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9 19:4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筹划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定价新方法
2009年8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国税函[2009]461号(以下简称“461号文”)就员工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处理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461号文明确了股票增值权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员工兑现股票增值权所得当日,应纳税所得额以员工取得的现金来确定(即授权日与行权日股价的净增长值)。
而限制性股票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限制性股票解禁当日。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则以限制性股票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下简称“结算公司”)或境外的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进行股票登记当日的股票市价(简称“A”)和本批次解禁股票当日市价(简称“B”)的平均价格乘以本批次解禁股票份数(简称“C”),减去员工对本批次解禁股份数实际支付资金数额(简称“D”)来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A+B)/2×C-D
限制性股票按平均价格计算所得是一种崭新的定价方法,如果股价在禁售期内下跌(特别是在过去几年),这将会给员工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如果限制性股票在登记当日的收市价为20美元,解禁当日的收市价为10美元,相关的股票将以每股15美元计征个人所得税[(20+10)/2]。
另外,有别于股票增值权和股票期权(其纳税义务一般发生于行权当日),持有限制性股票的员工通常不可以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即约定解禁日)到股价回升后。
要点筹划策
优惠的适用性及局限性。雇员从上市公司获得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的所得,应参照财税[2005]第35号(以下简称“35号文”)中对股票期权收入的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即将股权激励所得以较优惠的公式并按单独月份计算从而得出较低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但461号文亦明确指出,35号文中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和公司上市前设立的股权激励计划。这将导致此类股权激励所得的税负高于上市公司员工股权激励所得的税负。另外,如果上市公司未按规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备股权激励计划相关资料,员工也会因此不能享用35号文中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多层级公司优惠限制。需要明确的是,35号文中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包括分公司)和上市公司控股不低于30%的子公司的员工。但是,间接控股只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间接持股比例,按各层持股比例相乘计算,上市公司对一级子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0%的,按100%计算。这一点对于具有多层级的企业需要特别明确,超过二级子公司的持股和控股比例低于30%的公司的员工取得的股权激励所得,也不适用35号文中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待遇。
同一年度多次所得。员工在同一纳税年度多次取得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所得的,可适用35号文中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唯须将合并后的累计所得按照国税函[2006]902号文(以下简称“902号文”)的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用这种合并方法计征的税负会比分开计算的税负高。
备案及报送资料。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应在计划实施前向其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备案。此外,还应当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行权前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的资料(例如行权通知书),并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时提供相关信息(例如行权股票的数量、施权价格、行权价格、市场价格、转让价格等信息)。
与此同时,实施限制性股票计划的境内上市公司,亦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进行股票登记,并经上市公司公示后15日内,将本公司限制性股票计划、股票登记日期及当日收盘价、禁售期限和股权激励人员名单等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461号文还规定,境外上市公司的境内机构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境外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和相关的资料进行备案。
注意事项
杨治中先生表示,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公布的有关个人所得税的几份文件对不同类别的股权激励计划收入如何计算应纳税额提供了更广泛更明细的指引。例如,其他股权激励计划收入能否享受35号文中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和是否需要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问题,现今就有了明确的说明。避免了以往各地方税务机关有不同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差异的问题。
虽然澄清了只有已完成股权激励计划在其主管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国内、海外上市公司和其符合控股条件的子公司员工,才可能享受35号文中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
但是不同的地方税务机关或专管员对备案时间上的规定及备案需要提交什么文件和资料均有不同的差异。因此杨治中先生建议公司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澄清确认。
另外这个首次提出的多层次公司控股的相关限制,对于已经超出了二级控股界限的子公司,其员工在股权激励计划收入的税负便增加了。建议已经超出了二级控股界限的子公司重新审核之前已经备案的股权激励计划和其税务处理的正确性。考虑到461号文还提出了若公司不进行股权激励计划备案,便不适用35号文中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附合有关条件的公司应当及时地准备材料进行备案以保证其员工能够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待遇。
篇2
关键词:税务筹划 税务风险 特别纳税调整 合理商业目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发展,企业的交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我国税收法规和政策体系也越来越复杂,税务征管力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涉税风险也越来越显性化,并已经成为企业众多风险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在税务筹划当中,以合理合法为原则,以企业整体财务目标为导向,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及其变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力争使涉税风险最小化。
一、税务筹划风险概念的提出
税务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的税前安排,从而达到节税目的一种税务谋划。具体而言,它是纳税人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规定,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融资活动等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以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企业在取得税务筹划利益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税务筹划风险。税务筹划风险是指由于税务筹划方案违反税法或者偏离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使纳税人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包括罚款、滞纳金,甚至承担刑事责任等。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减少、分散或规避风险,避免落入税务筹划陷阱。
二、企业所得税筹划风险分析
由于涉税业务的多样性、税法的复杂性,以及税务筹划方案法律依据的不确定性,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因素很多,主要有税收政策变化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税务筹划方案风险和企业财务风险等。例如,,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引入了“特别纳税调整”条款不,加大了反避税力度,企业面临的税务筹划风险陡然增加。还有“税前扣除合理性”概念的提出,使税务筹划方案合法性与非法性之间界限更加模糊,也进一步加大了税务风险。
(一)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税收政策变动风险是税务筹划诸多风险当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一种风险,它是指因税法变动使原来已经确定的所得税筹划方案偏离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该风险由税务筹划对税收政策的依赖性所引起。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一定的政策目的,对经济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变动性才是绝对的。这说要求税收政策经常地做一些调整。与税收政策的易变性相比,税务筹划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计划安排,每一个税务筹划方案从最初的立项到方案的最终确定,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那么便有可能使按照原来税收政策设计的税务方案,由合法变得不合法,或者由合理变得不合理,税务筹划风险便由此而生。
