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00: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工程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工程技术论文

篇1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装备只是这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不可或缺。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工程装备的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时期。这种技术与装备的紧密结合,也促使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所使用装备的标准应当全覆盖并及时更新。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管理中,装备的新增、更新改造、新装备制造、在役装备使用情况和技术评定、大型装备的报废等工作,都需要标准提供技术支持。结合以上特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装备标准(以下简称“装备标准”)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装备标准要能够覆盖到装备的设计、生产、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报废等环节,能为制造商、贸易商、用户等关联方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装备标准使用时要方便寻找和查询,最好能有方法直观的显示某装备所有涉及到的已有关联标准及相关信息。装备标准要能够得到及时的审定和制修订,以适应装备发展的需求。装备标准溯源和采标信息描述要清晰。

2工程技术装备标准现状

经过各标准化组织的不懈努力,有关的装备标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使用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装备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报废等环节(阶段),用户参与的大多是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修理和报废等环节,本文立足于用户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是应对以上各环节。

2.1标准管理过于分散

无论是国家标准(石油部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企业标准、ISO标准、API标准等都涉及工程技术装备且都自成体系,以至于尽管标准数量众多,使用起来却很不方便,没有一种标准体系是为石油工程技术装备量身打造。虽然国内对国外先进标准采标力度较大,但仍有欠缺。标准的分散,意味着哪些是重点使用标准,主次不清;标准是否存在遗漏,没有渠道或方法获取;标准的新旧程度不易跟踪,标准的宣贯存在困难;个性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以石油钻修井装备标准为例,常用的标准大约有144份。既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有ISO和API标准,还有一部分企业标准和规范。由于现行标准繁多,且没有重点推荐的使用标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装备管理部门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标准对设备进行管理,生产单位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执行标准,另外工作现场选择时也可能仅选择易于达到、且尽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执行,使得管理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执行标准不尽统一,或者不同的生产单位对同一标准的理解存在差距,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使用风险。另外,一套钻修井装备的执行标准种类繁多,大大限制了装备的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增加了装备制造的不确定性,既影响了大规模制造,也不利于交易者和使用者的方便高效,给标准化管理增加了难度。

2.2标准有较多缺失

在使用标准时,发现有很多标准没有。比如连续油管作业机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标准,连续管作业机作为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对设备平时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连续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因标准的缺失给管理带来的问题,在生产中也得到充分体现。生产中,没有标准约束的部分,往往都是按照经验从事,隐患不断;或者人为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标准使用。

2.3标准过于陈旧或内容不完善

石油行业的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不停的重组或调整,人员也在不断地变动,这也包括承担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再者就是相关企业在标准制修订方面投放的资金不足,也降低了标准制修订的热情,导致一些标准已经跟不上发展趋势或内容不完善。比如有关石油钻井用液压系统的标准中,缺少钻井专用液压站及执行机构标准,作为钻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所体现;标准《SY/T5211-2009压裂成套设备》涵盖的内容较多,但标准的更新速度却明显不足,比如柱塞冲程未包含10英寸系列、柱塞直径未包含3.75英寸系列等;标准《SY/T5190-2007石油综合录井仪技术条件》中,由于信号在低端无法实现,指标单位应当要修改,另外如记录仪都已经取消了,标准里还有相关内容。有关标准制修订的情况,各标委会主要通过分标委上报的制修订申请采取行动,部分标委会没有人员和精力定期去审定已经到期的标准,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制修订的滞后。

2.4标准内容存在交叉的情况

标准内容的交叉一定程度上为标准的选择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同种设备但名称不一致的情况下,若可操作,建议此类标准都进行合并。比如关于钻井液固相控制系统的《SY/T6871-2012石油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安装、使用、维护和保养》和《SY/T6223-2013钻井液净化设备配套、安装、使用和维护》两个标准,重复的内容较多,而且个别描述不一致,建议两者可以合并或修改统一。

2.5制造商主导了装备标准的制修订

通过之前的标准梳理过程可知,现有标准主要集中在生产、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等方面,其中又以生产标准的数量最大。生产阶段标准的制修订基本上以生产商为主,这些标准大多成为了采购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掌握标准制修订的主导权可以回避自己制造能力的劣势,不仅限制了用户的话语权,而且为用户提出自己的需求制造了障碍。另外有关一些装备报废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钻井起升大绳的报废问题,制造商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观念就相悖。

2.6标准宣贯的力度不够和执行不理想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归口单位众多,标准信息方式也相对单一;再者由于宣贯的力度不够,若生产企业不主动去跟踪标准的动态,很难及时掌握信息,执行的力度更谈不上。在随机调查的若干物探公司、钻探公司、测井公司、录井公司、井下作业公司中,基层技术人员很多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设备还有标准或者只知道主要的几个。若生产企业无法获知最新的标准信息,或标准宣贯不及时,就不利于企业的管理,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报废等标准不健全,需要时才发现没有参考依据(目前很多装备是按照资产报废条理进行报废),使得大量存在隐患的装备持续带伤作业。甚至有些生产企业有意不去使用新标准。当然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也发现很多标准名称与标准内容存在差异的现象。以上的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标准和标准体系的良性发展,削弱了标准促进企业管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必须要有一套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3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建设

