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3 07:1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学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小学;管理;现状;困难;建议
前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迈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中小学在学校管理中,也开始逐渐采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学校的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了中小学管理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管理的费用。由于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全新的中小学管理定位,管理者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对学校各个部门最细微的管理。同时学校的基层教师群体借助于信息网络平台,能够直接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让学校的民主管理真正得到高效体现。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可以借助学校建立的信息网络平台,如学校网站等,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最新教学动态。总之,信息网络技术为中小学管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小学管理的实际水平在不断提高。
1. 中小学采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学校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始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很多学校通过搭建学校网站、网络交流平台等方式,强化对学校的管理。有些学校利用现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如借助微信、微博、QQ、云端数据终端等,加强了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校的管理理念能够借助这些便捷的通道及时传递给一线教师。同时,一线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便捷的信息网络渠道反映自己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这种在线互动交流方式,让整个学校的管理由以往的宏观管理逐渐向扁平化、细节化管理过渡。部分中小学通过自己的学校网站,及时向社会传递本校的办学理念,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借助学校提供的公共信息网络数据平台,学生、学生家长甚至其他社会人士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动态,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因此,我国中小学目前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
2. 中小学在信息时代提高管理水平中遇到的困难
2.1信息化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学校管理改革中,虽然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但是不少学校由于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有的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的参与,网站的日常维护工作总是滞后于学校的发展现状。这造成一些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信息不能够及时上传,发挥不了对学校的正向宣传作用。有的学校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如微型网络在线互动平台等,但也因为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造成平台的运营现状达不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2.2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到位
建立中小学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学校投入相关专项资金。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是公立学校,所需办学资金多是来自政府财政的扶持。每年政府为中小学安排的财政支出有限,这就造成中小学在对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出现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如有的中小学,特别是中西部变换落后地区的学校在学校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这些学校即便想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结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投入不到位,是我国中小学在学校信息化改革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2.3管理者自身信息素养不高
学校管理者如果自身信息素质不高,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会流于表面化,甚至抵制学校信息化管理改革。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这就造成在学校信息化管理改革中,部分学校的改革总是止步不前。管理者不重视,造成下面的学校各个部门、每个老师也忽视对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学校管理改革工作就会受到学校上下不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环境的影响,最终造成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改革成为一种空谈。
3. 信息时代中小学学校管理变革的建议
3.1加大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我国中小学要想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必须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而要想发挥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的促进作用,必须要有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参与。因此,中小学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人才,如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吸收那些具有更高信息管理技术的学生进入学校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学校已有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就会跟不上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的做法,定期开展对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技术讲座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3.2学校要进行多渠道融资,为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
我国中小学要改变以往过于依赖政府财政支出的做法,积极开展多渠道融资,如借助社会慈善机构力量筹集爱心人士的善款,通过与当地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方式获得企业的捐赠等。总之,只有通过更多灵活机动的融资渠道,才能够帮助中小学建立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而为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学校只有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在对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才会有条不紊,做出实效。
3.3转变管理者落后理念,培养他们自身信息素质
