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测量与评价论文

篇1

关键词: 中学作文评价 作文文体教学 驾驭文体能力 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表达与交流”模块对高中写作教学无疑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由五本课本中“表达与交流”内容编排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注重什么淡化什么。具体为必修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必修二: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理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必修四: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必修五: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不管从标题上,还是从篇目内容及课后练习上,认真分析比较,我们都可以归纳出“表达与交流”的三大内容:一谈如何写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谈“虚构”与真实,侧重虚构,三谈好文章的四项指标――深刻、充实、文采、新颖。没有涉及它们与文体的相关,更没有涉及文体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指导。必修教材的“表达与交流”忠实地执行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并不特别强调文体,小学以叙述文为主;初中有明确的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普通高中只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并没有明确的文体规定。这反映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体意识的价值取向。

美国高中作文教学却与我们不同,文体教学在美国高中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作文教学的几大模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在作文教学纲要和指导观念里,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和写作基本能力训练与表达方式的训练共同组成美国的写作教学的三大内容。这三大训练有多种训练体系,有单向的也有综合的。“文体”意识和实际指导在这些体系中随处可见,如“思维―表达训练体系”主要进行思维和文体写作的训练,其他还有一般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实用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写叙述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劝说文、技术性文章及常用应用文,对每一文体都有明确规定。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文体教学得到了同样的重视。

如三册《美国语文》(200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著名中学语文教材。文体类型(除编译时由于篇幅关系删去的戏剧、诗歌外)统计如下:

文体类型具体类型举例:

(1)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长篇小说;

(2)散文:分析散文、讽刺散文、说明散文、思考性散文;

(3)其他类:日志、神话、传说、故事、叙述文、布道、自传、劝说文、演讲、格言、书信、通告、游记、回忆录等。

课后写作练习文体训练类型举例:

(1)想象、娱乐、感受类:神话、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电影情景、人物传记、日记、续写、改写、广告、网页制作、格言等;

(2)通告、阐释、描述类:通信、通告、新闻报道、报告、描述性信件、摘要、讣告、课程描述、竞赛公告等;

(3)劝说、建议、说明类:说服性的短文、给校长的建议、建议专栏、收藏者指南、提议、有说服力的信条等;

(4)分析、评论类:文学分析、社论、批判性回应、说服力评价、比较研究等。

与淡化文体教学对应的是中国作文评价标准是面向文学性、诗意和哲理性很强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通用标准;与注重文体训练对应的是美国评价标准鲜明地体现为分文体定标准。这种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做法是较为严谨的。它能充分反映评价学生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较之抽象地评价内容充实否、结构完整否、符合要求的“通用”标准否,更能起到实际的评分指导与规范作用。

我认为美国作文教学对文体教学的重视,是美国作文教学卓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在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普遍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尽可能遣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这种情况,反映的正是美国高中作文评价有相当高的效度。

美国作文教学之所以卓有成效,注重文体教学和注重效标效度的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作文评价功不可没。这样的结论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通过客观分析得出的。了解美国文体教学与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作文评价,并对评价效度进行分析,我国作文评价的效度问题亟待解决。

怎么改进甚至改革高中作文教学呢?作文成绩与写作能力是否成正比呢?

举个比较绝对的例子,假如高中作文教学只有新诗教学,作文练习与测评题只有新诗形式的测评题,有这么一个可能结果,老师抱怨作文难教,学生抱怨作文难学难写、没东西可写、太多束缚不自由……还有一个可能结果是,作文测评成绩不错的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不会写读书笔记,不会写文学评论,不会写报告,不会写社论,不会写计划书,不会写基本的商业策划,不会写比赛公告……作文测评成绩不好的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却成了新兴作家或者公司的文案高手……于是作文教学改革呼声四起,兴起了半命题写诗、话题写诗、材料写诗、漫画写诗、不定题材写诗、生活化写诗、心灵化写诗、学生诗作互评、多就少改诗、总评诗、面评诗、每日一诗……

当然,上述是一个较为绝对的例子,可事实是,这个绝对例子与当下高中作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高中作文教学中并未有更多样的文体介绍和指导,在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他们知道的文体就只有文学性质的记叙文、散文、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诗歌和戏剧,就在这有限的三四个文体中选择,较之于事实上丰富多样的文体而言,“文体不限”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体不限么?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多少文体概念知识,何谈文体不限的选择呢?在记叙文、散文、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诗歌和戏剧范围内分文体定标准的作文评价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文体定标准作文评价呢?如前文所示美国中学文体训练类型涵盖了工作岗位上大部分的文体写作,培养了美国人而不是美国学生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而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作文教学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在进行工作岗位上基本的文案写作时一般都是初次接触,能力匮乏。这不仅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文体教学缺失造成的后果,还反映了对应于淡化文体教学的淡化文体评价的作文评价的低效度。

任何测评都涉及效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在作文教学中或者在升学考试中指作文测评的分数反映学生作文真实能力的程度。在判断作文测评是否有效性时,在考虑到测评的内容效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最容易理解,它关心的是测量的内容。比如某一个学段进行诗歌写作教学,内容效度就会考察诗歌写作测题是不是与这个学段教授的诗歌写作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正相关。

效标效度稍微复杂些,是指当前一项测验结果与作为效标的资料或数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效度的高与低,需要有一定的参照点加以考查,尤其是能力的测试。实际上能力都是无法测量的,因此我们只能确定一个或几个能反映能力的标准,然后做间接的比较。这种人为确定的效度标准简称“效标”。效标效度关心的是测量结果和另外一个效标(criterion)的符合程度。比如,据说微软公司招人的时候会考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像“纽约有多少个水井盖”之类。考察者并不真的关心答题者是不是真的知道纽约有多少个水井盖,他关心的是答题者以后的工作业绩(相当于效标)。那么考题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工作业绩呢,或者说这些考题和工作业绩的相关程度到底如何呢,这就是效标效度。比如,在美国高中作文教学进行的同时,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与测评,这个测评,除了关心测评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外,更关心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及发展。测题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写作能力呢?或者说这些测题与日后的写作能力的相关程度到底如何呢?这就是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区别首先是调查者(investigator)的观察的取向(orientation)不同。使用内容效度的调查者,关心的是测量的得分。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测验,那么学生在这张试卷上的得分正是教师所关心的。使用效标效度的调查者,他关心的是效标的得分。比如上面举的招聘的例子,公司并不真正在乎你在招聘试题上的得分,他在乎的是你以后的工作业绩(相当于效标),上面举的作文测评的例子,教师还关心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相当于效标)。

