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22:3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履职报告

篇1

回顾2019年第三季度的工作经历,已经度过担任公司委派安全工程师的开头,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有了更多更详细的了解,让自己更好的服务于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任职期间本人都能认真依法依规履行安全职责,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未发生伤亡事故,为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提供根本保障。下面就第三季度开展安全工作,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情況作如下汇报:

一、第三季度工作内容:

1、认真学习安全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管理水平今年以来。特别是针对国庆70周年和即将到来的军运会,从武汉、集团和公司都下达了很多相关文件,每次下达后及时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工人负责的态度,格尽职守,勤思工作。理论和现场经验相结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

2、按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明确自己的管理责任,每天进入现场后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对整个现场人员、安全设施、机械设备等等进行认真检查,对能在隐度的地方自己能解决的立刻解決,对不能解决的就及时安排现场队长进行整改。对新入场的作业人员都做了登记和入场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考试和安全交底。特别是就现场浇筑箱梁时都会安排有施工人员进行现场监督,需要晚上施工时,会提前检查浇筑现场照明是否充足,严禁黑灯瞎火的盲目施工,只有确保施工条件满足后才允许作业队伍进行浇筑;同时进行架梁作业时,采取提前报审制度,在架设箱梁前,必须提前向项目部进行报审,只有在项目部管理人员在现场且查看起吊条件满足后才能进行架梁作业,同时架梁作业整个过程中都会有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确保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违章作业,架梁时的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确定绑扎牢固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

3、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相关文件神,对现场监工作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加现场的安全生严管理力度。开展安全大检直,迎接公司、集团安全文明施工检查,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回复,特别是对现场桥面临边防严格按照要求满铺密目网,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对较大洞口采取防坠网进行防护,确保现场施工环境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对用电、机械实行进场验收制,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配电箱设专业电工巡查,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拿取合格检测报告,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4、按公司内业资料管理方法,及时的整理安全内业资料,内容真实、字迹工整、资料完整。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赏罚办法,加强与工人的交流。以教育方式为主,惩罚方式为辅,认真检查排除隐患,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培养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应急预案演练培训。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自身的工作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够,与精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在管理过程中,工人常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篇2

单位(部门)

 阜阳指挥部工程部

姓名

 傅世周

岗位名称

 信号工程师

日期

 2019年11月

一、检查计划及兑现情况

1.月度安全风险认领: 阜阳北四场区间逻辑检查设备试验,阜阳北三场(编尾、驼峰)电缆沟开挖、电缆敷设,六场驼峰4线束溜放试验。

2.现场检查量化任务要求:现场检查8天

3.实际检查情况:实际检查完成指定风险工点C类问题4个,完成检查计划。

二、跟班写实情况

11月4日跟班阜阳北四场区间逻辑检查施工设备试验(四场-袁寨、阜阳),13:00-15:00

四局阜阳北项目部四电分部信号作业队,施工负责人刘雷峰

9:00检查当日施工准备情况、当日施工计划,核对试验内容,检查工作任务分工。

11:00检查登销记准备情况,邻站配合试验人员到位情况。

12:30了解当日电务段、工务段同步利用天窗点的维修内容。

13:00施工计划下达,试验开始。

13:30施工单位配合试验人员对配线修改任务单保管不善,配线修改未及时登记建立台账。

13:50邻站试验,站联电缆标志标识检查。

14:30检查配线恢复情况。

14:55试验计划完成,施工计划销记设备恢复使用。

15:00施工按时销记,设备正点开通使用。

存在主要问题

1、配线修改未及时登记建立台账。

2、站联电缆标志标识损坏未及时恢复。

3、邻站配合试验人员沟通不畅,试验结果未及时汇报。

三、深度分析和评价

(一)深度分析的风险工点概况:本月风险点为六场驼峰4线束溜放试验、阜阳北四场区间逻辑检查设备试验、阜阳北四场区间逻辑检查设备试验等,风险等级为低度。本月上述作业安全可控,但存在着施工现场路财路料回收不及时,大型设备备件未及时移交等情况,现场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防护不当及通信联系等问题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场发现的主要问题:阜阳北六场缓行器备件未及时办理交接手续,随意堆放,六场编尾新开通的设备缺陷未及时整改。

2.风险研判:低度风险

3.本月信号专业风险管控措施落实良好,重点项目、重点作业、高风险作业控制良好。

(三)整改措施及要求:

1.现场整改要求:检查问题均已按要求整改整改(见附件)

2.具体管理要求:及时办理备件交接,及时克服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点。

审核意见

 

