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6:4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对学生影响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文化修养 文化意识培养 原则 方法
一、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不仅要求掌握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知识,而且要有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交往的能力、生存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纯粹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养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这既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以相当的文化科学修养为基础。由于英语学科工具性、综合性的特点,英语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修养外,须具备广博的知识修养。教师知识面越宽,视野越开阔,教学时就能内容充实,厚积而薄发,左右逢源。
1然科学知识
英语教师虽不直接向学生教授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是“科盲”。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英语教师当然不可能通晓各门科学,但是读一点科普读物,关心与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读~点科技发展史,对某一门或某几门科学知识了解稍多一些,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2.社会科学知识
英语教材有广泛的社会内容,教学时要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学有成效。英语教师除须具有很强的理解语言能力外,还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内容。如学习西方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人际交往等等。
英语教师“精”于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学生必能学有所得,受益终生。
三、英语教师通过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对学生发展渗透影响的原则和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无疑将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显然历史的重任必将落在所有外语教育工作者身上,而且也势必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此,英语教师要完整地把握以下教学原则:通过所教授的语言了解文化;文化活动作为每堂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学生获得他们认为所需的取得社会地位的能力;使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自身文化及日标语文化均有所了解;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文化教学旨在改变学生的自身文化行为,只是要求学生认识到人们的某些行为是受其文化影响的,并对那些行为表示理解。
在这几条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运用以下手段对学生渗透文化意识:
1.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导入文化内容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涵义。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英语词句的文化涵义及使用中的文化规约的介绍。
2.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是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阵地,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课的文化内涵。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如在上有关fo0danddirnk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水果学做水果色拉这一西方特色的菜,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子,也了解了西方的饮食习惯及西餐厅的基本礼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
3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化氛围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21-0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医学生承载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肩负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使命。如何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成效成为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校园文化与人文教育的概述
1. 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结构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的物质形态(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设施等)为基础的,以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校园独特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师生参与创办的报刊、社团、沙龙、讲座及文化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与文化氛围。大学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治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园文化从文化形态上来说,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是学校外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概括。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一所大学的价值体现和精神追求,是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沉积下来的精神成果和意识观念。对大学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工作管理等管理制度,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是在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和熏陶下,内化为个人素质后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一种文化形式。
2. 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以一切具有人性陶冶意义的人类文化与阅历经验为教育内容,以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实践体验和自身修养等为途径,达到提升人性、发展个性、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文精神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其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以发展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本我与自我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朝着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教育。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学科作为载体,以学生拥有崇高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为目的的教育。
二、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与人文教育的缺失
1. 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
(1)学科专业性强,专业课程呈现多样化。医学教育相比其他专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因为它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的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技术过硬的医疗卫生人才。一般来说,医学院校学制比较长,从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制也从三年、四年、五年到七年、八年。根据医学的科学规律,要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医学生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填充,每名医学生要学习多达几十门基础课与专业课,还要进行一年的临床实习,专业课程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2)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临床实践呈现社会性。医学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医学知识,而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学科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多方面的发展对医学的机遇与挑战,要不断完善医学教育系统和医学生的教育结构。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学科,它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人类健康和疾病除了自身发展的生物学规律外,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医学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
2. 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
一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方式缺少创新。传统的人文教育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的,结构单一,人文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将基础教育、临床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校园活动,新媒体等载体,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二是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医学院校的学制基本上是5年~8年,其中人文课程――医学伦理学、医学卫生法、医学心理学、人格培养和沟通技巧、文明礼仪、法律知识等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间开设。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专业课的门数较多,课时安排不是很合理,教师讲课的进度较快,将专业课的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知识相融贯通得并不完善。三是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缺少连续性。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缺少连续性,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集中的人文教育在大一与大二年级中展开,而人文教育应贯穿于医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关系
1. 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着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通过良好文化氛围的创设,于潜移默化中美化人的心灵,完成对人的塑造,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结着全体成员,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大学生去遵循校园文化的价值规范。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人文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教育更具实效性。
2. 医学生人文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人文教育通过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但与时展同步,而且吸收学校人文精神的精髓,将一代又一代所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所以,医学生人文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l展的重要媒介与手段。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总称,包含校园环境、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的内容构成了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而进行人文教育又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医学院校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尤为重要,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发展的载体。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校园文化也在与时俱进,进而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产生影响。比如,优秀校友展示板等人文景观成为医学校园人文教育的重要形式,规范的校园制度有促进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的作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形成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手段,深入人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校园文化如同氧气一般,滋养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影响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医学生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并在这种精神影响和感召下,不断学习、进取,成长为名医、名师、名家。每一所医学院校的历史发展中都承载着教师和学生所沉淀的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展现出“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其中包含着医学生的人文知识,也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中,让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肩负光荣的使命,将医者的理想信念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大学校园文建设的内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5(03).
