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级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01:0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一级教师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一级教师论文

篇1

我校在实施语文学科教改过程中,从改革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着手,运用教师和专家合作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进行了近三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提高对汉字的识字的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又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的过程来进行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教学,就显得死板单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扶不放,学生只记不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要掌握汉字,还得死记硬背,反复抄写,且得不到巩固。识字教学的效率低下。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然而,在CAI状态下的识字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相比较,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这套CAI

软件时,具有汉字的动态显示功能,笔画的重写功能和重点部分的闪烁提示功能,还有学写字练写字的功能,它替代了教师的全部教学功能。计算机和其他电教媒体的综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学生面对计算机实现双向交互式学习,通过操作演练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占据了CAI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和CAI的实验研究,

促使教师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革,教师的识字教学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这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推动。

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可行性

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求师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软件的使用。我校教师中25% 的教师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学生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初步学会了简单操作。这些条件的成熟为CAI教学打下了基础。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形象实体,并能通过键盘操作,显示出所写的字,就会产生饶有兴趣的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

由于CAI识字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从现代教学理论观点来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来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CAI 识字教学,有利于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加以突破,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扶”有“放”,“扶”是为了“放”。学生通过计算机演练,自己学会识记的方法,学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独立掌握汉字,达到自学的目的,避免了重复抄写,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过程

CAI识字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是分三步进行的:

其一、设计编制的软件。开展CAI实验,建立计算机房后,

必须考虑硬件保障对软件支持的依赖。开发教学软件仅仅依靠校内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们与两位专家合作开发义务制语文教材一至四册的识字教学软件。语文教师承担软件设计要求(稿本),专家负责软件的编制,使软件符合教学要求。

其二、软件的试用、鉴定。在近两年的试用中,学校领导和专家亲自听课、评课,发现软件的缺陷。教师在实际使用中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经过多次的修改,使软件基本符合教育目标要求、教育认知学、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使用操作的简单性。

其三、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我校是省是教示范学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多种媒体的电化教育,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从九四年九月起,我们选择了一年级(3)班进行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CAI实验研究。实验的预定目标是:利用《汉字笔顺、笔画和汉字结构教学》四套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结合多种是教媒体的结合运用,有利于教师创设学字的语言环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汉字识记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则。

此项实验采用对比法,时间为两年。选用义务教材四册中的1150个生字为实验内容,通过四阶段的实验进行四项测试:a.汉字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的识记能力。b.多笔画难书写的重难点汉字的掌握情况。c.独立识记、自学汉字的能力提高。d.汉字书写规范程序。

四、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效益分析

我校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已进入第三阶段,从教学实效和初步测试分析,以有下几方面的优势。

1、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CAI

识字教学是在微机室进行,学生的学习环境起了变化,外部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提高,有了兴趣,学生注意力才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发挥。传统教学,教师只重视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但辅助教学还能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我们根据制定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助有结合,教为学服务,教又借助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演示),达到有效服务,这样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本上起了变化,动静搭配合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相协调。教师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依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理想交互作用,促使识字效率的提高。

2、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弥补了一般直观教学的不足。由于计算机的特定功能,它给识字教学的直观性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先进的直观教学,使教师实现了图像、文字和语言的互补,又提高了学生感知、认知、确知和反馈的程度。计算机所显示出的每个汉字的一笔一画,笔顺规律,笔画数,每一笔,每一字的书写方法、位置都是动态的,且有提示、重写等特点,因此直观性更强。教师利用直观材料,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定向、定位观察,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所学的每一个汉字。学生通过操作,再现汉字整体形象和部分笔画、部首的形象,确认已知、巩固学字成果,反馈学习效果,确立正确的感知。因此现代直观教学是对传统识字直观教学和其他电教的直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它的识字和教学效率是明显的。

3、增加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突破重难点。教学模式的改变,直观手段的更新,学生兴趣的激发,自学能力的提高,使每节课的教学进程随之加快,平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比一般的教学进程增加了30%

到40%。有些教材共有十多个生字,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教完, 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一节课便可识记全部的生字,既不增加负担,巩固率也较高。识字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某些基本笔画、某些字的笔顺及特殊的偏旁部首。由于软件的明显特点是笔顺笔画写错,屏幕就不显示这个字,这就保证学后认识和书写的正确性。对难写难记的笔画,通过反复闪烁,可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有些基本笔画,如“ @@@@@@”看上去是由几笔组成,但学生操作时,只需击一次键,就显示出来,学生就领悟了是一笔写成的。对于有些字作为部首偏旁时,需改变某一笔画,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计算机可闪烁提示、重写,提醒学生注意变化。总之,突破识字教学重难点的力度都比较方法和手段强得多。从第二册教材中的部分生字的笔顺\笔画识记测试中看出,笔画正确率实验班为96.7%,对照班为88.4%;笔顺的正确率,实验班为94.3%,对照班为73.5%;多笔画难书写的字测试结果是实验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6.16%; 独立识字的汉字,实验班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4.5%,这说明CAI识字教学的效益是明显的。另外从学生书写的规范上看,实验班学生都胜过对照班的学生。

