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8:2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关系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关系学论文

篇1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就是对学校内部公众关系、外部公众关系及其相关传播沟通事物的管理。

(一)对象分层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分层比较复杂,按照不同的公共关系类型,可以将学校的公共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学校的公共关系可以体现在学校日常业务工作和一些酒宴当中,也可以表现在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做出的相关活动,当然还反应学校长期的发展战略和愿景。

(二)组织主体在学校开展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学校既是公共关系的承担主体,又是公共关系的管理主体,换句话说,在学校开展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学校的成员都应该承担公共关系的组织管理工作。当然根据学校成员的级别不同,在公共关系当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三)内容分层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是运用现代社会的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和媒介,对学校与其目标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在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绝对的主导地位。

(四)核心方法的选用在公共关系开展过程中,要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目标公众和公共关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法,用素质过硬的研究人员,保障调查研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模式

学校的公共关系管理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升当中,在以前的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无意识和局部阶段管理的状态,现在已经迈向了意识管理和整合管理阶段。按照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模式的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三种模式。

(一)技巧型公共关系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在技巧型公共关系是一种单向型的沟通模式,在公共关系的开展中,注重技巧的运用,所以在开展公共关系的过程中,为了得到对方的信任、支持,会采用一些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二)技术型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在技术型公共关系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管理者作为公共关系的出发者,认为在公共关系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运用,特别是传播沟通技术,比如运用地比较多的技术型公共关系有调查技术、信息宣传和技术等。

(三)管理型公共关系管理模式除了上述两种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外,还存在着一种管理型的公共关系管理模式。管理型公共关系强调在公共关系发挥作用的同时,还要求它参与冲突管理、战略关系协同等其他职能,在管理型公共关系中,管理与沟通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双方互有作用,相互影响。在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模式中,管理型公共关系模式是运用比较普遍,也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一种符合时展和进步的管理模式。

三、管理型公共关系模式的特征

(一)从业者角色的转变在管理型公共关系模式中,从业者的角色比较丰富,管理职能成为从业者的主要特征。从业者的角色不再单纯是某项技术的专家,而是整个关系的管理者,这对公共关系的从业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从业者既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术,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学校高层领导的决策。

(二)内容的细化和深化在管理型公共关系模式中,其工作内容不断深化和系统化,除了传播管理外,其内容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管理内容,如公共关系管理、形象管理等。

(三)以双赢为主要目的在以往的公共关系模式中,学校作为公共关系的组织者,过分强调自身利益,造成公共关系的开展并不顺利。而在管理型公共关系中,学校不再一味强调自身利益,而是将双赢作为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

四、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策略

(一)做好管理内容的分级工作在学校公共关系的管理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进行细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公共关系管理内容,具有各自的特点及重点,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方式的不同。一般来讲,需要将公众关系管理、形象管理、事务管理区别分开,当然在分级的过程中,也需要侧重关注公众关系管理,并通过来个号的事务管理,最终提升学校的良好形象。通过公众关系的管理,可以提升内部公众对学校领导决策和发展方向的理解与支持,还可以提升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任与了解。公共关系的管理,强调通过情感管理等方式,来提升公众对学校的情感依赖。通过事物管理,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提升学校的办公效率。在事物管理中,有一项特别的内容,危机管理。在学校面临公众危机的时候,通过事物管理,可以很好地修补学校的公众形象。通过形象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公众对学校的了解和认知,在形象管理中,要强调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文化建设等内容。

(二)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要循序渐进在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求之心切,也不能割裂管理顺序之间的系统关系。一般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要通过科学研究的调查研究,然后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方案制定,确定方案后在进行传播沟通,最后在公共关系的开展进行效果评估。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学校公共关系的开展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关系管理,要注重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整合管理,在公共关系的开展中,要整合各方面的利益组织;工作创新,公共关系的开展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展开工作。

篇2

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设立在工文结合的专业课程里,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事物的思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而现在多数课堂都是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材大同小异、教师仅仅注重课堂写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很多实践应用的能力培养。解决其教学瓶颈问题必须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公共关系”课程必须重新调整。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公共关系”课程在很多高校被列入专业课,但有一些则是公共课、选修课。这决定了很多教师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建设存在误区,认识不够,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对教学内容系统研究,也不存在前期企业调研,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与现有“公共关系”课程岗位相差甚远。

2.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参与了课程项目化改革,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项目化教学,授课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给学生按部就班地布置作业为辅,没有课后实践。教师一堂课下来都是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忽略了学生主体,忽视了课堂氛围,导致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睡觉、说话、玩游戏,很多问题凸显出来。

