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故事和道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21:0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坐井观天的故事和道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
》《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和“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通过仿说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口语交际”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猜一猜、交流、朗读、背诵、书写进行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坐井观天
2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或看待问题时,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寒号鸟
2
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冻死了。
我要的是葫芦
2
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了。
口语交际
1
商量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五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12
坐井观天
1.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
体会故事的寓意。
1.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字音方面,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哪”。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答、话、哪、抬”。教学“际”字时,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并进行拓展词语。“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指导书写时,“观”字放在课题中先写。“渴、喝”可放在课文句子中进行对比。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2.阅读理解
(1)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教学设计把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
(2)体会想法,感受寓意。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3.表达运用。
(1)想象说话:小鸟飞过,飞过。这天大得很!
(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课文的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独特的想法。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2.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学写“观、喝、渴”等8个生字。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来理解字义。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交流“弄、际”的识记方法。
(3)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再读课文。
(4)出示课件,读后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认领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三、指导书写,运用生字。
1.引导观察,归纳生字。
(1)独体字:井
(2)上下结构:答
(3)左右结构:观、沿、喝、渴、话、际
2.指导书写“喝、渴”。
(1)观察对比,书写“喝、渴”。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学生练写“渴、喝”,后评议。
(4)
学以致用“喝、渴”。
出示课件:
喝
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来找点儿水(
)。
3.学生练习书写:井、沿、答、话、际。
教师相机指导: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字时,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井”两横上短下长,撇伸展,竖为悬针竖;“答”的上部“”要写在竖中线两侧;“话”的左部横折提中横不宜长,折短。
4.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写字的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一、复习导入,交流初读感受。
1.认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朗读对话,读懂对话。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
1.和同桌对读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与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它。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
小鸟飞过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指名读,师生评读。
(二)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1.学生朗读第2次对话,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课件,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
②出示课件:
“际”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边缘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指某个特定的时候。
1.“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种意思。
2.“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
A.一眼望得到边。
B.没有边,很大。
③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小鸟飞过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图片。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1)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3次对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指名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天天、一抬头”想一想: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三、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学们,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5.总结: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展开想象,编写第4次对话。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做一做,利用实验释疑解惑。
课文中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紧扣“无边无际”一词,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小鸟飞过草原,飞过平原,飞过大海等画面,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
3.读一读,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如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是大还是小”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篇2
一、教学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先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想法,感受寓意,续编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喝、渴”两个字,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考一考:过火车读词语。
井沿 回答 抬头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二)运用生字,指导写字
1.交流识字方法,学写喝渴两字。
学生交流“喝、渴”时,补充儿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这对孪生姐妹你能把它们写漂亮吗? (希沃的汉字功能)
(1)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指导学生说出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情况呢?学生观察后说出渴左右上边等高,下边左短右长。
(2)重点笔画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从“日”的竖画处起笔,竖折从小撇的尾尖处起笔)
(3)教师范写,强调先进人后关门的笔顺规则。
(4)学生练习。
(5)同桌互评,词语正确一星、左窄右宽一星、左右高低合理一星、重点笔画到位一星。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指名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3学习提示:自读课文,请同学在文中分别用“——”画出小鸟、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1)推测“无边无际”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无边无际?体会像小鸟一样飞行。指导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学习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3)小实验: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纸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抬头看天,你能看到多大的天?
(四)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分三次对话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大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说说青蛙和小鸟的有何不同?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到底谁的想法对呢?你想对青蛙说点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
青蛙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这真是一只见识短浅又自以为是的青蛙。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的总认为是自己对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篇3
是否仰望天空,这是一种选择;是否跌入水坑,这是一种结果。
人生中,我们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的选择。每一个不同的选择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各种各样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对我们做出不同的结果。我们有权利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那么,怎样选择?
