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类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类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工程类毕业论文

篇1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建筑电气工程的原材料质量采购过程不透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工程人员,如果没有合格的原材料,他也无法造出安全可靠的房子。同理,原材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来说,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这不仅因为原材料的优劣决定了成果的合格与否,而且关系着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当前,原材料问题表现在采购过程、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上。原材料的采购中存在的普遍的回扣现象,采购人员受高回扣利益的驱使,欺骗企业与一些不正规的厂商签订购买合同这就使大量的不合格产品用在工程上,影响了工程质量。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很多,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区别,很有可能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这些都有可能对电气工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粗制滥造,管理混乱建筑电气工程的最终成果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才能完成,最终为使用者验收。毋庸置疑,施工过程的管理秩序,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等因素都对最后结果起着重要作用。而当前的建筑电气施工过程则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线路的设计和铺设上存在施工不严的现象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问题,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会产生内部结瘤,使穿线缆时损坏绝缘层,薄壁钢管熔焊连接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中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二是照明器具安装存在问题。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模和安装都是需要专门设计的,然而很多时候工程师却没有重视这些问题。

从质量管理角度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对策分析

电气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责任心及工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专业的电气技术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的责任心。这就要求应对所承担的电气工程负责,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这里要特别强调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问题,因为很多建筑电气工程出现事故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知识不够,而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根本不重视手头上的工作,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个问题值得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重视。与此同时,专业的电气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学习,落实和强化新的知识。现阶段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要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积累经验,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强化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控制施工过程,保证最终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进程序,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整个施工过程着手,把质量管理贯穿到所有的施工程序之中。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技术能力的提高。其次,对于工程要求比较高,对人员要求也比较高的项目,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对技工进行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加强对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安全是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来说,安全尤为重要。这里的安全,不仅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而且还指使用安全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首先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相应的规范的工作措施,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训练和培训,同时要强调施工的程序性,杜绝赶快超快的现象发生

WiseMedia

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明军(1962-),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罗攸宏(1961-),女,浙江瞿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浙江杭州31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108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2-02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四、结束语

相对于理论教学,毕业设计进程中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心态比原来也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考研、就业等一些现实问题困扰着他们,指导教师自身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繁多,因此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显得更为重要。按照文中的监控点严格把关,不断采集、反馈和改进,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得到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六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下集)[C].哈尔滨,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七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济南,2010.

[3]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4.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方法;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

1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概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电力主打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学生具有文化课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是我校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很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培养手段和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从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的实践教学还普遍存在着观念上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内容滞后于工程技术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在动手实践时对所学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加强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2.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确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开放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使有限的资源向学生全面开放;制定科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方法。以“突出能力、鼓励创新”为原则,采用笔试、实际操作、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既懂设计和操作,又懂原理和思想,做到能讲能写。这样的考核结果较真实地反应了学生的能力,使考核成为激励学生进取心和创新发挥的手段,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固化学院已经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借鉴、学习外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坚持整体优化,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终身教育需求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

2.2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心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与注册执业资格教育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我国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型人才。在此情况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是当前和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各层次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及知识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打破学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课程体系,培养最具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3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原则科学设置。主要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强调:校内外结合,建设多样化实习基地。种类有电工电子实习基地、金工实习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等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等实习基地;二是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中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采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办法,形成完整的监督、制约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和改革创新,最终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团队。

3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永远不变的任务,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必须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标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对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直接引领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设计的好与坏,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成与败。因此,鉴于高校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的组织,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应具有集中性与个体性双重属性。高校培养目标的共性是同一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目标的个性则受高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建设尚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对课程合理配置,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争取在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加强利用社会资源使实践教学紧跟工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朱晓春等.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4):1-3

[2]潘维真.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8-10

篇4

【关键词】本科生;电子电气;毕业设计;地方院校

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环节中,体现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学生学习与工作训练的统一,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台州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形成了“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各个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环节的思考与改革同样也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各个学校都针对自身情况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1 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毕业设计情况和大部分学校差不多,论文总体质量不是很高,而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陈旧,与专业的发展不相符;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创新设计研发能力欠缺;文献查阅与综述水平不够;论文撰写能力不足。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毕业设计环节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其中运行机制是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首先,在运行机制方面,虽然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但相对陈旧。比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运行中“监”都做得比较到位,但“控”就存在较大问题,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一些评估和惩戒无法实质到位。其次,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学任务较重,人均指导毕业生8人以上,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要求。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对如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缺乏研究。再次,从学生层面来讲,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部分都比二本线稍高,生源情况不是很好。学习基础相对不太好,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主动。在毕业设计期间,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与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相关性不大,对毕业设计抱着敷衍了事,只求通过的态度。

