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6: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必须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上下功夫
防微杜渐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生命和健康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生物基础。人的生命是等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生命都应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平等尊重和有效保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当然要尽一切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这是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无论春游、秋游、社会考察,还是校园的其他活动,学校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格管理,不能麻痹大意、轻率从事,要把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只要我们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认真细致地去做,许多安全事故都可以避免,即使偶尔发生也能大大降低事故的伤害程度。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安全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时刻绷紧安全教育这根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抓实抓细、精到管理,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与疏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杜绝或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同时,要在学生中经常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但是,政府、社会和家长不能苛求学校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因为“绝对安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办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果担心个别学生的安全就取消所有学生的一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甚至连中午和放晚学后的自由活动都被剥夺,整天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成为没有战斗力的“关鸡”,就会出现许许多多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式”学生,就会涌现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许多学生就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做,学校的安全事故可能大大减少(但不等于没有),但是整个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创新能力、运动技能以及人文情怀等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危及的是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这个潜在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奠基工程,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知识技能,更要从大局着眼长远计议,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核心是民族群体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努力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打造一支身体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精神境界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团队。打造这支团队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凡是有利于打造这一团队的做法都要敢于尝试和持久坚持,否则就必须停止和抛弃,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2.学校教育不但要注意显性安全,也要注意隐性安全
不但要注重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安全为了避免学生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关方面简单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限制和时间禁锢,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项目和科目,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很不可取。我们都知道,开车、走路也是很危险的,公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能不能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把所有公路给封了,禁止一切车辆上路?科学探索、社会实践也有一定风险,能否为了保证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人身安全而叫停一切研究探索和社会活动?我们没有那样做,也不能那样做。取消一切“危险性”比较高的活动和项目,学生就真的绝对安全了吗?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非也。如果我们思想上不高度重视,管理上不细致缜密,安全责任不落到实处,校园里和教室中同样会出安全问题,如打架、斗殴、踩踏、跳楼、晕厥,等等,近年来的中小学校园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因长期得不到锻炼,身体素质较差,跑步时突然晕倒甚至猝死;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造成相互伤害。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时有发生。同时,长期把学生禁闭在校园和教室里,剥夺学生的自由活动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不安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每况愈下,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学生的心理品质会出现问题,会变得狭隘、孤僻、暴躁、胆怯、抑郁等等,与人身安全事故相比,其性质和后果更为严重、更令人忧虑,因为它伤害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整个学生群体,同时它伤害的也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近年来,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欢乐,整天闷在校园里、困在教室里、淹在书本中、泡在题海里,郁闷的心情得不到舒展和释放,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有的因此走上自杀的道路。如果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轻松自在、欢快愉悦的,学生怎会自杀?
二、结语
篇2
日本: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经常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他们较早就十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并在学校保健体育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日本体育指导要领发现,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和系统,主要包括
(1)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伤害的预防。
(2)伤害应急措施。其中锻炼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如地震及泥石流、火灾次生灾害等危险时刻,能够准确判断周围情况,冷静、迅速、安全地行动,并关注媒体对灾害信息的播放。长期以来,日本的生命安全教育在全国学校开展得相当普遍,紧急疏散、逃生避险、应急自救的演练已经成为学校的日常活动,大大提高了日本国民的避险能力和意识。美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定的体育标准和各学校的体育教育计划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心理品质。他们推崇“生存教育”的理念,将安全教育、生存技能训练作为一贯的必修课程,经常进行火灾逃生、紧急避险的排演。为此,美国国民的防灾安全意识非常强。俄罗斯:1991年,基于国内的社会现实及学生的身体状况,俄罗斯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其中专门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涉及到周围环境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可能造成的危险、极端异常情况下的个人安全、生活方式与生命安全等内容。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显然把生命安全问题放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更广泛的基础上看待和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安全观。此外,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和避险技能训练同样值得肯定。
2.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的描述中不难看出,我国与日本等国在对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科学和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点,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我国在大灾之后痛定思痛,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奏效的根本路径。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
3.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它们在价值、形式、要求、方法上都存在共性。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身体操作性的,通过身体运动完成任务,在动态演绎中获得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协作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目标上讲,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下的一些内容标准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最能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讲,体育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形成健康的体魄、改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反应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体育的情境教学模拟锻炼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学校体育师资无疑是避险技能训练自然的优秀组织者与引导者。
