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7 17:1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技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技术教育

篇1

英文名称: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9290

国内刊号:11-3117/G4

邮发代号:82-86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招生难,分配难;招生难缘于分配难。以*年为例,我市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6769人,职高、中专和技校总和为5318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由过去的4:6下降为1.24:1。职业教育招生出现严重的下滑局面。另外,在我们招生的1382名中专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地生源,并且进校就读的实际人数也低于这个数字。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不能完成。又如,*年,我市普高招生9千多人,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仍然徘徊在5千多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为1.6:1。对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认识滞后

职业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人们认识观念上的落后,仍然非常不尽人意。主要表现有:

(1)择业观念的挑战。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产和二产仍然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长期学而优则仕和“望子成龙”的观念影响了人们报考职业学校。

(2)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的影响。由于经济转轨的负面影响,企业释放出过多的劳动力,造成了大量的社会失业,给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带来严重的困难。

(3)社会上追求高学历热也严重影响了当前的职业教育。

(4)在领导层认识滞后的表现是,有决策没落实,或者是落实不好。比如,政府*年20号文件对我市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制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但我们现在拿出文件对照一下,可以发现落实的东西不多。

(二)体制滞后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必须面向本地区,面向市场进行运作。但是从当前我们设置的专业来看,我们仍然存在与当地经济不太协调的方面,尤其是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存在着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设置什么,而是我们有什么样的师资,设置什么专业。我们认为这是职业教育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当前职业教育人事制度方面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底,骨干教师和主业学科带头人缺乏。

2、职业学校用人机制不活,统的太死。一方面学校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适应市场专业的专长,而闲置在学校内,而另一些有适应市场专长的教师又进不来。

(三)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缺少竞争力

由于学校基本上采用封闭式的教学,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与社会结合的不够,基本上还是采用封闭式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不够,职业教育的技能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竞争力不强,就业难。

以上三个方面已严重阻碍了我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我们的建议

(一)建立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实行一条龙职业教育培养方案

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难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实行一条龙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即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各职业中等学校为基础,实行职业学校中期选拔机制,使较优秀的职业中学学生进入高等专科职业学院学习,高等专科职业学院的较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例如太原理工大学*学院)学习。形成一个不断鼓励学生上进的宝塔型人才选拔机制,使我市职业教育形成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根据现有的条件,我市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坚持条件、按需设置、保证质量”的原则,可设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年中专,两年大专),加强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根据我市的特点,学生可以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样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二)向晋东办大教育,创建有特色学校

*是晋东的重要城市,但是由于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使*与晋东其它县的联系非常不够。但是仅从*本地考虑,属地狭小,生源有限,造成许多职业学校吃不饱,师资浪费。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扩大到晋东乃至全省。使*的职业教育上规模,上等级,并把“蛋糕”做大。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谋求发展的重要出路。

(三)加快建设*学院的步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科教兴市的需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晋东的重工业城市没有一所大学,这已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太原理工大学*分院、*教育学院和*电视大学这样的高等学校,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学校是比较薄弱的学校,我们要想真正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发展,就应该通过联合使它们上规模,求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尽快成立*学院筹备组,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面向晋东大地,以职业教育为主,服务于社区的大学。

(四)职业教育要关注弱势群体

职业教育要关注失业人员、辍学青少年、城市无着落居民和农村人口。尤其要把职业教育的中心放在农村,并根据当地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其培训经费由政府拨给。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农村,全国农民和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能够致富、就业和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些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甜头的农民和农民工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衷心欢迎。现在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过去,我们讲“读完初中,出外打工”,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要打工,读职中”,读了职中,学了技术,就可以朝着小康的目标奔。各地开展扶贫工作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扶贫,那扶贫,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扶贫;这移民,那移民,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决策者要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社会发展的投入,是对我市未来的投入的认识上来。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有发展的后劲。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不低于30%,并且资金只能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避免出现实习设备买不起,实习材料用不起的现象出现。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源泉。对于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底的现象,有关学校有积极引进人才,人事部门要着眼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予以考虑,制定有区别于普通高中的用人计划,保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招聘,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要给予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对于骨干教师和主业学科带头人缺乏,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保证教师培训的资金。

(七)加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

在*年20号文件中,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那就是“要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仍然没有落实。职业技术教学研究也要象普通教育那样,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才能对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保证我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篇3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重要性 发展前景

中国的教育体制备受诟病,随着高等学历毕业人数的增长却没有出现人才的饱和,许多需要技术人才的部门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用人荒,于是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看似极为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貌似矛盾的人才现象凸显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尴尬处境,或者说表露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职业技术教育的尴尬在社会的多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各有各的特点,本文拟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在农村背景下加以观察和研究。

