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女方父亲致辞范文

时间:2023-04-12 12:5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婚礼女方父亲致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婚礼女方父亲致辞

篇1

2、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到我女儿女婿的结婚典礼,有你们的祝福,是我们的荣幸。筹备了这么多日子,等待了这么多年,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我的女儿即将为人妻、为人母,离开父母的羽翼,去展开她的新生活。

3、作为父母,我们内心是激动的,是期待的,同时也是忐忑的。膝下小女将正面人生风浪,我们忐忑她是否足够坚强。女儿女婿小家刚刚建立,我们忐忑于他俩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好好经营。

4、不过,这都是做父母的少不了的操心而已,对未来的憧憬和认真,早就映射在了他俩的眼神里。在这里,做爸爸的祝福你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未来生活红红火火,一生一世顺遂平安。

5、女方父亲致辞简短大气

6、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这场婚礼中,新娘的父亲xx。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内心情绪是颇为复杂的,欣慰、期待、担忧、不舍,全都交织在了一起,像是一口喝下了包含人间百味的饮料,不知从何说起。

篇2

美国婚礼:比攻学位还复杂

曾有一对熟识的美国籍朋友,男方是土生土长的德克萨斯州人,女方是台湾人,两人结婚十多年,有两个孩子,感情和关系十分稳定,但婚姻登记却是“偷偷”在女方家乡――台湾嘉义办的,并没有在美国“操办”,问为什么,他们苦笑曰“怕折腾,美国婚礼的流程比攻学位都复杂”。

婚礼是要有“预热”的,“预热”的启动,自然是从新娘接受订婚戒指开始的,然后他们就结婚,然后“幸福地在一起”?才不是,他们首先要筹备的是“订婚宴”(Engagement Party),“结婚学位攻读流程”自此正式开始,新人会挑选良辰吉日(美国人也讲究挑日子的,传统一点的人喜欢挑6月,一般不会挑4、5月或11、12月,据说是因为天气不好且假日密集,宾客观礼不便),拟定礼单,挑选婚礼地点和“婚礼主题色”,设计制作婚礼邀请卡,等等。

婚礼邀请卡(Save the date Card)会提前好几个月就设计好并寄出,这是因为传统美式婚礼仪式隆重且流程冗长,需要占用宾客不少时间,如果是异地婚礼(这在美国很普遍,有 财力的新人有时会刻意选择在外地举办婚礼),客人还需动用年假,不提前“打招呼”可不行。再说婚礼邀请卡是新人显示自己才艺、审美观和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当然不会放过,有些新人会不惜重金邀请设计公司定做,也有些人索性自己设计、手绘,精美的婚礼邀请卡是不少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藏品。

中国工薪阶层最怕的就是“月底收卡”,因为份子钱的压力实在太重了。美国婚礼也是有“份子”的,而且更“直白露”一些,是通过所谓“份子登记”(Wedding Registry)让宾客们自己“打钩”,以前是寄一张打印的清单,列出希望获得的物品,亲朋好友各自“认领”,但这种方式比较麻烦,容易出现某种物品好几个人都准备、另一些物品则无人准备的尴尬,如今好多了,基本上都是在网上“开单子”,甚至直接拉个网购页面,谁打了勾,别人就自动回避了。这种“打钩随喜”比较从容,避免了“工资被份子榨干”的问题,而且美国人通常没有直接送钱的。

接下来就“进教堂”了么?别急,还有程序呢。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确切说是新郎和新娘的事,那么婚礼前新郎和新娘也需要跟各自的“朋友圈”打个招呼不是?新娘要从“发小”中选伴娘(Brides maid),其中还要有一位首席伴娘(Maid of honor),选谁不选谁可是个大学问,不但交情要好,而且要有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说白了就是“女方大总管”,如果选错了或犹豫不决,“发小”中弄不好都能打起来。

婚礼前半个月至一个月,伴娘们将举办一个“伴娘聚会”(Bridal shower),一般就是个 小型聚餐,只有新娘和伴娘们参加,通常这是婚礼前女方的“演习”和预热,也是“发小”饯别的聚会。

于此同时新郎也不会闲着,他的“伴郎众”会在婚礼前举办一次疯狂的“光棍告别宴”(Bachelorette party),这个场景许多国内朋友都从美剧或大片中见识过,就无需多言了。需要说的是“光棍告别宴”一般离婚礼“正日子”不久,有时甚至就在婚礼前夜。由于女权主义盛行,如今在美国也有“女版光棍告别宴”,但相对“男版”还是少得多,也“文雅”得多。

