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4-07 20:4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钱学森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钱学森读后感

篇1

祖国,我爱党,我爱我家,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再见了小《钱学森》观后感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钱学森》观后感面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光辉的旗帜》读后感,让我感动

篇2

【关键词】小学高段;课外阅读;有效引领

关于小学高段语文课外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如何有效引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展现了、郝副营长、张思德、等先辈的光辉形象,主题是: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本组课文形成性教学评估测试题“习作表达”的题目是《他(她),值得我尊敬》,要求结合具体事例来写一写。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全班40个同学中有17个仍选或的事例作文,占总人数的42.5%,其余同学写到了鲁迅、、钱学森等人物,或者是身边的人物。

这个情况引起了我的重视,这里是有写作水平的问题,但问题的症结不仅仅在此。我仔细分析之后认为,这与缺乏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有很大关系。因为学生对于革命小说比较生疏,虽说本组课文“课外书屋”推荐了《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小兵张噶》等文学作品,但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家长也不是非常重视。因此,学生写作时找不到要用的素材,不可避免地出现上面这种现象。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课外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有力支撑,历来受到我们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老师、家长在潜意识中有意无意地冷落课外阅读,学生死啃课内教材,功利心理明显,令课外阅读成为其附庸,没有形成阅读的良好氛围;②就算开展了课外阅读,也是看天吃饭、广种薄收,对学生阅读的范围、程度、喜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把握他们的阅读心理;③在阅读引领方面,缺少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与计划,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随意性,无法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外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孔企平在《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指出:“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讲究有效性,因为只有教学有效,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更大效果。那么,在组织课外阅读时,同样应该讲究有效性策略。如果课外阅读是完全放任自流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因此,我在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时,觉得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营造阅读氛围

要明确阅读目的。我们的语文学习不是为了现在的分数,不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写读书摘记或读后感。要求学生每天要花半小时看看书,记记摘记或写写读后感。目的是慢慢培养学生每天看书的好习惯;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部分图书,和同学自购图书互相交流相结合,并有图书管理员专门负责;设立“故事课”。每周一节的故事课,给学生讲他们喜欢听的小说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介绍古代文学家和近代作家曾在小时候博览群书的事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白阅读是使人终生受益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在家里如何开展课外阅读的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读书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逛逛书店,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在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以上手段有效营造阅读的氛围。

2 有效选择阅读内容。

读书如果漫无目的,没有计划性,可能涉猎较广,却难以深入。因此,我们应有效选择阅读内容。首先,应从落实课程目标着手。“人教版”几乎每组课文都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目,所以,我们立足课内,做好课外阅读内容的有效选择。这样,既开拓了阅读视野,又加深了对每组课文主题的理解;第二,应考虑学情有效选择阅读内容。对于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应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兴趣的课外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杨红樱系列、郑渊洁系列和国内外一些历险故事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帮助他们选择有助于塑造人格的高品味的书。这样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才会使我们的课外阅读更有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分辨书的价值,要懂得知识为我所用。只有对我有用的书,我们才会去选择,这样我们才会成为知识的主人。当然,在强调层次的同时,应注意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意识的调节与交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具有互补性,更好地拓展阅读面。

3 有效指导阅读方法

真正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能保证阅读的效果,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就越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3.1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因此,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这样,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3.2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分层次地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队课、故事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展示精彩的知识信息,使课外阅读延伸到作文日常教学,以实现课外阅读的最大作用。

3.3关注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有效指导阅读方法。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关注他们阅读心理,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如对部分优秀同学,推荐散文化、哲理性的读物,对一些阅读能力一般的男生,推荐较轻松的充满童趣的系列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4 有效评估阅读成果

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否则,会使我们的阅读流于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评估:

篇3

【关键词】中专图书馆读者工作

一、图书馆馆藏透明空间的意义

1.文献的藏用观

现代图书馆是具有开放意识的多元性的图书馆,都要把藏书和读者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把“用”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始终。因此要处理好“藏”与“用”的矛盾。以“藏以致用,以用促藏”的原则将“藏”与“用”辩证地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避免中专图书馆办成小而全的综合性图书馆。

2.文献的价值实现观

藏书的发展不应单纯表现为数量的增加膨胀,更重要的是要追求藏书的内在质量和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从一个图书馆的效用原则来说,并不以藏量而是以流量多寡为其具体量化的价值尺度的,即以最少的经费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V=F/C,其中,F表示文献的流量,V表示图书馆的价值实现,C表示购置文献所需的费用。如果C的数值不变,则流量越大,价值实现就越高,两者成正比关系。可见,图书馆的流通率就是量化图书馆的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如何拓展图书馆透明空间的设想