五、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系统需要探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3.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4.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老师,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5.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职业资格证书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社会考核,即是检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具有实用型人才类型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很多学校也没有制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相关制度,导致学生只学课本,与职业技能相脱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2.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型、典型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3.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4.狠抓教师培训,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5.推行“双证”教育制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双证”教育制度,即高职生通过二年或三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力。作为国际商务人才掌握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要与外国客户进行流利的磋商,同时也要缮制相关的英文合同和英文单据,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使用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涉及到的国际惯例,应该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单据的缮制能力,使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莉.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篇3

本文对现有高校的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几点设想,结合艺术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及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研究分析报告,总结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整体问题和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史论教学的契合模式

“设计”这一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到,诸如“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本文结合许多有关艺术设计著作对设计概念的阐释,将设计的概念试图从设计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一番再梳理,使得对设计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艺术设计作为艺术、技术和科学的结合,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加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点,都开设一定数量的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但是还是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整体的分析研究数据,总结出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整体问题和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初探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中包括了有中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艺术设计理论的萌发、分支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贡献率等等。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在全国的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此类课程在开阔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树立创新的设计理念,提升设计的品位,形成个人风格等方面意义深远。因其滞后于艺术设计实践,其研究内容和教学方法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当今国内更是如此。总之,高校艺术设计史论教材田圃中,已由过去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百花竞放。中国的艺术设计史论研究也将迈进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事物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足的一面。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艺术设计史论课程观念需要更新;(2)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3)教学方式方法亟待创新;(4)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需要更好的对接。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1.教材的使用

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刚刚兴起的时候,对于艺术设计史论的教学还处在基本的发展阶段,教材有一枝独秀到目前的百家争鸣。在当时只有尹定邦教授著《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教授在书中重点介绍了设计学研究的范围、现状,设计的多重性,设计的类型,设计师的职能,中外设计史的源流,设计批评理论的发展、嬗变与多元化等,特别着重强调了设计理论对设计发展的必要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艺术设计史论教材层出不穷。李砚祖教授著的《艺术设计概论》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该书主要介绍了设计的方法、程序与管理、设计的哲学、设计与文化的关系等,提出“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结合”的观点。目前,高校设计史论的版本逐渐增多起来,如赵农著的《中国艺术设计史》、李立新著的《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朱和平著的《中国艺术设计史纲》、王受之著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等,都是比较权威的艺术设计史论教材。

2.加强师资力量

当前,我们一些高校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师师资力量基础相对有些薄弱。很多时候,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出国或者到科研机构,能够进入高校的人员较少。可见,艺术设计史论教师的供不应求和教学质量提高速度慢是现代设计教学中面对的直观问题。

篇4

摘要: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涵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干课程;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技能的系统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各大高校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都有采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程度、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笔者认为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每个具体实践环节。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对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多,对会计教学方法理论的研究较少;国外虽然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目前尚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试图以会计本科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核心,结合各主干课程的开设目的、内容特点、时间安排、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兴趣及特点等,将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如,同步实训、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公司实习、实验室综合实习等)纳入其中,构建一个与主干课程紧密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参考与进一步探讨。

一、以主干专业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列示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括号内标明了应采用的与该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形式。图中箭头表示各课程间的递进关系,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前,必须完成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括号内以斜体字列示的为建议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及对实践教学的不同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实施

(一)应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1.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和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等。

作为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开展配套的实践教学——同步实训。同步实训是指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学完一个内容后,对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有个直观了解,帮助学生及时、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会计学原理”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等。通过实训,学生直接接触各类仿真或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既可以避免理论课的乏味,又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会计的理解。实训资料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相关的“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教材,分段选取使用。在时间的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角色扮演这种方式。例如,在讲授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的业务时,可以设定采购人员、审批领导、出纳、会计人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经济业务的实质,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令学生在“玩乐”中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际技能。

