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4 01:4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趣味数学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我读了小学生最好奇丛书之《30个趣味数学故事》。对数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数字是没有生命的,可是这本书却把一个个数字写活了。这本书充满了朴朔迷离的数学故事,读完后你们肯定会和数字成为好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自己还不知道的知识。比如无理数,它们没有特定的规律,和有理数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导致它们无限的连续。还比如奇数和偶数,我们将偶数和奇数分别加、减、乘、除一下,就会发现他们的独特性质:奇数与奇数之间的和或差都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相乘或相除的结果都是奇数……
我想:数学世界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只要我们细心研究,多多去想,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篇2
关键词:民族预科;数学教学;趣味数学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在民族预科教学中,数学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这两部分。初等数学主要是复习高中的数学知识,高等数学是预学的数学知识,因此,预科数学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对民族预科各个班级的摸底了解,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枯燥乏味。正因如此,改变数学课堂的尴尬境况变得势在必行。笔者提倡把趣味数学融入到预科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的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数学融入民族预科数学教学的方式如下:
一、开场,巧设情境,完美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却能影响一堂课的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怎样才能做到巧设情境呢?通常从二方面入手: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借助不同的手段,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气氛、情境。在课堂上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古今中外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比如讲圆周率时,讲一讲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下华罗庚额故事;讲乘方概念时,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讲不等式时,讲解下柯西的一生及对数学的贡献;讲积分时,说一说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争议。实践证明:教师要潜心把握教材的内容,然后采用适当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形式表现在课堂中,这样,每节课都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取了知识,陶冶了性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其实数学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在创设情境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来牵引出本节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之前,给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今天星期一,2的30次方天后是星期几呢?一个这样简单的例子,就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想方设法去解开谜底,自然也就会主动去了解这堂课程的内容。
二、课中,因势利导,幽默穿插
因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再加上各自的性格和班级班风迥异,所以同样的开场或者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班级反映也千差万别,有些班级反映热烈,而有些班级还是一片沉寂,所以仅仅有个开场导入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境,因势利导,制造话题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心主动去学习。比如,在讲到极限这一章节时,教师发现学生的兴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于是教师给出了一个关于极限概念的形象比喻:同学们吃包子,如果第一口咬下去没咬到馅,第二口咬下去又咬过了,那么这个包子跟馒头就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馒头就可以看作是包子在馅几乎为零情况下的极限。这个比喻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给出了极限的直观解释,通俗易懂。当然幽默的课堂语言也是一剂课堂的调味剂。巧妙的运用幽默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帮组学识理解知识,强化记忆。同时,幽默的语言还能调节师生关系,使课堂更有人情味。当然要想课堂语言诙谐幽默,教师首先要培养幽默感,从广泛的涉猎开始,时刻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
三、课程练习,多层次,又贴近实际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但也经常被呆板的练习形式和乏味的练习内容所掩盖。很多预科生愉快的学习心情和奋斗精神都受到了抑制。民族预科生感到数学课程无趣,多是因为数学理论过于抽象,离现实生活太遥远,而能欣赏数学形式美感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数学练习应越贴近现实越好。数学问题的设计与现实相联系,学生才能有兴趣去解决。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国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形式多变的题型,使学生更乐于做题。比如在讲函数性质时,让学生对双色球的中奖号码进行追踪,绘制出一个月内双色球的走势图,并简单分析下双色球的开奖号码规律,根据图像输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及函数的单调性。布置这种作业,既让学生觉得有趣,又能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数学练习又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让大多数学生既能通过思考讨论解决,又不能是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回答出来。