[2]吴笑韬,廖云峰.试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01).
[3]丁越.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D].吉林大学,2011.
[4]张萌.论人文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2008(04).
[5]唐冬生,蒋泓.医学学科的特征及与相近学科的比较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6]金文斌.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毕业论文是本科培养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综合、巩固和提升。[1]对于理科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培养科研能力的开始,一个好的毕业论文,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完成毕业论文,这将是大学生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他们今后参加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理科类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对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论文的完成是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按理说应当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毕竟学位对大学生工作或深造影响巨大。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大幅扩招,加上某些理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很多毕业生在修完课程,取得规定学分之后,将就业放在了第一位。[2]有的学校,以就业和考研为导向,迁就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受上届毕业生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论得好坏都能毕业,都能拿学位,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对待。当然,除学生认识不够外,许多大学本身也对本科论文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结果造成有些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随意没有介意,过程管理也比较松懈,很难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
2.课题陈旧。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首先由指导教师列出几个课题,再由学生选题,这虽然实现了“双向选择”,重视到学生的意愿,然而却带来了许多问题,最显著的问题是教师有时使用多年的陈旧课题,有的课题甚至几年一贯制,缺乏创新。例如,有的教师要学生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可能连续几年换换重金属,换换植物种类,缺乏创新。另外,毕业论文中的综述部分是学生对资料的归纳与总结,如果课题陈旧,重复以前的类似课题,学生很有可能照搬以前毕业生的综述,这对学生文献阅读的培养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3.指导教师科研水平和时间的限制。在高校,本科论文的指导一般是由年轻教师承担,而这些教师科研水平相对薄弱,另外,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指导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个指导教师带数十个学生的现象,许多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3]此外,理科学生毕业论文大多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完成,这些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具有创新性,可见毕业论文的工作本质上具有科学研究的特点。有些指导教师,特别是平日不开展科研活动的教师,缺乏课题支撑,没有实践经验,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肤浅,很难担当起指导教师的角色。还有的教师干脆把本科生交给研究生管理,自己不闻不问,研究生包办了论文的选题和方案,结果本科生只起了一个简单实验员的作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没有保障。目前,大多高校的本科毕业论文都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大约为3-4个月。[4]这一阶段正是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的重要阶段,他们要为就业而奔波;有些考研的学生还得准备研究生复试;有些地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招考或复试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所以很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短促,不能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工作。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论文大多需要学生认真进行重复性的实验后方能完成,若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毕业论文的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
此外,经费紧缺、条件不足以及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不健全、实施不到位,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本科论文质量的措施
1.认识本科论文的重要性。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各教学专业应采取各种形式,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离开校门前的“最后一课”,是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严控本科论文质量,对质量较差的论文进行否决,责令其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使学生明白,如果本科论文不认真完成,将无法获得学士学位。学校还可以在研究生的录取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优先录取优秀本科论文获得者,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本科论文的重要性。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途径。
2.提高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素养。在大多数学校,年轻教师承担了主要的指导本科论文任务,而这一部分教师相对科研较弱,学校应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向年轻教师倾斜,同时,组织学术团队,让年轻教师融入到科研团队中去,学术带头人或者资深教授可以让年轻教师协助完成相关课题,创造学术氛围,使年轻教师的科研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学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制定相关的考核奖惩办法。比如,有的学校把教师职称的评定与是否顺利指导过本科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学校要安排那些具有责任心,平日又一直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教师来指导学生。[5]对于带有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可以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协助其指导本科生完成论文,鼓励本科生与研究生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但指导教师要避免本科生成为研究生单纯的“实验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本科生定期交流,了解论文进展。当然,教师要经常深入实验室,及时纠正论文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可以亲自示范操作。
3.注重学生选题。不同于其他如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尤为重要,因为理科专业的培养更注重思维的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论文选题必须遵守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立足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同时指导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对不能自拟题目的本科毕业生,指导教师应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项目,给出几个相关题目,明确研究目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论文方案,这样,学生的培养目的就达到了。另外,论文选题时,不能单纯求简单易完成,还要考虑选题的意义,所选的题目应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掌握学生论文开展的时间。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把本科论文开展的时间放在最后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紧,加之其他客观原因,使学生本科论文开展的时间难于保证。为避免时间短促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学校可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有余力或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做教师的科研助手,提前熟悉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和设备,接受科研活动的熏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在适当的时候与教师一道选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6]。学校也应制定相关制度,弹性处理学生本科论文开展和结束的时间,比如可以把论文开展的时间提前到三年级下学期,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也没有考研和考公务员等找工作的压力,时间相对充足。
毕业论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结合理科类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和进行。另外,毕业论文的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原因,这同样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当前形势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49-51.
