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18:1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跟岗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跟岗实践总结

篇1

我以前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教学工作,这次能够有幸到王场大风车幼儿园跟岗学习,对于我来说非常难得,我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服从教育局和大风车幼儿园安排,积极向指导老师学习,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保证这次跟岗学习效果,我根据《大风车幼儿园跟岗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为自己做了一份个人学习计划。

一、积极参与实验小学幼儿园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听课的方式参与到指导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把听课过程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认真总结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汲取新思想、新做法,并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找出以前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地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请指导老师帮忙分析以前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提炼吸收指导老师的经验、思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平时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就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思考,通过积累平时跟岗学习的点滴感悟,达到一定程度后做书面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平时跟岗学习过程中加以实践考证,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

三、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活动中,丰富实践知识

利用平时听课观摩、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研究指导老师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通过顶岗上课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地成长。

四、具体学习计划

10月,听课10节,完成跟岗学习日志、读书笔记各2篇;

11月,听课

20节,完成跟岗学习日志、读书笔记各4篇;上1节汇报课;

篇2

一、 提高个人素质,以身示范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只是要求他人该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人。”这一点我在杨老师身上深刻地感受到了。初到外校的我什么都不熟悉,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和其他老师热情地给了我真诚的关怀。这份关怀让我有点忐忑的心感到了温暖。不仅仅是杨老师人格上的魅力打动了我,还有她在教学上的认真态度也感染了我。每一份作业,杨老师都认真批改;每一次上课,都认真准备,在听完我所上的课后,杨老师也是认真地评课,为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言传重要,身教更是重要。我想,做这老师的学生,也一定会认真对待事情,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二、 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把这当做唯一的路,也许你就在这条路上成功了。”是的,我们总是容易干一行恨一行,总是吃着这碗饭望着那子的未来与我们有关。我不能说外校的老师都爱教师这个职业,但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是显而易见的。老师们每天都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每天的课间随处可见教师在办公室辅导学生、答疑,班主任老师基本都是全天在班级督促、管理学生。这些是他们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

三、 教学设计认真且高效

几天的听课中,我观察到老师们备课认真,教材上做满了批注,练习册都是自己做好后才给学生进行讲解。不仅如此,教学设计也是新颖且高效。课上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总能突破教材的束缚,列举贴近生活的实例有助于理解。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学习提高的。

四、 养成常常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篇3

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以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工作室指导教师刘永东的“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嵌入到工作室开展的培训活动中,通过开展自主与合作、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等培训活动,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构建出一种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型,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和工作室团队成员达成相互学习、交流和相互促进彼此专业持续发展的培训目的。

二、模式建构与实施案例

1.理论基础。

由于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成人具有与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学习特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马克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性、已有的生活经验、以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学习动机多样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独立性取代了对老师的依赖,成人在学习活动中更希望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在成人培训中,不应把知识灌输给成年人,而应视其为学习伙伴,采用相互探讨、交流的培训方式。成人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资源,不仅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通过共同探索,能丰富集体的认识。另外,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做好培训分析,了解成人学习的需要是开展培训的基础。而“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运作正好与成人学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相吻合,它本是教研组教研运作的一种活动模式,是指三所学校联盟或者同一学校的三个年级集备组,按照固定的教研模式,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又与马克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相呼应,因此,工作室团队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开展培训,并对模式进行完善和发展。

2.模式建构。

在模式建构之前,对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需求分析与目标内容的确定。学员需求的调查分析是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的基础。调查分析的内容包括:培训对象的起点水平、学习动机、工作中的需求等。由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因此还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与培训对象建立联系,对培训需求进行沟通,明确培训者希望达成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创设学习、交流、共享的环境。其次是实施过程与评价总结。根据既定培训计划实施,把培训实施流程设计为五个环节: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五个环节的实施顺序将结合具体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并对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反馈学员的学习情况,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以及对培训的改进建议。基于以上思考,结合笔者主持的教师工作室团队开展的“广东省2012年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培训活动,对“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进行应用与发展研究,在教师培训中通过构建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系统地、有效地设计培训过程与实施培训方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师培训模式。

