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3-19 02:2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实学好初中生物很简单,要想学好生物并不需要你投入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只要掌握了方法,整理好生物的知识点就行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复习知识点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生物8年级上
鱼: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摆动和鳍协调作用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用鳃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家兔的内部结构8上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空中飞行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有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他们既是陆生动物,又适行.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100万种以上的昆虫
鸟适行的特点: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征: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的是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动物的运动:家兔的骨骼,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8上P29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动物的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
动物与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发现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细菌没有细胞核8上P60
细菌的生殖:细菌是靠分裂来进行生殖的,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物植物共生.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植物的分类:8上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8年级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来的.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之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发现马蛔虫的和染色体都只有2对染色体中的其中2条.
基因经或卵细胞的传递8下P30
1858~1865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在男性细胞中发现一对染色体与其它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把男性性染色体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的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的三道防线:1.皮肤和黏膜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初中生怎样学好生物1.掌握记忆方法
首先、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2.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3.衍射记忆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
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2.会听课
会听课课堂上不仅要保持旺盛的精力,还要做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许多个兴奋中心相联系,留下不易肖退的记忆痕迹。
老师讲课尤其是讲授新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生物知识的学习有着本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听课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1)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篇2
运动学部分(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热学部分(影响熔点的因素,内能,比热容,比热容与比热);力学部分(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力,弹力的作用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摩擦力,能量);电学部分(半导体,欧姆定律);光学部分(光线,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及特性与属性的区别.共19个难点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难点知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钟西友(1962-),男,四川宜宾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物理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虽然初中物理也比较简单,但其中有些知识点也比较难理解.有的老师对其中的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一定很透彻,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有大一部分物理老师是由中等师范毕业,通过函授学习而改教物理的,即使有的老师是刚从本科院校出的大学生,他们对这些难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不是很准确、很透彻,那么,他们在给学生讲解过程中,也就讲不透彻,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达到“悟理”的效果,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在基础教育中物理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此笔者认为的初中物理难点知识做一下解读,供同仁商榷,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水平.
1运动学部分
1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分析: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位置”,它包含“距离”和“方位”.“位置”的变化就是“距离”和“方位”的变化,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或方位发生了变化,研究对象就是运动的.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圆心,虽然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它的方位在时时刻刻地发生改变,所以它是运动的.
1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在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沿着直线”和“速度不变”.“沿着直线”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在这里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因为“速度”包括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而前面已经有“沿着直线”,即运动方向不变了,所以,这里就指“速度的大小”了(注:初中物理不提“矢量”一词).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运动快慢不变、方向不变.还要强调:①“快慢不变”:指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如,某物体以60m/min的速度运动,它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不一定,它可能是匀速运动,也可能是变速度运动.②“方向不变”:指相对于同一参照物而言.
2热学部分
21影响熔点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56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括号中标有标准大气压,可见晶体的熔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就会问:老师,熔点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分析:熔点的高低是晶w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物质的熔点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还和外界的气压(压力)大小及含杂质的多少有关.气压越高晶体的熔点也越高;含杂质越多,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在结冰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因此影响熔点的因素有:①熔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②熔点与大气压有关;③熔点与内含杂质多少有关.
22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分析:(1)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物体的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物体的质量:质量决定分子数目.内能就是由微观势能和微观动能所决定的,即质量和温度都影响物体内能.一般说来,在温度相同、物态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大的物体内能高.但是在温度不确定时,质量大的物体内能就未必高了.
③物体的体积:体积决定了分子势能(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平均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分子间距离改变时,分子平均势能也随之改变(类似于弹簧);宏观上物体体积改变(分子间距离改变),则物体的势能通常改变.在其他量不变时,体积越大内能越大,因为分子动能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分子势能大,所以内能就大.
改变体积可以改变内能的时候是因为体积增大对外做功释放能量,从而引起内能变化.但有的时候体积变化内能也不一定变化,例如在绝热的情况下让气体在真空中膨胀,其内能不会改变.
④物体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分子间的结构不同,即密度不同.因此,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内能不同.
⑤物体的状态:物体的状态不同,其分子运动及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就不同,所以它们的内能就不同.如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水比质量为1kg、温度为0℃的冰的内能大;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蒸气的内能比质量为1kg、温度为100℃水的内能大.