2.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规范体系;掌握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该门课程实务性很强,涵盖了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论和技能。因此,这门课程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会计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职业敏感性、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相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同步实训内容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践性强的问题展开设计,包括存货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流转税税务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等。比如,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同步实训,可以设计、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交割单、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等多项相关原始凭证和法定依据,让学生接触、分析、运用这些实务中真实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相关凭证,培养学生运用原始凭证进行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的能力,贴近实务,增强真实感。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法,给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同步实训项目开发成可供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及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内容的开放型实验项目群,并配备多媒体实习指导课件及自动阅卷评分功能,使师生及时检测教学效果。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实训资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开发的。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进度与课程同步,其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融合启发式、互动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较强的务实性,其每章对应内容均应分析讨论一至两个相关案例。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比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开发,或选用专门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成绩可以单独考核,也可以作为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3)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是在校内进行的以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及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教学形式。“中级财务会计”详细地阐述了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完成一套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内模拟实习应该手工与电算化并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使学生清楚各会计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上市公司为题材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商品流通行业或服务行业均可)。时间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3.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划与控制、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该课程应开展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为:

(1)同步实训。成本会计的同步实训内容应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计算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接触各种成本计算单据,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并对不同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应用,使其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重点及特点有个直观了解。该课程相关实训资料多为各院校自行开发,时间安排上可根据进度灵活处理。实训成绩应单独考核。

(2)校内模拟实习。“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学生完成一套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资料,以对全套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整演练。

该课程的模拟实习资料可以选用以工业企业为例编写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时间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个学期,成绩应该单独进行考核。

(二)建议开展配套实践教学的课程

以下课程的配套实践教学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要求决定是否采用。

“财务管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财务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的过程,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审计学”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运用国际会计惯例处理复杂会计业务的方法。

“国际会计”课程通过同步实训、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会计模式、国际会计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以及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差异和跨国经营活动中的税收问题等内容。

(三)应开展的、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

1.公司实习

公司实习是指直接让学生到实习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公司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具有专业性和高度综合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了解、熟悉专业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种实践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公司实习是与课程无配套关系的实践教学方式,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假进行。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应结合报告内容及其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的表现单独进行考核。

2.实验室综合实习

实验室综合实习是指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经营流程。与校内模拟实习相比,从深度上讲,除了基本业务,还应涉及特殊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合并业务等;从广度上讲,不仅局限于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将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法等多门课程及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实验室综合实习对实践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提升,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验室综合实习应该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后进行,实习成绩应该单独考核。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实践形式,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采取社会调查、参观等其他形式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构建科学、成熟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保障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实现,加速会计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问题,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和深入研究,以期尽早形成科学、权威的结论,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8.12.

[2]张妙弟,江小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3]洪荭,廖联凯.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6.

篇5

关键词:教师 激励机制 构建 问题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就是通过各种刺激措施,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来增强人的行为内驱力,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组织目标的管理手段。而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硬性设施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优秀教师已成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优秀教师的数量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出他们极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是衡量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当前学校实际的的激励体系,使教职工主动、自愿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不仅可以稳定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形成凝聚力、提高办学效益,而且对整体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激励机制也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制度设计得当,可以大幅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制度设计如果不恰当,则必然会引发不良后果。所以,在激励机制构建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激励过头

激励过头是指被激励对象在激励目标的驱使下,过度追求个体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过激行为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例如,某校号召全体教职工捐献衣物。一教师先交了一些,比别人多。随即得到了校领导的表扬。过了几天,他又交来了几件衣物,再次得到了校领导的称赞。然而,时间不长,邻居反映,他是把别人的衣服偷出来捐献了。这种情况就是激励过头的表现。

个体频繁发生同样的行为,应引起管理者注意,要查明原因,及时教育纠正。激励过头的另一种表现是造成个体性格缺陷:骄傲、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等。发现这种情况,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纠正其行为偏差,取消近期能实现的激励目标,设置远期的激励目标,让这样的职工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期,进行自我调适,以求新的适应。

2.激励目标的设置应具有等级性

激励要设置目标,个体达到了目标,才能享受激励。如果设置的目标太高,实现的希望就会很小,难于引发个体积极追求的行为动机,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个体情绪低落。因此,设置的目标应该具有等级性。使得不同的个体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获得激励。否则,就会使得多数教职工“望洋兴叹”,甚至会引起部分自制力比较差的教职工放弃努力,工作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这是学校管理者构建激励机制时要十分注意的。因此,要全面激励,变换方法和目标,当教职工个人某种独特的需要满足后,就要设置新目标。如果总在一个目标上周旋,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3.运用激励方法应具有间歇性