三、实施案例

1.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对象是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达20天。培训前,工作室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达100%;在教学业务上获省市级奖励的达88%;参加各类培训的频率较大,其中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占25%。由此可见,参加跟岗活动的学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显然,单一地请专家开设讲座或听课实践学习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次的培训活动计划要有一定的系统性,既要学员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促进理念的提升,也要懂得把新的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2.设计培训内容。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培训内容为:借助专题讲座,开展课题研究理论和新教学理念的学习;运用“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课例研发;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论文,促进自身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以这三个模块达到培训目标:以指导专家、导师和辅导团队为引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为载体,通过自主与合作、对话与交流、示范与引领、研究与反思、总结与提升的实践过程,汇集群体智慧,形成教学相长、互促共赢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相互促进彼此的专业持续发展。

3.创建培训环境。

首先是创建交流平台、组建研修团队。为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在培训开展之前工作室团队创建了教师工作室QQ群,组建了“三人行”研修团队、专家指导团队和辅导团队。其次,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自我研修。培训全过程需要受训教师先进性自我研修,学习和了解“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相关理论知识。以“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开展的教研交流活动,强调的是以问题为起点,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和方案,开展协作组织有序的教研交流。为了让受训教师在培训中更好地形成互动,激发他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在培训开展前,工作室确定了课例研究的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最后是确定培训形式,拟定培训大纲。根据前期的预设的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活动的形式,培训活动计划分为三个并行的模块。

4.开展实施过程。

培训一开始,进行开班仪式。内容包括:培训团队成员的相互介绍,工作室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整体计划和安排等,目的在于让受训教师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然后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把培训活动分为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总结反思三个并行模块。第一模块:理论学习为提高培训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提升学员理论学习的效益和实践效益,基于学员已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也已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工作室在开展本模块学习活动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例如:在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室组织“跟岗培训开题报告会”。会前,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有关资料,联系已有的教学经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初稿,并通过三人行研修小组进行组内交流,修改形成课题开题报告修改稿。会中,先由学员向全体研修团队阐述各自的开题报告,然后由指导专家对学员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进行现场的专业点评,最后再由指导专家以《怎样进行科研材料的整理与撰写》为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现场点评和讲座的示范引领,会后学员们开展进一步的组间交流,研究反思,再次修改完善开题报告,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培训后的课题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模块:课例研发前期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马克姆•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特征和“科组三人行”的活动模式,工作室在开展本课例研发的活动中时,对培训实施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目的是希望学员和辅助团队成员能把彼此的教学经验作为学习的宝贵资源,在课例研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共享。本次研发的课例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性质》。为了让学员和辅导团队成员在课例研发过程中更好地形成互动,在培训开展前,以安排课例的自主研修。学员们自主本课题进行教材、课标的研读,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个人教学设计。在培训期间,先以三人行研修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完成个人设计的自我修改;借助组内协商,形成小组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间研讨,形成课例实施设计初稿,并尝试课堂实践。在进行课堂实践尝试的过程中,工作室邀请指导团队专家进行随堂听课,并在课后进行设计点评,并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概论》为题开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专题讲座,加强理论指导。最后,研修团队对课例实施设计作进一步修稿,并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或反思论文进行自我的总结和提升。第三模块:自主体验本模块的学习活动是贯穿于整个培训活动中,通过自主研修、与他人的学习交流、撰写跟岗日志、学习心得、反思论文等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5.培训评价。

培训的评价,主要是以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为受训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工作室评价三个方面。在跟岗培训结束后,工作室对本次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教师培训进行了简单的评估。主要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果,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认为符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基于“科组三人行”教研模式的培训基本模型独特新颖,通过观摩、学习、实践该模式下的备课、授课、评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培训的改进建议

1.完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更便于培训后的继续学习。在网络学习平台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以外,还应该有专家在线辅导,以便及时解答教师在时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进行研讨,将他们的实时工作实践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

2.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

篇4

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包茹华认为,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这次携手,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创新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高远、更广阔的平台。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今天,南岸区与吴正宪工作站的跨地域合作,到底创新了什么?又会给名师工作室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异地联手:系统设计名师工作站研修模式

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携手,源自于该区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愿景引领下,南岸致力于从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教学智慧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通过“1+5+N”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工作室成员组成的“1”,带动远郊区县的5个小学数学团队,影响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教师,乃至众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南岸区教委经过研究,决定引入这一创新的研修模式。2013年9月,南岸区教委与吴正宪老师协商,筹备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2013年12月25日,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双方协商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为南岸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工作站研修周期为三年,成员在区内遴选,最终确定包括7名核心成员在内的34名成员。遵循总站工作与分站工作协同,网络研修与现场研修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结合的原则,分为筹备研修、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成果总结四个阶段,以多维指导、跟岗研修、异步研修、展示交流的模式开展工作。

