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02:4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考试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对未来从事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行政工作能力的一种可能性的测查与验证。与单纯以基础知识和智力为主要考查对象的一般测验不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是人的基本资质与潜在能力,具体表现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快速、敏捷、准确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发展的十余年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命题规律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多样性、广泛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五种类型的题目。通俗地讲,这种测验在形式上涵盖了对汉语基础、逻辑、文史、社科、数学、时政、法律等各方面的综合测试。这种广范围的题型及考点设计,正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公正、公平的精神——不偏向于任何一门专业,保证“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发挥”,也保证日后从事公职的人员不是“偏才怪才”,而是各种能力均具备、各种岗位均可适应的全才。
2、基础性、思维性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测试内容”部分规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地方真题也可以看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90%以上的题目均为基础性题目。这种基础性既是针对某一专门学科而言,也是针对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应知应会的基本素养而言。然而,基础并非意味着简单,这种基础性是与思维性紧密结合的,考核的是“活生生”的知识,需要考生有“活”的思维来与之对应。
篇2
一般来讲,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能力测试主要分为五大种题型,第一部分叫数字运算,数字推理和通常意义上的数字运算。一般的题量大概在15道到25道之间。第二种就是判断推理,主要有图形推理、演绎推理等,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选择三到四种题型进行考试。第三种就是言语题型的表达,主要包括阅读、病句判断等。第四种题型就是常识部分,第一种就是考法律的应知应会,第二就是以地方公务员考试为主体的,就是考察公务员知识,一般来讲是20到30道题之间。主要是指马哲、邓论、*大、*等。第五部分是图文分析,大概题量是15到25道之间。可见,行测在考试中题量是非常大的,而题的种类也非常多,实际上很多考生最后都在行测上出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来提高行测的成绩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或者技巧呢?怎么样准备才更有效果呢?
俗语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考试中的器就是我们应对考试的能力和方法。而这个“利”字我们来怎么理解呢?就是要做好准备,做好考试之前的各方面准备,也就是我们说的备考!那又如何来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备考呢?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备考我觉得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做准备,行政职业能够测验到底考什么,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多辅导书所说的行政职业的潜在能力,如果把行政能力测试量考试所考的东西具体为指标和标准的话,我觉得是三点:第一是题型。第二是速度。第三是心态。
先说下第一点题型。题型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一般来讲,中央国家机关是120分钟135道题,地方公务员考试,比如吉林,也是120分钟135道题,北京公务员考试也是120分钟135道题。山东和安徽是90分钟100道题。无论题型题量时间有什么变化,归结起来,它核心考的就是题型。
所以我们要在考试之前把行测考试中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题型搞清楚。那么什么叫题型呢?举一个例子,如:1×2×3×4×5……×2014,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为几?这一题就是公务员考试当中出现的真题,如果在考试中你见到这样的题型能做出来吗?为什么你做不出来呢?就是题型不会,所谓的题型不会就是在你平时备考过程当中没有见到过程这种题型。而决定你每次行测考试成败的就是你能否在短时间之内答出这些你很少遇到,而且可能平时永远也遇不到的问题。那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呢?关键就是要掌握更多的行测考试中的题型,以及针对这些题型而研究出的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从备考角度,我们所有考生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最大化地扩大自己的题型库和方法库。做题不要做别的,就做真题。现在中央机关国家100Test概有*套真题。地方公务员考试加在一起大概还有二三十套,加在一起四十多套,做一半,就可以通过考试。当然在我们做真题的时候,也要注意对试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如果盲目做题,而不区别、分析、思考有关题的考点和深层含义是不会有更大的进步的,至少收效会很低。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完每一套真题之后要对这套题中对自己产生了一定影响的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什么是有影响的呢?从个人意义上说,也就是在做题中对你的做题思路有了开拓。对你的思维方式有了启发,对你的理解问题角度产生了变化的这样的试题我们是必须要进行反复研究的,因为这样的题为数是不多的。但却极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主张在做题中一定要把握好一定数量的典型试题。另外,从整体上来说,我们要对真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就要知道为什么真题最具有指导意义。除了刚才说的在题型上会给大家一个启发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就是真题具有权威性。真题和一般的模拟试题比较起来,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难度、二是准确性、三是思维方向。而这三个方面恰是作为考生的我们在准备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几个方面。关于难度问题,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真题来更加准确的预测将要进行的考试题的难度。这点对于我们考试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实际上也证明了这点,有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对考试题大肆抱怨,说出的太难。其实这也恰恰说明了考生在考前对考试的难度没有准确的评价。对于准确性方面,我们根据对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等进行研究和调查,能够知道现在我们考试辅导材料、模拟试卷等所给出的问题和答案和真题相比较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真题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当然思维方向也很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你要是把思维方向把握住了,就算是蒙题都可能做对。思维方向如果错了,那就没有什么说的了。
第二点就是速度,中央国家机关是54秒一道题,地方公务员考试一般是48秒或者54秒一道题,你能不能在规定时间把题做出来是关键点。下面我们就要知道如何提升速度,我个人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掌握每种题型优化的方法,换句话说,快速的方法。还举这道题,P÷10与9,P÷9与8,根据题型优化的方法去解题,你会发现你远远超过54秒,但是命题背后的考点不是在这儿,他考的是P÷10与9,意味着P1就是10的倍数,P÷8与7,意味着P1就是8的倍数。你掌握了题型的关键点之后,30秒之内很快就可以解出来。所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最好的就是要掌握优化解题的方法。第二就是专业的训练,在考试之前必须要像模像样,认真地做几次模拟考试。,在规定时间之内从头到尾做一下,看自己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细节,比如你先做那部分题型,先做数学部分?还是语文部分?或者资料分析部分?如果这个题不会做了,做不做不要紧,而且涂答题卡的时候按照怎么样顺序涂,这些问题是必须要进行很仔细的思考。涂答题卡的时候,一个2B铅笔怎么涂,涂两下还是全部涂实,所有的环节在备考时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它思考好。当然,从备考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一个环节也都要想到应急方法。如你铅笔出问题了,怎么办?等等,这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考生实际进行认真琢磨的事情。
篇3
例题:2014年5月8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有些自然旅游景区,为吸引游客到来,在旅游景点内建立豪华公厕,你如何看?
