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22 11:1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整改报告格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强化安全监管责任,隐患排查坚持不留死角。克服侥幸麻痹心理,结合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认真做好检查部署工作,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安全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领导
三、突出重点,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1、校园消防安全:
为确保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专人每周就消防、用电、用水、校舍等进行一次安全排查,把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对校内消防器材进行了全面清点检查,学校重点场所如学生宿舍、食堂、实验楼、办公楼、仓库、图书馆、配电室等均配备了灭火器,经检查未发现损坏情况,均能正常使用,学校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栓、灭火器等按有关规定配备,定期更换维修。教学楼、宿舍楼每层及楼梯处均设置了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齐备、完好,应急疏散通道畅通
2、用水用电安全:
学校及时对线路、插座、开关及各种用电器材进行了检修。 学校的电线、插座及其他用电设备均能按要求安装,暂时不用的分线盒、开关等均进行加固保护。学生宿舍没有私拉乱接现象,寝室的照明、电扇均由值班室统一控制,用水设施完好。
3、饮食卫生安全:
食堂饮食卫生强化管理,校医每天进行检查,杜绝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4、校舍安全:
全面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包括楼房、瓷片、地面、雨搭、天花板、屋檐、校园道路、围墙、地沟、上下水管道、下水井等。
5、学校安全管理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管理。专门聘请了三名保安,坚持实行门卫登记制,加强对来访人员的询问,门卫夜晚校园巡逻,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制度,没有班主任的签字,住校生一律不准离校。
学校建立健全了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在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预防学生拥挤踩踏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等,为学生安全考虑,学校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
我校有部分学生寄宿,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外,学生宿舍配备有四名专职教师,学校领导24小时值班,夜晚寝室保证有两名教师和四名带班领导,确保住校生的安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配备两名专职保安,值班室有监控屏幕,配有强光电筒、铁棍等防护用具,学校重要部位如教学楼、宿舍、过道、运动场等处安装了9部监控探头和一部360度球形监控探头,基本保证了学校的安保需要。
四、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接到通知后,学校利用国旗下演讲、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组织观看了防震防火录像,邀请了消防专家来校进行消防演讲,开展灭火技能培训,组织师生进行火灾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置能力。
政教处联合班主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召开主题班会,严禁学生拥有、携带管制刀具,进行了预防学生溺水教育,教育孩子务必做到“六不”,坚决杜绝学生溺水事故发生。学校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和孩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六、通过检查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此次检点放在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楼梯、厕所、围墙及室外围栏和活动场所,发现隐患及时清除解决,如在西教学楼一楼安装两扇铁门;在食堂门口、东楼走廊及楼梯、长廊新安了八盏路灯;在食堂、宿舍卫生间处设置防滑标识等,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
尚存在的问题如总务处院房屋陈旧,线路老化,办公室、会计室、木工房、杂物间、锅炉房等多处漏雨;实验楼后电线为铝制线芯,且风化严重、裸露,实验楼线路线径较小,不能使用较大功率的电器;操场为砖铺地面,多处坑洼不平,学生易跌倒摔伤等
篇2
2018年警示教育月活动开展以来,我处坚持开门搞活动,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多层次、多渠道听取党员干部、基层群众意见建议,深入查摆各方面的突出问题,个人共查摆“”方面的突出问题10条,具体清单分列如下:
一、形式主义(4条)
(一)文山会海,不求实效。具体表现为:
1、工作部署过多的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2、执行上级决定囫囵吞枣,转发上级文件生搬硬套,甚至照抄照搬,不结合自身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执行效果不佳,成为摆设。
(二)学习不系统,走形式。具体表现为:
1、学习内容上,政治理论往往局限于上级安排组织的政治学习任务。业务知识往往局限于工作需要,不深、不透、不系统,有时还把握不准;
2、学习主动性上,存在把学习当任务、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会上“被动学”,会后“懒的学”。干部在线学习也是“只挂”不学;
3、学用结合上 ,没有做到用理论联系实际、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三)工作不实,落实不力。具体表现为:
1、上级领导重视、关注的,就抓得多、抓得紧;不太重视、不太关注的,就抓得少、抓得松,甚至发发文件、开开会议、喊喊口号、编编数字、报报总结,应付了事;
2、工作安排了没有完全做到跟踪检查,部署了没有考核验收,督促落实不到位;
3、走访慰问贫困户往往大张旗鼓,浩浩荡荡。但在慰问对象的选择上,往往选择路途较近,道路相对好走的,没有了解核实慰问对象的真实情况,往往使特别困难的群众受到了冷落。
(四)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具体表现为:
1、深入基层少,习惯于坐在办公室看文件,主动走访调研的少,主动到群众家中问需的少;
2、查看工作进度,多是听取社区汇报。身到心不到,接触干部多、走访群众少。
二、官僚主义(3条)
(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意识淡薄。具体表现为:
1、在工作中,对社区多是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对基层实际问题关注少,没有很好的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
2、过多的强调按规定办事,不能够涉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具体表现为:
1、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有请示有汇报。上级领导重视、关注的,克服困难都要完成。
2、对群众有点麻木不仁,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不了解、不重视、不在意。面对来访群众没爱心、没耐心;
3、不愿与群众接触,做群众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耐心,怕群众出难题;
(三)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具体表现为:
1、缺乏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钉钉子”的精神。日常工作按部就班,安于现状,面对棘手问题或尖锐矛盾,往往绕着走,躲着走,拖着走;
2、有“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不敢动真碰硬。
三、享乐主义(2条)
(一)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具体表现为:
1、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
2、时间观念差,执行能力弱,缺乏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3、工作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存在畏难情绪。
