再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可以了解到诸如财务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风格、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实际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

[1]郇昌英.新汶矿业集团绩效考核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s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 Oranizatiom NewYork:John Wiley,1997.

[5]Ravznond J.C.,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ychology.John&Wilev and Sons,Inc,1987.

[6]Terence V Neil,Martin H.B.Maximizing your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human Performance.Outlook Magazine of Anderson Consulting,No.4.2000.

篇8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

1、绩效考核为人员职务升降提供依据。通过全面严格的考核,对素质和能力已超过所在职位的要求的人员,应晋升其职位;对素质和能力不能胜任现职要求的,则降低其职位;对用非所长的,则予以调整。

2、绩效考核为浮动工资及奖金的发放提供依据。通过考核准确衡量员工工作的“质”和“量”,借以确定浮动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标准。

3、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通过考核,奖优罚劣,对员工起到鞭策、促进作用。

二、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1、客观、公正、科学、简便的原则;

2、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员工各个考核周期的评价指标数据积累要综合分析,以求得出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三、绩效考核周期

1、中层干部绩效考核周期为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

2、员工绩效考核周期为月考核、季考核、年度考核。

3、月考核时间安排为1、2、4、5、7、8、10、11月的每月25日开始,至下月5日上报考核情况;

季考核时间安排为3、6、9月的每月25日开始,至下月5日上报考核情况;

半年考核时间安排为6月25日开始,7月10日前上报考核情况;

全年考核时间安排为12月25日至下一年度1月25日结束。

四、绩效考核内容

1、三级正职以上中层干部考核内容

(1)领导能力

(2)部属培育

(3)士气

(4)目标达成

(5)责任感

(6)自我启发

2、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

(1) 德:政策水平、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2) 能:专业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

(3) 勤:责任心、工作态度、出勤

(4) 绩:工作质和量、效率、创新成果 等。

五、绩效考核的执行

1、集团成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委员会构成另行通知;

2、中层干部的考核由其上级主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执行;

3、员工的考核由其直接上级、主管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执行。

六、绩效考核方法

1、中层干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在各考核周期均采用本人自评与量表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

2、本人自评是要求被考核人对本人某一考核期间工作情况做出真实阐述,内容应符合本期工作目标和本岗位职责的要求,阐述本考核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设想。

3、量表评价法是将考核内容分解为若干评价因素,再将一定的分数分配到各项评价因素,使每项评价因素都有一个评价尺度,然后由考核人用量表对评价对象在各个评价因素上的表现做出评价、打分,乘以相应权重,最后汇总计算总分。

4、根据“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员工月考核的分数要按一定比例计入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中;季度考核的分数也应该按一定比例计入年度考核结果分数中,具体各考核周期考核结果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第一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一月份考核分数+二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第二季度考核结果分数=(四月份考核分数+五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第三季度考核结果分数=(七月份考核分数+八月份考核分数)×20%+本季度考核分数×60%

年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一季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二季度考核结果分数+第三季度考核结果分数)×5%+(十月份考核分数+十一月份考核分数)×5%+年度考核分数×75%

5、个人自评表和测评量表在填写完毕之后,经汇总连同汇总计算的各周期考核结果分数列表一并上交人力资源部。

个人自评表及两部评价表后附。

七、绩效考核的反馈

各考核执行人应根据考核结果的具体情况,听取有关被考核人对绩效考核的各方面意见,并将意见汇总上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八、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人资资源部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与各公司部门领导协调,根据考核结果对被考核人的浮动工资、奖金发放、职务升降等问题进行调整。

1、浮动工资调整。被考核人总得分高于员工平均分的,按照超出比例上浮浮动工资;被考核人总得分低于员工平均分的,按照差距比例下调浮动工资;等于平均分的不作调整。

2、奖金发放由主管领导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发放标准,但必须保证奖金总数全额发放,不得私扣奖金。

篇9

一、总则

(一)目的和宗旨

为加强公司对全体员工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持续改进提高员工绩效,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确保员工工作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特制定本制度。

绩效管理宗旨包括:

1、考察员工的工作绩效;

2、作为员工奖惩、调迁、薪酬、晋升、退职管理的依据;

3、了解、评估员工工作态度和能力;

