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1 18:1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机械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 T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14-1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了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因为如此,在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应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机械设计课程来说,其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提升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就对新时期下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中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是学习其他机械专业课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是引导学生向专业课程发展的重要过渡课程,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等能力。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机械设计的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并不完善,并没有形成十分成熟的教学体系,使得在对课程安排及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多的问题,有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得到非常有效的提升。因此,对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基于我国高职教育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考虑到我国高职教育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一)加强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教育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通过有效的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来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效了解工程实验的基本原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不同的机械量的不同测量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操作方法,也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不同的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开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建立一种以分析为手段,以综合设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并能够熟练掌握。从另一方面来讲,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非常多,且十分枯燥,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而通过启发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才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中,仅仅用苍白的语言表达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是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的。在现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机械设计CAI软件在计算机和多媒体上展现课本中一些较为繁杂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计算机模拟机构运动的整个过程,将静转化为动,由复杂转化为简单,由平面转化为立体,由单调转化为多彩的画面,由原来的死板单一的讲解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三维动画演示,这些教学内容表达形式的转变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潜在的学习兴趣,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机械设计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繁琐。如果学生用大脑来运行这些计算,在特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效率低,然而,计算机的专用教学软件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结合课本知识,自主建模,理论用于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改变,而应该是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与时俱进,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发展性,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去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效,让机械类专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自己接下来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张福润.面向二十一世纪改革机械工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刘志勇,刘孝民.重能力,求创新,推进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改革[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 实验课程 技能大赛

目前,职业院校已经普遍实施了一体化教学,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机械理论知识,还要进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教授的方式,并没有实施一体化教学。另一方面,在各个高校中,虽然大多数高校也已经独立设置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但还仅仅局限于形式,实验课程的内容往往未能自成体系,零散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安排也仍依附于理论教学进程。

实践表明,若只是照本宣科,又或是进行一些独立的、没有联系的实训实验,是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的,而且更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迫切需要科学地、系统地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实训实验设备相结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内容结构模块,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技能大赛打好基础。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

教学归根结底为了就业服务,所以要学以致用。职业院校的学生是要到机械生产的一线岗位上工作的,因此,安排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尽量贴近实际的生产,但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不能揠苗助长。实验课程的目标也要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配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充分接触一些机械零件和设备,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直观体验。把教材中理论的内容在生产实际对应起来,然后配合后续的实践课程,将知识系统化、能力实践化,让学生做好参加技能大赛的准备,提早认知机械设备。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

在各大高校,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一般是独立设课,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理论教学缺乏协调。职业院校现在普遍采用“双师型”教学,完全可以在理论课程的同时进行实验教学,上课的地点也可以安排在一体化教室,安排在技能大赛的相关设备旁边上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更快上手,事半功倍。

三、准确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要体现实验教学具体目标。教学内容应该以《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为基础,针对教学重点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以机械设计为主线,遵循技能大赛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开展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培养,内容体系做适当拓展,即将课程的相关实验内容与技能大赛的项目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实验内容体系设计打破了原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内容体系,内涵得到强化提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以致用的要求。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所以实验教学要编写合适的实验报告,编写需要和教学目标同步,要与实验活动紧密相关,将一个实验的目的、内容、过程方法等都体现在实验报告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保持学习探索的兴趣,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并及时记录实验过程。

四、严谨实施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对实验项目非常熟悉。类似减速器的拆装实验,教师自己应该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拆装,并在演示过程中边做边讲解,结合现有设备还可以进行场景录像。实验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一人一个零件进行观察和体会,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有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进行记录。在不同的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新性。先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把不同的方案拿出来讨论和比较,教师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可行性结论,并让学生实施。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从基础课程开始,技能大赛选手选拔也应该从基础课程起步。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学好这门课程还应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一呜.关于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0(33).