(2)内能的特点
①整体性:从内能的定义可知,是整个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是“少数分子”,更不是“单个分子”. “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是谈不上内能的,所以内能具有整体性.
②普遍性:因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对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这就是它的普遍性.
③难测性:由于内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的因素无法用宏观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不能准确知道一个物体内能的具体值.
23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分析:①比热容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本领大小,这是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②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强调:“不是不同,而是一般不同.”如冰和煤油虽然物质不同,但它们的比热容是相同的.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其比热容是相同的.
③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热惰性[1].比热容越大的物质越不容易传递热量,因此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热的惰性,也就是说,比热容大小是温度变化快慢的难易程度的一种体现.如:c铁
④比热容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可以简单理解为“热容量(热的容量)”、“热的容器”.比如,c铁=046×103 J/(kg・℃),c铝=088×103 J/(kg・℃),质量都为1kg的铁和铝,温度都升高1℃,铝就可容纳088×103 J的热量,而铁只能容纳046×103 J的热量,铝的 “热容量”几乎是铁的 “热容量”的二倍.
⑤比热容的大小只跟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温度、位置以及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无关.
24比热容与比热
分析:比热容和比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概念.
比热容的大小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物质的比热定义是一定质量的物质升高一定的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与相等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吸收热量之比.比热就如同动摩擦因数一样,不过是一个无量纲的因数(系数)而已.比热容才是描述单位质量的物质容纳热量本领的物理量.
3力学部分
3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而速度是包含两个因素: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所以只要速度的大小或速度的方向两个因素之一发生改变,那么它的速度就发生了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如匀速转弯的汽车,其中“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不变,而“转弯”则是指速度的方向在改变.所以“匀速转弯的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2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分析:(1)弹力产生条件:从弹力的定义可知弹力产生的条有两个:⑴要接触;⑵要有挤压(即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例如在图1甲中,挨着墙立在墙边的砖与墙之间并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它们之间没有挤压;在图1乙中,用一根轻弹簧把两个球连接起来,放在水平面上,当它们稳定后,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力的作用,因为它们虽然接触了,但弹簧的长短没有发生变化.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胡克定律:f=-kx).弹簧(橡皮筋)中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中的弹力一般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高中)]解答.
②弹力的方向: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压力、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子中拉力方向沿绳子方向.
③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33弹力的作用点
分析:弹力的作用点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物体间是面与面接触: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并垂直于接触面(如,一个粉笔盒放在讲桌上,如图2所示);(2)如果物体间是点与面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一个铁球放在课桌上,如图3所示);(3)如果是点与点接触:作用点在切点,并垂直于切面(如,放在篮球筐里的篮球,如图4所示).
34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1)“一切物体”:指所有物体(固、液、气;大到天体,小到微粒).
(2)“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指物体所处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等效于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3)“总”: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由初始状态决定,也就是说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就保持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状态.
(5)“保持”:指物体不受力时,一直静止不动或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5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分析:理解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物体无论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状态改变与否,地理位置、温度及物态变化与否都具有惯性.
(2)惯性有大小,可以用质量来量度,而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就越小.
(3)惯性又叫惰性,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所以惯性又叫惰性.惯性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难改变,惯性小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或“物体受到惯力的作用”.
(4)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36力和运动的关系
分析:在讲“力和运动的关系”时,这个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如果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就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合力不为零,那么物体就做变速运动;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和运动的关系
F合=0,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F合≠0,加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一致减速运动状态,F与v的方向相反
37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分析:(1)产生条件:从摩擦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产生条件有四个:①要相互接触;②要有挤压(即要发生形变,或有压力);③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④接触面要粗糙(光滑表面无摩擦力)而且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跟物体相对于接触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对摩擦力的概念的认识中的关键词: “相对”二字,少了“相对”二字的说法就是错的.
38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分析:①能量简称为能;②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的一种量度.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一般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③能量定义中的关键词:“能够做功”.能够做功≠正在做功.
4电学部分
41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分析:半导体具有哪些特殊性质?
