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3: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

篇1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缺少水资源,水量难以满足农田灌溉,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水利工程灌溉规划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完善的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提高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要保证。那么水利工程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水利工程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一)题目: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

(二)、摘要(中外文):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800字左右),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或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在摘要的最后另起一行,相应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外文摘要另起一页打印。

(三)、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

(1)等数字依次标出。所标页码应与正文一致。

(四)、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是将学习、研究和调查过程中筛选、观察和测试所获得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由材料而形成论点。论据、论点和观点应力求准确、完备、清晰,实事求是,简短精炼,合乎逻辑,文字要简练通顺,图表数据要准确无误。

(五)、参考文献: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与论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文献,一般要求20个以上,其中要有一定的外文文献,文献排序按照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篇2

论文摘要:阐述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生态系统自设计与自我恢复原则;景观尺度与整体修复原则;反馈和调整设计原则。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分析,应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规律,是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合理技术路线。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3.3生态系统自设计、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

将自组织原理应用于生态水利工程时,生态工程设计与传统水工设计有本质的区别。像设计大坝这样的人工建筑物是一种确定性的设计,建筑物的几何特征、材料强度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中,建筑物最终可以具备人们所期望的功能。河流修复工程设计与此不同,生态工程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设计,或者说是辅设计。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是对于自然河流实施控制。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要求工程师必须放弃控制自然界的动机,树立新的工程理念。因为依靠人力和技术控制自然界是不可能的。人们要善于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设计这个宝贵财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地球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每一条河流的特点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一项生态水利工程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每一条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

自设计理论的适用性还取决于具体条件。包括水量、水质、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子,也取决于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在利用自设计理论时,需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种。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持慎重态度,防止生物入侵。

3.4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景观则是指生态学中的景观尺度。景观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为什么在景观的大尺度上进行河流修复规划?首先,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又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形成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正负影响。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其次,必须重视水域生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再者,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随时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一条河流的生态修复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还需要与相邻的流域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协调。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河流生态修复是靠时间做工作的。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20a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2]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水利学报,2003,(1):1~6.

[3]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4]Mitsch W.J.,Jorgensen S E..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Restoration[M].Published by John Wiley&Sons,Inc.,Hoboken,NewJersey,2004:134~137.

[5]董哲仁.荷兰围垦区生态重建的启示[J].中国水利,2003,(11A):45~47.

[6]O’Neill R.V.,D.L.DeAngelis,J.B.Waide,et al.A Hierarchical Con-cept of Ecosystem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6:153.

[7]Gosselink J.G.Landscape Conservation in a forested Wetland Water-shed[J].Bioscience,1990,40:588~600.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重要性;流程;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水的渊源颇深,人们的劳作大多数因水而作,水是人类快速发展的依托,是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水资源,优化人类生活质量,实现水与人的和谐发展,这些是构建水利工程的现实需要。

自古以来,人类就遭受涝灾之苦,防洪排涝规划与水利工程设施缺乏很好的链接,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有些水利工程设施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设计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兼顾、全面规划、适当处理水利工程与各种建设的关联。发挥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改造人类生活环境。根据人类发展的方向,做好水利工程设计。

一、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根据一定的水利目标而设计的工程方案、建筑物和实施方法等相关工作称之为“水利工程”。在实施工程项目之前,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设计。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和投资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项目开启的重点内容,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对于项目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⑴设计运行费用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一次性的投资,水利工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的费用。例如: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投入运行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维修、保养等费用的支出,这一系列的费用支出都受到水利工程设计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投资与运行费用方面起到调和的作用。一般来说,水利工程运行费用与水利工程一次性投资有着一定的反比关系,然而水利工程设计可以使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⑵水利工程的造价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一般拥有三大阶段:第一,项目设计;第二,项目实施;第三,项目决策。项目设计作为整体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它的设计方案是极其重要的,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造价。在水利工程投资控制方面,投资方主要查看决策和设计两个阶段,当水利工程项目已经确立了投资后,关键工作就在于水利工程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设计的收费标准,设计所需要的费用只是相当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五十分之一左右。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对投资的影响很大,其中有些工程项目投资会因此而成倍的增加或者减少。在单项工程设计中,水利工程建筑的选材,设计方案与结构式的选择对于资金的投入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坝型选择、材料选用、工程布置等都存在经济分析的问题。

二、水利工程设计流程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水利工程设计在整个工程施工之前一直受到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室里,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是整体的核心,设计流程的管理可以有效制约设计的进度。因此,深入了解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其特点,根据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相互配合,利用工作流程的优越性来统领水利工程设计管理中的现实状况,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水利工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水工、地质、机电等多种专业的综合建设项目。每一种涉及的相关专业工作都必须经历设计、校对、校核、等一系列的工作。例如:首先,测量队应对水利进行测量,并验证;然后,将资料交给地质队录入,并生成地貌图。最后,地质队可将地貌图直接交给归档人员进行归档,同时也可将地质图交予水工、机电、水文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校对、校核、审查、审定、然后在进行归档。

