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11 20: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演讲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期刊的特点
期刊属于连续出版物,有编号或年、月标志,有固定的统一刊名和固定的出版形式,刊登很多作者的多篇文章。有如下特征:①内容新:期刊出版周期短,报道及时。②信息量大:期刊种类多,内容丰富。③连续性强:期刊从创刊开始,就得不断地出版发行。
二、期刊在少儿图书馆中的作用
少年儿童图书馆根据自己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收藏馆藏期刊,供人们利用。从少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来看,少儿图书馆馆藏期刊包括少年儿童期刊和有关少年儿童方面的其他期刊。从少儿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来看,专门为儿童阅读而编辑出版的儿童期刊如《幼儿画报》《儿童时代》等,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主要收藏对象;而与少儿成长、教育、生活等方面有关的期刊,也是儿童图书馆的收藏对象,它包括供少儿工作者和家长阅读、查检有关信息资料的各类刊物,如《人民教育》《中华家教》等,以及有助于少儿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一些普及性刊物,如《小哥白尼》《航空知识》等。就我馆订阅的期刊来看,少儿趣味类杂志有204种,少儿学习和教学教研类杂志480种。由此可见,少儿图书馆馆藏报刊具有与其他类型图书馆所不同的特点,起到不同的作用。
三、少儿期刊的导读
想做好期刊导读工作,就要把握好少儿的阅读倾向,了解少儿的阅读动机和阅读目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对正确的阅读动机和阅读要求应该鼓励和支持,提高服务水准。
(1)少儿阅读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少儿的阅读心理可归纳为4点:①阅读动机不明确,随意性较大。②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强,兴趣广泛。③尚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倾向较明显。④非自主式的,在老师、家长所定的范围内阅读。
(2)阅读辅导的具体做法。少儿图书馆应根据少儿读者思想活跃、反应敏锐、求知欲强和爱好广泛等特点,针对他们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期刊阅读辅导工作。①我馆定期组织少儿读者参加少儿报刊的征文活动,组织以“手抄报”或“研究报告”为形式、以查寻报刊资料搜集专题信息为手段的“探索性学习”活动等,引导少儿读者更好地利用报刊资料。②举办专题书刊、图片、美术作品展览。例如,对专题展览组织工作按如下步骤进行:确定展览的主题;收集和选择材料;编排展品,编写说明;陈列展出。③开展书刊评论活动,出版评论书刊的壁报、板报或刊物,刊登读者写的评论文章、读书心得或读后感等,以便互相交流对书刊的理解或认识。④举办演讲会、辩论会、专题知识竞赛,参加报刊上的知识大奖赛等。
(3)不同对象的不同服务方式。就我馆而言,读者对象为各年龄层的。平日以成年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居多,他们多以报纸阅览为主,比较爱看的报纸有《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期刊《凤凰周刊》《国际观察》,养生类报纸杂志也同样受到青睐。年轻读者以杂志阅览为主,时尚类、知识类杂志很受欢迎。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则以少儿读者和家长读者为主,少儿读者主要是看趣味类杂志,像漫画之类的,而家长读者则主要看学习类杂志。报刊室的服务对象还包括教育工作者,他们常来查阅关于最新教育、教学、教改方面的杂志,我们也及时为其提供具体的资料,尽可能提供帮助。
篇2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学生
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我觉得更多的不是方法,而是兴趣与热情。由于我个人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把好的文学作品带给孩子,应该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烂漫情调的童年。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孩子爱上阅读的话,他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循序激趣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知识结构要适应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普遍能接受的形式,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合理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于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要拾级而上,强化学生阅读时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读物时,对低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童话和通俗的寓言读物,并尽量提供直观感性材料,如声像材料;对中年级学生,应多介绍科普知识、历史故事、人物介绍;对高年级学生,则介绍民间故事、短篇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在课型特点上,低年级多开阅读物介绍课,中年级多开阅读汇报课,高年级多开阅读欣赏课、读书笔记指导课,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二、环境激趣
环境激趣,就是按照校园文化的规划,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校园、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感受中得到启示、移情、冶性,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校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画像;书写名人语录,如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的“书犹药也,久读可以治愚”等。另外,还可在班级中举办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读书演讲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金钥匙―――读书积极分子”。组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中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扩展激趣
扩展激趣即引导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扩展活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一种调节活动的心理结构。学生在扩展活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有许多介绍历史人物和回顾历史事件的书籍,这些书籍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认知水平结构范围内的纵横发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感,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如学习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后,可扩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后,可扩展阅读《故乡》,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四、利用“三分钟演讲”,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读得质量如何?利用上课前我组织了“三分钟演讲”,按座位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不给学生增加难度,我规定,围绕你看的书,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尴尬”,同学们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
五、开展剪贴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让学生把平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做成剪贴报展示。这个实践活动提高了阅读质量,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印象,拓宽了知识面,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所以这不但是一个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还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
