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5 12:2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排脚手架施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脚手架工程;搭设使用;解决办法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建筑工程搭设使用中被广泛使用,其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全国各地脚手架倒塌事故也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一是个别产品材质不合格,壁厚达不到规范厚度,抗压、抗弯强度下降或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达不到规范要求。二是在施工搭设过程中没有按规范要求搭设施工,留下隐患。三是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为施工方便拆除连墙件,导致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下降。四是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简单,技术交底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以下称《规范》)要求,人为造成的隐患是脚手架事故的主要原因。
1.钢管、扣件质量不符合标准
1.1钢管
《规范》规定:“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单根脚手架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应采用ф48.3×3.6钢管。
1.2扣件
《规范》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施工方案流于形式
检查中发现,各施工项目都有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但是个别方案内容编制的很简单,还有的照搬照抄别的项目施工方案,与现场实物差距太大,施工方案不能指导施工,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也没有请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解决措施及方法:脚手架工程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倒塌,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编制。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悬挑脚手架工程等不但要编制施工方案,而且还要编制结构计算书。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牵头,组织安全、质量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现场安全监理审批后实施。超过一定规模的脚手架工程,如 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工程和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必须请专家组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后,方可组织实施。
3.技术交底无针对性
施工作业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没有将脚手架搭设方案中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多是安全人员代替,而交底人员签字都是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导致技术交底内容大多是安全注意事项和有关安全规定,技术要求甚少,交底针对性不强,工人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未按方案中的技术要求、工序流程作业,凭经验搭设。导致脚手架搭设不合格,埋下安全隐患。解决措施及方法:施工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同新工人进场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同样重要,是生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中明确规定“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人员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办法》中已明确规定技术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应由项目技术人员将搭设方案中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人员依据相关规定和施工方案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以保证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安全人员代替技术人员交底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
4.脚手架基础不达标
施工人员没有依据脚手架搭设高度和土质情况,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础处理,导致脚手架基础达不到标准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局部基础下沉,导致脚手架发生倾斜。解决措施及方法:按照《规范》中相关规定,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施工,必须根据脚手架的使用性质、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场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进行,脚手架底座垫板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基础应素土夯实,铺设混凝土垫层,上垫不小于50mm的厚木板或仰口槽钢,并依据步距在木板上设钢板底座,或在仰口槽钢焊上套管,保证立杆稳定。也可以将回填土夯实达到标准后,采取先做散水坡的办法,在散水坡上垫不小于50mm的厚木板和钢板底座作脚手架立杆基础。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严禁在脚手架基础下挖设备基础或管沟,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基础必须连续设置,高低差不得大于1m。落地脚手架基础必须有可靠的排水措施。
5.连墙件未按设计要求设置
施工中不按方案设计设置预埋件,连墙件随意设置,检查中发现,施工人员为了干活方便,随意在门窗口处设置连墙件,多数都是上斜拉设置。而且偏离主节点距离都大于300mm。 解决措施及方法:在脚手架坍塌事故中,多数都是因为连墙件设置少、设置不合格或在使用中被拆除所致。脚手架连墙件能承受全部的风荷载,而缺少连墙件及搭接不符合要求对整体稳定非常重要。《规范》规定:“连墙件必须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因连接点的位置决定连墙件与脚手架体的受力方向,上斜拉则产生向外推力,对脚手架整体安全稳定性影响非常大。连墙件应依据架体高度设置,架体高度大于50m的结构架、装修脚手架要二步三跨设置,架体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防护架、24m以下的单排、双排架按三步三跨设置。连墙件搭设应与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
6.剪刀撑和横向斜撑不连续设置
双排高层脚手架不按《规范》要求连续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导致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达不到安全要求。解决措施及方法:剪刀撑、横向斜撑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脚手架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加强抵抗垂直和水平作用的能力,能将脚手架整体连成几何不变结构,不连续设置就起不到整体稳定作用。在搭设时应依据架体高度而定,《规范》规定:“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24m以下的封闭双排脚手架,可以不设置横向斜撑,但必须在架体外侧立面两端的角杆处开始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面至顶部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应随立杆、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必须支撑在基础垫板或槽钢上。“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双排脚手架,除拐角处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低层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设置”。横向斜撑是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高层双排脚手架内不连续设置横向斜撑,达不到脚手架体横向刚度,必须连续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7.结束语
在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工程的搭设高度比建筑物主体还要高,随着工程完成进度才能逐步拆除。所以在搭设过程中,要依据《规范》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着重做好基础、连墙件、横向斜撑、剪刀撑等重点部位施工。脚手架使用时,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和扫地杆及连墙件,保证架体安全稳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
篇2
关键词:脚手架 安全性 稳定性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外架的安全占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因素为47%左右,由此可见,外架的安全与否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中除了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与架子有关。
1、脚手架钢管及扣件质量标准