这是两种效度在观察重心上的区别,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推论(inference)的程度的不同。对使用内容效度的测量者来说,基本上不存在推论。还以作文测题为例,作文成绩高分就说明这学生作文能力好,教师不需要进行推论,作文成绩得分直接说明问题(如果要引申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是在进行推论了)。在效标效度的例子里,推论是很明显的。招聘试题上的得分真的能预测将来的工作业绩吗,诗歌写作成绩好真的能预测将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吗?局限于记叙文、散文、小说、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和诗歌的写作成绩好,真的能预测将来的写作能力吗?这时候推论的意味已经很强烈了,实际上效标效度就是用来衡量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的。

测量者关心的是测量得分时,用内容效度;测量者关心的是效标得分时,用效标效度,也许还需要解释一下,这两种效度并非只能用于不同的作文测题,而是取决于测量者如何使用作文测题。比如,同样是一套或一系列作文测题,两种效度都可以用来考核它,这取决于施测者如何使用这套或者一系列作文测题。如果施测者只想从中知道学生对相关的写作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那么他应该关心这套或这个系列作文测题的内容效度如何;如果施测者想以此推断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中的写作能力,那么他应该关心这套或者这个系列的写作测题的效标效度如何。

在关注效标效度时,不能忽略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它们是在时间上对效标效度进行的分类。它们的区别是时间上不同,同时效度的效标和原测量工具是同时施测的,而预测效度的效标是在原测量工具之后施测的。比如学习期间正式进行的作文写作测验的同时效度的效标是与这些测验并行的学生写作练习成绩和老师观察评价等,而预测效度的效标则可以是期末考作文成绩,高考作文成绩和生活工作中的写作能力。

前文已经说道,效标效度的使用者真正关心的是效标上的结果,因而待检验的测量工具其实是作为效标的替代物出现的。为什么要使用替代物呢?其理由在预测效度这里很明显,效标是作用于将来的,我现在要知道结果就必须使用替代物。比如要知道学生在将来正式高考时的可能成绩,那么我们需要使用有较高的预测效度的模拟试卷。又或者要知道学生将来写研究报告的能力,那么教学时应该使用有较高的预测性的作文测题;这两个例子里的模拟试卷和写作测题都是为了实现预测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替代性的测量工具。

结合以上关于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分析,我国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的现状如下:高中作文教学模块“表达与交流”有三大内容:一谈如何写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谈“虚构”与真实,侧重虚构,三谈好文章的四项指标――深刻,充实,文采,新颖。作文评价对应于这三大内容的评价标准。那么从理论上说作文评价已有了较高的内容效度。可是内容效度高并不代表作文评价的效度高,并不能真实反映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是否科学合理。在作文教学中,文体教学的严重缺失,文体意识严重匮乏导致学生日后生活中自由写作思维极为狭隘,没有可供自由选择的文体写作,驾驭文体能力相当乏弱导致学生日后无法快速应对丰富多样的文体写作,这反映了我国高中作文教学评价相当低的效标效度。

事实上,高中毕业后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开始社会生活、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多少人会继续进行我国高中作文类型的写作,例如写文学性、诗意、哲理性很强的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反而是当下高中作文教学所淡化的形式规范性很严格而且思维能力要求各具特色的其他文体写作特别是实用文体写作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写作,可是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忽视对效标效度的分析,并没有把驾驭这些文体的写作能力当做预测效标来分析和重视。缺少这种效标效度分析的作文评价就无法发现当下作文教学成效低微,学生应对生活与工作的实际写作能力低弱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黄全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陈文中.外国大学入学作文考试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4).

[3]周鸾飞.近五年我国高中教学作文评价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4]贺义廉.高考备考作文训练的现状与误区[J].当代教育论坛,2008第5期.

[5]王选遨.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写作教学新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3)

[6]朱晓斌.西方写作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1,VOL24(4).

[7]张娟.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及评价回归生活的诉求[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9.

[8]黄全愈.“高考”在美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论文摘要]考核评价机制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既能反馈重要的教育教学信息,又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即使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我们依然需要依靠考核评价机制判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自我国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问题就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进行考核。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我国高校培养的这些学生的质量,这些学生是不是高质量的人才?他们能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要?他们还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吗?

这些疑问渐渐地不再是疑问了,人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正在逐渐降低,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业。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就考研,硕士毕业不好找工作就继续考博,博士毕业呢?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广受诟病,“读书无用论”一再泛滥,广大教育界师生一直在探讨如何能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让高等教育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我们知道,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即“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之后,考试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却已不是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方法,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仅看分数了。既然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考核评价机制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考核评价机制包括考核和评价两方面内容,考核是考察核实、研究考证之义,评价是衡量、评估价值之义,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并根据考核的结果做出评价。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有三个方面:

第一,考核评价机制是测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学质量的判定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考核评价机制就是教育效果的测量工具。举例来说,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方法,分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媒介。第二,考核评价的结果是对教育教学信息的反馈。考核评价的结果可以为教育教学系统反馈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反馈给教研人员,能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信息反馈给教师,能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为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第三,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生会根据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进行学习,教师会按照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进行教学,学校会按照考核评价机制的要求布置教学任务,什么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就会使教育教学教学机构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导向作用的突出表现之一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

