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7 17:0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与实践活动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与实践活动报告

篇1

随后,支部书记带着我到村的村民家中走访,让我尽快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更快的地进入到工作角色中去。那段时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每天通过接触不同的村民,了解到村民们所想、所需和所求。也让我明白,其实村民们的梦想很简单、很朴实,可能就是家里能通上电、喝上自来水更或者是能有一条好路走等等,但正是有了来自全国各地“村”村民们的“小梦想”,才得以汇聚成惊天动地的“中国梦”。当我们在为村民的“小梦想”奔波时,其实也正实现着我当初对本身许下的诺言,也更是走在圆“中国梦”的道路上。

还记得刚到村里不久,村里有两个村民小组原因是一块山林使用权,产生纠纷。我得知这件事情后没有多想,马上把两位村民小组组长叫到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但让我始料未及的是两位小组长一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几乎就要动手。所幸村支部书记及时赶到,费了很大劲才把他们劝回去。事后支部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崔啊!我知道你们小青年有梦想、有理想,但实现梦想先要有能实现梦想的实力和能力啊!举个实例这次,‘两头牛’本来就不和,你把他们牵到一起肯定会闹起来的!”。

的确实,梦想和现实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单凭一股子干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社会知识、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才能聚集起乘势而上、逆势上扬、顺势有为把梦想质变为现实的强大力量。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XX年的夏天,当地发生大旱灾,村农田无水灌溉,村民们个个心急如焚。为了心中朴素的梦想,我每天我骑着自行车奔波20余公里往返于村镇,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民意,更好为上级部门制定减灾方案提供数据参考,最后旱灾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旱灾损失得以减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人被晒黑了,体重也从200斤,降到140多斤,但我所做的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而当初对我有意见的老党员也竖起大拇指对我说:“这小伙子,不错!”。

篇2

“3块。”

一到开学,学校里的打印社就开始出售盖好章的实践报告单,销路不错,有很多同学都来购买。几年前我第一次拿到实践报告单的时候,还愁没地方盖章呢,没想到如今都有人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了。

按照要求,暑假实践报告是要进档案的。而在开学初上交的时候,大家都是随便应付一下:学生瞎编个总结,指导老师不会追查你有没有真正去实践,也是随便填个意见,学院最后再盖个章就算完成任务了,只不过是一份材料,形式而已。

当然,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同学们都能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之所以会出现“形式主义”,学校、指导老师与学生个人都有责任。

暑假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就是填写学校发的实践报告单(老师都再三叮嘱要盖好实践单位的章),上交一份3000字的实践报告。学生本人不愿参加实践或者根本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就想个办法混过去。当然,有的同学即使找到了实践单位,也会抱怨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或者参加些培训班学习,考些证书,为将来找工作加一些砝码。

篇3

一、构建平台,变“纸上谈兵”为“实兵演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语文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获得更多的真实感受,从而形成更直观的独具个性的认识,促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也为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如针对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调查从身边得知或者生活中见到的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伤害行为,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素材形成有根有据的调查报告。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的“保护野生动物”综合实践活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交流自己的调查所得,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丰富构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构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如针对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的教学,教师会发现初中学生对身边的小鸟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查找和搜集关于身边的“鸟鸣声”的专题实践活动。多数鸟儿的鸣叫是清脆悦耳的,也有会给人们带来烦躁情绪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广泛地搜集资料之后,开展关于鸟的品种、鸟的叫声、鸟的保护等方面知识的竞答比赛和社区知识普及等活动。为了能够在知识竞赛和知识普及等活动中表现得更突出和优秀,学生也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广泛地找寻素材,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活动。

三、扩容建设者,提高学生处置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归根结底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拓展语文教材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发现,更多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其第四单元的内容“江山”,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家乡的山山水水等风景,引导学生关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调查报告。这样一来,学生也就能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更多地发现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更多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生活化教学,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将教材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地感知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从而形成更强大的求知动机和欲望。而语文综合性实践又多是缘于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是结合人类在生活中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合作活动的教学过程。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势在必行。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将眼光投向社会生活实际而不是局限于教材、局限于课堂,来组织开展更多的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和交流。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进一步强化,也就能够更多地进行自我认知、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