(1)钢管:《规范》规定:“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单根脚手架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宜大于25kg,应采用ф48×3.5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上严禁打孔,应涂有防锈漆。
(2)扣件:《规范》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应做防锈处理。
2、脚手架搭设存在的问题
2.1 无脚手架搭设方案和设计计算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没有搭设方案,有的有方案但编制过于简单,计算有误,又没有经过审批,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更有甚者,施工员只是向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待,就开始盲目作业,严重违反了《规范》中“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进行”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关于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2 底座安装不符合规定
《规范》要求“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2跨,厚度不少于50cm的木垫板,也可用槽钢”。但在检查中看到不少工地的脚手架底层立杆下端仅用一块小方木或短木板垫起。脚手架搭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的逐步增加,加之受风刮雨淋等气候的影响,再因基础未夯实,很容易造成架体不均匀沉降,引起变形。
2.3 立杆接头未错开
检查发现,部分工地在搭设过程中,立杆未严格按规范进行,还是沿用老的方法,使相邻的立杆错开,没有满足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不小于500mm的规定,造成架体强度不够。
2.4 剪刀撑不按规定设置
《规范》规定:“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面整个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存在问题较多,如跨度不够、不连续、不贯通、未生根,起不到稳定架体的作用。另外《规范》规定: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为1m,而有的仅有400~500mm长,扣件仅接2个。再者,脚手架已搭设5、6步或全部搭设完,也没有剪刀撑,而是经督促后才于补搭。
2.5 连墙件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设置过少,有的采用柔性接头,造成架体不稳定。还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未与建筑物可靠连接,根本起不到作用。
2.6 小横杆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架体主节点必须调协小横杆,而有的工地采用隔根搭设的方法,只是省了一些材料,但却对整体产生一定隐患。另外小横杆的设置还应考虑架板的铺设,不得违反规范“两块脚手架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大于300mm”的规定。
2.7 架体搭设高度不够
《规范》规定:“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主要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但是检查发现少部分工地脚手架与施工不同步,低于操作层,存在较大事故隐患。
3、脚手架搭设
承载能力大大下降,这正是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牢且严禁拆除。这是因为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现场调查表明,该处杆件被挪动他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立杆的计算长度成倍增大。
3.1 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网:安全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安全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3.2 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3 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3.4 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脚手架技术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脚手架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项目,脚手架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期间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受脚手架工程的自身特点和施工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常存在“重施工轻验算;重搭设轻拆除;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下面以《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为指导,以常见的扣件式落地钢管脚手架为例,阐述脚手架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和安全管理,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为项目管理提供帮助和参考。
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特点: 1、承载力大;2、连接简单,易于操作,装拆灵活,搬运方便;3、搭设灵活,适用性强;4、缺点:用材量较大,用工量多,工效不高,安全保证性一般。
(二)适用范围: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用单、双排脚手架;2、水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模板支撑脚手架;3、高耸建筑物,如烟囱、水塔等结构施工用脚手架;4、上料平台及安装施工用满堂脚手架; 5临时建筑物的骨架等。
二、构造组成及构配件
(一)扣件式落地钢管脚手架的基本构架形式如图所示。
1―外立杆;2―内立杆;3―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5―栏杆;6―挡脚板;7―直角扣件;8―旋转扣件;9―连墙件;10―横向斜撑;11―主立杆;12―副立杆;13―抛撑;14―剪刀撑;
15―垫板;16―纵向扫地杆;17―横向扫地杆
(二)构配件
1、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 12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宜采用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2、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的质量不宜大于30kg。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号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木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两端宜各设直径不小于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4、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走丝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螺杆与支架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可调托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
三、设计验算
1、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3、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
4、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55mm时,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
5、当采用规范规定的构造尺寸时,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四、施工要点
(一)施工准备: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可调托撑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二)地基与基础:根据脚手架所受荷载、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有关规定进行。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要求放线定位。
(三)搭设要求:
1、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规范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2、底座安放: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的木垫板。
3、立杆搭设: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当架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主节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4、纵向水平杆的搭设:脚手架纵向水平杆应随立杆按步搭设,并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固定;在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中,纵向水平杆应四周交圈设置,并应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5、横向水平杆: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100mm;
6、单排脚手架不应设置在规范所禁止的部位:
7.脚手架连墙件:安装应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滞后安装。
