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8 20: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税筹划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纳税筹划的目的主要有:
——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获取资金时间价值;
——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
——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偷税、避税与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不是偷税,也不完全等同于避税。
偷税:其显著特征为行为的违法性。
避税:避税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灰色避税”,它是通过改变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常见手法如通过操纵关联交易价格将销售增值和营业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关联企业;另一类是“中性避税”,它主要是利用现行税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将应税行为改为非税行为,将高税负活动变为低税负活动。
纳税筹划的类别和特征:
类别:
——按涉税行为所处的业务领域,可分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投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融资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按筹划活动涉及的范围,可分为战略性纳税筹划和战术性纳税筹划。
战略性纳税筹划又包括对长期计税政策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税制变动前的筹划和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
——按税种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的纳税筹划。
特征:
事先策划性、非违法性、权利性、规范性等
纳税筹划的基础:
客观基础:
——现行税收法规制度赋予纳税人适度的选择权;
——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可选择性;
主观基础:
在全面、深入、准确掌握税收、会计、法律、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筹划对象的具体特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例1 :甲公司是一家大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乙公司欠甲公司货款300万元两年多时间了,现乙公司资不抵债,甲公司为了收回欠款,同意乙公司用一批旧设备(环保设备生产线)偿还该项债务。设备原价350万元,账面价值270万元,经评估该固定资产市价(含税)290万元。甲公司打算先进行债务重组,取得乙公司的抵债资产,然后再将这笔抵债资产作价290万元与丙公司合资组建丁公司。如此,有关各方的税负为:
乙公司:
增值税为零(依据为国税发[1995]288号)
企业所得税=(300-270)*33%=99000(元)(依据为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
甲公司:
增值税=290/(1+17%)*17%=421367.52(元)
企业所得税为零
甲公司产生了较重的增值税税负。
有人提出这样的税收筹划思路:
首先由乙公司直接用旧设备与丙公司合资组建丁公司,设备作价290万元,然后再由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债务重组协议,乙公司用拥有的丁公司的股权抵偿甲公司债务300万元。
上述筹划建议可行吗?应如何筹划?
纳税筹划的基本要素:
计税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纳税环节、减免税、纳税期限等,其中最关键的要素为计税依据和税率,因为任何一个税种的应纳税额都等于计税依据乘以税率,且该二要素与其他要素间存在着重叠关系,例如减免税优惠就包括税基式(即计税依据)优惠和税率式优惠。纳税筹划自然是围绕上述要素展开的。
本次课程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计税依据的纳税筹划
不同税种的计税依据是不同的,如流转税的计税依据为销售额或营业额,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为房产账面原值或租金额。
这种方法是纳税人利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自由定价权,以价格的上下浮动作为纳税筹划的操作空间,或者是利用对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权,从而达到少纳税或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目的。这里的价格既有商品销售价格,也有劳务供应价格、无形资产使用费价格、租金价格等。
关于计税依据的纳税筹划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计税依据(税基)从某个纳税人转移到另一个纳税人
1、利用享受税收优惠关联企业进行筹划。其目的在于将增值或利润尽可能地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处于低税率地区的企业实现,有时也会反向操作。这种案例主要发生在享受特定优惠政策(如福利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外商投资企业与其股东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等。从地域范围上看,既有国际上跨国(地区)间的转移,也有国内跨地区的转移。
对这种方法的限制:日益严密、严格的国际税制和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实体法的规定。
这种方法能够存在的原因:
——纳税人法定的定价自以及市场的复杂多样性;
——品牌产品、专利产品等不可比因素的增加;
——衡量无形资产交易价格、特许权使用费等方面的尺度难以掌握;
——二级市场发育的不完善,等等。
在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是:
——关联交易价格应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加以灵活运用,不可过度;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获利空间较大的生产环节安排在特定的低税率地区;
-将正常定价与销售折扣与折让相结合;
——合理利用无形资产等交易价格。
——结合必要的预约定价。
(二)将计税依据(税基)从某个纳税期间转移到另一个纳税期间
这种方法存在的基础一是税法中有关递延纳税的直接规定,二是纳税人可利用对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活选择权,从而调节税基的期间分布。
一般来说,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即递延纳税)对纳税人是有利的,但也不尽然。
1、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许多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时由于未收到货款,故一般不向客户开具发票,也不确认会计收入和计税收入,自然也不反映应纳税款。而按税法规定,在无特殊合同约定的情况下,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售款或取得索取货款凭据的当天,上述会计处理极易招致税务机关的处罚。如何合理处理上述问题呢?
——纳税人首先应合理利用税法中关于赊销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规定;
——其次,纳税人应妥善处理相关细节问题。
2、结合纳税年度的盈亏情况和应税状况选择收入或所得的实现期间
例:以实物对外投资如何进行筹划。某公司以一座房屋对外投资,账面净值800万元,投资作价1200万元。假定该公司可能存在三种情况:(1)四年前,有 300万元的未弥补亏损;(2)以前无未弥补亏损,当年正常缴税。(3)当年处于免税年度。在不同情况下该公司应如何选择?如果上述企业为国有企业,还可采用何种策略?
本例中产生400万元的视同销售所得。
筹划建议:第1、3种情况下选择将400万元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第2种情况下则应尽量选择分五年计税。
筹划依据:有关视同销售及视同销售所得计税的规定,国税发[2004]80号、82号文等。
3、企业重组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筹划问题
为支持企业合理重组,税法中设计了诸多“递延纳税”的规定;而企业重组时如果方法得当,也可以推迟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现以后者为例:
例:Z省的两个自然人在S省某市设立发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甲,注册资本8000万元。公司在将所购1亿元土地“五通一平”(开发成本及费用约 1000万元)之后,土地市场评估价格已上涨到1.4亿元。现另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乙欲得到该宗地块,如果直接向甲公司购买,则甲公司应纳税款为:
营业税=(1.4亿元-1亿元)*5%=200(万元)
(注:有的地方解释“国税发[2003]16号”文中差额计税的规定不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则营业税=1.4亿元*5%=700万元。)
土地增值额=15000-10000-600-(10000+600)*5%-180-275-(10000+600)*20%=1295(万元)
土地增值率=1295/13705=9.45%
土地增值税=1295*9.45%=388.5(万元)
企业所得税=(15000-10000-600-180-320-275-388.5)*33%=1068.045(万元)
乙公司应缴契税=15000*3%=450(万元)
鉴于此项交易中较重的税负,有位人士为双方设计了一个“纳税筹划”方案:由乙公司及乙公司的大股东(系一自然人)按经评估后的甲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 1.1亿元(含土地评估增值5000万元)受让甲公司的全部股权,甲公司变更股权后持续经营,并在新股东的主导下进行后续的房地产开发。该人士称:甲公司股东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乙公司股东时,按“财税字[2002]191号”文之规定,无需缴纳营业税;另一方面。,乙公司及其大股东系通过收购其股权间接取得了土地使用权,而不是通过资产买卖取得土地使用权,这样,甲公司无需为土地增值缴纳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可谓“一举两得”。
交易双方遂依计而行,并一次性支付完交易价款,在变更股权的同时,甲公司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从1亿元调为1.5亿元,差额部分记入“资本公积”。甲公司经过两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在清盘时进行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清算时,地价成本均按1.5亿元计算。
然而,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对甲企业和乙企业进行纳税检查时,作出了如下处罚决定:
1、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和“国税发 [1998]97号”文的规定:“企业股权重组后的各项资产,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能以企业为实现股权重组而对有关资产等进行评估的价值计价并计提折旧,应按股权重组前企业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计价和计提折旧。”甲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处理违反了上述规定,应予补税并罚款;
2、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土地增值额时扣除项目中的“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是指:“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在股权变更前后,甲公司作为“纳税人”的身份是连续的,故计算土地增值额时能够扣除的地价只能是最初购入时的成本1亿元。因此,甲公司在土地增值方面也构成偷税,应予补税和罚款。
乙公司向甲公司原股东支付股权交易价款时,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应予罚款。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1、税法中关于企业重组中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往往是即时征税还是递延征税的规定,而不是应税或免税的规定,故纳税筹划的着眼点一般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2、在税制中,流转税强调征管链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企业所得税则对获得所得的纳税人征税。上例中,甲公司的原股东获得了收入和所得,本应缴纳的税款最终却由股权变更后的甲公司缴纳,甲公司及其大股东由于对税法的一知半解和轻信错误的“筹划”意见,并且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未能预见和约定解决此类问题的条款,导致其损失难以挽回。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应是考虑交易活动中各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而不是损此益彼。
上述问题是在所有其他类型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中都应注意的。
(三)降低或控制计税依据(税基)
一般来说,降低税基必然降低税额;
而控制计税依据,则是通过合同、票据等形式,将计税依据设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取得有利的计税效果。
1、货物定价“欲高则不达”
例:某企业一台设备的原值为100万元,已使用半年,账面净值95万元,现予出售,拟定价100.8万元。
上述定价合理吗?应如何定价?