(二)判断事项风险
支出税前扣除的合理性是指纳税人可扣除费用必须是正常的和必要的,其计算和分配方法应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但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并未对税前支出的合理性这一原则规定予以具体的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性”依赖以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主观判断,这也就决定了有关税前支出的税务安排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合理性尺度的把握常常存在分歧,纳税人认为合理的支出,但是从税务机关角度看,可能是不合理的支出。
(三)特别纳税调险
根据国际税收惯例,我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特别纳税调整”一章,首次从实体法的角度,对反避税条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首次明确提出了转让定价的核心原则——“独立交易原则”、受控外国企业资本弱化原则、以及税务机关必要的反避税处置权和加收利息条款。反避税措施的加强,加大了税务筹划方案的风险;加收利息条款,避税非零成本的观念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与此同时,常规的避税方法,如把利润转移到低税区、提高债权性投资占权益性投资的比重、在低税地虚设机构、建立信托关系、滥用税收协议等将会接受严厉的反避税调查,其中潜在的税务风险是不言自明的。
(四)税务机关认定风险
税务机关认定风险险是指纳税人设计和实施的税务筹划方案因不能被税务机关认同而遭受税务处罚的不确定性。例如,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纳税人基于不合理商业目的交易的税务安排,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的方法予以调整。合理商业目的也是一种职业判断,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其理解和运用难免存在差异,因此,认定风险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筹划风险之一。
(五)财务风险
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税收筹划活动是只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实现财务目标的支持性活动,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而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案背离生产经营目标,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和财务秩序,将招致企业更大的风险和损失。例如,在税务筹划中忽视机会成本,为了享受免税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违背生产经营规律和企业整体经营战略,人为加大成本费用,推迟盈利年度,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将招致企业整体利益受损,从而使税务筹划得不偿失。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风险的防控
税务筹划风险是企业众多风险中的一种特别风险,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和可控性,只要企业加以重视,并认真予以应对,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一)加强风险管理,全面控制涉税事项
根据涉税事项的复杂性和风险的大小,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涉税事项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企业还应当建立和健全基础的税务管理制度,如发票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程序,如税务筹划流程和纳税申报流程,规范涉税业务活动。
(二)建立税收政策信息库,及时把握税收政策变化
为了应对税务政策变动风险,企业应建立税收政策信息库,税务筹划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收集税务政策变化信息,并根据税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使税务筹划始终处于合法状态。
(三)建立税务风险库,及时监控涉税风险
在企业涉税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识别风险,并建立风险数据库,及时观测和监控各风险点及其变化。同时,针对各风险点,企业还必须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一旦出现风险,以便可以自如地予以应对。
(四)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降低税务认定风险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存在比较大的弹性,如前面所说的对税前支出“合理性”的认定,就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税务机关便因此拥有了比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仅如此,税务筹划往往是在法律的边界地带进行运作,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对税务筹划方案依据的税务政策的理解自然会出现差异,但是其合法与非法性的界限最终都是要由税务机关认定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通过沟通消除或者减少双方的分歧。企业在与税务机关沟通时,要注意收集证据,尽可能取得税务机关下达的正式认可文书,以免受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个人对税收政策理解偏差和人员变动等原因,出现不应当出现的涉税风险。
(五)实行税务筹划外包,分散涉税风险
近年来,业务外包已经为众多企业所接受。税务筹划外包是企业众多外包业务中的一种。它可以利用涉税中介的专业化服务,提高筹划效率,分散筹划风险。为了转移筹划风险,纳税人应在与涉税中介机构订立的有关合同中注明发生损失后责任分担方式,以明确双方的责任。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应对风险
建立预警指标,进行预警分析,如果出现危险信号,应及时进行诊断,查出原因,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以降低涉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企业应通过快速的反应机制,以积极的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进行改正,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争取税务机关的理解,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七)特别纳税调整"及应对措施
企业所得税法有关“特别纳税调整”的新规,不但缩小了纳税人常规的避税方法的运用空间,并加大了企业税务筹划的风险。为此,企业要加强学习,吃透税法精神,认真评估所得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深刻理解“商业目的”和“独立交易原则”等的实质以及立法背景,尽可能采用“预约定价”等事前解决税务争端的机制,将税务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饶慧珍.关于现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政策风险的思考.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
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 税务筹划 方案 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代企业作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活动。任何企业缴纳税金就意味着企业资金的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直接获得国家税收分配的收益补偿。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控制税收风险、合理纳税、合法避税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大众在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认识到,在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税收征管越来越严密的当今社会,企业税负的减少已经不能再通过“关系税、人情税”,甚至偷税、漏税、骗税、欠税等违法方式来实现。因此,税收筹划作为一种合理的减少税负的方式逐渐被众多企业所推崇。
一、集团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集团企业的纳税现状,大部分集团企业都能够规范纳税,很多集团企业被当地税务部门评选为纳税大户或者纳税先进企业。但是,我们对集团企业的涉税事宜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集团企业仍存在税收筹划意识不强、税收筹划目标单一、税收筹划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合法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集团企业面临诸多潜在的税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重税务缴纳而忽视了税务筹划
实务工作中,集团企业对于税收管理普遍存在重税务缴纳合规性,轻税收筹划的特点。作为一项计划性和综合性工作,税收筹划工作应着眼于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和合理节约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企业通过对税收法规的研究与企业内部经营目标的综合分析,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企业目标,在兼顾税务合规缴纳的基础上,合理谋划企业税务支出,帮助企业优选综合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案,提升企业价值。