8、脚手架剪刀撑与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不得滞后安装。
9、扣件安装: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0 、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规范规定
(四)拆除施工
1、准备工作:(1)全面检查脚手架的的构造体系;(2) 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脚手架专项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3)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4) 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2、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4、架体拆除作业应设专人指挥,明确分工、统一行动,且应具有足够的操作面。 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5、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按规范的规定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
五、检查与验收
(一)检查验收的依据:
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
1 现行规范
2 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
3 技术交底文件;
4 构配件质量检查表。
(二)检查的时间点:
1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2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3、 每搭设完6m~8m高度后;4 、达到设计高度后;5 、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冻结地区解冻后;6 、停用超过一个月。
(三)检查内容: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应符合本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2 、地基应无积水,底座应无松动,立杆应无悬空;
3 、扣件螺栓应无松动;
4 、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5 、安全防护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
6 、避免超载使用。
六、安全管理
(一)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1、应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审核和监理单位审查。
2、达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脚手架工程,应按编制专项方案并经有关部门审批。
3、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当按规定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4、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并签字备查。
5、审查架子工的特种作业证,要求人证相符。
(二)搭设或拆除作业的安全管理
1、搭拆时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2、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3、当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4、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5、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三)架体作业安全和日常防护
1、钢管上严禁打孔。
2、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安全网双层兜底。施工层以下每隔10m用安全网封闭。
3、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墙体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应与架体结扎牢固。
4、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有防火措施,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5、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
6、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
结论:脚手架工程虽然属于临时性的措施项目工程,但由于贯穿于工程的始终,使用周期长,条件变化多,故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施工项目的成败,应从设计计算、搭拆技术、安全防护、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为项目的安全高效施工创造条件。
篇4
【关键词】悬挑脚手架 中高层结构 施工简便 灵活 安全性
绪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后,应进行回填土施工,然而回填土施工所需时间很长,需经过分层夯实,回填质量要求较高,但有些工程,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施工进度要求较快的工程中,可以在主体施工时采用悬挑脚手架,而不是采用落地脚手架,在在悬挑脚手架的特点是不受回填土施工的影响,可加快施工速度,且搭设简单,安全。一般施工中都采用型钢梁为悬挑梁,然使用型钢梁的条件为框架结构,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型钢梁的设置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钢管悬挑脚手架对于剪力墙来说施工较简便,本论文结合某工程的实际应用,来阐明扣件式钢管悬挑脚手架具有的施工速度快,搭设简单,安全性的优点,且同样能达到型钢悬挑梁的效果。
1 方案选择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多层住宅,地上为6、9层,剪力墙结构。主楼部分呈“C”,南、北两侧为9层,西侧为6层,最高处标高为30.7米,地下室结构封顶后采用双排悬挑脚手架做为主体结构施工的外防护架及结构施工脚手架。
1.2 选择方案的背景
完成地下室结构施工后,应进行回填土施工,然而回填土施工所需时间很长,需经过分层夯实,且回填质量要求较高,本工程甲方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主体施工任务,要是先进行回填土施工,再搭设落地脚手架进行主体施工,施工进度达不到施工要求,为加快施工进度,可采用悬挑脚手架,然本工程主体结构为剪力墙结构,如悬挑钢梁采用型钢梁,设置钢梁较为复杂,综合实际情况及施工进度考虑,决定采用扣件式双排悬挑脚手架。
2 构造要求
2.1 构造设计
2.1.1 搭设高度设计
单立杆双排悬挑脚手架按结构每四层为一段,每段搭设高度为11.2米,南北两侧需搭设三次,总高度31米,西侧搭设两次,总高度22米,为全封闭式。
2.1.2 预留孔设计
2.2 六层为悬挑受力层,墙体施工时,预留φ50圆孔,预留孔距二、六层楼板30cm,横向间距为1.5m,悬挑梁斜支撑钢管下端与圆孔安装下层悬挑钢管,用于固定斜撑下支撑,斜撑为两道,第一道斜支撑距墙体水平距离为0.8m,第二道斜支撑距墙体水平距离为1.3m。上排预留孔,距二、六层顶板上皮60cm,上排孔用于安装上排悬挑钢管。
2.3 卸荷设计
卸荷钢丝绳设置于五、九层,卸荷点水平间距6m。
2.4 立杆设置
立杆纵距1.5m,横距1.05m,步距1.4m;连墙杆间距竖直2.8m,水平3m(即二步二跨),施工时可适当调整:里立杆距建筑物0.3m。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0m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2.5 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4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跨中;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小于3跨。小横杆位置在大横杆上。每一个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个横向水平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纵向水平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2.6 剪刀撑及悬挑杆斜支撑
剪刀撑宽度为4跨(5根)立杆之间,斜杆与地面夹角应为45°~60°;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道剪刀撑的净间距不大于10m;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剪刀撑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用3个扣件分别扣紧在搭接长度的两端和中间部位。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悬挑斜支撑位置与悬挑架立杆相对应,间距1.5m,每点均采用双管设置。
2.7 连墙件
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3m,垂直方向2.8m,设一拉结点。保证每三排立杆设一道,与楼层内墙锁牢固保证连接点直角扣件数量。连墙杆靠近立杆主节点设置,与墙面垂直,或下倾斜角度小于10°,不得向上倾斜。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l米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每3.6米设一拉结点。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2.8 脚手板的铺设要求
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里排脚手架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脚手板封闭、不留空隙,脚手板下设置白色大眼安全网一道,与墙体拉接。
2.9 防护栏杆
脚手架外侧使用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脚手架外侧必须设0.8~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踢脚板,刷红白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
3 结论