篇4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考评机制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改革创新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创新的保障机制以及全面、有效的考评机制。政府、高校、企业作为引导、组织、接受社会实践的主体,需要建立保障及考评机制,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宽裕的空间和稳定的支持。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用,则需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均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总体而言,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宏观引导作用,利用政策杠杆,对研究生社会实践予以支持和保障。第二,高校应注重自身特色,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工作,增加宣传、激励力度,严把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关。第三,企业应与高校积极寻求合作,结合企业的特色和人才需求,广泛、定期地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体开展社会实践。

1.政府层面

首先,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运作机制,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由国家制定一部有关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专项法规,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权威性的法律依据。其次,对高校组织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出色的高校,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政策支持。再次,对积极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企业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后,引导建设国家、地方、高校三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把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长期化、制度化开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来抓。

2.高校层面

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制度,形成党、政、工、团、学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为社会实践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从校级层面而言,应成立研究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整合校内相关教育资源,制定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规章制度,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从学院层面而言,各学院应积极策划、组织、落实本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确保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从各级团体层面而言,校、院两级团委、学生会、学生科协普遍设立社会实践部,学生班级依托团支部,由科技委员负责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指导教师,学院可参照教师指导教学实习的标准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报酬。

3.企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应明确企业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义务,保证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企业各级的充分重视;要指定企业内部社会实践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企业内部接纳社会实践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企业生产工作的正常运作;还应建立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对话机制,将与高校开展对话、寻求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企业与高校在社会实践方面信息的及时沟通。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机制

1.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的目的

进行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主要是为实现以下目标:①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②了解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工作量及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③了解社会实践团队各学生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工作量及工作绩效等基本情况;④考核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为多层次选拔优秀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础。

2.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特点,考评内容侧重从社会实践过程考评和社会实践成果考评两个方面进行,将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评技术相结合,做到全方位评价一个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即实施360度测评。

社会实践过程考评体系的测评对象包括社会实践团体和社会实践个人。社会实践团体的考评指标有:社会实践的立意及价值、社会实践的社会效益、社会实践目标合理性、社会实践日程安排合理性、社会实践团队纪律性和社会实践团队协作性等;社会实践个人的考评指标有:对实践活动的认知程度、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精神面貌、纪律性、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法、工作习惯、思维能力、问题应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计划科学性、挑战精神、创新性思维、对团队的认可度、大局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结互助精神、活动参与度、风险共担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考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实践取得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等理论成果的考评;二是对社会实践成果汇报答辩的考评。理论成果考评指标包括:报告思路是否清晰、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内容是否翔实、报告成果是否明确、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切合度、成果的原创性、成果的创新性、专业贡献与价值,以及成果的应用推广价值等。汇报答辩考评指标包括:社会实践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社会实践目标是否明确、实践活动组织科学性、人员分工是否明确、汇报展示效果和活动成果认可度等。

3.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考评方法

基于各种测评方式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及政府、高校、企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建议采用已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企业打分、带队教师打分、社会实践个人打分、书面评审专家打分和答辩专家打分。每个社会实践团最后的成绩(即综合评价)由这五部分打分成绩进行加权计算,权重通过专家评议确定。

第一步:企业打分。由于社会实践期间,社会实践团队的主要活动地点为企业,因此,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设立的接纳社会实践的目标出发,对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由企业负责人根据社会实践团体每日的表现,给出团体分数及个人分数,并将打分结果直接交予学校或学院考评负责人。

第二步:带队教师打分。带队教师根据每个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第三步:社会实践个人打分。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实践主体――研究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自身表现的认可度是不同的。所以,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由社会实践个人对实践团队、个人表现进行打分。

篇5

1、数学教学中落实一个“动”字

在以往的教学学习中,教师严格规范着学生的一切行为,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转,而留给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让学习人人参与,在活动中让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如讲解“比较线段的长短”一节,让学生全员参与,利用身边事物如:桌子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这样结合实际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所学与用、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创造。

