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1 14: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名人演讲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名人演讲材料

篇1

一、恰当的准备技巧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78-01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学会“说”。“说”是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农村学生的说话能力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学生,其中有其自身性格、见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的认识和训练方法的原因。要提高学生“说”的水平,就必须从多角度、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训练。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良好的说话能力,首先表现为善于运用语言材料组织语言。想要做到自如地运用语言材料,须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前提,而积累、储存语言材料,需要大量反复的朗读、背诵、记忆和理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人如果平时少说少读,基本很难做到出口成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学生朗读和背诵的量次,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能使学生形成流畅的语流、语感。同时,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课外的书籍,量力而为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和经典语段,不断丰富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和背诵还能有效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开口“说”话的自信心。

二、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敢“说”

农村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狭窄,性格也较内向,羞于与人交往,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言、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不善于使用礼貌用语。最基本的表现是他们在向老师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交流思想、阐述问题时,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远未达到课标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能带头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说”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侃侃而谈。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通过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有感而发,敢于表述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如创设某同学上课迟到的情境,以《当我迟到的时候》为题,要求学生想象迟到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并进行口头作文。此外,教师平时可与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设法让他们开口“说”、积极地“说”。多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情境,如聚会、祝贺、欢送等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场景,学生较为熟悉,自然有想“说”的冲动和敢“说”的信心。

三、营造“说”的氛围,让学生会“说”

课堂应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上,如果教师只解放学生的耳朵,而堵住他们的嘴,将课堂变成讲堂,自己一人唱独角戏,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在课堂上引发探究、设计讨论、引导质疑,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笔者曾经到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执教过《有趣的发现》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考察,经过认真观察,反复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这个有趣的发现,激发了达尔文研究昆虫的兴趣,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契机,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可以是教室里的布置,可以是生活中的新意,也可以是大自然的变化,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的,从而“解放”了学生的嘴,形成一种热闹有序的“说”的氛围。当然,学生发言不是为说而说,还要注意语音纯正,富有音乐性;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语速快慢有序,富有节奏感,这才是课堂口语训练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准。

四、巧设专项训练,让学生能“说”

每节课上课前都有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笔者将这五分钟作为学生进行演讲专项训练的特定时间。演讲的内容涉及国际要闻、国内大事、科学奇闻、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生活常识、学校快讯等。演讲有介绍、讲解、表演、吟诵等方式,演说的内容全部由学生自定,要求每个学生都上台演讲。有些学生刚开始很胆怯,笔者鼓励他先上台站一站,然后说一句话,慢慢地再说一小段话,循序渐进,最后居然成了班里的小演讲家。五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学生从演讲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阅历,锻炼了“说”的胆量,培养了“说”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说”,笔者还充分利用活动课和班会课,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读书、朗诵会、故事会、小型记者招待会、节目主持等形式,为学生锻炼说话能力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比如在举行诗歌诵读比赛时,由学生自己做主持人,自己当评委,这不仅使学生“说”的能力得到锻炼,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开展这些活动后,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说”得越来越好。

篇3

一、计划性与灵活性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语文活动的开展虽“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认知规律仍然要求语文活动必须制定一个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例如“说”的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故事会,从初一的朗诵到初三的即席讲话、主题演讲、辩论会来设计。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学期还可设计几个话题,如初一(上)进行“自我介绍”、“成语故事”,初一(下)进行“对联赏析”、“童话故事”,初二(上)进行“名人名言”、“风景名胜介绍”,初二(下)进行“名人故事”,初三(上)进行“美文赏读”,初三(下)进行“新闻早报”等。

同时,语文活动又是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如活动的地点(校内或校外)、活动的方式(可开展竞赛、组织游戏、调查访问等)、活动的主持人(可毛遂自荐、民主推荐、教师指定)等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此外,活动的主题安排、方案的设计,也可因时、因地而异。如初二(下)进行课前三分钟讲“名人故事”活动,根据每个月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话题:三月份讲雷锋故事,四月份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五月份讲劳模、科学家的故事,六月份讲勤学苦练的故事。而且安排也可以变通,如遇到一些节日,学生可以讲讲跟它有关的内容:母亲节前后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端午节讲吊屈原、赛龙舟的故事,世界地球日讲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问题……总之,语文活动要在计划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开展。