如果上述设备已使用8年,账面净值25万元,该企业拟将其拆废再将残料卖给废物回收公司,估价15万元,这种方式合理吗?
2、不要出现较高的、不利的“推定收入”
例:甲企业用一批原值为120万元、净值为80万元、市价(不含税)为100万元的设备抵偿所欠乙公司的债务140万元。甲公司作(注:简化分录,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
借:应付账款 14000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 1200000
资本公积 600000
纳税调整:视同销售所得:100-80=20(万元);
债务重组所得:140-100=40(万元)
乙公司作:
借:固定资产 1400000
贷:应收账款 1400000
纳税调整:债务重组损失:140-100=40(万元)
商品计税成本:100万元。
如果在债务重组时双方不约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会产生什么结果,应如何作纳税筹划?
3、合理规避视同销售收入或所得
视同销售业务是企业的资产转移行为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销售,其本身无现金流入或未取得应收账款,会计上也不确认会计收入,但税收上要求确认应税收入。
例:某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开展“买一赠一”活动,例如凡购其大屏幕彩电(零售价8000元/台)一台的,赠送进价为351元(含税)、市价为500元的电饭堡一只。企业作:
借:营业费用-促销费 300
贷:库存商品 300
对于该企业此类促销行为,按《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税发[2003]45号”文规定,不但卖出的货物本身要全额纳税,而且赠品也要视同销售,以增值税为例,每台电饭堡应补税:500/(1+17%)*17%=72.65元,主管税务机关共查补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60余万元,并作了50%的罚款。此类业务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方案:将“买一赠一”改为折扣销售。
依据:“国税发[1993]154号”
筹划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4、如何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基筹划中,不仅要降低或控制收入,还要尽可能增加税前扣除金额。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利用税前扣除项目的不同待遇进行筹划。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分类:
——据实扣除
——不得扣除
——限额扣除
——加计扣除
——调减扣除
——分期扣除
筹划思路:规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额,充分利用据实扣除和加计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弃调减扣除。
(1)新规下限额扣除与据实扣除转化时的风险区-差旅费、会议费与个人工薪。差旅费、会议费可在税前全额扣除,且与个人所得税无关。个人工薪则既与个人所得税有关,也涉及税前限额扣除。
(2)筹划课题:如何充分利用税前扣除项目和限额,如:合理降低过高的个人工薪支出?-企业薪酬计划中个人货币收入与其他福利形式的组合方案,如:
保险: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特定工种险;
房贴:老职工一次性房贴、新职工按月补贴;
汽车:私车公用问题。
实物福利问题。
外籍人员的薪酬筹划。
(3)加计扣除项目的巧妙利用-技术开发费与无形资产。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税前不仅可全额扣除,而且还可按实际发生数加计扣除50%;购入无形资产则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摊销。
例:甲公司急需一项生产技术对工艺进行改造,现了解到某高校正进行相关的技术开发。现有两种方案可供甲公司进行选择:一是待该技术研制成功后以200万元购入;另一方案是支付200万元给该高校,委托其开发技术,开发成功后甲公司即如约获得该技术。两种方案孰优孰劣?筹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不得扣除与据实扣除、限额扣除间的转化-赞助、捐赠与资助。赞助在税前不得扣除,捐赠则为限额扣除,而对科研院所和非关联高校的科研资助则可全额扣除。
筹划课题:
某企业在未来五年内计划投入高额的员工培训费用,并且与两家对口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培训关系,但培训费用将远远超过“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限额,对此应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5)为缩小税基创造条件-以增加纳税环节为例
问题:为什么一些业务招待费、广告费超支较大的工业企业均下设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
例:某机械制造企业(内资企业)2002年度收入总额为1亿元,广告费为220万元,业务宣传费为80万元,业务招待费为100万元。
按现行税法规定,该企业广告费超支额为:220万元-10000万元×2%=20(万元);
业务宣传费超支额为:80万元-10000万元×0.5%=30万元;
业务招待费超支额为:100万元-(1500万元×0.5%+8500×0.3%)=67万元。
该企业需合计进行纳税调增117万元。
如果该企业将销售部门分离出去设立一家销售公司,制造企业将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总价为9000万元,销售公司再销售给客户,总价为1亿元。双方商定广告费各支付110万元,业务宣传费各支付40万元,业务招待费由双方各支付50万元。作此处理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将不会超支,业务招待费超支情况为:
制造企业业务招待费超支:50万元-(1500万元×0.5%+7500×0.3%)=20万元。
销售公司业务招待费超支:50万元-(1500万元×0.5%+8500×0.3%)=17万元。
业务招待费合计超支37万元。
企业分立后,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增金额由117万元降至37万元。
(6)是当期扣除,还是分期扣除?
— 如何处理好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支出?
划分日常修理与大修理的原则规定。
日常修理:所耗原材料无需进项税额转出;可当期税前扣除;
(7)合理利用起征点
例:某大学教授王某业余为一企业翻译外文资料,5个月后交稿,企业一次性应付劳务报酬4000元,按税法规定应代扣个税为(4000-800)*20%=640(元)。
筹划方案:由企业逐月向王某支付800元,由于按税法规定,劳务报酬计税系以一个月为单位,且起征点为800元,则该企业无需代扣代缴税款。
第三篇 税率筹划
税率筹划的目标是降低应税行为所适用的税率,其主要方法是:
1、在累进税制下对较高级次边际税率的回避;
2、通过税目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
3、通过税种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
4、利用税率优惠进行筹划。
(一)降低边际税率
现行税制中有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和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两种,对于前者,可通过控制超额的额度进行税收筹划;对于后者,可通过控制增值率进行税收筹划。另外,税法还有起征点的规定,纳税人应合理利用这一规定。
例:甲公司承诺支付张某年薪约57600元,分为按月薪支付和年终奖励两部分,张某将取得的收入应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呢?
按“国税发 [2005]9号”文的最新规定,如果甲公司每月支付张某3800元,则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为15%;年终奖12000适用边际税率最高为10%(确定税率的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0/12=1000元),且该级次还可再每月增加1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方才进入 15%的边际税率。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应降低月薪标准,加大年终奖份额。
如每月月薪1800元,年终奖36000元,则会出现相反结果。
从规避较高边际税率的角度看,理想的分配方案当然是:每月月薪1800元,年终奖24000元。
在实际工作中,对它们的筹划安排既要考虑个税筹划因素,也要考虑其他因素:
1、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需要。
2、员工及早兑现个人收入的要求。
3、应考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工资政策。
(二)通过税目间的转换适用低税率
例:甲企业是职工内部持股的有限公司,一般员工月均工资1800元,当年一般员工预计可人均分红2万元,假定张某的个人收入恰好处于平均水平线上。我们将其称为第一种薪酬方案,其个人所得税为:工资税目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为10%,应纳税额为:[(1800 -800)×10%-25] ×12=900(元);分红税目应纳税款=20000*20%=4000(元),合计应纳税额为4900元。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将张某的部分红利转化为工资收入,则可按10%、15%的低级次税率计税,降低税负。但是,如果企业在年末时再来回头补发工资,调整账务记录,显然有避税之嫌;而如果在年初就增加工资水平,在全年业绩尚未确定之前,又有可能导致“大锅饭”和分配上的矛盾。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例如每月工资增加到2800元,年终分红降为8000 元,则工资税目应纳税额为:[(2800-800)×10%-25] ×12=2100(元);分红税目应纳税款=8000*20%=1600(元),合计应纳税额为3700元,比第一种方案税负降低1200元。此为第二种薪酬方案。
现在我们设计一个绩效考核方案,假定按该方案张某可得年终奖为12000万元,则全年按月发放的工资应纳税额仍为:[(1800-800)×10% -25] ×12=9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文的规定,年终奖的应纳税额为:(12000/12×10%-25)×12=900(元);分红税目应纳税款=8000*20%=1600(元),合计应纳税额为3400元。(注:对“国税发[2005]9号”文中的规定在理解上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例中年终奖的应纳税额为:12000×10%-25=1175(元),则应纳税额合计为3675元。)不管如何理解,实行年终奖制度后的总税负都低于前两个方案。
(三)通过税种间的转换适用低税率
1、销售增值?服务增值?-合理采用代购、代销方式。税法对代购、代销都有严格的要求,采用这两种方式时,应注意是否与税法要求相符。 代购条件为:受托方不垫付资金;销售方向购买方开具发票;受托方按发票金额与委托方结账,并另收手续费。
例: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化工产品贸易的公司,现了解到乙公司急购一批化工产品,开价为1200万元(不含税);甲公司的一外省合作伙伴生产该批化工,出厂价(不含税)为1000万元。试比较甲公司自购自销后的税负,并分析此类纳税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如果由甲公司自购自销,则属于应缴增值税行为,其收益和税负为:
毛利=1200-1000=200(万元);
增值税=204-170=34(万元);
方案二:如果由甲公司为乙公司代购代销,则其收益和税负为:
手续费收入:234万元;
营业税=234*5%=11.7(万元)
营业税税后毛利:222.3万元。
显然,由于实现了税种的转化,甲公司的税负降低。
问题1:这种方案对乙公司有何影响?它总是可行的吗?