(二)贪图享受,不愿吃苦受累。具体表现为:
1、吃苦精神有所弱化,不愿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有所显现。
四、奢靡之风(1条)
(一)节俭意识淡薄,铺张浪费。具体表现为:
1、节俭意识淡薄,日常工作中存在浪费水电、办公用品等现象;
2、工作、生活设施追求高标准;
3、面对上级检查指导工作,仍然存在讲规格、讲面子的思想;
今后的整改措施:
一、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在时间、内容和效果上狠抓落实。
二、按照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在更深层次、更好的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工作上的不适应,抢抓发展机遇,积极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和薄弱环节。坚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心态,破除自我封闭、不求进取的狭隘思想,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改革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三、今后我决心一方面要抓好社会事务业务办理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抓好相关业务的学习、服务,对按排的工作亲自督促检查,真正发现新问题,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篇3
强县扩权的浙江实践
县域经济发达是浙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浙江全国百强县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县域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60%。县域经济的繁荣不仅得益于浙江长期坚持和积极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而且与不断实施强县扩权政策、理顺市县政府间关系密不可分。200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总结推广县级政府扩权改革试点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先后四次出台政策,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出台扩大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3个县(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政策,主要内容有扩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扩大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简化相应的审批手续等四项。1997年,在萧山、余杭试行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主要内容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对外经贸审批管理权限、金融审批管理权限、计划管理权限、土地管理权限等11项。同年,又授予萧山、余杭两市市地一级出国(境)审批管理权限。2002年,实行新一轮的强县扩权政策,按照“能放都放”的总体原则,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三个区,这次放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涵盖计划、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交通、建设等12大类。
然而,随着2002年以来经济强县(市)快速发展,过去几轮的扩权已不适应经济强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体制矛盾和机制障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发展所需的市场监管服务机构缺乏、编制受限,制约了强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强县扩权政策的执行与现行体制和法律法规不相适应,许多权力难以真正下放。并且,除经济强县(市)以外的其它县发展也很快,普遍出现了县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
因此,扩大经济强县(市)的管理权限已势在必行。2006年11月14日,《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下发,确定将义乌市作为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改革试点,并且逐步予以推广,这标志着浙江省的第四轮强县扩权正式启动。文件规定,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允许义乌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支持和帮助义乌市设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关分支机构,并协调赋予这些分支机构设区市或相当于设区市的职能,完善义乌市经济管理服务网络,并且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配套下达了《关于义乌市扩权试点实施方案的复函》、《关于扩大义乌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和《关于省级有关会议和文件发放范围扩大到义乌市的通知》三个政策文件。根据依法放权的原则,文件明确将金华市16项管理权限以延伸机构方式、115项管理权限以委托或交办方式下放给义乌市;扩大义乌市472项省级部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级部门制定和下达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计划和指标,凡是安排到设区市的,扩大安排到义乌市,并对省级有关会议和文件发放、业务性工作和责任制考核、统计报表上报,以及与管理权限下放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问题作了规定。
到2007年底,文件中明确下放的603项扩权事项已全部完成权限移交,有572项事项和权限已得到落实;其中,省政府下放的事项共计443项,金华市下放事项129项。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实践,扩权事项和权限运行较为顺利规范,配套制度和衔接机制正在逐步完善,改革试点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一是政府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下放,扩大了义乌市政府管理的自,增强了政府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尤其是省级部门制定和下达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计划和指标直接安排到义乌市,如国土部门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等,减少了市县政府间在要素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调动了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使县级政府能因地制宜履行职能,其决策和管理更贴近基层实际。二是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在本次扩权的603项管理事项中,绝大部分属于省略中间环节的事项,即原须经金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和管理的事项,改由义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核并直接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审批。扩权政策的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了行政管理的层次,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使得政府能更加直接、近距离地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服务,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提速、提质。三是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委托、交办、机构延伸等多种形式,部分原须到金华市办理的事项,可在义乌市直接办理。而且义乌市以扩权改革试点为契机,顺势而为,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扩大365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把包括新扩权事项在内的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审批、审核事项受理纳入办事服务中心,同时设立交通、金融、税务等四个分中心,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审批、承诺办结”,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