篇3

一、综合检查情况

工作组分为折西、折东两组,折西组由县城乡治理办牵头,联合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物价局等部门,重点检查瓦泽乡、呷巴乡、新都桥镇、塔公乡、各大宾馆饭店和四家星级民居接待点;折西组由县旅游文化体育局牵头,组织县消防队、县交通局、县物价局、县广电局等部门,重点检查姑咱镇、炉城镇、雅拉乡、木格措景区、g318沿线、跑马山景区、各大宾馆饭店。重点针对各大景区、宾馆饭店、旅游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所有涉旅企业安全生产情况,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运输业及景区内营运车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消费产品价格价位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工作组发现以下问题:

1、由于塔公乡在修路,施工在主干道进行,导致车辆无法通行,大部分餐饮关门,因修路造成的交通堵塞会对“十一”黄金周造成影响。

2、由于最近县境内气温较低,折多山、木塔路已有积雪,木塔路属于阴山,短期内积雪不会融化。

3、折多山观景台已由物价部门审核,执行收取5元停车费,而安良坝、水桥子观景台禁止收费,仍在进行强制收费。

4、至木格措段存在严重的占道施工现象,特别是藏校附近,施工占道近公路一半,会导致“十一”黄金周交通拥堵。

5、g318公路沿线、加水点附近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景区内部分地段存在白色垃圾和建筑遗留物,二道桥桥头有很多的生活垃圾。

二、整治方案

1、建议县城乡综合整治办与业主单位进行沟通,规范堆放建筑材料,在“十一”黄金周节前做好保通工作。

2、在折多山顶设置温馨提示,设置分流点,建议通往塔公的小车走木塔路,减少拥堵。

3、交通部门做好“十一”黄金周预案,在折多山设点,建议车辆不易过长停留,进行交通疏通。

4、呷巴乡、瓦泽乡联合派出所对折多山顶、安良坝观景台、水桥子观景台乱收费现象进行整治,“十一”黄金周期间,瓦泽乡政府可在观景台设置旅游咨询点,制止乱收费现象。

篇4

完善体制,明确职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财、物统一由各村负责,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由镇安全办负责。安全干部的专兼职及任用调配情况,要上报安全办备案,以保持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稳定。各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关系,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衡量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努力实现基层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发展。要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人员保障,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安全干部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管知识,及时参加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各村要组织安全干部定期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安全干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严格安全干部的选拔标准,把政治思想过硬且具备较强业务素质、较高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年龄建议在50周岁以下。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办要指导各村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设。各职能部门可根据各村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对相关制度和台账资料进行细化完善。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村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对本村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管理责任。村党总支书记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对本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村有实业公司的要同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村、有关公司每年与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各村每季度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和布置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通报本区域内季度安全生产情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应有针对性地对村民,居民和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法制宣传和安全常识教育,提高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应每季度对本区域内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每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应定期组织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做好排查登记,按照“五到位”的要求,狠抓隐患整改,严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属地安全监管机构。五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制度。应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六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应加强对相关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情况的考核,把工作态度、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工作能力作为考核奖惩的基本内容,督促相关人员落实责任。3.建立健全基础工作台帐制度。应落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文书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按文书资料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账。一是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数、有无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场所性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详见附表2)。二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隐患类别、隐患内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期限及复查验收情况等(详见附表3)。三是建立安全生产检查记录情况台帐。主要内容包括:检查单位、检查时间、检查人员、发现的主要问题、复查时间、整改落实情况等(详见附表4)。

履职考核及责任追究

要进一步加强对各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考核,强调过程考核。安全生产工作要纳入村主要领导年终考核奖励的专项考核内容,安全生产考核分值比重占总的分值不低于5%。年底除常规考核外,由镇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对于全年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且安全考核为优秀的重点村奖励2万元,一般村1.5万元,城市化村1万元,。对于虽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但安全履职考核为不合格的村,由镇安委会领导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警示谈话。对于发生一般以上(包括一般)安全事故的,经市或区事故调查组认定为履职不到位的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由事故调查组裁定。对履职到位而发生事故的按照《村级组织及有关公司2013年度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细则》扣分。镇成立由安委办牵头,纪检部门、安全办有关成员单位组成的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小组按照《村级组织及有关公司2013年度安全生产履职考核细则》对各村进行考核。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根据住建部《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建质〔2011〕111号)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人脸识别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关键岗位人员)

施工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是指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机械员;监理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是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员。

第四条(考勤时间)

本细则规定的考勤时间为关键岗位人员在岗履职的基本考核要求,各项目关键岗位人员根据法律法规要求须在岗履职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配备标准)

施工项目部、监理项目部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人脸信息采集与考勤

第六条(信息录入)

施工现场必须在监督机构召开的首次监督会议时完成关键岗位人员信息录入工作。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人脸录入时,应本人到场,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录入个人人脸信息。

第七条(人脸考勤)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日常考勤通过“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官方微信小程序”中的人脸识别来实现。

第八条(考勤起止)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起止时间,从首次监督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天开始,到项目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竣工确认为止。

第九条(停工规定)

停工必须将《停工报告》报监督机构,在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设置后方能停止人脸识别考勤。复工前需现场检查符合开工条件,并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报监督机构,恢复人员考勤。