二、专题活动与平时教学

初中语文1―6册共安排了24次专题活动,如第四册安排的“讲名人故事比赛”、“名胜古迹诗词对联交流”、“学习方法交流”、“想像作文邀请赛”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也绝非靠几次语文活动就可解决,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的。

教师每学期除了精心准备几个专题语文活动外,平时就应对学生加强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将语文活动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硬笔书法、生活写真(周记)、语海拾贝(读书笔记),每学期的手抄报展评、演讲比赛等活动,要定期开展。平常授课时也要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小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常性地进行活动,如情景会话、绕口令、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其次要得法于课内。语文是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在平时上课就要重视活动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和传授,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一些方法,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口头表达”方面,平时就要教会学生说话要态度大方、口齿清楚简洁、有条理、连贯严密,要注意语调、语态和语气,要讲究语言美等。

三、课内与课外

语文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主阵地还在学校,在课堂;但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因而语文活动也离不开课外的生活。语文活动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例如,初一上册的语文活动“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可以一改以往“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做法,把学生带入“社会用字”的大环境,要求学生在自主活动和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对身边能看到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标语、广告牌用字等进行甄别,有疑问的字词查字典区分正误并登记在册,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整理编订,最后将《勘误表》交有关部门处理。

篇4

在参加县教育局1997年末举行的教学研究总结会上,我的述职演讲获得县教育局领导和同行们的赞赏。原因何在?就在于突出了一个“奇”字。

这次述职演讲我被安排在第35位。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力,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头:“有句成语叫‘抛砖引玉’。我今天的述职演讲却要把它倒过来说,叫‘抛玉引砖’。不过,我引的是‘金砖’,后面还有7位同志的发言,都是‘金砖’我全部引。”我的开场白风趣幽默,说法新奇,全场听众的注意力都被我吸引住了。

如果说,开场白算得上新奇,已把听众注意力吸引住了,那么“口述”政绩时之所以能扣人心弦,也在于抓住一个“奇”字。我把自己的政绩巧妙地组织成五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都用“三”字携带,使之形成“三揽、三帮、三督、三果和三思”的形式。而每个小标题则介绍相关的三个方面的材料。如介绍“三果”,这么口述:“我的‘一果’是:我乡今年小学生、初中生参加毕业会考,双双‘合格’;‘二果’是:辅导韦××老师参加全县电化教学赛讲,获县级二等奖;‘三果’是:本人撰写的《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之我见》在参加本地区素质教育论文比赛中,获县级一等奖,撰写的《如何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一文已入编中国《当代优秀论文选集》〈教育教学〉11卷中……”(场内响起掌声)正在我讲得起劲的时候,限时的铃声响了,按规定只有一分钟了。于是我说,由于时间限制,“三思”我只能讲“一思”,这时,黄副局长说:“请照你的计划讲下去!”我得到了如此赏识,顺顺当当地讲完了。

在结束我的演讲时,我说:“从现在起,我‘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身披‘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引用旧诗,赋予新义(“黄庭”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西土”是教学指导与研究),打破常规。卒章显志,耐人寻味。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音积累

一、在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中启迪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1、建立读书角。在教室建立读书角是很有必要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读书角的书籍来源于师生的捐集,还包括师生订阅的报刊杂志。

2、编辑师生文集。把老师和学生摘抄的优美文句优中选优,编辑成册,人手一册,进行欣赏,然后小组交流,班内展示、辩论,鼓励形成不同意见。

3、办黑板报。确定主题,分组办黑板报,鼓励学生办出自己的特色。学生评选,教师适时鼓励。

4、开辟“名言”角。在黑板的一角,为学生开辟一片“名言”天地,让他们轮流展示,鼓励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⒈背诵优美的词、句、段。