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只青蛙,它们常年待在一口井中,坐井观天。每天它们抬头望着天,一只青蛙觉得世界是那么渺小,只有巴掌那么大。另一只青蛙却认为井外是非常美丽的,一天,一只小鸟来井边喝水,遇见这两只青蛙。于是,她劝两只青蛙跳出井,到外面的世界,享受自由的生活。第一只青蛙却不知情,认为天空只有井口一般大小,便没有放在心上;另一只青蛙听了鸟儿的话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每天都练习跳跃,终于有一天,这只青蛙跳了上来,当他看到这世界后,叹了口气:“可怜的兄弟啊,认为世界只有那么一点,我想,估计你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井外的美丽世界了。”第一只青蛙在一开始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认为这世界只有这么一点大,所以它不可能会成功;而第二只青蛙却始终相信这世界是非常美丽的,最终,它成功的跳出这口井,看到了世界。
困难与挫折,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在困难面前选择了放弃,就像那第一只青蛙,结果也注定会是失败;或许还有一些人会坚持,但是这些人的信念不是十分坚定,选择半途而废,那么它的结果也一样会是失败;最后一部分人,他们意志坚定,选择了努力,坚持,拼搏,结果他们成功了。
一个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你最后的结果,举个我的例子来说吧:考试的时候,在一道选择题上犹豫不定,到最后试卷发下来,才会发现,正确答案就是当初自己想的那一个,因此而懊悔不已。选择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最后的结果。
不同的选择将会有不同的结果,一旦决定了,那就不可能从头来过,在人生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慎重的做出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方向,或许我们会犹豫,但记住,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将会成就我们未来的结果,不管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篇4
课堂评价概述
课堂评价的概念 课堂评价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做出的评价。课堂评价的表现形式多为语言和行为。
课堂评价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学生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教师教学水平有提高。课堂评价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评价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出了反馈,让教师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
师生关系越来越和谐、平等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管理者甚至是“霸权主义者”,对学生过于严格,导致很多同学对教师产生恐惧、厌烦。因为新课改的推动,教师改变了在传统课堂绝对主导的地位,而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指路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变成了双向沟通,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大部分教师都会耐心聆听、虚心接纳;而不是置之不理或大声呵斥学生。就调查来看,有80%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和谐平等,15%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并不平等,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时而平等时而不平等。
课堂评价的方式多种 课堂评价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让教师做评价,也在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一个村庄的故事》时,选学生来朗诵课文,让其他学生评价,通过不同的耳朵听到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断句有问题、有的学生指出错别字、有的学生认为感情不到位。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高了积极性。最后由教师来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详细而且认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课堂评价在不断的突破语言这一种形式,行为也渐渐成了表达课堂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而且很多学生对如出一辙的口头表扬已有“免疫力”,很多教师都采用更直接的行为评价来表达,比如拍拍肩膀、竖起大拇指等,甚至发动全班鼓掌,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深刻。
课堂评价的内容呈现多样化 课堂评价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所以多采用鼓励式语言,超过90%的学生表示在平时课堂都受到过“真好、真棒”这类简单的语言表扬,其中60%的学生表示经常受到表扬。而在学生回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也不再像以前直接说:“你回答错了,坐下吧!”而是很委婉地说“一起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吧!”这不仅顾及了学生的面子,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热情。课堂评价表现出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课文解读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思考过程。例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同学指出不认识葫芦,有的同学不知道秀才拿葫芦做什么,还有同学并不理解为何最终葫芦落了。学生寻找答案未果,最后由教师讲解。这种看似是无用功,实则对解读文章乃至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益处。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家长的期待和应对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毫无头绪,只能凭借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课堂评价这条艰辛路。
很多教师不顾错误,盲目鼓励 学习过程是一个面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犯错而又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这是对于成年人和孩子都公平的,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错误是经常出现的,而教师这时对于他们的错误就应该指出改正,而不是一味地鼓励。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膨胀”的“良好”感觉,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这样反而阻碍了学生探索未知的脚步。
过于注重目标,忽视细节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就仅仅是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所包含的人文道理,从而忽略了小学生作为孩子的天性,爱想象,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例如:在《坐井观天》中,教师只注重讲解青蛙眼光的狭隘,而不顾学生理解不了坐井观天的感受,对学生提出异议不予理睬或让学生自己考虑。对于这种不理不睬的课堂评价,只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的思想“误入歧途”。
语言过于机械,缺乏丰富感情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观点或态度的点评,是在课堂这个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语言过于机械,缺乏感情,很容易造成课堂的“冷场”,小学生最是活泼坐不住,如果课堂冷冰冰的,教师翻来覆去只是那几句“大家看课本思考下”“能不能看出其中的感情”,难免走神或者干点别的事情。因此良好的课堂评价的语言也很重要。
篇5
一、激发学生乐趣,鼓励学生展现自我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引导启发,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新知识。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获取新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新知识的状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将自己所得与同学分享,在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如,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我在上课之初就制好了青蛙与小鸟的头饰,再鼓励学生熟读寓言故事,与同学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准备,读、说、分、演全面参与,积极性高涨,整节课气氛热烈,课堂任务完成良好。