多维指导――每学期邀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导师或核心成员到南岸区指导工作站工作1次(每次活动历时两天),工作形式包括专题调研、专题讲座(讲学)、指导成员汇报课、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跟岗研修――南岸区工作站每学期遴选4~6名成员到北京工作站跟岗研修一周。

异步研修――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研修网络,形成异步研修模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7位核心成员(每个成员引领一个学区,引领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辐射)34位骨干教师(每个成员带动一个校点,带动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射)全区小学数学教师。

展示交流――由总站为南岸区工作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每学年推荐2~3名成员,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较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上课或交流。

理论研修:读书交流开启智慧大门

2014年1月,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全体成员领到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三本书。自此,工作站理论研修阶段正式开启――学习吴正宪的教育理念、专业品质、课堂实践和教学策略。

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数学教师怎样说课――巧在设计》《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重在实施》等书籍,也成了理论研修阶段成员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成员们一至两个月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总共持续近一年。工作站一共分为六个研修小组,采取先小组内交流,再各组代表在全体成员读书会上交流的形式,此后各小组分别形成交流记录和学习体会。

南坪实验小学金卫老师对《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爱不释手。他说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吴正宪老师一路走来的思索娓娓道来,给自己很大触动。他总结出“热爱是前提、实践是基础、学习是保证、反思是关键”的名师成长路径。

网络研修,也是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19日,南岸区工作站网络班正式开班。成员们在3月至6月期间内,参加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师发展研修课程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以自主研修的方式学习吴正宪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以及八种特色课堂。

对专业理念、方法的学习,增长了成员们的智慧,也打开了走向儿童数学教育的大门。

实践研修:多地联合教研全面碰撞思想火花

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的实践研修阶段,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以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自我成长和辐射他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工作站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研修活动,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吴正宪、张秋爽、刘延革、贾福录等名师们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以及同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的精神。

2016年9月13日下午,吴正宪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带来了一堂《小数除法》课。她尝试引导孩子们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分余数问题,首先从“分钱”说起,慢慢过渡到“分水果”,继而再“分绳子”,最后到分计数单位,让孩子们在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中深刻理解小数除法算理。“切记将数学教学‘成人化’,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都要合理引导,将童真童趣引入课堂。”

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取得成效

我校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举办技能竞赛,用企业的岗位标准引领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训练,积极引进企业最新设备来支持技能竞赛,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帮助培训教师使用最新设备和参与技能竞赛的训练及评判工作,有效地提升了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同时,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对于学校竞赛和专业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的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的提高及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我校2017年市赛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 我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具体做法

我校承办2017年南平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财经、旅游、服装设计和美妆形象设计等8个项目,计有11所学校120多位选手参加,学校借助校企业合作这一平台,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各项竞赛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竞赛成绩。

1.1 校企共同制订训练方案

为使竞赛内容更好与职业岗位对接,更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及竞赛标准,学校按竞赛项目与企业行业共同策划竞赛的有关事项,包括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参与参赛选手的选拔、竞赛场地和设备选择、竞赛内容确定、竞赛标准制定、指导教师培训和学生训练、命题、担任评委和到赛后点评及总结等全过程。

1.2 企业帮助培训带赛教师

由于技能竞赛中使用的专用仪器设备和软件都是目前企业生产中正在使用的最新设备,带赛教师对这些设备有的没有接触到或接触较少,或使用不熟练。为使带赛教师尽快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企业派出专家到学校对带赛教师进行培训,传授竞赛技能技巧,使教师的使用设备的技能和训练的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企业参与训练学生

学校在明确竞赛目标,选拔选手前,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安排相关竞赛项目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实施贯彻现代师徒制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岗位师傅带徒第”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式,跟着企业里专门指派的师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使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完全对接和融合,实现竞赛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如我校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学生到福建中辉集团酒馆公司、福建建发集团武夷山悦华酒店、大红袍山庄等五星级酒店的餐厅和客房跟岗实习2个月;导游专业学生到武夷山多个旅行社跟岗实习1个月,美妆形象设计学生到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跟岗实习2个月,通过跟岗实习,为学生竞赛选拔、训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后在企业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选拔,在学生集中训练期间,企业不定期地派技术人员到学校和教师一起训练学生,帮助解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1.4 企业参与竞赛评判