4、作为员工培训与发展的参考;

5、有效促进员工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绩效。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计时员工,不含劳务派遣工。

(三)考核原则

1、业绩导向原则:坚持树立积极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突出效益和贡献,兼顾公平和公司、员工的可承受能力,合理拉开绩效考核档次,避免考核等级的平均化。

2、岗职考核原则:以目标管理为重点,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类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抓住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3、公开公平原则:以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为目的,切实做到考核办法的制定、考核过程对员工公开,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4、持续改进原则:考核目的在于监督责任者的职能履行与实施,促进责任者对公司/部门/岗位目标的有效贯彻与实现,因此在考核中要注重对责任者的自我纠正和改进情况的评价。

二、考核组织与责任

(一)组织保证和权责

1、公司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绩效考核工作。公司总经理任考核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副总经理/总监为考核领导小组成员。

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司级绩效考核总体方案;批准各部门第一负责人(包括主管副总经理、各部室经理,下同)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负责考评范围内的绩效考核评价及结果审定。

常务副总经理负责:负责审批直接下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负责对直接下级部门第一负责人进行考核、评分;负责指导和督促下级部门各项绩效管理工作;负责公司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发放的审核批准;

副总经理负责:负责审批直接下级部门的绩效考核方案;负责对直接下级部门第一负责人进行考核、评分;负责指导和督促下级部门各项绩效管理工作。

2、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综合办主任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综合办负责:制订有关绩效管理政策和总体方案;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各部门对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员工考核资料的管理;员工各项正负激励的统计。

各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本部门绩效考核与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考核、评分;负责批准直接下级的评价结果及对评价的公正性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对直接下级的绩效面谈,并监督直接下级对其下属的绩效管理。

(二)绩效管理责任

1、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全公司上下各级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综合办负责指导、监督和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2、各级管理者必须强化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认识,牢固树立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意识,不断改善和提高下属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

三、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程序

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程序为:制定绩效指标和目标值——绩效形成过程指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一)制定绩效指标和目标值

1、绩效指标和目标值确定的一般规则是:每年初根据公司年度战略规划制定或修订各部门负责人的绩效指标及目标值,再由各部门负责分解细化本部门各岗位的绩效指标及目标值。

部门内各岗位的月度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各部门经理应根据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工作重心和岗位职责做调整,使之符合部门工作绩效提升的实际需要。

2、考核指标设立的原则

(1)可控性:指标能够测量或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必须为被考核人所能影响;

(2)当期可测量性:指标能够测量的最短周期应与考核期一致;

(3)重要性:指标项不宜过多,注重于对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根据各期工作重点有所侧重,一般为8个;

(4)一致性:各层次目标应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一级目标为基准。

3、部门内各岗位的考核内容包括:量化目标(工作成果)考核、追加目标和任务(指令性工作)考核、工作行为考核、工作态度考核、管理能力和行为考核、不良事故考核等。临时考核项目可在考评表的“其他加减分”栏目做相应的加分和扣分。

各部门分解制定部门内各岗位的绩效指标时,应根据员工具体岗位职责,在上述考核内容中选取组合相适应的员工个人考核内容。

4、如考核期内总体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目标有重大调整,则绩效指标和指标值可以随之调整修订。

(二)绩效形成过程指导

各级管理者必须在下属绩效形成过程中予以有效的指导,并把下属在业绩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良好的表现等如实记录,以便为实施和改进绩效管理积累客观依据。

(三)绩效考核

各级管理人员在考核评分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进行评价,避免主观误差和个人偏见,同时做好评价记录,以便进行考核面谈。

四、考核评定

(一)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工作按考核周期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年度考核根据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公司经营管理需要另行拟定实施方案细则。

(二)主管及主管以下人员月度考核流程

五、月度考核结果运用

(一)月度绩效考核得分与月度绩效工资挂钩

1、员工月度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绩效系数*绩效考核得分率

2、各部门按月向综合办提交本部门人员的绩效考评表和得分统计表,由综合办负责各部门月度绩效考核结果的汇总,按照《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审核、计算员工绩效工资,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发放。