问题2:在何种情况下代购的可操作性较强?
2、合理适用税种和税目,解决好混合销售与兼营问题
例:某建材生产企业在向客户销售建材的同时还提供专业的运输和安装服务,一并收取价款,当年销售收入价税合计为1170万元,其中运输劳务收入585000元,安装劳务收入468000元。试问应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第四篇 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分为税基式优惠、税率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
纳税人应根据所在地区、行业、生产产品等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合理而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谋求税后利益最大化。
1、税率式优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不管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都有一些税率优惠即定期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企业应结合自身盈利预测,考虑在该优惠期内,在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获利的三种常见模式:
——递增模式;
——递减模式;
——正态分布模式。
(3)不同模式下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递减模式为例。
下图首先针对无任何所得税优惠的企业,红线为收入线,白线为筹划前的成本线,黄线为筹划后理想的成本线,阴影部分为筹划后减少的应税所得。
为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应作战略性筹划:
(1)如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2)固定资产应采取何种折旧方法?
(3)房地合一时土地使用权的摊销筹划;
(4)如何选择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5)如何选择存货核算方法?
(6)如何筹划开办费及其摊销;如何筹划修理费用?
(7)如何选择收入或所得实现的政策?
如果上图系针对一享受“两免三减半”甚至更长优惠期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路又应作如何调整?
2、税基式优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以技术开发费(研究开发经费)为例。纳税人当期投入的研发经费比上年增长10%及其以上的,可在全额扣除的基础上再加计扣除50%.
例:某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研发经费为100万元,今后三年计划投入研发经费500万元,由于第一年要购置大量设备,故该企业三年的经费分配计划为:250万元、125万元、125万元。这种计划合理吗?
技术开发费的筹划要点:实现梯级增长。
筹划课题:如何实现技术开发费的梯级增长?
3、税额式优惠政策的合理利用
以购买国产设备时的筹划为例。企业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可按投资额的40%抵减投资当年比投资前一年的企业所得税新增税额。
筹划课题:某企业2004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预计设备投资800万元。该企业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涉税问题?
4、创造条件适用税收优惠政策
篇2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必要性;思路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是通过对纳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税务筹划不仅能为纳税人减轻税负,而且由于它不涉及法律责任,不损害国家利益而被广泛应用。在这种背景下,正确引导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我国纳税人及税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很有研究必要。
1.纳税筹划有利于激励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制定良好的个人理财计划,需要正确理解税收筹划、避税筹划等概念,并掌握一定的避税、节税技巧。为了进一步提高纳税筹划的效果,纳税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钻研财税政策、法规,从而进一步激励纳税人提高政策水平,增强纳税意识,自觉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2.纳税筹划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税筹划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纳税人的发展。在税法规范的前提下,纳税人选择不同的方案带来的税负轻重是不同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合理筹划才可以让纳税人节约税收成本,减轻税负,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所谓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取税收利益。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合法性、预期性、目的性的特征。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将个人的十一项所得作为课税对象,如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等。这些项目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适用不同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这就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潜在的空间。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路。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如下:
1.充分考虑影响应纳税额的因素。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因此,要降低税负,无非是运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取得的收人扣除费用、成本后的余额。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条件下,费用扣除越多,所适用的税率越低。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将所得进行合理的归属,使其适用较低的税率。
2.充分利用不同纳税人的不同纳税义务的规定。根据国际通行的住所标准和时间标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无限的,就其境内外所得纳税,而非居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只就其境内所得纳税。因此,纳税人身份的不同界定,也为居民提供了纳税筹划的空间。
3.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实现税收调节功能,在税种设计时,一般都有税收优惠条款,纳税人充分利用这些条款,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个人所得税也规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条款,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个人技术转让与技术参股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等。这也成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突破口。
三、主要涉税项目的筹划应用
1.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
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使得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的边缘地带,收入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是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就会相差很大。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手段进行筹划,可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1)均衡收入法。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如果纳税人的应税所得越多,其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就越高,从而纳税人收入的平均税率和实际有效税率都可能提高。所以,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
衡,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利用职工福利筹划。工资薪金收入超过2000元的部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将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工资薪金收入用于公共福利、保险费用支出,实际上减少了职工的个人支出,即降低了名义收入。具体可行的做法可以和单位达成协议,改变个人工资薪金的支付方法,由单位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如:为员工提供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等;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组织员工旅游、度假、疗养、包办员工服装、时令消费品等;为员工缴社会保险、免费医疗等(但这些项目常有一定的限额);为员工提供教育、培训,为员工提供住所等。对于纳税人来说,这只是改变了收人的形式,自己能够享受到的收入效用并没有减少,但却相应地减少了所承担的税收负担,享受到比原来更多的收入效用。
2.劳务报酬所得的筹划。
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人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1)次数筹划法。与工资薪金所得不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所以次数的确定对于交纳多少所得税款至关重要。这也是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进行筹划时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劳务报酬是以次数为标准的,每次都要扣除一定的费用,在一个月内劳务报酬支付的次数越多,扣除的费用也就越多,其应交纳的税款就越少。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扣除法定的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
(2)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
3.稿酬所得的筹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 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个人所得税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人应尽可能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4.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筹划
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个体工商户利用扩大费用列支节税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把一些收
入转换成费用开支,如水电费、电话费等,在税前列支;使用自己的房产经营,可以采用收取租金的方法扩大经营费用支出:同时自己的房产维修保养费用也可列入经营费用支出这样就扩大了经营费用支出。
5.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人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财产租赁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纳税筹划与稿酬相似,也是利用了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可以抵扣800元费用的筹划思路,这种筹划方式比抵扣20%的标准要节税许多。财产转让所得应充分利用免税项目.比如个人投资者买卖股票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均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四、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纳税筹划应该在合法的范围内。纳税筹划是在对政府税法体系进行认真比较分析后所做出的纳税最优化选择。它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合法的,体现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是税法和税收政策予以保护的。
2.纳税筹划应该具有超前性。纳税义务的滞后性决定了企业可对自身应纳税经济行为进行预见性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时间的掌握、申报方式的配合及收入和支出控制等途径,比较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做出相应选择。
3.纳税筹划应体现综合效益。纳税筹划着眼于纳税人税后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而不能仅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其次,纳税筹划也有成本,筹划的结果应是综合收益最高。另外,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收益最大化方案。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时,除了考虑纳税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多种因素,趋利避害,综合决策,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4.纳税筹划应注意时效性。我国处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将会发生较大变动,这就使得纳税筹划必须立足现实,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筹划方案,以获取有利的筹划时机和更大的经济利益。
篇3
关键词:企业重组;纳税筹划
企业重组与纳税筹划的结合运用使企业重组的效益更高,它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整体把握并对其很好的运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降低税务成本,进而降低其的重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重组风险,更好的实现企业重组的目标。
一、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
1.企业重组概述
企业重组是企业遵循经济、法律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对企业的各类资源及本省进行的优化企业结构、再造企业组织形式的行为,实现企业产权或经营权的改变,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定义,企业重组可以按照产权或经营权的改变进行分类。按照企业产权的改变,企业重组可以分为六种形式:合并、分立、清算、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股份制改造。按照企业经营权的改变,企业重组分为资产转让、企业租赁、企业托管。
2.纳税筹划概述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统筹安排企业的纳税活动,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税后收益。纳税筹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嫁税收筹划、涉税零风险筹划。纳税筹划是合法的,指纳税筹划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纳税筹划的筹划性指的是可以为企业提供纳税前的筹划安排,从而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为纳税人取得节税的收益。