破题关键:要在这类题型中出彩,务必要“旁征博引”,答出一般人都想不到的“创新性观点”。
参考答案:在旅游景点内建立豪华公厕,希望吸引更多游客,其实从出发点上看,并无不妥。但是政策的决策者似乎忽视了中国特殊国情,我国的旅游景区大多属于大众型的景点,在消费模式上应该是兼顾大部分游客的实际经济状况,这个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类似“迪士尼乐园”这样的消费额度较高的旅游景点是有区别。
一方面,决策者似乎背离了“旅游”的本质。“旅游”从本质上看,一是“休闲”、二是“文化”,“休闲”与“文化”其实都与“厕所的豪华程度”无直接关联,拿较多的资源区修建豪华公厕,还不如用有限的资源聘请高端的人才来管理景区,并通过相关的文化活动提升景区的文化底蕴。我想这里的问题根源一方面在国内的发展模式常常“重硬件轻软件”、“重表面轻实质”。像“豪华公厕”这样的表面工程,无法掩饰景区的不足。
另一方面,“豪华公厕”的建立或许也能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很多外国游客看来,中国的旅游景点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厕所的卫生状况”实在不佳。中国传统思维中对“厕所”的“舒适程度”历来不够重视,但这却是外国人很在意的领域。随着中国不断对外开放,外国游客不断增多,一些景点也开始慢慢从外国游客的角度出发,对“厕所”进行整治,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只是建立“豪华公厕”就有点过“度”了,卫生舒适就可以乐,不一定非要豪华。
题型二:机关事务题
例题:2014年5月6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有个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中间隔了环城马路,最近发生了几起学生交通事故,如果你是这个地区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你怎么办?
解题剖析:如果考生是这个地区交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考生需要回答的是:立即与这个大学的学校领导联系,调研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因为在做任何决策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情况,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环城马路”的因素,其实纵观全国,很多大学的规划都不尽合理,将生活区和教学区用“马路”人为分割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但不见得每个存在不合理规划的大学都会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因为发生这类事故的原因,除了“马路分割校园”这个固有因素外,很可能是由于学生经常穿越的地带缺乏交通信号的疏导。其次,一些校园在危险区域缺乏相关的警示牌也是常见的问题,甚至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意识以及学生安全意识都可能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因素。戴斌老师以前在机关及组织部门工作时常常发现,作为公务员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才可能有效地去解决一些机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常规的面试答题思维基本上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更不可能在面试考场中获得面试考官的青睐。
题型三:活动组织协调题
例题:2014年5月9日下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3.如何组织一个新闻会?
参考答题要点:
(1)确定新闻会的名称,并在请柬、会议资料、纪念品上印制新闻会的名称。
(备注:很多考生常常忘了“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答题过程中常常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细节,新闻会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主题”,但是之前戴斌老师在辅导考生过程中常常发现同学们在模拟答题时忽略了主题,这一点要切记,不可在小处失分)
(2)最好在会的标题中说明会的主旨内容。如:“××××新闻会”。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打出举办的时间、地点和主办单位。
(3)场地应该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地点,方便新闻媒体的采访。
(4)在选择新闻会的场所时,充分考虑:会议厅容纳人数、主席台的大小、投影设备、电源、布景、胸部麦克风、远程麦克风及相关餐饮住宿服务,将这些内容形成调研报告,交给上级领导讨论并确定下来。
(5)做好新闻会的布置,如场外横幅、竖幅、飘空汽球、拱形门等。
(6)摆放好新闻会的席位及主席台,主席台上最好摆放席卡,以方便记者记录发言人姓名。
(7)会举行前要注意检查好麦克风和音响设备。一些需要做电脑展示的内容还包括投影仪、笔记本电脑、联线、上网连接设备、投影幕布等,相关设备在会前要反复调试,保证不出故障。
(8)会结束后做好相关的总结汇报。
解题分析:很多考生看到上面的参考答题要点,估计会感觉比较郁闷,好像很多的答题要点都是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的,其实一直以来戴斌老师都认为组织活动协调是比较难答好的一类面试题目,因为组织活动协调题个性化很强,不同活动有不同模式,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机械使用所谓的模板,这是很危险的“自杀行为”,因为考官最反感的就是“不懂装懂”的“机械套模板”。如何“个性结合共性”?这就需要做比较深入的研发和思考了。
题型四:漫画题的自由延展
例题:2014年5月6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一个漫画,里面一把椅子上面写着公务员三个字,下面伸出N只手,问你怎么看?