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等高层管理者,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他们转变以往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不重视的做法,才能够真正把学校管理改革工作做到实处。培养学校管理者自身的信息素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进而从行动上支持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改革。管理者的重视,也会让下面的各个基层管理部门、基层一线教师重视自身信息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学校管理改革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4. 结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小学学校管理也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积极进行现代学校管理改革。我国中小学只有重视采用信息手段,强化学校管理,才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进而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村学校 管理 加强改善
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其任务是优化学校教育要素,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保障学校工作高效运转,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育人合力,追求最佳的管理效益。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学校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体教师全心全意为社会培养成功者,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学校管理一方面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下面浅谈一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认识。
一、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更要具备公仆意识。这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小学校长要懂领导,善领导,更要具备领导意识。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总之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在学校中,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做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和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和人之间,通力合作;事和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校长要真正发挥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把事情做好。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二、在学校要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就是要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时,坚决反对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形式化,要求教师平时课堂教学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我们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为此,我个人认为,校长除了管理外还不能脱离教育教学一线。假如只做管理脱离一线,对于教学管理只会夸夸其谈。因此,我想作为校长还应该做教改、创新的尖兵。这样才能有效、深入的带领和推动教改。走出自己符合本学校实际的一条教改之路。
三、“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教书更要育人”
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优秀教师队伍:个人认为是思想素质高、业务精湛。这样的教师队伍也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及效果全依靠于所有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功能,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因此首先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使他们知到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等素质。俗语说:什么样的将,带出什么样的兵。因此作为校长要以身为范,严格要求自已。
其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取得成绩的保证。班主任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最大的人,也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窗口。教育部曾指出要“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学校对班主任的选拔和任用一定要全面了解。不然会影响一个班级孩子的一生。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篇4
一、学生入学
1、小学:每年秋季开学前15天,凡年满7周岁的适龄儿童,按照“划片录取,就近入学”的原则,由各小学提前发放《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通知书》,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
2、初中按照“划片录取,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按照区教育局制定的招生计划统一招生,由各中学对片内各小学毕业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
3、高中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统一招生,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注册。
二、学籍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小学:学生入学后,由学校统一编班,为每名学生填写《包头市普通小学生学籍表》,借读生填写《借读生登记表》,并将下面回执部分填写完整,加盖学校公章、教育局教育股公章返回原应就读学校存档,该生即取得正式学籍。
学校将新一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录入微机,将软盘于9月25日前报中心校、教育局备案(学校还应将新一年级《学生花名册》打印一份存档)。教育局届时将各校新生、转入学生进行统一摄像,导入学籍管理系统,以备学籍核查。
2、中学:凡正式录取到校报到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编班,为其建立学籍,填写初、高中《学籍表》,此表详细记录该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初中借读生填写《借读生登记表》并将下面回执部分填写完整,加盖学校公章、教育股公章返回原应就读学校存档,该生即取得正式学籍。
(1)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于开学两周内到教育局办理招生录取建档手续,需提供《招生绿表》一式两份(教育股、学校存档),在每生的《招生登记表》上加盖录取章。
(2)学校管理的学籍档案包括:《录取通知书》、《学籍表》、《招生登记表》、《招生绿表》、《义务教育段借读生登记表》、《体育合格标准档案卡》、《体检表》、《学生花名册》、学生奖励或处分的材料、学籍变更的有关手续等。
(3)学校按班级将新生基本情况录入微机,并将软盘于9月25日前报教育股备案(学校还应将新一年级《学生花名册》打印一份存档)。教育局届时将各校新生、转入学生进行统一摄像,导入学籍管理系统,以备学籍核查,做为考核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转学
因家庭住址迁移等原因,在原校上学确有困难,由学生本人或家长持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经双方学校同意,家长或学生本人持《准转证》到区教育局办理《准转通知》,接收学校接到区教育局《准转通知》后,才能接收其入学(学生必须带原校学籍档案)。
学生转学应在每学期开学初办理,不允许学生中途转学。接收转入学生要严格执行“同级转入”的原则,学籍在原学校学籍的基础上由转入学校续建,将其编入某班最后一名学生之后,学籍号全年级顺延。
毕业年级和新一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学,如有特殊原因,必须经教育局特批方可转学。
四、休学
学生因病随班学习确有困难,应办理休学手续。学生休学应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审查同意后,由学校出具休学证明方可休学,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