3.课程项目化教学流于形式,忽略项目实施情况目前,参与“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部分教师能在课堂完成任务,但项目的实施过程过于呆板教条,学生只是单一完成了课堂任务,理论上看学生是以课业为主,“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课堂上只是单一地用教师的课程项目化模式在训练学生,忽略了课后评价体系,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良莠不齐现象。

二、“公共关系”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1.调整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针对“公共关系”课程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情况,教师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以“公共关系”课程应用岗位为基础,构建本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组织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公共关系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企业危机预测分析与处理,公共关系文书的撰写,公共关系沟通技巧等系列主题。根据以上主题进行设置岗位,针对岗位流程具体分析,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即可设计成企业形象调研(Enterpriseimagesurvey)、企业形象策划(Corporateimageplanning)、专题活动开展(Thematicactivities)这样几个模块,把公共关系带进企业工作流程模块设计里,按照工作流程的教学更清晰明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整体课程脉络的把握,打破了教师只教书本上知识传统做法,重新构建了教学内容体系。

2.多种教学法并存,营造生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针对教学方式单一情况,教师可以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并存,融入到公共关系课程中来,例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设计好模块,进行整体课程设计,设计必须是可实际操作、可践行的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每次任务。根据岗位流程设计教学任务。工作过程导向法、情景式模拟教学法、角色体验法等都充实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氛围,也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公平

【正文】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班级……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正如埃里克森的个性理论所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必须思考他已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因此,无论是个性化还是社会化,都是对众多环境信息有意或无意的处理方式。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一阶段能做好,人们就会获得自我同一性,这对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从这一时期起,也是个体开始完全主动地掌握自己的时期[1](P150-153.P164)。班级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化并不排斥个性化,统一性并不排斥个体的自由发展,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应该是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只有多样化的个性和无数个人的独特性的发展,才能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社会文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仅是社会化过程,而且也是个性化过程,然而我中国小学过分强调班级管理的工具性、驯服性,重视班级的社会化功能,忽视班级的个性化功能。这就出现了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和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2](P54)。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管理是必要和应该的,但是,把对班级的管理绝对化就不必要了,这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对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管理主义片面强调学生社会化和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方面的要求,在班级活动中,过分强调“听话”和“遵守纪律”,不恰当地突出班主任的权威,甚至把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权力绝对化。(2)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所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而不是一种个性和主动,它强调的更多是一种同一性,而不是差异和多样性。而缺乏个性和主动精神,没有一种恰当的求异性思维和活动的取向,是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是,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实际上影响了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3)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它所强调的是标准化、模式化、整体划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失去了一部分发展的机会,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遏制。实质上造成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公平,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最终造就的是表现服从、内心对抗的“残缺不全”的人。

班主任应关注班级活动中管理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全方位地考虑班级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平等的发展。当然,班级需要管理,而决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个性化、生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绝对化,进而导致管理主义。从公平的角度来说,班级恰恰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应重视学生在班级活动的中心地位。要确立学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家庭教养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班级活动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允许犯错误,形成一种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认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3](P578)。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

群体是由于某些社会原因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关系和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人群或共同体。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在每一个班级中,除了每一个学生都参加的班级群体以外,实际上还存在着若干比较正式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此外,在一个班级中还有为配合开展班集体活动,完成某一方面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如学术类小组,文体娱乐类小组,服务、勤工、实践类小组,这些学生小组也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目的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活动。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自发性、相容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班主任重视正式群体,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不平等现象。正式群体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领导,非正式群体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甚至产生歧视。

班主任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它确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之不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当然,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性、消极性。例如有的过分热衷于小群体活动而不关心班集体,不愿担负班级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团结同学;有的则迷恋于吃喝玩乐,甚至制造恶作剧、违法乱纪。不过,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关怀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只看到非正式群体的负面影响,把它视为小圈子、小集团,横加指责,那将人为地迫使它与正式群体对立,严重影响班集体的活动及其发展。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了解、接触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为了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心理状况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不科学、不公正的教育评价观推波助澜,所以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占据优势位置,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重视处境优势的学生,忽视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象,最终导致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中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差生”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孤星”。这些学生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视。班主任不能只看到处境优势的学生,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班主任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