本悬挑钢管脚手架自开始搭设至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共2个月,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顺利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任务,从本工程的排架支撑成功实施得到以下技术管理方面的启示。
3.1 悬挑脚手架体系的施工至关重要,光靠计算不行,必须采取足够的构造措施来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如支撑中设置剪刀撑及加强层、支撑四周与建筑物采取可靠连接等。有了较完善的施工方案后,在脚手架体系搭设过程中还必须加强中间检查。
3.2 每段悬挑脚手架搭设完毕后,技术人员、安全员特别是出方案者必须会同施工项目部和监理部共同对支撑体系进行彻底检查,并且有完整的验收记录,以明确各方的责任。
3.本悬挑结构在施工前,施工方、监理、业主都引起了重视,邀请了公司技术部专家来工地对支撑方案进行现场论证,肯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通过工程实例,充分说明了钢管悬挑脚手架在中高层建筑及周边环境限制不允许的搭设时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具有施工灵活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2]《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篇5
关键字:脚手架 施工 安全 安装
引言
为进一步贯彻《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规范施工安全生产,根据该工程建筑结构和施工特点,本文特编制该施工方案。
一、基本名词解释:
(1)、双排脚手架: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叫双排脚手架,里排立杆一般离墙面40~50厘米,以便工人操作。内外两排立杆之间的距离(即宽)为1.2米。
(2)、单排脚手架: 由一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叫单排脚手架,立杆离墙面为1.3m。单排脚手架一般用于三层以下建筑物的施工。
(3)、立杆:又叫站杆、冲天杆,就是脚手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立杆有外立杆、内立杆、交杆之分,其中外立杆为双排脚手架中离开结构物一侧的立杆,或单排架立杆;内立杆为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角杆为位于脚手架转角处的立杆。立杆的作用是将纵向、横向水平杆传来的荷载垂直传到地基上。它是脚手架的主要受力杆,立杆的强度和刚度,对整个脚手架的稳定和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立杆的纵向间距应视其荷载的大小和使用情况来决定。砌筑时,荷载较大(每平方米约270公斤,集中荷载每平方米约150公斤),其间距一般为1.3米;装饰用时,荷载较小,可增大间距至1.5米。
(4)、纵向水平杆: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件叫做纵向水平杆,又叫顺杆、牵杆。纵向水平的作用是与立杆联结成整体,并将脚手板上的荷载通过
横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是主要传力杆件,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断面和强度,纵向水平杆一般绑在立杆的里面,也可以绑在立杆的外面。绑在立杆里面可以缩短横向水平杆的跨距,脚手板可以铺到边,接长立杆和绑扎斜撑比较方便。
(5)、横向水平杆: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或结构物垂直的水平杆称为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布置在纵向水平杆的下面。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离结构物的空隙应留5~10厘米,不得顶在结构物上,以免影响结构物质量和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
(6)、扫地杆: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扫地杆分为纵向扫地杆和横向扫地杆,其中纵向扫地杆就是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就是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扫地杆。
(7)、抛撑:又叫支撑,是设在脚手架周围横向撑住架子,与地面成60。角的斜杆件。其作用是使脚手架撑向稳定,防止脚手架向外倾斜。
(8)、剪刀撑:又名十字撑。是设在脚手架外侧交叉成十字的双支撑,与地面约成60。角的斜杆件。剪刀撑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脚手架的纵向稳定。
(9)、脚手板:窄脚手板(竹立人板)由长2.5~3.0米,宽4~6厘米的竹片并列(竹黄对竹黄),用φ8~φ10毫米的螺栓将并列的竹片(竹片上须钻好孔)穿好、拧紧成30厘米宽的立人板。每块可用螺栓5~6根。
双排脚手架的具体构造见图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各杆件位置。
二、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重要的脚手架必须制定施工方案,必要时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2.高度25m以上的脚手架必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其单立杆脚手架高度宜控制在50m以内;高度超过50m的脚手架应采用双管立杆、钢丝绳斜拉、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并另行专门设计。
3.脚手架的设计须满足工程的需要,并标明其用途、最大静荷载、最大动荷载及水平受力等;所选定的设计参数和构配件,不得低于现行国家和行业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4.脚手架在施工中需要改变原有结构、加高(宽)、改为它用等情况下,须经技术部门验证,并经审批。
(二)技术要求
钢管脚手架所用材料须符合下列要求:
1.钢管外径应为48~51mm,壁厚3~3.5mm,长度以2.1~2.8m和4~6.5m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裂纹、损坏的不得使用。
2.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凡脆裂、变形、滑丝的不得使用。
3.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2~3mm的3号钢钢板,以长度1.4~3.6m、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4.脚手架的立杆、大小横杆的间距根据脚手架的使用情况具体确定,但不得超过以下值:
横向立杆 纵向立杆 大横杆 小横杆 小横杆挑出的悬臂长
1.5m 2.0m 1.2m 1.5m 0.45m
5.斜道板、跳板的坡度不得大于1:3,宽度不得小于1.5m。
6.木架杆:铁丝用8#
三、搭设步骤:
(1)、准备工作:
搭设之前,施工人员要结合建筑物的外形、高度、平立面的特点等,对操作人员提出搭设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对进场的钢管、脚手板、扣件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钢管要求平直,扣件和螺栓要求光洁、灵活。变形过大、损伤严重的钢管和有裂纹的扣件不得使用。
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搭设脚手架的地基要处理好,脚手架应在墙基回填以后再搭设,脚手架一定要落在实土或分层夯实的回填土上。地基情况不好,要进行处理:一般应加碎砖碎石夯实,上铺5厘米厚木板或混凝土垫块,并做好排水,防止因地基沉陷发生架子倾倒。木板和垫块要铺平稳,使架子受力后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脚手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
(2)、搭设方法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本规范表3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立杆搭设过程中,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构造设置中的规定;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脚手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顶层立杆搭接长度与立杆顶端高出建筑物高度的1.5米。四、搭设
(一)搭设前的准备
1.技术人员要对脚手架搭设及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参与搭设作业;脚手架搭设人员须熟悉脚手架的设计内容。
2.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爬梯、安全网等材料的质量、数量进行清点、检查、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的构配件不得使用,材料不齐时不得搭设,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材料、构配件不得在同一脚手架上使用。
3.清除搭设场地的杂物,在高边坡下搭设时,应先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对边坡上的危石进行处理,并设专人警戒。
4.根据脚手架的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地基情况,对脚手架基础进行处理,确认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放线定位。
5.对参与脚手架搭设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身体状况要进行确认,凡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脚手架的搭设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二)搭设要求
1.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按照经过审批的方案和现场交底的要求进行,严禁偷工减料,严格遵守搭设工艺,不得将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
2.脚手架搭设过程中,现场须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带班指导,并有安全员跟班检查监督。
3.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材料、配件、工具传递和使用安全,并根据现场情况在交通道口、作业部位上下方设安全哨监护。
