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目标范文
时间:2023-04-02 08: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但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众说不一,各执一词,未能形成共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财富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润最优大化”目标相比较,无疑是进了一大步,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寻求更好的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缺陷
1.1实用性不强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它的适用范围很窄,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又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地予以确定,因此一般不能采用;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所以,“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捉摸。且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式计算复杂,大多使用估计,实际上使企业难以操作。
1.2现有条件下反映价值不准确
我国各项规章制度还很不完善,证券交易还很不规范,股票和债券价格往往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真正价值。在我国,法人股禁止上市流通,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对股价的最高化没有足够的兴趣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因此,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同时追求股价的最高化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影响企业发展。虚拟经济与实际经济相脱离,容易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
1.3可能引起矛盾
“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不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
1.4价值目标不明确
这里所讲的企业价值究竟指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未能把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目标明确表示出来,该目标很难实行分解,不能明确的把它落实到各经济责任单位、个人。同时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太多,好多外部因素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控制,这也有违可控性特征的是哪种企业价值并不十分清楚。因此不能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最终的目标究竟是干什么。
2.不同财务管理目标应有机结合
由于以上缺陷,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是最佳财务管理目标,通过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会发现每种目标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我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唯一的,企业应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应把目前存在的广泛应用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机结合。
例如: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最适用于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而外界和股东只能从企业会计报表中获得评价企业业绩的信息。但会计报表只是企业过去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状况的事后反映,并不能反映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股东在会计报表中寻找的最重要的指标只能是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决定企业价值高低的因素又回到了利润最大化。上市公司筹集的大量资金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增资扩股或发行债券获得,但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在增资扩股和发行新债券时,要考察公司最近三年是否连续盈利,即只有在考核盈利指标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与持续存在的根本企业价值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在利润的前提下,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有持续存在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将利润最大化同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机结合,在追求两个财务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
3.目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作为协调有关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要求为之服务的对象便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是唯一的,综合这些因素,我认为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实现应有由下三个内容构成:
3.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与增值,也没有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3.2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目标。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就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指标体系中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的能力,它对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和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基础;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这三个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唯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不是最佳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对象是多元化的,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内容,把各种财务管理目标有机结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与经济价值和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关,是关于创造财富的决策。一方面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的总目标离不开筹资、投资以及对资金的运用管理;另一方面不论是什么经济成分组建的企业,不论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的管理。财务管理目标是制定生产目标、销售目标等一系列目标的基础,这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一个核心地位。财务管理目标将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的总目标。所以,建立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
(一)企业筹资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不断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不同来源的资金,其可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和资金成本的大小都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在筹资时不仅需要从数量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到各种筹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的高低,财务风险的大小,以便选择最佳筹资方式,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二)企业投资管理的目标。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高投资报酬,降低投资风险。对于新增的投资项目,一方面要考虑项目建成后给企业带来的投资报酬;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以便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权衡,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
(三)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企业的营运资金是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越快,就越是可以利用相同数量的资金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加速资金周转,是提高资金利用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企业利润管理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合理分配企业利润。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努力挖掘企业潜力,促使企业合理使用人力和物力,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实现的利润要合理进行分配,它关系着国家、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在分配时,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企业所有者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
二、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目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最流行的观点有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一)关于公司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点。利润最大化强调了资本的有效利用,认为利润就代表了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企业创造的盈余越多,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二)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股东认为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股票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了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时间;它受企业风险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风险。
(三)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与价值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呈比例变动的,所获得的报酬越大,所冒的风险也就越大。而风险的增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的价值只有在其报酬与风险达到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三、主要财务管理目标观点比较分析
(一)公司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公司利润最大化,一是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时间因素,而投资决策者必须要考虑时间价值,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时间越早的价值越大,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却不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容易引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导致公司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二是没有考虑利润产生的风险因素,容易引发经营者“铤而走险”,使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或财务困境;三是没有考虑利润本身的“含金量”,容易引导发经营者只顾追求会计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使公司因现金流量不足而陷入困境。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充分考虑了利润取得的时间性问题、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以及获得利润所承担的风险大小等影响财务决策的关键因素。其优点有:(1)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风险因素。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价格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其价格也会产生影响;(3)股东财富最大化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励。但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多种影响因素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而且,中国的证券市场远远不像美国的证券市场那样发达;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总体上来说,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国有资本仍占垄断地位。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和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股票市场上投机过度。因而,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值上并以此作为理财目标,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业绩评价的客观性,因此无法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售股票、债权人拒绝贷款、职工怠工、政府罚款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损害了企业的价值。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比较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最适合我国的一种财务管理目标。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其目标是使全社会财富增长。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而且要有社会效益。在发展企业本身的同时,考虑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需要牺牲部分企业利益。并且,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确定“股东权益”。把“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既不合理,也缺乏现实可能性。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因而,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显得更为科学。
但是,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计量便成了问题。为此,现在通行的说法有若干种。其中,以“未来企业价值报酬贴现值”和“资产评估值”最具代表性,这两种方法有其科学性,但其概念是基于对企业价值的一种较为狭隘的理解上的。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人构成的,企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企业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更表现在对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贡献。所以,企业财务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使之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应该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管理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J].财务与会计,1999.3.
[2]程干祥.企业理财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1.20.