[3]梁丰,朱林剑,陈庆红等.在机械基础实验中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2).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Q016.5+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显现出其命脉作用。建筑是决定经济水平的参照,所以建设高水平工程成为了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建筑工程机械又是建设的臂膀,所以,严格的管理施工机械,才可以为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提供保障。

1 施工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不仅是基础施工阶段还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对施工的机械设备都有着不同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环境恶劣,设备复杂多样,机械设备操作技术要求高,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的调配工程的机械设备,对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要详细掌握,随时对设备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 当前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利益部分,而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这对于建筑施工的分布广、设备、人员调配频繁的施工现场来说,机械设备的安全问题成了最大的隐患。施工企业为了节约开支,精简了部分管理人员,把机械设备归纳为现场的一部分,觉得和管理部门没太大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极大漏洞,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安全,做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健全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职能。

2.2 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施工机械的数量种类都要根据施工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先进多样的机械设备配置,对施工方法和工艺的多样性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虽然设备配置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程质量和进度,但是施工企业也不能只盲目的追求量数量而忽视其对自己企业的适应度。要切合企业实际,根据正式的需求进行购置,才能全方位的发挥机械的高效功能,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购置成本。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真实的了解自己的公司现状,对设备配置要有长远规划,才能有效避免造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发生。

2.3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一个企业要保证科学合理的运作,就要重视制度的约束作用。完善的管理,科学的考核,就能极大地调动职工、机械设备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大锅饭”意识。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也消除了很多管理上的死角,使机械管理不再仅仅是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的管理。

3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首先就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市场需求的发展演变带动企业的管理机制的改进,才是一个市场化的良性循环。合理的管理机制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能真正完全调动全员积极性,群策群力,认真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就是完善的奖罚兑现机制。经济利益与施工管理有效结合。而且为了更大限度的扩大有利面的影响,要遵循奖大于罚的原则。

3.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3.2 制定严格的管理方案,并下发到所有操作人员手里,详细了解施工中的各种相关细则。

3.3 严格控制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的使用情况,实行严要求,高标准,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3.4 坚持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查制度。机械设备部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质量检查,每次检查结果通报,并与奖惩挂钩。

3.5 奖罚分明,对在关键岗位和关键工种上的机械工作人员,实行奖金上的倾斜政策。

3.6 实行机械设备管理例会。在工程施工的工地,按时招开机械设备管理的例会,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机械设备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运行问题和进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设备管理例会使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具体使用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及落实,使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及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4 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施工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所以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就更加严格,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稳定的运行情况是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机械设备现场,需要有专职检修保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以避免因小故障累积成大事故,导致整个工程停工。所以对于机械设备的检测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特别是设备的操作人员,更要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以免故障变大,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对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感觉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部分设备的维护状况还很不尽如人意,如完成施工任务的设备没有清洗,严重的会造成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部分陈旧的设备维护起来很困难;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缺乏,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5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其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强化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为安全生产服务的基础。班组在“三级”安全教育中,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但设备的完好与否,是同等重要的。我们要杜绝“三违”现象,同样要强调施工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本质安全,同时直接危及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试想,若一台残缺不齐的设备,操控困难、运行不稳,或是安全装置失灵,甚至缺失,其将要产生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强化安全教育、全员参与,使“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为,在学习教育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参与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施工设备,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技术水平、必须与其相匹配,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设备的正常功能,反而容易造成设备非正常损坏,影响设备的本质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建立和落实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进行技术培训,制定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保证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

结语

设备安全管理,不仅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而且也是设备管理的业务范围,两者是交叉相融的。设备的管理不能不讲安全,安全管理必讲设备的安全。所以,提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无小事、安全从我做起”的全员安全意识,是促进设备安全管理迈向新高度的推动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袁鲁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9):134.

[2]施宝印.论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9(3):45.

[3]段红升.工程机械安全管理之我见[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1(4):57.

篇4

Abstract:The synergy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FTA, Guangxi should focus on the "entry point, operation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 and so on.

