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22:2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英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英语论文

篇1

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学习口语时,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其口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英语口语学习方式。在高校传统的口语练习课程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控制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过于沉闷、乏味的学习环境无疑会打消大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另外,大学生学习口语的途径以磁带、光盘为主,有的发音不标准,进而会误导大学生,甚至因为发音不标准,部分大学生在英语听力中需要对同一话语进行多次练习。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英语口语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大学生活过于放松,部分大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兴趣;即使平时加强对口语的训练,也往往以英语考级、出国留学、进入外企工作为主要学习动力,因个人兴趣强化口语训练的学生非常少。

二、《高端访问》对大学生口语学习的作用与影响

《高端访问》作为电视英语访谈节目,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通过对高端人士故事的挖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对口语学习的认识,提高其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带动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进步。改善大学生英语发音现状。众所周知,英语分为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两者在发音上有所区别。中国学生由于缺乏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导致英语发音不准确,进而引发各种笑话。《高端访问》选取水均益作为主持人,加上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其纯美式或者纯英式的发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改善大学生的发音。比如,《高端访问》在采访英国首相卡梅伦时,所使用的英式英语能够让广大学生对此有所了解;而在访谈前总统克林顿时,克林顿所使用的美式英语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而对英语发音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端访问》能够营造英语口语练习的气氛,使大学生融入到全英语的交流氛围中,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发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我国高校传统口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利用各种听力材料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提高。但是,电视英语访谈类节目则在一定程度上投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自然引导的方式感染大学生,从根本上填补语言实践环境的空白。在《高端访问》中,主持人与高端人士针对某一话题开展讨论,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不仅声情并茂,并且蕴含着较为浓厚的情感沟通,这种情况能够使大学生在观看节目时产生共鸣。比如,《高端访问》采访比尔盖茨时,主要讲述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在访谈中,利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对比尔盖茨进行提问,这种采访方式故事性强,同时使用的都是日常用语,增强了教材的纪实效果,有利于大学的口语练习,也让大学生对全球首富的生活、成长经历有所了解。除此之外,主持人与嘉宾引用了比尔盖茨创业中的诸多小故事,并将比尔盖茨创业失败的次数进行表述,在增强节目说服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高端访问》通过对话访谈形式,能够提升大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愉快、活泼、轻松的口语学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基础与保障。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英语口语学习能力则有可能下降。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大学生热情活泼、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国内外事件关注程度较高,喜欢对他人进行模仿。因此,在口语训练中,需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高端访问》基本上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节目的定位能够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高端访问》通过与高端人士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讨论,对社会公德标准进行分析,对人生经验进行探讨,而且该节目的信息量较大,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比如《高端访问》采访著名钢琴演奏家佩拉西亚时,以钢琴文化为采访话题,部分学生对佩拉西亚有所了解与认识,对其作品有所感悟,该期节目不仅可以将该人物的传奇故事传递给受众,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学习口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英语口语学习的目标。通过《高端访问》节目,能够让学生获取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为学生打开口语练习的最佳途径,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所认识与了解,使学生能够在口语练习中针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表达,降低出错几率。一方面,《高端访问》节目能够让学生将语言学习的过程变得具有价值,通过观看每期节目,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将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高端访问》中所选取的采访对象均是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主持人与嘉宾在交流中所选用的口语表达能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让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进而提高英语知识储备,促进口语的学习。

三、结语

篇2

明确英语口语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将英语口语学习和英语读写的学习放在同等位置。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起到一个很好地引导作用,因此在口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摆脱授课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弊端。活动设计力求丰富多样,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使学生在劳逸结合中收获学习技能。学生在张弛有度的听课过程中,还会不经意地放松紧绷情绪,从而渐渐地树立起信心,告别了难开口、开口怕错的现象,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应时常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赞美,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词汇与语法双管齐下