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4](P25)。

班主任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但对不同类型的弱势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1)、家庭经济贫困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家庭经济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不仅穿戴好,使用的学习用品档次高,而且花钱出手大方,常常能笼络一批同学。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往往看不起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认为他们太“寒酸”,因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经常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有些班主任也歧视贫困生,这样,对贫困生心理上会造成双重压力。所以,班主任应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2)心理不健康者。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逐渐增多。班主任理应成为一名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主任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差生”。歧视“差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有些班主任安排学生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以“考分论英雄”,“优等生”的座位都在前排,“差生”则分布在后排。这样“差生”就成为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的“边际人”。二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优等性”偶犯小错,仍然受到班主任的喜欢,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从重处理”。班主任应消除歧视,公平地对待“差生”。“教育中的许多偏见和失败,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5](P27)。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差生”,尤其对学习差,行为落后的学生,更要透过表象,寻求原因,把握特性。赞可夫曾指出:“假如你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违反纪律,作业总不认真,而且不懂礼貌。这些事情本身不可能让教师对学生有好感。但这些外表后面,可能潜藏着良好品质,有时候还是很重要的品质。对这种‘难看的’学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他,教师很可能发现,原来他有一副爱钻研的头脑,一颗体贴和同情别人的好心肠,以及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性”[6](P31)。班主任对“差生”的了解,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采用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可以滋生对“差生”的爱心。(4)人际交往中的“孤星”。为了确定班级中学生关系的微观结构,不少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运用了社会测量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理诺(J.L.Moreno)最早使用社会测量法,苏联社会心理学彼得罗夫斯基进而对社会测量选择动机系统、参照往范围与参照性选择作了实验研究。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班级群体中的地位,设计了一种社会网络图,并由此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他们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他们揭示了学生人际关系微观结构的两极。其中一级是未被其他任何人积极选择的学生,称之为“孤星”、“受轻视的人”、“被抛弃的人”。另一个极端是在班级中享受极大信任和威望的学生,被称之为“明星”、“受欢迎的人”。这些称之为“孤星”、“受轻视的人”在班级中就处于不利地位。班主任可通过科学地设置“班干部”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以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R赫根汉.人格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2]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J].教育研究,2000,(6)

[3]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J].教育研究,1996,(8).

篇4

关键词:外地学生;数学;习惯;培养

一、注重兴趣引导,促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兴趣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课上认真学习,同时也应要求他们在课余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课下学习条件并不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自发学习。例如,学生假期可以结伴去图书馆做练习,或去书店看书,这样可以避免在家学习受干扰的不利因素。

二、加强方法指导,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1.通过课堂督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开始时,每节课布置预习任务,明确要求,做到有布置、有任务、有检查,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后可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养成预习的习惯。

2.以课后作业与辅导为载体,逐渐养成学生复习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水平,才能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两个平行班,其中一个班要求上数学的那天必须把当天所学的内容认真复习。另一个班则没有明确要求。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复习的班级能很快吸收,学习的兴趣更浓,感受成功的喜悦更明显;而没有要求复习的班级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很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强,课堂纪律与效率都不如有复习的班。这说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不管以小组长领着组员复习的形式、优差生结对子互助复习的形式,还是由教师亲自督促学生复习的形式,都得坚持学生在校把当天所学的内容至少复习一遍。开始时教师较辛苦,待学生养成一定习惯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作业要求,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应怎样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培养良好习惯呢?当然,教师应尽量在课内安排作业,结合课上的内容指导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完成作业。课内小练习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地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加强了课堂训练,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课堂上进行练习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提前做完了规定的作业,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题去做,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满足了优秀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体现了分层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注重学习细节,形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篇5

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深刻指出:“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名言,都精辟阐述了良好习惯在各科学习中的重要性。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内容众多(如涉及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多领域的众多知识与众多范文中所承载的复杂知识)、知识点分散(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知识中如汉字、词汇等不单量多而且分散在不同篇章之中)、提高缓慢(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提高需要长期过程)、技能复杂(如听说读写各自的技能技巧)等客观特征,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叶圣陶先生也极为简练地提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在他看来,教语文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同样,与叶圣陶先生齐名的语文教学界著名“三老”之一的张志公先生,也主要从语文课程与语文学习的特征出发,集中而全面地论述了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养成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学习、理解、领会张先生关于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科学论述,对我们重视以良好习惯养成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高乃至终身正确使用语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一、有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一般都活泼好动、自制力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培养学生在语文课上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对语文课程的有效学习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张志公先生看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善于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与踊跃回答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要能抓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师就要善于提问,这是由于:“善于问,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1]就是说,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精彩的“问题意识”或说要以有效的提问来调动学生听讲、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对此,张志公先生曾明确指出:“提出个问题来问一下,可以引起学生注意,问题的本身又会暗示出怎样注意法。”[2]显然,以问题或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在整节课上学生都能处于积极思考、主动回答、勇于探究的良好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步形成。