关键词:基础设施 协同性 切入点 运行模式 机制

Key words:infrastructure synergy entry point operation mode mechanism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10LX692;项目名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狭义的基础设施仅指交通、通讯、水利、供电、供水、供气设施等。广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利、供电、供水、供气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则将其归纳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使广西成了中国面向东盟发展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广西这种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赋予广西服务于中国-东盟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使命,从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规模便具有了国际意义。鉴于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要想很好地履行“桥头堡”的职责、出色完成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伟大使命,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从协同性角度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好几个比较关键的工作:

一、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切入点

前面提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应该从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来建设,在如此广泛的领域,要想把各基础设施建设得水平相当、相互配套、互成体系,实属难事。因此,非常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实际上也是全部建设工程的核心,其他各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以达到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中,交通是最为核心的领域,因为交通基础设施所及之处以及其发达程度,决定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对能源、水利、信息等需求也相应而生。因此,应该选择交通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切入点,以它为突破口,逐步使后三者与之协同建设与发展。为做到这种协同,首先要求广西的铁路、公路、机场、航空、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做到协同发展,这样才能为能源、水利、信息的配套跟进与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课题将另启文章加以论述,此处不予重复。

二、选择恰当的运行模式

这里所说的运行模式(Operate model),是指与地区的技术现状、市场环境及政府的政策法规直接相关的投资行为方式。

在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运行模式时,要综合考虑到资金需求、资金保障体系、投资回报、政府财政能力、管理特点等各种情况。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维护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财政能力是有限的,更何况各种基础设施同时建设、立体施工、协同发展,需要的资金将是巨大的,政府要在短期内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困难可想而知。

因此,本文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选择“政府+企业”的运行模式比较可行,即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具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得比较多的BOT投融资方式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典型的BOT定义是: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该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以此收回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以象征性价格移交政府部门。

国际上著名的BOT项目有英吉利海峡隧道、马来西亚高速公路、香港东区海底隧道、菲律宾的电厂项目等等,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也有许多建设项目是采用BOT方式进行。

如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以BOT方式这样的运行模式进行,就可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支持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影响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作用机理及其运行方式。

实践中,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保证社会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所牵涉到的因素很多,关系复杂,要想使各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为此,应该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

(一)确保政府角色合理定位并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从理论上说,政府职能包括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其中:规划是指政府要承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中长期计划的任务,通过中长期计划,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引导是指政府要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各种经济信息等,引导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要求。协调是指政府要及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关系,比如总供求关系、产业间关系、部门间关系、企业间关系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解决它们之间的各种矛盾。监督是指政府要随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偏差,并且通过监督过程,反馈国民经济运行的信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服务是指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管理的优势,收集和提供全面的经济信息,提供相关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不越位、不越权,积极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以BOT项目为例,政府在BOT项目中担当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政府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主要有:

1.政府是BOT项目的发起人。BOT方式主要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港口、码头、水厂、电厂、通讯、燃气管道、燃油管道等等,虽说建设经营这样的项目也是一个投资方向,但是,私人投资者一般不会主动去投资这样的领域,而且一般投资者也无力投资这样的领域,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项目建设的投资额大、回报期长、风险大、不易管理等等。在私人投资者不会主动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情况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发起者往往是政府。

2.政府是BOT项目的招标者和项目特许权的授予者。首先由政府组织和引导投标、评标等工作,然后由政府与中标者签订BOT项目特许权协议。

3.政府是BOT项目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政府必须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行监管,包括建设者是否按协议规定的要求和规格来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的价格出售BOT项目的产品、是否按期向政府移交项目以及移交时项目剩余资产的价值是否符合协议规定的要求等等。

4.政府是BOT项目的协调者。政府负责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等),协调各种关系,平衡供求。

5.政府是BOT项目的服务者。政府要在BOT项目的审批和担保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在BOT项目中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政策制定、调整及利用的机制、制度措施等,确定好政策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庞大,涉及的部门、单位很多,要协调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比如,成立类似于“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在其领导下,再成立各职能部门,建立起一整套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措施,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监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制定、调整与执行、项目评估与申报、立项与引资、建设与运营、纠纷与处理等等事宜。

