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15 10: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物传记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54-02
作者简介:陈友廷(1986―),广东汕头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东省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作文教学。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不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也广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专题,有些单元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得学习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些专题当中,“人物传记”没有被独立为一个单元,而是散见于诸多专题当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詹天佑》《在花山》《将相和》《晏子使楚》等几篇课文,此外,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也可以归入其中。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曾旗帜鲜明地提倡读传记,他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指出:“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正因为人物传记对学生成长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人物传记是非常常见的。其实,同样的道理,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他们可以把自己与传主对比联想,名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不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思考,给他们以启示。那么,哪些策略有助于优化人物传记类课文的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领域的名人,很多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有的功大于过,有的过大于功。因此,在教学当中,立足文本,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质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所选择的材料都是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及“爱国”的。三则材料在表现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时各有侧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偏正结构。“杰出”就在于詹天佑不但有强烈的爱国心,而且有出众的才能,杰出中也包含着强烈的爱国心。在修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创造性地开凿隧道、学以致用地设计“人”字形线路,都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更说明了詹天佑杰出的成就,他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所以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在文章中始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学生只有紧紧抓住詹天佑“杰出”与“爱国”的本质,才能通畅地理解全文。
二、合理补充必要的历史背景知识
小学课文的选用受制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常常选用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有时为了需要,还会对文章进行删改。而人物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当中,有时候由于时代久远,如果不补充说明具体的历史条件,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如在教授《詹天佑》一文时,首先必须点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课文的第二段就有详细的说明,学生理解詹天佑处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时期没有困难。然而,在“勘测铁路”一段中,詹天佑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困难”一词很抽象,如果不根据历史事实在这里补充必要的材料,学生对詹天佑那种修筑铁路的决心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因此笔者查找资料作了补充,把詹天佑当时所遇到的困难罗列了出来:
1.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
正当工程进入第二段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2.帝国主义趁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3.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4.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
通过以上材料的补充,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面临的挑战是多么艰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爱国”“杰出”的本质。
三、善用题材资源进行写作拓展训练
人物传记里的人物往往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因其经历和贡献而有很大的影响。传记的编写者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往往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如果教师在教授人物传记类课文后善于抓住机会,就是进行写作拓展训练的好机会。
(一)改编体裁,锤炼语言
《晏子使楚》一文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感受语言艺术”专题中,这个专题比较特别,除了相声还安排了剧本这种对小学生来说很陌生的文学体裁。为了加强学生对剧本的把握,笔者引导学生把《晏子使楚》改编为剧本。学生通过改编,不仅对剧本这种体裁有了更深刻的把握,还在改编的过程当中通过设计人物的对话锤炼了语言,对通过语言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写读后感,沉淀思想
典型的人物事例,鲜明的人物性格,往往能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写人物传记的读后感,一方面可以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舞动思想的双翼,生发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感叹和议论,从而沉淀自己的思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教师可抓住时机,通过写读后感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读书目的的思考,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此外,《在花山》一文也非常适合学生写读后感,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这样的道理: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三)活学活用,编写人物小传
篇2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捧读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这本书有个好听的大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翻开这本书,我就十分讶异,人物传记还可以这样写!“曾几何时,我们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爱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对这个女子生了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诗意的寓言,将传记的主人,定格在“人间四月天”,定性为“梦中的白莲”。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活出了林徽因这样美好人生的人,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她的故事是最般配的。
全书没有配任何照片,却用灵性的语言勾画出了林徽因的美。“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读了这样的文字,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搜寻她的照片的必要了。
林徽因人生的美不仅是爱的修行的完美,还有事业的完美。林徽因是为作家留一下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情愿》、《任然》、《一片阳光》等诗歌、散文、小说;林徽因是为建筑学家是我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我想林徽因也有过艰难的抉择,也经历过都生活的磨难。在那动荡的时空,走过。作者千百次阅读了林徽因的人生,轻轻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感动了我。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激发;主动阅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不仅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带给我们发现真理的乐趣,同时也能激发人们说出自己的主张,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渴望和探索。因此,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从我们对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发现:“喜欢阅读、主动阅读”的学生比例不到50%;“完全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比例也接近20%。这是令人担忧的数据!学生不重视阅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很多学生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阅读,不懂得有选择性地阅读,但从众多方面来看,缺乏阅读兴趣、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自然就会“以书为友”,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阅读呢?