一、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这样描述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可以有效消除贫困的、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帮助社会人终身学习并进入某一就业领域或者某种职业的以培养工作能力为主的培训手段。我国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如何转移农村社会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是一件必要而紧迫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长期以来,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虽然都充当着重要的建设者角色,但所从事的却是技术含量低、条件艰苦而收入低微的工作。这是因为这些劳动者不具备较高文化水平,缺少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使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者进入职校进行学习,以具备更高的素养。

现阶段,农村经济逐年增长,许多农民企业办得有声有色,甚至逐渐出现了家族化、集团化的规模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于各种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从而加重了人才的缺口。由此可见,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有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有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有20%,而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则高达76.47%”。这里是从数据统计上得到的结果,如果详加分析,还必须认识到这个数字是培训机构纸面上的功绩,落实到实处则会大打折扣,再考虑到取得的实际效果,真正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人员显然非常少。究其原因,这和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是有因果关系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不到五成,高中以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才刚刚11.7%。文化水平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对于职业培训的看法,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培训、学习。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农村的教育背景中,许多人对于职业教育没有正确和积极的认识。农民不仅自己没有主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习惯,也不支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孩子读职业技术学校。在他们的观念里总以上普通学校为正途,视职业技术学校为末路,导致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国民素质培训方式。在即将展开的高考改革中,把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的学术型教育做了明确的分离,这有助于人们用客观的、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目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偏颇,比如在课程设计上存在某些缺陷,有些职业技术学校往往急功近利,对于能够短期发生效力的课程就开设的多,而不能很快见到效力的课程就开设的少,且课程设计变得浮躁而功利,课程内容距离农村的需求远。此外,教学方式上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宣讲,对能力培养欠缺,教学实践也越来越少。这些都不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以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应立足当地经济,以农村企业为目标、订单式培养为重点,不仅要注重对农民进行农村科技技术培训,还要俯下身来问农民所需,抓住农民的需要,真正把他们需要的技术送到他们的手中。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职业技术培训,更要要眼光放得开、放得远。一方面,向外输送劳动力,使他们掌握热门专业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使他们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准备,和当地企业结成联盟,把职业技术教育办成没有围墙的大学。此外,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还要为农民和学生的长期发展做出规划,为他们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未来的职业教育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承担主要的培养功能,走精专的道路,使更多的人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以最终改变我国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尴尬现象。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各大专院校的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专科院校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觉得不是很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技能也是差强人意。

一、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非常差,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比较难找到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高职高专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职业技术学院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在那些开设英语专业的学校,英语教师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二、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职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英语学习成为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职业学院教育的声誉和培养质量,关系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英语教学的模式(TeachingModel)落后,与英语教学的目标(TeachingAim)相左

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硬件(英语教学基础设施)和软件(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升格后投入的资金不足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导致教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新的办学理念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资队伍表现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而且许多英语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

(四)强调手段,忽视基础

现在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进行高一层次教学有难度,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只有在“兴趣”上下功夫,采用的教学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于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产生一定的兴趣(其实这里所谓的兴趣并不是对英语的兴趣,而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能基本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英语,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而要达到以上所说的“基本”,必须从一开始就艰苦地、踏踏实实地打基础。

三、对策研究

(一)转变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现有条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学校应从长远目标出发,始终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在质量中求效益,在效益中上规模,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誉,让社会理解、认识和关心高职教育,为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立足当前条件,以发展专科层次为主,逐步提升教育层次,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一方面,职业技术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同时,各院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去争取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另外,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制定相应教师管理条例,采取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平庸不称职者给予批评、教育、缓聘或低聘,而学校也要提供教师继续教学、深造的机会,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

(三)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堂内外多采用启发式,通过机械和模仿的语言技能训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英语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个在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现代设备的操作人员等,到底要学什么内容的英语,只有到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生产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意见才能得出确切的答案。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五)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欠佳,教材、教法有待改进。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目前就英语教法而言基本达成共识,即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六)做好教材的选择工作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队伍的不断扩大,高职专业英语教材也陆续出版了。这些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别是选材的先进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选教材方面,首先应注意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职业英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到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教材的设计上,可以增加大量的学生毕业后将接触到的诸如产品简介、操作说明、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而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专业英语教材在选材及体例上,应突出交际性原则,其设计应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交互活动。虽然在目前的条件下,还很难做到由任课老有些教材为了使专业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增加了一些与专业无关,但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文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而这些内容在高职基础英语教材中就有相应的范文和习题。这样的编排看似是特色,实则削弱了教材的统一性,并且还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外语界,2000.4

[2]连淑能.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9

[3]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0

[4]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9)

[6]张迎雪.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篇5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知识本位(Knowledge-based)的课程模式和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的课程模式。知识本位的课程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中心,能力本位的课程以培养从业能力为中心。就总体而言,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其课程模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对两国课程模式的归类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下面着重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开发方法和编排方式这两方面分析两国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1.课程的开发方法