[2] 刘绮,石林.环境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2):18-22.
[3] 陈景文.如何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79-81.
[4]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篇4
【关键词】毕业论文 本科生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65-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考查综合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是衡量总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首要依据。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学生水平、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而要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指导的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学生撰写过程中的收益程度和论文质量。因此,论文指导教师“指导什么”“如何指导”等问题值得摸索和探究。
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撰写的实践性很强,从选题到材料搜集,从写作思路的调整到内容提纲的修改,无一不考验和锻炼着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毕业论文理论性强,篇幅长,要求较高的书面写作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撰写。而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查阅文献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有限,论文写作功底薄弱,需要科研功底深厚、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帮助。
二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常见问题
1.论文选题与学生研究兴趣及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不匹配
学校分配导师的方式会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产生影响。导师分配通常是基于学生研究的主题而定的,学生的研究主题和导师的研究项目或研究领域相关时能实现师生双赢。然而,在实践中,导师们常发现学生的研究主题与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关,因此无法提供专业的指导。目前,许多高校在毕业论文选题环节普遍都是先由指导教师选题,再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2.选题偏离专业要求
有些学生所选题目过于宽泛,论题过大,超出了自身论述能力范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论述肤浅;有些学生所选
题目范围过于狭窄,论述拖泥带水,颠三倒四,不利于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达不到论文撰写的目的;有些学生所选题目难易度不适中,难度太大,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出来,可能会前功尽弃。或难度太小,不利于体现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指导过程和进度把握不当
部分教师认为本科生不是研究生,本科毕业论文重在体验过程,因此,没有细心引导和启发学生撰写,没有对论文初稿进行严格审阅并反复修改。也有教师认为,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要求学生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论文写作上是强人所难,为了加快论文指导进程,应付院系检查,直接让学生从给定的题目中选定题目,提供现成的相关资料,越俎代庖。
4.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
国家教育部规定,毕业论文必须由“具有相关专业的较高理论和政治素养及文字水平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研究人员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理论素养、政治水平、文字功底较高的相当于正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指导,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能超过6人,而近年来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论文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大多数指导教师又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其精力投入明显不足,论文指导质量难以保障。
5.进度不均,写作过程两头紧中间松
由于毕业论文开题和答辩时间间隔较长,因此,指导教师在论文开题和答辩之际对学生的督促较多,而开题完毕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督促较少,加之学生忙于求职,论文写作没有计划,写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现对课题展开容量把握不准,更换课题又来不及,重新写作势必会影响学生正常毕业,只能勉强写下去,草草收尾。更有甚者临近答辩前夕完稿,甚至连熟悉掌握论文内容、准备答辩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势下,学生仓促参与论文答辩,答辩过程中常出现不知所措、答非所问或有答无辩,最终导致毕业论文完全丧失了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
三 对策和建议
1.合理匹配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与学生兴趣
选题之前,各位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讲清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长,以便学生找到同自己研究兴趣相匹配的指导老师,确保指导老师对所指导的论题有足够的积累和深刻的见解,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现状有清晰的把握,为指导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指导过程应粗细结合,宏微观并蓄
毕业论文的指导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忌面面俱到。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选题,而不限定学生的选题范围;应引导学生确定题目,而不是让学生从给定的题目中选定;应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而不是直接提供现成数据和资料;应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而不是直接讲明思路;应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研究框架,而不是教师构建框架让学生填内容。对论文写作的认识、实施过程和总体框架进行宏观指导,对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进行微调、完善及语言加工润色,即进行微观指导。
3.重视论文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学生在准备开题过程中会查阅大量与论题相关的理论和文献,借此对论题有初步的整体把握,对论文写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有一个全局的考虑。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串联所学知识,并有机会自学补充空缺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论文开题,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教师应把握论文写作进度
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把握进度,而不是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确定题目,搜集资料,确定写作提纲后,此时教师应与学生约定交初稿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写初稿。并定期使用电子邮件或电话与学生沟通论文的进展情况,以便于早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当约定时间过半时,教师应进行督促。
5.提高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
达到论文指导硬性指标的青年教师因缺乏指导经验,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对此,各高校应邀请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专门针对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论文指导培训,组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其多年的论文指导经验和策略,也可以建立论文指导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起进行论文指导,扩充论文指导教师队伍,逐渐消除由师资短缺和指导教师能力欠佳引起的论文质量问题。
如今,学生的个性特点日益突出,指导教师要不断调整指导方式以便因材施教;信息资源种类日渐丰富,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技能,把握新动向以便获取和辨别有用资源;研究方法日新月异,指导教师要不断掌握新方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因此,论文指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多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指导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学生获取和识别有效资源的能力以及遴选研究方法的能力,与此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和开发自身的科研潜力。
参考文献
[1]赵菊.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对策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翟崑、王存鹏.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1)
[3]包国雄.指导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2002(2)