六、及时表彰鼓励,展开读书比赛
篇3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新时期的小学生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认真备课,及时书写教后反思。一学期来,对于五年级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备课时不但要被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于三年级也同样和同课头老师备课,共同研讨,并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平时有时间还通过网上查询,外出听课,学习有关师德的书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美术教育》还订阅了《少儿画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快乐贯彻课堂,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四五年级美术及三年级两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课时量比较大,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级各班的实际情况,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课后仔细评价,不同类型得到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评价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平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对于有些课程,由于材料原因,无法正常进行,于是,我创设了校本课程,把泥塑课改为橡皮泥课,水墨画改为油画棒创作课,这样不但加强了课程进度,也让我们的课堂增加了乐趣。特别是橡皮泥,泥塑的色彩太单调,而橡皮泥是五彩的,学生就抓住这一特点,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华,看着学生的一件件作品,我惊呆了,更让我知道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多高多棒。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它工作:
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本学期对于美术兴趣小组这一特色,实施了突破,一大周安排三次活动时间,并对人员进行了挑选,经过培训练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先后参加了新密市举办的师生书画比赛,中国少儿书画比赛,从比赛中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对于跟班工作,本学期依旧以往的制度,及时照看学生,随学生吃饭。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感恩之情在我心中”师生演讲比赛,第三届“绿色童谣伴我行”活动,“班歌、校歌评选”活动,校运动会,期中家长会,第七届“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六一节”文艺演出,“兴华小画家”书画展等,同时还有许多的宣传海报、展览橱窗等等,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需要全程积极参与,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打的热情把它们完成,基本上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育得失。
篇4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说话和作文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我们在教学时应直奔语文教学的主题:积累运用语言,真正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进而形成一个积累的体系,提高表达能力。
一、在诵读中积累,在情境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欣赏力。
1、提倡多读多背。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对于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并且不时地在用。当然我们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抄录下来。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可结合“思考・练习”第三题,请同学们画出课文中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将它们抄录在阅读笔记上。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作者对海水色彩、鱼的各种样子描写得十分生动优美的句子,然后在抄下来,让学生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另外还有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等等也可以积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还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
(3)富有哲理和意蕴深长的诗句。这样的句子诗句不仅可以在平日上课时积累,在课外阅读时也可以进行积累,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补充积累的素材。如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好《黄鹤楼送孟浩然于广陵》这首诗后,我们可以适时推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等一系列送别的诗,并引导背诵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等等,使得学生对离别愁绪有更多的感触。
(4)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子。积累这样的词句,不仅使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于语言的背诵积累。
2、引入情境,进行积累。
小学生积累语言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积累语言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进入语文所创设的境界,进行积累。如学习《桃花心木》一课之后,可设计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上新学过的重点词语,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几组近义词的辨析。如,在括号里填入与句意贴切的成语: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A、在博物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B、老玉器店里陈列着花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栩栩如生,真是()。C、各种各样的鸟儿欢叫着向大榕树飞去,令人看得()。D、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真是()。学生要想做到准确填空,必须仔细品位每句的语境。这样的练习,比简单的抄抄背背好得多。
二、依靠积累,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语言的积累,不仅是字、词、句、段、篇的积累,同时也是思想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背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积累词句的同时,不也可以领悟到“站多高看得远”的道理吗?诵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能不受到诗人那种对家人深切思念之情的熏陶吗?而这种阅读感悟能力又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效的积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这需要反复锻炼,在积累中逐步养成。没有一定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比较常用的词语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对常用的句式十分生疏,阅读就无从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依靠积累走进语言,感知语言。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如《桂林山水》中描写山、水景色两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写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引读、对读和吟读等多种方式,不但积累了语言,同时也领悟了这些描写方法。对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增强自身的语言美感都有积极作用。