(1)热敏性:当环境温度升高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增加;当环境温度下降一些时,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显著地下降.这种特性称为“热敏性”.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2]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
(2)光敏性:当有光线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时,这些半导体就像导体一样,导电能力很强;当没有光线照射时,这些半导体就像绝缘体一样不导电,这种特性称为“光敏性”.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敏电阻等.
(3)掺杂性: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4)压敏性:有的半导体在受到压力后电阻发生较大的变化.用途:制成压敏元件,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变化,以确定压力的变化.
(5)气敏性:主要是半导体气敏材料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对待测气体有足够的吸附,气体分子可以充分在气敏材料表面(及晶界)扩散,引起材料的热电阻变化,这时测量电路就可以测量的准确. 简单的说就是不加热气敏材料不够“灵敏”,有待测气体时材料本身电阻变化幅.
42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分析:⑴在讲这个定律时,一定要强调定律中的“隐含条件”.即前者是在“电阻一定时”,后者是在“电压一定时”.
⑵公式中的I、U、R具有同一性.即①对同一段电路;②对同一时刻.不能张冠李戴.
5光学部分
51光线
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用实线表示).
分析:光线是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其实,只有大小不同的光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借用了几何中的直线,属于建立模型法的研究方法.
52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分析:在讲光的反射时,首先就必须知道人眼看物体的原理.
(1)必须有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见物体;
(2)人眼看东西是按光沿直线传播的;
(3)人眼睛确定光源的位置时应用“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53特性与属性的区别
分析:属性是指事物在任何条件下具有的性质,是所有物质共有的性质.如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因为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等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因为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还有长度、速度、温度等等.
特性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性质.通常条件变化时,这种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状态是物质的特性,因为状态与温度有关;熔点是晶体的特性,因为熔点与种类、压强及参杂等有关;沸点是液体的特性,因榉械阌胍禾灞砻娴钠压有关;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因为密度与温度、状态、压强等有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为比热容与状态等有关;热值是燃料的特性,气体料的热值与压强有关;电阻是导体的特性,因为有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会出现超导体.音色是发声体的特性,因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注:
[1] 热惰性:就是指物体的蓄热和导热的一个基本关系.
[2]电阻率: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米的导体在常温下(20℃时)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特性.
参考文献:
[1]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八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主编:彭前程,副主编:杜敏.《九年级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篇3
本文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特提出基于图文转换的教学方法。通过串联知识点、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合作平台等教学措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图文转换;概念;流程图;高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生物具有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有效表达。至此,本文作者针对初中生物学科特点,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生物结构图和示意图广泛编排于教材中,对于很多知识章节,教材中都有图解。图文转换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图,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通过系统的组合方式组织到一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
1.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最容易忽视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很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仅仅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综合能力锻炼。再者,很多地区的中考不考生物,学校及家长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缺少对生物研究的兴趣,更谈不上认真学习生物。最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往往是生硬地将教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图文转换法教学的优势
所谓图文转换法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借助课本插图,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同时强化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概念以图文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知识点所涉及的科学前沿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每个章节都配有插图,这样更加有助于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最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基于图文转换法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建议
(1)串联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鉴于图文转换法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教学主线,串联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帮助学生记忆思考。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串联。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借助图文模式,将抽象的结构层次给形象化、深刻化。同时,伴随的是概念的深化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引入多媒体技术,直观图文转换教学。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到教学课堂。那么,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知识概念及图文模式相结合。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才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化、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起来、思考起来省时省力,有助于学生较快地吸收知识内容。
(3)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所谓基于图文转换,构建合作平台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某一知识内容精心设疑,然后学生有效分组,围绕知识内容鼓励学生建立图文模式。同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例如,学习“人体的呼吸”课时。教师将学生分组,然后观察人体的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的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模拟“肺及肺泡模型”,构建“呼吸系统模式图”。然后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和模拟模型,相互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改进成果进行点评及指导。从而全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可知,初中生物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它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效利用图文转换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更加深化。将基础知识在图解中体现出来,以形象的图示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篇4
一、问题设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提问环节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合理的进行问题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提问环节的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合理的设计课后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课后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生物教学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及法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同时,课后问题还能够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生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自发的进行改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合理的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对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胜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1.加强问题与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进行设计,首先要注意问题物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确保问题能够与关键知识点紧密结合,才能够让问题完成其根本任务一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时,要着重加强教学难点与问题的联系。举例来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直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让学生列表说明针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认识,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产生混淆。