第十条(请假规定)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因事请假一周以内的,需事先安排好工作,报建设单位同意;因特殊情况需要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应事先安排具备同等证书或资格的人员顶岗,并提交暂不到岗履职请假申请,经建设单位书面同意后报监督机构备案。准予请假的,请假天数(请假时间内包含的实际施工天数)可在当月应到岗天数中扣除,否则作缺勤处理。建设单位应及时将请假情况报监督机构录入考勤系统。

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异常频繁请假的,建设单位应核实该人员履职情况,发现未履职的要及时责令更换。

第十一条(到岗率规定)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考勤月到岗率不得低于当月施工天数的80%,(当月施工天数如无放假、请假及其他特殊原因的按当月日历天数计,下同)。考勤天数如有合同约定,则按约定执行,但不得低于上述到岗率。

第十二条(有效考勤)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在项目的有效考勤为:每日考勤时间应与施工作业时间相符,考勤次数不得少于两次,当日最早和最晚考勤时间间隔不得小于5小时。不满足以上要求的为无效考勤,按当天缺勤计算。

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月到岗率=当月关键岗位人员实际到位总天数/当月施工天数;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综合到岗率=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周期内项目部月到岗率平均值;人员考勤到岗率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由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管理系统自动生成。

第十三条(人员变更)

人脸识别考勤阶段发生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变更后才能办理人脸信息录入。

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开工到岗后6个月内不得变更,除特殊情况外。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管理要求)

建设单位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实施考勤管理。总承包单位负责对分包单位实施考勤管理。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的建设,同时负责对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考勤的监管。

第十五条(企业要求)

施工、监理企业应积极主动做好人脸识别考勤工作,为项目所有被考勤人员人脸识别考勤提供条件。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及其人员在人脸识别考勤中弄虚作假、伪造的,一经发现,按未到岗履职处理。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要求)

项目建设单位应对考勤情况进行督促落实和日常检查,发现人员不按本细则进行人脸识别考勤的,应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及时报告监督机构。

第十七条(监管要求)

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的抽查,及时处理建设单位报告的事项,发现被考勤人员到岗率达不到要求或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处置规定)

施工、监理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月到岗率及项目部月到岗率低于基准到岗率的,监督机构应对相关项目重点监控,并根据各类检查情况,相应采取责令停工整改、约谈项目及企业负责人、季度通报批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行政处罚等措施,同时按规定作信用扣分处理;项目综合到岗率低于基准到岗率的,取消其项目评优评先等资格。

第十九条(负责解释)

本办法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统一”为目标,以履职尽责为基础,以强化基层监管组织化程度和提升基层监管履职能力为抓手,通过履职竞赛引导、数据监测控制、督查通报保障等手段措施,促使基层强化监管基础工作,准确执行监管工作制度规范,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基层监管运行组织机制,全面实现基层监管人员“会检查、能办案、懂监管”的基本要求,从而达到基层依法履职、规范尽责、积极行政、高效服务的职能建设目标。

二、工作目标

从2013年起,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基础工作扎实、组织运行高效、监管履职到位、职能形象提升”的基层监管工作建设目标。具体目标内容包括:

(一)2013年推进目标

1、基础工作方面:(1)监管干部全面掌握《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应用应知应会手册》,熟练操作经济户口管理软件,会使用经济户口信息系统相关工具查询、掌握自己或部门的工作情况。(2)准确执行经济户口管理工作各项制度规定,规范实施户口维护、巡查组划分、重热点标注、规定检查、监督管理、警示管理、案件管理等业务软件操作,准确规范率100%。登记人员熟练使用登记软件、登记质量符合规定。(3)熟知管辖区域内经济户口数量及类型分布,掌握重热点行业户口数量及行业分布;巡查组或网格监管人员还应掌握辖内户口的在业情况和拥有使用商标情况,重热点行业户口的经营地址、主要经营项目以及重点监管事项等情况,处在流程中的管理个案和所办案件情况等。(4)工商所(分局)有明确的监管工作岗位责任制,监管工作组织流程、责任流程清晰,层次感强,无责任死角。

2、监管绩效方面:(1)辖区内持照(证)经营率、亮照经营率100%;监管人员会对无照经营采取正确的监管措施,会办理无照经营简易程序案件,50%监管干部会办理无照经营一般程序案件。(2)两名以上监管干部取得企业年检委托授权资格,年检程序、质量符合规定;监管人员办理验照准确规范率100%。(3)职责范围内的违法违规问题处理率达100%;针对问题的监管措施的及时、准确率达到70%以上,程序合法、适用法规准确。(4)建立并执行监管责任移交制度和履职困难报告制度,工商所(分局)负责人和监管骨干应会统筹、指导制度的执行,应移交或应报告的监管个案做到100%移交或报告,有效控制问责风险。