当然,融入趣味数学的教学手段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建立在教师自我素质提升的基础上,在此之上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式,并精心创设,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的心在情境中灵动起来,从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 课堂 练习 技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将根据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趣味数学并就怎样提高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论述。
一、趣味数学课堂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一堂课的开头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它却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堂课要教授的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别出心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如何营造趣味的数学课堂。
1.用故事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比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时,我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引入“比”的内容:你们听说过神算“小智慧精灵”吗?有一天,他去朋友“小可爱精灵”家玩,发现“小可爱”正在做一道数学题:1600÷25=?“小智慧”看了后,口算就得出了答案:64,同学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吗?原来他是运用了比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运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了今天要讲的内容,这样就会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总是有利于学生思考,发展思维。因此,老师要善于在课堂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思考,然后慢慢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讲小数乘法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问学生们:大家不要计算,谁能知道4.235×2.4的结果有几位小数?给学生造成悬念,让他们因为好奇而更想知道结果,因而思考、探究,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加努力的学习本堂课。
3.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他们有亲切感,由于与生活密切联系而要努力学习数学
比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从家里带来一个钟表,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观察,问学生:“今天老师从家里带来一件东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然后老师可以边放映幻灯片边发问:“上面有三幅图,看起来一样吗?他们都有三根指针,为什么他们长短都不一样呢?还有,指针的指向每幅图都不一样,有不同的寓意吗?是不是指不同的时间?学了本堂课,我们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会看时间吗?”用生活中的实物引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用些其他方法,不管是好奇心、求知欲,还是情感,关注的需要,都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发展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本身来讲,就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因此,老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趣味数学练习
练习可以巩固先前学习的知识,它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能为教学营造一个重要的环境。但是,如果练习的形式呆板,内容乏味,能将学生学习新知而激发 出来的学习兴趣湮没,把学生学习的愉悦心情、兴奋竟然扼杀在摇篮里。因此,需要老师将数学的练习设计的趣味精彩。
1.注意练习形式的层次性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老师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做模仿性的基础练习,然后做提示性的变式联系,最后让学生做拓展性的思考练习,使练习具有层次性,降低了习题的坡度,能够照顾到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学生将会保持兴奋的学习兴趣。例如,知道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求第三角(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求另一个内角(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角之和是90°);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和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求相等的角的度数是多少(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其中两角相等解题)。这样的设计,是有层次的练习,难度逐渐加深,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不枯燥。
2.注意练习形式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教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一些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又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练习让学生做,通过这样的习题,可以让学生产生乐趣,变知之为乐知。比如,给学生出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的练习题:同学们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其中要有两个内角都是直角。这时候,同学们开始画起来,可是画来画去,个个苦思冥想,没有一个人能够画出来,关键时刻,老师说出这样的三角形根本“画不出来”的原因,学生们会恍然大悟。