篇3
[关键词] 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08- 01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事故频频发生,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些社会责任事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责任,另一个是安全责任。2011年6月,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渤海湾蓬莱 19-3油田,相继发生两次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并没有对溢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作出正面回应,更没有对受此影响的渔民及时给予相应的赔偿,其所作所为明显地表现出了社会责任的缺失。而由三鹿等中国知名公司婴幼儿奶粉中查出含有严重损害婴儿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国产奶粉危机等诸多事件,更是令举国哗然,也再一次引起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对中国商品品质安全的疑问与担忧。另外,所谓的绿色蔬菜,很多都是人们通过各种药物培植出来的。
那么这些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财务目标发生病变。正因为大家都是以自身短期利益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作为个体的农民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可知,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只是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作为其财务目标,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短期收益,而忽视其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必然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 相关理论
所谓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以下4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短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股东财富,而选择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可使企业的业绩提高。但长此以往,企业不顾及社会责任,污染环境而不治理,不顾社会其他相关者利益,最终一定会受到制裁。反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顾及相关者利益,才能使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
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公司并不只是为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相应的资产,如债权人、职工等;同时,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紧密相关的。因此,很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服务对象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时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有效实施,就会使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是,目前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是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造成企业目标无法单一。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不同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最终目标主体只有一个,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服务对象有多个,且这些主体价值的衡量原则不同,使得企业目标无法成为单一的,衡量难度较大。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描述,若能很好地应用,将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这个多重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衡量困难,没有清晰的表述,这将会使公司管理混乱,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其次,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会使得企业理财混乱。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可以使公司运营中各项投资和融资决策是否科学非常清晰,通过分析计算很容易决定。然而,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将会使决策造成的后果牵涉的方面复杂化、多元化,并且很多方面没有明确的分析数据,只能主观判断,这就使得决策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使企业理财决策难以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理财混乱。
基于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上两个方面的缺点,如果贸然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会造成企业管理混乱,理财决策困难,最终使企业难以有效运行直至破产,这就有悖于企业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不能因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好,就不顾现实条件选择这一目标。
4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能够较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因此,目前在财务衡量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地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是不明智的,而应当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辅助考核因素,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战略; 资金筹集战略; 资金投资战略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具有根本性影响。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财务管理目标是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的方向。而选择适宜的财务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研究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意义和类型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①,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结构,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有利于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良性循环。目前,财务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总体财务管理目标理论,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②:
(一)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经济学界的传统观点,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最终都归结到利润水平上,时至今日这种观点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仍有较大影响。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选择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利润最大化是通过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但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性、投资额的大小和风险因素,也没有考虑企业经营机构、经营规模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的合理经营,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企业增长,以满足各方面的利益。但这一目标值不能单纯地依靠股票市价作出评判。因为股票价值未必为企业所控制,其价格波动也未必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变动相一致。
财务管理目标还包括每股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等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只考虑资本规模与利润的关系,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资金的有限性决定了负债筹资也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很少有企业会选择这个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要求的是股东财富即所持股票价值最大,而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意味着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本文只分析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对财务战略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及其选择类型
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财务战略既要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又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由于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的有效流动,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等活动会引起资金流入或流出企业,因而企业财务战略主要包括资金筹集战略、资金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③。
(一)资金筹集战略
资金筹集战略是指企业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作出有关解决资金筹集目标、规模、结构和方式等问题的谋划。筹资既是一个公司成立的前提,又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其内容极为复杂,是任何企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公司筹资从筹资量来看,主要是解决公司发展的资金需要问题,它与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有关,受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制约;从筹资结构来看,主要是要解决如何通过控制与利用财务风险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和提高股权资金收益率的问题,它与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有关。
(二)资金投资战略
资金投资战略是指通过资金的组合及运用,确定最佳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的策略。企业的投资是指企业对自己目前所持有的资金的一种运用,来源或是企业内部的积累,或是借贷,以用来购买实际资产或金融资产,或取得这些资产的使用权。企业投资作为企业实际资本形成的经济运行过程,同时也是资本或投资品的耗费过程。
(三)收益分配战略
收益分配战略是指以战略眼光确定企业净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以保证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收益分配是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剩余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企业的收益分配战略应遵循既有利于股东又有利于企业的原则。
三、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筹集战略选择的影响
相对于一个特定的企业而言,在企业现状和企业环境既定的情况下,其可能获得的资金总量必然是有限的。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企业活动过程中资金的需要与供给的问题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企业既需要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又必须讲究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尽可能节约资金的占用。
1.筹资目标战略。
制定资金筹集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相应的战略目标,筹资战略目标规定了企业资金筹措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指明资金筹集活动预期的工作成果,是各项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下制定资金筹集战略目标要求是在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发展和应付临时资金短缺的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并不考虑资金的来源、风险和是否稳定可靠。所以,降低筹资成本能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足够数量的资金,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确定的筹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确定筹资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以及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不能只考虑资金的成本,还要考虑如何降低筹资风险,把筹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并且,不能局限于单纯满足企业当时的资金需求,应该以科学的战略管理眼光来设计、保持和拓展筹资渠道,使企业不断获得稳定、可靠、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资金。