休学期满,经学校同意办理复学手续,复学手续应在开学时办理。休学期限为一年,如休学期满仍不能到校学习者,应提前办理延期休学手续,经学校同意,可继续休学,最多不超过两年。
五、借读:
1、小学借读
区内借读:凡不到指定学校上学的户籍学生在区内其他学校就读均为区内借读。
区外借读:因打工、家迁等原因,外盟市、旗县区学生需在我区学校借读的,经借读学校同意,教育局批准,可以办理借读手续,学校为其建立借读生学籍。
2、初中借读:因打工、家迁等原因,外盟市、旗县区学生需在我区学校借读的,经借读学校同意,教育局批准,可以办理借读手续,学校为其建立借读生学籍(按照学籍管理软件的要求,户籍的学生在区内任何一所学校上学,都不属借读生)。
六、辍学
在校生中除正常转学、休学、死亡等原因,中途不上学的学生为辍学生。
1、每月必报的两种表格
(1)《辍学情况月报表》每月8日前由各中学、中心校汇总上报。这张表反映了一所学校每月的学生流动情况和本月在校生数。附有转出、转入、休学、死亡、辍学学生的花名,月月衔接,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流动情况。
(2)《辍学情况统计报表》反映一所学校从学年初到某个月的学生流动情况。只有数据,没有花名。每月10日前由区教育局汇总上报市局。
2、每学年上报的两种表格《义教辍学A表》、《义教辍学B表》,这两种表在每学年末汇总上报教育股,反映的是一学年的辍学生情况。A表是汇总表,B表是辍学生花名表,有详细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动员次数等。
3、辍学生必须履行“三访问、两报告、一递交”制度,《三访问联系卡》、《动员无效报告单》存根、《责令复学通知书》存根,这三种资料每一名辍学学生一套。
七、毕业
1、小学毕业不发毕业证,免试升入中学。
2、初中学生修业期满,由学校填写《义务教育证书花名册》,经教育局审核盖章,统一发给《义务教育证书》。户籍的学生加盖人民政府义务教育专用章,外盟市的毕业生由区教育局出具《借读生领取义务教育证书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盖章。
八、建立电子学籍月报制度。自本办法下发之日始,各校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实行微机管理学籍。各中心校、中学每月8日前持本月流动学生的手续(包括《准转通知》)和《辍学月报表》,到教育股办理学籍变更。
篇5
一、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理由
(一)传统师生关系弊大于利,有违我国现行法律的精神。
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指中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基本源于封建的皇权至上、父权至上的观念及尊卑有别、三从四德的封建等级秩序,构成了师权至上、师仅次于亲的师生尊卑关系和师命生从、师为生主的主从关系,具有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封建家长专制色彩,具有父母子女似的“血缘”亲情。但从法治角度看,它弊大于利,其弊有违我国现行法制精神,且成为当前出现的不良师生关系,尤其是中小学不良师生关系的思想根源之一。无疑,传统师生关系强调学生尊敬老师,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亲情,对促使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觉努力学习,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尊师爱生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有极大好处的。但它的弊端却不容回避。它强化师道尊严,强化师权如皇权父权,漠视或默许甚至允许老师采取强迫镇压、惩戒等方式对待学生,允许老师对学生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且使学生碍于师生的“父子”关系而受不良教师施予的人格侮辱等。它符合封建伦理和封建法统,却与我国现行法律相冲突。我国法律日益注重以人为本,规定了人与人之间有平等的人格和人身自由,规定了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及人格尊严,制定了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包括涉及中小学师生关系条款的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师生地位和封建家长专制色彩明显违背了这些精神。这种师生关系过度的师道尊严和家长专制色彩及被一些人扭曲了的师生“亲情”所产生的弊端,与当前新的经济环境、新的人际观念、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弊端相匹配,导致新的种种不良师生关系现象的发生,是与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相冲突的不谐和音。
(二)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堪忧。
从媒体的报道、群众的反映和有关部门的通报,不难发现当前与中小学师生关系有关的违纪违法现象仍不时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大都以师生关系、师生之谊和师生之情、师生面子为由,带有明显的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色彩,且屡禁不止,止而复发。无疑,这些都与师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有关。这些问题单靠思想教育、为师者“内圣”,是难以充分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强化师生关系的法律规范和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科学管理,才能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二、实践中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实践中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原则。
1.坚持师生双方权利和义务相互匹配的原则。一是师生双方都有得到对方人格尊重的权利和尊重对方人格的义务。二是教师有教育学生成长、指导学生学习、考核学生品德与学业的权利,学生也有接受教师相应的教育、指导和考核的义务。三是学生有受到教师关心、爱护、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权利,教师有相应的关心、爱护、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权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可偏废。教师对学生负有更大的、更主动的教育责任。
2.坚持既维护教师威信,又保障学生民主自由权利的原则。教师的威信和学生的民主自由权利二者不可偏废。要防止因实践师生关系法制化而降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威信,防止过度强化师生平等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防止因突出法制化而淡化或抛弃符合人伦道德的师生渊源的情谊或亲情。
3.坚持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尊师爱生与师生情谊的原则。防止因过度强调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及其他侵害,而把学生、家长引入教师不值得尊重尊敬,教师只是纯粹的服务员、侍奉者的思想误区。
4.坚持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与进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把师生关系法制化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形成尊师爱生,师生良性互动、关系纯正而又情意浓浓、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
5.坚持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师生之间发生影响校园和社会治安方面的纠纷。
(二)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途径与方法。
1.学校要通过媒体、讲座、研讨、演讲、考核、交流等方式,明确学法、普法、用法和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目的和意义,增强涉及师生关系方面的法治观念。
2.学校要建立涉及师生关系的专项法规或专项规章,并加以贯彻,用以检查、对照、约束师生关系行为,并做到有法必依,用法必严。
3.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广泛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广泛学习包括宪法、民法、刑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用以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涉及师生关系的言语和行动。
4.学校要大力提倡树尊师榜样,树爱生典型,树师生关系优秀而纯正的典型,让师生进行对照、学习。在校内大力宣传尊师与爱生的先进事迹,并予以表彰。