3、监管素质方面:(1)30%监管人员能对一般违法行为采取准确的监管措施,主办常见违法行为的一般程序案件且案件质量符合标准,监管人员主办的一般程序案件达到基层工商所(分局)所办一般程序案件30%。(2)监管人员熟知重点行业户口的检查事项,并积极规范地实施管理,行政指导率达到100%;50%监管干部掌握除注册资本以外登记事项的检查技能,能对常见违法行为实施检查。

(二)2010年推进目标

1、监管绩效方面:(1)全面达到省级文明工商所考核细则中监管履职业务工作指标。(2)辖区内杜绝存在连续经营1个月以上且未在监管流程中的无照经营行为。(3)工商所(分局)分行业建立辖区内重热点市场主体的工商联络员网络,结合行业特点组织自查、自律或组织集中指导培训不少于60%;结合专项检查或自行组织对热点行业户口的实地检查不少于50%。(4)针对问题的监管措施的及时、准确率达到90%以上,程序合法、适用法规准确;工商所(分局)内部监管责任的有效流转达到100%。

2、监管素质方面:(1)100%监管干部掌握除注册资本以外登记事项的检查技能,能对常见违法行为实施检查;50%监管干部掌握注册资本审查、检查技能,取得年检授权资格。(2)100%监管干部会办理无照经营一般程序案件;60%监管人员能对一般违法行为采取准确的监管措施,主办常见违法行为的一般程序案件且案件质量符合标准;20%监管干部能主办较大、较疑难的一般程序案件;监管人员主办的一般程序案件达到基层工商所(分局)所办一般程序案件60%。

(三)2011年推进目标

1、监管绩效方面:(1)组织重热点行业主体自查、自律或组织集中指导培训的面不少于80%;结合专项检查或自行组织对热点行业户口的实地检查不少于80%。(2)重点行业主体规范化管理(落实管理要求)的面达到80%以上。(3)监管问题的规范处理率达95%以上。

2、监管素质方面:(1)100%监管人员能对一般违法行为采取准确的监管措施,主办常见违法行为的一般程序案件且案件质量符合标准;50%监管干部能主办较大、较疑难的一般程序案件;30%监管干部能主办注册资本一般程序案件;监管人员主办的一般程序案件达到基层工商所(分局)所办一般程序案件80%。

三、推进措施

(一)建立数据监测技术体系,及时纠控工作偏差

市局和直属局、分局要建立基层监管工作数据监测指标体系,安排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经济户口管理工作中的户口维护、巡查组划分、重热点标注、各种规定检查、监督管理、警示管理等业务数据实施监测,并对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作出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基层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指导、督促基层予以纠正。

市局拟每季度监测一次,对每次监测的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单位予以通报,并向问题单位发出整改通知;通报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情况纳作条线和单位综合考核的内容。

(二)继续强化监管履职督查,促使监管工作规范

督查主要围绕监管履职的规范性、真实性、有效性开展,重点查处履职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着力指导、督促基层规范履职、有效尽责,积极排解基层监管履职中的问责风险。

市局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监管履职情况督查,结合数据监测情况有重点地开展。督查方法主要有:重点检查、随机抽查、观摩互查、现场测试、数据核实、实地走访等。对督查结果予以通报,并向存在问题的单位发出整改通知;通报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情况纳作条线和单位综合考核的内容。

具体督查内容见附件。

(三)坚持开展监管效能竞赛,推动基层监管水平提升

基层监管履职效能竞赛作为基层业务能力建设的有效抓手,应常抓不懈。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效能竞赛贯穿全年,起始时间为上年竞赛的截止日,截止时间由当年竞赛方案确定。

竞赛内容主要围绕当年的推进目标编制,突出监管能力和效果,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每次竞赛产生优胜工商所(分局)12个,基层监管工作标兵20人,并予以通报表彰;各直属局、分局参赛单位的平均成绩名次,纳入直属局、分局综合考核内容。

通过竞赛,旨在不断丰富市局层面组织、管控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的思路、经验和方法,强化直属局、分局以监管履职为重心的工作理念的确立和工作主动性的树立,充分调动基层监管履职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成就感,提升基层履职效能。(登记履职检查另见注册条线考核办法)。

四、组织保障

在工商事业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履职大检查”工作办公室。组成人员:

主任:市局分管监管业务副局长

副主任:企业处、监察室、信息中心负责人

成员:公平处、个、商广处、市场处、消保处、外资处负责人及各县级局分管局长。具体负责草拟计划;拟定方案;组织实施数据监测、履职督查工作;数据监测、履职督查工作情况;指导基层监管履职工作,答复基层监管履职疑难问题;组织对各局基层监管工作的评价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1、严格检查程序标准。对基层人员的履职检查要严格按标准实施检查;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检查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标准一致,收集的材料、反映的情况应真实有效;发现问题要一查到底,严防走过场;坚持检查与业务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基层监管人员在监管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