破题关键: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图画背后隐含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在漫画当中,一把椅子上面写着公务员三个字,下面伸出N只手。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反映了目前公务员考试的热点不断升温,因为“椅子”是有限的,在漫画中只有“一把椅子”,但希望获得或坐上这把椅子的人却有很多(N只手)。
其次,“椅子”是用来“坐”的,并不是“站”着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很多报考者心目中,公务员这个职业是“坐着”工作的职业,很多人往往认为公务员的工作强度是比较低的。但实际上,公务员工作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轻松”背后是较大“压力”。因为公务员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加上很多公务员招考的岗位都是基层岗位,工作强度其实并不算低。
再次,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图画中只有“写着‘公务员’三个字的一把椅子”下有N只手,并没有其他椅子下面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这说明了在求职过程中,很多求职者忽视了“成才的多样性”。“公务员报考热”,折射了部分考生的“不理性”。报考公务员,是对的;但盲目地报考公务员就有违“成才”的本意了。
题型五:人际关系题
例题:2014年5月8日上午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3.你的单位领导很严厉,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批评你,今天又因为一件小事批评你,而这件事情的责任不在你,你怎么办?
解题分析:“不以恶小而为之”,很多时候机关里的业务都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但实际上这常常是考生内心深处的“误区”。因为机关工作涉及“公权力”,凡是涉及“公权力”的事宜都是“大事”。
篇4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四)考前集中训练做题,把握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的关键
篇5
我这次国家公务员行政能力考了高分,同事都说这个分数蛮高,来问意见,所以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首先,复习时间的安排上,我因为并不想当公务员,所以没有认真去准备,就做了030405年的三套真题而已,这方面不是很有发言权,但是考完下来,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个人觉得时间不应该平均分配,象数列题,图形题,逻辑题,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复习,因为题目的类型决定了这些题目花样不多,象数列题就那几种类型,多做些题应该可以做到熟能生巧,节省时间和提高正确率的。但是象阅读理解、资料分析、数学计算、常识题等,个人认为做过两次真题知道出题的模式就可以了,这些能力很难*一段时间的复习能有多大的提高的,不用花费时间在做练习、看教材上。
其次呢,我主要还是说说一些考试时候节省时间的技巧吧。这次考试出来后我同学基本上说有20题左右没有时间做,我基本上做完了,差两题,还是有点经验和教训的。有些东西大家应该都知道的了,比如发试卷时就开始作答,比如填涂答案的时候做十题一填五题一填什么的,我主要说做题时候的一些感觉吧。1、数字序列题一定不要花太多时间,非做出来不可的想法,因为这种题有时候是要看运气的,一开始想对头了几秒种就搞定,象得不对路可能一直都做不出来,所以换了一两种方法还没弄出来,建议直接放弃了,我这次考试就是在数字序列题里花了太多时间,做完前35道题好象就花了40分钟,直接导致后面时间不够用。当然放弃也不是完全放弃,从答案里面有时候是可以猜出比较象的一两个备选项的,这个建议复习做题时自己总结了,比如数字依次递增递减的题,根据增减的幅度很多时候是可以排除掉一两个选项的。2、数学计算题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去找巧方法,任何题目都直接列方程死算!我考之前这样跟同学说我的想法,他们都笑话我。。。。不过结果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题都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做出来,这样的方程很好列也很好解,只是计算量有的题会有点大,比如这次那个什么两条路种树的题,但是,如果你去想巧方法的话,很多时候不一定能想出来,这个时间就白费了,但是列方程是一看题目应该人人都会列的,再说,就算想出来,花的时间也未必比死算少多少,总之不划算就是。资料分析题也是,每道题就死算就是了,实在你觉得自己算数的速度有点慢,这个应该好练习的(声明:我是文科生,对数字并不特别敏感)3、阅读理解的题目,语法方面的题目和常识题,第一眼觉得对的,就选它了!不要在两个相似的答案间反复对比,花不起这个时间。做阅读理解可以根据题目来倒看文章,而且很多时候不用通读全文,很多时候也可以借助你自己的常识去直接做题。4、做任何题目,答案一旦选定,无论如何不花时间去检查,我这次就是中间赶回了很多时间,在做最后的资料分析题时觉得时间很充裕,居然每道题做出来后还去检查。。。。5、做逻辑推理题的时候,采用排除法是最快的,一个一个答案来,假设其是对的,看有没有矛盾之处,如果确定没有矛盾,不能排除掉,那么就选择它,不用每个答案都去验证一次;6、如果再让我考一次,分数不敢说能提高,但是题目一定能做完的。我觉得事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各部分的时间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吧,至少不用象我考试的时候那样,一会觉得完蛋了做不完了,一会又觉得可以松口气什么的。
篇6
作者:老农哥
一直有人让我写写部委公务员的点点滴滴,工作状态怎么样?待遇好不好?将来能不能当大官?住房和孩子上学怎么办等等。
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委公务员位于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大家平常接触的相对较少,天然就有好奇心。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是大家能否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遴选考试的重要参考。 所以,今天为了帮助大家最大程度地消除顾虑、增加未来选择的确定性,我就谈一谈这方面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理性认识。 01 关于工作 工作的内容。部委大多数岗位的工作内容都是面向全国的,都是指导监督全国各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部委的岗位都要求有很强的政策理论水平以及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为谁在那个岗位,谁就要成为这个岗位涉及领域的权威专家。这个岗位所涉及领域该如何发展、该制定哪些政策、该出台哪些规章制度,这些都要靠部委相关的具体工作人员去研究和谋划,去指导全国各地工作的开展。尤其一些核心部门,可能经常会参与研究制定影响全国的重大政策,一些涉外部门还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去和外国人较量过招。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水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琢磨。 你要知道,社会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身在下级部门还有上级文件做指导,而身在部委机关,你的身后没有人指导,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全国各地形形的客观实际,具体该怎么办?只能靠自己的脑袋去思考。而且一旦思考错了,制定了错的政策,那后果和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当然,这只是笼统地谈部委公务员工作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机关服务中心、机关财务、机关党建之类的岗位,可能这个特点就不是很突出,因为他们主要是面向机关内部。比如刚进入部委、级别较低的公务员可能还只是从事一些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根本就没有上边所说的研究制定政策之类的资格,反正级别越高自我实现程度越高,作为一般办事员,更多的就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 工作的环境。