自然,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提问来培养学生注意听课的良好习惯,重要的是要在提问的方式方法、时机选择多方面下功夫。就是说,要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问题的设计方面下功夫,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每个环节的问题,从而使每堂课的每个环节都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一些优秀语文教师以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一课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对“遗男”与“孀妻”两词理解时就提问到: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着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3]这一“曲问”,自然要比“遗男”、“孀妻”是什么意思高明得多,也易于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此看来,语文教师的提问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而影响到对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培养。

二、有效培养学生认真朗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有在对经典文章的仔细阅读特别是朗读中,才能逐渐积累起发展语言能力所必需的语言材料,也才能更好地体会优秀作家锤炼词句的艰苦努力与有益借鉴。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语文课程应重在“文”(对语言形式的理解与掌握)的培养提高而不是重在对“意”(对所表达内容的理解与领会)的理解把握这一根本任务上认识不清,致使一些教师在语文课程实施中常常忽视引导、组织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学习借鉴,从而使学生语文能力受损。就是说,在把语文课程主要任务看成是理解、把握“文意”时,一些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要求、组织学生去认真阅读特别是准确、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实际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特别是声情并茂的朗读习惯,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与语文习惯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张志公先生所指出的:“朗读得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些,必然会在自己的书面语言——写作中反映出来。”[4]这就说明,要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就要从朗读抓起。正如大教育家朱熹所讲:“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要实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朗读。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张志公先生主张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严格、有序地要求:“朗读,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进一步的要求,较高的要求。基本的要求是读音准确,句读清晰,不错不漏;进一步的要求是正确地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较高的要求是显示出文章的风格神采。”[5]这就说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制定出朗读的基本要求并使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这些基本要求,从而培养起认真朗读的良好习惯并以之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其它语文能力。

三、有效培养学生工整书写的良好习惯

随着电子产品特别是通讯产品的不断更新发展,手机、电脑等产品使用的全民化、生活化,现阶段人们的联系方式也由传统的纸质书写变成了“键盘输入”或“屏幕输入”,如最为常见的短信聊天、QQ聊天、电脑写作等,致使人们“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规范、工整的书写习惯也越来越差,“提笔忘字”的现象更是越来越普遍。就是说,现代科技发展在带来便捷、快速等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用手”书写的松懈,并使人们特别是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规范,逐步形成了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字形难辨等不良习惯。同时还要看到,由于汉字是汉语的“根”并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汉字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个体对汉字、汉语乃至汉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譬如能否正确书写出“后悔”、“隐晦”、“教诲”这些词中的“hui”与“辩论”、“辫子”、“分辨”这些词中的“bian”,就常反映出个体对汉字与汉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历来我国语文课程极为重视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并在童蒙教学的起始阶段就通过“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集中识字与从“上大人孔乙己”这些笔画简单字练起再到复杂字的书写,使识字与写字分开进行以确保书写质量。正因如此,古代读书人大多数都具有良好的写字习惯与优秀的写字能力,这与现代人们的写字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从汉字书写的现实情况与历史经验看,语文课程必须加强汉字书写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规范、工整、流利书写的习惯,并在认真、流利书写时认识汉字结构、理解汉字字意、把握汉字规律。张志公先生正是立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汉字基础性作用,明确提出要从严要求以加强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说话、写字、造句、读书、作文,都要从严要求。比如写字,应当一笔不苟,横、直、撇、捺,该怎么写就要怎么写。东倒西歪、模糊一团那些现象不能容许。”[6]写字时“东倒西歪、模糊一团那些现象不能容许”,自然在于这是一不好的语文习惯,不仅影响到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甚至还会形成草率行事、粗枝大叶等不良生活、工作习惯。对养成认真书写习惯,郭沫若先生也曾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7]如此看来,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要让学生知道一个字“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并力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绝不允许潦草和随意书写,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