2.资金来源结构战略。
资金来源结构战略的选择应该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资金来源结构是否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协调,能否顺利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选择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的主要标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结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的基本标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需要对资金来源结构的成本和风险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自身企业内外环境的因素选择合理的资金来源结构,保证资金的可行性。
3.筹资方式战略。
筹资方式战略主要分为内部型筹资战略、金融型筹资战略、证券型筹资战略和联合型筹资战略。利润最大化目标一般会选择内部型筹资战略或金融型筹资战略。它能够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减少资金占用量,降低成本。如果内部筹资不能满足筹资规模时,可以选择金融型筹资战略,筹资成本较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般会选择金融型筹资战略,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有效地利用这些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以保证随时获得长期稳定贷款。这种战略具有风险适中、资金成本低的特点。通过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适应企业经营机构、经营规模的变化,确定筹资规模以保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对资金投资战略选择的影响
现代企业不仅需要有获得利润的能力,而且必须确保赚取利润过程中资金流转的顺畅和财务结构的合理与安全,所以,资金投资战略是为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选择资金投资战略主要是从投资规模、方向和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密度来考虑④。
1.投资规模战略。
投资规模战略可分为稳定性投资战略、扩张性投资战略、紧缩性投资战略。稳定性投资战略是一种维持现有投资水平的战略。扩张性投资战略是企业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可以不断扩大生产经营,增加生产和经营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市场占有率。紧缩性投资战略是一种收缩现有投资规模的战略。利润最大化目标要求的是尽可能地获取最大的利润,不考虑投资风险,最大效率地利用现有的资金和条件,所以一般会选择稳定性投资战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保证企业“财富总额”尽可能地大,其衡量标准是净现值,即企业价值,这就使企业的行为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企业价值最大化还考虑区分不同时期的报酬,即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利益安全。这就决定了单一的选择是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要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经营领域,采用不同的投资战略。
2.投资投向战略。
投资投向战略可分为专业化投资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专业化投资战略是指企业长期将资金投放于某一特定生产经营领域或特定产品和业务项目上,投资的增加通常只是引起经营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会引起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改变。企业采取这种投资战略的基本目的多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多元化投资战略是指企业将投资分散投放于不同的生产经营领域或不同的产品和业务项目上,投资的增加必然导致经营结构和市场结构的改变。利润最大化目标只单纯地考虑利润,并不考虑风险,所以专业化投资战略是其理想选择。从风险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从理论上应该选择多元化投资战略。
3.投资资金密度战略。
投资资金密度战略可分为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和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资金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在长时期内企业确定的投资方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投资方向的实际运行主要依靠资产的运用来实现。技术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在长时期内企业确定的投资方向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投资的重点往往是先期的技术开发。劳动密集型投资战略是指在长时期内企业确定的投资方向主要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这些投资方向的实际运行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利润最大化目标在考虑选择战略时,应该衡量资金、开发技术和劳动力这几种相关因素的成本和费用开支,选择相对较低的投资战略,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考虑选择战略时,应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投资方向,对于改变产品整体功能的投资战略,应特别注意权衡其失败与成功后所产生的垄断收益之间的关系,力争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三)财务管理目标对收益分配战略选择的影响
收益分配战略是企业对其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战略问题,主要是对企业选择股利政策而制定的财务战略。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需要兼顾企业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和股东对本期收益的要求。一般说来,股利政策主要有四种类型⑤:1.剩余股利政策。2.稳定股利政策。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利润最大化目标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倾向于将利润留存,以留存收益作为企业再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减少企业长期负债所带来的财务费用,降低筹资成本。所以,在此目标下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剩余股利政策,保留大量的收益用于企业再投资,使企业自强自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首先要稳定股东的投资信心。但由于考虑财务风险的因素,就要在利润水平不同的年度进行股利分配调整。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每年向股东发放固定的股利,稳定他们对企业的投资信心。在低利润年度,能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解决财务危机。在高利润年度,额外加付红利,可以使股东感受到企业的繁荣,对企业看好,有利于提高企业股票价格。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倾向于这种股利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卢斯・班德.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 王棣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J].企业管理,2006,(4).
[4]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昝新明.对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认识和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6).
[6] 杨冬花.企业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选择[J].新西部,2006,(24).
[7] 杜金萍.对财务战略的认识[J].北方经济,2006,(10).
[8] 刘淑莲.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财务 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
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模式
1.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2.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每股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回报的能力。
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与利润最大化目标一样,该指标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3.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
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以及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存在的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然要受到各利益相关方意志的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
企业所有者:企业所有者是企业原始资本的提供者,其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投票权来实现的。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企业债权人:企业债权人是企业长短期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到期收回借款并收取利息,同时承担一定的风险。当债权人提供贷款数额较大时,还会通过合同规定限制企业的行为,或者更直接地向企业派出监督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理财目标。
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有权分享企业收益。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尤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职工的利益更应充分考虑。
政府:政府为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时政府实现管理目标,如稳定经济、降低失业率、保护环境等。政府会通过税收、行政强制等影响企业经营,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也应该考虑到政府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供应商和社会公众:与企业有关系的客户和供应商,都为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资本”,因此企业还需考虑他们的利益。此外,企业还应考虑社会公众的要求,即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公益事业等。
由此可见,企业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合理兼顾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利益,强调的是“多赢”。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方经济利益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作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延伸,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我国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下如何确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当与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最高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将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考虑的问题。
2.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经济性目标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市场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