任何集团企业都是一个谋求利益的团体,对税务筹划工具运用上的一轻一重,导致了集团经济利益的损失。从各集团企业已经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来看,由于国家对于税收的重视和对偷漏税的大力打击,税收缴纳方面的风险已经引起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的高度重视。对风险的厌恶使得各集团在税务管理方面都重视税务缴纳处理的规范性,强调按时缴纳各项税收,这绝对有利于企业控制税务风险。但是,集团企业往往对于税收筹划合理节约税负的作用比较轻视,对于可免可不免的税款选择直接缴纳,以避免产生税收风险。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国有企业,因为在企业管理、绩效激励机制方面的制约,对于税收筹划没有积极性。从企业领导到具体办事人员对于税收筹划没有积极性,从企业业务流程、资料准备、具体申报备案等各个层面存在各种缺陷,也使得税务筹划工作难以开展。
(二)集团企业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
当前,许多企业对税收筹划的目标不明确,具体认识还停留在某项税种少交税上,认为节税越多越好。筹划的核心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筹划的具体目标可以是增加会计收益、可以是节约现金流、也可以是盘活资产增加企业价值。税务筹划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目标,通过有计划的事前安排,以最小的代价、可控的风险程度,合理的实现这一目标。
实务中,许多进行税收筹划的企业往往局限于简单的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以少缴税作为衡量企业筹划的唯一标准。这种以偏概全的衡量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脱离了企业实际需要,离开了企业的根本目标,也就很难做出正确选择,起不到服务企业根本目标的作用。税收筹划本身也是企业一项经济行为,也有成本发生,其中不仅有机会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如运行不当,可能出现通过税收筹划节约的税金不能抵偿因税收筹划增加成本的现象。
(三)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仅追求短期利益,没有关注集团企业的长远利益。有的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基础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仅以企业短期节约某项税负位目标编制税收筹划方案,仅仅为了满足当前节约某项税负的需要,最终导致企业长期利益遭受损失。这与集团企业的有计划、有步骤、长远的长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长远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对于集团企业而言,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集团企业的当期利益,也必须服务和服从于集团企业的长期利益。税收筹划的超前性、目标性、全局性的特点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运用,必然会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带来长期而深远的影响。集团企业的经营业务涉税范围较广、内容比较复杂,为集团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税收筹划需要对集团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对外投资方式、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实现筹划目的,也要求企业尽量避免以偏概全,过分的强调短期利益,忽略了集团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长期目标。
二、集团企业有效税收筹划方案实施的措施
(一)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从整体利益出发
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必须先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作为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在企业的管理层中树立新的观念,提高税收筹划的意识。集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目光短浅,而是应该站在整个集团企业的长期性、全局性的高度进行整体的规划;在进行集团企业经营战略的部署时不仅要考虑到市场的影响因素,还必须将各种税收的因素考虑在内。比如企业对外投资方案选择时,有现金投资和土地投资两种方案备选,通过税收筹划发现,以土地投资除可以实现与现金投资一样的投资和现金流目标外,还可能实现对企业盈余的管理,为企业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的有力的支持。
(二)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有明确的目标
集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合理的目标,进而根据目标,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不会偏离企业最终目的。当前实际工作中,尤其是集团企业,战略和经营计划对于税收筹划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节税,往往会根据自身经营和战略发展需要,形成包含企业资产管理、净资产管理、盈余管理、现金流管理的综合目标,良好的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方案,或者在多项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实现集团企业上述管理目标和要求。
(三)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以业务为基础
集团企业税收筹划应以业务为基础,开展和落实税务筹划工作。集团企业是一个系统庞大、成员众多、涉税事项众多,存在很大的税收筹划空间。同时,任何的税收筹划都不能离开业务流程以及业务部门独立存在。税收筹划涉及的各类税务处理,也需要企业按照主管机关要求,由各个业务模块之间配合提供税务资料、安排业务活动,才能最终实现节税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就集团企业而言,税收筹划必须依靠各级子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配合,从业务源头逐项落实税收筹划工作,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遵循税法和政策要求,节约税负、控制风险,进而帮助集团企业实行经营和战略目标。因此,税收筹划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没有业务的支撑,税收筹划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集团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作为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主体的集团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长远目标和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同时,合理降低税务成本,从而为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增值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际税务筹划;税收;企业;会计
一、国际税务筹划的概念
(1)国际税务筹划的定义。国际税务筹划(International Tax Planning)是指纳税人为了在纳税过程当中更多的取得税收利益,对涉及跨国经营组织形式和交易活动所作的详细周密的事前安排。即纳税人在进行跨国经营而需要作出决策时,如果有两个或者多个合法的方案的前提下,将采用税负最少的决策。(2)国际税务筹划的实质。国际税务筹划的实质上是制定一种避税的方案。何谓避税,不同的国家对这个概念持有各自的认识和观点,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半数以上观点认同狭义的国际避税(International Tax Avoidance)或顺法意识避税、正当避税更能囊括国际税务筹划的特征,即纳税人采用合法的手段,利用了国际各国税收之间的差别以及相关国家税法存在的不完善和漏洞、缺陷,以减轻或规避纳税负担为目的,在应税事项尚未发生之前就对经济交易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从而实现降低企业赋税,增加企业利益的目标。
二、我国企业国际税务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大部分涉及多国经营的企业税务筹划意识缺乏。
部分企业的领导由于欠缺财务、税收知识的相关知识,并且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在制定企业财务策略中想要降低纳税成本时,通常使用偷逃税款、勾结税务人员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对自身的税务进行合理的筹划合法地避税节税。特别是老一辈的企业家,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法律漏洞,也许没有让他们意识到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经济方面的法律也逐步完善,必然要求经营决策者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才能顺应经济、法律、时代的发展。(2)税务筹划工作缺乏良好的习惯与基础也是我国许多企业的目前现状。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够负责任或者不按财务章程办事,对于不良财务习惯抱不以为然的态度等不规范的财务管理状况依然存在。许多财务预算不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就直接通过企业领导的主观意愿来做决定,这种情况下,领导的判断就可能基于自身的因素或者外部因素或多或少的存在主观臆断乃至出现片面以及偏差,人为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负担,更不用提对此冷静客观规范的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了。(3)许多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只侧重了会计的核算功能、提供会计信息等基础工作,对税收成本的控制并不是很在意,没有意识到税务筹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这也是自身工作的一部分;而管理人员则认为税收筹划与自身无关,是属于财务部门的职责,忽略了税务筹划需要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共同协作、共同承担、缺一不可的必然要求。