现在总算到正日子了,婚礼通常分为“仪式”和“婚宴”两部分。

仪式(Ceremony)一般会被安排在教堂举行,其实美国宗教色彩并不浓厚,许多非基督教徒、或一方基督徒另一方不是,只要没有特别禁忌,一般也会“随大流”去教堂,因为教堂容易找、场地大且庄重。通常下午两三点钟宾客就坐(男左女右,新郎父母坐在女宾最前排,新娘父母坐在男宾最前台),待蜡烛点燃,音乐奏响,新郎和新娘在伴郎(Groomsmen)和伴娘引导下进入,新郎会先走上前台,接下来首席新娘、婚戒保管者(Ring bearer)和撒花女孩(Flower girl)相继入场,撒花女孩会抢步到新娘前,为其撒花开路,新娘会手挽父亲走上前台,“女左男右”面对主婚人,接下来就是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套程序了。

“婚宴”(The Wedding Reception)通常在另外的场所举行,因为“仪式”观礼者众多,而“婚宴”绝对是小范围的,除非至亲好友一般都只被邀请“观礼”,而不会被邀请参加婚宴。婚宴参加者需要准备一份礼物,并亲手交给新娘。和中国婚宴比,美式婚宴很简单,一般先是亲朋好友致辞(可随时插话,只要用手指扣响酒杯就行),跳舞(小两口跳第一支,新娘和公公、新郎和岳母分别跳第二、三支,有大陆华人戏称“老三篇”),接下来是切蛋糕,然后就一切随意了。待大家差不多尽兴,新娘会抛花束,新郎则会扔新娘的袜带(通常是蓝色的),捡到的人会被认为是下一个结婚者,再往下也有类似“闹婚”的噱头,不过既然“婚宴”是小圈子聚会,也就无伤大雅了。再往下?再往下要么入洞房,要么小两口直接上车奔机场去度蜜月,其他人也就各回各家了。

美式婚礼如此繁琐复杂,自然也有“婚庆公司”(Engagement Party)操持,当然,如果觉得自己有足够精力和组织能力,也可以亲力亲为。

尽管是新时代了,但美国许多新婚夫妇还是会“要么不办要么大半”,尽可能照流程走一圈(当然多半大大缩水),之所以如此,据说是为了“考验考验”,如果连婚礼流程的折腾都受不了,今后一起过日子也不那么让人放心不是么?事实上的确有不少“准新人”从“订婚宴”开始,还没走到“光棍告别宴”就“肄业”了事的。

法国婚礼:新娘的考验

我是学法语的,很小的时候法国籍女外教就曾感慨,在法国,结婚是对新娘的考验,因为很多事都要女方操办。

传统的法国女生从刚懂得“男女有别”开始就忙着操办嫁妆了,她们会半开玩笑地用零花钱买一些小东西,比如床单、餐具、毛巾、睡衣……当然不少“少女嫁妆”其实不过是小女孩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会真的留到嫁人。

和英美不同,法国人的婚礼通常不会在教堂举行,据说这是大革命以来形成的风俗,表示政教分离,婚礼的举办地,必须是市政厅(La mairie)。

法国的“市”一般不会很大,许多比中国的镇还小,所以“市长”如果不忙,会非常乐意亲自主持婚礼,当然如果公务缠身,或城市较大,主持人就多半只是一名市长助理,甚至普通市府工作人员了。

照规矩,周一、周三不会举办婚礼,周日则“诸事不宜”,除这几日外,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市府都会开放供新人注册结婚,而周六的时间最难约定,因为休息日总是最抢手的。

婚礼的仪式和美式大同小异,但不奏乐、不撒花,十分紧凑,如果各方面配合,有时一小时能“完事”好几对。如果新人双方(其实关键是他们的家庭)是天主教徒,接下来他们会再去教堂举办一个仪式,否则就直接举行婚宴了。