从理论上讲,通过激励能使人始终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从而引起个体积极的行为。所以,对人的激励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果将激励过程描述为这样的方式:激励一一激励――激励……。中间无间歇,显然具有连续性,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在具体运用时,却不能如此套用。如果这样,它会使人超过极限,对激励失去兴趣。因此,激励在方式上应注意间歇性。所谓间歇性,就是指在一个激励目标实现后,安排一定时间让个体自我调节一下,然后再激励。其方式是:激励――间歇――激励……。这样运用激励方法,它的效果将会更好。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采用“激励――激励――间歇――激励――激励”这样的方式,但仍然要注意回避无间歇的激励。因为,那样的激励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

4.注意公平激励

学校中的管理者是指挥者,指挥是否灵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是否公平,制度的执行是否有保障。俗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待人处事公平,才能得人心,服人心。作为学校的管理制度,在激励机制构建中要特别注意公平,只有公平,才能服众,并且产生积极效果。在实践中,公平激励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就提出了“公平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努力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努力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如果一方的比值(贡献或努力与报酬相比)大于另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公平理论是假设人们在分配上的公平性,即人们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如果人们感到不公平,就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教职工工作的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与教职工中。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在构建激励机制时,要特别注意公平激励。

篇6

让幼儿园变成每个小朋友喜欢的“家”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这是泸水县幼儿园小朋友们最爱唱的一首歌。

让幼儿园变成每个小朋友喜欢的“家”,让每一株幼苗在这里茁壮成长,是“园长妈妈”尹菊轩一直以来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尹菊轩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来建设。

为了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尹菊轩经常自己出钱买书和笔捐给幼儿园,园里缺桌少凳,她会向家里寻求帮助,并发动家人为幼儿园作贡献。20多年前的一个“六一”节,尹菊轩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拿出1 000元钱捐赠给幼儿园,而当时他们每月工资才几十元钱。幼儿园段智芳老师感慨地说:“我们幼儿园有任何难题,尹园长的家人都会第一个提供帮助。他们不仅仅是尹园长的家人,也是我们幼儿园的一员!”

1993年,尹菊轩担任泸水县幼儿园园长。刚上任时,幼儿园没有玩具柜和玩教具,没有录音机、窗帘。桌椅以及脚踏琴、手风琴等幼儿乐器严重缺乏。由于经费紧张,尹菊轩积极向社会各界集资,为幼儿园添置了桌椅、窗帘,各班配置了脚踏琴、手风琴。为了利用有限空地,建设花园式幼儿园,尹菊轩带着幼儿园教师上山找沙基土,并带领全体职工一筐一筐地背回幼儿园。

2002年,因为县政府搬迁,泸水县幼儿园也随之从鲁掌搬迁到了六库。为了让幼儿园有更好的发展,尹菊轩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在开学时间临近、搬迁费用紧张的情况下,尹菊轩带领职工,自己搬家、打扫、扛东西。她的爱人以及职工家属都前来帮忙,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多,但职工们从没有人叫苦,人人都干得开开心心。为了给幼儿园节省一些开销,尹菊轩把自己家里最漂亮的几盆花也搬到了幼儿园。

2003年,泸水县幼儿园被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幼儿园”,成为泸水县唯一的云南省一级幼儿园。

幼儿园重建,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得数不胜数。尹菊轩废寝忘食地工作,经常忘了吃饭、回家。“她常常猛地一抬头问:今天我还没回家吧?”兰晟老师回忆道。

正是在忘我的工作中,泸水县幼儿园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宽敞明亮的舞蹈房,充满情趣的游戏室,常常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一个布袋,一铲细沙,一面石墙,都是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源泉。

为了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尹菊轩还特别重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职工李海英告诉笔者:“尹园长非常关心幼儿的伙食情况和厨房卫生情况。她总是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跟上。虽然每周的幼儿膳食都是经过科学的搭配,但尹园长还是会常常来看看孩子们今天吃了什么,喜欢吃吗,真正将幼儿园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我非常感动。”

“无论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首先得保证孩子的安全。”尹菊轩说。唐启宗是幼儿园唯一的一位男教师,他告诉笔者:“新学期刚开学的一个早晨,我负责悬挂国旗,刚好尹园长从我身边走过,嘱咐我一定要把国旗拴牢固,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幼儿工作无小事,幼儿安全第一,随时警钟长鸣。”尹菊轩任园长以来,泸水县幼儿园从未发生过一件安全、卫生、饮食事故。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开心度过童年美好的时光,是尹菊轩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她先后开设了音乐班、舞蹈班和美术班等特色班,积极组织幼儿参加各级书画大赛。幼儿园学生有670多人次在全国儿童美术、书法等比赛和省州举办的中小学、幼儿书画大赛中获奖。