2.合理的控制问题的深度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国与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发掘,而忽略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便会让学生对生物教学产生畏惧,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合理的控制问题的难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设计时,应当恰当的安排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跟随问题的指引,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达到提高学生生物水平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时,教师可以首先考察学生对细胞器的辨别能力,让学生根据形状对不同的细胞器加以分辨,然后再进一步的对不同细胞器的功能进行提问。当学生完整掌握细胞器的功能后,教师便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分析失去某种细胞器后细胞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对细胞器功能的认识程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3.让问题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加强问题设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此外,将生物知识寓于实际生活当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让生物知识成为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最终全面的促进学生生物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莫过于生物的种类,教师可以在讲解不同生物类型的特点时,让学生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为例分析其属于哪一纲,并说出该类动物的特点。
篇5
[关键词]概念图 初中生物 重要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97
学习初中生物是为了全面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以及和我们一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大小小的生物它们的生态体系。面对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生物概念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将概念图运用到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是对生物教学的一次创新与改革。对此,基于概念图着重研究初中生物的重要概念教学。
一、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是教师负责讲课,学生则负责听讲,记笔记,做作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感兴趣就听一下课,不感兴趣就不听,甚至在玩。这样进行生物概念教学,长此以往,生物概念教学的质量只会每况愈下。对此,教师应基于概念图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1.更新教学理念
要想让学生对概念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新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自学,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要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方向地学习的习惯。在学习前,学生能够做好学习准备,对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能自我选择、自我强化;在学习中,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过程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在学习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评价。
2.创新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概念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生物复杂难懂的概念知识及零散的知识点以图表形式,很好地综合起来,让学生轻松地记忆学习,对知识关键点一目了然,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中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相关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概念图这一创新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重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通过概念图让学生轻松了解到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经过概念图分解,可以更加清晰地让学生知道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与其他废物。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章节里相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思考相关的概念关系,然后将所关联的概念关系用概念图展现出来。
如图1绘制出概念图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对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概念图,可先理解各个知识点中的关键点,再去理解它的本质和内涵,然后再把它们对比串联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这样学习,不仅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且能使学生很容易把握住其中的关键点。从这个角度而言,学生比较能力了培养和训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习生物时,有很多的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概念,我们只知道去记去背熟,这样只会记了就忘,掌握不了知识。而概念图教学法可以把这些概念转换成概念图,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生物概念体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概念图教学法。
二、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展现分析
概念图教学法是利用概念图将某些知识元素以直观的图解方式进行描述的一种进行教学法,它能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记笔记、构建知识结构、复习巩固知识等。生物的重要概念是对概念本质的深刻认识,它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学中,当教师讲课速度有些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先简略地记个大概,课后再绘制概念图来整理课上没听懂或是遗漏的概念与知识点,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消化。对于教师而言,可用概念图把每一个章节的概念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在课堂上,教
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断完善概念图,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图分析符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论是重点还是难点,都主要集中在生物概念的教学上。例如,在初中生物中,我们所学到的“光合作用”包含的重要概念是: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存储能量的有机物,然后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个重要概念不仅说明了光合作用的主体是绿色植物(即只有绿色植物才有光合作用),还指出了光合作用的核心――光照,以及需要光合作用的载体。这个例子虽然简单,但很好地展现出了重要概念,其中详细的概念图如图2所示。
三、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生物重要概念传递优化
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课不仅需要对生态系统不断探究,还需要注重过程到结果的转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把重要概念存在的信息优化传递,还要帮助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理解运用,从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人体生殖系统》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两性生殖细胞、受精过程这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概念进行转化迁移,让学生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分为两种,各自结构与具体的功能不同,因此受精过程会产生新的生命个体,这一过程包含了胚胎的发育和受精转化。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如图3)展示其转化过程,让学生立体、全面、系统地理清男、女性的受精过程。
四、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框架构建完善
1.构建知识框架
随着教学不断地改革,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得到应用,当我们学习概念图后会发现可以把概念图作为知识框架来把握知识点,知识框架的组织及构建可使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明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概念进行学习、加深记忆并建立重要概念。例如,初
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很多零散的知识点以及生物概念、原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
通过概念图组织框架,让不同的生物学知识概念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体系。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可以“植物体”为例,让学生绘制如图4所示的概念图,把“植物器官、植物细胞以及植物组织”等与人体结构具有差异性的知识点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通过概念图就可一目了然地知道“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其中包括生物个体以及器官组织、系统”等。
从结构上看,构建知识框架能让学生更加注重学科内容及细节和整体,且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与接受。