因为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教学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相比于初、中等教育,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更为关注,因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需要,完成高等教育的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因而,本文着重分析改革考核评级机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以考试为主,而且多数是闭卷的笔试,除外语类的其他科目考试基本没有口试。笔试多是期末一次性考试,考试成绩的偶然性较大,很少有平时的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没有差别,并不能真正考察教育教学的效果。考试在期末进行,削弱了考试对教育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虽然许多高校都设有平时成绩这一项,但平时成绩名存实亡,平时成绩的多少由老师给定,有些老师以出勤定成绩,有些老师甚至不考虑出勤情况,完全忽视对平时成绩的考察,多数情况下平时成绩成为老师为不及格学生提分的工具。另一方面,增加平时的考核内容会增加老师的负担,由于学校缺少对平时考核的监督检查,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多数老师对平时的考核很懈怠,平时成绩俨然已成为“鸡肋”。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但仅有少数课程以论文的形式就行考核,而且论文多是期末交,缺乏对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

(二)考试内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创新性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闭卷考试的题型固定,分值固定,考试的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很多老师在考前为学生划重点,让学生加强记忆,甚至有些老师通过漏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试形式使记忆能力强的学生能考得好成绩,很多学生依靠考前的突击式的背书就能考高分,而记忆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吃亏,而且这样的考试也不能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性,对知识缺乏应用。

(三)我国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模式使考核缺乏严格性。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意味着不再需要像高中那样刻苦学习,“六十分万岁”的思想颇为流行,如果仅仅是为了拿毕业证和学位证,大学可以说无学习压力可言。对于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如果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无法毕业,别说学生,就是家长和老师恐怕都无法接受,因而老师自然而然就降低了考试判分的严格性。考试的严格性降低,再加上伸缩性极强的平时成绩,学生很容易就能及格,这样的考核根本不能真实反映高等教育的效果,教育质量怎能提升?此外,学生的自由选课权给老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一个老师给分低了学生就不选他的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考试客观性和严格性受到影响。

(四)对学生的评价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学校评奖学金、保送研究生、评优秀班干部、推优入党都和考试成绩挂钩,这一方面使得成绩好的同学追求更好的成绩,造成类似应试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成绩不好的同学放弃对好成绩的追求,学生对待考试成绩的态度“两极分化”,使考试失去激励作用。无论是哪个结果,都无法发挥考试应有的作用,考核评价机制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和反馈教育教学信息的作用严重削弱。

(五)对于期末一次性的考试,考完后学生只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而究竟哪些题做错了,哪些知识点丢分则完全不知道,由于一门课考完后就不再学了,学生也就不去想到底哪儿出错了,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学校没有相关的规定要求老师向学生完整地反馈考试结果,学生也很少主动向老师索要,老师则更不会主动去劳神费心地为学生提供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而,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势在必行。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的目的,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高校应该增加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多样性,利用平时小论文、课堂展示、课程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的考察能增强考核评价机制反馈教育教学信息的作用,并能减少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偶然性,真实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况。利用口试的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期末考试应更多利用论文、案例分析、开卷考试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各项能力,尤其是注重利用论文作为考核的方式,论文的写作需要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写作能力。

(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要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增加对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的考核;试卷中减少客观题比例,增加主观题比例,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和案例分析的能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很少涉及记忆性内容,更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三)增强考核的严格性和客观性。要想通过考核检测教育教学效果和反馈教育教学信息,必须增强考核的严格性和客观性。要统一判分的标准,不能因人而异,判分要严格依照判分标准,对于主观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答题内容公平地给分,不能通融不及格的学生。考核严格了,学生们自然不敢懈怠,考核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仅期末考试要严格,平时考核也要严格,考核方式一旦确定,老师和学生都要严格遵守考核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要依照规章制度予以惩罚。

(四)评价学生不能单纯依靠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固然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工具,但是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方面,还表现在思想上和道德上。评价学生要考虑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思想道德的发展和其他学术成果等,关注其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身兴趣爱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老师要把考核结果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大学生通常只知道自己考试得了多少分,至于哪些知识点上丢分则不知道,加之一门课只学一学期,考完后学生们也不想知道到底哪些知识点没学好。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把考核结果完整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考核评价机制却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考核评价方式与初、中等教育阶段没有太大的区别,落后的考核评价机制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符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因而必须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发展,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公正、客观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发挥高等教育培养高端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海霞,李钢.谈教学型高校考核评价机制下的考试制度[J].考试周刊(考试研究版),2010(9):1-3

[2]杨爱英,宋扬.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9-20

[3]赵丽娟,孟宪国.浅论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之构建与创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151-152

[4]李秀军.改革考核办法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J].教育探索,1997(5):9-10

篇3

大学排名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行的重要测量和评价,大学排名的使命是让大学或者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存在优势与不足,从而改进教育教学,产生与其办学宗旨相对应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而教育评价机构就是对教育进行估价的机构,所谓的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则是能满足“公正”、“公平”、“公信”的要求,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应该是与高等教育的主办者和承办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方,避免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的现象发生,这是确保大学排名“公正”、“公平”、“公信”的基本前提[1]。显然,政府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不宜进行大学排名,而应该由如民间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等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来承担[2]。

一、第三方评价机构下的大学排名

对高校办学水平、效益和质量的评估,历来是一个难题。要搞好高校评估,一方面需要专业化的人士进行专业化评估,另一方面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机构来实施。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严重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而且他们的重要工作还是放在大学排行榜上[3]。

1987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蒋国华教授等在《科技日报》发表了中国第1个大学排行榜。1987年至今的近30年来,大学排名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是高教领域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近20个曾经进行过大学排名研究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中,有稳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连续发表大学排名的评价机构只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网大(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校友会网、武汉大学的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等7家,其中担负着“裁判员”角色的所谓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只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校友会网、网大(中国)有限公司3家。作为从理论上所谓能满足“公正”、“公平”、“公信”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以上三大排名虽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也经常受到各方面的质疑,无论是其指标体系的选择、权重的确定,还是其评价的原则和倾向性等,都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类需要。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把握各项信息,以更客观地对大学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是我们在未来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4]。