篇6
近年来,借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全校学生的信息精确工作,日渐成为学校常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学生学籍信息的处理过程是由学生信息的采集、整理、编辑、管理等构成的一系列复杂工作。目前,如何利用Excel简化学生信息的采集等预备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指定期间内顺利完成学生学籍的信息任务,是对绝大部分学校学籍管理人员来说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探讨Excel在做好全国学籍信息系统中实用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Excel;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化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全国学籍系统)是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的大力推进下、根据教育规划要求从2010年起开设的、规模最大的、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1]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国联网运行,为每位学生能够实现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及管理、升级、毕业、成长记录查询等操作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至今,已具备学籍注册、招生入学、日常管理、综合查询、数据质量核查等业务管理水平健全而丰富的功能。[2]实际上,该系统在原则上实行学生“全国唯一、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学籍号码工作机制。而且,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对学生的流动情况实时监管。正因为如此,该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日常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资助、实名制、营养改善、控辍保学、事业统计、统计分析、资源配置的优化[3]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带来了从不所见的明显成果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效。由于该系统已具备如此丰富、完善的功能,做好全国学籍系统工作逐渐成为各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尽管全国学籍系统工作如此重要,但是从城市偏远教学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学籍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校在此项工作中遇到困惑,尤其是学生信息的处理技术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Excel在做好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所实用到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对各个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巧用Excel的“查找、替换”功能
由于少数民族人的姓名与汉族人的姓名书写之间差距比较明显。因而,少数民族人名在汉语中的书写形式比较特殊,即姓和名之间使用中文标准圆点“•”符号来隔开,例如,维吾尔族人名“”在汉语中写成“艾尔肯•喀斯木”的形式。再加上当前还有许多教师仍然不太熟悉从键盘上敲出标准圆点符号的输入技巧,所以一般在录入少数民族人姓名时,很容易出现“。,.”等非标准符号。正因为如此,生成学生信息的未定格式,导致学籍信息工作的烦劳、工作效率的降低。此时,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查找、替换”功能实现生成指定格式的数据。
二、巧用Excel的“删除、显示重复项”功能
一般来说,通常在录入学生信息时,难以避免数据重复录入的现象,尤其是身份证号码信息。有时我们需要事先删除重复录入的信息,然后继续处理;有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一项信息有重复,即同一个身份证号录入不同的两名学生信息的现象。此时我们使用Excel自带的功能可以简化处理。实现“删除重复项”功能的操作步骤为:数据→删除重复项;实现“显示重复项”功能的操作步骤为:开始→条件格式→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重复值→确认。
三、巧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
为了方便解释,在Excel2007中,打开“数据有效性”的方法初始化为:启动Excel,打开相应的工作簿后,在“数据”标签菜单中,选择“数据有效性”选项,随后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1.自动选项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采集学生信息时,经过预定设置自动选项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量、简化信息录入的操作过程。对学生信息采集而言,有性别、族别等信息均可设置自动选项,以便实际录入操作,这种功能可以使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来实现。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后,在“设置”标签中,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序列”选项,然后在下面的“来源”方框中输入或选择我们所预备的序列选项,例如:族别为“汉族,哈族等”,最后→确认。
2.输入长度的限制设置。
为了预防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的有误输入,有时我们还需要设置对输入长度一定的限制,此种功能同样“数据有效性”可以完成,在“长度”方框输入需要限制字符的长度即可。
3.输入重复的禁止设置。
通过学生关键信息重复录入的限制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约束用户信息重复录入的操作,预防把学生信息导入全国学籍系统时信息冲突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错误提示的设置引导用户及时纠正错误的目的。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后,在“设置”标签下,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选项,然后在下面的“公式”方框中输入公式:=COUNT(A:A,A2)=1(此公式是相对的,用户根据需要可以调用)。
4.输入长度与重复输入的限制设置。
实际上,这种功能的设置方式是上述两种方法的融合,因此,在这里不必累赘。需要指出的是,最后在“公式”方框输入公式时,要注意公式格式的准确性,如:=AND(LEN(A2)=2),(COUNTIF(A:A,A2)=1))。
四、巧用Excel公式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信息收集的初始阶段,使用Excel中的有关函数来简化根据身份证号码自动填写“性别”信息的功能。[4]假设:学生姓名在B列中,C列为要填写“性别”信息,则该公式的输入格式为如下:=IF(MOD(MID(B2,17,1),2>0,“男”,“女”)。另外,在全国学籍系统上处理学生信息时,经常遇到数据格式错误的情况。当然,这种数据格式的错误一般是由于在数据录入时,没有注意数据格式所引起的。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数据看起来是正常的、准确的,如某一学生的身份证号为653125199903181015;实际上,原来这个身份证号码是“653125199903181015”从这里很容易看见,这个号码前后已经被隐藏着多余的双引号和空格符号。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巧用Excel的=CLEAN(SUBSTITUTE(B1,“1个空格”,””))函数公式来清除多余的符号处理,均可得到格式无误的数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近年来做的全国学籍系统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了Excel在全国学籍系统上可用的几种有效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这些小技巧及其作用。这几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处理速度快、简单易学、节约时间等优点。只要能够掌握好以上几种Excel方法和小技巧,能给做好全国学籍系统工作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会提供无限的力量。
作者:于斯音·于苏普 单位:新疆莎车城南双语实验高中
[参考文献]
[1]王定华.扎实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4(17).