3.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是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的有机结合。战略性目标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战术性目标则强调企业的近期利益,关注既得利益的增长。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如果不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必然会导致财务管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反之,如果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具体的战术经营要求,又会使目标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在战略发展思想中财务管理目标应把战略性目标与战术性目标结合起来。
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考虑的因素
1.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许多企业实行集团化经营,此时就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管理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性与管理的协同性,同时在集权管理下适度分权,建立分级核算的管理体制,从而达到集团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所需信息。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利用软件功能和网络优势,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
3.强化风险管理。收益和风险是直接相关的,企业决策时,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作出权衡,研究风险、计量风险,并设法控制风险。风险报酬率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回避态度和风险程度,因此,企业可采用多角经营和多角筹资的方法来控制风险,可以在盈利和亏损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减少风险;多种渠道筹资,调整资本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4.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企业需建立吸引、培养、留往人才的报酬机制,在注重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管理。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力。
5.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筹资结构、利润分配进行分析,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改善决策,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于企业目标,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活动期望实现的结果。财务管理目标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确定了合理的目标,财务管理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应立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受环境制约,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纵横交错、相互制约。作为理财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尤为突出。现代企业由于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探索如何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现状
究其发展历程,财务管理目标众多。当今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最主要的两个观点。股东利益最大化观点的出现早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指管理层应该努力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更多的财富。持有该观点的人认为资本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管理者应该尽最大努力为股东赚钱,以增加社会价值。著名学者哈耶克曾指出,为股东赚钱与履行社会责任是可以并存的。埃巴(2001)则更立场鲜明的认为,只有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股东利益导向的公司财务模式和理论被批评对企业员工、顾客、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够重视,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负责任(李心合,2003)。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以外的其他要素对企业而言越来越重要,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也有所提高。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只关注股东利益已经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符,应予以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考虑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他们认为,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取代之前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可以有效弥补股东利益至上忽略其他相关者利益的不足,符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众多学者对以兼顾所有相关者利益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到公司治理中,在现实条件下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利益相关者利益定位不明确;其次,利益相关者间利益有冲突,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最后,利益的分配难以量化,不具有可操作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实选择
(一)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现代企业由于两权分离,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对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逆向选择的发生根源于交易参与者或者潜在交易参与者中的一方或多方相对于其他参与者来说具有信息优势。信息优势方会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信息优势谋取利益,对市场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道德风险的发生是因为交易参与者或者潜在交易参与者中的一方或多方在整个交易的履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他们的行动,而其他参与方却不行。道德风险的产生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且这是绝大多数现代企业具有的特征。事实上,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非常有效地直接观察到高层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于是,管理人员就有可能懈怠,或将公司状况恶化归结为他们不可控制的因素。显然,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财务管理活动也不例外。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处理好两权分离状态下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这三者之间利益冲突所产生的成本以及减少成本的方法,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市场中实施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资金运用管理等活动增加企业的价值(南星恒,2005)。刘海龙(2016)认为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影响。詹森和麦克林认为成本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者和经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必须通过实施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可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必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彭益(2005)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公司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对财务管理活动有重要影响。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考虑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认真考虑信息不对称这一现实条件。
(二)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利弊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财务管理目标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制约。企业应基于现实条件确定财务管理目标,方能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在我国的新兴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严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应该选择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应该选择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之前,有必要对两者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现实条件下的利弊进行分析。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凡是利益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并能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群体与个人,其利益都应该纳入企业考虑的范围(李心合,2003)。在该观点下,公司财务目标兼顾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企业财务目标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下,利益相关者拥有话语权,但却不一定拥有资金,会使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的资本市场中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企业发展;其次,对决策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与投资者控制相比,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分享控制权可能使决策过程变得低效。因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许多决策目标上都存在冲突,很难达成一个合适的互惠政策,可能会导致决策僵局;再次,使管理层的可靠度降低。在两权分离已成为现代公司特征的状况下,所有者很难有效观察人的努力程度。理性的管理人员会利用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性而选择偷懒。这是典型的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加重企业负担。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强调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广泛推动,实际上等于对公司业务进行税法之外的征税行为。
反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在实际执行中的优势很突出:优势一,提高管理层的透明度,降低道德风险。因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对明确并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优势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管理层短视现象。因为股价不仅受当前经营成果影响,也受未来经营成果影响;优势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降低了道德风险,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利于企业融资;优势四,提高决策效率。股份以剩余要求权的形式存在,不影响管理层做出决定;优势五,降低交易成本。当风险在不同时期变化时,制定或修订关于企业各个求偿者之间分享规则的合同成本很大。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在与合同中明确规定风险的分配相比,股东在承担公司风险方面更容易而且成本更低。