学习语言之前对词汇掌握十分重要。现代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把重心放在了背单词上。但当大部分学生看到大量的单词时,内心会有恐惧感。当背了一段时间之后,感到枯燥乏味。会发现背到后面时,发现前面背过的似乎没有了印象。慢慢就出现了不爱背单词,逃避背单词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类现象,就证明背单词的方法不正确。背单词主要切记一下几点:1、在适合自己的时间背诵单词。在多次的学习经验中摸索出一天之中最适合自己背单词的时间段。这一方法最能提高背单词的效率。2、学会循环往复记忆法。单词量很多时,可以将单词分成几部分去记忆。在背完后一部分时,适当地对自己之前背过的进行检验。3、学会融会贯通。在背单词的时候,不妨将意思相近或构成相似的词语一并找出,进行记忆。还应把与单词相关的短语背下来,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在记忆一段时间的单词之后,会发现自己还是不会运用单词去完成口语表达。只靠简单地单词串联成句子,会明显地乱了章法。这时,不难发现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也相当必要,语法也是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在背诵单词和短语时,也要注意相关的句子,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和句法结构。固定的语法结构需反复记忆,将一些经典句型背下来,利于在以后的语法学习中融汇贯通。在对英语的记忆和背诵之中,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单词和语法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将记忆过的东西应用到英语口语中。

(三)听与说双向合一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精神层次的提升,对新生代的培育投入了大量心血。许多条件优越的家庭,对孩子英语教学提前到学龄前。其实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儿童在幼儿时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在牙牙学语时期,大人说什么,幼童就会很自然地在语音、语调上进行模仿。很多大学生可能错失了幼儿时期学习英语的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在幼儿习语种学会一种学习英语口语的方式——模仿法。正确运用模仿法的大前提就是要有模仿对象,能听才能模仿,能模仿才会说。谈到模仿对象就会明白,听的重要性。观看美剧、电影、听英文歌也是年轻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选择。也可以对英文歌进行学习,体会地道的英文吞音。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模仿学习,不仅语言素材得到丰富,英语语感也自然水到渠成。在国内高校里,英语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中更加注重读写,且没有出国经验。故自身的口语能力也比较薄弱,发音不够标准,这就给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模仿发音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教师的口语能力好,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效仿地楷模。

(四)结论

篇3

1.1无论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都不够。

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过于重视听说教学和阅读、写作教学,而翻译教学往往被一带而过,仅限于让学生记记笔记、留作业、对答案。由于主观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自身翻译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没有创新,不但不能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翻译知识,连常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也不介绍。而学生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记单词、练听说、做阅读理解训练、写作文,受教师不重视翻译教学的影响,对于最头疼的翻译任务,学生也就顺势放弃了热情和积极性,翻译水平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大部分英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没有突出翻译的重要地位,翻译的练习相对较少,一般在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中出现五个英译汉、五个汉译英句子,而这些句子练习也仅仅是变向的造句,目的在于运用和练习课文中出现的词汇、短语、句型。另外,在各类考试中,从学生的期末考试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所占的比重与听说读写板块比,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低。

1.2学生的翻译基础参差不齐,普遍水平较低。

这个基础,不单单指英语基础,也包括母语基础。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英译汉的结果是汉字的堆砌,词不达意,即便明白英语的意思,也很难用恰当的母语表达出来。而汉译英的结果体现出母语习惯的严重影响,单词罗列,中国式英语尽现,所以很难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加上语法、词汇量、理解能力的限制,翻译成为学生最头疼的学习任务。从老师方面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摆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偏重翻译理论的灌输,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在翻译方面进行大量练习。而且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侧重于英语方面的训练,忽略了母语水平的提高,这也成为制约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因素。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思想,正确理解翻译教学的地位和意义,将全面体现英语综合能力的翻译教学放在其应有的位置上,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考试等方面突出翻译的重要作用,同时向学生强调翻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翻译能力。

2.2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适当穿插翻译教学,讲授翻译的规则、要求和常用方法、技巧,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中注意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另外翻译是一项实践活动,必须倾注一定的时间和完成大量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大学英语教学学时少,课堂规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完全实现,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布置一定的翻译作业和练习,利用课余时间多多练习与揣摩中英文中经典的成语、习语、谚语、古文、诗词等,并且将这些经典运用于翻译活动,同时注意积累,假以时日,方可达到最终信手拈来的效果。

2.3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应该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英文的语言差异。