改革面临多重困境
义乌扩权改革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市管县体制的束缚,省、市、县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趋向于市县分治和省管县体制的格局。但应该看到,这次扩权改革试点没有从根本上瓦解市管县体制,具体管理权限的下放应该说远没有达到《意见》所决定的“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市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程度,义乌县域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这既有省级政府对这次扩权改革试点力度的把握问题,更有深层次的体制原因。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重新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是按照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行政体制来建立各种相关制度的,在许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得到了明确的承认和体现。早在1983年,国务院有关行政区划批复中就正式使用“地级市”这一名称,1985年民政部在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1949-1983)》一书时,也对原来设置的市逐个予以认定,统一将市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地级市政府部门的相关管理权限进一步得到相关法律的明确,权力下放反而是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破坏。
在义乌扩权改革试点过程中,许多亟需下放的管理权限由于部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而无法实现下放,特别是实行垂直管理的质监、国土、海关、金融、检验检疫等部门尤其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扩权改革对现行的行政复议/诉讼救济机制也造成一定的挑战和影响。就行政诉讼而言,最突出的是被告问题。当下,义乌扩权的方式主要是授权、委托、交办和机构延伸,而从行政法上的“授权-委托”理论出发,如果是授权,原则上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可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如果是委托,被委托组织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责任承担者应是委托者。在这轮扩权事项中,涉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权限基本上是通过委托形式下放给义乌市行使,金华市有关部门也统一刻制了B章交义乌市。但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方可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因此,这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的下放尚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如此一来,大量以“委托”方式下放的权力都将遭受“权责不统一”的尴尬,即权力已下放给县级政府或职能部门,但一旦引发诉讼,仍以原机关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行政复议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下一步应抓紧研究制定扩权改革的政府规章,提出《关于省政府扩大县(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暂行办法》,规范扩权方式和扩权程序,明确职责权限,解决扩权改革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障碍,进一步增强扩权改革的合法性。
理顺省市县政府间关系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市管县”体制失去了原有的制度支撑条件和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其体制绩效越来越不明显,暴露出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问题。而“强县扩权”本身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性因素的行为,是一种通过重新分配公共权力资源推进城市-区域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的重要举措,是将本来属于县市的行政权力归还县(市),促进省域内形成扁平化的政区与行政管理结构,从而节省行政成本,使县(市)经济更具活力,加强县(市)横向经济联系的重要决策。可以说,“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增强了县级政府的自主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能力,优化了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从体制改革的取向来看,“强县扩权”只是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框架下对市县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的调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篇4
为了更好地了解盘锦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指导和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帮助和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高中部于2004年3月末到6月初对我市七所高中进行了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听课、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及座谈等方式。目前,全市七所高中使用的教材均为2013年修订的人教版思想政治课本。这次活动促进了我们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的思考,使我们对下一阶段工作更有了针对性。
1.课程实施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关于高中起始阶段的政治教学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只按高中教材按步骤授课,未能建立起初中知识体系与高中知识体系的衔接。
从我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来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与历史合为一张试卷,总分为100分,思想品德和历史各占50分。这种实际情况就导致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政治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只是在中考前临时死记硬背,搞突击。
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高考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信心和兴趣。
1.2 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这次调研教研员听了数百节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基本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表面看来是环环相扣,无懈可击。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教师的信息输入量与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的实际接收程度不成正比。整堂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可学生所获不多,仍然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被动前进。