2、数学教学中突出一个“趣”字。

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诱发、发展学生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创境、激情,使学生饶有趣味的参与活动,在玩中学,学中玩,缩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具有吸引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兴趣使疑难问题变的简单易懂。

3、数学教学中提倡一个“放”字。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改善着生活。而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在社会大范围内进行的。实践活动与社会活动、现代信息的联系应紧密起来。教师要将选定的内容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外,向工人,农民,营业员学习,接触市场经济动态,允许学生质疑,如组织学生到工厂调查某个季度的生产进度,到商店调查一个月的商店的计划销售量和实际销售量,调查各家各户各季的收成(入)等,制成简单统计图表,作出简要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在此活动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农业,商业,金融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增加学生对改革开放和对祖国的热爱。

4、 数学教学中体现一个“探”字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任务,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参与、自主活动,相信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变“要我参加实践”为“我要参加实践”:。

5、数学教学中讲究一个“思“字

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下基础,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活动和过程,初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交流的宽松环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在合作中学会听,学会欣赏,学会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动中是如何做的,怎样做会更好,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想的,反思探究知识中的思维程序、合作交流方法以及在活动中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时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反思在合作交流中别的同学为什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6、数学教学中追求一个“新“字

根据时代的要求,站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高度,学生在活动中努力联想、勇于尝试,大胆探究、敢于创新、积极发现。

7、发展性原则中注重一个“评“字

篇6

(一)主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兴趣爱好

“以人为本”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学”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参加到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来。例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三亚火炬传递活动,班上同学办了以奥运会为主题的板报。在同学们设计的板报上,笔者看到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标及其含义,于是让同学们说说历届奥运会的会徽及其设计含义。 “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纷纷说起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国、举办城市、会徽及其意义、会徽设计的优缺点等。看到他们兴趣盎然,笔者心想:“为什么不开展一次‘奥运会会徽设计 ’的主题设计活动,让他们深入认识徽章的设计呢?”于是就问他们:“想不想自己把历届奥运会会徽设计做个综合分析与评价?”学生们非常高兴,喊道:“想!”这样,“奥运会会徽设计”的主题就产生了。这一主题设计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笔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引导,让学生乐意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主题设计要强化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它强调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在社区服务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个人或集体在本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增强为社区建设、发展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组织动员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协助交警搞好交通疏导工作,为老、弱、病、残、孤寡、军烈属提供服务,扶贫帮困,保护环境,家庭教育,导游宣传等。学校可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共同组织评选“社区服务优秀学生”等活动。

在社会实践方面,可组织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如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参观活动(参观高科技工农业园区、现代化科技成果等),社会考察(菜场、商场的货物门类、市场价格及销售情况),调查街道扶贫帮困等情况,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党风廉政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星期一的例会上,学校通告了对几位深夜外出上网的同学的处分决定。笔者以此为契机,首先在班会上让同学们围绕“上网利与弊”展开激烈的争论,然后开展了“中学生上网利弊谈”主题活动。活动计划为:辩论会――“我怎样上网”,讨论会――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威胁(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如何避免上网带来的弊端》。按照上面的活动过程设计,学生们开展了对附近网吧的实地调查,制作了关于上网的问卷,并在广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一些上网“瘾君子”进行了采访,得出了很多具体的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这种通过个体或小组的亲身实践完成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为透彻地认识社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

(三)主题设计要紧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所面向的是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所设置的一系列活动都是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和前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下面就案例“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来谈谈如何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主题: ①观摩三亚兰花种植培育基地。要求:个人活动必须有三次以上;每次活动都要整理出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后都要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写观察、感受小结;每次活动后,尽量保证有采访、调查对象的签名。②进行三亚兰花销售的市场调研。要求:从三亚兰花的销路范围、销售价格、市场运作、市场前景、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中要本着锻炼自己的意识,宣传本地特产,扩大兰花品牌知名度,为培育兰花新品种和扩大兰花销售市场出谋划策。③组织班会课:“三亚兰花为什么这么美”。④组织举办一次小型的花展,感受兰花的美丽。⑤装扮校园:体验兰花种植与管理活动。⑥撰写调查报告:关于兰花栽培技术以及兰花销售市场的调查报告。三亚地处热带,适宜于兰花栽培。三亚兰花品种繁多,闻名中外。三亚兰花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是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恰逢高中学生正好学习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内容,确定这样一个主题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从更宽广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对三亚的热爱之情!

