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故事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1:2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汉字的故事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说的是在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一座城池叫做“汉字王城”。城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王宫,由地位最高的“皇”统治着整个王城。由于“皇”爱民如子,又善于治理国家,所以汉字城民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也不知过了几世几代,汉字王城里的城民们人丁越来越兴旺。但大家仍然过着相敬如宾的快活日子,整天很开心。谁知有一天,全城内外的汉字都传染了一种奇怪的病,使生存在汉字王城里几千年之久的汉字变得奇形怪状了。这些汉字不但外貌个个不同了,而且性格也千奇百怪,有的喜欢微笑,有的喜欢哭泣,有的喜欢打架,有的喜欢劝和。反正每个字都很有个性。
有一次汉字们在草坪上玩耍,大家互相看了又看,都觉得对方很新鲜。“又”好奇地对“叉”说:“你怎么比我多一点呢?”“长”仰起头对“弓”说:“大叔,你什么时候背了一张弓?”“日”心疼地对“曰”说:“儿子,你看生病多么可怕啊,你的身子都缩掉了。”“木”揉了揉昏花的眼睛,对“林”说:“你会变身有什么了不起了啊?”“兵”忧郁地对“乒”和“乓”哥俩说:“要是这场病能快点过去该有多好啊,瞧你俩只剩一条腿了。”一时间,只听草坪上叽叽喳喳,大家议论纷纷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场疾病终于被治好了。汉字们都很高兴,他们又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草坪上来了,大家清点了一下字数。哈!数量不仅没减,反而从两三千增长到了五六千。大家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篇2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虚度时间的人来说,带来的仅仅是空虚和懊悔。的确,这是我从课外读《流浪汉的故事》书中的深受感受。
一个流浪汉一生都在浪费,浪费了自己的学业、家产,也浪费了时间光老人给予的时间。时光老人格外开恩,再一次给了他青春,但他依然虚度着他的青春。最后,他还是一无所获。时光老人临走时的最后一小句话让我感受最深。心潮起伏,他说:“我就算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是啊,只有合理利用时光老人给予的时间,一生没有什么值得懊悔的事,那才是拥有了真正的生命!
看着文中那个后悔过去的流浪汉,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我们敬爱的雷锋叔叔。他一生只有短短的22年,但在这22年之中,他把每天24小时安排得那么紧迫。在值班,出车之余,还不忘发扬他那“钉子精神”,挤出时间看书、学习,他是多么勤奋的人哪,他把时光老人给予的时间利用的那么充分,这难道不是拥有了真正的生命吗?
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又是短暂的。我会用我一生的时间,做有用、做有用的人,我相信,我会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篇3
关键词:汉字;饮食制作;食器名称;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118
一、汉字与中国文化
1.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系。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记载和蕴含着古人的造字方法、造字心理,形象地呈现出汉民族文化心理,昭示着汉民族文化进程的轨迹,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今人可以通过汉字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通过一个个静态的汉字,我们可以步入古人动态的历史文化圈。
2. 汉字与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民者以食为天”,“食色,性也”,“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食”能与“天”相提并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食”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有着充分的储存和体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发现中国饮食制作和食器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
二、从汉字看古代饮食制作
古人造字时多用“火”部首字来表示饮食制作方式。饮食进入文化范畴,要从熟食开始。相传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告别了“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的蛮荒时期,从而真正步入“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的文明时代。可以说,有了火,才有了世界闻名的中国饮食文化。多用“火”作为形旁造字,反映出当时“火”对熟食的重要。古人用火加工制作食物的几种方式,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从表示它们的字的特点大致可以得到反映。
“炙”与“烹”、“炮”一样,这种制作方式亦来源于远古的游牧生活。《礼记・礼运》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菇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从汉字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与这种熟食方式相关的丰富的信息。“炙”在《说文》中的解释为“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炙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传正。小雅楚茨传曰:‘炙,炙肉也。’瓠叶传曰:‘炕火曰炙。’正义云:‘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按炕者俗字,古当作抗。毛曰炮,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又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曰:“炮与炙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段玉裁曰:“炮,裹烧之也。炙,贯之火上也。”可以得知“炙”是将去毛的肉串起来放在火上烤。以上例字可见古人熟食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中国饮食制作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从汉字看古代食器文化
上文我们说到的饮食制作方式大多是食物与火直接接触,而那些不宜于直接拿来在火上烤的食物,如谷物、蔬菜等,要想熟食就要另想办法,于是发明了炊具。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有多余的食物需要贮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理念的改变,古人要改善用手直接抓取食物的进食方式,于是发明了饮食器具。从古汉字上看,古代的食器多用“竹”部、“鬲”部、“瓦”部、“金”部,由此反映出古代的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状况,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先民们的劳动场面,看到他们生活情景。