(二)月度绩效考核得分与员工不称职认定及其处理挂钩

1、在6个月内,员工累计三次绩效考核得分低于80分的,视为不称职,由各部门列入培训对象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并报综合办备案。

培训对象经培训考核合格的重新上岗。培训期1-3个月,培训期间绩效工资按80%发放,即:培训期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基数*绩效系数*绩效考核得分率*80%。

培训期满仍不能达到原岗位要求的,列入转岗对象,调离原岗位处理,由各部门负责人书面提议并报请公司按程序批准后交综合办执行。

员工不同意转岗或转岗后仍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2、在全年度内,员工累计五次绩效考核得分低于80分或三次低于70分的,视为不称职,列入转岗对象,调离原岗位处理,由各部门负责人书面提议并报请公司按程序批准后交综合办执行。

员工不同意转岗或转岗后仍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予以解除劳动合同。

3、因获得批准的请假而被扣减绩效得分的,不在上述1、2条处理范围。

六、考核结果管理

(一)考核结果反馈及沟通

被考核者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应与被考核者面谈。因出差无法进行面谈的,应予以电话沟通,并做好相应记录。面谈的主要目的在于:

1、分析、确认、显示被考核者的强项及弱点,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的优、缺点,帮助考核者发挥强项、改进弱点。

2、讨论被考核者产生不足的原因,区分下属和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以便形成双方共同认可的绩效改善点。

3、反映被考核者现阶段的工作表现,对被考核者提出期望,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如:自我努力,进行培训,调动工作岗位,重新分配工作职能等),并制订下阶段的目标,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望达成一致意见。

(二)考核指标和结果的修正

绩效管理制度作为企业核心制度具有一定刚性,不能经常进行调整,但是当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进行相应调整。

(1)当本制度的依据和条件发生重大改变时,综合办应及时组织对制度的适宜性、符合性进行评价并对需改进的条款进行修订,按规定的程序审核和审批后执行。

(2)当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综合办应组织对各中层管理岗位的月度绩效考评表作适当的调整。

(三)考核结果归档

员工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档案,是公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材料,必须严格管理,一经考核结束,综合办须将原始表格归档,员工个人和考核者只能保留复印件。

考核过程中的任何评价和资料都属于保密资料,将严格保密,考核结果只对被考核者本人、被考核者所在部门负责人、人事和公司领导公开,对其他人一律保密。

(四)考核申诉

被考核者如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均可在一周内提出申诉。被考核者首先应与考核者或所在部门负责人沟通来解决。未能解决的,可向公司综合办提出申诉,综合办须在接到申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诉者的申诉给予答复。

七、附则

篇10

关键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应用研究

一、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即使有了绩效考核,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工作上,年终临时拼凑班子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被考核者在述职时,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而群众不了解考核的重要性,在评议中只说好话,民主测评敷衍了事,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考核内容形式化,缺乏标准规范

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或量化指标不细致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平时的考核没有资料积累,账、卡不健全,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考核的等次不能严格按规定标准确定,大锅饭倾向严重,讲平均,搞平衡,优秀指标控制不严。

(三)指标设计流程过于简单、量化不足

绩效考核管理中,被考核方在绩效计划、衡量标准的确定等方面参与不足,让被考核方觉得绩效考核是一种监督和惩罚的手段。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上级下达的绩效指标,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指标制定后缺乏及时调整修订,致使某些指标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四)缺乏对绩效考核必要的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对职工特别是对具体参与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培训和辅导。绩效考核不仅取决于评价系统本身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的任何主观失误或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认识误差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的有效性。

(五)不重视考核总结

考核工作结束后,不注意向考核对象反馈考核意见,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和转化考核结果,使考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创新途径

(一)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1.提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相比,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宣传、鼓励,使单位领导、考核对象、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绩效考核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中去安排、督促和检查,才能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

2.明确考核内容,量化、硬化考核指标,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从实际出发确定考核的内容,应以其承担现职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主要包含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实践中将德、能、勤、绩分别细化出若干个指标,每个指标再分成若干个分值档次,按总分值再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考核等次,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奖励标准,这样使绩效考核更加直观、通俗、易于掌握。

3.坚持考核原则,严格把关,使考核客观、公正。只有坚持考核原则,做到层层把关,才能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考核等次的确认才会被广大职工接受并起到相应的激励、促进作用。