4.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方向
根据生命安全教育、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之中,即以学校体育为平台,实现应急避险能力训练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运行。因此,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4.1改革学校体育理念,拓宽体育教育空间
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应该进一步拓宽学校体育教育的空间,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学校体育领域中常态化开展和实施,包括应急避险能力训练在内的“三生”教育理应纳入学校体育的范畴,实现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当前,学校体育正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改革,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操作的可能。
4.2完善体育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消除生命安全教育的软肋,建设这项工作的最佳平台,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完善当前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并在内容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倾向,而不是让其处于边缘的角色。我们可以根据学校体育的活动性和开放性特点,可以将生命安全教育特别是应急避险能力的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范畴,使之科学化和系统化。
4.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将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后,需要进一步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能够在日常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地设计、整合、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及避险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
4.4重构教师专业素质,强化教师自身能力
篇3
[摘 要]:住宿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在住宿生管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又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规章制度要严格,对宿舍的工作安排要细致周到;同时,面对信任缺失的中职生,要注重对其实施亲情教育,并努力为其营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
[关键词]:住宿生 管理工作 住宿环境
住宿生在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复杂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绝不是仅仅为解决学生住家远提供必要的食宿条件就可以了,它包含着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健康、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人际交往以及做人之道等全方位的管理。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保障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公德意识及遵纪守法的意识,基于这种认识,住宿学生的管理工作应列为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加强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
保证住宿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学校首要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立校之根基。俗话说,安全无小事,也就是九十九次的成功教育加上一次的失误结果等于零。因此,学生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严格的规章制度,细致地安排
宿舍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怎样把管理和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必须要明确思想,没有制度,就没有管理,就没有良好的宿舍环境,就没有好的学生素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宿舍管理制度,使宿舍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首先,订制了《住宿生须知》、《住宿生的奖惩办法》、《文明宿舍评比标准》、《生活教师职责》、《宿舍卫生管理制度》、《文明宿舍公约》等。这些制度制订以后,通过班会、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让学生了解制度,并执行这些制度。
为了学生宿舍的规范化管理,每周都要进行评比,每周在量化栏内公布评比结果,每月评出优秀内务宿舍,并将优秀宿舍定为样板,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所有这些,有力地促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保证了学生每天都有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三、亲情教育
住宿生每天的全部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不仅是住宿生的家,更是他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使住宿生在学校应该感到有家庭般的温暖,亲情的温馨,在家庭中所能受到的良好的教育,在这里也充分地体现出来。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太强的问题。此外,住宿同学放学后还要有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较长,了解得更深,可是,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互理解,就也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难题。亲情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了。因此,宿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相互了解、相互关爱教育。最终在宿舍师生之间形成亲情关系,使同学在宿舍中有在家的感觉,弥补独生子女的伦理关系的空白。我们的生活教师还经常和同学们促膝谈心,及时解决学生们在宿舍生活中出现的个性、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利用在宿舍的时间,告诉学生做人之道,如遇事要宽以待人,豁达大度、学会独立生活、如何做一个有德有义之人、尊敬人的人、懂得尊他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等等。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宿舍生活期间,提高人与人相处的能力,适应集体环境的生活。使学生在管理严格的学校里,住宿更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四、营造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
篇4
一、学校基本情况:
岳池县坪滩小学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所辖中心完小1个,基点校3所,村小6个。现有教学班77个,在校学生3100余人(含民办教育)。现有教职工96人,专职教师91人,其中已达本科学历8人,大专以上学历50人。中心完小建有规范化的教学大楼1幢,内设教室19个,实验室1个,保管室1个,图书室1个,会议室1个,教研室3个,工会活动室1个。有较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内设篮球场、足球场、多功能网球场、乒乓球场、环形跑道等,体育设施齐备。修建了幼儿乐园、讲演台、教职工宿舍大楼。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互不干扰,育人环境整洁优美,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二、主要业绩: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学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化学校管理,狠抓队伍建设,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形成了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被评为“先进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校风示范学校”、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广安市“民主管理合格单位”,岳池县“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年3月获广安市“模范职工之家”,200年12月被教育局评为“200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以教学教研为平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岗位培训,有意识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基础,通过各种培训和参加各级组织的技能竞赛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学年来,通过校内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竞赛活动外,我们还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的新课程培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科学课程等培训,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升。我校多位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参加市县评选获奖:刘艳老师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获县一等奖;代玉贵老师论文《走进新课程促进语文教学变革》获县二等奖;陈晓华老师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美术教案《漂亮的建筑》获市一等奖;韩娟老师论文《音乐课程改革与创新刍议》、音乐教案《咏鹅》获市二等奖;唐毅老师、刘嘉林老师合制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获县二等奖;代玉贵老师参加全县语文教研组长竞教获县三等奖。
3、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重视教学常规管理,把常规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部份。我们坚持实行教学常规月检制度,对每位教学人员的学科教学进度、学生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教师备课情况等列入常规检查内容。还把教师听课、教研活动、学校领导跟班听课等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抓紧抓落实。根据教育局教育督导的评估要求,经常性对学校常规工作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深入课堂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即时评价,把优点说足,把问题谈清,把建议说明。一学年来,大部分教师能抓好教学常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教学质量总评连续几年保持片区第一名。
(2)、抓好学校民主管理