“镬”甲骨文作“ ”。《说文》释为:“也。”郑玄注曰“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于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也。少牢馈食礼有羊镬,有豕镬。镬所以煮也。从金。声。”,也。,大盆也。《淮南子・说山》:“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汉高诱注曰:“有足曰鼎无足曰镬。”又《师古注》曰“鼎大而无足曰镬,以鬻人也。”由是可见,“镬”是一种用来烹煮肉类食物的无足大盆。
“鬲”:甲骨文作“ ”,金文作“ ”。“鬲”是象形字,由字形来看下部有三足,上为空腹。《说文》释为“鼎属。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尔雅・释器》曰:“鼎款足谓之鬲。”疏曰:“款,阔也。谓鼎足相去疏阔者名鬲。”《汉书・郊祀志》云:“鼎空足曰鬲。”沈括《梦溪笔谈》亦曰:“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由是可知,“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与腹相通,应是为了更大范围的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熟烂。以上是较为典型的表示食器名称的汉字,通过它们,我们可以透视出古代汉民族食器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研究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沃野。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分析表饮食制作和食器的汉字及其形体结构、了解它最初的意义,能帮助我们探究相应的制作方法和食器特点、演变轨迹及古代的风俗特色,引导我们回顾远古时代的文化景观,诱发相关的文化联想,唤起相关的传统意识。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篇4
1.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从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写一句话。在学习了《一只小蜻蜓》-等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
2.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1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
2.2摘录妙词佳句。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词语,增加大家词汇的积累。
2.3组织读书会。组织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常说口里顺,常写口不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词汇,学到了写作方法,如何才能变为自己的能力,写日记是最好的方法。
篇5
一、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从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在学习《一只小蜻蜓》一课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情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学习《猴子捞月亮》一文后,教给学生“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命题方法;学习《雷雨》后,教给学生“文题点明所写景物”的命题方法。同时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得大量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运用所学方法写作。
二、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为学生选好读物
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声波的文章。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
(二)摘录妙词佳句
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出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念自己所摘抄的语句,增加学生的积累。
(三)组织读书会
组织讲故事、朗诵、日记等比赛活动,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会活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写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篇6
从汉字的形体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是通过点、横、撇、捺、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它不像拼音文字能够见形知音或据音写形, 而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忆、理解。再加上它笔画多,结构比较复杂, 而且同一个字往往又有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很多人在书写和阅读时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目前,各行业各部门不能规范用字的现象极为严重。大街店铺的广告随处可见错字别字,还有滥改成语作广告的现象极为普遍,许多出版物,特别是盗版书刊,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严重损定了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化的严正形象。
可见,纠正这些错误势在必行。那么怎样纠正这些现象呢?除号召全社会每一公民都重视规范用字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从课堂上抓起,让学生练好用字的基本功,养成规范用字的良好习惯。这样,当学生走上社会,参加各项工作和社会活动时,就会大大减少和消除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规范用字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两个方面:
第一,规范写字,养之有素。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一定要规范书写汉字,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学生学习知识养成一种好习惯,十之八九是跟着老师学的,正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著名作家魏巍在回忆自己的老师蔡芸芝先生时说:“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慢慢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他后来回忆说,这对我“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我在教学中也深有体会,学生们大都会依葫芦画瓢,老师怎样写,学生也怎么写。正因为如此,我在课堂上板书时,总是认认真真、工工整整、规规矩矩地书写,绝不因时间紧、图省事而随意写简化字和潦草字,更避免写错字别字。久而久之,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养成一种写字规范的好习惯。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加强写字指导,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征,掌握书写规则。我在课堂上经常向学生灌输有关造字方法的知识。例如,象形字:日、月、山、水等;指事字:未、末、本、刃等;会意字:休、会、暮、集等;形声字:和、谐、感、悟等。学生最易把字的偏旁弄错,为此,我常常指导学生进行形似字的训练,诸如“即”与“既”、“度”与“渡”、“临”与“监”、“祭”与“癸”等等,不一而足。学生还易把同音字写错,如“形影不离”学生很容易写成“行影不离”。为了纠正这种现象,我不断进行同音错别字的训练,让学生找出错别字并加以纠正,例如不加思索(假)、再接再励(厉)、一股作气(鼓)、麻木不忍(仁)、粗制烂造(滥)、走头无路(投)、莫明其妙(名)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大大减少了写错别字的现象。