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实习单位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做好。下面从运行机制、选题创新、模式创新、过程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 主要方法与措施

2.1 运行机制

学生的自主性激发是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有效实施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奖惩并行。比如加重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绩点,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做好优秀毕业论文的选编工作,做好优秀毕业论文作品展览,为以后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样板。

2.2 选题创新

严格选题审核过程,避免选题过难、过简单、要求过高。选题过程中应遵循真题真做原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立课题。指导教师应充分调研提供的课题,结合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科研与地方产业的对接点,形成质量较高的选题。应做到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课题的同步理解。

2.3 模式创新

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传统毕业设计基本上在校内完成,目前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毕业设计同样可以与地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基地等相结合来开展,进一步拉近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距离。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工作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弥补师资不足,还可以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

2.4 过程监控

过程规章制度制定很容易,但是落实还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都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针对这一环节,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填写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手段作为基本保障,确保指导教师精力和指导工作都能比较好地到位。针对阶段性的毕业设计工作,如选题、开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实物制作、论文撰写等环节,都设置了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工作质量。在指导手册中,对记录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按指导内容、学生掌握情况、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进行详细填写。过程监控应该说事无巨细,关键看落实。

3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系统地看待毕业设计环节

3.1 人才培养计划修订

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在于对人才培养计划的严格贯彻与执行,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多次专门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开设面对工程应用的实训环节,如电子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实训等;开设各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环节,如基本技能训练、各类课程设计;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如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加强实验课程中综合设计实验的比重。

3.2 早准备,早动手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按部就班地以传统方式进行授课也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引导学生到真正的能力培养轨道上来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参加学生专业社团,目前我校的电子科技协会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高低年级学生在一个环境下学习,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作用。为专业社团配备良好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搭建良好的适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目前专业创新基地已经做到全开放。鼓励低年级学生加入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活动。这些将为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发挥科技活动的带动作用

针对学生的各类科技活动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如省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校级、院级的学生科研项目数量还不够多,但这些项目对于激发学生的科研自主性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训练准备。部分项目可以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深化,形成一个甚至多个良好的毕业设计课题。引导学生辅助教师科研,参加教师学术活动,对学生同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3.4 发挥竞赛的辐射能力

竞赛往往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但是竞赛工作的开展同样对毕业设计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各类竞赛需要各方面的学生,而且竞赛培训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扩大竞赛培训面,提高竞赛培训质量,争取获得更好的竞赛成绩都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篇5

题目: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

一、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1]。案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成都国金中心净用土地面积82亩[2]。为香港九龙仓投资的西部地标性建筑整个项目设计由4座塔楼及裙楼组成,包括超五星级酒店、高端写楼、高档酒店式公寓及高品位住宅等,其中主楼双塔最高达248米[3]。2007年9月香港九龙仓集团在成都以8800万元/亩[4]。总价72.4亿元拍下了位于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春熙路片区82亩土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高档次、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标性建筑物,将引进数百个中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商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出名的国际名牌、港澳名牌,再加上其九龙仓本身之马哥孛罗酒店等,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今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贸金融中心[5]。

关键词:电气设计;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气控制;电机;制冷机房;水泵

1.前言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能、电子、电器设备及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和改善人民居住或工作的生活环境的电、光、声、冷和暖环境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6]。它是强电和弱电与具体建筑的有机结合[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关供配电、照明、消防、防雷接地、通信、网络等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并进一步向多功能的纵深方向和综合应用方向发展[8]。建筑电气设计是在认真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电气的设计,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物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节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9]。

2.设计内容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10]。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11]。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12]。

3.设计依据

1)中户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736-2012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CB50067-97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B50189-2005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43-2002

4.总结

本次的文献综述内容主要是对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的一个概述,简要说明了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应该做些什么系统的设计,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这段时间的工作的一个汇报[13]。并对一些规范和国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以后的毕设做一个铺设[14]。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是对变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电话系统、消防系统等的一个设计[15]。对这些系统的初步了解可以确定以后电气设计的方向,对之后的毕设起一个带头作用[16]。从对电气设计的迷茫到初步的认知,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解收获的是实践知识,本次的文献综述对之后的毕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参考文献