3.1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工程技术装备标准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发现两者的拟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建立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首先,无论是国内各标准体系还是API和ISO等国际国外标准体系,都未对外公布体系表的结构图、统计表和明细表,以至于现在查询标准都是通过经验检索标准目录,再查看其内容,才能确定需要的标准。更甚者,国内标准编号是流水号,相关联标准之间的编号没有任何关联,寻找同类标准变得更加费事费力,无法通过某一产品就可以很便捷的找到生产和使用中的标准合集。若在企业层级建立了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就可以跨国内外各标准化组织,整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需要的最适宜的装备标准。其次,在标准体系设计时可以通过一种形式方便的查询出主要装备缺失的标准,并将其补充完整。同时,可以通过每年的年会或其他方式分专业审查体系内的标准是否处于最新状态,相比原本工艺和装备混在一起审查,更有专注性。由于广泛的人员参与,同时对标准也起到了一定的宣贯作用。并且,标准体系不仅包含现有、应有和预计制定标准的记录,而且还包含标准制定、修订规划和计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实践证明,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良性运转可以解决前面叙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工程技术装备专门建立标准体系。

3.2识别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建设范围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行业,是能源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从地球物理勘探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技术服务活动,广义上还包括石油装备和器材的制造业务。本体系所涉及标准的范围仅限于石油工程技术装备领域,具体为钻探装备、钻修井装备、测井装备、录井装备、井下作业装备及通用件,将装备划分为物探技术专业、钻井技术专业、测井技术专业、录井技术专业和井下作业技术专业共五个专业进行管理。由于装备的生产、采购和使用多在国内,标准的收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部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关于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1)由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共同参与。中石油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拥有国内一半以上的钻机、近70%的市场和人员;中石化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仅次于中石油,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也是国内涵盖油气勘探开发全产业链的规模最大、业务链最为完整的法人实体;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近海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一体化油田技术服务供应商。由三家公司共同牵头建设的标准体系才更具有适用性和普遍性。

(2)管理办公室每年或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标准使用情况进行审查,拟订标准制修订计划。管理办公室承担标准体系日常的管理工作,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无论是否作为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一部分,管理办公室都应当保证将该体系按照成熟的标准化组织模式运行,负责编制和实施工程技术装备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标准的实施情况,以及新标准立项编制与实施情况。为了使标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作用,应组织三大石油公司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审定、编写标准,使标准符合生产的实际需要。

(3)与相关标准化组织和机构进行交流和协作,了解标准动态信息,协调标准制修订事宜。各标准化组织作为标准制修订和管理的主体机构,管理办公室领导的各技术专业组配合其工作,对于审定后需要修订的标准与相关标准化组织协商解决,需要制定的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制订。

(4)应建立标准专家库,并注重专家的培训。专家是确保标准编写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保证最优秀的专家能够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中,专家库的建立可以解决专家选择问题,培养又是壮大专家队伍、提供更多选择的有力保障。

(5)加强顶层设计与回访制度,确保标准与使用者紧密结合,使可操作性强。标准的制定不仅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提高经济效益、利于产品通用互换及配套等,还应当联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标准前,需要充分征求用户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仔细审定后。

(6)通过组织标准宣贯活动、技术交流、推广普及、监督抽查等活动加强标准的宣贯和执行力度。标准的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有法不依的,有规则不执行的例子比比皆是。客观来说,一方面是由于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才是存在主观故意的行为。通过宣贯、技术交流、推广和监督抽差等手段,尽可能的消除这两类问题。通过以上的建议,依附于成型的石油工程技术标准体系,认真梳理分布在不同标准体系内的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和井下作业装备等的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标准,建立有针对性的分类措施,解决目前标准太多、难于选择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标准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发现石油工程技术装备领域内缺失的标准,进行制修订,形成从装备的采购、使用、维护至报废的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形成石油工程技术装备标准体系的结构图、统计表、明细表,建立方便、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的标准体系,达到完善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螺旋式上升的管理机制的目的。

5结束语

篇2

石油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以后,需要恰当的储存运输手段,才能使其更加完整高效的得到利用,在对石油油气就近性存储运输的过程中,焊接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焊接技术在石油油气储罐中的应用

在石油气体、液体及液化气被开采加工之后,需要将其装入到油气储罐中,也方便运输及使用,而由于油气在不同应用中的客观需求不同,油气储罐也存在很多不同类型,而焊接技术是油气储罐制造过程中最主要应用的技术之一。在制造油气储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气电立焊、焊条电弧焊、药芯自动焊以及埋弧自动焊等焊接技术,普遍来讲,如果需要建造比较大型的顶部漂浮储罐,当前一般采用比较先进的自动焊技术进行制造。

2.焊接技术在油气运输管道中的应用

与油气储罐相比,油气运输管道具有更加方便、安全性强、成本投入小、利用率高等优势,更适合石油及天然气的运输,正是因为油气运输管道有以上诸多优势,当前全世界的油气运输管道正每年以几何形态递增。在建造油气运输管道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纤维素、低氢、药芯焊丝等焊条下向焊方式,其中,低氢焊条下向焊技术能够用于相对比较恶劣的制造环境,而药芯焊丝属于以众暴寡半自动焊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广。

二、焊接技术在石油钻采机械中的应用

1.焊接技术在油田采泵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泵体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应用于石油、油气、液化气等流体资源传输的地面输油泵,其二为应用于石油资源抽取的抽油泵。而与之相对应的油田采泵焊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制作采泵过程中所应用的焊接技术,其二是在采泵出现破损或漏洞时进行泵体修补的焊接技术。主要的按揭方法有堆焊、焊条电弧焊、扩散焊、摩擦焊等。另外,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保证油田采泵为油田开发带来更高的效益,一些新型的焊接技术与工艺,也被逐渐应用到油田采泵中。