水利工程设计都需要经过以上的流程,现阶段,设计流程管理中存在图档停留于业务环节的时间过长,人员变动、质量和项目的进度难以有效得到控制。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整体工程的进度,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水利流程的特点,做好水利工程设计。

水利工程设计整体都是运行在各种流程当中,每一个涉及的水利工程管理项目与其相关活动都是由各种设计流程组合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最终的目的流向就是交付客户的完整设计产品,即设计图档。设计流程作为设计部门管理的基石,且最终决定了所有的实际收益。所以,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效率。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都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⑴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由多种设计环节共同完成,图片的存档流程繁杂。

⑵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参与、交流,共同合作来完成。

⑶水利工程设计的任务分派准则花样繁多。

⑷水利工程设计的管理组织形式都多数都采取“矩阵管理”模式。

三、总结

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基础与前提,且图档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核心工作。图档设计在多个环节之间流转,形成一种具有动态形式的设计流程,经过各部门的归纳最终形成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整个设计流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并且在设计环节之中,适当的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管理。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进度,做到客户满意,设计部门应巧妙安排设计任务。

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都是遵守其基本流程进行工作,设计具有固定的流向。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其进行灵活选择,但是不同的流程结构导致设计仍然缺乏适应性灵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今后的工程设计环节,应研究开发具有灵活性,动态性、异常处理特性和功能、适合移动环境的工作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益健,任南.简述二峡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汇M8.环境科学与技术,1993.2:43~45

[2] 蓝标,程尘.城市水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IC]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2007.10:78一82

篇4

摘 要:传统的工科实验室教学主要是对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对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也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提倡应用型教学的今天,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环节。文章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验室;工科;水利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36-02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对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一直以来工科建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传统的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等,它们都是依托实际工程资料进行虚拟施工安排。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提出,这就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时,实验室的利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定工作实际内容为主的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以资料搜集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结合实际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但在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在网上都有成品,而指导教师的设计资料来源有限,学校资源投入不足,更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与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生不感兴趣,就会存在抄袭、应付了事等问题,毕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应l展设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选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二、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对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内容并不能像理科实验室一样有丰富独立的实验内容,所以对工科实验室利用率较低。高校工科实验室应用主要是以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实工科实验室还是很有利用空间的,可以借鉴理科实验室利用方式,通过对课程教材实验内容的验证、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等检验、将实验器材走出实验室在建筑现场进行原位实验、对不同外加剂对建筑产品的影响等等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引入毕业设计或形成毕业论文,既满足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开阔了毕业设计思路。综合上面所提出的想法,我们想尝试将实验室对毕业设计开放,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尝试探索工科毕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申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项目以黑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尝试以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为毕业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形势。项目预期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展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充分利用实验室就不能选择传统的虚拟施工形式的毕业设计,而是通过种种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网络抄袭等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但以往工科的实验室很少有科研项目,因为建筑专业以施工方法为主,实验室都只是传统的检测建筑材料或土壤所能承受的力学指标,项目也只是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关材料的数据资料,创新性不高。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选题时将学生意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题目上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学生自主实习内容,对某处工程地质条件或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进行验证;也可以将教师项目中某些学生可行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提供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等。当然,因为有的科研项目内容与本课毕业设计目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指导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注意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交叉情况等。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不单单是利用实验室,高校资源广阔,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校园网、图书馆、其他专业实验室等,通过校园网中的知网平台可以查阅其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以此作为实验项目选题的依据,扩展学生的思路;而通过图书馆文献可以为项目理论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实验数据服务。学生要想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扎实的实验数据是最基本的,但现有实验室涉及耗材及简单的仪器的提供可能存在不足,这样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校园项目提供相应的实验经费,如果是教师科研项目分支,还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完成,但在项目经费支出等方面还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避免浪费。有些耗材费用过高,还应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实验设备。

3.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既然将实验室实验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设计团队,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作,更应鼓励学生与就业单位合作,利用就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科研上有一定建树,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际的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指导教师应在组成团队后,项目开始前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工,同时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想法,安排每个学生搜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整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学术上加以指点,包括资料的整理、实验的操作方法、理论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的写作格式等。