3.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
企业重组中的纳税筹划是指企业根据税收法规统筹安排企业重组中的涉税活动,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税后收益,达到减少企业纳税额、降低重组风险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的税收成本只是经营成本中的一部分,所以企业纳税筹划时,除了要争取税收优惠或者用财务安排降低税收成本外,还要考虑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本。
二、企业重组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
1.利用税收政策导向
税收法律中存在多种倾斜政策,例如惩罚性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些就是税收政策导向的体现。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途径就是以国家现行税收制度中的税收政导向为指导,而对投资活动进行选择。在实际工作中,这是最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
2.利用税收法律条文中的差异
税收法规对同一征税对象作了若干不同的规定,纳税人的不同选择对应着不用的税负,纳税人可以自主选择任一条款。所以,纳税人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条款执行,从而减少税负。税收法律条文的差异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不同的水中之间也可以进行优势组合、同一税种内(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计税依据等)也可以进行纳税筹划。
3.利用税法中的税基临界点
在税收法规中队不同规模企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优惠税率不同,所以,纳税人往往采取变通手段(如:企业分立等),降低税率或计税基础,减轻税负。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纳税筹划重要性的认识,打造专业筹划团队
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具备财务会计知识和税收法律知识,这样税收筹划才能成功。此外,税收筹划人员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重组中的税收筹划关系到企业重组的结果,税收筹划人员应该运用专业技能,将税收与企业的财务会计相结合,为企业做出最成功的税收筹划。税收筹划还涉及到守法的问题,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坚守职业道德,依法进行税收筹划,避免为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2.根据不同的重组方式确定不同的筹划方案
企业重组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涉及不同的交易活动,每种获得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税收筹划方案也随之不同。比如,在资产重组中,税收筹划不是重组的首要目的,但税收筹划可以减轻纳税人在企业重组中的税收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但这个项目中的纳税筹划必须注意支付方式的选择和重组后税收负担的大小。而在分类重组中,纳税筹划要考虑到分立后企业的业务范围,由于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比较简单,应该重点关注针对特别税种的专属方案。而在债务重组中,因涉及到自己的时间价值,需要针对坏账和重组损失的程度进行税收筹划。另外支付时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支付时间推迟会给企业延迟纳税提供机会。
3.事前筹划与事后筹划相结合
纳税筹划是事前管理行为,但是在企业重组中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调整,所以纳税筹划不仅包括事前指导措施,还包括事后筹划。事前知道措施可以给企业作出明确的指导,企业从而可以往既定的目标前进。事后筹划方案指的是设计周密的纳税对策,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减弱其对企业经营效益带来的冲击,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事前筹划与事后筹划必须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税收好处,企业才能成功度过重组期。
4.制定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对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风险控制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纳税筹划中,许多企业贪图纳税筹划带来的效益,而随意套用筹划案例,结果并未减轻企业的税负,还诶企业带来了风险。所以,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特点,根据税收法规,在税收筹划的同时制定出风险控制策略,加强风险控制,根据筹划进程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5.加强与外部的沟通
企业重组中涉及到的经济主体比较多,而且关系复杂,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在企业重组的纳税筹划时,筹划人员对重组企业及其相关联的企业的各种业务及经济行为都要有清晰的了解,他们可以与这些企业公开交流或者私下交流,还可以与他们的税务部门进行直接联系,从而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作者单位:福建瑞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高允斌.企业重组的会计处理与纳税处理[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刚.企业重组中的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J].会计之友.2010,11.
篇4
纳税筹划的定义
对纳税筹划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纳税筹划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税收负担,使纳税人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筹划虽然涉及多门学科,但从目标来说,其隶属于财务学,因为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本文将纳税筹划定义为纳税人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依据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原则,规范公司自身的纳税行为,合理安排各项活动,降低税负,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同时增加企业竞争力。
纳税筹划和偷税、避税的区别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偷税的意思是纳税人利用隐瞒和欺骗等方法,故意不按照税法的相关要求,少缴或者不缴税的违法行为,它是一种经济违法行为,会受到政府制裁及处罚,即使在短期减低税负,但面临被查处后的高额处罚及法律责任。税法规定,避税的意思是指纳税人巧妙安排自身的经济活动,通过税法上的缺陷或漏洞巧妙避开税款,从而获得利益。纳税人避税并不是违法行为,但政府并不鼓励避税。纳税筹划是企业的理财活动,其目标是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它属于合法行为,有利于税收政策统一和调控效率的提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受政府鼓励和倡导的。
首先,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纳税筹划一定是合理且合法的,它的前提是遵守法律,税后利益最大化也是通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择优。正常情况下,在税法规定范围中,纳税人有权利对自身投资、理财和经营等进行纳税筹划。而避税虽不违反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纳税人牺牲国家的税收利益,以此来使自身利益达到最大,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其次,纳税筹划与偷税的区别。《税收征管法》及有关法律对纳税筹划和偷税二者之间做出了区别。偷税通常表现在纳税人少列收入或多列费用,擅自变造、伪造以及销毁记账凭证和账簿,并且纳税人虚假或拒绝上报也属于偷税。利用上述不同的违法手段,以实现对应缴税款的少缴或者不缴。通过违法途径进行偷税,表现出它的非法性。并且,个人或集体以牺牲国家利益为前提来获取自身利益,显而易见是不正当的。根据《税收征管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纳税机关有权对偷税避税者进行处罚,对其加收税收滞纳金、追缴头税款等,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
纳税筹划原则和基本方法
纳税筹划原则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纳税筹划其实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有关于理财方面。进行纳税筹划的相关活动是一定要切记不能够有违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盲点进行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一般来说进行纳税筹划活动要遵守几点规则:
(1)事前筹划原则
公司财务人员为了保障公司利益而进行有效合理的减少税收负担时,应该在公司进行营运活动之前进行有目的的计划。纳税行为往往在公司自身经营行为之前,这样一来有利于公司更好的制定纳税计划,预先对纳税进行计划,获得连续性的减少税负的好处。二来还可以有效规避因公司营运模式的变化带来的资产损失。同时在进行经营活动之前,一定要全面充分的了解我国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因为违法经营行为而给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2)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指公司在实施生产经营活动时要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税收法律制度。成功实施纳税筹划的前提就必须保障合法性的实现,公司在从事日常经营和纳税过程中,公司不仅要招揽税法相关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公司员工对于税法的了解,不断学习和更新税法相关知识及政策。一方面,因为很多时候出于公司纳税人员对相关政策认识不全或者疏忽导致公司纳税额少缴的情况,从而使得公司被动的漏税、偷税;另一方面,因为公司部分人的恶意避税、漏税从而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甚至法律责任。
(3)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实际指的是通过纳税筹划给企业带来税额“减负”,从而最大程度的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和满足资金流动的最大化。但是在很多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常常会遗忘成本效益这一原則,导致企业预期制定的方案并不能达到减少税收额以及获取通过节税带来的收益。反而会因纳税筹划本身产生的资金损耗,而提高了企业的总体运行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总体计划的时候的一定要谨遵成本效益原则,针对筹划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作出详细的报告与评估,从而达到纳税筹划最终增加效益的目的。
(4)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国家的税收法律及政策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现行的税法等法规是具有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时,不仅要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化,并且通过吸收、培养专业的税法人才对现行公司统筹计划进行调整,同时有效规避因法律更新变化而给企业利益带来不必要的减损。
纳税筹划基本方法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包括:
(1)减少计税依据。一方面企业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纳税份额来减轻企业税负压力;另一方面从选择较低的税率方面来着手,由于我国税收种类五花八门,处理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同种业务不同税的情形。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选择税率较低的税种进行缴税。
(2)延缓纳税期限。税收活动是在一定的期间内执行、实施的。有时间界限,企业可以在期限内的任何时间缴纳,那么为了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提高资金周转率,可以对本企业的缴税时间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得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3)利润合理转移。在合乎法律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实现年度利润在亏损年度与高利润年度之间转移,来减少总体的纳税额。
【参考文献】
[1] 饶慧.税收筹划层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纳税筹划;基本内涵;问题;完善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41-02
1前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的必然要求,各种税金作为企业成本费用的一项主要来源,对企业的会计收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故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如何使企业的纳税行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使企业和政府双方都受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家法治建设乃至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纳税筹划的基本内涵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中各环节事项进行事前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整体税收负担最低、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经济行为。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合法合理行为,在为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实行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
一般认为,纳税筹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进行科学、合理和周密的安排,达到少缴缓缴税款的目的。而狭义的纳税筹划,则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采用税法所赋予的税收优惠或选择机会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先规划与安排,以达到节税的目的——节税是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适应政府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
3当前我国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纳税筹划观念落后
在我国,许多人不了解纳税筹划,一提起纳税筹划就联想到偷税,甚至一些人以纳税筹划为名,行偷税之实。还有一些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避税,即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甚至一些守法的企业亦认为纳税越多越光荣,通过纳税筹划减少税负有损国家利益,此举并不光彩,因此对纳税筹划心存疑虑。在目前的理论探讨和企业涉税实践中,存在着广泛地混用纳税筹划和逃税、避税概念,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逃税、避税策划被堂而皇之地披上纳税筹划的外衣。