教育领域与职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运行逻辑,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连接这两个不同领域的中心环节。不同模式的职教课程,其开发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也就有不同的开发方法。有的课程开发从教育的逻辑起点出发,有的则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英国职教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是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职业世界向教育内部辐射。因此,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

英国采用的职教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有任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任务分析是指找出和验证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所执行的任务。任务分析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步骤: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职业调查表、选择工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管理职业调查表、分析所收集的信息。任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承担该项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计、确定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专家咨询法是通过信件邮递向某一领域专家进行咨询的方法。由于提供和接受咨询的双方不见面,其观点不会受对方影响。无记名的问卷咨询方式使得答案更具有思想性与创造性。问卷咨询一般要分好几轮进行。第一轮,由各位专家列出重要的课程内容;第二轮,在第一轮基础上汇集所有的内容,由专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按其重要程度分别纳入课程;在第三轮的问卷中,要求专家就课程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可能的话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在第四轮中,专家们有机会对已达成的一致意见再次进行评价,并据此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修正。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从教育的逻辑起点出发,把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教育内部向职业世界辐射。参与我国职教课程开发的主要是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写方面,而且这一工作一直是在国家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的。

在涉及课程问题时,对学校来说,关心的是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实施;对教育研究部门来说,重心则是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的阐述,而对课程开发的方法则很少研究、涉及。因此,就总体而言,我国的课程开发方法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采用的主要是理论依据法和内省法。理论依据法就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以及有关的教育理论,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开发课程。内省法就是由职业学校教师在检查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后提出个人所认为的最合适的课程内容。通常先由几个教师提出有关课程内容的想法,然后大家讨论,最终集体决定该采用什么样的课程。由于教师的职业所限,他们设计的课程往往只从学校内部着眼,缺乏与职业实际需求的联系。正是由于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课程开发方法,两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也有显著的区别:英国的课程重实践、重应用、重弹性,我国的课程重理论、重基础、重系统;英国的课程内容随着职业需求的变化而变更,变化较大、较快,我国的课程内容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而作调整,变化较小、较慢。

2.课程的编排方式

英国职教课程编排的基本方式是模块式,即采用模块课程。模块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如尺寸一律的砖块、水泥预制件等。计算机科学兴起后,模块这一术语又为计算机专业广泛使用,指软件和完整程序中可以组合、更换的标准单元、组件和子程序。每个模块都是自我包含、合乎逻辑、有始有终的整体。模块课程的实质是学习套件,即在学习的单元库中,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模块之间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第一,开放性。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模块的自由组合上,模块的选择与组合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与组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教师在课程选择中的作用由决策者变成了咨询者、协商者;第二,具体性。这个特点主要反映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与传统课程目标的抽象、空洞不同,模块课程的目标明确、具体,每项目标都用具体可测量的行为术语来表述,明确地把将要实现的目标用每个人都能清晰评估的方式表达出来,模块的目标可以充当评价的标准;第三,激励性。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模块课程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效应上。在学生看来,模块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性,以模块方式组建的课程不再冗长,尤其是在考核上的优越性更为明显,每个学习套件的长度不等,但都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测,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如果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地,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之旅。”[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动力还源于化整体为部分的课程编制方式。

由于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可获得认可,成功完成一个部分之后的喜悦会激励学生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英国督学在对课程的评价中指出:在模块方式下,积极的学习、明确的目标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兴趣、信心和个人的价值感。[3]我国职教课程编排的的基本方式是学科式,即采用学科课程。学科课程通常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每个科目都以严密的逻辑关系为构架,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的知识,学科的逻辑也就是这些专门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学科的基本逻辑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等。课程内容的编排从其开始出现起,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其主要形式,体系化的学科课程至今在学术性课程中占主导地位。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主要从普通教育课程中移植部分内容和编排方式,以学科为中心,将各类课程按序排列为分阶段的相关课程,组成一个各门课程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和系统。严密有序的学科课程便于开展集体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过分强调各学科的分段和独立造成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从中英两国职教课程的不同编排方式可以看出,英国的职教课程目标更关注个性、能力,我国的职教课程目标更关注共性、知识;英国的职教课程结构比较松散、灵活,我国的职教课程结构比较严密、呆板;英国的职教课程更便于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我国的职教课程更便于进行班集体的教学;英国的职教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的职教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二、两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形成的基础

中英两国不同职教课程模式的形成是与两国在职业教育知识观、能力观上的差异密切相连的。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它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从一开始就烙上了大工业的印记:根据大工业生产的性质和要求考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了重应用性知识、重实际工作能力的职业教育知识观和能力观。我国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在的推动下萌发的,其基础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全的现代工业。由于这种工业在产生时只处在社会的边缘,它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远远比不上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往往远离工业生产,其教育目标和内容较少反映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在职业教育观方面形成了重基础性知识、重一般认知能力的知识观和能力观。

