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范文

时间:2023-04-02 15:4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

篇1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篇2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成效

引言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教学成效较低,这成为亟待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研讨创新的第一要务。在历史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应试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考虑到要改变以往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境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当前最需要做的便是创新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1.创新教学理念的意义

理念属于人的思想,指导着人的具体行为,同时也指导着创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和主宰。从现在实际状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进而达到素质教学的程度。目前,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改革。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往的历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创新教学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2.创新教学理念的主要方面

由于历史教学活动一直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缺乏创新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鉴于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有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历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教育的强化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对于思想教育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在大部分学生眼中,历史与地理、体育等学科被视为较不重要学科。考虑到这样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强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第一,是要使学生清楚,对于学生生活学习的这个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第二,以具体事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透彻掌握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必然趋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确切地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且在历史发展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增强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鉴赏判别能力。这样的思想教育在学生中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2.2优化教学手段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历史教学工作者可以透过这一过程不断充实和表现自身。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对于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多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为初中历史教学做了硬件上的充足准备。但是,一些学校虽然为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多媒体,但是多媒体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纯属浪费时间和经历,其实不然,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抓住重点,以及打造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2.3加强模式创新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多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机械化模式,毫无趣味,使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不堪,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很难活跃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摆脱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积极生动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方式,用学生讲解来取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的办法主要有:第一,注重课前的预习,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上课所讲的新课程,收集相关资料,对疑点难点进行标记,等待课上教师的讲解。第二,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研究,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或者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检验,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知识。

2.4强化主题活动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在强化学生思想方面历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一方面历史教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关键所在,是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载体的创新,对于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应用。可以应用于的教学主题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竞赛和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低

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这就造成其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总体成绩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出于保证主科成绩的想法,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要求。在传统理念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差的问题。

2.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良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功能。教学调研发现,现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问题:一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降低。二是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理论、概念等知识内容的教授,忽视了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导致素质教学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资源缺乏

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副科,教学资源较少。这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情况因素。一方面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历史课程经常受到主科教学工作的挤占,难以实现制定好的教学计划,无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缺乏相关教学研究的支持,进而造成学习资料、辅助教学材料等教学资源短缺,对历史课堂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针对实际性的问题,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措施的研究。其主要的实践性工作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利用兴趣引导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引导工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主要引导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合热点进行引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社会与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兴趣引导。如针对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就其中的历史原因与学生开展讨论,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知识中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

2.引进多种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多元化发展

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多元化发展,对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设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很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体验历史人物的感情和思想,实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利用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这种多元化教学发展模式的实现,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应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补,弥补了教学漏洞。

3.开展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弥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辅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课堂教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等辅助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二是利用辅助教学完成重点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课时资源等影响,难以进行重点学习。而在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的单独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历史教学计划,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开展了应对措施研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意识;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学问题都浮出水面,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在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违反原则、目标差异化等,而使教学效果达不到想要的目的。以下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人的潜意识里,形象化、具体化的内容势必会激发其认识能力,促使其产生记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使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抽象化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将一个学生在校园操场跑步的视频给大家播放出来,然后引发学生思考:“这位学生的运动可以分为几类?”小组成员之间都进行激烈的讨论,有的小组认为跑的路线是曲线,有的小组认为跑的路线是直线,有的小组认为速度不同等。学生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已经将教学内容总结得差不多了,教师只需要稍微进行一下总结和引导。

二、合作中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且反思自己。新课改实施的几年里,教师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教学活动开展过后的反馈,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要侧重对课后习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教师也要客观、合理地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记忆程度。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改实施的标准,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

关键词:初中 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 分析研讨

一、引言

文本研究,务于解读,以得文本之意为旨归。文本解读的根本在察文章之本,明文章真意。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由此及彼的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上可以更加深刻,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进行文本解读的同时,可以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的综合素质,对历史产生深刻感悟及共鸣。以下将对初中历史“文本解读”研训进行问题和实践的探究。

二、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的历史学科相对数理化来说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其中的故事情节、历史典故和深刻意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阅读是现代人类社会认知的最基本方法,是人类获取并传承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现代教育中无论什么学科,读者必须通过对全文语篇的信息阅读来了解知识框架,在此期间,教学者对文本进行意义解读,挖掘其中内涵,对人物进行深刻剖析,使学生提高学科整体素质的关键。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根据内容对文本进行详细和粗略的解读以达到使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深刻的目的,通过预测、推理、归纳、概括、联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教学手段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思想文化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提出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思想逐渐超前的现代初中生了,必须通过新的教育革新和教学手段创新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这个时候,加强“文本解读”教学方法的实践和研训可谓迫在眉睫。

