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关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8:2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关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策略在于: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惟理是尊的权威观、共同参与的角色观,提升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导师 ”型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应培养研究兴趣;转变角色,从“单纯的学习者” 转变为“反思型学习者”,从单纯的好奇的求知者转变为逐渐成熟的研究者,从课程的接收 者 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之一;掌握研究基本功;培养科研毅力、科研态度及科研合作意识。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大学研究性教学;教师;学生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学科领域、课程 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 合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与研究的有机结合)的教学。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 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大学“要积极推动研究 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以来,研究性教学作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 的举措、 贯彻创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手段以及大学教学改革的亮点,正在各大学普遍实施。 如 何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为大学所关注,也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着重探讨大学师生实施研究 性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之策略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 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2](P15),实施研究性教学也必须有教师 的参与 ,教师是研究性教学的主力军。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科研 意识和能力、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强烈的群体合作意识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新观念
教师树立新观念是研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为了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应树立三 种观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世纪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学生发展 为本,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关注其 研究意识的增强和研究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将教学范式由 教授范式变为求知范式[3],变知识传递型教学为学习促进型教学[4];要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要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要尊重学 生的多样化,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潜质、潜能和潜智为目标,通 过研究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惟理是尊的权威观。教育家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5]在 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并非知识的权威,学生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 方面超越教师。因此,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 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某一权 威的不信任,要求其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 探究自身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乐意帮助学生理 解 所给建议的意义, 乐于面对学生的质疑, 并与学生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 宣的理解[6],让“学生自己,这个受教育的个人在他自己的教育中日益起着积极 主动的作用”[7](P154)。
(3)共同参与的角色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rd)在 20 世纪 20 年代首先在社 会心理学中引入角色理论。“任何社会成员,只有准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 角色规范,获得相应的角色技巧并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适称,最后方能成为一名称职的社会 成员”[8]。为了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应扮演“师长”、“先学者”、“引 导者”、 “平等中的首席”、“职业的导师以及许多其他角色”[9],“从‘独奏者’的角 色过渡到 ‘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 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2](P136-137)。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促进者、组 织者与合作 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动员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并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 实现教学相长。
2.提升素质和能力
(1) 成为学者型教师。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 己, 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1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11],教学工作 是一种知识工作 ,这种工作需要实践性知识(日常规范、程序、方法)和命题性知识(基于学科的理论和概 念、教学原则、特定情境的规定)联合起来使用[12]。心理学家也发现,知识在专 业工作绩 效中起核心作用[13]。伯曼等研究了有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论性地指出, 专业发展 应该主要深化教师的知识研究,从而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并发展变化[14]。为了 有效实施 研究性教学,教师要成为学者型教师,既要具有特定专业学科的内容知识与教育学科的内容 知识(给教师的知识),又要具有实践性知识(教师的知识),它们构成教师实践行为中的所有 知识和洞察力,指导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14]。
(2) 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是教师应有的品质和生活。主持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亨 利罗索夫斯基曾经说过,“大学水平的教学没有科研所提供的思想和灵感是难以进行的” [15]。雅斯贝尔斯也认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 者才能带 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16]。将科学研究引入教育教学 ,正是研 究性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特点之一。研究性教学需要的不是知识传授型教师,而是研究型 教师。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出色的研 究者,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和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从而带领并指导 学生研究。