篇4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根据时间、地点、谈话内容、谈话对象等因素的变化,双语人或多语人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而换用不同的语言的双语甚至是多语现象。在我国大部分的英语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母语都是汉语,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目的语,教师会运用母语进行解释或阐述来提高学生的理解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样,在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或是回答问题过程中,如果遇到表达障碍,学生也会很自然地转向母语。而且由于师生的双语水平不同,无论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还是对双语能力要求更高的高级语码转换都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中。

二、教师语码转换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指出要加强二语的习得,就需要让学习者不断地接受二语刺激形成二语语言习惯,并减少母语的语法知识结构对二语语法知识干扰。根据这一理论的指导,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只使用英语,通过加大目的语的刺激,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入和吸收效率。但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果完全不使用汉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够准确掌握教师想要传递的教学信息。所以为了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汉英语码转换,是相当有效的策略,有着不容小觑的教学功能。

(一)准确传递教学信息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使用某些语码转换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信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授课中,尤其是在句法分析、新词讲解或是学习策略介绍时,适时地使用汉语加以解释,不但顺应了课堂教学的现实和师生双方的英语水平,而且会比只用英语讲解更为简洁、清晰且重难点突出。再者,汉语的使用也能够缩小由于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灯造成的理解偏差,克服由语言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信息,进而有效地促进目的语学习。

(二)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同,如果教师不适时地运用汉语进行讲解,则会使许多学生都产生焦虑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基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这必将影响其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度和专注度。适度的语码转换会促进学生的理解,缓解焦虑情绪。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目的语的输入的前提下,教师适时、恰当地使用汉语,进行必要的语码转换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并提高学习信心,从而促进英语的输入和吸收效率。例如,在讲到“Youcanleadahorsetowater,butyoucan'tmakeitdrink.”这句话的意思时,与其用他们似懂非懂的英语进行解释,不如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样,学生应该会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印象也会尤为深刻。语码转换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模式,推动了教师身份的转变。要去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教授者转变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甚至是辩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积极地参与课堂。如果课堂中教师完全使用英语的话,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会比较容易产生距离感,可能会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排斥心理。这时,如果能使用简单的语码转换把课堂任务的重点进行解释或重复,不但能起到强调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理解率,还会让同学们感到很亲切和随意,促进其轻松自然地参与课堂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过,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语码转换的度,不要随意地进行语码转换,更不能对自己所讲的每句英语都进行翻译。首先,频繁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切换,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其次,当学生知道你会用母语对目的语进行解释的时候,就会对母语有期待,从而忽视目的语的输入。所以教师随意进行语码转换会破坏二语习得的环境,事倍功半,课堂上的英语输入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不会促进英语的学习。

三、学生语码转换

我们对学生课堂语码转换的功能也应予以重视,Creese和Blackledge在TranslanguagingintheBilingualClassroom(2010)中明确指出语码转换对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者自信心的增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利于促进第二语言学习的交际策略和学习策略。

(一)策略性语码转换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所使用的语码转换大都属于有意识的策略性语码转换。在回答提问或进行课堂讨论时,面对由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或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目的语的表达困难、亦或是出于信息解释的需要等都可能会进行策略性的语码转换来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比如,在课堂讨论中提到“登革热”一词时,很少有同学知道“denguefever”这样的表达,所以就会很自然地使用汉语。不难看出,在课堂上,学生有意识地使用母语来弥补目的语词汇的不足,同样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促进课堂讨论的深入开展、完成学习任务。还有的同学进行课堂语码转换是为了活跃气氛,创造幽默。例如有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会说:“Iam矮矬穷…”这样的话,显然,这种表达有利于缩短心理距离,增强语言亲和力、提高互动效果。