这样的阅读训练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感情的体会,又能使学生揣摩意会到语言的表达方法,增强了整体感悟能力。
三、积累、感悟、运用,三维互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组织、协调学生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三维互动。
1、在运用中学会积累。
我们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读书心得,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时,引导学生经常小练笔。如仿写:可仿句式,仿修辞手法,仿立意;又如写观察日记、写读后感,可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在他们有了初步的写作能力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少儿报刊投稿。在写稿和投稿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关注少儿报刊的阅读,特别是同类题材同类体裁文章的阅读。这类练习,既能促进学生写作兴趣、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积极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2、将积累、感悟的语言进行实际的运用。
篇5
1.实验的目的和原则。
1.1 实验目的:创设语言环境,为实现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以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课程计划》为指导,探索英语活动课的性质、内容和活动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听说、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
1.2 实验原则:
1.2.1 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活动课是对阶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展示,它被作为常规教学的范畴,但又有别于普通课堂教学活动。它主要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也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
1.2.2 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活动课,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明确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1.2.3 注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课编排体系相适应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既不同于少儿期,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活动课程知识的选编一定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结构和英语语言的实际水平。
2.实验的主要做法。
2.1 认真学纲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附:初三上学期英语活动课进度表:
2.2 制定学期活动课实施方案。对每一节活动课都确定活动目标、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并以课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2.3 精心设计活动课教案,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前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师生双边的配合。教师提前将主题告知学生并备好教案,深挖教材中潜在的知识,找出教材能力培养方面与活动课的联系点,预测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和疑点,精心安排活动进程,以防止散乱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作为活动的主体――学生,也要在知识的反馈方面下功夫。活动课的开展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乐中学,在乐中思,在乐中用。要想很成功地开展好一节活动课,学生必须做好心理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2.4 实验形式:本校开展活动以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以室内活动为主,采取了下列方式开展活动课。
2.4.1 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在教师节和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张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在活动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有意识地复习相关知识,如:Who ma de this card? What did he write on it? I think ….
2.4.2 小品表演。在学过Borrow A Pan之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the man and the woman,熟悉台词,策划动作。活动课上让那些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也大出风头。
2.4.3 智力竞赛和知识抢答。在学习现在完成时后,我们开展了击鼓传花的智力游戏,鼓止花落,持花者抽签答题,答对有奖。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又及时复习了现在完成时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学习了宾语从句的基础上,开展Passing on a message活动,把班级分为8个小组,第一个人说一句教师所给的话,依次后传,然后对证,正确者累计分最高获奖,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了宾语从句的三个主要问题(引导词、语序、时态)。
2.4.4 写作竞赛。第5单元The Accident,第11单元A Great Inventor,第3单元A Good Teacher,我们都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用所学的知识,当堂进行写作比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4.5 演讲比赛。在第1单元English Names和第9单元Uncle Wang’s Factory的学习中,我们为了让学生学会分层次对课文和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性理解,开展了知识演讲竞赛。例如:Talk about my name. Talk about sb’s past. Something about…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另外,还开展了一些其它形式的活动课。在活动中,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表演中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参与奖”。在竞赛中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励办法,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知识信息。
活动后,及时写出活动小结,对活动效果作简单全面的回顾,以便为下一节活动课提供并积累经验材料。
2.5 实验的效果:活动课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落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达到了活动课实验目的。
篇6
[关键词]图书馆 阅览室 管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23-01
图书馆下设的阅览室一般有多个分类,即:电子阅览室、采编室、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报刊资料室等,阅览室根据地方少数民族语言又可分为民文阅览室,可满足不同民族群众学习文化,获取信息的需要。随着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览室成为了图书馆现代化发展重要的内容之一,并逐步扩容到各个方面,主导了阅览室的基础性地位。
1 加强阅览室的管理