选择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指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把知识储存在记忆里,训练记忆力。如教学《趵突泉》一课后,可指导学生背诵文中描写趵突泉三个泉眼的句子,学生在说话或作文时可以仿照这样的写法,进而生动形象的描述事物。

2、在熟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学习,一开始只是读和背,先在头脑里装一堆“死”的语言材料。等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的时候,老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

3、在学生的说话中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开天地》,我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开天地》的故事。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

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展学生语言空间

1、利用媒介,积累语言

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收录机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媒介学习语言,大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引导学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新闻报道等各种活动,遇到一些好词佳句随时记忆,这样即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2、推荐学生阅读各种童话名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左右逢源,随心所欲。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草船借箭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赤壁之战》、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等。又如学了《青蛙的眼睛》,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童话名篇……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3、开展“演讲”活动

篇6

1 创造积累的环境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有针对性、有目标地阅读,产生阅读动力,提高阅读效果。教师要加大学生阅读宣传,例如介绍优秀文学家的例子,名人传记,还可以引用优秀的成功人士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充分全面地阅读。通过多种角度的阅读宣传,提高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创设读书的氛围,开创“读书角”,让同学们进行班级书的漂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读书的最佳境界,达到竭尽全力读书,守住清贫读书,熬夜追索读书,并创设有利于阅读的环境,实现阅读心境的净化和升华。

2 告别积累误区

教师要教育学生亲近优秀的文学作品,重视阅读内容的选择,塑造优秀的人格,发挥读书的最佳效应。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高品味的书,争做高品位的人。接近优秀的经典的高尚的书,从中获取营养,吸收芳华;远离书的危害,告别污浊的书,学会辨别,学会取舍。在信息社会中,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成为信息的主人,学会筛选,学会精收。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注重阅读的互补性,拓宽阅读面,丰富营养,增加阅读积累的种类和角度。

3 阅读积累多元化

3.1 多元化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感受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内涵,四读高效运用,让课堂充满朗朗的阅读情味,让阅读给学生带来学习语文的生命力和感受力。朗读多了就会促进理解,教师要重视阅读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读书很重要,不仅积累知识,习得语感,更重要的是阅读还能教会我们驾御文字。通过诵读感知文章,打开学习语言的窗口,增加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朗读要重视理解的直觉性,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和情味好坏。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能体味到知识与技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激发出学习兴趣。在朗读的亲切体会中,学生就能够将内容和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具体的朗读方法有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朗读,男女朗读,小组朗读,表演朗读等,通过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的形式,能读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学生在朗读中真切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提高了语文的感受力和领悟力。

3.2 粗读浏览、精读研究、快读和慢读共同进步。如果我们在阅读中将精读和慢读结合起来,就能撷取丰硕的果实,实现阅读能力的最优化提升。略读是针对快速浏览信息而言的,是书目、标题、文章内容、有用信息的筛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筛选信息。精读则是针对重要信息而言的,通过对精词、好句、好段的揣摩,欣赏,实现语言精髓的有效汲取和提升。在略读和精读的交替中,学生可以增加阅读的质量,提升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能力。

3.3 制作阅读笔记,凝聚知识宝库。阅读讲究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读书做笔记,会使阅读效率得到提高。做笔记在阅读积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教育学生制作好阅读笔记,重视下面的制作方法:①摘评式笔记,在摘抄的过程中发表对人和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讲明理由,这样能训练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思维的能力。②剪贴式笔记,摘抄相对比较费时间,通过剪贴可以实现效率的提高,在剪贴过程中要分类别整理,例如祖国风情,历史长河,科技博览,动物世界,音乐无限,名人故事等。

4 科学分配阅读时间,保障积累全面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能引发学生可持续性的学习。阅读重在长期的积累,阅读和积累都需要吸收和内化,通过阅读活动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并作用于客观实际生活中,形成语感,提升境界,吸收营养。为了促进阅读多元化的积累方式的生成,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4.1 通过佳作交流展示,让阅读材料再选择再体现。教师要追求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交流合作让学生选择最好的学习方式,实现阅读材料的交流与评比,选择优秀的阅读方式,不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实现阅读成果的获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篇7