[1]刘思亮.建筑供配电.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4~176

[2]孙建民.电气照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6页

[3]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谢浩.住宅照明的处理和选择方法[J].住宅科技,2009,(02)

[5]刘宇.浅谈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硅谷,2008,(05)

[6]张言荣、高红、花铁森.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俞丽华.电气照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0]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83页

[11]陈一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43页

[12]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9页

[13]刘思亮.建筑供配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4页

[14]杨光臣.建筑电气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8页

[15]Frantz,J.m.Jdy.Intracanopylightingreduceselectricalenergycitilizationbyclosedcowpeastands.LifeSupportBiosphere,2001,7:283-290

[16]N.Shdbolt,Ambientintelligence.IEEEIntell.Syst,2003,18(4):2-3

[17]NTayfunAmur.Cost,guestimpactdriveterrorism-securityplans[J].HotelandMotelManagement.Vol.220.No.20.Jun.2005.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最终了解现场施工的程序等。

2.研究的途径

1)收集相关资料,查阅中外文献。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国金中心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好前期准备。

2)请教校外导师学习、掌握国金中心负5层的解制冷机房的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

3)通过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

4)利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及各个原理图等。

篇6

将本科毕业设计时间从大四学年的上学期期末提前至期中,即“十一”长假以后,十月中旬开始毕业设计动员———介绍毕业设计SOP流程,宣传相关政策并介绍毕业设计选题情况,从形式上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接着十一月份每周安排相关一次讲座,介绍有关毕业设计中学生使用的技能培训,如相关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特殊行业软件介绍、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格式、英文翻译技巧、数据库基本检索技巧。具体安排见表1。通过讲座这种方式,学生了解了毕业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学习的“收官之作”,必须认真对待。同时,讲座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可以开展诸如工程设计指导、变电站电气设计、电机本体分析介绍等涉及学生范围较小的讲座,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杜绝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局面。

2丰富毕业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3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通过率的“大锅饭”

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4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7

    一、“3.5+1.5”学制的特点

    1.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南大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被称为Final Year Project(简称FYP)。电力系的教授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正在进行的实际项目提出一系列题目供学生选择。题目的方向主要包括新能源及其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和水资源及处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相应的实验室。每个FYP通常由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为期一年。与中国高校进校需按照高考选择的专业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同,南大电子和电气工程学院所有的学生在前三年是不分专业的。到第四年才根据志愿分成电力、电子和信息三个宽泛的方向。每个大四学生在最后一年除完成FYP论文外还必须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课程,完成学分。

    本校学生在进入FYP之前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专业领域系统、深入的学习,专业基础普遍好于南大的学生。由于进入FYP的时间较晚,同时还有语言和学习环境适应的问题,本校的学生多选择仿真和分析类型的FYP。南大电力系的教授在每周都会和学生固定进行一次见面。他们会对学生在FYP中遇到的问题、课题进行的方向、英文报告的书写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指导。通过审阅这几年联合培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完成篇幅在40~50页的论文。他们的论文经过南大教授的修改后英语语法正确、论述清晰、理论推导严谨、仿真结果丰富而有说服力。同时,这些学生在30分钟的英文答辩中均能回答本校和南大教授的提问,取得良好的答辩成绩。

    2.课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和很多英联邦国家一样,南大的硕士培养方案包括两种:一种是课程型硕士;一种是研究型硕士。“3.5+1.5”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修读的是课程型硕士,学制一年,毕业授予科学硕士学位。这些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后和本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需要在一年时间内完成30个学分,计4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和1个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其中4门必修课包括:“电力电子变流器”、“现代电机拖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5门选修课需从“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过程控制”、“电磁兼容”、“高等数字信号处理”、“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建模和控制”中选取。课程设计包括文献综述、实验分析、理论推导和仿真。课程设计需向导师提交6000~8000字的报告并通过30分钟的答辩。