1.1 知识将作为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传播和利用,将成为时展的根本动力。创新管理是关键就是要转变观念,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阅览室的管理就必须对以往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通过不断创新,建立一套更加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2 发挥阅览室功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创设良好的读书条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充分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一是要以活动促读,在每年“全民读书月”及“图书馆宣传服务周”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二是重服务意识,实行图书借阅规范化,有效简化读者借还手续。提高阅览室图书借阅率,进一步融洽读者与管理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努力建设读书交流平台。举办各类演讲比赛、朗诵竞赛、业务培训班、征文比赛、座谈会、五一图书展、读者问卷调查、送书下乡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图书,积极参与全民读书活动。组织开展农家书屋演讲比赛,在社会上掀起文化活动热潮,引起良好反响。四是加强自身管理。及时了解新书信息,及时与读者沟通,购买符合大众需求图书,补充馆藏图书。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读者做好图书查询工作。为更好的发挥阅览室作用,营造人人读书的文化氛围,因此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寻求突破点开展工作。发挥阅览室的功能,倡导读书积累,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开拓阅览室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借助电子阅览室正确引导,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公共电子阅览室以营造绿色网络文化为主导,坚持实行用户上网实名登记制度,以正确引导,严格管理为工作原则,为读者提供健康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愉悦。建立电子阅览室为基层读者提供所需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读者们提供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大家可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各种软件学习其它知识,以网络为载体实现远程学习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旨在提高同志们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活动,如与相关部门单位开展文字输入、办公软件使用比赛等。
创造浓厚的读书环境、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是图书管理的应有之义。我市应重视起图书室建设,阅览是陶冶情操、学习知识的场所。一方面强化资金投入,想办法挤出钱来扩大图书室的规模,更新图书室内部设施,保证每年都新进一批新书、好书;另一方面加强图书室管理的制度建设,增强图书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丰富图书室的藏书,吸引广大市民来借书、读书,真正让阅览室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积极参加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专业水平
2.1为了更好的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为最大化的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持续作用打下基础,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和质量,应安排图书管理员积极参加上级统一电子信息的培训,不断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
2.2畅通业务指导和咨询网络体系,为基层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打下基础。
2.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应注重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年轻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3 完善阅览室设施,使阅览场所成为求知主阵地
3.1 近年来图书工作效率不断提升,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推进,2006年启动了“机读目录”业务,图书流通、借阅、办证等工作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机读目录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快捷、准确地查阅资料;2007年4月正式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自治区文化厅赠送的“共享工程”卫星传输设备,接收医疗卫生、农贸市场行情、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实用讲座、优秀电影等20大类信息资源,并及时将这些信息资源送到乡镇(场)、社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开展以“绿色环境,健康上网”为宗旨的电子阅览室,并为广大青少年启用了“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帮助青少年创建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平台,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图书馆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达56小时,全年办理免费借书证,实惠了各族群众。
3.2 随着图书馆阅览室功能的拓展,电子阅览室不仅在城市社区发展,同时也普及到乡村。乡村电子阅览室每周可开放时间达40小时,电子阅览呈现中青年化,借阅人群呈现青少年及老年化,可以说目前阅览室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渠道,同时也为阅读人群提供了简洁的路径。
结束语:阅读能给人带来终生发展的幸福,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在积极创建和谐平安社会的今天,倡导读书积累,营建良好的书香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活;培养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更应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教师要有"大语文"的宽广视野,要勇于突破"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小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地学语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走进家庭生活学语文。
孩子最熟悉、最了解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个性化的言语、举止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要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悉心了解,进而学会观察人,了解人。
l、在家庭阅读中学习语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藏书和订购的报刊随之增多,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引导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前提下,和家长一起读书看报,增加语言积累,同时主动和家长及时进行交流、讨论,提高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2、从看影视节目中学习语文
电影、电视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看有益的电影、电视,从中学习语文。
在观看少儿节目中学习趣味性语言,如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山东卫视的《阳光快车道》等都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栏目,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记下有趣的语言。
在观看电视中欣赏语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收看《新闻联播》、《电视散文》、《开心辞典》、《非常6+l》等节目,《新闻联播》语言规范,信息新,可以从中学习普通话;《电视散文》图文并茂,意境优美,能够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正大综艺》、《开心辞典》信息广而奇、语言生活气息浓、博大精深,能够扩大知识面,激活学生思维。