二、教师引导,激发兴趣
(一)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把不喜欢阅读的原因归结为“读不懂或不知道读什么”。事实上,学生“读不懂”、“望书止步”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小学生通常无所适从,于是我们就给学生推荐了《百年荣誉篇》《重返梦幻岛》《苹果树上的外婆》等57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益书籍,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我们还建议学生少看卡通类、作文辅导类书籍,不看武侠、言情和暴力小说。例如作文辅导书,多为东拉西扯拼凑成书,学生如照搬照抄,容易导致作文模式化、公式化,学生的想象力和个性都会被压制。
(二)以课文为引领,激发阅读热情
我们还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利用课堂教学促进课外阅读。如学到《鲁滨孙漂流记》,就指导学生阅读鲁滨孙的故事;认识了作家林海音,就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学了古诗,则推荐《唐诗三百首》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以故事或问题引导,诱发阅读兴趣
我们的调查显示,故事(童话、寓言、神话、成语、名人)类、科学类、科幻类书籍是小学生阅读的偏爱。事实上,这类书籍既有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此外,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当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原因时,教师适时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学生就会自觉地从此书中去寻找答案。
(四)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优化阅读环境和氛围
我们有计划地安排各种阅读活动。如:作品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大王”评选和结合学校的快乐阅读评选“阅读之星”等等。班级里要张贴读书名言,黑板报上要不断宣传阅读的益处和一些好方法。开展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了阅读的兴趣。此外,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我们还成立图书角,制定图书管理阅读守则,较好地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在指导、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问题,并及时地进行了调整:
1.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个体阅读能力、兴趣差异较大。对于老师定时推荐的书目,出现了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又“吃不下”的情况,例如像江军奇同学在读后感中提到:“老师给我们推荐的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很多地方我都看不懂,太深奥了,一点也看不下去,希望老师不要推荐这方面的书给我们看”。反映这种情况的同学不少。那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能力高的学生推荐《简・爱》等名著及目前流行的《于丹论语心得》《明朝那些事儿》和人物传记等,拓宽他们的阅读面。把找不到适合自己书读的同学叫到一起,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降低要求,别人读三本,他读一本。这样及时调整阅读内容和要求,保持了学生们高涨的阅读兴趣。
2.很多学生不会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往往影响了完成作业。在老师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后,很多学生迷上了书,晚上为了有更多时间看书,出现了作业马虎应付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很多,但也可以看出我们在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于是我们告诉学生阅读是为了增长知识,而课内的学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先把课内的作业完成好后,再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我们每个星期的阅读课、午间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交流,周末的作业尽量与阅读挂上钩,如写读后感等,尽量给学生多一些阅读时间。
四、研究效果
课题活动方案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午时段,以前学生总喜欢闲聊,现在很多学生都能安静看书了;有时课间在班里逗留,也可以发现走廊上学生在讨论的也是他们共同阅读过的书籍,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确实对阅读有了兴趣。另外,在我们与学生的聊天和学生的日记中,或许能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些收获:
(一)学生改变了阅读观念
我们班的陈同学说:“以前觉得阅读很苦很闷,这学期得到老师有关阅读的针对性指导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书了。”
篇4
任务分配下来,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忙清理那两屋子的书。
搬过家的人一定知道,其实最重也最麻烦的根本不是什么家具家电,恰恰是那些由一张张薄薄的纸累积起来的书。衣柜冰箱彩电往那规划好的位置上一搁就完事了,可书不行。高矮胖瘦不一也就算了,还得分门别类摆放。特别是一些陈年旧书,弃留两难,如同鸡肋。
“我说,这高考试题解析的书留一套最近的就够了吧,其他的帮你扔掉啊。”
“唉!千万别!这套资料挺好的,留着!”
“可你这是1998年的啊,上个世纪的资料还有用吗?”
“可以留着分析出题的走向嘛!”
“那2005年到2009年的你有两套,扔一套吧?”
“不!另一套送人!”
“嘿,这个好眼熟!想起来了,这是我教初中的时候用的那一套语文阅读资料,当时你说给你表弟也买一套,这就是那套吧?……好干净啊。”
“他根本就没有看。”
“都十年前的了,扔了吧,现在你家没准读初中了。”
“留着!给我儿子用!”
“什么!可是你儿子不是还没读小学吗?”