4.脚手架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锚固点等)以上两步。
5.脚手架搭设中,跳板、护栏、连墙件(锚固、揽风等)、安全网、交通梯等必须同时跟进。
(三)技术要求
1.脚手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构架尺寸的同时,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1)构架结构稳定,构架单元不缺基本的稳定构造杆部件;整体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连墙件或撑、拉、提件;在通道、洞口以及其它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规定荷载的部位,根据需要设置加强杆件或构造。
(2)联结节点可靠,杆件相交位置符合节点构造规定;联结件的安装和紧固力符合要求。
(3)脚手架钢管按设计要求进行搭接或对接,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搭接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无设计说明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cm(模板支撑架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
篇6
【关键词】立式钢质储罐;拆除;正拆;倒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油田的发展,改造工程逐渐增多,一些已建储罐因老化、腐蚀等原因,需要对其拆除。以往采用的拆除方法不规范、不成熟,曾发生过火灾、爆炸、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2014年,因改造需要,大庆油田某联合站内1座5000m3立式圆筒形拱顶污水沉降罐,2座5000m3立式圆筒形拱顶事故罐需要拆除。由于储罐已使用多年,管内壁及内附件含污油较多,尤其附件内部无法彻底将污油清除干净,拆除施工难度较大。根据现场情况,初步制定了两种施工方法:第一种是采用罐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吊车配合由罐顶、罐壁、内附件、罐底的顺序进行的正拆法;第二种是采用机械提升装置由内附件、罐壁、罐顶、罐底的顺序进行的倒拆法。
1、施工方案
1.1采用罐外搭设脚手架吊车配合的正拆法(方案一)
在罐壁外侧四周搭设脚手架,操作人员在脚手架上进行储罐拆除作业,拆除按照罐顶-罐壁-罐底的顺序按原焊道进行切割作业,拆除过程中采用1台50t吊车配合吊装作业。
1.1.1准备工作
拆除所有与罐主体相连的管道、罐外保温层;将施工现场的吊车站位及行走路线进行平整夯实处理;准备吊装机索具;罐内清油并达到动火条件。
1.1.2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罐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及并安装跳板。
(2)施工现场为普通地面,为保证50t汽车吊正常吊装,应在吊车支腿处铺垫2000mm×8000mm×40mm的钢板,防止地面塌陷造成吊车倾覆。
(3)罐顶板拆除。利用拱顶的自支撑力罐顶拆除时从中间向外侧逐圈拆除,拆除时沿焊道切割。为方便吊装,每块板切割尺寸约为2m×2m,每块罐顶板切割前先在板上切割出两个100mm×100mm小孔挂上钢丝绳,并使钢丝绳绷紧受力,防止罐板坠落。
(4)罐壁板拆除。罐壁板拆除时从上向下逐圈拆除,拆除时沿焊道切割,这样拆除的罐壁板还可以利旧使用。为避免损坏壁板,吊装采用垂直钢板夹钳。吊点位置选在壁板横向长度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位置处,这样吊装过程中钢板稳定性较好。每一块壁板拆除前应悬挂好钢丝绳并使钢丝绳略微受力以保证壁板切割完后的稳定。为防止罐壁板切割过程中释放应力伤人,切割时应采取先横向沿焊道切割,在竖向沿焊道切割,切割竖向焊道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外侧。罐壁板拆除过程中,为减少脚手架对切割施工和吊装作业的影响,将脚手架同步罐壁板拆除同步逐层拆除。
(5)因罐内附件内部污油无法清除,拆除时需采用往复锯、水切割等无火花切割技术,以防止发生火灾。
(6)罐底板拆除时为地面拆除,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底板拆除只需要考虑方便拆除后的钢板方便吊装、拉运即可。
1.2采用机械提升装置的倒拆法(方案二)
拆除顺序为罐内附件-罐壁-罐顶-罐底。罐壁拆除应用机械提升机、胀圈,自下向上拆除。用机械提升机将胀圈提升到底层第一圈罐壁板上侧,固定胀圈,逐个调整机械提升机使其完全受力并支撑罐体。火焊切割第一圈罐板,拆除后再将罐体通过机械提升机匀速、缓慢落至罐底板上,松懈胀圈,将胀圈提升到第二圈壁板上侧,固定胀圈,拆除第二圈罐壁板,如此重复,直至完成罐壁板的拆除施工。
1.2.1准备工作
拆除所有与罐主体相连的管道、罐外保温层;准备吊装机索具;罐内清油并达到动火条件;在罐壁上切割出施工通道,将机械提升装置、调教好的胀圈等工具运至罐内。
1.2.2施工方法及步骤
(1)因罐内附件内部污油无法清除,拆除时需采用往复锯、水切割等无火花切割技术,以防止发生火灾。
(2)5000m3钢制拱顶罐罐顶、罐壁、栏杆及盘梯质量总和约为95吨,为保证拆除过程中罐体稳定,满足起重安全系数,选用12台机械提升装置(每台其中能力为20吨)均匀布置在罐内距罐壁500mm。每台机械提升装置均用2根配套连接杆固定到罐底板上。
(3)罐壁板拆除。将胀圈在罐底贴罐壁板组装好,用机械提升机将胀圈提升到底层第一圈罐壁板上侧(胀圈下侧距第一圈壁板横焊缝100mm),固定胀圈(在胀圈上侧焊接挡板,挡板数量保证在30块以上,挡板在胀圈上均匀布置以使胀圈受力均匀。挡板用200mm×200mm×10mm钢板制作,挡板垂直壁板放置,分别将挡板两边与罐壁板和胀圈焊接,以保证罐体降落过程中胀圈与罐体连接牢固),逐个调整机械提升机使其完全受力并支撑罐体。火焊切割第一圈罐板,切割时操作人员在罐外施工,发生意外时方便逃生。第一圈壁板拆除后再将罐体通过机械提升机匀速、缓慢落至罐底板上,松懈胀圈,将胀圈提升到第二圈壁板上侧,固定胀圈,拆除第二圈罐壁板,如此重复,直至完成罐壁板的拆除施工。
(4)罐顶板拆除。顶板至只剩两层罐壁板时(高度约4m),需要在罐顶板对应机械提升机处,切割出天窗,以防止机械提升机与罐顶板碰撞。罐主体拆除至只剩下一层罐壁板和罐顶板时,将罐内机械提升装置和胀圈拆除运至罐外,然后对罐顶板及附件进行拆除。利用拱顶的自支撑力罐顶拆除时从中间向外侧逐圈拆除,拆除时沿焊道切割。为方便吊装,每块板切割尺寸约为2m×2m,每块罐顶板切割前先在板上切割出两个100mm×100mm小孔挂上钢丝绳,并使钢丝绳绷紧受力,防止罐板坠落。因顶板拆除时高度约2m,吊装时16吨吊车即可满足要求。
(5)罐底板拆除时为地面拆除,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底板拆除只需要考虑方便拆除后的钢板方便吊装、拉运即可。
2、两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正拆法需要在罐壁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操作人员高空拆除作业。罐壁拆除过程中同步拆除脚手架,增加了工作量,延长了工期。罐顶拆除后的罐壁及内附件拆除时,罐内不再是封闭空间,不会发生爆炸,安全性高。罐壁、罐顶高空拆除施工、吊装作业量大。
方案二:应用机械提升装置,统一控制,罐体下降平稳。罐壁从下向上拆除,罐壁拆除时操作人员站在罐壁外侧进行切割作业,发生意外可及时逃生。壁板拆除尺寸不受高空吊装限制。施工人员均在地面进行拆除施工,无高空作业,施工效率高。施工人员需求量少,节省人工成本。吊装高度较低,不需使用大型吊车,节省大型吊车台班费用。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因1座5000m3立式圆筒形拱顶污水沉降罐罐内附件较多,拆除难度较大,为保证内附件拆除时不发生火灾事故选择了方案一;对于罐内附件较少的2座5000m3立式圆筒形拱顶事故罐拆除时选择了方案二。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脚手架;事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B845 文献标识码: A
脚手架由于其具有的结构简单、装拆灵活等优点而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脚手架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螺纹外露式和螺纹封闭式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螺纹封闭式钢支柱,它具有保护螺纹免受砂浆等污染物粘结、在使用和搬运过程中碰坏可能性小等优点。随着建筑工程实际需要的不断改变,钢支柱的使用功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这些改进主要集中在钢支柱的转盘和顶部附件以及底部附件,这不仅使得钢支柱的使用功能大大增加,同时还提高了钢支柱装拆施工的便利性。
一、脚手架事故的成因的分析
1、人的方面
人是施工作业的主体,在脚手架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不力甚至违章指挥,再加上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冒险违章作业,埋下大量的事故隐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危险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如不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未实行专业持证上岗制度;酒后登高,穿拖鞋上岗;作业人员不能按照施工规定进行作业;进工地不带安全帽;搭拆架子时随意向下抛钢管、扣件等是造成事故原因。
2、操作方面
操作方面主要存在问题是搭设或拆除时不能完全依照技术规范作业,不能够保持架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①脚手架下部底座、垫板不规范设置;②脚手架步距、纵距未按计算书和施工方案施工;③脚手架、剪刀撑、横向斜撑设置不规范;④脚手架转角处搭设不规范;⑤脚手架搭设进度慢于建筑物主体施工进度;⑥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⑦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⑧脚手板设置不规范;等等。
3、材料方面
由于脚手架的重复使用的量大、频率高,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在搭建脚手架时混在其中,形成安全隐患。
4、环境方面
搭设脚手架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天气,如刮大风、下大雨等,此时如果进行脚手架的搭设等作业很不安全,尤其是高空作业更危险。另外,还要注意拟建脚手架外侧或上方有妨碍设施。比如安全距离不足的输电线路等,特别是高压线路。