3.注意练习的技巧性
例如,做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同学做个简单的练习:“某个钢铁厂,它一周可以生产2.8万吨钢材,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吨钢材呢?”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然后再让学生做比较复杂的练习:“某一钢铁厂,它一周的前三天生产了1.2万吨钢材,后四天每天平均可以生产0.4万吨,那么这个厂子这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钢材呢?”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异同点,从而找到本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技巧性,解答此题。
篇4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6982
国内刊号:45-1346/O1
邮发代号:48-15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5
在趣味数学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猪八戒把采来的水蜜桃摆成一个正方形(如图1)。临走的时候,对悟空说:“我摆的这个方阵,每边都有5个桃子,少了可不成。”等八戒回来,却发现自己摆的方阵发生了变化(如图2)。见八戒疑心,悟空便说:“你数一数,每边是不是5个。”八戒一数,每边仍然是5个桃子,于是便打消了疑心。
故事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在仔细观察之后,有孩子发现图1与图2的桃子数量并不相等,从而意识到猪八戒上了孙悟空的当。结合图形,围绕着“每边都是5个,为什么数量不相等”的问题,孩子们想出的解决问题方法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从而给我深深的启发。
首先,孩子们不约而同想到的是用计算的方法求解。对于图1,孩子们想到的计算方法很多,包括4×4,5×2+6,3×4+4等等,并能够结合图形解释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建模的意识。任何计算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数学模型,孩子们都需要对图1重新认识,通过抽象简化,把握其内在的特征,从而为顺利地进行计算做好思维铺垫。
就在我以为可以结题的时候,有孩子举手说,还有其他方法,“其实只要将图2重新摆一摆,就可以看出数量比原来少了。”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我赶紧将他的意思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孩子的发言太精彩了,这简单的重新摆一摆蕴含了倒推、还原的数学思想。
孩子们的积极思维一旦被激发,再加上足够耐心,很多精彩便出现了。孩子们陷入“每边都是5个,为什么数量不相等”的问题之中,“如果按照每边都是5个计算的话,图1就重复计算了4个,图2就重复计算了10个,图2比图1多算了6个。”……
一节原本在我眼里很简单的趣味数学课,因为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而具有了趣味,这是我在走进课堂之前所没有想到的。静下心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值得一个师者反思的地方有很多。
首先需要突破思维惯习。惯习力量的强大在于其具有某种程度的现实合理性。而一旦深究起来,这种合理性的基础就被动摇了。学生提出“重新摆一摆”的方法,与其说是一种思维的别出心裁,不如说是对思维惯习的一次突破。对于教师来说,有时候需要对看似简单的问题进行深究,所谓深究,某种程度上便是对思维惯习进行突破,从而发现认识问题存在的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存在的不同方法。本质上,突破思维惯习是对培养孩子创造性的关照。
其次需要把握现象本质。有时候,所谓简单问题只是因为人的认识限于表象层面而非表象的背后。反过来说,这世界上并不存在简单的问题,而只存在简单的认识,亦即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问题性质。对于同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从图形出发进行模式重构,有的学生则在模式建构过程中发现了数量的重复。正是由于学生跨越现象而关注本质,因而也就能更好的回答“每边都是5个,为什么数量不相等”的问题了。
篇6
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弥补差弱
二、夏令营活动特色
1、优秀的教师配置——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扩优、辅差,还是兴趣特长培训都将是优秀专业的教师指导。
2科学的管理——全封闭、军式化管理,充满历练的营地生活,孩子们将更加成熟自立,更懂得体贴家人,关爱朋友。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寓教学于娱乐——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为您的孩子提供广阔的空间,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脱离枯燥教材的束缚,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4完美的课程设置——文化知识扩优、辅差与兴趣特长培训的完美融合。
5完善的设施、贴心的服务、安全的环境——大容量图书馆、塑胶运动场、美术室、陶艺室、琴房、古筝室、音乐教室、书法室、信息教室、武术室、舞蹈室、健美操室、专业校医、24小时红外监控、高规格学生公寓一应俱全,生活管理专业团队为您服务。
三、夏令营班级课程设置及收费标准:
上午:基础课程英语、数学学习。根据原有学习情况分为竞赛班、辅优班;配合语文辅导。
下午:辅助课程兴趣特长学习。有美术、体育、音乐、电美、信息等5门活动课程。
班级名称学费标准课程设置英数竞赛班1500元/期基础课全国英语、数学竞赛的内容辅助课美术、体育、音乐、电美、信息课;二天近郊游英数培优班1500元/期基础课提升数学、英语;同时配合语文辅导;辅助课美术、体育、音乐、电美、信息课;二天近郊游注:另生活费:300元/期住宿费:150元/期
四、夏令营学员招收对象:四年制初一学生
五、夏令营地点: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及近郊
六、夏令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注:夏令营开营期间,每周六下午4:30放假,周日下午5:30收假。如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或家长接送不便的,周末学校统一组织学生活动。
七、夏令营报名
在本班班主任处报名。端午节后即可缴费,费用统一交于班主任处,班主任统一交于财务室!
数学组夏令营活动思路
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思维训练,趣味数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3.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丰富学生课内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数学知识的广博;