整整一天,才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就是这样,每一本书都要过问,每一本书都要衡量。翻到学生时代的日记,忍不住要念上几篇。看到大学时代的照片,又免不了要感怀几句。最后是书把人层层包围,灰头土脸的主人坐在中央,莫名地烦恼着。
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吧,家里的书柜越做越大,藏书也越积越多,买的时候信誓旦旦要几天内看完,可买回来之后便束之高阁的总是占大多数。难怪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我那朋友的藏书,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从未读过的,有三分之一是没有收藏价值完全可以扔掉的,还有三分之一,是读过,但重读的可能性很小的。但是它们都气宇轩昂地矗立在那里,一排排像高傲的士兵。我渐渐懂得了她不愿扔书的原因,那些书上都有着签名和日期,那些纸张和油墨,已经融入了记忆,成了过往岁月的一部分。她其实是在借清书,来整理自己的回忆。
这样的话,我便成了凶残的刽子手,或是冰冷的手术刀。我总是在建议扔,可她却在拼命挽留。这是一次与自己的过去挥手告别的饯行,这是~场将部分记忆的链接拔除斩断的博弈。我,其实只不过是~个扮演反面角色的载体。看起来是残忍了点,但,大多数人无法亲自扮演自己的“终结者”,这也是人内心的一种软弱性。
就这样,成百上千个回合过后,战场上终于还是留下了一堆遗骸:大约一纸箱决定抛弃的书。这相对于两屋子的书来讲,只不过是挠了一下痒痒。
不过也有意外的收获。在这两屋子书中,有一些沾满灰尘,整体都发黄了的旧书,大概一百多本,全是原版的德文、英文或法文的书籍,小说、剧本、杂志、散文、科普读物、人物传记……这并不是我朋友的藏书,而是她表哥的老师的。这位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德语,后来移民加拿大,有些书不打算带走,就把自己的书送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而这位表哥后来也去了加拿大,书就又转交给了学英语的表妹,也就是我的这位朋友。
打开一看,我惊呆了。书中到处都有读者查找资料后作的注解,每~本书的扉页上,都用铅笔写上了满满的读后感,标明了自己阅读的时间。有的书写不下,他就用信纸写上好几页的故事梗概和评论,以及有没有翻译价值,然后订在书的内页上。这~百多本书,都是在1988―1990年左右读完的,有的书他甚至每一年都读一遍,还都写上短评,最后说“实在是本好书,忍不住再读一遍”。他的评论文章,让我这个学中国文学的都觉得汗颜,用词的精准与纯熟,思想的深度,完全不亚于一个专业的书评人。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又惊叹又惭愧的发现。尤其是看着两间屋子里其他的那些崭新的“藏书”,相形之下,心底里遭到重重的一击。在学生们面前,我总觉得自己还算是读过一些书的,还时不时地给大家推荐这推荐那。可又有多少书,我是真正读透过的呢?当然,书海之浩瀚,绝不可能让我们一一汲取,但相比这位教授的读书功力,我们哪里还敢自诩为“读书人”呢?我们浪费了多少的时光,我们竟浮躁到了一个不自知的高度,飘飘然,那么轻,又那么可笑。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36-02
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先人的思想智慧。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净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全面提升素养。笔者从经典阅读环境的创设、经典阅读内容的选择、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形式三方面,谈谈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开展经典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让经典阅读环境鲜活起来
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提供丰富的经典阅读材料、创设经典阅读的机会和浓浓的阅读氛围,让经典阅读环境鲜活起来。
学校是保证经典阅读质量的关键部分,除了保证学生经典阅读的时间外,还要加强经典学科的建设,把经典阅读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加强和完善图书室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板报、标语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创设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如:可用经典诗文、诗画、名言佳句装点橱窗、走廊、教室墙壁等;开辟经典诵读展示园,展示学生经典阅读的活动成果,如经典诗词推荐、书画展、读后感、手抄报等;楼道里、教室里还可建立起个性化的图书角,或设置流动图书站,开辟阅读园地,配置舒适的休闲桌椅、雅致的绿色盆栽、富有诗意的字画等,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
家庭教育方面,可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架,布置家庭读书角,精心选择购置适合学生特点和他们感兴趣的数量充足、种类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孩子自由地阅读喜欢的书籍。
另外,也应高度重视社区的阅读环境建设。可争取社区的支持,开放社区图书馆,进行书香交流活动等,奠定经典阅读的基础。
拓宽经典阅读活动空间,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阅读空间,让孩子处处与经典相随,处处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让经典阅读内容鲜活起来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经典阅读内容的选择关系到阅读是否有收获,是否有好的效果。内容的选择绝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对阅读内容精心选择,让经典阅读内容鲜活起来。教师应在顾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和珍视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个性的基础上,把握住经典的实质,致力于学生思维、智力、人格的发展。
(一)内容的选择应是经典的读物