(四)主题设计要关注社会,走进自然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要让他们和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性,要求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时要关注社会,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使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篇7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11)01-0116-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一章就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问题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近几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尽管也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但经济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仍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经济学专业如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如何进一步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经济学专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学生学习中心地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把学习者作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导者。应该尽量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控制个别化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务和需求选择并制定学习进度。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他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因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靠传授,要让学生与实际零距离接触,亲自动手做,通过实践锻炼提高。

首先,在经济学专业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教给学生研究主题及具体的相关任务,学生自主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利用学校的设施开展实验。这样,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

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由教师给学生创设情景或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一定的结果,在课堂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并最终得出结论,形成了以案例、问题、项目为中心教学组织模式。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通过网络应用,使学生能很方便地查询和浏览所需的资料和文档,随时了解业界动态,跟上最新科技发展的步伐。

再次,利用虚拟现实模拟创新情景,培养创新技能。利用VR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搞好专业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运行和操作对本专业涉及领域的知识,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

二、增加投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一)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教学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无法取代的,国内一些学者称实验教学具有“多功能效应”。

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合理规划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以供大学生在学校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建立计算中心、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室、国际商务基础实验室、企业学综合实验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既节省了学校实践经费,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便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实现了高校内部资源的共享。

(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教学环节需要而为其了解农业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国际国内经贸活动、第三产业等实际状况,增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所设立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为其从学校走向社会所增添的一个缓冲环节,是促使其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有计划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利于巩固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可多样、多点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如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基地,勤工助学基地等。在基地地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偏远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也要考虑中心城市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既包含企业、工厂,也包含社区、学校等。

三、更新观念,加强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

(一)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互动机制

1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建设。一方面,要搞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由教务处制定实践教学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并进行宏观管理;各院、系的主管领导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领导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院、系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要搞好实践教学的运行管理。院、系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的专业需要与能力拓展为中心,统筹安排培养计划,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解,探索相对完整、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并严格按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切实做好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另外,还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院、系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内容和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各实践教学质量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通过客观评价和认真考核,使实践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2提高教师对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视。教师应该改变其只重理论教学的理念,建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新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给予更多关注,而非简单地流于形式。此时,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而要着眼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化水平,使经济学专业大学生逐渐锻炼成独立成熟的社会人。

3从经济学专业大学生自身来说,要广泛阅读,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与兴趣。作为新时代的经济学专业大学生,面对着社会现实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仅学好专业知识显然已经不够。因此,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应该扩大其阅读范围,在学好专业课之余,多了解新事物。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主动通过适当的途径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培养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兴趣,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实践活动。

(二)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在考核内容上,除了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外,还要增加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内容;在考试命题上,要适量增加主观题的比重,注重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使大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在考试方式上,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总之,要把考试的重点放在大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放在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对于实践性环节的各种方案的落实,必须要有能够确保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的相应措施作保障。所以,我们在完成每个实践性环节之后,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考核,建立以指导教师为主的检查与督导机制。如对于专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要对每个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基本评价;对于参观性实践环节,当参观结束以后,指导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要进行总结和交流,要让学生畅谈收获和体会。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经济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

(一)鼓励学生开展调研活动

开展调研活动,是学生把握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现实状况的基本途径。在开展调研活动时,要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主题突出,要有针对性,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第一手材料,要深入进去,要对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完整和准确的认识。调研结束后,要认真思考和总结,撰写调研报告,使自己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确保调研活动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从事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也是促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较难进入到课题研究之中。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每位教师要积极吸引大学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之中,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现在有许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都是围绕老师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研究的,这样,能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假期主动实践参加社会