没有管理人员参与的税收筹划不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没有财会人员参与的税收筹划不具有准确、精确性。只有两者配合,从宏观和微观做到协调适应,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税收筹划。相互忽略甚至互相推诿的现象,只会让税务筹划工作成为无人负责的工作盲区。(4)我国部分企业的体制不够完善,人员管理不严格。这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或者全面的培训与教育,导致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加上自身会计制度本就不健全,做出来的会计账目、会计信息不符实,也使得税务筹划无从入手。因此企业的税务筹划成效始终不理想,花了力气但是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势必会影响企业决策者对于税收筹划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企业的税收筹划也就开展不起来了。这样的企业,更无从去熟悉国际税收和金融知识,了解各国的税收制度,很难完成国际税务筹划工作。(5)由于国际税务筹划的专业性,需要扎实的财会水平,还要了解和熟悉国际税收和金融知识,知晓各国的税收制度与法律法规,恰恰我国这方面的培养人才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具有这些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具有较好业务能力的人才很少,国外的专业人员又难以引进,形成了“有钱也请不到神仙”的局面。如果企业缺乏这部分人才,那企业的国际税务筹划工作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对于国际税务筹划的迫切需求又是显而易见的。截至2010年底,中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1179.1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企业的跨国经营事业必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因而我国企业必须提高国际税务筹划的水平,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不断求发展。
三、我国企业国际税务筹划对策
(1)研究国际税收因素并作为筹划的重要依据。国际间税制的差异是进行国际税务筹划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国际税收制度的研究是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税务筹划水平的必要条件之一。从相关国家不同的税收法规、政策着手,对各国的税收结构、优惠条件等多方面认识和考虑,选择较为有利的投资地点。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外来投资提供了低税甚至免税优惠,而不少发达国家只对内外合资的企业才提供优惠待遇。但是一方面低税甚至免税的优惠,另一方面又可能对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设置限制,借此促使外商追加投资。如果想要很好的运用把握这些政策为企业谋得利益,就必须建立在企业了解各国税制差异,保持对各国税收政策的动态和发展进行密切关注的基础之上。(2)合理安排企业组织形式和选择恰当的资本结构。第一,要将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国际税务筹划实务当中去。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三种组织形式共同构成了目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体系,这三种组织形式所适用的税法规定之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伙企业在许多国家就享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合伙企业只会被征收合伙人分得利润的个人所得税,而股份有限公司所创造的利润会被征收公司税,税后的利润在进行股息分配环节还需要再交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再如:子公司在国外经营的时候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故能够享受到经营所在国的种种税务优惠政策,如免税期等,但是如果是一家分公司在外经营,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是作为企业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经营,则不能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因此,为了达到国外投资组建的企业能享受相对最少的税负,就要选择合适的、特定的、最具纳税优惠的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第二,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是税务筹划应当考虑的因素。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构成了企业通常的经营资本。选择恰当的资本结构,在企业的偿债能力范围之内,采用适当的负债比例,,减小风险。并可考虑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筹资,可以保留一定的举债能力,又迅速获得所需要的经营生产设备等资产,租金产生的利息费用也可以按规定在所得税前进行扣除,从而减少了纳税的基数。(3)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要符合国际税务环境及各自的运作机制。会计核算的方法会影响应税收益。为降低在外投资设立的公司所负担的税务支出,可以通过对所在国的税务会计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例如,一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可以试着使用以下筹划方法:当存货历史成本与当前市场价格背离时,许多国家允许企业选择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当处于不同的物价状况下时,在可能的情形下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如果企业处于享受所得税减免期等税务优惠或者不能保证逐步盈利时,不要采用加速折旧法,因为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初期,会比直线法要多计提折旧,多计提的折旧会减少利润,降低税负,故有延缓纳税的效果,这时采用加速折旧法就没有最大限度发挥税务减免政策带来的优惠。故此时应采用直线法。情况反之,则用加速折旧法。(4)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招募优秀的专业人才。企业要组织进行适当的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税收知识的相关知识,达到提升他们税务筹划的意识与理念的目的。同时,要招募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优秀的税务筹划以及会计人员,才能良好的执行和进行国际税务筹划,把筹划目标落实到位。
参 考 文 献
[1]张守文.税收逃避及其规制[J].税务研究.2009(2)
篇5
【关键词】 纳税筹划; 避税; 财务杠杆
机械制造企业要筹集和使用资金,无论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都存在一定的资金成本,因此,在筹集资金中降低成本减轻税负便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由于人们对税法和会计业务的了解不甚透彻,往往在避税中出现失误,下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利用资金筹集途径选择进行避税的分析
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可以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融资租赁等途径来解决,但是,不同途径的资金其税负大不相同。人们为了减轻税务成本,必然选择纳税较少的途径筹集资金。举例如下:
[例1]某机器制造集团公司所属的瑞雪企业需要一条产品生产线,价值200万元,目前企业只有贷款和租赁两种选择,如果选择五年期长期贷款,年利率11%,筹资费用率0.5%;如果选择租赁,正好本集团内部的丰年企业有一条该生产线,该设备每年可创造年利润24万元,所得税率33%,应纳税额7.92万元,如果租赁的话,租金每年15万元。那么,从减少纳税的角度看,该集团公司如何进行决策呢?分别计算如下:
(一) 借款资金成本=借款年利息(1-所得税率)/[借款本金(1-筹资费用率)]=22(1-33%)/[200(1-0.5%)]=7.41%
(二) 由于借款利息和借款费用可以计入税前成本费用扣除或摊销,企业五年可以少缴所得税111×33%=36.33万元。
(三) 丰年企业原来每年交纳所得税24×33%=7.92万元,五年计39.6万元。
(四) 瑞雪企业租用后,每年租金15万元,丰年企业需要交纳营业税0.75万元(15×5%);瑞雪企业的租金可以在税前扣除,则利润为24-15=9万元,适用税率27%,应纳所得税2.43万元。共计税负3.18万元(0.75+2.43)。
由此推论,瑞雪企业租用丰年企业的产品生产线,纳税额最低。因此,许多专业书籍上都介绍了这个案例并且选择了后一个方案。
可是,当我们仔细推敲的时候,发现以上的避税方案有漏洞。丰年企业把设备出租给瑞雪企业,满足了瑞雪企业的需要,可是,丰年企业的市场需求怎样满足?即使丰年企业可以解决市场问题,集团公司内部通过这种单纯避税的方法去经营,未必能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未必不被税务机关查处。所以,笔者认为,在选择筹集资金的途径时,应该考虑避税问题,但是,不能为了避税就不考虑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征得税务机关的同意。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在满足生产经营所需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国家的法律条款进行避税,才是可取的。
二、利用调整资本结构进行避税的分析
企业通过债务筹集资金比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集资金税负要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筹集同样额度的资金,由于债务性筹资可以在计提所得税以前列支一部分利息,从而产生避税效果,可给资本所有者提供避税利益。这是财务杠杆发生的作用。这个作用使得利用财务杠杆的企业比其他没有利用财务杠杆的企业更能够实现权益增值,从而给企业的股东权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举例如下:
[例2]天恒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计划筹集资金100万元用于一项新产品的生产,制定了甲、乙、丙三个方案,其债务利率为10%,企业所得税33%,各个方案的权益投资利润率见表1。