[4]叶云飞.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图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在坚持“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综合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指导思想,严格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文拟就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
1.对指导教师资格和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主持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应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应是讲师以上的教师。各学院对指导教师的资格都要进行严格审查,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尽心尽力,责任心强,对设计内容和任务有明确要求,能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对学生进度进行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重点检查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任务书的填写及阶段检查的情况,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质量、出勤、纪律等情况,中期检查与该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同步进行,并作为一项重点检查内容。例如:有的学院在中期检查中下发问卷调查表,主要围绕学生是否对课题任务明确,进度检查是否落实,指导教师答疑情况,上机时间是否保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有的学院组织毕业设计报告会,让学生报告所进行的工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这些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在答辩工作中,学院成立答辩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领导本院的答辩工作,各系(教研室)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
学生必须独立地写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叙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文理通顺,计算正确,绘图清晰,标点符号准确。按照学校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答辩前,学生要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审阅,写出评语,再交答辩委员会组织评阅。
在答辩及成绩评定过程中严格按照《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的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所学知识与实际更加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几年学校决定在本科生中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我们首先在部分本科生中进行了试点,然后在全校推广。当时全校有17个专业782名学生参加了试点工作,占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1.4%。有关的学院、系(教研室)在第七学期期中公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或研究方向及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通过对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试点工作的每个专业的指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并且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反映了一些共性的情况和问题,同时也有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第一手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1.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学生的培养、有利于论文质量的提高,在第七学期,学生能接触到课题和研究方向,提前与导师沟通,广泛地查阅资料,熟悉自己的课题方向和实验方法,以便在第八学期开始就全面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质性工作。对于一些专业,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较高,与指导教师的提前接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这样学生的实践时间得到了延长,也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几年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质阶段工作时间过短的问题。
2.第七学期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习相对集中的学期,如果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就确定课题或研究方向,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能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我校大部分专业在第七学期开设了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课或讲座,而这两门课程正好是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中十分有用的工具课,学生边学边用,既能熟悉课程知识,又能提高毕业设计前期工作的效率。对于保送研究生和不考研的学生,第七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对他们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前第七学期不考研的学生时间安排较松,不能很好地抓紧时间学习。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后,他们能很好地充实非上课时间,认真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各学院老师普遍反映,第七学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对优异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也十分有益。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写出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并打印编辑,提前熟悉了Word、AutoCAD等软件,有利于提高论文后期工作的效率。这样就避免出现往年,毕业设计开题查资料2~3周,后期打印一个月,而中间实质性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
3.几点影响因素及对策。我们认为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受本科生就业的影响,每年从11月份开始,许多单位就要在学校举行招聘会,为了将来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有的学生要参加几个招聘会,这不仅对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有一定的影响,就是对学生上课学习也有一定的冲击。其二就是受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影响,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许多专业报考比例占学生人数的50%,有的甚至高达70%~80%,由于第七学期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开始一段时间还能够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做,随着考研时间的临近,学生的精力投入就不那么足了,有的教师对学生产生了同情心理,也就放松了要求。对于第二种情况,有的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必须在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对于不考研的同学,在完成好正常学业的同时,要把一定的精力投入到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去;对于考研的同学,在考研后的寒假期间也要补上一些工作。教育部已经确定,从2003年起,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门,这无疑会对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去。
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抽样评估工作
为了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及总体掌握
各学院毕业设计的工作情况,毕业答辩以后,学校每年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样评估,在各学院自评的基础上,学校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学识渊博、工作认真负责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学校专家组,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估,评估的比例为应届学生人数的15%左右,学校专家组对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专家组总体反映为: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翻译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在逐渐加强,抽样评估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四、几点思考
1.毕业设计(论文)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指导教师本身参加科研、工程实践、社会实践不够,基本功不够扎实,缺乏实践经验,直接导致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向老教师学习,增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把教书育人的精神体现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把“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切实体现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