1 修养品德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情怀、志趣的真实反映。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理想崇高的人,其笔下的文字也会折射出灿烂的光芒。苏轼在谈为文之道时说:“文者,气之所形。”意思是,文章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体现。他认为文章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写好的,而气质则可以通过培养达到。孟子善于修养浩然之气,因此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文天祥因有不屈的民族气节,才会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传世佳句;范仲淹因有忧国忧民的博怀,才会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不朽名言;在艰苦的岁月,展望未来,对中国革命充满信心,才会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可见,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对于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师的任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以文载道”的特点,通过课堂主渠道和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以丰富学生的内涵。

1)学科渗透。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渗透思想品德、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教育,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

2)开展“读好书、看好影视”活动。教师要讲清“好”的标准,并向学生推荐品位高、思想性强的书籍和影视片,读(观)后,通过心得交流、演讲比赛、出专刊等形式强化效果。

3)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师要时时、事事、处处注意自身言行举止,要以规范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他们。

4)利用假日组织公益性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2 增加阅历

增加阅历的过程,不仅是陶冶情操的过程,更是学习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古人云:“行路三千里,胜读十年书。”这说明增加阅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司马迁周游天下,广交豪俊,因此他的文章奔放洒脱,很有特质。大诗人李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所以他的诗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一生广游山川,从而了解了我国江河分布情况,写下了不朽名篇《水经注》。

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写作,就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引导和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一切人、事,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生活经验,丰富内心情感,积累写作素材。

3 积累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生活体验、内心感受和写作素材,而没有语言材料,这好比要建一座大厦,光有图纸而没有砖石一样。语文教师要在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上下一番工夫。

3.1 材料来源

1)教科书。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精心选编的,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2)群众语言,包括口语、谚语、歇后语等。这些语言大众化,通俗化,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有时代气息。3)报刊、影视、网络。那里是知识的海洋,是透视社会的窗口。4)课外文学作品。每册课本都有课外阅读的推荐篇目。教师还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补充一些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篇目和书籍。

3.2 积累途径

1)教室后黑板开设“语言选粹”园地,布置全班学生收集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并按学号顺序由学生每周换一次。2)课上交流名人事迹。事先就某一内容布置学生去搜集,定时堂上交流。3)每人准备一个语言材料积累本,随时收集好的语句、语段、名人名言、名人事迹、正反面典型材料及各种有关知识,够一定数量后,按不同内容分类,编好目录,整理成册,方便以后阅读。4)多读多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些名句都说明了多读多背对于写作的益处。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中指定的语段、篇目,还要号召学生背诵课本以外有价值的东西,语言积累到一定量,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意随笔到。

