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2: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科学实验论文

篇1

1.自然实验观察。

自然实验观察是对自然界的生物和现象进行观察,例如科教版的小学科学中《校园中的树木》就是属于自然实验观察,通过对学校的树木进行观察,记录下树木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对树木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自然实验观察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观察之一,学生对于这种方法非常感兴趣,让教学从教室走向户外,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逐渐让学生培养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感官和辅助工具进行观察。

2.定性实验观察和定量实验观察。

定性和定量实验观察是根据实验结果是否需要用数量进行表示确定的。一般来说定量实验观察需要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定性实验观察不需要。

二、小学阶段学生实验观察的特点及现状

在现阶段小学生受到知识和年龄的限制,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表象观察的比较仔细,比如颜色、声音变化。但是对于一些细微的实验现象观察不足,有时候在观察中的实验现象来不及记录下来,或者是不知道怎么描述实验现象,导致实验观察记录不准确。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很难通过某一种固定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比如在《把种子传播到远处》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观察苍耳和蒲公英种子,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种子的外形描述出来,但是描述的方式不一样,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记录下观察结果,还有部分同学擅长语言描述,部分同学是通过绘画进行的记录。所以在实验观察中,不要限制学生的记录方式,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实验观察记录方式。

三、如何培养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实验观察能力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实验观察中的顺序观察法。顺序观察法是指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对观察对象进行排序,还有在心中的排序。在顺序观察中一般包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多种顺序观察方法,加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重点观察能力。重点观察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重心。例如在上《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中,老师切下芹菜,将其放入染色的水中,让学生对其切面进行观察,记录特征,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重点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植物的根茎是水分运输的主要通道,明白植物根茎的作用。再次,要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整体观察一般是先从整体观察,然后再对各个部分进行观察,更好的形成整体认识。例如在对蜗牛的实验观察中,首先就要让学生从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通过整体的观察产生更多的疑问,例如蜗牛有没有牙齿,然后再对这些细节进行观察,更好的去认识整体,对蜗牛的整体认识进行补充。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比较观察法在实验观察中应用的较多,在试验中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记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观察发现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缜密思维,提升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观察能力的注意事项

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在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实验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中要重点观察的部分;第二,在实验中要让学生养成客观记录的好习惯;第三,在实验之后要认真的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第四,要适度开放实验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第五,老师在实验观察课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保证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深度和广度。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主动;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22-04

作者简介 牟觉怀,柳州市北站路小学教师。

众所周知,人类已迈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对本国的学校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而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的课程应运而生。

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找到突破的关键点。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应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固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改变目前教学中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和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的倾向,学会获取、分析、判断、选择信息,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课题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使学科的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中空对空的模式和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人。研究性学习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走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研究什么、发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认识误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并轨。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改变教师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

一、在研究性学习的大单元活动中实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依照研究性课程的性质,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接受能力,课题组在每个年级中确定了一个研究的大主题。每个年级的研究小课题有十几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时间等都据学生的情况随机而定。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并体验了小课题的确定、开题报告的撰写、答辩、计划、调查、访谈、获得第一手信息、反馈、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人交往、合作、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学生和教师的收获都不小,家长对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大为赞赏。但是老师和学生们也提出了不少意见,例如:研究性学习的使用手册很多且内容重复,填写起来比较繁琐,应该进行改进;每周一个半天的时间有时候还不够学生的外出调查和查询资料;在时间上是否能灵活处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由原来的每周三活动改成了“大单元主题”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三天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结合到秋游活动中去。各班都在活动前定下了活动的详细计划,每一节课开展什么活动都做了具体的部署。四年级的研究主题是“食物与健康”,五年级的研究主题是“神奇的昆虫世界”,六年级的研究主题是“母亲河水与植物的生长”。这些主题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通过外出调查、上网查询、亲自实践等方式,对各自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在调查了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后,开展了号召不吃零食的倡议活动,还有学生给市长写了信,将他们的调查结果向市长反映。五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还制作了昆虫标本,写下了研究感受。六年级的学生研究的是我们的母亲河,学生将研究的报告用网页呈现出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柳江,激发人们保护柳江的意识。

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进行广泛的访谈,从书籍、网络等获取资料,从而在亲历整个过程的体验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在开展交流活动中,学生对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真正做到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二、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单元活动中实现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学为中心,依托小学各种课程,选择一些综合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资料的工具来进行学习。教师支持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提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还将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用演示文稿和网页进行展示。课题组还制作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专题网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心得体会到网站上,让人们去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还引起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杂志社的关注,并与我们课题组联系,希望我们能与他们合作。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了。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单元活动过程当中,教师们深深地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只有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在数学课中结合春游我们设计了“春游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在科学课中结合自然科学和劳动实践课学科开展了植物生长的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美术学科中展开了“色彩与服装”的研究活动,把美的世界带给了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展开了“社区绿化”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大胆发现社区绿化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办法,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负责承包一些社区的绿化任务,担当小小环保小卫士,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把研究性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探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探究型”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探索活动,探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将使学生能灵活、独立地应对各种情况,也将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促进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讲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变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五、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它要求人才不仅拥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更要拥有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实践证明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批判地吸收教科书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超越了现有知识,而且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研究性学习课题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和周围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规律、分析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如张子慧同学的《柳江河水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报告,获得北京某位教授的赏识,推荐参加科学实验论文比赛并获奖。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各种类型的比赛也呼之欲出,学生参与研究和收获的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在尽力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诠释他们对生活、对科学真理的热爱与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单元活动,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促进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变革。“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的整合,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