    研究生的每门课程都有指定教材。这些教材通常是国外知名学者的论着。由于教材很贵,学生一般会从图书馆借阅。授课教授也会免费向学生提供包含重要知识点的授课讲义。南大所有的研究生课程对全日制和在职人员开放。考虑到在职人员白天需要工作,这些课程全都在晚上授课。授课时间是晚上的6:30到9:30,中间会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每门课程均为30学时。授课教授在讲授课程时会随堂提问,并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计算题和仿真两种。比如在讲授“现代电机拖动”时不仅需要完成直流电机内、外环控制系统的书面设计,还必须用MATLAB/SIMULINK搭出仿真模型,让授课教授检查仿真结果。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和卷面考试,两者分别占20%和80%。卷面考试的时间为3个小时,其内容一般会围绕授课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核。每份试卷通常有7道考题,学生可以从中选取6道进行作答。卷面考试成绩50分为及格。授课教授会根据总成绩和所有学生的相对成绩给学生打分。学生最后的成绩为A、B、C、D的形式。由于每门功课的卷面考试都比较难,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每门考试。对于课程硕士而言,每个学期平均5门功课的学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他们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材和完成作业,进行深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二、“3.5+1.5”培养方式的优缺点

    “3.5+1.5”培养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了熟悉中英文双语环境下的电力工程师。学生在南大一年半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到电力行业权威,聆听他们的讲座,阅读他们的着作、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作为取得最终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提供他们参加的至少30次讲座的纪录。这样的学习经历能为这些学生在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很好的基础。事实上,8年来已经有数个学生通过这一联合培养渠道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们的一些文章已经发表在顶级国际期刊上。

    然而联合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就业。学生在当地就业受到了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电力企业较少、雇工的政策受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外,新加坡本地的企业更看重的是第一学历。只有在英联邦取得本科学位的员工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联合培养的学生即便是取得博士学位或者入籍都无法和本土取得荣誉学位的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就业和发展的困难,很多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然而,国外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并没有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相比国内两年或两年半的硕士毕业生而言,联合培养计划出来的学生没有实际工程项目的经验,繁重的课程学习使他们缺乏理论到实际的锻炼机会。很多选择回国就业的学生不得不用第一学历参加应聘。

    三、联合培养方式的改进措施

    鉴于联合培养方式高额的投入和实际的产出并不成比例,有必要对这种方式进行改进。实际上,国内已经对这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广西和东盟高校在联合培养法律人才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然而,电力工程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锻炼才能形成真正的技能。联合培养方式必须从学制和合作的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

    首先,可以改课程型硕士为研究型硕士。通过减少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际项目的锻炼。从前面学习课程的安排来看,课程涉及的面较广。而电力工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强调的是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深入研究。通过硕士论文的完成,学生才有更多机会能和导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他们那里得到工程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系统训练。当然,研究型硕士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济的支持。

    其次,需要重视学生未来的就业,在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加入实习学分的要求。实际上“3.5+1.5”联合培养期间,学生有两三个月的假期。通过这个假期,学生可以联系当地电力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培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在制订联合培养计划时,南大应该为这些学生实习提供便利。

    第三,可以采用师资共享模式促进联合培养学生的成才。[2]目前“3.5+1.5”计划中本校老师仅在学生本科毕业答辩时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学生的培养,对于学生硕士阶段的学习更是无法掌控。实际上,本校老师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而南大教授的优势在于理论的提炼和高水平文章的发表。在联合培养计划制订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让本校教师担任学生的副导师。学生在南大学习的一年半时间内可以同时得到两位老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实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师资共享,本校的老师也有更多的机会和国际同行实现交流,发表更高水平的文章。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借阅行为;理工科;统计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的关键力量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理工科院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服务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在此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教学科研工作对大学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也不尽一致。本文拟以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 2011-2014 年的学生借阅登记为基础, 对我校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专业在校学生图书借阅量作较全面的分析比较, 探讨地方本科院校高等理工科图书信息教育中的出现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 基础状况

荆楚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省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设有14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33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90个,附属医院1家和教学医院2家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场所。目前正在按理工为主,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群进行学科定位。学校现有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93人,其中专任教师659人。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4078人,其中本科生9689人。学校图书馆总面积32340m2,阅览座位2800个,按照现有学生规模计算,每百人有阅览座位约20个;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129332册,生均纸质图书75.51册;电子图书836678册,纸质期刊1092种,电子期刊 8083种,各类资源数据库10余个。

本文选取我校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数据为2011-2014 年间10级各专业的在校学生图书借阅登记记录。

2 借阅量的统计数据与分析

我们在借阅量的数据统计主要选取两个方面:不同学科专业/年的人均借阅频次以及不同学科专业借阅图书种类所出现频次的比例。从2011年到2014年应用物理学每年人均借阅频次分别为:10.2、11.6、24.5、2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为:17.9、20.1、39.7、33.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别为:11.8、13.7、25.6、21.3;电气工程分别为:11.5、16.3、28.1、23.7。