1.知识观

知识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的种类与结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安德森(Anderson,1982)、史蒂芬森(Stevenson,1994)、波肯思(Perkins,1993)等人根据知识的内化程度和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划分为三类:[4]陈述性知识(prepositonalordeclarativeorconceptual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倾向性知识(dispositionalknowledge)。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也即关于事物是什么的信息。信息单元越大、组织程度越高,需要的理解程度也就越深,对于思考和行为的指导价值也就越大。这类知识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类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理解和记忆。程序性知识是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也就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和方法的信息。这类知识主要来源于主体的活动,是多次实践的结果。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际的活动。倾向性知识是关于“做不做”、“做什么”的知识。

这种知识是高度内隐的、甚至是难以描述的,在实际的活动中也很难展现出来。但这类知识同时决定着前两类知识的创造、学习和运用。倾向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个人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对知识种类、知识结构的认识,中英两国并无差异,两国知识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各类知识价值的认识上。英国的职业教育界最注重程序性知识,认为陈述性知识与传统的学术领域最为接近,而程序性知识与职业领域更为接近。英国的艾罗特(MichealEraut)教授在经过研究后得出了程序性知识(即know-how知识)的构成要素:执行方式、执行方法、执行环境、执行结果。执行方式包括规定的实践执行方式、随时加入新技术成分的实践执行方式、具有个人风格的实践执行方式。执行方法包括强调严格按指令执行的方法、不十分强调指令的方法、依赖个人洞察力的方法。执行环境包括:特定类型的环境、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环境。执行结果包括意料之中熟知的结果、非限定的但却是人们预期的结果、新颖的结果。[5]在各构成要素之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我国的职业教育界最强调陈述性知识,认为陈述性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关于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的知识,从这些基本知识中可以演绎推导出其它一系列知识。虽然陈述性知识与职业培训的相关性很难确定,但它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而是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和倾向性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由于它的外显性、可编码性,陈述性知识易于被教师教、被学生学,其教学效果也便于被检测。两国不同的知识观突出地反映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把程序性知识放在优先地位,偏重实践和应用的内容;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则把陈述性知识放在优先地位,偏重理论和基础的内容。

2.能力观

中英两国对能力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英国职业教育界所持的是注重职业能力(JobCompetence)的能力观,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胜任实际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英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实施的“技能掌握培训计划”(TheTrainingofSkillOwnershipProject)中明确提出了“职业能力”概念,认为职业能力“是运用知识、生产和过程技能有效地达到某个预期目标的特征”。[6]英国的标准和评估局(StandardsandAssessmentSupportUnit)对职业能力的解释是:“个人完成某个职业的各种活动并达到预期标准的特征。这个概念意味着个人能够把技能和知识用于该职业领域以及相关职业的新的条件之下”。[7]具体而言,职业能力包含四个要素:达到技术期望(technologicalexpection)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协调任务的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技术期望指特定职业角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每个职业角色的技术期望都不同。达到技术期望的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指在工作日益复杂和多变的情况下独立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分析、判断、决策、选择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实施结果等能力。协调任务的能力指根据实际情况对面临的各项任务进行协调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指根据变化着的工作环境及时进行职业角色调整或工作方式变换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职教界所持的是注重认知能力的能力观,认为“能力就是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在个性化过程中表现与发展的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实践的本领及其态度”,[8]并据此把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情感能力。认知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情感能力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情绪感知与调节控制的能力等。虽然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这三种能力,但在人们的观念中三者地位并非等量齐观,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处于核心层次的是认知能力,它被视为获得其它能力的基础。因此,职业教育应以培养认知能力为重点,而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于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就应运而生了。两国不同的能力观具体反映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目标、开发方法、编排方式等方面。英国的职教课程侧重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我国的职教课程侧重培养认知能力的目标;英国职教课程的开发主要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吸收企业、行业参与;我国职教课程的开发主要以教育领域的规范为导向,基本上由教育部门独自开发,不重视企业、行业的参与;英国职教课程的编排以有利于培养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我国职教课程的编排以有利于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培养认知能力为出发点。

三、对两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评价与展望

中英两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前者关注知识,后者关注能力;前者注重一般的教育目标,后者注重特定的学习结果;前者强调输入,后者强调输出;前者注重群体需求,后者注重个体需求;前者按群体安排学习进度,后者按个体安排学习进度;前者以学科的方式编排,后者以模块的方式编排;前者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后者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前者以教育部门开发、编制为主,后者以行业开发、编制为主。两种课程模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国知识本位职教课程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进行班集体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确保课程的统一标准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但其缺陷是理论基础课程偏多,实践应用课程偏少,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从业能力。英国能力本位职教课程的最大优点是与职业岗位的需求密切相关,便于开展个别化、富有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强的胜任岗位工作的从业能力。但其缺陷是实践应用课程偏多、理论基础课程偏少,课程的适应性、基础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鉴于原有职教课程模式存在的缺陷,中英两国都在反思各自的职业教育观,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两国都重新审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纠正原来一些失之偏颇的看法,认为知识与能力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的。