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真正理解本学科或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住本 学科或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时吸收本学科或课程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 ,并适时地把学生引入本学科或课程的前沿,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同时,教师根据自己 的科 研经验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寻找突破口、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在科研指导中激发学 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美国前教育部长、 卡内基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博耶认为存在教学学术[17],大学教学具有学术 性,是一 种学术活动[18],在教学领域中,没有研究,就没有突破。“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 成果的消 费者,教师更应该成为研究者”[19]。为了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要善于像研 究学科那 样研究教学,将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要 在教的过程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3) 成为合作型教师。研究性教学过程是人际互动与合作的过程,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教 师之间的合作。教师既应是知识、体验、思想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又应是 学生学习与研究活动的合作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应 以平等 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研究中,这是其指导好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前提。同时,由于研 究 性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问题等进行学习、研究,问题来源多元化和问题解决复杂 化,多种学科知识在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解决”中交汇、融合,教师单独指导学生有一定难 度,因此教师间应实现由个体性教学向合作性教学转变,相互密切合作,提供支持,促进生 成,逐步提升合作性教学的能力。
(4) 成为“导师”型教师。有效推进研究性教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导师而非“师 长” ,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那样,“把教师称为‘师长’,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 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7 ](P108)。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研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 者和评 价者 。所谓学生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移情和积极评价等方式 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情感体验、对研究的兴趣;所谓组织者是指教师在研究性教学的内容 、具体实施、评价等方面起到组织作用。所谓指导者是指教师在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各个阶段 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而非越俎代庖。所谓参与者是指教师在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与 学 生一起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改进。所谓评价者是指教师通过研究性教学的 实施,对研究主题、对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和探究进行正确的评价。总之,在研究性教学的过 程中,作为“导师”型的教师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这种指导是一种深层次、高水平的指导, 是启发诱导,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自己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与研究 任务。
(5) 成为课程资源开发设计者。研究性教学要求课程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 教师 应将那些能产生“真实问题”和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或源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和 社 会领域,源自学科领域或者跨学科领域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 引向科研前沿、实践领域。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和多媒体的出现给课程资源的开发提 供了新的平台,教师因而应改变局限于“纸介质知识”的做法,将国外正在进行的热点研究 项目(网络主页)、研究技术报告、原型系统或软件工具、国外著名大学同类课程 的联机电子素材等作为课程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扩大视野,自己深化学习和研究。
在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等在工科基础物理课程教学中做了有益探索,并逐渐形 成了较有特色且效 果明显的大学本科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模式。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重组传统教材内容: 以研 究方法为线索重组教学内容;其研究方法超越一般的数学方法而建立在信息科学的平台 上。二是根据各章节不同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教学中有机穿插教师系统提要的讲授和 学 生自主学习、问题研究、论文写作等。三是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 、 模块化技术全面引入教学中,除提供学习与研究的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虚拟物理现象,把抽 象的微分方程变成动态的物理现象,显示不同参数下各种动态的物理模型现象,并指导学生 用以研究各类在传统高数方法下看似复杂却真实的问题,实现了物理理论的数字模拟实验、 物理理论与实际现象的结合,实现了杨振宁博士所说的要学习有血有肉的物理,也实现了科 学研究方法现代化的训练目的。四是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 式研究 性学习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时自主选择。其教学效果明显:5年来,2 000多学生总 共完 成了10 000多个物理电子模型,1 000多篇研究论文,有的已正式发表[20-22]。
二、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之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关系表现为显性层面与隐性层面的不平衡[23] 。从显 性层面看 ,教学源起于教师的教,教的发起、调控、评价都面向学生“学”的活动。学生的发展、人 的创造性的传承是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的根本归宿。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教学的可 能性与进程,体现着教学的总体预想效果。同样,学生的参与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
1.激发培养研究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学 生 不仅要保持已有的兴趣,而且要通过不断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尤其要重视培养自 己的研究兴趣。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大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还很狭隘,认为研究性教学 就是进行科学研究,加上受枯燥、脱离实际等对研究性教学的负面消极看法的影 响,对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中的探索、研究缺乏兴趣。为了推进研究性教学,大学生应 认识到参与研究性教学既是挑战,又是生动而富有趣味的工作,应对研究性教学形成正确 的 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研究性教学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乐趣, 从而以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研究性教学。
2.转变角色
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应该实现如下角色转变。