教师只是在追求纯粹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并不明确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教育理念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完美,而牺牲学生体验,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在课堂上真正会回答问题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这种课堂行为说到底还是没有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以是不是全体学生都有没有参与课堂活动来衡量,要看是这种课堂活动对他们是否有效来决定。如果长期都是这种课堂模式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扎实的政治嗅觉和思想意识,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
1.3 部分必要的教学环节的缺失。在跟踪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有些年轻教师的课多数都是老教师的翻版和模仿,使用的课件也是老教师的,并没有其本人的教学想法和思路,没有看到"用心备课"的地方。有一个年轻教师在一节新授课上,居然用了30分钟复习提问然后批评学生,(批评的内容是学生为什么只数理化?而不补政治?)到最后下课前的5分钟才开始讲新课,结果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完成,教学环节缺失了。还有,跟踪中听课过程中,教研员发现了许多年轻教师存在知识点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过来。
2.对高中政治教学与教研的意见及建议
2.1 要正确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辅助系统进行教学,目前教师的多媒体应用很广泛,效果也是不错的。但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将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1)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政治学科是一门和时事紧密相关的学科,教师在展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图片、数字等的时候,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可替代的。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观点上交流,才能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功底。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及时更正学生知识点上的错误,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注重课件风格和教学风格的一致性。教师通过课件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或有取舍,自然地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能让学生容易接受。
2.2 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与经济、政治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时积极思考,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从电视、互联网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丰富自己头脑和视野,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经济、政治现象。
篇5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29-02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这一纲领性的文件对今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指导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宏观改革、中观上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微观上转变教育教学方法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各职业院校准备乘国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东风,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实现现代职业教育跨越式的大发展。
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政策的原因
(一)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呼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新
为什么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同样这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找到答案:“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发展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业态快速成长,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进入21世纪10年代,我国之前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新行业、新兴态、经济新模式的发展,呼唤新型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力资源的培养呼唤倒逼职业教育改革。
包括应用本科在内,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机制,每年培养数以百万计的技能型人才,但仍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李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为适应“中国制造2025”,原有的产业结构有的要调整,有的要升级,而从事该项工作的劳动者所需的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这就倒逼职业教育面向产业进行革新。
(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场选择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改革方向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俗地说,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暨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迫使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学校教育办学思想、职业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有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没有给予明确引领的因素,为此,教育部发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解决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借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群众对……教育……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群众的不满主要是由于目前职业院校地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各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水平与美国、欧洲等发展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层次结构尚未理顺,创新发展模式尚未完全清晰,人才的培养尚未系统化……,而这一切都需要职业院校借助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浪潮。建设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专业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口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