英国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技能劳动力在技能短缺的情况下“反常”失业的事实,迫使它重新检视能力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英国的一些学者指出,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忽略了人类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忽略了作为社会中的人的更广泛的知识、理解。[9]离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无从培养,复杂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知识。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该包括相关知识的学习。摆脱狭隘的能力观,强调知识在培养职业能力中的作用,这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于198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职业资格”(NVQs)课程之所以受到冷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过于强调在真实或模拟工作情境中的操作,忽视相关知识的教学,明显低估了知识的作用。于是,在1992年实施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s)课程中,增加了知识学习的比例,并在该资格的考核评定中增加了对知识的考查,以使评定结果更为全面、客观。在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新职业主义(newvo-cationalism)倡导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新职业主义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为人们独立地从事经济活动作准备;二是使人们在民主社会中充分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三是使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潜在的才能。[10]根据这种目的观,职业技术教育不应只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获得。

篇6

会计职业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和行政事业会计。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业务分工为实现会计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而设置的岗位。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教学模式的纵横两种教学结构中,纵向教学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及其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教学结构则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

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上发展而来的,相应地具有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的一些特点,主要有:

(一)“学术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的教学思想,基本上仍是“学术教学”,有的只是简单地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改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开一些实践课,所做的仍是“学术教学”。

(二)演绎理论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沿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演绎理论的思维方式,让本无实践经验的学生接受抽象“完美”的理论。

(三)课程体系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流行至今,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不以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核心。会计教学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授课内容上多有重复,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结果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师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团队实力无从体现。

(四)灌输式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因为套用了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所以会计课堂教学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术教学”、“演绎理论”和“课程”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灌输模式,费时费力,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五)以师为本。以书为据

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本专科会计教学模式一样,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得到的大多是书本层面的知识。

(六)止于模仿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模仿例题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报表,但并没有真正会运用,“熟练”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七)应试教学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会计专业课程为核心,每门课程都要考试,“考考考,教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比较”,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要适应应试教学的考核方式。

总之,由于套用有余、扬弃不足,结果使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成为本科会计教学的“压缩饼干”,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克隆”,或者是中专会计教学的“发面馒头”。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要求

按照我国的人口实际状况,根据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提高国民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已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就广西而言,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求仍然是十分迫切的。而后WTO时代国际竞争的加剧,对高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以胜任会计职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是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对象的,即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开展“职业工作岗位教学”。

(二)“任务驱动”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实际的案例(任务),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岗位模块体系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互动式课堂教学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做;学生练,教师正;学生练,教师核”。

(五)以岗为本,以职为据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中心,以职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为依据”。

(六)熟能生巧

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不但要模仿案例学会编制分录、编制报表,而且要对所练技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达到准确、快速的境界。

(七)“应对教学”

改“应试教学”为“应对教学”,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以应对求职当时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为考核目标,过时的知识是往者已矣,可以不学。考核方式也要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为标准,以使学生顺利通过应聘面试、实务操作等就业环节为着力点,使学生能够取得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能力和就业优势。

四、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面向对象原则

从目标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针对的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若将岗位分解,就是面向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模块;从教学主客体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是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从具体内容上说,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就是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及其组合。

(二)顺序衔接,结构合理。组合恰当

教学模式是指向教学结构的,是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这就要求纵向教学结构要顺序衔接,横向教学结构要结构合理,教学模块要组合恰当。

(三)循序渐进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转变观念到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质量,再到结果评估与处理,都需要结合实际,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展开。

(四)成本效益原则

构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效益必须大于构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成本。

五、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

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上看,根据会计从业人员按工程型会计人才、技术型会计人才和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分类,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在企事业单位中,他们的职位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白领、高级蓝领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上,要求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

1.技术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其工作的侧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2.技能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计算技术,能操作计算机和会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二)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上说,就是要求工作岗位单元训练熟练透彻、岗位模块专而精通、职业模块应聘成功!

(三)教学的内容

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职业工作岗位用什么就教什么,职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在设计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

1.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通过校企共同协商,把绝大部分或全部模块的设置权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

2.学院自行培养的,通过行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一起制定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单元方案。

3.突出重点,通过对模块合理组合,对模块提供的时间多少、训练强度的高低,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要强化的内容。并通过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或真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务实性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4.强化职业工作岗位素养。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

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要求能操会用,开设widows200/xp/98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ERP应用技术等训练模块。