2003年,经尹菊轩积极争取,泸水县幼儿园被确定为教育部幼儿园研究课题“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发展中的作用”的子课题――“手指速算”、“幼儿早期阅读”实验基地,研究成果得到教育部的认可。2009年,又在全园实施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美国IBM教育合作的扶贫项目“小小探索者”幼儿电脑教学、云南省“九珠全能珠心算”教学,深受幼儿及家长欢迎。

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泸水县幼儿园班级数从3个班增加到16个班,人数增至500多人,让更多幼儿进入了这个充满爱意的大家庭。

“只有不断充实能量,才能长久释放光和热”

“有远见”,是泸水县幼儿园不少教师对尹菊轩的评价。

乔林英老师告诉笔者:“尹园长几年前就引导我们,要避免小学化保教,开发幼儿的智力,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都与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教育理念一致。”

对于尹园长的远见卓识,雪松老师也是深有体会:“早在2003年,尹园长就从北京带回了相似性原理的两个课题:早期阅读和手指速算,这在当时的怒江州还是一个无人涉足的崭新课题。这个课题的实施和推广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在办园过程中,尹菊轩还非常重视民族特色的挖掘,提出教师和幼儿穿傈僳族服装,学跳各民族舞蹈,使幼儿从小了解各民族文化。和春琴老师告诉笔者:“每次全体教师和小朋友穿民族服装跳民族舞完成早操,那场面完全成了代表怒江大峡谷中民风民俗的一颗闪亮的珍珠,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常常驻足观看,沉醉其中。这情景,在怒江州唯泸水县幼儿园独有。”

特色办学、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学,在“有远见”的评价背后,是尹菊轩几十年幼教工作实践的积累以及对学习的坚持。

“幼儿教育是什么?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更多发展的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对事物兴趣的教育,就是好的幼儿教育。”尹菊轩说。

从1980年参加工作,尹菊轩从班主任做起,再到教研组长、副园长、园长,32年幼教实践,使她对幼儿教育有了很深刻的体认。她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来自于32年从不间断的学习。她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自己的“师傅”,虚心求教;她和与自己教龄相近、勤奋努力的教师结成教学伙伴,一点一滴地积蓄自己的能量。她撰写的《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等数十篇论文在省、州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培养良好习惯是幼儿园“三生教育”的基础》一文,获云南省第七届教育工作者优秀论文大赛幼儿组一等奖。

尹菊轩的儿媳妇吕萍在北京的教育系统工作,说起婆婆,同样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她感慨很多:“她做事情非常专注、认真,对国内外的幼教动态尤其是国内一些教育集团和先进幼儿园的工作动态很关注,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并积极向他们学习。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看到蓝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一个节目,她感觉很新颖也很具有吸引力,立即要我们用手机把节目录下来给她,说开学以后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观看。平时我也经常会把一些好的学前教育的网站推荐给她,看到一些好的学前教育资料和书籍,我都会买下来寄给她。”

作为园长,尹菊轩在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管理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也特别重视教师的学习。她说:“教师的业务能力、思想修养是一所幼儿园的命脉,所谓‘润物细无声’,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泸水县幼儿园,幼师毕业的教师只有5人,其他教师有的是普师毕业,有的是初、高中学历。针对这种情况,尹菊轩让幼师毕业的老师们负责培训其他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出去参观、培训,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回来后带动本园教师的发展,从而杜绝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为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尹菊轩抽出资金为老师们订阅了《早期教育》、《幼教研究》、《现代幼教》等十几种教育报刊,要求教师们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幼儿园除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外,还开展相关的读书交流、朗诵比赛、基本功大赛、教师风采大赛等活动进行激励和引领。

在尹菊轩的努力下,泸水县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目前本科学历占全园教师的三分之二,全园教师合格率达100%,有118篇教师论文在州级、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59篇教师论文获奖。

“只有在爱的土壤里,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出绿芽”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尤其对幼儿教育事业而言,因为不需要通过书面考试来衡量教育成果,对孩子投入和付出多少,只有教师心里明白。”尹菊轩的儿子祝军告诉笔者:“母亲是真心爱孩子,爱幼教事业。她的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幼儿园、装着孩子,每天想的、说的都是幼儿园的事情。遇到变天降温了,会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看到幼儿园附近的道路有些坑坑洼洼,就会担心孩子的出行安全;听到其他地方的学校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就会担心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时间,她都会反复叮嘱教师和家长注意事项。”

32年从教历程,尹菊轩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自始至终不变的是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忱和一颗永远爱孩子的心。

家长们说:“她是幼儿教育园地里的常青树,把孩子交给她,咱放心。”

尹菊轩不仅爱幼儿园的孩子,也爱幼儿园的老师们,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够更安心、更自信地投入工作。