2.完善知识框架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善知识框架,我们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知识加以简化,并找出主题建立主题概念框架,然后结合主题概念图逐步深入,这样组织结构就可以实现完善知识框架的目的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框架来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共同讨论问题,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观点,从而细致全面地把握重要概念。如教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应用如图5所示的概念图完善知识框架,通过概念图和知识框架的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完善知识框架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培养学生快速又准确的解决问题能力。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
同学们是在初中阶段才接触到生物这门课程的,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新鲜知识点,由于学生不了解生物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
1.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研读,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经常是想到哪说道哪,天马行空,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同学由于基础差,对问题理解的速度慢,老师的快速教学导致这些同学一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形成了一个个模块,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而从事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构建困难。生物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训斥,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教学观念,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缺乏必要互动,课堂气氛低沉,长久以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生物课堂有效性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2.构建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许多生物问题要靠教师引导。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只作为教学辅导工具,不能依靠它们来实现教学目标或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制定的教学计划一定要突出重点,对于学生难懂的知识点要单独进行讲解[1]。善于提出问题,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把握好讲解思路、讲解方法,保证学生能跟的上你的步伐。要增加提问次数,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提醒学生认真听课,缓和课堂氛围。
2.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使现代教育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教学质量有待考究,各章节知识的快速转变,使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对于难懂的知识也不进行深层次的讲解,出现教师在读课件、学生在记课件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结合使用,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教师借助传统板书和口头教学,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历史课堂高效教学。
2.3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教材、学生学习水平、学习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把握程度等都要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重点,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对于学生易混淆的内容要有明确的区分,在同一问题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让学生多侧面的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此外在提问时尽量避免一些判断性的提问,多用质疑提问引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开设主题式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理论性较强,光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缓解课堂气氛也有所帮助。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机会,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更高,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能力培养,积极构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2]。
2.5制定激励机制,改变考核方式
各学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指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向目标靠近,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不能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把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起来,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要及时巩固学习。
结语
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为依据,提高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信息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提问和考核方式,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确保生物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篇7
目前国内学者对初、高中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但是大多仅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本市初、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现状,针对本地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技术手段。
本课题组主要根据本市初中生物学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不能改变初中生物学教学课时、内容等教学安排,所以着眼于高中生的生物学教学,根据高一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缺陷,开展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具体策略如下:
一、对初、高中生物教师的建议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初、高中生物教师要做到通览教材、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初中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应使学生在初中解决而实际不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还需要了解高一新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生物学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中,节奏比较慢,复习巩固时间比较宽裕。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和难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考虑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接轨,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一些初中生物学知识做铺垫,所以要紧扣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适时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重点突出,对症下药,抓好衔接。
2.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要做正确积极的引导。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的相关背景上做了深入的强化,引导学生在中考结束后能够对初中生物课本进行温习,高中生物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在初中生物教材上得以体现。因此在初三中考结束,学生如果能够将初中生物做一定程度的温习,一定能够有效地提{他们高中的学习成绩。另外,高中教师还可尽量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一定习惯,但是不一定适合高中,比如说生物,初中主要识记理解背诵为主,而高中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是处理好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生物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3.做好实验教学衔接
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有不少实验知识与高中的内容相联系,且是高中实验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初中已学的实验知识与现在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物学实验知识在高中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考查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并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相关性、异同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辨别,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融为一体,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此外,初中实验主要锻炼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而高中实验则是要揭示本质,通过实验探究,实现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说显微镜实验,初中重在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用途以及低倍镜的操作方法,而高中,学生要掌握高倍镜的使用,观察质壁分离、有丝分裂等生命活动现象。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点做出循序渐进的安排。对于初中教师,要熟悉了解高中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尽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于涉及高中的实验,适当做一些要求,强化学生的相关操作。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也应当了解初中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对高中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对初、高中学生的建议