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的课程并不多,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有很多时间进行社会活动。假期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时机。学校与教师可鼓励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夯实基础。

(四)鼓励学生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实践活动

学生会与学生社团是教师之外的重要实践活动组织者,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为经济学专业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实践平台,不但可完善经济学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锻炼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理念的日益更新,学生会与社团活动融人社会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如去知名企业参观,请知名人士前来讲课,开展实践类的比赛等活动,都能在丰富经济学专业大学生见识的同时提高其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能力也往往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借助于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这个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适应能力,这也是国家一贯倡导的预就业政策。此外,他们还可以及早地了解就业环境、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身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相匹配的工作。

参考文献: 

[1]http://news,qq,com,2010—07-29, 

[2]闫昕,杨冬民,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5

Consider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U Siya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9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student sublimation knowledge, know the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yourself. The new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long-term mechanism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

(1)社会实践具有认识社会功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在校园内进行,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导致他们认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不足。社会实践则是大学生快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社会实践具有素质拓展功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通过社会实践这一载体和平台,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决策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

(3)社会实践具有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功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大量社会工作在要求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综合认识、社会协调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理论教学不同,它具备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补充,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经验的知识内化,使大学生将来毕业快速融入社会工作。

2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实践内容单一,形式缺乏创新

我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已经近20年,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方式,其中“三下乡”、“四进社区”、“公益劳动”等形式已经发展成熟,但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却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在实践内容、实践多样性、实践创新性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脱节”。部分高校只有暑期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往往很匆忙,没能给大学生足够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机会,部分学生为了应付差事,到某风景区转一转就叫文化研究,摆两张桌子发几份传单就叫合理用药研究,唱几首歌就叫文化下乡,听听戏、吃吃小吃就叫做非文化物质遗产研究,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脱离实际。

2.2 大学生的“五性”发挥不够充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探索实践的创造性、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联系群众的密切性、认识实践的深刻性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大学生才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受益。目前,大多数学生没有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甚至把社会实践当作政治任务,开展实践之前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对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这样,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实践的预期目的就很难达到。

2.3 社会实践缺乏稳定和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目前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稳定性和教育性,基地管理混乱,结构单一。首先,基地与学校双方没有从观念上达成一致,学校没有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实践的不同需求,基地没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实践机会与实践岗位,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难以深入开展;其次,基地不固定,实践内容经常变化,没有积累与沉淀,难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深刻影响;最后,很多学生自己找实践单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临时性,致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正常有效进行。

3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1)更新理念、提升思想,建立课程化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高校应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建立学时学分、考核要求等基础政策的同时,针对学校各学院的不同情况鼓励老师、学生创新社会实践内容、组建社会实践项目,并经过专家评审纳入特色社会实践课程。高校应该严格要求大学生必须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社会实践算入学分,每次实践时间不得低于2周,凡社会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各类先进评比,不能正常毕业,学生班级社会实践参与率低于98%不得评为先进集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循序渐进、归类指导,建立系统化的社会实践教育内容。高校应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的整个大学教育中,按照“接触”、“理解”、“实践”的层次引导大学生逐步深入参与社会实践。同时,高校应建立类型化的社会实践方案,根据大学生年级、专业、背景等特点和需求,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让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创新创业、勤工助学、社会调研相结合,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确定活动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分类指导。比如,鼓励来自城市的学生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为基础,到偏远地区开展医疗卫生、科技支农等实践活动;鼓励来自山区的孩子以了解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鼓励跨学科跨学院学生结队进行社会调研、创新项目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各选所需,各有所获。

(3)结合专业、按需设项,建立专业化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以项目为载体的团队实践是发挥综合优势、提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实践育人最有效的形式。首先,按照“按需设岗、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推进以团队开展的社会实践组织模式应该找准地方需求点、高校与企业结合点、学生兴趣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找准这三点并将其创新融合,才能取得社会认同、企业欢迎、学生提升的多赢效果。其次,结合教师课题科研项目,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师参与积极性,并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支部―院部分团委―校团委三级项目申报系统,使实践项目结合时代特色、结合地方实际、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