二、三大大学排名评估体系的特色分析

(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大学近期的数值总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大学排行榜重点强调评价大学数值总量,强调外延发展和数量取胜。因此,这种大学排名对合并成功、持续扩招的大学的名次提升很有益处,变相地支持了政府的合并、扩招政策;鼓励迎合了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需要,是与高教政策互相呼应的(蔡言厚,2013)。该排行榜自诞生以来,获得了社会较大的关注,也得到了不少肯定和支持。在评价过程中,该排行榜发现目前国内所有的数据库都不能满足评价的需要,因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制出了专门用于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这是很有特色和优势的一个方面[5]。

(二)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大学近期的数值质量

中国校友会网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科学研究的三级评价指标中,不采用一般论文指标,而是采用国家级奖励成果,特别是“国家重大奖励成果”指标;二是在人才培养的三级评价指标中采用了“毕业生质量”这一指标;三是为了改变目前重理轻文的现象,平衡自然科学中的两院院士,在社会科学的评价指标中引入了“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该排行榜的三级指标与时俱进,凡是能够反映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新信息都可以随时纳入三级评价指标参数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该排行榜的三级指标数据受到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限制,很多好的设想由于政府信息不公开而无法实现[5,6]。

(三)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学排名倾向于评价榜单前一年大学的数值均量

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评价思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评价大学数值均量,鼓励大学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种评价思想得到了不少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合并的高校的支持,也为广大高考学生提供了另一个选择大学的参考角度,使该排行榜具有相当的市场。网大排名坚持精英教育思想,在论文等评价指标上,理工学科选择两个国际数据库的数据,而人文学科选择一个国际数据库和一个国内数据库的数据(蔡言厚,2013)。由于国内外数据的差异,有关指标有利于以人文学科为主体的学校,不利于以理工学科为主体的学校,因此,评价的公正性受到挑战[5]。

三、趋势与展望

(一)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我国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2010年以前中国校友会网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都采用各类投入指标,相互交叉的数量较多。在产出指标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都采用科研论文指标,反映学生变化的产出指标仅在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出现。从2010年起,中??管理科学研究院开始使用投入指标,引入全国百篇博士学位优秀论文、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竞赛获奖数等。中国校友会网从2008年开始,为了平衡以工学为主的学校与以理学为主学校的评价指标,增加《自然》、《科学》等顶级论文指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增加ESI的论文指标。这些都是三个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体现[5]。

(二)多样性发展,既排综合,也列单项

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评价内容,正在从综合排名向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和核心竞争力单项指标排名发展。比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学科、专业排名,中国校友会网的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和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录取新生质量排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校友会网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是与时俱进的,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基本是不变的。这种变与不变各有利弊。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与时俱进的好处是使评价更符合实际和有利于大学的特色发展,但一所大学在排行榜中名次升降的真实原因不容易辨别;而评价内容和评价产品不变,则容易搞清一所大学在排行榜中名次升降的真实原因,但评价很难符合实际,不利于一所大学的特色发展[5]。

(三)各有特色,与时俱进,突出重点方向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综合排名的特点是以数量取胜,其实质是毕业生和论文排名,而国内论文是靠自己研制的数据库。因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价的最佳前景是学科、专业的评价。而中国校友会网由于其指导思想的开放性,指标体系弹性很大,这种评价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大学发展状况的,特别是中国校友会网的杰出校友榜和科学贡献力榜是有生命力的。这两个排行榜无论是为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为大、中学生选择专业、报考大学,亦或是为各个学校选择发展特色方向,都可以提供依据[5]。对于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来讲,由于其指导思想是“拿来主义”,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式完全是按照《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设计的,忽视中国的国情,而且由于其评价指标体系从2000年起基本不变,在实施过程中,声誉调查样本太少,信誉度不高,因而,网大排名将会遇到不少挑战,其重点会在录取新生质量排名、有关内涵发展指标排名上具有发展前景(蔡言厚,2013)。

根据蔡言厚教授的预测,未来国内第三方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有可能产生一个综合上述3家评价指标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这个评价机构可能是一个新的评价机构,也可能是现有3家评价机构的联合体[5]。

篇4

论文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考试机制,考试模拟系统,试题库数字化校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因此,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就要从考试内容、形式、成绩构成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与分析,力求探索出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测量技术》、《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摄影测量》等,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均应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要结合现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构建新的考试机制,同时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现有的考试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形式单一、考试目标的模糊等情况,造成学生创造力的抵制,综合能力的下降,具体分析主要包括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试目标僵化。考试是一个学习过程,这应该是一个考试的主题教育管理论文,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学习的手段,是为了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拓宽思路,成为创新人才的起步。而现在考试形式促使学生考试目标僵化,态度不明确,认为考试是学习的终结者。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科考试主要是是采取终结式考核, 即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教师按标准答案进行阅卷,给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做出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考试的单一性,使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前便习惯性产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惯性思维。不光答题纸张耗材,教师阅卷、试卷回收也耗时。

3、考试内容主观性过强。目前考试内容大多由任课教师或专业教师自主出题,自主阅卷。老师出卷自由度小,试卷质量低。多数老师在出卷时都只会侧重大纲中的重难点,而忽略或者说是无法把各科知识进行链接,也无法区别对待,从而测试出个体真实的成绩论文服务。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强调考试内容,便会导致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倾斜。试题内容的泄露,批改阅卷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判错、计算错误等现象都会促使最后结果失去客观真实性、公平性。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有测试内容不全面的因素,因此考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是迫在眉捷事宜,只有改革考试模式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4、考试评价方法片面。目前期末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书面闭卷形式,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有的同学在考前搞题海战术,有的同学把“投机取巧”的功夫用在考场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努力学习,就必须对传统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真正全面、客观、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

5、考试反馈机制缺乏。由于考试是期末一次性终结考试,学生考试结束,就意味着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交流。这样的考试模式有可能将学生引向一种僵化、死板的学习轨道。

这些弊端的出现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个体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导致高职教育教学目的失去重心。