5.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错题清理,作笔记的好习惯,通过责任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缩小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
精英班
1.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奥赛培训;
2.数学活动,实验操作;
3.快乐数学、趣味数学;
4.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为您的孩子提供广阔的空间,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脱离枯燥教材的束缚,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培优班:
1.夯实基础,能力提高,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数学活动,实验操作;
3.快乐数学、趣味数学;
4.培养学生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错题清理,作笔记,相互交流的好习惯,缩小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
5.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为您的孩子提供广阔的空间,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脱离枯燥教材的束缚,使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初一语文夏令营活动(课程设置)安排
(一)、宗旨:趣味性,文学性,活动性
(二)、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提高综合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三)、课程设置:
一、广告词欣赏、创作(4课时)
第一课时:收集、欣赏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及广告视频,学生归纳、总结经典广告词的特点,老师举例讲解补充广告创作方法。
第二课时:老师展示一些失败的广告词及广告创意,学生找出那些广告失败的原因,并运用上节课讲的方法、技巧对这些广告词进行改编,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欣赏。
第三课时:自己创作广告词。老师出示商品(物品)实物,请学生运用已学的技巧为其撰写广告词并设计一个广告创意,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分小组准备表演(角色、道具)。
第四课时:表演学生的广告创意,当堂录制、展示欣赏。
二、对联赏析、创作(4课时)
第一课时:结合实例讲解对联的基本常识、对联的发展、创作方法。
第二课时:展示优秀的对联,带领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展示失误的对联,找出失误原因并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出示创作要求,创作对联,师生进行赏析。(集中展示优秀对联)
第四课时:即兴对对联活动。全班分成两组对垒:1、投影仪出示上联或下联,学生在给出的答案中选择最合适的下联或上联。2、老师出示上联,学生抢对。2、每组先写出上联,让下组对。(每个环节都有时间限制)
三、诗词趣味赏析(4课时)
第一课时:听音乐(《越人歌》、《明月几时有》等),让学生学唱,在唱诗的过程中对诗歌进行赏析。选择一些易于理解的诗歌让学生编成歌曲。
第二课时:对故事性强、趣味性强的诗歌进行赏析,并编成故事。
第三课时:选择一些写景(物)的诗赏析,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作画。
第四课时:学生演讲编写的故事或演唱改编的歌曲,展示绘画作品,学生猜他所改写的是哪首诗,猜对的适当地奖励。
四、应用文写作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常用应用文的类别与格式。(8种:书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第二课时:通知的写作
第三课时:电报的写作(出示已写好电报,比较电报的优劣等)
第四课时:书信的写作(可写信给爸爸妈妈,汇报夏令营的情况)
五、创新写作课程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写景(方法的指导和当场训练)
第二课时:作文朗读与当场点评修改
第三课时:写人(方法指导,这当中也有写事的训练和选取班上印象最深的同学来写)
第四课时:作文朗读与当场点评修改
六、演讲与口才课程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演讲与口才视频的播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感知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布置作业:收集你所知道的口才好的例子做准备下届课训练你的口才)
第二课时:学生准备的有关口才故事展示第三课时:演讲与口才的技巧、形象礼仪(布置演讲题目)
第四课时:在注重形象的基础上演讲,评选一二三等奖
七、普通话训练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一课时:声母韵母书写、认读练习
第二课时:拼读、音变练习
第三课时:普通话语音综合训练
第四课时:态势语的运用
活动设置:1、绕口令、朗诵比赛
2、在整个夏令营期间每堂课开始前作三分钟演讲和普通话规范训练。
八、阅读训练课时安排:10课时
趣味阅读:6课时(难度较低,旨在培养兴趣,形成方法。)
第1——2课时:童话语言类
第3——4课时:写人类
第5——6课时:记事类
名著赏读:4课时(有一定难度,旨在传承经典,拓宽视野,陶冶高尚情操,指导假期阅读材料的选择。)
第1——2课时:名家散文名篇赏读
第3——4课时:名著精彩片段赏读
活动设置:音乐散文、精彩影视片段欣赏
九、课本剧创作演绎:4课时(写作、普通话、手工创作、音乐欣赏等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升。)
第一课时:介绍有关剧本及剧本创作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根据阅读训练提供的素材分小组创作剧本
第三课时:指导剧本的编排、演绎
第四课时:课本剧表演比赛
活动设置:课本剧表演比赛
十、年级活动:
语文趣味活动(汇报检测夏令营的成果)晚活动一次
四初一英语夏令营活动安排草案
一.尖子班课程设置:
a.语法归纳,每隔一天攻克一个语法点。方式:讲练结合。
1.一般现在时
2.现在进行时
3.一般过去时
4.一般将来时
5.专项完形填空
6.专项阅读理解
7.朗读技巧
8.写作技巧
9.语音训练
10.短语专练
b.口语提升,每天给一个话题,让学生自由谈论。如:
1.canyoutellussomethingaboutyourfamily?
2.whatdoyouoftendoinyoursparetime?
3.whatcanyoudoonmother’sday?
4.howtoprotecttheenvironment?
5.whatdoyouliketoeat?canyouintroduceyourhometown/country/specialsnacksinyourhometown?
6.whatdoyoulike?
7.whatcanyoudointhesummerholiday?
8.whatwillyoudoafter10years?
9.ifgiveyouawish,whatdoyouwanttodo?
10.whatcanyoudoontheinternet?