(4)全面监管、互动考核,建立过程化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社会实践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造势活动,不应该只重视前期宣传及后期表彰,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实践前期对各个实践项目的实效性、可行性、特色性等进行评比,评选出重点团队与一般团队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支持。每个实践团队配备一名专业的指导教师,教师可以随队实践也可远程指导,依托社会实践微博微信平台了解团队实践情况并及时将有效信息简报反馈团委。实践结束后进行主题交流会、座谈会、分享会等总结活动,最后进行评比表彰,对于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作为每年评优的依据,纳入综合评分系统,将教师参与指导项目作为其评选职称、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

(5)多方合作、共同发展,建立长效化的社会实践运作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也是高校与社会、企业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高校应采取“多方合作、共同发展”模式,以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为契机,积极与街道、社区、企业、医院等机构合作,拓展就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空间,只有这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够改变传统模式,由短期服务变为长期实践,形成社会、高校和学生三方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双.论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11).

[2] 刘张飞.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增强活动实效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 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4] 俞松坤,王晓勇.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5] 王自然.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探析[J].文学教育,2009(11).

[6] 范珊珊.浅谈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3.

[7] 杜家廷.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4(11).

[8] 马德峰,唐文跃,马琴芬.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问题――对494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4(4).

篇9

[关键词]提高思想政治课 德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一门承担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的综合性教育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担负学生智育、德育教育的综合体。

所谓“实效”,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实效性是政治课的生命线。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德,有较高思想觉悟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结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良的性格和健康的审美观。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性因素。

一、加强时政教育,充实课堂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正是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搞好时政教育,有利于弥补教材中某些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的滞后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引导他们关心时事政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列举近期典型的国内外大事作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是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组织学生撰写时政评论的小论文;举办时事报告会,时政评论演说赛,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执行学生道德教育

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想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不是割裂开的,而是交互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把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延伸至课外,才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好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那么,政治课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呢?

1.走进社会,投身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周边工厂车间、田头地尾等生产劳动第一线,亲手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体验创造社会财富的艰辛,从而加深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艰苦创业”、“劳动光荣”、“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劳动成果”等理论知识的认识,进而把爱劳动、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等观念变成自觉的行动。

2.利用本土教育资源,点面结合,引导学生自我实践,感受生活。

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知”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行”就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学生自我实践德育模式就是让学生到社会上或家庭中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有一个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自愿者利用周末等时间打扫公共卫生、扫墓、参加公益活动、进行公益宣传、做社会调查等。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还可以通过对社区、企业、农村、商店、部队、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了解社会、了解历史、走进生活,以加深对书本道德知识的补充和理解。进行热爱父母的教育,布置学生在家里每天帮助爸妈做一件家务事,学会感恩父母。又如,教授七年级《思想品德》违法犯罪方面的法律基本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走访附近的派出所法院等执法部门,了解犯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过程及受惩处情况。定期邀请司法机关人员给学生做法制报告,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3.心理辅导。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道德滑坡。政治课教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

4.用德育积分,育美丽学生。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管理学生各项条例规定为标准,以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实行量化考核,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政治课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

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政治课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必须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但是“应试教育”却把二者割裂开来。评价一个学校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不同于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不能片面的只看分数,还要看全班、全校学生是否都遵守校纪校规、是否做到爱国、守法、诚信、感恩。也不能只看一堂课学生的效果,要通过一学期、一学年、三年初中阶段或三年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积分评价,更要通过看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长时期内犯罪率低来评价。政治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紧密结合,是提高其德育实效的必要措施。否则,就没有实效可言。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政治课教学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2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强化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训练;3把政治政治课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规划,积极发挥其德育主渠道作用。4礼仪教育:以八年级《思想品德》(下)社会礼仪知识为教育内容,使学生做到讲礼貌、懂礼节,在与人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言行符合礼仪,规范要求。5感恩教育:学会做人,知恩图报是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传承中华美德,就要教育学生从感恩做起,做到经济上感恩父母,学业上感恩老师,事业上感恩社会和政府。争取在家做一个好儿女,在校当一位学生,在社会上成为一名好公民。