法式婚宴比美式要热闹得多,一般会选择较大的宴会厅或露天“搭棚”,形式类似法国人热衷的酒会,“扔花球”的仪式通常会安排在宴会正酣之际。一般情况下,宴会并非婚宴的结束曲,在那之后通常都会有舞会。致辞之类“老套”通常是宴会的节目,而新人跳舞、切蛋糕等则是舞会的流程之一,一些即兴项目则穿插其间。由于交通问题(公交已停,许多开车来的又喝了酒),不少宾客不便连夜赶回,所以婚礼舞会折腾通宵是家常便饭,新郎新娘是否陪着折腾一宿,就不一定了。

有没有发现法国人婚礼上不扔袜带?那是因为按照法国习俗,袜带是要拍卖的,其实现在法国女孩有几个用袜带的?不管怎样这算是一笔“小财”吧。

法国婚礼的费用是女方出的(其实美国也一样,但不像法国这样讲究,男方要出也可以),嫁妆也一样,必不可少的包括“嫁妆柜”(l`armoire de marriage,一般用橡木制成,十分考究)和“新人杯”(le coup de marriage)。由于女方是婚礼花钱的大头,且陪嫁丰厚,法国也有所谓“凤凰男”(le croqueur de dot)之说,这些人专门追逐富家女,一旦得手便从此“脱贫致富”。

和美国人一样,法国新人的“凑份子”也是“拉清单”,不过他们的习惯是直接去当地最大百货公司入口的留言板上贴好清单,然后通知亲朋好友“清单在某商场某处”,大伙自己跑去,找尚无人“认领”的礼物项下签上自己大名,然后照单认购送去,就不会闹出“洗脸盆没人送、暖壶收两打”的笑话了。

加拿大婚礼:五花八门

加拿大是个“调色板国家”,来自世界各地族裔众多,相当大比例的公民、居民,都不是在本土出生的,人们的结婚方式自然五花八门,缤纷多彩。

加拿大地域辽阔,各地、各城风光迥异,但共同的特点,是地广人稀,公园众多且普遍不收钱,当地人就常常利用公园众多的优势,把公园当作天然的婚庆场地。每逢天公作美,在公园邂逅身着白纱的新娘、西装革履的新郎绝实在平常不过,他们可不是像中国常见的那样,只是摆POSE照婚纱摄影,而实实在在就是在举办婚礼。

新郎新娘身边,往往簇拥着几个年龄相仿的青年人,有的帮忙捧花、有的忙着摄影,也有的负责化妆、善后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切都安安静静地进行,绝不会影响其他游客。若公园里方便,这露天的结婚聚会也会提供一些饮食,通常比较简单,但参与人数较多、也较热闹,吃完了大家自觉收拾干净散场。到了晚上,新人还会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去餐厅用餐庆祝,这次参加的都是最“内圈”的至亲、密友,人数远没有中国婚宴那么多,有的甚至只是一桌人,当然,也绝不会有中国婚宴常见的、那些有时令小两口很难堪的“节目”。

对于当地华人而言,不论来自哪里,多少都希望在婚礼上保留点中国传统,中西合璧是最常见的。最典型的做法,是回父母原籍影楼拍婚纱照,在当地办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而在加拿大则会入乡随俗,让婚礼带有更多加拿大元素。通常在加拿大婚礼上,双方亲朋会一同到场庆祝,主要“节目”无非介绍新人罗曼史,播放记录他们爱情故事的照片和影片等,双方父母都会为他们祝福。婚礼上会提供简单茶点,晚上也照例会有个很小规模、只限最亲近者参加的餐厅婚宴。有趣的是不论你被邀请参加哪一场婚庆仪式,你都要“交饭钱”,因为按照加拿大风俗“情理即时两讫”,办喜事的不会多收、白收礼,当然也不会让你白吃白喝,说白了,大家都是“吃自己”。不存在所谓人情债。

篇3

2.可能是遗传的原因,李小璐从小就走上演艺之路并尝试不同角色。

李小璐曾经与圈中多位男星有过恋情,但都没有开花结果,直到遇到贾乃亮,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人终于被收了心。尽管贾乃亮一再表示要一辈子对李小璐好的决心,但由于他在演艺圈的名气远远不及李小璐,所以关于他借机“上位”的传闻一直没有中断过。