3.2纳税筹划人才匮乏,水平较低
纳税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纳税筹划人员应当是高智能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税法、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全面熟悉企业整个筹资、经营、投资活动,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作出最有利的决策。目前为我国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从业人员知识面普遍较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而纳税筹划需要的是知识面广而精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财务知识,还需要通晓国内外税法、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
3.3税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
纳税筹划主要是针对直接税税负的减少而进行的一项工作,我国现行税制过分倚重增值税等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简单而且不完整,也尚未开征国际上通行的社会保障税、遗产赠与税、证券交易利得税等直接税种。这使得我国的所得税等直接税种收入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大量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很小,导致纳税筹划的成长空间十分有限。
3.4漠视纳税筹划风险
这是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纳税人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却考虑甚少。其实,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首先,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纳税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主观性的判断就有可能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的失败,也就意味着风险。其次,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意义上的纳税筹划应当是合法的,并且需要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在确认过程中,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如果税务人员由于自身原因出现执法偏差,就会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的否决,从而产生纳税筹划失败的风险。最后,纳税筹划本身也是有成本的。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需要决策与实施成本,纳税筹划也不例外。纳税筹划在可能给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纳税人的筹划成本主要包括办税费用、税务费用、培训学习费用、税收滞纳金、罚款和额外税收负担等几个方面。进行筹划也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这是一种成本约束。
4完善企业纳税筹划活动的途径
4.1注重纳税筹划方案的综合性,使之符合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考虑综合原则和经济原则,要把纳税筹划放在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考虑所获得的整体经济利益。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而纳税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应该说明的是税收利益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全部经济利益,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即便是某种纳税筹划方案能使纳税人的整体税负最轻,但并非纳税人的整体利益最大,该方案也应弃之不用。
4.2加快纳税筹划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我国的纳税筹划人才队伍尚未形成专业化,目前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主要由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聘用筹划人员、单位财会人员来完成的。众所周知,纳税筹划的技术性要求较高,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活动,相比一般的企业管理活动,纳税筹划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税种的多样性、企业的差别性和要求的特殊性、客观环境的动态性和外部条件的制约性,都要求纳税筹划人员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因此,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可以在高校开设纳税筹划专业,或在税收、财会类专业开设纳税筹划课程,尽快满足高层次的纳税筹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在职的会计人员、筹划人员及时培训,全面提高其业务素质。
4.3合理规避纳税筹划风险
一是纳税筹划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纳税人必须及时地学习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使纳税筹划在合法条件下进行。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纳税筹划从一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度的不断变化,寻求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取得利益最大化。事实上,我国国情比较复杂,进行纳税筹划的许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的,纳税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这就要求纳税筹划者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巧妙运用会计技术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管理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使纳税筹划能得到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二是聘请纳税筹划专家,提高纳税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纳税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应聘请纳税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国华.税收筹划影响因素及其相关风险的探析[J].财政监督,2008(24).
篇6
(一)个人主体的原因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纳税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以便自己能够获得多一点收入,用来改善生活质量。纳税筹划便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了。
(二)客观原因
纳税人在萌生纳税筹划的念头之后不一定能够实现,要想变成现实,还必须要一些客观条件配合,比如税法和税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税收政策的合理性、是否有效等。在税法不严或者存在“漏洞”的时候,纳税人才能利用这种“漏洞”进行纳税筹划。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税法的差异性而导致税收存在差别。
纳税人存在的可变通性和课税对象的可调整型、税率的差别和缴税的起征点以及其他各种减免税有吸引人的优惠。
2.税收的政策而引起税收具有差别性。
国家的税法在税负公平性和税收中性的原则之下,一般都要隐约透露着政府在税收上面的优惠政策。政府这种带有倾向性的税收政策,不但可以让纳税人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应该具备的基本原则
在缴纳税款时如果能够选择的话,纳税人一定会选择其中缴纳税款最低的那一种方案。这都是为了使自己少缴纳税款,使得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纳税筹划在这个基础上要遵循以下原理:
(一)筹划客体不同划分的纳税筹划原理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根据筹划客体的不同,其基本原理可以分成三种:税基筹划原理;税率筹划原理;税额筹划原理。第一种税基筹划原理,它指的是纳税人用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减少需要交纳的税款,甚至不用交纳。税基是计税的基数,如果税率保持不变的话,那么税额的和税基就呈正比的关系,也就相当于,税基越小,那么纳税人所要缴纳的个人税款就越少,负担就越轻。至于税率筹划原理,指的是纳税人采用降低税率的方法较少缴纳税款。纳税人虽然不能改变国家税法中规定的税率,但是可以在缴纳税款的时候选择缴纳的税种、纳税人的类别或改变税基来调整适用的税率。最后一种税额筹划原理,它运用的时候通常结合税收优惠的减免税或退税等政策联系到一块。它是纳税人将应该缴纳的税额减小来减轻纳税负担,甚至不需要再缴纳税。
(二)按筹划效果的不同划分的纳税筹划原理
个人所得税可以根据筹划效果的不同,将纳税筹划分为两大类:绝对收益筹划原理;相对收益筹划原理。相对收益筹划,说的是纳税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缴纳税款总额不减,但缴纳税款的义务却延伸到以后纳税的时间,获取的就是延伸期间的价值。这种原理主要是利用货币在周转期间因为其他因素而升值,从而获取一定的利益。所以使用这种办法,要选择不同的纳税类别来拖延缴纳税款的时间,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税款的额度不变,但是在这种过程当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所获取的利益是变化的。总之就是一句话:拖延纳税时间,增加收益。
三、软件企业的涉税影响因素
(一)管理层的理念决定内部人员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在我国只有一部分人认可,很多软件行业的人也不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理念,宁愿偷税漏税也不愿纳税筹划,企业管理层在这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纳税筹划方面,管理层人员要为员工做好榜样。
(二)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是纳税筹划的保障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越发的迅速,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新的水手政策不甚关心,有时候回导致自己莫名的涉及偷税漏税,给企业带来巨大困扰和名誉损失。企业要规范纳税尝试,要善于利用税收法律进行纳税筹划,合理的避税才能让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确保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是纳税筹划的基础
纳税筹划在我国还没有普及,很多人甚至都闻所未闻,所以才会采取非法手段避税漏税,这种办法是不理智的。软件企业若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应该按照税法来缴税,聘请税务专家指导纳税筹划,保证其安全性和合法性。
(四)加强和税务机关的交流
软件企业要和税务机关建立好关系,了解税务机关的流程,建立起信任关系,在进行纳税筹划的同时降低涉税的风险。纳税筹划人也要了解相关税法,在出现争议的时候要利用税务机关的行政手段来解决争议。
四、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的思路
(一)充分考虑缴纳税款的因素
首先要记得,纳税人取得的应该缴纳税款的所得就是个人所得税。应该的缴纳税款是纳税人的收入减去规定要扣除的项目之后的余剩。要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现在实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别确定、分类扣除。根绝纳税人所得的不同情况实行定额、定率和会计核算三种办法来计算的。
(二)充分利用纳税人不同类别的规定
我国税法中所指的纳税人,泛指取得收入的个人,分为居民、非居民纳税人。不同的国家在针对居民纳税人的税收立法和政策上有着不同的界定范围。而我国对居民纳税人的界定是靠“住所”和“居住时间”,即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或没有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不论是中国公民还是外籍人。所以说,居民纳税人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是纳税人。而非居民纳税人就是在中国境内既没有住所,也居住不满一年的人。我国税法规定,非居民纳税义务有限。所以纳税人可以变化不同身份进行纳税筹划。
(三)充分利纳税的优惠政策
篇7
【关键词】纳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税率设置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个人所得税在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税法制度建设角度对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纳税筹划特点
1.合法性。纳税筹划最本质的特点,也是纳税筹划区别于偷税行为的基本特征,在有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做出低税负的决策是无可非议的,征税人不应当加以反对。
2.专业性。纳税筹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跨税收学、法学、财务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从业人员面临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全球化、国际经贸业务的日益频繁及规模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迅速发展,说明税务筹划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3.目的性。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纳税,取得节税收益。这里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选择较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低的税收成本,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资本回报率。另一层意思是滞延纳税时间(非指不按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退后,也许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如避免高边际税率),也许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无论是那一种形式,其结果都是税款支付的节约。
4.计划性。税收在事先进行规划、设计、安排,这样测算出的税务筹划效果,具有一定的提前统筹成效。
三、纳税策划的意义
1.纳税筹划有利于普及税收知识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作为纳税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都会遇到多多少少与税收有关的事情,或工作要求中需要,或自己生活中需求。无论是那种形式纳税人要想进行纳税筹划,就必须熟悉相关税法知识。
2.纳税筹划有利于纳税人自身利益
纳税筹划可以更加有利于纳税人节减税收,从而使纳税人利益获得最大化。通过纳税筹划方案比较,一方面可以减少现金流出量,从而达到在现金流入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净流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延迟现金流出的时间,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获得一笔没有成本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纳税人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正是纳税筹划所要达到的目的!