四、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与积极回答的良好习惯

任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对语文课程而言,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思结合从而实现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语文课程基本都是以“课文”为基本凭借物的,而教材中所选课文对今天见多识广的学生而言是不具“陌生感”的,因而也就不如物理、生物等课程由于每节课都有新知识、新内容那样吸引学生,易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同时,由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是一个耳濡目染的漫长过程,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缓慢的过程。对此课程特征,张志公先生曾通过对不同课程的比较后明确指出:“语文课不同于别的课,学生不是从全然不知到知,从全然不会到会,而是原来就会的。不像数学课,比如,原来不知道什么叫‘开方’,当然也不会开方,上了几课,就知道了,会了。语文不是这样。拿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听话,说话,读书,作文,他原来都会的。上语文课,是个在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加工、提高的过程。”[8]正是由于语文课程是一具有“在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加工、提高的过程”之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认真领会的难度就要明显高于其它课程。这就是说,“语文课程特有的这些课程特征,也告诉教师语文课程实施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可只重形式,要把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最主要目标与最基本任务,从而取得实效。”[9]

那么,怎样依据课程特征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的良好习惯呢?对此,张志公先生还是主张从树立“问题意识”入手来解决问题:“善于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学会怎样发现问题,使他具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10]就是说,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课文形式、内容方面的特点,才能通过精心设计彼此有着明确逻辑联系的“问题链”来引导、激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并进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钻研与探究语文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因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众多的原理都表明,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才能促进其积极思考。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揭示了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巨大价值与积极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以新颖独特的问题和彼此相连的“问题链”来调动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对此,张志公先生也明确指出:“提问很有好处,既节省了讲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11]这就说明,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培养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概括来看,学生专心听课、认真朗读、工整书写、主动思考与积极回答是语文课程学习的一些基本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特征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高度重视、从严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自然,由于学习习惯是一积久养成的具有一定“自动倾向”的学习方式并多表现为个体的“潜意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基本学习习惯就不是一日就能见效的。这就需要教师要严格课程学习要求,不断引导、有效强化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懂得哪些行为“应当这样”、哪些行为“不应当这样”,长久坚持、不断强化才能养成语文学习的基本良好习惯。如此看来,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程所需基本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论述,对现阶段语文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注释:

[1][10]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5.

[2][11]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4.

[3]参见张奎,李维鼎.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点[J].黄冈师专学报,1982:(4).

[4][5]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227.

[6]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82.

[7]转引自孟祥军.再谈写字课教学模式问题[A].第二届国际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82.

[8]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

篇6

【关键词】血站文化建设 ;和谐; 员工关系

血站作为公益性行业,从单纯的采供血业务发展成为集采供血、临床输血、科研、教学于一体的机构,其员工关系也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从血站文化这个独特的视角来诠释血站员工关系,研究血站文化对于血站员工关系的影响,研究如何通过增强以人为本的血站文化建设来开展和谐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站文化与意义

(一)血站文化。血站文化是血站在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职工所共同遵照和奉行的价值理念、工作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是对血站管理、规则制度、服务宗旨、行为规范、产品内容、质量目标、精神文明、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未来远景等的总和,是血站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由此产生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凝聚力等指导和约束着血站的整体行为及职工的价值理念。

(二)血站文化建设的意义。血站文化是血站精神的体现,是血站价值观念的体现,血站价值就是要安全足量动态地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效益。血站文化代表着血站的发展方向和经过血站广大员工共同努力所能实现的期望,是激励血站员工的行动纲领,血站文化已成为血站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在提升血站核心竞争力,树立血站品牌,促进血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诸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血站文化与员工关系

(一)血站文化建设的特点。血站特色文化是开展无偿献血和现代化血液管理制度的一种有效载体,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促进血站事业发展和培养奋发向上的医务工作者的时代特征。血站与血站文化建设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公益性。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公益性性质,决定了血站文化建设应始终立足对员工“感恩、奉献、志愿”等人文理念的血站精神培育。二是安全性。血站安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自身安全。血站员工为高危职业暴露人群,需要高度重视采供血过程中有关生物、物理因素对劳动者的伤害。另一方面,是采血环节和血液的安全性,防止采血对采血者及输血者的伤害。由于疾病经血液传播的易感性和严重性,预防对采血活动和血液传播疾病尤为重要。这也是不同于其他文化建设的特点。三是使命性。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为我国采血业务赋予了新的特性。因此,以提供足量、安全、有效血液为宗旨,以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为价值取向,作为血站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无偿献血是一项利人利己的公益事业,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血站文化因素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对采供血机构而言,血站文化对员工关系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利用血站文化的价值观、血站精神等,通过文化层面上的一致与认同,使得员工关系的和谐成为可能。好的血站文化,能够通过血站文化建设的特点及血站文化的价值观的宣传,发挥文化的团结、激励、凝聚、感召和导向作用,培养员工的血站精神,使得血站价值理念、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对血站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内化为自觉行动,为实现血站的使命和责任而共同努力。总之,血站文化可以成为约束员工行为的精神准则,引领血站人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它能使血站员工形成一种整体凝聚效应、鼓励效应、融合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血站和员工的目标和追求相结合,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很好地激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让员工产生相同的价值导向,促进相互之间沟通交流,促进血站内部员工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血站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影响