学校党支部、行政重视学校民主管理,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载体,作为民主管理的主渠道纳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坚持每期开学初亮牌收费,实行收费公开。严格执行上级校务公开文件精神及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奖惩、人事调整变动、提干入党、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及重大事项纳入校务公开内容,及时公开。一学年来,我们通过校务公开这种民主管理形式,有效地制止乱收费等现象。民主管理制度的形成,民主管理渠道的畅通,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创造了必备条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推进工作的稳定和谐的发展。
4、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营造“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工作内容。首先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爱国主义影片读后感征文活动、纪念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活动、“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等;其次是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通过各种活动,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形成,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培养。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课堂效果,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全体教师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性,学生的智力得到培养、自主、互动的学习方法得到培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们还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加强特长学生的培养。本学年开展了小学生书法、美术比赛、歌咏比赛、足球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积极参加县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乡镇组第二名。参加全县首届小学生足球运动会荣获冠军;全县中小学艺术节文艺调演参赛节目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书画美展中,多名学生获奖。
5、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工作已成为学校诸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我们认真落实各级安全工作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完善健全安全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综治宣传月活动,强化措施,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加强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开展对校园安全拉网式的检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并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工作督查。以交通安全、防火、防溺水、防食品中毒及安全用电知识为教育内容,学校安全工作没有出现重大隐患和安全事故。在贯彻全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的大检查,实行安全“月报”,还结合公安部八条措施做到条条抓落实。
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下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本届艺术节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拟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统一领导部署艺术节的各项工作。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组织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评审委员会",负责"四优一先进"的评审。
四、参加对象
艺术表演类、美术作品类、"阳光下成长"征文的参加对象为小学(幼儿园)、初中、普通高中的在籍学生。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的参加对象为中小学艺术教师、校长、研究人员。
五、活动内容
本届艺术节以评选"四优一先进"为主要内容,即评选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
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
六、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节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即为开幕。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拟举办以下活动:
(一)第一阶段活动(3-5月)
以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在本地本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运用网络平台发动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界观看点赞,对本校文艺节目、美术作品进行宣传、评比。
镇办、中心学校要组织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开展校级艺术活动,在校级活动基础上以镇办为单位组织一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市直、民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美术作品展不得少于30幅)
(二)第二阶段活动(5月中下旬)
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市集中评选活动。
(三)第三阶段活动(5月下旬)
组织全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及美术作品展、开展"四优一先进"获奖单位(个人)表彰活动。
七、参评要求
(一)艺术表演节目要求
各类表演形式要求
1、声乐节目
合唱:合唱队人数不超过40人,钢琴伴奏1人,指挥1人(应为本校教师),每支合唱队演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应为中国作品),演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重唱:人数不超过5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节目
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65人,指挥1人(原则上应为本校教师),演出时间不超过9分钟。
小合奏或重奏: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3、舞蹈节目
群舞:人数不超过3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4、戏剧节目
含校园短剧、小品、课本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5、朗诵节目
作品文体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以上五类艺术表演节目总体要求
1、参评文艺节目要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反映新时期、新校园、新生活。内容要健康向上,反映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性、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演形式多样化、鼓励创新性节目。
2、每个节目必须是同一学校的学生。
(二)艺术作品要求
三类作品要求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 cm×60 cm)。
2、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作品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改变影像原貌。
以上三类作品总体要求
1、作品内容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健康向上,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以描绘校园文化生活及校园发展变化为主线,注重时代性,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艺术作品需装裱,在作品背面注明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三)"阳光下成长"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为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文体不限,报送电子文档。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四)论文评选要求
1、论文主题"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研究重点:
①现状调研。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保障和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
②改革成果案例。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方面。
③评价制度研究。包括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3、论文要求
①围绕本届论文的主题和重点,关注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性研究,注重发挥行政、教研和教师的各自优势,形成团队研究的合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②现状调研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准确把握、真实反映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数据、有分析,为学校艺术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③ 改革成果案例要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有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材料,为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④评价制度研究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每篇论文正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调研报告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引文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的形式。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
⑥论文需报送电子文档。文本格式:用word编辑,A4纸型,标题用小2号宋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体字。为便于论文的密封评选,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均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需另附一页。
⑦参评论文需为2012年12月及以后撰写并且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五)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评选