三、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项目中,指导教师从原有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固化剂对分散性黏土的改良研究”中分解出两个小项目申请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对针孔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其中“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申请了省级创新实验室项目。两个项目组成员共八人,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一直来毕业设计少有论文形式,所以只确定两个项目负责人将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项目组成员以兴趣爱好为主,毕业设计仍选择传统的设计形式。首先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在学生中选择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并组成项目组,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资料申请学校相关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开始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力学部分、有的负责实验原理、有的负责实验过程、有的负责实验材料作用,由学生自己在学术网站及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定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最后形成实验计划。在经指导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审查后,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目标等,所涉及实验的相关材料,如土壤固化剂、分散性黏土土样以及其他实验耗材等,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由所申请校园项目经费统一购买。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指导,这主要是避免实验仪器在错误操作使用过程中损坏。实验项目应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如实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二次分析。本学期结束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组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由两名实验项目组成员分别将此次实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学生选择其他设计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两名学生根据之前实验报告,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完善,并形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因此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应邀请实验室教师、工程师、项目指导教师共同参与,针对项目内容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四、结论

1.因为本次规划项目为期一年,但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只有一学期,所以在实验阶段对实验中存在的如返工、发现新的问题、实验错误整理等修改时间不够充,大四上学期学生课程较少,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实验室教师工作量较多,学生又没有科研经历,在对很多情况处理上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2.在实验过程中,从耗材的购买、土样取得、联系其他实验室等细节工作上,学生执行力不够,未来在项目进行中应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3.从毕业设计答辩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上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毕业设计答辩组提出的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等,学生答辩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及认识还很不够,未来大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就应自主完成项目申请,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并且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力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应对项目组成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断完善实验执行内容,执行过程中关键点还是培养科研兴趣及理论知识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2]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收稿日期:2016-09-07

篇5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作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的小区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论文格式。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1.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论文格式。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要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要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要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时暴雨的排涝要求,有的小城镇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要提高农村供水能力

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故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在生产力布局上应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修建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风貌。论文格式。

6.要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7.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不具有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能力。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家一户办不好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应该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进行解决。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还可以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还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镇村应该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收益的同时,应严格要求经营者按照规定缴纳规费,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篇6

论文摘要:中国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计算机、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一、水利信息化发展分析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

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主要表现在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二)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三)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

当前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表现为:(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大量信息化应用建设刚刚完成就成了落后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它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三、水利信息化的实施

(一)数字水利应用系统组成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主要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接口层、支撑层七个部分组成。1、采集层。水利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而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和措施;这些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措施以及相应的采集点就组成了采集层。2、网络层。网络层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供基础,网络的建设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3、数据层。数据层通过建立所有与水利相关的数据的模型或结构,使应用层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各种水利信息,产生各种水利应用。4、应用层。应用层建立在数据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如洪水演进模型、排水模型等,提供水利行业的各种应用功能。如水利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虚拟仿真、预报决策等。5、表示层。表示层以浏览器为载体,直接向从事水利的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功能或信息服务。6、接口层。接口层通过向各级水利系统提供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和系统接口使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级水利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数字水利”。7、支撑层。支撑层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最新的技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

(二)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

1、防汛决策支持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保障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和科学的前提条件,可以利用遥测数据、遥感图片等进行相应的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工作,提前为防汛抗洪工作做出指导性的预报、预警措施。洪水不仅是灾害,其调度使用已成为水资源研究的新课题,是“资源水利”的重要组成。2、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有两类数据源,一是遥感数据源、另一类是旱情监测站采集的旱情信息数据。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遥感图片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同一时期内大范围的土壤含水量信息以提供第一手的辅助决策资料,同时,也可以根据地面旱情固定、流动监测站采集的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作为区域遥感数据校正的参考。

3、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资源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资源量、预测水资源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4、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环境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质、预测模拟水质变化、计算水环境容量、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重要依据。

5、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水土流失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评价及治理数学模型技术,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建立水土流失模型库,为水土流失的评价及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该系统与实时水保监测系统的集成将为保障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科学性,并指导水保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

、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 1、工程建设不能完全达到设计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兴建初期的都是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实地调研、分析,然后精心的、因地制宜的制定出设计方案,方案对工程资金的节约,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工程的实用性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处理。但在实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往往就体现出来,如资金不足影响施工进度、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这样就无法保证工程能完全达到设计方案。

2、 2、工程建设没有计划性

在许多的农村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没有计划性,建设的非常盲目和随意,建设无序,整合各部门建设资金力度不够,不能有效的把工程建设、合理开发与社会效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许多工程重复建设、建建停停、纠纷不断,导致工程建设毫无计划、施工问题多多、缺乏有效管理、没有技术含量,工程存在各种隐患,毫无标准。

我县虽然编制了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山塘实施规划、农饮工程“十二五”规划等,但是这些规划只能管水利资金实施的项目,对于烟草资金、扶贫资金、土地整理资金等整合不够,造成无序建设、重复建设严重。

3、 3、工程建设监管粗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取得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水利基层单位水利专业人员普遍紧缺,水利工程特点点多面广,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粗放,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质量标准低。

4、配套设施不完善

许多地区建好农田所需的水利工程后,相应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致使灌溉达不到要求,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更无法获得更大经济利益。

5、工程重建轻管严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都是村委会管理,由于我市在八十年代就取消了征收水费,国家都管理养护经费的投入不足,村民自愿投工投劳的意愿差,造成工程都没有科学的管理,基本都是非常粗放式的管理,造成水库、渠道等淤积、严重,蓄洪能力大大减弱,机电设备老化缺乏维护,致使工程逐渐的失去应有的作用。

?

