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简历范文

时间:2023-04-02 20:1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个人简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个人简历

篇1

个人简历

本人概况

姓 名:许桂彦 性 别:女 户 口:山东聊城

民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1-11 健康状况:良好

工作经验:10年 教师资格证:初级 专业技术职务:中教二级

第一学历:专科 专 业:计算机科学教育 毕业学校:聊城师范学院

第二学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毕业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工作经历

01.905.7 于冠县史庄中学,先后担任初中化学教师、英语教师;

05.907.7 于冠县清水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教师;

07.9今 于冠县定远寨中学,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并担任初二地理教师。

教育培训

1996.91999.7 聊城第一中学 高中

1999.92001.7 聊城师范学院 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 专科

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取得专科毕业证

2006.92009.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 本科

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本科毕业证

基本技能

篇2

简历是用于应聘的书面交流材料,它向未来的雇主表明自己拥有能够满足特定工作要求的技能、态度、资质和自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一姓名:____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8-01-02籍贯:黑龙江

目前城市:北京市工作年限:五年以上

目前年薪:5-6万人民币联系电话:

E-mail:

应聘方向

求职行业:教育/培训

应聘职位:中学教师,小学教师

求职地点:北京市

薪资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20__/03-现在:___公司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教育小学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教学行政事务,教学质量的监控,教学进度的制定和协调,协调安排斟选本教学区任课教师等。

20__/07-20__/03:北京求实外语培训学校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教育中学教师

主要职责:教授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为《朗文国际英语教程》,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激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使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不断提高。

20__/02-20__/06:北京师范大学海威学生课堂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教育小学教师

主要职责:编辑兼教师,负责《百思迪威》系列英语教材的编辑工作,《百思迪威》系列英语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海威学生课堂编写的一套面向全国民办外语学校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使用韵律法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并向全国各地的教师教授如何应用本套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讲授展示课。在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学习并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并跟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编辑教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20__/06-20__/01:东泽卓越外语学校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

教育中学教师

主要职责:教授初中及高中英语,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流利的英语,并乐于学习英语。所教授学生在东泽杯英语口语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在工作中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经验,取得了教师资格证.

教育培训

1998/09-20__/06:黑龙江大学英语本科

课程: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听力,英语口译,英语国家概况,英汉翻译教程,英语语言学,高级英语,英语词汇学,英语国家概况,日语。

职业技能

外语:英语:熟练

日语:一般

证书:20__/07教师资格证书

20__/03普通话等级证书

自我评价

英语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英语听说能力良好,稳重认真,具有教师资格证,五年英语教师经验并参与一系列英语教材的编辑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团队精神.乐于接受挑战,能够适应在压力下工作.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二女23岁

学历:大专

工作年限:2-3年

期望薪资:3000-5000元

工作地点:__-__

求职意向:教师

工作经验(工作了3年,做了3份工作)

__省__市__小学

工作时间:20__年7月至20__年7月[1年]

职位名称:英语老师

工作内容:在__小学主要负责三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

__省__市__学校

工作时间:20__年9月至20__年7月[1年10个月]

职位名称:英语教师

工作内容:在__学校,分别教过一学年的四年级,五年级英语课程,在教学上,所带的班级都能超出学习所设定的教学能手的目标分,多次获得教学能手奖工作上,能够按时完成领导下发的任务,与同事友好相处,得到领导的认同,多次评得优秀教师。

__市__镇__小学

工作时间:20__年9月至20__年11月[2个月]

职位名称: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师

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所带班级都能达到年级前一二名

教育经历

20__年6月毕业____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育

自我描述

本人是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在学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做过不同类型的兼职,获得三好学生,先后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工作后,与同事友好相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得到领导们的认可,多次评为优秀教师。在教学上,所任班级分数都可以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能手奖分数,希望各位领导能给我一个平台,让我更好的锻炼自己。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三姓名:___

性别:女

民族:汉

政治面目:群众

学历(学位):本科

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手机:___________

EmailAddress:___@___

联系地址:__市__区__街__号

邮编:______

教育背景

另:其他培训情况

熟练使用Word,E_cel,PowerPoint,E-mail软件及其它办公设备

英语通过国家6级考试,听说读写熟练

掌握一定财务知识

工作经历

协助总监管理部门日常业务/协助总监制定部门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协助总监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中、高级管理人才/管理总监办公室

协助经理管理销售业务,拓展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在这段时间里,新建客户上百家,并锻炼了良好的沟通技巧,培养了较好的业务管理能力。

个人简介

拥有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在企业的系统管理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力部门工作,我对人力资源工作的程序、管理方法等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本人性格开朗,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并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另:最重要的是能力,相信贵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

期盼与您的面谈!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四姓名:___

目前所在:__区

年龄:19

户口所在:__

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

身高:168cm

诚信徽章:未申请

体重:50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工作年限:0

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三个月以后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

工作地区:__,__,__

工作经历:

肯德基

起止年月:20__-01~20__-0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前台服务员

工作描述:此工作的严格和对顾客的态度非常重要。

离职原因:这是兼职

__常来饭店

起止年月:20__-07~20__-09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位:服务员

工作描述:此工作让我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如何对顾客的态度才适合!