鉴于以上工作内容,部委公务员的素质肯定都较高,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不少,或多或少都是一路带着光环成长起来的。而且来自城市的居多,从小接受过较好的教育。来自农村的不多,尤其是之前没有实行公务员考试以及遴选考试之前,农村的孩子通过其他渠道进入部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现在公开招考了,城市的孩子掌握的各种资源也依然比农村的要多,考进部委的概率也比农村的孩子大。这只能靠自身努力来弥补。 部委办公环境的设置肯定是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面积超标要进行改造,大多也是一摞文件又一摞文件的材料狗的场景。但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代表着国家的门面,大多有设施齐全的健身房。 这里还要纠正一个误区,就是大家不要觉得前边说了,部委都是研究制定政策的,就觉得部委公务员都是潜心治学的白面书生,就觉得比基层某些干部高尚,人际关系相处起来就简单,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到哪都有老实人和老油条,这根部委不部委没关系。天下乌鸦一般黑,只不过黑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黑得明显,有的人黑得隐蔽。 工作的强度。总体上,工作的内容决定工作的强度,而工作的岗位又决定着工作的内容,所以说工作的岗位决定工作的强度、决定着你加不加班。 首先要明确,部委公务员是公务员的一种,所以公务员的一般特性,部委公务员也有。具体到加不加班,不能说所有公务员都加班或都不加班,所以说,具体到部委公务员也是,有的岗位就需要经常加班,而有的岗位加班就少一些。说到底,这还是看你具体在什么岗位,具体看你的领导是什么德行。这一点其实和整个公务员队伍的情况是一致的。 但是有一点要明确,部委有些岗位,特别是重要岗位,加班的确是家常便饭。这也印证着一句话,敲锣打鼓实现不了小康社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02 关于发展 毫无疑问,部委天花板高,单就级别来讲,晋升到更高级别肯定要比下级机关容易一些。但是,事情往往是这样,付出与收获永远成正比,得到的越容易,含金量越低。 在部委虽然天花板高,但部委机构庞大、分工很细,竞争又激烈,大多数人混到头也只能是在底下打转儿转儿的具体办事人员,按部就班混个副巡视员或调研员退休拉倒。 所以说,到部委就一定能当大官么?不一定。我们只能说,到部委来,只是增加了你当大官的可能性,只是给你提供了这个平台,接下来还要看你的能力和运气等等。 03 关于待遇和生活 说到这,还要再强调一下,部委公务员是公务员的一种,公务员的一般特性,部委公务员也有。具体到待遇,也是如此。 先说工资,在我国,公务员这个群体就不是高收入群体,公务员的工资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相匹配。具体到部委公务员,也是如此。而且部委公务员的收入还有个与地方公务员的不同之处,就是北京等地方公务员每年都有年终考核奖,而部委公务员没有。换句话说,部委公务员的收入就是一年到头的这些工资。 再说户口,考到北京的部委公务员是解决北京户口的,而且老婆孩子的都可以一块转过来。这一点同上海等其他大城市的政策一样。 再说住房。大家都知道北京房价高,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再加上上边说的那些死工资,说实话够得上一家人租房、维持正常生活就不错了。如果单位不给予照顾,作为考到部委来的外地人根本是无法在北京立足、安心工作的。所以在这一方面,各单位会有相应的帮助。总之,会让你实现安居,进而达到乐业的目的。 再说教育。户口一般放在单位集体户,所以子女上学托底的方式就是按户籍所在地划片入学。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这就因人而异了。总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肯定是有学上的。 具体到,部委公务员的基本生活状态,如果没有什么家庭背景,那也就可想而知了,就是工薪阶层,出门坐地铁、挤公交,高端消费就不要想了。部委食堂的伙食还是不错的,看病是公费医疗,有的部委还有自己的医务室,头疼脑热省得去大医院排队。 总之,考上部委公务员,可以这样说,不需要家里资助就能够在北京扎根生活下去了。大家要知道,对于一个从事别的职业的北漂来讲,实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04 关于得失 上边说了那么多,我们要总结一下了。 笼统地说,考到北京的部委公务员,一个最大的劣势就是北京生活的高压力。可能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两个小时,环境相对较差,房子也是紧紧张张。 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共性问题,那么多北漂,没有在部委上班的,有的人宁愿在北京挤地铁,也不去二三线城市。部委公务员工资低,其实只要是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业,我觉得工资都不会很高,这根部委不部委也没关系。 再说下优势,我觉得最明显的优势就是社会地位可能高一点。我想凡是考公务员的,多少都觉得公务员这个职业社会地位高一些。而考到部委,就是把这一方面做到了极致。 另一方面可能接触到的人的层次更高一些,甚至会接触到一些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大人物。当然很可能也只是看看而已,哈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你在乡镇面向的是乡里的那十几个村,你在部委面向的是全国31个省。换句话说,全国31个省都在你的工作范围之内。有的涉外部门,更是经常往来于各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眼界、接触的人的层次肯定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就是给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说实话,要论自己生活着舒服,其实在县里边上班就挺好,物质上啥也不缺,压力也不大,朋友也不少,山好水好,隔三差五喝点小酒。可是找个啥样的老婆呢?生了娃咋办? 05 关于建议 前边说了这么多,那么要不要花费时间精力考部委公务员呢?现在还不能下结论。为什么? 因为从个人来讲,这是一个选择题,我们只知道部委公务员怎么样了?而另一边的跟这个选项相比较的另一个选项,也就是大家目前的状况怎么样,我还不了解,所以无法得出结论。 换句话说,只有你自己把你目前的状况和部委公务员的状况进行比较之后才能得出答案。在这里我只能给出一些建议。 如果你现在正在省直甚至是市直部门,领导很重视、上下关系相处得不错,发展前景也很好,生活步入了正轨,那么我觉得就真的没有必要再折腾考部委公务员来北京挤地铁了。 如果你现在还年轻、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切还刚刚起步,那么我建议你不要安于现状、不要沉迷于所谓的忙忙碌碌,要认真工作、勤思考勤总结,提升各方面能力,有机会再往上考一考。具体考到哪,部委和省直机关都可以,总之能考上哪个算哪个呗。因为时间不等人啊,没有谁有想考哪就能考上哪的把握,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当然现实生活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的,是各种因素搅合在一起,让人无所适从的。比如有的人已经结婚生子、有的人已经安家置业、有的人正在谈婚论嫁、有的人还在纠结要不要找对象,而另一方面,对目前的工作又不太满意,又想往上级机关考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说,考部委公务员也只是一份工作。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人生更重要的还是生活,我们工作说到底也是为了生活。那么,按这个逻辑,我们考部委公务员也应当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才对。如果你此刻正处于一个好的生活状态,有一个谈得来的、相爱的人陪伴,那么请你一定要珍惜。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诗和远方错失了当下,因为诗和远方更多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我们的想象。 当然,我还想说另外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就拿考试来说,在考之前,有些人总是纠结房价高、老婆工作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些问题固然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提升你的能力。只要你努力考上了,一切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这些自然就有办法解决。事情的关键是你能不能考上。总之,难道你努力半天还不如不努力么?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篇7