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管理论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凭借计算机的考试系统以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驾驶理论考试就是运用计算机考试的一个实际应用,它实现了理论考试的无纸化,以往出题、印试卷、批改试卷等繁琐的工作也随之被计算机所替代。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担负着因材施教、选拔人才、评价教学等众多功能。随着时代变迁,这种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安全性高、便于组卷和评阅、资源消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考试等特点,在学历考试、各种职称考试、证书考试中已被广泛使用。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应首先通过对专业考试现状的分析,收集资料建设试题库,同时与计算机编程技术人员合作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因此,核心内容便是依托建立的考试模拟系统,其原理应同驾校理论考试一致,可以随机抽取题库试题组卷、计算机智能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于一身,更能体现客观、公平、公正的考试特点,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测试更适合信息时代的考试要求,也切合了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此考试模式,不仅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不再面临人工印刷试卷的艰巨任务,也让教师从此告别了出题、组卷、人工阅卷、评分、试卷分析、登记分数等繁琐的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考试模拟系统代替传统的考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下从多方面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随机抽题功能,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达到公平、公正性。支持随机组合卷,可以从指定的若干试卷中按要求随机抽取考题进行考试,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供考生作答,保证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用于考生平时自测也十分方便。由于试题是随机抽取的,所以考生试卷的试题顺序是不同的,这极大降低了考生作弊的可能性,有效防止相互抄袭行为,也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

2、题型可以丰富,自主选择性强。教师可以在选择单选、多选、简答等题型的基础上,如条件充裕,可以设计新增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识图题、简答题等题型。

3、考试过程自动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交卷、评分。整个考试过程由系统自动计时,时间到系统将自动提交试卷,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试结束时,考生还不愿意停笔交卷的拖延现象论文服务。

4、成绩分析功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考生提交试卷后,系统将立刻对试卷进行自动评分,生成成绩通知单。最终将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汇总教育管理论文,并按分数段排列,形成分析报告。真正实现考生考完即刻知道考试成绩的愿望,也体现出考试高效、快捷的特点。

5、可支持试题库管理,方便录入、导出试题,也可以在网上共享题库资源。该系统可拥有简单快捷的试题录入模式,方便对试题库的管理。试卷可以直接导出到WORD文档或打印出来。可以把所有试题保存到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方便地进行模拟考试,也允许设置为练习模式,让学生考试过程自行判题。

6、考试模拟系统扩展性强。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增加各种功能。如新增考生身份检查功能:对考生重考、二次登陆和考后查卷时进行身份检查,只有班级、考号、姓名和第一次考试输入的信息一致方允许登录,防止考生身份信息输入出错的情况。

7、界面可设计人性化,操作简便。在实际使用中,从每一位学生到教师,在操作方面都没有障碍,界面人性化,方便可行。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首先应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观念、内容、形式、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构建考试模拟系统,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从而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篇5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育测量、教育评价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此外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而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而言,由于考试形式的限制,学校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好的培养。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偏重于测量评价,而忽视了非测量评价,需要进一步对其探讨。

一、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关系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育评价领域进行科学化、客观化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闭卷纸笔考试,由于它具有操作简便、呈现直观等优点,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大规模地运用,以至于部分老师把它与教育评价等同起来,认为考试就是评价,分数就是素质。[1]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由于考试不考实际操作,教师偏重于考试记忆的形式测量学生实验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所谓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2]测量的结果仅仅是我们评价事物的依据,而非评价本身,当我们满足于用数字来对事物直接进行价值判断的时候,其结果往往是片面的或是不准确的。[3]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运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4]因此,从内容上看,教育评价包括测量评价和非测量评价两个方面。

如果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仅仅局限于用纸笔考试的分数来判断学生实验能力的高低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还是停留在测量的层次,而不是评价的层次。而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学生实验的考核,不应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思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考察,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由教育测量向教育评价的转变。

二、新课程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物理实验教学应当建立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综合的三维多角度综合性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两种评价制度,将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标准,针对中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针对新课程的特色设立新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还是通过量化的教育测量来评价,如通过考试的检测得到学生在知识技能水平方面的情况。

2.关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通过长期性的考查方式,将学生在平时实验时对物理的感情投入、好奇心、探索能力作为一个平时成绩。

3.在实验教学评价中,除了注重教师的评价之外,依据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入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模式,同时也会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将多种模式进行联合。将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分组,按照边做实验边进行调查的方式,对一些重要的问题重点分析,如在物理实验是否感兴趣方面,要设置不同的调查问题。通过进行物理实验的练习,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形成一种兴趣化的思考方法。[5]

三、以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为例,制作《学生物理实验教学评价量表》

(4)当碰撞情况为:两个小车以一定的初速度相碰并弹开往相反方向运动后,此时需要测量四个速度,准确记录并分析数据。(5)当碰撞情况为:两个小车以一定的初速度相碰并最终吸在一起以相同的末速度运动时,测量并分析数据。(6)通过三组不同的碰撞情况的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

实验品质评价指标做事态度,仪器整理情况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守则,遵守科学事实,实验整个过程中,态度认真,仔细。爱护仪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台,仪器进行整理,实验中与他人进行合作。

新的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归根结底是由单纯的仅仅侧重于教育测量向教育评价的转化。但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转变过程中,努力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并非是对考试测量的简单否定,而是对考试测量的完善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一是从评价结果的数量化转变到既关注量性评价,也关注质的评价;二是从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转变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三是从评价维度的简单化转变到评价维度多样化;四是从评价目的功利化转变到回归到评价的本质功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黄牧航.从教育测量走向教育评价―论新课程改革后高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趋势.中国考试,2009,5:4.