离职原因:学业问题,同样是暑期工。

伯弟印花厂

起止年月:20__-07~20__-09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贸易/消费/制造/营运

担任职位:文员

工作描述:此工作给了我一个锻炼自我的舞台,让我懂得如何在一定的压力下处理种种问题!

离职原因:因为学业问题,是暑假工。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__学院

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__-11

专业一:英语外事翻译专业二:英语教育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__-0720__-11肇庆学院英语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有较强的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时刻保持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

小学优秀教师个人简历五户口所在:湛江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56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47kg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作家/撰稿人,小学教师,英语翻译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兼职可到职日期: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20__--3500希望工作地区:中山,佛山,广州

工作经历广东佛山松岗联表小学起止年月:20__-09~20__-07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小学英语教师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二三年级英语教学,同时兼任综合实践老师,舞蹈老师,音乐老师。认真备课,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离职原因:代课性质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小学英语教师离职原因:实习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起止年月:20__-09~20__-09

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担任职位:教务处办公室助理

工作描述:20__年-20__年在学校教务处担任办公室助理,主要任务是辅助老师处理与教务相关的工作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学院开放学院

学历:本科获得学位:学士学位毕业日期:20__-07

专业一:英语教育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__-0920__-07华南师范学院开放学院英语教育本科-

20__-0620__-12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剑桥商务英语中级BECV(Dlevel)-

20__-0220__-03双美教育机构幼儿英语无-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优秀粤语水平:精通

其它外语能力:英语已过六级,自学商务英语中级,日语一般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学校梧桐文学社的社长、班里的文娱委员、石基小龙小学的见习生海珠区瑞康路小学实习生

办公室助理

20__年-20__年在学校教务处担任办公室助理,主要任务是辅助老师处理与教务相关的工作?20__图书管文明读者征文比赛一等奖

20__教育系英语口语演讲比赛二等奖

20__-20__品德优秀奖

20__-20__优秀团员奖获得全国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证书

20__优秀实习生

篇3

更多简历模板>>

☉请使用WORD打开编辑您在本站下载的简历模板

☉如果您有好的简历模板与其它网友分享,请发送到

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目标

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在家庭、社会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幼儿有时表现出抑郁、烦燥、恐惧、自私等不良心态。针对幼儿教育这一薄弱环节,我园开展了心理健康课题《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研究》的试验。

一、研究背景

3―6岁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与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发展、社会适应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就目前社会现状看,现在的儿童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霸道、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及合作交流意识和自控能力等问题,不少儿童存在着种种心理偏差。如:攻击、胆怯、多动、孤僻、吮手指等,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过程、方法、基本内容和形式

()制定目标。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及行为分析,对幼儿发展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幼儿的自我意识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是3-4岁;自我体验是4周岁左右,自我控制是4-5岁。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分别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

(二)基本研究方法。

1.多种方法兼而有之,主要以行为研究为主线,综合运用实证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中用整分合的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渗透,在目标活动内容、方法等方面设计既有整体有机结合的思考,又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恃点。

(三)研究形式。

1.开设较为系统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充分挖掘各学科教育内涵,使幼儿在各学科教学和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均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

3.通过个案记录和个案研究,加强个别幼儿的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搞好活动区、活动角,为幼儿创设自由发展和交往的空间,引导幼儿在交往中认识自我,了解别人。

5.开发利用家长、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6.开设“心灵小屋”,把心中的小秘密讲给老师。

三、 研究内容

立足“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对幼儿自我认识、自我的态度、行为的调节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心、自信心、自卑感、自制力、独立性等。

四、 具体措施

()建立心理教育工作体系。为了有效地开展心理实验研究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一系列的有关制度,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序列化。

(二)狠抓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心理教育和自

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聘请心理学专家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指导我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购买了大量心理健康书籍和教学软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将每月第四周定为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周,为教师创设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氛围,每月一次心理健康信息征文活动和观摩活动,达到资源共享。

(三)与各学科有机结合,在一日活动中展现自我。要求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幼儿充分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如: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这一主题中,通过让幼儿演唱,表演《小娃娃跌倒了》,让幼儿既有机会展现自我,又通过表演获得关心帮助和被帮助的愉悦心情。在教与学中充分体现尊重、理解、信任。

(四)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精神氛围。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手段和技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并逐渐学会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技能。教师深入幼儿家庭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调查,针对个体差异对症下药。每个班开设“家长信箱”,利用“心连心卡”的形式,每周与家长至少交流一次,把幼儿的点滴进步、好的表现及对幼儿的希望用激励性语言写在心连心卡上,缩短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增强自信,唤起自尊。