再一方面,对学生作文的书写,严格把关。作文是最能检验学生书写汉字是否规范的途径,也是培养训练学生规范书写的阵地,因此,我十分重视作文的书写。在学生作文时,我不停地巡视,一发现有不规范的书写,就立即指正。在收交作文时,总是一本本过目,绝不漏掉一个不规范的用字。在批改作文时,总是认真批阅,只要发现就用红笔圈点,并写出正确规范的字,作文发下去后,一定让学生进行纠正。如,有的学生把“学”字头写成“尚”字头,把“初”字的“衣”字旁写成“示”字旁,我在评讲作文时,及时作指导,并且要求学生正确掌握。通过把关,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读准字音,准确表达。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但它的意义不仅是靠形体,而且是靠读音表达出来的。不同的字音,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如果读音错了,那么就不能正确表情达意。有一部电视连续剧里的两个演员竟把“刽(gui)子手”说成了“刽(kuai)子手”,让观众不知所云。
要把字音读准说准,也要从课堂抓起。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特别是在范读课文时,总是力求标准,做到字正腔圆、发音准确;同时,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并要求学生反复练读。这样,学生听多了、读多了,发音自然而然就准确了。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篇7
一、阅读教学中借助小故事攻破难点
如执教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对其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的理解上,学生出现了疑惑,此处“断肠”何意?“断肠人”到底何人?我只是笼统地解释为“断肠”比喻极度悲伤,“断肠人”即极度悲伤之人。却不料有学生质疑:“肠断了,主要感觉是痛,为什么不说极度疼痛呢?能不能用断手或断脚来形容极度悲伤呢?”鉴于此,我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东晋桓温,率军入川,经过三峡时,部队中有人捕获一只小猿并带到船上,母猿在岸上一边追着行船一边哀号着,如此追了一百多里。在船离岸较近时,那只母猿趁机跳上了船,但一到船上就死了。士兵剖开母猿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肠子因极度悲伤而断成一寸一寸的了。”故事中的母猿,因小猿被捉悲伤痛苦,哀号致肠断。“断肠”是悲伤所造成的,这就反映了“断肠”和“悲伤”之间的联系,很容易理解。理解了“断肠”一词,就能进一步理解曲中写景的作用和作品的主题。
二、写作教学中借助小故事攻破难点
写作课上,指导学生作文要认真审题,构思要巧妙,但泛泛而谈,学生不易理解,我便讲了古代画家画“深山藏古寺”的故事:从前,有个先生请四位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依次作画。赵画家先来,不假思索在纸上先画了深山,又画了古寺,出题先生说:“这幅画是‘深山和古寺’,不对题。”该钱画家画了,他在纸上画了深山,没画古寺。出题先生说:“这是‘深山无古寺’,也不对题。”孙画家又开始画了,他仿佛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急忙在纸上画了深山,并在深山中画了古寺的一角。出题先生说:“这是‘深山漏古寺’,仍不对题。”最后该李画家画了,他冥思苦想,认真审题,终于作出了一幅符合题意的画:画面上有深山,山脚下有一条蜿蜒的小溪,小溪边有一个挑水的和尚,一条石阶小路由溪边直通向深山之中……审题之准,构思之巧,堪称绝妙。文画同理,作文首先要认真思考,审清题意,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切题。构思上要独特、巧妙,文章才能有新意,有创意。通过古人作画的故事,学生对作文审题、构思的要诀有了较深刻的领悟,反复操练,佳文迭出。再比如,给学生讲“观察”时,我以唐代画家戴嵩画牛的故事,告诉学生,观察必须仔细认真,必须抓住事物特征,尤其要关注细节。在讲作文要“真实”时,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的两种极端表现:要么原原本本实录所见所闻,毫无提炼,概不加工,实则画虎类犬;要么凭空虚构,胡编乱造,实则以假乱真。我便讲了“为国王画像的故事”: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短面目也丑陋的国王,要画师为其画像。甲画家将其画得英俊潇洒,被其斩首,乙画家原貌画出,也被斩首,只有丙画家为其画像,却得赏赐千金。原来,他根据国王生理特点,进行了艺术加工:画面上国王瘸腿跪着,瞎眼紧闭,另一只眼睁开,双手握箭在林中正瞄准前方一只猎物。这就掩盖了国王的缺点,又显得真实而不露痕迹。学生从中得到了作文启示:材料或细节既要来自生活,体现生活真实,又要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其高于生活。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觉得真实、生动、感人。学生对作文中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个难于理解的问题有了较深刻感悟。
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随时穿插小故事解决难点
故事解难法不但适用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在高效语文课堂中,亦可以随时穿插、灵活运用。比如在利用汉字知识纠正错别字时,我讲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戒赌诗。古时候,有位父亲,得知唯一的儿子染上了赌博,便写了这样一首诗:“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心。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嗜赌成性的儿子看了,百思不解其意,为父便一一点破劝诫:“贝者”为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贝戎”为贼,这赌、贪、贫、贼四个字,便是每个赌徒的必由之路。儿子理解后,幡然醒悟,从此弃赌从良。接着我再强调,“赌、贪、贫、贼”四个字都有一个表意的偏旁“贝”,都与金钱有关,因为古时候曾用贝壳做过货币。所以掌握汉字的意义,一定要注意这个表意的偏旁,这样也可以区别好多形近字。通过此故事,既让学生掌握了汉字的有关知识,又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可谓收“一石二鸟”之功。
篇8
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汉字的音、义、用有机结合起来