经典是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经久不衰、内容广泛,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现今仍关心的,各个知识领域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万世之作。但是,由于商品经济下快餐文化和多渠道传播途径的影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书籍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辨别,明显存在着远离经典的现象。他们把更多的阅读兴趣放在了诸如漫画、武打小说、歌星资料、卡通、星座读物等语言欠规范、内容欠思想的低级趣味读物或网络阅读上。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读物。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精心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学校组织骨干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通过对以往资料的考证,精心编排了具有特色的经典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二)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能力的不同,教师推荐的书籍也不同。如:一般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拼音读物、儿歌和童话故事;到了中年级可向学生推荐人物的传记故事、历史故事、科幻作品等;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对于文本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美文鉴赏能力,可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学类作品,让他们适时阅读一些名著、通俗科学读物等,丰富文化底蕴。
(三)内容的选择照顾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教师不能随意指定,硬性摊派,强求统一,而应尊重学生个性,做好经典读物的推荐和指导,既要有必读内容,又要有选读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自己喜爱的经典阅读内容。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享受经典带来的快乐。如:有些学生喜欢天文,有些则喜欢地理,有些学生喜欢历史传说故事或人物传记,有些则喜欢充满想象的科幻神奇读物,有些学生喜欢婉约的诗词散文小说,等等。
三、让经典阅读形式鲜活起来
鲜活的经典阅读形式是提高经典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决定着是否有益于帮助学生对经典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是否有益于使孩子的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使经典阅读能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经典阅读的形式,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使经典阅读因形式而鲜活起来。
(一)开设经典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经典阅读方法
为了避免学生阅读时的盲目随意性,帮助学生掌握经典阅读的常用方法,我们定期开展经典阅读指导课,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阅参考资料、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阅读习惯。
(二)开展静心阅读活动
我们利用每周固定的读书课或班会课时间,开展“静心阅读”活动。每到静读时间,校园一切都静了下来,所有老师停下了手中忙碌的工作,拿起了书本,孩子们收拾起喧闹的心境,捧起了准备好的经典书籍,全校上下都沉浸在倾心阅读的美好氛围中,经典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三)举行经典关文阅读擂台赛
如经典美文诵读竞赛,这是经典诵读活动的重头戏。老师可根据诵读文本风格的不同,编排不同的诵读方式,组织学生将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结合起来,创设了故事引读、表演诵读、情境吟诵、配乐吟唱、游戏诵读等诵读情境。还可以是经典美文诗句接龙,或是知识问答、辩论赛、对诗竞赛等。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经典阅读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经典阅读的魅力与乐趣。
(四)举行经典图书交易会
这是定期组织的一种以书换书或是低价买卖书的活动形式,这不仅使学生手中的闲散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好书大家读的平台,淘书、换书更是给孩子们的阅读生活带来许多小惊喜,让他们阅读的兴致更浓厚。
(五)开展鲜活的评优评先活动
如:经典诵读小博士、小学士、书香家庭的评比,学校根据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为学生提供舞台。为鼓励学生,学校给予表现优秀者表彰奖励。
另外,可以借助一年一度的全国读书活动,办好读书节;进行诵读成果的读书卡、读书笔记展示;开展系列读书征文、演讲、讲故事、片断欣赏、朗诵等读书活动;开展亲子诵读活动;开设红领巾广播站经典诵读专题;成立经典诵读社团,举办社团活动,让学生改写经典、活用经典、欣赏经典、创作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美文主题会等等。让经典阅读形式鲜活起来,点亮学生的经典阅读生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篇6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xxx度进行掌握,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安排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x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x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基础知识和积累和阅读本事的提高相结合,注重鉴赏水平和表达本事的提高,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早自习和课间时间。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
篇7
一、与学生共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好和他们一起阅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广闻博识,才能让自己富有魅力,才能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如苏教版语文每本书里面均有名著推介,语文教师最好提前看,不能把阅读名著当作可有可无的苦差事,然后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阅读,提高了阅读的目的性,对于名著特别精彩的段落,教师不妨利用课前三分钟和学生一起讨论,让他们发表意见和观点,自己也交流点滴的感受,这样既培养他们的理解力,激发了阅读的兴趣,也增加了自己的阅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二、营造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可在班级的黑板的一角落里开辟“每日一语”“我喜爱的古诗词”“名人名言”等园地,按座号抄写,不得重复,要意蕴深刻,发人深思的,学生在寻找中不知不觉到接触到课外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也可要求班上同学人手一册课外书,班级同学互相交流,使学生们置身于课外书的环境中,学生但别人的课外书会从自己身边溜走,所以常埋头其中。
三、培养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通过不断阅读逐渐形成的,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制造悬念