3.纳税筹划有助于国家完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
纳税筹划可以帮助帮助纳税人节减更多的税收,密切地关注着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一旦税法有所变化,纳税筹划人就会从追求纳税人的最大财务利益出发,趋利避害,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纳税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四、纳税主要途径与应用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筹划及应用
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我国对于工资薪金所采取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制度,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四十五不等。这种形式使得个人收入较高时,适用的税率也较高,税收负担也越重。在每一级税收的边缘地带,收入之间可能只相差一元,但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负担也会相差很大。不过,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可以避免此类不公平的发生。
(1)企业员工福利筹划
在各级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减少自己收入的方式使得自己上缴较低的税率。可行的做法是与单位达成协议,改变自己的工资薪金的支付形式。
(2)均衡调整收入筹划
个人所得税通常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在纳税人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其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应尽量均衡,不能大起大落,以避免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3)费用标准差异扣除筹划
在某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而在有些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合并就会节约税收,因而对其进行税收筹划就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4)国家保险优惠政策筹划
根据有关的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机构实际缴付的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而且新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并据以计算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按这种方法计算年终奖个人税后所得额可以降低税率,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2.劳务报酬中所得税的应用与途径
我国关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但是对于一次性收入偏高的的情况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也就等于是三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有自己的特点,下面针对其特点,进行纳税筹划的分析。
(1)劳务报酬支付次数筹划法。这样做对纳税人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越多,纳税人可以减除费用的次数就越多;二是将一次的所得分散成多次,可以降低每次的收入额,防止适用较高的税率。
(2)费用抵减法。即通过减少名义劳务报酬所得的形式来筹划,将本应由纳税人负担的费用改由业主承担,以达到减少名义劳务报酬的目的。
(3)劳务报酬分项计算筹划法。在计算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时,28个项目是分别计算的。纳税人如果同时取得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3.稿酬所得中的途径与应用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发表同一作品(文字作品、书画作品、摄影作品以及其他作品),不论出版单位是预付还是分笔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该作品再付稿酬,均应合并其稿酬所得按一次记征个人所得税。若作品是数人合作完成的,那么对于个人所得税的计征,根据每个人得到的稿酬分别扣除费用计征,经过筹划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主要的纳税筹划方法有:系列丛书筹划法;著作组筹划法;再版筹划法;费用转移筹划法。
(1)系列丛书法。如果某些著作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以系列著作的形式出版,则该著作被认定为几个单独的作品,分别计算纳税,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节省纳税人不少税款。
(2)著作组法。纳税人应尽量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实行累进税率时,还可以避免档次爬升现象的出现。
4.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纳税筹划
对于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纳税筹划可以从捐赠支出、分散所得、费用成本、固定资产、经营形式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纳税筹划。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捐赠支出的纳税筹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认清捐赠对象。(2)提高可列支限额。(3)取得合法凭证。(4)预先调整超限金额。
此外,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减去发生的成本、费用。因此,合理扩大成本费用开支,降低应纳税所得额是个体工商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60页)
5.其他所得的纳税筹划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筹划可以利用税收上的优惠进行筹划,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者其他免税基金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并且能够很好的安排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生活费用。至于偶然所得的纳税筹划,因为税率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利用捐赠扣除一部分金额,减少纳税基数,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通过税收筹划保障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和普及,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形式与用途的说明,从中可以发现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个人所得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个税的纳税筹划可以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节减纳税人税收,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筹划人为了帮助纳税人节减更多的税收,总是随时随地、密切地注意着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
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所得税税法的完善是一个系统性、配套性的改革,必须全盘考虑。改革一旦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相关的配套改革将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改革中,既要综合考虑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又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在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等社会问题的同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与综合税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公平高效。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各个阶层个人收入的提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的力度变得更为必要。
参考文献
[1]范小平.谈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的途径和注重事项[J].商业会计,2005(2).
[2]朱青.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要略[J].涉外税务,2004(9).
[3]努尔热合买提.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1(08).
[4]齐蒙.浅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China’sForeignTrade,2010(24).
[5]汤秋蕾,董杰,王青.浅谈市场经济下纳税筹划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
[6]李红湘.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J].经济师,2010(01).
[7]蒋金法.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强化收入分配功能[J].涉外税务,2003(9).