1、先进单位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先进个人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校长及教研人员等。
3、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并把艺术教育列入工作日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成绩显著。
⑵指导思想端正,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⑶艺术节组织工作扎实,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落实,有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和学生参与面广,体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学校艺术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并有开展活动的相关视频、文字等材料,在本届艺术节"四优"评比中获得的奖项占有一定比例。
⑷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规划和建设艺术教育设施,艺术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4、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法规,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
⑵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⑶在艺术教育教学、文艺活动和比赛、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
⑷从事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工作1年以上。
八、奖项设定
1、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征文和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2、获得一等奖的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征文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3、专门为本届艺术节创作的文艺节目(含少儿歌曲创作)颁发优秀创作奖。
4、根据各地各校艺术节开展和参与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九、评选办法
1、为了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氛围,本届艺术节中文艺节目与美术作品的评选将结合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评选,评选活动中评委现场评分分值占80%,网络点赞人气排名分值占20%.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民办)学校要将本地本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比赛的视频(图片)上传网络评选平台;市级集中展演视频(图片)届时也将上传网站进行网络评选(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2、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由市艺术节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报组委会审定。
十、报送办法及时间
1、本届艺术节"四优一先进"报送工作以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进行。请各地各校在选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四优一先进"推荐指标(见附件二)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幼儿园)美术作品(含报表)4月20日前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学校办公室312(联系人:许泽军15971995587);艺术节参评文艺节目报表、论文、征文、先进单位(个人)事迹材料等电子版于4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联系人:郭琼姣13593918***)。
3、各镇、办中心学校和市直、民办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视频和美术作品展图片于6月2日之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
4、本届艺术节不组织幼儿园开展市级集中现场评选。各地选送的幼儿园参评文艺节目视频和美术作品图片于6月2日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进行评选。
十一、有关要求
1、各地各校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校活动方案, 以
"五。四"、"六。一"节日为契机开展各项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在举办本地、本校艺术节活动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参赛及观摩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 安全隐患 规避与应对
自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中小学的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学校安全问题。教育的首要就是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体育又是一项室外活动,所以小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及时规避和有效应对小学体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体育设施不完善,对学生安全存在威胁
目前,许多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在体育设施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了体育设施建设的不完善,这个问题在贫困地区的学校中尤为明显。而且,小学体育设施大多建在室外,极少有室内体育馆,这些体育设施极易受到风雨侵蚀,出现损坏,再加上学校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不够,已损坏的体育设施得到不及时的修理更换,就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二)体育老师缺乏安全意识,无法妥善保护学生安全
由于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加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而体育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就更加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w育健康与安全教育不到位,老师对体育课堂上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急救知识、带来的危害等讲解不够清晰、重点不明确,没有让学生受到警示。2.体育教师对体育教材和相关器械了解不够全面,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较多,老师在教学前对相关内容不够熟悉、对体育器材的使用不熟练、对学生的保护工作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3.体育老师没有跟家长和学生进行定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设置超过学生身体负荷能力的运动量。
(三)学生自律性差,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小学生是一群刚刚离开父母、步入校园的孩子,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缺乏集体意识,自觉性和自律性都还没有养成,要在体育课堂上对他们实现有效管理确实存在困难。而且,以为体育老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难免有学生比较淘气,不遵从体育老师的指导,脱离集体,这往往就容易出现威胁自身或他人的安全的事件。
二、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完善小学体育设施
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对于贫困地区,可以通过拨款、捐赠等方式来筹建体育设施,确保学生能享受到基础的体育器材,比如说,教学内容中含有悬挂、支撑的练习,那么开展这项练习时,就要建设相应的单杆、双杆设施。同时,各地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监管力度,确保中小学严格执行《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的标准,并且督促学校每年对体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排除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老师的考核工作,督促体育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避免出现的情况。从具体情况来看,体育老师要加强对体育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提高安全意识,将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去。例如,在开展小足球与游戏教学时,就要先提前确保足球场地的安全,预先考虑学生在进行足球运动时可能出现的碰撞、被足球砸到等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分组进行,避免学生过多难控制等,也要考虑到若出现问题应采取的急救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体育老师的素质教育,提升老师的责任心,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实现有效管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在体育教育中,在平时的课堂上就要加强纪律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遵守纪律的意识。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之前,要告知学生擅自脱离集体、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危害性,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中采用多种管理形式来维持课堂纪律,比如说在进行跳远与游戏时,可以进行分组活动,每个组安排一个自律性比较强的学生帮助老师来管理组员,这样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达到很好地维持纪律的目的。
三、结语
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也不能因为体育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就减少小学体育教育,这样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学校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规避与应对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论文在分析了小学体育教育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基础之上,从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教师素质、纪律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解决小学体育教育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素况.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规避方法研究[J].新校园旬刊,2015,(07).