2.焊接技术在采油钻杆中的应用

油田的开发与开采离不开油气井钻探工作,而石油钻杆便是钻探工具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石油钻杆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焊接工艺将钻杆工具与被焊管体之间进行连接,这关系到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最早应用于采油钻杆的焊接技术是电弧焊与闪光对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采油钻杆中所采用的是先进的连续驱动或惯性的摩擦型焊接。焊缝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钻杆工具与被焊管体之间的焊接生产效率。现阶段,在我国采油钻杆焊接工作中,使用最广的是惯性摩擦焊接工艺。

3.焊接技术在采油钻头中的应用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针对特殊情况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石油开采中,常常会遇到比较坚硬的岩石阻碍最佳开采路径,这时便需要运用采油钻头,将岩石破除。而岩石破除情况的好坏还会对钻井的质量、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以及开发钻井的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在采油钻头的种类方面,可以分为牙轮与PDC两大类。而焊接技术主要应用于钻头的修补与加工,根据不同的钻头材料,需要运用不同的焊接工艺。

三、结论

篇3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现阶段新能源仍无法完全取代石油、天然气的作用,因此,采油行业在我国仍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本篇论文主要分析并探讨了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关键词:

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上升,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采油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化学驱油、注水开发技术得到了开发与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了提升,但是现阶段还是比较低。因此,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非常重要。

1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行业的采油工程技术经过不断研究与实验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1.1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我国分层采油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主要成果包括实现了油田堵水、油田防砂等试验。分层采油技术的有效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层采油,指的是有效地利用低渗透层潜力,分采自喷井,分层采油主要包括高压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工艺、双管分采工艺。第二,分层测试,主要是对有杆泵抽油井实施环空测试以及对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自喷采油井的产出剖面实施分层测试,第三,分层管理,通过在平面调整中实施注水结构,使注采系统得到完善,工程生产能力、细分注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以及控液稳产的效果。第四,分层研究,以吸水刨面、产出剖面、密闭取心等资料为根据,结合油水井并进行改造,分析剩油分布情况、开发状态与油层动用情况,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1.2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上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适合多种油藏类型、满足不同场地需要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主要有:首先,气顶砂岩采油技术,此种技术在大庆喇嘛甸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保障最优射孔井段、水锥与气锥保持稳定等。其次,稠油热力采油技术,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许多油田中,稠油热力采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以及应用,在克拉玛依、胜利等油田中完成了技术攻关。再次,潜山油藏开采技术,任丘油田中的一种典型油藏及时潜山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的是,潜山油藏存在着是否适合开采、其大多数油气是否存在于孔隙、裂缝之中等问题。开采潜山油藏需要耐高温、大排量电潜泵技术以及完成裸眼测试。最后,断块采油技术,由于其油藏形状、油藏大小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断层相互分割使油藏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等因素,在断块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滚动勘探的方法进行注水、油层改造,才能保证产油效率及产油数量。

1.3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在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采油行业的采油工程体制进行了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蒸汽吞吐接替的发展,能够扭转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被动局面。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处理好近期应用技术以及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采油技术进行改进。第三,采用简化地面流程、加强注水等采油工程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可以使单井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2.1对采油工程进行全面了解

第一,应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规律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采油工程技术。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人工补充能量、保持地层压力的采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稳产期,实现采油效果的有效提高。第三,应国际项目加强合作,了解在采油技术方面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并进行研究借鉴,使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发展。

2.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采油工程技术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的技术队伍。因此,采油企业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深入挖掘人才潜力,从而实现整体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采油工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3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应在采油工程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等,从而使采油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第一,纳米技术,目前纳米采油工程技术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MD膜驱油技术正在应用。第二,微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正在进行发展的三采技术,在含水高的油田、枯竭老油田中具有比较强的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面临着是由能源短缺问题,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合理利用采油工程技术,能够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刘尧 单位:冷家油田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庞波,王利霞.探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J].石化技术,2015,01:74+95.

篇4

论文摘要:参加国际投标是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拓展业务、接轨国际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投标的胜负,不仅取决于竞争者实的强弱,也与投标技巧是否得当,策略是否正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标书研读与制作就是很关键的一环。本文主要就投标方如何研标书并在标书制作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进行了论述。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需求也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仅凭国内油气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消费需求,所以国内石油工程公司纷纷将目光转向发展国际业务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工程招标,是石油工程公司进入国际石油市场较为公正、安全和有效的途径之~。国际投标一般由五个步骤组成。本文主要就邀标书研究及投标书制作技巧进行探讨。

2标书的研读

业主的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书的主要依据,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惟一的依据。因此,一定要研究透业主的招标书,弄清各种关系要素。国际邀标书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投标须知,合同样本和工程要求。收到招标文件后,首先要快速的阅读浏览相关工程要求,以了解标书中的规定是否与公司自身条件相符,如果符合公司业务范围及施工能力,再对标书进行详细的研读:同时通过一些业主所在国或周边国家施工兄弟单位来了解相关情况。标书三部分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阅读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清承包商的责任和报价范围,不要发生任何遗漏;

2)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3)及时调查了解工程所在地工、料、机等的市场价格,以免因盲目估价而失误;

4)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5)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等,以便做好资金使用计划;

6)弄清有无特殊材料、设备及施工方法要求,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7)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在含义,防止漏项发生;

8)弄清总包与分包的规定,以便当自身施工能力不足时便于分包及协作。

9)弄清施工期限内的涨价补偿规定,以便报价决策时充分考虑利益风险等因素;

10)对含糊不清的问题,应及时提请招标单位予以澄清,包括合同条款、施工范围、报价等。

3国际投标书的

制作国际投标书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投标人能力、实力与技巧等综合实力的证明,标书制作的优劣直接决定投标人中标的几率。

3.1投标书的组成

国际石油工程投标文件虽然不同的招标公司会有所不同,但一股有三部分构成:

1)技术标书。包括投标证明文件:投标授权书、营业证书、QHSE认证证书、最高管理者情况等;设备情况:设备的名称、技术规格、以前的一些施工业绩、施工图片以及设备的出厂证件、设备的检验情况等。如果设备参数与邀标书要求的有所不同,则要特别说明,说明替代设备的参数、施工情况等;人员情况:人员简历,技术特长,工作经验等:QHSE体系运行情况:各类认证证书以及能够说明系统运行状况的一些记录、文件等;技术优势以及与标书要求相关的补充资料。

2)商务标书。包括标书报价及相关说明,一股包括设备施工报价、人员报价、待命费、材料费、动迁费等。报价的具体形式(包括日费、一次付清或工序报价等方式)要根据标书的要求选择。3)合同标书。包括合同条款异议说明、保险购买情况说明以及投标保函、互相免责协议。

3.2投标书的编制

在通读标书的基础上,投标人应根据要求仔细认真的编制标书,编制投标文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投标须知要求的格式、顺序和内容编制标书。投标文件格式不要随意更改。如果投标人填写后,仍未能准确清楚的表达出投标人意思,可以加入补充说明。

(2)技术标书的制作要重点突出投标人员的海外工作经历和相关施工能力,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实时监控参数、范围及传输能力,优势的或独一无二的施工技术,0HSE的业绩和发展完善的证据,投标人在地域、人文环境以及该区域合作经验上的优势;有能够缩短工期、更安全环保、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替代设备或推荐方案都应该列举在标书中;

(3)合同标书的编制要特别说明人员和设备保险情况,当投标人购买的保险与业主的要求有差距时要重点说明弥补和改进的办法,还有银行保函、免责协议等都要按要求填写办理;

(4)商务标书在按要求报价后,如果同时有几个标书则要突出同时中标或不同数量标书中标的价格折扣;如果有替代或补充设备、方案,则要突出这样施工节约的成本和创造的效益;如果是联合投标则要突出联合投标的价格优势。价格变化大的材料费、油料费等则要特别说明,以减少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5)最后反复审核,消除误差要对计算数量,如工程量、单价、总值认真核对。文字表达要准确无误。

(6)标书制作要干净整洁,页眉页脚设置标书名称及编号以及投标人标志,用统一规格的纸张和精致的文件夹装订成册。投标书的装订要便于招标机构的审阅,并在每册封面上打印投标公司的标记。

3.3递送投标文件全部投标文件编好、校核并签署后,投标人需按招标须知的规定分装,密封,并按要求粘贴或写明收件信息,在截标日期之前,送到或寄到招标机构指定地点,并取得收据。

篇5

论文关键词:天然气开采技术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 要:天然气开采技术是石油工程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一门重要和新兴的综合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石油工业提供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近些年来,全球对更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天然气产业也因之发展迅猛[1~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对能源结构优化的要求十分迫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今后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是今后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3~4]。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加快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地质特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技术系列。这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安全及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内容简介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排水采气、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其预防等内容,地质是基础,渗流力学是开发的理论基础,气藏数值模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优选的钻采工艺和地面建设工程技术是关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选修课及未来从事石油工程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2 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讲课趣味性 

由于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天然气开采技术也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状态,传统教材的内容常常落后于现场实际应用技术,为了让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能够培养适合当前石油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专业前沿的最新技术知识,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通过展示国际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涉及的先修课程较多,一般放在大四讲授,传统的讲授法通常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很难适应,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控制课堂节奏,把握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其次,在谈话法中多利用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最后,在讨论法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新颖实际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读期刊杂志写读书报告提高其自学和总结能力。 

4 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教学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5]。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强、可塑性大、师生互动效果好等优点。现代教学技术以其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而在很多学科的教学色鲜明。教师应根据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特点,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诸多先修课程,同时实用性很大,在现场中实例颇多。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侧重讲解天然气开采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多媒体[6],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投影在屏幕上,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理论结合实践,推进素质教育 

天然气开采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课,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结合课程理论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到现场参观实习,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利用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 结语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的能源,在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以及中国石油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推动力。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依据实际生产和科研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维标.天然气及lng工业的行业现状及展望[j].通用机械,2009(4):42,44~45. 

[2] 李泓平.天然气资源评价[j].中外科技情报,2007(22):35. 

[3] 徐枞巍.为天然气大发展助力[j].气体分离,2009(4):19~20. 

[4] 邢云,刘淼儿.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9(1):120~123,147~148. 

篇6

【关键词】钻井专业英语教学 问题 师资培训

钻井专业英语是学习国外先进钻井技术,和开拓国外钻井市场的基本工具。近年来,国内钻井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外相比,在钻井技术、设备、工具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国外英文专业文献(SPE会议论文,JPT和OGJ期刊等)仍然是国内学者研究、解决专业问题的重要资料来源。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受国内石油勘探开发资源的限制,国内石油公司开拓国外钻井市场的步伐在逐步加快,目前中原油田、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已有100多支队伍进入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非洲、中东、南美、中亚四大国际市场,承揽了200多个国际钻井工程项目。因此,开展和加强钻井专业英语教学对开展学术研究和开拓国际钻井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改革开放的快节奏和生产研究需求相比,钻井专业英语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就钻井专业英语教学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钻井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钻井专业英语的基本功能,即服务于英文专业文献调研和开拓国际钻井市场,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熟练掌握钻井专业的基本英文术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钻井设计书;②使学生掌握日常钻井活动常用英文语句,具有与国外同行进行英文交流和协商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能够书写英文摘要,填写钻井日报表等。钻井专业英语教学活动应自始至终强调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钻井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问题