二、师生多方互动,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独特观点,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充分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过多表现自己的立场。当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最后,形成统一观点,归纳总结,此时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这样的课,学生能够全程参与,积极研讨,给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见解的空间。教师的放手,使学生的个性在没有束缚的辩论中得以张扬。
三、尊重学生人格,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篇6
二年级语文是二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综合性强,它涵盖了拼音、汉字、组词、句子、阅读以及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同时它还是一门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学好语文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手段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手段都可称为信息技术手段,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能将教材中的静态图形变为动态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导向深入。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积极影响
在探索具体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向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以“一分钟”这篇课文为例,根据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观看图片、动画等特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拿出图片教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如“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音来认识这个生字,并通过组词来理解这个生字的含义,然后以提问的形式,你认为“一分钟”是怎样的一个含义呢?在一分钟内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主题,开始进入课堂。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在过马路时,刚走到十字路口,绿灯却变为红灯,而刚过了路口去赶公交车,公交车却已经走了,只能自己走到学校,从而导致最后上课迟到20分钟”,通过当时的情境播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元元当时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时的后悔、焦急的心情,进而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懂得“分秒必争”的道理。
2.丰富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学生的课时练习为主要内容,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经常是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学生索然无味地听,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等优势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适当地加入游戏、故事等环节来丰富教学内容。
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如果教??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学生会觉得自己以前听过这个故事,学习的热情不会太高,而如果教师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个动画故事,立刻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欣赏这个故事,一边让学生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并引导学生从他们的对话中得出一定的道理,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向学生呈现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
篇7
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做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桩要事,所以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谈专门便是早走狭路,而早走狭路的人对于生活常不能见得面面俱到。前天G君对我谈过一个故事,颇有趣,很可说明我的道理。他说,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位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前面,三人都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才见到神的力量呢!”美国人说:“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费了!”这三句话各个不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缺陷。在完美的世界里,我们在瀑布中应能同时见到自然的美丽、神力的广大和水力的实用。许多人因为站在狭路上,只能见到诸方面的某一面,便说他人所见到的都不如他的真确。前几年大家曾煞有介事地争辩哲学和科学,争辩美术和宗教,不都是坐井观天诬天渺小么?
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像这样的人是因为做学问而忘记生活了。我特地提出这一点来说,因为我想现在许多人大谈职业教育,而不知单讲职业教育也颇危险。我并非反对职业教育,却深深地感觉到职业教育应该有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则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许多人一开口就谈专门,谈研究。他们说,欧美学问进步所以迅速,由于治学尚专门。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哲学和历史,须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科学是比较可以专习的,而实亦不尽然。比方生物学,要研究到精深的地步,不能不通化学,不能不通物理学,不能不通地质学,不能不通数学和统计学,不能不通心理学。许多人连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基础也没有,便谈专门研究生物学,是无异于未学爬而先学跑。我时常想,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学守约”,真是至理名言。亚里士多德是种种学问的祖宗。康德在大学里几乎能担任一切功课的教授。歌德盖代文豪而于科学上也很有建树。亚当・斯密是英国经济学的始祖,而他在大学是教授文学的。近如罗素,他对于数学、哲学、政治学样样都能登峰造极。这是我信笔写来的几个确例。西方大学者(尤其是在文学方面)大半都能同时擅长几种学问。
我从前预备再做学生时,也曾痴心妄想过专门研究某科中的某某问题。来欧以后,看看旁人做学问所走的路径,总觉得像我这样浅薄,就谈专门研究,真可谓“颜之厚矣”!我此时才知道从前在国内听大家所谈的“专门”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一般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比方“讲东西文化”的人,可以不通哲学,可以不通文学和美术,可以不通历史,可以不通科学,可以不懂宗教,而信口开河,凭空立说;历史学者闻之窃笑,科学家闻之窃笑,文艺批评学者闻之窃笑,只是发议论者自己在那里扬扬得意。再比方著世界文学史的人,法国文学可以不懂,英国文学可以不懂,德国文学可以不懂,希腊文学可以不懂,中国文学可以不懂,而东抄西袭,堆砌成篇,使法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英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中国文学学者见之窃笑,只是著书人在那里大吹喇叭。这真所谓“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朋友,你就是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染着时下习气,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
最后,我这番话只是对你的情形而发的。我不敢说一切中学生都要趁着这条路走。但是对于预备将来专门学某科而谋深造的人,尤其是所学的关于文哲和社会科学方面,我的忠告总含有若干真理。同时,我也很愿听听你自己的意见。
你的朋友:孟实
(选自《给青年们的十二封信》)
[注]本文为朱光潜《谈升学与选课》一文中的“选课”部分。虽题为选课,实是谈学习基础要扎实,要精深。标题为编者所加。
含英咀华
本文从学习知识走狭路而谈我们应该知识宽广,从学知识死板僵化而谈应该自由灵活,从基础不宽广而谈基础知识应扎实,这种由反及正的写作手法,值得考生值鉴。
思考练习
1.作者为什么认为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作者说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生活?