二、脚手架事故的预防和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企业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定期培训,开展班组班前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 GB5036) 》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2、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 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网:安全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安全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 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 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 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 根;高度在24m 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 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 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 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 步,如大于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3、控制材质
钢管脚手架的质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钢管的材料质量,另一方面是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因此,针对由钢管脆断导致钢管脚手架发生的局部倾覆事故,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有:控制钢管原材的质量,使其壁厚、内外径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控制脚手架的搭设质量,使其局部和整体稳定性符合要求。施工项目部要对进入施工现场待用的脚手架钢管作逐项检查。从产品合格证到质量保证资料要一应俱全,从外观质量到内在物质组成要全部合格,无论是自购的还是租用的都要一视同仁。对自检过程中查到的搭设质量问题要严肃认真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全面,即带“病”的脚手架不得投入使用,特别是连墙件、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对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应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检查和整改的力度。脚手架的连墙件应刚性连接,安全网和层间兜网应安装牢固。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安全检查。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将企业各级管理人员, 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工作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 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 严格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的检查,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 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 并进行复查, 消防事故隐患, 防止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脚手架检查、验收应根据技术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和技术交底文件进行。在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每搭设完10~13 m 高度后、达到设计高度后、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停用超过一个月后, 均要组织检查与验收。脚手架使用中, 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 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积水, 底座是否松动, 立杆是否悬空; 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超载。
参考文献:
[1] 董力强. 建筑施工脚手架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32期
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技术特点
一、工程实例
某高层职工住宅楼工程概括:该工程为框剪结构,六度抗震设防,静压预制方桩基础,地下一层,层高4m,地上26层,层高3m,屋面设计标高75.0m,电梯机房上部设有检修层,检修层屋面设计标高为82.30m,为本工程的最高部位。
二、施工方案
(一)静压预制方桩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静压预制桩方案的选择。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的特点及设计持力层层面埋深,压桩施工前应先试桩,确定桩长,一定要考虑到各个部位不同的土方开挖标高,比如电梯井基础承台底的标高,并要考虑到桩身的设计有效长度,确定桩长既要保证桩身的有效长度,又要避免土方开挖后过长截桩,造成经济损失和结构补强。该工程由于场地内原有建筑的旧基础尚未清除,为了避免沉桩时桩遇旧基础造成偏桩、断桩现象,在沉桩施工前先将旧基础清除干净,并将场地回填平整、压实,保证桩机正常行走施工。
预制静压桩方案的选择时,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着重考虑压桩过程产生的土层挤密效应,对场地周围旧建筑物的影响,所以在确定沉桩顺序时,选择先从临近旧建筑物的开始压桩再向中间部位进行压桩,从而减少土挤压后在旧建筑物的基础部位起拱,同时选择沉桩过程按先深后浅,先密后疏,先长后短的原则,并考虑施工顺序上的衔接及进度进行沉桩顺序安排。施工过程对周围的旧建筑物进行同步沉降观测,该工程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工程土质5m以上为较好的粘土层,地下水位在6m以下,地表水很少等特点和周边环境的情况,确定基坑边的放坡系数,分层选用了大小挖掘机进行开挖,承台及其基础梁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其余土方采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先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至-4.4m,再用小型挖土机械开挖承台及基础梁基坑基槽。注意防止机械碰撞工程桩。机械开挖深度应以保留300mm用人工修整。
桩间土比较规整,采用小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挖土,这样与单纯的人工挖土相比,可以提高工效;劳务队利用了CFG桩的布置方位,特制了50cm的挖斗,达到了提高工效的目的。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开挖土方8900m3,破桩1201根(约166m),工期共计9d,投入机械台班31个,劳力405个工日,而预算需投入机械台班41个,劳力996个工日,节约工程成本约2.03万元。
(三)卸料平台搭设方案选择及施工措施。
(1)按自成受力体系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详细的施工图;(2)卸料平台搭设时禁止与外脚手架连接,平台板应固定牢固;(3)卸料平台相关焊接件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4)卸料平台钢丝绳调正后松紧一致受力均匀,平台的外部可稍高20~30mm;(5)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油漆成醒目的红白相间色;(6)栏杆柱与卸料平台底座固定牢固,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经设计计算,该工程的卸料平台宽度为2.3m,采用两根16号槽钢作挑梁,伸人室内3m,外挑3m,用七根10号槽钢作次梁,间距0.5m,距挑梁外端部250mm和中部用16号钢丝绳斜向上拉固定,平台面铺厚2mm钢板点焊固定,采用Φ48×3.5钢管作为平台栏杆,用钢管扣件连接,栏杆高度1200mm,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并详细地进行了位置的布置,全方位地满足了施工需要及施工安全要求。
(四)支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核算过程主要考虑地下室及截面尺寸有代表性的梁、柱、板、墙;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柱侧模墙模梁侧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柱压枋墙板隔栅及压方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柱子、墙板用钢管做压条并加对拉螺栓拉结固定。墙板搁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mm,墙板采用M18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间距双向600mm。楼板搁栅间距350mm,檩条间距1000mm。(1)500×500mm柱子,每边三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00mm,中间留设砼浇灌孔,柱底留清理孔。断面1000×1000mm柱子,每边五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00mm,中间加 M16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2)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底胶合板直接搁置在梁底搁栅上,300×800mm梁底搁栅用钢管或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间距400mm;梁截面不大于400×1200mm时,梁底搁栅采用钢管间距200mm或采用宽×高为60×1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中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并在梁中采用M14对拉螺栓加26型3型扣件拉结。梁支撑用钢管搭设双排钢管排架,排距不大于1000mm,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设三步,架步高小于1.6m,梁排架与板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并设剪刀撑。(3)控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采取的措施:在暗柱箍筋上或墙体水平筋上点焊 12mm的钢筋,钢筋长度比墙厚小2mm,其布置方法为:竖向根部距地面15~20cm处,顶部位于最顶一道箍筋处,每块大模板水平方向只需焊接3根。这样,经过加固确保了剪力墙的几何尺寸。