另外,寒暑假期间推荐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的电影及电视剧,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从网络中学习语文
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科学上网查找资料。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课文前,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预习,从网上查找有关卢沟桥的资料、图片、在桥上发生的历史事件等,如果能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对学习语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走进学校生活学语文。
小学生每天在校学习6小时,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大量的语文资源。
1、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两者应互相参照,紧密结合。学语文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了《回声》,引导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相关资料;学习了《草船借箭》,可推荐学生阅读白话《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岗》就推荐学生读《水浒传》;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读《安徒生童话》。这样,课内外密切联系,阅读量增加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文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编语文学习材料,扩大语文学习范围。
语文学习材料广泛多样,现有的教材只是学习材料的一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自读课本》,同时向学生推荐、选择、提供一些适当学习材料。如: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童话、科普读物,象《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等,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同时师生共同自编书,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积累起来,自编成册,也可以把班级内学生自己的佳作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编成一本本书:《七彩的童年》、《飞翔》……一本本自编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翻开一本本自编书,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玲珑剔透又异想天开的心灵。对于学生来说,选编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同时培养了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语文学习兴趣。
3、从校园文化,文体活动中学习语(下转第107页)(上接第101页)文。
校园文化是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阵地,校园内的各种专栏布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墙壁、走廊的布置,学校广播室播出的节目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如:走廊内的书法展览,教室内的格言、警句、名人业绩.不仅能起到教育作用,还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机会,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文化,从校园文化中学语文,对学校办的各种专栏、板报要及时收看,从而掌握各种信息,汲取语文营养,及时收听学校的广播,收看学校电视台的节目,同时还要让学生经常为学校的板报、专栏、广播站、电视台写稿件,增加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学校文体活动也为学习语文提供了机会,如在节日晚会上排练课本剧、小话剧、小品、相声、演讲比赛、故事会、诗歌朗诵等都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机会。
三、走进社会生活学语文。
1、观察日常生活,品味记录语言。
语言来自生活,又服务生活,学习语言只有与绚丽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语言才会富有鲜活的灵性。要鼓励学生多搜集周围的语言:歇后语、对联、广告词、精彩的标语以及民间故事和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生活笔记本上。
2、观察生活,联想记录语言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组成:
1、认读能力
认读不是孤立地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不能说是阅读,这是因为没有把声音或书面符号同所代表的意思连在一起。因此,最初教学生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若是朗读要读准每个字的音;若是默读也要看请楚每个字每个词,能弄懂词、句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内容进行复述。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指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地认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或称其为"评判能力",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自己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骋的跑马场。能对文章作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章的字、词、句、篇,还要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要能品味作品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4、记诵能力
"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因此,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积累到一定成都就会把书本知识同自己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到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到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这样就能将死书本化为活材料,由旧知识生成新思想。
二、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针对每种情况举出实际例子,或提出其他的原因。)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
1、 缺乏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直观而且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由于缺乏阅读兴趣,看书的人就少。
2、 心里障碍严重,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出现惧怕和偷懒两种心里倾向。分析其原因:惧怕是因为怕读不好被同学们嘲笑,读错了挨老师批评;偷懒是因为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不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读书或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现象时有发生。
3、 缺少方法指导,教师为了求得统一的"高标准",中分析轻阅读,重深度轻宽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篇的分析上,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冷落了学生的读书指导,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4、 阅读总量偏少,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少,品种较单一,加之图书管理人员少,不能面向全体同学开放,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三、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呢?