c.英语活动:讲故事比赛。目的:扩充学生词汇量,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1.童话剧的表演
2.英语歌曲
3.英语才艺大比拼
4.绕口令
5.俚语介绍
二.提高班:
a.知识方面注重英语基础知识补救,提前培养适应四初二英语学习的能力。每日一题
b.学习兴趣的提升。方式:中西方文化礼仪,英语歌曲与电影介绍,记单词的技巧与方法培养。
c.英语活动:课本剧表演,英语才艺展示。
夏令营活动反馈:
篇7
关键词:数学;趣味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95-02
一、趣味数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1.在教学中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推导“自然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提出下例让学生思考:“有若干根木头如图堆放,每一排比上面一排多一根,最下面一排有20根,最上面有1根,问共有木头多少根?”这个问题中,木头的堆放就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找出规律,求得公式S=■,本问题即得以解决。进一步可提出通过该公式可求出同样堆放的更多的木头根数,可推导出“自然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果将公式中的第一个n看作是梯形高,括号内的n看作下底,1看作上底,发现它形同梯形面积公式,这时学生得到一个“惊喜”,学习积极性得到引发,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就活跃起来了,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数学的趣味性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中学数学基本能力包括有关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下面分别谈谈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在培养这些能力上的作用。①趣味教学能培养和提高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有趣的材料容易使人兴奋,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好奇心较强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先给出了几个算式:21×29=609,23×27=621,25×25=625,要求学生找出这三个算式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算出“22×28=?”、“24×26=?”、“33×37=?”、“45×45=?”。在教学中可适当启发学生观察、对比、找出规律。当找到规律时,要计算后面四个算式,其速度就快得多,运算能力得到提高。②趣味教学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方式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都蕴含着逻辑推理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能力来培养。数学的趣味教学就是一个激发思维的过程。例:在讲授“作图”时,可提出尺规作图中的“三等分角”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思考、动手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自以为作出来了,经教师指出后方知这是“作图不能”问题。教师可适时指出:作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作图的逻辑性。③趣味教学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方法。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利用数学课的趣味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例:在讲授“异面直线”这个概念时,可以用一个魔方,先让学生观察魔方中过同一顶点的两条棱,然后固定一条棱所在面临近一层,其余旋转90°,这时另一棱转到了另一位置,两条棱便成了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关系――异面直线。
3.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活跃课堂。围绕教学目的的趣味教学,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目的更加明确,又使课堂生动活泼,避免了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二、加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几个途径
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动机密切联系着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学校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是把己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时,又能进一步加强己有的动机与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也可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常有受到表扬的机会、获得成功。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讲授知识时,应尽量在课本上寻找与其相联系的内容,力求使课堂既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加强知识间联系,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如在讲授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时,联系到其逆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恰当介绍数学史话,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数学课中适当插入一些有关的历史小故事,数学家的名言传记,用那些带有感彩和趣味性的数学史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我国数学的光辉成就,还可激发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如讲到“无理数”时,向学生介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希伯索斯,因发现了无理数,被扔进了大海;讲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这是迪卡尔在从军时的一次睡梦中发现的;讲到“圆周率π”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算得了π介于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以■为“约率”,■为“密率”,保持世界纪录一千多年。
3.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美,提高数学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利用中学生“特别爱美”的心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美,使学生在数学美与和谐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人格修养,同时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如在讲授“圆的旋转不变性”时,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水桶、锅、瓶子及其盖等),当学生发现在使用这些生活用具时,任意改变角度都可盖严实,他对“圆的旋转不变性”必深信不疑。类似地,在讲授“圆的轴对称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等内容时,也可联系日常生活用具进行教学。
4.精练语言,提高语言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学中,有时采用口诀化语言或顺口溜来进行归纳,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起来工整配对,记起来轻而易举,激发思维,提高趣味性。如在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对于解集的四种情况可采用口诀“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取空集”来归纳。
5.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课外科学活动有助于消化课堂知识,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才干,使对科学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自由的发展。开展兴趣活动,应扣紧课标、教材,形式要多样,选材要有趣,叙述要生动,要使学生拿到手就能“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高等教育局高教研究室.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篇8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素质,而是通过“磨”时间、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有的只注重解题的分析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解决这一弊端,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手段为学生创设更多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平台,提出数学实践活动的操作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应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兴趣盎然,信心倍增。笔者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性”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1.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习内驱力