篇8
关键词 普通话 想象 训练 复述 思维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经常说的一句俗语。它简练明确表达了语文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我认为学习语文,那就是一个从会说“语”到会作“文”的过程,可见,让我们的学生先学会说“语”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口语表达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智慧的表现,怎样让学生开口表达、会表达、表达的好呢?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我的一些想法和收获谈一谈。
一、让学生进校门后就说普通话
我们的地方方言很重,从孩子一出生就学的是方言,因此,课堂上,很多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有时,你让他们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时,他们就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了,或者是不会用词了,因此,我让学生一上一年级就开始说普通话,不管是上课回答问题,还是下课和老师交流,反正在校期间,都必须讲普通话,刚开始,有些学生觉得很难讲,有时,竟然说的是方言普通话,引起很多人的哄笑,但学生慢慢的在进步,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为他们的说话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 培养表达力要与识字相结合
低段学生的识字量大,如何让学生通过识字训练他们的表达力呢?我平时在教生字时,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扩词,如“味”字,扩词有:味道、美味、香味、气味、趣味、品味、原味等。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话,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都踊跃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喝原味的奶茶”。也有的同学说:“妈妈炒菜时,我闻见了浓浓的香味.”还有的说:“叔叔是个很有品味的人。”这时,学生们积极性高涨,都在开动脑筋想,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心里十分高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表达力,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的有道理,语句通顺,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三、抓好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部分
低段教材书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口语素材。每次的口语交际,我都认真对待,先出示题目,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水平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困难一点的题目,先让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多说,再选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即可,记得前段时间我们有一个口语交际,题目是《合作》,这个题目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所以推了好长时间都没上,我觉得学生平时很少合作一些有意义的事,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合作过程的心情以及合作的作用。正好美术课上,老师让他们四人合作手撕贴画,要求有些学生拿固体胶,有些同学拿皱纹纸,还有些同学拿硬卡纸,课上,要求学生共同合作制作一张手撕贴画,课上完之后,我马上就让他们训练了合作手撕贴画这个题目,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时,我觉得达到了我的目的,也在快乐之中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力。
四、抓好文章空白,巧妙填补和拓展
大家都知道,在很多文章中,作者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利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让他们自己想象。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在教《丑小鸭》这课时,文章最后提到,丑小鸭看到自己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时,他可能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自己想象天鹅的内心活动,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有时,文章讲完之后,进行拓展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如我在教《坐井观天》这课时,课文学完之后,总结拓展,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他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学到这里,你又会明白什么道理呢?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是,他们就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是一举两得。
五、多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课文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力。在一般情况下,我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大致复述课文,然后在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之后,让他们详细地复述课文内容,还可请其他学生当评委,评一评谁讲得好,然后让他们向这些学生挑战,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同学还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给复述者提出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力同时都得到了发展。
六、鼓励学生多看故事,多讲故事
篇9
一.参透人生的讽喻
庄子能将讽喻修辞运用到如此深入人心的境界,归根到底在于庄子对人生世界的参透,参透后所看到的世界是充满肮脏和虚伪的,庄子便是那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一人。他的思想超前,对事物的观察可以窥其本质,这种能力来自于他对现世的绝望,绝望后的他可以更为平静和客观的审视世界,也使他更加超脱自然,了无牵挂,顺应自然。
在《内篇 德允符》中庄子故意将申屠佳与子产的强烈对比来说明得道者未必是世俗上的达官显贵。申屠佳是受刑残疾之人,而子产是有名的贵族,在世俗的立场上,前者卑而后者尊,子产羞于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申屠佳同进出,以此来讽刺那些斤斤计较形骸之外的高低之别,不能以平等之心待人之人。以子产这样的思想是不可能得道的,而申屠佳虽然遭受刑罚,却不以为辱,顺安天命,终获得了心灵的平静,淡泊安然。人不能以地位尊卑来判断别人的德行,也不能以形骸是否完备来衡量一个人的境界高低,得道之人早对形骸之外的千差万别视若无睹。因此庄子提出圣人无情的观点,无情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并非是达到毫无感情,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方式对待苍生。在他看来世界万物虽然差异明显,但却并非绝对,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衡量天下事,宇宙万物都出自于道,同与异皆来自于人自我的成见,人们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无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因此轻易地断定自己为是其他人为非,《内篇 齐物论》中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二.警醒世人的讽喻
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战国时期,战乱不止,百姓苦不堪言,庄子认为圣人不死,大道不止,儒家所推行的仁义礼法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圣人制定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是为了防范作奸犯科,确保社会秩序井井有序,而心术不正之人却正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去做更大的恶事。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谋略家一面用仁义礼法装饰门面,一方面残害百姓,玩弄法制。庄子认识到了仁义礼法在实施中的虚伪性,虽然圣人不死,大道不止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却无法忽视,人们应会分辨真善与伪善,真圣人与伪圣人。