学校作为承办校,为使竞赛公平公正,聘请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当评委,并对竞赛结果进行点评,提出今后提高竞赛成绩的努力方向。由企业第三方进行竞赛评判使竞赛成绩真实地反映出比赛的竞技水平,对比赛评判结果师生都感受到满意,使竞赛达到了校际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2 取得成效

学校技能竞赛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不仅使竞赛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的改善,同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学生竞赛成绩和职业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并进一步推动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深层次的开展。

2.1 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竞赛和实训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办好职业技能赛,使各项竞赛达到竞赛要求和符合竞赛标准,校企合作企业为技能竞赛提供部分比赛专用设备。这次比赛,福建医世家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美妆比赛设备,福建中辉酒店赠送了客房、中西餐摆台等设备。同时,学校筹措资金,配置了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等,改建了旅游实训室,财经实训室,解决了多年来教师提出要求更新的设备而因资金困难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竞赛和教学实训实验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技能竞赛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带赛水平

教师在和企业专家一起指导培训学生技能竞赛过程中,可以了解和学习本专业企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职业标准,给合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评判标准和技能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一起通过实施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行业标准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突出实践教学,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带赛过程中,还到企业基层学习锻练,积极主动接受企业专家的指导,互相学习交流,使带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赛成绩

在摸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比赛,对参赛选手是综合考验,选手仅有出色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技能竞赛不但是对每个选手技能的检验而且是对选手各种综合素质的考验。如比赛中选手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选手必须具备的。参赛学生通过赛前集中训练,在带赛教师和企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刻苦的训练,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综合职业素质和竞赛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2017年我校市赛各参赛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会计电算化取得第1、3名、手工记帐取得第1、2名、客房取得第1、2名,中西餐摆台取得第1、2、3名,沙盘取得团体第第1名,服装设计、美妆形象设计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

2.4 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参赛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以竞赛为平台,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教育、管理和技能培训的工学结合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独立性及令人可喜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受到了企业一致的肯定和好评。许多参赛获奖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很受企业界的青睐,有的企业在赛后及时与参赛选手沟通,开展招聘工作,预定优先安排到相对较好的工作岗位,推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学生在竞赛中用到的是先进设备,学到的是最新技能,得到的是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了上岗适应期。这种高质量的就业,使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市赛一结束,为迎接省赛,冲刺国赛,学生放弃休息,积极主动地加班加点训练,力争取得更好成绩,由于借助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学生以优异的竞赛成绩取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对今后其他学生踊跃报名参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5 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和企业技术人员及评判专家共同指导学生竞赛过程活动,带赛教师们开阔了的思路,认识到自身在理论知识更新和生产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地深入到企业锻炼,主动向企业专家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双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徐辉,郁汉琪,朱军,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9,28(12):187-190.

[2]严薇,杨火怡,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8,27(12):107-108.

[3]王艳艳.职业技能竞赛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6).

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对职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能的提升。目前国内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院校30余所,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教学实施内容与方法各异,存在一定的偏差,标准不一等问题。本文是在对国内开设该课程有丰富经验的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并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站务人员、行车调度员、司机等岗位资格标准,进行整合归纳,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课程实施标准并提新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二、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

深入国内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调研、总结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岗位群设置主要有两层:第一层为调度员岗;第二层为车站层,车站包括,站务员、行车值班员及以上。针对行车不同岗位,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最终得出职业核心能力如图2所示。

三、“学练一体”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行车岗位(群)职业技能分析与“岗位为导向、学练一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养模式的总体要求,按照专业高素质岗位技能型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校企合作共同商讨制订《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学练一体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将行车组织课程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对应岗位实际工作,如表1所示为列车首班车出库任务,它对应企业每日运营前第一班车出库工作,任务角色对应工作岗位,任务步骤对应工作步骤即为需要掌握知识点;实践环节设计了课堂模拟实验、模拟生产实训和跟(班)岗实习三个模块,下面将重点分析实践教学环节。

(一)课堂模拟实验

课堂模拟实验是基于每个教学任务进行的实践训练,目的训练学生单项任务的动手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牢记。模拟实验进行前,教师首先引入实验背景与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按照实验指导书解读实验关键实验关键流程并提出问题与思考,分小组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同时细化实验过程,然后随机抽调一组学生进行演示,演示结束按照岗位分组布置实验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教学安排2个学时进行,每小组需要在2个学时内,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熟练的完成实验任务。模拟实验过程由校内理论授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并按照考核标准,对各小组进行考核,成绩最终录入学生平时实验成绩。