(二)无意识语码转换

除了会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来完成交际目的,在课堂活动中,我们发现无意识语码转换现象也会经常出现。这类语码转换一般会出现在较长时间的目的语陈述中,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母语,尤其是在用目的语表达不够顺畅,需要赢得思考时间时,学生可能会使用“那么”、“然后”、“还有”等等,而不是用“so”、“then”、“inaddition”或“moreover”等来连接。还有的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突然会说:“不对”、“不”这样一些自我否定的母语,然后再用目的语准确的表达。这些母语的使用从表面上看都是一种失误,但是这很大程度上却是由于学生缺乏目的语表达意识。而且学生的这种无意语码转换的频率取决于他们的目的语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目的语水平越高的同学无意语码转换的频率会相对较低。无论是策略性的语码转换还是无意识的语码转换都普遍存在于学生的课堂表达中。尽管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不必要的语码转换的频率。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加大词汇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用目的语来积极弥补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词汇空缺。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加,学生语码转换的频率也会随之降低,目的语的输出将会变得更为流畅和连贯。反之,如果学生任意使用语码转换,过分依赖母语,就会形成不良的二语习得习惯,影响学习效果。

四、结语

篇5

一、答辩开场白

Good morni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oral defense. (或Welcome to attend the oral defense.)

I am XXX.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XXX, for his intellectual guidance, invaluable instructions and comments on my thesis. It is with his valuable assistance that I have finally accomplished this thesis.

My topic is XXXXXXXXX.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 parts.

The first part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

And the second part is going to analyze ----------.

In the third part,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nd the fourth part is to talk about --------. Then the author will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 in the fifth part, and sum up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of ---------in the last part.

Thank you!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答辩答辩程序:

英语专业的论文答辩主要分为两部分:自我陈述和回答答辩老师问题,下面对这两部分进行详细讲解。

(一)、自述(用英语完成):

1、先问好,再开始自述,自述时间为5-8分钟,要简明扼要,必须时可将自述内容提纲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

2、主要陈述内容():

(1)自己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

(2)设计和实施的简单过程(如,商务方向:采用什么方法来搜集信息、资料等);

(3)自己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要念论文,最好用4、5句话简单介绍论文内容,如,商务方向:做了哪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计划如何实施项目);

(4)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商务:在实施项目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解决);

3、最好准备相关文字并熟记(答辩时要脱稿陈述,但是可以看PPT文件)。

4、语言最好简单清楚,不要直接用论文中内容,应该用解释性的句式,如:When I was designing the lessons, I found that….

(二)、回答老师问题(老师用英语提问,学生用英语回答):

1、大约有4-6个问题,时间将持续10-15分钟。

2、首先要听清楚问题,如果没有听清,可以要求老师重复问题(可以说pardon之类的话)。

3、回答时首先要态度好,要切题,而且不要保持沉默,不会时可以表示抱歉。

4、常见问题:

(1)Will you please give us a self-introduction?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紧张没听清问题便开始背诵论文的内容,结果造成答非所问。

(2)Give us a presentation of your thesis. 有些学生一听到thesis便详细而又不理解地背诵其论文内容, 在被打断之后便不知该说什么。其实, 考官只是想知道你对论文的总体了解, 让你简单阐明自己论文的内容与观点。

(3)Why do you choose such a theme?/ What do you want the reader get from your thesis?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谈你的喜好,你想要读者从中得到什么。

(4)What is the uniqueness of your point of view?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谈谈你的观点与他人不同之处及原因。这就要求你有相关知识。

之后便是针对你的论文的问题了。

(5)关于选题:如Why did you choose this topic for your paper?或Why were you interested in this project?

(6)关于具体部分:

商务方向:SWOT,COSTING,FLOWCHART,RISK,STAKEHOLDER,如Do you think is this a necessary activity for the project?

(7)关于背景知识及理论知识:如What does SWOT stand for?(商务)

(8)关于论文存在的问题:如In the last sentence on page … there are some grammatical errors.

(9)关于项目或论文将来的发展:如:商务方向:If possible, will you carry out the project, and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make profit?