认真贯彻领会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对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改革有引领作用。
(一)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去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不稳定,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总理的部署,接下来由企业主导生产、教学、科研协同创新,在企业设置企业、学校共管共赢、良性运转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台,使学校和企业共同受益,达到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
(二)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整合应用本科、高职高专、中等职业教育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导向,各职业院校之间资源相互衔接,用人单位与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融通共享。用人单位的优秀员工可以到职业院校任教,职业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到用人单位工作现场实践性教学,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工学结合的新模式。
(三)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大职业教育理念是一种强调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教育理念。基于大职业教育的视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现代性、类型特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可以围绕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全程性、办学形式的全方位性、教育学制的全贯性、教育体系的全套性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通性等几个方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不仅要注重国内的职业院校,也应放眼全球,将目光投射到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一是走出去,去学习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与模式。二是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的方式将国外的职业教育引进来,拓展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路径
(一)现代职业教育对接现代产业体系
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意后工业化的来临、全面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悄然改变着现代产业体系。职业教育是服务于产业结构,服务于国民经济,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培植现代职教体系必须认真研究国民经济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互联网+”新业态、“中国制造2025”等对人力资源的新需要为导向,职业教育紧贴产业结构,使现代职教体系对接现代产业体系。
(二)社会服务能力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良性互动
贯彻落实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宗旨就是要有效整合政校企资源,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需要健全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激励机制,由政府主导或由NGO建设产学研结合的交流机构,微观上为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宏观上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研究生教育无缝衔接
“构建适应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的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已明确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贯彻落实总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职业院校应进行招生制度改革,由上往下依次贯穿研究生职业教育(包括博士和硕士)、本科职教教育(应用本科)、高职高专、中等职业教育等,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选拔上升通道,实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研究生教育无缝衔接。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生源。“技术、技能和创意是产业和职业创新的三大驱动轮。而职业教育是三大驱动轮的发动机和原动力。在创业型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理念和功能。”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院校教职工的号角、是用人单位的冲锋号、是青年学子的福音、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火车。
参考文献:
[1]唐高华.基于大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19-22.
篇6
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到位情况、资金具体支出情况)
三、项目管理情况(制度建设情况、日常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情况)
四、项目实施成效
篇7
一、对材料质量开展“回头看”。
以已积累的经历和经验对材料质量进行一次回头“审视”。一是对格式要求进行了统一。对材料的结构、格式、字数、用词等内容进行了一次重新的对照、规范和修改,对需要逐一说明的事项,进行了核实、补充。二是对自我评价内容进行了规范。批评意见应直截了当,不用取标题,不说前因后果。三是对查摆问题进行了斟酌。对没有结合自己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和个人成长经历查摆问题的,对上级点和群众提的问题没有进行明确回应的,对离开“”只是泛泛而谈工作的,要求整改。四是对原因剖析进行了检查。对不能见人见物见思想,没有对照“四面镜子”、“三严三实”要求和焦裕禄精神进行深入剖析思想根源,对没有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要求、三严三实”等方面原因查找的,要求修改。五是整改措施是否管用。整改不能用“想如何如何”、“要怎样怎样”,而是要“一步一步做”,看行动、见疗效。进一步增加了具体的事例,进一步定性、量化,明确了责任人、整改截止日期。
二、对会议效果开展“回头看”。
对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进行一次精彩“回放”。一是回顾会议准备情况。从前期部署、专题学习会、工作方案、材料撰写(修改)、谈心交心、会前沟通、资料准备等事项,实事求是评价,进行查缺补漏。二是回顾会议召开情况。总体认为开出了一次高质量的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表现为会前准备把关严,自我剖析查摆深,大家都红了脸、出了汗,批评有辣味,思想没疙瘩,既有揭短、露丑,又有加油、鼓劲。经梳理,本次民主生活会上,党组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各党组成员存在的问题,共提出批评意见44条。三是回顾会后效果。对班子成员“”问题进行了大扫描,对问题进行了大洗礼。增进了理解,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团结,付绪了行动,做到言、思、行一致。
篇8
一、评议主体和评议对象
本次消费者评议活动的评议主体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消费者维权志愿者、司法工作者、企业职工、教师、学生、居民、农民等社会各界代表和全市广大消费者。评议对象是我市供电、供水、通信、银行、保险、医疗、燃油等行业。
二、评议内容
本次评议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㈠价格收费。商品和服务价格表示是否清晰明确,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多收费、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是否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向消费者出具合法收费票据,是否按照消费者要求提供详细的账单。