以学科专业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1-2014年借阅频次均为最高, 最低的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各专业的借阅频次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专业的借阅频次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13年个专业人均借阅频次最高。

从2011年到2014年应用物理学每年人均借阅图书种类所出现频次(%)分别为:12.3、20.7、11.2、24.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为:25.2、30.3、10.5、3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分别为:14.6、19.3、12.3、23.7;电气工程分别为:13.8、18.5、9.0、27.2。

以学科专业为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1-2014年人均借阅图书种类所出现频次为最高, 最低的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各专业的借阅频次逐年来有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013年个专业人均阅图书种类所出现频次最低。

3 讨论

不管是从人均借阅频次还是借阅图书种类所出现频次的比例看,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明显高于其他类,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应用物理学最低。这个可能与不同学科之间差异有关,计算机专业内容较新颖实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较高,急迫需要动手实践操作欲望较强,所以借阅行为较积极,并且较延续,而应用物理学专业医学课程较枯燥,理论部分较多,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所以学生进入图书馆研究专业性知识的欲望不大;而其他理工科学生相比较则更具体,因此学生愿意借阅。另外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两项指标均较低可能与刚进大学,对图书馆环境以及功能比较陌生导致。2013年相同年级借阅图书种类出现频次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可能与三年级学生积极考研备考有关,功利性因素较大,在此期间学生又要进行各种毕业实践活动,所以才出现上述情况。2014年学生人均借阅频次以及借阅图书种类出现频次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可能与学生即将毕业,学习压力基本消失,可以阅读大量消遣类、小说类、娱乐趣味类以及其他非专业类书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我校存在学习风气明显不足, 尤其是低年级以及毕业班的阅读风气较差。也可能与我校为二类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素质略差,学生学习欲望以及能力不强有关。不同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 其当年借阅的书目趋同性不明显, 可能与不同专业的考研、考证、就业方向以及毕业论文的选题等内容比较分散有密切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培养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人文素质,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偏窄,创新能力欠缺,高校图书馆应将其设为重要建设内容[1]。

4 对策建议

4.1 图书馆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培训

每年随着我院新生军训结束,图书馆便会开展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全面筹备,选派馆内业务骨干认真准备培训材料,为使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获取信息和知识,图书馆以学院为单位,分批次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培训。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图书馆精心制作《入馆指南》,为各学院同学们讲解。培训中,图书馆老师介绍了图书馆概况、入馆须知、馆藏资源分布、借阅规则、数字资源的使用及图书馆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并强调了做一个文明读者的基本要求,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会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掌握快速的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授课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激情演讲,同学们聚精会神,在听到介绍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周到的服务和多彩的活动时,都兴奋不已,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培训课上,图书馆还为每位新生读者发放《入馆指南》,让新生更直观的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更好的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大家纷纷表示今后将科学的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来提升自我。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供了实用而有效的平台。新生入馆教育为广大新生展示了我院图书馆的魅力,使得刚迈入大学的新生对图书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藉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转变观念,逐渐适应大学生活,保持健康的个性,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探寻精神的财富。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文明的积淀,精神的家园,这里可以找到前人的精彩与广博,也可以找到自我的充实与自信。希望新生可以从图书馆开启知识财富之门,在浩瀚的知识世界遨游。

4.2 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图书馆的职能是应该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引导学生读好书以及好读书。为了更大的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倡导读书风尚,创建书香校园,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每年我校由图书馆主办,校学生读者委员会承办的主题为“读万卷经典 引航激扬青春”的读书节顺利进行。为了办好读书节,在图书馆的精心指导下,学生读者委员会作了充分准备,进行了深入宣传,对每一项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与落实,使得本届读书节丰富多彩,精彩纷呈。读书节的活动项目有读者之星的评选、我为图书馆做点事、我爱阅读的横幅签名、好书推荐、精品图书展、演讲比赛、电影展播、图书漂流等。在我爱阅读的签名活动时,学校领导均亲临现场签名,并鼓励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为了提高理工科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和掌握,培养训练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图书馆会邀请省内外在理工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学术讲座以及现场操作指导,旨在激励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及科技创新等工作的进行。