篇8
(一)税务筹划
纳税筹划,又称税收筹划,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纳税人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的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纳税筹划的目的有两个:减轻税收负担和税收零风险。
(二)税务筹划原则
1.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必须符合现行税法、财会法规和有关经济法规。纳税筹划的主要依据是税法,还包括财务会计和其他经济法规,并且不拘于一国一地的法规。
2.事前筹划原则。纳税人可以根据已知的税收法律规定,调整自身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业务未发生、应税行业未确定前做好安排。
3.经济原则。纳税筹划的目标是实现纳税人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4.适时调整原则。纳税筹划方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任何纳税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法律法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为背景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纳税筹划的方法
纳税筹划的方法是综合的、科学的优选法。基本方法有:
1.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纳税筹划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指国家为鼓励某些产业、地区、产品的发展,特别制订一些优惠条款以达到从税收方面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的目的。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纳税人要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需要充分了解、掌握国家的优惠政策。
2.选择最优纳税方案。在多种纳税方案中中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纳税人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之前,需要有很多的替代方案。不同的经济活动安排对应不同的交税。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应当尽量选择交税最少、收益最大的方案。
3.充分利用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条款。尽量利用税法以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特定的条款,要求纳税人对国家的税收政策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4.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法有冲突时,财务会计规定应当服从税法的调整。如果税法做出规定,纳税人运作就要满足税法的要求;如果税法没有做出规定,税法就要自动地服从于会计的规定。
5.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一种基本的纳税筹划方法,其操作原理是转移价格,包括提升和降低价格。
二、钢铁行业税务筹划必要性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钢铁产业上下游距离长,从铁矿石的采掘、废钢等含铁物质作为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到钢铁行业的制造加工环节,以及钢铁产业的配套物流设施建设等等,可以创造众多的劳动岗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可以这样说,钢铁行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钢铁企业自身税收特点:
1.生产流程复杂。钢铁企业(不含采矿选矿)通常包括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还包括动力、制氧、机修等多分厂联合制造。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运输、存储;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加工成钢材,整个流程比较复杂。
2.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节点之间保持相互作业需要进行过长的衔接而产生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
3.财务核算复杂。成本核算是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预算,我国多数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很少顾及到产品生产工序的准确记录。对成本不合理的损耗不够重视,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使得成本核算信息失真。这种不精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增加了钢铁企业的产品成本。
三、税务筹划风险
(一)税务筹划风险定义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任何决策都有一定的风险,税务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风险,有学者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税务筹划活动失败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有的学者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筹划结果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税务筹划风险是由于纳税筹划活动中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得纳税人为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
(二)基于钢铁企业税收特点的税务筹划风险
1.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筹划涉及税收、法律、金融、管理、会计等多个领域,这要求筹划人员要全面掌握相关领域的政策与技能。对于税收政策等的理解、认识与判断以及纳税筹划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知识面和理解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因此,纳税筹划方案从最初的设计、选择到实施都取决于筹划人员以及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2.纳税筹划具有条件性。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以特定的条件作为前提。这些前提条件包括纳税人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外部条件。当纳税人自身的条件或者外部社会条件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纳税人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3.征纳双方认定的差异。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最本质特征。我国税法的某些规定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对某些具体的界定不明确,纳税筹划方案究竟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能否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定。即使没有直接与税法相抵触,但不符合税法精神,税务机关可能会视其为非法的行为。
四、钢铁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应对措施
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规避和减低风险损失。
1.实施恰当的财务风险处理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纳税人在纳税筹划时如果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就需要及时采取恰当的风险处理措施。在纳税人财务风险控制的各种目标中,减轻或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控制财务风险产生、扩散和风险转换的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当纳税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该系统能及时找到根源,并有效遏制。
2.准确、及时地把握税收法律政策。对相关的税收规定的全面了解是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适时关注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关系。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需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3.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纳税筹划是融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为一体的高层次理财活动。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对经济前景的预测能力、对项目统筹谋划的能力、与各部门合作配合的协作能力等素质。否则难以胜任工作。
4.保持筹划方案的适度灵活。纳税筹划时,需要根据纳税人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关政策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项目投资,对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更新筹划内容,采取措施分散风险,趋利避害,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5.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纳税筹划者在正确理解运用税收政策规定、财会知识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纳税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体现应有收益。
参考文献:
[1]姚君皎.略论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3(16).
篇9
一、石油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1.遵纪守法
虽然,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但是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也要坚持遵纪守法的基本原则,不能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否则,一旦出现偷税、漏税等违法违纪问题,将会对石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2.主次分清,不能本末倒置
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不断提升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企业发展目光一定要放长远,要分清主次,合理进行纳税筹划,不能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税负而影响和破坏企业发展发展目标等情况。为了能够在纳税筹划过程中,使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得到保障,就需要以战略性发展目光为主导,对企业纳税进行科学、合理筹划,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3.注重成本效益
在石油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应该先对石油企业的成本效益进行详细分析,从经济角度进行考虑,确定纳税筹划方案的可行性。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确定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所需要的成本比纳税筹划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小,才会进行纳税筹划。而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有政策方案、优惠方案以及节税方案三种,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二、我国石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
1.政策方案
政策方案,指的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在充分了解纳税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变动,来对企业纳税进行筹划,达到减少企业纳税费用支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利用政策方案进行纳税筹划,是最安全的一种筹划措施,基本不会出现违法或违规行为。比如,《油气田企业增值税暂行管理办法》对石油企业的纳税筹划就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也一度成为各石油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参考依据。再如《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弃置费用因素”,这一点就非常适用于石油企业,可以有效减少石油企业的纳税费用支出。因此,石油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现有法规政策以及其变动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对石油企业纳税进行合理筹划。
2.优惠方案
优惠方案算是政策方案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是针对国家所制定的优化政策,有目标的对企业纳税进行筹划。石油行业是一个涉及十分广泛的行业,所以其能够应用的优惠政策很多,如果能够对这些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利用,就能够大大减少石油企业纳税费用的支出。比如,在石油企业纳税筹划中,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产业,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发展,非常适用于国家高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扩大石油企业的经营规模,实现企业的跨国投资、经营,适用于国家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扩大我国石油资源的勘察和开采力度,石油企业可以深入贫瘠地区进行发展,适用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等相关优惠政策。以上优惠政策,只要在企业纳税筹划中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纳税费用的支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3.节税方案
在石油企业纳税筹划中,节税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节税;另一方面是经营节税。投资节税,指的是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纳税有效筹划,应该对投资行业、方式、伙伴以及期限进行合理选择。但是,在投资节税筹划中应该注意,纳税筹划只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仍然要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规模扩张进行投资操作,不能主次不分,舍本逐利。经营节税,指的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通过采用合法、合规的经营和管理方式,来达到减少企业纳税费用支出,降低税收负担的目的;主要方式,是在对国家相关财务政策和财税政策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费用进行合理分摊,降低税负。
篇10
关键词: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技术基本步骤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98-02
一、纳税筹划的内容及方式
纳税筹划应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节税筹划;二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避税筹划;三是采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税收转嫁筹划;四是归整纳税人账目,实现涉税零风险。
方式:(1)避税筹划。避税筹划是以非违法的手段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它既不违法,也不合法。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为“逃税”。由于避税筹划是以非违法手段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的目的。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它与逃税一样危及国家税法,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间接后果是税收制度有失公平和社会腐败,故避税需要通过反避税加以抑制。(2)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节税筹划有以下几个特点:合法性、政策导向性、策划性。(3)转嫁筹划。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税负转嫁结果是有人承担,最终承担人称为负税人。税负落在负税人的身上的过程叫税负归宿。在转嫁条件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承担主体。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
1、减免税技术。减免税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减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减免税的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减免税对象而少纳税收的纳税筹划技术。例如,纳税人为享受减免税待遇,潜入某些开发区,以享受开发区减免一定时期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减免税的技术要点:(1)尽量争取更多的减免税待遇。(2)尽量使减免税期最长化。(3)减免税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4)选择使用最优惠减免税政策。