三、对初中历史学科 “文本解读”研训的重要性思考

1.文本解读的研修,使历史教学从“教”转向“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当下教学所极力提倡的,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开展可以使教学者深刻认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往的传统教学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效果和效率都不是最佳。文本解读的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这样不会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者要明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教什么,要怎么教,并且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在文本理解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使历史教学课堂真正从“教”向“学”转变。

2.文本解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重课堂的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对文本解读的研修至关重要,文本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课文大意,分清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此外,在教师教学中可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标准,实现历史教学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力求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准。

3.文本解读的研训工作使地区指导更具深度

初中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研训实践的开展要从区域来开展,因此区域教研组从策划到实施都要有一定的理念指导,同时引导备课组和教学者参照既定模板逐步进行文本解读,从课程标准到教材教参等都要有一定的深刻理解,还可以请专家进行文本解读的目标设定方面的指导等,充分发挥地区指导工作的深度。

4.文本解读使教研组和教学者产生了思想上的变革

文本解读使得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学工作者都产生了思想上的变化,对目标的设定更加重视,对文本解读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在教学行为上也产生了变化。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学者通过文本解读研训,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教学反思,在历史教学上有所突破,达到新的水平。

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的实践与探究

1.组本研修,连接课堂教学和文本解读的纽带。

文本解读的实际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文本解读而解读。在初中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者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将解读的知识点和有用的东西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与实际教学相联系,体现其最终价值。因此,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解读,同时教学者在解读过程中也要有所感悟和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文本解读的学科素养提升的基本点是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提升学校组本研修的质量是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当前个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者在开展“文本解读”教学的同时,大多是以“三段五步”模式进行组本研修,其具体流程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备课组的集体研讨,参考其他文献或教育网上的专业单元文本解读,然后根据备课组和教学者的分析理解,以本校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完善和改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本解读教材。第二阶段,历史学科教学者根据现下已经完善的文本解读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完善教学的内容,多加入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典故。第三阶段,历史学科的所有教学工作者集体探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了解文本解读教材,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充分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对成效进行检验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2.资源共享,分任务驱动,体验文本解读的过程

作为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文本解读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所谓的“三段五步”的组本研修只是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要想真正做到良好的历史文本解读教学,需要教学者去亲自实践和体验其中带来的成效和产生的不足。学校可以通过简单的文本解读培训使每个教学工作者都能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细致且深刻的解读,并要付诸手稿。发挥区域优势,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动员地区的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者参与文本解读,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力量,实现自愿的共享,通过集体的“文本解读”研训让每位教学者都能参与研究和探讨,将最终的定稿上交研训员,通过严格审核后上传校内网,以便教师备课下载。总之,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历史学科的文本解读质量。

五、结束语

文本解读既是历史等阅读教学的观察点,又是阅读教学的指南针。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预测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化意识,通过区域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文本解读”研训实践并进行研究,使之在教学者的教学意识中根深蒂固,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敬芳,顾维坚. 教研互见 行知相长――华东政法大学附中“文本解读”系列教研活动回顾[J]. 基础教育课程. 2010(07)

[2] 王桂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成功解读文本[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6)

[3] 游泽生. 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0(32)

[4] 黄明坤. 初中历史新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的探索――来自课改一线的实践[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10)

篇6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各个教学科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创造条件、贡献力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亦是如此。而探究性学习模式是新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相关实践证明,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应用措施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理论为依据诞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旨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学习动机,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也确保学生综合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最早的提出者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其指出:“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究实际的积极态度。”总之,自主探究能力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态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笔者主要从初中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过程来进行阐述。

相比其他的学科,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造性,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和处事方法,也能够对国家和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全新的理解,有助于其今后工作的开展和社会活动的进行,所以,就初中历史课程自有的特点来看,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另外,在初中历史中落实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相关历史知识的影响和指导下,能够自行设计学习环节,配合初中历史教师的课程学习方案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并对其内涵和真谛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说,从其实施的过程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