4.3 积极加强校园图书馆服务建设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评估中已将图书馆与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并列为高校发展的三大基石。为了服务我校的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结合我校转型的需要,我校图书馆已全方位多时段实施开架阅览,文献资料检索基本实现计算机和网络化的需求,校园网内数字期刊免费使用, 远程访问校外可申请,全年仅寒假闭馆,每周包括周六日、每天16小时(8:00-9:30)均开馆,便利性较高。在目前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便利性较前显著增加,图书馆仍能接待大量的读者上门。虽然目前我校借阅量的无显著下降,但随着当代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阅读的进步, 我们要保持借阅量上升这个状况,图书馆可以在实践方面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如网络检索以及文献查阅系统内部增设读者的评论、留言和意见,有益于帮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如今的高校图书馆不能再按传统模式运作,必须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通过大量的阅读推广来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内涵[2]。为更加有效地指导同学们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图书馆还将不定期地举办类似培训讲座,通过图书馆网站通知、学生权益部微博、微信等服务平台培训活动计划。最终是为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实用性人才,找到了本科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切入点、载体、路径和方法,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创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并为其服务。针对地级市,强化地方性、突出民族性,开展地级市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为中部地区提供人才、科技、先进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等技术师范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自动化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6—03

[作者简介]刘君义,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方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52)

我校的办学方向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课师资,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的专业之一,1979第一次招生至今,已经历了33年的历程,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壮大,累计培养毕业生32届,总人数达6120余人。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成果,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了“热爱职教、理论够用、教学过硬、技能突出”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和原则,创建了职业技术师范自动化专业“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体系。

一、“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理念

几年来,我们对我院自动化专业近30年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考察了全国其他7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并对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的性质、服务定位和功能三方面的特色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为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坚持“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相统一,突出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确立了自动化专业“热爱职教、理论够用、教学过硬、技能突出”的“双师型”职教人才培养目标。

2.在学科专业内涵上,突出以控制理论为基础、微处理器芯片与接口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PLC、DCS等)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形成以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

3.在课程体系上,根据产业、行业用人部门及职业学校的需求研究构建职教师资能力标准,在形成能力标准基础上,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向,紧扣市场需求,注重现代职教师能、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坚持3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师能训练不断线,工程设计训练不断线。

4.在课程内容改革上,整合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行课程重组和重构,弱化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强化体现工程实践导向和项目驱动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注重工程训练,强调每一门课程都应该为工程训练服务,科学与工程结合,能力与素质并重,将其知识点融合到项目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工程技术能力。

5.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突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学校的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企业的工程师定期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将工程项目的研发全过程展示给学生,将“面向工程、项目驱动”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三三+三五”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针对职业技术师范本科的特点,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培养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运行

(一)构建了“三突出、五模块、三层次”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为了明确“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职业性、师范性、技术性”的办学特色,我们从能力结构模型的角度,在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上突出职业教育教师师能、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教师技能、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为师能训练、实习实训、实验设计、科研创新、资格认证五个模块,按照基础实践、拓展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师能训练模块重在培养学生任教的能力,重与控制等相关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以及能在工业企业自动化领域从事系统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三三+三五”式的“双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内涵框图可以看出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科学性相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能较好地体现“五证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并且加强学生专业教学方法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师能;实习实训模块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实验设计教学模块主要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不同类型实验的比例,优化基础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适时推出前沿性实验,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科研创新模块则是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学科竞赛或科研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资格认证模块主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证书的选择上,我们根据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层次及代表其职业能力的岗位证书的种类和级别,选择了维修电工、CEAC智能电气应用工程师两个职业认证,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进行安排,让学生根据职业规划及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有计划地获取其中的一项至多项职业证书。

2.在基础层次侧重基础技能训练,加强学生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深入理解,着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拓展层次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层次侧重综合素质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工程综合运用能力,涵盖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同时,结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二)构建了“三结合、五导向”的人才培养运行模式

采取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把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在课时内安排学生必须得到训练的内容,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保证学生的T程能力满足社会、企业对自动化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课时外安排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拓展、提高的内容,以学生自选训练内容、组成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小组和科研小组、开放实验室等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在综合和创新方面满足社会、企业对自动化技术人才的更高要求。

2.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即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建设校外教育实习基地、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9年以来,自动化专业建立了集“选聘、培训、考评”为一体的导师建设机制,把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一线教师优先选拔到导师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学业上的指导效能。导师制以学业指导为主线,实现了导师“导学”、“导研”、“导赛”、“导人生”和“导就业”的有机结合。“全程导师制”分三个阶段进行:在大一、大二本科生中,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导师,重点是“导学”、“导学风”和“导人生”;大三、大四年级的优秀本科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学力情况自主选择导师,重点是“导研”和“导赛”;在学生毕业前则专门聘请校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为就业“导航”。这些导师将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理论辅导于一身,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志趣,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咨询、建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