[2]罗方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工作[J].基础教育参考,2013(23).
篇7
关键词:学校校舍;维修管理;问题
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 education system, the school building i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of place, the school building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e to the safety of life.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building security by the national atten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chool buildings construction got much improved. School buildings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is school life and the decisive factors of the use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repair management, became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is how well the school the simpl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chool school building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2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中小学校舍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对各中小学破旧校舍改造,各学校的校舍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了不断优化。但是当前校舍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维修后的校舍较快破损,不久就出现墙体脱落、卫生间渗水、屋面漏雨等现象,维修后的校舍过了几年又需要维修。主要原因是校舍维修过程中,因大部分校舍维修都集中在暑假期间修理,时间仓促,学校没有做好质量监督和管理,影响工程质量;校舍维修后缺乏日常的管理,部分学校管理意识淡薄,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对校舍缺乏日常的管理和维修保养,致使一校舍的使用率不高,使用效益低下等。
二、做好中小学校基建管理具体措施
1、校舍维修前期质量管理,是确保校舍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前期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几方面:工程立项审批;规划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工程招投标及施工队伍的选择等。学校建筑除具有一般建筑的功能外,还有其必须适合教学活动的特殊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搞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这些使用功能,如:走廊、楼梯等交通面积必须保证人流疏散的通畅性;主体结构的牢固性;抗震功能的前瞻性以及安全防火的可靠性等,这些有别于其他建筑的特殊要求,都要在设计时考虑全面。在这一阶段,基建管理人员只要做好规划方案和施工图的审查。工程的招投标,旨在择优选用施工单位。基建管理人员在这一阶段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必须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好关,杜绝一切循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切实达到好中选优的目的。
2、校舍维修过程中质量管理,是延续校舍使用功能的有效步骤
由于各校校舍建设年限不同,质量标准的差异以及管理保养等方面的疏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老化,破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校舍维修也就成了校舍建设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性工作内容。维修工程多数是规模较小,资金投入有限,项目不多,一般可以不走招标程序,而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自主进行。然而也正因为项目简单,程序简化,往往造成维修工程质量管理的缺失,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必然留下隐患。因此,在校舍维修工程中,教育基建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对校舍维修工程,教育基建管理人员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在确定维修项目时,首先要做好维修方案。方案就包括维修部位、项目内容、结构形式、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工程预算等。对重要结构部位,一定要有设计施工图。其次,要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上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保证承包方确实有承担本工程的实力。在维修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实施监督检查,防止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发生。工程完工后,还要认真组织验收,对工程质量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并做好工程备案。中小学校舍是义务教育必备的办学条件,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命安全;教育基建管理人员在校舍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责无旁贷。
3、加强基建档案管理,是做好校舍维修管理的重要依据
当前,学校基建档案是今后校舍维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依据,学校要把基建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作为学校档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校舍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提供专门场所,安排人员妥善保管,形成完整系统的校舍档案。基本建设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证、产权证、规划定位图及文字说明、项目论证报告及批文、“一书两证”、中标通知书;地质勘探资料、土建、水电卫配套设施的施工图纸和竣工图纸及变更手续;施工记录、质量评验记录、验收报告、质量等级证书、质检资料;项目任务书、施工合同书、预、决算书、审计结论等。
4、做好校舍维护管理,是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要切实加强对校舍的建设、维护管理,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校舍的维护和安全负全面责任,总务主任等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学校须对校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每学期在开学前和放假后,由校长领头,组织总务主任,建安工程技术人员、水电安装人员等对学校房屋、建筑物及水电设施等进行一次认真仔细的检查,发现屋漏、粉刷脱落等不安全因素和危害房屋质量的现象要随时维修,在梅雨、台风、冬雪季节到来前要认真检查,发现危房要根据情况立即采取加固、封闭、拆除等措施。
为确保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各级各类学校应积极争取所在地党委政府支持,自觉维护有关建设法规,配合和支持有关执法部门依法禁止有关单位在学校附近建设有污染的噪音大的工厂企业,禁止紧靠学校建有碍学校通风采光的高大建筑物。学校要带头杜绝在校园内乱搭乱建违背学校规划的设施,同时不得乱堆乱放有碍校容校貌的杂物,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校园的绿色、美化、亮化工作,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舍是义务教育必备的办学条件,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命安全;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社会影响大、工程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校舍安全工程既要适应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状况,又要适应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既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又要提高现有校舍的建筑水平,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排查、鉴定、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成为科学设计、安全施工和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的“精品工程”。因此教育基建管理人员在校舍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维修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张德江.赵言言.我国中小学基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2]吴开慧,孙晓丽.潘如强.浅析如何加强中小学基建施工现场管理[J].中小学安全信息, 2009(34).