、 二、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建设好、管理好农田水利工程,在保证农田灌排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使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充分的得以发挥,好间接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完善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可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并且能够积极的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的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其建设的引导与支持。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各级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完整、科学的管理措施及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质量检查、监督逐渐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

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

2、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建成后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让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遵章守法、自我约束、灌溉有序、杜绝违章。此外,协会工作人员在灌溉管理、工程维修和水费缴纳上事事带头,并尽力为农民办好事实事,不仅提高了农民投工筹资建设水利工程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农民各方面工作也更加支持。

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步伐,保障工程长久效益的发挥

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各行各业都在大步的向前发展,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也一定要跟上改革的步伐,遵循‘我投资、我受益、我所有’的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可以非常实效的把对其维护管理的责任制落实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与所有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体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群众性、公益性事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改、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整合资金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在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在大一些,在快一些,各地政府要切合实际加紧培养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部门的建设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形成合力,为工程良性运行、节约用水及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此外,我们应该在工程的重要设施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工程设施的维护、用水、节水、水源保护等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执行成本收费、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等相关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民办公助”建设的发展,从而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建设,为工程长久效益的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4、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地方水利部门应该采取‘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工程建设好:

1) 1)因地制宜的对排险疫情、灌溉系统的沟渠进行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合理配备齐全;

2) 2)对现有的基础设施拟定系统的维保方案,该维修的维修、该更新的更新、该完善的完善;

3) 3)在水利灌溉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开发高技术、高科技的水利工程,要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应用、推广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材料 ,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从而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提高的农村群众生活相适应。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相应的建设程序,工作中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强化管理’发展战略方针,建设好我们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工程完成后更要做好后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人员管理责任制、设施维护计划、灌溉管理制度等等,确保不出纰漏与不出事故,让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长期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强.曹秀清.许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若干问题探讨[会议论文]-2005

篇8

论文摘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完善养护专项规划,加强日常维护,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就能促进水利工程设施良性运行,为灌区经济发展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一)水管单位管理人员匮乏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多数水管单位技术人员为1~2个,部分没有技术人员),且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组成人员多是改革分流人员和退役士兵,整体文化程度较低,能力欠缺,又缺少相应的待遇来吸引高素质人才,导致工程日常巡查、巡堤查险面临缺位,特别是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水管单位与维修养护公司尚未完全适应新的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时难以改变,不能及时适应新的体制,给维修养护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影响。目前,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成直属局所属维修养护公司承担,缺乏竞争机制,维护公司实力不足,难以达到水管单位的要求,管养双方矛盾不断发生,有的甚至出现关系倒置,从而导致工程完成质量和进展速度无法令人满意。

(三)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的全面性和经常性不能保证

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是工程正常运行的保证,由于经验不足,实施尚不规范,日常养护的实施在时间上不连续,多数是阶段性的实施,短时间突击完成后,其余时间基本空白在空间上不全面,部分工程没有进行及时养护,丢掉了日常的本意。

(四)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不完善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作了专门规定,但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人工预算价格仍采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人工单价,严重偏低,远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导致工程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而人工预算价格政策性比较强,又不能轻易改变专项方案编制无规划与标准依据,随意性较大,且专项费用所占比例不明确,不利于逐步改善工程面貌日常维修养护方案基本套用《定额标准》编制,导致与实际实施有偏差。按照《定额标准》编制的日常维护方案以材料消耗为主的,而实际多是以人工为主,二者矛盾,从而导致工程量认定难度大,日常维护极为分散,线长、面广、总量大,而具体到某一个点上,工程量又太小,工程量无法详细计量。

(五)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

维修养护管理制度对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与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资料的整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表现在:水管单位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月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记录不详细等维修养护前后对比照片、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材料、机械等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等。从而导致完工工程量、结算、验收等资料缺少支撑,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

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各级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有关法规、制度和理论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突破旧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规范操作,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二)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适应管养分离后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工程管理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措施为:大力引进人才。对主要业务部门要给予政策倾斜,建议满编运行,必要时适当调整增加编制,以满足日益繁重的业务量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脱产进修或集中组织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在重要技术岗位建立资格管理制度,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实行持证上岗。

(三)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

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水闸闸区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四)调整和完善日常维修养护方式