(五)外脚手架方案及施工措施。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2)立杆要落到实处,底部固定牢固,支座稳固。(3)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24m小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三步三跨,采用刚性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二步三跨刚性拉接。(4)脚手架与防护栏杆:脚手架首层及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施工层如下每隔10m封闭一道脚手板,其余各层应拉设安全平网。(5)材质:钢管Q235(3# 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要求按进场的钢管按批次批量进行检测。
(六)工程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和轴线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关键的环节之一,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采用内控法,进行分段投测,可以缩短测程,减少风力、温度对测量的干扰,其精度大为提高。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同时每隔3~5层用光学垂准仪复核,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实现半天放样一层的速度,且精度得到保证。
三、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因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适应现代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
篇9
关键词:脚手架;安全性;稳定性; 安全管理
随着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房屋建筑日趋高化,高层建筑施工已经成为当前施工建设的主要建筑形式和手段。随着建筑高度的越来越高,建筑安全防范措施也成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在当前,建筑施工中施工外架安全是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形式。由于其外架在施工过程中承载着各种材料和施工人员,因此其质量问题是建筑工作人员安全保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处理触电事故和机械事故之外其他各种安全事故都与架子有关。
一、 脚手架钢管及扣件质量标准
由于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它具有多功能,高功效,通用性强、承载能力达等特点是的被广泛的接受,建筑施工外架的安全占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因素为47%左右,由此可见,外架的安全与否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至关重要。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中除了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都与架子有关。
二、脚手架搭设存在的问题
1.无脚手架搭设方案和设计计算
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没有搭设方案,有的有方案但编制过于简单,计算有误,又没有经过审批,不能指导现场施工。更有甚者,施工员只是向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待,就开始盲目作业,严重违反了《规范》中“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进行”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关于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2.底座安装不符合规定
《规范》要求“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2跨,厚度不少于50cm的木垫板,也可用槽钢”。但在检查中看到不少工地的脚手架底层立杆下端仅用一块小方木或短木板垫起。脚手架搭设完毕投入使用后,由于荷载的逐步增加,加之受风刮雨淋等气候的影响,再因基础未夯实,很容易造成架体不均匀沉降,引起变形。
3.立杆接头未错开
检查发现,部分工地在搭设过程中,立杆未严格按规范进行,还是沿用老的方法,使相邻的立杆错开,没有满足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不小于500mm的规定,造成架体强度不够。
4.剪刀撑不按规定设置
《规范》规定:“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面整个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在检查中发现部分工地存在问题较多,如跨度不够、不连续、不贯通、未生根,起不到稳定架体的作用。另外《规范》规定:剪刀撑斜杆搭接长度为1m,而有的仅有400~500mm长,扣件仅接2个。再者,脚手架已搭设5、6步或全部搭设完,也没有剪刀撑,而是经督促后才于补搭。
5.连墙件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设置过少,有的采用柔性接头,造成架体不稳定。还发现有的工地连墙件未与建筑物可靠连接,根本起不到作用。
6.小横杆设置不合理
规范规定架体主节点必须调协小横杆,而有的工地采用隔根搭设的方法,只是省了一些材料,但却对整体产生一定隐患。另外小横杆的设置还应考虑架板的铺设,不得违反规范“两块脚手架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大于300mm”的规定。
7.架体搭设高度不够
《规范》规定:“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主要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但是检查发现少部分工地脚手架与施工不同步,低于操作层,存在较大事故隐患。
三、脚手架搭设
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牢且严禁拆除。这是因为它是构成脚手架空间框架必不可少的杆件。现场调查表明,该处杆件被挪动他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致使立杆的计算长度成倍增大,承载能力大大下降,这正是造成脚手架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立杆设置扫地杆,是吸收了我国和英、日、德国的经验。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现场调查表明,扫地杆的设置不规范、不连贯、有的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这在木工支模架的搭设中较为普遍)。
3、连墙杆:(1)限制连墙杆偏离主节点的最大距离为300,是参考英国标准。只有连墙杆在主节点的附近方能有效阻止脚手架发生横向弯曲失稳或倾覆。现场调查中发现,许多连墙杆设置在立杆步距的二分之一处附近或设置在大横杆上且远离主节点,这对脚手架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必须予以纠正。(2)由于第一步立杆所承受的轴向力最大,是保证脚手架稳定性的控制杆件,在该处设置连墙杆,也就是增设了一个支座,这是从构造上保证脚手架立杆局部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很多架子搭设作业人员对此一无所知,更不会如此去做,对连墙件的作用了解甚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4、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接长,传力明确,没有偏心,可提高承载能力。立杆若采用搭接,当受力时,因扣件的销轴受剪,降低承载能力,试验表明:对接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扣件的承载能力大2.14倍;大横杆采用对接可使小横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利于脚手架搭设;由于剪刀撑不能受拉(压),所以其接长时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接头处设置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考虑脚手架的各杆件接头处传力性能差,所以接头应交错排列不得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还有,搭设立杆用一根挂线搭设,其他立杆就垂直了。
5、剪刀撑:对加强脚手架整体稳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设置横向剪刀撑可以提高脚手架的横向刚度,并能显著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对于一字型脚手架,两端有横向斜撑(之字型),外侧有剪刀撑时,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可以比不设斜撑的提高约20%。
6、悬挑架:严禁用钢管作挑架,严禁用扣件作固定件,应采用长10的Φ25以上钢筋焊接于悬挑架内外立杆固定点处,作为立杆的固定点,这样做较为稳妥。悬挑架工字钢端头处还应钻一个洞,作为斜拉钢丝绳连接点(钢丝绳穿越孔)。
篇10
【关键词】:脚手架;高层建筑;施工
【 abstract 】 : cantilever steel scaffolding outside with lower cost, less input, scaffold material facilities such as a body safety obvious advantages, is often numerou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s a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scaffolding outside the preferred solution. The article once upon a time, the construction site technical clarificait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antilever steel scaffolding outside in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rol points.