(三)体现“五证一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自动化专业从2004年开始开始试行“双证制”教育,倡导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积极考取“维修电工资格证”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从07级开始,在“双证制”基础上,根据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实际需要,推行“四证合一”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只有取得这四证才能符合毕业要求,否则不予毕业。为满足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我们推行“五证合一”制,在四证基础上,对于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提倡获得竞赛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三+三五”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拓展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必然要求。它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高等技术师范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基本措施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唐玉凤,职技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高等农业教育,2004,(4).

[2]朱晓春,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

篇10

关键词:PWS;毕业设计;电网规划

作者简介:王颖(1980-),女,河南商丘人,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00-02

中国计量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电力系统类的毕业设计一直向着新颖、实用的方向不断调整选题、推陈出新。作为软件类的电力系统仿真题目一直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这就对仿真工具提出了“界面友好”、“方便实用”等要求,更重要的是,仿真软件的运行结果一定要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认可度。

Power World Simulator(PWS,电力世界仿真器)软件是美国伊利诺亚大学开发的一款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可视化软件包。PWS具有潮流功能模块、事故分析模块、灵敏度分析模块、最优潮流分析模块、故障分析模块。

将PWS仿真软件引入毕业设计环节,顺应了教学需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该软件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笔者所指导的采用该软件进行的毕业设计曾经连续两届被评为本校本科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用PWS可以进行有关电压调整、静态安全分析等方面的课题研究。本文将主要就PWS在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做详细介绍,在此,所用到的主要是潮流功能模块和事故分析模块。

一、PWS简介[1]

PWS是一个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包,建构在对用户良好交互性的基础上。它的核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潮流计算软件,可以有效求解多达100000个节点的系统[2-3]。这使得电力世界仿真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潮流分析软件包十分有用。与其他同类商业应用软件不同,PWS允许用户通过可缩放的彩色动画单线图来模拟一个系统。在PWS中,输电线路的通断、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增加以及联络线功率的交换,一切仅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此外,图形和动画演示的广泛使用增强了用户对系统特性、存在问题和限制条件的理解以及方便修改。

PWS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模拟电力系统时间特性的工具。同样,它可以图形化地显示负荷、发电量和联络功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系统运行条件的变化。这项功能在解决电网扩建引起的网络结构变化之类问题时十分有用。

除了上述特点,PWS以其一体化的经济调度、联络功率交易经济性分析、功率传输分配因子(PTDF)计算和突发事故的强大分析能力为特色,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易用的界面来实现。

二、PWS应用实例

1.设计任务与要求

某铝材公司ABC将在城市北部建一座新工厂。该工厂的负荷峰值预计将会达到48MW,10Mvar。然而,城北的电网较为薄弱。为满足该工厂的新增负荷,在该厂处需新建一所变电站。新的变电站适合安装138/69kV等级的变压器。此外,工厂要求至少接入两回线。现在的任务是保证在峰值负荷情况下,工厂的新增负荷接入后,城市北郊的输电网可以在正常和发生偶然事故时稳定运行。新增变电站不仅能满足工厂的用电需求,还可以使北部电网得到加强。新增变电站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电网中邻近母线之间的距离已给定。

具体的研究内容是铝材工厂的新负荷接入后,使得系统能保证在正常状态和偶然事故时的正常运行,提出最合理的方案。系统安全运行要求线路和变压器负荷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母线电压水平保持在额定值的95%至106%间。母线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关设备的价格也已知。

设计要求:

(1)利用PWS对该城市电网建模。演示初始潮流已确定在不接入铝材公司负荷的情况下的系统中运行。要求所有线路潮流和母线电压在限度以内。

(2)对原电网考虑任一条输电线路或变压器故障的影响,进行事故分析。

(3)母线间的相对位置和输电线参数及相关设备的价格已知。确定铝材工厂新负荷接入后能保证系统基本运行和抵御偶然事故的最经济的设计方案。改造总费用定义为建设成本减去未来五年内因降低系统损耗而所节省的花费[4]。

2.仿真建模

根据任务要求,利用PWS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初步潮流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图1。

潮流结果显示,原始的城市电网各处母线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均正常,无任何电气参数越限。