在职业外语方面,要能看懂英文报表,会用英报表,会说日常英语,开设英语或东盟各国的语言训练模块。

(四)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对实务直接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式归纳方法,要创新案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加公司工作的方式。在运用模块或单元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工作,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他们有相应虚拟工资,指导教师应有“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等角色,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如市场开发部、销售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翻译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部等,每个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总经理(教师)召开企业管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学生)参加会议,会后各负责人向本部门工作岗位(学生)布置工作,各工作岗位(包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教师检查。公司应有的办公设备在合作公司或者模拟实验室里都配备齐全。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详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在实习的一定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共同提高。

(五)保障措施

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实务)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第二,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资金投入。第三,落实职业共建项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且随时能够得到会计专家的指导。第四,发挥集体智慧,会计实务专家、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师一起进行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的开发的统筹兼顾与方案安排。

从纵向结构上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分析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征,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策略等。首先分析学习环境;其次用细化技术分解学习任务;再次根据学习者并无经验的特点,用主成分显示技术分析案例。这要求:一是面向过程的每阶段(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二是各环节教学的衔接和配套;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等。

篇7

课程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学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联手进行顶层设计。同时,企业雇主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参与制定国家专业证书标准,参与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质量评估和开设专业课程的研究,接受学生到企业学习,并安排专门的教员,提供部分教学经费,推荐雇员和其他中小雇主参加职业教育学习。政府主管办学方针,以及宏观的政策协调、监督、评估办学质量及拨款情况。其他诸如开设专业、课程设置、招生数量、教学方式都由学校根据企业雇主的要求和市场需要自主决定。学校实行的基本都是模块教学,十分灵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完成一定的模块学习,经评估合格者就可获得相应证书。

下面我谈一下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证书体系。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合,贯穿个体发展始终,并以资格证书体系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资格证书体系以能力为本,兼顾个体知识更新和就业需求,不同级别的资格之间相互衔接,与普通教育之间沟通顺畅。2011年10月,英国推出了最新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取代了原有的国家学分框架,成为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教育资格的国家学分转换体系,新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对接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以达到方便二者接轨和转化,鼓励终身学习的目的。新的框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双维度。过去的框架基本上都是单维度的,即只有难度的区别,而没有更多的学习量的体现。新的框架纳入了对学习量的考核,并且引入了学分的概念,以学生为最小的学习单位,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相应的学分和级别,学习者可以根据行业技能委员会的组合规则,积累学分,并获得资格。

第二,全纳。通过学习单元、学分、学习内容和等级,将英国所有的资格体系都纳入这个框架,包括学徒制。过去,学徒制一直都是被放在大体系之外的,这是第一次把学徒制也纳入其中。同时,新框架还延续了原国家资格证书框架内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和对应。

第三,资格类别更加丰富,每级资格都分为三种规格,即证明、证书和文凭,用于不同学分值的评估。

第四,首次引入了学员成果记录。每个学员都会得到唯一的学员编号,相当于一个学分银行的户口,学生所取得的学分均记录其中。

篇8

【关键词】 EDA技术 职业教育 实践探索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在CAA和CAD(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辅助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设计软件系统,它集计算机、电子、信息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等技术于一体,不仅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还具有测试、分析及管理的功能,可完整实现电子产品从电学观念设计到生成物理生产数据的全过程。它改变了以往采用定量计算和搭电路实验为基础的传统设计方式,使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快速普及,给EDA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EDA技术已成为当代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常用的EDA技术软件

目前引入我国EDA软件有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在的有:Pspice、Multisim(MULTISIM)、Protel、Orcad等。

P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是美国MicroSim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电路仿真分析软件,可以进行模拟/数字电路混合分析、参数优化等。

Multisim的前身是在我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EWB(Electronic Workbench)软件,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Ltd公司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专用于电工电子线路仿真的软件,可以实现对模拟数字电路的混合仿真。

Protel的前身版本是Tango,由澳大利亚Protel Technolog公司研制开发。该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电路仿真分析、印制电路板设计及自动布线、信号完整性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等。

Orcad软件包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Orcad公司研制开发的EDA软件包,包括原理图设计、PCB设计、VST、PLD Tools等软件。

EDA软件很多,其功能各有所长,但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对于在校的大中专学生来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通晓所有软件,重点学习一到两种即可,因为每学习一种软件都需要时间。就目前了解的国际国内EDA软件的推广应用情况来看,Multisim和Protel是两款优秀的EDA软件。

转贴于

二、Multisim软件

Multisim软件被誉为“计算机里的实验室”。具有界面交互友好、画面形象直观、易学、易用、快捷、方便、真实、准确的特点,可实现大部分硬件电路实验和分析的功能。

Multisim的设计实验工作区好象一块面包板,在上面可建立各种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及分析,工具栏中存放着数字电压表、数字电流表、数字万用表、功率表、具有存贮功能的示波器、能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函数发生器、可直接显示电路频率响应的扫频仪、数字信号逻辑分析仪、数字信号发生器,还有可进行逻辑表达式和逻辑电路图相互转换的逻辑转换仪等。