五、研究的结果

()教师的变化。

1.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观念从理性转到具体行为上,起到了质的变化。针对幼儿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心理辅导内容安排,还编了各类心理健康游戏等,丰富了教育内容。

2.指导幼儿能力提高了,心理健康是多种行为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整体性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幼儿日常生活、游戏等结合,才能获得主效益。因此教师在制定各类目标时,能将教学活动中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

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

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深入,知识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为活跃与核心的要素。信息 革命带来的“第三次浪潮”,激发了知识呈几何式增长的无穷动力。网络更是延伸了人类的 视听知觉,使瞬息万变的知识快速呈现。知识扩张对人类有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提出了巨 大的挑战。面对庞杂的 知识内容、多样的传达手段、加快的更新速度,个人对于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的掌握力对个人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正是基于上述社会现实发展起来的。工商管理界首 先提出“组织知识管理”等概念,目的在于协助组织通过对知识要素的知觉与制度化管理, 不断自我改造、持续精进,进而提升组织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强化生产的质与量及组织竞 争力,达到创造企业本身价值的目的。然而,学校组织中的教师个人知识及其管理问题有自 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必须仰赖于对教育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本身的深入研究。

教师个人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还包括教师个人在教学实 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个人化体验。研究者指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实践性、缄默性、情境性 等特征[1] ,并且注意到,教师个人知识的双P特性,即教师个人知识既 具教师职业(profes sion)特色,又具教师个人(person)色彩。台湾学者陈美玉认为教师知识是经验系统化 后的形式,并于2002年首先使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 nt)这一术语[2]。 确实,随着教师生涯的不断延展,教师的个人知识也会不断地增加。这些知识如果不经过管 理,那只能是零散性、分子式且不稳定的 。一部分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淡忘;一部分可能会积压在“知识仓库”中的某个角落,而遍寻无踪;另一部分可能被放置在错误的地方,当使用时才发现不是原本需要的。而知识 地图的构建及其管理,则不失为一种切实的方法与策略,能帮助教师有效吸取、组织、运用、更新与激活知识,促进教师教学实践品质的提高。

二、 “知识地图”及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 构建

知识地图主要的功能并不在于罗列知识的内容,而是指出知识的所在位置或来源 ,展示人员、程序、内容以及其间的关系[3]。 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高效高质地检索知识,促使组织效率的提高。简单地说,知识地图 是个人知识的导航图,通过知识地图,我们可以在我们需要知识的时候,及时、有效、准确 地找到我们期望得到的知识。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的概念最早由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于20世纪80 年代初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布鲁克斯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通过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获取途径,帮助用户知道在什 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管理工具[4]。 由于人际互动在企业环境中的 重要作用,知识地图 突破了情报学视野中仅仅是已经获取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可视化描述,它更可以使 不同背景的知识寻求者在不同的详细程度上学习知识[5],并同其他人进行交流。

知识地图的构建是一个连接信息或者知识的过程,是使知识“地址化”的过程。Gartner Gr oup曾提出四阶段的知识地图构建模式,按建构顺序分别为:知识审查(Knowledge Audit) 、知识制图(Knowledge Mapping)、知识索引(Indexing Knowledge Assets)、知识轮廓 与个人化(Knowledge Profiling and Personalization),接着再进入下一个知识审查阶 段,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6]。根据Ga rtner Group的构建阶段,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见图1):

1.知识筛选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我们看到,无论研究者们如何对教师知识进行划分,大都包含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 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等方面。教师个人的知识存在状态是不同的,同时,教师个人对于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个人差异性。对于知识地图的构建,每个教师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个人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进行选择,以实现原有知识的补充、调整和更新。教师以自己的行为目标和已有的个人知识作为筛选过程中的过滤器,进行目的性、 选择性的知识搜集。

2.知识备注

知识备注是教师个人对筛选后知识的解释性说明,包括知识的应用方向、使用注意、利用频 率等因素。这是教师对知识的外在形容,为教师个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3.知识定位

这是知识地图构建的重要阶段。知识定位是教师根据知识的概念、内容、应用方向等因素,对知识进行“地址化”,从而实现知识地图的导航功能。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不同,也使教师 在知识定位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师已构建的知识结构和习惯性学习思维对知识定位具 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中也会处于不同“地址”,并具有不同的知识周遭关系。

4.知识嵌入

知识嵌入是教师对个人知识相互关系的协调性解释。如同社区中的新邻居一般,新知识作为 异质因素进入原有的知识环境,不免会出现相异的情况,乃至冲突,并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相异到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与周围知识“邻居”的关系,教师个人知识就会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并导致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混乱和迷惘。教师对于知识相互关系的解释并非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是从知识的实践价值、概念性联系、操作性联系等多个纬度进行考虑,并促使知识地图其间的连结与关系发生变化。