(1) 大学生应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反思型学习者”。大学生要以“反思型学习者 ”身份参与研究性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教材、参考书和教师讲的内容,不唯书唯师,要敢于 “ 标新立异”,发挥求异思维;要超越教材、参考书和教师言说的思路、规则或框框,在大脑 中预留自省和批判空间,从广泛的层面上,从历史到现实的脉络中,与教师、教材和参考书 展开对话。
(2) 大学生应从单纯的、好奇的求知者转变为逐渐成熟的研究者。作为求知者的学生对于 知识持一种渴求和崇拜的态度,而作为研究者的学生对于知识则是持理性和审视的态度;作 为求知 者的学生是去“学”学问,而作为研究者的学生则是去“做”学问。求知者和研究者的差异 导致学习(研究)方式的根本差异。
(3) 大学生应从课程的接收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之一。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不 应 是课程内容的被动接收者,单纯地复制课程或教学内容,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之一,参与课 程的生成与开发,同教师一起生成和开发课程或教学内容,共同探求新知,实现成长与发 展。
3.掌握研究基本功
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基本功,主要包括知识准备、文献检索能力、实施研究能力、撰 写 论文(报告)能力等。在研究性教学中,知识的准备至关重要。知识准备是指通过各种方式 掌握研究所必需的知识,如发现与选择研究课题的知识、研究过程的知识、研究方法的知识 等。其中研究方法或方法论的知识尤其重要,因为没有方法或方法论的指导,整个研究就会失去 科学性,降低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 开对信息和知识的收集、判断、选择和综合利用,而这些必须以文献检索能力为根基,因此 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必须培养文献检索能力。研究性教学中的文献检索能力即进行研究时 所需的搜集、分析、选择、利用资料的能力。实施研究是研究的重要阶段或具体工作,只有 实施研究、操作或实践,研究才能取得成果,因此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必须善于将课题研究 付诸实施。撰写论文(报告)是对整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通过撰写论文(报告),学生 才能向外界展示研究的成果,为大家接受,进而在实际中推广应用。因此学生参与研究性教 学必须培养和掌握撰写论文(报告)的能力。 4.培养科研素质
研究性教学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区别,对学生是严 峻的挑战,学生要参与研究性教学,必须锻炼和培养科研素质。
(1) 培养科研毅力。学生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不同于听专业教学实验课。在研究的过程中, 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试验的空间,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精神。科学研究本 身就是对未知世 界的一种探索,试验失败是正常的,关键是鼓励学生寻找每一次失败的原因,不断地进行探 索,如此学生的科研韧性和毅力方能得到培养。
(2) 培养科研态度。在学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严谨的科研 态度,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严密性,不能有弄虚作假的行为 ;同时要求学生应严肃认真地对待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对研究 结果必须认真分析,实事求是,不能草率地下结论。
(3) 培养科研合作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合 作是现代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笔者对指导科研的教师进行访谈时,不少教师谈到大学生不会 处理研究过 程中的合作问题,导致研究的失败。同时,也有大多数学生谈到从研究或科研活动中 学 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合作非常重要。研究性教学强调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通过相 互间平等对话和真诚合作,形成个体与个体之间彼此碰撞和相互交流的合作性学习氛围。对 参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而言,应学会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学会表达自己的意 见、倾听和说服他人,学会合作制定、执行研究方案,掌握倾听、提问、述说、交流、操作 、评价等多项技能。
统而观之,以上笔者从两大方面论述了实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对策,也就是说,促进大 学研究性教学需要学生、教师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当然,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对策远不止 这些,如需要高校的重视与推动、社会的支持、家长的认可等,这些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moe.edu.cn/edoas/website18/31/info139.37K 2008-5-28.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 科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Barr R et al.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education[J].Change, 1995,(6):13-24.
[4]Kember,D& Gow,D. Orientation to teaching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qualityof student learning[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4,(1):58-73.
[5]韩愈.师说[A].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 79.216.
[6]谢登斌. 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3):71-76.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胡继飞, 郑晓蕙. 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52 4.
[9](美)唐纳德肯尼迪. 学术责任[M]. 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78.
[10]李润洲. 专业化教师什么样[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11): 18. [11]?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J].万勇译.外国教育 资料,1984,(4):1-5.
[12]D Thiessen.A skillful start to a teaching career:A matter of de velopingimpactful behaviors,reflective practices,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J].Intern 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0,(5):515-537.
[13]R Glaser. Education and think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J].Americanpsychologist, 1994, (39):93-104.
[14]尼克温鲁普,等.教师知识和教学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 ):21-38.
[15]Christopher Luca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 History[M].St. Marti n's Press,1994. 285.
[16][德]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上海: 三联书店, 1997. 152.
[17][美]欧内斯特博耶. 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 方彤译. 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8.
[18]姚利民,綦珊珊.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J].高等理科教育,2005,(6):55-58.
[19]饶见维.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台北:岭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32 .
[20]?李元杰, 汤正新. 如何给工科学生讲分形物理——介绍华中科技大学非线性物理教 学改革之一[J].物理与工程, 2001, (3): 15-17.
[21]?李元杰, 汤正新. 授之工具、传之方法: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介绍华中科技大学非线性物理教学的改革之二[J].物理与工程, 2001, (4): 14-17 .
- 上一篇:教师教学行为评价论文
- 下一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