篇7
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相关机构干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evMan5.1软件对检索的25篇中文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文献各研究因素的OR和95%CI进行合并,结果显示,近视(OR=1.36)、好动(OR=1.27)、非核心家庭(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24、1.80和4.46)、男性(OR=1.46)、年龄小(OR=1.16)、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OR=1.56)、危险行为(OR=1.28)、性格外向(中小学生、高初中学生和0~14岁儿童的OR分别为1.48、5.47和1.52)、左利手(OR=1.65)、不进行安全教育(OR=2.61)、危险环境(OR=1.80)、非独生子女(OR=1.98)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25篇文献相关研究因素分析,共有12个伤害危险因素,5个尚不能认为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危险因素;伤害;meta分析
儿童青少年伤害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生命,同时也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儿童青少年伤害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致残率也高。近年来,大量关于儿童青少年伤害研究的文献发表,让我们逐渐掌握了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为确切了解中国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危险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所有的有关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中文论文,并通过meta分析对研究因素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儿童”或“学生”或“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google学术”等常用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5年1月伤害发生的相关文献,未手动检索灰色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篇。
1.2定义
1.2.1伤害的定义根据文献[1],伤害的定义为,到医疗卫生机构(医院、校医室、诊所等)进行处理,诊断为某一类损伤;由孩子本人或他人做紧急处理;因损伤休学半天以上。有以上三者之一的认定为伤害发生。
1.2.2伤害的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并结合文献,分为交通伤、跌倒/跌落伤、碰撞/挤压伤、硬物击/砸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烫伤、烧伤、爆炸伤、溺水、电击伤/触电、骨头/刺卡喉、动物或昆虫咬/抓伤、中毒、意外窒息等常见伤害,不包含特殊伤害。
1.3方法
1.3.1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文献纳入标准:①资料完整;②伤害定义的标准一致;③能提取为研究因素的OR和95%CI;④研究的设计类型为横断面调查设计;⑤研究因素的赋值明确。文献排除标准:①特殊伤害类型;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数据不完整、不清晰,不能提取有效数据。
1.3.2文献的筛选和信息提取2名评价者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纳入和评价。阅读文献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遇到分歧时,通过2名评价者讨论决定取舍。文献纳入完成后,提取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期刊、发表时间、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或学段、调查总例数、伤害例数、设计类型和研究方法、研究因素和研究的效应值。
1.4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Q检验对各研究因素的一致性进行检验,I2>50%认为存在实质的异质性,异质先通过亚组分析,如结果仍不能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同质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别采用两种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和95%CI,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判断研究结果稳定可靠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检索到96篇文献,按照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5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全部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累计观察182459人,伤害发生40018例。文献内容涉及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湖北、云南、安徽、北京、上海、陕西、江苏、河北和广东深圳共13个省市,分别发表在国内14种杂志上,硕士学位论文3篇。文献提供的信息见表1。
2.2一致性检验结果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对异质危险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亚组、家庭类型和性格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城乡、年级的中小学生亚组、视力、活动爱好、性别、母亲学历、年龄、学习成绩、伤害认知、危险行为、家庭关系、安全教育、危险环境和父亲是否吸烟14个因素结果均不一致,并且通过亚组分析也不能达到同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
2.3各危险因素的效应合并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因素进行合并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居住城镇、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级研究因素经亚组分析,中小学生组和高初中学生组结果不一致,结果运用应慎重,见表3。
2.4敏感性分析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因素的合并OR及95%CI,见表4。比较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其中年级、母亲学历、学习成绩和父亲是否吸烟结果相差比较大,研究结果不稳定;年龄因素虽然在两种模型中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结果却完全相反(OR随机=1.16,P<0.05;OR固定=0.98,P<0.05)。其他13个研究因素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稳定可靠。
3讨论