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浅显、贴近实际生活的注音读物(童话、语言、童谣、古诗等);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适当的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其次,可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读书情境。课上可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等形式,启迪学生阅读兴趣;或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课下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2、 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
要创设民主、宽松、融洽、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主动的参与阅读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接感知,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
3、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篇9
现今图书市场良莠杂陈,充斥着一些庸俗低级的儿童文学读物。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少年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不少孩子宁愿花更多时间在网络里,也不愿多阅读一本书。而手机和电视也分散了孩子们对课外读书的注意力,占去了不少少年儿童的阅读时间。长期的应试教育也使得学校、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只要成绩好,课外阅读不是很重要。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读推广任重道远,图a书馆只有与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才能使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沿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发展。以下笔者就图书馆通过与社会携手推动少年儿童阅读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多元合作
公共图书馆肩负对全社会公众平等服务的责任,图书馆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应与政府、媒体、社会团体、企事业、社区等馆界内、界外组织合作,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优势互补,建设阅读平台,形成合力,才能为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1.国外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的状况及成效
芬兰人以喜爱读书而闻名,芬兰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名列世界前茅。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公共图书馆网络遍布全国。早在1966年起就建立了约200个的流动图书馆,穿梭在城乡之间,为学校,幼儿园和养老院等机构服务。每当流动图书车到站点时,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迫不及待地登车查找自己喜爱的图书。
新加坡图书馆事业建设把青少年儿童读者放在首位,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空间及各种定期主办的读书会,指导员由优秀青少年读者担当,与同龄分亨阅读心得,并与学校合作,鼓励青少年写书评或推荐书目。
“欢乐中的阅读”是法国的读书节。每年10月14日至1 6日,广大读者与图书馆、作者、译者、出版社、书店、和各种读书协会、联合起来,在国内和全球多个国家组织多项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公众阅渎活动,快乐阅读在法国已成为影响力极大的并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文化活动。
2.我国蓬勃兴起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我国整个社会及图书馆界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阅读。2009年4月23日至2010年4月23日,被确定为首个“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2009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阅读展示活动;2009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正式成立,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是下属15个专业委员会之一;2010年4月10日,在深圳图书馆举办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全民阅读论坛上,论坛之一是基层图书馆的未成年阅读推广活动介绍的专题演讲;近年来还涌现了一批致力于儿童阅读推广的专业人士及机构,他们组织的儿童阅读活动和“儿童阅读论坛”,极大地促进了儿童阅读的发展。
2.1 港台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
港台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较早。香港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各种阅读讲座和读书会。如香港公共图书馆与香港青年协会合办的“阅读分享:飞越成长路”讲座,邀请了名人嘉宾与青少年畅谈成长路上不同时代的的潮流文化、创作文化及歌影文化特色,鼓励青少年主动了解身边的生活点滴。香港公共图书馆青少年读书会自2002年推出以来,至今已超过2000多位9至17岁的青少年参与,并成为读书会的会员,青少年读书会以轻松的讨论,广泛的主题,配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引发会员兴趣和分享意见。2012年9月,香港公共图书馆还推出面貌一新的 “儿童及青少年阅读计划”,此举为了鼓励读者多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共同分享阅读乐趣和经验。台湾青少年阅读活动的推动除了学校和各图书馆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团体的参与。如出版业的团体、生产事业的团体慈善事业的团体(基金会)以及各地“故事协会……书香妈妈”等等。
2.2 内地少年儿童各种读书活动遍地开花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得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深圳市更是走在了前面,深圳从2000年设立读书月,10年来持续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对于少年儿童尤为关注,为青少年群体策划出“阅读?成长”板块,组织举办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图书漂流、书香校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改变了深圳的文化生态,“读书月模式”还向全国辐射,几十个省市先后来深圳“取经”,迄今已有400多个城市相继办起了自己的读书节。
二、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举措
少儿阅读推广工作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不能单纯的为搞活动而搞活动,要吸引读者、尊重兴趣、树立榜样、开展活动,告诉孩子们应该读什么书、怎么阅读。针对少年儿童阅读的特点及阅读情况,公共图书馆要将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的开展纳入常规的读者服务项目,也要为阅读推广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深化少年儿童阅读指导工作、开展丰富的少年儿童阅读活动。笔者认为做好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举措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好图书采访关
一个藏书格调低下,藏书内容单一的图书馆是难以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的。因此,必须保证图书馆的藏书质量,特别把好要把好图书采访关。图书馆的采访人员要很优秀,还要善于收集读者需求,能够根据发展现状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只有这样,选书时才能保证图书的品质。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更是要“选精取优”,针对少年儿童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有针对性、可读性、思想性、趣味性较强的书刊,使少年儿童通过阅读开拓视野,训练思维, 增长知识、读书育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精心设计阅读的空间
少年儿童阅读区布置上尽可能从这些角度考虑:一、读者对象――少年儿童及家长;二、阅读物――图书;图书的采访要多方面采纳意见,读者的、家长的,经常性的询问少年儿童读者阅读的喜好,听取他们如何选择读物。三、阅读环境。抓孩子的天性,在少年儿童阅读区人性化的特别布置,如书架,桌椅以及细节上的处理。 色彩上的跳跃,摆设上不拘一格,让少年儿童读者感到亲切,有在家一样的随意,少了一份教室里的拘谨。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和愉悦的阅读环境。能从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周全了,理想化的少年阅读区就有了。
3.提高馆员素质是阅读推广的关键