5.知识引擎

知识引擎是个人知识地图的连接主线,它使知识地图更为脉络分明。知识引擎构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知识获取的效率和质量。引擎可以以关键字等知识的不同特征为路径,从而 方便教师个人对知识的提取。其连接的因素不仅包括文件资料等物化因素,还包括富有经验和个人智慧的人的因素。

6.知识更新

教师个人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师经验的增加和个人知识的成长而不断更新的。因此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也是动态的,经常会改变和调整。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波斯纳(G.J.Posner)曾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 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教师不断解释知识地图间新旧知识的关系时,往往会产生教师个人化的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的教师个人知识,更新教师个人知识地图。 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几种类型

Gartner Group将知识地图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知识地图(Conceptual K-map)、流程知 识地图 (Process K-map)、能力知识地图(Competency K-map)[7]。应该 看到,知识地图的分 类只是不同主体对于不同范围内的知识地图构建的不同策略,不同的知识地图具有不同的功 能。根据教师个人知识的不同指向,我们将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分为概念型、目的型、溯源型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可以了解不同知识地图的不同功能以及优缺点,根据个人需要和知 识存在状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一种知识地图或多种知识地图,以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 理。

1.概念型

这一类型的知识地图指向知识内容本身的概念,根据概念的主题、范围、涵义呈现知识。主 要体现出知识在逻辑框架上的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一类型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使用最为普 遍。它主要强调了知识在逻辑关系上的相互关系,使知识地图在内容上区域分明。如一个小 学的语文教师的知识地图,其第一层级包括小学作文、阅读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相关教学知识 。第一层级之下,作文(教学知识)又细分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与应用文等相关教学 知识,阅读(教学知识)则细分为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等教学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知 识)则细分为字词句等教学知识。第二层级之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出第三层级的知识,构成 一个以学科概念为中心的知识地图与知识网络。

2.目的型

教师按照知识的实践指向构建的个人知识地图称为目的型知识地图。这一类知 识地图对教师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多次重复,而逐渐稳定。但由于 实现一个目的往往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而使这种类型知识地图呈现为焦点式、扩散式 。且不同目的的知识之间往往会交叉、重叠,较为复杂,在实际运用中会容易遗漏某些知识 的提取。

3.溯源型

指向于知识来源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类型为溯源型。教师通过这一类知识地图, 能找到合适的知识源[8],包括文件、资料等显性知识,和教 师团队中教师的缄默知识。这一知识地图类型使教师不断根据个人需要而有意识地不断更 新知识地图。

网络世界的蔓延和科技的发展,使教师拥有了更多个人知识地图的存在平台。传统笔记、文 档,网络时代的个人Blog,Bbs讨论区、个人知识管理软件都是个人知识地图构建后主要的 外显途径。结合不同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个人认知习惯和操作习 惯的不同特点,同时构建一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地图,促进知识的有效利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教师知识地图,可以同时为一位老师所拥有,为其在执行 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某一任务的不同阶段所使用。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拥有哪一类 型知识地图 的构建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可以习得,是否可以通过交流与培训来及早地获得、养成,还有 待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四、 管理的视角:个人的知识地图与组织知识地图的关系

从知识地图产生到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使用,以及部分学者关注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者和使用者应都 是从组织这一主体出发,将知识地图视为组织的专利,为组织间的知识流通服务,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实现。但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地图也可以完全为个人所 用,并为个人提供一种知识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关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关系,我们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地 图和学校知识地图,都是知识地图在学校中的具体构建应用形式。前者主要是指基于教师个 人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而后者则基于学校整个组织的知识管理。具体如图2所示。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构建基点为教师个人,其价值取向以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为出发点 。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构成不同,其知识地图的构建也各不相同。学校组织知识地图作为组 织的知识管理形式,其价值取向为最大地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地图的构成上要尽可能满 足学校成员对于知识的需要。

学校组织知识地图来源于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但并不等同于所有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叠加和 拼接,而是根据学校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整理、协调构建的。教师个人知识地图在构成学 校知识地图的同时,也依然保留了其个人化的部分,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知识地图来充实和补 充其个人的知识地图,促进教师个人的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教师个人知识的导航、搜集、分类、联系、更新以及系统 化,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个人知识的扩展和深入。而学校知识地图则明晰组织内部知 识的来源与流通途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促使沉积在文件中和学校成员中的缄默和显性 知识,在学校知识场域中可有效获得,并不断更新和调整。

教师个人知识地图与作为组织机构的学校的知识地图之关系,其现实意义在于揭示教师实 践知识生成的边界及其专业发展的环境,了解作为个体的教师与作为组织成员的教师之间 可能存在的知识冲突,最终目的在于把组织效率与个人发展有机地融合,这也是教育管理的 要义所在。但我们从知识管理层面所进行的讨论还是粗浅的,更为扎实的经验研究急需在已 有的讨论框架基础上展开。

[参考文献]

[1][加]F迈克尔康纳利,[加]D琼柯兰迪宁,等. 专业知识场景 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5-16.