儿童三岁时,语言就慢慢丰富起来了,他们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能说出合乎语法的比较复杂的句子,喜欢听故事,跟人交际,模仿大人的话。到七岁入学时,他们听说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是教师指导学生口语表达的黄金时期。然而,由于上思县属讲壮话地区,刚入学时,学生无一人能说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因此,普通话听说能力很差。作为启蒙老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普通话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用普通话讲课,讲故事,加上直观教学:状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有时还加上适当的壮语解释,使学生听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上课的语言也是从壮语加普通话过渡到全部是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无论是说话课、写字课,还是阅读课都让学生有练说普通话的机会,并及时纠正错误。课外,师生的对话,同学间的交往,都鼓励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这样,学生在讲普通话中逐渐地把汉字的音、义和用比较好地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分析字形认识汉字的能力,让字形与字音、义联系起来。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为一体的,通过听说只能明白字的音和义,还需要通过分析字形,把字的音形义融合一体。
汉字有一整套笔画、偏旁部首名称、笔顺规则和构字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传授识字写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技能,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
识字技能的培养方法:第一,构字法分析。教师熟悉六种汉字构字法,小学课文中出现的字大多数是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依据构字法,指导学生识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月亮”的“月”字,原是由新月形状“月”造成的,这就是象形法造字。又如,“采”字,上部是手爪,下部是木,即用手爪去摘树上的东西,这叫会意法。形声字如“轮”,左边为形旁,右边为字音(声旁),让学生跟同声异旁字比较学习。“轮”是车子上的轮子,“抡”是挥手之意。第二,偏旁部首归类。同一偏旁的字大都表示同类,如“海、江、河、潮、浪”等都与水有关,“树、林、枝、枯”等都与木有关。第三,用组词法识字。这便于区别形近字、同声字。如:元―元旦,园―公园,圆―圆圈,员―人员;斤―公斤,斥―排斥。经几种识字法指导,学生能根据实际,自学汉字,识字技能逐渐形成。
写字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写字要工整美观、准确,有一定的速度。第一步,重点培养正确的握笔方法、写字姿势,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名称。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及名称,学会字的笔顺规则。第二步,学了间架结构,着重培养学生写字匀称。第三步,学习偏旁部首。如此既教了学生写字的有关基本知识和练习方法,又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容易掌握。在学生掌握了练字基本功后,训练就要保证质量和速度。如抄写,从看一笔写一画,看一字写一字,到看一词写一词,看一句写一句,不仅写写字教材中的字词,还写阅读教材的词句,同时在班内进行写“快、好”字的比赛,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学生的写字技能逐渐形成。
三、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识字,使识字技能转变为技巧
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都是注音课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字上,不知读音才看注音,通过字音字形联系上下文,了解字义词义句意。如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学生根据分词法知道:“菜子”是一个词,但有的学生不明白意思。我教学生把与“菜子”有关的句子找来分析:第一,“小白兔不要白菜,说:‘您送我一些菜子吧’”里的“菜子”就是一种东西。第二,“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送了,种上菜子”这里的“菜子”就是蔬菜的种子。第三,“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说明“菜子”是一种种后可以长大的东西。第四,“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抓虫。白菜很快长大了”这里的“菜子”就是指经过“浇水、施肥、拔草、抓虫”等运作后长成“白菜”的东西。然后就让学生综合概括出:“菜子”是一种用来种的种子,种后经过浇水、施肥、拔草和抓虫等劳作后,能逐渐长大。
小学生由于理解水平有限,识字技能还不很高,一时还不能理解或充分理解字的音形义,初遇字词时,总是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记下来,然后在以后的阅读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再逐步加深字词的理解,转化为意义识记。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查字典识字法,鼓励学生多读给汉字注音的报刊,通过大量课内外阅读,汉字在脑中重复出现,印象逐渐深刻,达到识字目的。
四、写作实践,使汉字的音、形、义、用融为一体。
篇9
一、小学语文多媒体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处于识字阶段的小学生都是在认知的懵懂时期,对于知识学习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有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孩子的需求。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改善课堂上乏味无聊的氛围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汉字是固定的笔画和发音,但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变得活灵活现,这是一个化静为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难变易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讲不用再拘泥于教案的教学模式,可以自由发挥专长,在繁重的工作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讲,晦涩的生字变得有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力,激发了学生的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创新型的识字教学
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课堂上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所以小学老师识字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正好能够起到这一作用。
1.多媒体音乐教学法
处于识字学习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小学老师只是简单的把生字罗列在黑板上,刻板的想通过反复朗读来强化记忆,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即便课堂上记住了也是暂时性记忆,很可能过几天就会出现遗忘现象。音乐教学法可以根据汉字特征采用儿童音乐的旋律将汉字改编成儿歌,再加上多媒体上图片和动画的搭配,两者互相搭配,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加深识字学习的印象。