2.学生就业的压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产生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一改过去由国家统包分配的作法,学生就业的压力在增加,无形中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就要开始联系工作,参加不同形式的招聘会,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有的学生从开始找工作到落实工作单位,所剩时间无几,匆匆忙忙应付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于保证。还有些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差较远,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缺乏兴趣,应付了事。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专业的文献、论文见诸网上,特别是文科、管理学科情况尤甚,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剪切、复制、粘贴,在网上“完成”毕业论文,缺乏创新之处。这就需要建立论文写作的诚信机制,就像参加高考的学生在考前要签订诚信协议书一样,确保论文质量。
篇7
一、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
根据进程,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可以划分为确定选题、初稿写作、论文指导和答辩等阶段。从目前来看,上述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论文时间安排过于仓促和短暂
据了解,大多院校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这样学生从论文选题到完成论文最多也不过五个月,其中还包括考虑实习、就业、出国等问题所花去的大量时间。而且,寒假结束后学生直接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分散在各地,指导老师很难找到学生,加上一些懒惰的学生往往消极怠工,直到实习结束后返校,此时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撰写或修改论文。此外,较大的就业压力、找工作的辛苦和四处奔波耗去的精力,也导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心思去创作论文,到时只能“一抄”了之。
(二)论文选题范围较狭窄,缺乏理论深度
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由于没有自己侧重的研究方向,理论基础薄弱,加上平时对一些问题缺乏思考、钻研,所以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和盲目,或者追逐热点,或者根据手头有限的资料匆匆确定课题,在学术上缺乏突破和创新。比如某财经类高校,2007届财政学专业毕业生,150篇毕业论文中有50篇论文以县乡财政或农村财政作为选题,虽然这一主题确实是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如此大面积的撞题,也反映出学生在选题过程中视野不够开阔,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而真正关注经济学或财政学理论问题的选题几乎没有。
(三)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论据不充分,说服力不强。例如,有些论文仅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缺乏数据、模型及案例分析,而且总会出现包括引文注释、图表、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打印错误也较多。学生之间普遍“共识”认为,论文只要随便写写也能过关,这样导致一些毕业论文往往只在几天时间里就炮制出来,其质量可想可知,甚至存在一定量的抄袭、拼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抄袭论文的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对抄袭行为的监督成本较高,许多学校对论文抄袭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
(四)导师指导论文不够充分
随着财经类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使得一些指导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抽出充分时间来指导学生论文,结果出现许多本该可以避免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某些专业教师尤其是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数量相对较多,导致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从而在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二是部分青年教师也担任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但由于进校不久,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与功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没有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思想上不重视,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经验,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然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三是个别指导教师本身科研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根本不熟悉自己所指导论文的研究领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无法实行有效的指导。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实行的是指导教师负责制,但在答辩过程中,比如对于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答辩小组和指导教师的职责没有界定清楚。因此有必要对答辩小组的职责和答辩后的论文修改程序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无过多时间专注于论文写作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扩招,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就业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上的较大冲突,使得许多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工作上。而且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尚未完成之时就已与用人单位签好了合同,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确定工作单位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还有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其就业,故他们仅是匆忙应付,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就业率指标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对高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处于两难境地。
(二)现有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学术规范的培养
财经类专业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然而在平时四年的常规教学中,几乎没有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因而学生对文章构思、材料组织、结构安排、学术规范等要领感到陌生,更谈不上有创见性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方面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训练,写作能力也相应地难以提高,甚至不知从何入手。此外,虽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通常每年都有学年实习和论文的安排,这原本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但由于对学年实习及论文的重视不足,导致缺少足够的积累和准备。
(三)学校对指导老师的培训、监督制度不健全
高校扩招和学生毕业找工作等因素,给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指导教师的遴选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使得一些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缺乏检查督促。虽然学校制定了一些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制度,但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使得制度执行上得不到切实保证,对一些不自觉的教师和学生而言,这些制度仅流于形式。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毕业论文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所以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就必须将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将学术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
(一)提前启动毕业论文,缓解论文与就业的冲突
为了解决学生写论文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学校可以考虑将论文的选题等前期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学不久,让学生有一学期的在校时间接受教师面对面的指导,这样便于学生选题及师生沟通,可大大地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效果。但是,提前毕业论文写作启动时间可能面临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完成,学生是否有精力来完成?会不会影响课程的学习?笔者认为学生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收集资料、与教师见面是完全可行的,因为通常情况下,论文选题与专业课程内容密切相关,这不但不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什么消极影响,反而有助于课程的拓展学习。
(二)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和研究兴趣的培养