篇8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德育学分考评的内容、学分考评的方法、德育学分考评的管理,阐述了学分制在德育常规管理中的运用,并着重分析了德育学分制的兼具管理与评价的双重性特点、激励的导向性特点和自我教育的能动性特点。指出实施德育学分制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重视转化教育环节的落实,考评要体现弹性。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十分重视中小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学校也一直在探索改进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笔者认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普遍缺少一种科学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而在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借鉴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学分制管理的形式,实施德育学分制管理,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德育学分制的含义
所谓德育学分制,简单地说就是把学生德育常规教育管理学分化,即把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礼仪礼貌、遵规守纪、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以学分的形式加以逐周逐月评定,并按学期为单位进行记载,作为学生毕业时思想品德方面考核的依据。它主要是一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心理等层面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效果的管理措施。
二、学分制在学生德育常规管理中的应用
1.学分考评的内容。德育学分的考评内容主要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中规定的要求,学校以此为依据,把它归纳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礼仪礼貌、遵纪守法、心理素质六个方面,每个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基础分,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一学生的六方面行为表现予以测评。
2.学分考评的方法。每个班级组建有班团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对每一学生的考评。考评时,由考评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评,对照一周内该学生表现的原始记录,采用加分和减分的办法评定其考核成绩,达到规定考核分的,获取该周学分1学分以上,一学期各周累加即为学期德育学分,并规定最低的德育学分标准为20学分。学生在六个学期(包括实习期)所取得的学分总和,即为该学生的德育总学分。德育学分考评主要以学生测评为主,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评定。各班考核后,每个月(四周)进行一次汇总,通过校园网上报学校德育处并网上公布,德育处根据上报情况,平时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和指导。在具体的考评过程中,建立了学分奖励申报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学生某一阶段在校内外在某一方面有优秀表现,可以向班内的考评小组和班主任提出奖励学分的申请,经确认后给以相应的奖分,一并计入考评分。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然后由考评小组、教师组织答复。
3.学分考评的管理。德育学分与学生学籍管理紧密结合,学生每学期的德育学分成绩记入该生的学籍档案,在校三年期间未达到规定的德育总学分的学生,不予以毕业,只颁发结业证书,以此激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每一阶段的德育学分考评还要与月规范生、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评优奖励或学生的入团入党直接联系起来。同时,对每周(月)测评未达到规定学分或连续几次未达标的学生,学校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加以教育,努力帮助其尽快达标。
三、德育学分制的特点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是学校新的德育管理模式的尝试,是把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引入德育管理中的灵活运用,为学校德育管理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它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兼具管理与评价的双重性。学校德育管理是根
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很多学校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德育常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管理制度,但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觉,各项工作做得忙碌,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对学生个体的德育常规很难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往往只是一种笼统的模糊的评价,缺乏定性与定量的考核与分析。德育学分制重在过程管理,在管理的同时也考虑评价功能,最具特色的是“基本+奖励的弹性评价形式,基本学分是学生德育行为达标的评价标准,奖励学分则是学生德育行为优秀的评价标准,从而构建起一种以学分形式规范学生德育行为的评价体系。从管理功能上看,注重了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评价形式上看,它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评价功能上看,它既具有诊断性功能、鉴定总结功能、科学管理功能,又具有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导向功能,使学生的德育行为从笼统的模糊化转向了以学分形式的定量的明晰化,同时,也能较准确、全面,透彻地了解和评价班级的整体状况。所以这一管理和评价的双重功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把基本的德育行为目标内化为自觉行动,也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责任感。
2.激励的导向性。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学生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道德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成了学生道德活动中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素。
德育学分制的“基本+奖励”弹性评价形式,它体现了一种教育的导向,即以重在激励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道德活动,从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行为。“奖励”项的设置是整个德育学分制中最具有特色的亮点,也是学生获取德育学分的最具吸引力的视点。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积极参与一些校内外的诸如做好事、参加社区活动等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获取学分。即使是某些学生因各种错误行为被扣除学分,他们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主动去“赚”取学分,并且随时可以去“充值”。这就给了一些“后进生”以纠正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也给他们展示自己亮点的机会,培养起他们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引导他们掌握修养的标准。因此,不管是对哪一类学生而言,都体现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教育原则,起到了正确引导学生向规范的道德行为努力的导向作用。
3.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德育的实际效果要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学分的考评过程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考评的主体,教师是考评的实施指导者。班级考评小组,每周、每月、每学期组织考评,考评结果班内公布,使得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符合规范的,哪些行为是不符规范的,下周或下月哪些地方需改正,应该怎样改正等等,对自身起到了一种自律、自强的教育作用。
考评的同时还建立的学生申诉制度,更具人文关怀的思想,任何学生对考评结果允许提出申诉,然后由考评小组、教师组织答复,这两个环节本身就是学生对自己行为自我分析、认识和教育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教育过程,使德育教育的对象由被动型变为主体型。