悬念的作用很能吸引人,它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推着你去做某事。如给学生介绍作家生平或名著时只讲一半,当学生听得入迷时,就停止了,让学生们自己回去找资料把握作家的生平或完整的名著的故事情节。
2.延伸课外
叶老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书上只有有限的课文,只能举一,只有不断地阅读才能反三,才能变方法为能力,才能使阅读能力增强,故而只要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书均指导学生去读。如学了海伦的《再塑生命》,让学生读古今中外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致,找到的有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贝多芬、阿炳、史铁生……
3.举行活动
漫无目的地对课外书进行阅读会让学生隔一段时间即松懈下来,可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交流,可对学生定期开展阅读竞赛、阅读表演、阅读手抄报评选等,对他们的成绩及时醒目地公布,对特别优秀的买几本书作为奖品加以奖励。高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强,他们很会将之当作一回事,从而对阅读的兴致长久不衰。
4.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富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某时间段让学生读完一部名著后,来个名著和多媒体影像碰撞,让他们找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让自己能在这场碰撞中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学生在那段时间段中对课外阅读可谓煞费苦心,阅读更经常了、更细致了。
5.结合生活
生活是个万花筒,不同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不一,当不同的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告诉他们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学生心情浮躁时,告诉他们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当心情烦躁时,告诉他们读鲁迅的《朝花夕拾》……
四、适时家校联系
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一天的语文课更少,一天45分钟的语文课既要顾及课内又要课外,课内知识点的介绍显重要些。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向学生课余要时间,家长这一资源是首选,取得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可向他们发起了倡议,力争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个书柜,每天阅读一份报刊,每季购置一本新书,每天陪孩子阅读20分钟。通过“四个一”在小家庭中营造全家共读书的氛围。让他们能给孩子送书,给孩子买书,每周给孩子检书(检查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检书优秀给孩子奖书,在孩子面前多谈书,多看有意义的书,时间久了,学生在家校的双管齐下,“日久生情”,兴趣自然来了,习惯也养成了。
五、教给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1.精读和略读
告诉学生精读是注重理解和领会,要孩子善于分析相关的内容,读中不可少一个字,不可多一个字,不可错一个字,不可颠倒其次序。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读时,教师作指导并对他们欣赏,对于文言文、古诗词特别管用,朗朗上口的语言使他们更亲近母语。提醒学生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的部分即为略读。对班级订阅的报纸、介绍科技知识的杂志、人物传记等采用略读,扩充知识面就行了。
2.边读边记
写作文时可下一个硬任务,为使作文写得有韵味、雅致,一定要引用一些古诗、俗语、谚语、成语、名言警句,否则不予高分,这样学生们平常会留心去读记身边这方面的内容,且会背一些名句来充实作文,无形中又扩大了课外阅读,增强了能力。
3.写读书笔记
一边读一边记可延长集中精力的时间,同时促进思维,增强记忆力。因此,语文教师教学生边读边记,可教他们用线段或符号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标注出来,可教他们抄好词好句,可让他们摘录书本的故事梗概与心得,空白处作批注,以加强思考深度。
篇8
“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现行教材的单篇阅读而言的一种课外阅读方式。无论是叶圣陶先生首次对“读整本的书”作深入阐释(1941年,《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都能从中发现“整本书阅读”实为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眼下,整本书阅读虽已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常态,但是,貌似热闹的现象实则令人担忧。
其一,幼儿式阅读――《洛克王国》《乌龙院》等依托于漫画或游戏的这类书籍,部分学生以关注画面的情节为主要阅读内容,此类书籍的畅销折射出他们阅读心理的低幼化。
其二,浏览式阅读――部分学生随手抓起一本书就地阅读,半个小时内从头翻到尾,囫囵吞枣。这种无序、无计划、无筛选的浏览式阅读体现的是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其三,功利式阅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介入过分短视,误解了阅读和习作的密切关系,只让孩子读作文选。这显然无法支撑孩子语文素养的可持续提高,体现出阅读目的的短视性。
其四,浅导式阅读――因为没有出现以整本书为主体的教科书,所以有些教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处于缺席状态,既无必读书目的推荐,也无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有些教师虽然有过尝试,如在书目推荐时做导读课,或单纯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或在学生自由阅读后上一两节简单的读书活动课,但都缺少构成连续指导的“招”。“缺席”和“缺招”体现了阅读指导的表面化。
基于此,我们尝试开展“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助学单项目学习”,以学生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为时间轴,设计不同的助学单,开展适时、系统的有效指导,促进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阅读达成默契。
一、开阅读期待之门
立足“阅读前”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这是阅读的“开门”阶段。在师生确定共读一本书的前提下,教师基于学生读前的基础设计助学单项目学习任务,旨在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畅谈好书单――泼墨淋漓发异思