(二)模拟生产实训

模拟生产实训在学期末集中一周实施,共计24个学时,由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共同编制《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大纲》《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指导书》和《行车组织模拟生产实训考核标准》指导文件,实施过程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

实训项目是在课堂模拟实验任务的基础上的综合提炼,共设计了4个实训项目,其中项目3是模拟实验中列车出库、正线运行与列车回库等单项训练的综合强化训练,每12-15人一组,分岗位相互轮换演练,满足考核要求后,由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两人共同进行考核。该实训将单独作为一门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如果学生考核未通过可参加补训一次,再不通过参加下一级该课程的重新实训与考核。

(三)跟岗(班)实习

为了进一步将所理论与实践知识应用到现场及进一步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进企业3个月的实习,实习采用师徒带教方式,由师傅负责指导学生并进行出勤与技能过程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跟岗(班)实习报告,实习报告由校内专业教师批阅给出成绩,并结合师傅考核成绩汇总综合成绩作为跟岗(班)实习最终成绩。

四、课改成效

为了尝试课改的成效,我们选择对13级平行班某两个班进行试验,效果比较如表2所示。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采用课改的班比未采用课改班级学生的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分别高出2.9分、4.2分,总体上看效果明显,但考虑所选的两个班级学生男女比例不一致。针对此种情况,将两个班男女学生理论和实操成绩进行单独统计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出:采用课改与未采用课改班级(纵向)比较,期中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5.5分、3.4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2.2分、4.5分;期末测试理论与和实践平均得分比较,前者班男生比后者班男生分别高出4.3分、3.3分,前者班女生比后者班女生分别高出3.6分、5.3分。班级内男女成绩比较(横向比较),未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3.8分、1.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1.4分、1.6分;采用课改班级期中、末考试结果,理论成绩女生分别高出男生0.5分、0.6分、实践测试成绩男生分别高出女生0.4分、-0.4分。从以上纵向比较得出: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比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女生成绩有显著提高;横向比较得出:未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相差悬殊,而采用课改班级男生与女生之间理论和实践成绩均衡。因此,采用课改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行车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要求,构建了校企合作“岗位导向,学练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平台,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努力实现毕业生上岗零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艳艳.应用型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为例[J].西部教育,2012(6).

[2]张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装备标准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2015(219).

篇7

一、改革背景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15年,是贵州省一类示范高中,现有学生4747人,教职工352人。作为贵州省的百年老校,遵义四中历史悠久,沉淀厚重,继承了许多年轻学校所不及的优良“血统”和品质。但是,就像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背负盛名难免步履沉重,也难免潜藏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光环掩盖下的虚弱。名校老校几乎都在精英教育的时代有过辉煌的办学业绩,是一个区域内有过较大影响力的学校。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办学条件优势,特别是良好的生源条件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因为名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升学率较高,因此获得的几乎都是赞誉和追捧,集各式各样的荣誉于一身,一俊遮百丑,良好的办学效益遮蔽了老化钝化的体制,但荣耀的光环下有掩盖不了的内在虚弱。

二是经验带来的观念固化。厚重的历史在沉淀厚重文化的同时,也沉淀了一份自满、固执和保守。名校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是同时,传统习惯和经验形成的惯性深重,自我感觉良好,很难产生来自于自身的批判与否定,因此改革和创新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三是教师的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较强。名校老校享有荣誉和具备资历的教师数量多,影响力大。学校的呵护、学生的尊敬、社会的推崇既可以成就教师的荣誉,也可以助长教师的自傲。不少教师常常以曾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为骄傲,在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支配下产生了舍我其谁的自负,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关注时代变化,对标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危机感没有普通学校的教师那么强烈,因此很难产生“空杯心态”。而在今天,当教育生活面对“双新”――新常态和新高考的挑战时,特别是福利待遇被规范之后,有些教师内心失落,心生抱怨,甚至对政策、对改变产生了消极抵触的心态。

四是新老融合的认识误区。人们常常认为,有资历有经验者缺乏创新精神,有创新精神者缺乏经验和资历,所以老校总是在不断强调新老融合,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做“青蓝工程”,做“传帮带”。但事实上,就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存在就是合理,没有代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落后和停滞。新老融合其实是个伪命题,甚至是谬命题。一个学校,越是强调新老融合,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越是不利,就越是压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个性彰显,最终很难实现多维发展和创新发展。承认新老差异,各显其能,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不纠结于新老融合,应该是老校的明智选择。