篇8

北京

2018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__我心生敬意

天津

2018年天津中考作文公布:材料作文

上海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真的不容易

重庆

2018年重庆中考(A卷)作文题目:___的你___的我/材料作文

2018年重庆中考(B卷)作文题目:敢与不敢

山东

济南

2018年济南中考作文题目出炉:从未停止

青岛

2018年青岛中考作文题目:我的荣誉

滨州

2018年山东滨州中考作文题目: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泰安

2018年山东泰安中考作文题目:关于名人语录感想的材料作文

聊城

2018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目:适时转身/守望花开

淄博

2018年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目:我是一个稻草人

烟台

2018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题目:____不能缺席

东营

2018年山东东营中考作文题目:解密

威海

2018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题目:高中,我来了

潍坊

2018年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目:关于青春的材料作文

济宁

2018年山东济宁中考作文题目:倾听

枣庄

2018年山东枣庄中考作文题目: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

德州

2018年山东德州中考作文题目:根据诗歌扩写文章

临沂

2018年山东临沂中考作文题目:作文二选一

浙江

杭州

2018年杭州中考作文公布:关于麻烦的材料作文

宁波

2018年宁波中考作文题目:幸福的约束

绍兴

2018年浙江绍兴中考作文题目:由网络引发感悟的材料作文

温州

201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依据情景写作

金华

2018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目:图表作文

嘉兴

2018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目:写一封回信/演讲稿

舟山

2018年浙江舟山中考作文题目:回信/演讲稿

丽水

2018年浙江丽水中考作文题目:图表作文

衢州

2018年浙江衢州中考作文题目:讲真实的故事材料作文

台州

2018年浙江台州中考作文题目:关于成长的材料作文

湖州

2018年浙江湖州中考作文题目:诗歌引发感悟的材料作文

四川

成都

2018年成都中考作文题目:答案

乐山

2018年四川乐山中考作文题目:___,我的青春旋律

南充

2018年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题目:陪伴/一次___的选择

内江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作文题目:我心中的英雄

巴中

2018年四川巴中中考作文题目:____让我如此美丽

达州

2018年四川达州中考作文题目: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

广东

广州

201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目:《原来这么简单》

深圳

2018年深圳中考作文题目:我与深圳的___细节

省卷

2018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目:恒

山西

太原

2018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目:那天,如果____

辽宁

沈阳

2018年沈阳中考作文题目已出炉:二选一

湖北

武汉

2018年武汉中考作文题目:德不孤,必有邻

随州

2018年湖北随州中考作文题目:绿意的生活

十堰

2018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题目:无言的褒奖/芬芳

鄂州

2018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目:攀爬的姿态

咸宁

2018年湖北咸宁中考作文题目:发现

黄冈

2018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目:一路阳光一路晴/材料作文

黑龙江

哈尔滨

2018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作文题目: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江苏

南京

2018年南京中考作文题目:____在2018

苏州

2018年苏州中考作文题目:什么是个好

扬州

2018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题目:我心雀跃

连云港

2018年江苏连云港中考作文题目:我在书中找亲属

盐城

2018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目:走过,才明白

宿迁

2018年江苏宿迁中考作文题目:______不留意

河北

石家庄

2018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爽”话题作文

安徽

合肥

2018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目:原来,我也很_____

河南

郑州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材料作文

江西

南昌

201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小事

湖南

长沙

2018年长沙中考作文题目:材料作文

衡阳

2018年湖南衡阳中考作文题目:欣赏___得我/欣赏____的我们

娄底

2018年湖南娄底中考作文题目:关于积累获得成功的材料作文

邵阳

2018年湖南邵阳中考作文题目:考试/材料作文

岳阳

2018年湖南岳阳中考作文题目:三选一命题作文

甘肃

兰州

2018年甘肃兰州中考作文题目:这真的让我着迷

篇9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必须在语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更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自觉地学习语文,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高语文成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这一点写了进来: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

这确实让我们很鼓舞,然而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又十分清楚,我们不能脱离课本去实验,最起码我们没有那样的胆量和气魄。那么既要扎实教好教材,用好教材,又要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尤其在素质教育回归、课时大幅减少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更显得至关重要。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在探讨,而我们学校语文组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进行了多轮的试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前文化――课前热身。

【“酒桶理论”】

记得特级教师梁先生用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比喻来形容语文学习:语文就像“威士忌”,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说得太好了,太到位了,太形象了。我们要把这“威士忌”酿好,就必须找好酒桶,用好酒桶,而我们的“酒桶”就是“语文课前活动”,通过它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把培养语文素养的目标化为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方式方法。

【具体操作】

我们最初的活动是很粗放的,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前活动热闹有余,收获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过程过于随意。在第一轮那三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的系统的安排,总是随学期的推进,课程安排的变化或开展或不开展,这种“短期行为”或“间断行为”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的。二是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三是“说”“学”分离。语文课前活动没有很好地与作文、阅读等教学相联系、相结合。四是走过场。因为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草草准备。