第一,要认识到初、高中生物学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把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的联系起来,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完成知识再建构。要尽快摸索出适合高中生物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勤于动手、积极思维、归纳总结等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在学习中,应正视自己的主体地位,配合教,积极地调整和适应好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要明白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需要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自觉自主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注意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学习稍差的学生也要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学习。
三、巧设微课,唤醒遗忘知识
微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初中基础知识融进新知识里。如在必修三“内环境稳态”教学中,我们首先采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了这一铺垫,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较容易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必修一进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学生观看初中学习的“人血涂片”的实验视频,在帮助他们回忆起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特点,明确了人或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制备细胞膜要选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25-01
理论的精髓之一就是强调人们遇到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当前的初中生物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固守陈规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应对所有的教学情境,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此外,初中生物教师也要避免按照一己的喜好过分使用某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及其他教师的有益经验灵活地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做出最佳的教学判断。本篇文章中,笔者即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对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的改进提出见解和建议,对传统教授法的适用情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教学法的适用情境和实验法的教学情境进行相关的尝试性的思考和探究。
一、传统教授法的适用情境
新课改的精神下,很多初中生物教师都在探究和追逐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而对诸如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弃之不顾。其实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讲授法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也有其合理且实用的教学情境。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各个地市的初级中学实行的还是大班授课。教师使用讲授法的时候能够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保证班级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跟上教学的步伐。但是,其明显的缺点就是不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实现,不便于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那么,究竟哪些教学情境是最适合讲授法这些传统教学方法使用的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生物中的知识点明显分为三个级别:难度较高、难度适中和难度较低。在讲授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时候,初中生物教师进行讲授还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都是明显比学生更具备优势的,初中时期的学生在独立完成知识学习方面还是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引的。因此,针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生物知识和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初中生物教师还是应该采取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这并不是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而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发挥自身教学主导地位的体现。总之,教师不能一棒子打死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在教学中适当加以应用。
二、适合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强调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做法有很多,其中的一种就是给学生创设自学的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指的就是学生自己消化和理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了,我们刚刚也讲过,初中时期的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还是有限的,那么,究竟哪些教学情境中适合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难度比较低的知识内容或是知识内容濒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下,都是便于推广和践行这种课堂模式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和通过发展可能具备的学习潜力。初中生物这门功课的很多知识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一听即懂的篇章在教材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还采取讲授法的话,是不明智的。这不但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点的情境中,都可以采用“放养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总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是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对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研究和反思。
三、小组合作教学法的适用情境
将合作学习引入初中生物的教学不中仅仅是教师践行新课改精神的教学行为,而且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策略。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掌握与人合作的能力和技巧。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融入到集体之中时,就会散发更大的能量和光芒。理论指出,个体组成了整体,整体的影响大于个体。在初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是非常繁多的,有效分配到每一门科目上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应用到最佳的状态,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互相帮助型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往往比一个人独自苦苦钻研而不得要解节省很多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情商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是因为,学生在生物课上课下与同学交流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增强情感交流的过程。总结起来,适合于使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的教学情景也有很多。比如说有些知识点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再三讲解也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教师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突破。
四、实验法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77-01
兴趣是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内在动力,考虑到初中生物知识点多,部分知识较为抽象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提高对生物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自然学科,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尤其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在环境保护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发挥关键作用,加深了人们对生物学的深刻认识。研究表明,生物学在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农作物育种、疾病治疗等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在改善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生物学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讲解生物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如生物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一方面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及兴趣。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前的老思想和老做法已无法满足目前教学的要求,尤其不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往往给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初中生物教学相关目标的顺利实现。当教师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时,学生能够从内心感知得到,从而更加尊重、喜欢教师,更愿意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向教师诉说。最重要的时,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交心、交朋友,尤其应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思想动向,清楚的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尤其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给予疏导,帮助学生分析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