开设钻井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毋庸质疑,但是,目前国内石油高校通常只开设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包括钻井、采油和油藏专业英语三部分),且被设置为选修课,安排在第6学期。这种课程设置导致以下问题:

①课时少,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程通常为32课时,钻井专业英语内容作为其中的三分之一,平均下来,钻井专业英语部分仅仅10课时。教师在这样少的课时内很难将钻井工程各环节涉及到的专业英语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

②接受钻井专业英语学习的学生人数少。由于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且开课学期较晚,而大学生通常在低年级选修尽可能多的课程,达到选修课学分要求,以便在高年级阶段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留下更多的复习时间,导致选修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3级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约500人,而选修该课程的仅仅90人左右。

2 师资问题

钻井专业英语是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的结合,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因此通常是从钻井专业教师中挑选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教师。但是,毕竞钻井专业教师在英语发音、语法和表达习惯等方面和英语专业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钻井专业英语教师是影响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另一个核心问题。

3 教材问题

钻井专业英语是钻井工程技术的英文表达,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具有四部分内容:

①钻井工程建井周期内所有典型钻井作业、钻井设备、钻井仪器、井下事故处理、钻井人员等的系统英文阅读材料,供教师精讲和学生自学;

②钻井现场和钻井承包合同的常用英文语句,最好有配套有声资料,满足教师讲授钻井口语和学生日常练习的需要;

③钻井作业文档范本,如钻井设计书、钻井日报表等的英文范本。

④钻井专业词汇汇总表,供学生学习和日后查阅。

上述教学材料要从英文原版教材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节选,并重新整合,而不能由母语为汉语的教师根据中文教材自行编写。

教学建议:

1 调整课程设置

欲改变课程课时少和受众人数少的问题,必须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建议钻井专业英语从石油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中剥离出来,而单独开设钻井专业英语课程,并设置为必修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钻井工程课之后或同学期但时间上推迟两个星期开课。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降低课程难度,使学生更专注于英语学习而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去理解背后的专业含义。

2 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决定钻井专业英语课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关键因素,由于钻井行业的特殊性,很难从非石油高校中聘请到合适的钻井专业英语教师,因此,解决该课程的师资问题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从专业教师内挑选英语水平高且有志于钻井专业英语教学的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英语发音、口语和课堂用语等方面的强化培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2002年以来,一直举办由外教授课的英语培训班,取得了良好效果,2006年又利用暑假时间对骨干青年教师进行了国内20天,国外一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教师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钻井专业英语学习的前提是熟悉钻井专业知识,教学和培训中发现如果学员不熟悉专业,则很难记忆专业术语和理解钻井专业英语句子表述的意思。教学经验表明,如果对钻井专业术语配以相应图片,钻井作业环节配以录象资料,则学生的印象更深,也更容易理解和更快地记忆专业英语知识。如,讲授钻头专业英语术语的时候配上各种钻头的图片,讲授钻井液循环的时候放映钻井液循环录象片段等,这些做法都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4 课堂教学穿插讲座

钻井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非常想了解国外钻井作业到底会遇到哪些英语方面的问题,钻井专业英语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如果教师能聘请到有国外钻井作业经历的人员直接面对学生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心得体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学习重点和目标也更明确。

篇7

关键词:长庆油田;固井技术;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E25 文献标识码:A

长庆油田已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对固井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固井质量也得以保证,施工队伍实现程序化、科学化。固井新技术相应地投入使用,弥足原有技术的不足,更好地满足了工程需求。新技术需要进一步地实施才能获得最优的效果,通过了解固井技术的现状,得出对发展趋势的合理规划,对长庆油田固井技术的提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长庆油田长远的经济利益也有重大的影响。

一、固井工程管理现状

固井即油井和气井在建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长庆油田两大类固井施工队伍在长庆油田协作运转。勘探局所拥有的并且与交易部分联系的固井公司来固井为第一类。原勘探局的管理机制在现勘探局得以保留,为了使固井质量得以保证,勘探局具备了良好的设备、规范的用料、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水泥浆配方体系。第二类为外部固井公司对市场所开放的一部分井进行固井,完成工作和任务大且重而勘探局固井公司难以完成的工作量。油田公司对外油田固井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并认真审核,消除了其由于长庆油田陌生的地质特征而对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了相应地管理制度,并且完善了不成熟的固井技术手段和水泥浆配方体系,施工的范围得以扩大。

三级管理的执行提高了固井水泥及添加剂的质量。首先,管理生产厂家和产品为第一级,实施“使用许可证”制度,评测全套固井材料并建档。监督固井材料的运输与储存为二级管理。第三级则是对现场使用的管理水泥浆体系检验要在入井前严格执行。随机复测部分采用声幅测井的固井震慑固井施工单位,使其固井工程质量意识有所提高。良好的工作运行使长庆油田的生产基本满足需要。

二、固井工程技术现状

1作为固井质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泥浆配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地层特点和适应性后进行制定。

气层埋藏深度、气蹿程度和上部地层的受压能力对天然气井的水泥浆体系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此制定不同区块的配方。

通过对油层的地层压力以及油气水的活跃程度进行分析,可以选出使用成熟并且应用效果好的水泥外加剂。

2六大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保证了固井的质量。

(1)GLC低密高强水泥浆体系通过紧密堆积理论及粒径分布技术解决了多级压力层系、低压易漏失、长裸眼、水层活跃地层的油气井固井难题。

(2)GSJ防气蹿降失水体系通过应用聚合醇成膜技术,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一百多口气田井质量全部合格,解决了长庆油田具有的气段长、低压易漏失的气井气蹿和气层压力系数高等问题。

(3)GFQ防气蹿泡沫水泥浆体系使得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四十多口井全部合格,解决了气田压力系数高的气井气蹿问题和气层煤藏浅问题