四、实施德育学分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大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个人犯点错误是正常的,但是一个人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德育学分考评中,部分学生达不到标准学分是非常正常的,班主任、教师也要允许他们犯一点错误,但重要的是要多找他们谈话,帮助其分析原因,有时也给他们指点一些“赚取”学分的途径,鼓起他们进步的兴趣和信心。切忌由于两三次的连续不达标而责骂或者冷漠、甚至歧视他们。
篇9
关键词: 中小学食堂管理 存在问题 加强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人才源泉,中小学生在食堂的饮食问题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业,是中小学在日常管理中所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关于中小学食堂不好吃、不卫生,甚至是食物中毒的事件屡见报端。这就提醒广大教育管理者要加强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为学生提供足量、卫生、营养均衡的饮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一、当前中小学食堂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健全程度不尽如人意,加之幅员辽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导致中小学食堂存在很多问题,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1.食堂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中小学为了图方便和短期利益,将食堂外包给私人,表面看来是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管理者过于放松对食堂的管理,给食堂承包者偷工减料等违法道德、规定的行为以可乘之机,导致伙食卫生难以到达标准,价格偏高,难以满足青少年快速增长的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同时,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例如无备菜间、无食品仓库和更衣室,一些必要的安全防火措施也很不完备,构成很大的隐患,在学生和家长中也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
2.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中小学的领导及教师认为,教学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而像食堂管理这种后勤工作不必花大心思去搞,没有将食堂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甚至是采取一包了之的做法,有的老师还持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种荒唐的想法。这种落后的想法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导致中小学食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3.缺乏专业的营养人才与管理人才。食堂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一部分是通过招聘进入,还有一部分是由走关系、下岗分流的人员组成。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几个经过专业培训的好厨师和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很多食堂尤其是落后地区中小学食堂的管理根本就不成体系,很多工作人员甚至没有健康许可证,直接导致难以给学生提供合理搭配的营养餐,卫生状况堪忧,对于食堂中各种偷工减料、私拿公共财物的行为也难以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以营养餐为例子,很多学校食堂没有设置“营养餐”,食堂中缺乏设置合理营养餐的专业人才。肉类以鸡肉、猪肉为主,而牛羊鱼肉不足。油炸类菜肴主要是炸香肠、炸鸡腿等高油脂食物等。蔬菜中缺乏长纤维的芹菜、菠菜。主食单一,很少有学校配备饭后水果。这些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专业的营养人才。
4.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只有有了严格而明晰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保障食堂管理有序,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饮食服务。但是,一部分中小学没有认真执行国家在学校食堂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准则及行为规范,是人治而非法治,采购、做饭、销售、卫生检查、打扫等整个流程根本就没有任何约束,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公共财物丢失严重。例如,一些学校在食堂采购环节上,未按规定向供货商索取证件票据,图便宜,尽可能地低采购廉价、散装的无QS标志的食品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规定,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导致很多规定都形同虚设。此外,卫生局、教育局等上级管理部门在对中小学食堂的管理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监管手段、频率、惩处措施等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但出于人情、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原因,往往不了了之。
二、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相关对策
针对中小学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笔者提出了如下对策。
1.转变观念,将食堂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小学领导要充分重视食堂管理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要搞好食堂管理,让吃放安心、可口、营养均衡的伙食,让学生家长安心。此外,中小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量实例宣传食堂管理的重要性,组织食堂管理及日常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和自身的社会责任。
2.健全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善的食堂管理条例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及严格的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配备专人进行制度执行及监管,组织食堂卫生监督小组,对食品卫生进行定期或突击检查,一旦发现有违法规定的行为就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甚至是开除等惩罚措施。对于从业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制度,由学校组织,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如果发现有从业人员有传染性疾病及其他不利于食品健康安全的疾病,应及时调离,妥善安置。对从业人员的着装、头发、指甲及其他行为习惯都要进行相应的规定,以保证食堂卫生。加强采购管理及财务管理,对食堂原材料的购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防止多购物而产生的积压和浪费。成立专门的采购监督小组,对采购物品进行严格的票据审查和质量检测,严禁采购“三无”产品及劣质产品。学校也要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灵活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所购物资物美价廉。加强财务管理,将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合理制定饮食成本核算和定价规则,构建多层次、合理的食品价格体系,维护学生利益。对于外包食堂,要严格控制其利润,对于学校自有食堂,所得盈利要用于食堂建设。
3.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外部监管。各地区的教育局和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校食堂财务工作及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对于任何单位及个人,只要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就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同时,转变食品卫生监督模式,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优化监督手段和方式,加大突击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明确中小学所在地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在食堂安全监管工作上的义务和职责,确保措施、责任、监督三到位。