[2]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M]. 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3.

[3]吴岩,谭玉红.学校管理中的“知识地图”[J].教学与管理,2004,(12):3.

[4]Edmond F. Vail III.Knowledge Mapping:getting started with Know1edge M anagement[J].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1999,16,(4):1-8.

[5]乐飞红,陈锐.企业知识管理实现流程中知识地图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 ,2000,(3):15-17.

[6]R. Casonato, J. Furlonger, K. Harris. What Are the Steps Needed to Crea te a Knowledge Map? Gartner Group Research Note,1999,(7):26.

篇6

论文关键词:人性化需求;人性化管理缺失;人性化管理塑建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需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记录和复制。这种模板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否定了学习的过程是受教育的“人”全方位成长的过程,从而失去了教育为育人的真正价值…。近些年。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关于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关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关于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关于“学会关心”的研究等,都表明了教育“人性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很大进展。这种理论研究导向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就是在“人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改进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所以说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目前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现状 

 

(一)学生学习的模式和内容格式化、单一化。很少有学生可以选择的弹性空间。现行的课程表与高校培养计划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同一性,教学大纲和教材整齐划一,学生没有选择教师、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时间和进程的权利。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很少,尤其是水平比较高的选修课程资源比较匮乏,由此造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余地非常之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得不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而自己喜欢的课程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则根本没有开设。虽然有部分高等院校尝试施行学分制并开设了一些选课制以鼓励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同时也增加选修课的门数,扩大选修课的比例,但自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还没有达到普遍化。 

(二)绝大多数的教学管理,并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目前情况下,大多数的高校都实行比较严格的学生课堂出勤考察制度,要求高校学生上课时必须到课,不能无故旷课。但是与严格的出勤考核制度相对比而言,高校则对学生上课的实际效果并不关注。有的学校还规定学生如果旷课的课时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就取消该生参考期末考试的权利等等。这种僵化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他们被牢牢束缚于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失去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以及学习方式的自主权, 

 

三、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的原因 

 

(一)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是教育管理的中心,学校管理要做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在这种传统的管理制度之下,学生是学习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被推到了学校管理的对立面上, 

(二)受到客体管理理念的不良影响。过去大学教育的管理理念注重硬性的规范和制度,强调量化管理的科学管理。在这种僵化的管理理念的支配指下,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被简单地概括为对立的关系。在我国高校刚性的管理制度要求之下,高校的管理者在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如果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学生不会努力学习,教师也不会安心工作。 

(三)教学资源比较匮乏。高校如果想进行改革,无论是实行主辅修制、学分制还是学年制,都要求高校开设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供高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我国高校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这样多元的选择。 

 

四、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改革模式 

 

(一)以“人性化”为中,心统一硬性管理和弹性管理 

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个科学、重教、严肃、民主的人才培养氛围。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学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将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是肯定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作用。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观点,是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创新管理模式。传统在教学管理中,人们往往将教学的管理者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将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主观意见的批评教育,不仅呆板压抑,而且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教育管理想行为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和思维模式。难免做出不客观不公正的决断,以人为本就是将学生和教师在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大力开发人的能量资源,强化民主管理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尊重师生意见、提升管理的学术性、提高管理的效率。为了确保高校教师可以安心地展开教学工作,需要制定比较灵活的管理制度。传统上高校采用硬性管理的模式,即高校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校方制定的各项教学规章,例如: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备课组确保教学进程的一致性,使用同一的辅导资料、进行同一的考核并据此确定考核标准,没有教务处的同意不能调课,禁止占用活动课和自习课等等。而灵活的管理制度呼吁弹性管理。弹性管理是指在不违背校方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教师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个别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按照自己上课的进度来安排适量的课外作业;为优秀学生的发展着想允许他们在教师同意后少做些作业,将时间与精力调配到比较弱的科目上来实现各门功课的均衡发展,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也可以恰当地减少布置作业的数量。总而言之硬性管理模式对学校的量化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维护有利,但是弹性管理才能推动推动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在建立者两种制度的时候要本着“人性化”的思路进行,既要控制人的惰性,也要发挥人的能动性,两者和谐统一,教学管理才能得以完善。

(二)建立“放师还教”和“规范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体现出教师为主的管理理念,确保教师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为了保障教师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自由,还应当赋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利。尊师重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更要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其他的教育者,都应充分尊重其智慧和思想,不要过分的纠结在科学化管理、严禁量化考评中。严格的制度和呆板的数字制约了教师的自我的展示和发展,制约了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使教师的发挥受到了限制也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其实大学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更加需要尊重和理解,学校管理要使得教师的才智和思想得以施展,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个人才能被激发出来也有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在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应严格、规范和科学的进行管理,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去挖掘教师的潜能,这种方式不仅是学生教育中有力的措施,在教师的管理中也颇为重要。