但是,申论正是因为比较难,才是我们超越其他人的一个捷径。在正常智力和考试状态下,两个考生行测成绩很难相差几十分,但是申论可以。所以,申论正是我们的弯道,在这个弯道上实现超越,总分才能突破。困难,恰恰是我们实现高分突破的助推器。
一、申论考试的本质与特点
考申论,首先必须透彻理解申论考试大纲。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大概会在考前一个半月的时候出炉,由于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政策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2014年国考申论大纲对我们复习2014年国考申论仍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2014年申论大纲第一段指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努力对申论大纲的每一个词都作出解释。首先,给定材料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是申论解题的命根子。在考试脱离了给定材料,就相当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了实际工作,那么分析出的原因和提出来的对策就不可能具有可行性。因此材料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所谓分析,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主题以及各段材料之间的关系。所谓概括,就是要概括各段的段意、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所谓提炼,将所有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都提炼出来,并且进行一个归类。所谓加工,就是在内容上,要按一定逻辑顺序组织成文;在形式上,要按中正平和的原则,提出自己的行政方案。
申论考查四大能力,最终要是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现场考试中,申论要考查四大能力,即: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善于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区分问题的类别、性质、主次、轻重、缓急。
综合分析能力:指的是在正确理解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练材料所反映出主题思想。
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的是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方案。这是应试者能力测试的关键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借助于语言文字将应试者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这是上述三项能力的综合表现。
2014年申论大纲第二段指出:“申论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根据对历年国考申论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申论材料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问题都有所涉猎,具有普遍性。所以,考生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行政管理等知识才能答好申论。
二要关注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关心,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注重政策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的关注,尤其是考试前两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案例。
三要沉着应对题型变化。近年来申论考试题型多变,出题灵活。只有在深刻把握申论的含义与实质基础上,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结合申论考试大纲和历年国考真题,可以看出,我们申论考试其实是材料分析题。申论测查的内容是致力于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考生的行政能力,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考试和“思维”考试。它模拟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看你能否在这种模拟行政行为中体现出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看你能否以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传达你明确的意图,传达给你明确的受众(领导、同事或行政对象)。
申论考试基本特点就是:
(1)材料来源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都是现实社会发生的社会现象和出现的社会问题,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涉及整个社会的各方面,诸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问题。
(2)题目的非专业性。申论考试的考查对象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对于某些重要概念,材料会有补充说明,注意后面的参考文献。
(3)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材料可能涉及面很广,由于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多种矛盾交织,需要考生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4)考试答题的特殊要求。申论考试的每一道题目都有文字、内容的严格限制,所以要求考生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简明、通顺。
二、申论考试的认识误区:
从我们对历年考生对考题的反应来看,多数考生对申论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
(一)申论考试是写作考试?
2014年以前,申论是一种命题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2014年之后,申论考试是一种材料阅读与理解基础上的集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于一体的材料分析题。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赢得申论关键是靠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与加工。用材料说话,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材料是根本。
(二)申论是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具有片面的深刻性,文风犀利泼辣、尖酸刻薄,评价有失公允,重在评论得失,兼顾发泄情感,无益于解决实际难题。
而申论风格厚重沉稳,主要是通过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在对案例和材料中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把问题概括清楚,把原因分析清楚,把对策论证清楚,这才是我们必须做的三项工作。
(三)申论是学术论文?
不要将申论论证写作题写成学术论文。如果不小心犯了这样的错误,那说明你还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这是一种角色定位与业务范围的错位。很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应试者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写申论文章时总想深刻到底,恨不得在申论考试中实现重大理论创新。这种思维是致命的。申论的思维和学术的思维完全是两个思维,我们写学术论文的思维是概念、判断、推理。申论的思维逻辑则是表现、原因、对策。写申论不是写论文,少论证为什么,多说怎么做,不是每个行为都需要说明理由
三、申论考试的评判标准
总的来说,申论考试既有现场阅卷评分的标准,同时每一位阅卷人也有自己的自由裁量权,所以一名考生最后分数的获得,是一个综合评定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阅卷评分标准