Multisim的器件库为用户提供数万种以上的常用模拟和数字元器件,设计和实验时可通过工具栏任意取用,每种元器件使用数量不受限制。元器件之间的连线操作也非常方便,当你将电路所用元件放置到工作区后,只要将鼠标箭头指向元器件的引脚,立即就会出现一个黑色圆点,这时按下鼠标左键,移动光标到另一个元器件的引脚,一条连线自动形成。实验时,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红绿蓝各色光,逻辑探头可直接显示电路节点的高低电平,继电器和开关的触点可以分合动作,熔断器可以被烧断,灯泡可以发光或烧毁,蜂鸣器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电位器的触点可以按比例移动改变阻值,仪器仪表可以显示相应的数据和波形。Multisim为用户造就了一个一体化的设计实验环境,建立电路、实验分析和结果输出在系统菜单系统中可以全部完成。如果是电子电路设计,Multisim还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噪声和失真度分析、温度扫描分析、参数扫描分析、灵敏度分析、零极点分析、最坏情况分析和蒙特卡罗分析等,分析结果以数值或波形直观地显示出来。图1所示为用Multisim建立的单管放大电路及仿真实验测试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三、Protel软件

Protel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尤其是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目前应用的最新版本ProtelDXP是一个32位的EDA设计系统,可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错误检查、仿真分析、印制电路板设计、信号完整性分析、可编程逻辑器件(PLD)设计等。该软件集强大的设计能力、复杂工艺的可生产性、设计过程管理于一体,具有电子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完善的技术保证。Protel还具有网络功能,对复杂的电子系统可通过网络实现多个成员分工合作设计,设计成员通过设置密码规定访问权限。Protel采用数据库文档管理方式,对多个相互关联的设计文档实现同步设计和统一管理。

Protel仿真器,可以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电路的混合仿真,给出各测试点输出信号的数据和波形。同时它还能够进行直流工作点、瞬态、交流小信号、失真、噪声、温度、蒙特卡罗等多种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电路的性能缺陷,及时地加以修正。Protel所带的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能够精确地模拟和分析印制电路板的性能,从而使得用户可以了解网络阻抗、传输特性、传播延迟、信号质量、信号反射、串音以及电磁兼容性等问题以及它们带来的影响。确保了电子产品的设计质量。图2所示为用Protel设计的“振荡器和积分器”电路原理图、仿真波形和印制电路板。

四、与时俱进开展EDA教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教学内容要跟随时代变化及时更新。EDA是最近十多年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卓越的功能,不仅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降低了设计和制作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电子科技界发生了重大变革。许多大中专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现在市面上已有多种版本的EDA教材出版, EDA技术方面的参考书也很多。教育部组织制订的新的电子类电气类各专业教学大纲也已将EDA技术列为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

篇9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学习型社会技术与就业 网

近代职业和技术教育是伴随着产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的兴起而逐步发展的,随着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经历了以技能为主向以技术技能为主的转变;从为制造业服务向同时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服务的转变;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技术教育也必然要经历这种历史性的转变。

1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需求

(1)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当前,我们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们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由于境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国际教育的竞争。

(2)技术进步和劳动就业。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但是,我国的技术进步是在有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教育问题非常严重的对比下来推动技术进步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就会加剧低素质劳动者的失业,而要满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就必然会影响技术进步的推动,所以,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新路,既能为技术进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又尽可能地适应中国的实际,为解决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二元结构和城乡教育统筹。工业化过程中,要面临一个从二元结构转向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乡教育资源统筹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包括城镇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员向工业转移的问题,均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

(4)工业化与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处在全球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新型工业化发展。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加快信息化发展,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产品,要求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为工业化服务的同时,为加快信息进程提供更多的教育。

2 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职业教育必然经历相应的转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形态和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它是以知识革命、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兴起为前提的,将从以制度化教育为主要形态的工业社会,转变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态的知识社会。这个转变是覆盖全社会和全部教育的,职业教育也必然会经历相应的转变。

2.1学习者

制度化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主要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技术)的谋职者,学习只是他谋生(职)的手段,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就实现了学习目的。而在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面对的是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要求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断变化的有预见的应变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培养上提出几个问题。(1)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来培养人,但是这种针对性地培养人和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可兼顾的,我们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人,同时又能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里面有一个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学生应在现有的职业学校里更好地学习各门基础课,打好基础,具备再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再学习以后转换经验的能力。同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2)培养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关系。(3)技术技能与人文道德的关系

2.2学习机构

在制度化教育体系中,学校是惟一的学习机构,而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即所谓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不是仅仅靠学校来支持的,各种社会机构都应该成为学习型机构。所以,需要探讨的是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机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学校

这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加快,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学校教育再也不能局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且受经费、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不能与企业和工作场所的技术更新同步,所以实行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的交替学习,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2)工作场所(企业)