为教师的发展和创新营造出有力的条件,在根本的管理措施中坚持以人为本,在行为规范上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又要保证为教师的自我施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为教师也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和学术环境。对教师的一切考核评价,要以“人性化”的角度管理,应当努力实现教师治校,体现出教师作为学校主人的地位,把教师当做学校发展的根基。高校要通过组织测评前、测评中以及测评后的全面考核与管理,为教师教学提供周到的服务,让教师在这种氛围之中自觉地去纠正自己在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一来。教师队伍就会形成一种力争上游、认真研究的融洽氛围,而这才是实现教师解放的诀窍,也是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依法治教,针对各项工作制定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进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它们各自的管理职责,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㈣。 

 

(三)综合科学、信息、人性三方面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改革 

首先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尝试建立动态系统管理,即教学决策系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等。其次,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结构是教学决策系统,教学决策系统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统计做出综合的科学化决策,指挥着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教学改革中可以建立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和评学评教网络系统以及教务管理网络系统,从而对师资队伍、学生学籍、教学计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和教室资源等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高效管理和监控,然后对这些教学环节的信息进行信息化数据存储和科学化分析。同时进行网络共享,这都无不体现出科学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综合利用的动态管理手段。另外,在人才培养上要使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高校的教育教学必须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能力,提高应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为此,无论是在育人培养模式上,还是在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上都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要有市场化的办学理念。所以在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也要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人性化管理素质的增强。高校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和保证,但是发展离不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素质、技能的提升,从根本上说,高校的进步必须依靠学校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在实际的高校管理中发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良好学术氛围、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学校的严谨治学态度、管理者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人性化的措施。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最新动态,了解科学成就,利用最先进的措施治学,开创最人性的环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是高校与世界接轨的从而实现和谐管理唯一途径。 

 

(四)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 

篇7

    针对目前学生实验能力的掌握情况和高考的改革趋势,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要进行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实验物理教学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有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一、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

    物理实验基本功是指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操作实践等几部分内容。这部分教学应该在高中一年级进行。在教学实验中,教师要注意实验的的规范性,讲究实验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做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对本次实验原理、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提前做好阅读和了解。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核心,是实验科学性与否的基本保证,是能否突破实验难点的关键,是能否领会实验设计思想的基本前提,是教学设计者创新设计的出发点。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预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原理是具备一定理论性、抽象性的概括性强的知识,如果学生不带头挖掘其内涵和本质,学生很容易将其视为“画蛇添足”。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原理对物理实验的指导性地位,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要点,合理地选择实验装置、器材和实验条件,正确地处理数据、估计误差、得出结论,正确地进行试验的设计、改进和自制教具。实验器材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物质材料,是物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实验器材的正确选择,才能确保物理实验的成功进行。实验步骤是物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旦顺序混乱或疏忽一步,物理实验结果失败无疑。所以,学生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基本功,只有正确的理论做基础,物理实验才能可能更加有效地进行。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以此补充和示范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普及,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实验,就能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补充实验教学现实的不足,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利用多媒体投影实物,能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通过录像或FLASH动画,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实验,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的辅,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如果过多强调多媒体,学生反而没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一个很好的探索学习的机会就变成了电子版的填鸭式教学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做示范之前,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质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在物理实验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先思考问题,考虑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教师要将实验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能动性,当然,教师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一些简单易行的就要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验室独立完成。如果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师就要先提前示范,将试验中的可能出现的故障都提前告诉学生,避免学生走弯路。

    四、注重物理实验细节的思考,体会实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全纲(1971-),男,江苏句容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G13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78-02

创新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主题,但从目前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来看,很多高校基本上还是沿用过去一般管理类专业的传统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还相当薄弱。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培养的学生肩负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如何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的本土化创新重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理念,更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有必要对其内涵、意义、原则和思路作初步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涵分析

1.创新教育的理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创新教育的开展必须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育创新型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旨在理论知识传授和智力素养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心智能力的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旨在引导与调控学生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素养。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又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即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并促进实践教学实施,而实践教学能检验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并把重要信息反馈给理论教学,对理论教学形成指导与促进,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教学服务。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不悖,两者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一种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独立存在但又与之相辅相成,旨在通过引导与调控学生课内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实习、综合设计、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得、实践技能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与方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的改革。它具有如下内涵:以创新教育理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改革基本价值取向;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提升创新素质,增强职场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潜力与爱好的实现、个性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能够从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创新素质,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强其职场竞争力。

2.对教师而言,促进教学相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过程等进行基于创新教育的重新设计和优化,提升创新教育教学效果,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给与及时鼓励与正确引导和评价,从而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还能从教学过程中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实需要创新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

3.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专业建设,促进专业特色形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含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突出实践教学是专业性质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能够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基于创新教育的优化设计,提升实践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专业建设的目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此进一步会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形成。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原则