篇6

22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车宏生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会理事长张敏强教授致开幕词。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在会上致欢迎辞。随后,国务院原参事、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戴家干,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梁纯平,江西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肖辉,台湾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辅导学院院长陈学志,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系主任吴武典,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侯杰泰,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胡竹菁等分别致辞。

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自1994年始,每2年一次在大陆和台湾轮流举行,旨在为海峡两岸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的平台,促进学术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分享。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严格评审,大会以社会发展与教育和心理测量为主题,共提交学术论文205篇,其湾地区共48篇,主要涉及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与技术新进展、认知诊断理论及应用、心理统计方法新进展及应用、教育考试与学习评价、心理测验的研发与编制等方面,包括3场大会主题报告、8场二级报告以及160余场小型报告。本次学术研讨会有以下特点:1.关于心理与教育测量、统计的理论、应用研究已经拉近与国际学术水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生教授张华华题为《美国能从中国部分地区开展的大规模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中学到什么?》的主题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正在经历“向美国学习”到“美国向我们学习”的变革,并对如何选择对于学校而言经济有效的硬件建设和网络连接,如何将认知诊断功能应用在适应性选题的算法中等实践性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报告指出从最近几次在北京、大连和郑州的大规模运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表明,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无疑将会使全世界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受益,并且正革命性地改变着人们应对学习和考试带来的诸多挑战。

2.认知诊断模型方兴未艾,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不断改进。共有20位学者报告了认知诊断模型的相关研究结果及进展,主要涉及到模型的改善、新模型的提出、诊断正确性的影响因素、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以及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技术等方面。与会者也对结构方程模型、潜在类别模型、追踪数据分析等统计方法的新进展、数据处理技术、模型参数估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3.测量技术多样化。探讨三大测量理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以及概化理论在测验编制及使用中的科学应用,引入质性研究编码、画人测验、情境判断测验、人格迫选测验、公文筐测评技术,对如何降低测验过程中的社会称许性问题进行了积极讨论。这些理论层面以及技术问题的讨论,将极大地推动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

篇7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38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考察行为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影响,这是行动研究过程中的

A.预诊环节 B.收集资料环节

C.行动环节 D.评价环节

2.研究者对各个类别的研究资料进行统一的编排和修整,这是文字资料整理工作中的

A.分类归纳 B.审查补充

C.摘要 D.编整加注

3.儿童身高越高,其体重就越重。这说明儿童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任何可能性都有

4.以实证材料为依据并指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论文是

A.理论探讨性论文 B.综合论述性论文

C.预测性论文 D.学术报告

5.“学前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研究”、“幼儿园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等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属于

A.一级应用性课题 B.二级应用性课题

C.一级理论性课题 D.二级理论性课题

6.在学前教育科研评价中,对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设备配备程度等的评价属于

A.研究方法评价 B.研究成果评价

C.研究条件评价 D.研究目标评价

7.发现问题并使问题明朗化、操作化,这属于学前教育研究准备阶段中的

A.研究设计 B.选择课题

C.制订工作计划 D.收集资料

8.调查问卷中反映幼儿园场地设施、玩具、图书等情况的资料是

A.人口学资料 B.事物的状态

C.人的实际行为 D.态度性问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9.科学研究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四个本质特征是继承性、______和规范性、系统性。

10.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可以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______课题三大类。

11.研究者在参与幼儿游戏活动时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这种观察类型是______观察。

12.调查问卷中答案的基本格式主要有______式、选择式、排列式、量表式和表格式五种类型。

13.教育实验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研究假设、确立实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进行______。

14.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法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应符合现实性、______和适用性、创造性的标准。

15.个案研究法常用的研究手段主要有观察、访谈、测验和______等。

16.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的呈现通常采用______和统计图两种形式。

17.教育科研成果在写作上必须遵循准确性、______和可读性等要求。

18.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三、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找出每小题的错误处,并在答题纸上写出并进行改正。

19.当研究者试图揭示一般规律时,个案研究对象不必具有代表性,而是要求具有良好的特殊性。

2O.教育实验评价就是对教育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21.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小,其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好。

22.“天才幼教网”(网站名)上的有关资料不属于学前教育文献。

23.研究者在选择研究样本时所用的随机数表法属于随机抽样中的系统随机抽样。

24.在观察研究中,标志研究对象某种行为“有”或“无”的观察指标属于定比指标。

25.某研究者用绘人测验表测量了3O名中班幼儿的智力发展状况,这种测验是纸笔测验。

26.研究者在标准化测验中对原始分数有统一、明确的解释处理规定,这是为了确保测试方法的标准化。

27.对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教育实验是真实验。

28.为了贯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不必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29.科研课题

3O.时间取样观察法

31.问卷调查法

32.总体效度

33.演绎

34.课题论证

35.纵向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抽样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意义。

37.简述问卷回收率的影响因素。

38.简述研究者选择科研课题的一般程序。

39.简述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功能。

4O.简述文字资料分析过程中,使用分类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1.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写出下列每小题的计算过程,否则只给结果分。

42.某中班7名幼儿的身高数据分别为0.85m,1.00m,1.02m,1.12m,1.07m,0.90m,0.95m。试求:

(1)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每个数据的离差。

43.某幼儿园有幼儿600名,其中大班幼儿人数180名,中班人数160名,小班人数140名,托班人数120名。如果想从中选取6O名幼儿做样本,应如何进行抽样?

篇8

[论文摘要]本文从就业导向的视角,对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社会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就业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能力评价模式,并通过实例,从界定评价内容、模拟评价情境、确定评价要求、确定评价人员等几个方面对评价模式进行了研究。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实现高职 教育 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是学力(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评价的重要二级指标,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抓好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职业实践能力,即学生在未来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及适应职业 发展 的能力。它是一种复合能力,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两大特点。从能力结构层面看,综合性表现为认知、态度、操作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从内容来看,综合性跨及专业、工种、技能的应用。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建立起 科学 、合理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称之为操作或表现评价。而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重理论评价,轻操作评价。现行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主要采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业)结束后通过命题设计,以论文评价及答辩形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缺少鲜明的职业性,对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很少涉及,是一种认知测验,只是判断学生对某种实践“知道”的情况,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职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在这种评价导向下,高职学生无法真正重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造就了“能说不能做”“纸上开机器”“图上造产品”等与高职学生应有就业能力不相适应的毕业生。

2.重终结评价,轻形成评价。现有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一般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一次性笔试和操作 考试 进行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由于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形成是需要过程的,需要在形成过程中不断纠正偏差、反复感悟来完成,一次考试无法准确地判定出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形成性技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训练和评价,逐步掌握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此种评价方式注重在这些技能形成过程中及时评价,及时针对学生的偏差和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克服技能一旦形成很难纠正的弊端。