篇7

“互联网+”契合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构建,充分发挥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政协履职的深度融合,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

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等明确要求,为“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从技术特性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平等、互动、共享的传播工具和媒介,以及全球一体的公共空间,为政协履职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全新手段。

从履职特点来看,互联网传播空间上的“全球化”和时间上的“全天候”,可以有效破解闭会期间委员履职难题,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联网+政协经常性工作”,深化服务委员开展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通过委员履职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委员履职成果进行客观统计与量化考核、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功能发挥来看,政协的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参与优势弥补了网络参与的不平衡性、自发性、虚拟性等可能带来的不足。通过两者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和禀赋,推进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从政协工作实践来看,互联网已成为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上海市政协创建履职信息数据库,逐步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政协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重要调研报告、重大协商专题等履职成果,成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广东省政协开通全省政协“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打造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网络阵地。还有更多的“微创新”,广西省柳州市政协为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创新互联网+文史资料工作,推出“柳州抗战”专题网站,在突出政协文史“三亲”特色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特色资源。

“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浙江实践

近年来,适应政协履职新任务与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浙江省政协找准“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性质定位,围绕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政协机关三类服务对象,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浙江政协”门户网站、“浙江政协”APP、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政协履职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与质量。

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建设

2013年以来,在智能提案管理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系统、文史资料阅读系统、委员履职服务系统等政协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了包括讲话文件库、履职成果库、知情明政库,以及委员履职反馈、征询调查、视频会议等系统,整合形成“一站式”的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2015年2月,适应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出了“浙江政协”APP。委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登陆APP,进行本人履职情况查询、报送,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活动报名,信息查阅、在线交流等。同时,依托履职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在线提案办理协商和民主评议,推进政协协商民主;通过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远程协商会,实现政府有关部门与海外委员的网络协商;构建“委员网上工作室”,广泛了解民情、汇聚民意,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服务社会公众参与,推进“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建设

“浙江政协”门户网站自2001年1月上线以来,历经6次整体改版升级,以及日常优化调整,已初步成为省政协网络宣传的主阵地。围绕省政协重点履职工作,突出政协履职品牌宣传,做好政协全会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政协全会盛况和委员履职风采;加强对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等重要会议,以及政协提案、委员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的报道等。

此外,依托“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先后在全国政协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2006年起,每年选取一个民生相关重点提案开展提案办理全程网络直播(文字、视频),并与网民开展在线交流;2007年,率先推出了“政协委员网”,成为展示委员履职成果的新平台、征集社情民意的新渠道;2009年,打造“港澳华侨委员之家”,拓展了港澳华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渠道;2010年,率先推出“政协委员微博社区”,邀请委员围绕“共话大学生创业”主题展开讨论;2012年,推出与政协门户网站同步更新的“WAP手机政协网”……

服务政协机关工作,打造机关信息化办公管理平台

一流的信息化平台是一流机关的重要支撑。2008年起,经过连续四期的开发建设,建成了集信息展示、检索、分析,以及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省政协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采用“平台+构建”的模式,在承担机关办公自动化职能的同时,突出了各类政协业务应用的整合,重点构建了公文管理系统、电子公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行政事务管理系统、提案管理系统、委员履职管理系统、文史资料管理系统等“十大应用系统”,在规范机关管理、优化履职环境、促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模式创新

理念创新是先导,主要解决“要不要”创新,为什么创新等问题

政协组织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到互联网服务政协履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理念、管理、机制层面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开创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步推进。认识到“互联网+政协履职”,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没有变,都是履行职责。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问题、推进工作的习惯,从“政协履职需要什么”的高度与“互联网能做什么”的契合度出发,主动思考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及履职全过程中,哪些可以运用互联网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是关键,主要解决“会不会”创新、怎么样创新等问题

在政协履职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及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基础上,适应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加速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共享政协履职资源,用好政协海量履职成果,为政协履职培植丰厚的土壤;创新运用移动互联网,用好“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为委员履职提供移动化服务;搭建政协履职服务云计算平台,为政协履职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定制化服务。

管理创新是核心,主要解决创新“实不实”,如何做到务实管用等问题

学习借鉴现代政治理念与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务实管用的“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方式方法。制定平台信息管理规定,实现信息化服务内容、形式、流程、保障等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履职创新成效。通过平台情况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对信息化服务政协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让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机制创新是保障,主要解决创新“长不长”,如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篇8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人民银行的各项重要业务都发展为电子系统,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运行和操作,业务系统的现代化为内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内部审计的监督领域、监督重点和监督方法也要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从2003年开始,中支紧跟各重要业务系统的上线步伐,及时开展了各项重要业务系统运行和操作的专项审计。先后开展了业务应用系统及个人办公计算机联网运行管理、外汇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等重要业务系统专项审计,及时解决了各业务系统在运行载体发生变化后,各操作环节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督促业务部门规范业务系统口令设置管理,加强业务系统从看得见的纸上操作到看不到的电子操作过程中监督制约制度的落实,确保了各业务系统的合规、安全、有效运行。