一哭动情

贾乃亮和李小璐的红娘是董璇。在董璇召集的饭局上,贾乃亮一下就被李小璐吸引了,一直私下偷偷注意、观察她,但苦于找不到机会和她说话。

后来,李小璐注意到了贾乃亮的手机,说:“你的手机挺好看的。”贾乃亮赶紧递过了手机:“给你看看!”结果因为太紧张,他把手机递给李小璐时,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掉到火锅里涮了。这就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这次聚餐,李小璐给贾乃亮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找董璇要了小璐的电话。但其实最初,李小璐对贾乃亮并没有太多好感,她觉得这个帅小伙可能是那种情感经历特别丰富的花花公子。

有一次,贾乃亮打算给李小璐送花,为了买齐同一种玫瑰,他在北京满大街地找,找遍所有花店,凑齐后放在一个特别大的花篮里。但这种事在李小璐看来,只是追女孩的一种手段,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未卸下对贾乃亮的心防。

终于有一天,李小璐的“不领情”让贾乃亮承受不了了。一次吃饭时,贾乃亮发狠灌酒,喝多了后越想越委屈,想着想着眼里就泛起了泪光。那一刻,李小璐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她想,平时挺男人的一个人,怎么会哭呢?回想起这个大男孩平时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李小璐开始认真地对待这段感情了。

一演倾心

公开恋情后,这对公认的“金童玉女”为答谢红娘董璇,还以情侣档的身份担任了董璇、高云翔婚礼的伴娘伴郎。

随后,在热播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中,李小璐和贾乃亮提前体验了一把婚姻生活。贾乃亮打趣地介绍起片场拍摄的情况:“观众看到的那些感情戏,我俩不用‘演’,都是导演把机位一放,说‘你俩玩儿吧,没台词,随便演。’”李小璐则补充道:“在拍这部戏之前我们没有吵过架,但正式拍摄时吵得也挺自然,但是一喊停我们就又好了,回想起来也很有趣。”

《当婆婆遇上妈》中,李小璐的妈和贾乃亮的妈都不是省油的灯,让这对小夫妻受尽委屈,历尽曲折。有意思的是,现实生活中贾乃亮妈妈看完这部剧后入戏太深,赶紧打电话给儿子:“你妈我不是这样的,快带璐璐到哈尔滨来,我做顿好吃的给她。”

而现实生活中李小璐的妈妈张伟欣也曾是著名演员,贾乃亮说:“小璐妈妈每次打电话给我总是那么温柔,说,‘喂,亮亮啊,璐璐在哪儿呢?’”

看来双方父母已经认定了女婿、儿媳,就差那一纸婚书了。

一跪订婚

贾乃亮自认不是个浪漫的人,如何向爱人表露心迹一度让他“辗转反侧”,机会出现在乐视影视盛典上。在盛典的致辞环节后,贾乃亮突然说他和李小璐从相识到相恋已经“1270天”,恳请各位来宾为他加油打气。在全场掌声中,贾乃亮单膝下跪,举起钻戒求婚:“小璐,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照顾你一辈子,我爱你,嫁给我吧!”

遭遇现场表白的李小璐还不忘搞怪,对跪着的贾乃亮说:“再跪一会儿”,让现场笑成一片,最终答应了贾乃亮的求婚。

知情人士透露,贾乃亮其实是“富二代”,他家境很好,父母经商,家里从事高科技信息产业,公司已上市。贾乃亮平时为人很低调,周围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他家里这么厉害。

作为恋人的李小璐肯定知悉男友的身家,这难免让人心生疑窦:这对恋人就是传说中的“强强”联合吗?女方名气大,男方借女方谋求事业上位;男方财力厚,女方图男方的亿万身家。

据说贾乃亮的求婚钻戒重达6克拉,他说这颗钻戒花光了出道以来的所有积蓄,李小璐则笑言,多少钱并不重要,“就算是易拉罐的环我也喜欢。”

其实,李小璐的家境也很好,父亲是著名导演,母亲先当演员,后来从商也很成功,所以李小璐并不会被物质层面的东西所打动,她说,贾乃亮打动自己的是那种特别开朗、特别阳光的性格,感觉“跟他在一起,压力就变得不重要了”。看来,这个戏里戏外都机敏伶俐的女孩是真的愿意为心爱的人挽起发髻,做他最温婉美丽的新娘。

虽然一直在高调秀恩爱,但并非所有人都看好“贾李恋”,因为李小璐名气比贾乃亮大,年龄比贾乃亮大,甚至收入也会比贾乃亮高。事业上越成功的女星,爱情道路往往越曲折,虽然谁也不会否认那种“女高男低”关系中真爱的存在,但这份真爱能否抵住社会的压力和彼此的心魔,还需要彼此的共同努力!