三、确保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实践应用的措施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而如何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自身所掌握的历史教学知识,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实践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遵循基本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原则

经总结可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模式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一是遵循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二是遵循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基本结构;三是以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主体性、体验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五是要充分利用一系列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比如情景剧演出、问答形式讲解等多种形式。

2.注重课程的选择

在落实研究性学习方式之前,教师一定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程,避免课程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具有基础的对历史事件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思维也比较敏捷,所以,教师在选择相关历史课程的^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能力,以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3.为学生建立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交流分享平台的建立是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展开的桥梁,所以,教师在展开探究性学习方式之前,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多媒体幻灯片等,让学生能够对即将进行探究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演示的内容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做进一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感想和想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最后,教师还要做最终的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依旧在不断地推进,在当今的形势下,更多的初中历史教学一线教师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题。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所熟知,而且也在努力地应用其中,就其应用效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但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究和完善,在确保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促进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发展,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主体活动;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再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主体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去。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以及对答案的质疑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将知识理解并吸收。而“主体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正是建立在学生的探索、质疑、讨论以及自主研究的基础上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体活动探索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发主动的努力获取知识的一种行为或过程,它是实现自我发展与进步的有效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着很大的联系。比如: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学生只能记住10%-20%左右的知识内容,而30%的内容学生只能对相关的事物进行记忆。若是这些东西是学生自己描述出来的或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那么学生的对知识的记忆可以达到70%左右。而若是这些知识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时间或是讲解和描述等形式记忆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可以达到90%左右。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身的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许多概念、规律等内容的学习。这些规律或概念便是通过各种实验得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重视实验和观察的作用。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的具体步骤与过程,才能获得准确的感性认识,这是“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教学主要是指建立在探索、质疑、讨论以及自主研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内在的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主动去感受和体验相关的物理概念以及实验中总结出的相关物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采取“主体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和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自身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基本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七个方面的操作环节:第一,探索式的对物理课本进行预习,包括了对课本的阅读;第二,反馈式的对答案与规律进行质疑,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实验的质疑;第三,参与式的讨论形式,确保每位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第四,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指导与引导,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五,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六,教师进行点拨式的精讲,确保学生对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掌握;第七,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地学习。

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重视小组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将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作用,就需要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比如: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智能情况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混合编排、分组。首先,教师要确定如何分组;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都是遵循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进行分配的。而其中的“组内异质”指的是小组内部的成员应该是由不同的成绩水平、性别、遵守纪律的情况以及性格特点等多方面都有明显不同的学生组成的。“组间同质”则是说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应该保持一致性。这样的分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内部组员结构构成的合理分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激发组间的竞争信心,从而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清楚如何分工指令;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多半是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所给的指令一定要清晰明确,否则学生很难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下达任务指令时,尽量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语言将学习任务交代清楚,以免学生对教师任务指令理解不清。此外,教师还要将任务布置具体,并且强调任务的重点,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还要明确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教师的指导要突出“深、精、新”,并且,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设置新的问题和矛盾,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的评价与检测作用,教师要明确如何进行评价与检测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在小组的讨论等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小组活动完成情况的评价,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给与一定的奖励,这样能够激励小组间的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工作情况的具体分析,我们了解到“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发挥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实现,这样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于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并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以助力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卢艳.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苏州大学,2004.

篇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53

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作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分子,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学好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来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师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的研究不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一种观念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的要求为学习的准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一定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把教师所讲的一切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被当成知识的容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毫无体现,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而另一种教学观念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持有这种教学观念的多数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积极地践行着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了让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他们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感受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热烈气氛,这种想法本来四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而完全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活动看起来轰轰烈烈,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的历史知识相对零散,系统性不够,知识面窄小等不良现象,这样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也流于形式,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校缺乏历史课程的专业教师