㈡公平交易。是否存在以不平等格式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减免经营者义务行为,是否存在强制服务收费或要求用户购买指定商品等不公平交易行为。
㈢广告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夸大宣传,有无以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等不正当经营行为。
㈣诚信服务。办事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做到守诺践诺,能否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做到消费者满意。
㈤争议解决。是否设立专门机构或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处理消费者投诉,维权接诉制度、接诉处理工作程序、维权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及时妥当解决消费者投诉,积极配合消费者组织或有关部门的投诉调解,认真履行与有关部门共同达成的调解协议,对消费者的合法要求不拖延、不拒绝。
三、活动步骤
㈠准备阶段(2012年月20日至月10日)。在市电视台、今日网站、晚报周刊开设专栏,宣传此次评议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步骤,关于向广大消费者征集不平等格式条款、典型案例等评议内容的公告。被评议单位通过晚报周刊宣传该单位的服务事项、服务宗旨和服务承诺。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委成员单位、专家学者、消费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小组。收集整理不平等格式条款、典型案例等评议内容,报经市政府审定后,备评议使用。
㈡实施阶段(2012年月11日至月10日)。通过以下四种形式,开展评议活动:一是公开评议。在市电视台、今日网站评议行业单位名单,组织消费者对被评议行业、单位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评议。二是抽查评议。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成员单位和义务监督员对评议行业、单位进行随机抽查、暗访,发现问题。三是问卷评议。向广大消费者发放问卷调查进行评议。四是现场评议。评议小组深入被评议行业、单位,进行评议。
㈢整改阶段(2012年月11日至月16日)。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人员,整理评议意见,并向被评议单位发函,督促其整改。对拒不改正或漠视评议活动的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披露。整改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㈣总结阶段(2012年月17日至月30日)。市消费者委员会对本次评议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报告,分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
篇9
关键词:审计项目;审理工作;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开展审计项目审理的有效程序和方法
(一)项目审理程序
目前通用的审计项目审理采用三级审理工作程序,即:审计组长审理、内审部门的专职审理人员审理、审计审理委员会审理。实际审理过程中,可以将二级审理的审理关口前移,在不影响审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将二级审理贯穿到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去,实现一级审理和二级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二级审理由事后审理到事中审理的转变,从而将审理、指导、监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查证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项目审理方法
在进行审计项目审理时,应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选择审理工作方法,可以针对审理对象的不同特点以及审理内容的不同侧重要求,采用报送审理、实地审理、专门业务会议审理等方式进行。
1.报送审理
报送审理是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将审计项目审计资料上报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进行审理。审理人员对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可以直接向审计组相关人员询问,也可以向被审单位调查、了解、核实。
2.现场审理
现场审理是在审前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对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等应多采用现场审理方法,审计组长主要以现场审理的方式履行审理职责,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可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审计组的现场审计工作进行审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等影响较大的重要审计项目,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应当采用现场审理和送达审理相结合的方式,前移审理关口。
3.专门业务会议审理
业务会议审理是以召开业务会议的形式对审计项目进行审理。审计项目审理会议由审计部门领导主持,审理人员、审计组全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审计项目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对审计项目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剖析、检查。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可多采用业务会议审理,以达到较好的审理效果。
二、审计项目审理的关键环节
(一)审计实施方案审理
审理人员要认真检查编制的审计工作方案是否有助于实现审计目标,是否结合了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确定的审计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考虑了审计项目类别的特点,以及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控制与治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审查方案编制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在审前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是否对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是否将草拟的审计工作方案提交审计组讨论,重要项目的审计工作方案是否经业务办公会讨论;审计工作方案是否经过主管领导审批。
(二)审计工作底稿审理
审计工作底稿是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及审计查出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的依据,审计工作底稿质量高低直接决定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审计工作底稿审理是确保审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审计工作底稿审理要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整理和复核进行检查,检查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重点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是否全部实施审计,有无漏审事项;工作底稿格式是否规范,确认的事实是否清楚、客观,条理是否清晰,定性是否准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是否适用,每一事项是否有相应的审计证据;工作底稿是否经过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复核后需要修改的底稿初稿是否作为附件保存;是否对审计工作底稿统一编号;是否经被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