5、带一份定稿(要与老师们持有的论文页码一致)。

6、最后要向老师们表示感谢。

总之,要通过论文答辩,应注意:

1.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篇6

论文摘要:大中专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应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方法:注重课堂口语教学;开设第二课堂搞好份语教学;训练大中专学生提高口语技巧。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尤其是口语能力更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哑吧英语现象带有普遍性,提高口语教学水平,解决哑吧英语变为流利英语问题已经在我们这些从事大中专公共英语课教师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中专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口语教改的重要作用教学大纲要求与哑吧英语现实的矛盾。教学大纲要求大中专学生能就教学内容和一般听力教材进行问答和讨论,能就一般的社会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然而目前大中专学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口语水平极低,学7年左右英语,用英语表达很差,呈现哑吧英语的局面,能看,能读,不能说。一个班级仅有一至二人能用英语简单表达,绝大多数不能表达。导致这种局面一是目前英语口语课程开设的课时少,有的学校基本不开,但更主要原因是过时陈旧的英语教学方法,重阅读,语法,轻实际表达,至于口语训练几乎没有,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口语课是迅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达到大纲要求的有效途径。

社会对英语口语人才大量需要与英语口语教学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社会大量需要英语口语人材。求职要求口语人才。三资企业,国内企业,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单位随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英语口语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双向选择,在求职中英语口语水平决定求职人员工作位置高低,收人水平的高低,决定毕业生的前途命运。工作中需要口语,在外商谈判,参加国际学术活动需要口语。国际经贸文化交往越来越需要口语人才,尤其中国即将加人WTO,大量需要外向型英语口语人才。继续求学的需要。大中专毕业生继续求学拿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必须具备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出国留学,进修更需要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文化生活的需要。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今后对大中专学生参加英语沙龙,欣赏英美电影,小说,二网,欣赏体育比赛提高生活质量是重要的条件。然而目前由于过时的教学方法,英语口语教学极端落后,培训英语口语人才质量不高,数量少,不能满足社会大量需要。

篇7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8

[关键词]体育文化活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聂锴(1979- ),男,辽宁丹东人,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陕西 西安 71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陕西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JG6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91-02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教学,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影响和效果。国家教委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体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并积极地行动起来。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健康的定义。194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的章程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人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指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学校的医务监督、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卫生保健措施和家庭教育等多种途径解决。体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效果是任何其他方法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具有的文化层次决定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会不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育部近年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表明,5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我为中心。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一帆风顺、父母溺爱的独生子女生活,形成了他们或多或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遇事总想着自己,推卸责任,不懂得反省,这种认知结构往往会造成与他人的矛盾与交往障碍。

2.社交能力弱。很多高校学生面对新环境,不能很好地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舍友关系等。曾有调查显示,相对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困扰和压力,更容易存在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缺乏自信、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社会适应能力差。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疼爱和庇护,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完成,以致他们进入校园后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对校园生活中各种突况的应对和处理不能很好地完成,有时甚至找各种理由逃避责任,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积极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恢复心理平衡,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4.自我意识不健全。曾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部分与自我意识有关。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地自我认知,客观地自我评价,才能积极地提升自我,健康地发展自我。

三、体育文化活动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文化活动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大学生身心发展处于由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来自学习、择业、感情等各方面的压力往往会造成大学生抑郁、焦虑等各种心理疾病。近年来,国内不少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师进行了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慢跑等各种锻炼形式均能改善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而拔河、踢毽子、跳绳、轮滑等体育文化活动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宣泄、减轻或迁移来自于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情绪振奋,起到有效的健心作用。

2.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潜藏在人体身上的一种能动力,包括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是影响青年成才的一种智能要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可以补充和延伸学生缺失的一部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顽强拼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协作交流的能力素质。如学校间的友谊比赛和夏令营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良好的集体责任感。

3.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适应能力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很多体育文化活动都具有集体性、协作性的特点,参与者无疑要进行有效的交往,在健身的同时,这种带有娱乐性的体育活动能够发展学生之间的友谊,消除不良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对社会交往活动的适应性,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商,对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四、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从运动心理学看,体育教学包含多方面心理因素,既有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及技术动作学习的心理因素,也有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意志及情感教育的心理因素等。这要求体育教师不光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还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通过运动促进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高校体育文化课程建设。笔者所在高校体育课设有球拍类项目(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集体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类项目(武术、太极、拳击、跆拳道),休闲类项目(健美操、形体、游泳、轮滑、腰鼓),以必修和选修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分班对全校大一、大二学生开设。一些娱乐功能较强的运动项目(如轮滑、台球、体育舞蹈、游泳等)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又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起到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的作用。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互呼应,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从心理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一览无余,而这些表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发现每个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现象,调整教学,减轻学生心理负荷,达到机体和心理的平衡。