(4)XYJ小井眼、小间隙固井水泥水泥浆体系通过在欠平衡小井眼、安塞油田浅油层和气探井尾管的使用,使固井质量全部合格,并解决了小井眼、小间隙油气井固井难题。

(5)GST水平井固井水泥浆体系在气井水平井和油井十口的使用也是固井质量全部合格,还解决了有关的油气井水平井固井问题。

(6)GJR降失水早强水泥浆体系主要使用在安塞油田、胡尖山油田和陇东油田的活跃水层及底水油藏井固井,长庆油田使用该体系的二百五十多口井质量全部合格。

相对于发展缓慢的固井质量检测评价技术,长庆油田的固井技术有很大大的进步,不同的水泥浆体系应用于不同的地层,同时还投入使用了化学添加剂。

三、固井质量的检测技术现状

长庆油田主要有八中井下井下测井仪器检测固井质量:三样测井(声幅测井、磁定位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CBL-VDL)、水泥胶结测井仪、脉冲回声水泥评价仪器(PET)、俄罗斯声波水泥胶结评价仪器、伽马-密度测井仪器、井温仪器、噪声测井仪器。八种井下测井仪器清晰地记录固井的质量,有助于及时作出对固井的修缮方案,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中不必要的损失,还是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四、长庆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单一的声幅测井会使质量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 ,不能同时正确反映两个界面的胶结程度,阻碍了对固井的深入研究。。虽然变密度测井弥补了声幅测井对第二界面固井胶结质量的错误检测,但检测是否合格时不够明显与直观。另外,声幅测井的无向性对判断缺口的方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无法准确确定缺口所在位置。

而MAK-II利用较强的声波能量,可以对六条参数曲线进行分析,并且相比之前,可以定性区别出水泥的微坏程度。

水泥胶结的质量、水泥返高和自由套管井段都可以通过MAK-II进行评价,并且准群地查出套管损坏的位置以及水泥浆密度等问题。

水泥胶结测井利用同时作为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八个传感器记录波形,更详细地显示水泥胶结的情况。有发射器产生的声波虽然没有固定的方向性,但是最终都会由一组接收器接收。同时其利用其与声幅测井相结合,在测井图上得到的水泥胶结情况达到三种,测量水泥与地层之间的胶结为第一种,第二种可以得到测量水泥和套管间的胶结,最后得到的是用于检测测井仪器居中情况的声波传播所用的时间。

结语

声幅测井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对固井质量检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相关人员的方案也因测量误差出现错误,施工队伍的效率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新技术MAK-II不仅吸收了声幅测井技术的优点,而且极大程度地弥足了声幅测井技术的缺点,提高了对固井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收获对的经济效益也有提高。新技术应逐渐广泛实施,配合正确的施工方案,淘汰原有技术的弊端,更高地提高工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国内石油公司;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中图分类号: TE1

1 国内石油公司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1)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力量分散,机构重复设置比较严重。

目前集团公司(包括股份公司)系统共有科技人员5万余人,分散在300多个科研机构里;集团公司直属科研机构7家,企业直属科研机构80家,企业二级科研机构200余家。不同区域的企业都设有同类性质的科研机构、同一区域的同一性质的企业二级单位也都设有相应的科研机构。其结果导致立项重复、设备购置重复、科研整体水平在低水平上重复。

(2)机构庞大,科技队伍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

科研机构内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使得科研机构规模庞大,学科专业设置过分追求齐全,技术支持、社会服务一应俱有。科技队伍中不做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比重很大,按集团公司直属科研机构和企业直属科研机构统计,真正从事课题活动的人员仅占科研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7%左右。

(3)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缺乏。

集团公司众多的科研机构中,博士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少数院所。

(4)自主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只有少数研究开发机构按技术中心建制,而大多数还是以原研究院所的机制运营。重理论研究、轻应用开发,重论文成果、轻市场推广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不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机制的形成。

(5)创新人才相对缺乏。

一是企业往往片面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成人的继续教育,以致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二是引进的人才自身素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往往难以更快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科研能力;三是人才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人才相互交流、学术相互渗透的必要的科研氛围;四是人才流失,这主要是加入WTO后,各跨国公司用高工资等待遇吸引人才,以及石油行业大多远离城市,沿海与内地高层次人才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人才流失。五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6)科研投入问题。

一是投入相对不足。按照国际标准,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5%的企业才有一定竞争力,只有2%的企业仅能维持生存。而中国石油企业作为有较强实力的大集团经费投入也只有2%―3%。二是科技投入分散,导致中长期、重大、超前项目萎缩。三是同一公司重复购置同一资源,造成浪费。

(7)自主创新能力差。

大部分基础研究只是把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加以具体运用,造成我国科研工作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少,技术创新能力差,科技发展后劲不足。

2 中国石油公司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趋势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已成为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世界石油市场的激烈竞争,都把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作为其业务快速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获取最大利润的主要战略。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要想尽快适应世界石油市场,与国际接轨,重视并积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是前提。要做好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关键。加快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集团公司要走向海外,实现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目标,就必须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其次,对于集团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来说,现行的科研体制还不尽合理。集团公司从总体规模上看,研究力量是比较雄厚的,但机构重复、分散、庞大,集中表现为大而不强,管理不集中。虽然这几年科技的贡献率较大,但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第三,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快科研机构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也是科技工作自身规律的必然要求。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建立创新型企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未来几年内,中油集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途径简单的说是“瞄准一个目标,抓住五个关键”。