和春琴老师告诉笔者,她初来幼儿园工作时,学弹电子琴比较慢,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产生了自卑心理。“不知什么时候,尹园长觉察到了我的心病,找我交流时亲切地说:‘不要着急,慢慢练,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你的语言教学活动、科学操作活动就做得不错,好好发挥自身特长,不必老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相比……’一番激励和引导,我的内心一下子豁然开朗,小学时曾有的优越感和信心很快复苏,有了热情工作的动力。”

凡是和尹菊轩打过交道的人,都会由衷地说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时刻把每位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尽职尽力,为她们服务。全园93名教职工的生日她能随口道来;每个单亲家庭教师的生活常常牵动着她的心。2001年,职工鲁学慧、王泽英等因病先后多次到州医院住院治疗,医药费近3万元,她心急如焚,到处奔走求助,终于在年底为她们争取到近2万元的医药费。“尹园长在生活上把全体教职员工都当做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把其他教师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来关心,让我非常感动。”陈应花老师说。

在尹菊轩的关爱下,每位教职工深深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又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幼儿园主人公的位置,为幼儿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只有在爱的土壤中,智慧的种子才会萌发出绿芽。”正因为这样,泸水县幼儿园在尹菊轩的带领下,无论是教师素质、教学质量,还是幼儿的全面发展上,都居全州幼教系统前列,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家长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满意率也非常高。

当园长,不能靠发号施令过日子

幼儿园的管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泸水县幼儿园93多名教职工中,95%以上是女性。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要搞好这样一个单位职工的团结已属不易,更不要说干好工作。但是尹菊轩却让泸水县幼儿园走出了“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怪圈,幼儿园教师上下同心,有困难互相帮助,情同姐妹。“我到幼儿园已经四年了,从来没有看见过老师与老师之间的争吵,或者三五成群的拉帮结派。”周杨莲老师说。

多年的管理实践告诉尹菊轩:要管好队伍,离不开好的制度。

按照定编、定员、定岗、定工作量、定指标的“五定”方案和优者上、弱者帮、差者下的原则,尹菊轩在怒江州同行业中第一个对全园职工实行量化考核、优化组合制度,使教师们的成长在充满智慧和富有强烈挑战的氛围中进行,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她坚持实行民主管理,凡大事都能做到班子成员共同商量决定,并将制定的各项制度向全园教职工宣读,大家一致同意后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

担任园长后,尹菊轩发现少数老师上班懒散、迟到,针对这一现象,她想了一个办法,拿自己“开刀”。“一次我规定晚上7点开会,我故意迟到了10分钟,然后从我开始扣钱。”从此后,开会、上班,教师迟到的现象没有了。

“她常说:当园长,不能靠发号施令过日子,要在第一线带着大家干,工作只能比大家多干,心只能比大家多费。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润梅老师告诉笔者。

大到幼儿园的建设、小到扫地,每件事情尹菊轩都带头去做。幼儿园很多教师都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幼儿园清理园内的一条暗沟,里面的垃圾又臭又脏,因为都是女教师,大家都不由得有些犹豫。“园长那么爱美,那么讲究卫生,可一劳动,她总是冲在最前头。因为水沟隐蔽背阴,到处布满蜘蛛网,园长成了毒虫和陈年灰尘的第一个攻击对象。一场劳动下来,园长的脸上、脖子上起了红疹,脸变得又红又肿。”李凤珍老师说。看到园长的举动,老师们也纷纷行动起来,直到两小时后完成任务。

篇7

【关键词】协作知识构建;教师论坛;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94―04

引言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高质量的网上交互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网络异步环境中师生间社会互已经成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区别于前两代远程教育的新的维度。通过对国内文献的调研,发现国内关于在线论坛的研究中很少关注论坛中知识的构建水平及促进高水平知识建构的组织策略,而且这些较少的研究论文中更少有关心教师之间交互的。教师论坛作为贴近一线、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在线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参与的教师还有机会参加学术讨论和教研活动,获取专家的引领等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师论坛这样的在线交流平台。

同时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影响着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及交互内容和质量,即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协作知识构建的水平,进而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了解教师论坛中教师间的交互,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分析高质量教育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助于教师论坛中根据教师需要组织和改进论坛,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师从论坛中能受益,反思教学,收获资源,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一 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也称协同知识建构。可以用社会建构主义原理加以解释,即知识是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不能独立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而存在,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学习目的,通过协作、交流而共享成果。协作知识建构所揭示的正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如何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的过程[1]。