4.加强食堂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食堂有足够的照明、排烟、防鼠、防虫、排污设施,设立干净整洁的备菜间、食品仓库和更衣室,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配备大屏幕彩电和音响设施,给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及就餐环境。
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改进策略
一、素质教育下,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现状
(一)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
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否达标与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是否用心,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从主观上来说,工作量和薪酬不成正比,教师付出的大量精力和时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没有学习成果。教师又因为时间和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位学生都采取补救措施,加上薪酬待遇不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日益下降,长此以往,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更加缺乏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就会导致责任心萎靡,职业素养下降。从主观方面来看,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的不自信,对教学现状产生自卑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又没有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寄托,在教学中迷失自己,导致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大幅度下降,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也不能尽心尽力,更不用说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融入素质教育,培养人才。从客观方面来看,校方对教师处境的不作为,也是让教师失去耐心的原因,加上不合理的教学指标和任务量,拖垮了教师的精神和身体,对教师产生多重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学校就会发生教师人员流失,更加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管理。
(二)学校重视不足
对于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老师只是执行者,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战略和教学目标都由学校管理层负责决策,如果校方领导对此重视程度不足,那么素质教育自然也就缺少相关的管理体制。所以学校领导必须负责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监督管理体制,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发展理念的教学方案,明确责任机制和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相应的权利部门和人员,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严格贯彻从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教学活动当中,设立奖评机制和绩效考核,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比,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督促教师端正工作态度。现阶段,部分学校只注重素质教育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进行验收,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核心素养缺乏,综合素质较低,学生水平良莠不齐。
(三)固守传统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评判缺乏创新,模式单一,传统评价管理模式只是通过教师单个进行记录、分析和评判,缺少公平公正性。一旦教师的判断有误或了解的情况不属实,对学生评价不符,会有损学生的自尊自信,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一般情况下,教师一旦因为教学活动或者课外学习对学生产生一定主观负面影响,那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会带有主观情绪,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和校方要根据社会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制度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家长的培养意识不足,综合素质较低
大多数中小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情况特殊,在上学时没有接触素质教育,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了解程度不够,知之甚微,不理解其中心思想和内涵,只懂得皮毛,不懂得如何协助学校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由于文化水平受限,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单单是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知道有这么一项任务,但是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大部分家长都是依赖学校,很少去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别提主动配合了。严格来说素质教育不是一项内容,是一种意识,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实践活动的经历来体会和感悟的,家长的培养意识不足和综合素质较低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水平较低的一部分原因。如果家长懂得相关知识,对孩子进行指导和教育,对学校也能起到一种督促和配合作用。
二、提升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
素质教育的管理水平提升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管理经验和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所以加强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就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塑造优秀品质,提高道德规范,为学生树立优秀榜样。
(二)学校要加强重视程度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通过聘请专业领域人才进行方法指导,建立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管理方法,根据社会形势和科学技术进步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由上而下地对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引起重视,多开展校企联合和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素质教育管理的重视不单单体现在相关问题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重视教师的薪酬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三)创新管理模式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对于素质教育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一人独断,应该创新管理模式,保证公平公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整合归纳,促进学生直接交流,这样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呈现学生的个人素质水平。或者通过互换教师,组织听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让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估依据。
(四)注重对家长的指导
通过家长会和学校的座谈会,普及素质教育知识,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家长懂得如何配合学校,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丰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帮助校方进行管理,实现家校联合,推动学生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