阅读推广活动是一项“知书”与“知人”的服务,馆员素质的好坏是阅读推广成败的关键。有传播阅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好书跟梦想和孩子之间的桥梁。应该让最优秀的馆员,从事少儿工作。图书馆不仅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也要提高馆员素质,对馆员进行多元化的知识培训,这样有利于馆员管理员和辅导员身份角色的互换。除了具备馆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外还应该是一名懂得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的教育工作者,掌握新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才可能做好阅读推广工作。阅读推广工作应围绕读者、兴趣、方法、技能进行,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推动少年儿童阅读是作者、出版发行业、学校、图书馆、读者共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目标之一。因此,图书馆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工作要与社会各方合作。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是全方位、立体的,图书馆的合作对象很多,如文化节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妇联、团市委、志愿意者协会、社科联、科协等,媒体、作家也是推动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合作力量。
4.1介入校园内阅读
让阅读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鉴于目前青少年在校阅读面临的问题,图书馆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应该考虑如何力所能及地介入校园内的阅读,发挥图书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阅读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社会环境营造了青少年阅读的氛围,校园阅读是青少年阅读的基础,图书馆的阅读则是青少年阅读的重要环节。这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图书馆组织符合儿童特点的读书活动,来达到吸引读者爱上阅读的目的。可以针对学校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开展多方位的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面向少年儿童开展的主题阅读,如“我荐你读”、“好书交换”、“阅读对话”等读书活动,这样可以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以及对读书的热爱,使到图书馆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4.2联手当地新华书店和科协推动科普阅读活动
通过阅读优秀的科普图书可以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图书馆应推动科普阅读活动,并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时尚,乃是实现国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的有效途径。公共图书馆联手当地新华书店和科协,多次在中小学组织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和通过阅读优秀的科普图书培养孩子的科技兴趣为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阅读推广活动,不但促进了科普图书的销售,还启发了科普阅读推广新路的探索。
4.3善用媒体开设阅读专栏
媒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时效化,可以为图书馆各项活动提供了更广大的舞台。图书馆要树立专业的公众形象,必须和媒体沟通,让媒体了解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包括少年儿童推广活动的实质及目的,准确而有学度地报道。图书馆还可以与媒体合作开设阅读专栏,关注家庭阅读和少年阅读话题,或在广播电台开讲阅读讲座等。
4.4让作家走进读者中
知识传播链中,作家是源头,好的作品可以影响人的心智。好作品源于生活,好作家是生活在孩子们中间的,所以图书馆应该架起少年儿童与作家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孩子们走近作家,更了解作品和促进阅读。在基层图书馆,要请到像郑渊洁、伍美珍、杨红樱那样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不容易的,但可以请本省关注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家在暑假进图书馆和孩子们交流。图书馆也可以和作家联合一起开展流动服务,送书到农村,让农家书屋发挥好农村儿童的课外阅读阵地作用。还可把书送书学校,送书到各个有孩子的农户。
4.5吸纳志愿者推动阅读推广
篇10
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结合近年来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笔者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外阅读的方向——应用、学习、积淀
应用,就是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的文章有限,只能举一,只有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才能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课内阅读质量的提高。
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一课,我让学生阅读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更深刻地体会到她身上具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了《司马迁励志写〈史记〉》后,让学生阅读《史记》,学生不但了解了祖国历史文化,而且对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品格更加钦佩。
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才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依据这样的要求,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同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标准——有趣、广泛、合适
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科普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取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笔者所在学校依据各年段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安排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我在班级中每学期也列出一些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推荐时,我很注重谈自己对推荐书的感受。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三、课外阅读的方法——阅读、深思、摘记
阅读,我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浏览性的泛读。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展的需要。(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问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思求知的境界。
摘记,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等,我要求学生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1.圈点勾画
即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读书作记号”的方法,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适当作记号。
2.作批注
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
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
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四、课外阅读的动力——讲述、展评、竞赛
讲述,可以是好书推荐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等。这样的活动,我在班级中经常开展,这也是检验学生读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评,就是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活动,我总是先在班级中广泛评选,再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学校的展评。
竞赛,可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我们学校每届读书节都要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竞赛、读书征文竞赛等。我在班级中也经常举行这样的竞赛,以此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
“讲”“展”“赛”,不但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而且使学生有了读书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成为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劲“马达”。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孩子明白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成长的终身伴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