2.多媒体动画游戏教学法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对游戏上的人物名字以及游戏装备名称张口就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兴趣充当了教师的角色。例如设置闯关游戏,认识五个汉字可以闯一关,闯关过后屏幕上会为闯关成功者播放烟花爆竹绽放的动态图片作为奖励,这样的闯关奖励,会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斗志,让孩子自主学习。
3.多媒体故事教学法
中国的文字有很多笔画相似之处,比如“水”和“冰”、“王”和“主”,这都是学生识字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根据容易混淆的汉字特点编排小故事。例如:“王”和“主”,可以选用喜洋洋和美羊羊为主人公编排小故事:喜洋洋喜欢自由自在,是自己内心世界里面的王者,但是它为了保护柔弱的美羊羊,必须要努力一点、坚强一点、由自己世界的王变成草原的小主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像小朋友征集这样的趣味小故事,将以前学习的汉字进行故事编排,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以后高年级作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谜语识字法
小学生因为处于懵懂时期,好奇心比较强。谜语学习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利用已经学习过的汉字的基础上,根据字形结构简单的制作谜面,例如“碧”可以简单的制作谜面为“王”“白”二人“石”上坐.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以前学习知识的复习巩固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新学习的汉字,可谓一举两得、双管齐下。
篇10
一、“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呢?其中心含义落在“体验”两个字上面。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对事物认知的特点,通过展现事实或者重复情景等方式让教学内容还原的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将情感体验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感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热爱生活。
2.“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实践性强”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征。学生的学习不能以单一的“听课”作为学习主要途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体会语文带来的乐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能在学习时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融,甚至对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在作品中感受欢乐和憎恶交杂的感情,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效果。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种伴随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这个主体发出的,并不是强加于学生的。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同样的环境,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和情感,再加上作者的身份和生活背景与我们不同,学生容易产生独特的情感。这种过程和体验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自然的美和心灵的舒展,让其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人格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塑造。
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1.写字体验教学策略
(1)让兴趣带动体验美的感受。汉字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在其表现方式上具有传递美和演绎美的功能。让学生对写汉字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发现和理解汉字中的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做示范演示、制作模型、讲故事、出版报、参观石刻文字等形式来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体验。
(2)将抽象美转化为具体美。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理特征,其思维能力较差,但是想象力极其丰富。可以将汉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学。
(3)将临摹与练习相结合。自己创造出来的美更容易让学生陶醉。在不断临摹一些书法家作品的同时,感受汉字字形的美,再将这种体验加到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去,不仅能掌握汉字的写字技巧,还能更好地体验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
2.阅读体验教学策略
(1)注重情景体验。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加入相关的动态知识,也可以组织演讲,通过将课本故事编成剧本等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
(2)引导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的知识或者学习的经验,通过感悟课文的主旨,将原本抽象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来,积累学生的表象。
(3)移情体验。就是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问题,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情感。虽然有一些体验不能真正通过实践来完成,但可以联想与之类似的经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4)互换角色。小学生的表演欲和表现欲都很强,且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针对这点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体会和理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3.写作体验教学策略
(1)在家中体验感情的真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的温馨中体会细微的亲情,之后根据体会再进行写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让作文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