3注重兴趣点的设置,激发学生兴趣
众多周知,学生可能一开始感到很稀奇、很有激情,但随着生物知识逐步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一部分同学会因此失去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采取应对措施,通过降低难度、分散知识点,尤其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讲解的内容巧妙设置一些兴趣点,如,设置一些质疑性、趣味性强的问题,或针对讲解的内容设置悬念,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
4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仅依靠模型与挂图,或在网络上下载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生物这一学科特点,如部分生物知识需要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活跃教学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初中生物知识的兴趣。
5注重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应用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使枯燥的生物知识,生动有趣的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将生物教材中无法观察的事物加以具体化,并设置相关的场景向学生展示。同时,配备相关的音乐,给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加深学生对抽象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使其克服学习的重点、难点,树立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学习生物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得以提升。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一方面,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即,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参考以下措施开展教学:例如,在讲解人体生理卫生相关内容时,教师应注重利用相关课件、视频及多媒体资源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器官在身体中的对应位置,并鼓励学生给予指出。此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指示的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为加深学生对骨成分和物理特性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听讲的时候需保持良好的坐姿,分析不良坐姿对骨骼发育的影响等,使学生学有所用。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向课下延伸,如积极开展与生物知识相关的课外实践或调查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解释或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
7结语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物教材内容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实现生物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67-68.
篇10
关键词:视频资源;初中;生物教学
所谓视频资源即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影响的动态影像资料,所以不论是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视频资源还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资源;不论是实验视频资源还是非实验视频资源,其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目的都是辅助教学、促进认知、加深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方法
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得当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不然会使课堂过于形式化,使学生抓不到知识重点,所以针对初中生特点,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以下运用方法:
(一)视频导入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课程的导入阶段,目的是通过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视频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前导入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使学生在主持人解说的过程中走入生物课堂教学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应过于复杂、花哨,不然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而且会影响正常授课。
(二)视频演示法
此方法可以在生物教学任何阶段应用,而且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因为生物本身面对的是纷繁多姿的世界,学生通过文字很难理解知识点,而针对性的视频素材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生物体的行为、结构及个体变化过程等,促进学生产生认知的同时加深理解,例如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植物开花受精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血液循环过程等,为保证视频演示法的有效性,所选择的视频其使用方法、选取数据等相关信息必须准确,而且视频的理解难度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三)游戏视频巩固知识法
此方法针对性非常强,通常应用于理解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有目的编制动画视频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点,例如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学生对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视频闯关游戏或寻宝游戏等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但在运用此方法时教师应有意避免游戏视频设计过于繁琐、炫目,不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受影响;另外教师应尽量避免同一游戏形式多次重复利用,这会使学生的参与兴趣降低。
(四)相关知识拓展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课程授课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希望通过其它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的情况,其选取的视频资源应与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某种内在关系,但并不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全面掌握,例如学习《开花和结果》课程后,教师播放《不开花的植物》的视频,使学生认识裸子植物,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更全面的认知,由于拓展的视频覆盖知识并不被要求记忆,所以学生学习任务轻松,通常效果较好。
(五)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视频资源既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生物发展变化状态,又可以实现静态生物的多角度比较,所以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能够取代其他教学手段,教师应有意识的促进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视频资源应用过程中可结合应用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对比观察法等,文本资源与视频资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将视频资源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达到应用视频资源的目的。
二、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作用
以某中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课堂为例,此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染色体的变化,由于细胞肉眼不可见,实验的实际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选择授课中使用视频资源,在师生问好后,教师播放《受精卵发育过程》的小段视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方向,为学生提供接触新课程名词的机会,例如染色体、受精卵、DNA等;然后教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例如“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等,并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运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视频、癌细胞生长分裂视频等讲解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复制及癌细胞的扩散知识,新内容授课后,教师运用课前准备好的视频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课程结束。
通过教学案例可以发现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可以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升学习效率,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具有规范化、客观展示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构建生物思维模式,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视频资源在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应建立在教师充分认识并灵活应用视频运用方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过程与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程度会逐渐提升,所以认清视频资源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的同时,应用并创新视频运用方法,是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莉莉.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刘惠.视频短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