一般而言,申论中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实行采分制,按点给分。同时要求不能罗列要点,语言通顺、简练。写作部分主观性较大,但是着重从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评阅。
1、总结概括、分析原因、名词解释、提出对策及对策有效性分析的题型都具有评分要点和加分、减分的标准。按点给分,评分公式:内容-字数-错别字=得分。
2、论证写作题没有要点,只有大致的要求。论证写作题一般扣分因素包括:每少或者多50个字扣1分;没拟题目的扣1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的不计);标点错误较多或书写模糊扣1分;字体端正、美观、卷面整洁的,加1分;反之,字迹潦草、卷面不洁的,扣1分。错别字、标点和卷面扣分累计不得超过3分。内容有严重问题的,要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论证写作题的答卷可分为五个等级。以满分40分为例:
(二)阅卷评分心理
申论写作最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高分,考生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因此,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根据对历年来的阅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
1.求实心理
在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平衡性之中。
2.求新心理
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3.求尊心理
对阅卷老师个人的尊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字迹工整,全面整洁。除此之外,也包含着对行文所涉及的单位或个人的尊重。尤其是在与反对意见的公文往来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又要适当运用文明礼貌的策略,行到有理、有节、有利。
4.求简心理
申论写作要实话实说,长话短说,要摒弃废话、空话、套话。不写长而空的申论,写短而精的申论,给阅卷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无用信息。
(三)申论考试的准备工作
1、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加申论考试,那么申论考试的本质、技巧必须了然于胸,。对于理论热点与社会热点问题,总的原则是在全在熟不在深。就是说,要全面而熟悉各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解决办法,并不要求对这一领域有很艰深的理解。要熟读十七大报告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公告。《半月谈》是必备的准备材料,其中的《半月评论》要熟读,最好熟记。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是理解当前显示热点背后的理论根源的好材料。《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是把握主流思想和锻炼中正平和的语言表达习惯的好,争取每天都阅读,主要是其中的评论部分。
2、勤于动手
勤奋绝对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之一。对于申论考试来说,真题是硬道理。要多做历年真题,认真梳理和分析热点问题,一方面可以积累热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我们问题—原因—对策的思维模式,还可以培养语感,语言表达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和大白话、空话。可以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半月评论,人民时评或申论范文。
3、放松心态
篇8
我是去年通过济南市公务员考试的,其中面试的一些经历至今让我难忘,在这里我想把这些面试的心得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对于公务员面试,我觉得,除了之前要做大量准备外,在临场时答题思路的把握以及当时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
打印了30页“面题”和“面经”
为了准备面试,我浏览了大量公务员网站,看到相关的面试题目和前人的面试经验的网页,我就下载。最后打印出来一看,有30多页。我先把这些材料大体看了看,把重点画下来,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种题目该回答什么就可以了。比如,要你去处理某个问题之类的题目,就需要回答:事先调查调研,交流沟通,处事谦虚谨慎,为了完成任务尽职尽力,最后请示或汇报,做好总结,在回答时要注意多联系社会现实。同时,面试时不必记住材料上具体的每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但要记住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展开说。
“面试对手都很强,看来我没戏”
面试那天,我很早就来到了候考室,发现我的竞争对手们也都早到了。因为距离面试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就先小声聊了起来,我发现他们都比我厉害,有研究生,有选调生,还有软件高手,总之都很让我佩服。我当时觉得,要我是考官肯定要他们了,因为他们既优秀,又有经验,而我只是个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所以,我也就抱定了试一试的心态,再加上我也参加过无数次面试,所以最后心里也不觉得紧张了。
“回答问题前我先写好了关键词”
轮到我面试了,我走出候考室,按道理可以在走廊里等一会儿,可当时我以为考场是我要等候的地方,就直接进考场了。考官立刻要开考,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不过我马上就冷静下来,向面试官鞠躬问好。
拿到题之后,考官们并没有给我念题目,当时我比较镇定,把题目先看了一遍,然后用笔在每道题下面写了一些关键词,大概用了三分钟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一定要掌握好,太长了,考官会不耐烦,太短了,什么都不写,不仅不利于答题,也不利于表现出个人沉着冷静的素质。
“考官们好像都没注意过我”
说实话,我对自己的回答非常不满意,语速太快,大概用了不到13分钟就出来了,可是出来一聊才知道,原来大家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出来了。特别是,在考场里,我感觉考官们对我的回答好像不太满意,但最终我还是通过了面试。这说明考官对你的考评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都在观察着你呢!
篇9
治安学专业是我国公安高等院校中较早设立的公安类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治安学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地方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治安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上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公安机关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但进入新时期以来,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难以确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混乱,教育教学亟需改革。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动必将导致课程体系及结构配置的调整,而合理完善的课程科目及课程配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一、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困境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它决定了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具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该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应该多样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受制于我国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一定历史时期,一般的质量要求是相对稳定的。