(三)建立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对象的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对不正确、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纠正,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工程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包括组织结构、业务关联性、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内部机制等四个方面[2]。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的工作通过专家实地调查、打分及评价即可完成。

1.组织结构。该指标主要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单位、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程度及政策的一致性,其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及正常运行。

2.业务关联性。该指标主要考查业务往来较频繁的单位和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程度,因为这些部门之间的工作在整个工程中处于重要位置,其关系协调与否,对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至关重要,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业务衔接跟不上或者出错,就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正常进行。

3.管理者的素质。该指标主要考查管理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由于各单位和部门的目标不尽相同,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要想灵活运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等非常重要,管理者对事物是否有良好的观察力和预见性,被管理者是否认同和服从其管理,满意度如何等等,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4.企业内部机制。该指标主要考查各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灵活高效。主要指标包括单位内部是否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体现企业价值观取向的奖惩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CBE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11-02

国家教委主持并启动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工程”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适应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来制订教学计划;借助多种媒介资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具体且可运作。可见,CBE教学模式更强调“以人为本,学以致用”,注重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过去单一的“学科建设”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专业课程包括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和授课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成为工科院校学生唯一一次接受较全面的工程培训的课程。传统的机械工程材料、金工实习和金属工艺学构成的系列课程,内容陈旧,体系落后,已难适应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建立新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体系,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借鉴CBE教学理论,指导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大纲的编写、学习资料的准备、考核方式及最终培养目标的确立等,将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系统工程,是个大课题。可采用CBE教学模式的基本组成要素将其分为若干个子课题,分别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一 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新型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教育模式以及培养目标应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结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整个教学体系的确定,应在充分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及相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品质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不能搞“花拳绣腿”,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1.了解和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是高等工程教育过程中工科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目前的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上大同小异,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因此有必要了解和研究不同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机械制造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及其要求,更有目的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培训方案,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优化课程教学目标,增强工程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及章节目标,以课程总目标为主干,在充分把握各知识点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勾画出主干知识结构,将培养工程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的建设应体现出整体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重点在于应用性和先进性。

整体性是指切削原理与刀具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应与生产实习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应具有较明确的应用背景,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应用性体现在基本操作与基础理论的结合,现场教学、技能训练与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的结合,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讲授的结合;先进性则体现在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能够体现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发展方向。对技术上成熟、发展前景看好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先进性在教学和实习操作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 确定DACUM(Develop A Curricula UM)图表,理顺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

DACUM图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技能的方法。在对社会及相关专业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学生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确定出任务分析表,明确课程覆盖的范围,明确课程中实验和实习环节的作用和目标。每一项任务清晰明确,并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掌握某种技能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如数控加工技术部分,包括数控加工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的编程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等内容,其中数控机床的编程涉及计算机绘图、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和CAM等技能;数控加工原理又包括光电转换和电子电路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应具体地反映在各课程的设置中,建立明确的明细图。这样学生每做一步或每经过一个环节都知道完成这一步骤学习可以学到什么知识,经过这一环节的训练自己最终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对这些知识和内容如有兴趣进一步学习时,知道在哪可以找到这些内容。

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回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式的“灌输”转变为以教师辅导为主的启发式教育,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提高技能培训的目的。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再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的测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每一教学环节中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再把各环节的测评汇总到课程的总成绩中,使每个学生都取得一个合理的成绩。

三 开发学习包,培养目标具体化

学习包的开发是将DACUM能力图表中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具体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习包的开发必须处理好学生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的相关性。学习包的开发包括四个阶段:

1.工作程序分析

工作程序分析是指某种职业各种工作活动的顺序分析。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工作环境,从事某种工程活动的工作序列。经过分析后,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排序和学习环境开发的依据。学习包的建立要充分体现工程应用背景,符合实际需要。