针对日常维修养护要保证全面性和经常性,以及工程巡堤查险的需求,建议将日常维修养护划分为日常养护和日常维修两部分。日常养护是指以人工和使用简单工具为主的项目,对工程小缺陷进行修补,以工日计量,日常养护主要通过雇佣护堤员来实现,护堤员应相对固定。护堤员在负责工程日常养护的同时,也要负责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报告。护堤员的具体职责由各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共同制定。护堤员的管理由养护公司负责,其报酬由公司通过支付工程施工人工费的形式实现,经费来源由水管单位在月度任务书中以工作量(人工)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日常维修项目,是指以材料为主的项目,原则上每月实施一次,水管单位在月工程普查(与月考核同时进行)的基础上,以月度任务书形式下达给养护公司,实施完成后,由水管单位进行月考核。

(五)进一步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编制方法

建议上级给予政策,据实调整人工预算价格,以满足实际需要在确保工程不老化、不退化及工程安全运行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专项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以利于改变工程面貌改善日常方案编制方法,建议上级允许以定额为基础,对定额中的项目、内容和计量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和修改,以解决与实际实施不符的问题,即日常方案中以人工消耗为主的项目预算直接以人工费的形式编制,以材料消耗为主的项目参照定额标准编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很多地方根据上级的指示开始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工程。想要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须在切合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按照“合理规划、统一分配、创新发展”的原则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快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试点来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建设项目。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信息化系统,有利于完善水利各部门的决策部署,有利于水利信息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洪涝灾害,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水利信息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1.1对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最初的时候是由超短波监测的,直到发展成今天的CDMAIX通信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它能够将地下水信息采集系统以及海水入侵自动监测系统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准确、及时、方便、可靠地反映地下水的整体动态,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实践方法。

水库以及大坝等重点水利工程存在有很多安全隐患,其中包括灾情、汛情和险情,只有对它们实施强而有效的监控,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的水平,减少灾害和损失的发生。2007年,浙江某市对水库进行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先后又完成了相关河流、湖泊的试点建设工程,最终实现了省、市、县的三级远程监控。在我国的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运行了异地视频会商系统,该系统能够更好地将视频和数字信息传输出去,让人们更加便捷地监控水利的信息。

1.2水利信息化基础网络

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是网络与传输系统的信息化。想要使得一个地区的信息更加完善,首先要加强基础网络建设。2006年建成的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网络,网络节点数达到8个,信息点总数多达500个,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各个水库区域的信息推广力度。其中,网络可以分为内外网以及网络中心站,能够成功实现上下级的沟通,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随着网站平台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水利工作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网站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它能够提供很多雨水信息、汛涝信息,从而增强人们的防洪意识。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实施自动化系统,很多地区建立了网络办公系统。水利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网上查收文件,网上文档管理等功能。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软硬件设备以及水信息资源,用水信息数据库和防洪工程数据库作为核心来运营,以GIS(地理信息)为显示手段来及时了解雨水的变化情况。

二、水利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2.1合理规划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的面十分广泛而庞杂,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方法和对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不盲目、不浪费。统一的科学规划以及精心的安排设计是该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2007年的《广东省水利信息化规划》中就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并且还推出了相关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来统一全市的工作。制度上面规定有:必须按照明确的目标来实施。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局域网这一平台,多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信息。

2.2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加强技术培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随时都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水利信息化技术也是如此,只有不停地将技术更新,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因而,为了使得某个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持久发展下去,保障水利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提高市政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课程,用心培养一批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以符合此项建设工程的要求。

2.3政策支持是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难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获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才能形成协调一致的局面。上级领导可以通过通知宣传、方法措施、规范准则等措施来完善协调管理机制。青岛市在2004年成立了“青岛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就是副局长,另外还有一些科室负责人参加。他们主要负责日常工程的管理调研工作,并对此进行指导。全国各市水利局以及主要工程负责单位都要尽力将信息化建设工程落实到实处,明确分配给相关人定量的任务,并要把这些成效作为考核他们的重要指标。领导带头抓管理,分工明确地进行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

2.4先进的管理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型的工程任务,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就不能使之顺利运行。对《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严格实施,按照规范来实施建设管理措施。确保每个小组都有相关的负责人,以保证高效高质地完成任务。对信息化建设这一项目要认真实施,按照需求分析、系统测试与运行等环节来操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5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水利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之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足够的投资渠道,只有靠专项经费的救济才能生存。省市各级领导要给予水利信息化建设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避免在出现财政赤字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用工程带信息化的方式为建设筹备资金。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3.1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水利系统视频监控、水文监测、网络输出、信息自动化等方面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少足够的信息资源,难于整合利用。目前的水利信息来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防止洪涝、水文观测、水利工程系统建设上,而相对来说,诸如工农业信息采集、干旱信息采集、自然灾害信息采集等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困难。对于这项技术本身来讲,最常见的问题出现在不同类型上、使用的技术标准上、以及信息的准确度上,并不能完全达到理想中的标准。因而,会使信息采集以及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繁琐。