由表1可见,随着债务资本比重的加大,企业纳税额呈现递减的趋势,从9.9万元一直减到7.9万元。同时,当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的时候,债务资本在投资中所占比例越高,对企业权益资本越有利。于是,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丙方案是最优方案,应该选择丙方案。
但是,并不等于说负债越多越好。随着企业债务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增加,债务成本也在增加。一方面,如果企业债务过重,经营效益又不好,当处于财务拮据状态的时候,将产生财务拮据成本;另一方面,为了遵循保护性条款,使企业经营灵活性减少,效率降低以及监督费用的增加,都构成成本。这两种费用的增加,都会抵销由于负债带来的避税作用而增加的企业价值,使企业的避税计划归于失败。
由此可见,在筹集资金的避税方案中,税务成本的降低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价值,权衡避税和财务风险的利弊,才是企业财务管理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利用债务形式进行筹集资金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资本性利息不能作为费用一次性从税前扣除。二是内资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借款利息的金额部分,不能从税前所得中扣除。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债务利息如果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其高出部分也不能从税前扣除。四是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50%的,其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能从税前扣除。
以上四条均是国家税务部门的规定,企业在纳税的时候必须遵照执行。如果在这四个问题上想钻法律的空子,那是偷漏税的行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综上所述,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同,可以形成纳税上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税收政策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使得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对企业税务成本和企业价值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筹集资金方式的选择。无论是借款还是融资租赁,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或是利用企业的盈余资金,都要在合法、合理,有利、有节的框架内进行,绝不可跨过法律的边界。对一些个案要仔细分析利弊以后,再作出决策,这样对企业和国家都有利。纳税筹划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关系到国家、企业、个人等方面经济利益的大问题,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制定发展战略,决定许多经济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的因素,但是,决不能用避税代替纳税筹划的概念。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考虑前途和命运。以前那种单纯追求少交纳税款的做法应该是到了纠正的时候了。纳税筹划是重要的,但是,不能高于一切。在目前经济领域更加重视纳税筹划的情况下,让我们对纳税筹划的重要性作出必要的反思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纳税筹划问题,我们会得到正确的学术观点,也会把税务筹划工作置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参考文献】
篇6
税收筹划就是指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它是指企业以税收政策作为基本依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战略及其他方面的运营活动进行精心的安排,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标与计划。通过此定义我们不难看出,税收筹划必须是纳税人,筹划的过程必须遵守科学,必须在合法范围内,筹划结果必须使节税收益。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方面,才能算是税收筹划。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从目前来看,企业筹划应遵循以下几点,即整体筹划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综合收益最大化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计划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从而使企业的税收筹划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并达到让企业的税负降低的目标,同时也要达到让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
二、集团企业必须进行税收筹划的原因
面对逐渐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多变灵活的收税政策,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必须做好企业自身的税收筹划工作。
(一)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
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想要增加企业自身的经营利润,就该从减轻自身的税负和提高经营效益两方面考虑。
(二)税收筹划是企业提高金融服务效益的必然选择
集团财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是强化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集团公司在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中,我国金融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严重存在不足,税务水平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水平,因此,作为金融服务机构的财务公司就应该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以便为集团公司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四、集团企业下的财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的具体做法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在筹划税收的时候主要对两种税种进行筹划,即所得税和营业税。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分别阐述。
(一)所得税的阐述
由于财务公司一部分宣传费会超过税法扣除范围,因此,这些费用就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被扣除。所以,财务公司就必须做好这好此方面的事前税收筹划工作。具体来说,财务公司应该准确区分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降低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增的应税所得额,合理安排费用的发生时点和方式,进而规避税收的合理支出。此外,财务集团还能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例如,工资调增优惠政策,免税优惠政策,开放式基金分红免税政策,国债利息免税优惠政策。就比如,工资调增政策,国债利息收益政策及开放式基金分红免税政策等,并充分延缓税款缴纳时间和充分运用税收时间差,创造资金的时间价值收益。
(二)营业税的阐述
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的税收筹划,首先就是对营业税筹划工作。一般情况下,财务公司应该对日常的基本业务进行税收筹划,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既对一般贷款业务的税收筹划,这就需要财务公司从表面上降低贷款规模,但是却可以在方式上得到补偿,这样便可以减少贷款利息的同时,以达到节税的目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金融商品的买卖转让以及中间业务等进行税收筹划。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应收未收的筹划工作,要尽可能避免由于长期赊欠账款而虚增收入并反而提高了税收负担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税务筹划工作 原则 必要性
税务筹划指纳税人在遵守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有关的税收业务,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的行为。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企业一方面对纳税行为进行了合理规避,减小了纳税费用,侧面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并且能够为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纳税意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能力,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和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完善及改良。
总体来说,税务筹划是一种涉及到纳税行为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在自身的内部控制工作中无法避免的职责,任何成功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利益的保障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下面就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几项原则做简要分析:
一、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的必要性
1.企业自身盈利的根本目的