2.技能组合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各种技能之间的关联性,即学生掌握了某种技能对学习其他技能的帮。充分体现出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使学生掌握的某种技能可能成为其进一步学习的一种工具。

3.制定学习进度

结合教学大纲,合理地安排各知识点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和协调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时间,确保学习任务按计划完成。

4.建立学习包

其内容包括教师讲义、教材、习题课、实验指导书、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软件等,因此学习包不仅包含学习内容,而且还包括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包主要面向学生,应便于自学,学生可根据需要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完全体现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的开放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内容的实施和管理

教学内容的实施可采用模块化多层次的管理模式。根据所确定的培养目标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如经过调研后确定了三个培养方向,则可建立相应的模块,每个模块可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如下图所示,子模块还可向下再继续分解。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协调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并可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培养方向提取相应的模块,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减相应模块。对于工程技术培训中心和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则可利用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思想指导建设,以减少建设的盲目性。

五 结束语

借鉴CBE教学模式指导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系列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有利于理顺思路,使整个教学体系成为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一个有机体。对于这些系列课题,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优化,以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薛尚红、曹香芬.对CBE教育体系的理解[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2]马建国.借鉴CBE教学模式改革《金工》课程教学[J].金工研究,2001(2)

[3]陈传伟.CBE/DACUM模式的教育学特点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5)

篇6

【关键词】 硬化剂;奥曲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7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肝硬化恶化并发症, 大部分患者病情严重, 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大出血, 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死亡[1]。当前临床采用药物及内镜治疗控制出血, 从而缓解患者病情, 本院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取得理想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均通过内镜与CT检查明确诊断, 排除有手术禁忌证、药物应用禁忌的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年龄35~71岁, 平均年龄(49.5±8.3)岁;观察组男26例, 女17例, 年龄34~72岁, 平均年龄(49.2±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对低血容量加以纠正, 维持酸碱、水盐平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硬化剂治疗, 所用药物为聚桂醇注射液, 对于同一出血位置注射10~15 ml药物, 5 d后再次以同样剂量注射, 之后每周注射1次, 直到静脉曲张彻底消失。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 mg静脉滴注, 25 μg/h, 患者病情稳定后行硬化剂治疗, 治疗第2天将给药剂量减少50%, 第3天停用奥曲肽。

1. 3 观察指标 随访20 d,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针眼出血及死亡情况, 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针眼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再出血、针眼出血及死亡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1例,

心悸1例, 腹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恶心7例, 头痛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 且肝硬化发生率持续居高不下, 在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下造成静脉血液无法回流至心脏, 由此其在静脉血管中长时间积聚, 造成并无伸缩功能的静脉发生扩张, 从而造成静脉曲张[2]。作为静脉系统中的血液来源, 食管静脉、脐静脉及痔静脉等部位的血管扩张就会造成相应的静脉曲张, 通常情况下任何部位的静脉血液流通不畅都会造成相应的食管静脉曲张, 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前基本无任何先兆症状, 血液呈喷射状, 部分急性出血患者会突然休克[3-5]。从以上分析来看, 选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极为重要, 当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药物止血、内镜止血以及急诊手术止血等[6]。但是由于肝硬化患者通常情况下耐受力及抵抗力较低, 因此临床常用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

硬化剂注射治疗是传统治疗该疾病方法, 能够迅速有效的控制患者急性出血, 但是在该种操作性治疗过程中, 会产生相应的针眼出血及视野不清现象[7]。奥曲肽能够选择性的进行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 其具有组织血管扩张、减少静脉血流量的功效, 止血效果明显, 是临床抑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关研究表明其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使用的安全性较高, 止血效果好且不良反应较少[8-1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为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 同时也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同时, 由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无症状及出血量大的特点, 很容易造成患者由于失血过多而休克, 其再出血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因此对该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极为关键[13]。临床常用硬化剂注射进行止血, 其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且止血效果好的优点, 但是由于受到静脉积血的影响, 其注射点容易出血, 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14]。而奥曲肽的作用同生长抑素相似, 能够有效抑制胆囊素-胰酶泌素分泌, 从而减少胰腺分泌, 起到保护胰腺实质细胞膜的作用, 且其能够有效的减少静脉出血量,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5, 16]。

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1.3±1.5)h, 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6.2±3.7)h;观察组患者再出血1例, 针眼出血3例, 死亡0例, 均少于φ兆榛颊叩7、15、4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安全有效,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乔.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药物疗效及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医学大学学报, 2009, 44(1):110-111.