1.目标全面性原则

目标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把构成创新素质的各方面要素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相辅相成的整体,全面促进各创新要素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创新素质的整体提高。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出发点,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开展的操作系统,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它把一切潜在的创新变成客观的现实;创新人格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进行全面培养的整体性建设工程,目标具有全面性。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将受教育者变成被动者、被决定者、服从者、从属者,他没有相对独立性、缺乏自主性、不是创造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以提高改革的有效性。

3.系统渐进性原则

系统渐进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系统整体完整性和系统发展渐进性。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课程之间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衔接,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要互为支撑,形成完整的系统;另一方面,遵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来安排基于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模块化组合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与能力结构,四年一贯、渐进性、分层次、有序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1.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观念改革是前提

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需以创新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创新教育作为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革,而且更为注重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强调的是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观念改革要改变守成教育价值观,实现工业时代的“标准型”的育人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实现封闭式实践教学向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转变;实现从考评师生传承知识的效果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效果考评的转变。

2.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革是关键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对目标体系的重新设计是改革的关键。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革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改革方向性总目标,进而确定基于创新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操作性课程目标,也即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和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和实践技能训练,进而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目标与技能目标分解落实到课堂、实验、实训、实习、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3.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综合设计、创新活动四个方面。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应重视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进行创新;创新教育实习教学改革从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所对应的培养能力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在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贯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需从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分别进行,如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创新活动的改革重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其本身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是保证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责任机制的建立,强调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岗位职责;二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实行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的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三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采取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指导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如设立创新学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改革是基础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实践场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改革一方面需要加强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师资的力量,主要是对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对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建设的加强。只有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基础落实了,才能满足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付军龙,温恒福,王守纪.大学创新教育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2.

[2]乔兴旺,纪晓丽.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国贸实务;胜任力模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课题编号:1240014);邢台学院教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Y1203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2日

一、引言

胜任力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兰提出,是区别于处于特定情境之中的卓越者和普通者的主要特征,它可以是任何可被精准测量且能显著区分个体差异的特征要素,如价值观、动机、个性、技能和知识等,它是企业招聘和考评员工的重要依据。目前,该模型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胜任力评价模型应用于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胜任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国贸实务》课程教学,通过聚类和因子分析法提炼外销员关键能力因子并构建外贸职业(外销员)胜任力模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贸相关职业胜任力为教学目标,通过转变课程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体系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贸职业能力。

二、外贸职业能力因子分析和胜任力模型构建

结合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走访调查知名外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HR经理)、浏览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如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等)外贸相关岗位的具体描述与招聘要求,使用聚类和因子分析法提取从事外贸相关职业所应具备的熟悉外贸流程、外贸单证制作与处理、商务英语应用水平、商务沟通谈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因子并构建外贸职业胜任力模型。(表1)

在此基础上,国贸实务课程以外贸企业应用性、技能型人才需求为调研前提,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纲要,以培养提高学生外贸职业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重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评方式为突破口,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外贸业务综合素质。

三、基于外贸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国贸实务教学改革与设计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并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传统的《国贸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学科”或“教材”设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理解记忆”为主,教学手段单一,课程考核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且多为理解记忆之类题型,造成学生自我认知与用人企业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当今时代,任何课程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适应用人单位甚至职位需要的“职业能力”,成为高就业、高起薪、高发展的“三高毕业生”。所以,根据外贸职业胜任力模型,我们将《国贸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外贸企业工作职责或职位需求”设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课内外训练”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课程考核以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主,大幅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二)以培养并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能力为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我们根据外贸业务员胜任力指标,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货、合同、支付方式、装运、保险、索赔等环节进行甄选恶化优化,整合成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6大关键环节。(图1)

根据外贸职业胜任力模型,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国贸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在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贸易合同磋商及程序履行能力的同时,强化外贸业务英语信函及文书撰写能力、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互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高度适应力、多种交流能力、非公式化及非现成套路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能力、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以及历练个人品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贸职业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递方向是教师-学生-企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用脱节严重,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动力不强,导致国贸实务课程教学满意度不高。必须以培养和提高外贸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进出易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继续完善模拟教学,通过设计贸易情景,让学生分组扮演进出口商、海关、商检、运输、保险、银行等角色,模拟进出易过程,并制作相关单证;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建设了国贸价格术语案例库和国际货款结算案例库;深化专题教学,围绕当前国际贸易前沿热点问题,开设了“中美贸易问题与展望”、“中欧贸易问题与展望”、“中日贸易问题与展望”、两反一保和非关税壁垒等专题,让学生们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专题,通过网络、报刊等搜集大量相关信息,以讨论会、辩论会、专题演讲等形式深化对这些国际贸易热点问题的了解;尝试双语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鼓励学生到外贸公司以外贸跟单员、业务助理等方式进行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满意度。

(四)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发挥其引导、评价和促学功能。目前的课程考评体系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以教材为主、重评价轻引导的弊端,考评方法局限于试卷考试,课程考评体系的不科学导致学生认为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了,对培养和提高外贸职业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为此,应构建以能力测评为核心,加大对学生外贸业务践行技能考核的力度,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以过程考核为重点;根据不同的能力模块和评价标准,将企业和行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开放式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考评体系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促学功能。

另外,任课老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加相关课程培训和研讨,加强同国内国贸学科实力较强高校同行的联系,加大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加强学科研究,探索并实践国贸实务、外贸函电和国际商法课程联合,教师也要考取相关专业的培训师资格,做双师型教师。同时,任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科研究,追踪和把握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提高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元阳.基于岗位职责以及胜任力模型的出口贸易销售人员的结构化招聘方案[J].商品与质量,2011.11.