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一切业务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盈利展开的,盈利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常有两种方式来保障企业的盈利:一种是增加企业的经营业务收入,另一种是减小各项成本费用。我国的税目繁多,光是针对一般纳税人就有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城市建设与教育附加税等等,企业的应交税费往往是企业总支出费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业务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避税措施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侧面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
2.税收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
税务筹划是企业事前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企业的应交税项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合理避税。但是如果经济业务已经完成,则使得相应的纳税义务也随之产生,此时的少交税或不交税的行为必然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所以,企业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及时地对纳税活动和事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有效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的盈利。
3.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义务往往伴随着权力,纳税人既然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那么其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活动自然是毋庸置疑。通过税务筹划能够对纳税义务产生积极主动之类的正面作用。企业需要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企业自身税务筹划工作的合法权利,进行合理避税,减轻纳税负担,最终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二、做好税务筹划工作的几点原则
1.对税收法律和政策全面深入了解
我国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业务,同时也享有对税务进行合理筹划的权利。也就是说,税收筹划工作在必须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走向相符;不仅需要在形式上满足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的要求,还需要在根本上以税收法律法规的精神为导向。
现阶段我国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名目繁多,涉及的范围较大,并且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家也不断出台新的税法修订及说明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相对其他法律来说其变动性更为频繁也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企业首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学习及掌握最新税收法律法规条款、相关税收实施条例及与旧法制的衔接等资讯,尽最大可能将企业自身的税务筹划工作与现行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办法结合起来。
其次是需要对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办法的社会背景、立法意图以及政策导向有全面、清除的认识,对税务筹划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提前防范。然后是要对国家法规政策的变化对企业涉税业务影响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走向对自身税务筹划的规划做出合理调整。
最后,对涉及经济业务范畴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有一定的掌握,比如劳动合同法、诉讼法等,使税务筹划工作不与其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产生矛盾,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
2.对税务筹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1)对税务筹划工作进行全面考虑
首先,税务筹划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现阶段我国有十八个税种,各税种之间通常互相影响并联系着,比如在一项税种上税收的减少也许就会使得其他税种税收的增加。所以,企业在税务筹划工作中,需要以全面缓解企业税收负担为着重点而不是仅仅注重于减少个别税种的税负。其次,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大多数时候企业通常都着重考虑税务筹划的经济收益,而对其产生的成本缺乏重视,使得税务筹划工作成本过高,无形中加大了财务风险。税务筹划工作的成本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方面组成。顾名思义,显性成本通常是一些在税务筹划工作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较为明显的浅层要素,往往受到企业决策者的重视;隐性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指采用某一种税务筹划计划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通常容易被忽视。为了切实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需要企业在税务筹划工作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企业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评估该税务工作规划的可操作性,只有当税务筹划工作中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比税务筹划收益低时才有必要采用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不然就需要放弃该项税务筹划方案。最后,需要对各个税收主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税务筹划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多方博弈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各方收益此消彼长的现象。如果只是片面地一味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使对方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通常会出现敌对和抵制,最终影响到税务筹划工作的效果。
(2)充分考核税收筹划中的风险
税务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有预见性的规划。因此,同其他任何财务管理活动一样,税务筹划中是同时存在收益和风险。我们都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虽然能够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对风险进行提前预防,但是没有任何措施和办法能够完全地杜绝风险,税务筹划中的风险同样如此。税务筹划工作中的风险不但会对税务筹划方案的落实带来负面效果,在严重时有可能使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失败,并给企业带来外部的税收风险,例如税务机关的上门查账等。所以,在税务筹划工作中需要对风险分析原理进行科学利用,充分考虑到各种避税和节税方案的收益和风险。往往大部分税务筹划方案在制定和规划时显得无懈可击,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类方案通常是具有长期性规划特点,而长期性就意味着高风险。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在税收筹划期的变化,同时企业在税务筹划工作中,需要一方面把风险因素作为评估和选择税务筹划方案的基本标准,对隐性的涉税风险需要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预先对税收筹划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事前对税务筹划的风险进行评估来对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完善和调整。
(3)公司各业务部门的紧密联系
税务筹划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往往涵盖了从管理到生产经营的绝大多数过程,不单单是税务筹划工作人员或财务人员的工作,也需要其他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紧密配合。
只有通过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得到详实的相关信息资料,为税务筹划方案的规划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制定好的税务筹划计划只有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进行和实施。因此,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不能一味“闭门造车”,而是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沟通,最大程度争取后者对税务筹划工作的支持。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税收筹划是一项涉及范围相当广的财务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在充分理解国家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的前提下,探索和规划符合企业自身特性的税收筹划方案,切实有效的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素梅.浅谈现代企业税务筹划[J].中国外资,2010(5).
[2]袁阳春.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
篇8
[关键词] 企业筹资 税务筹划 资本弱化
企业经营活动不断产生资金需求,固然需要及时筹措资金,但与之相应的企业筹资税务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需要斟酌的。
一、企业筹资税务筹划的一般原理