[2] 叶应春.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外医疗, 2011, 30(18):10-11.

[3] 陈万宁, 林丽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四川医学, 2010, 31(8):1100-1101.

[4] 王新仁, 谭细生.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2(6):42.

[5] 章正林, 黄伶仙. 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0(6):35-37.

[6] 马慧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综合治疗体会.中国中西医集合急救杂志, 2012, 19(3):186-187.

[7] 张光远.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 黑龙江医学, 2011, 35(11):828-829.

[8] 覃树芬. 奥曲肽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5(42):276-277.

[9] 尚现伟.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探讨. 医药前沿, 2013(1):208-209.

[10] 陈瑞红, 李远发, 亚涛. 重复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Meta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 15(3):250-253.

[11] 胡维杰, 杨建, 汪晓骏.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药物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40例. 东南国防医药, 2009, 11(2):109-111.

[12] 吴菁菁.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临床研究, 2016, 24(9):76-77.

[13] 陈玉英. 持续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0):1199-1200.

[14] 何晓玲. 单用奥曲肽与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对比.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3):171-172.

[15] 高永良, 夏季强. 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7):70-71.

篇7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学时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随着近代机械工程学科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摩擦、及机械传动等分支学科迅速发展,深化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基本分析方法、选择常见机构类型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常用零部件的能力。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分析一般机械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具有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领域的机械设计人才,因而不同专业的设置应运而生[1]。

近年来,西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开设了机电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生物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其他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到工作岗位后,都会经常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和专用机械,应该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因此,“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机械类及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改和探索,特别是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做了改革。在适应不同专业设置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做了相应修改,课程学时也做了相应变动。理论课程学时包括64,56,48学时,下面就我校目前不同学时对应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做解析。

1.课时64学时的内容设置

“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主要讲述各类常用机构的设计和应用,即机械原理部分;下半部分主要讲授通用零件(连接零件-螺纹、键等;传动零件-带、链、齿轮等;轴系零件-轴、轴承等)的设计计算,即机械设计部分[2]。这两部分内容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体系的系统和完整。通过原理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机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运动分析获得杆长等长度尺寸;通过设计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过计算准则获得零件的主要尺寸,并通过结构设计得以确定零件的其他尺寸,完成设计工作[3]。

课时64学时设置用于机电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及机电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四年制本科教学[4]。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向这些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及基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未来大多数将在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护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系统及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为以后机电系统、包装机械等的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前续已经完成《工程制图》、《工程力学B》、《热工基础》等课程学习,后续还将进行《智能仪器设计》、《机械CAD/CAM》、《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课程学习。为适应这一教学要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加强了对机械相关概念的讲解,对机械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做了较多评述,以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由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可能会应用到机构运动分析、联轴器的选择、滑动轴承的设计这些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联轴器的类型和选择方法、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及设计计算这些知识点应加以设置。在讲授过程中,对关键公式进行推导,使学生了解其由来,加深了解。如V带传动中由于楔形增压原理使当量摩擦系数大于平带传动的摩擦系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拓展,如宽V带主要用于调速的原理加以阐述,使学生明白带传动可以用于机械无级调速中,从而开拓其创新思维。

2.课时56学时的内容设置

课时56学时设置用于生物工程四年制本科教学,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灌装、装卸等机械知识,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领会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

为适应这一目的教学要求,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主要讲解常见机构的选型、通用零件的设计计算,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透彻,了解一般机械的设计过程。由于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减掉机构运动分析的相对运动图解法,联轴器的选择,以及滑动轴承动压设计。讲授时除了要结合工程实例,还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适当设疑,让学生课余时间回味与思考。