1.展示馆藏

为了拓展图书馆的透明空间,最为实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读者直接接触藏书,即展示馆藏。但如何科学地展示馆藏,这就需要对藏书进行合理的布局。从理论上讲,它必须:(1)要为每一本书确定一个最佳位置,让它的存放地点靠近最需要它的读者;(2)要能增强藏书在馆内的动态功能,使经常性的调拨近便、迅速,劳动强度不大;(3)要能充分利用书库的容积。对于小型的图书馆来说,一般是水平布局,其中三线制布局,是一种突破传统布局而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布局方法。它的依据就是利用率。方法是将利用率最高的藏书集中在一起,组成一线书库,一般是开架借阅;将利用率较高的藏书组成二线书库,一般是半开架形式;将利用率不高的藏书组成三线书库,采用闭架形式。尽管这样,这三线的布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经常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不断地进行调整。

2.揭示馆藏

为了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图书馆,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必须做大量的揭示内部馆藏的工作。其中搞好图书馆读者目录是最有用的途径之一。目录要根据读者检索习惯和要求、馆藏文献的特征和目录编制方法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读者是目录的使用者,文献是著录对象,而读者检索的主观意念与文献特征的客观实际,必须通过目录的编制方法及其系统形式才能联系起来。虽然目录是揭示馆藏的最有用的工具,但它还不是唯一的有效的手段,因为它常常不为读者所理解,读者所需要的只是简便的查找工具,通过一种完善的目录反而将拉大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用户教育

用户教育即读者利用图书馆能力的教育。那么,如何开展中专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呢?首先在用户教育过程中要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图书馆员、教师、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

上图表明图书馆用户教育是三者相互传授和反馈的过程,不仅仅是图书馆员个人的事情。而图书馆员和学生之间的传授和反馈应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教育,全面提高中专生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提高独立获取文献信息能力。可采用选修课、必修课等形式开展此项教育;再次通过现场辅导或专题讲座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本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布局以及各种目录编排的特点,使学生可有的放矢地通过各种检索点获取所需文献。

4.情报服务

这是体现图书馆工作学术性特点的重要方面。由于读者需求的日益复杂多样化,迫使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过去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仅仅表现为开展参考工作,为读者解答咨询问题,而今已发展到情报服务。这是中专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情报是高于图书、资料的一种知识信息,正如钱学森同志所说:情报是激活的知识。它的服务领域比图书资料更加宽广,内容更加深化,形式更加多样。如对原始文献处理而成的目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都可以看作情报。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中,仅有图书馆目录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研究的需要。虽然目录对于获得某一课题的基础性图书资料是用的,但是在获取关于新近研究工作的情报方面,则用处较小。中专图书馆可以在情报提供方面做一些情报报道服务工作,因为从期刊中的文献到成书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及时了解某学科的水平动态,一般可采用两种服务方式:(1)定向服务即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主动进行定期情报的编辑工作。如编辑出版文摘、索引、快报、译丛等;(2)定期服务即按照用户指定的专题所进行的各种报道服务工作。

5.宣传介绍

同情报服务相比,它是一种低水平的服务方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沟通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广泛宣传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平面的角度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具体的方法一般可采用(1)设立读者咨询信箱。使读者与馆员之间得到沟通,取得双向互动,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2)利用校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为读者答疑;(3)主动编排新书目录,按分类或主题的方法排出新书目录通报,让读者能及时利用最新图书;(4)书库管理员根据读者借阅情况分析把一些优秀的图书介绍推荐给读者;(5)根据政治形式教育的需要,如国庆节、香港和日、伟人、名人的诞辰和逝世日等,组织一些专题性内容的图书进行图书展览,以配合学校教育;(6)组织学生进行书刊评价,以读后感的形式进行互探互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6.馆际互借

图书馆之间的藏书馆际协作,指的是若干个图书馆之间,以互通有无,互利互惠为前提,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实行分工协作,有目的地各自承担某一方面的藏书补充任务,并为各自的读者,提高协调体系内的全部藏书,以充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中专图书馆虽然条件尚不成熟,但从它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专业藏书体系来看,也有可试之处。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各级学会牵头,搞一些地区性的或系统性的协调工作,既可互通有无,又可节省不必要的图书经费,避免中专图书馆向小而全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实现馆际互借,那图书馆的馆际空间的拓展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张钦恩.动态观念、动态原理、动态管理与现代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学通讯,1989,(4).

[2]沈家模.科技情报工作讲座.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

[3]胡为萍.试论文献情报工作与高校创新教育.现代情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