在逐步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条件下,企业将成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机构,其主要作用是:与学校联合进行职前教育,企业应该成为职前教育的合作伙伴;进行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不断的继续教育。

(3)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4)网络(虚拟学校)

依托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教育,正在成为新的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它既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技术补充,又可以独立承担某些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尤其是它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前景更是值得关注的。

利用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公共场所教育的一个补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当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这个问题还有待探讨。

篇10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体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指出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更新才能加大中职体育教学进步的步伐。

关键词 职业技术 教育 体育 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层次提高到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部分往往被忽视,因此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观念必须要改变。

一、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教学现状

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认识程度不高,任务体育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待遇不够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思想不够重视,或者教学不够认真,敷衍了事,对学生不够负责,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水平也不够,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小[1]。

(二)职业技术教育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教师相对在理论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有局限性,因而在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再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学课本,违背了体育教学重视实践的宗旨,进而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学生存在理论和实际体育训练操作脱节的现象,大大的影响了职业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职业发展。

(三)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

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以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转变而来,虽然在学校设定有变化,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滞后性,体育学科也存在不重视、更新变化慢和教材陈旧、知识老化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的通病,导致了教学过程混乱,是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技能提高[2]。

(四)教学器材陈旧

职业技术体育教育往往存在着由于在重视程度上不足,因而存在着教学经费紧张等问题,导致了教学所需的设施和场地存在老化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阻碍了体育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影响了教学过程采用新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日常训练和好奇心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训练强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程。

二、改变职业技术体育教学现状策略

(一)加大体育建设投资,健全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作为中职学校的一个专业,学校和教师应该本着为学生前途和职业规划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体育学科。首先,在思想上将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放在同等的位置,在资费拨付和项目扶持上增大力度,加大对体育学科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和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让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和训练,增强学生的就职能力。其次,在教学场地和教学项目上,根据经费投入力度,申购的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的扩增,增设相应项目,例如增加拳击或者拳击操等项目,增加学生的技能项目,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竞争力。同时,在体育设施的更新和健全,还能为学校的面貌增添活力,便于其他学生开展素质教学,也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加分。

(二)加强教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上多是教师为主角, 教学过程多是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体育动作和技术要领,而后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样导致了学生在技术要领的理解上往往存在误区,在练习过程中形成错误的姿势,会影响个人身体状况还会限制学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讲解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消化时间,便于学生正确的技术要领;同时结合训练对理论课程中的技术要领进行亲身示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让学生亲身感受正确姿势与错误姿势之间的差距,进而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体育项目,让学生具有训练和讲解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还应当敢于采用学生习惯和爱好的模式,可以引入游戏体育活动,在体育训练中引入素质拓展游戏,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最后完成的情况,教师给予意见和指导,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竞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师高高在上的窠臼,让体育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融洽地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才能赢得学生的充信任,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三)教学器材的更新

在教学器材上,不能保守常规的现场示范和讲解的模式,可以大胆的运用新颖的教学用具,例如在理论授课中可以引进多媒体或者电子白板的技术,让学生在多彩的、形象的和直观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还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在训练课程上可以引进视频摄像,通过对学生动作的录像回放进而和世界顶级运动员进行比较,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也增添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的健全

评价体系上,大部分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体育成绩的主要衡量标准,过多重视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应当建立多重标准的综合性评价,还要注意重视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一方面,把学生的体育能力、学习行为、参与训练情况、合作和交往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另一方面还将学生在学习该项目前的状态和训练后的个人情况作综合比较,进而得到最后的得分,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公证的评判,也能较大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五)优化师资配置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课教学质量,中职中许多教师来源于学校前身的中专教师或者是在竞技教学体系培养出来,这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还有部分存在竞技能力强而教学能力弱,形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对体育训练和竞技水平上升空间进行极大的制约。因此,在中职学校中急需建立一支理论知识过硬、教学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在中职学校中体育专业教师建立一个评判的标准,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体育训练能力以及各项素质进行综合评判,对不达要求的进行必要的培训,如有必要可以劝其退休。对教师的培训,要重视教师的理论和各项素质的提高,加强教师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和魅力运用基础知识升华到教学模式的建立,形成每个老师特有教学风格和方式。

在已有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可以从学校中挑选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应届毕业生,还可以从其他学校中引进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进而引进新鲜血液,让教学方式方法得到撞击和更新,在摩擦中提高整体的教学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中,还应当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对已有的体育教学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更新,不仅能提高本校的体育教学,甚至能提高整个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

三、小结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从学校本身应当对多有专业一视同仁,对于体育这种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求学校从主观上改正思想观念,加大对体育专业的重视和倾斜,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及时更新教学用具和场地[4],学校在对教师的培养上,要敢于启用人才,加大对已有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的跟新教学方式方法,在理论和实践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才能解决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发展不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苏洲.提高体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职业.2012.17.

[2] 郑鑫.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的初探[J].赤子.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