(三)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财务管理目标现实选择。基于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条件,并鉴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利弊分析,股东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本文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外部性最好是通过法律和合约手段,而不是通过公司高级职员和董事的自由决策行动来解决。可以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通过合理地设计一套机制来诱使人显示其私人信息,从而达到多方的利益协调,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第一,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理财主体应该更加细化和多元化。企业的股东、经营管理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有着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企业在这种契约基础上组成。对相关者利益的保护,需要法律环境来支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相关者利益。首先,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其次,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借助市场力量,使企业理财活动日趋规范;再次,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立法。通过法律手段,促使企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承担责任,对企业员工承担责任,主动承担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等,从而牢固树立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第二,强化激励,充分利用合约安排。法律具有一定的刚性,并且是不完备的,若要保障相关者利益,还需要其他措施来支持,比如签订合约。合约安排是减少由于内部人员的多项选择所带来的外部性,降低信息不对称影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可以在合约上对利益相关者实行保护。第一种是限制内部人员可选择的行动集,限制的手段可以是排除那些更可能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负外部性的行动。缩小内部人员的行动集会产生交易成本并会降低灵活性,不过仍然能够创造价值;第二种是使利益相关者的索取权对有偏误的决策尽量敏感。合约并不是一定要完全限制管理层的活动,相反为其提供一定的空间会更有效。赋予管理人员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公司环境变化和未预知的契约结果做出灵活反应。
篇7
【abstract】exis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 have some distortion in revealing a firm’s capital and profit because people do not consider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and have a conservative attitude in financial indexs to measure their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ideas of eva. at the same time,it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f eva and it’s importance in chinese.
【key words】financial management objectives eva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为了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认真研究,因为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向导,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如何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更准确、更有操作性显得极其重要。
纵观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无论是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它们的表达方式和主体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均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并把它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即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含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一般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际上是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实,早在几个世纪前,经济学家就认为“一个企业要为股东创造财富,就必须获得比其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更高的报酬。”其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ed marshall 提出了经济收益的概念,并认为:“企业必须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才能长期生存。”这样我们就必须提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目标评价体系以准确、恰当的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eva最大化这一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运而生。
eva概念的雏形起源于美国,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流行于全美,于九十年代中期逐步扩展至欧洲,其后发展至拉美及亚洲地区。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柯达集团曾成功利用eva达到提高企业及股东价值的目标。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 的简称,亦即经济增加值,它是一种能够充分体
由此可见eva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的会计利润,它必须在传统的会计利润中减去所有资本的费用。因而eva最主要的特点是资本成本或加权资本成本率(wacc).根据传统的会计方法,很多公司是有盈利的,但实际上在这些公司中有不少正在蚕食股东财富及利润的行为,因为这些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低于其资本成本。而eva恰好是对以上问题的纠正,换言之,eva是由股东所定义的盈利水平,是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如果股东的预期利润目标为15%,即表示他们可获得的税后利润超过资本的15%,而在以前的利润均只代表了一个最低的可接受投资风险的代价。
同时eva也是一条能将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紧密结合的纽带。对于经营者而言,所有者采用以eva为基础的红利激励计划,使得经营者必须在提倡eva的压力下提高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同时经营者也必须更有效的使用留存收益,提高融资效率,因为eva使他人认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运用eva为基础的红利计划时,并不是只根据eva的正或负进行奖励,而是根据eva的增长进行奖励。而在另外一方面,在eva系统下通过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可防止经营者操作eva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予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了很大的激励。对于股东所有者而言,eva开发了企业四个方面的潜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省税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通过对资产的重组提高利润效率;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新项目、新产业、新规模给投资者带来比机会成本更高的回报率,就授予基层经理更大的灵活机动权和更大的责任压力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也能妥善的处理冲突,减低成本。
由此可见,eva有利于将经营者利润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eva最大化的实质就是权衡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标准,它与其它常见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有着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和利润最大化,财富最大化相比,eva最大化更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最容易诱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导致的短期行为,但也存在以下缺陷:股东财富与利润有直接关系,“财富最大化”仍不能与“利润最大化”脱离关系。而eva最大化目标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eva原理认为,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战略并购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成本应予以资本化。因此,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经营者进行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因而eva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正相关,使企业能够获得长期、持续的增长。
其二、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融资效率。“琢食顺序理论”⑤就说明了企业人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偏好,运用eva以前,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付任何成本,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大加采用,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另外人偏爱多保留利润会形成较多可由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加大成本,eva则促进经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筹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促进股东的权益最大化。 其三,eva与mva(市场增加值)正相关,能够正确评估公司的市场价值,mva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与股东和债权人投入企业的资本总额之间的差额,它是一个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考核指标。由mva可以直接度量企业给股东带来的收益,故已成为国际上衡量公司价值变化的通用指标。(mva=roic-wacc)×投入资本/wacc-r 其中r为企业未来年度现金流量的增长速度。uyemura rantor 和 petti t 于1996年选择了100家美国银行1986到1995年的mva和eva及各种财务指标数据,经经验研究还发动mva与eva之间相关关系最强,同时还可看到eva与其它财务指标相比,它对mva的解释度明显较高。
其四,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避免了财务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公司,管理层在进行资本预算时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指标(dcf),而在业绩评价时却又采用基于利润的另一指标如eps、roe等,这显然违背了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要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则,不仅容易引起企
业内部管理上的混乱,而且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也难以保持一致。而eva指标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而且也可以用于资本预算、收购定价、激励性补偿计划等几乎公司财务的所有方面。这是eva更容易改变企业业绩评价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 lunwennet.com]
其五,eva概念简明,易于应用和其它财务目标的指标相比,eva的概念并不深奥,即使是非财务人员也能够从对该指标的简单描述中理解其含义,这使得它在企业内部推广非常方便。事实上在推出eva指标的同一时期,一些学者也开发了许多以股东价值为基础的业绩衡量指标,如投资的现金流量收益、现金价值增量、股东价值增量、调整经济值等,这些指标在理念上与eva基本一致,但它们计算非常复杂,从而使起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受到阻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经济增加值指标。
其六,eva能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总是期望至少能获得最低的投资机会报酬,否则就会把资金投向别处。由于eva反映了投资者投资与企业所能获得的真实报酬,因此能够正确引导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于能为社会真正创造财富的企业,从而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实现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采用eva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eva真正考虑了所有的资金成本,真正的将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冲突,使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了企业盈利的经济目标。同时采用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国企扭亏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个方案,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经营思想正有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向股东权益最大化转变,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依据也逐渐由传统的会计指标转向股东价值指标,然而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大量上市公司的负债率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企图尽量减少债务的利息开支来保证利润指标。根据:modigliani-miner 理论,权益资本比债务资本的机会成本高的多,显然这些负债率极低的公司忽略了资本成本的作用和资本结构的优化。eva指标虽也有一定的有限性,但用它代替利润指标可以更好的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为股东赢得更多的收益,并可以推动中国股市进一步的走向成熟。