3.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除基本的体育课程教学外,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文化活动,注重活动健身的同时,也要注意娱乐性,例如花样跳绳、舞龙舞狮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既可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还可以丰富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学校还可以大胆引进特色体育课程,包括街舞、瑜伽、轮滑、国际象棋等课程,在运动健身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建设中,学校应当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开展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运动项目。大学体育工作者应当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相林.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6.

[3]周伟大,马菲菲,高幕峰.重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J].体育科研,2002(6).

篇9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 元认知能力

一、引言

关于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作出了研究。文秋芳对英语元认知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强,英语学习富有计划性和主动性;后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英语学习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由此可见,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学部分只是盲从于教师,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了学业之后仍不知去如何学习,也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策略。

20世纪70年代中期Flavell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并强调它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而且,作为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者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知识,是用来控制管理认知过程的知识。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以及认知活动完成后所进行的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是高一级的管理技巧,是成功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习效果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O’Malley and Chamot)。同时,二人认为元认知与认知、社交策略组成了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进一步将元认知策略划分为计划、选择注意、监控和评价四类并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策略教学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研究。他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近几年来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是偏重理论研究,具体应用研究还很薄弱;在教学环节上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习策略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至今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各类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学习策略使用意识,运用水平也不高,据笔者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发现有些学生甚至很少运用学习策略中的具体方法;学生认识不到元认知策略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可以用元认知策略来监控,以便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帮助他们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解决方法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无计划性和无明确目标方面,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计划性,如首先制订短期计划;其次帮助他们制订长期训练计划和具体任务计划训练。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者合约来帮助学生制订计划。“签署学习者合约”被证明是教学实战中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Dickinson提出的。这种合约要求学生不仅决定做什么,而且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等,合约的内容越细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按时完成,然后,决定签署合约。

通过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使用评价性策略,在学习档案中以书面形式记录学生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是对照某一阶段学习目标,反省自己,对该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这里,笔者还要特别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建立自我和相互评价表等方法,尤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SA)。自我评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评估方式,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学生采用这一方法对自己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作出记录和反思;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改进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师提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的依据。

四、结论

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自己的英语学习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但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应该首先接受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传授相关知识并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者应把元认知策略写到教材中,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在学习时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篇10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起和发展,人文性在语言教学中的制衡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文化中很早就出现了“人文”这个词。《易经》被认为是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文献,《易・责》中讲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西方,“人文”一词则源于拉丁文humanus,古罗马人为了指称那些接受了古希腊文化的罗马人而创造了这个词,以此表示与“野蛮人”相反的“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因而,“人文”这个词具有“教化教养”的意思。而人文性,即是指对人之为人的关注,也就是对人之为人的宣扬,重点突出的是人自身的存在,是内含了人文性的张扬的。所以,当站在英语教育的立场上来审视人文教育时,文化教育的推广就是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当从大学英语改革来理解人文性时,人文性不仅要着重突出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且要突出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并将以“人”为主体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出发点,选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其个性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启发式教学,着力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文学科,虽然其人文性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框架支撑的摸索阶段,但是人文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已经开始显露端倪。

2.研究现状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浪潮,扭转了1985年由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体现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应试导向。《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近几年教学研究范式也由工具论逐渐走向本体论,更倾向于将教学作为一种文化实体进行研究。教学研究不再是为了寻找某些本质、规律,并为这些本质、规律做出证明,而是要真正面对教学现象,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有机组成部分中重要的人文课程,如何架构基于人文性的教学改革理论框架,如何回归其人文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些必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近十年以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大量涌现,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4年(《教学要求(试行)》颁布)至2012的期刊进行搜索,主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章共有6858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就有547篇。这些论著大都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其中理论研究和教学法研究所占文献总量比重最大,如夏纪梅(2006)著的《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束定芳和华维芬(2009)主编的《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等。这说明大学英语界已经普遍关注到理论研究和教学法流派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导的重大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都是借鉴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从人文性文化视角来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还比较少。从1995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教学、语言和文化的探讨,陈彩霞(2010)的《强化教师修养,提升业务水平――从〈课程要求〉看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文探讨了教师人文修养的培养,范琳、刘振前(2005)的《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验研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和发掘情感策略》一文提出了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挖掘策略,冬梅(2010)的《英语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了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总体上数量不多,且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说明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尚处于利用和借鉴阶段,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正在摸索将人文性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转化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方法。而针对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改革中人文性的研究就更无人提及。