初中历史课一直都被学生、家长认为是和语文、数学、英语完全不同的副科,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学校和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要在历史课上加强背诵,学生就能够取得高分。于是,历史课要为语、数、外等主科让路,被安排在了上午的最后一节或者下午的第一节课,这些时间都是学生学习状态不够好的时间段。很多历史教师也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年轻力壮的主力教师都在主科上奋力拼搏,年龄较大的教师只好半路出家改教历史,这些教师转专业度不够,自己对历史学科就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很多地方自己都弄不明白,所以,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只能照着课本念,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教学毫无趣味性,学生当然不会满意,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我国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虽然我国已经倡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围绕着应试教育来开展教学。虽然考试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公正、可控性强的特点,这种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单纯靠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学校为了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掌握和强化,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学生也总是围绕着考试的重点来死记硬背,反复做题,沉浸在题海当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我们想要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针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深入研究教材,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新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先进理念,并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工作,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教学理念,不能一味地盲目模仿,杜绝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同时,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的历史考试的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过去的死记硬背变成学生能力的测试。但是教师始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管是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都要以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基础,这就跟建造高楼大厦是一个道理,不管你要多高的楼层,打下坚实的地基是第一步。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去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 课堂资源

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为初中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使教师重视对历史理论的总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迫于中考压力,大多数历史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而在讲授历史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进行引人入胜的阐述使而单纯的照本宣科就造成了教学缺乏气氛的情况。所以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识到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及动力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这一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努力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以及成就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资源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历史学科本身来看,不仅拥有教师和教材这两种重要的资源,同时拥有诸多的文字史料、影视史料、文物、遗址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来获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也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普及的重要课堂资源。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使当前必须要面对与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教材、多媒体这些触手可及的课堂资源利用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实现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消除传统教学手段的惯性,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将多媒体应用到历史教学工作中,并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校方面也应当在多媒体利用方面给予重视,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与交流,实现多媒体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多媒体虽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是以教学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课堂中的,所以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授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任何教学方法的试用与实行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衡;其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原则和规律,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包括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等。再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与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同的课时需要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正确包围,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状况等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教师要客观的对自己作出评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做到扬长避短,如形象思维能力高的教师可以用情境设计以及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学习,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用学生分组探讨的形式展开教学。

4.重视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评价机制是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验收的过程,反应着学生知识层次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对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机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评价机制多元化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在评价机制建构中应当在学习成绩评价发挥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从而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实现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1.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要有所改变。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做法及对问题的看法难免有所偏颇,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耐心教导,努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不可过于追求课程进度。学生之间的能力不同,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课程所涉及范围内的其他内容。比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可以鼓励他们去了解一些相关人物的生平及思想,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善相应的体制,完善教学设备,让学生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喜欢这样的课程。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的探究,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必要性;渗透策略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心涵养的重要体现,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未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人文学科教育以加强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构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其具体开展的教育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的培育主要就是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以及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氛围的构建而得以实现。学生在人文教育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接受必要的人文知识,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格修养以及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受人文知识的必要途径,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发挥着极大的助益作用。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历史价值观念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领会到人和其他个体、群体以及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在把握历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并达成对于其自身真、善、美情操的陶冶和培养。这样一来,初中学生在长期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历史知识不断地塑造其自身的健全人格,从而培养起深厚的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以大幅度地提升,但是人们的心灵状态却渐趋空虚。就初中学生而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极其容易因为自身人文素养的欠缺而无法正确看待自身的烦躁及抑郁,也不能从自身素养出发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在初中时期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构建必要的历史认知态度,去正确看待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相关策略

就当前社会的具体环境以及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而言,历史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而初中历史知识也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极大的助益作用。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来开展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1.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认知观念

历史知识是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门知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祖国及民族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历史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观念来实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帮助学生去领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以及历史上各个王朝更新换代的必然性。

2.引导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感及历史使命感

历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记忆,初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把握住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所有繁盛以及衰落的事件,从而使他们形成对于国家及民族的复杂情感。而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历史事件和具有教育意义的英雄以及民众等,去引导他们将这种对于国家的复杂情感转换成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历史使命感,从而使他们形成为国家发展而努力拼搏的正确价值观念。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展开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一方面讲述华夏五千年先民们创造秦陵兵马俑以及四大发明的恢弘姿态,另一方面讲述中华民族在清末遭受八国联军侵华的狼狈姿态,去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3.在历史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最为重大的,而且它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将那些影响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灵魂和记忆里,对人的一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应该通过淡化历史教学的功利性以对学生开展轻松自如的历史教育,争取在教学中构建起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历史教师在开展“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可以有意识地凸显林则徐抗英斗争以及对于八国联军的坚决抵抗等,在历史课堂中构建出一种爱国的情景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置身历史故事中,增强学生与英雄共鸣的深厚感情,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其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其自身知识体系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地培育。

【参考文献】

[1]马晓蓓.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