随者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eva概念将被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同,eva的广泛应用也必将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推动中国股市走向成熟,但eva的应用必须适应我国独特的文化与政策,所以我们应努力探索如何将eva成功引入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 马志娟:eva:一种新的业绩衡量指标 经济师 2000(8)
2、 黄丽娟:财务管理“最大化”目标与可持续增长的矛盾 上海会计 2002(8)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经济附加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同时也是财务管理追求的目标。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已暴露出其不足,如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等。由此,人们开始寻找另外的目标来代替“利润最大化”。随着证券业的蓬勃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或“企业财富最大化”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企业价值是企业债券的价值和股票的价值之和。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出现的与时间和风险脱节等缺点。但它并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辉煌成就,相反,还导致了比“利润最大化”目标更甚的混乱。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很难具体确定的目标。从非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才能确定,但又由于这种评估要受到其标准或方法的影响,因而难以准确地予以确定。从上市企业来看,其未来财富或价值虽然可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来显示,但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股票价格的高低实际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财富或价值的大小。所以,“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实用性不强,难以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财务管理人员所捉摸。
由于上市企业大都相互参股,其目的在于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因此,企业真正的大股东并不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获利,他们并不把股价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追求的唯一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其财富最终都归其所有者所有,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是企业所有者所希望实现的利益目标。这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各方面都有自身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从这方面讲,只强调一方利益忽视或损害另一方利益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而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强调职工的实际利益和各项应有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不符合我国国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更优越的财务管理目标呢?笔者认为,企业经济附加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佳选择。
经济附加值的内涵
经济附加值(ecomonicvaylueadded,简称EVA)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营利低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用公式表示就是:
(1)经济附加值=税后营业利润-资本成本总额=营业利润(即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2)如果用EBIT表示营业利润,T表示所得税率,C表示投资成本Kw表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则公式可表示为:
EVA=EBIT.(1-T)-Kw.C
注:(1)式中投资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占用的资本额,包括营运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等。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指公司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加权机会成本,是投资者基于对企业风险的判断而对公司业绩的最小期望值,可以说是投资者所期望达到的必要报酬率。因此,Kw.C是一项机会成本,所以EVA是一项经济利润非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利润。
EVA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EVA最大化目标是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它保留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并且比利润这一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子出企业的经营业绩。体现了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一致性,无论是公司或是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一个在市场经济中角逐的企业的现实目标。这一目标因而更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接受和理解。
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事前计划。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可运用EVA最大化目标进行量本利分析、因素变动分析、敏感系数分析。通过这些分析,企业才能明确地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加强经济核算,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进行多样化经营。
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我们已经说过Kw是投资者基于对企业的风险而作出的判断,因此Kw大小是由风险大小决定的,理论上说当风险大时,Kw就大;当风险小时,Kw就小。从财务管理假设又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同向的,报酬的增加是以企业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从EVA的公式中可以看出,Kw与EVA成反比,而作为企业经营报酬的EBIT与EVA成正比,因此,只有在风险与报酬达到某种均衡时,EVA才能达到最大。
真实全面考虑了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成本。传统理论认为利用内部留存收益筹集企业所需资金无需任何成本,其结果往往是企业人最喜欢的筹资方式,而较少的考虑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而以EVA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考虑的是资本的机会成本。企业拥有的每一项资产都存在机会成本,从而使人在保留利润时要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的运营效果,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通过EVA与C的比例反映出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经济附加值率=EVA/C,这一指标是以EVA为基础的相对指标,它反映投入每一单位资本带来的经济附加值,是一个效率性指标。在C一定的情况下,EVA越大,说明资本运作效率越高,就越能吸引资本的投入,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以EVA现值与C的现值进行比较,可评价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从而使企业充分利用财务资源,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EVA最大化目标保证了投资者与债权人的正常利益。由于EVA是扣除了资本成本后的收益,在公式中Kw采用的是投资者的最低期望报酬率,是一项机会成本,因此,追求EVA最大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保证投资者的正常投资利益,以及债权人的正常利息收益的过程。版权所有
EVA最大化目标把投资者与经营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经营者而言,所有者采用以EVA为基础的激励机制,使其工资的增加与EVA的增加紧密联系,迫使经营者尽力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同时使经营者在筹资时有效地选择筹资方式,因为EVA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时,每一项资源都是有代价的。
EVA最大化目标的应用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仅是企业理财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还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适的基本标准。因此,我们在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应该注重目标的实用性。EVA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用来评价理财活动的基本标准,有其广泛的实用性。
应用之一:企业业绩评价。由于EVA考虑的是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因此EVA能够作为唯一的绝对指标对公司业绩进行评价。公司在某一时期的业绩优劣可以通过EVA的三种情况来评价:当EVA大于0时,肯定说明企业创造了超额财富,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得到回报,企业业绩比较好。当EVA小于0时,要区别情况分析。例如,当企业初创或扩张阶段在短期内往往投放大量资金,由于“期化”的影响,EVA可能是负值,不一定表明其业绩不佳;而稳定发展的企业如果EVA小于0,说明公司理财活动可能存在缺陷。当EVA等于0时,说明恰当维持投资者原有财富,应该引起企业领导层的注意,有可能公司经营将变糟。企业利害关系人都可采用这种指标评价公司业绩,并作为行动依据。
应用之二:企业投资项目评价。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呈多元化经营趋势。EVA对投资项目的选择以及已经投入运行项目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EVA指标是通过分别核算分析各项目的资本成本及各项目的创利能力而计算出来的,选择和评价投资项目时可按EVA大小排序,淘汰EVA小于0的项目,并从EVA较低的项目中抽调资金于EVA较高的项目,减少EVA较低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应用之三:企业融资政策评价。融资政策的优劣直接影响资本结构的优劣,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报酬率与风险。EVA评估标准可以全面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机会成本,通过EVA值的大小比较来评价不同融资方式的优劣,从而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降低风险,提高报酬。
应用之四:企业价值评价。据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EVA与股票市价具有高度相关性。EVA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升和股东利益的增加,股价上升又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EVA越大,企业价值越高。从这方面讲,EVA最大化目标包括了企业价值最大化。
篇9