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一直以来,治安学专业就是为公安机关服务的,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从事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保卫、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专门人才。但在新的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的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做出调整。我国《公务员法》实施后,实行公务员招考制度,必须按照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一律面向社会实行职位竞争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安院校的毕业生不再是理所当然地进入公安机关工作。这一现实促使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培养,否则就是无的放矢,脱离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2008年公安部党委从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大局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出发,决定改革和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之后,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展开,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规范进人机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要遵循公安工作改革的思路。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对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它提出了新的要求。诚然,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应该注重专业基础,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但高校治安学专业教育也不能无视司法考试,至于是否围绕司法考试设置课程体系,以司法考试教育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并把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依据之一,对此学术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颇为引人关注。
高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还受高等学校之大学精神影响,大学精神对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功能。治安学专业也不例外。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其大学精神为博学、厚德、笃行、重法,前两者为大学之一般精神,后两者为法学教育的特殊精神,其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无疑就烙上了深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印记。总之,高校本科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修正,以此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目标倾向于定位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治安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要求治安学专业教育必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现代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性和动态发展变化,要求治安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多元化,就是要培养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较宽的适应面,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即所谓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公安工作的一大特点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较强的业务综合性与交叉性,所以,本科治安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应当既是一种应用型专门人才,又须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质,能够广泛胜任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作为专门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警察基本素质和技术技能,全面系统掌握治安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衡量标准,首先应是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其次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与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现代科技人文知识的掌握。通识教育是为培养独立人格和个人生活能力作准备,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扩展就业机会。治安学专业还要主动结合社会需求,教育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公务员考试,按照公务员考试的需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此外,鉴于当前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无法回避司法考试制度,那么,高校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拓宽人才培养空间。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决不能以此替代专业教育。本科治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实际上是强调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治安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专业内容具有动态发展性,治安领域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治安学专业的教育内容必须反映这种发展变化。坚持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就必然会淡化专业教育,而过分突出专业教育又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根本上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地方大学开设治安学专业的时间一般较短,警务技能的训练条件不足,需要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训练。新时期公安工作对警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治安学专业要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包括调查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政法类院校偏重于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注重培养法律研究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高校的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教育,是法学教育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1]新时期本科治安学专业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实现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p#分页标题#e#