实施水利信息化建设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水利信息化建设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数字化工作量非常大,况且会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很容易会造成此项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科学技术永远都处在第一位,技术的匮乏必定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情况。因而,创建一支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相符合的攻关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在过程中负责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水利信息化的深层建设,最终使信息化系统发挥其最大效益。能够同时精通水利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人才非常稀缺,这已经发展成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重大制约因素。

3.2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方法

首先,要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尽量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程序,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优良运行。其次,要做好前期规划与预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完整地覆盖目标区域,从而迅速有效地完成水资源调度工作、防洪防旱工作。要善于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传感器技术和自动遥控监测技术。可以用WEB GIS技术作为支撑,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展开数据库收集工作。最后,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信息系统工程运营方面要重点要培养信息化技术人员,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科研队伍。另外还要加强维护体系的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的时效性,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1] 兰富荣.信息化是精细化的支撑——积极稳步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A]. 2007年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星火机床杯》工艺创新发展绿色制造节约型工艺有奖征文科技论文集[C]. 2007

篇10

一、今年以来全县水利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

*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防汛抗旱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的工作目标,做到防御与抢险并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在防御今年第13、16号台风中,责任落实、提前准备、科学调度、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台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安全责任制度。及时调整县防指成员,落实各成员安全责任,明确职责。在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防汛防旱工作责任状,会后各镇(区)按照会议精神对各自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在汛期及防台最关键时期,市县主要领导及省、市防汛部门多次对我县重点地区和重要水利基础设施的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研究部署防汛工作。

2、提前准备,防范未然。一抓防汛检查。3月上旬分别对各镇(区)、县管海塘及城防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部分防汛设施进行了试运行,结合省、市防指督查整改要求抓好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二抓物资储备,共落实抢险队伍157个,总人数4023人,落实抢险车192辆,储备抽水设备215台套,柴油发动机49台,编织袋29万条,土工布6890平方米。三抓防汛值班,县防汛办从4月15日至10月15日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防台关键时期,县防指领导坚守阵地,科学指挥抗台工作。四抓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在防御台风“韦帕”、“罗莎”的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效益。五抓超强台风及强降雨的研究。我局综合分析了超强台风的破坏性以及目前在防御超强台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早做好相关工作,并以建议的形式向县政府作了汇报。六抓《预案》的修编工作。修订完善防汛防台预案,做实做细出海船只、人员转移等基础工作,重点抓好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嘉兴东段围垦、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的预案编制和度汛措施的落实,两工程的度汛预案均通过市级审查,其中黄沙坞围垦工程度汛方案通过省级审查。

3、以人为本,科学调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防台工作中始终把人员安全转移作为中心工作。今年历次防台共转移人员1.2152万人,其中渔民324人,危房转移11362人,84艘渔船全部回港避风、850艘内陆船只全部停运,做到船只回港不漏一艘,人员转移不留一人,确保了今年防汛防台零伤亡的工作目标。

4、快速反应,措施得力。受13号、16号台风影响,我县洪涝受灾较为严重,针对这两次台风的特点及出现的险情,县防指迅速启动城防工程进行开闸排涝,同时要求有关单位组织人员,投入设备,迅速排除城区内涝积水,要求各镇(区)组织人员全力排涝,保证圩区安全运行,及时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并对全县海塘、城防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投入专项资金修复水毁设施,同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二)加大投入,规范运作,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我局着眼四大水利工程,支持我县经济发展,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发展水利循环经济建设滨海新城出力。

1、整体推进河道整治工程。此项工作被列入20*年县政府工作大纲,我县采用“规划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三级互动”的方式,不断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受到了县人大主任会议的充分肯定,并获20*年度临港产业启动年优秀项目。一是狠抓建设、管理。通过抓质量、抓进度、抓管理、抓验收,年内完成河道整治201.9公里,疏浚土方241.65万方,修筑护岸10.624公里,完成投资3568万元。同时,各镇(区)以水域调查为基础,围绕“由点到线,由线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编制完成《河道整治工程整体推进工作方案》。二是突出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年示范工程实行自主申报,县择优选择的办法集中力量抓好12个示范点的建设,大部分示范点选择了示范村或整治村。在示范工程建设中力求创新、实效、生态,完善设计方案,做好施工图设计,严把建设质量。三是继续抓好已整治河道的长效保洁管理工作。加大保洁补助力度(由每年每公里300-500元提高到500-700元),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管理手段,实施巡查和抽查(每季度一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各镇(区)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开展河道长效保洁,从实际效果看,以镇建立保洁队实施河道保洁的效果较好。各镇(区)普遍提高配套保洁经费,部分镇保洁费用已达2000元/公里,保障了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抓好标准件园区河道整治。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我局主要任务是对园区内的古荡河、大曲港、团结港进行河道整治工作。根据这一要求,我局及时组织现场踏勘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招投标,此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我局规划建设科被评为20*年度县农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