经过几个轮次的反思,几个轮次的梳理,结合每一个学段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前活动”逐渐形成了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序列化活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清澈的活水。具体我们是这样去操作的:

一、品读经典,涵养性情

高一入学,我们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把相对简单的《史记》作为课前活动的内容,学生先准备,利用家里和老师的电脑广泛搜集材料,充分准备,可以讲读,可以研究某一人物,也可以演讲,形式力求多样。同时认真点评,有学生选出周最佳活动,然后进行月决赛,年终进行终极大评选,选出优秀作品集结成册。

二、课前演讲,培养能力

语文老师先做好示范,班干部带头,分层推开,逐步形成习惯。学生要提前一周准备,或收集材料或自行撰写并做好充分准备。演讲后,教师酌情点评或课后个别交谈、真诚指导,表扬其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表现得热情很高。在轮到自己演讲前好几天,就开始冥思苦想,选材谋篇,力争成功,可谓煞费苦心。有的主动找老师修改,有的请同学或父母当第一听众练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多向交流、发展学习,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还培养了学生说话和交际的能力。

三、赏析精段,荡涤心灵

“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在读好课内书的基础上,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利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阅读材料,从初一的《繁星春水》《城南旧事》《名人传》,到初三的《七里香》《麦田守望者》《复活》《雪国》,我们尽量把最优秀的文章和最前沿的、最热点的时事选入材料,让学生把在平时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背诵下来,朗读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适当进行分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赏析诗词,发展个性

篇10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训练方法;语文教学

说话,要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美感,能起到打动、感染、折服听者的效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节语文课课前安排学生轮流上台进行三分钟左右的说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利用课前三分钟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的训练方法。

1.调动兴趣,实现“敢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要立竿见影,学生的成就感才会增强。老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课前三分钟演讲形式多样,讲话的体裁不限,内容主题自定,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他们渴求个性与自由的心理愿望。

有了一定的兴趣,不一定就敢在大众前说话,部分学生对上台讲话存在畏惧心理。刚开始,训练要求不宜过高,要“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比如先背诵诗句篇章、名人名言,再鼓励学生讲述一些简单的笑话、小故事、寓言、童话等,帮助学生克服羞涩与胆怯心理,调动其说话的兴趣,燃起“想说”的焰火。因为这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成功,都能激发学生奋进的波澜。所以,训练的目的在于锻炼胆量,丰富词汇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合理性。

2.演绎灵动,激励“愿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台不再陌生,害怕心理也已消除,这时应让每个学生“置身事内”,充分表现个性,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讲”为“我要讲”,并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将说话重点转入语言的锤炼、思维的拓展方面,训练学生说话的巧妙度、有效度和生动性。

即兴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简明得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他们说话的水平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展示个性,培养“会说”

“会说”即说得优美。美,也就是语言表达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养成有礼貌的说话习惯很重要。据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语言,做到有礼貌、得体等。说得美,还包括说话时体态的优美,如说话时能配合较自然贴切的手势,有的还能眉目传“情”。

4.增大源流,继续“善说”

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以及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等,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听力材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听的活动,扩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方法灵活,游刃有余

(1)自由畅谈。口头描述与生活、学习有关的事件,从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入手,准确描述事物特征、所寓事理,得于心,应于口,用于手,同时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自主品评。评价的内容可以针对演讲者的说话技巧,也可以针对演讲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听者认真聆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及时点评,既可提高听者自己的评析欣赏能力,又可促使演讲者扬长避短,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能力。

(3)自发辩论。教师在一定时期内,针对一些敏感的、热门的话题给出一些论题,让学生在三分钟内自发自由地辩论,既可训练学生的瞬间反应力、创造性思维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旨在改变以往语文教学重文字写作、轻语言表达的倾向,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达到以说促读、以读助说、以说带写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课前三分钟演讲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说话的机会,更是一个建立自信心的平台。一节回味无穷的语文课,需要丰富多彩的三分钟演讲来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我们期待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精彩,我们相信课堂可以更灵动地演绎,我们正在摸索中前进,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