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地市人民银行规范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按制度操作各项业务是体现单位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人民银行从上到下,从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严密的业务操作系统为出发点,切实加强了各项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中支先后开展对县支行内部制度建设、国库业务内控制度执行、货币信贷内部控制执行和中支全系统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的专项审计,对中支内控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存在的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等20个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在全行开展了以落实制度为主题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活动,使全辖基础业务更加规范,业务运行更加安全,防止了各类业务风险和案件的发生。地市人民银行的工作安全尤为重要,但从事任何业务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强调安全,而是要强调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的履职绩效最大化。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要审业务的合规性,还要审履职的绩效。中支按照“内审工作要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绩效审计。2011年开展了征信管理绩效审计,对中支和县支行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评价,鉴证了征信管理工作取得的实效,同时客观反映了影响高效履职的9个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为提高征信管理及履职绩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内审转型积累了经验。

地市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风险管理工作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建立滞后影响审计结论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被审计对象的监督在执行审计内容上评价或鉴证的标准应该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在传统的合规性审计中,审计人员依据已执行的制度作为度量标准,用制度来衡量工作,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拿事实对标准一目了然,说服力很强。而在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中,审计评价的内容从做没做延升到了做的程度的判定。目前,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还没有风险管理和绩效的判定标准,对风险大小、履职好坏要凭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评价,为了让被审计单位认可审计结论,容易使审计人员做出“风险判断就低不就高,履职绩效就好不就坏”的审计结论,使审计报告变成掩盖风险、歌颂成绩的“喜报”,向主要领导和决策层传达错误信息,可能造成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缺失。

(二)对内部审计促进管理作用的认识不足影响转型工作的开展。内审转型中,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和延伸,凡是存在风险隐患的领域,凡是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领域都要纳入审计关注的视野,使审计的项目和被审计部门增加,对其它职能部门的“打扰”相应增多。许多部门负责人对审计的目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审计是为了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帮助自己提高管理和履职水平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挑毛病、找问题、添麻烦,是既分散管理精力,又向领导暴露管理中问题和不足的事,对内部审计虽不敢抵触,但也表现出了不欢迎的态度,提供资料不及时、配合工作找理由推拖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审计人员对开展同级监督有畏难情绪,认为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内审转型工作的推进和审计绩效的提高。

(三)内部审计还没有造就素质权威的队伍影响内审转型的步伐。当前内审部门的人员大部分是在以“财务、业务合规性”为主的传统内审职能下配备的,以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老同志为主,虽然他们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但在信息化的时代,央行业务日新月异,业务操作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审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速度远远赶不上业务发展步伐,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及业务风险和履职绩效的判断能力。地市人民银行具有CIA资格证书的审计人员的比例更低,使内部审计队伍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内审转型的需求。

(四)事后审计的内部审计方式影响了内审防风险的实效。长期以来,单一的事后监督使得审计成果价值下降进而影响了审计的权威。尤其是在风险审计上,由于内审人员不直接参与管理层的决策,对一些与被审计对象相关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信息的知晓范围非常有限,内审人员不能全方位掌握被审计对象的全面情况,在事后审计中发现问题时,风险已成实事,限制了内部审计在防风险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加快地市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思考

(一)在管理体制上体现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式,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尤其是以同级监督为主的地市人民银行的内审部门,应考虑内部审计与组织的整体利益相分离,使其无论是地位上还是利益上都处于独立的第三方,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和高层次地位。可以考虑在当前内审为行长负责的体制下,提高内审部门的行政级别,由副行级领导担任内审部门负责人或者改由上级行下派制,将内审人员的考核奖励等独立于其他人员,为内审人员建立相对独立的履职地位,在工作中减少干扰,排除后顾之忧,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营造良好的内审监督体制机制。

篇9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监管实践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方式、方法和措施,监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一整套适合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有效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管理”现象普遍,使监管仅仅滞留在任职资格管理上,缺乏后续行为监管措施,形成监管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果。目前,这方面问题仍然存在。

(一)现行监管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量化指标,高管人员履职行为难评价。现实工作中,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日常监管多采取质询、约见谈话、调查走访、现场检查等考核的方式,但在考核评价中,采取定性东西多,定量指标少,考核内容也仅限于其分管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一般情况下被考核的高管人员均能顺利通过,很难全面对高管人员履职期间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经营业绩等履职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四)信息渠道不畅,履职行为监管出现断层。由于对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相关信息多数从金融机构报送的资料中获取,不足以全面及时反映高管人员情况,影响履职行为监管效果。同时,对高管人员的监管目前还未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未实现全省以至全国高管人员监管信息共享,对高管人员跨地区、跨省干部调动,造成监管信息断层,加大了高管人员异地任职的监管成本,也使监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给一些违规高管人员制造了可钻空子。