首先,在大学一二年级应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应用文写作基础课,训练学生如何选题、拟定提纲、搜集资料和构思写作,为将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等提供基本技能准备。其次,在大学二三年级就应开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和研究的方向,鼓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专业讨论,多听取学术报告,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素材。再次,在大二三年级的寒暑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使他们熟悉调查方法,为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做好准备。最后,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间可以安排在第六学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偏好及前期积累情况申报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写出开题报告。
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师所从事的各个级别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的研究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专业研究的最前沿,熟悉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可以与导师探讨新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意识。
(三)建立完善的导师培训、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优化指导教师队伍,明确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关键是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对首次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有指导经验的教师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其次,建立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管理体系。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建立指导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方评估,激励论文指导教师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再次,注重毕业论文的后期管理。后期管理是指对整个论文教学环节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总结,并为下一个论文教学做好准备,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促进财经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明确答辩小组责任
论文答辩中由于没有特设的裁判员来评判,而是由指导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对答辩者的论文和答辩情况做出评价,因此答辩小组既是辩论者的教练员,又是裁判员,这就要求答辩小组应当对如何提问和评判保持谨慎态度。笔者建议提问应当结合具体专业,紧密围绕论文,比如可以针对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以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也可以针对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论点或结论来进行提问,或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对某一论点或结论进行论述,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篇8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随着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国内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文献都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陆翠萍(2010)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大,教师负担过重等[1]。李达(2011)对桂林三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近50%的教师认为论文质量仅能勉强达到要求。原因包括会计数据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学生在收集数据和调查访谈时比较困难等[2]。江燕红(2013)对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肖丹(2013)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学生不重视、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4]。王喜荣(2016)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包括学校要求不严格、学生态度不端正、选题不切合实际等[5]。田利军和王景博(2016)对天津高校140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后认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6]。
还有些文献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晓(2010)认为每学期专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财经话题展开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7]。李达(2011)提出增设毕业论文撰写技能培训课程,严把选题关,论文题目确定后,教学部门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审题,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题目[2]。肖丹(2013)建议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8]。于卫兵(2014)提出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认为研讨课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契合,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华(2015)提出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选题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10]。罗喜英(2016)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认为此举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1]。
有的文献提出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俞军、李道芳和巫绪芬(2010)提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12]。江燕红(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提出可以尝试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3][13]。王兴娟(2013)提出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能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而且内容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可直接用于企业实践的,经学校审定可替代毕业论文[14]。
二、关于创新性和学术性
(一)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能够有所创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已经不错了,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在是勉为其难,客观地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一些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宣称的所谓“创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性作为评价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标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可以把创新性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来观察,归为拔高性要求,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二)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传统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是进入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学校在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比如,合肥学院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12]。北京城市学院试行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13]。对于这种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讲,用学术性来评价其质量就不太合适。因此,本文认为,在对某些基于实践、新形式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三、关于学生