那些年,追过小璐的男人

李晨

2002年的《十三格格》是李晨和李小璐的首次合作,因戏生情,两人的恋情也由此曝光。据圈中人透露,李晨和李小璐的这段恋情持续了多年,热恋中的李晨还曾为了李小璐在大腿上刺了一个“璐”字。

韩庚

李小璐和韩庚的绯闻始于2007年,是韩庚如走马灯般令人眼花缭乱的“绯闻实录”之中,传播时间最长、关注度最高的一桩。李小璐为韩庚牵线搭桥,助其“上位”,后来据说是因为韩庚的花心导致两人分手。

篇4

姜丰,1993年,狮城《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队一辩;

1994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持人;

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主持人;

2001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2004年10月,她成为英国人理查德的妻子。如今她是一个荡漾在幸福里的新娘……本文就是姜丰的爱情写真。

0点0分在香港最高点,他让我泪流满面

我的先生理查德手捧钻戒正式向我求婚,是2004年9月2日0点整在香港太平山顶。

9月1日一大早,我们就搭乘国泰的早班航机飞香港,去买结婚戒指。那时候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10月2日的婚礼,此行目标明确,就是戒指之旅。

匆匆登记入住,放下行李就直奔只有一箭之遥的半岛酒店里的Tiffany专卖店。理查德历来“手无寸铁”――从来不戴任何饰品,对于金银珠宝都毫无概念。我也不知道结婚该戴什么样的戒指,订婚又该戴什么样的戒指,婚戒和一般的首饰有什么不同,只听朋友说得到一枚Tiffany的结婚戒指是许多欧洲女孩子的梦想。Tiffany价格不菲,但只要力所能及,再小气的人也不愿在一生一次的结婚戒指上吝啬。

最后我们的结婚戒指选择了一对最简单的一模一样的铂金指环――最简单的是最大方的,也是最经典和最恒久的,而订婚戒指则是选择了一枚铂金钻戒。同样是订婚戒指中最经典的款式,尽管我已经有一枚一模一样的铂金钻戒,是早些年第一次去香港时自己买的。现在有了大的,原来这颗小的自然就该退休了,我心里颇有些疼,多么浪费钱财啊;而且自己买的时候,不懂镶嵌一颗整钻的钻戒是经典的订婚戒指,美滋滋地戴了好几年。

其实,我和理查德平时都不爱逛街,他是因为忙,我是因为懒。这一次,也许是结婚戒指太重要了,我们不约而同地要货比三家,把有限的时间都用来看戒指。明明知道Tiffany的所有分店价格都是一样的,还是从九龙到中环,生生一天里逛遍全香港所有的Tiffany店,外加诸如六福、周生生、谢瑞麟等本地品牌珠宝店。

晚上9点,我们终于离开最后一家珠宝店。晚饭后,我们走进糖水店,坐下来享用心爱的香港甜品,已经是夜里11点。还有整整一个月,就是我们的婚礼了。

因为起个大早,两人都已经人困马乏,我只想早回酒店休息。坐在出租车上,好久也不到酒店,感觉越开越远,赶紧问理查德,他却诡秘地一笑,说要带我去香港的最高点――太平山顶看香港夜景。我和理查德都多次到过香港,太平山顶的夜景看了也不止一次……

车子开到山顶缆车站,就不能再向上开了,我们只能下来安步当车,还有好长的山路走。九月初在香港还是夏天的尾巴,空气里有一丝丝的懒惰的暖湿。已近午夜时分,山下的城市依然未眠,而山上很安静,几乎没有碰到任何行人。理查德拉着我大步快走了大约40分钟,终于到达太平山顶。我们在一个开阔平坦的地方停下脚步,璀璨的香江就尽收眼底了。

11点52分。我和理查德拉着手,都没有说话,时间在我们的默契中一分一秒地流过,如同无声的河流……

永远都不能忘记2004年9月2日0点整――一生中最感动的时刻,理查德手捧钻戒,跪下向我求婚:我花了40年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找遍了全世界也没有找到一个让我真正忘我地深爱并甘愿承诺一生的伴侣。我几乎听天由命,也许我就这样单身一辈子了!丰,这时候我遇到你,才明白你在我内心掀起了怎样的过去从未经历过的爱与仰慕的波澜。你使我感到生命的完整,使我想一辈子珍惜你、纵容你。不曾有过的爱你的激情和力量,使我感到自己无比坚强,可以迎接生活中的任何挑战。我要娶你为妻,来抓住这感觉一辈子。我爱你,丰,就像天鹅,每个都有自己共同生活的伴侣,照顾互相、彼此忠诚。请嫁给我,丰,做我一生的心灵伴侣,让我永远照顾你……他是用英文说的。