(五)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存在表面现象。目前,从省、市分局层面来看,对高管人员的监管分散在各监管处室,且普遍没有单独设立机构高管监管岗位,而是由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业务。由于这部分人员既要承担非现场监管报表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还要承担繁重的现场检查任务,工作量相当大,难以集中力量、集中时间专心搞好履职行为监管,使这方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和方式设想

(一)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内容。鉴于履职行为监管的内容十分丰富,监管考评应建立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高管人员履职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突出重点,着重考核经营绩效。据此,可以将监管考评内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履职期间基本素质的完备性,包括高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制观念;道德品行、行为操守、民主工作作风,是否诚信、廉洁、遵纪守法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勤政廉政情况;家庭重大事项,包括财务收支,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出境学习工作情况等方面。2.履职期间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备并得到有效遵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及培训制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责任;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果等方面。3.履职期间业务运行的合规性,包括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贯彻落实,业务开展过程中各个程序、环节是否符合法律和制度规定;有违规经营、重大案件等方面。4.履职期间的业务经营有效性,即表现为经营绩效,主要体现为是否完成了上级行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是否取得预期结果;机构资产质量(不良资产升降)状况,拨备提取及盈利等重要的风险和经营指标变化情况等方面。

(二)履职行为监管考核评价方式。在监管工作中,监管部门可依据监管的内容并结合被监管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履职行为监管方式,在传统约见谈话、考试、现场检查、质询的基础上,加大履职行为调查力度,对高管人员在履职期间的表现进行专项或全面了解,并作出对其任职行为的综合评价。

1.制定考评办法,进行量化考评。现行办法虽规定把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纳入任职资格管理的范围,但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均未有明细规定。要从个人品行、工作作风、管理能力、业务经营等方面,通过指标量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履职行为考评,构建起包括任职资格审核、任职期间考核和任职资格取消的全方位、动态监管体系。2.坚持现场测评、监管评价和专家评审相结合。考评工作分为现场测评、监管部门评价和专家组评审三部分分别组织评审,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对被考评人员分别给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不同评审结论,并对基本称职、不称职高管人员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3加强考核评价落实,强化履职行为后续监管。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其申辩的权力,促使考评依法合规进行。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意见要分别送给被考评人员及其上级相应管理部门,并督促其落实整改,对未落实整改,工作无明显改进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则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或撤换。

三、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管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相应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便于操作掌握。针对目前管理现状,一是建议尽快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增加和细化履职行为监管相关内容,使基层监管部门有章可循,增强基层监管部门的可操作性。二是出台配套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和履职行行为监管的规定,从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资格审查和履职行为监管有机结合。1.要严格市场准人,把好任职资格审查关,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一是严格考试谈话制度,着重考察拟任高管人员的金融政策水平;二是严格调查走访制度,着重考察拟任人的思想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三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对离任审计中含糊不清的重大问题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实行任职资格公告公示制度,把金融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加强履职行为监管,建立高管人员动态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汇报制度、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及年度谈话、提醒谈话与诫勉谈话制度,对在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潜在隐患,对高管人员及时进行诫勉、警告、限期整改等,把金融风险消除在萌芽环节;二是严把考核关,明确并细化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定性考核与量化考评相结合,使监管部门对高管人员的考核有依据、监管有标准、处罚有尺度。任职资格管理不能等同于干部考核,但可以把于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好的经验引入对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使高管人员的任期考核工作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考核人的实际情况;三是严把评价关,对于年度评价为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对于评价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高管人员要实行降职、劝辞和免职处理,保持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3.要严格市场退出,谁撞“红线”就处理谁,促使高管人员严格自我管理和约束。

(三)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实行微机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内容,拓宽信息收集来源,特别要增加高管人员履职期间行为监管的资料;二是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档案管理软件,对监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对高管人员及时将高管人员任职期间的违规违纪情况、责任案件或事故等记录在案,并作为对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高管人员履职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对高管人员监管的效率。

篇10

一、基层工商转型升级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转型升级”是基于对当前基层工商监管执法效能及运行模式的深刻反思提出的。基层工商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整个工商事业的基石。随着省以下工商机关机构垂直改革的深化,监管执法重心下移,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监管任务,其监管执法效能直接体现工商机关的整体形象。然而,当前基层工商监管执法整体效能不适应综合监管的要求。

一是重数字轻管理。受现行财政供给体制的制约,收费与罚没一直是基层工作的重头戏,并在监管执法中片面追求数字。“个体管理费”实际上就是“个体费”,把“管理”丢了;执法重罚款,未能体现出管理的本意,严重制约了基层监管执法效能,一心抓数字,对各项基础性工作敷衍应付,监管根基极不牢固。