对于数学的广泛应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精彩地叙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可见,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可以组织学生搜索一些科教影片,查阅一些数学资料,整理一些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土地丈量、山高测量、处理数据等操作活动。
2.从数学魅力的无穷性产生学习吸引力
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灵活性、逻辑性及独创性等特点,在解决问题中常常能体现数学自身独特的魅力。教师应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使学生从内心喜欢数学。
【案例】 计算S=1+2+3+…+2003+2004 ①
将S倒过来写可得:S=2004+2003+…3+2+1 ②
①+②得:2S=(1+2004)×2004
S=(2005×2004)/2=2009010
进而推广为一般情况:
1+2+3+…+(n-1)+n=■(n+1)
一个原本需要2003次甚至更多次运算的问题,通过这样处理之后,只需两三步即可求出结果,而且得出一般性的解决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思维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独到之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能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自然能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从内心爱上数学,增添学习动力。
3.从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动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表现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变“负担”为“乐趣”。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形式、多趣味的数学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如开展“数学游戏”、“智力竞赛”、“数学故事会”、“数学讨论会”、“趣味数学有奖问答”、“实地观察测量”、“模型制作”、“计算机操作”等既能增长知识,又有一定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和操作中增强对数学知识、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的了解,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课堂教学,提高数学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既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教学计划讲完这段内容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能认可负数,但还不能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笔者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一次“趣味数学竞赛”。
【案例】 趣味数学竞赛
竞赛分甲、乙两队。规则规定:各队基础分为0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由于整个活动趣味性强,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竞赛中,活动开展得很顺利也很激烈。各队得分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几次,竟出现了负分数。这时笔者及时问:该如何计分?学生纷纷回答:用负数。最后甲队得90分,乙队得100分。统计得:甲队答对21题,答错12题;乙队答对20题,答错10题。要求学生计算各队得分有无出入。学生马上立出式子并计算:
甲队:21×10-12×10=90
乙队:20×10-10×10=100
笔者及时给予肯定之后再问:如果答对答错都用得分表示,则“答错扣10分”可表示成“答错得几分”?此时又该如何列式?学生马上得出“答错得-10分”,并列出计算式:
甲队:21×10+12×(-10)=90
乙队:20×10+10×(-10)=100
整个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放手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数学要能够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要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知识,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般都是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对于一些概念、定理的处理往往通过“特例+默认”的方式给出。这样,学生虽能较快接受,但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对教学内容作适当拓宽、引申,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案例】 “勾股定理”的实践活动
一般教学中,“勾股定理”的得出是由特例32+42=52,52+122=132推出,而默认a2+b2=c2。学生虽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很想探个究竟。为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全等的RT,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①阅读“阅读材料”,摆出模型图,分析这种证明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②通过类比、联想、构造新的模型图,寻求新的证明方法。
对于①,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很快摆出图(一),依据是:(a+b)2=4×■ab+c2,即a2+b2=c2.
对于②,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热烈讨论后摆出图(二),依据是:(b-a)2+4×■ab=c2,即a2+b2=c2.
还有的学生用两个RT也摆出了证明的模型图(三),依据是:S梯形=■(a+b)2=
2×■ab+■c2,即a2+b2=c2.
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活动,既在实际体验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在尝试探索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初中数学要能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虽有应用解题的意识,但更多的还只停留在书本,通过画图、计算、论证来完成。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非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它可以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把学生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使良好的思维潜质得以发挥。可以说,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活动的情趣,又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最大量的数学知识、经验,形成思维能力,丰富和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顽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和理性认识,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一些几何图片和制作一些几何模型外,还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校徽、校标的设计比赛。
首先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和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要求学生切合本校的实际,设计一款美观、大方,能代表学校特色的校徽、校标,阐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附上图案解说。学生在这一带有浓厚兴趣和竞争意识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设计出了许多精美的校徽、校标。有的虽然质量不高,但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熟悉图形、感知图形、运用图形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同时,也能很好的展示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真正达到新课程理念下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
由于这一活动的结果不具有唯一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可谓是自我创新的一次展示,因此,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感触颇深,认为这样的活动真是受益非浅。
类似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发挥的余地。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学籍号的编制”、“统计图表的绘制”、“方程的应用”、“全等三角形条件的探索”等,都可以很好的结合实际,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创新。
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趣味性 提升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小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数学理念的形成意义重大,因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又尚不成熟,对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的接受显得比较困难,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好处。正是如此,关于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开展教学