人力资源是血站最重要的资源,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根本的文化建设,重视从文化和实现人的价值的角度去关注员工的需求,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通过感情交流、人际沟通、群体活动、参与管理和组织培训等手段,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对员工情感的凝聚力,对员工工作激情的推动力作用,凝聚人心。员工只有在人文关怀的情感依托下,充分激起其“主人翁”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关系的和谐。

(一) 优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血站员工是血站文化建设的主体,血站文化是基于以人为本的输血管理,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视角放在激发人的潜能与创造精神上,以此促进人与血站的发展。要求管理者懂得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和培养员工,懂得用激励方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懂得与员工沟通交流和集思广益。员工是血站的主人,对重大问题决策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涉及员工利益的事要注重民主决策、实施“阳光工程”,强化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员工团队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其在深层次上促进劳动气氛的和谐。

(二)建立约束机制,强化血站文化制度。血站的规章制度是血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血站工作者在采供血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是协调血站与无偿献血者、血站与临床用血医院、血站与员工个人利益关系的准则。在制度化血站文化实施中,各项制度、职责、标准和操作规程被固化,用制度管理员工,用规程规范员工行为。通过制度文化管理, 规范血站文化教育,实现血站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使血站各项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三)关爱员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从现代人的需要出发,要注重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求的多层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需求为根本取向,关注职工的需求和诉求,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投入和思想交流,建立与员工沟通的平台,制定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来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灾难性事件、职业生涯发展、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影响工作积极性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最大程度地满足相应需求,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关系的和谐。

(四)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员工在血站能不能获得自我成长和发展也是影响血站员工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发展。职业生涯是个人生命运行的空间,职业发展是知识型员工的终身追求,血站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管理者要为员工搭建有利于他们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充分了解员工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愿望的基础上,结合血站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人力资源的需要,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动态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一是要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重视员工培训与学习,注重知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掘员工的潜力。二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保障科技人员需求,为他们提供必须的物质保证(设备、资金、信息等),切实解除生活的后顾之忧(薪金、住房、保险等),使他们安居乐业。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员工预期价值、血站赋予价值及社会认可价值的多重匹配,进而维护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实现血站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本血液中心目前的做法是,政策、仪器设备、技术资源、研究环境等都为员工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鼓励员工踊跃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站级项目立项,建立了血站内部科研项目库,同时完善了激励措施,已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这对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血站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血站文化的具体体现。员工作为组织成员,其非常强烈而普遍的一种需要是通过共同努力,满足个人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和情感联系上的需要。和谐的人际环境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满足员工平等、被尊重等高级心理需要的重要途径,组织内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保健因素”。国际上有一个“白金法则”,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好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什么”。因此,血站领导者应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创业、友善团结、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优美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欢畅愉快的心境中工作和学习,以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干劲,激励员工产生更大的协同力,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血站文明程度提高的目的。

(六)利用文化载体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血站文化活动。要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血站员工文化是血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血站文化建设落地生根的有效形式,同时能对血站文化建设的深入和落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依托节日或血站的主题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设温馨和谐员工关系。通过一定的载体,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开展文化活动,如: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专题演讲比赛、趣味运动会、新春联谊会、摄影比赛、户外活动、文艺演出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缓解了员工的工作紧张度,释放了心理压力,主动以积极的精神状态面对各种压力,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精神。

血站文化是血站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灵魂,更是血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优秀的血站文化是品牌,标志着血站的实力和信誉,是血站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我站以“打造精品文化,创建精品血站”为目标,系统性地加强文化建设,创建无偿献血服务品牌建设,使品牌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和社会效应,大力推动血站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血站员工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邓正兵,卫峰.采供血机构文化建设探讨.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1):190~191.

篇7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符玉琴.论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J].理论前沿,2004(19):22-23

[2]邱凌.解析软实力与公共关系的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145-146

[3]黄孟芳.美国当代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研究[J].新闻界,2009(12):63-65

[4]陆新蕾.反思与开拓:2011年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回顾[J].新闻界,2012(4):18-22

[5]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6]王梁.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J].现代传播,2012(7):165-166

[7]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8]刘梦琴.刘智勇,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软科学,2012,26(1):59-61

[9]陈开和.论我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策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6):68-74

[10]任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2013(5):62-65

[11]徐刚,黄训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4-16

[12]于朝晖,敖冬蕾.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型公共关系研究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36-38

[13]崔凤海.试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24(6):22-23

[14]杜建国.关于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宣传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0(2):75-76

[15]吴世家.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之比较——以中美高等教育为例[J].新闻大学,2008(2):106-112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4(1):1-8.