二是体制机制不顺。目前基层长期沿用的“两块制”、“三块制”运行模式,对综合、巡查、监管等业务类别作了大体分工,但不够清晰,在操作中相互孤立,缺乏有效衔接;监管过程和质量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人员考核未与监管实效相结合。现行岗位职责界定宽泛、监管巡查缺乏规范,出现考核难、出现事故无法追究具体责任人等种种问题。

三是巡查流于形式.一是巡查效率差。巡查人员习惯于逛市场式的巡费问照,检查没有重点,常规工作突击抓、突击工作经常抓,行政效能很低下;二是敷衍应付。一些基层人员巡查只图巡查表上盖章签字,应付上级检查。

四是问责制不落实。近年来行政问责的力度越来越大。长久以来,基层工商监管仍停留于“巡费巡照”,重罚款,极少考虑后延监管,问责制严重缺失。

基于以上反思,现行基层工商监管模式必须从粗放型监管向集约型监管转变、升级,以全面履职尽责为目标,通过监管模式革新,全面落实经济户口管理,实现监管、执法、收费、服务“四位一体”。“升级”就是以信息化为平台,整合经济户口,有效运用数据库,实现分析、控制、决策的集约式。

二、实施转型升级的障碍

首先,思想障碍。目前不少干部职工对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严峻挑战不敏感,对创新监管方式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多年来,重收“两费”观念根深蒂固,原有的考核、评价机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很多领导沿用旧思维老办法,重两费罚没,在处理监管、执法、收费、服务关系方面单打独斗,未能实现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其次,机制障碍。目前,基层工商还是一个“松散联合体”,存在以下四个脱节:一是登记与管理脱节。有的企业注册在某地开发区,但不在区内经营,登记发照后,监管出现“这边找不到、那边管不着”的盲区。二是巡查人员不会办案,仅限于“问问费看看照”,难以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也办不了。三是信息化与业务脱节。使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业务资源,实现电子化监管。而现在电脑成了“打字机”,输入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差,无法用来分析辖区经营情况。四是所、片、点三脱节。有的基层工商还在实行驻场式管理,不论管理模式,还是运行机制,都处于“松散联合”状态。

再次,素质障碍。多年来的工作环境造成干部业务技能单一、知识结构狭窄。经济户口管理需要较高的素质。随着工商系统三级联网的建立和使用。基层人员应具备“会登记、会电脑、会检查、会办案、会调解”。但目前基层“五会”人才相当缺乏。成为制约基层监管效能提升的最大瓶颈。

三、实施转型升级的对策与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转型升级是提升监管效能的需要。各级领导机关要切实转变观念,彻底转变“以数字论英雄、以两费较短长”的传统观念,修订完善基层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探索建立考核全面履职、考量监管质量、实施过程控制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开展滚动式督查,及时发现和查纠纪律作风松弛、基础业务不规范、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推动基层工作落实,督促基层强化履职尽责意识,保障决策畅通。

(二)创新监管方式,实施“井字格法”监管模式

传统“组站式”监管一大弊病是巡查责任笼统宽泛。可将军事地形学相关原理引入工商监管工作,探索试行“井字格法”监督模式,实现定人、定责、定区域、问责到位,精确“制导”,准确“打击”。一要细划监管区域。在划分巡查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监管区域,将辖区划分为多个监管网络,明确划分到街道、小巷、居委会(村)、农贸市场、商城、工业小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杜绝监管盲区。二要实行“一人为主”监管模式。每个网络明确一名监管责任人,负责全面履行网络内的监管职能。监管责任人要准确、熟练地掌握片区内的经济户口状况;做到户口清、底数明、检查实。三要建立监管联动机制。在网格、巡查组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联动机制,实行统一指挥、集中检查、联动监管,确保监管措施到位,隐患整改到位,违法行为查处到位。

(三)畅通运行机制,变“合伙企业”为“有限公司”

要尽快改变当前基层工商“松散联合体”的状态,变分散的“合伙企业”为有效管理的“责任公司”:一是协调联动的内部运作机制。彻底改变“驻场式”管理方式,实行“集中办公、集中管理、集中学习、集中调配、集中考核、统一行动”的内部管理模式。巡查与执法相结合,强化巡查力量配置,在巡查组与执法组之间建立灵活的联动机制;二是建立责任倒逼的考核制度。建立和落实“以权能履职、按程序问责”为基础的岗位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关联责任连带追究制度。在界定基层工商履职边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岗位操作规范,形成基层岗位履职指标体系。建立机关处(科)室与工商所的考核机制,使基层承担有限责任。三是建立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要建立各级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经常组织演练,做到对突发性安全事故实现果断、有效控制,防止职务犯罪。四是建立社会联动机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规定,要努力协调当地政府,将责任分流至相关部门,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主动防范责任风险。

(四)培养监管技能,磨炼基层一线“实战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