【 key words 】 : the scaffold;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在我国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同时,对建筑业科技进步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不断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有突破性的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先进的高层和超高层结构体系,都已经进入了我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悬挑型钢外脚手架,与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比对,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前提卜,具有降低工程成木、设施料投入少、脚手架架体安全系数提升明显等优势,常常被众多施工企业做为高层建筑施工外脚手架搭设的首选方案。结合工程管理方而的实践,对悬挑型钢外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控制要点,进行总结,从这些方而着手,实施过程控制,方能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脚手架搭设的前期控制
1.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脚手架管理组织网络,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专业班组长为组员;
1.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脚手架管理岗位责任制及架体管理制度,明确架子工班长、架子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对架体材料须进行入场检验、验收,应特别注意架体材料在材质、外观几何尺寸及力学性能等方而的技术指标检测;加强悬挑架体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架体严禁使用;
1.3根据工程实际,编制悬挑型钢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指导悬挑型钢外脚手架的搭设、使用、拆除及安全管理;专项方案由项目部组织编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并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2脚手架的现场实施
2.1悬挑型钢外脚手架,主要由悬挑型钢梁、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连墙杆、脚手片(板)、钢效绳、安全网等组成。
2.2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采用48x3.5钢管,其立杆横距、立杆纵距、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横向扫地杆在卜,纵向扫地杆在上,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上皮200mm、安全网(宜选用阻燃型,立网张挂在外立杆的内侧)、剪刀撑、连墙件(宜采用刚性拉结)、防护隔离(脚手架外侧自第一步底部起设200mm挡脚板)等,同时还应严格遵守JGJ130-200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2.3悬挑型钢梁一般宜选用16#工字钢制作,并作为第一排受力构件。
2.4悬挑型钢梁上表而,距外端头100mm和900mm处,焊上两根L=100mm的直径25~28的短钢筋,以固定外、内排立杆;同时在悬挑钢梁卜表而距外端头150mm处焊上L=200mm的直径为25~28短钢筋,以固定斜拉钢效绳。
2.5悬挑型钢外脚手架每段搭设高度不大于15m,且上、下两挑立杆必须完全断开,每一挑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单位。
2.6悬挑型钢梁落在结构上的锚固段,应大于悬挑段的1.5倍,采用两道直径16~18的HPB235级钢筋制作的U型环预埋件,与结构板进行锚固(设置在棍凝土板受力筋的下部),且须采用锚固塞紧。
2.7每道悬挑型钢梁,应加设斜拉钢绳,钢效绳端的绳卡不得少于3个,型号与钢效绳匹配,活鞍朝上受力绳一侧。
2.8在悬挑型钢梁的上层棍凝土结构中,预埋X20钢筋拉环,固定钢效绳或刚性拉结件(钢效绳端的绳卡,同上),在钢效绳或刚性拉结件中间加设直径20~24的花篮螺栓,以便调节松紧,确保钢效绳或刚性拉结件受力均匀。
2.9脚手架搭设,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搭设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2.10悬挑型钢外脚手架,在顶端四周角部设置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电阻需经测试并符合要求。
3特殊部位的技术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对于型钢悬挑外架的特殊部位,如架体立面转角处;架体与塔吊、外用电梯、卸料平台等设备需要断开或开口处;其它特殊部位。应有加强措施。
3.1架体立面转角处悬挑梁的设置
施工现场的型钢悬挑外架在立面的转角处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辐射式布置型钢梁,这在小截面的角柱情况尚可行,但通常高层建筑的框架柱截面较大,采用辐射式布置型钢梁,一般会遇到1-3根的型钢悬挑梁布置在框架柱内,这使行柱筋偏位,柱内的型钢梁处的砼不密实,影响框架柱的质量,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且采用辐射方式布置型钢梁的方法,使得外架转角处的立杆间距布置不一,个别内立杆未能落在型钢梁上,成为虚脚现象。因在转角处采用辐射梁布置,使得悬挑梁的长度较长,在无塔吊配合情况下,拆除型钢梁相当不便,或只能将型钢梁割短后再拆除。因此建议在外架的转角处的型钢挑梁改用型钢三角挑架。
此种型式的挑架可重使用,可大大节约周转材料,而承载装置做到了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多次周转使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2宽大的阳台部位的悬挑架布置方案
一般阳台的檐口梁的截面较小,在采用悬挑式的型钢布置情况下,根据悬挑梁的受力特点(如下图),在檐口梁处的承受压力较大。按24m高的悬挑架来计算,一般在檐口梁处承受一根悬挑梁的压力为FB=29KN.是外立杆的总荷载的2.5倍。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阳台处不允许型钢悬挑梁直接传力给阳台等悬挑板,若考虑悬挑梁传力至阳台处的框架边梁,则型钢悬挑梁的布置长度则需要较长,这给搭设、拆除的操作带来较大的不便。在该处的处理方法可采用筒支梁布置方式,即型钢梁一端搁置在边框梁上,另一端采用钢丝绳上拉至再上一层的阳台处的边框梁,如下图布置。
3.3梯间段的型钢布置
型钢悬挑梁布置时遇梯间地段时,可采取阳台处的悬挑梁的上拉钢丝绳方法(类似上图所示),或采用内置横压梁方法,横压梁搁置在梯间的两侧框架梁上,采用预埋件固定(在砖混结构中不得砖砌体压重压梁)。因压梁布置在楼梯间处,因此需做好安全警示,铺设好人员上下踏步,以保证人员上下的安全。
4安全保险设置
建筑悬挑外架属危险性较大工程,型钢悬挑外架的受力关键点在于固定悬挑梁的锚筋,一般受力锚筋仅为一道,一旦破坏将影响整个外架的安全使用。因此建议采取有关规定应采取双保险措施,即在每根悬挑梁的末端设置一根Φ12上拉的钢丝绳,拉于悬挑梁的上一层的边框梁上。即使悬挑梁的预埋筋破坏时,钢丝绳亦能承受型钢梁为筒支梁受力状态下的外架荷载。上拉钢丝绳的绳扣不应少于3个,受力绳应位于卡扣座处,绳扣间距为150-200,末端钢丝绳长度不得少于200mm。
5安全技术交底
型钢悬挑外架的现场搭设情况与专项方案设计出入较大,成了“说一套、做一套”;专项方案中有标准节点的设计,但缺少特殊性部位的设计;方案有总体外架的构造做法,但无型钢悬挑梁和预埋件的具体平面布置。因此在现场操作中,基本为作业人员现场临场发挥,预埋件的平面位置布置较随意,精度较差,从而造成外架搭设的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也就较多。
因此悬挑外架的专项方案应详细,对整体外架的型钢梁及预埋件的平面布置应具体,并有设计图。现场管理人员应在外架搭设前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在预埋件埋设期间,重点检查预埋件的平面位置、构造设置是否安全可靠。
型钢悬挑外架经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对各使用班组应进行交底,明确悬挑架的悬挑架的使用范围、荷载限值。如禁止在架体上推车;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利用架体吊运物料;物料平台与架体相连接;任意拆除架体结构件或连墙件;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利用架体支顶模板;其它影响架体安全的作业。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悬挑型钢外脚手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控制好高层建筑施悬挑型钢外脚手架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一2001.
[2]《浙江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版.
[3]浙江广宏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 上一篇:老舍茶馆读后感
- 下一篇:老鹰捉小鸡作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