本次纳入的25篇文献[2-26]的研究设计类型均为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伤害标准[1]一致。通过对25篇文献的研究因素进行提取,共提取18个相关危险因素,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其中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年龄小、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危险行为、性格外向、左利手、不进行安全教育、危险环境、非独生子女等12个研究因素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城乡、母亲学历低、学习成绩差、家庭关系差和父亲吸烟等尚不能认为是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左右利手和独生子女的一致性较好外,其他研究因素均不同质,其中年级中的高初中学生、家庭类型和性格研究因素通过亚组分析,一致性较好。其他因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可信区间较宽,结果更为保守。年级按照文献资料来源的“年龄段或学段”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小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随机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1.44(1.14~1.83),高初中学生的年级研究因素经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及95%CI为0.88(0.82~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结果的意义截然相反。多个文献研究显示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14,17]和小学[4],小学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于高中[4],因此可能是初中学生伤害的高发生率,导致中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伤害发生危险性增高的假象,年级结果运用应慎重。初中阶段即性成熟的少年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性发展不平衡,心理成熟相对滞后,出现明显的心理矛盾,表现出自信和怀疑、尊重和轻蔑的感情,冲动易怒,社会认知比较浅并缺乏经验,对环境危险的预见不足,同时学习压力小,喜欢剧烈运动并挑战自我,喜欢独自出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危险行为,导致初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是巩固和完善少年时期已形成的心理特征,已经处于独立生活的节奏,并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责任心,升学成为高中生心理活动的中心,相对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打闹玩耍,并能够从社会需要和自我需要出发来确定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因此高中生伤害发生率低于初中生;小学生受父母的呵护和叮嘱较多,接送上学,不善于挑战新鲜事物,因此,伤害的发生低于初中学生。
经meta综合定量分析发现,近视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高于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近视儿童青少年戴着眼镜活动不方便,摘掉眼镜看不清,增加了活动和社交时受伤的风险,导致其伤害发生率较视力正常儿童青少年高;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可能由于男生好动,喜欢刺激性的活动和游戏,加上性别造成的心理特征,家长和老师经常鼓励男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主动性和担当,导致男生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比女生多;性格外向和好动的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活泼调皮、喜欢打闹冒险以及接触危险因素较多有关;生活中,大部分人善于并习惯用右手,因此生活设备和用品、公共场所设施、体育器械等都是按照大部分人的习惯设置,左利手(即左撇子)儿童可能由于不适应而使伤害发生率增加,也可能与左利手儿童在脑神经发育方面的某些特征有关;非核心家庭伤害发生率较核心家庭高,非核心家庭往往是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儿童青少年得不到及时的关爱和呵护,缺乏情感支持,父母对儿童青少年疏于管理和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导致伤害发生率较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越来越多,儿童青少年被宠物猫狗造成的伤害发生率增高,改善饲养宠物等室内危险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率;非独生子女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非独生子女兄弟姐妹较多,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多地受到父母和亲友的关心,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伤害发生率较低;家长不知道伤害可以预防及不对子女进行安全教育,则儿童青少年伤害发生率较高,相对而言,家长对伤害认知较好,就会对儿童青少年增加关注和关心,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更多地向儿童青少年讲授预防伤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近视、好动、非核心家庭、男性、性格外向、左利手和非独生子女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具备以上特征的儿童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关注。预防伤害的发生需要儿童青少年、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学校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伤害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建设安全校园环境的力度并加强伤害预防性干预;家长对家中地板实施防滑保护,将药品和农药等危险品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对家中电源进行保护等,以消除室内危险环境;社会呼吁民众出行控制车速,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学生让一让等,以改善周围危险环境;最重要的是儿童青少年应该提高伤害的认知水平,学会识别危险环境、自我保护,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减少危险行为,最终达到降低伤害发生的目标。•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王声湧,池桂波,汪宁.伤害流行病学[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4):505-512.
[2]杨道余,王映辉,陈廷瑞.苍南县中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及负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11-14.
[3]陈娜.城市中小学学生伤害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李晗文.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山大学,2009.
[5]刘伟佳,张维蔚,麦锦城,等.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11-312.
[6]严志玲,王萍,韦琳,等.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8):892-895.
[7]司达敏,刘筱娴,李激.麻城市农村某社区7~14岁儿童伤害发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91-394.
[8]卫理,黄亚琴,施宁宁.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41-742.
[9]何俊,徐守先,杨波,等.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5):565-567.
[10]邱玉刚,刘春兰,于建乐,等.潍坊市儿童伤害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9):779-781.
[11]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3-6.
[12]俞敏,钟节鸣,丛黎明.浙江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89-592.
[13]黄芬,郝加虎,姚应水,等.中小学生伤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40-41.
[14]何朝,孙昕霙,赵瑞兰,等.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74-876.
[15]姚应水,叶冬青.皖南地区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49-52.