论文摘要:文章比较了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三个观点,即股东财富最大化、净资产报酬率、经济增加值,指出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净资产报酬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文章还分析了以经济增加值(eva)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以及其相对前两者的优点,指出eva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取舍标准,衡量了风险,能够改善公司的管理职能,克服了净资产报酬率存在的时间性问题,因此是较好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1. 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合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传统的观点是,因为股东实际拥有并控制公司,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应为股东的利益而服务,公司的目标应是为股东增加价值。公司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公司的股价,以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支持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司契约集合理论。公司契约集合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包括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公司职工与公司管理者之间,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契约等。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在这种观点下,所有者权益可以定义为一种委托关系。公司管理者是人,公司所有者是委托人。委托理论假设委托人与人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公司管理者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契约集合理论认为,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契约建立对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使公司管理者的行为符合所有者的利益,尽量减少管理者背离股东利益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行为一般都是以股东利益为重的,因此,股东的目标就是公司管理者的目标。
(2)管理者目标的观点。在实际中,管理者的目标不同于股东的目标。威廉森提出费用偏好的概念。他指出管理者通过某些费用支出获得了价值,如对公司汽车、办公家具、办公地点以及自主决策的投资而获得效用。但多那德森通过对一些大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访谈,认为公司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是一致的。他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受到两种基本激励的影响:第一是生存,组织的生存意味着管理者总是要控制足够的资源来防止企业被淘汰;第二是独立性与自我满足,这意味着公司管理者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和不依赖于外部的资本市场而进行独立的决策。多那德森由此认为,管理者不喜欢发行新股,管理者基本的财务目标是使公司的财富最大化,从而管理者能控制更多的资源并限制筹集新的权益资本。而且,从多那德森的观点引申可以认为,公司管理者通过使股东财富的增加以减少被其他公司收购的可能性。经理市场的竞争也促使公司的管理者以股东的权益为重。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性分析。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有理论基础支持,易于直观理解,同时在实际中也有其合理之处。如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与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的盈余的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
(1)股东财富最大化难以对公司经营决策具有指导价值。目标应对行为有指导作用才有意义。但是公司的管理者很难知道其经营决策是如何影响公司股价的。既然管理者无法明确知道其决策对股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增加公司股价的目标也就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指导作用了。
(2)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而言,公司的管理者比外部的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的状况。那么,为什么公司管理者会以了解较少信息的外界投资者的评价作为其目标呢?如果资本市场是强有效的话,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评价可能与管理者的评价是一致的。但至今也没有证据表明资本市场是强有效的,即使是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而且也很难衡量企业的分部门对公司股价的贡献,使得很难考察分部门的业绩和事先设定的分部门的标准比较。
(3)目标的可控制性。股价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政治,宏观经济状况,人们的心理预期,公司所处的行业等第。而其中的许多因素都是公司所不能控制的。比如公司的股价上升了,谁能明确的知道股价的上升是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引起的呢?还是公司的经营业绩提高引起的?而且,股价的变动能否随时提供反馈信息,从而使得管理者能及时的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也是值得考虑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较少,股权结构尚不完善,资本市场有效性不足。因此,公司的股价不能客观的反映公司的基本状况,股价经常偏离了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
二、 净资产报酬率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析
实践中净资产报酬率常被作为公司的财务目标和衡量公司业绩的标准。净资产报酬率指标作为公司财务目标的合理之处是它告诉了公司的管理者如何提高净资产报酬率,从而满足了目标应能指导行为的原则。
1. 净资产报酬率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净资产报酬率可以分解如下: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 资产周转率 权益乘数。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决定净资产报酬率的大小有三个指标,这样分解之后就更能说明净资产报酬率这一综合性的指标变化的原因,也给公司管理者如何提高净资产报酬率指明了方向。销售利润率衡量的是每单位销售收入能产生的净利润。这个指标对于营业经理而言极为重要,因为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定价策略和控制成本的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的公司每单位的资产能产生的销售收入。毫无疑问,公司的竞争战略和产品影响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但管理者的勤奋和创造性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资产周转率有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这样能为公司管理者及时发现偏差,采取措施纠正提供了方便。影响净资产报酬率的第三个指标是权益乘数,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杠杆来衡量。这个指标不像前两个指标越大越好,要求财务经理如何合理的确定公司的最佳财务结构。
2.净资产报酬率的局限性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净资产报酬率既考察了营业经理工作的效果,又考察了财务经理的工作效果。并且,指出了如何提高净资产报酬率,其影响因素大多数也是可控的。但净资产报酬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以下几点局限性:
(1)短视问题。成功的经理应是前瞻性并有长远眼光的。但净资产报酬率恰恰相反,是回顾性的,并且集中于一个期间。因此,净资产报酬率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如公司如果为了引进新的产品而承当了大量的研发费用的话,当年的净利润必然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下降了。而且净资产报酬率集中考察一个会计期间的业绩,不能反映多期间决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2)风险问题。净资产报酬率是一个收益型的指标,未考虑公司承担的风险。但是对于任何公司或者投资而言,收益和风险总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仅仅考虑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不全面的。而且,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是风险驱动收益,而不是相反。因此,公司管理者与其说是在管理收益,不如说是在管理风险。而净资产报酬率不能说明为了获得该收益率而承当的风险。一般而言,风险厌恶的投资者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风险报酬率,通常以夏普比率来衡量。可见,风险也是设定目标时必须考虑的。
(3)价值问题。净资产报酬率衡量的是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的报酬率,而不是市场价值的报酬率,从而导致实际的净资产报酬率产生误差。如在有的情况下,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机器设备的老化陈旧,使得账面价值远低于实际的市场价值,从而低估了净资产报酬率。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权益的市场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从而高估了净资产报酬率。对于权益的价值而言,市场价值比账面价值更有意义,因为市场价值代表了股东能够实现的现时的权益价值,而账面价值仅仅记录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对于资产的价值而言,决定因素是未来的现金流量,权益的市场价值体现了这一点。但简单的以权益的市场价值代替账面价值计算净资产报酬率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一旦股票发行之后,股价的变动对公司的净资产无影响了。比如公司的股价上升了,但上升的这部分资产并没有为公司所控制,仅仅是虚拟的金融资产。要求公司的管理者为所不能控制的资源负责也是不合理的。
三、 经济增加值,更好的财务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股东财富最大化与净资产报酬率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是对的,但如何把创造价值转化为合理的财务目标是另外一回事。1993年财富杂志提出了经济增加值这个指标(eva),认为经济增加值是通向价值创造的关键。经济增加值的思想很简单,认为投资所期望的收益超过其成本时才是有价值的。同样,公司只有在起营业利润超过其所使用的资本成本时,才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用公式表达如下:
eva=ebit(1-t)-k×c
其中,k是公司使用的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t为税率,c为公司使用的资本,包括付息债务以及权益。债务应当排除不付息的负债,权益以账面价值计算。
1. eva指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1)eva可指导公司的投资决策。一项投资的eva现金流的现值与该项目的npv是相等的。而npv是投资决策中最基本的参考标准,npv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通过折现率的大小考虑了风险。而且,npv直接衡量了项目对股东财富的影响,是优良的投资决策指标。既然eva与npv相等,eva也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标准。
(2)eva衡量了风险。净资产报酬率的最大缺陷可能是未衡量收益的风险。而eva则通过引入资本的成本而克服了这一缺陷。如果投资者认为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则要求的资本收益率也较高,从而高风险的公司,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eva较小,反映了大多数投资者厌恶风险这一事实。
(3)eva量化了公司的价值。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股价的高低来衡量的。但是股价是个绝对数,股价中还包含了投资成本。eva剔除了资本的成本,考察的是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超额价值。而且eva量化了公司的价值,满足目标必须量化和实现目标所要承当的成本原则。第二是股价易于波动,而eva相对稳定,使得eva作为目标更为切实可行。第三,股东的超额收益是由eva决定的,因此,eva应当与股价存在很大的正相关性。
(4)eva指标能够改善公司的管理职能。eva实际上综合了公司管理者的三项的关键职能:资本预算,业绩评估,以及制定激励报酬。这些职能本应能正面影响公司管理者的行为,但实际上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比如,公司的管理者被告知在评价投资项目时,应该使用净现值或内部报酬率作为标准。而实际上在衡量部门的业绩时,又以净资产报酬率或投资报酬率作为标准。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常常面对相互不一致的目标无所适从,导致索性不认真考虑这些指标,而依赖于自己的经验。
(5)eva克服了净资产报酬率存在的时间性问题。eva既可以考虑单期间的,又可以如同计算npv一样,用未来预计的现金流来计算其现值,从而克服了净资产报酬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多期间决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综上所述,用eva作为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可行的,而且也适合我国目前公司的实际状况。公司资本预算的决策可以用合适的资本成本计算eva作为标准。企业分部门的eva可以作为评价部门业绩的标准。而激励报酬可以通过与一个合适的事先确定的目标eva对比而确定。以上三点体现了eva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简单,明确,切实可行。
当然,最后必须指出的是,eva也是有其局限之处的,特别是资本的成本如何衡量的问题。但eva解决了净资产报酬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存在的许多不足,尤其是eva将为股东创造价值从仅仅是一个口号转化为实际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罗伯特·c·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45-50.
2.斯蒂芬·a·罗斯等.公司理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8-130.
3.杰拉尔德·怀特等.财务报表分析与运用.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23-34.
4.刘雯雯.基于安索夫战略思想谈动态环境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5,(11):90-92.
5.赵华,何惕,刘更新.基于柔性战略观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0-62.