由于数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我们更可以将其与CAI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开始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学生会对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教师便可以由此顺利地开展“巧测教学楼高度”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关于测量电视塔高度的一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大概知道了解其中的方法,之后教师再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待准备妥善之后,教师便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在学校操场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最后将学生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周围事物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训练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建模的基础而言,都大有裨益。同时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的东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注重教学的生动化与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理解和推导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第二课堂应该通过CAI系统大力提高教学案例的生动性,以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对于应用题中的场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相遇问题、追赶问题、大小比较等大量问题都可以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将整个数学过程进行分解,方便学生的掌握。
又如方程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思维和想象力的限制,不少学生对方程思想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X”的含义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将“X”这个未知量形象化为“一个已知的元素,只是用X来表示罢了”,给学生灌输“未知即已知”的观点。具体来说,还可以从简单的应用题入手。例如:“甲乙两地距离120千米,一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时间?”题中的未知元素即我们要求的时间,可以设其为X。根据未知即已知的观点,我们此时告诉学生完全可以将X作为一个已知项,和距离、时间等已知项没有任何不同,而我们只需要根据所有的已知条件建立关系式即可。例如:80X=120,120/80=X,120/X=80,等等,所有的这些关系式我们可以完全抛开格式和可行性的限制,只要求学生列出关系式即可。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再加大难度,使条件复杂化,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A、B两辆汽车分别以60千米/小时和7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乙两地出发,问何时两车相遇。”这时关系式变得复杂一些,可以列出60X+70X=120。通过未知即已知的训练,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到方程解题思维的入门,会快速地将未知(即要求解)元素设为未知数进而建立起关系式。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用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推行的角色扮演法,利用儿童表现欲望强烈、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去扮演各种角色,加强自身的展示,以及和教师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自己准备“教案”,上台进行讲解。不要小看这样的方式,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也会觉得十分有趣,从而十分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加强他们自学的能力。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加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错误,从而在后续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以趣味数学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来丰富教学,也可以将“猪八戒买珍珠”等趣味数学故事改编为小游戏让学生参加。这些形式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只要我们能紧紧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涂全波.小学数学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M].数学教学,2005.
篇1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教学艺术,改变教的方式,首先,必须在“活”字上做文章。一是贴近生活,寓各种数学知识于生活中,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二是教学事例鲜活,充满童心、童趣,常教常新。三是课堂上彰显生命活力。在教学设计上要有独特之处,切合孩子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效率。四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人常说,方法改变现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五是课后练习体现活学活用的原则。在练习中,注重练习的时效性、层次性。练习时间上,难度上,讲解点拨上讲层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其次,在“乐”字上找方法。要让孩子们乐学、会学、爱学,就要讲究教学艺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掌握快乐学习的法宝――学会听课,认真对待每次作业,消化每天所学知识,合理分配时间,重复记忆对付忘记,理解帮助牢记,联想思维增强记忆,从观察中找到灵感,学会自学,归纳适合自己的方法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愉快的学习心情,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和才能,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快乐高效地学好每个知识点,在心理上感觉学习是快乐的,从而喜爱上课,乐于完成作业。
再次,在“趣”字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简单有趣的教学氛围,课前激趣,课中有趣,课后品趣,融趣味知识、探究方法解决问题于一体,让学生徜徉知识芳草地。
二、挖掘数学的“美”。让学生自由行走在数学欢歌林里
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有用才能激发起学习的欲望,才能产生发现美的动力,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畅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学。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生活中买卖东西,出门旅行,建造房子等都会用到数学,生活处处有数学,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爱上数学。
其次,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通过认角、找角、辨角、折角、做活动角、画角、数角等活动。通过看视频,同学们还发现了自然界中各种鱼类游动时尖嘴速度快,钝嘴速度慢的奥秘,把角的知识活学活用,发挥了学习的正能量。让学生在玩中学,发展了思维,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再次,让学生觉得数学处处有美。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数学规律的寻找,空间图形的运用等,不仅有思维创造之美,还有形式之美,图案之美。例如教学“对称图形”时,用课件充分展示对称图形的美,建筑的美,山河壮丽之美,动植物的形体之美,美术绘画之美。
三、构建数学“谐趣”墙。让学生漫步数学“趣味园”
幽默和魅力向世界展示着数学的力量。教师在课堂上构建“谐趣”墙,把平等、快乐、笑声、自信、思考融入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低谷,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漫步数学“趣味园”。当学生迷茫泄气时,用清新、巧妙、谐趣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当学生讨论问题闹别扭时,穿插些幽默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尴尬。当学生思维涩滞时,借用有趣的故事开启心智。当学生情绪陷入低谷时,利用陈省身、欧几里得、高斯、黎曼等世界级数学大师的成长故事激励学生。
四、践行评价的艺术。让学生带着美去融入
教师的评价能成就学生的人生,也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我们不知道学生的明天会怎样,评价中我们・定要尊重学生。
首先,巧用“赞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评价时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有意夸奖学生,夸大其闪光点,在赞扬中指出需要改正的缺点。
- 上一篇:汉字的故事作文
- 下一篇: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