2、大力发展治江围垦工程。积极实施治江围垦,拓展土地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和滨海临港型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是我县水利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一大亮点。我局切实履行黄沙坞治江围垦工程的行业管理职能:一是抓好安全责任制落实。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配合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多次到围垦工程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二是抓好防汛安全。今年黄沙坞围垦工程防汛形势严峻,县围垦指挥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在防御第13、16号强台风中,认真落实各项抢险措施并进行科学安排,做好险工险段和工程薄弱部位的加固处理,提高工程的防台度汛能力,黄沙坞围垦工程安全度过汛期。三是抓好质量与进度。县水利局落实专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围垦工程做好日常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配合上级做好质量检查,尤其是省围垦局一年两次的专项检查。今年黄沙坞围垦工程的工作重心是标准海塘建设,年内已完成2.2公里标准海塘的前坡护面结构施工,其余标准海塘基础基本完成,共完成土方305.5万方、石方43.38万方、浇筑砼9.4万方,使用钢材2982吨,完成投资18221万元。四是抓好协调工作。主要是开展了与*市关于*山矿区界限政策处理及黄沙坞桔园受淹政策处理。

3、继续深化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继续加大“千万农民饮水工程”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安全饮水的保障率。今年完成沈荡、西塘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两项目共完成投资2051.6万元,新增受益人口2.497万人,新增管道331.8公里。认真指导秦山镇供改水项目,该项目已得到省水利厅批准,争取资金124万元,武原镇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正在争取省级立项。我县澉浦镇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资金的规范使用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20*年度被嘉兴市水利局授予“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4、不断加快“小农水”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小农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验收。出台文件,提高“小农水”补助标准。下达并完成了20*年度建设计划,全县共完成田间渠道130公里,新建单灌桥6座、过水两用桥3座、标准化机站36座、水闸3座、排涝站2座(24KW),完成总投资802万元并通过验收。圩区整治在2005年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抓好武原镇姚桥圩区的整治建设,这项工作被列入县政府实事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土建、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等工作,在防御“罗莎”所带来的强降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建设的规范操作得到省水利厅民办公助项目检查组的好评。此项目获得20*年度*县农业丰收一等奖。同时认真做好20*年度小农水工程计划的上报,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2015年)》初稿。

(三)加大力度,落实责任,水利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1、抓好水资源工作。一是积极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严格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坚持把水资源费征收纳入水行政管理的统一范畴,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征费,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征收水资源费324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140万元)的231%,如数上交财政。同时在案审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桶装水水资源费征收工作。二是不断推进以“封井”为核心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共封井6口,了解各镇情况,再次核实15口战备用井。三是认真做好每年企业取水许可证换证工作,本年度新增取水许可3份,核定水量7653万方。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了水价调查工作及全市饮用水安全调研工作,做好水资源公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配合市水利部门定期做好9个点的水质取样和监测工作。完成对16家年取水量50万方以上取水户进行智能水表安装工作,并对购买的72套智能水表进行质量鉴定。积极开展太湖引水前期有关工作,并形成材料向县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全面完成我县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统一在我县范围内的重要河道和水源地岸边埋设安装水功能区界碑20块,并对各点进行了GPS定位和数码照片拍摄,为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开展陆地水域调查工作。年初完成全县的数据录入工作,经过反复调试、数据核对及多次修改后定稿,并通过专家组审查,此套数据成果为今后我县合理开发利用和治理水域提供了基本依据。

2、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一是加强河道的管理和巡查工作,共外出巡查65天/211人次,主要巡查杭浦高速、涉河码头及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巡查中纠正违章3起,要求限期恢复河道原状。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检查和监管,参加了市县联合检查。杭浦高速公路检查情况在《*政务》上刊出后,引起了县领导、市县高速指挥部的高度重视,督促各施工单位整改、与相关乡镇签定协议、交纳保证金,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遏制了杭浦高速的水土流失,提高了杭浦高速(嘉兴段)防洪灌溉安全及防汛能力。查处在县城城区范围内未经审批擅自开挖水井的行为二起,封闭废井二口。二是加强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的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从严控制占用水域项目的审批。共办理涉河审批项目13件,其中不受理一件,按要求收取永久性和临时性占用水域补偿费43.79万元,围堰拆除保证金16万元。三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抓好《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组织对林龙码头、核电三期生活区、通河房产开发有限公司水保项目的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建昌、*联房、*盈都、浙江美林等4家房地产开发商及华润雪花啤酒扩建工程。年内编制完成《*县水土保持规划》(20*-2020年)。被嘉兴市水利局评为20*年度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3、强化水文基础工作。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了水尺零高的校测,对全部仪器进行了维护保养和试运行,及时更换于城水文站老化的报汛机,增添一批水文仪器,认真做好水文测验、资料整编及电算等日常工作。做好武原巡测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于4月份完成了报告书和建议书,并与发改局联合报告向省局申请资金,经过反复筛选,并请省局专家确定,目前选址南洋村。加强水文职工的事业心教育,积极进行人才培训。在防御“韦帕”“罗莎”台风中,水文职工工作负责,紧急时期正点1小时观测雨量,20分钟观测水位,几天没有休息,向省市防汛部门发出洪峰警报5次,暴雨1次,圆满完成了报汛任务。