面对这样的危机,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冲出重围,负重前行,让老校重新焕发活力。那么,冲出重围的出口在哪里?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切入口在哪里?经过反复调研,学校确定,把教学方式的革命作为学校整体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改革课堂入手,通过课堂观念的转变来寻找老校逢春的契机。只有打开这个通道,观念的藩篱才能冲破,思想的闸门才能打开,学校综合改革才有基础保障。

二、改革思路

课堂改革,首先要研究课堂存在的问题。按照雅斯贝尔斯的分法,教育的基本类型分为三类。

一是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学生到学校就是学习知识,学会一些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将白纸黑字的书本――明白无误的东西带回家即可”。

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的传统色彩,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

三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师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唤醒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发的力量,这是一种“催产式”的教育。

我们的课堂缺少的正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缺少课堂的平等对话,缺少在平等对话中师生对真理的探究和探究后的顿悟。搞清了课堂存在的问题之后,再来研究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研究知识类型。知识类型可分为三类。一是事实性知识,如概念、记忆、判断等。这类知识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二是方法性知识,如阅读、讨论、争辩、归纳总结、推理拓展。这类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需要通过训练来解决。三是价值性知识,如体验、反思、创造、信仰,这类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好”的问题,需要通过导向性教育来解决。

教学的创新需要的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知识结构,体现学科价值。其根本上要解决的是知识的价值观和信仰问题。事实性知识是在“记中学”,方法性知识是在“做中学”,价值性知识是在“悟中学”。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前面两个方式,耗费大量时间让学生在“记中学”和“做中学”上,忽略了“悟中学”。而“悟中学”才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最终追求。所以,课堂改革的方向就是实现“悟中学”。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去寻找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两位对话者并不知道真理在哪里,其实真理都已经在那里,两位对话者绕着真理转,并被真理所引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确定课堂构建的基调为“不求模式,但见精神”。

作为一个有着较好底蕴和优势资源的百年老校,课堂改革不是机械地追求模式,模仿或照搬其他学校的成功模式,而是最好能够摒弃模式,彰显本校的个性和精神。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大胆纠正一些惯性思维,树立新的观点,如:讲得好不是真的好,学得好才是真的好;讲得好学得不好是最大败作;信息时代最不缺的是知识,缺的是知识的活化。而骨干教师最大的问题是喜欢“讲”,教学方式转变的最大障碍恰是骨干教师。

三、改革实践

确定了课堂改革的方向,接下来就是对课堂内涵的研究。通过深入调研以及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的广泛讨论,教师们发出了共同的声音:反对课堂教学模式化。遵义四中的课堂应该是各显神通、各美其美的,但可以从中提炼出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的课堂精神追求,并最终将这种精神追求概括为“三元课堂”。

“三元课堂”的内涵:一是激情课堂――调动学生激情,让课堂有比赛的激情,学生能够平等对话,敢于争辩与质疑;二是人文课堂――关注人文精神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三是真灼课堂――关注师生对真理的探索过程,让每一堂课包含智慧,也包容困惑和个性见解。总之,摒弃固定模式,不追求高大全的课堂,摒弃表面的热闹,追求货真价实的对话。为此,可分成五步走。

1.深入调研,形成问题清单

通过开展听课周活动和推门听课活动,以查找问题的心态走进课堂,发现和总结问题。对全校各班的教学日志记录员进行了专题培训,让记录员对教师的“讲课”时间计时。结果显示,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上,“讲课”时间30分钟以上的占了将近一半,留给学生自主研讨、争论、激辩和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时间不足10分钟的接近一半。