“瞄准一个目标”是指集团公司在优化科技资源时,要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争取保证企业各类科技资源在不同的科技主体、过程、领域、时间、空间等层面上进行分配并实现相互的作用。优化市场资源,优化科技资源,优化管理资源,优化人力资料,优化环境资源。

3 我国石油科技需要实现几个转变

随着1998 年石油工业的战略重组,真正做到科技兴油,科技增效,石油科技就要相应地发生一系列改变:一是从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从围绕储量、产量转,追求的是储量、产量箭头向上,转向着力于效益。对上游而言,“科技增油”增加的必须是有效益的经济储量和经济产量。对下游而言,就是要提高工艺的技术含量,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从全国型向企业型转变。石油科技过去的研究范围,摊子铺得很大,战线拉得很长。重组后的石油科技要缩小包围圈,对集团公司没有效益的事不做,不铺摊子,不贪大求全。三是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机制择优配置科技资源,组织科技工作。科技项目通过市场的手段选择科研力量,打破人员、设备的界限。科研单位按照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后勤服务三块来进行划分和重组。四是从成果型向能力型转变。科研工作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科研工作真正从争技术水平和成果奖励,转到争市场竞争力和争经济效益上来。

4 国内石油公司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1)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管理措施。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代表,是企业创业的先导,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力是首要的能动的因素,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使科技人才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首先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优化科技队伍结构;其次必须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科技资金在投入和使用上的管理。

首先要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这是推动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以提高科技进步在生产发展中的含量;同时适当调整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加大勘探开发新技术项目以及对油田公司可持续发展最有益的新管理方式、方法项目的投入。

其次,要建立开放型的融资渠道,使科研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社会化的科研投资格局。如,允许从科技成果转让、技术产品销售、技术咨询服务等收入中提成,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基金提取应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对未列入计划的项目,二级单位可以打破传统思维,改变投入―研究―推广―创效的模式,在可预见的效益中,先预支一部分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待研究成果经科技部门认定见到效益后,由科技部门偿付二级单位垫付的资金。这样做把技术推广创效和科技经费来源结合起来,一方面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督促了该项目承担部门和单位为能得到垫付资金,会比较积极主动地进行该项目的推广,加快该成果的转化。

最后,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油田公司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项目合同管理,项目经费必须按规定落实到课题组,杜绝经费挪用和依托单位重新分配的现象,经费的支出必须与合同规定一致,加大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审计,掌握好项目的资金预算,严格执行资金预算,任何个人、部门不得增加支出,建立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机制,把科研项目资金管住管好,让有限的科研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投入的科研资金达到最佳效益,让科研资金合理配置。

(3)建立有效的信息保障机制。

技术进步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财富的新源泉,要强化这一理念,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保障力度。

①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渠道畅通、迅捷高效、运转规范的信息搜集、处理、传递、共享机制和科技信息研究中心,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信息搜集、处理、传递方面的职责,把信息作为企业生存和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来经营。

②加强网络建设和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共享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科技工作信息化管理。

③加强与专业信息研究单位和院校、研究院所在信息搜集、处理方面的合作。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搜集、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④加强对石油科技发展动态和相关科技发展动态的跟踪监测。一是跟踪监测内部技术应用状态和工程技术服务中的技术难题,总结归纳市场需求信息;二是要注重跟踪监测世界石油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科技合作、市场开拓、工程技术服务以及国际会议信息、论文报告、网络信息、学术期刊、学术交流等渠道,系统跟踪研究重点国家、重点公司、国内外对标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分门别类地进行定期、系统的跟踪和监测,定期出研究简报或综述,研究新的思路与项目建议,为科技规划计划的编制和滚动调整提供参考。

(4)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完善科技立项的科学决策系统和全成本核算的项目管理办法,针对企业增储上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难点选择题目,根据市场、效益立项,完善科技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改革科技拨款办法,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和难度分为拨款、部分贷款、全部贷款三种形式。要强化课题的中期评估和跟踪管理。同时,在成果验收上,以“效益”评估为最终目标,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科技结论、没有经济风险评估的做法。

5 结论

结合对国内油田公司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科研机构设置重复,配置不当;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预测,本文探索出了适合国内油田公司发展实际的优化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力资源配置的对策,以期能够对国内油田公司科技资源配置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油田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谋求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传谌.国有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系统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薄志仲.油田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石油企业管理.1999.

篇9

【关键词】开放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5-01

1、引言

开放式实验室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可以提供一个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并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开放式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以及从事实验研究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开放式实验室能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允许教师将平时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校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营造创新氛围,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向学生最大程度的开放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开放实验项目设置应贯彻“因材施教、形式多样、逐步推进、讲究实效”的原则

2.1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认真拟定实验题目

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本次开放实验中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所收获。开放实验类型可分为教改型、学生科技活动型和自选实验课题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面向于有一定实验操作基础和理论知识储备的本科生。

1)教改型开放实验: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公开教改项目中的开放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教改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仪器的改进等。

2)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自选实验课题型:实验室定期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明确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设计、试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型实验课题,实验题目由学生根据他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行拟定,实验室负责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实验技术支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能使学生的想法在实验室变成产品、变成论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2.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开放

设立各种创新基金和科研项目,取得显著效果。设立了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为核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特征,以做课题、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作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现代化学理论知识和综合实验技能为基础,通过科学管理机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该基金项目已实施六届,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每届都举行创新实验与研究成果汇报会,评出优秀论文并予以奖励。针对一些自选实验课题型,我们要求学生多做市场调查,这让开放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将实验转变为产品设计开发。这样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实践能力。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功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增强学科交叉,激发创新热情

现代科学上的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重视交叉学科将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