3、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倾向。现有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校,虽然可方便学校管理,但由于评价维度比较单一,评价内容难于贴近就业岗位实际,很难契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德国职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是由学校、行业协会、 企业 及学生等共同组织进行。这些不同的参与对象代表着各自不同利益的特定集团,具有不同的价值倾向和需求,对学生评价标准也有各自的角度,构成了一个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开放体系。特别是引入了企业参与,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4.重单项评价,轻综合评价。现有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将课程成绩和操作技能等成绩分开,是单项评价,缺少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而综合职业能力正是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核心所在。缺少核心就无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运用知识、技能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二、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

(一)理论依据

评价模式可 参考 的理论主要有:

1.cipp评价模式。这是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主要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核心思想是评价为决策服务。

2.消费者导向(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这在本质上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

3.目标评价模式。美国 现代 教育评价之父泰勒认为,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4.项目(任务)教学法和表现性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产情境中解决问题、创作产品、完成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5.情境测验。预先设置一种情境,观察被试者在此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从而判定其人格。

(二)基本定位

社会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基本出发点,社会对学生需求的基本价值取向直接体现在学生就业能力上,而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取决于职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导向性的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围绕就业需要提高知识、技能及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情感、意志、个性和价值观的养成,促进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发展,实现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内在的价值需求。

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应定位于书面知识测验和实际情境下真实操作之间,是一种项目(任务)评价。与书面知识测验相比,实践能力评价更重视实际的情境,重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实际职业情境中的操作相比,实践能力评价又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模拟或简化的操作实践。

(三)评价实施

就业导向的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应依据不同职业(工种)对能力要求的特性,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既关注过程(如工具、设备、方法选用,操作动作正确与否等),又关注成果(制造合格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二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生技能学习早期阶段,应更重视过程和程序的正确性,后期则应重视成果的质量。下面以高职院校机械类实训教学考核为例,简要阐述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要点。

1.界定评价内容。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得出对机械类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为设计能力、任务及工艺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装配维修能力、领导协调能力,上述内容界定了机械专业学生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2.模拟评价情境。职业实践能力评价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必须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在 企业 实地进行。但由于条件限制,一般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重要的是实际生产条件的模拟。因此,评价场所应包括机加工车问、cad制图室、测绘测量室等,这些都应以实际生产应用方式布置和配置,以最大的可能让学生获得最真实的生产情境。

3.确定评价要求。依据评价内容和情境,确定评价任务要求。为使评价条件尽可能保持统一,应尽量列出标准化的评价指标,明确完成任务(项目)的质量要求、条件、操作基准(加工时问、质量要求、工艺编制合理性、合理使用材料、操作准确规范、安全操作等)。评价要求(指标)最好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企业(工厂)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或把关。

4.确定评价人员。参与考核评价人员最好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教师(最好是“双师型”)等方面组成,也可请部分学生参加。

5.实际案例。评价对象: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学生。评价项目(任务):手动平口钳制作。评价形式: 论文 、答辩、产品制作设备与材料:普通车、铣、刨、磨床,数控车、铣床等,各种工量具。(1)任务评价总体结构。包括测绘制图、机械加工制造、面试答辩论文或技术分析报告撰写。考核课题——手动平口钳是一种机械综合机构设备,它既是考核课题,又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它的加工制作包含了测绘制图、车、刨、铣、磨等加工,还涉及金属热处理、钳工刮、钻、攻、锉、测量、装配等众多机械加工内容,同时通过装配图设计、论文撰写,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功底和专业设计能力。学生考核过程是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性应用过程,既是考核评价过程,又是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的过程,通过评价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职业实践能力。(2)机械加工制造操作评价项目包括零件加工、部件装配、总装配。(3)注意问题。一是评价标准尽量统一规范。由于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可能采取不同的加工程序和方法手段,可利用不同的工具设备,因此,必然会遇到评价标准怎样相对统一和规范问题。把握的原则是:加工方法和手段可根据高效低耗原则进行定性评价,但对产品质量必须是标准化的定量评价;二是所提供的材料、工具、设备应当一致,这样的评价才有可比性;三是由于评价持续时问较长,应尽力保持评价环境因素的一致性,保持设备完好率和精度,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四是注意机器设备的差异所产生的评价误差。评价者应对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预测试,掌握不同机器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误差,在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时予以考虑,使评价尽可能公正客观;五是尽量争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支持,将考核评价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使通过考评的学生能同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评价的含金量。

当然,此种评价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如合适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任务合理地分解为若干子项目等比较困难;实施评价的时问较长,观察、记录、判断都存在一定误差等。

(四)模式特点

1.评价目的的实用性。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更重视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 发展 能力。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向就业需要发展,实践课程教学向实用性的项目教学发展。

篇9

论文摘 要: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用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教育质量观及其标准来评价大众化时代的教育质量已不合适。本文从符合标准的质量观、个体发展的质量观、满足需要的质量观和关注全程的质量观来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充分考虑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办学定位、办学资源和生涯质量等实际,在此基础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以及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用过去精英教育时代的质量观及其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已不合适。探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不一样。质量的定义经过了一个从“符合规格”、到“适用性”、再到“满足需要”的演变[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所下的定义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据此,我们可以将教育质量界定为教育满足个体和社会需求的特性总和。

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多样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确立各类高等学校的质量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办学条件等的特殊性。从质量概念、质量观的演变和测量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1.符合标准的质量观

符合标准的质量观认为,质量就是符合预先设定的规格或目标,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由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不同,因此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也应该有差异。同层次、同类型院校的教育质量具有可比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教育质量是不可比的。

从理论上讲,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应该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但实际操作时,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标准是可以预先设定的、数量化的、可测量的特点不同,人才质量标准是一组难以量化的特性,这导致了对人才培养质量测量和评价的困难。与此同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会随之变化。

2.个体发展的质量观

英国学者富雷哲认为,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指学生的发展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中所学的“东西”——所知、所能及其态度的程度。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个体发展是遗传素质、社会环境、所受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所形成的习惯等是其发展的起点,适应其发展水平和特点的教育将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不是学生最终水平的高低,而是学生各方面所表现出的发展变化。有学者将其称为“价值增殖”[2],价值增殖越多,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但是学生起点和提高幅度的测量和确定是一大难题。