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理出了问题清单。一是一些教师课堂观察与课堂组织意识淡薄,甚至学生上课两三分钟了还没有反应过来;二是课中观察和教学情绪调动不佳,存在学生分心和打瞌睡现象;三是不少教师讲得多,学生回应少,教学互动走形式;四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五是课中问题设置随意,甚至没有问题探讨,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方向和结果反馈;六是教师“霸课”,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充分置疑的时间和空间,探究性学习被忽略;七是学生没有预习便进入新课,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被动接受讲解;八是学生之间缺乏讨论,特别是争论,缺少思维碰撞的机会;九是教师生怕课堂讲解有遗漏,过精过细,学生成为承载机器;十是教学使用多媒体频率过高,超量信息和快速浏览让学生跟不上节奏,身心疲惫。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惯性使然,教师习惯讲,学生习惯听;二是部分教师也曾试图把更多的时间大胆还给学生,但是“三两句话便把学生引向纵深思考”的功力还比较欠缺,课堂效率不高,在尝试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比较“稳妥”的传统课堂,似乎这样心里更踏实;三是备课量问题,表面上看,如果教师少讲,备课量就会减少,实则不然。因为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课堂生成资源和不确定性因素就会增多,教师的准备量反而需要增加;四是整个学校还缺乏大家都认可并能自觉主动追求的课堂精神价值。

2.拟定实施方案和评价体系

在广泛研讨之后,学校出台了《遵义四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遵义四中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性意见》《遵义四中三元课堂评价标准》(参考),为课堂改革明确了思路和办法。

从时间维度来看激情课堂,重点是课前情绪调动和课中情绪调动,为此可参照一些基本范式和指导性意见,并辅以下列措施:一是陶醉晨读,二是激情午歌,三是激情班歌。人文课堂强调人文关怀与人文渗透,为此提出了“三个是否”:是否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是否尊重了学生个性、保护了学生尊严。真灼课堂要求不玩花哨、务实高效,让课堂充满质疑色彩,成为文化的殿堂;如果一堂课有热闹无深思,浮躁有余积淀不足,那就不是真灼课堂。为此提出了真灼课堂的“六有五不”:有充分准备(师生都有备而来),有目标呈现,有任务驱动,有自主研习,有探究活动,有学生展示;不独(不唱独角戏),不霸(不夺学生话语权),不冷(人文仁厚),不浮(不虚浮),不空(内容不空洞)。

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教师们心里都装着这三个课堂要素,围绕这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实现好了,课堂自然出彩。

3.自主申报研讨课,以实例研判课堂问题

各备课组自行申报研讨课,教务处统一安排,组织评委和教师参与评课。三个主评委根据分工,在课堂上有侧重地观察与思考,课后分别从“激情、人文、真灼”三个元素展开评课,然后是听课教师评课,整个过程紧紧围绕三个元素来展开。在研讨课阶段,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同时发现了平时忽略的课堂亮色,拓宽和明确了“激情、人文、真灼”三个元素的具体实现途径。

4.广泛赛课和晒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备课组推荐和观课发现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具有引领示范价值的优课,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并将示范课制成视频课程,供教师们观摩和学生们自主学习。同时,每个学期都推出“课改之星”,通过活动和仪式让这些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让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课改氛围。

5.让反思与总结成为常态

在备课组呈交的“三元课堂”阶段性反思总结中,有一位生物教师这样写道:

通过研讨尝试,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超强能力,而且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讲台上的讲解与掌控全局的能力并不输于教师。

高一英语备课的总结中有以下内容:

我组认为,激情课堂的实施途径有:①教师需要基本功扎实,发音标准,口齿清楚,指令明确;②教师要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领会,一节课的内容在精不在多,活动时间一定要充分,活动任务要清楚。

人文课堂的实施途径有以下三条。①教师要广泛读书,既要基于课本又要走出课本,充分利用我们生活中的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后再传递给学生。②教师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在问题明确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后,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③设计小组活动要考虑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真灼课堂的实施途径有以下三条。①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理论知识,尽可能避免知识性错误。②教师教学态度要力求严谨,精益求精,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才能够给学生好的导向。英语也是一门人文科学学科,科学知识的学习要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上课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③英语教学中的知识性教学可以尝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利用导学案,发挥课代表的功能作用,把一些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放在课后去解决,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任务导向性的活动,给学生更多智慧的启迪。”

篇8

生本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兴起了一股热潮。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生本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试点实践。我跟岗学习的学校——惠州一中正是生本教育试点之一。而且他们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实践。老师们经验丰富,成果累累!让我这个教师新手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我的指导老师是朱永平先生,他是我们惠州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大。能够向他拜师学艺真的是我的荣幸。在此我从以下几点来总结一下我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吧!