3.研究意义

我国东西部之间在经济、技术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悬殊甚大,学生生源不同,学生语言基础差距明显;很多云南地方高校都是师范性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强本申硕的发展目标。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将“人文性”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何培养、巩固、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合理设计网络教学模式,消除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对英语课业和教师的情感屏障;如何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材的人文价值,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通过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体现人文关怀,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如何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标准,最终体现《教学要求》中倡导的人文性原则,推动素质教育,展现人文精神,这些对于云南地方高校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6月,曲靖师范学院通过云南省教育厅审核,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进入改革示范点的地方高校。该校率先全面展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估体系到第二课堂都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及时探讨、总结该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同级别的地方院校提供宝贵的借鉴。

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从上世纪开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对科技理性文化进行解构,由此,人文主义文化逐渐代替技术理性文化的权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前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大学英语作为一门人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然工具理性是其学科建立的根基,但其自身必须有明确的文化取向。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多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而对人文取向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可以深层次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支撑,尤其是进一步研究云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问题。

4.研究内容

(1)如何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人文价值。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建构的维度有多种,但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基于人文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构建,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2)如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发掘潜在的人文教育资源。传统班级授课制基本上都是按照一个步调、运用一种教材、执行统一课程进行学习的;基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等特点,主张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人为本,弹性安排教学内容的进度和课程设置,并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选择。

(3)如何适时把握教学的细微环节,渗透人文思想。提升教师个人人文修养,展现人格特质;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复杂的人文感悟和思辨逻辑推理;积极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建立以学生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如何科学设计自主学习,彰显人文关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计划和任务,研究自主学习与学生语言水平,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技巧,交流技巧,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库建设。

(5)如何有效实施评估手段,展现人文精神。评估方式如果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就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挫伤和遏制了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要体现评估过程的动态性、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内容的全面化及评估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强化评估的公平性。

(6)如何积极丰富第二课堂,营造人文氛围。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丰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并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如何以英语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如何主动关心教师心理,体现人文情怀。教师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但在教学改革形势下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空前的:学分制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网络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压力,教师内心想要提升个人素质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工作量之间矛盾的压力等,如何帮助教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是大学英语教改中人文性探讨的范畴。

5.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遵循这样的技术路线:查阅文献和对现实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思批判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人文性倾向证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的科学性建构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

因此,本研究从文献梳理开始进行,切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通过文献研究与现状考察,梳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倾向的科学性。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课堂进行实录、行动研究等手段深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还要进一步完善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性渗透的问题。最后,研究成果进行终结,提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后续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是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积淀,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采用综合的方法体系,才可能得到较好的答案。

根据所研究的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拟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主要是指搜集资料、整理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并梳理和分析文献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找到本课题的立足点,形成研究的基本观点。调查法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和座谈,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资料和数据,以确定事实间的联系或关系。行动研究法是针对教学实际活动,不断提出改革的意见或方案。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这个典型对象的具体研究,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某些共性特征。

6.结语

本研究拟从剖析人文性的思想内涵入手,归纳社会主导文化价值理路演进的基本要求,阐明教学人文性范式的转换,从而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人文性价值诉求,然后分阶段展开调研并及时提出阶段性改革调整,使大学英语教改的人文性价值诉求更好地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自主学习的设计和评价体系的健全等各主要教学环节中。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展具备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美文学与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3]刘述先.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4]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朱希祥.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土福祥等编.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9]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夏纪梅.现代外语课堂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Cohen,A.D,Language Learning[M].Boston:Heinle & Heinle Publisher,1990.

[15]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6]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