2、分割技术。分割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所得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或者在使用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多个部分之间进行分割的纳税筹划技术。我国现行税制规定,对使用不同税率、不同税种和减免税政策的业务应分别记账,否则一律按高税率纳税或不予享受减免税待遇。因此,尽量将纳税人的应税所得分割成适用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和减免税政策的业务分别记账。
分割技术的要点:(1)分割合理化(2)分割不违法(3)收益最大化。
3、扣除技术。扣除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减税额,或调整扣除额在各个应税期的分布而相对节减税额的税务筹划技术。在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各项扣除额越大,应税基数就会越小,应纳税额也越少,所节减的税款也就越大。
扣除技术要点:(1)扣除项目最多化。在不违法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更多的项目能够得到扣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的项目越多,应税基数就越小,应纳税额就越少,因而节减的税收就越多。(2)扣除金额最大化。(3)扣除最早化。在不违法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各允许扣除的项目在最早的应税期得到扣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扣除越早。早期交纳的税收就少,早期的现金流量就越大,可用于扩大流动资本和进行投资的资金也越多,将来的收益也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就越多。
4、税率差异技术。税率差异是指对不同征税对象适用的税率不同,或者相同的征税对象适用的税率不同。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各税种的税率大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收益就多。一个国家的税率差异,往往是既要考虑到公平因素,又要考虑到效率因素。
税率差异技术是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率的差异直接节减税款的税务筹划技术。税率越低,节减的税额越多。
实行比例税率的税种常常有多种比例税率,对比例税率进行筹划,可以从中寻求最佳税负点。
对于实行累进税率的税种,比如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的税(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下的),筹划主要是防止适用税率的爬升。
对于实行定额税率的税种,例如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也可以通过筹划取得一定的收益。
税率差异技术要点:(1)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与高税率相比,按低税率缴纳税款就能节减税款,税率最低化能使税务筹划的收益最大化。因此要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寻求适用税率的最低化。(2)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企业的设立、投资方向、投资规模等的决策中要充分考虑到税率差异的影响。
5、抵免技术。税收抵免是指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包括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免和作为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
抵免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的税务筹划技术。税收抵免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数额就越大,应纳税额则越少,从而节减的税额就越大。
抵免技术要点:(1)抵免项目最多化。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更多的抵免项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项目越多,冲抵应纳税额的项目也越多,冲抵应纳税额的项目越多,应纳税额就越少,节减的税款就越多。(2)抵免金额最大化。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各抵免项目的抵免金额最大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抵免的金额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基金额就越大,冲抵应纳税额的金额越大,应纳税额就越少,节减的税款就越多。
6、退税技术。退税是税务机关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税务机关向纳税人退税的情况一般有;税务机关误征或多征的税款,如纳税人扣缴的预提税或分期预缴的税款超过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款额;出口退税;符合国家退税奖励条件的已纳税款等。
退税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税务机关退还纳税人已纳税款的税务筹划技术。在已缴纳税款的情况下,退税无疑是偿还了缴纳的税款,节减了资金,所退税额越大,节减的税款也越多。
退税技术特点:(1)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在不违法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争取更多的退税待遇。在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退税的项目越多,退还的已纳税额就越多,节减的税款就越多。因此应使退税项目最多化,以达到筹划的最大化。(2)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各退税额最大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退税额越大,退还的已纳税额就越大,节减的税款就越多。因此应使退税额最大化,以达到筹划的最大化。
7、延期纳税技术。延期纳税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延期纳税规定
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延期纳税技术是指在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取得相对收益的税务筹划技术。因为货币存在时间价值,延期纳税就如同纳税人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再投资,将来可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或者可以减少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节减了税收取得了收益。
延期纳税技术要点:(1)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化。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项目延期纳税。在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延期纳税的项目越多,本期缴纳的税款就越少,获取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就越高,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款就越多,筹划的收益就越大。(2)延长期最长化。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在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纳税延长期越长,有延期纳税增加的现金流量所产生的收益也将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也越多。使纳税延长期最长化,可以达到筹划收益的最大化。
8、会计政策选择技术。会计政策选择技术的概念:会计政策选择技术是指在不违法和合理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以减轻税负或延缓纳税的税务筹划技术。
会计资料是许多税种确定应纳税额的基础。所得税等重要税种的应税基数往往是根据财务会计核算结果并加以调整计算出来的。
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核算出来的结果会有不同,不同的结果会对纳税人的税负产生影响,甚至有较大的影响。
存货计价。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如库存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利润表中用来确定构成主营业务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多计期末存货成本,必然会降低本期销货成本,夸大本期收益。此外,本期期末存货成本的多计,又会增加下期存货成本,从而使下期的销货成本提高,降低下期的收益。如果相反,则会导致另一种结果。因而能否正确的确定存货价值与能否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存货计价对企业的收益和应税所得额均有直接影响,会计制度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又有多种,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利润和纳税多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而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可选择一种使其税负较轻的方法。
折旧计提。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企业来说会生产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的时间有早晚之分;其次,不同的折旧方法造成的年折旧计提额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积税率制度下纳税额的差异。企业要在国家折旧规定范围内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力图降低税负、增加企业税后利润。
费用列支。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样才能缩小税基。减少所得税。首先,要使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全部得到补偿。国家允许企业列支的费用,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如按规定提足折旧费,职工福利费,教育费附加,工会经费等。否则,会减弱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缴纳一些不需缴的税金。其次,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费用。对于一些可预计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应以预提的方法提前计人费用。最后,对于税法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尽量不要超过限额。因为对超过的部分,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并入利润纳税。
三、纳税筹划的基本步骤
纳税筹划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收集信息、确定目标、方案设计与选择、执行与反馈四个步骤。收集信息是税务筹划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分析确定纳税筹划的方向和范围,然后根据情况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纳税筹划的基础,只有充分掌握信息,才能进一步展开纳税筹划工作。收集信息包括收集企业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
1、收集外部信息。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外界条件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影响着活动的效果。纳税筹划必须掌握企业外部信息。企业的外部信息主要包括:(1)税收法规。税收法规是处理国家与纳税人税收分配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所有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纳税筹划不能违反税务法规,而且纳税筹划要认真掌握和研究税收法规,找到其中可供纳税筹划利用之处。税收法规经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动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修正,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对于税法修正的内容获取时,必须加以密切注意并适时对筹划方案做出调整,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2)其他政策法规。纳税筹划的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要做到有效运用纳税筹划策略,不仅要了解熟悉税法,还要熟悉会计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唯如此,才能分辨什么是违法,什么是不违法,在总体上确保自己的纳税筹划行为的不违法性。全面了解各项法律规定,尤其是熟悉并研究各种法律制度,可以为税务筹划活动构置一个安全的环境。(3)主管税务机关的观点。在理论上,纳税筹划与偷税虽然有不同的含义,能够进行区别,但是在实践中,要分别某一行为究竟是属于纳税筹划行为,还是偷税行为的确比较困难,一般要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和判断,而认定和判断又随主观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纳税义务人在运行税务筹划时,除必须精研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外,还必须进一步了解税务部门从另一角度认识的可能性,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做到筹划。否则一旦纳税筹划被视为偷税,就会得不偿失。
2、收集内部信息。企业自身的情况是纳税筹划的出发点。纳税筹划必须掌握企业的内部信息,其主要包括:(1)纳税人的身份。有些税种对纳税人的界定有一定差异,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有同样行为的主体不纳入征税范围。因此,对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避免成为纳税人,免除纳税义务。(2)组织形式。纳税人不同的组织形式在双重征税、亏损抵补等方面的税务待遇是不同的,纳税筹划要设计最佳的组织方式。(3)注册特点。不同的注册特点,在地区性税收优惠、宏观税负、避免双重征税等方面的规定是不同的。税务筹划要更好地利用所在地区的税收政策。(4)所从事的产业。我国税收制度,尤其是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或升级方面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选择投资领域。可以取得更多的税收利益。(5)财务情况。纳税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方面,要服从于纳税人的整体财务计划,而且纳税筹划也要在全国和详细了解纳税人的真实财务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不违法和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6)对风险的态度。纳税筹划作为经济活动也存在风险。有时候风险大,报酬率也高,如何决策就要看经济管理者对于风险的认知。(7)税务情况。了解企业以前和目前的有关税务情况,包括有关申报、纳税以及和税务机关关系等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企业和税务筹划方案。
(二)目标分析
1、纳税人的要求。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共同要求都是尽可能多地节减税额,获得税收利益,增加财务收益。但是具体看来,不同纳税人的具体目标可能有所不同。(1)要求增加所得还是资本增殖。纳税人对财务收益的要求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每年的所得;第二种是要求若干年后纳税人资本有最大的增殖;第三种是既要求增加所得也要求资本增殖。对不同的要求,纳税筹划也是不同的。(2)投资要求。如果纳税人有投资意向但尚未有明确的方案。纳税筹划人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税务策划,提出各种投资建议,比如投资地点、投资项目、投资期限等。但有时纳税人的投资意向已经有了一定的倾向性,这时纳税筹划人就必须了解纳税人的要求,根据纳税人的要求来进行纳税筹划,提出建议,比如建议改子公司为分支机构等。
2、目标的限定。(1)纳税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选择。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务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2)税种的限定。从原则上说。纳税筹划可以针对一切税种,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纳税筹划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因此,只有在精心研究各个税种的性质、法律规定以及了解各税种在经济活动环节中的地位和影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综合衡量、统筹考虑,选择最优的筹划方案,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3、经济活动参与者各方的税负情况。交易方式不同,经济活动参与者各方的税收负担也可能不同,而当事人应负担的税负,往往具有高度的转嫁性,以致影响交易各方的真实税收负担。因此,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除必须考虑本身直接应负担的税额外,同时也应该兼顾交易对方的课税情况以及其税负转嫁的可能性,从而采取相应对策。
4、特定税种的影响。一是税收与经济相互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地位和作用。对纳税人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税种当然是纳税筹划的重点。二是税收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种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大,纳税筹划的潜力也越大。
参考文献:
1.李大明.论税收筹划的原理极其运用[J].中南财经政治大学学校,2002(6)
2.张孟.现代企业税务策划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2001(5)
3.付元略.21世纪财务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0)
4.盖地.税务会计.首都京贸大学出本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