没有听完他的话,我已经泪流满面……全是感动、幸福和快乐,多得一颗小小的心都盛不下。我伸出左手,任由理查德给我戴上钻戒,坚定地点头:“I do! ”(我愿意)

其实,“嫁给我吧”这句话理查德已经说了快三年,记不清第一次是什么时候,那时候只想完成学业早日回国,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异国结婚,更没想到会嫁给英国人。真正的求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男人认准这个女人就是自己想共度一生的女人,让女人相信这个男人就是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

午夜0点,整个繁花似锦的香港尽展眼前,在这个城市最高的地方,心爱的人向你求婚,做出一生的承诺,左手的无名指第一次戴上订婚钻戒;而自己,把一辈子都交给这个人,然后和这个从男朋友变成未婚夫的男人,手牵手,一起走过山上的小路,从山顶走回城市,一路轻轻唱着歌……

结婚真是桩发昏的事情

常听人把结婚比作发昏,大概有两个涵义:一个是指结婚通常是头脑发昏的结果,另一个是指结婚让人累得发昏。

我和理查德结婚,当然也是头脑发昏的结果,他从认识我就开始昏了,昏了快三年;本来我头脑很清醒,最后也被他搞昏了,于是就答应嫁给他。于是订婚,筹备婚礼,结婚,到现在蜜月也度完了,过起日子了,两人还昏着哪,希望我们就这样昏一辈子。

至于说结婚累得让人发昏,本姑娘(现在变成小媳妇,好不适应啊,难道能叫自己“本媳妇”不成?好难听喔)和姑爷都深有体会。最累的并不是结婚当天,而是整个准备结婚的过程。

当我们决定结婚的时候,我在国内为博士论采访和收集资料,理查德为了追着我到中国,就向公司申请一个在中国的项目,幸运的是,他刚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在北京工作了三个月。

结婚的地点,我们几乎是想到了一起――剑桥。事实上,我们双方的大部分亲友都不在剑桥。可剑桥,是我现在生活的地方,也是他这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迄今为止唯一的生活道路的交叉点――我们共同的求学的地方,也是我们相识相爱的地方。

接下来是确定结婚的方式。我梦想像电影里看到的一样,坐着传统的英格兰马车出嫁,梦想穿着有长长拖尾的白色婚纱,在父亲的陪伴下走进教堂,最好是有着很多感情联系和特殊意义的剑桥自己学院的教堂――理查德毕业的克莱尔学院,或者我就读的歌顿学院。然而学院教堂不是英格兰教堂的教区教堂,牧师只能为我们主持婚礼祝福仪式,缔结婚姻的法律手续必须在市政厅结婚登记处履行。于是,我们决定先在市政厅结婚登记处注册,然后到教堂举行仪式,之后是婚宴。

总觉得结婚只是两个人的事,男未婚,女未嫁,只要两个人想好了,这件事分分钟可以办。真到了临上轿子,才发现选个大日子就不容易!首先我们必须保证婚礼是在周六举行,因为我们的很多客人从欧洲大陆过来,他们在参加完婚礼还要从英国赶回去周一上班;我希望婚礼这天是个双数,又有点特殊;最好不要太晚,初秋时分的剑桥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到了冬天,天黑得很早,还常常阴雨连绵。而更重要的是理查德在中国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到9月初才结束,而我原本回英国的机票定的是10月初。

于是我们翻着日历:9月的第一个周六是9月4日,可理查德的工作到9月3日才结束,显然是不可能;第二个周六是9月11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因为一场灾难而变得敏感,我们不想把喜事放在这样一个悲伤的日子;第三个周六是9月18日――日本侵华的日子;下一个周六是9月25日……然而,这种挑选实际上只是一厢情愿。后来才知道,就算能够订到教堂,我们同样无法早于9月25日举行婚礼,因为我们9月4日才回英国,根据英国法律,结婚前21天新娘新郎必须在英国境内。而且,等真的去订教堂,才发现心仪的教堂都已经安排到2006年。我们一度真是沮丧:看来,结婚也不是你想结就结的!除非你愿意在市政厅举办婚礼,或许还可以在今年安排上,但也要等到冬天了。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在有特别执照的酒店、餐厅举行婚礼――英国法律规定婚礼不得在露天举行。可是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庄严神圣的婚礼,希望可以在一个神圣又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许下人生最庄严的承诺!