(三)审计报告审理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对审计报告的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审计报告的结构、格式是否合理规范,要素是否齐全;
2.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已实现;
3.审计报告是否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描述清晰;是否做到文字简练、表述准确、措辞恰当;
4.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是否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相一致,重点是否突出,是否存在重大问题遗漏的现象;
5.审计报告对揭示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恰当,审计问题的定性是否有充分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事实依据;
6.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7.审计处理意见是否合理、合规;审计建议是否可行,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
(四)审理和审定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
审计组根据审定签发的审计报告,在限期内(一般3个工作日)草拟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经审计组长及时审理后,上报审计部门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进行审理。审计部门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在限期内(一般在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对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进行修改,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报经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部门所在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审定后签发。
(五)审理督导审计整改
审计部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后要督促被审单位落实整改,被审单位在限期内(一般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书后6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上报审计部门,经审计组长、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逐级审理,彻底落实查出问题的整改后,报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部门将被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上报所在单位分管领导审阅后,作出是否进行后续审计的决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理工作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并且存在客观的审理风险,要做好审计项目的审理,审理机构或审理人员要保持严、准、细、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审理工作的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审理工作水平,严格把好审理关,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暂行办法(试行).(审计署第6号)
篇10
(加盖公章)
申 报 日 期:________________
填 报 人: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
一、企业概况
企业名称、所有制形式、注册地址、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现有职工人数、现有生产能力(铁、钢、材),XX年及上年度实际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等生产经营情况(格式见附表1)。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土地证等基本证件复印件。
二、规范条件符合性分析
(一)产品质量
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描述,并附相关机构认证证书复印件。
2.企业钢材产品类别及适用标准,两年内是否发生过重大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证明材料,属于国家生产许可制度管理的产品须附工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二)环境保护
1.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描述,并附相关机构认证证书复印件。
2.主要建设项目的环评批复及环保验收资料复印件。
3.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复印件。
4.具备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最近一次水、大气、噪声等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复印件。
5.环保部门出具的企业合规性证明,包括:
(1)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是否符合当地要求;
(2)是否完成减排任务;
(3)近两年内是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三)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1.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描述,能源、水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和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情况描述。
2.企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及运行情况(格式见附表2)。
3.企业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达标情况(格式见附表3)。
4.属国家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需提供《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复印件。
(四)工艺与装备
1.企业现有主要装备情况,高炉须标明有效容积和风机,转炉和电炉须标明公称容量和平均出钢量、电炉还需标明变压器容量(格式见附表4)。附有关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复印件。
2.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装备进展情况(格式见附表5)。
3.企业在建项目主要装备、规模及投资情况。附有关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
1.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描述,附相关机构认证证书复印件。
2.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需提供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签到表、统计表等证明材料。
3.建设项目办理安全预评价及安全设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批复材料复印件。
4.近两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的证明材料,附企业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局发放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5.企业上缴税收和交纳职工社会保险情况。
6.有条件的企业提交社会责任报告。
三、整改措施
申请企业在对照规范条件进行申报时,存在不完全满足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应提出整改措施及预期效果,并取得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认可。
四、结论
企业规范条件符合性分析的综合结论。
注:所有证明材料复印件需加盖本单位公章。如不能提供要求的证明材料,须说明情况。
附表1
企业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