[16]黄志伟,艾东,金岳龙,等.芜湖市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712-714.
[17]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等.中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31-1032.
[18]时颖,焦淑芳,谢瑾,等.北京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684-686.
[19]黎三凤,刘茹添,曾晓琴.芳村区0~14岁儿童伤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106-108.
[20]何志辉,程朝霞.广州市天河区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5-8.
[21]李绍华.蒲城县农村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09.
[22]周德定,卢伟,李延红,等.上海市0~14岁儿童伤害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3):234-237.
[23]柳艳,何广立,吴晓军,等.镇江市1~14岁儿童伤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915-916.
[24]薛玲,庞淑兰,刘瑞庚,等.唐山市农村地区小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45-47.
[25]施东华,方为民,刘筱娴.麻城市农村某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3):336-339.
篇8
的小能人,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小科技小论文戴水
煊红的夕照把江水染成瑰丽的金波,在水天相接的抖动着碎金子似的海面上,飘来几只归舟。科技小论文戴水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信,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
篇9
论文关键词: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课后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最爱上科学课,因为我的疑问在我一步步的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我喜欢上科学课,它让我有成功的喜悦”、“我喜欢上科学课,我的课堂我作主”。一堂课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想我的教学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因为科学教学不等同于语文、数学课那样,把道理讲清楚,把一道题解答出来就可以了,它是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都需要动手操作来得到自己的答案。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的分组分工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前提
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形式,利用教学中各个因素的关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的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其中,恰当的分组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条件。
首先是学生自愿分组与教师指定相结合。学生要明确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一般是分为8个探究小组,每个小组是以5~7人组成的。让学生自愿组合,目的是便于学生选择与自已兴趣相同且喜欢的学习伙伴,为合作探究奠定感情基础。但这样做可能会出现小组优势悬殊过大的可能,这时教师必须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做适当的调整,为一下步合作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事实上每一个小组的构成在性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水准、性格特点、交往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守纪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的,合理分组,使之组成一个在组内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
其次是小组内的分工也是合作探究顺利进行的条件。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成员都担当一定的角色,并且角色是唯一的,就象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每一个成员不仅明确了各自的任务,而且看到了自己的价值,避免了个别人无所事事的情况。如果成员没有明确责任,就会出现成员不参与,甚至成为避风港,为了让所有成员参加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的分工。分工有一个过程教育教学论文,刚开始可以由教师确定好角色种类,然后可以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分工时必须让小组成员意识到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关系到共同体的任务完成质量的好坏。要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时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能使枪的用枪,会耍刀的耍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分工是合作探究学习发展的必然,分工协作又是保证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
例如,教《热水变冷》一课时,这个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在小组内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探究活动,安排一名测温员,负责测量热水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安排一名画线员,负责画出热水降温的曲线图,安排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每次测试的温度,安排一名保安员,负责小组的安全工作,安排一名发言人,负责在班上交流合作探究的成果。此外,教师还尽量引导学生尝试担任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探究快乐,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内容的选择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基石
小学生合作探究的培养是要以一定内容为载体的,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合作收集、比较、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生活、学会学习,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合作能力,逐步形成合作意识。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之前,一定要精心选择探究的内容。
首先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第一美德,他们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选择贴近小学生的探究内容,使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刺激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观察鱼的特征”,“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如何减小摩擦力”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容易论文开题报告。
其次是合作探究的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兴趣又是小学生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动力。教师在选择学生合作探究内容时,要尽量选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如:探究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探究小车运动速度与载重量的关系”等,这样的内容都能使学生怀着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合作探究之中。但要注意一点,选择探究内容时,既不能要求过高,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不能降低要求,使探究缺乏深度,达不到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的相应指导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
科学课程教学中倡导把探究当作一个过程,一项实践来对待,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通过生动具体的活动去发现,学生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什么是科学,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如何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在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探究的焦点,认识的进程等,并及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合作探究,一步一步把学生引向成功。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结论虽然不十分科学,但毕竟是他们自己探究的结果教育教学论文,其中蕴含着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即使有一点可取之处,也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给予鼓励。如果对了就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四、交流成果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继续
不同的感受、理解、认识、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探究成果,这就需要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学生搭起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平台,是科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能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克服自己思维的狭隘与不足,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观点。通过交流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会与人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能够让学生倾心倾听别人的探究成果,尊重别人的探究成果。通过交流能够刺激合作探究小组的集体竞争意识,有助于凝聚小组合作共事的能力。如教《小车的运动》一课时,也可以让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长度有关;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角度有关;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的光滑程度有关……。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探究成果中取长补短,分享合作的快乐,同时在交流中集体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五、全面互动评价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激励