大四学生的事情较多,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应对各类招聘和考试。目前企业秋季招聘通常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业的春季招聘大多从3月份开始,研究生复试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级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业单位考试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从上述时间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空档期,而且这个期间正好处在寒假期间,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毕业论文。因此,本文认为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可以避免与各类招聘和考试的时间相冲突。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本文认为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偷懒省事,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不是陈旧不堪,就是大到没有边际,要么就是在网上找那些参考文献资料比较多,比较“好写”的题目。相比起来,指导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比较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设计那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自主选题一般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本文认为,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只想过关交差按时毕业,那么即使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外语水平再好,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关于指导教师
有文献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6]。本文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区分不是很明显。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未必一定高过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现实中,某些职称较低的教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锐意进取,紧跟学术前沿,勤奋努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往往能够指导出比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的文献认为科研经费多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通常比较高[6]。本文认为现实当中,会计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并不是太多,指导教师即使花费科研经费,通常也是比较多地是花在硕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况下很少将科研经费花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上面。另外,在现实中,有很多科研经费的老师通常都是所谓“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还兼有行政职务,事务繁多,花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反而影响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如果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即使该教师的职称再高,科研经费再多,也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个教师群体需要引起注意,他们往往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或头衔,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职称不高,指导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这些老师,有工作热情,做事认真,受过博士阶段严格和规范的学术训练,加上指导的学生不多,没有太多行政事务的牵绊,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这个教师群体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比较高。
五、关于
现在各大学普遍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制度,具体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学校是抽查,有的学校是全覆盖。制度对于遏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提交的必须是答辩前最后一稿毕业论文,本文认为这个规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为了通过学校的,把毕业论文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结果是通过了,但毕业论文也成了“废品”。因此,指导教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应当进行仔细审阅,对那些“废品”毕业论文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修改。尽管通过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应该对全部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宽严不一。有的学校规定是文字复制比低于25%算通过,超过45%或50%的被认定存在严重抄袭,本文认为这种认定标准偏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可以比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低,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不利于学生建立对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议文字复制比低于20%算通过,20%-35%认定为存在疑似抄袭行为,超过35%认定为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制定适度从严的结果认定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底线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评价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较合适。教师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区分不是很明显。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多少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響有限。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以及指导教师有没有做好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很关键。毕业论文制度应当坚持并加以完善,结果的认定标准应当适度从严。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7.
[2]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07:70-73.
[3]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123-124.
[5]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6]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7]田春晓.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8:110-112.
篇9
关键词:毕业论文;生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
毕业论文,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等,即写作并提交的系统研究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整个高等教育时期的技能总演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感触。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本文尝试在理工科背景下探讨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质量检查与控制方面问题,以期望建立合理考评机制。
由于毕业论文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是前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综合,根据影响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在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中划分了三个监控阶段,分别是论文前期质量监控、论文中期质量监控、论文后期质量监控。
一、生物工程专业论文前期质量监控
1.指导教师监控机制
学生能否按规定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指导教师起到核心监控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工作作风、工作责任心等,都对毕业论文指导效果发挥影响。指导教师应有曾经独立指导或协助指导过毕业论文工作经验,在以往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认真负责、学生反映良好、毕业设计完成较好。生物工程专业属于理工科,除了有良好态度外,还要求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科研素养。
2.选题监控机制
为了较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教师应该下达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科研选题,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介绍课题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一部分资料。学生自行选题,学生根据实际工作或者实习情况,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想法,对未来工作有应用价值,可以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选择,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控制,学生必须写出提纲和内容摘要,明确研究目的方向。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选题来源也无非这几个方向,对于重实验、重数据的专业来说,更是需要在选题的时候把控好方向。
3.开题监控机制
开题环节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重要部分,督促学生完成好开题报告能够控制意外的发生。课题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选题是否存在过大或者过窄,是否需要更换题目,通过审查开题报告内容发现研究路径和方法是否合理。论文结构是否恰当。这个环节做充足,能够减少重大失误,提醒学生在研究课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环节,对研究困难有一定预见性。生物工程的毕业生更是应该在这个环节做充分准备。