企业筹资税务筹划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筹资结构变动对企业经营绩效与整体税负的影响;二是企业应如何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同时实现节税与所有者总体收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筹资结构是由企业筹资方式决定的,不同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企业自我积累、向社会发行债券或股票、租赁等。所有这些筹资方式基本上都可满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但就税收负担而言,这些筹资方式产生的税收后果却颇有不同。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分析,可以将上述筹资方式分为负债筹资(包括向银行借款、向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借款、企业内部筹资、发行债券)和权益筹资(包括企业自我积累、发行股票)和其他筹资(如租赁)三种类型。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筹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方式效果最好,向金融机构借款次之,自我积累最差。这可以从空间与时间两个层面加以分析。从空间上看,通过企业内部融资和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涉及的人员、机构较多,这就为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和实现税务筹划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运作空间;而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效果虽然不如前两种方式,但企业仍旧可以利用与金融机构的长期业务往来关系,寻求一定规模的税负减轻;企业自我积累方式由于资金拥有与使用者融为一体,税收负担难以转嫁与分摊,因而往往难以实现税务筹划。从时间上看,税务筹划的长期性决定了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紧密结合,最终筹划效果需要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结束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企业的自我积累资金是其长期经营活动的成果,筹集过程非常漫长,而这些资金一旦再投入到经营过程之中,产生的税负则由企业自身负担;而负债筹资却与之不同,其筹资周期较短,并且投资收益可以在企业和出资者之间进行分配,债权人也要承担一定的税负。
二、筹资无差别点管理
如果仅就税收负担而言,并不考虑企业最优资本结构问题,负债筹资较权益筹资的最大优势则在于,企业借款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作为一项财务费用加以扣除,具有一定的抵税作用,能够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那么是否在任何情况下,利用负债筹资都有利呢?对此,企业可以利用筹资无差别点做出分析决策。所谓筹资无差别点是指两种筹资方式下,每股净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息税前利润是多少时,采用哪种筹资方式更有利。若息税前利润大于筹资无差别点,负债筹资较为有利;反之权益筹资更好。筹资无差别点计算公式为:[(筹资无差别点-筹资方式I的年利息)×(1-税率)]/筹资方式Ⅰ下普通股股份数=(筹资无差别点-筹资方式Ⅱ的年利息)×(1-税率)]/筹资方式Ⅱ下普通股股份数。
三、 需注意的问题
1.企业跨国经营进行负债筹资税务筹划时,需要注意有关国家对资本弱化的限制性规定
资本弱化是指企业投资者或股东投资于企业的资本中,降低股本的比重,提高贷款的比重,其结果是增加利息扣除的同时减少对股息的课税。各国关于资本弱化税制的规定有所差别,有的国家如英国实行把向非居民大股东支付利息视同股息分配的办法,如英国规定,如果贷款公司拥有借款公司的资本比例达到75%,或贷款公司和借款公司均被第三者拥有资本达到75%,那么借款公司向贷款公司支付的利息不得在税前扣除,而要按股息缴纳公司税;多数国家实行安全港模式,即以公司债务对股本的固定比率(也称安全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资本弱化现象的标准。这一国定比率因国而异。实行1.5∶1的国家有法国、美国;实行2∶1的国家有葡萄牙;实行3∶1的国家最多,有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南非、新西兰、韩国、西班牙等国。实行安全港比例的国家,对超过界限利息的处理分为两种模式:(1)对为超过安全港界限的债务支付的利息不予作为费用扣除。采用这一方法的国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法国采用类似方法。(2)将超额利息视为利润分配或股息。对超过安全港界限的利息,不仅不能作为费用扣除,而且明确将其重新归类为公司分配利润或股息,按股息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和预提税。这一方法在德国、韩国、南非和西班牙等国采用。
2.在我国进行负债筹资税务筹划时,则需注意以下问题
(1)利息资本化问题。资本性利息支出,如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指竣工结算前)或开发、购置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企业开办期间的利息支出等,不得作为费用一次性从应税所得中扣除。
(2)利息扣除标准问题。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包括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另外,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合理的借款利息,经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准予列支。合理的借款利息,是指按不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
(3)关联方借款利息问题。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篇9
但我们应该明确企业的税务负担不是由财务人员决定的,而是由处理业务的管理人员决定。要降低税负,管理人员必须知晓税务与业务的关系,选择合法而又节税的方式处理业务。这里,我们选择生产性企业的采购环节来讨论其涉及的税务管理及筹划,希望能对生产性企业采购环节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帮助。
1 生产性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生产性企业主要是指从事下列行业的企业:①机械制造、电子工业。② 能源工业(不含开采石油、天然气)。③ 冶金、化学、建材工业。④ 轻工、纺织、包装工业。⑤ 医疗器械、制药工业。⑥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水利业。⑦建筑业。⑧交通运输业(不含客运)。⑨ 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开发、地质普查、产业信息咨询和生产设备、精密仪器维修服务业。⑩经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行业。
生产性企业的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性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股主要力量。但面对国内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不少国内生产性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如前所述,市场要求企业进行改革,企业要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控制各种成本,其中税收成本就是许多企业容易忽视的方面。
通常,生产性企业会面对两个市场,一个是生产资料市场,一个是产品销售市场。在前一个市场中,生产性企业是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行为即采购。具体来说,采购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交货及相关条件,最终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在传统制造业中,采购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50%~70%。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采购环节管理的好坏,已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的关键因素。因此对采购环节进行税务管理及筹划是很有必要的。[2]
2 采购环节的税务分析、管理及筹划
2.1 企业进货渠道的税务分析、管理及筹划。企业采购物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二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小规模纳税人自身不得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的材料很难作为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掉。于是对于许多可以选择进货渠道的企业,在购货单位筹划中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总是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购货单位。然而一些不能随意选择进货渠道企业则陷入两难的境地,因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十分必要的要接触很多小企业,和这些小规模纳税人的合作是长期的而且是重要的。在与这些小企业往来的过程中,大企业因为拿不到一般发票或专用发票,进项税不能抵扣,徒增了税务成本。针对这两类企业,笔者认为:
2.1.1 第一类企业的做法是一个筹划的误区。增值税是一个中性的税种,如果是管理科学、核算精确的小规模纳税人,其专用发票可由税务机关核准后代开。而且盲目的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购货单位不一定能节税。
2.1.2 第二类企业只要合法的进行税务管理,也可以降低税务成本。笔者认为,既然经常要和这些小公司和个体户打交道,大企业不妨在企业以外再开个个体户。这样,当需向大公司采购时,就用自己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当需要向小公司或个体户采购时,就用自己个体户的身份。因为作为个体户:① 可以不建立帐簿(零散繁杂的业务对建账的企业来说是一项麻烦的工作);②定期定额征收税款(不用精确的算出收入支出,税务管理简单);③无须收取专用发票(可以与各种客户往来)。