一、 教师的思想理念

由于我们学科的特殊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有正确的定位和坚定的思想理念。信息技术老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之外,更多的是要协助学校完成其他的教学之外的工作,如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学生网上报考报名工作,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但要有育人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精神。不要以为事小而不为,我们的价值往往就是从这些小事从体现出来。此外,心中要有坚定的思想理念。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虽然该学科不用考核,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宽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或许你的付出没有像主科老师那样立刻见效,但是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你要坚信信息技术迟早会纳入高考学科。而且信息技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应该从你这个老师身上学会一些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正如朱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低自己,那谁会看得起你?

二、 课堂教学方法

开学的第一节课,他们就给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具体安排。把课程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可以参照书本的综合活动的主题也可以自己确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一个作品,最后进行一个作品的展示汇报。

在学习期间,我们观摩了朱老师等几个老师的第一节布置任务,第二、三节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和第四节学生成果汇报等课程。从一个模块学习开始到结束,除了第一节课老师是主角外,其他的课堂时间都是学生当主角,老师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在辅导他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里,我深刻感受到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到的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工作看起来似乎非常轻松简单。但是如果真正实施起来却没看的那么容易。和我一起去学习的还有另外一个老师,她回来后立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她也碰到了种种的困难。通过观摩学习和真正的实践。我觉得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班级不宜太大。班级大,学生多,老师的监督指导不到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积极的学生越来越好,稍微懒惰点的学生会越来越懒惰。生本教育,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参与度高了,课堂的整体效果才可以体现出来。

2、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不过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可否认学生的智商。只要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没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到的。甚至做出来的效果往往超过老师的估量。

篇9

一、教育教学能力

刚担任中七班配班工作时我的内心是充满挑战又有点惶恐的,各方面的工作都无从着手,经过园内培训和班长许老师的指导我首先参考的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这本书中学会了中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标准,并依据指南的标准设置幼儿的各项活动。在担任配班时每天下班后认真做第二天一日活动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案、思考户外集体游戏的玩法以及区域活动的指导。时常跟许老师沟通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许老师也都给了我很多很好的方法和建议,但在经过接近两个月的实践后我发现关于教育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于是我从配班转到保育岗,在保育岗上能让我更好的学习一名幼儿教师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幼儿保健工作

接手保育员工作后我严格按照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里的标准执行,在消毒卫生方面按照严格的消毒配比和滞留时间、消毒方式对各种物品进行消毒。做好班内通风、电源管理和卫生工作。在幼儿进入盥洗室后提醒幼儿如厕、洗手、刷牙的标准和礼仪,女孩如厕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擦拭,幼儿已能很好的掌握七步洗手法的步骤,幼儿能够独立刷干净牙齿并洗干净牙刷和牙杯。在幼儿吃饭时时刻关注幼儿的进餐情况,我熟悉的掌握了班内每个幼儿的饮食习惯,在我和班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改善了幼儿用餐坐姿不端正、吃饭过快或过慢、挑食等不良习惯,班内幼儿更是学会了进餐的礼仪,能够做到吃饭时不讲话、打喷嚏或者咳嗽时挡住口鼻、饭后主动擦嘴擦桌子捡地面。在幼儿午睡前做好准备工作,幼儿午睡时检查幼儿的安全问题。在户外活动前提醒幼儿穿好衣服并帮助不能独立穿衣的幼儿穿衣服拉拉链。作为保育员也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关注精神不佳的儿童并弄清楚原因。时刻关注幼儿着装是否合适,关注幼儿有无穿反衣服或者鞋子并提醒或者帮助幼儿正确穿衣穿鞋。

三、幼儿安全工作

幼儿安全是幼儿园不可忽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保育员我积极配合班内老师的工作,跟班内老师一起为幼儿做消防演习,平时上下楼梯时时刻提醒幼儿上下楼注意事项,户外活动时刻关注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并提示幼儿避开危险,午睡时关注幼儿有无趴睡、惊厥、带小玩具等危险情况,检查午睡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

篇10

杨老师在讲座中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及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我们每个教学段的教师都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该教什么,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杨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比赛课例,具体分析了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趋势,使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所走过的路程有清晰的了解,更明白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艰巨。

在听了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就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我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情感载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可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学法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生硬传授的。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努力上进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第三、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二、阅读教学要以语言学习为中心。

“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语言学习得好,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强。可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认识的偏差,出现了人文性过度,工具性不足的倾向。表现为:重感悟,轻训练;重内容,轻语言;重阅读,轻作文等。小学语言训练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语言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

三、语文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文课要表现语文老师的高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