幸好,我们学院的牧师Dr.Guite一向乐于成人之美,设法按我们的心愿协调我们婚礼和教堂其它活动的时间。

其实好多年都觉得自己在结婚的边缘,结果总是没有准备好。毕竟只要还没有定下日子、遍告亲朋好友,结婚就还在纸上谈兵阶段。我和理查德互表忠心的方式是:各自给亲朋好友发婚礼大喜通告,以表覆水难收之决心。

结婚前他不敢看我的婚纱

从英国飞回北京的理查德甚至来不及回酒店放下行李,就从机场直接赶去公司上班。为了节约时间,理查德每次飞回英国处理婚礼的安排事宜,都尽量搭夜间飞行的航班,他已经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根本就没有“时差”的概念。像我这样要花一周时间来倒时差,实在是太奢侈。

在英国,传统上筹办婚礼是女方家的事,新娘的父母出钱嫁女儿并安排婚礼的细节(一家要是养了三四个女儿,父母不得不早早给她们存钱);新郎则是负责蜜月的安排和费用。可是,我无法胜任安排组织婚礼,理查德只好能者多劳了。为了扬长避短,我们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协议:在中国的事情以及跟中国有关的事情主要我负责;在英国、在欧洲、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地方的事情都主要他负责。这样一来,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他管的多,理查德觉得自己吃亏,就狡猾地补充说,除此以外,在中国的事情以及跟中国有关的事情主要我做主;在中国以外的所有地方的事情都他做主。我将计就计,就答应了。

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参加婚礼,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新房叠被子时,娘家人总千方百计把娘家陪送的被子放在上面,婆家人则总费尽心机把婆家的被子放在上面――据说,新婚之夜,谁家的被子放在上面,谁日后就会占上风。我在英国结婚,娘家又没有陪送我被子,所以没有叠被子之争;于是,在家里安排五斗橱时,我把自己的衣物都放在上面三个抽屉,他的都放在下面两个抽屉,其中奥妙理查德至今浑然不觉!这一招果然灵验,如今过起日子,事实证明家里是俺说了算。虽然理查德口口声声说“我当家”,那只是吹牛。

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那么多的规矩、避讳,没想到英国人也有。决定嫁给理查德,第一个念头就是可以穿着婚纱出嫁了!原本是要和理查德一起去选婚纱,因为我对婚纱根本就毫无概念,况且这样甜蜜的事,当然应该两个人一起去。可是,理查德一听退避三舍,因为按照西方习俗,结婚前,新郎看见新娘的婚纱是不吉利的。所以小理不仅不能陪我去订婚纱,还嘱咐我婚纱买回来放在家里一定要藏好,千万别让他看见。我在国内订了婚纱,回到剑桥后,我把婚纱挂在衣服柜里,并套上深色的袋子,然后告诉小理,我把婚纱挂在我们的客房里了,从那以后,他每次进我们的客房都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怕踩到地雷似的,直到婚礼之后。

日子一定,就立刻进入了倒计时的实战阶段。房间的布置自然要重新来过,同时也要添置家具。最最严重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理查德每天忙来忙去,最后不得不请假,专门筹备婚礼。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弄房子、买家具,整理房间、布置家居,申请电话、开通上网,去市政厅结婚登记处,给亲友发请柬,去花店订购婚礼的鲜花,去伦敦的Tiffany店为结婚戒指刻名字,联系唱诗班和乐队,与牧师面谈,与酒店宴会部负责人面谈,确定菜单(包括客人饮食习惯,如是否素食等),安排客人座位,选择背景音乐,准备给客人的礼物,接待参加婚礼的亲友、家人,安排双方家人见面,陪家人去伦敦,婚礼彩排,准备新娘新郎致辞(一直没有时间,实际上这件事是婚礼当天换衣服时做的)……

这些事回想起来都头昏!至今我们还会不时地感慨:我们当时怎么能应付这么多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