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一般过程,Harasim提出了包括共同探讨观点、相互评价、检验论证、相互质疑、通过协商将不同观点综合为几个阶段。Gunawardena提出四个基本阶段:共享和比较信息;发现、分析观点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 通过协商等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并运用新建构的知识。这四个阶段递进性的给出了知识建构的水平,只有达到四个阶段的高层次,才是有效的协作知识构建。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方式包括引入共享知识、论证观点、辨识差异、协商分歧、相互激励敦促以促进协作等,建构方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线论坛就是很好的协作知识构建平台。[2]

除了上述的知识建构过程的分析,针对在线论坛这样开放性的交互平台,美国学者Roschelle认为,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在于“观点收敛”。加拿大学者Harasim认为“观点收敛”可分为三个阶段,(1)提出观点(Divergent Thinking):展示和表达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点;头脑风暴。(2)观点联结(Divergent to Convergent Thinking):对论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此的立场和论据。(3)智能收敛(Convergent Thinking):将论题的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3]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协作知识的构建首先要有众多可以分享的观点、经验,这就需要有较多的积极参与者;然后有观点的争论、辨析;之后是观点的收敛和总结;最后协作体中的成员达成共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教师论坛个案中的交互情况的分析,得出交互水平所处的阶段,从而分析出距离有效知识建构的差距,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组织策略。

二 国内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

我国关于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研究论文出现于近几年,相关文献及研究比较少,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在对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多是用到个案研究的方法,一般选取一个或两个典型的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是经过调研之后得到,拥有较好的教师用户群网站,如:武俊学的硕士论文中选取新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在线社区(bbs.省略/);3A教育论坛(bbs.省略/);新思考教育在线(bbs.省略/index.asp?boardid=68);中国教育在线(省略/);中国教育网论坛(省略/bbs1/);K12教师频道(省略/teacher);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省略/);中国教师资源网社区-教师论坛(bbs.省略/);教师论坛-中国教师论坛(省略/index.php)等,设计与开发这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 教师论坛中协作知识建构现状分析

对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已有的从利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的分析方法有:

(1)Henri[7]的五维分析框架:参与、讨论、认知、元认知、社会。

(2)Gunawardena改进了Henri模型,于1997年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的分享和差异比较。团体成员交流观点、相互提问,描述讨论主题;第二阶段,主要涉及发现、分析观点的差异和分歧。团体成员试图找出观点中的分歧,提问并回答问题,进一步阐述主题; 第三阶段,团体成员协商讨论,或者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整合各种观点,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 第四阶段,成员利用个人经验、收集的信息检验和修订新建构的观点;第五阶段,成员达成共识并适当运用新建构的意义和知识 [8] 。

(3)陈丽指出在研究异步交互中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时,首先使用Bales的交互过程分析法,分析鉴别各类学习者的交互内容,比较参与者和观望者在学习任务相关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帖子差异,然后,采用线索解析模型分析学习任务相关的帖子,研究各类学习者在异步讨论组中的教学交互水平。

上述几种方法都是从协作体成员间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在线交流的。我们综合上述方法,以教师论坛网(省略/index.php)为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师BBS中的帖子。中国教育论坛开设于2006年3月份,根据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处于教育网站的发展阶段。它是定位于中小学教师学习、网上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教师BBS开设于2006年5月16日,本次研究取样于2009年3月20日。

在研究中采纳了两类方法:一方面,利用记录的量化数据,例如:注册人数、在线人数、帖子的总数、帖子被回复的数量等,研究教师的参与度,并对帖子进行初步分类统计为:教学类和情感交流类;另一方面,对平台中记录的教学类的交互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从而确定交互的水平[9]。在进行内容分析时,参考Gunawardena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对帖子进行分类,设计类目为:信息的分享和提出问题、分析和比较信息、协商讨论、产生新的观点或达成共识、运用新建构的意义。

1 参与度分析

统计数据:注册会员:1922人;总 帖 数:3644条; 话 题 数:2431条。

其中教师专区的话题数为235条,总帖数为669条,其中,教学交流类(主题帖:137条,总发帖:375条)、德育工作(主题帖:35条,总发帖:112条)、学校管理(主题帖:26条,总发帖:57条)、 教师论文(主题帖:27条,总发帖:125条);

休闲特区的话题数为244条,总帖子数为555条。其余为论坛事务区的帖子,包括一些广告信息和其他信息。

从这些数据得到的图表(如图1所示)来看,虽然注册人数很多,但是真正参与交互的并不多;首帖回复率不高;教学任务类帖子和情感交流类帖子数量基本持平;不过教师专区内也有不少情感类帖子,总得来说情感、休闲类帖子数高于教学类帖子数量。而从帖子的浏览次数来看人气更是远远高于回复次数,有的帖子已经被浏览好几百次,但是只有几次回复或者没有回复。也就是说很多注册者仅仅是交互中的观望者,不是显性参与者。