三、治安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培养目标制约着课程体系设置。高校现有的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普遍存在不足,教育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规范
高校治安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即是否要突出公安特色教育。因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妥善处理反映公安特色的专业课程教育与强化厚基础、宽口径、注重能力综合素质培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公安院校普遍重视公安特色教育,过分突出专业课程教学,淡化了综合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地方院校治安学专业因各种原因其课程体系设置中专业课程教育不够突出,难以满足公安机关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实际上,为了规范治安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公安院校曾于2005年8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公安院校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座谈会”,对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这对于开展治安学专业教育工作无疑具有指导意义。公安特色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公安实务方面的教学、训练。同时,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还必须考虑适应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现实需要,而现在的课程设置则普遍是与这一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毫无疑问,治安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与公务员考试结合起来,适应公务员考试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老化,课程之间逻辑关系不明确、内容交叉重叠现象严重存在。时代变迁,社会治安现象和管理模式的变化,需要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设置一些反映现实治安工作实际的新课程。如公共危机管理、社区警务战略、网络安全监管、情报主导警务战略等课程没有得到重视和开设。治安学专业教材建设一直也存有较大争议,因为治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涉及的是治安管理业务,因而一些课程就成了法律、法规、规定条文的注释和解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治安学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普遍是对公安工作业务的经验总结解释多、介绍多,而理论研究、理论基础显得薄弱。至于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则比比皆是。如犯罪防范控制与社区警务、公共安全管理课程,治安基层基础与警察学、治安学概论,治安秩序管理与处置等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内容上的交叉重合现象。治安学专业现有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要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办好特色教育,就必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限定性选修和任意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人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国外警察教育选修课的开设比例都很高。
篇10
例1:将以下6个句子重新排列组合: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排列组合最连贯的是:
A.③⑥⑤②④①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D.②④⑥③⑤①
这种类型的题目,乍看起来,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差不多。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其实,出题人是在近几年考试题目的类型中,创新了一道考察微观联句成篇的写作能力的题。由于这种纯微观角度的考察,就像做细节推断题一样,比较花费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就变得非常困难,也就增加了做题的难度。但是,语言都是相通的,实际上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获得一些帮助。
一、关联词
关联词在我们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的时候考试#大&收集,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重点句,主旨句。同样,关联词所代表的语义关系在语段中是逻辑关联的,在句子拆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关联词来找到它的上下句。所以,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常用关联词必须像我们记忆乘法表那样,熟记熟背,张口就来。在本题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甚至”,“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那么它前面就应该是语义弱化一些的,指揣度难易方面的句子。因此,②就正好就应该在④之前。
二、行文脉络
强调行文脉络,就是在强调行文的逻辑关系。比如,例证应该在观点之后,解释说明应该在观点之后。总述的部分应该是在分述之前的观点中或者分述之后的总结中。本题句⑥出现了“比方说”这样的字眼,很明显是在举例子。前边必定要有观点。⑥举例说明的是自己尽力回忆从前写作的心境,但是非常困难,不能完全准确再现。我们发现,这正好是对④的观点例证。③则是推己及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作者的回顾和创作谈是值得怀疑的。接下来,用⑤这样的众所周知的哲理来佐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①。回过头再看一下,这一结论是对“心理活动”和“创作活动”二者的结论,而句②④说的是心理活动、③⑥说的是创作活动,而从句①中,先出现“心理活动”,后说“创作活动”,可知作者先谈心理活动②④,后谈创作活动⑥③。因此正确答案毫无疑问,应该选D。
三、代词和名词
在片段阅读中,代词指代题是一种题型,我们在做语句排序题的时候,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代词来帮助我们加快确定语句的顺序,比如,
例2: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B.①②⑤④③C.⑤②①④③D.①⑤③②④
文中只有句①和⑤出现了代词,而其他几个句子都省略的了主语。因此,这两个句子肯定是比较靠前的。比较一下,句①是引入一个人,介绍他的外貌,接下来才可能出现他谈自己的经历,肯定句①应该是放在段落首句的。这样,通过代词,就能很快找出首句来。
同样,如果句子中出现的有表示动作主体的名词,同时还有代词,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肯定名词在前,指代这个名词意义的代词在名词句子之后了。
四、语义相关词
语义相关的词,指的是词的意义有关联,最常见的比如有相同的语素。例2中句⑤谈到“就回来了”,而句③“回到故乡之后”,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回”,语义是相关的,逻辑关系最有可能也是紧密相连的。
五、分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