确定共读书目后,教师可以从该书的书名、封面、目录、作者、插图等多元直观信息中提炼出最突出的一点作为设计助学单的有力抓手,设计“畅谈好书单”切入导读(表1),把学生领进阅读之门。如《日》一书,光从书名看,就足以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我们就紧扣这一触发点设计助学单,引导学生大胆书写自己的奇思妙想。再如《外公的13号古宅》,作为一本侦探小说,不同版本的封面都营造出一种阴森、冒险的感觉,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封面,“看图写话”。让学生带着猜想阅读,那么阅读自然就会像探险一样充满魔力。
畅谈好书单
在阅读的“开门”阶段,激趣是“畅谈好书单”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因此设计的问题应简洁易答,评价时也不设置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力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片段演绎单――身临其境悟其语
整本阅读的书籍大多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小说、童话,其中靠近学生语文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片段比比皆是,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引导可设计“片段演绎单”学习项目。“片段演绎单”包括两个版块,版块一是从整本书中提取的某几个精彩片段内容,版块二是学生体悟演绎区间。
在整本书阅读未启时,各组学生任选“片段演绎单”,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阅读版块一中的片段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在版块二上商定如“感情朗读、情节表演”等方式以及组内成员的角色、台词等,然后各组学生现场合作、演绎、交流。演绎,势必带着艺术化的语言和满腔的热情,势必包裹着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期待和想象;合作,确保学生参与的全面性,确保学生对所演情节的多向交流;片段,拉近书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一助学单项目操作简单,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便深入地理解、朗读、演绎。
(三)名家推荐单――无声引领胜有声
与成人购书时关注书本腰封上常见的名家推荐一样,孩子也对权威肯定的书籍万分信赖。抓住这一常人心态也可在导读时大做文章。教师截取其中的相关评语为材料,鼓励班中个别绘画能手将它设计成宣传海报,以此形成名家推荐单,并在教室显眼处张贴。这样隆重、无声、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呈现权威话语定然比教师填鸭式的有声推荐更有说服力。当然,若有个别学生读过本次的共读书籍,也可以请他“现身说法”,与名家推荐相映成趣,更添书籍亲和力。名家推荐单一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书籍的背景知识,二是易于促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开自主阅读之门
在日常教学中,家长和学生常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一直在看课外书,为什么写作能力不见提高?这应该是和课外阅读的关注点有关,只关注了情节内容,而忽略了文本的表达方式。那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如何避免“得意忘言”的阅读问题呢?我们在助学单项目设计中可与学生共读而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窍”。
(一)情节单――开梳理内容之窍
首先,相较于单篇课文的大意概括,学生以文字来书写整本书的情节概要显然有难度;其次,考虑到儿童读物的扉页或封底几乎都有故事内容的介绍,那概括全书大意的设计未免流于形式;再次,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绝大多数是充满想象力的儿童文学,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是学生在阅读中最感兴趣、最易捕捉的。鉴于此,情节单项目学习的设计既能有效地监管学生阅读的全过程,考察学生对全书内容的把握,又能培养学生在大流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为了降低难度,情节单的设计可借助曲线图、流程图、表格等暗示情节走向的框架图,如《女巫狮子和魔衣橱》情节单(图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在绘制的流程填充框中填写相应的内容,提升了阅读趣味,也较好地梳理了整本书的脉络,更好地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
《女巫狮子和魔衣橱》情节单
(二)修辞单――开关注语用之窍
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关注作者的言语表达方式。若单一地摘抄“好词好句”,时间一久,学生对诸如“好词好句”式的语言有的可能只剩模糊的认识,有的可能早就忘记。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不同级别的修辞单,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表达方式,了解、品味、积累、运用作家个性化的语言,浸润式地感知文学作品的魅力。
1.初级修辞单――初入佳境,平地一声惊雷起。
初级修辞单难度最低,面向全班。在初级修辞单的设计上,我们谨遵单一性原则,让学生量力而行。在内容上,以教师设定的问题引发学生关注某一个语言点,一次只求一个语言点,如一种修辞方法,一类特殊形式的词语,一个个性化的句式;在方法上,一次只用一个策略,如背诵、赏析、仿写等。如“比比皆是――走进比喻句”(图2)这一项目学习单的设计,指导学生阅读的是《无字书图书馆》第1~3章的内容,学生在填空式的阅读提示下把视线锁定比喻句并作简要赏析。这一阅读的过程引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与书籍亲密接触,学生既“得意”,又“得言”,有助于展开后续的深入阅读。
比喻修辞项目助学单
2.中级修辞单――妙笔生花,不须雕琢也成器。
初级修辞单帮助学生关注书中的语言点,可是学生若一直由教师设计的修辞单牵着走进阅读,其自主性和积极性难免被抑制。因此,可用中级修辞单的形式平铺在学生阅读的全过程,以减少束缚。中级修辞单是对初级修辞单的整合、提升,以学生自由摘抄词句为主线,逐步递增且综合运用诸如仿写、造句、赏析等策略。比如,初始运用时,量化的要求为一次摘抄共读章节中的十个词语,两个句子。当学生养成习惯后,增加词语的运用,即用一个所抄的词语造句;之后再提高摘抄的要求,即摘抄两个语段。造句的练习进入瓶颈期后,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写一小段话或编写一个故事。在学生完全适应了这些要求后,再增加语段赏析的内容,评价作者的写作方法。中级修辞单没有标准答案,意在激发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以读促写。