[2]张式锋.国际贸易业务经理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J].江苏商论,2012.4.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类院校 ;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教研重点项目“医学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评定指标设计”(项目编号:2015xjjy010)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现在为止我国已经有30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相继设立该专业。各高校由于该专业新、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是参差不齐。

安徽中医药大学2006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医药类院校中开设该专业较早的高校。随着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对高校中该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

1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2006年开始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医药类院校中较早开设该专业的。如何能既结合医药类院校特色,又能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1.1 全面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校在2015年起全面启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调整为例:课程学时之前为72理论学时,之后调整为24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实训8学时自主学习的形式,新增了实验实训和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课程之前设置在该专业的第4学期,之后调整至该专业的第1学期;在第1学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基础上,后续开启工作分析、招聘与人才选拔、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框架,以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考核方面,针对该专业本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该专业考核改革大体是:在综合评价中,原有的期末考试分占总分比70%,加上其他形成性评价占总分比30%,转变为期末考试分占总分比50%,加上其他形成性评价占总分比50%;从以理论考核为主的形式增加了实验实训和自我指导考核;考核方式在期末考试、作业等基础上增加论文、小组竞赛等;考核主体也由以老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考核和学生互评等形式。

1.2 大力引进各项专业实训软件

随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推进,需要我们新增大量的实训、实践课程,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教学节奏。因此,近几年本专业引进了招聘、人才测评、工作分析、绩效考核等软件,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和实训室,未来几年准备陆续引进所有专业课程所需的相关软件,完善实验室配套,加强实验实训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推进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1.3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大力投入实践基地建设,尤其加强校企合作。本校新增了第三学期,带领学生走向企业、了解企业。本校大力邀请来自各大高校老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起协作,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着力调查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达成高校间、校企间的协作,实现高校和企业间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完美对接。

2 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改革探索

在全国300多个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医药类院校起步晚、专业新、师资薄弱、硬软件不足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该专业在整个学校以及整个专业大类中的发展速度。如何通过专业改革实现成长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2.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可雇佣性培养

可雇佣性的概念在上个世纪初被提出来,很多学者认为可雇佣性是复杂的。Hugh-Jones 、Siobhan ( 2008 )认为复杂性主要来自于可雇佣性可以从用人单位、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定义。Yorke 和 Knight ( 2006 )的定x是,即可雇佣性由一套技能、理解力和个人特质组成。Andrews & Russell (2012)从企业的角度将可雇佣性细化、Hillage 和 Pollard ( 2009 )则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将可雇佣性阐释。[1]

国内不少学者也针对可雇佣性方面进行研究,例如,闫岩、任广新( 2013 )根据可雇用性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叶红春等( 2013 )通过可雇佣性研究倡导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1]

2.2 企业对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可雇佣性要求调查

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认为他们能够进入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实践、所学专业、学生时代的工作经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在毕业时与企业签约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专业对口、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待遇、行业发展前景。[2]但是相关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为职业道德和忠诚度、专业背景、营销与沟通协调能力、 机器使用与实践操作技能。[3]

虽然可雇佣性相关理论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的研究很少,基于以上考虑,需要进行一定样本量的企业需求调查和医药类院校人管专业培养调查,比较企业岗位对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要求与医药类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理解,以期发现二者在可雇佣性内容上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优化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实践体系。

2.3 基于就业导向的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比较企业岗位对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要求与高校培养目标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理解,以期发现二者在可雇佣性内容上的异同,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可雇佣性培养,形成一套可以借鉴的专业人才可雇佣性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质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即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医药类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主要围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职业岗位能力、学生个性化发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4]

3 结语

医药类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较少,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医药类大学中是开设该专业较早的院校。但仍然存在专业新、硬件薄弱、软件不足等问题,结合医药类院校的特色,如何通过专业改革获得专业成长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碧英,杜欠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可雇用性结构及其启示―基于高校和企业的双视角研究.现代管理科学[J].2016年第7期.

[2]周文洁.湖南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现状调研报告.职业技术教育[J].2011年第2期.

[3]王馨晨,荆炜,党建宁.就业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思考.兰州学刊[J].2013年第8期.

[4]张静.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育与职业[J].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