3.满足需要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的顾客是多元的,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服务相比,学校教育的顾客要复杂得多,其直接顾客是学生,但最终顾客却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和社会。且这些顾客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满足这几类顾客需求的程度是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即使是同一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的水平、特点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但若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就是高质量的。持这种质量观,办学者就会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质量原则,时刻关注各类顾客的满意度,并将顾客的反馈信息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4.关注全程的质量观

只关心结果,而无视教育条件和教育过程,是难以达成高质量的教育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教育质量是在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包括了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最基本的阶段,并不只是涉及到教育的产出,更不是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种产出所能替代的。输出质量是由输入质量和过程质量所决定的,从质量建设或质量保障的角度来讲,改进质量其实质是改进输入质量和过程质量。

教育质量观对质量标准的确立有重要的影响。教育质量观不同,所确立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也不同。持符合标准的质量观,就会重视客观质量标准的确立和符合规定标准的检测;持个体发展的质量观,就会关注学生的起点和提高幅度;持满足需要的质量观,就会重点关注学生、用人单位等顾客的满意度;持全程质量观,就会不仅关注结果,而且还会关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等条件和过程的质量。科学的质量标准的确立和度量,应是几种教育质量观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实际

确定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充分考虑这类院校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方面。

1.办学定位

2007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发展目标定位于为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服务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3]。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以“地方性、区域性或行业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目标多定位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运用科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具有在某一领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2.办学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积淀较少,办学资源短缺,师资队伍力量不强,校园建设等任务艰巨。

3.生源质量

新建本科院校的本科招生以二本线学生为主,也招收少量的三本线学生,学生总体总分相对较低,偏科学生比例相对较高且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这种生源质量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

三、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根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实际,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结构方面应有自身的特点。研究人员徐理勤、顾建民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一种与学术型本科人才和高职专科人才不同的新型人才类型,具有行业性、应用性、社会性三大特点[4]。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3]。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有体现其特色的质量标准。

1.基本能力标准

(1)在通识教育方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形成适应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3)具有适应职业需要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理工类、文科类和艺体类专业应有不同的能力标准,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外语基础学生的需求,如强化涉外专业的听说教学等。  (4)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专业能力标准

“重应用、重实践、重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其相应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学术型本科人才的根本标准。

(1)在专业基础方面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不强调掌握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本学科知识体系,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专业口径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泛,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深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

(2)在专业技能方面要达到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目标,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具备较强的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性不仅应是继承性应用,而且应是创造性应用;不仅应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具有初步的研发、设计等应用研究能力。理工类、文科类和艺体类专业应区别对待,应有不同的要求和衡量标准。

如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改革。根据专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模式、要求和标准。文科类专业可以做社会调查、作品创作等;理工科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艺术类专业可以做毕业设计(创作),如作品创作或舞台表演等;体育类学生可做专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与训练和重大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等。

3.综合素质标准

有调查显示,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职业素养是距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的方面之一。有的学生不愿意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有的学生缺乏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扎根基层的不畏艰苦的精神等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标准。

(1)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具有根植于社会、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具有扎根基层、安心第一线工作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擅长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强、职业适应能力强是其核心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程国平.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

[2]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1).

篇10

论文关键词: 教育装备 科学管理 管理部门 管理经验 管理工作 装备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科学研讨会

1经验与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的袁正光教授在“百家讲坛”的一次讲演中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凭经验发明的,这些发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生产经验。而人类近一二百年甚至近几十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使这些发明产生了根本性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袁教授的这段话使人想到中国的火药发明。西方国家向中国学习火药的制作,但是他们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威力更大的各种火药和洋枪洋炮。清朝的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就是用这些洋枪洋炮,只调动数干人,就2次从天津登陆并一路打到北京,如入无人之境,还火烧了圆明园、颐和园、香山。这是经验败于科学的典型案例。

教育装备管理也是如此,如果只停留在经验管理上而不是上升到科学管理的层面,则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教育装备管理功能将逐渐被削弱,装备管理部门将逐渐被取缔,教育装备人将逐渐被分化。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

2从经验到科学

从经验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知识量化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从经验实践到科学研究的过程。经验知识属于感性知识,具有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结构是劣构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这种知识的传递往往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科学知识属于理性知识,具有显性知识的特点,知识结构是良构的、结构化的。这种知识的传递则是通过书籍阅读和教师讲授的方式就可以完成。一个人如果具有大量的经验,则表现为高超的技能,是个“大工匠”;而如果他掌握了科学,就表现为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成为一个研究者、智者、学者。

教育装备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必须经历一个管理知识量化的过程,使得管理工作成为可测量、可预测、可重复、可控制的科学管理过程。为此,就必须将管理学、运筹学、人机学、认知科学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装备管理,使其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3教育装备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装备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发挥装备的使用效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加教育效益。而教育装备科学管理的过程包括装备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装备论证、招标采购、日常维护、科学使用、绩效评价以及退役处理等。这些工作都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进行的。例如: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采用相关性分析;系统设计阶段则应全面考虑人、机、环境的和谐搭配;装备论证需要对装备教学的适应性与非适应性进行全面讨论;招标采购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日常维护包括设备验收、登记入册、校验维修、折旧更新等一系列工作;科学使用是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装备效能;绩效评价工作反映出“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这一思想。笔者近期在本刊连续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如:总137期《用层次分析(AHP)法研究中小学实验室的评估指标体系》、总l41期《用网络技术求解教育装备用户周期费用的最小值问题》、总143期《马尔可夫分析在达标评价预测上的应用》、总l45期《教育装备管理中主成分分析前的数据预处理》、总l47期《主成分分析在教育装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应用》、总149期《也谈教育装备的成本一效益研究》、总l68期《数据包络分析在教育装备成本一效益研究上的应用》、总171期《教室用电子白板尺寸的人机因素分析》等),都是通过实例,引用数据,运用数学来具体说明这些科学管理的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