中级修辞单直指文本的言语表达,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周一两次的项目任务,每月一次难度的提升,循序渐进,能更全面地敦促学生深入阅读。从如下学生的词语运用展示中就能看到难度适宜适当呈阶梯状提升并未对学生构成表达障碍,反而能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不断收获,不断进步。(见图3)
叶XX的修辞项目学习展示
3.高级修辞单――独立设计,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了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全过程,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还设置了高级修辞单,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同伴设计一份助学单并作出评价。
与答案相对固定的情节单相比,每份修辞单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表达的产物。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及时、多元的评价,以优秀作业为示范,以针对性的评语作引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甚至得亲自“下水”设计范本。
三、开后续阅读之门
整本书阅读内容的完结并不意味着阅读行为的终结。教师要开发在“阅读后”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助学单,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培养独立、快乐阅读的能力。与常规的读后交流模式(如班级读书会)相比,助学单面向的是学生个体,而非班级整体,自然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收获与不足,因此在形式、内容、评价上也更为开放。
(一)阅读感悟存折单
1.绘画类存折单。
从设计的初衷来看,同是对精彩片段的关注,阅读前共读表演的精彩片段单,是从教师的角度抽离出片段,意在兴趣的激发;阅读后捕捉精彩瞬间的绘画类存折单,是从学生的角度回忆全书,旨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升华。学生在选择绘画对象和作画时,必定要在脑海中回忆、梳理、筛选所有已知信息,再对确定的相关细节进一步细读加工。如此,这份助学单的完成,既升华了学生对关键情节的自我理解,又增添了阅读乐趣,也是对其自身综合素养的锻炼。如在阅读《昆虫记》后,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绘画题:“读了这本书,你最喜欢法布尔笔下的哪个小虫子,请你将它画下来。”一些学生坚持原创,一些参考了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上《蟋蟀的住宅》一文的插图,交出了充满个性的绘画作品。
2.文字类存折单。
(1)撰写人物小传,发掘个中真趣。
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细致刻画的。我们设计形象分析单,旨在让孩子学会概括和表达,挖掘角色的闪光点,为自己感触最深的角色立传。在这一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是难点,而如何组织语言却需要下笔前仔细考虑。为减少学生下笔之前“咬笔头”的恐惧感,增添阅读兴趣,我们让学生喜当“代言人”,以第一人称书写。(见图4)
人物形象项目存折单
(2)开展主题交流,说尽书中真谛。
无论是童话、小说,还是知识读物、人物传记,共读书的主题都很鲜明。学生自主阅读中也对这些主题产生了模糊、朴素、表面的认识。读后感的撰写或许促使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更理性化,但这种呆板的方式绝对让人感觉索然无味。而指向主题思考的研讨单,利用主题的思辨特质设计矛盾对立或提纲挈领的题目,学生就会有思考的路径,就会有讨论和表达的支架。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主题的多元化、个性化理解必定带来学生研讨单内容的千姿百态。比如我们针对曹文轩的《根鸟》一书设计的一份主题研讨单:“根鸟在行程的最后,看到那些白色的鹰仍在空中飞翔着。他让整个身体伏在地上,将脸埋在百合花丛中,号啕大哭。你认为根鸟为什么会在此时放声大哭?”学生有的认为紫烟没有出现意味着梦想并未实现,所以痛哭;有的认为是因为寻梦的过程太过艰辛;还有的认为结合全书综合考虑,根鸟因终于实现梦想喜极而泣……有意思的是,一拨拨学生主动跑到办公室跟教师争辩。
我们由此发现,出于对主题单性质、内容的考虑,不限角度,不限字数的自由书写后必须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只有多角度、多侧面地诠释话题,摒弃线型的思维方式,才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理解作品内核。这样,助学单的渗透也就落到实处了。
(二)阅读过程存折单
情感投入、理性思考、知识积累、表达习得都是评价学生阅读过程实实在在的标准。助学单恰恰指向这些标准,因而梳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全过程中助学单的完成情况,我们就能掌握学生对这本书阅读的真实情况,这是从教师的角度评价学生。单一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为此,我们设计“星星知我心”(见表2)这一阅读过程存折单,让学生本人、家长、教师都参与到对阅读过程的评价中来。“自评”是为了敦促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态度;“家长评价”要求家长结合“阅读存折”的时间记录给出中肯意见,这是对孩子在家阅读的有力监督,对阅读时间的有力保障;“助学单评价”是教师意见的参与;“总评”是三方评价的总汇。评价的权力下放,评价的主体开放,评价也就更全面,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记录就更准确。
星星知我心――阅读过程存折单
篇9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们教师们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阅读对英语学习是有绝对的促进作用。英语阅读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学习英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你说出的语言是否纯正地道。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足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就能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但对于学好英语,道理是一样的。读的多了.日积月累,语感就慢慢地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才能克服英汉句子中词序的差异,才能讲纯正地道的英语。因为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的根据,但却能选出正确答案,我想这就是语感这个缘故造成的结果。