4.重视平时考核工作。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资料记录和积累,为年终考核提供可靠依据。充分考虑平时考核的比重,以解决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脱节问题。事业单位可采取以部室或科室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资料累积起来。全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以拉开部室或科室之间的档次,年终再进行总考核,评出部室或科室以及职工年终考核档次。

5.充分重视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被考核职工与所在部门的其他职工长期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其他职工对被考核者的思想素质、学习情况、业务能力、工作业绩、遵纪守法等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考核时可采取职工座谈会、找有关人员面谈等民主评议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避免以偏概全、主观主义等问题。

6.考核工作要有专管部门及专人负责。不能把考核工作作为临时性的工作,要由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起来,并作为日常工作去做,要有专人负责。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职工考核台帐和档案,并起到监督和督促考核者的作用。

7.做好考核工作总结,加强绩效考核反馈环节。首先,考核工作结束后,应认真及时总结绩效考核中的经验、不足,以利于今后考核工作的改进。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分析职工队伍现状,分类排队,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其次,加强绩效考核反馈,使被考核者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给被考核者申辩说明或补充的机会,从而通过考核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

1.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的关系。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一整套工资标准,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晋级”的工资晋升方式,工资提升或调整,主要依靠单位统一进行。这仅是纯粹的“晋升”概念,没有“调薪”的概念,目前的日常考核与工资提升或调整无关。奖金作为超额劳动的报酬,代替了“提薪”的功能,奖金发放变得复杂繁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薪资分配应遵守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必须对每一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职工工作成果的承认,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在单位整体形成进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应该通过考核,建立“提薪”新概念,运用提薪、奖金的杠杆,使每一位职工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及时获得提薪与奖励。

2.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晋升、调动的关系。每个职工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就会有更高的需求,希望进一步获得单位的承认,会为在较好的职务上工作感到骄傲和自尊,也会为不能取得好的职位而恼火和不安。总之,职工希望晋升,而单位应开通这条“晋升”通路,满足职工欲望,使之成为激励杠杆。每个职务都要求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每一个职工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用人要扬长避短。通过考核全面了解职工情况,为单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选,使职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此相应的以“晋升”为目的的考核工作就可以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将职工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的考核结果,用于“提薪”和“奖金”的同时,也作为“晋升”的依据。

3.必须明确绩效考核与教育培训的关系。从主观上讲,事业单位教育培训责任机构非常希望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然而,他们并不清楚单位中哪些部门、哪些岗位的哪些人是急需要接受培训的,而这些人因为缺乏何种技能、知识和经验,而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或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这些人又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在哪些方面得到教育帮助等等。教育培训责任机构所清楚的是上级有何种指示,上级是如何要求他们进行普及教育的,诸如继续教育合格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人数达到百分之多少,还有安全教育、普法教育等等。教育培训的责任者所关心的和所追求的是上级的意图是否得到贯彻,教育工作是否展开,花了多少教育经费等等,而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培训所应解决的根本问题。

改变这一切的起点是把教育培训的责任转移到各部门领导身上,使现场监督和管理者成为教育培训的直接责任者和担当者,使得现场监督和管理者不仅负有完成工作的责任,负有使部下更好地工作的责任,同时也负有教育培训部下的责任。然而把教育培训与工作直接衔接的唯一中介就是“绩效考核”,即通过系统的考核,把教育培训与工作衔接起来。首先,把指导、教育、帮助和培训本部门人员作为部门管理者的责任,并列入日常考核内容,成为考核要素之一。其次,把对本部门人员的考核过程,直接作为教育、指导和培训职工的过程,即所谓“岗位培训和教育”。第三,把日常考核结果积累起来,作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手材料交给培训部门(日常考核结果中包含有关个人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方面的记录,以及领导指导、教育的情况,个人的努力结果和个人的希望等等)。另外,依据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岗位培训教育情况,单位的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在情况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按单位整体要求,制定和实施培训、教育计划。第四,必须明确绩效考核的地位。对职工的工作或者对工作中的职工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运用于工资、奖金、晋升、调动、教育培训工作,这是对“绩效考核的地位”最一般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