[2]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

[3]SCOTTBEEKMAN.NASCARnation:ahistoryofstockcarracingintheUnitedStates[M].USA:Praeger,2009:20.

[4]JOEMENZER.Thewildestride[M].USA:Touchstone,2001:101.

[5]GREGFIELDEN.NASCARchronicle[M].USA: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Ltd,2005.

[6]向洪.淘金体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78.

[7]王永顺.美国全国赛车联合会(NASCAR)的公共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18.

[8]张晓立.美国文化变迁探索:从清教文化到消费文化的历史演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8.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7.

[10]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90.

[11]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12]蒋楠.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发展对传媒业的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8):1-7.

[13]万茹.行政管理型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策略——以“现代队罢赛”危机为例[J].体育学刊,2006,13(1):26-29.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淑芳,周健.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的运用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李福纯.云南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4]陈劲甫,许金田.企业伦理:内外部管理观点与个案[M].财团法人信义文化基金会,2016:11.

[5]刘光明.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3.

[6]刘先红.关系范式下的公关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4-80.

篇8

关键词:公关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改革;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46-04

一、“微课”建设与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时代性和应用性强、专业知识与应用培训相结合、重视中外行业资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都是我国目前公共关系教育的特点和重点。胡淑芳(2001)认为公共关系的学科教育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尤其是实践这一环节应该被突出,而具体到《公共关系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里,兼职了企业工作的教师、公关业界人员等都可以作为授课者,从而体现公关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自专业成立以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公共关系学学生的课程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加上部分课程包含的实训和实验项目,但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在基础理论和课本知识的教授方面卓有成效,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加上学生新媒介素养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对公共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随着公共关系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共关系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对公共关系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授课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关注,包括新媒体发展、在线营销、品牌管理等内容,都将是未来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问题。而事实上,限于教学资源、老师知识结构、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现实条件因素,完全地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当前公共关系行业对公共关系学生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只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获取的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公共关系专业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公共关系学生才能通过学校教育获取未来进入公共关系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调整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将大部分的学习权从教室向学生转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和个性化安排学习内容的机会,课堂时间不再只关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教师授课,更多的是基于学生主动的、聚焦的、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和项目学习,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同研究公共关系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的角色在这一教学模式里将发生重要变化,我们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或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能得以增强。“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高校尤其是面向媒体管理、传播、新闻、公共管理等专业的高校会引入“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基于上述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概念,笔者主持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主题是“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教学微课建设”,这一教改项目主要面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尤其是公共关系学生的课程规划,具体来看,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新媒体前沿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罕见,但随着过去几年多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将新的互联网传播特点、大学生的网络应用习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结合,是我们还在探索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次项目的改革主要会设计一些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通过“微课”进行授课的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对包括教案和学案在内的内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方面的设计,包括课堂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都将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并且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新的网络传播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2.多样化的课程种类,全方位融入“微课”理念。“微课”具有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系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课程改革计划设计适合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课程作为试点项目,并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的“微课”:

①自主学习类:主要针对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程,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如《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市场营销》这一类的课程,就可以结合“微课”,鼓励学生多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惑点。②合作学习类: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如小组讨论、小组调研、小组模拟演练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塑造适合自己的团队角色,对他们进入工作以后的团队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如《传播学》、《社会研究方法》这类型的课,就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提高合作程度,强化小组的作用。③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N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适用于如《电视新闻》、《政府公关》等课程建设“微课”体系。

3.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重点打造“职业教育”型“微课”。作为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公共关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公共关系、公共管理、传播、新闻、市场营销、管理等多种行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这次的课程改革项目中,我们会立足于新华学院对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两方面培养目标,并重点打造以下几方面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特点的“微课”项目:①以我系教师为主的公共关系课程:首先,本项目将主要通过以《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广告学院里》、《演讲与口才》、《政府公关》等为主的课程作为公共关系学“微课”建设的试水点,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学生课程设计里应用面较广的、实践内容较多的、案例研究涉及面比较广的,选择这些课程作为“微课”的建设试点,主要为了打造真正能提升公共关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微课”。②以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机构等管理人员为主导的课程:除了由本系老师主导的课程,我们还将邀请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如电视台和报社等的管理人员作为我们拍摄“微课”材料,通过他们对公关业界新点、热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为公共关系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公共行业就业的职业素养准备。③以政府宣传部门人员为主导的课程:公共关系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政府部门里的公关、传播和宣传工作,如政府公关、危机管理、新闻会等都是公共关系学生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和培养,我们也会在第二阶段邀请一些政府宣传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微课”拍摄,丰富本次项目的内容和提升职业训练方面的含金量。