3.对原始电网进行预想事故分析

选择Option/Tools-Contingency Analysis的任一条输电线或变压器故障选项进行自动事故分析。

结果显示:

(1)若断开RAY69-FERNA69线路,就会出现两个越限情况,见图2:节点FERNA69的电压过低和节点DEMAR69和BLT69间的输电线路过载。

(2)若断开RAY69-RAY138线路则会出现一个越限情况,即节点DEMAR69和BLT69间的输电线路过载。

说明原始电网虽然正常运行时潮流不越限,但是其背后却隐藏着薄弱环节,通过预想事故分析仿真即可暴露其缺陷。

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电压过低现象的解决办法是选择利用无功补偿设备来调压。

从图2中,可以看到母线FERNA69电压过低,为额定值的94%。因这条母线上已经并联了无功电源――补偿电容,故只需增大母线FERNA69的并联电容无功输出值即可达到要求。补偿的容量可以通过“试错法”得到。

4.计及安全的新电网经济方案设计

已知条件:输电线路(69kV及138kV)――新输电线路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指购买和安装断路器、继电保护的费用以及改变变电站母线构造所需费用。变压器(138kV/69kV)――变压器价格包括所连断路器、继电保护费用和安装费用。母线成本,等等。因篇幅限制,此处省略具体成本参数。

根据课题要求,为了将新的负荷连入电网,可以设计两种接线方案[5-6],分别如图3、4所示。

(1)方案1:从GROSS、PETE、DEMAR、FERNA中任取两个69kV等级的母线连接到母线ABC69。

(2)方案2:在母线RAY138与ABC69间添加一台变压器,从GROSS、PETE、DEMAR、FERNA中任取一个69kV等级的母线连接到母线ABC69。

成本计算公式:

改造总价格=新增的建设成本-改造后节约的成本

=新增的建设成本-50×24×365×减少的有功电网损耗

=新增的建设成本-50×8760×减少的有功损耗

5.方案仿真分析及成本计算

(1)根据方案1,经过仿真,发现都不能使系统正常运行,电网出现崩溃。新负荷接入后的新网损为原来的2.58倍。故不采用方案1的接线方式。

(2)根据方案2,以ABC69连接GROSS69和RAY138的接线情况为例:

1)运行潮流演示,潮流功率分布也都在要求范围内,这表示电网能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2)进行预想事故分析,结果显示电网无越限情况,表明该电网能保证偶然事故时的稳定运行。

3)成本计算。查看case summary菜单,可得此时的有功电网损耗为10.41MW,进而计算相应的建造成本:

新增的建设成本=870000+100000+170000×11.9+250000+870000+100000+170000×10+50000+105000×3.2=6299000(美元)

改造总价格=6299000-50×8760×(11.56-10.41)=5795300(美元)

用相同的方法对其余三种接线方式进行仿真及成本计算,得到的改造总价如表1。

6.小结

按方案1进行线路连接,新的负荷加入后,电网会出现崩溃现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原来这部分区域的电网较为薄弱,新负荷的接入进一步加重了电网的负担,使得ABC69连接端的电压连续下降。

按方案2进行线路连接,可使输电网达到在基本情况和偶然事故时稳定运行的目标。比较四种方式,发现在负荷接入后,电网运行时产生的新的电网损耗较原来电网损耗的减少量相差无几,故选择方案时,主要考虑建设的成本大小。

经比较,最终选择方案2中的方式①,即母线ABC69连接母线GROSS69和RAY138,变压器容量选为101MVA,改造总价格为5795300美元,电网损耗比原来减少9.9%。同时在预想事故分析时未出现电压降低或线路潮流功率过载现象,原电网也得到了加强。

三、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Power World在电网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即对原电网进行了潮流分析、预想事故分析,并着重比较了计及安全情况下新负荷接入后的经济方案,制定出最合理的接线方式。

将电力仿真软件PWS引入电气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经多方反馈,一致认为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效果。不仅让学生通过实例运行加深对电力系统的认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进行电网的规划设计。希望本文能够对兄弟院校的相关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仰飞,李先允,郝思鹏.可视化软件包Power World Simulator在电力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6,(S1).

[2]廖青华,赵斌.电力系统可视化仿真软件Power World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

[3]王庆红,等.电力系统可视化计算分析平台用户手册[M].广西: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数字电网研究中心,2005.

[4]J.Duncan Glover,Mulukutla.S.Sarma.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