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或尝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横向拓宽,设置多学科、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开设多学科、多专业的专业综合大课,构建本科教学新体系。使本科教育从比较狭窄的专业对口教育逐渐转变为具有通识、综合化的广博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如在《抽油机及深井泵模型抽水实验》开放实验中,学生所面对的问是没有现成的实验设备,需要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设备,规划实验步骤,自己选定测试方法等等,所以在人员搭配上做了一些调整,该实验由石油工程专业、化学化工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组成,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课题。当遇到难点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与教师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综合训练,学生对以前所学的书本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

2.4重视实验成果验收,加强能力培养

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必须首先阅读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列出实验步骤,选定实验设备和仪器,经实验指导老师审阅确认后,方可开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提出实验结果的报告。进出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并作登记,另外,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计算机统计情况及设备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维修情况记录。

要不断以现代技术成果装备实验室,增加经费投入,更新实验设备以及实验内容,引入先进实验项目,提高实验手段,让学生能接触到科技前沿的技术,为学生提供科技前沿的物质基础,以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我校于2003年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实验,来自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完成43个实验项目,其中有38项成绩优秀在本次开放实验活动中获奖。一些好的作品被推荐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全国“挑战杯”,学校“康菲杯”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逐步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开放实验参与人数和完成质量都在逐年上升。现我校开放实验已覆盖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专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

篇10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ory" training model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losed condition lack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resulting in the graduates can not get into character of enterprise, and seriously separate with the demand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 Combined with training mechanism of graduate majored in 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 majo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double-tutor" teachers team. Through two years of practice, the graduates' theo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has received the good effect.

关键词: 双导师;油气井工程;培养模式;队伍建设

Key words: double-tutor;oil and gas well engineering;training model;tea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1-02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处于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创新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都是在较为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这不仅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赋予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内涵。

然而,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教师是培养研究生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双重复合型人才,仅仅依靠高校的单一导师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知识结构的欠缺,不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国内诸多高校先后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与实践,如加强学科建设,寻找不同的教学模式或导师制模式等[1]。上海交大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推进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2],扩大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项目规模,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最初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已转为在共建实验室、开展学科领域集群式发展等应用领域的合作。在培养模式上,还将通过“先期介入”的模式,使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直通”企业,让学生们能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山东大学博士生实行双导师制[3]。要求双导师之一须为校内人员,另一人可以是校外(含境外)人员,也可以是校内非同一学科(跨二级以上学科)人员。合作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指导研究生;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或科研经费;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

研究生“双导师”建设制度就是在这种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下产生的,它是由高校理论与学术型指导教师和企业具有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与技术专家共同培养“双导师”培养机制。“双导师”培养机制能够弥补单一导师培养存在的知识结构与知识面的欠缺。为此,本文结合本校的油气井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油田企业的科研院所与生产实践单位,提出了“双导师”队伍建设方案,通过双导师队伍建设的运行,研究生的培养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本校油气井工程研究生依托于本院石油与天然气一级学科,研究生的总体招生数量为45人/年,近年来,随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招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油气井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如表1。

研究生主要的培养方向为油气井工程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力学、油气井工作液化学、油气井工艺理论与设计评价、油气井工程测量与过程控制等方面基础性的研究。多年来,由于受“重理论培养”、“轻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定势,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理论研究与继续深造的人员占据很大的比例,如表2。

同时进驻企业的研究生毕业生,无法直接参加企业与社会的生产实践,大部分需要经过6个月的现场技能培训。甚至一些研究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而失业,导致了本专业研究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复合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已成为约束研究生毕业进驻企业与社会的瓶颈。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大众教育的要求,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办学与社会需要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这也是造成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双导师”型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发展路线。

2 “双导师”型队伍建设方案

学校依托教育厅设定的“油气钻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技术专家聘为中心的技术顾问与客座专家。围绕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优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和产品研发,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主要的队伍建设方案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①导师队伍建设上,鼓励校内年轻导师参加油田生产实际技术难题攻关,通过结合油田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一方面增强了导师解决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拓宽了青年教师的视野。为后续的研究生培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②依托“油气钻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高薪聘请或有偿政策引起具有3-5年具有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学者。

③把油田企业符合导师资质的优秀人才聘请为学校导师,开发型的学科带头人。借助于与黑龙江省油气钻采研发中心实验室的合作,油气井工程专业聘请高级技术导师占本专业校内导师数量的百分之四十。

④实现校企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方面满足校内导师培养研究生基础理论培养,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导师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导师的指导范围,导师的指导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其范围可以涉及课程、论文、科研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

⑤在研究生毕业设计时实行“双导师”责任制,在制定油气井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时,要做到课题不脱离油田实际问题。油田企业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定期来学校做技术交流,并留下技术课题,合作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提前参与企业的研发,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 方案实施与效果分析

①通过外聘引起人才的政策,2012年,引进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博士后3人,现已参与指导2012级的硕士研究生的工作。

②2012年,聘请油田企业的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2次,并参与制定了油气井工程专业2012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③通过对油气井工程专业2012界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研究生就业率提高了32%。

4 结束语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经过“双导师”型队伍的建设以及新的导师聘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应本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双导师”有利于对研究生进行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指导,拓宽学生视野,同时通过学生在油田现场实践的方式,让研究生直接参与校外导师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或研项目,改变研究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②与黑龙江省油气钻采研发中心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技术导师。对于油气井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方向更加明确和负责,通过企业导师现场经验的传授和指导增加了学生对于工程上的更深理解和认识。

③通过学生现场实习以及与各油田单位的合作,解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生在油田单位的一段时间的实习,对于就业和选择人才方面有了一定的意向,对于缓解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国武,李建平,鲁晓军.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国内外双导师制的探索和研究.计算机教育,200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