二、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中期质量监控
1.学生态度监控机制
重点监控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的态度、自觉性,时间与精力是否有保证等。由指导教师组织、安排,要求毕业学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回答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毕业论文中存在态度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警告,及时指明努力方向,采取补救措施。任何专业都需要强调毕业生个体的努力,对于毕业生的学习风气应该常抓不懈。
2.指导教师过程监控机制
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形式对指导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控、督促指导教师抓紧后期指导。主要检查按课题制定毕业论文任务书,及时下达情况;推荐相关参考资料等情况;落实毕业论文经费和开展课题研究所需条件情况;指导学生制定计划情况;现场指导的方式和方法;教书育人情况。对于理工科来说,还要求指导教师教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指导数据处理、指导数据分析等工作。
三、毕业论文后期质量监控阶段
1.论文答辩前监控
院系检查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要求完成所有工作,对学生成果验收和答辩资格审查,确定学生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一般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定。指导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材料选择及组织能力、结构框架、基础理论的运用及分析能力、论文的学术水平等;评阅教师主要关注选题意义、论文难度、结构、资料使用、论述、运用能力等方面,只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达到及格,才能进行答辩。
2.论文答辩过程监控机制
答辩分组进行,指导教师回避,互相答辩对方的学生。严格控制论文质量,要求学生突出自己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5分钟,由答辩教师根据具体研究提问关于研究相关情况,时间一般为10分钟。论文答辩的评分要素为:论文选题、论文难度与工作量、语言组织、回答问题的圆满程度、论文的思路、基础知识的运用、相关知识面、对论文所涉及问题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采用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级评分体系,其中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的评分求和权重分别为50%、20%、30%。
总之,建立一套全面的毕业论文质控体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18(2):43-44.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何颖.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5):43-45.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作者简介:韩洪波(1981―),男,汉,四川攀枝花,讲师,硕士研究生。
篇10
在第1次讨论结束后19个小组都发现自己小组在讨论对什么题目感兴趣时,学生都反映不知道怎样选题,不明确选题的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确立论文题目后,大多数小组都开始查阅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自己在查阅文献方面的知识缺乏,针对这点行动指导教师让其他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知识的培训。在这个模拟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很明确地发现自己在论文选题方面问题,从这方面来讲,老师应用行动研究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在真正接触自己的论文撰写时有足够的知识去应对。这也充分证明教师对学生论文选题指导的必要性。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这是课程行动研究法最直接的表达,这种方法在指导学生论文选题是有可行性的。
2教师对小组讨论记录评价的分析
课程行动研究从实践上验证了反思教学的循环反复过程。Wallace将教师工作的过程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4]。反思教学采用循环和螺旋上升的方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节、评价和改进自己的教学[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去探索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根据自己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对实际教学环境和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每个小组的论文讨论记录教师都会仔细阅读,教师在阅读讨论记录中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阅读小组讨论自我反思时,会发现学生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欠缺,然后及时给学生补充。就小组讨论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指导小组继续进行讨论。
3课程行动研究法对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影响
论文的选题和确立课题是论文撰写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最后撰写论文的水平,所以好的选题是优秀论文的基础[6]。选题思路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模拟教学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各自收集资料确立选题,并把自己的选题思路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对讨论记录的阅读,整理学生选题的思路,对学生选题的思路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一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论文选题的思路。在模拟护理科研选题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为了完成本组的论文选题以及开题报告,积极地进行资料查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选题思路。在小组的讨论记录中,就第1次论文选题的讨论,每个小组的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论文题目,并提出了自己的选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讨论是激烈的,因为学生们都想自己所选的题目成为小组的最终论文题目,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论文选题的积极性。论文的选题离不开网络,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学生必须通过资料的查阅才能准确认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最终确立论文题目。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文献的查阅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运用课程行动研究法指导学生论文选题时,对学生如何在网络上查阅资料,如何筛选文献进行了仔细的讲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真正进行论文选题时不至于因为不会合理利用网络知识而耽误论文的选题。对于从没接触过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论文的选题是非常困难的。课程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论文选题的模拟训练,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论文选题要求进行选题。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论文选题会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为学生积累了论文选题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选题的时候不会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而盲目选题。课程行动研究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有意去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7]。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在毕业那年完成,很多学生认为撰写论文有必要,但多数学生主动投入精力少,实际行为松散、拖拉[8]。通过课程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护理本科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论文选题的模拟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明确了论文撰写的目的。为了高质量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在这个模拟课堂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论文选题,更加主动学习论文撰写的相关知识,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课程行动研究法不仅对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有较多的影响,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论文选题的完成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并进行分析,最终完成论文的选题。在最后1次的论文开题报告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合作的精神。课程行动研究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论文选题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