《内篇 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庄子用蝉和小鸠嘲笑大鹏的故事来讽喻那些不能得道的世俗之人,因为其思想的狭隘,知识的有限,是永远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人的知识、思想、见识都是有局限的,对某些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之事,以小度大,只会暴露自己的肤浅和无知,而以大度小,又会狂妄惹人厌恶,庄子告诫众人,为小者,应以大者为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积极上进,而为大者,应牢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自以为大。
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外篇 天运》,天鹅不用日日沐浴,也仍然是浑身雪白,乌鸦不日日染黑,也依然是黑的。庄子用天鹅和乌鸦来讽刺那些显露才能和智慧的爱慕虚荣之人,天鹅是白的,乌鸦是黑的,不用刻意表现,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有才能的人需要的是发挥才智,而不是炫耀己长。成为虚荣的俘虏,人们会不由自主的用金钱、权利、地位来彰显自己的能力,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为了这样虚无的虚荣心,人们会不得不不断地获取这样彰显身份的外物,而再多的外物填补不了虚荣的空缺,最终导致失去精神和内心的自我与自由,为了外物而耗损自身,还有可能落得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染疲役而不知其所归的境地。庄子希望世人能够修炼充实自己的内心和精神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去除心中的浮躁与虚荣,才能学会肯定自己,淡然地面对世事沉浮,得到心灵的净化,以此摒弃虚荣外物对人生的牵绊。
含有劝诫、警醒、谴责的故事在《庄子》中比比皆是,所以说《庄子》不只是一部经典文学著作,他警醒世人、开阔心境的思想境界已经到达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对后世的作家和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奇妙动人的讽喻
篇10
一、模仿写话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语文的技能。”人教版低段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语言规范、优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除了大量的诵读来积累语言以外,一定量的模仿也是积累与运用语言的好途径。
1.从词语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文本,找出文章中的动词,比较用法,细细品味。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多学生的语言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学会了运用更多丰富而贴切的动词。
2.从句子的模仿入手
如《找春天》这篇课文:“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式间的规律,“她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说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句式。
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在更多的地方发现了春天的踪迹:她在迎春花的花瓣上欢唱;她在蒲公英的降落伞里旅行;她在小溪流的琴声中奔跑。
3.从段落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册《泉水》这篇课文中,第2―5段都是结构相似、文质兼美的段落。教师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仿写的形式来积累和运用语言。而且带领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启发:“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见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并设计这样的仿写训练:泉水流到________,看见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
低段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词、句、段的仿写训练,因为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又加上富有情趣的文本资源,使得他们有话可说,有空间可拓展。
二、情境写话
1.从标点引发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教师除了要抓住词句进行写话教学外,往往标点符号也是教师进行课内写话教学很好的切入点。
如人教版第四册《笋芽儿》中:“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教师可以抓住省略号做足文章,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的句式拓展想象:“如果你就是钻出地面后的笋芽儿,你还会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引领学生有顺序地描写外面的世界。
2.从表演中引发
如学习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写话,即:“如果你就是那棵自以为是的小柳树,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在表演时指导学生想象小柳树骄傲的姿态、神情、语气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体验来写话,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文字真实生动。
3.从留白处引发
低段的教材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抓住文本的留白处,进行精当的设计,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第四册《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为什么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这个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设计了这样一组写话训练:“其实在森林里不光是黄莺和微风见过、闻过小鹿的玫瑰花,还有好多小动物们也看见过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会对小鹿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三、插图写话
在低段的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上了生动形象的插图,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生学文的难度。教师如果利用好插图,将学文和写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图编故事
如教学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谁在干什么呢?试着编个故事”。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景到人,从静到动,开始看图想象、说话。
通过这样的图片创编故事,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诗意理解中的难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故事性和情趣性,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2.看图写信
如教学第三册《看雪》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玩雪情景的插图,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从雪景――人物活动――心理感受,这样几方面来表达,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给台湾小朋友写信的方式把图上的内容写下来。
四、续编写话
续编写话是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中的故事编下去。学生对于这种写话的方式最感兴趣,因为这种方式最开放,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自己独立的故事创编。
如教学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续编故事的作业: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可不服气了,它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它“井底之蛙”呢?于是它打算跳出井口去弄个究竟,后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青蛙又会怎样呢?请你这个故事大王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