2.2 企业购货规模与结构的税务分析、管理及筹划。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非常重视其产销规模与结构,而对其采购时的购货规模与结构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同产销规模与结构一样,购货规模与结构存在一个大小与合理与否的问题。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的产销规模和结构;而产销规模与结构又制约着企业的采购规模与结构。①企业不能花钱购进利用率低下甚至闲置的产品,存货管理的要求便是以最少的资本控制最大的资产。②我国是属于生产型增值税国家,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是需要计征增值税的,所以为了减轻税负,为了有效利用资产,企业应该依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的生产营运能力确定一个适当的采购规模和合理的采购结构。
2.3 企业签订经济合同时的税务分析、管理及筹划。企业在采购环节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一旦签订,就必须按照上面的条款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也正是因为其重要性,签订经济合同时的陷阱也很多。这里,我们就与税务相关的两点问题作简要地分析:
2.3.1 分清含税价格与不含税价格的税负。签订合同时,要明确价格里面是否包含增值税,因为含税与不含税的价格将直接影响企业缴纳税额或抵扣额的大小。许多不懂得税务管理与筹划的采购人员只注意合同中写明的价钱的高低,却没有看清楚合同里面的价格是不是含增值税。
2.3.2 分清税法与合同法。采购固定资产是生产性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金额大,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十分谨慎,当合同中有关税收的约定与税法相冲突时,要以税法为准。
例如,企业为销售建材而购买了一间临街旺铺,价值150万元,开发商承诺买商铺,送契税和手续费。在签订合同时也约定,铺面的契税、印花税及买卖手续费均由开发商承担。按合同规定,企业付清了所有房款。但不久后,企业去办理房产证时,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缴契税6万元,印花税0.45万元,滞纳金5000多元。企业以合同中约定由开发商包税为由拒绝缴纳税款。但最后企业被从银行强行划缴了税款和滞纳金,并被税务机关罚款。
税法与合同法是各自独立的法律,税务机关在征收税款时是按照税法来执行的,在我国境内转让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在上面的案例中,买房的企业就是契税和印花税的纳税人,是缴纳这些税款的法律主体,而企业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包税合同并不能转移企业的法律责任。
开发商承诺的契税等税费,意思只是由开发商代企业缴纳,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当开发商没有帮企业缴纳税款的时候,税务机关要找的是买房的企业而不是开发商。所以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不要以为对方包了税款就同时也包了法律责任,对方不缴税,偷税漏税的责任要由卖方承担。
2.4收取发票时的税务分析、管理及筹划。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在经济活动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在生产性企业采购环节有关发票的税务分析中要强调的两点问题就是:
2.4.1 一定要索取发票。有些企业采购人员贪便宜,在采购原材料时为了优惠的价格而允许卖方不开具发票,以为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其实不然,企业很可能因为没有发票而大大的增加了成本,得不偿失。因为:①发票是消费的合法凭证,有什么消费纷争可以发票为凭据;②若企业要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用来抵扣所采购原材料的进项税额;③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有发票也可以使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在税前扣除。
2.4.2 一定要取得正规发票。有些企业平时规规矩矩,认真纳税,结果因为做生意交往的供应商偷税而多缴许多冤枉税。其实,主要问题在于对方提供的发票可能违背税务法规,企业取得的发票不符合规定,不能抵扣增值税,不能在税前作为成本费用。
在收取发票时,要重点留意的事情有五件:①发票是否真是;② 发票上所列金额是否属实;③发票上所列货物名称是否属实;④发票抬头是否正确;⑤发票专用章是否正确。
偷逃增值税的手段一般是代开、虚开增值税发票,甚至制造假发票,跟这样的供应商做生意,非常容易成为对方偷税的牺牲品。所以如果有不对头的发票,一定要拒收,必要时向税务机关举报。
参考文献
[1] 《读案例学税务管理》:曾建斌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
篇10
关键词:国储物流企业;税收筹划;途径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合理安排,达到合法享受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税收支出,增加自身利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理财行为。该定义包含三个特征:
1.合法性
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本质特征,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的根本标志。
2.计划性
计划性又称筹划性,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时间应该是涉税义务发生之前的决策酝酿环节,而不是涉税义务发生的履行环节,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方案需要调整的是具体涉税行为,而不是具体涉税行为发生之后更改合同和发票。
3.目的性
目的性是纳税人要取得税收收益。
二、国储物流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途径
1.争取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与政策扶持
国储物流企业的建立是国家改革的新生事物,从部门角度来说是加快国家物资储备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则是储备部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诸如人员安置、单位转型等矛盾的重要举措,因此,应争取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能否争取以国储物流总公司的名义对经营成果进行集中纳税,企业建立初期能否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经营收入弥补预算不足部分是否可以抵扣税款等。
2.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12月29日下发了国税发【2005】208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该文件是针对试点物流企业在运输和仓储两个服务环节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可以扣除外包业务的营业额,按差额计征营业税。例如:某试点物流企业的某项仓储劳务营业额为10000万元,假设外包给其他仓储服务企业的仓储费是8000万元,新的计征基数就由原来的10000万元降低到2000万元,意味着营业税由原来的500万元缴纳,现在按100万元缴纳,减少了400万元营业税金。这条政策的出台对于国储物流企业改善重复纳税有重大意义,可以让符合区域范围的亏损和盈利相抵消,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由总公司统一纳税。
(2)财税【2012】13号文件《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不分自用和出租均可以享受减税优惠。减税幅度为所属土地等级现行适用税额标准的50%,即减半征收。减税政策执行从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为期3年。该文件还规定可以享受减税的用地包括:仓库库区内的各类仓房(含配送中心)、油罐(池)、货场、晒场(堆场)、罩棚等储存设施和铁路专用线、码头、道路、装卸搬运区域等物流作业配套设施的用地。可见,不仅只有库区内的仓储设施用地可以享受减税,物流作业的配套设施用地也可以享受。国储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来减少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缴纳,从而低税收成本。
3.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国储物流企业是由所属基层仓库出资组建的,其可选择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形式。子公司一般为独立的纳税人,可享受较多的税收减免优惠。分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则比较简单,一般不要求其公开财务资料,在组建初期发生亏损时可以冲减总公司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国储物流企业刚刚成立,适合选用分公司的组织形式。
4.分别纳税享优惠
国储物流企业分别业务核算,可以将税率低的运输业按照“交通运输业”税目3%的税率纳税;如果没有分开核算运输、仓储或其他业务,则统一按照“服务业”税目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国储物流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应按照不同业务分别设帐,严格遵守分别核算的规定,以便享受较低税率,防止从高税率征税。
5.从国储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上进行税收筹划
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不考虑减免税的情况下,国储物流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与平均年限法在固定资产存在的纳税期间的应纳税总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旧法下,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提折旧,加大国储物流企业初期成本而减少利润,从而减轻国储物流企业前期的所得税负担,将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大大推迟,因而国储物流企业可以提前取得部分现金净收入,促进资产的更新改造。国储物流企业延迟缴纳的部分所得税,可以视同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这对企业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国储物流企业在前几年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加速折旧法就不见得是最好的折旧方法。因为加速折旧法使得国储物流企业的利润集中在后几年,使企业后几年的利润与前几年形成明显的差距,从而导致后几年必然要承受较高的税负而使企业纳税额增加,税负加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2007.