本次课程改革立足公共关系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未来公共关系学界和业界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目标和意义:①通过整合公共关系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以“翻转课堂”为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在线学习及习题解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③通过研究制定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课程MOOT(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资源,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

二、公共关系专业“微课”建设项目过程与重点工作

结合上述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以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关于公共关系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笔者计划并主持的本次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步骤包括:

1.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确定公共关系专业里首先试水进行“微课”建设的课程。根据公共关系专业课程大纲,笔者与团队成员选择了《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四门课程作为“微课”建设的重点课程,选择的标准主要是:首先,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公共关系专业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专业能力和知识视野的主要课程;其次,这四门课程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要求要高于理论的介绍和认识,而且新媒体的部分本身就是这些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选择这些课程进行“微课”开发,可以减轻项目实施的难度和阻力。

2.结合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本项目中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所选课程,笔者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全方面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规划,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授课计划的编制、授课人员安排等,而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这些“微课”的内容不仅由本系公共关系专业老师提供,更邀请了公共关系业界、媒体以及政府等工作人员参与,从不同的视角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知识和实践工作,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结合“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课件制作。前文已经提到,《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是本次公共关系“微课”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的首批开发课程,因此在实践过程的第三步,笔者和工作团队共同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发,并着手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网络视频直播模式的兴起和流行为本次课题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尽管由于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次教改并没有将网络视频直播作为“微课”的一种重点形式,但是在一些课堂活动和体验项目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每个课程中都至少有一次观看视频直播的练习,在视频直播中,教师作为“主播”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这里的教师主要指的是笔者和团队邀请回来为学生进行培训和讲课的专家,他们来自包括网易游戏、爱德曼公关公司、《南方都市报》和关键点公关顾问公司等,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体验到如“专题讲座”一般的行业知识介绍,同时可以通过即时互动的模式来提问主讲者,大大提高“教―学”互动的效率。

4.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本次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项目、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项目。以《电视新闻》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和工作包括:(1)根据“微课”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2)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个新闻节目视频,形式可以是专题类新闻、访谈类新闻、消息类新闻、直播类新闻等等;(3)至少参加一次课程组织的网络视频直播活动,并归纳主讲的主要观点;(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程中提到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案例分析。

5.项目完成后,在相关的APP、公众号、系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尽管本次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但笔者相信这将是公共关系高校教学的一种大方向和大趋势,而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本身就是公共关系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项目准备、开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里,笔者和团队都非常重视项目宣传工作的开展,通过学校公共关系协会公众号、公共管理系网站、教师个人微博主页等渠道对项目进行大范围的介绍和宣传,以提高目的知名度和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度,扩大这一教学改革项目在全校中的受惠人群。

三、公共关系专业“微课”项目创新点分析

1.教学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当前的公共关系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方式进行,尽管在知识普及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且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魍车难生学习,以在教学课堂听教师讲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大,互动性不够强,更使得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不够强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利用“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公共关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灵活考核:以项目答辩代替传统笔试。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因此,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也将不再是简单的考试或者写论文形式。目前公共关系专业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平时作业评测为辅的方式进行。公共关系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方案,仅仅以理论考试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真正的能力,达不到考核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本项目拟在课程中使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综合平时的案例分析、问题思考、批判思维、作品呈现等方式,有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学生专注进行公共关系理论应用的同时,还能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予以创新、加以总结,以答辩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突破与进步。

3.翻转课堂:资源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本次项目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思维的教学“微课”资源素材库建设,在这一模式之下,教师不再占用大量的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理论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等。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丰富、适用、易用,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到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以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展示课程的进化,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的教学过程。

4.校企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设计。在本次项目规划里,“微课”的内容主要由我系教师及项目团队成员进行规划,但具体的“微课”拍摄内容不会局限于理论知识和老师的案例介绍,还会有我们邀请的来自公共关系行业各类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最前沿的话题讨论,目标是通过建设公共关系课程的“微课”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培养的新尝试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胡淑芳.实现《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性特点的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2]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3]杨斌,王以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篇9

2014年4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篇10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