6.周首华,陆正飞,汤谷良.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5-30.
7.彭韶兵.财务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50.
8.(英)米德尔顿著.凌晓东译.财务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34-38.
9.张超英编著.财务管理实务操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6-70.
篇10
[关键词] 财务管理目标 述评
一、引言
财务管理目标既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导向,也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良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争论似乎是永无止境。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财务管理目标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相关评论。
二、国外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国外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是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之争。股东利益最大化观点的代表人物Friedman(1989)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循法律和相应的道德标准前提下赚尽可能多的钱。”James C.Van Horne(1995)指出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为企业经营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指导方向,因此不妨以它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并不是无需考虑社会责任。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却认为,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关系人负责。Freeman & Gilbert(1987)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可以影响或者正在影响企业达成目的的任何企业和个人。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供应商、顾客、公益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支持者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理论的支持者争论的最终结果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仍然最为主流的财务管理目标,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正。如欧盟(2002)指出,“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即使在目前美国广为使用的主流财务管理教材,Eugene & Michael 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作者依然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国内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方面。综合起来主要是从产权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结构理论、委托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等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了研究。
1.利润最大化及对该指标的修正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利润最大化在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中已经为广大研究者所摒弃。现在更多的研究者从利润最大化指标的不足出发,对利润最大化指标进行了修正和改善。程晓瑜(2007)在阐述现阶段理论界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不足,以及现金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认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以现金流最大化为约束条件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王庆成(1999)认为,我国现阶段理财目标较好的选择,应该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总思路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亦可称为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近些年来也不断的受到了学者们的抨击与非议,学者们从中国的资本市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该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还有一些学者从各种角度出发来支持该目标。如郭晓华(2003)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但出资者的权益要求仍占据主导地位。段淑芳(2005)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符合目标应具有的特征:数量化、可度量、现实、有挑战性、可接受以及能协调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间的关系。李昕欣(2004)以企业选择何种财务管理目标为切入点,并根据各种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及各自的性质,探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将是最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理念。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应该是学者们呼声比较高,也是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财务管理目标。高洁等(2007)通过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几种理财目标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成本、现金流量、利润等的子目标,从各方面来提高企业的价值,来达到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刘淑红(2005)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为起点,阐述知识经济时代应以“共同治理”取代“资本雇用”,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取代“股东价值最大化”。王化成(2000)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等主要利益关系人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的理财环境与美国差别较大,而与日本比较接近。因此,我们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也应选择与日本比较一致的模式――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式。
4.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把研究的方向转向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认为该目标相比其他目标更加能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张凌(2007)结合公司治理结构,提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的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起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员工和政府都能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得到利益满足,从而使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步入良性循环。因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比较科学且能够体现现阶段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吴要毛(2007)认为,和谐社会建设与企业发展内在需要均要求重新表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全面的反映了这一要求。
5.无法确定某一个固定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行业特征、治理结构、规模等条件进行相机决策。张正国等(2004)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得出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要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要与企业的自身的行业特征相适应。企业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徐新华等(2006)从委托理论出发,认为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于利益相关者的效用函数,并对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效用函数进行阐述,得出企业实践中究竟采取哪一种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受企业实际所有者效用函数目标的影响。不论企业最终采用哪种财务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容少华等(2007)认为,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形成不同的约束条件,需要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来适应。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相机而择,从实际出发,才是明智的决策。
四、对国内外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评价
1.国外研究成果比较集中,我国研究成果比较分散
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外学者对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虽然充斥着激烈的争论。但最终主要还是落在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些调整与修正。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在保障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可能照顾到债权人、供应商、雇员、顾客、政府、公益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我国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应该以利益相关者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EVA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管理目标。甚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无法确定某一种固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显然对于我国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还面临着激烈而漫长的争论,到底最后确定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矛盾观占主流
笔者在查阅大量的财务管理目标研究文献中,一直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对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在理论和实务界有这么激烈的争议呢?最终笔者发现,无论是国外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研究,还是国内学者对财务管理目标研究中,似乎有着共同的一个假设,一个暗示,即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矛盾。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出现,必然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矛盾,似乎因为关注到债权人、供应商、员工、政府、顾客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就一定会使股东的利益受损,就无法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了。即使修正了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也有这样的意味在其中,如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6条指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笔者试问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一定是矛盾的吗?它们两者能不能实现双赢或者多盈呢?事实上笔者认为从实践来看,如果损害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那么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尽管在实践中,由于难于量化利益相关者利益等一些现实的矛盾,我们可以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在观念上一定要明确,企业所有关系人的利益是共盈的,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那么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也不可能达到最大化。
3.国内财务管理目标研究应注意环境的适用性
从上面笔者对国外财务管理目标研究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国外股东财富最大化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那么我国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否能照搬国外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成果呢?在此,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还必须适应一定的环境。我国与国外的经济环境还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股民覆盖率和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且股民已经覆盖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美国选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管理目标,并以股票价格作为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社会团体等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在美国的经济环境下继续保持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充分说明了本文前面提出的观点,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一定总是矛盾的,他们可以是双赢或者多赢的关系。而我国目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民覆盖率非常的低下,在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从我们的现实情况出发,更有针对的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 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商业时代,2007.17:77~78
[2]容少华 曾键南:财务管理目标研究[J],财会月刊,2007.6:7~8
[3]高 洁 郭 丽: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9:108~109
[4]刘淑红: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J].甘肃科技,2005.4:188~189
[5]吴要毛.企业相关者利益最优化――如何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会计之友,2007.3:18~19
[6]王化成:财务管理目标的国际比较和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J].财会月刊,2000.8:9~12
[7]段淑芳:企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1:29~30
[8]李昕欣:股东财富最大化――最具发展潜力的财务管理目标[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3:58~59
[9]郭晓华:产权理论分析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3.22:7~8
[10]张正国 候甜甜: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财务管理目标选择[J].财会月刊,2004.21:8~10
[11]徐新华 黄小勇:基于委托理论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5:7~8
[12]李 正 向 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研究现状[J].会计研究,2007:7:3~5
[13]Eugene F.Brigham,Michael C.Ehrhardt.狄瑞鹏 胡谨颖 候宇译: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M].Tenth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