究其原因,有两点:

(1)多数成人学习者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10]。

(2)帖子本身的质量。有可能是浏览者对帖子不感兴趣或觉得是不值得讨论的问题。

2 交互水平分析

对教师专区的有效帖子按照所划分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及对论坛交互内容的其他分析得出:

(1)处于第一阶段的帖子最多,为413条,占总发帖数669条的59%,特别是提出问题的,帖子数为141条,占第一阶段帖子的34%,这说明帖子过于分散,浏览者在浏览帖子目录时不能很好的明白帖子的主题,这也就造成浏览者无目的的进行浏览。

(2)处于最高阶段的帖子寥寥无几,仅有5条,占总发帖数699的0.7%;多数帖子是在前三阶段,为674条,占总发帖数699条的96.4%,这反映了虽然可供交互的话题很多,但是交互的水平不高,对提出的话题缺乏深层次的交互。

总结上述分析结论,在线交互中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1)“观望者”多于“参与者”。

2)帖子主题分类不明确。

3)帖子多处于知识建构水平的较低阶段,缺乏“观点的收敛”。

四 促进协作知识构建的教师论坛组织策略

虽然影响教师论坛的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环境因素、学科因素、课程因素、参与者的个人因素等都对交互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与影响[11],而针对上面总结的三个问题,笔者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提出三个对教师论坛进行改进的组织策略:

(1)促进边缘性参与策略,使“观望者”向“参与者”转化。

与《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到实践共同体的模式有关,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也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一级一级的传递,新手教师要通过从专家教师的知识、经验及集体智慧和文化的交流、分享和传递中逐渐成长,从“边缘参与者”成为“核心成员”[12]。从注册论坛的人数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师论坛很感兴趣,期望从中受益,但种种原因,处于边缘参与者的位置,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从核心参与者的交流中的到交流的经验后会逐渐成为核心参与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更多教师成为积极参与者,能产生更多的观点和可以分享、讨论的资源,有利于讨论的深层次和多维度发展。所以在组织教育论坛时,要注意促进边缘性参与者的参与,具体措施有:论坛中有对各种交互工具的指导应用;设置讨论专区组织讨论参与论坛讨论的重要性,改变教师观念;选择的问题要有意义,激发讨论者兴趣;一定的激励体制的建立等。

(2)信息属性分类策略,明确帖子主题。

群体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首先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在信息交互的激发下,观点和态度会随着过程的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另外在任一时间点上的信息状态也比较复杂。这些非结构化信息的关系包括逻辑关系、层级关系、情感关系以及交互过程的态度所形成的关系,具体信息关系可以是“疑问”、“支持”、“反对”、“否定之否定”等等,也就是说信息是有一定属性的,根据信息的属性对帖子分类,可以方便教师在论坛中对帖子的判断,从而为观点收敛做准备。所以在组织教师论坛时,要设计一定的信息属性分类策略,例如在回复帖子时,设计一定的支架观点,首先引导发帖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阐述观点,可以作为支架的观点是根据信息属性分类的,包括:赞成、创新或提议性、怀疑、反对或质疑、中性(如起支持作用的资料)、综合分析、质询性、直觉或其他。[13]

(3)观点收敛策略,促进知识建构的高水平。

观点收敛策略,就是强调学习者在经过对话后,一定要进行智能收敛,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观点或看法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教师在参与教师论坛时,总希望从大量帖子中提取出较为重要的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意义、关系的分析与综合,得出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的有用信息,要让教师能从论坛中受益,就必须有一定的观点收敛策略,这是知识建构的关键。首先,将观点收敛策略纳入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规则中,使成员具有观点收敛的意识[6];其次,论坛中有专门人员负责观点收敛这项工作,包括“隐形的助学者”和“显性的专家”,在帖子的回复中及时归纳、总结并引导各个回帖,使讨论有序、深入进行,并对观点收敛的帖子给予肯定。

五 结束语

论文中提出的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利于教师在在线交流时提高交互质量和知识建构水平,而究竟建设什么样的教师论坛更能反映教师意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结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更多的了解教师的声音。笔者在后续研究中将关注教师对论坛的需求和教师在线交流平台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魏宁.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52-54.

[2] ,周明全,黄荣怀.面向协同知识建构的小组共识形成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1-54.

[3]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收敛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29-33.

[4]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5] 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 徐睿.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7] 陈向东,徐锦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87-90.

[8]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2):12-16.

[9]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7).

[10] 陈丽. 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博士学位论文)[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11] 熊秋娥.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