篇10

第一天(8月1日),我们来到凤凰百货门口开展活动,首先对场地进行布置,我们准备了一条10米长的横幅号召过往的市民签名,横幅上面写着:迎省运、讲文明、树新风、我自觉、我参与、我奉献。我还记得第一位签名的是张大爷,当时他就在一旁看着我们整理场地,他对我们此次的活动赞不绝口,当他签完名后,向我们竖起大拇指,然后离去。同时,我们在附近发放宣传单,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市民手拿宣传单来自愿过来签名,许下承诺。活动就这样进行着,虽然是第一天,但我们大家迎着烈日,燃烧激情,以及市民的努力配合,第一天活动圆满结束。

第二天(8月2日),我们来到市汽车东站,挂起横幅,进行文明乘坐公交宣传活动,车站的人流量很大,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赢得了路人称赞的目光。接下来几天,我们分别在公交车上发宣传单,维持乘客的上车秩序,做站点小广告的清除等清洁工作,到步行街一边宣传省运会,一边宣传文明乘坐公交车,一路上人来人往,我相信他们会把这一信息宣传出去。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都收获了不少,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我们都知道这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市民文明乘坐公交车的意识,同时也大力宣传了省运会,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宣传还会在这座城市里继续传递着。

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我们在正式进入社会之前要一步一步稳重踏过的红地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调整好呼吸,整理好仪表,做好登台前的所有准备,面对未知的社会,我们充满了热忱,也将真诚的笑容挂在脸上。在学校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的种种美德,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把这些美德延续,带给同事,带给社会,感染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火热的八月,社会实践带给我的不仅是能力的提升,还有更多在书本上读不到的道理。知识没有高低,工作不分贵贱。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需要做出切实的努力。实践出真知,理论的全面掌握也同样重要。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健康而全面地发展,这是一名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所要做的。

范文二

关于家乡民俗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地简介

富阳市富春街道作为富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境地域总面积103.95平方公里,行政村33个,社区19个。近年来,富春街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之一。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水平持续提升。

二、实践前期准备

1、召集有兴趣的亲朋好友陪同前往,保障安全。

2、列出详细计划,使实践当天的活动有条不紊。

三、社会实践过程

8月7日,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从家中出发。来到比较繁华的桂花路。

由于是早晨,天气凉爽,街上行人也不少。我们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身份,随机向几位路人进行了采访。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爷爷非常热情,听完我们的问题后,认真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富阳的一些传统民俗。例如丧葬、上梁之类的过程。

我们又采访了几位二十岁左右的路人,但他们对富阳的传统民俗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在采访过程中,有部分人对我们的访问显得很不耐烦,有的甚至毫不理睬。但我们不气馁,还是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坚持着。

到了中午,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太阳逐渐变得毒辣,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了。于是我们商量后决定结束今天的实践活动,回家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四、实践结果

在市民的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以下材料:

1、丧葬:自死者临终之日起,每个七日祭奠一次,称为“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毕,称为“满七”。

2、生育:妇女临产前夕,娘家馈送鸡蛋、红糖、索面和婴儿毛衫等物,叫做“催生”。满月时,要剃去婴儿的胎发,亲戚家送来以粳米制成的大汤圆,称作“剃头汤圆”。

3、祝寿:祝贺老人的寿辰以五十岁开始,寿越高庆典越隆重,也有提前一年逢九祝寿的。贺寿时在家中设寿堂,悬挂寿幛、寿联,高烧寿烛。寿星居中上坐,本家及亲友晚辈依次行礼参拜。

4、上梁:新房落成后一定会选吉日上梁。事前,房主向亲友赠送粽子、馒头、果品等。上梁时,备“三牲”酬神,木工于大梁正中悬红布一方,并上屋顶向四周抛掷粽子、馒头、甘蔗、糖果等,让小孩竞相争取。晚宴时,请木工、泥工坐首座,帮工、亲友次之,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