3.课时48学时的内容设置

课时48学时设置用于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四年制本科教学,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保障等方面的技术工作[2]。

由于该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知识接触较少,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种机构、结构难以理解,同时理论课时设置少,为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在教学内容中注意重点和难点内容。相对56学时教学内容,取消了该专业设备上出现很少的轮系教学内容,适当精简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的部分讲述内容,如对常见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进行重点讲述,而对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进行删减。

随着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代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陆萍,宋可总,栾莹,孟剑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1:49-51.

[2]秦小屿,朱维兵.机械设计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蒲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延斌,高有华,田方,姜彤.面向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4):231-233.

篇8

关键词 机械设计课程;过山车;疲劳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75-03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机械设计课程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目标与专业认证对毕业生(知识与能力)要求具有三方面能力的对应关系。

1)具有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G2)。

2)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G3)。

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G5)。

将机械设计课程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直接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上述三方面的能力。

2 机械设计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的机械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将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合理的简化,应用所学理论公式进行设计或计算。因此,本课程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过山车运载小车上的关键零部件有轮架承重轮轴、侧导轮轴及倒挂轮轴、轮架、车桥桥壳、车桥半轴、连接杆、连接叉和尾部连接器。过山车关键零部件疲劳分析所用的基本理论是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机械疲劳强度计算和轴的疲劳校核。然而进行过山车运载小车上的关键零部件结构分析和疲劳分析,要对以上零部件模型系统进行实体建模。实体建模,采用三维实体建模工具SolidWorks完成对轨道和零部件有限元建模工作。然后通过对已有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装配,直接导入SolidWorks Motion中,原有的装配关系映射为约束关系,同时添加运动约束和动力学载荷,对过山车一个工作循环进行动态仿真。

本文基于动态仿真所得数据,将过山车运载小车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导入SolidWorks Simulation中,并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所得相关载荷数据施加到相应零部件中,应用机械设计课程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疲劳分析。

3 关键零部件结构分析和疲劳分析

本文以轮架承重轮轴、轮架和尾部连接杆为例,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疲劳分析。轮架和尾部连接器的实体模型如图1、图2所示。

轮架承重轮轴

1)结构分析。在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中测出在运行过程中一侧单个承重轮轴上所受的最大力为F=133 135.5 N。有限元计算得到承重轮轴应力图和变形位移图如图3、图4所示。

由两图可知,承重轮轴的最大应力为σmax=186.75 MPa,最大变形位移为0.02 mm。位移变形较小。

承重轮轴材料为40CrNiMoA,力学性能σs=835 MPa,σb=980 MPa;

通过对过山车零部件的结构疲劳分析可知,过山车关键零部件结构疲劳强度满足安全要求,关键零部件结构性能安全。

4 结论

基于动态仿真所得动力学载荷数据和SolidWorks Simulation快速有限元分析算法所得数据,对过山车关键零部件进行结构分析与疲劳分析,最终得出过山车关键零部件安全的结论。机械设计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结合,培养了学生运用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的能力(G2);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G3);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G5)。

参考文献

篇9

    一、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只具有专业知识而不具有实践能力和只会动手而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都是不能适应本专业的生产实践需要的,因此建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结合不是口号,不是空话,而应落实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这种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种培养,是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培养义务,而应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与合作,使其能实现资源共享,培养综合的高素质人才。这种培养,应把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科研院所实践相结合,应当把学校的专业教师教学与企业一线员工、工程人员与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的实践指导结合起来,应当把学生的学习环境从教室扩展到生产一线和科研实验室,让学校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的检验,也让在生产一线实习中的种种问题能得到理论上的支撑和应征,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客观真实的实用性技术和能力。