对学生的评价,会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小组自评等方式。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采取积极性的评价手段来激励学生成长。也就是要从学生的纵向发展,及时肯定成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为了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此外,要让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小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小课题;科学;“三结合”;“四方法”;五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70-03
从教科学十余年,多次参加培训和学习。纵观现在的科学课教学,对照《课程标准》,仍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不自由。科学课教材从表面上看内容不多,教学时间很宽裕,而实际上其含量非常大,内容方面涉及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多领域的知识,而且有些研究活动跨越时间长,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完成。由于教学时间的仓促,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课程不开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但现实教学中,我们的科学课还基本上都停留在教师主导的课堂,对象单一、内容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3.探究不深入。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参与探究时,学生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与别人交流。但现在我们很多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所谓的“为探究而探究”,孩子们的探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4.目标难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科学不能只教结论、教答案,而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束缚了我们许多教师,使得以上很多目标难以落实。
因此,需要我们更多考虑革新学习科学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充实学生的科学生活经验。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目的营造探究活动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从2005年开始,根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需要,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学校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尝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
一、“三个结合”――引导学生提出课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老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应做到“三个结合”,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确立研究小课题的内容。
1.小课题研究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合。小课题研究的活动内容设置要紧扣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时,对“食物的安全问题”产生了兴趣,教师就组织学生以这个问题作为探究课题,让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生活问题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情况,让大自然与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大课堂。例如,2008年结合丹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以《身边的绿色》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各类小课题研究活动;2009年,在教学“水资源”时,以《丹阳水资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3.小课题研究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之一,红红火火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活动平台,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实践创新的舞台。小课题研究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成为我校科技活动的特色。为了创建绿色学校,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学生纷纷自立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有《美丽的香草河》、《护城河在》、《一次性筷子调查报告》等。
二、“四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选好课题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题探究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推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依据方案落实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强调做好有关科学实践活动的记录。根据小学生实际,我们开展的科学实践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集资料法。资料的来源很多,有书籍的、生活中的、网络的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应用资料。例如,学生围绕“丹阳水资源调查”这个课题,他们针对丹阳市降雨量和家庭用水情况,设计了表格,通过观察和走访等获取资料。
2.参观访问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限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学习“养蚕”一课后,学生确立了“丹阳养蚕情况调查活动”课题,他们通过参观养蚕户,采访农技人员等,了解提高蚕品质及预防蚕病等科学养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与养殖员、农技人员交流。
3.观察实验法。这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学生围绕探究主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实验,进行探究。例如,一个学生为了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想了许多办法观察蚂蚁,有强迫法、引诱法等,多角度了解蚂蚁,并且坚持观察了半年,记录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居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活动组的学生为了了解空气污染的害处,采用植物对比实验法和人体体验法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4.尝试实践操作法。小学科学常见的实践活动是观察与实验,但学生尝试性操作也是实践。《丹阳护城河的污染及处理》课题组的学生,为了解决污水问题,提出植物治污的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养殖水葫芦治污实践活动。
三、“五条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1.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在科学三上教学中有“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单元。我们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开展养蚕和养凤仙花活动,并将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写出观察日记。例如,张丹妮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蚕宝宝的“脖子”上有一个‘( )’的标记,就像数学里面学的小括号,难道蚕宝宝也要学数学?这个“( )”形的标记到底有什么用啊?” 又如史珊珊同学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芽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从形状上看,芽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芽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芽叶大;从厚薄上看,芽叶摸过去厚一点,而真叶有点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
2.利用假期号召学生参与。我们在2007年暑假和2008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开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比赛》的通知,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四(2)班同学利用暑期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定调查计划,拟订调查问卷,进行采访,完成了《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他们向家长、老师提出建议:“你们应该使孩子的暑假劳逸结合,选择补习班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快乐学习。家长也应该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戏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们出去旅游,使孩子们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3.利用第二课堂精心指导。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并指导他们写出了《君子兰怎么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等文章。在《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中,黄凯同学抓住蚂蚁的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和同学一起寻找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4.利用多种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中开辟“科学栏目”,在栏目的前言中我们就写道:“同学们,你是不是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写论文是科学工作者的事,那你就错了!我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写科学小论文虽然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以此鼓励学生多投稿。在“小小探索者”版块,我们就刊登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文竹为什么会快速产生枯叶》、《海水是咸的,海鱼为什么不是咸的》等文章。此外,我们还把学生的一些小课题研究报告推荐到其他教育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