4、加强水利安全管理。进一步确立“大安全”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安全生产全局,以“打牢基础,抓住重点,落实责任,依法监督”为基本思路,制定了加强水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局本年度11项重点工作之一,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重点抓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全县防汛防台安全、水资源安全、资料信息安全等。同时抓好消防、人员、财产管理,开展业务培训,不断规范完善安全生产系列制度,加强检查,排除隐患,投入专项资金重点进行了局机关大楼消防设施的重新安装,并通过县消防大队的验收。20*年度全县水利建设中无一人死亡,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一等奖,市水利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获优秀。

5、设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经过努力,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同意,我局成立了*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水利水电质量监督站同意并批复了我县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现已完成项目法人登记等有关审批手续,*年质监站将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以规范我县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行为。

(四)建章立制,加强考核,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1、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以“端正作风、规范执法、奉献水利”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及“树创”活动,结合防汛检查、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了蹲点调研及为民服务活动,深入一线为基层水利服务,努力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使“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凸显*水利特点。

2、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把党廉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建立了分级分层监督和管理体制,与每位中层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制度建设,使制度建设真正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和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年被评为规范化党支部。

3、全面开展水利宣传工作。以“世界水日”确定的“应对水短缺”,以“中国水周”确定的“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为活动宣传主题,以宣传贯彻执行水法规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工作,特别在台汛期间,密切配合新闻媒体,设计载体,以人为本,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新闻、报纸报道、网络宣传、手机短信等各类媒介上台风警报、防御措施、防台常识等信息,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掌握台风动态,提前做好防台避险工作。同时建立信息长效机制,制定了机关信息考核相关制度,不断拓宽信息宣传渠道,及时报送信息,反映我局的工作动态、经验和做法。年内在省水利网信息40篇,市水利网96篇,*门户网共信息235篇,《南湖晚报》、《嘉兴日报》经常有反映水利工作文章刊登,县里政务信息保持较好态势,我局信息在五县两区水利系统中名列前茅。20*年被评为省水利信息先进单位一人获省水利信息先进个人,在全市水利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考核中我局是唯一获得优秀的单位,1人获市水利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4、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一是以水利学会为平台,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年初订计划,明确重点调研课题,平时抓落实,领导率先垂范,全局21人次论文在省市县相关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局党组成员10人次),5篇论文在全国或省级有刊号杂志上发表。县水利学会被评为20*年度县科协系统先进集体。二是认真上好党课,在“全县水利培训班”上,局党组每位成员联系分管工作给全县水利系统工作人员上课,此次培训班列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全县八镇两区水利站工作人员及全体水利会员共65人参加。三是抓好继续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称晋升,并建立好档案台帐资料。根据工作对人员业务素质和资格的要求,及时组织各类专业和资格培训等,共有160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三是全面完成水利志的编撰工作。经过五易其目,四易其稿,三审定稿,历时4年的《水利志》通过终审并送出版社出版,全志共46万字、2.3万多个数据,我局被评为20*年度*县史志工作先进集体。

5、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及县长公开电话。确保议案办理质量,明确建议和提案的办理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同时根据内容确定分管领导和牵头科室,落实具体责任人员,明确任务和责任要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代表、委员积极沟通,承办的5件人大代表议案已全部办结。及时做好12345县长公开电话办理,截止目前,共收到13件,全部办理完毕。

6、认真做好资产及财物管理。全面抓好局属资产的管理和清理核对,建立资产管理台帐,按规定结合实际需要做好合理的调配。重点抓好出租房产的管理,在确保出租房消防、治安的同时,大力抓好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保证局各项财物安全无差错,及时准确做好每月的工资发放,对符合条件的干部职工做好工资晋升、调资等工作,抓好各类报表的上报、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报帐及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等各类年检。同时在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好内部审计和考核办法的修订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数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被评为县部门预算编制先进集体,1人评为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