    二、培养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优秀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专业性极强的工科专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优秀人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核心课程设计。核心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开设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专业,这包括:力学、机械工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技术、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控制工程、材料成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电拖动技术、CAE/CA设计、MATLA应用技术、模具设计技术、模具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原理、机械制造技术、金属工艺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与实践共同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

    2、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有侧重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以上核心课程的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需要,但还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要有侧重的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与电的有机结合,但二者是有主次之分的,应坚持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专业课程设计模式。在课程安排中,机械类课程所占课时应达到65%以上,而电类课程则应控制在35%左右, 而其他的课程,诸如公共课,应减少其所占比例,增大专业课的学时。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安排是出于以下考虑:现实生活中的机电一体化要求该专业学生具有机与电的双方面的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纯机械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在企业的岗位设置中,却没有专门的机电岗位,而是将其分开设置的,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坚持以机为主、机电结合,促进学生的就业。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专业课程的设置、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只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更多的接触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理论脱离实践,而应该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更多的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理论知识难以或者无法灵活自如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避免学习与工作相脱节。实践性教学并非没有开展,而是广泛开展却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应有作用。以往的实践性教学仅仅在于演示与验证的低档运行阶段,学生真正需要的实践课程是综合性强、自主设计、自主完成的实践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夯实理论知识,提高实践素养。实践课题的设计不应脱离实践,而是源自生产、科研的第一线。

    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思维的启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重要作用,除了引进该专业优秀教师外,还应主动加大力度进行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的宽度与深度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想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与培养学生素质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老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研发工作项目中,提高自身实践素养。

    学校应当加大力度提供设备保障,继续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硬件条件,为学生实践提供物质基础与实践场所。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的合作关系,既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招工的需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篇10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项目设计与制作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内容过于理论,学生听起来费劲,兴趣不高。在教学中虽然应用到大量的图片和动画,但内容分散,学生不易贯通联系,且教学手段单一,没有趣味性,再加上当前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学生无论在对抗学习,还是游戏的心境中,往往对手机的爱好超过课堂学习,教学效果显然不好。

2.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例题、视频或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几乎没有得到提高,很多学校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单独开设一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舍本逐末。项目设计与制作教学法,以项目作为引领,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必须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制作,注重团队协作,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认为:“世界各地大学校园教学实践的焦点正在发生转移,各个学科的学生正在通过制作和创造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再是课程内容的单纯消费者……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制作项目的设计

以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方式来解决课堂问题,通过设计合适的项目,囊括知识和技能,按照项目的实施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和理论结合的专题项目,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老师提出的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设计一个合理的机构,并收集材料,使用通用的工具,将机构模型制作出来,通过课堂作品,展示团队作品。为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将知识重新整合,将知识融入雨刮器机构、塔吊机构、起重绞车、减速器轴、仿生机器人五个制作项目中。这五个项目基本按照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体系的顺序展开,很好弟兼顾了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表所示。

三、项目设计与制作教学实施

1.项目设计的典型化和趣味化。项目设计首先要典型化,能阐述该项目所涵盖的知识,能利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是工程实践项目,项目设计不能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学生不能实现。其次,项目设计应趣味化,带有一定的趣味,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课堂教学的方式。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基础过渡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将用来解释后续课程所发生的现象,在教学上可以利用更多的翻转教室的模式,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制作视频与动画提前,在教室里一部分时间用来梳理知识,解答疑问。一部分时间则应在引导学生的机构设计和制作上。

3.团队分工与作品展示很重要。在学习中应该进行团队分组,项目化设计与制作单一成员完成的难度是很大的,注重团队的培养,相互磨合,取长补短;同时,作品的展示很重要,在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之后应举行作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叙述作品的设计、制作经过,利用了哪些知识点,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也非常重要。

四、结束语

将机械设计基础最终落实到一个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中,对学生、教师都是一个很高的挑战,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项目的推行,学生对作品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实施,使得整个课程充满了分享,思维碰撞和快乐。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益上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魏良庆,蔡友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朱丹凤,姚海滨.现场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3]李刚.“项目导入法”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

[4]万志坚.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