英语阅读还可以扩大英语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想把英语掌握好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量,不然的话学英语就像用空气建大楼一样不切实际,因而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和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其中英语阅读就是掌握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最佳手段。在阅读中记忆单词,就是把单词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来掌握这个单词的具体用法。可以结合上下文来认识单词,这样就避免了孤立地记单词,使单词更便于被识记、理解和掌握。不仅词义记得准确、清楚,单词的用法也得以掌握。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增加了我们学习单词的机会,对于一个单词,第一次见我们可能不认识,但借助工具书我们能查到它的发音和意思或者根据语境我们能推断出它的大意,第二次第三次见到这个单词时既使记不清楚,我们脑海里也会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当这个单词见上十次八次之后,我们对它就像熟悉自己的姓名一样熟悉了,根本不再需要刻意地去记了。所以,英语阅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阅读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长期都受到重视。因为我们都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中,今天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而有效地进行阅读,因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外语书籍、报刊杂志,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在目前学生缺乏直接听、说外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外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得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外语的途径。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培养。
首先,我在给学生选择材料时掌握的原则是:1.思想性强,内容健康;2.材料难易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3.题材涉及面广,趣味性强;4.文章体裁多样化;5.语言地道、规范。
其次,告诉学生泛读的阅读方法不同于精读。泛读广泛、大量、快速,故重点放在针对问题快速地捕捉信息上。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下:1.快速阅读,知其大意;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3.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4.注意深层意思的理解;5.把理解题目作为提纲来读。
下面,我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选材及具体操作过程。
1.人教社出版的与新教材课文配套的《阅读训练》。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每单元编配三篇阅读训练材料。
2.《新概念英语》Practice and Progress。要培养学生四会能力,我认为此书是最好不过的了。高一时,我们利用周六的选修课时间进行阅读。第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口头做课后的回答问题及理解选择题,然后要求学生认真模仿录音朗读课文;第二步,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连词把理解题按题目的字数要求连句成文,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第三步,向学生稍解释Key Structures部分,然后让学生口头或笔头做后面的语言点专题训练。由于此书内容新颖、幽默、短小,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很强,且语言让学生易接受,学生一节课下来以后都有一种收获明显的感觉,故而学习兴趣较浓。
3.外国文学简写本。高二时,我要求每人手头备一本英语简写本(即英汉对照本),利用寒暑假与同学交换的办法,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字数不限,可根据各自的能力发挥,待开学时上交作业让教师检查。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供同学阅读欣赏。结果,同学选的作品有好多,如《苔丝》、《爱玛》、《鲁滨逊漂流记》、《三个神》、《汤姆索亚历险记》、《简爱》、《艰难时世》、《雾都孤儿》、《忠实的朋友》等。大家都按教师要求完成,上交。大部分同学都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张。拥有同一类书的同学阐述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体会。一部分同学写得很好,不但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在英语语言的表达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可谓刻苦有功。
通过两年不断的课外阅读训练,一部分学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曾对我说:做语法和语言练习还不如阅读有趣。高三时,好多同学纷纷要求订阅英语杂志。在我的推荐下,大家订了报刊杂志《二十一世纪》、《英语辅导报》、《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等。通过上述课外阅读的分项训练,师生共同感到:大量的正确的课外阅读,确受益匪浅:1.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2.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好多语言知识;3.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英语的兴趣;4.通过文学简写本的阅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得以提高;5.学生潜移默化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6.阅读的同时配上的笔头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是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又影响着语言。美国语言学家Lado曾指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一种文化的背景.就不能很好的学习这门语言。”由此可见,要学好英语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而阅读则是了解西方风俗文化的最住手段。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科技等,从而不仅促进了英语语苦的学习,还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增加了阅历,丰富了生活,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